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男女是朋友一起吃飯認識的 結婚是大事,都明白選擇好的,至少不能太差,門當戶對差不多吧 結婚,男買房買車,當地最好的酒店,當地最好的車(酒店和車是當地都知道的好),女孩工作給安排了正式的,婚後一子。男方父母全是公務員,母親已退休,有公司。 問題出在了現在才知道無業的丈人和蠻橫無理死要面子的丈母孃身上。婚前跟我說的是丈人幹建築的,還有一個庫有百萬多的東西,還引薦了一個親戚算是當地一個大人物。結果大人物是真的,但是別的全假的,一無所有。一家子都沒工作。 主要考慮孩子,人要是沒問題,也就這樣了。但是兩年來的所作所為,真是讓我學習了。見識到,一個沒有自知之明,沒有家教,家風不正,充滿負能量的人,謊話張嘴就來。 我考慮這個孩子,孩子很聰明,但我不想孩子被那種家庭帶壞了。就跟長輩說的,除了年齡比我小,一無是處,真的沒有優點。 我的孩子怎麼辦?
1
回覆列表
  • 1 # 冰2003320428資環植保

    謝謝邀請。在這裡,我不勸你別離婚,因為感情的事情,是勸不了的,如果你真的想離,哪怕沒有理由,你也會離,如果你真的不想離,給你一百個理由,你也不會離。針對你說的,首先,你本人的意願,很清楚,你想爭取孩子的撫養權。那麼,現在要搞清楚孩子的意願,你老婆的意願,其他人的不用考慮。你的孩子有多大?如果滿十週歲,他有選擇權。如果不滿十週歲,他的意願可以作為參考。你老婆的意願呢?如果不是很強烈要孩子,你就把孩子爭取過來,因為一個媽媽如果不是很強烈要孩子,基本可以斷定不是什麼好媽媽。如果她很強烈要孩子,那就看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也想跟她,那麼孩子還是給她吧,雖然她有很多缺點(假設你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強硬把拆散深厚的母子感情,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也是無法彌補的。但是,你害怕你的老婆會有不好的品質影響到孩子,那麼你就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甚至可以像沒有離婚一樣,只是不住在一起而已。不管怎麼樣,離婚對女人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我建議你對妻子做一定的補償,這樣另一方面,也使得你們的關係不至於太僵,也方便你日後跟孩子更多機會接觸。

  • 2 # 老漢心語

    對孩子最為有利的離婚方法是:

    1聽。對於已經懂事的孩子而言,在父母離婚問題上,孩子有知情權和選擇權。要尊重孩子,就要告知其結果,聽取他的選擇意見。

    2瞞。淡化父母離婚的真實原因,可以避免孩子因此產生恨意,而心理扭曲變異。

    3導。對孩子要正確引導,不要把父母彼此的抱怨、仇視傳導給孩子。父母是孩子最貼心的人,說誰的不是,他都不願接受。特別是離異後,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左右,儘可能轉移他對離婚的關注。

    4利。孩子跟誰經濟上更有保障、情感上更為依賴、生活上更為便利,就交給誰帶。千萬不能把孩子交給老人照料,自己不管不顧。

    5讓。在住房、財產分割以及撫育費支出上,不能太過自私,要向帶孩子的一方多傾斜。使孩子的生活成長在物質條件上有良好的保障,無後顧之憂。

    6和。雙方以冷靜、理智、平和的態度恰商善後事宜。彼此愛已不存,但雙方對孩子的情尚在。最後給對方一份尊重,不要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或爭奪孩子的撫養監護權,一定要對薄公堂,那對孩子的傷害更為嚴重。

    離婚當慎重,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切勿把離婚當兒戲,堵一時之氣,圖一時之快。如果婚姻尚有維繫的可能,就隱忍一下,堅守一時。也許烏雲過後就是一個豔陽高照的晴天。

    父母離婚最受傷害的是孩子。離婚使自己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脫,卻使孩子無辜承受了父母選擇帶來的身心傷害。如果雙方經過深思熟慮後,下定決心分手,一定要以孩子為首要因素,一切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從長計議,把傷害降低到最低限度。正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 3 # 求圖55

    呵呵,你這一說,怎麼感覺心裡長草(歪心)了的人其實不但不荒蕪,反覺得很強大了,什麼都成了你的利器了,真是練到“舍都成兵”武林高手的境界了,你都這境界了,還怕孩子管理不好嗎!再說你說那些都是和你的婚姻和老婆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的,你看不慣她家,大不了以後少和他們來往就好了!和你離婚沒毛線關係,誰看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把戲!

