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魂舞大漠
-
2 # 科沁雜談
美軍坦克還在使用人工裝填彈藥,是因為自動裝填機沒有人工裝填來得靠譜,自動裝填機還有可能會出現故障,一旦出現故障一時半會就很難排除。
美軍主戰坦克都是資訊化,數字化的標榜,美軍M1A2SEP型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裝備了許多的新科技,如二代熱成像系統、真彩平面顯示儀、車長獨立熱成像儀、數字化的地形圖以及最新的數字化指揮、控制、通訊系統,還有數字化戰場系統、戰場作戰指揮系統。使得美軍坦克成為現役綜合能力最強的坦克和數字化最先進的坦克之一。
正是M1A2SEP主戰坦克上的電腦儀器和電子儀器太多,萬一出現故障,三人組的主戰坦克根本就沒有辦法自我排除故障,也就喪失在戰場自我救護的能力。
主戰坦克的自動裝填能力,沒有人工裝填快,自動裝填系統在開完炮後,還需要自動調整到裝填角度,裝填好後還得調整炮塔的方位,瞄準目標時還得調整火炮的角度,人工裝填的話可以一邊裝填一邊做好瞄準的動作。也就是自動裝填系統裝填彈藥相比人工裝填效率要差一些。美國軍方的坦克乘組人員裝填手,個頭原因,體力比較大,一分鐘最高可以裝填17發炮彈,而自動裝填系統一分鐘才8發。在緊急炮擊時,人工裝填手裝填炮彈,差異非常明顯。
美軍M1A2主戰坦克原本設計有TTB裝填機和快抽系統,後邊因為技術問題、可靠性問題以及戰鬥力的問題而放棄使用。美國軍方最後還是青睞人工裝填彈藥,這樣彈藥裝填手,還可在不需要炮擊的時候,作為機槍手和無線電聯絡員使用。在保養主戰坦克和緊急搶修方面,多一個裝填手的坦克組,優勢更加的明顯。
美軍M1A2AEP主戰坦克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會在電子化、資訊化、數字化程度非常高的情況下,還選擇使用人工裝填手。
-
3 # 陶式防務評論
這要看美軍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研製時間,在1970-1980年代,這時候的自動裝彈機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還存在不少缺陷。美國方面綜合考慮後,就暫時沒有為M1開發自動裝彈機。
21世紀以後,美國坦克基本停止了發展,儘管技術更加發達了,很多安全性和可靠性問題可以解決了,但沒有新坦克研製需求自然也不存在新的自動裝彈機了。
在1980年代的時候,自動裝彈機最大的問題就是——殉爆問題。
以T-72和T-80為例,我們經常看到海灣戰爭、南斯拉夫內戰、車臣戰爭、喬治亞戰爭等戰場上,T-72和T-80炮塔被炸飛的場面。這就是T-72等坦克自動裝彈機的重大缺陷——坦克手坐在自動裝彈機上,一旦彈藥殉爆,就是炸上天的下場。一方面,是蘇聯坦克自動滅火技術不過關,另一方面,這種設計對殉爆完全沒有抵抗力。
M1等西方主戰坦克,炮彈多數放置於尾艙內,一旦殉爆,可以透過卸壓板將爆炸衝擊波轉移到車外,確保車內人員的安全。在海外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M1坦克多次被擊毀和殉爆,但車體基本能保證完整,人員傷亡也能大大減少。T-72坦克的乘員則是殉爆必死。
也就是說,美國在設計M1坦克時,在選擇尾艙和自動裝彈機時,果斷選擇了尾艙。
尾艙+自動裝彈機的設計也不是沒有,例如法國的“勒克萊爾”,但這種設計要求很高的可靠性,而且部分彈藥不能完全放置於尾艙,仍存在一定風險。
另外,自動裝彈機可以將坦克乘員從四人減少到三人,但也因此造成另一個問題——坦克組保養工作少了一個人力。這個問題其實也挺重要,有些新型坦克就因為這個原因,在坦克部隊的強烈呼籲下,在設計時就放棄了三人體制。畢竟,拆卸履帶還有擦炮管,多一個人少一個人區別很大的。(陶慕劍)
-
4 # 五嶽掩赤城
M1坦克設計年代太早,而且四人車組更方便維修和維護
美軍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推出時間相當早,他是1976年定型,1980年開始服役的。最初是與德國的豹2坦克一樣都是源於雙方在60年代共同開展的MBT-70主戰坦克計劃,當時該坦克設計時就沒有考慮自動裝彈機。那時候自動裝彈機還剛起步,第一款炮塔內自動裝彈機的坦克,前蘇聯的T-64坦克都還一大堆毛病要處理,而且前蘇聯的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弊端也相當大。
