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宣宗繼位不久,朱高煦就起兵造反,跟當年他父親一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想奪侄子的權。卻在宣宗親征後投降,被廢為庶人,後與諸子相繼被殺
9
回覆列表
  • 1 # HMSVICTORY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保證自己辛苦得來的皇位足夠穩固,他效法漢高祖劉邦,實行分封制與府縣制相結合,把成年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天長地久藩王勢力日益膨脹,(特別是燕王和寧王 等北邊的幾個藩王,他們有戍邊的任務,那權力可真是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朱元璋在的時候,他們還不敢胡來,等皇朱孫建文帝朱允炆繼位的時候,面對這些不太安分的皇叔,就有些壓不住了,於是為了防微杜漸,保住自己的皇位安全,建文帝開始實行削藩措施。燕王朱棣眼看著兄弟的悽慘下場:(周王朱橚被廢為庶人,代王朱桂被拘,囚齊王朱榑於京師,湘王朱柏自焚死),坐鎮北平的朱棣於1399年起兵反抗,打出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無大將可用,(老朱做夢也沒想到他死後會有那麼一出),只好起用倖存的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朱元璋把幾乎所有的武將殺了,為何獨留耿炳文,因為一來他老實,二來他善守不善攻),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由於這兩人都不是朱棣的對手,加之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北平(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朱高煦(xù)(1380-1426年),明朝皇族、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為高陽郡王,後隨父親起兵靖難,(他身體強壯,履歷戰功,他看不起一生肥胖身有殘疾留守北平的太子哥哥朱高熾預意取而代之),成祖即位後,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卻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謀取太子之位,縱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輿器物。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強令就藩樂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繼位,他對叔叔朱高煦禮遇有加,有求必應。但朱高煦還是起兵造反。漢王指責宣宗違背洪武、永樂舊制,公然宣揚朝廷的罪過。同時,他斥責夏元吉等大臣擅權為奸,要求皇帝交出這些人,讓他處死。在眾大臣的建議下,1426年秋,宣宗皇帝經過周密佈置,祭過天地宗廟社稷山川以後,親率大營五軍將士出征,兵峰直指山東樂安。 朱高煦外強中乾,孔武有餘,謀略不足,結果宣宗提兵前來,朱高煦反倒沒有了主張,想戰沒有膽量,想降太丟面子。最終還是決定了投降。朱高煦後被廢為庶人,囚禁在西安門內,最後被困於銅缸之中,活活燒死。爺兒倆同樣造反,打的都是同一旗號,為何一個成功,一個失敗投降呢?1、造反目的不同。朱棣造反嚴格來講是”被逼“的,否則,朱棣一家就只能被自己的侄兒殺死;朱高煦造反,是戀戀不忘”皇位“。燕王口口聲聲稱自己是迫不得已求生,以獲得道義上的同情,而你漢王朱高煦,是對皇權有非份之想。2、朱棣有勇有謀,有膽量;朱高煦有勇無謀,無膽識。3、手下的將才,那個層次差了一大截!朱棣”靖難“時,武將有張玉、朱能、 沐晟 、丘福 、金忠、 孟善 、徐增壽 、陳亨、 陳懋 、郭亮、 李彬 、李遠 柳升、 宋晟 、徐忠、 袁容、 張信 、鄭亨 、沐春 等,朱棣有一謀士有姚廣孝,那叫一個牛,與劉伯溫相比也不遜色。造反時,漢王讓王斌統領前軍,韋達統領左軍,千戶盛堅統領右軍,知州朱恆統領後軍,朱高煦的兒子們各監督一路軍,朱高煦親自統領中軍。除了你朱高煦,是個勇敢之士,其他人都是不入流的將軍,不堪一擊的料子4、民心、軍心,那個太重要了!雖然朱棣也是造反,但是在北平及附近,老百姓對這個燕王還不算反感,而朱棣手下的將軍和士兵,對他的忠誠度是絕對高的。而你朱高煦,跑到山東來,鼓動老百姓和將士造反,這玩意兒是要掉腦袋的,誰願意原來的和平日子不過,跟你冒險!5、朝廷中的大臣,兩次動亂時,絕不一樣!朱棣”靖難“時,建文帝朱允炆手下三大臣: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都是中看不中用的書呆子,擁有優勢兵力的朝廷軍隊竟然輸了!而明宣宗朱瞻基手下,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你說,漢王一個這樣的人,他的造反豈能成功。

  • 2 # 以禮觀書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明史》本傳記載,他不讀書,但“性兇悍”,粗魯輕佻,朱元璋在世時就很厭惡這個親孫子。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一役,與侄皇帝朱允炆血拼,攻破南京城。建文帝逃匿,不知所蹤。朱棣做了明成祖,組建東廠繼續追逃建文帝,派心腹太監鄭和多次下西洋尋找他的蹤跡。

    《大明玉璽》中的呂良偉版朱高煦

    永樂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在北伐回軍途中,在榆木川病逝。留守北京的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在樂安州的漢王朱高煦派心腹入京,伺機叛亂。明仁宗獲悉,將朱高煦召回京城,不追責,反而增加其俸祿二萬石,賞賜寶物數以萬計,仍命他返回樂安。朱高熾對這個不老實的二弟,一直以德報怨,但朱高煦沒有停止陰謀篡位。

