回覆列表
  • 1 # 以禮觀書

    1980年代末,數十位諾獎得主相聚巴黎,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在浪漫勝地達成讀孔明經的共識,顯示著:一個文化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孔子智慧即思想至關重要。

    我們不能否定孔子是大思想家。尤其在多元文化時代,孔子學說該佔重要一席。孔子以倫理教育為張揚主體,精當分解哲學、歷史、社會、經濟、軍事、文化、藝術、教育、宗教等諸方面的儒家思辨,以“仁義”為精神核心,融會忠恕孝悌、寬信敏惠、智勇剛毅、溫良恭儉等道德規範,樸素的自然法則中演繹著生命的大智慧,以特有的高度和水準於今日仍不失借鑑意義與實用價值。

    同時,孔子在諸子爭鳴的春秋時代是當仁不讓的首席教育家,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都是最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死後被統治者繼往開來地推到“至聖先師”位置,被不厭其煩地加諡封爵,只是長期為權勢者利用,受統治術擺佈,如漢代獨尊儒術、隋唐科舉取士、明清八股求才,孔子和儒學都是專制統治術的工具。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前,民國政府規定過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影響至今華人世界除中國大陸外,沿襲這一傳統。迄至今日,還有不少學者呼籲將教師節由9月10日移至28日,在孔子誕辰日給全國教師過節。

    孔子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周遊列國宣揚仁政思想,有如錢穆所言的“上則幹濟政治,下則主持教育”的願景。孔子“教育家辦教育”,因材施教,而不因學生的出身搞特殊化,也不拿講學名聲去換政治地位,更不標榜自己是了不起的名家大師。他在《論語》中先後七次說自己非聖人,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罷了。這樣的追求和清醒,足以讓將出席祭孔大典和支援儒學昌明的名師學者們好好學習一番。

    有影響力的學者們當反思孔子身處民間辦學,緣何能辦成2000多年的影響不衰。這雖然同統治者的推崇有關,但在中國古代,這一民間講學傳統除了認真研習傳統經典外,還以培育大才、弘揚正氣、講究風骨、創新學問堪為特色。

    而後也有來者,19世紀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與中國先驅合作,帶來新知識、新視野、新思維方式,創辦教會學堂,成為中國民辦教育的一支新力量。清末民初,張伯苓、陳嘉庚、陶行知等一批民辦教育家創辦私立學校,都卓有影響,形成了可與國立教育抗衡的另一種教育體系,打破了大一統的教育格局。這樣,在學術上容許百家爭鳴,在教育上倡導百花齊放,對中國文化教育都是很有裨益的。

    孔子融思想學說於教育實踐中,在教書育人中傳遞儒學理念,這是他作為思想家與教育家同樣偉大的精神所在,為其他人所不可企及。

  • 2 # 普凡80668389

    我完全同意樓主的意見,我認為孔子有思想,但缺少建設性,儒家東西很簡單,其實質就是“克己復禮”。孔子沒創造性不奇怪,笑話的是現代學者們,耶魯唸書,北大講學,居然會對孔學那麼五體投地。儒家思想對古代和現代社會的確發生過重大影響,關鍵是沒做好科學分析,沒把孔老二從神壇上拉下來。

  • 3 # 玄谷真人

    思想家達不到孔子聖人的高度。一般按現代思維來講,思想家就是思辨創造一個思想體系。但這個思想體系真理性如何就不好說了。如西方近代史上的一些形而上學哲學家、思想家,他們的形而上學論述足以有宗教意義影響人們心靈引人皈依嗎?不能。

    但孔子的思想不僅上承周文化而開新,把仁的思想發明出來形成體系,而且具有宗教意義,博文約理,修道以仁,繼善成性,仁者愛人,下學上達。以修身為己為根基,立己達人,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思想演繹易道,有深厚根基。繫辭把易理髮明出來,使易卦義理顯明。述六經,淨化人的心靈,使中國政治倫理有深厚義理根基,非聖人怎麼做得了?

