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學小偵探
-
2 # 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膽囊癌不常見,但卻是一種高致死性的惡性腫瘤。很多膽囊癌的病例,是在患者接受膽石症的手術探查時偶然發現的,容易讓人認為膽結石會轉化為膽囊癌。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龍醫生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同時聊聊人們關心的膽囊息肉。
膽囊癌的發病率,確實和膽石症的患病率有一定的相關性。膽囊癌患者往往存在膽石症和沙門菌感染,這兩者是公認的膽囊癌危險因素。
膽石症反覆發作的時候,有些患者由於沒有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比如說被誤診為胃病。加上有些患者診斷膽結石之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這些延遲和阻礙膽石症患者行膽囊切除術的各種因素,都是促進膽囊癌發生的因素。
研究表明,70%~90%的膽囊癌患者存在膽石症。因此,有膽石症的病史,是發生膽囊癌的最強危險因素之一。
在我國上海,有人做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研究了368例膽囊癌患者和959例健康對照者,結果發現:有症狀的膽囊疾病患者,比如膽石症或者自己認為有膽囊炎的人,發生膽囊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4倍。
膽石症患者的膽囊癌風險增加,並不意味著大多數膽石症如果不治療一定會發展為膽囊癌。這其中,膽石症患者中膽囊癌的總體發病率僅為0.5%,這種風險還跟膽結石較大有一定的關係。
據統計,結石直徑大於3釐米的患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是結石直徑小於1釐米的患者的10倍。
膽石症,包括膽囊結石和肝、內外膽管的結石,其持續時間越久,發生膽囊癌的風險也越高,尤其是40歲以上的患者。這部分患者應該要積極治療,在治療的時候不要只找內科醫生看,必要的時候要找肝膽外科醫生看看,是否有手術的指徵。
膽石症反覆發作引起的慢性膽囊炎,特別是出現膽囊壁內鈣化的患者,俗稱瓷膽囊,發生膽囊癌的風險增加。研究表明,瓷膽囊發生膽囊癌的機率為2%~3%。膽囊癌風險的增加,主要是那些出現選擇性黏膜鈣化或不完全膽囊壁鈣化的患者。
龍醫生再來聊聊膽囊息肉。這個病的發病率很高的,由於疾病名稱裡有一個“息肉”的術語,常引發患者的擔憂。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壁的贅生物,通常沒有症狀,大多數是在做超聲檢查的時候,或在膽囊切除術後意外發現的,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良性的膽囊息肉,又分為:非腫瘤性膽囊息肉,包括膽固醇、炎症性息肉和腺肌瘤;腫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平滑肌瘤性息肉。
最常見的良性膽囊息肉腫瘤病變是腺瘤,這是一種由類似於膽道上皮細胞的細胞構成的腺腫瘤,目前還不清楚腺瘤性息肉是否為癌前病變,所以其進展為癌的機率,也還不清楚。
膽囊息肉跟膽囊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型別的疾病。膽囊息肉往往並不出現在膽石症的患者當中,通常不存在慢性炎症;而膽囊癌出現的癌症相關分子改變,在膽囊息肉的腺瘤性腫瘤中並不出現。所以,兩者可能不存在轉變的關係。
但是,由於膽囊息肉通常是透過影像學來診斷,切除並用組織來做病理檢查的機會不是很多。因此,膽囊息肉是否會轉換變為膽囊癌,這個是往往是沒法預測的。
但是,對於較大的膽囊息肉,比如大於1釐米的息肉,很多醫療專家一致認為,其發生浸潤性癌灶的可能性比較大,要特別注意,在選擇切除治療的時候,應該更積極一些。
小結很多患者,是在膽石症的手術中發現膽囊癌的,因此那些有症狀的膽道疾病患者,應該接受膽囊癌的篩查,以評估是否同時合併有膽囊癌的可能,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出現可疑的超聲表現,包括鈣化和突入膽囊腔內的腫塊、膽囊和肝臟的分解消失、直接浸潤肝臟、膽囊息肉大於一釐米,或者無法有膽囊炎解釋的膽囊壁增厚,則需要進行其他的影像學檢查,包括增強CT和磁共振,以及磁共振膽胰管成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MRCP)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
3 # 健康之初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中肉類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的增多,膽囊息肉、膽結石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很多膽囊息肉、膽結石患者都擔心時間一久,會發展為膽囊癌。在這裡明確說一下,並非左右膽囊結石、膽囊息肉都會轉變為膽囊癌,但患有膽囊息肉和膽結石的人,膽囊的癌變風險的確是要大一些的。
膽囊息肉的癌變風險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膽囊腔內突起或隆起而形成的病變,分為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2種。有些膽囊息肉是膽固醇結晶,對人體健康並沒有太大的不良影響,對於膽囊息肉良性和惡性的判斷,CT和MRI檢查會更為準確。
當膽囊息肉直徑大於1釐米,或息肉直徑小於1釐米,但併發膽囊結石、急性或慢性膽囊炎等,也應及時做手術切除。
膽結石的癌變風險有資料統計表明,膽囊結石會使膽囊癌的患病風險增加12.7倍,而且膽結石的直徑越大,癌變的風險就越高。單個結石直徑大於3釐米的患者,其患膽囊癌的風險是直徑小於1釐米患者的10倍。
膽結石長期對膽囊形成刺激,容易誘發膽囊萎縮、功能喪失、瓷化膽囊(膽囊壁鈣化而變硬)甚至膽囊癌變。因此,患有膽結石後,無論是否有癌變風險,都建議及時治療。
膽囊是否需要保留膽囊息肉和膽結石都是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即切除息肉和結石以後,只要保留膽囊,就還存在復發的可能。而膽囊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如果盲目切除膽囊,又會導致腹瀉、腹脹、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上腹部隱痛等症狀。
膽囊是保留還是去除,唯一的標準是患者受益,如果膽囊功能已經喪失,沒有保留的必要,就可以摘除膽囊,杜絕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復發的後患。如果膽囊還能正常行使功能,則應該保留。
-
4 # 腫瘤醫生張家興
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所以現在大家都很關心自己的身體,害怕會發生癌症。比如膽囊息肉、膽結石的一些患者,當確診這些疾病時也會很害怕,害怕會轉變成癌,到底會不好轉變成癌?