1983年裝備105mm炮的M1坦克,M1系列坦克佈局定型太早,壓根沒在這方面考慮。
T-80坦克炮塔下面的自動裝彈機彈藥盤,這種轉盤式自動裝彈機一方面位於炮塔底部,一旦炮塔被擊穿,融化的炙熱金屬溶液容易燒蝕點燃發射藥引發殉爆,另一方面炮彈要分裝式,無法使用長彈徑比的穿甲彈。
此外,在美國與德國的當時坦克部隊編制中,只有在坦克營級單位中設定有一個維修排,坦克平時的維護和保養主要靠坦克部隊自身去執行,所以有必要增加車組人員數量。這個裝填手實際上還兼職機修工,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如果坦克出現故障的話,他是要第一個爬出去排查和修理故障的人員。這一點非常重要,在中東戰場上,以色列裝甲部隊對此深有體會,美軍和德軍實際上基於以色列裝甲部隊的應用,認為有必要保持四人車組編制。
跟蘇式坦克相比,西方坦克多采用尾艙式彈藥庫佈局,車組人員與彈藥庫之間設定防爆門,彈藥庫有其他洩壓板,理論上減少彈藥庫被引爆機率,即使被殉爆後也可以保護車員。不過實戰激烈戰鬥環境中,防爆門未關閉和關好也是經常現象。這種尾艙式佈局坦克安裝自動裝彈機難度和可靠性要大很多,第一款採用這種佈局的自動裝彈機的坦克是法國的勒克萊爾坦克,該坦克是1983年才開始設計,1993年才推出服役。他是採用類似工業機器人一樣的活動臂才解決問題,需要工業自動化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實現。在M1坦克設計的七十年代水平,是無法實現這一技術難題的,而在現在,美國實際上也給M1坦克研究過類似“FASTDRAW”這樣的自動裝彈機進行改裝。
不過這種改裝,不僅成本增加不少,而且自動裝彈機也會佔用空間,導致坦克備彈量減少。而且這種自動裝彈機在彈藥切換方面還存在不足,黑叔叔人肉裝彈機下一發選擇打什麼炮彈可以隨時切換。美軍自己經驗,在目前治安戰為主局面下,使用穿甲彈的機率極少,更多是高爆彈、穿甲高爆彈、人員殺傷散彈等,未來還計劃配備先進精確殺傷彈藥等具有制導能力的彈種更好的支援步兵作戰,使用自動裝彈機反而會大大降低彈藥使用靈活度。
另一方面,自動裝彈機最大優勢在於可以縮小炮塔空間和體積,從而可以節省炮塔重量。蘇聯底盤式自動裝彈機的坦克戰鬥重量普遍在45噸左右,勒克萊爾、90式等尾艙式自動裝彈機坦克戰鬥全重在55噸左右,而M1A2SEP、豹2A6、梅卡瓦4這些沒有自動裝彈機的坦克戰鬥全重直逼70噸。不過這些坦克既然都已經炮塔那麼大了,也沒必要再改裝弄自動裝彈機了,裝了後反而畫蛇添足繼續增加重量。
-
5 # 東斯坦因
美國陸軍承擔的作戰任務有限,人工裝填彈藥足以應付戰鬥
當初,給坦克裝上自動裝彈機,是為了應付高強度的作戰。可對於美國陸軍來說,其承擔的作戰任務有限其實比較有限。一旦遇到厲害的對手,美國陸軍就會喊人。招呼來航空兵一通狂轟濫炸。之後,美國陸軍只需要尷尬的打掃戰場,並吹噓一下自己的戰績就可以了。這樣的作戰前度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裝不裝自動裝彈機,可以說都是一樣的。
如,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強大的空中打擊把敵人消滅的差不多了,偶爾遺漏一兩個交給M1坦克。在這種低強度的作戰中,裝填手確實較好的完成了任務。
美國在陸戰裝備研製和生產方面以是江河日下,無力研製自動裝彈機在美軍內部,有一條深深的鄙視鏈,一等人空軍、二等人海軍、三等人陸軍、四等人海軍陸戰隊。這主要是由,軍種間的軍費分配的多寡得出來的。每年,美國的軍費開支,海軍和空軍,都會將大頭拿走,而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只能撈到點殘羹剩飯。
而這種情況也導致了美國軍火公司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了空軍和海軍裝備方面,這導致美國在陸戰裝備研製和生產方面以是江河日下。