    如果孔子不是聖人,只是一般思想家,如何能讓子貢等一大批賢人跟隨學習?如何能死後門徒講學而有洙泗與西河的巨大影響?如何能有孟子、荀子發揚他創立的學派而有更大文化影響力?如何能使漢武帝尊儒而成為國家文化主導?又如何能在道佛勃興的情況下,有宋儒重回孔孟而倡理學丶心學,並開出事功之學與實學,啟近代之人文,與道佛並稱儒釋道而排在第一位?並且,唯孔學不僅內修與道佛並立,而外王、經濟之學為道佛與一般宗教文化所無。固開中華近代人文,啟西人啟蒙運動。

    所以,孔子開創的儒學不是一般思想家的思想,而是聖人,是有宗教意義的學派開創者,是唯一打通了內修與外用關係的教主!其思想體系的文化意義超過耶、釋、穆等。世界沒有這幾個教主可能少一種偉大宗教。但沒有孔子則人文根基不紮實,人類文明根基不固。過去的孔學還是小用,未來還將大用大興。

  • 4 # 井觀1970

    提問題的認識出了偏差!

    孔子是聖人,古今中外是公認的,沒質疑的必要,否定儒家思想,有挑剔祖先的意味。

    客觀看待孔子,偉大當然也有侷限,加上王權利用來統治,在董仲舒朱熹刻意扭曲下,一些儒家觀念淪落成工具,這是歷史的因素,而不是孔子本身的問題,不妨礙聖人的光芒!

    百家爭鳴演變成獨尊儒術,利於統治,貢獻有,但制約了民眾開放思想,副作用要客觀評價。

    孔子思想照耀東方,這是不容置疑的。

  • 5 # 老夥計610322

    孔子是二千多年前的人物,方方面面都有歷史的侷限性,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與思維對其審視,孔子以我之見:他的思想能流傳至今本身就說明其偉大,同時帶弟子周遊列國,傳播此思想發揚光大,不談其精華與糟糠,顯而易見稱為思想家,教育家並不為過……

  • 6 # 手機使用者53298662226

    可以這樣說,孔子是全世界空前絕後的偉大思想家,全世界包括西方在同時代沒有一個人物可以和孔子相媲美。孔子的思想,言論,行為所包括的深度和廣度是中國哲學,倫理,道德,社會管理,教育,體育,軍事的基礎。在中國至今無人超越或望其項背。

  • 7 # 南山陽

    這個話題可能有點傷華人的心,但也有點意思。孔子是不是偉大思想家,涉及材料的認證,涉及史實的認知,同時也涉及比較文化史的角度眼光。

    現有學界較主流的看法,可以肯定代表孔子原創思想的有幾部作品,《論語》、《春秋》、《周易十翼》,並整理古文獻《詩經》《尚書》以及禮書。這些作品綜合來看,孔子的思想是體系性呈現的。最高信仰為天道,道賦物以德;道與德,於自然萬有體現為生生,於人處體現為仁義忠恕;禮制,體現了天道對人間社會化生存的規矩綱常,身份地位與相應的責任承擔;人生於世,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立德、立功、立言為大,孝義廉恥為真;人生,有大人,有小人,有仁境樂境。等等。這些都層級遞進,環環相扣。不是思想體系,又是什麼?

    孔子最大的功績有三端。一是把官學變成私學,有教無類,敞開教化之門,普惠社群;二是,刪定六經,讓教育有依據,有準則,有穩定的資源;三是,打破有神論一統天下,把鬼神崇拜邊緣化,人心人學可直通天道天意,人的地位在文明中全面提升。第三項於前兩項中體現。之前沒有比他做得更好,之後也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全面到位,中華文化的主要底色,在孔子思想和作為中首次全面呈現。有此眼界靈力者,不是偉大思想家,誰才算是偉大思想家?