膽囊息肉、膽結石會轉化為膽囊癌嗎?一、膽囊息肉
有一些資料顯示,小部分膽囊息肉的患者都會導致膽囊癌,因此可以說會導致癌變,但是機率相對會小一點。
而且膽囊息肉有輕度和重度,如果是輕度的膽囊息肉,那麼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導致癌症的,但如果膽囊息肉是重度,建議遵醫囑,可以做切除手術,平時還要注意隨訪觀察,定期複查。
二、膽結石
膽結石患者的人數很多,而且膽結石也是有可能導致膽囊癌的。
因為膽結石一般表示膽囊已經出現嚴重病變,會導致慢性疾病,如果病情不斷的加重,那麼最後就會導致癌變。
但是膽結石患者也不要過度擔心,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定期去醫院做防癌篩查,透過檢查可以很明顯的知道有無病變。
癌症在不斷增加,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預防好好愛惜身體;
當身體出現異常情況時,儘早到醫院去做治療,切勿不要不當回事,要引起高度重視,平時也要定期檢查身體。
-
5 # 全科吳醫生
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確實很常見,很多平時無症狀的人健康體檢檢查B超的時候發現膽囊息肉、膽囊結石。很多患者看到報告的時候都會比較擔心,其實啊,絕大部分膽囊息肉、膽囊結石都是良性病變,對於這些無症狀的患者大部分都不用吃藥也不用做手術,但吳醫生要強調的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少數病變確實有癌變的風險!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發現膽囊息肉或者膽囊結石那該怎麼辦呢?一、膽囊息肉對於小於10mm的膽囊息肉,如果無症狀,也無合併有膽囊結石等膽囊其他病變,我們只需要定期觀察即可,最好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B超,如果多次複查B超息肉變化都不大,那說明這個息肉是良性息肉、發生癌變的風險不高,我們只需要繼續定期複查B超即可。如果多次複查B超發現息肉持續增大或者息肉大於10mm,這說明息肉癌變的風險高,這時候建議手術治療。
如果膽囊息肉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為餐後右上腹疼痛,或者息肉合併了膽囊結石、胰腺炎等疾病,這時候也建議手術治療。
二、膽囊結石對於無症狀的膽囊結石,大部分也不需要任何治療,只需要每隔半年到一年檢查一次B超即可。但是膽囊結石如果伴有以下幾種情況之一也都建議手術治療:合併膽囊息肉(並且息肉大於10mm)、膽囊壁增厚、膽囊壁鈣化/瓷性膽囊、膽囊結石10年以上,膽囊結石如果合併有這幾種情況之一,那麼其發生癌變的風險會有所增高,所以最好選擇手術治療。
如果膽囊結石出現了右上腹痛、發熱、黃疸、消化不良等症狀,或者膽囊結石導致了膽囊炎、胰腺炎、肝膽管結石,這時候我們肯定需要及時治療,具體治療包括抗感染、手術等治療。
可能有人會問了,難道就不能透過藥物融化結石或者排出結石嗎?
其實啊,想要透過藥物融化結石或者排出結石療效都不確切,對於少數純膽固醇結石,熊去氧膽酸或許有作用,中醫利膽的中藥可能有一些幫助,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證據支援,所以目前手術治療是治療膽囊結石的最確切的方法。
-
6 # 健康界
膽囊息肉和膽結石都有可能會轉化為膽囊癌。
膽囊息肉和膽結石都有惡化成癌的可能,不過,是有可能,並不代表一定會轉化為膽囊癌。
1、對於膽囊息肉來說,它有著不同的種類,包含炎症性隱匿性囊腫、膽固醇性囊腫、腺瘤性息肉等,並不一定都意味著病變,不過腺瘤性息肉還是需要多加留意的,因為這類囊腫有相對較高的病變機率。
一般來說,囊腫越大,病變的危險性就越高。因此,發覺膽囊息肉,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根據囊腫的尺寸,是不是有症狀等,在醫生的指導下決定是否要隨診定期複診,要不手術治療摘除。
而且,越是年紀大的人,就越需要引起重視,超過50歲,由膽囊息肉發展為膽囊癌的可能性更高。
2、對於膽結石來說,雖然癌變的可能性比較低,但也不意味著完全不會癌變。由於膽囊結石會引起膽囊內壁的一些其他病變,比如可能會引起膽囊分泌後對膽囊壁的摩擦,形成一些炎性息肉或上皮病變,這些病變可能會引起膽囊內的一些息肉進一步進展,出現膽囊癌的前期病變,進而轉化為膽囊癌。
因此,和膽囊息肉一樣,出現膽結石,也需要及時就醫,及時控制住,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
7 # 天天醫學
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的確是很常見的膽囊疾病,常常在體檢(腹部B超)或併發急慢性膽囊炎時才被發現。這兩種疾病雖然都是良性疾病,如果長期存在,繼續發展的話都有誘發膽囊癌的可能。
1.膽囊結石: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會導致膽囊壁的慢性炎症及異常增生的發生,這是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的原因所在,尤其是較大(直徑超過3cm)的膽囊結石或者充滿性的膽囊結石存在超過5年,就有誘發膽囊癌發生的可能。尤其是老年人的多發膽囊結石和充滿性的膽囊結石併發膽囊癌的可能性很大。這一點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
2.膽囊息肉:多為腺瘤樣息肉和膽固醇在膽囊壁間的結晶性息肉,通常都是良性病變。當膽囊息肉在膽囊結石和炎症的反覆刺激下容易發生異常增生而演變成膽囊癌。所以說直徑超過1cm的膽囊息肉,尤其是基底部寬大的多發膽囊息肉,一般認為是膽囊的癌前病變。
總的來說,無症狀的小膽囊結石和膽囊息肉(直徑<1cm)都是良性病變,暫時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較大的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同時存在,膽囊癌發生的風險還是較大的,需要儘早切除膽囊進行治療,並進行病理檢查確定是否有癌變情況的存在。希望大家明確認識,以免養虎為患!