    朱高熾的皇位沒坐熱,暴病而崩,故有人認為是朱高煦做了手腳。仁宗病逝,正在南京忙遷都的太子朱瞻基趕往北京奔喪。當年,父親朱棣對侄兒建文帝一戰勝利了,朱高煦也想走其父的老路,陰謀做掉被朱棣喜愛的“好聖孫”、自己的大侄兒朱瞻基。朱高煦打算在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但行動倉猝,沒有成功。

    早在永樂九年十一月被立為皇太孫的朱瞻基順利繼位,成為明宣宗。他對兩個親皇叔朱高煦、朱高燧,像其父一樣厚待,賞賜多於其他王府。

    宣宗行樂圖,宣德帝投壺

    朱高煦貌似感恩,宴請侄皇帝,“陳利國安民四事”。宣宗命官員將其建議予以實施,又覆信答謝。朱瞻基對群臣說:“皇祖父曾告諭先帝,說二叔有異志,要防患於未然。先帝還是厚待二叔,現在二叔真誠地對朝政提出建議,可見沒了壞心。”此後,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請求,宣宗一一照辦。

    朱瞻基是真心表揚,還是欲擒故縱?雖沒有史料記載,但歷史不乏要使其滅亡,先使其猖狂的案例。朱高煦也只看到宣宗表面上怯弱順從,更加驕橫狂妄。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靳榮等,又在衛所散發刀箭、旗幟,掠奪周邊郡縣的所有馬匹,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軍,留守世子領四哨兵馬。部署完畢,朱高煦為篡位成功做準備,提前任命王斌、朱恆等為太師、都督、尚書等偽職。

    朱高煦企圖勾結英國公張輔為內應,被張輔告發。招攬丁父憂在家的李濬,李濬不從,抄小路趕往北京告變。宣宗還是忍而不發,派宦官侯泰送書信給朱高煦。朱高煦部署重兵壓陣,面南而坐會見侯泰,並道:“成祖聽信讒言,削去我的護衛,把我封到樂安。仁宗也用金帛引誘糊弄我,我怎能這樣鬱鬱不樂地長居於此?你回去告訴皇帝,將奸臣夏原吉等人送來,然後再慢慢商議我的要求。”

    侯泰恐懼,返回京師。宣宗問朱高煦所言,兵力情況,侯泰不敢據實回答。朱高煦囂張至極,派百戶陳剛上疏,又給公侯大臣寫信,以“靖難”為藉口,檄文列舉各大臣的罪狀,大學士夏原吉排在第一個。

    宣宗嘆道:“漢王果然謀反了。”於是,派陽武侯薛祿率軍討伐。首輔楊榮極力主張趁朱高煦尚未切實準備之際,出其不意,御駕親征,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夏原吉對宣宗說:“您難道不知道李景隆的故事嗎?臣昨天見到所派遣的將領,命令才下臉色就變了,臨事就可想而知了。兵貴神速,捲起盔甲,快步前進,正可以先聲奪人。楊大人的計策好!”

    宣宗遂下決心,御駕親征,以鄭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留守北京,命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為征討先鋒,率兵五萬,不日至樂安。期間,宣宗還寫信給朱高煦: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被誅,成於伍被。今朝廷大軍壓境,你只要交出慫恿謀反之人,朕就可免除你的過失,恩惠禮遇與原先一樣,不然的話,一開戰你必然被擒,或者你的部下把你當成奇貨綁了獻於朕,到那時,你後悔也來不及了。

    朱高煦初聞薛祿率軍,非常高興,認為容易對付,當得知宣宗親征,方才害怕。

    征討前鋒到達樂安後,朱高煦下戰書,約定明晨開戰。宣宗命大軍疾行,駐軍在樂安城北,包圍四門,併發射神機銃箭,震懾叛軍。此時,宣宗還不顧眾將請求,再次把勸降書信射入城內,朱高煦仍不理會。

    城內叛軍都想抓住朱高煦獻給宣宗。朱高煦獲悉大驚,暗中派人到行營面見宣宗,打算明日出降,得到允許。當夜,朱高煦把兵器與通謀書信全部燒燬。次日,宣宗移駐城南。朱高煦打算出城,被王斌等勸阻“寧一戰死,無為人擒”。朱高煦騙王斌等入王府,然後偷從小路出城拜見宣宗乞降。群臣紛紛上奏,請求將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許,還把彈劾奏章給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

    餘黨全部被擒後,宣宗赦免城中守軍之罪,命征討先鋒薛祿與尚書張本留守,改樂安州為武定州,然後班師回朝。一向仁慈的朱瞻基,這兩招是很有用意的。改州名,是警告朱高煦集團和看熱鬧的其他人,他朱瞻基有足夠的武力蕩平不安居樂業的異己分子。留文武兩位大員鎮守,自是要搜捕、查清一切追隨叛亂者,徹底清洗朱高煦的謀反勢力。

    宣宗返回北京後,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圈禁在皇城西安門內。朱高煦一黨,除長史李默曾諫阻免死被謫為民外,王斌等伏誅,天津、青州、滄州、山西諸都督指揮約舉事者,相繼被誅殺。同謀伏誅者640餘人,因故意放縱和藏匿反賊而被處死或戍邊的1500餘人,發配到邊遠地區的720人。宣宗親自把御駕親征、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編寫成《東征記》,昭示群臣。

    後來,宣宗去幽所探視朱高煦,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300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親叔叔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