  • 4 # Gao

    我是個不到一歲孩子的媽媽,我和先生感情很好,但我的原生家庭曾因為多次面臨破碎,帶給了我很深的影響。

    是的,我的父母沒有離婚。

    但在我很小的時候,記憶中他們就是一直在吵架,媽媽總是一直哭鬧,因為爸爸貪玩,沒有家庭責任心。瑣碎的小事數不勝數就算了吧,列舉一些到現在都能記得清清楚楚的片段。

    四歲的時候,父母吵架後,媽媽一氣之下奪門而出,幾個小時都沒有回來。我記得天越來越黑了,街上已經沒有人了,爸爸依然冷漠地看著電視,我哭著求他說我要去找媽媽,因為媽媽走之前說要去跳河。

    爸爸用一種無比冷漠的語氣告訴我:哭什麼哭,找什麼找,你媽捨不得你,不會去死的,鬧完了就回來了。

    這句話,我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脊背發涼。

    六歲的時候,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媽發高燒,讓我爸幫忙去買點藥,爸爸卻說,要去打牌。沒錯,他們又吵架了,吵完媽媽在床上捂著被子哭,爸爸要走,我跪下抱住他的大腿求他不要走,他一腳踢開了我,那一晚,他沒有回家。

    直到現在,我還是很害怕媽媽生病,從小她一生病,我就什麼也不做,哪兒也不去,陪著她,照顧她。大學時候,因為遠在他鄉,電話裡聽到她有一點鼻音,都擔心是不是又感冒了,每每聽到她說,生病了,爸爸又出去玩了,結束通話電話後,我都會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哭很久。

    十歲的時候,爸媽吵得很兇很兇,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離婚兩個字,親眼看到媽媽因為生氣,常年褲子上都有血跡(不是經期,後來,媽媽被氣出了子宮肌瘤,很嚴重,所以子宮整個摘掉了)。我曾經寫了一封“遺書”,真的想要離開這個世界,可是太無知了,最終沒死成。

    那一年,因為媽媽已經這麼傷心了,我即使在學校被老師輕度性騷擾,害怕得每天上下學都提心吊膽,也不敢和她提一個字,直到大學畢業後,才打開心結告訴她。

    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導致我對爸爸,對異性,都有很強烈的排斥感。我沒辦法讓他碰到我的手,對,手都受不了;我在公車上看到中年男性只要不是穿戴足夠整潔乾淨,都會莫名地害怕,趕緊躲開;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雙性戀,甚至可以說,只喜歡女性。

    這樣的我,為了讓媽媽安心,只能一次又一次努力去談正常的戀愛,卻始終沒辦法做到,到頭來還是提出分手。

    老天眷顧,此生我還能遇到我現在的丈夫。

    他一點點把我的心打開了,讓我重新接納了異性,也獲得了幸福的人生,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他讓我見識到了一個負責、有擔當、溫暖的父親是如何的,一個體貼、幽默、尊重妻子的丈夫可以有多愛我。

    在結婚後,我才開始鼓起勇氣去試著原諒我的父親,畢竟,媽媽後半輩子的生活裡,還是需要有他扶持,他的健康,直接關係到媽媽的健康與幸福。

    其實我想說:不論是離婚還是不離婚,都只是一個形式,對於孩子來說,他人的流言蜚語帶來的傷害,遠遠不及父母之前數年如一日的爭吵來得大。

    當你已經開始考慮離婚這個問題,其實你的孩子的心中,已經默默埋下了一顆害怕的種子,不論你以後找到多好的女人,或者單身一人獨自帶他到他結婚成家(基本不可能),對他來說,傷害已經既定,只是這植物長出來的樣子有所不同罷了,但它的影子,一定是和它深扎土壤裡的根一樣畸形的。

    哦,突然想起來,懷孕後,有一日我和媽媽閒聊,聊到後來兩個人淚水漣漣,我問她為什麼當初都那樣了還不離婚(我媽年輕時很漂亮,而且一直不乏愛慕者)。

    她這麼說:“我之前參加了一場婚禮,女孩是母親一人帶大的,婚禮上她一向臭美的母親,穿了一件灰不拉幾的舊棉襖,實在難看,而且婚禮過程裡竟然完全沒有提到讓女方家人發言。我只希望你以後嫁人生子,可以從容一點,有尊嚴一些,不要因為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而被婆家人看扁了,欺負了。”

    當時的我直接嚎啕大哭了,就為了這樣一個理由,她忍了二十幾年。

    可就是因為這樣,從此人若再問我,會不會勸母親離婚,我卻答不出個所以然來了。

    如今,我做了母親,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時看到因為父母離異導致孩子流離失所的新聞,都會忍不住落淚,難以想象這樣的事若發生在我的孩子身上,於我那該是何等鑽心剜骨之痛。

    我只願以身作則過好這一生,以圖我的孩子能夠明白,只有我過得幸福和精彩,他才能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不受我情感和物質上任何牽絆。

  • 5 # 刁樂美

    想當初結婚前對方的條件那麼好,估計你是想占人家便宜吧,沒想到碰上家庭騙子了吧,孩子是無辜的,愛孩子就要為孩子以後考慮,否則長大了就和現在你討厭的男方家裡一個樣了。

    順便說一句,結婚不是看那男的有多少便宜給你佔,而是你們有多久在一起的動力

  • 6 # 一臺批家電五河辦事處

    一場婚姻的劇變,會讓雙方和孩子面臨一種新的困境,這種困境如果調整不好,不但對雙方有影響,還會傷及孩子的心理。有人認為離婚不過是兩個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其實離婚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