目前,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為了確保戰鬥力,只得大量採購外國武器。如,M777式輕型牽引榴彈炮,是英國BAE公司皇家軍械分公司研製;斯特賴克裝甲車是瑞士莫瓦格公司在“鋸脂鯉”-3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美軍M1系列主戰坦克的120mm滑膛炮,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授權生產;美國陸軍新制式手槍M17型手槍,是在德國西格-紹爾P320手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一款手槍。。。。。。。。
將範圍縮小到坦克方面。隨著美國鋼鐵和汽車工業的不斷衰落,美國坦克工業已是昨日黃花。目前只剩下一家坦克工廠——利馬陸軍坦克廠。而且已經幾乎不生產新坦克了,只能完成坦克的翻新、維護、升級工作。
衰敗如斯的美國陸戰裝備軍工系統,已經無力支援自動裝彈機的研製工作。
不過西方國家已有成熟的自動裝彈機,只要美國認為有需要,可以輕易的從外國採購來。
坦克在美國陸軍中的地位降低1991年海灣戰爭中“100小時打掃戰場”的尷尬和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78天坐冷板凳”的難堪,使美國陸軍深刻認識到,其按冷戰需要建造起來的陸軍重型部隊太重、輕型部隊太輕,難以滿足21世紀以地區性衝突和低強度戰爭為主要作戰樣式的地面作戰。於是美國陸軍下大力氣組建了一直身兼統輕、重型部隊之長,能獨立完成機動、進攻、防禦、支援等作戰任務的中型部隊以滿足作戰需要。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以“斯特賴克”裝甲車為主戰裝備的斯特賴克旅,隨即誕生。隨之而來的就是坦克在美國陸軍中的地位越來越低,不再是陸軍主戰裝備的第一選項。
坦克地位的降低,再加之美國陸軍的經費本就不多,這導致坦克分到的資源減少。花錢給主戰坦克換裝自動裝彈機這事,自然也就不可能了。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6 # 九品侍衛
美國的坦克之所以沒有自動裝彈機,到了現在仍需要人工裝填的理由大致有兩個,一是研發定型投產時間早,二是不同國情對於坦克的使用理念不用。
首先就是研發定型投產時間早,美國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發投產,那個年代由於自動裝彈機的可靠性非常低,所以西方主流坦克基本上都保留人工裝填。因為自動裝彈機這套系統是非常重的,與其把有限的載重能力分給一個不那麼可靠的系統,還不如將這些重量節省下來分在防護與空間上。
其實不止是美國的M1,就連德國的豹二也同樣沒有自動裝彈機,畢竟在80~90年代,坦克車內空間過於狹窄會降低坦克乘員的整體戰鬥力這種論調已經很廣了,所以必須要給坦克乘員擴大車內空間。
再有就是後續問題,其實M1主戰坦克的確也可以加裝自動裝彈機,然而體重超標卻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得力於自身貧釉裝甲和各種先進裝置的加持,M1主戰坦克的體重已經飆升到了70噸,一輛坦克都胖成這樣還能飆車完全得力於自身的燃氣輪機,可要是再繼續增重的話勢必會影響坦克的自持續航數,這對於需要機動能力的坦克來說可不好,畢竟二戰時期的德國已經給世界坦克發展國上了一堂生動課。沒有機動能力的坦克,即便火力與防護在強,那也只不過是別人口中的大肥肉而已。
最後就是發展理念的不同,在那個自動裝彈機還不可靠的時代,一旦裝置無法工作,那麼裝彈的工作就勢必會落在車長的身上,而負責指揮的車長一旦分心就勢必會馬失前蹄,這一點俄羅斯的車臣戰爭就是很好的例子。再加上歐美人體型人高馬大,安排一名負責裝填炮彈的裝填手,貌似才是合理的做法。
-
7 # 茶館85418
坦克的內部空間非常有限,自功裝彈在坦克內部無法有效發揮,原因有二,苐一自動裝彈裝置複雜,炮塔的不停轉動會給自動裝置操作帶來麻煩,苐二坦克的空間太小了,如果要做到在炮塔轉動的各方向都能自動裝彈,那麼咐加他的機械裝置會把有限的內空間減少到射手無法操作。
-
8 # 戰鬥機解說家
美國坦克不用自動裝彈機不是技術問題,是因為他們太矯情。
美國的M1是正兒八經開發出了自動裝彈機。
悶聲發展多年的M8輕型坦克也是有自動裝彈機的,而且這個是真的要用,原理上還是和中俄一樣的輪盤式自動裝彈機。實際上各種原理的自動裝彈機美華人其實都搞過,最後都沒用那是另外一回事。
你要問我有沒有大量使用的美式自動裝彈機?當然有!
