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杏媽育兒

    小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睡玩之外,還有他們自己的情緒,情緒就是他們對一個事物的態度,由遺傳和後天的教育環境和方法來決定孩子的情緒方式,有的孩子表現得急躁,有的膽小,還有的愛哭緊張,孩子的情緒上的問題,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孩子常見的情緒問題

    1、膽小、緊張、愛哭、粘人、吃手等,剖腹產的孩子,因為缺乏產道擠壓而觸覺敏感,容易出現過分敏感,不合群,害怕陌生環境。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要太嬌慣,尤其要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其他小朋友,可以多讓孩子訓練跳大蹦床、羊角球、袋鼠跳、大滑梯的活動來使他們脫敏。

    2、急躁、愛發脾氣、愛打人惹人、沒有耐心和毅力、挑剔等。對這樣的孩子在早期要多進行撫觸訓練,用粗糙的舊毛巾擦身體,用電吹風的微風吹關節敏感處,用毛巾把孩子捲起來壓,總之要多進行擠壓式的觸覺訓練。

    3、破壞東西、摔東西、無理取鬧等。孩子從出生3周左右就會有意識地笑,4周之後就會表現憤怒,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會表現出更加豐富的情緒,例如大哭大鬧、跺腳、摔東西、打人、滿地打滾等等,3-5歲的孩子容易無理取鬧,如果家長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以後會變得為所欲為,但是如果家長簡單粗暴地打擊孩子,孩子也會模仿家長的暴躁行為,有的家長還會採用哄勸、轉移注意力、講道理等方法,但是,家長們發現:上面這些方法並不總奏效,孩子會用自己的行為表達家長不理解的想法和情緒。家長應該怎樣學會科學地控制孩子的情緒呢?

    控制孩子情緒的常用方法

    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求不一樣,表現方式也不一樣。嬰兒的憤怒主要是因為生理上的不滿足或痛苦,例如餓了、尿、媽媽不高興了、大人訓斥他了,父母吵架了,他感到不安全了,等等,他會哭鬧,會不好好吃奶,對嬰兒的情緒表現要注意多給孩子觸覺訓練,例如搖抱孩子、愛撫孩子,和孩子微笑著說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聲說話和吵架。大約每天需要2次觸覺訓練,每次20分鐘以上。

    在孩子1歲之後,孩子會出現要第一個逆反期,什麼都要自己幹,例如要自己吃飯、自己走路、亂跑、摔東西等等,有些事情要允許孩子做,比如用塑膠勺子讓他在自己吃飯,自己用奶瓶喝水,可以扔球,探索空間,可以在草地上行走和跑,可以爬階梯等等,有些危險的事情不允許做,直接說不可以,把孩子溫柔地拉開或抱開,如果哭泣,可以任其哭泣,但是行為上還是不允許。也可以轉移注意力,抱到其它地方玩安全的東西,給孩子的管教是溫柔而有邊界的,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少焦慮。

    在孩子5歲之前不給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直接說可以或是不可以,這樣減少孩子面對深奧道理的恐懼。

    在孩子2-7歲之間會有無理取鬧,例如非要在飯前吃冰淇淋,可以說不可以,然後孩子可能會大哭,允許他哭,不要哄騙孩子,也不要心軟,也不要訓斥打罵,因為哭可以鍛鍊孩子的肺活量,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所以哭沒有害處。他哭一段時間之後,看家長真的不會答應他的無理要求,他會自己不哭的,以後就越來越能講道理了。

    經常帶孩子做戶外運動,是最好的幫助孩子宣洩不良情緒的方法,大約戶外的運動量是戶內的兩倍。

    教孩子學會用語言、繪畫等來表達情緒,情緒能表達出來,憤怒就減少了一半。

    家長要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消化憤怒情緒,家長和孩子的耐力就都訓練出來了。

    最後,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好榜樣,孩子的行為是家長教育的結果,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表達方式。不要簡單專制,而是要靈活和通情達理。只有家長自己是民主寬容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學習到這樣的處事方式。

    家長教育子女常見誤區

    如很多家長對孩子有過分保護或過分限制的問題。有些家長總覺得如果對孩子管得不嚴,孩子就會學壞。孩子是否做壞事取決於他的價值觀,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講大道理或給他現成答案,並且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就沒有機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不會自制,只能是受他人管制,那麼一旦有機會他就做出格的事,因為他自己並不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不該做,而家長又不能永遠跟在孩子身邊。所以,家長管得越嚴,孩子越是幼稚。