    有研究發現,與離婚未再婚母親在一起生活的女孩的適應與完整家庭的孩子非常相似,相反,離婚六年後離婚家庭中的男孩與完整家庭的兒童表現出較多的外部行為和內化行為,較少的社會能力。另外,在再婚初期家庭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有更多的行為問題。在再婚後期家庭的男孩與完整家庭的男孩子相比沒有太大的差異。那麼,離婚後,應該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及早告訴孩子

    家庭發生變故,及早告訴孩子,是比較合適的方案,而不是等到孩子長大了再說。這種善意的隱瞞就是一種謊言和欺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混亂,特別是您對孩子錯誤的思想洗腦,並不會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當孩子發出“以前的爸爸怎麼樣了”的疑問時,您的迴避和解釋讓孩子的內心更加矛盾和痛苦,所以才有了孩子的不耐煩。因為他所關心的是親生父親,而非您口中的“現在的爸爸”,這是不同的,您不願意面對以前,就想修改孩子的“記憶體”,可是,有些記憶是永久性的,是不允許被修改和刪除的。

    提醒孩子父母永遠愛他

    最好雙方一起向孩子公佈你們離婚的訊息,跳過那些不好的細節,真誠並簡潔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很難一起相處,所以我們認為最好不要生活在一起了,但我們仍然是你的父母,還是會一樣愛你。”

    確保孩子理解離婚只是大人之間的事,請提醒孩子,他並不是你們離婚的原因。

    不要讓孩子加入雙方之間的“鬥爭”

    在孩子面前不要說對方的壞話,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論他的撫養問題,更加不要迫使孩子選擇其立場。例如,不要問孩子“你覺得是爸爸的錯還是媽媽的錯”。特別是女性,離婚後不要把對前夫的仇恨發洩在孩子的身上,不要阻止孩子見爸爸。

    保持孩子的常規生活

    得知父母離婚的訊息,你的孩子可能會對具體的事情最感興趣。我將住在哪裡?我需要換學校嗎?誰會帶我去參加游泳課?離婚後,試著儘可能地保持孩子的常規生活。

    對孩子健康成長負責

    離異雙方需堅持一個重要原則:夫妻雖然離婚了,但孩子永遠是雙方共同的孩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有共同的責任。不管孩子隨父母哪一方生活,都不能割捨另一方對孩子的親情。因此,離婚後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雙方需共同合作,不把夫妻之間的怨恨和不滿,發洩到無辜的孩子的身上。

  • 7 # 樂山樂水317317

    離婚,是婚姻的失敗,更是對子女極其殘酷的傷害!離婚既破財又傷感情,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心理和心靈的陰影。善待婚姻,善待家庭,善待子女,善待自己。

  • 8 # 樂逗嬰童

    現時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若夫妻之間一旦離婚,孩子的監護權便由法律去判處,那麼得到孩子監護權的一方便要承受更大的養育責任。如果夫妻之間並不是很富有,那麼離異後,你除了要工作養家餬口,還要顧及孩子的衣食住行,供書教學,也必然會很吃力。而你為了賺錢來撫養孩子,對孩子的關注或許也會減少。孩子在這種情況下,被關注和關愛的機會減少,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傷害。

    夫妻離異,和平分手的佔極少數,多數是帶著是非恩怨而分開的。許多父母離異後,或許心有不甘,或許生活大不如以前,帶著孩子的一方或許壓力更加大。一旦你承受不了現實的結局,你便會把對前妻/前夫的怨氣對著孩子控訴,你會告訴孩子他的媽媽/爸爸有多不負責任,有多壞等,以此來報復前妻/前夫。或許這可能給您帶來一時的快感,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像一把刀在挖孩子的心。

    孩子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覺的一個人,當你總是對著孩子訴說著你前妻/前夫的不對的時候,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對自己的媽媽/爸爸產生怨恨,甚至連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扭曲,長大後嚴重還會影響自己的婚姻觀。

    所以作為成年人,當你選擇結束一段婚姻的時候,請謹記避免這個行為。既然你們分開已成定局,也就沒有必要對對方作出無謂的報復和怨恨了。你即使這樣做,對於對方來說又有何用?反而因為自己一時報復的快感,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最終報應在自己身上,這又何必呢?孩子是無罪的,成人的過錯不應該讓孩子來承擔。

    一個正常的家庭,孩子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會因成人恩怨難以處理好而欠缺一方關係,造成個性比較冷漠。夫妻離異後,由於放不下心中的恩怨,得到孩子撫養權的一方或許會禁止另一方再接觸孩子,這便導致孩子從小隻跟一人生活成長,容易只感染一方習慣,以致個性不平衡。

    我一個堂姐的孩子便是這樣一個例子。堂姐在她孩子10歲的時候與堂姐夫離異,孩子的監護權由堂姐夫得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堂姐夫根本不讓堂姐見孩子。本來可愛活潑的孩子,在堂姐離婚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變得孤僻不愛說話。堂姐夫喜歡賭博、脾氣差,孩子也變成了堂姐夫的“翻版”,十多歲的少年不愛讀書,終日和一班豬朋狗友賭博,無所事事。對堂姐,更加有如陌生人一樣。

    所以,離異者要記得,不論夫妻之間有多大恩怨,與孩子無關,孩子有父親有母親,不應該因為你們分開了這性質就受影響了,雖然不在一起生活,還是要讓孩子與另一方及另一邊的親人來往,這是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也要記得自己和身邊親人,不要挑撥離間孩子與另一邊的關係,歸根到底傷害的還是孩子本人,難道孩子有更多人疼不好嗎?