    斬草須除根,朱瞻基這次將朱高煦的11個兒子,除朱瞻壑、朱瞻坦早卒外,其他九子都被殺,包括與朱高煦不和、被朱高熾派往鳳陽守陵的朱瞻圻也被廢后處死。此事,《明史》沒寫,但詳見《國朝獻徵錄》卷二《宗室二·漢庶人傳》。

    其實,朱瞻基登基後,一再寬恕造反的皇二叔朱高煦,逼其猖狂現形。一旦被徹底激怒,即便一件小事,也會痛下殺手,連根拔起。宣宗曾說:“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

    其實,朱瞻基與朱高煦的恩怨由來有之。明成祖曾派漢王朱高煦隨太子朱高熾去拜謁孝陵。朱高熾身體肥胖,又患有足疾,由兩個太監攙扶著行走,不慎跌了個跟頭。朱高煦在後訕笑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已是皇太孫的朱瞻基在後面應聲:“更有後人知警也。”朱高煦回顧失色。

    明宣宗朱瞻基

  • 3 # 90大歷史

    個人認為,朱高煦之所以造反有以下幾點,是他能幫助老爸成就大事,到了自己這裡卻不能成事的根本原因。

    1、朱高煦志大才疏,他老爸朱棣的執政能力、軍事能力分別由他們兄弟兩個一人繼承了執政能力,一人繼承了軍事統帥能力。

    2、暴露了本性,在外面作威作福,不知道什麼是內斂、收斂。這方面,沒他老爸有城府。

    3、私養了幾千軍士。他放任這些人在外邊肆意搶奪財物,還殺了兵馬指揮,並將他的財物佔為己有。招致他人的話柄,使得自己透過靖難之役建立的威望,逐步受損,最終,眾叛親離。

    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將野心暴露在大眾之前。還不做出補救措施,使得除了軍事有能力外,變成了一個在其他利益集團看來,十足莽夫的做派,因此使得相當多的人不會追隨他,進而孤立、脫離他的影響。

    5、政治上想法過於簡單,但憑純粹的軍事能力就能贏得皇位的話,相信他老爹朱棣當年就不會耍那麼多心機、那麼長的迂迴策略,最終才打掉建文帝的銳氣,最終取得政權,他沒他老爹的眼光。

    6、幾次謀反,都是隻要會衝的猛進,過於倉促,計劃漏洞百出,很容易讓在位的明宣宗逐個擊破,瓦解,最終自己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缺乏成熟的幕僚集團,以及自己在謀略上、政治手段上缺乏用人、識人的閱歷、見地。更不懂得恩威並施,總以勢壓人也不過是一時之勇。

    對比他老爹的成功,從朱高煦身上反映的缺點就能看出為什麼朱棣能成功,而朱高煦前後兩次造反都得不到成功的佐證了。

    因為,朱高煦的一生如若不造反,就只能作為一個為大明徵戰沙場,建功立業的驍將,皇帝之位和他的緣分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外,加上他的執政能力與軍事能力兩者並不能形成正常比例不失敗才怪!

  • 4 # 清史宴

    朱高煦為什麼沒能造反成功,這個主要是他的侄子太強悍了,無論是智謀還是軍事,朱高煦都是他侄子的對手。

    朱棣能夠成功奪得朱允炆的皇位,那是因為朱允炆的綜合能力和朱棣比起來,差的太遠了,朱允炆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隻手,焉能鬥得過,能征慣戰且智謀超群的朱棣。

    可是朱高煦的對手,則不一樣了,朱瞻基文韜武略,可都是非常厲害的,在少年之時,就深的朱棣喜愛,並且一再的得到朱棣的褒獎。朱高煦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有如此英明之主在位的情況下,去爭奪皇位,這不是往刀口上撞嘛。

  • 5 # 米南德王問道

    朱高煦真正能夠起兵造反的年代裡,明朝王爺們的生態環境已經非常惡劣了。不是因為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老爹從一個藩王身份起兵謀反,最終也對其他藩王做了很多的限制。

    所以,樓主的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整個明朝對待藩王的態度與制度變化來看。

    朱元璋時代

    1368年,出生貧寒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洪武為自己的年號。一統江山的朱元璋很快就面臨如何守護自己江山的問題。於是他一方面以各種手段不斷打擊和消滅手下那些可能功高蓋主的功臣,另一方則將自己的諸多子孫冊封為藩王,分封到邊境與內地的各個重要地區。他的24個兒子成了明朝歷史上的第一批地方藩王。

    起初,深感力度還不足夠的朱元璋又賜予了他的這些兒子們節制地方軍政事物的大權。藩王們儼然就是一個個地方上的土皇帝。他們不僅可以靠自己的封地斂財,更可以不花一分錢的享受自己優越的生活,成為了當時全國生活的最滋潤的一群人。他們的子子孫孫都能順延他們的權力與待遇。

    對待功臣刻薄無比的朱元璋

    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繼位後力主削藩,辦的操之過急,引起了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三年後,朱棣成功佔領當時的大明首都南京,朱允炆自焚而死,過去的燕王而今登基成了大明皇帝。

    朱棣時代的轉折點

    朱棣登基後為防止其他藩王效仿他的做法,繼續進行削藩。

    受此影響:

    一些原本受封邊境,手握重兵的藩王被改遷到內地。

    內地的藩王們也紛紛開始為求自保而主動交出了自己的兵權與衛隊。

    一些地方官員也被朱棣調到中央任職。

    當然,與這場打壓藩王的潮流背道而馳的是朱棣自己又將3個兒子加封為新的藩王。其中次子朱高煦不僅有額外的衛隊編制,還被受封漢王,封國雲南。

    但是一心覬覦皇帝位置的朱高煦遲遲不肯離開北京,並多次被揭發謀取太子之位,最終被改封到山東一帶的青州。依然不死心的朱高煦繼續滯留北京,並私自練兵,最終險些被朱棣廢為庶人。

    後來這位漢王終於在1426年集合了一幫烏合之眾,起兵造反。結果,明宣宗御駕親征,這位夕日不可一世的藩王不得不迫於形勢,出城投降。為了掩人耳目,不讓手下知道,平日裡跋扈慣了的漢王居然只能走小路嚮明宣宗投降。

    呂梁偉扮演的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根本沒有他老爹當年的那種謀反本錢。雖然靖難之役開始初期,燕王的勢力非常薄弱,但好歹有自己手裡比較精幹的軍隊和班底。這些條件在朱高煦這裡,一個都沒有!

    朱高煦之後的藩王謀反更為可笑

    藉著自己叔叔造反這事,明仁宗藉機繼續削藩。他將更多藩王手中殘餘的衛隊全部沒收,並且制定了詳細而嚴厲的律法來限制各地的藩王。從此,明代的藩王們不被允許離開自己的封地,不僅無權干涉地方事務,連自己的人生自由也受到了及其嚴酷的限制。然而依照祖制給予藩王們的優厚待遇依然沒法改變。結果藩王們紛紛成為了靠多生子嗣來榨取國庫俸祿的國家寄生蟲。

    到了16世紀初的明武宗正德年間,武宗皇帝親信太監劉瑾,使得後者權傾一時。不少朝臣與地方大員也紛紛攀附其麾下,利用貪汙所得,大肆孝敬。地方上的藩王及宗室,也是不食人間煙火,渾渾噩噩。他們當中受封甘肅的安化王朱寘鐇卻因為周圍人的阿諛奉承,開始忘乎所以,覺得自己有機會謀反做皇帝。地方上諸多對於武宗朝吏治腐敗的控訴也被這位心比天高的王爺記在心裡。

    離經叛道的正德皇帝

    這位安化王朱寘鐇平日裡一直因自己長得相貌魁梧而沾沾自喜。在周圍人的吹捧下,開始覺得有機會奪取年輕的武宗皇帝的帝位。他先是利用賄賂手段,在地方上扶持了兩位軍隊要員,企圖滲透到地方駐軍中,獲得武力支援。1510年,大理少卿周東度在寧夏屯田,為了賄賂劉瑾,在地方上橫徵暴斂,引起民憤。恰巧,巡撫都御史安惟學又數次侮辱軍隊士兵的妻子,引起了地方駐軍的不滿。又因為有蒙古人南下寇邊,不少駐紮在陝西和甘肅的明軍趕去交戰。朱寘鐇便將自己封地周圍的軍政大員們都請到府上聚餐,當即要所有人加入自己麾下謀反。不少人迫於武力威脅,表示願意加入這位安化王的隊伍。自信心爆棚的朱寘鐇於是派出手下,將還沒有對自己表忠心的地方官員們逐一殺害。兩位引起眾怒的高官也因此命喪公署。

    隨後,安化王的叛軍火燒官府,釋放囚徒,並奪取了附近黃河渡口的船隻,正式宣佈以討伐劉瑾為名義起兵。當時陝西總兵曹雄得到訊息,迅Superb軍隊鎮守附近的重地靈州,隨即調遣更多部隊從各個方向包圍了安化王及其黨羽的駐地。一些被迫表示參加謀反的地方官員這時候與曹雄取得聯絡,裡應外合的調開叛軍主力,將朱寘鐇等主謀輕易抓獲。這場波瀾不驚的王爺造反,僅僅進行了十八天,便被輕而易舉的鎮壓了。朱寘鐇自己則被武宗下令去藩,處死。

    駐紮在西北邊境的明軍

    更為可笑的是,一直到安化王造反被平息,大明中央朝廷還不知道事態的發展,派遣大軍趕來討伐。走到半路,謀逆的主要策劃者已經被押解過來。一些正義之士利用此次事變,彈劾朝廷的打老虎劉瑾成功,致使後者被抄家處死。但大明王朝並沒有因此而煥然一新,事情過後,一切照舊。

    作為一個遠離政治,又脫離社會的藩王貴族,朱寘鐇的謀反可謂是自討沒趣,他的失敗可謂是理所應當。然而也正是這種遠離現實世界與正常社會接觸洗禮的環境,造就了他的簡單幼稚。可悲又可笑的供養制度給予了他進行謀反的物質基礎。明代的官吏們可以動手鎮壓叛亂,卻沒辦法更改國家祖制,這樣註定了安化王的叛亂不會只是一個孤例。於是,安化王謀反被鎮壓不到十年,另一場地方藩王的造反又給了大明朝廷一記耳光。

    相比搞即興之作的安化王,寧王朱宸濠家族的變遷更加直觀反映了明代藩王群體的興衰歷程。第一代寧王朱權是與明成祖朱棣並駕齊驅的地方軍政要員,掌握北方重鎮大寧的兵馬抵禦蒙古。在被朱棣剝奪兵權改封江西南昌後,從此醉心於文學、宗教和藝術,有著頗高的造詣和口碑。第二代寧王朱奠培雖無父親的能力與成就,也在地方上以德服人。到了第三代寧王朱覲鈞,情況便急轉直下。這位王爺不僅巧取豪奪,還經常以宗室身份參和政治,誣告與彈劾朝廷中與自己有過節的要員,名聲極差。