    那麼是不是越是性格內向、乖、老實的孩子越好呢?老師和家長都喜歡這樣表面很少惹事的孩子,好管理,其實性格內向的孩子容易孤僻、敏感、固執、心胸狹隘、虛榮心強等,嚴重影響他們與他人的溝通,別人就缺乏機會發現他們存在的問題來幫助他,他們也沒有機會來鍛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樣的孩子比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還有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方家長缺位,尤其是單親家庭異性家長的缺位,孩子也容易產生情緒和性格障礙;有的家長有委屈無處傾訴時就對孩子講對方的種種不好,說你爸爸(媽媽)不要我們了。孩子一是困惑,二是仇恨,三是感到被拋棄,孩子壓抑的情感上的憤怒無處宣洩時就會虐待動物,越是內向軟弱的人越會欺負更弱的人或物,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這些誤區需要家長去改變,只有家長改變了,孩子才有可能遠離這些負面情緒。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好,那就要注意不能誤入歧途,沒讓孩子幸福反讓孩子痛苦。

    嚴重的負面行為需要矯正

    有些孩子管不住自己的行為,有時還會惡作劇,專門和大人作對。雖然淘氣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的淘氣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他們自己和周圍人的學習和生活了,就要注意對他們的淘氣進行矯正了。

    怎樣判斷孩子的淘氣是正常的還是出格的?要看他的行為與同齡的大部分(70%)人是否一致,一般男孩子更容易淘氣一些,佔三分之二,3至9歲的孩子淘氣更多一些,但是,不同年齡的孩子表現還不同。在幼兒園階段,孩子的淘氣表現為坐不住、愛惹人、打人咬人、多動、對大人的指令充耳不聞、尿床、語言障礙等等。在小學階段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東張西望、愛管閒事、愛說話、愛接話茬、寫作業邊寫邊玩或者忘記寫作業、寫字和計算時眼睛看的和手上寫的不同、偷拿家裡的錢、拿同學的東西等等。上中學以後,表現為懶惰、心裡想學但又貪玩、有很大理想但沒有行動、浮躁、粗心大意、無上進心、對自己的前途一點也不著急等等。家長和老師對這樣的孩子經常要苦口婆心、諄諄教導,但都無濟於事,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還是自覺性、自控能力的問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當孩子在做小動作時,老師問他:你在幹什麼呢?他會說:我沒幹什麼呀?他們對自己的手的活動似乎都沒有知覺。人在行動時應該是由感官把外界資訊傳遞到大腦中去,然後大腦進行整合,指揮四肢行動,但是有30%的孩子上學後,大腦還不能很好地整合和指揮行動,手、腳、腦、眼、耳各幹各的,那麼就會出現大腦不知道手在做什麼的事情了。孩子在出生後應該經常鍛鍊有意識地行動,尤其是在孩子7、8個月時要訓練爬行3個月,然後再走路,但現在有許多孩子爬行訓練不足,長大後活動空間和內容又受到限制,體育差,手腳笨拙,就很容易造成大腦對身體各部分的指揮不協調,管不住自己的行動。那麼,要矯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在兒童心理專家的指導下了解孩子的問題和程度,然後進行專門的協調性訓練。坐不住、多動的孩子要多進行平衡能力的訓練,寫作業拖拉、自覺性差的孩子要多進行身體協調的訓練,粗心大意、閱讀困難的孩子要多進行手眼協調的訓練,愛拿家裡的錢的孩子要進行自控能力、所有感的訓練。家長應該用科學的心理訓練來矯正而不是說教。

    常用的矯正方法

    如果一個有腿病的孩子跑不快,我們不會責怪他,如果一個很聰明的孩子,管不住自己,我們就會很生氣,如果我們知道他是因為某種大腦功能失調造成的,我們就能理解他了。對於13歲以下的孩子不存在成心的問題,他們也知道應該怎麼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自制力、自覺性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不是天生就有的。男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所以他們的問題更多一些,下面我們介紹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長髮育史,看看當時懷這個孩子時有沒有先兆流產、為保胎而不活動、早產、難產、剖腹產、孩子早期活動不足、沒有經過爬行就會走路、手腳笨拙、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和過度限制等問題。這些先天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寫作業速度、粗心大意和情緒穩定性。就需要在13歲以前進行專門的訓練矯正。

    罰站只對9歲以下的孩子有效,罰站的有效時間是一次一分鐘,也就是說,最多10分鐘,過長就失去了功效。對於多動的孩子越不讓他動,他越是積存了大量的能量,動個不停。所以,不要壓制,要疏導,應該以動制動,課間、中午、放學後讓他們跳繩、拍球、打球、踢毽子,每天他們需要至少45分鐘的運動時間。孩子在運動時大腦裡的氧氣最充分,極大促進了大腦功能的發育,協調性運動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反應速度和自制力。