棒子的K1坦克認識吧?這玩意和美國的M1長得非常像,因為這車就是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在自家研發的M1艾布拉姆斯的基礎上研發的。南韓除了指定研發單位以外,和這輛車的研發工作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K1是純正的美系坦克。
然後這個K1,它用的就是美國研發的尾倉自動裝彈機。
日本的90式坦克認識吧?
用的也是三菱重工與美國企業合作研發的尾倉自動裝彈機,原理上與美國在MBT-70上實驗的自動裝彈機是一樣的。日本和南韓是美國的“附庸國”,他們的坦克上都有自動裝彈機,你說美華人用不起?反正我是不信的。
美國坦克不用自動裝彈機那完全是因為自己太矯情。
至於什麼四人車組好維護,人力裝彈可以爆發裝填短時間內射速更高這種扯犢子的話?蘇聯俄羅斯聽了肯定淚流滿面想打人。
回到正題,怎麼個矯情法呢?
這是一般的尾倉自動裝彈機,炮彈朝前擺放,裝彈就直接從尾倉裡塞進炮塔就行了。
但是這有一個問題,假如坦克被打中,炮塔裡的炮彈引爆了怎麼辦?彈頭朝前那豈不是車組哥們三個當場去世?美華人覺得這樣不行,所以炮彈得朝後擺放。這還不算完,炮彈的發射藥還必須使用安全的鈍感發射藥,保證車組的安全。
於是就有了這張圖裡的自動裝彈機,這是最開始計劃給M1用的。原理上也可以歸類為尾倉自動裝彈機,不過區別在於,它的炮彈彈頭是朝後擺放的,裝彈時得倒過來,然後塞進炮膛裡。
如果前面動圖看不明白,補上這三張圖應該能看明白了吧?炮彈得取下來,翻轉一圈,塞進炮膛。花的時間肯定更多,裝彈沒那麼快,佔用的空間也更大。
對比一下看,基本上和四人車組人力裝填需要的空間是一樣的。
所以這個自動裝彈機有什麼用?裝彈不夠快,不節省任何空間,還要錢,還可能發生故障需要維護。很明顯,黑叔叔裝彈機更加優秀。
但是美華人在坦克安全性方面的嘗試也不算毫無用處。
比如這個M1,炮塔都飛了但是尾倉還沒爆炸,成員也沒被一鍋端。
這張圖裡的M1炮塔尾倉起火洩壓,成員也活了兩個。說到底還是一個取捨的問題,日韓的90式和K1就要用自動裝彈機,美華人不用,畢竟美國陸軍也沒準備打什麼硬仗,難啃的骨頭都交給空軍來解決,陸軍只要少死人就算完成任務。
-
9 # 歐QH64572484
坦克內部空間狹小,為了更有效利用安裝更多的作戰裝置,人工裝填簡單不會因為裝置故障而影響射擊,減少機械輔助裝置裝填實屬無奈之舉。
-
10 # 程傑副研究員
美國的軍事工業發達,是指全面的整體而言。區域性出現問題也是存在的,美軍的第5代隱形戰機f22,F35,不是經常掉下來嗎?在美國製造了不少寡婦。
-
11 # 軍武資料庫
這裡面W君說的慣性有物理學上的問題也有心理學上的問題。
從事實上說,美軍其實是世界上最保守的軍事力量。
雖然說現在美軍裝備了B-2隱形轟炸機、F-22、F-35戰鬥機看起來是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但是美軍如果到細節上本質上還是很保守的。
美軍在設計M1坦克的時候恰好是美軍的坦克轉型期,起初在M1坦克上從本質上存在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由於,105mm口徑的坦克炮炮彈並不大,整體重量也並不重,因此美軍在定型M1坦克的時候選擇了更加保守的人力裝填法,而放棄掉了當時剛剛出現的自動裝彈設計。
在最早的時候,M1坦克設計原型是有自己的自動裝填機的。
坦克炮塔後部有兩個旋轉彈藥架,利用這個旋轉彈藥架可以向坦克內自動輸送彈藥。但是這兩個架子當時設計的並不可靠,僅僅能夠作為人力的補充。因此在定型M1坦克的時候自動裝填的這個選項則被坦克裝填手替代了。
同時美軍中還有一個聲音,認為四名坦克乘員在坦克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更加緊密的配合排除故障。而三名成員在坦克發生問題的時候則往往會素手無策。
這個其實也是一個歷史慣性。
美國有一款叫做M47巴頓的坦克
這是美國的最後一型五人坦克,我們可以注意到,在坦克的右前部有一個機槍口,這裡相對於現代坦克來說還多了一個機槍射手的席位。