    第四代寧王朱宸濠

    武宗時候的第四代寧王朱宸濠更是貪得無厭,雖然自己能力低下,卻也野心勃勃,妄圖利用朝廷內部的腐敗,謀得皇帝之位。武宗皇帝自己的諸多不檢點行為,成為了他謀反的最好藉口。為此,他不但是用盡各種方法為自己斂財,已經到了不惜謀財害命的地步。為了蒐羅兵力為自己效力,更是與地方上的盲流豪強混在一起,四處招兵買馬。

    結果,他大張旗鼓的行為引得封地附近的官吏都知道了他的謀逆之心,紛紛上報朝廷。為了掩人耳目,朱宸濠利用自己厚實的家底,四處找機會賄賂地方官員和朝廷派來的宦官。

    結果紙依然包不住火,他的行徑在1519年終於引起了朝廷的重視。明武宗命駙馬都尉崔元等人南下處理,又要沒收寧王的護衛,又要寧王將自己侵吞的民田吐出來。得到訊息的朱宸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宣佈立即造反。他的黨羽集全部集合後號稱十萬大軍,並且擁有各類船隻千餘艘。一行人沿著水路前進,利用明朝軍隊的腐敗和戰鬥力低下,先後佔領了長江沿岸的重鎮九江、南康,平日裡疏於防範的守軍一觸即潰。不少當地的軍政官員雖然早已知道寧王有謀反之心,卻也沒有做任何應對措施,只想在自己的一官半職任上混日子了事。等到寧王真的宣佈謀反,大家都大吃一驚。

    寧王叛軍所用的樓船

    取得了一系列勝利的叛軍接著開始猛攻江北重鎮安慶。朱宸濠計劃攻克安慶後進軍大明王朝當時的舊都南京,將南京作為他進一步行動的大本營。

    結果,已經回過神來的明軍死守安慶,讓寧王的叛軍無法繼續前進一步。大明王朝在這一帶的封疆大吏王守仁此時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帶領集合的兵馬直接攻打朱宸濠的老巢南昌。兵力空虛的南昌很快被明軍攻下,朱宸濠不得不放棄對安慶的進攻,回師江西來救。雙方在南昌東北的黃家渡發生激戰,主要由烏合之眾拼湊起來的叛軍不是正規軍對手,全軍敗退支八字堖。孤注一擲的寧王下令用鐵鏈將戰船逐一相連,這樣即利於防守,又使得膽小者不得逃跑,一副決一死戰的樣子。結果王守仁下令釋放火船進行火攻。

    寧王的十萬大軍便在一片火海中化為烏有,將士焚溺而死者3萬餘人。他自己也和幾個兒子一起被明軍俘虜。整個叛亂雖然場面很大,聲勢響亮,也僅僅持續了一個月。期間,劇情發展跌宕起伏,不失為一場頗有看點的權力遊戲。

    然而,這些殘酷的例子也在告訴我們:大明朝再也出不了造反上位的天子了!

  • 6 # 痴情的擼爺

    時勢造英雄,,,朱棣成功是有背景的,幾十個藩王幾乎都對老四抱同情心理,同時也對自身未來,憂心忡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都是藩王,朱老師的今天也就是他們的明天,老五,老七老十八庶人,老十二性烈自焚,再有老十五,老十七等馬上就要被削減護衛,半軟禁狀態,,,這時候,老四反了,諸王,明裡暗裡其實都是支援的,沒辦法,侄兒皇帝太狠,兔死狐悲啊。這還只是王爺們,朝廷中同情藩王的大臣不乏人在,很多必勝戰役打敗了,背後都有這些人影子,最有名的就是徐增壽,為燕王通風報信被發現,賜死。最後南京城門是老十九里應外合開啟的,皇帝竟然用叔叔來抵抗叔叔,幼稚可愛萌,殊不知當初對這些叔叔下恨手的就是自己,,話說回來,其實朱棣最開始並沒有打算反,他只是想要安穩做個王爺,未此,削減護衛,讓僅有三子去南京為質,皇帝還是想把他打入深淵,老四後來逼不得已裝瘋賣傻,也沒用,建文秘密下令北京錦衣衛指揮使動手,誰知這指揮使屬於同情燕王者,屁股一轉賣了皇帝,其中,此人母親起巨大效果,老母親知道兒子埋頭嘆氣,輾轉反則,就問了原因,兒子也就說了,老婦人就說,如果他殺燕王,她就自殺。反正就是看不上當今皇帝,說他殺叔,等等。