    對於愛影響別人的孩子,老師經常用隔離的方式,把他單獨放在一個角落裡,讓別的小朋友都別理他等等,但也不解決根本問題。愛惹人的孩子是自制力差,還有的是因為面板飢餓,需要和別人接觸,所以,反而應該讓他們多和小朋友交往,多玩身體接觸遊戲,回家每天打棉包300下,多做游泳之類的協調性運動。

    對於淘氣的孩子談話教育收效甚微,應該針對問題進行行為矯正,嚴重的要找心理醫生治療。對於他們的努力和進步要經常表揚和鼓勵,不要諷刺打擊。

  • 2 # 萌寶蜀黍

    1、摸摸、拍拍

    3-4歲的孩子仍然喜歡身體接觸。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很願意老師牽他的手,喜歡摟著媽媽。喜歡熟悉的人,特別是老師摸摸他,親親他。有時拍拍他的肩膀,他就會感到極大的滿足。這是一個過渡階段,孩子需要得到這樣鼓勵和支援,所以媽媽也要儘量地利用各種機會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對孩子的懲罰

    5歲以後的孩子,要求別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兒園中,如果小朋友們不和他玩,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嚴厲的處罰,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時成人如果對孩子不加理睬,孩子會覺得非常沮喪,很有挫敗感,不利於孩子健康情緒的發展。所以這樣的懲罰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豐富的生活內容、身體健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幼兒情緒的穩定。豐富的生活內容會讓幼兒產生興趣,有探索慾望,感到快樂和滿足。所以爸爸媽媽儘量讓各項活動輕鬆、活潑和多樣化。多帶孩子走出去,進行各種的戶外活動,讓孩子接觸到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諧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緒示範、家庭和睦、家庭關係親密,都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情緒示範。成人要顯示出積極熱情、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幼兒等良好的情緒。要公正地對待孩子,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適應變化的新環境。不能恐嚇威脅孩子,也不能溺愛或過分嚴厲地對待孩子,否則會使幼兒形成不良的情緒和性格。

  • 3 # 阿旺學堂

    首先,君子動口不動手,不帶負面情緒管教孩子。我們約定,若無法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說話,就先不說。溝通之前先自我釋壓,比如做幾個深呼吸,說幾遍“沒什麼大不了的”,或者出去轉一圈回來再說。

    其次,用“規則”代替“情緒”,減少親子衝突的機會。過去,她經常根據心情好壞來獎懲孩子,結果孩子不服,她易怒。為此我幫她製作了一套管理孩子的表格。當孩子在節假日完成“洗漱、練琴、吃飯、做作業”等具體任務後,就能得到星星貼紙,攢夠一定數量就能換購玩具。這樣一來,她不需要責罵孩子,只需平靜地在表格上打“×”,也能取得讓孩子從此“長記性”的效果。

    再次,弱化說教,營造氣氛,給情緒“鬆綁”。齊綺有負面情緒時,我們給他設定界限,不能動別人的東西,不打擾鄰居,不搞破壞,同時給他的情緒“鬆綁”,允許他在獨處時哭個夠,可以捶打枕頭來洩憤,也可以到廁所裡吼一陣子。等他平靜下來以後,我們會擁抱他,帶他玩,讓他感受到家裡輕鬆愉快的氣氛。

    最後,孩子鬧騰的時候,適當地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讓吸引力轉移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上去。

  • 4 # zzt的美好明天

    孩子情緒低落、有心事時

    普遍的爸媽會說:你為什麼不開心啊。

    英明機智的爸媽會說:hey,baby,咱們聊會兒天吧

    把孩子當成閨(ge)蜜(men)來聊天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5 # 悄悄是溜噠媽媽

    首先關於“負面情緒”,有一個概念,我們可以重新梳理一下。

    哭是負面情緒嗎?

    其實哭只是一種行為,大部分的媽媽其實把哭等同於負面情緒,有時候只是不希望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已,卻認為孩子不應該或者不能有這種負面情緒。

    當我們清晰意識到行為和情緒不一樣時,我們就會發現行為有對錯,而情緒沒有對錯,任何一種情緒都需要被允許。

    當我們可以允許任何情緒的存在,這時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傳統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方式:一、壓抑;二、發洩;三、逃避。

    當我們自己無法用正確的方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時,我們當然也無法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所以想要處理好孩子的負面情緒,首先,就是處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然任何方法都會變成控制孩子的工具。

    其次才是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

    我把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歸納為三步走:

    ①承認:這一步發生在我們的內在,承認孩子所有的情緒,無論的正面的、負面的,任何情緒都是讓孩子體驗的。

    ②允許: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表達對孩子情緒的允許,例如:媽媽看得出來你現在很傷心,因為你的玩具被小明搶走了,我猜你希望他能馬上還給你。