而到了M47的改版M48的時候。這個機槍坐席就被取消了。
緊接著的事情就是越南戰爭了,美國的坦克需要在越南的泥濘中行動。而美軍發現出現問題的時候,5個人的車組可以很快的解決問題,而四個人的車組則困難重重。
但是呢專門設定一個機槍射手這件事情又是歷史的倒退,因此四人坦克車組也就成了美華人心裡的一個最低配置點了。
隨後的M60以及M1則都是4人車。這也是一種慣性使然。
從另一方面物理上說的慣性,也的確是存在的。
美軍在設計和開發自動裝彈機的時候發現,之前只取出一枚炮彈,這樣一枚炮彈在車內運動是不可測的,而如果用到自動裝彈機的話,那麼是十幾枚炮彈在自動裝彈機的帶動下在車內運動。
大量的彈藥運動過於消耗坦克的動力並且會妨礙坦克的穩定性。於是也是因為物理慣性的問題導致美軍對自動裝彈機並無好感。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的坦克是手動裝彈,德國的豹2系列坦克也是手動裝填的。
這裡有人會問是不是RH-120炮不能支援自動裝填呢?也不是,日本的90式坦克也是使用的RH-120炮,90式則帶有自動裝填機構。
只不過日本坦克的裝彈機上面最多隻容納了18發炮彈。打光了18發炮彈後依舊需要手動裝填。這樣就給車組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也還不如直接人工裝填呢。
-
12 # 紅色手電筒
美國在坦克技術方面其實並不是特別的出色,單就坦克自動裝彈機來說,美國方面也是有自己的考慮。M-1坦克最初還在使用105毫米的L7坦克炮,而不是現在的120毫米坦克炮,這個原因很簡單,當時美國自己的120坦克炮還不過關,在引進德國120坦克炮以後,M-1A1才像個第三代坦克的樣子。俄國的阿瑪塔也還在使用125坦克炮,這個真的是有點難兄難弟的意思。其實真正的原因和當年的M-1一樣,都是新的坦克炮還沒有搞出來,只能先用現有的坦克炮湊活著。M-1的三檢視。
現在美軍的主力坦克M-1系列坦克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研製的,當時蘇聯方面的T-64、T-72、T-80這幾種坦克都已經是採用了自動裝彈機,而當時西方國家的新式主戰坦克還都是採用人工裝填,這個主要是當時西方國家的自動裝彈機技術還不過關。
西方國家的主戰坦克都是使用整裝炮彈,整裝炮彈的長度體積特別是重量都要超過分裝炮彈,特別是體積較大,對於機械的東西來說,如果是重量大需要的更結實的機構,更大功率的電機,而且在坦克內部狹窄的空間中,要把近1米長的炮彈傳來傳去,需要非常高效的運動機構,這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還是有著很大的技術難度的。而冷戰時期,新式裝備的研製時間點是要求的非常嚴格,對於自動裝彈機這種暫時還不成熟的東西,不用就先不用了。
美華人在研製新武器的時候,非常喜歡設定一個非常宏大的目標,上邊有什麼新東西都給裝上,但是這些設定指標非常高檔的專案通常的下場就是下馬,指標定的太高,研製方做不到,在M-1研製之前,美國剛剛停止了和西德合作的MTP-70坦克的專案,這個專案下馬的原因就是指標定的太高。而剛剛吃了高指標的虧,美華人給M-1定的指標相當低調,這也就是在裝彈方式這種次要問題上,能夠奧體,就先湊活著吧,而且當時自動裝彈機和人工裝填的裝填速度差距並不大。借網上的一張圖,美國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經是研製成功了尾艙裝彈機,經過測試美軍對於它的效能也是比較滿意,不過過了沒幾天冷戰就結束,給M-1換裝自動裝彈機也就沒有了下文,不過這種自動裝彈機可以作為技術儲備,在下一代坦克中很有可能給用上。美軍對於M-1的改進主要是透過電子裝置,以及改進彈藥等措施進行,對於坦克的整體佈局沒有什麼變動。