  • 7 # 初心如舊

    朱高煦為啥會造反失敗?明成祖朱棣是以靖難之役不太光彩形式上位的,而作為非長子的朱高煦也有著同樣的雄心壯志,可惜他命運不濟卻最終失敗了。相比他的父親朱棣朱高煦敗亡主要有以下原因 : 第一,封爵地域不同。朱棣被封為燕王,封地在北京,距當時的京城南京很遠。雖說有“不列土不領民“的桎梏限制,但囿於蒙古殘餘勢力的不斷侵擾,時隔不久朱元璋就逐漸放鬆對地處北方邊疆各位王爺的衛隊人數限制,像燕王,寧王等王府衛隊允許到五萬人,而實際就這有的也是超過的,比如寧王衛隊後期一度曾經達到七萬多人。而且,這些擔負守衛邊疆任務的王爺軍隊可以經常訓練,參加實際戰鬥,而朱高煦的封地樂安州在今山東境內,距首都北京很近不說,並不是邊疆,且朱棣即位之後吸取教訓,北部邊疆實際由皇帝自己來守衛,取消了王爺衛隊兼職國防軍的制度,朱高煦雖然有一定軍事才能,但沒有兵只靠自己的衛隊至多一萬多人,根本無法抗拒中央政府上百萬的大軍。第二,時過境遷天下太平,明仁宗明宣宗是歷史上與漢初文景之治,唐初貞觀之治齊名的仁宣之治時期,人民期盼休養生息,厭惡戰爭,外部威脅最大的蒙古也基本消停,為個人名利發動戰爭不得人心。第三,早年由於仁宗朱高熾身有殘疾,朱棣自己在立儲問題上左右搖擺,朱高煦在爭奪儲君之位時已經聲名狼籍,到宣宗登基後對朱高煦隨時隨地關注,朱高煦一有不軌舉動,中央立馬就能掌握,朱高煦沒有任何優勢,所以他的造反就只有失敗一條路。

  • 8 # KBTLSP

    歷史上大部分造反的都失敗了,極少數人成功後做皇帝。任何大事件的成功都需天時地利人和。個人的決心毅志智慧最重要,朱高煦就缺這三個重要的要素,他只是朱棣手下的一員猛將,衝鋒陷陣,完成朱棣交給他的任務,而不是他自己策劃的行動,缺少謀略操練,老爹—死,他就成無頭蒼蠅了,但野心卻—天天膨脹,最後心大無腦,脹死了。

  • 9 # 磚家叫獸1

    朱棣一直努力把自己形象塑造成和他爹一樣的雄才大略的明君一樣,到最後在繼承人問題上也走出了和他父親一樣的路,選擇了由文官階層支援的朱高熾。而朱高煦則一直也在模仿他的父親,他身後是軍方和靖難功臣集團在支援他爭奪太子之位。有朝一日朱棣兩腿一伸,難保就又是一場靖難之役了,不過朱棣自己是靠建文朝的文武之爭和削藩過烈造反起家的,別人還想在他身上玩他自己的套路?朱棣把朱高煦封地放在北京附近,剪除陳瑛、甚至把死了的丘福削爵等等行為都已經在為朱高熾鋪路了,其他靖難功臣和軍方大佬們都不是政治白痴,都到這份上誰還願意放棄金飯碗跟著朱高煦一條道走到黑呢,後來張輔出賣朱高煦的行為就是最好的例證。朱高煦這個光桿司令到這份上還能造反成功那才是天大的笑話了。

  • 10 # 馬莊臻臻

    朱元璋自己把軍事將領殺光了,朱棣朱允文無人可用,所以朱棣造反成功!而朱高煦造反的時候,他侄子朱瞻基手下高階將領是人才濟濟,所以朱高煦造反失敗!!!雖然朱高煦和朱棣同樣的牛逼

  • 11 # 歷史愛好達人

    這就是垃圾無腦問題!一家能遭兩次賊嗎?老子偷東西成功兒子能偷的過老子嗎?兒子是輸給了老子不是輸給了哪個胖瘸子老哥和他那個侄子!其實是輸給了制度!他老子朱棣為了後人學自己制定了制度制度制度.

  • 12 # 置身黑白的精彩

    叫花豬的發明人——曾經英武神勇的朱高煦為何會秒變逗比,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的確,朱高煦軍事天賦頗高,能征善戰還很會拉攏人,只不過,他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造反且敗的十分難看。

    你說敗了就敗了,老老實實求饒做個庶民也好(畢竟老朱家自己人,雖然會行動被限制,但至少有肉吃,有酒喝)

    但是,他卻因為一系列堪稱是神級的操作最終變成了一道菜——叫花諸

    能征善戰的二世子,朱棣打天下的功臣

    朱高煦在靖難之時知名度是相當高的,以勇猛善戰而名揚天下,一度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在軍隊中的威望頗高,可就是這樣一個皇子為何最終卻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呢?

    這一切源於一個謊言,是他老爹朱棣無意間的一個承諾!正是這個承諾鼓勵著朱高煦上演了一部堪稱喜劇的造反奮鬥劇

    當年朱棣起兵造反,朱高煦便表現出來自己強大的軍事天分和政治天賦。先是從南京盜取其舅舅徐輝祖的良馬開溜(以免被建文帝抓著當人質)。其後則屢立戰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在一場朱棣必敗之戰中奮勇當先,不僅將朱棣於萬軍從中救出還扭轉了戰局

    這時候的朱棣差點就掛了,眼看這個兒子如此優秀,必然要鼓勵一波,於是便告訴他:“世子身體不好,努力!”朱高煦聽聞此言,更加賣命作戰,為何?世子即是他哥哥朱高熾,也就是未來造反成功後的國家繼承人啊

    好嘛,機會來了!朱高熾是個大胖子,不僅不能打仗還有點殘疾(腿瘸),再看看自己,武功卓越不說還長得帥!朱高煦心裡埋下一顆種子,“老爹都發話了,我要成為這個國家的繼承人!”