  • 6 # 釦子154714517

    孩子一旦出現負面情緒,很多家長不是被這種情緒激怒,就是被這種情緒牽制得不知所措、素手無策,要不就對孩子大吼大叫,要不就對孩子大打出手,最後都是不歡而散。

    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呢?我想首先父母應該先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只有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才能冷靜地應對孩子的情緒。其次,孩子出現了負面情緒,我們應該接納這種情緒的出現,允許這種情緒的發生。

    等孩子徹底的把情緒宣洩完,冷靜下來以後,我們就應該和孩子一起尋找情緒背後的原因,不帶評判的談感受,讓孩子感覺到他們是被理解的。只有這樣反覆的練習,讓孩子能夠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說出感受和想法,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輕鬆自如了!

  • 7 # 輔導作業的老母親

    孩子的負面情緒問題,試試抱抱和摸頭

    題記

    我是sally,慧心父母正面管教發起人,一名正面管教(簡稱PD)的講師,也是一名6歲男孩的媽媽。

    我的孩子同樣會在情緒、看IPAD、練琴、作息等等方面遇到的跟你一樣的問題。

    (備註:PD是正面管教的英文縮寫)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怎麼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解決。

    場景

    昨晚在外吃飯,等餐時,兒子在離我們幾米遠的桌旁揮舞著手臂玩,正盡心時,手一抬,打到了桌子上,隨後,撕心裂肺的哭聲響起。等候就餐的人聽到這麼大聲的哭聲,紛紛回頭好奇的看著製造哭聲源的兒子,想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我和爸爸更是哭聲響起第一時間望向兒子,眼神滿是關切。同時兒子也正看著我們,傷心的大哭。

    如果你是我

    如果你是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是怎樣處理的呢?

    快速的跑過去,抱著孩子,關切的問著,寶貝,碰哪兒啦?疼不疼?

    打桌子,碰我們的寶貝。

    別哭了,自己碰了怪誰。

    沒事兒,沒事兒,又不疼,別動不動就哭,你自己要看著點。

    又或者你會這樣:

    給媽媽看看,碰哪兒了,疼不疼?

    疼。

    疼還不小心點,冒冒失失的,多看著點,你總是這樣,一點都不小心

    。。。。。

    如果你這麼說了,你可曾注意過孩子臉上的那抹委屈之情,這是比之前打疼了手還要令他傷心的感受反應。

    PD媽媽是這樣做的

    我向TA張開雙臂,他邊哭邊走過來,撲進懷裡,哭的更大聲了。

    我把他抱到腿上,摟著他,摸摸頭,面帶微笑目光溫和的注視著他,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哭聲戛然而止,像是關掉了開關。

    我依然面帶微笑的說,你的身上像是像是有個開關,被按下去了,前一秒還聲嘶力竭,後一秒就悄無聲息了,他破涕為笑。

    看他笑了,我接說:“剛才我注意到你揮動胳膊時,碰到桌子上了,那一定很疼吧”

    他說:“是的,很疼。”

    我說:“確實,那麼大勁碰到桌子上,肯定很疼,媽媽知道了,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注意的。”

    他說:“嗯,是的”

    說完,他便蹭下我的腿,又跑去玩了。

    這個方法屢試不爽,每每可以快速的幫助孩子合上他的大腦蓋子。

    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孩子在意的僅僅是你對他的理解和關愛。

    正面管教中有個理念------“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當我們與孩子互動時,要時刻謹記這一點,是否把愛的訊息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給他,讓他接收到。

    面對孩子忽然發生的因為外力而導致的情緒哭鬧,父母們。長輩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試圖是安慰孩子,解救孩子,替孩子出主意,以為這樣做,可以試圖減輕孩子的疼痛。卻忽略了孩子當時的感受。

    而孩子需要的並不是這些,他需要的是理解和信任。

    理解他當時的遭遇,理解他當時的感受,理解他可以有情緒,理解他的哭鬧。

    信任他可以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信任他下次可以保護好自己。

    理解和信任,就是那一刻你對他的愛。

  • 8 # 一滴水的關薪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處理7、8歲孩子的負面情緒。7歲和8歲的孩子可以說是人嫌狗不愛的年齡。孩子既會天真可愛,乖巧懂事,又會玩劣不堪,沒有教養。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需要家長更加有耐心,去教會孩子處理負面情緒。1.陪伴。當孩子出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會表現為大哭,亂髮脾氣,這個時候家長決不能先批評孩子和指責孩子。而是要耐心的陪伴孩子,讓他盡情發洩完心中的不快,慢慢冷靜下來。一般在不指責只是靜靜的觀察和陪伴下,脾氣在大的孩子10到15分鐘也會讓自己平靜下來。