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更新速度大幅度降低,冷戰時期差不多10年更新一代的盛況已成昨日黃花,現在各國的主戰坦克都是在修修補補,包括俄國的T-90其實就是T-72的大改,為了和壞了名聲的T-72劃清界限,這才重新命名為T90,在這種情況下,用不用自動裝彈機這種小事提不到議事日程上,M-1坦克首先要更新的是車載電子系統,增加熱成像儀,加裝資料鏈等數字化裝備,這些是首先要考慮的。現在M-1已經服役了40多年了,這個時候對於整體佈局進行大調整的意義不大,還不如開始研製新一代主戰坦克,M-1系列坦克現在就是下面最後一班崗而已。
美軍不是裝備瘋子,美軍對於武器裝備的選擇是非常理性的,能夠可靠的、能正常的使用的裝備美軍並不會更換,而且榨乾最後一滴水,對於M-1系列坦克就是屬於這種。
不過,隨著美軍的作戰目標從治安戰變回大國之間,美軍開始啟動下一代的裝甲戰鬥車輛的研製,由於目前提高坦克主炮威力的技術方案最靠譜的還是加大口徑、加長身管這個老一套的的辦法,其他的什麼電磁炮拉、電熱炮拉,都還是處於可以好好想一想的,但是距離大規模裝備部隊還是十分遙遠。而隨著坦克主炮口徑的加大,炮彈重量也必然會隨之加大,美國的下一代坦克採用自動裝彈機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
13 # 科羅廖夫
對於一款坦克來說,裝備火炮的威力、涉訴以及精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效能指標,為了提供持續性的快速火力,俄式坦克一般都裝備了自動裝彈機。然而以科學技術出名的美國軍隊,卻沒有裝備這種看似高大上的自動化裝備,他們選擇了依靠人力來為坦克主炮裝填炮彈。那麼為何崇尚機械自動化的美軍,在坦克裝彈機方面要選擇人力而不是自動裝彈機呢?首先這裡有一個歷史問題,那就是現在的美軍和西方主戰坦克基本都研發於上世紀80年代,那個年代的自動裝載機並不可靠。出於對可靠性方面的擔憂,當時的西方陸軍即使面臨巨大的壓力,仍然選擇使用較為可靠的人力裝彈作為坦克供彈方式。而西方這麼多年來,沒有研發任何一款新的主戰坦克,這種人力裝彈的模式自然也就遺留了下來。不過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西方仍然可以為坦克換裝新的自動裝彈機。西方沒有這樣做,根本原因是結合了實際作戰環境和自動裝彈機特點做的決定。在蘇聯解體之後,西方陸軍受到的壓力極大地減少,他們幾乎不可能面臨大規模的陸地交戰。況且西方依託空中火力來抵消敵軍地面火力的戰術已經相當成熟,西方並不打算利用坦克部隊,來消滅對方大量的坦克部隊。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西方國家的坦克都是以少而精為特點,瞄準的作戰物件也是短促激烈的作戰,而非大規模集團作戰。而自動裝彈機與人力裝彈相比,優點和缺陷都非常的明顯,除去上文所說的可靠性的缺陷之外,自動裝彈機的缺陷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爆發出相當強大的射速。而人力裝彈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以相當高的速度進行射擊,強壯的黑叔叔們在短時間內裝彈的速度可以達到10秒鐘3發。而自動裝彈機的優勢同時也是人力裝彈的問題,在於其火力難以持續。幾十斤重的炮彈搬上幾發之後,肌肉疲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長時間持續的高烈度交戰中,自動裝彈機會更有優勢,如果是短促而激烈的短時間交戰,人力裝備反而更加合適。正如上文所說,西方國家瞄準的是短促激烈的短兵相接,並非大規模陸軍裝甲叢集之間的交戰,這種情況下人力裝彈對他們而言確實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美國真的想要,日本都有現場的尾舵帶式自動裝彈機,美國自己更是開發了一系列自動裝彈機,最出名的是XM1202炮塔,提彈機把炮塔周圍垂直襬放的炮彈選擇90度推入炮膛中,此技術已較為成熟。因此,西方不裝備自動裝彈機根本不是技術限制,而是出於戰術考量。
-
14 # 哨兵ZH