    努力上進的朱高煦,還是被朱棣放了鴿子

    天下打下來了,但繼承人並不是他,那個他看不上的哥哥成為了未來的國家繼承人

    明朝有規矩,不是太子的藩王要去藩地的!老爹倒是大方,表示你想去哪兒都行,自個兒挑!心裡打著小算盤的朱高煦表示哪都不想去,一個勁兒的賣萌,目的就一個,想待在父皇身邊。我想,傻子都能看出來,朱高煦是打的什麼主意。

    賴在南京不走的朱高煦,不僅拉攏大臣,甚至進讒言誣陷太子相近的大臣。除此以外他甚至私下招募士兵為非作歹

    不僅如此,他還十分囂張,一度無視王法私自將政府工作人員(徐野驢)一錘開瓢。

    這些事情讓朱棣很為惱火,但是念及其靖難之功,並未廢除他的王位。只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個長相能力和朱棣十分相似的朱高煦,是準備像他爹一樣,準備搞事兒了!

    陰謀搞成了陽謀,註定了朱高煦的結局

    不成熟的造反讓朱高煦一敗塗地,但卻不是他最後的結局

    朱棣去世後,太子朱高熾即位,只是,短命的朱高熾僅僅在位十個月就去世了,太子朱瞻基準備即位。

    “機會來了!”朱高煦似乎看到了老爹曾經的光輝,複製的時刻來臨了,磨刀霍霍的朱高煦準備在侄子北上即位的途中收拾他,沒想到太子很聰明,走了一條小路躲過了朱高煦的圍追堵截,跑到京城即位了

    朱高煦傻眼了,怎麼辦?還能繼續裝下去麼?反他麼的!手握弱兵的朱高煦選擇造反,過程很沒有觀賞性,還沒等朱瞻基大軍出動,朱高煦就投降了,隨後被關押

    原本故事到這兒應該結束了,可是已經殺青的朱高煦表示不想這麼早領盒飯,於是乎最後的絕唱正是拉開了序幕!

    畢竟是自己的叔叔,朱瞻基自然要前來探望一下子的。沒想到朱高煦竟然做了一個動作,他勾了一下朱瞻基,通俗點來說就是使出掃堂腿的招式一下子將朱瞻基放倒了。說來可笑,這咬他一口或者抱著他讓他窒息都還算是致命打擊,你這使了個絆,是在搞什麼呢?

    朱高煦嘿嘿的笑著,看著眼前憤怒的侄子。出離憤怒的朱瞻基立刻下令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罩住,意思很明確,你嘚瑟是吧?雖然我很討厭你,但還不至於殺了你。這罩著你不讓你動總行了吧!!!結果朱高煦同志竟然練起了舉重,頂起銅缸不說還一個勁的晃悠。

    朱瞻基的神經終於繃不住了,“來人啊,給我把這個瘋子燒死!”

    缸上堆滿了柴草木炭,一把火下去,朱高煦就在缸裡變成了焦炭,做法猶如叫花雞一般

    就這樣,朱高煦的戲份到此徹底結束。作為靖難功臣還是二世子,不僅戰功赫赫長得也很帥,可結果竟然如此搞笑。搞陰謀失敗,搞陽謀又失敗,死到臨頭了,還非得上演這樣一出滑稽的戲碼

    不得不說,朱高煦這一生,真的是多姿多彩

    遺憾的是,由於我們這位王爺實在是有點作過頭了,不僅被活活烤熟,連張畫像都沒留下來

    沒法讓後人一睹這絕世笑星的容貌,實在是可笑可嘆!

  • 13 # 漫卷詩書

    時代和局勢都大大不同。大環境的條件,使得朱高煦的起兵很難成功。再就是,他的皇帝侄子與他爹的皇帝侄子,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比較強大,輔臣也更合格。

    朱棣面對的是一批沒有太多施政經驗的太子伴讀——黃子澄等人。再就是,有些操之過急的皇帝。建文帝還多次囑咐,別傷他叔叔。這讓原本武將不濟的政府軍,不知如何是好。

    而明宣宗雖然年齡與他那位堂伯差不多,但是,二人的眼界和執政能力卻大為不同。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皇太孫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除此之外,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太孫瞭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朱瞻基習武,又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尤其是一個傑出的武士。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朱棣尚武,常帶朱瞻基離開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獵和進行軍事視察。

  • 14 # 冬天的楊樹林666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封燕王守北平!朱棣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太子朱標很有實力,也是朱元璋最好的接班人選。但是太子早逝,朱元璋很是傷心,朱元璋又遵守長子繼承皇位。後來朱元璋就對朱標之子朱允炆重點栽培,朱元璋開始大殺開國功臣。主要原因還是朱允炆太年輕,又太文弱!朱元璋一死,朱允炆繼位,就是建文帝!建文帝聽從自己老師方孝孺的消藩的政策!朱棣看到別的藩王下場都很慘,所以起兵造反!朱元璋為了建文帝能很好的繼承皇位把能打仗的功臣都殺完了,還有就是朱棣原來在軍中還有點威信!四年的戰爭,最後朱棣獲勝!朱棣的兒子造反,他沒有他爹的手段,在說朱棣的孫子厲害,所以他兒子造反必敗!

  • 15 # 陌上公子6129

    1.運氣成分,運氣也實力的一部分。

    2.機智勇敢,在評判中,趁機發動了靖難之役。

    那他的兒子朱高熙為什麼失敗?