    2.傾聽。在孩子平靜後,再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可以對孩子這麼說:“我看到你非常的生氣和憤怒,現在可以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嗎?”不加責備只是陳述感受,這時孩子一般都會清楚的告訴父母事情發生的過程。在孩子訴說的過程中只是傾聽,不做任何分析與評判。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訴說完後都會有一個初步的情緒判定。

    3.引導孩子說出情緒背後的感受,這就要求父母足夠公正和智慧。可以對孩子這樣說:“我瞭解了這件事,你認為這件事為什麼會讓你這麼生氣呢?生氣的背後是因為委屈、被強迫、還是被冤枉等等”這就需要父母在傾聽時能夠準確的捕捉孩子的情緒。一步步引導孩子找到負面情緒的原因,這樣孩子也就慢慢學會了處理負面情緒。

  • 9 # 秦汝鵲

    因為我拒絕了孩子的一些要求,使孩子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情緒。該如何疏導呢?另外,我家孩子性格比較固執,怎麼樣才能釋放孩子的情緒呢?一個人的需求被拒絕,總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更要理解孩子的不良情緒,並接受孩子的“不開心”。另外,我們要跟孩自溝通,跟孩子解釋為什麼會拒絕他,讓孩子明白我們是有原則的,對於他超出原則的要求我們是不會滿足的。慢慢地孩子就能逐漸理解我們的初衷,就不會再因為類似事件而鬧情緒了。孩子所謂的固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別人施加壓力,透過這樣的固執們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對於孩子這樣的情況,我們要理解孩子的“固執”,同時讓孩子明白我們的原則和立場,逐漸讓孩子學會調整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在相互妥協之中達成我們的目的,而不是一味靠“固執”來脅迫別人妥協。

  • 10 # 孫馬空之育兒七十二變

    針對父母該如何面對並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要說:

    一、首先澄清的是情緒就是情緒,沒有負面情緒一說。

    我們通常會認為孩子哭、鬧、大吼大叫等等是不好的習慣。為什麼呢?因為當孩子這樣時我們做家長的會感覺很煩躁、無措或者氣憤,所以讓我們產生負面感覺的就會是負面情緒。孩子年齡偏小,還沒有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哭鬧是最好的引起關注的方法,如果一次奏效,那麼他會堅信這個方法好用而一次又一次的使用,直到他發現更好的方法。

    二、行為不當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要愛的心。

    其實孩子哭鬧、大吼大叫只是一種行為表現,背後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細心觀察。例如:嬰兒哭,有可能是肚子餓、要拉屎拉尿、要媽媽、生病、要人陪,想出去玩等等原因,如果不對症處理,他會一直哭,那這是負面情緒嗎?不是,他只是想要你的溫柔對待。

    三、當你遇到孩子哭鬧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我們一般在孩子哭鬧時會很煩躁,會指責、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其實那時我們和孩子同時處在大腦蓋子開啟的階段,是沒法靜下來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甚至會讓爭吵升級。當我們感覺不好時,嘗試停3-5秒,或是心中默唸:親生的、親生的、是我親生的,等冷靜下來之後再來處理。

    四、孩子感覺不好時,可以嘗試擁抱、共情或者幽默處理。

    孩子哭鬧時,發脾氣時,有時也是他快要放棄和無助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擁抱他,不用多說話,只是靜靜地抱著他,有時孩子會很快安靜下來。

    也可以和他共情:你現在很生氣、很失望。你希望媽媽給你買很多小車,媽媽沒買,你很生氣。那我們想想什麼時候才能買呢?或者我們拍張照片,下次生日的時候我們再來看他。

    幽默處理:媽媽看到你很生氣,你心裡現在是不是有個小惡魔,我要把他拉出來,哎呀呀!他不想出來,你能幫幫我嗎?

    每一次孩子的挑戰,對我們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希望智慧的家長們一起分享育兒的樂與愁!

  • 11 # 小蝸牛的精神家園

    瞭解了情緒的概念,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期待一個孩子或我們自己不要生氣,要聽話,不要發脾氣,我說什麼你就聽什麼,這個期待合理嗎?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但在我們的概念裡,我們更喜歡愉悅的,輕鬆的,快樂的感受,討厭傷心的,難過的,沮喪的部分,我們就給它貼一個標籤,教“負面情緒”

    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讓他有了焦慮,難過,悲傷或憤怒的情緒時,他恰恰需要我們的支援,最需要我們給予他關注,陪伴,同理心,但非常遺憾,幾乎所有的家長都不願意接受孩子這部分的情緒。

    1、讓孩子知道他當下的情緒,是難過,心痛,憤怒。

    2、讓孩子面對這個事實,就是指當我們面對一些讓我們難過的事的時候,我們就讓自己難過一會,就讓自己憤怒一會,爸爸媽媽只需要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那就難過一會,一會就好,媽媽陪著你好嗎?