-
8 # 醫學常識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膽囊息肉、膽囊結石、膽囊炎是非常常見的疾病,我們大家都很瞭解,但是,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會轉化為膽囊癌嗎?這一問題的提出,令大家不知所措,我的回答是可能會。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說膽囊息肉是以膽囊腺瘤和乳頭狀瘤多見的膽囊良性腫瘤,分為膽囊腺肌瘤、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主要靠B超或造影檢查來診斷。一般根據息肉的大小、性質和生長位置來判斷它的病變性質,當瘤體直徑>10mm時具有惡變傾向。所以,一旦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定期檢查或儘早手術切除。
再說膽囊結石,它是發生在膽囊裡面的結石,主要由膽固醇、膽色素、鈣離子等組成。膽囊結石常引發膽囊內皮損傷、水腫等炎性反應,我們稱之為膽囊結石併發急、慢性膽囊炎。長期的結石和炎症刺激膽囊可誘發膽囊癌。因此,要根據膽囊結石的大小、部位、發生的時間長短、有無感染或梗阻等來判斷其是否會引起癌變。
總而言之,單純的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轉化為膽囊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膽囊結石合併有膽囊息肉、膽囊炎時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反覆發作、患病時間長達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或結石直徑>3cm的;或合併有膽囊壁鈣化的;或膽囊息肉直徑>1cm的;或膽囊息肉迅速長大(半年內增長>3mm)的等等,有以上情形的應該儘早做膽囊切除手術,避免癌變。在做手術切除膽囊時,一般都進行病理檢查,目的是確定有無癌變。
-
9 # 肝膽外科崔醫生
膽囊癌雖然不如肝癌常見,也排在消化道腫瘤的第5位,而且死亡率極高,能活5年的大概20個患者裡可能有1個。每年在臨床工作中都會遇到膽囊癌患者,但是幾乎都是在膽囊切除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時,做病理發現的膽囊癌變,所以說這三者之間是有關係的(關係還有點密切),下面我就給大家談談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與膽囊癌的關係,膽囊息肉的治療與複查。
首先講一講膽囊息肉會轉變為肝癌嗎1、膽囊息肉就是說白了就是在膽囊裡面長出來的突起樣的東西,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還有一些早期癌變,我首先提一下膽囊息肉發生的風險因素有:男性、乙肝患者、膽囊炎患者、高血脂患者。膽囊息肉癌變以腺癌最常見,而膽囊息肉中醫膽囊腺瘤樣息肉癌變為主,而且膽囊腺瘤的大小與癌變的風險是關係密切的。尤其是當膽囊息肉大小超過1cm時,發生癌變的風險就會增加;而當膽囊的腺瘤樣變大於2cm時基本上是可以判定可能為癌變;有學者研究說當膽囊息肉大於1cm發生癌變的風險是45%,而大於1.5cm時癌變的風險就會增加到2/3。2、下面這兩點一定要記住,很重要。① 第一次體檢發現膽囊息肉的患者,如果息肉比較大,那麼以後再變大的風險就高,所以當膽囊息肉大於1cm時就是建議做手術切除膽囊的,而如果在0.5-1cm之間的息肉,一定要進行復查;而對於小於0.5cm的膽囊息肉,研究顯示是可以適當延長複查的時間。3、那麼有人會問膽囊息肉癌變只與大小有關係嗎?其實除了息肉大小, 研究顯示還是與其它好些因素是有關係的,比如說:對於年紀超過50歲的膽囊息肉患者;還有就是同時還存在膽囊結石;或者是呈山丘樣的隆起,也就是底面較大;還有就是膽囊息肉增長迅速。 這裡面我要強調一點:只要是膽囊息肉同時還有膽囊結石,那麼我建議儘早手術切除膽囊,以免留後患,不管有沒有疼痛等症狀。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癌變的風險可能會增加,還有就是基底寬、合併有硬化性膽管炎患者,都會增加癌變風險,建議臨床手術干預。膽囊結石會發生癌變嗎不少人對此都有疑問,到底膽囊結石會不會發生癌變,畢竟有膽囊結石的患者真的是很多。我國的發病率在4-8%之間,照慣例我先說一下膽囊結石的高危因素:女性朋友、肥胖人群、“三高”人群以及膽囊炎症患者都是高危人群。膽囊結石患者絕大多數不會出現症狀,所以很多人不願意手術治療,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旦切了就沒有了。下面我又要劃重點了:膽囊結石的存在是膽囊癌發生的非常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要知道膽囊癌患者中大約有70-90%是有膽囊結石的,這就不用多說兩者之間的關係了吧(其實是結石導致的膽囊發生慢性的炎症刺激而使膽囊癌的發生風險增加,畢竟結石在膽囊裡面是個刺激)。總有人不想處理膽囊結石,但是膽囊癌的進展風險是與膽囊結石得病時間長短是關係密切的。那麼膽囊癌的發生與膽囊結石的不同會有怎樣的不同呢,首先如果膽囊結石過大(大於2cm),會明顯增加癌變風險,而且結石越大,風險相對越高。還有就是膽囊結石的數量也是有關係的,結石越多,風險相對越高。還有就是結石成分的不同,發生癌變風險也不同,膽固醇結石相對更容易發生癌變。哪些膽囊息肉建議手術切除呢膽囊息肉是個大家比較擔心的問題,畢竟怕癌變,但是也不是一發現都要進行手術治療的,畢竟膽囊對於人體是有作用的,不能沒有指徵的就切除。那麼你要記住下面些要切除的指標:① 首先就是較大的息肉,單發的超過1cm;
② 膽囊息肉患者年紀超過了50歲,基底寬,有增大趨勢(息肉增大超過8mm);
④ 合併有膽總管結石,膽管的炎症;
⑤ 如果膽囊息肉長在膽囊出口會影響膽汁排出,有膽囊疼痛的患者;
⑥ 如果做彩超或者CT等檢查發現病變是有強化表現的(增強CT發現有強化是值得懷疑的)。
如果是多發的息肉,直徑較小的息肉,早期發現時可以每3-6月做超聲複查,這樣複查了2年發現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時,就是適當延長複查的時間,1年或者2年。
-
10 # 醫療工作者張
其實很多人都很困惑,為什麼胃癌、肝癌以及腸癌都很常見,但是膽囊癌卻並沒有多少,是不是膽囊和心臟都一樣不會出現癌變呢?