    據史料記載,此人性兇悍,莽撞。我想這就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成大事者,不會是莽撞的人。

  • 16 # 池塘之底8204393

    本來朱棣是比較喜歡朱高煦這個兒子的,覺得這個兒子的外表形象跟自己很像,作戰也很勇猛,而太子朱高熾則肥胖而又有點殘疾,政治理念跟朱棣也不一致,在朱棣造反之時曾許諾給朱高煦,說了一些父王很看好你,太子身體不好,讓其好好幹之類的話。

    在朱棣登基之後,無視大臣們的請求,遲遲不立太子,最後因解縉的一句好皇孫(指朱瞻基)而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心有不甘,仗著朱棣對他的喜愛,遲遲不肯去他的封地,想要爭奪朱高熾的太子之位,最終在楊士奇的勸說下,朱棣強令朱高煦就藩樂安,就比朱高煦的皇帝夢暫時破滅。

    朱棣在永樂二十二年,出征歸來之時病逝於榆木川,為防止朱高煦等人造反,楊榮等人密不發喪,使朱高熾順利登基,朱高煦的皇帝夢又一次破滅。

    朱高熾僅僅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就因病重,在不久之後就去世了,這又一次讓朱高煦看到了希望,他早早帶兵埋伏在應天去北京的必經之路,意圖殺死從應天去北京奔喪的朱瞻基,但等了幾天沒有等到朱瞻基不說,卻等來了朱瞻基在北京登基的訊息,(朱瞻基什麼時候去的北京,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大多都是猜測)朱高煦的皇帝夢又一次破滅。

    朱高煦的耐心終於沒有了,心一橫,索性直接反了,但由於準備不充分,搞得造反跟兒戲一樣,所以造反沒多久就兵敗被捕,開始朱瞻基並沒想殺他,但在一次探望朱高煦的時候,竟被其伸腳絆倒在地,朱瞻基一氣之下,便命人用一口大缸將其扣在了裡邊,但朱高煦還是不老實,竟然把缸舉起來來回走,朱瞻基終於忍不了了,便讓人壓住缸,用火炭火火燒死了朱高煦。

  • 17 # 與子同袍

    最好的解釋是,沒有碰到對的人。同樣是叔叔打侄子。朱棣面對得侄子朱允炆,優柔寡斷,心慈手軟。對出征的統帥說:勿讓朕背上殺叔之名。你這樣說了,還讓別人怎麼打仗?但朱高煦的面對的侄子不一樣了,面對叔叔的造反,他親自帶兵鎮壓。他可以心慈手軟放過他叔叔一回,但沒有第二次。第二次就直接燒死了朱高煦。

    還有就是,朱高煦和他爹不同,這人太張揚。張揚到朱棣看了他都不爽,直接取消了他的衛隊,沒有軍事實力怎麼造反。但朱棣不同,他是一個兵權在手的藩王,有自己的地盤和府邸。

    朱高煦和他爹所面對的對手和自身的現狀都完全不同,他爹都是險勝,他根本就沒任何勝算。

  • 18 # 季我努學社

    高煦之亂指的是宣德初年漢王朱高煦發動的叛亂。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第二子,仁宗朱高熾的弟弟。朱棣靖難之役時,朱高熾作為世子留守北平,朱高煦則隨父出征在外。高煦武勇甚肖乃父,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還救過朱棣的命,朱棣對這個兒子十分滿意,且由於累累戰功,朱高煦在靖難派勳臣武將中聲望很高。

    朱高熾

    永樂皇帝即位後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但朱棣本人似乎並不十分中意朱高熾。一方面朱高熾天生體胖,不習弓馬,這就不太合尚武的永樂皇帝的意,且由於體胖,朱高熾身體一直不佳,永樂皇帝亦擔心其不能承擔皇帝的責任。所以太子地位並不穩固,朱高煦仍存有取兄代之的希望。而且由於靖難故事,明廷諸臣僚對於立嫡立長這一組訓不敢多言,朱高熾一直處於尷尬的地位。

    朱高煦(劇照)

    朱棣病逝後遺詔朱高熾繼位,是為仁宗,仁宗即位十個月後亦病逝,傳位於其子朱瞻基,是為宣宗。宣宗甫一即位,已經就藩的漢王朱高煦就援引靖難故事,指斥宣宗身邊重臣夏元吉等為奸佞,在封國樂安起兵。但當時仁宗施善政已得士心,其內外形勢與靖難之役時大不相同(靖難之前建文帝屠戮諸藩引起了藩王、勳臣、武將等集團的強烈不滿,統治集團內部已經動搖),朱高煦先後聯絡重臣張輔和山東都司靳榮,均事敗,而朱高煦卻野心熾烈,欲在如此孤立的情況一下起兵造反。

    朱瞻基

    面對漢王叛亂,宣宗皇帝欲起用陽武侯薛祿為帥,用兵征討,遭到輔臣楊榮的反對。楊榮力勸宣宗御駕親征,並獲得夏元吉的支援,宣宗遂於宣德元年八月初十親率大軍向樂安進發。僅僅十天,漢王就被團團包圍在樂安城內,八月二十一日,漢王出降,被受執解送京師圈進起來,後又被處死。至此“高煦之亂”平定。

    以上是我的回答,請老師及朋友們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張廷玉:《明史》

    《明實錄》

    白壽彝:《中國通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從那一首歌開始喜歡上BIG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