    情緒是具有情景性和暫時性的,當父母接納理解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也會過度很快。

  • 12 # 涼城以北丶S

    為人父母最操心莫過於孩子的教育與開導。

    什麼壞境,教育,家庭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人品等等。孩子慢慢長大接觸的東西多,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不要以為“孩子”就是“未成年”,其實在他們心中已經是個“大人”。從出生-上學-畢業-社會都是一步步在父母懷抱中慢慢走出去。

    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你要把自己當成與他同齡階段,代入他的方式,邏輯思維等。不要把自己小時候受的苦拿來當教材。孩子並不知道父母當年是如何,過的如何。他們心思很簡單。從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大人們怎麼畫就會產生什麼型別的性格。

    當孩子要求一些無厘頭的物質或者給予理由的時候,你要換個角度來思考,站孩子那邊思考,為什麼要問,為什麼要求。不能說拒絕,你可以委婉或者稍微獎勵式(不能經常使用獎勵式,有依賴性)。

    小故事:小莉是個幼兒園孩子,有一天上學要帶著熊娃娃去幼兒園,可學校制度不能帶零食與玩具。如果不讓小莉帶,她會哭,會鬧,不上學。

    作為父母可以換位思考,首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帶熊娃娃去學校,很多人會想“帶玩具去學校玩,跟同學一起玩或者炫耀等等”但如果你肯用點心去問,事情可能會有所改變。

    爸爸問“為什麼要熊娃娃去學校啊?(記住不是說玩具,而是娃娃)”小莉說在家沒人照顧怕他寂寞怕他害怕,在學校我就能照顧他,他就不會寂寞,還有同學陪他一起玩。爸爸說如果帶去學校,老師是不是說過帶來的玩具要放書包裡面或者櫃子裡面放著,不能拿出來啊?如果放在書包或者櫃子,熊娃娃在黑漆漆的書包櫃子很害怕,他會很傷心。放在家裡還有爸爸媽媽跟他一起玩,這樣就不會寂寞。爸爸站在小莉的邏輯方面讓小莉知道在學校並不能照顧熊娃娃,還可能鎖在黑漆漆的櫃子裡面。

    有時候換位思考起到的作用往往去直接詢問起到更大的作用。不要一開始聽到孩子的需求就拒絕,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鬧脾氣,滾地,哭等等。孩子內心想法沒有那麼多。簡簡單單的,多用心去了解,才能更高開導孩子負面情緒。不要站在大人的邏輯上判斷孩子,站在他們位置上才是正確判斷。

  • 13 # 黃一越媽媽講育兒

    首先,不管什麼原因導致負面情緒,父母都要先安撫孩子的情緒,溫柔的擁抱,溫和的話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從心底相信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是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父母都是愛自己的。也只有先等孩子平復心情,冷靜下來,才能理解父母所講的話,這個時候給她講道理,定規則,說決定,才能夠真正的起到作用。

    當然前提是父母平時都要以朋友的心態與孩子相處,這樣才不會顯得突兀,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不真實就起不到作用。

    其次,想要解決問題,必須要先找到問題的根源,針對原因來解決,所以要引導孩子講清楚,也就是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要透過行為來做出情緒的樣子,告訴孩子,情緒是用來溝通的,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是要學會自己控制,如果孩子能夠配合講出來實際上是父母幫孩子培養了一個情商力,叫做情緒的自我察覺的表達能力。有了這個能力,孩子就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進而試著去解決它。

    父母要以同理心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跟孩子說,完全能夠理解她的這種心情。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向你敞開心扉。

    再次,尋找一個類似的例子,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都可以,拿自己和別人的問題來啟發孩子,讓孩子覺得有榜樣可以學習參考,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導孩子不要害怕導致她負面情緒的原因,勇敢的直面並解決她。

    第四,要排除因為家庭原因和父母原因引起的負面情緒,如果和父母家庭有關,那麼首先要解除對孩子情緒的刺激,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要做榜樣給孩子。

    最後,孩子的負面情緒一般經過以上步驟都會緩解,但是,如果沒有,那麼可能問題比較嚴重,最好去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避免父母走彎路,引導孩子認識到專業的兒童心理學醫生可以幫助她解決問題。