我們一起大致瞭解一下膽囊癌膽囊癌是發生於膽囊的實質性癌,是膽道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中老年病人,男女的發病比例為1:3,多發生於膽囊底部,粘膜有明顯腫塊,與慢性膽囊炎、瘢痕組織不易區別,有時呈寬基的息肉狀。易經膽囊床侵犯肝組織,並常波及鄰近臟器和組織。膽囊癌好發於膽囊體和底部,發生於膽囊管少見。 可分為腫塊型和浸潤型。其病理組織型別以腺癌為主,佔80%~90%左右,未分化癌10%左右。鱗癌及鱗腺癌5%-10%。膽囊癌發病生長迅速,易早期疏散,其轉移途徑有3種: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和直接浸潤,手術時發現已有淋巴轉移者25%-75%;其半數以上癌瘤可直接播散到鄰近器官,其發生的頻率依次為肝、膽管、胰、胃、十二指腸、網膜、結腸和腹壁;血行播散者不到1/5(13%-19%)常累及肺、骨骼和腎臟。
大體形態觀察所見可分四型:1、浸潤型最多見,約佔60-70%。早期癌只限於壁內,以後廣泛浸潤,膽囊壁呈瀰漫型增厚、變硬,並常侵犯周圍組織與臟器。2、乳頭狀約佔20%,為乳頭狀物,瘤質較軟,向膽囊腔內生長,影響膽囊排空,腫瘤表面常發生壞死、潰瘍及出血,並引起感染。此型較少發生轉移,預後也較好。3、膠質型約佔8%,腫瘤細胞粘液性變明顯,像膠凍樣,腫瘤較鬆軟,容易破潰。膽囊壁常有廣泛浸潤。4、混合型較少見。此外,當腫瘤充滿膽囊時可呈充滿型。病變廣泛累及肝臟未能分清膽囊壁者,則成巨塊型。
膽囊癌按其分化程度不同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之分。各組織型別中未分化癌及粘液腺癌惡性最高,發生轉移快。乳頭狀腺癌惡性度最低,較少發生轉移,預後好。膽囊癌的症狀一般表現為以下幾種:1、右上腹疼痛,此症狀佔84%見於膽囊癌多與膽囊結石炎症並存,故疼痛性質與結石性膽囊炎相似,開始為右上腹不適,繼之出現持續性隱痛或鈍痛,有時伴陣發性劇痛,並向右肩放射。2、消化道症狀,絕大多數(90%)出現消化不良厭油膩噯氣(胃納減少,這是由於膽囊新換代功能不能對脂肪物質進行消化所致。)3、黃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現,佔36.5%,由於癌組織侵犯膽管或者轉移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管引起膽道梗阻所致,肝臟分泌的膽汁不能順利排入腸道,進而反流入血表現為面板黏膜黃染,多數伴有難以緩解的面板瘙癢,尤以夜間為重。4、發熱及消瘦,25.9%的病人出現發熱,多由於繼發膽道感染所致,晚期患者常伴有消瘦,並且出現惡病質。5、右腹腫塊,病變發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下腹部出現腫塊佔54.5%,一是腫瘤迅速增長阻塞膽管使膽囊腫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腸引起的梗阻並同時出現梗阻症狀;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現相應部位包塊。
膽囊息肉、膽結石會轉化為膽囊癌嗎?膽囊炎一旦發展成為慢性膽囊炎,就面臨著新的隱患一癌變,這個隱患一不為很多人所知,二是惡變隱匿,及至“原彤畢露”時,絕大多數人已失去根治的機會,即使進行手術,預後也很差。並非所有的慢性膽囊炎都會癌變,但確有一些慢性膽囊炎有較高癌變的可能。認識瞭解這些特殊情況,就是預防這種隱患的第一步。、有結石,尤其是多髮型或充滿型結石者,結石性膽囊炎的癌變率是非結石性膽囊炎的29.9倍,說明結石刺激因素在癌變中的重要作用。慢性膽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約1:3,膽石症的發病率,不論何年齡組,女性均高於男性,進入老年組後差別尤其明顯。2、病程長、反覆發作的慢性膽囊。3、老年患者,50歲以上膽囊炎病人癌變率急劇增加,佔總病例的70%~85%,平均年齡為62~65歲。 4、大結石,隨著膽石體積的增大,膽囊癌的發生率相應升高,直徑大於3釐米結石者比小於1釐米者膽囊癌的發生率高10倍。5、瓷瓶樣膽囊,即膽囊壁鈣化,多見於65歲以上的女性,它是慢性膽囊炎的終末階段,瓷瓶樣膽囊癌變率高達22% 。6、合併有膽囊息肉樣改變的膽囊炎,息肉≥10毫米者癌變率高達23%,伴有膽囊腺瘤和腺肌增生症者更應提高警惕。
膽囊息肉和膽結石就是膽囊癌的一個潛在性病因,所以膽囊息肉和膽囊癌是會轉化為膽囊癌。
結語:現實生活中膽囊癌為什麼不常見?其實許多人在膽囊息肉或者膽囊炎症時出現腹痛的情況,之後就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和治療,大部分關於膽囊的治療都是行膽囊切除術,膽囊一旦切除,也就不會有膽囊癌之類的說法了。 -
11 # 北極光醫生
(一)膽囊息肉又稱“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大多數人沒有不適感覺,在體檢時偶然發現,少部分表現為上腹部悶脹、後背疼痛,合併有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時,腹痛較明顯。大約有1-10%的膽囊息肉可以轉化為膽囊癌!
膽囊息肉的發生,可能與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和膽固醇代謝紊亂有關。 像肥胖、高脂血症、肝硬化等患膽囊息肉的機率較高。
當有以下情況時,需要注意癌變的可能:
(1)年齡50歲以上,單個發生,基底部很寬的息肉。
(2)生長很快,直徑超過一個釐米以上的息肉。
(3)伴有膽囊結石多年,疼痛明顯,噁心、嘔吐,體重明顯下降的息肉。
(4)透過B超、CT等檢查,息肉血管異常豐富,出現潰瘍等改變。
再來說說膽囊結石:
(二)膽囊結石多見於50歲以上的成人,女性多於男性,以膽固醇結石為主,由於膽固醇和膽汁的濃度改變,造成膽汁淤滯、包裹,形成結石。肥胖、妊娠、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術後、肝硬化等因素都可引起膽囊結石。
大多數患者為靜止性結石,無症狀,不活動,僅在體檢時發現,部分患者表現為膽絞痛,呈陣發性,或者持續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伴噁心、嘔吐。
膽囊由於長期被結石刺激,引起膽囊炎症,導致黏膜纖維萎縮,細胞浸潤,組織細胞變性,發生癌變。 同時膽囊結石合併感染,細菌作用於膽汁,產生膽蒽和甲基膽蒽,這兩者均為強烈的致癌物質。
當有以下情況時,需要注意癌變的可能:
(1)膽囊結石病史在五年以上,年齡大於50歲。
(2) B超或CT顯示:膽囊輪廓不清,邊界不規則。
(3)膽囊結石的直徑大於2釐米以上,結石越大,癌變率越高。
(4)消化道症狀明顯,發生梗阻性黃疸,藥物治療效果差,體重明顯下降。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多喝水,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生,促進膽汁的正常代謝,預防膽囊疾病。
無論是膽囊息肉還是膽囊結石,必須定期檢查,對症治療。只要符合上述條件,懷疑有癌變的可能,就需要儘早手術。手術切除膽囊是目前治療膽囊癌的首選方法。
祝膽囊疾病的患者早日康復!