    最後,涉及思想比較史。一般人都樂於隨從一個說法,公元前五百年,是人類的黃金時代,同時誕生了柏拉圖、悉迦牟尼和孔子這樣世界性的思想家,開文明萬世風氣的人物。從表述傳達形式看,孔子的確形而上的成分相比前兩者最少,但是這並不能構成認為孔子的思想高度和思想價值比之於差的理由。因為思想到底是要回應文明與時代問題的,思想在普適性的層面上,除了純粹思辯,還有在生命處呈現得如何的問題。真正的思想不是理論遊戲。

  • 8 # 亂答題

    你說是,就是。你說不是,就不是。孔子只是一個凡人,是中華民族文化知識啟祖的第一個辦學教書的窮秀才而已。無論是後代的神仙們儘管再三想法辱罵他,貶毀他,孔老二都默默無言不作回答,反正孔子是世界上第一個不信鬼神的愚俗凡人。

  • 9 # 夫子老卜

    孔子儒家的"以民為本的治理",不是思想,是"教科書"嗎?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否定孔子儒家及其思想"的"缺失文化自信的反動思潮的反映。如果,這種說法被肯定了以後,必又會更加惡毒的說法出現:那就是"中國-度接受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才會有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

  • 10 # 明永正

    答老子曰物極必反。仁是孔子腐敗害人的騙人的理念,按物極必反的道理仁是物質與精神的付出。(不重視來)付出的仁,禮慢慢成偽善,所以聖人必然偽善(仁善施出過份的含義)。

    所以聖人成偽人是物極必反的天理,。理學偽與聖折中,成《中庸》之常理,朱熹先學孔子從二個極端步入巜中庸》為基礎的理學,不是聖人,也是常人,但朱熹的理論不惡毒。

    孔子的先仁到偽的二個極端,註定是終身篡奪老子的理論到偽善的另一端到聖人,這是辯證的人性。孔子的思想只能有偽毒的思想家,所以不能是思想家。

  • 11 # 何選文

    孔丘不僅是思想家,而且,首先是個政治家。他的教育,是按他的思想體系去進行,而服務於他的政治目的的。孔丘的政治目的就是鞏固森嚴等級制度,維護極少數統治者(君子)的獨裁利益。所以,他極端仇視,輕慢百姓(小人),推行宗法主義獨裁政治綱領(孝以事君,悌以事長);推行剝削大眾的財政綱領(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在不斷醜化百姓的同時,要求弟子脫離百姓,養成與眾不同的官僚習氣(親君子,遠小人);他對百姓十分刻薄,陰毒,連百姓的話語,他都要剝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四聲·即迴應,辯駁,回絕之意。同:即認同,苟同之意);也不允許百姓有知情權和求知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他的教育,是為了給反動統治階級培養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文化走狗。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很全面。他在給《鼎》卦九四爻所作的繫辭中,提出了德·智·力全面發展的育才理念,應該說,是不錯的。現在仍有借鑑價值。但他輕慢百姓(小人),灌輸君子之道,以利官抑民的教育取向是反動的。必須予以摒棄,肅清其流毒和影響。

  • 12 # 人類發展辦事處

    應該說宗教教主達不到孔子的高度。孔子思想裡有天/上帝,祭祀,西方邪神懲罰人類,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修身養性。西方印度死後世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平天下。儒家是一種徹底的人本位文化,強調自強不息,內心自我約束。思想家多數是在辯論陰陽,是過程的體現,儒家多數直接給你結論?

  • 13 # 時代傻瓜李博士

    我個人認為,孔子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老師。能把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一些體會與學生交流。如果把孔子放到現在的世界,他只是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好老師。當不了優秀、評不上職稱,說不定還會被學校開除,因為他比校長會講話,本事比教育局局長大。

  • 14 # 飛龍169021628

    孔子不能算思想家,頂多算一個學說的帶頭人!就像我們大學的學術帶頭人、博導之類的。他的學說有利於統治階級,被漢武帝以後的統治者奉為“聖人”,統治者還把儒學列為“聖學”,有過分拔高的嫌疑!!!其最大的害處是排斥了其它學說的大力發展,妨礙“百花齊放”的學術環境的形成!!!使全體華人只見儒家“一葉”,遮擋了整個“泰山”!!!