    父母離異後,一些外界的因素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例如孩子上學時期,每次出席家長會都沒有完整的父母一起陪同,明顯的單親孩子,甚至會被同學欺負、排斥或同情。孩子的心是敏感的,這樣的境況長此下去,對於孩子來說,難免會形成較為自卑的個性。

  • 9 # 仙Sunny

    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離婚一般都是感情破裂無法再繼續生活才會選擇的。在一起爭吵的生活不如單親的和諧生活。無論是什麼家庭情況只要是和諧的,孩子定能正面生長。

    孩子一般到了五歲左右就可以有意識的告訴他了,告訴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就好。離婚後也要讓孩子滿足爸爸媽媽的愛,讓孩子懂得,爸爸媽媽是因為對生活追求不一樣了,不合適在一起生活了,但是還可以是好朋友,也永遠是最愛寶貝的爸爸媽媽。

  • 10 # 中顧法律網

      儘管離婚越來越普遍,但它仍然是一件大事。

      對夫妻來說,這是一段重要契約的結束,可能還伴隨著愛恨情仇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對“家”的理解將要重新定義。

      但首先,它對夫妻是一件大事,然後,才是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大事。這個重要次序被很多人搞顛倒了,所以我們總能看到,在這樣一場分離事件中,兩個傷痛、委屈、憤怒的成年人一直在傷害自己、對方以及他們共同的小孩,而不自知。

      萬事皆有因果,離婚只是時間上的一個點,由這個點,往前回溯,是夫妻兩人如何處理彼此的分歧與矛盾,往後延伸,是他們如何評價這段婚姻與對方。這一前一後加起來的言行累積,對孩子的影響,才遠遠大過離婚這一個“點”。

      一、 成為父母之前,他和她都是情感動物

      人說到底是情感動物,而不是理性動物。理性生活,是一小部分哲學家的理想,卻從未被廣泛地實踐過。

      在所有的神靈中,最能引起人共鳴的,是希臘諸神,因為他們沒有空靈的“神性”,也沒有高尚的道德(這些都多難做到啊);他們放肆自己的七情六慾,只圖活個痛快,哪怕放縱之後是長久的痛苦。所以希臘神話裡,充斥著迷戀、誘惑、劈腿、嫉妒、欺騙、控制、殺戮……的情節,而這些情節,無論什麼時代,都會在人們最熱捧的故事中被一遍遍重複著,證明著它們對人的致命吸引力。

      在結成夫妻的兩個人之間,常常有無法向外人言傳的深情或怨恨、親密或疏離、忠貞與背叛……也因此能激發出其他人際關係都無法想象的熾烈情緒。當這段關係走到盡頭,這些極端的情緒若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復,就會演變成為口不擇言的詛咒、不甘

      心的復仇或者綿綿不絕的自怨與自憐。

      這樣兩個人,是紅塵中最普通的男女,這些激烈的情緒,也是人世間最常見的心情,只是很難展現給外人罷了。這兩個人,無論有過多少溫存與戰爭,當由他們的身體結合而誕下一個新生命時,當他們成為“父母”時,這些溫存與戰爭就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了。

      二、 扔給孩子世界的原子彈

      不要以為,一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後,就從此被催熟為大人,不,你去仔細凝視很多父母,會看見他們內心藏著一個委屈的小孩,當他們以為受到攻擊和傷害時,就會像三歲小孩一樣失控,耍賴、破罐子破摔、亂髮脾氣……什麼都來。

      一個網友說:“在父母離婚整個事件中,最理智最冷靜的就是我。他們分居時,每次單獨見到我,就會用惡毒的語言誹謗、詆譭對方,對著我哭窮、訴說委屈。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父母至今針鋒相對,提起對方這麼個人就情緒失控,什麼亂七八糟的情緒都能倒出來,什麼負面的猜想都能安到對方身上。”儘管這位網友以冷靜的語氣回憶著,我們卻不能忽視,在離婚家庭裡,對孩子最具原子彈級別的傷害,就是這樣惡毒的詆譭和失控的委屈——他們無情地離間孩子與父母的感情,摧毀了一個孩子最可靠的依賴,殘酷地宣告了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本該最愛你的人,不愛你;不僅不愛你,他/她還是個窮兇極惡的壞蛋。