-
12 # 小克大夫
膽囊息肉和膽結石是有可能會轉化為膽囊癌的。
首先來說一下膽囊息肉:並不是所有的膽囊息肉都會發生癌變,通常是當膽囊息肉大於1釐米的時候,醫生通常都會建議進行膽囊切除術,一方面是防止息肉反覆的發生炎症,導致急性膽囊炎的發生,另一個就是防止息肉癌變了。所以當有膽囊息肉時可以用彩超觀察一下息肉體積,再結合臨床進行治療。
再來說一下膽結石:
膽結石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膽囊疾病,據臨床統計90%的急慢性膽囊炎都是由膽囊結石引起,那麼膽囊結石會不會引發癌變呢?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當膽囊結石形成以後,就會對膽囊壁造成一定的磨損,當這種磨損長期存在的時候,就會有導致膽囊發生癌變的風險,所以當膽囊結石存在時間較長,而且症狀反覆時,就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再為大家科普一下:要想明確膽囊是否有那些病變,首先去做一個彩超,彩超可以對90%的膽囊疾病做出較為明確的診斷,而且彩超價格低廉,又屬於無痛檢查,是診斷膽囊疾病的首選檢查。
-
13 # 小影大夫
膽管的正常解剖
膽囊是膽道脈管系統其中的一個器官,膽囊的作用是儲存膽汁,就是肝內膽管分泌的膽汁流到膽囊裡裝起來,人們吃東西的時候,膽囊就把裝的膽汁透過膽總管排到腸管裡去。肝內膽管、膽囊、膽總管就好像一個下水道一樣,導致往下流,最後到腸道里參與食物消化。上面下的結石可以掉下來堵住下面,那麼就會出現腹部疼痛、黃疸、乏力等症狀
如紅色剪頭所示就是膽汁的流動方向。
膽囊結石形成所說的膽道結石,就是指膽汁從肝臟分泌後所經過的這一段路的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的結石、肝總管、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十二指腸處(出口位置)結石,如圖。
在膽囊儲存的膽汁,我們吃東西就開始排出來參與我們食物的消化,所以我們做超聲或者CT的時候要求不能吃食物,只可以喝清水,膽汁在裡面可以把膽囊撐開,就容易看清楚膽囊有沒有長東西了。而長期不吃早餐的人,早上膽囊一直裝著膽汁,膽汁不排出,就會淤積,慢慢結為膽囊結石。
膽囊結石容易刺激膽囊壁,引起發炎,就是膽囊炎。長期刺激變成慢性膽囊炎,容易誘發膽囊癌。而小膽囊結石容易往下掉,成為膽總管結石,引起發炎,也容易導致膽管癌發生。
膽道結石容易誘發膽道癌膽囊結石是膽道結石的一種。
病例1.一位同事的奶奶82歲了,腹部疼痛就診,發現膽囊結石5年,並且已經出現膽囊壁稍微增厚,普外科大夫建議做膽囊切除術。現在腹腔鏡下做膽囊切除術已經很成熟了,82歲的高齡也可以做,創傷小。但是同事考慮了不做。一年後複查,膽囊明顯的腫塊,向周圍侵犯了,很可惜。膽囊癌進展很迅速,一旦發展,容易侵犯周圍組織和遠處轉移,治療效果不好。
病例2.這也是一個很可惜的病例,38歲女性,右上腹疼痛5天就診,逐漸臉黃、眼睛黃、全身黃。但是當看到她的CT圖,我不相信她疼痛只有5天,因為她的膽總管內有五六個兩公分大的結石,膽囊也有很多結石,最遺憾的是膽總管出現了腫塊並且已經出現了肝臟和多發淋巴結轉移。膽總管長期有結石刺激發炎,容易誘發癌。38歲,一發現就完全沒有機會,但是現在最主要是把這麼多膽總管的結石取出來,先解決膽道梗阻的情況。
膽囊息肉存在惡變潛能胃腸道的息肉都有惡變的潛能,那麼膽囊息肉也不例外,如果發現有膽囊息肉<1cm又沒有症狀的,可以隨訪複查,用超聲複查即可,做CT不一定能看到息肉,所以並不是越貴的檢查越好,而是要最適合。
如果息肉>1cm,有右上腹疼痛的症狀,建議做膽囊切除術。
膽囊裡小的結石,很容易透過膽總管排出去腸道,能排出腸道的結石,基本不會引起問題了。有症狀反覆發作,也可以考慮膽囊切除。
膽囊結石的患者,大部分伴發腎結石,跟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高脂肪飲食等情況有關。膽囊結石的患者可以每半年複查一次超聲,瞭解膽囊和膽囊結石的情況。
如果膽囊結石大於3cm,膽囊息肉大於1cm,伴有慢性疼痛,建議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
如何預防個人建議是改善生活習慣,要吃早餐,少脂肪食物攝入,清淡飲食,多吃青菜水果。
所以說,膽囊息肉和膽囊結石都有可能惡變成膽囊癌,當發現有這兩種疾病時,一定要隨訪複查,有反覆發作膽囊炎的,建議做膽囊切除術。
-
14 # 普外科曾醫生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是膽囊隆起性病變的統稱,根據息肉的性質可以分為炎性息肉,膽固醇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樣增生等等。其中,只有腺瘤性息肉會癌變。
一般來說,膽囊息肉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厭油,上腹部不適,飯後明顯。
膽囊息肉首選B超檢查,一般做B超就能夠明確息肉的數目,大小,血流情況。如果懷疑癌變,還可以做CT,MRI等檢查。
根據大量的臨床資料,如果出現以下徵象,癌變的機率會高一些或者影響生活,建議手術治療:
(1)息肉是單發的,直徑大於1c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於膽囊頸部,年齡偏大。
(2)息肉是多發的,同時伴有膽囊結石,出現不舒服的症狀,而且年齡大於50歲。
(3)B超提示息肉的血供很豐富,懷疑有惡變
(4)抽血查腫瘤指標升高,特別是CA199,CEA這兩個指標,同時可以排除其他的胃腸道惡性腫瘤。
(5)出現明顯的不舒服,並且反覆發作。
(6)對直徑小於5mm,並且無症狀的病人,應間隔3到5個月隨訪檢查。一旦病變增大或症狀明顯亦須行手術治療。
膽囊結石膽囊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膽囊裡面長石頭了。根據結石的內容,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以及混合性結石。
很多膽囊結石的患者,也不會出現症狀,膽囊結石可以在膽囊裡活動,如果膽囊結石堵塞了膽囊管或者小的結石掉到膽總管裡面,可以引起明顯的症狀,例如腹痛,發熱,黃疸,嚴重的還可以導致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出現休克,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可危及生命。
膽囊結石也是首選B超檢查,可以明確膽囊結石的數目,大小,還可以做MRCP檢查,明確膽囊結石有沒有掉到膽管裡面。
膽囊結石長期存在膽囊中,與膽囊壁摩擦,可導致損傷,出現炎症,有一定的機會癌變。所以,膽囊結石也需要定期複查,如果出現以下表現,建議手術:
(1)有症狀的或有併發症的膽囊結石;(2)結石數量多及結石直徑>2-3cm;(3)膽囊壁鈣化或磁化膽囊;(4)膽囊壁增厚(>3mm)同時伴有慢性膽囊炎。
其他情況的膽囊結石,需要定期複查,可以每半年左右做一個B超複查。
-
15 # 健康養身學堂
膽結石是否嚴重?膽囊息肉會產生癌變嗎?