  • 14 # 明月清風555

    每個家長每天都會面臨孩子的各種情緒,開心的、傷心的、憤怒的、興奮的等等!大部分成人面臨兒童正面的好的歡快的情緒時都很輕鬆,但對待兒童哭鬧憤怒往往會束手無策。我們經常能聽到兒童哭時旁邊的成人說,不哭啦不哭啦,沒事兒哈別哭啦,但兒童仍然很沒聽到一樣繼續哭鬧。跟大家分享個原則,就是孩子不論哭鬧還是憤怒作為成人要先接受他的情緒,跟他共情。比如孩子磕到碰到疼得哭了,成人不要說不疼不疼不哭哈,此時孩子肯定是疼的你卻告訴他不疼,你說他會聽嗎?當然不會,如果你換個方法說:寶寶碰疼了吧,媽媽知道很疼,然後撫摸他抱抱他,也許當時你說疼的時候他會更大聲,但當你撫摸抱抱的時候,孩子便很快止住了哭聲。這個方法我是屢試不爽啊!

  • 15 # 遇見彩虹v心理諮詢

    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孩子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內心無法排解而表現出來,這是好事,孩子是透過情緒向父母求助。這是一個訊號,說明孩子在處理自己情緒時遇到了問題。

    首先:察覺孩子的情緒

    很好地覺察孩子的情緒,並給予理解,能夠讓孩子感到安全和釋放。當父母看到孩子流淚,可用同理心來反應:“我看到你很傷心,是不是?”這不僅讓孩子瞭解,而且學到描述情緒的字眼。研究顯示,一個人如能以適當的言語形容情緒,可以幫助自己在神經系統上得到寬心或鎮靜的效果。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表達情緒

    很多家長不願意看到孩子哭,不願意讓孩子表達出情緒,並冠以標籤,“哭是不好的,是軟弱的。”“男孩就應該不怕疼”等,其實,這是讓孩子的情緒不能恰當表達,而壓抑在內心深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壓抑的模式,這是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好的。

    而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沒有錯,因為情緒是真實的。表達出情緒與是如何面對問題是兩回事。家長要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同時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很多老人在看小孩時,遇到孩子被桌子碰了,孩子哭時,往往會說,“都是桌子不好,我打它,我打它。別哭了!”孩子本想得到擁抱和安慰,但被老人的行為轉移,情緒積壓在心裡,也沒有學會表達的方式,反而學會了自己受委屈外歸因的方式,對成長非常不利。

    第三:與孩子商討如何面對問題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有情緒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這是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關鍵。家長可以透過引導的方式詢問發生了什麼,接納孩子有情緒後,可以問孩子如何做才能不出現讓自己難受的問題,讓孩子想辦法。

    比如,你和小文是很好的朋友,他剛才特別愛玩那個玩具,不願意跟你,所以讓你很傷心,你想什麼辦法可以讓小文願意把玩具給你玩一會兒呢?

    這樣的問題,孩子也就從情緒上轉移了視線,把目光放在解決問題上面。久之,就會形成非常清晰的習慣,釋放完情緒後,想解決辦法。

  • 16 # 歷史菜鳥李先森

    其實這個問題,本質來說,是“父母的自我修養”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

    很多父母都覺得跟孩子溝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其實,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對方“開啟心門”,心門一旦開啟,那麼溝通就會容易很多。

    那怎樣才能“開啟孩子的心門”呢?

    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建立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真的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面去想問題。

    但是父母如果自己的文化素養,經歷閱歷不夠豐富的話,也很難去做到深刻理解孩子的感受。

    所以我才說,這是“父母的自我修養”的問題。

    那麼為人父母,我們究竟需要去“修煉”什麼呢?

    1.時刻保持一顆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心

    這個是最重要的,如果連這種態度都不具備,那麼父母的層次就會停滯不前,那這樣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以你的閱歷,已經沒有辦法滿足孩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了。

    這個是很可怕的事情----身為父母,卻喪失了教育孩子的能力!

    2.增加自己的經歷閱歷

    其實建立同理心很簡單----只要你經歷過這件事,那麼你就一定能知道經歷這件事的時候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如果孩子經歷的東西你都已經經歷過了,還怕建立不了同理心?

    3.樹立一個成功的典範

    在建立同理心過後,應該怎樣幫助你的孩子重拾信心?