      這對男女在相互廝殺時,全然忘記了孩子的需求,甚至會把孩子當作復仇最有力的工具,把孩子爭奪到自己的陣營,灌輸仇恨,鞏固自己計程車氣。

      如果你去問這對殺紅了眼的男女:“你知道你在做什麼嗎?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嗎?”他們會生氣地回答:“我是為了孩子好,我說的都是事實!”你很難想象,這些人在公司裡、在朋友面前卻常是溫文爾雅、心平氣和的。

      或許,這段婚姻,這段感情,真的傷透了他/她的心,讓他/她變成了一隻嗚咽著、可憐的、虛張聲勢的野獸。一個長久地沉溺在怨恨中的人,儘管他/她本身未察覺,怨恨卻已經毀掉了自己的生活,也毀掉了孩子的生活。

      好合好散的夫妻,即便離婚,也不會給孩子留下太多負面影響,反而會樹立一個妥善處理複雜情感的好典範。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好合好散的男女遠遠少於相互結怨的男女。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衡量一段感情有多美好,不是看它開端的模樣,而是看它結束的樣子。

      因此,離婚或危機中的夫妻需要了解的一個重要事實是:如果你感覺內心有強烈的恨意或委屈,要警惕將這種情愛中的怨恨轉移給孩子;如果你在分手多年後仍然傷痛難當,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這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自己。情緒失控的大人,往往是另一個悲傷的小孩的故事。

      三、 給孩子最大的保護,是誠實、智慧、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離婚事宜一旦啟動,兩個大人就要處理一系列的實際事務:分割財產,協商撫養權、撫養費,一方的生活城市甚至可能變動,孩子可能需要轉學,以及未來的再婚、家庭重組,等等。每一件事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但是對於父母而言,只有一個核心要把握,就是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而這,也恰恰是最不容易的。

      在梳理情緒時,每一個在分手邊緣的人都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我要全盤否認這段感情嗎?還能回憶起曾經的心動和美好嗎?我還能客觀地評價他/她嗎?當初他/她吸引我的是哪一點?他/她可能是很糟糕的愛人,但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嗎?他/她或許也沒那麼糟糕,只是我們盡力了也無法在一起?這些年來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嗎?我的婚姻就要結束了,我為此感到挫折或羞辱嗎?我是懷著恨意分手還是自由的心態?我還有信心去創造未來的情感和生活嗎?”

      如果你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感受到的不是尖銳的怨恨,而是有幾分體諒、豁達與樂觀,還留存一份緩和寧靜的心緒,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擁有一個內心寬闊的父母,孩子也能從你身上學到這份真誠、勇氣與創造性。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理解生活的能力。父母不選擇拼命(甚至是透過作假的方式)營造一個和睦無缺的環境,才是對孩子負責。生活是複雜的,男女感情也是複雜的,這並沒有一種標準單一的模式,對此,孩子完全有理解的悟性,這是每個生命天生的力量,因為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

      父母不得不分手,儘管顯示了生活的某種不如意,但也是孩子理解真實生活的重要時機。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是平和、豁達、自信的,孩子就會體現出極高的理解力和接受力。

  • 11 # 聽說吧心理諮詢

    父母若既能給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讓孩子享受完整的愛,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但世事難兩全,若一樁婚姻到了盡頭,想離婚又害怕傷害孩子,想維持又難以忍受,該怎麼辦呢?

      真的沒有辦法處理好這種兩難問題嗎?當然有啦!

      聽說吧心理李建學老師對這個看似兩難的問題,給予了專業、客觀又具體可行的指導。

      婚姻既屬於夫妻倆,同時也是孩子的家。嚴肅慎重對待婚姻,積極面對,努力解決問題,不輕言放棄是父母對孩子的責任。當夫妻關係千瘡百孔,婚姻關係名存實亡,是選擇分開彼此解脫,還是為了孩子維繫一個完整的家,是很多危城夫妻兩難的選擇。

      一樁婚姻到了盡頭,僅靠孩子來維繫,讓孩子承擔不該他承擔的責任,揹負太多不該他揹負的使命,這並非真正的愛孩子,而是犧牲父母傷害孩子,這樣的關係中沒有贏家。因為與衝突、冷漠的家庭相比,健康的單親家庭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父母若既能給到孩子完整的家,又能讓孩子享受完整的愛,那當然是最好的選擇。然而,世事難兩全,若一定要二選其一,完整的愛遠比完整的家重要很多。離婚不影響孩子是不可能的,但若處理得當,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夫妻離婚帶給孩子的影響,更多不是離婚本身帶來的,而是與孩子的溝通、互動、相處不當所衍生的。所以,離婚前後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式與孩子互動,是降低對其傷害的最有效的途徑。

      離婚前,夫妻任何一方都不要徵求孩子的意見,更不要把你們的恩怨情仇向孩子傾倒,不要讓孩子捲入你們的是是非非,因為無論孩子表達支援與反對,又或父母最終離婚與否,孩子都會把父母婚姻不幸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他會認為是他的決定導致了父母的不幸福。