作為一個膽結石過來人,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吧!在我去雲南的時候,認識了一個貓姐,那個時候貓姐近50歲,第一次與她交流的時候,感覺這位貓姐絕對江湖人,50歲看起來很年輕,無論運動各方面都挺好,她也很善談,她說:“年輕的時候,喜歡越野,有次出現了車禍,看看我現在的臉,都是做的植皮手術,還好保住了性命。”貓姐這個人的心態還是非常好的,然後她說年輕的時候,比較拼命工作,有時候工作到深夜,導致出現膽結石息肉病變,為了不讓它惡性,所以,現在膽囊早就切除了,有時候還真是不習慣。
如若只是單純的膽結石,而且膽結石比較小的話,一般情況是不會太嚴重的!筆者原本也是結石患者,手術治癒後又復發了,為了治癒結石問題,可以說付出了太多努力!要不是在佰度看到了李伏鈞的法子,現在還在受著結石的困擾,總之太不容易了。
我們要明確膽囊息肉問題,並不是所有的膽囊息肉都會產生癌變,一般來說當我們的膽囊息肉>1cm的時候,醫生給的建議都是切除膽囊,主要還是防止息肉反覆會出現炎症導致急性膽囊炎的發生,另一方面就是防止息肉癌變!所以,當出現膽囊息肉的時候,一定要多進行復查,以免問題更嚴重了。
那麼,我們繼續談一下關於膽結石的問題!
我們應該知道,現在出現膽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很多女士,更是膽結石青睞的,一般隨著年紀的增長,體質也會越來越差,而且膽結石與年齡、家族史、日常飲食都有著很大的關係,出現膽結石的患者,應當注意日常飲食,必須要少食多餐,飲食要清淡,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不要吃,要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菸酒都要忌掉,其次就是千萬不要暴飲暴食,這些都是膽結石形成的根本因素!所以,出現膽結石問題,首先我們不用著急,如若是良性的,大可不必擔心。
現在出現膽結石的患者越來越多,膽結石簡單來說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膽囊性疾病,膽結石引發癌變並不是不可能,膽結石一旦形成,就會對膽囊壁造成一定的磨損,如若這種磨損長期存在以後,就會導致膽囊出現癌變的可能,所以,我們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當膽結石存在時間比較久的時候,而且會一直復發疼痛,就應該早點進行手術治癒了。
膽結石危害那麼大,該如何預防膽結石的出現呢?膽結石一旦出現在自己身上,那滋味確實讓人難以忍受。相信很多人都與膽結石打過交道,具體感覺如何,得過結石的朋友自有體會!上面我有簡單談到膽結石形成的根源,下面也談談該如何預防吧!
大多數人不喜歡運動,而少數人則只要不運動,就感覺渾身難受。往往我們長期懶惰,不運動,日積月累,膽囊肌的收縮功能必然會衰退,而且只要膽汁延遲排空,就很容易導致膽汁淤積,這就跟膽結石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尤其是肥胖者,可以說是三高的高危人群,有人說胖子也有健康的,確實是如此,但是健康那也只是一時的!健康的胖子,如若停止運動,那麼發胖速度會更快,預防腎結石,簡單來說就是管住自己的嘴,有些人平時喜歡吃高脂肪、糖分高、高膽固醇的零食或者飲料,這些都是膽結石形成的根源。
如今,很多上班族,為了多睡會覺,許多人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而且喜歡熬夜,長期生活不規律,這種狀態一旦長期維持,那麼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更有利於細菌的繁殖,比較容易促使結石的形成,所以,養成個早起的習慣,多注意吃早餐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膽結石不會無緣無故的找上門,主要原因是我們做的不夠好,才造成膽結石的形成,所以,平時自己多注意飲食,注意休息,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
16 # 頭號線上醫生
膽囊的病變一般就三個: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
膽囊結石有一定的機率會導致膽囊癌
膽囊息肉有更大的機率會導致膽囊癌
一、膽囊癌的病因主要有兩個:膽囊結石、膽囊息肉1、膽囊結石。
在膽囊癌的病因中,流行病學顯示,70%的病人與膽結石有關,例如,膽囊癌合併膽囊結石是無結石膽囊癌的13.7倍,直徑3cm膽囊結石發生膽囊癌的比例是1cm膽囊結石病人的10倍,而膽囊結石至發生膽囊癌的時間一般為10—15年,這說明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是長期物理刺激的結果,可能還有膽囊黏膜的慢性炎症、細菌產物中的致癌物質等綜合因素參與。但最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膽囊結石長期刺激膽囊黏膜引起膽囊癌。
由於膽囊結石到膽囊癌的時間很長,所以,平時很少遇到膽囊結石轉化為膽囊癌的患者,畢竟膽囊結石在導致膽囊癌之前,絕大部分膽囊結石因為引起病人的疼痛而被處理掉了。
2、膽囊息肉。
轉化為膽囊癌的可能性可就比膽囊結石大多了,畢竟膽囊息肉本身就是屬於膽囊腫瘤性病變的其中一種,類似於膽囊良性腫瘤,因此,膽囊息肉與膽囊癌之間的界限,比膽囊結石與膽囊癌之間的界限模糊多了。
二、膽囊息肉和膽囊癌在各個方面,千差萬別!!最近遇到膽囊息肉及膽囊癌的病人,讓大家瞭解下膽囊息肉和膽囊癌之間的界限,同時能對可怕的膽囊癌能有一定的印象。
病人甲,女,54歲,體檢發現膽囊息肉5個月,膽囊息肉樣病變大小1.1cm×0.9cm,基本上為良性,手術選擇為:腹腔鏡微創手術,術後病理為膽囊膽固醇性息肉。
病人乙,女,61歲,眼黃、尿黃及面板黃7天,彩超及CT提示膽囊息肉樣病變4.6×3.9cm,嚴格的說,這個時候的膽囊內病變已經不算是膽囊息肉樣病變了,診斷為“膽囊腫物”更為合適,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手術選擇為:傳統開腹膽囊癌根治術,術後病理為膽囊惡性腫瘤。
三、如何預防膽囊癌?從膽囊癌的致病原因來講,關鍵在於及早處理膽囊結石及膽囊息肉。 並非所有的膽囊結石都會導致膽囊癌,也並非所有膽囊息肉都會轉變為膽囊癌,所以,膽囊結石或是膽囊息肉,即使未做手術,也不需要過於擔心。
四、什麼情況下的膽囊結石或是膽囊息肉需要及時處理?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特別是結石直徑>3cm,膽囊息肉單發、直徑>1cm或基底寬廣者,腺瘤樣息肉以及瓷化膽囊,經積極行膽囊切除。
但願世間每個人都不要與“癌”這個字沾上任何關係,因為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講,這個字大部分情況下代表著痛苦及死亡,或早、或晚,世界如此美好,我們還沒有活夠呢,對嗎?