  • 15 # 一滴入海4322056

    一個影響了中國及周邊二千多年,累累以十億計的人們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的孔聖人,居然有人說“不是思想家”,忒媽的世界上還有思想家嗎?

  • 16 # 少衛真

    我看也就是個校外輔導員,弟子三千都是在校外,就這也是賢人七十二推薦的。教育家是現代詞彙,輔導員也是,但是還不夠助教的水平,不過那時沒有教育,只有教化而且可以自由選擇,所以當個“輔導員”還惶惶如喪家之犬。倒是覺得他是個思想家更貼切,因為把人倫道德的說教揉捏到國家的政治體系裡,這想法作為一種思想在中國已經延續了千年,雖然沒有什麼大部頭的理論著作,但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道行,卻讓任何進入這片土地的文化得到了必須的改變,而且還要以它為營養,因為我們沒有被完全的殖民過所以沒法證明但是,元,清兩朝最後還是以被同化收場,所以小日本就算如何了,也必然是元,清的下場,只是我們缺少那樣的“耐性”而已。思想家教育家的區別在那個時代沒什麼區別,也許教育家更應該體現在某種形式上訴諸思想,而思想家就沒什麼形式的要求只在于思想的內容。

  • 17 # 蘭庭小敘

    孔子在他的時代算一個學者,發表自己的觀點而已。但是他的觀點為當時的統治者十分受用,於是把他變成了聖人,以便統治百姓思想,為當時的長期正當統治找一個道德的理由,以至連綿數年,這個是孔子也是始料未及的!

  • 18 # 卜耐夫哲學

    不是孔子“達不到思想家的高度”,而是“你”的三個原因,使“你達不到思想家孔子一樣的高度”,所以也就不能認識到“孔子是思想家”。一是,你不自己不夠高。二是,你站不到巨人的肩膀上。三是,你根本就“不明白什麼是思想,怎麼樣才是思想家”。此處我也不會跟你細說——你哪一天提高或提升了自己,你就看到了真像了。我只告訴你:孔子是思想家,且至今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超越它——哪個人是老子。其它再無別人——儘管他的後人,用了二千五百年時間,去極力歪曲他,詆譭他,埋汰他,但我相信,他思想的光輝很快就會照耀全世界!

  • 19 # 陳廣逵

    誰說孔子不是思想家?

    孔子是承前啟後的學者,是偉大的歷史多家、教育家,也是偉大的思想家。

    孔子的思想學說的形成應該與他早期啟蒙教育有關,與他生活的魯國是周禮傳國的環境有關,更多的則與他研究整理的古代文化內容有關。他在整理古代文化的過程中,思想學說逐步形成,從而創立了儒學併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 孔子的學術思想,文化思想,教育思想,“中庸”“仁”“禮”“正名分”等政治倫理思想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思想和學說,他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一,永載於世界文明史冊之中。

    孔子強調的“禮”實則是“周禮”,是周代社會行為規範的總稱,它是周公旦借鑑前代禮儀傳統而制訂的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協調社會關係,維護周朝統治制度的禮法。孔子推崇周禮,崇拜周公。他說:“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第14章)孔子用周禮教育弟子和引導教化百姓,也在遵循周禮、宣揚周禮過程中擴大了周禮的內涵,形成了儒家的思想學說:核心是“仁”,形式是“禮”。

    孔子所宣揚的“仁”就是“博愛”,就是“以人為本”。從小飢寒交迫的生活經歷也是孔子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形成重要因素。他把“仁”放在“禮”之上,認為“禮”是為“仁”服務的,反對沒有仁愛之心的禮。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八佾》第3章)“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第13章)“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陽貨》第9章)“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八佾》第4章)

    “仁”體現在為政方面就是統治者要以仁義之心待民,要勤政、節用、有信,要愛護百姓、安撫百姓,他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第1章)他還說“修已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雍也》第30章)季康子向孔子問政說:“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回答:“子為政,焉用殺?”(《顏淵》第19章)孔子反對不經過教化就讓民做事,他說:“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子路》第30章)孔子主張的“仁”的理念是“以人為本”的理念,表現了對人的尊重,這正是孔子和儒學的偉大之處。