    很簡單,因為你自己做到了,把你的經歷分享給孩子,那他聽了之後一定會重拾信心,因為你就是他的榜樣。

    所以我才說,為人父母,甚至要比你的孩子更努力的去成長自己,不斷學習,這樣你才能夠一直有“資格”去教育你的孩子。

  • 17 # 糖合鹽

    若是父母,孩子負面情緒比較好化解,因為你已經有意識的在處理它了,它並未形成固定的情緒習慣。而若是老師或其他不能長期和孩子生長在一個環境下的,若想化解難度就高了,有的情緒習慣修正需要很長時間,這樣的需要心理輔導。

    若是經常在一個環境下,孩子的情緒一上來,常人的反應是跟隨此情緒反應,不因為您是成人而倖免,這是個人的意識覺知能力決定的,只有先意識到孩子有情緒了,自己卻不被其影響,才能做出正確行為。這是重點,當覺知這點了,很容易,也順其自然知道怎麼化解,不需要教。以此類推,舉一反三,對外界任何人,事都是如此。

  • 18 # 心理奶爸

    “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開心,少點悲傷。

    但是,從來沒有人能夠完全快樂的度過一生,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方法來與孩子溝通了。

    首先我們可以把寶寶分為四大類:10%的困難型寶寶,15%的慢熱型寶寶,還有40%是容易型寶寶,剩下的35%是混合型的寶寶。

    第一類類寶寶經常哭鬧,容易暴怒,具體表現在亂摔東西,還會把吃進去的食物吐出,這類寶寶很讓父母操心。

    第二類寶寶表現為不活躍,適應環境的能力差,常常發呆,不喜好說話。

    第三類寶寶則天生開朗,適很容易就能夠適應新鮮事物。

    第四類寶寶更加容易讓大人照顧,但是,也並非說可以放手不管,畢竟實話說來,寶寶天生的氣質型別沒有好壞之分。每個型別的寶寶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

    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家庭對孩子情緒發展的先天培養非常重要。在一次實驗中,寶寶面對特殊玻璃後媽媽表現出的不同表情而做出不同的情緒反應:媽媽恐懼害怕則寶寶不會爬向媽媽,而媽媽高興歡快寶寶則爬向媽媽。這個實驗證明了寶寶會根據周圍人的表現來推測他人的情緒,並且寶寶會不自覺地模仿周圍人的動作。

    由於現在的生活節奏過於快速,太多複雜的人際關係不但沒有讓人們更輕易的感受到他人帶來的溫暖,反而讓人感到從自身和外界所帶來的孤苦伶仃的煩悶。當壓力過於大時,人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情況輕的不會影響到社會交際,也不會對個人的生活造成過多影響。但在這種長期的孤獨和自我封閉的情況下很可能引起情緒障礙,使寶寶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的傷害。長此以往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個人體格失常傷害。影響心理健康。

  • 19 # 天才發掘機

    1.父母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說“老是這麼不懂事”是一種否認

    孩子在生活中流露負面情緒,是孩子的表達方式,但是面對孩子的哭鬧、歇斯底里,家長極可能也不再保持冷靜,而是訓話:“為什麼老是這麼不懂事?”“能不能聽點話”,這樣說等於否認了孩子的想要發洩出來的情緒。而這樣非但沒有效果,反倒會讓孩子內心感覺壓抑和傷害。

    同時,一旦父母發火,孩子本來內心就有情緒,再承擔父母的怒氣,孩子雙重承擔,會更難受。

    所以,在面對孩子時,父母要冷靜,不要用情緒去和孩子溝通。

    2.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心、懊悔都是正常的

    不要擔心孩子害怕或傷心、流淚, 比如孩子喜愛的東西壞了,或者打碎什麼,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我早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要去引導孩子的情緒,並感同身受的去溝通。

    但是父母不要說怕孩子傷心就立刻表示再給孩子買,這樣可能無法讓孩子體驗到悲傷,需要讓孩子學會接納父負面情緒,他才會以後學會自我調節。

    3.合理釋放負面情緒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可以有幾種簡單的發洩方式。

    如哭泣,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不僅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增強免疫力。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著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髮洩出來。

    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甚至可以啟發他跟著一起想象,當孩子的情緒轉變為積極的情緒時,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去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了。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 20 # 育米親子教育

    根據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不同,被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當我們的孩子擁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是什麼?該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引導我們的孩子去梳理自己的負面情緒?

    幫助孩子化解負面心理情緒,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的幾點進行?

    1、認同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對孩子情緒的接納和認可會讓孩子更加的有安全感

    2、與孩子共情

    共情就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理解、並接納孩子。

    當家長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理解、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就會知道,孩子的哭鬧是有原因的。

    3、陪伴

    當孩子發脾氣有情緒的時候,要給她時間和空間去發洩,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默默的陪在孩子身邊給與她安慰。

    孩子擁有負面情緒,其實也不是壞事,當負面情緒來了需要父母的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去應對、處理負面情緒,趕走負面情緒,輕鬆快樂的育兒從此開始。

    我是趁趁視覺,記得新增右上角的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怎麼選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