-
17 #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2018年9月7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作為胃腸肝膽外科的醫師,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三者間關係密切。我平時的工作中接觸到不少的膽囊疾病患者,其中最常見的是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這幾種。對很多患者來說,因為對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的瞭解比較少,很多的膽囊息肉、膽囊結石都選擇保守治療,長期下來,就為癌變留下了隱患。
膽囊癌相對比較少見,但膽囊癌是膽道最常見的惡性病變,多數膽囊癌病人年齡大於50歲,膽囊癌症狀不明顯,隱匿性強,發現時一般多為晚期,預後不佳。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膽囊癌的發生與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有密切關係。膽囊息肉分腫瘤性息肉(有腺瘤、腺癌等)、非腫瘤性息肉(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一般非腫瘤性息肉不會癌變,腫瘤性息肉如腺瘤有1.5%癌病可能,一直被認為是癌前病變,腺癌本身就惡性腫瘤。
膽囊息肉易癌變的是“直徑大於1cm,單發病變並且基底部較大,息肉逐漸性增大,合併膽囊壁增厚的息肉”多見。超過七成的膽囊癌病人有膽囊結石病史,有膽囊結石的病人發生癌變是無膽囊結石病人的13倍,膽囊結石惡變考慮與慢性炎症刺激有關。
一般從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發展成為膽囊癌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一般超過10年。這為我們提前預防膽囊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只要早期處理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是可以很好預防膽囊癌的。
那麼該如何預防及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
首先要做到:1、清淡飲食,低脂肪飲食,控制血糖血脂;2、定期檢查血脂、膽汁酸、膽囊彩超等檢查;3、控制膽囊炎症。
其次,建議手術處理的情況有一下幾點:1、反覆出現膽絞痛等症狀,或內科保守治療效果差的膽囊結石患者,膽囊結石直徑>3cm;2、直徑大於1cm,單發病變並且基底部較大的息肉;3、腺瘤樣息肉。以上者均可以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
-
18 # 李鴻政醫生
不能籠統這樣認為,很多膽囊結石的人,一本子都是結石,沒有任何症狀,也沒有癌變,如果不是做體檢,都不知道自己有膽囊結石。
但流行病學資料表明,70%的膽囊癌跟膽囊結石有關。比如,膽囊癌合併膽囊結石是無結石膽囊癌的15倍左右,大的膽囊結石(>3cm)發生膽囊癌的數量是小的(1cm以下)結石病人10倍。但資料同時也表明,膽囊結石至膽囊癌的時間大概是15年,這說明膽囊結石引起膽囊癌是長期結石物理刺激的結果,可能還有膽囊粘膜的慢性炎症、細菌產物中的致癌物質等等綜合因素參與。
另外,完全鈣化的“瓷化”膽囊、膽囊腺瘤與膽囊癌應該也都有關係的,所以我們建議大的膽囊結石、大的膽囊息肉伴結石、瓷化的膽囊結石都要手術切除,就是怕這些結石以後會併發膽囊癌。
所以,一句話總結:小的膽囊結石、膽囊腺瘤,一般不會癌變。但是大的結石、腺瘤、瓷化的膽囊結石就可能癌變。如果結石很小,沒有任何症狀,那麼癌變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可以不做手術治療。如果結石大、數量多、有大的腺瘤、瓷化膽囊,那就建議手術切除膽囊,以絕後患。
-
19 # 使用者1569972364552
膽囊結石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法,但也有部分人不願意行手術治療。一般需手術治療的有:(1)有症狀的或有併發症的膽囊結石;(2)結石數量多及結石直徑>2-3cm;(3)膽囊壁鈣化或磁化膽囊;(4)伴有膽囊息肉>1cm;(5)膽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膽囊炎;(6)兒童膽囊結石:無症狀者,原則上不手術。膽囊結石長期刺激可引起癌變。膽囊息肉原則上5cm下不手術,定期複查腹部彩超。
-
20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膽囊息肉、肝內膽管結石在日常生活中還挺普遍的,聽到囊腫很多人都是不自覺的把和我癌症聯絡起來,膽囊息肉是否會轉換為膽囊癌呢?
回答是有可能,但都不必要由於有膽囊息肉而焦慮,僅僅有可能,並不是一定,得看詳細情況。膽囊息肉有不一樣的種類,包含炎症性隱匿性囊腫、膽固醇性囊腫、腺瘤性息肉等,並並不是都是病變,更需要留意的是腺瘤性息肉,這類囊腫相對性有高些的病變可能性。發覺膽囊息肉該怎麼辦?一般依據囊腫的尺寸,是不是有症狀等,要不觀查隨診定期複診,要不手術治療摘除。
例如,囊腫越大,一般 病變的風險性就越高,假如囊腫直徑超出1公分,那病變風險性就較為高了,還是手術治療切除吧。而如果是低於1公分的囊腫,再加有症狀得話,還可以考慮到手術治療切除。
此外,年紀也是要考慮到的要素,終究癌症還是以中老年人大量見,膽囊癌也一樣,因此 ,如果有膽囊息肉的人,年紀超過50歲,那麼要更高度重視,由於膽囊癌的風險性高些。
肝內膽管結石會癌變為膽囊癌嗎?
肝內膽管結石便是膽襄裡邊長的石塊,石塊為什麼會病變?自然不容易,因此 ,這一問題不精確,應該是說,有肝內膽管結石的人,是不是更非常容易得膽囊癌,換句話說有肝內膽管結石存有,是不是可能造成更非常容易得膽囊癌?嗯,這一倒有可能,結石終究並不是一切正常的存有,它可能會造成損害膽襄壁的的損害,進而膽囊炎,肝內膽管結石基本上面有膽囊炎,時間長了,膽襄壁自然有病變的可能性,但是,整體上,這類病變的機率是很低的,無須對這一問題過度擔憂。實際上,肝內膽管結石需不需要解決,關鍵還並不是從是不是會病變的視角來考慮到,只是從別的層面,一般依據結石的尺寸,是不是有症狀等來決策,要不觀查隨診定期複診,要不手術治療摘除。
總而言之,膽囊息肉或肝內膽管結石是不是要解決,這一需看詳細情況,如果是常規體檢發覺的這種狀況,建議找肝膽胰外科就醫。如果有顯著的病症,自然更要去看看。
回覆列表
現在得膽囊息肉、膽結石、還有慢性膽囊炎的人特別多,因為膽囊存在消化道,所以這些都是消化系統非常常見的疾病。
而我還是一位膽囊炎、膽囊結石患者的家屬,這個患者就是我的父親。在2013年時候,我父親因為嚴重的膽囊炎,泥沙狀膽囊結石,做了膽囊切除手術,目前雖然膽囊疾病是解除了,但是實際上也留下了一些經常腸道不適、拉肚子的後遺症,畢竟膽囊對於我們消化系統來說,尤其是對於一些脂類物質消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當時,我的父親也曾經有這樣的疑問,他說他這個膽囊炎、膽囊結石,如果不處理,或者不切除,以後會不會轉化為膽囊癌?今天剛好就跟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膽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器官?膽囊,其實就像大家買的一種類似古代錢袋子一樣的囊性器官,長10-15cm,寬3-5cm,容量為40-60ml。
膽囊的上方是我們的肝臟,下方為十二指腸及橫結腸,左側為幽門,右側為結腸右曲,前方為腹前壁。
而整個膽囊分為底、體、頸、管四個部分,其中體部位於膽囊底與頸部之間,伸縮性比較大,但頸部彎曲而且細,位置較深,其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大多數的膽囊結石就停留於此囊中。
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的膽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是負責儲存我們肝臟分泌的膽汁,然後在我們吃食物以後,再把儲存在膽囊內的膽汁分泌到我們的腸道里邊,幫助食物消化吸收,尤其是對於脂類食物;
二是膽囊還會透過分泌一些黏液,讓自己免受一些外來因素的侵襲;
三是膽囊還有濃縮膽汁的作用,不然大家想想,我們肝臟分泌膽汁就像是家裡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樣的,源源不斷的,光靠膽囊本身那麼大的“袋容量”,沒有濃縮功能,是沒法無限接收肝臟膽汁的。
但不管是哪一種功能,都離不開膽囊最終作為一個消化系統,幫助我們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
那麼膽囊裡面長息肉、長結石是怎麼回事?首先,膽囊息肉,大家並不罕見,很多人一體檢,一查彩超,都可能就會發現自己有這個問題,它的發病率非常高,成年人大概在5%-10%。
而膽囊,我剛剛已經說過了,它是一個儲存膽汁的器官,像一個可以收口的錢袋子一樣,正常的話裡邊存的是膽汁,而膽囊壁一般有2mm那麼厚,而且平時基本上都是光滑的,但是假如我們在這個膽囊壁上看到有一個突起一些的肉揪揪,用現在醫學來講,我們就叫它息肉!