      將離婚的決定告訴孩子時,當下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衝擊,他可能期望能挽回父母的婚姻。因為,一方面婚姻是孩子的家,他會力圖維護自己家的完整,另一方面孩子會本能的把父母離婚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覺得是自己不乖、不懂事、不聽話、學習不好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但如果父母做法、說法得當,一旦他接受了父母離婚的事實後,對他的影響非常有限。

      因此,為了保護孩子、降低傷害,父母需幫孩子釐清責任,可以一起平和、明確的告訴孩子:離婚是因為父母之間出了問題,與他無關。離婚後父母雖不住在一起了,但父母親還是他的父母親,依然都愛著他;他並不比別人少什麼,反而,他比別人多了一個家——爸爸的家、媽媽的家。

      離婚後,父母若能做到儘量不改變孩子生活、學習、成長的環境,不改變雙方對孩子的愛,甚至不改變父系和母系家族對孩子的愛;雙方及雙方家人,不在孩子面前詆譭、攻擊對方,而是在孩子面前尊重、肯定對方;若孩子較小,雙方對孩子多些陪伴和互動,節假日一起陪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減少影響。

      有些父母選擇不告訴孩子離婚的真相,甚至還假裝住在一起,希望這樣可以避免傷害孩子,殊不知,這樣會加大對孩子的傷害。以孩子的敏感,這樣的欺瞞一定會被其識破,試想在孩子稚嫩的人生中,親生父母都欺騙他,他未來還會相信何人?

      父母再婚對孩子利多弊少,重要的是無論哪方再婚,雙方都要告訴孩子,他又多了一個人愛他,讓孩子學會接納繼父母,幫助他慢慢適應新家庭。

      離婚本來就是一件傷人的事,但我們可以減少對各方的傷害。孩子適應能力很強,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多些愛心,多些用心,多些耐性,就能把離婚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 12 # 育兒行動派

    面臨著破碎的婚姻關係時,如何能把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呢?

    1、對自己和孩子誠實,不躲閃隱瞞,表達對孩子的愛。

    有些處於衝突中的父母可能會認為,大人之間的事情不宜讓孩子知道太多,在心理學上,確實建議父母對13歲以下的孩子應該採取一定的保護,但是,絕不是要求父母委曲求全,也不是要求父母隱瞞一切。對於13歲以上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正確認識父母離婚這樣的事情、和處理離婚帶來的一些問題的。

    在婚姻破碎的情況下,家長自己的感受可能非常的差,這時候要學著處理自己的情緒,並有選擇地告知孩子爸爸媽媽要分開住這樣的實際情況,最重要的,是如同賀涵所說: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分開了,但是對自己的愛並沒有改變,將離婚給孩子帶來的父母雙方的“戰爭感”降到最低。

    2、重視孩子真正的感受,增加溝通與陪伴,看見孩子的需求,聽取孩子的意見。

    對於離婚帶來的生活上的變化,提前跟孩子說明,坦然面對孩子的情緒,儘快給孩子提供另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離婚這樣的家庭變故,孩子是無辜的受害者,很容易有憤怒情緒,父母親一定要分別花時間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體察孩子的需求,關於孩子如何生活的問題,也要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

    離婚後的幾個月內,父母雙方都儘可能多地安排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時間(全身心投入與孩子的相處中),可以採取一些補償措施,防止孩子沉浸在父母離婚的創傷中。

    3、告訴自己,也告訴孩子,每個家庭都不同,離婚家庭也並不殘缺,不必因此而自卑。

    還記得奇葩說中的盲人蔡聰,他說自己的身體雖然有缺陷,但是他從不覺得自己是殘缺的,雖然看不見,其他的感官卻更敏銳了,也是人生特別的體驗,這個世界上,只有不同,沒有殘缺。

    離婚家庭也是如此,即便是“完整”的家庭,也要面臨著各種問題,例如夫妻關係問題、婆媳關係問題、經濟問題、家庭成員的疾病等等,我們可以把這些都看作不幸,那離婚也只是與之相同的生活常態罷了。

    告訴自己和孩子,不必因為自己的家庭與其他家庭不同,就感到自卑、抬不起頭,只要具備堅強的品質、積極的心態,未來的生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正如羅子君蛻變後,她也改變了之前對待孩子爸爸的態度,觀眾們也都鬆了一口氣,因為這對平兒來說是最好的。

  • 13 # 吖宅的時尚搭配

    網友自述:

    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知道離婚這件事肯定對孩子不好。可是勉強拼湊在一起,總是冷戰爭吵,也是一種傷害。這個我是有親身感受的。  

    先介紹我們的家庭背景:

    前夫,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爸爸出軌離婚再婚,媽媽帶大的他。媽媽為了生計顧他不夠,爸爸自己有一家人,對他也不大管。自小在單親家庭裡,吃夠了苦,所以他說,不管怎樣,也不離婚。再怎樣也要保持一個完整的家庭。  