因為對於美軍來說,現在真的沒必要全面給坦克換裝自動裝彈系統,全面換裝太麻煩了,而且還要花很多的錢,同時技術積累也是一個重要原因。M1現在的作用也就是在中東打打治安戰,有沒有自動裝彈系統的影響都不大。而且,也不要以為美華人就沒有做過坦克自動裝彈這方面的探索,人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M1測試平臺M1 TTB(即:M1 Abrams Tank Test Bed)中就有用到自動裝彈系統,比如下圖所示:
M1 TTB這個測試平臺是用來探索M1後繼型號的,是Block III計劃中的其中一個原型機(有希望成為M1A3),從上面的結構圖來看,M1 BBT上就用到了一種旋轉式自動裝彈機,至於為什麼沒有用到坦克上,因為當時坦克的自動裝彈技術還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並且在裝彈速度上與人工相比也沒有什麼優勢,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在當時,也就是80年代,現在還說“黑叔叔牌人工裝彈機”比自動裝彈機快的可以洗洗睡了,你試試在顛簸的坦克車上不停地把幾十公斤重的炮彈精準地塞進十幾釐米的洞裡試試?所以,在今天,人工裝彈比自動裝彈好這樣的反智言論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除了TTB測試平臺上的旋轉式自動裝彈系統之外,上圖中的快抽系統(Fast Draw)也是美華人探索過的一種自動裝彈技術,也是在M1後續專案中的一部分,然後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個快抽系統跟今天老美的人工裝彈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炮彈的彈頭方向是朝後的,抽出來後在炮塔的下方調轉方向然後在塞進炮管,然而現在老美的人工裝彈也是這個套路,彈頭方向朝後,抽出來後再調轉方向送進炮管,所以,這種複雜化的自動裝彈系統也只有老美那“獨特”的腦回路才能想出來了。
除了上面說到的兩種自動裝彈技術之外,後面的M8 AGS裝甲火炮系統、M1128 MGS機動炮車等都是美國在自動裝彈領域的相關探索,因此,美國可不是完全沒有自動裝彈技術的積累,只是已經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又重新拿起來搞的話,需要用到的錢就不是一筆小數了,在不打算和他國進行大規模地面衝突的情況下,給M1全面換裝自動裝彈機根本就不現實。
-
15 # 銳度何老師
會炒菜的朋友應該知道,把菜放在鍋裡炒,是整件事中最容易最方便的一個環節。炒菜,最麻煩的步驟是買菜、洗菜、切菜......然後還有吃完飯的收拾桌子、洗碗。炒菜10分鐘,準備仨小時。所以飯店要有專門的一群人買菜洗菜切菜,伺候大廚。
空軍的飛行員就相當於廚師,他只負責開著飛機執行作戰任務。地勤的上百人是幫廚的,替他維護、保養飛機,加油、裝彈。
但是,坦克兵就沒這待遇了,他們是自己炒菜自己洗菜,還得自己收拾。坦克自動裝彈並不是什麼尖端技術,更不是什麼黑科技,幾十年前就有了。以美國的科技水平,如果想要裝彈機,隨時可以設計、製造出來。中俄坦克青睞自動裝彈機,歐美國家大多數還是不用,這都是對坦克使用的理解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有自動裝彈機,坦克就可以節省一名成員。所以中俄的坦克裡大多是3名乘員,歐美的坦克裡大多是4名乘員。
美軍之所以不用自動裝彈機,採用4人制坦克,只要還是為了:洗菜方便。多一個人幹活!
打仗這個東西和做菜還是一個道理,哎,我這境界上不去啊......炒菜10分鐘,準備仨小時。部隊並不是每天起早貪黑的打仗,絕大多數的時間,9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做準備活動。很多人覺得能瞄準會開槍就是個兵了,實際上射擊訓練在兵的生涯中,只佔了很小的一個時間段,二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時間還是在鍛鍊士兵的紀律性、意志力、體能、團隊配合、組織協調......