    孔子推崇中庸之道,他盛讚:“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第29章)有子也傳達了孔子的思想:“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學而》第12章) “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義;“庸”有平常、常道等含義。孔子把它看作最高的處世標準,作為處理事務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孔子主張的中庸並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而是在“仁”與“禮”規範前提下的中庸,即“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學而》第12章)孔子對不講原則的和事佬疾之如仇,他認為“鄉原,德之賊也”(《陽貨》第11章)。

    “仁”和中庸之道在個人修養方面主要體現在“忠恕”上。“忠”就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待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敬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統率著忠、恕、孝、悌、寬、恭、信、敏、智、勇、剛、毅等諸多道德規範。 在方法論上孔子主張實事求是,他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多聞闕疑,多見闕殆。”(《為政》第18章)做到了不憑空揣測,不絕對肯定,不保守固執,不唯我獨尊。(《子罕》第4章)他“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21章),他認為,祭祀不該祭祀的物件是諂媚:“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為政》第24章)對世俗迷信的鬼神,他有自己的態度,“敬鬼神而遠之”(《雍也》第22章)。

    做為思想家的孔子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的主張似乎離現實不遠,又似乎很遠。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他窮畢生精力整理研究、奔走遊說、親自實踐,雖四處碰壁,仍不屈不撓。

    孔子是個人文主義者,這主要體現在他的仁政思想中。他反對暴政,主張德治、禮治。 在他的仁政思想中,不贊同但又不完全反對法治。

    做為人文主義者,他主張對民眾的教化,這一點我在文章中做了專門的論述(見《泰伯》第9章拙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合理句讀》)。 做為人文主義者,孔子反對愚忠,不主張犯顏直諫,更不主張愚忠而死,所以他稱道“不為糾死”的管仲。(《憲問》第16、第17章)

    孔子主張“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又主張為官者“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他自己本身也是輕易不結怨的人,既堅持原則又頗識時務。後代儒者曲解了孔子的思想,勸導臣子犯顏直諫,坑害了許多忠臣。

    孔子自身就是個很“人文”的人,“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鄉黨》第17章)

    孔子是一個多少有些自相矛盾的人:他不信鬼神卻信天命。他十分想得到任用,甚至想憑藉他人引薦接近為政者,來達到出仕的目的,但他又不得不棄官出走;陽貨請他做官,他躲避了,卻又想應公山弗擾和佛肸之召(見《陽貨》第4、6章)。 他自己也知道“三年之喪期已久矣”,但他又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報答父母(《陽貨》第21章)。

    在孔子思想中,周禮是根本不可動搖的,“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第7章)他為一些事物的變化哀鳴,“觚不觚,觚哉!觚哉!”(《雍也》第25章),但他又認同“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子罕》第3章)。

    孔子反對使用武力,但他又建議國君出兵討伐齊國“弒簡公”的陳成子(《憲問》第21章),他是一個典型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

    做為聖人的孔子有高人一籌之處,又沒有完全脫俗,通俗一點說,孔子是一個對自我嚴格要求,積極進取的有思想的人。孔子不是神,也不是妖,他待人處事“無可無不可”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好人,是個品行正直而又不固執、不任性的好人。

    孔子弟子們是這樣評價孔子的: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人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第11章)

    當有人稱讚子貢比孔子強時,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館)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導)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聽到有人詆譭孔子,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子張》第23、24、25章)

    曾子曰:“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見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爭也;聞善必躬親行之,然後道之,是夫子之能勞也。”(《說苑·雜言》)

  • 20 # borisfung

    曾有專家總結孔子“生得偉大,活得窩囊”,雖說有趣,實為真情也。老夫子無論對學子還是農夫頑童,皆諄諄教誨,不厭其煩,往往遭人白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中,不要領導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你認為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