    我,家庭完整,但是父母就不能生活在一起超過三天,一年沒見面,聚在一起超過三天,必恢復天天吵架罵架的局面。三天一大抄,天天有小吵。。自小受夠了這種冷冰冰,充滿抱怨毫無正能量的家庭氛圍。很小就不願意呆在那個家裡。我恨他們幹嘛不離婚。我妹比我小15歲,很早也有跟我一樣的想法。我發誓將來一定不要充滿戰爭的家庭。凡事溝通,說開就放開,絕不揪住問題狠批抖,翻舊帳。。如果過不下去,絕不湊合。  

    我們離婚,是我提的。提的時候是半年前,孩子4歲。  

    提的時候,我們已經冷戰爭吵一年多。之前也會有爭吵,但是吵過溝透過我都放下,但是他喜歡翻舊帳。  

    主要是冷戰+爭吵這一年多,開始是因為一次爭吵到最後發生了家庭暴力,事後他求原諒,冷戰一段時間後,考慮孩子還小,我態度表面緩和但心裡放不下,他見我緩和以為就好了,日子就回復往常,但我心裡明明放不下的,對他肯定不如從前。。他開始不斷抱怨,我本身就沒有修復的內心又開始動搖,最後他的抱怨升級為我們爭吵,一頓吵架,什麼難聽話狠話都說出來了。。那麼我的心就又回到暴力後的起點,然後他再求原諒我再動搖緩和,試著修復自己,他再抱怨我又動搖,他爭吵我再回到起點,就這樣車輪一樣無限迴圈!我們沒有出軌沒有小三之類問題。  這種無限迴圈得我徹底崩潰。在一個工作日晚上,實在憋不下去,跟他說了不如散了吧,離了吧。我受不了了。當晚的談話,在我提離婚後,居然收到的依然是他的指責,他覺得我提離婚提得莫名其妙,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然後列舉我一堆毛病,說:我只要把這些毛病該一點點,我們就不用離婚了。我徹底絕望,堅決離婚。他不肯,我帶著孩子回孃家住了一段時間。。說冷靜冷靜,倆人再好好想想。。結果在他卻把事情捅到我媽那裡去說我要跟他離婚。而他家裡人他誰都沒講。  

    我問他為什麼要告訴我媽,我們都沒有最後確定,告訴她只會讓老人擔心煎熬。。他說,她是我媽,丈母孃女兒要跟女婿離婚,他有權利讓我媽知道,是對我媽的尊重。我氣極!他到底是在挽回還是在腹黑的一步步逼我堅持跟他離婚?最後我說試著倆人分開分居一段時間,都冷靜冷靜,給彼此一個空間,好好緩一下,透一口氣。。  

    他死活不肯,要麼就得立馬和好,要麼就去離婚。他覺得都一年多了,有什麼過不去放不下的?  鬧的兩個月左右中,每當我松點口,緩和一步,想再給彼此個機會時,他總會得寸進尺的進一步要求其它的。。再次把我逼回去!最後我們終於是離了。。離的精疲力盡,跟鬼門關走了一遭似的。  

    現在回想,我都不知道那期間,反反覆覆,我緩他就逼,我退他就軟,看似在求我不離婚,實際上在用軟刀子逼我必須離婚。。到底是他情商太低,不知道要怎麼挽回,還是其實在陰謀論!  

    這些都不談。我只是想交代一下離婚原因。。就是婚姻裡各種瑣碎爭吵,磨光了所有感情和耐性。  

    最終,他提出離婚條件:房子賣掉各半,婚戒及鑽戒還他。孩子他說我想要歸我,我給了他(後面說原因),每月付一筆女兒撫養費,單筆花費超過500再均攤,每月只能見女兒一次。  

    我們離了。。我不要女兒,是因為我離婚後要重新開始,沒有住處,沒有收入,這個城市沒有一個親人,孃家那邊又六親無靠。。我什麼都只能靠我自己一個人。孩子跟著我,我不知道自己能給她什麼樣的生活,我想要賺錢就勢必話費很大精力時間在工作上,女兒即被忽視,我側重女兒,工作必不能太佔時間精力,那生活將沒有保障。。無法兩全。他有家人親人在這裡,他是本地人。孩子跟著他,是目前來說,最好的選擇。  

    離了後,一個月孩子只能看到我一次,基本都是週六接週日送。匆匆來去。。孩子情感心理上都受不了。。逐漸的,我發現這樣,不行。於是多次跟他商量。離婚已成事實。我們婚姻不在,還是孩子父母。是否能放棄芥蒂,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只要我們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祥和的積極的正能量的愛她的氛圍。。相信一定比一個充滿冷戰爭吵負能量的家好。  

    他不肯接受,一直想法要求我一次都不要見孩子,他說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  

    我就想不明白,一個什麼都記得的孩子,一次不見,時間再久,她一樣不會忘記,我讓她失去一個完整的家,他卻還非要再讓她失去完整的父母。。  

    到底我該怎麼辦??起訴?那樣會讓彼此關係更僵硬。。只能傷害更深。。  有沒有好的辦法。除了復婚這條路!!!