對於坦克兵來講,他們90%以上的時間是幹活而不是打仗。
90%的時間是在修坦克,讓它隨時保持戰鬥力。而坦克作為機器裝置,在使用、訓練的過程中,它就是不斷在出故障,坦克兵就要隨時修。還有保養、維護這些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其實等上戰場開戰,就是小事了,屬於把乾淨切好的菜放到鍋裡,炒幾下就出鍋了。
而且咱們上面說的90%的時間是維護、修理,這指的是戰爭期間。在和平時間裡,那就是100%的時間洗菜。
坦克兵平時擦炮管、安履帶、裝彈藥、維護機槍,現在還有各種觀瞄裝置需要除錯......活很多。所以歐美國家更傾向於4個人幹活。中俄坦克兵是3個人幹活。歐美坦克兵比中俄多出1個人幹活,這是增加了25%還是33.3%的勞動力啊?我就不會算了。
總之是多1個勞動力。
歐美坦克不用自動裝彈機,多出一個人,最大的優勢在於平時。人多幹活不累。真正到了戰場上,人力裝填和裝彈機就是各有千秋。整體看,人工裝彈比裝彈機略微可靠一些。裝彈機是機器,而是機器它就有出故障的可能。裝彈機出故障的機率要高於人工。
中俄坦克追求外形低矮,以減少被擊中的機率。坦克本身就小一圈,然後裡面又安上裝彈機,這就極大的擠壓了坦克內部空間,裡面非常擁擠。所以中俄坦克炮彈都是:分裝。炮彈和發射藥是分開的兩部分。把發射藥和炮彈分成兩部分,兩截,就比較短,以方便在坦克內部裝填、儲存。歐美坦克本來體積就大,然後裡面沒有裝彈機,內部相對寬敞不少,空間大,炮彈擺弄得開,所以他們用的都是:定裝彈。也就是炮彈和發射藥是一體的,一根大炮彈。
定裝炮彈的威力要大於分裝炮彈。
也就是說在同樣技術水平下,歐美坦克炮彈的穿甲威力要略大於中俄坦克穿甲彈的威力。
但裝彈機也有效率高,省勁的優點。不涉及到裝彈手疲憊挨累的問題。少一個乘員,節省一定的空間,坦克可以做的小一點,被擊中的機率自然也要少一些。歐美的坦克高大結實,被擊中了,扛打。中俄坦克低矮,如果被擊中,損傷會大一些,但它被擊中的可能要小......
使用裝彈機,少一個人。我訓練出1萬名坦克兵,可以開3333輛坦克,你訓練出1萬名坦克兵,可以開2500輛坦克。一輛坦克被摧毀,有裝彈機的,損失3名士兵,沒有裝彈機的,損失4名士兵。
上了戰場,真打,歐美4人坦克和中俄的3人坦克談不上誰強誰弱。有沒有裝彈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就像咱們上面說的定裝炮彈的威力大於分裝炮彈一樣,確實有差距,但這個差距也只是理論上的,實質上的差距很小,真打起來,還得看現場發揮。
歐美國家不用裝彈機,4人坦克組,唯一可以明確的優勢還是在平時幹活維護這塊。
回覆列表
美軍主戰坦克M1A2,幾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自動裝填系統。價格卻一再攀升至2000多萬美元,成為史上最貴坦克,沒有之一。若問它沒什麼沒有自動裝填系統,答案是當時技術不成熟,設計得早,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那個年代,此項技術不比前蘇聯,權衡之一決定放棄。
後來雖有設計,但處於綜合考慮,嘆口氣直說,這樣也挺好的,裝填手充當機槍手,似乎並不影響什麼,4名乘員互相配合,也便於坦克維護。
軍事上無要求,更沒必要為此大動干戈,本來車就挺重的。現在的戰鬥全重高達70噸,在最貴的同時,也成為當今最重坦克。不想為此再沒完沒了的折騰。
網上的橋段,反正黑叔叔有的是力氣,呵呵,與此沒有關係。主要與美軍作戰有關,不想沒完沒了地再折騰坦克,現在的效能已足夠,有勁不如多整合一下火力和資訊力,這才是真正符合戰場需求的技術。
提高發現能力,追求更堅實的防護力,這也是此款坦克越來越重的重要原因。任何裝備的王道,首先在於懂得取捨,不能什麼都要,坦克一樣,實用正是一切。自M1問世至今,苦苦折騰了半個世紀,持續升級和重大改進一直不斷,至今還沒有開發下一代坦克,美軍主要覺得M1A2已經足夠使用,沒有大規模地面戰爭的可能,與其把錢投在陸軍坦克,還不如多搞點其它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