所以,所謂的膽囊息肉,其實無非就是一種從大家的膽囊壁上向膽囊腔裡邊生長的一種實性的一個肉凸起,大小從幾毫米到幾釐米不等!
這種膽囊息肉,只要是成年人都可能發生,但是在人群裡邊,又有一些像患有脂肪肝、血脂、膽固醇比較高的人,易發!因此,大家平時見到的最多的膽囊息肉就是我們的膽固醇息肉,這種最常見。但具體來說,一個人為什麼會長膽囊息肉,同其他息肉一樣,都是未知的,目前研究只知道一些比如胖的人、血脂高的人,更容易發生。
其次,我們說膽囊結石又是怎麼回事?事實上,它跟我們的腎結石類似。
具體為什麼?
不知道,還沒搞清楚!
但是都是一種代謝異常,可以說都是代謝病,只不過膽囊結石主要是膽汁分泌和代謝異常。而且我們臨床上95%左右的膽囊炎都與我們的膽結石有關,所以得了膽囊結石,是一個需要讓他們特別重視的,哪怕它最後不得癌症,那麼它也基本上會對我們的膽囊產生影響,而且很容易誘發膽囊炎。
那麼我們說膽囊息肉、膽囊結石等真的會引起膽囊癌嗎?什麼樣的膽囊息肉、膽囊結石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首先,我們說膽囊息肉能引起最大的傷害,其實就是癌變,引發膽囊癌的發生。膽囊癌,看起來並不在我們十大癌症之中,但是同樣,它的惡性程度非常高。我們臨床上,發現的早期膽囊癌患者,也不是百分百都能根治,而且這個根治率大概在33%左右,並不高,大部分的人即使做了手術以後,也只是讓延長壽命,所以說,膽囊癌是一個惡性的腫瘤。
而且最主要是膽囊息肉還是膽囊癌的最高危因素,尤其是那種頭大的;或者生長速度比較快的;再者就是那種同時合併有膽囊結石的。這三種類型的息肉是非常容易發生癌變的。所以,一般情況我們醫生要是發現這個是的膽囊息肉是這三種,往往都會建議儘早手術要做掉。
接著,我們再來說說膽囊結石有沒有膽囊癌風險?
膽囊結石同樣非常常見,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膽囊結石都會引起膽囊癌,只不過我們大概70%左右的膽囊癌病人,你會發現它都有膽囊結石的基礎!
為啥?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個是長期膽囊結石會對我們膽囊黏膜產生機械刺激。這個非常好理解,大家拿一個石頭放在一個喝完水的礦泉水瓶裡面去,然後不斷的搖晃,你會發現這個礦泉水瓶的壁上會慢慢的出現一些劃痕,其實膽囊結石就像這樣一個長期機械刺激一樣,會對我們的膽囊黏膜造成類似劃痕一樣的刺激;
二是開始我也說過了的,有結石,就容易出現膽囊炎症,而長期的慢性炎症,就是會讓我們的炎症病灶往癌變病灶方向發展。
不過我也說過了,得了膽囊炎的人也不用過於擔心,那我們現在膽囊結石的病人特別多,但是大家可以發現,平時我們聽到膽囊炎的病人其實是很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發現膽囊結石膽囊炎以後,出現有症狀的時候,有症狀,尤其是有疼痛特別明顯其實,我們往往會比較重視,我們醫生經過評估以後,會建議病人把膽囊切掉,這有很多膽囊結石的病人,還沒有等到他發展為膽囊炎,我們其實就已經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了。
對一些沒有症狀的膽囊結石病人來說,有時候我們往往更忽略它,結果反而時間一久,幾十年過去以後發生了癌變。
因此,對於膽囊結石的病人來說,不管有沒有症狀,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要定期複查進行體檢,密切觀察結石的變化,尤其是我們膽囊壁的變化,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目前,我們對膽囊癌還有哪些認識上的誤區?首先,膽囊癌跟我們其他癌症是一樣的,只要早期發現,還是非常有根治的機會的,並不是像現在很多人說的那個樣子,得了癌就沒救了。而且現在大家要改變思想,並不是說我們沒有根治的機會,就不能長期帶瘤生長,實際上即便不能達到治癒,只要能明確的延長生存,改善症狀等等,我們就應該積極治療!
其次,同樣要理解我們醫生有時候為什麼也不建議你手術,像一些如果真的已經發生遠處轉移了,大面積轉移了,那麼該放棄手術治療,也要放棄,要尊重科學。因為這樣的病人你再做手術,也沒有多大意義,而且會嚴重影響病人後期生活質量,這時候我們應該強調病人有尊嚴的離開!
最後,就是膽囊癌,還是要以預防為主,現在確實不是說只要得了膽囊結石就必須要手術切除膽囊,也有很好的保膽取石術了,但是同樣要正確看待,要分情況,一味的切不對,一味的保留也不對,對於有一些膽囊,已經炎症很厲害,功能也已經沒有了,這時候你留著它不僅僅對你消化功能沒啥用,最主要的是你留著相當於給自己留了個定時炸彈,而且隨時在體內引爆,所以,該切切,該留留,不能太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