  • 14 # 心之助盧悅

    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肯定是會存在,但是如何將這種影響減少甚至化為0,則需要父母雙方一起為孩子負責。

    首先,離婚的父母需要避免做以下這些事情,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

    1、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間諜

    很多父母在爭吵或者分歧鬧離婚的時候,會利用孩子,窺探對方的資訊。或者他們會不停地在孩子面前說另一方的壞話,要求孩子忠於自己。

    2、不要把孩子當成你討價還價的籌碼3、不要把孩子當成你傾訴的閨蜜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把孩子當朋友,這樣會促進關係。但是,離婚這種事情,千萬不要對孩子宣洩情緒。如果想宣洩,請找一個成年人朋友。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去承受他不該承受、也可能不理解的情緒

    4、不要毫不顧忌地在孩子面前爭吵5、不要給孩子出“爸爸媽媽二擇一”的選擇題

    其次,你要明白,在離婚的整件事情中,離婚的事實其實不是最影響孩子的,反而是離婚的方式。因為離婚的方式其實決定孩子對這個事實的認知、接受度和心態調整。

    下面這些做法,可以幫助你有效幫助減少離婚對於孩子的負面影響:

    1、告訴孩子父母依然愛他,離婚只是大人自己的選擇

    很多孩子受傷害是因為覺得父母離婚,是不要自己,不愛自己了。你需要讓他知道:離婚是大人自己的選擇,不是孩子造成的;爸爸媽媽的感情變化了,但是對於孩子的愛一直都在;孩子不需要再爸爸媽媽之間做出選擇,因為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孩子依然擁有兩個人

    2、給孩子更多的資訊,幫助孩子正確地去認知及應對這個事情

    你可以和孩子簡單的解釋你們離婚的原因,幫助他去理解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告訴他,他的內心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困惑和感覺,並且讓他知道可以隨時來找爸爸媽媽去談論自己的困惑、去一起面對解決這些問題;告訴他未來他可能需要適應的問題,比如可能有些時候只有爸爸在,有些時候只有媽媽在。

    3、即使孩子歸屬於一方,另一方也要固定地來看望孩子,甚至要有一些父母一起陪伴孩子的時刻

    很多人離婚後,就把對方拉黑。自己拉黑對方可以,但是他也會自作主張把另一個人從孩子的生活裡剔除,要知道,你沒有這個權利,而且如果你愛孩子,這樣做只能是傷害了他。所以父母離婚後,要冷靜,在孩子面前,要儘量和諧相處,為自己愛的孩子共同營造一個“暫時的”有愛的環境。

    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愛,都能夠茁壯健康的成長。

  • 15 # 滴滴單親媽媽

    我的婚姻終於要結束了,分居快一年的婚姻看到希望了,你們永遠想象不到和一個艾滋病人生活了五年是什麼心情和狀況,可以說是提心吊膽和心驚肉跳,這個月19號開庭了,一個渣男出軌了還好意思來搶女兒的撫養費權,所有這幾年治療他艾滋病兒子的債務要我和他來嘗還,想想都好笑二婚的美女帥哥們希望你們都幸福。

  • 16 # 喵嗷嗚846

    對娃肯定有影響,剛會叫“爸爸”的時候爸爸就跟別人走了,孩子出門認生,還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現在,現任對她超級好,不打別人我都燒香

  • 17 # 江峰說情感

    離婚這件事對夫妻來說是一段婚姻的結束,而對孩子來說是家庭的破裂。

    如何妥善處理好父母離異對孩子產生的心理陰影,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1. 不要把夫妻倆的感情問題帶進孩子的生活。

    相信沒有多少夫妻,離婚的原因來源於孩子,基於是夫妻倆感情出現不可逆轉的嫌隙,所以孩子往往是無辜的一方。不論夫妻倆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用語言和肢體暴力表達出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導師,紛爭不斷的家庭只會催生孩子冷漠自私的愛情婚姻觀。

    2. 要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傾聽。

    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家庭的殘缺,而且是心靈上的空洞孤寂。就好似無根浮萍一般,不知道誰才是自己的依靠,漸漸的可能變得自卑多疑,嚴重影響孩子日常交際和心理健康。

    所以父母之間應該達成共識,離婚只是夫妻之間情感的結束,而不是父母親情的終止。對孩子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或者是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當父母的應該多加傾聽並正確引導,不斷鼓勵孩子勇敢地去嘗試新事物,做他背後強有力的支撐,不讓他這艘小船因前路的霧靄而迷失前進的方向。

    3. 不要給孩子“特殊化”的照顧。

    夫妻離婚有一個最大的顧慮就是孩子的生長環境和心理。而為了彌補孩子心靈上的空缺,有些父母就會滿足孩子一切的需求,而不去否定和制止孩子思想行為上的偏差。潛移默化下孩子可能會淪為自私物質的人。

    4. 不要為了爭取孩子,而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

    有些夫妻,離婚後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亦或是為了讓孩子能更親近自己一點,會添油加醋地將對方的一些缺點無限制放大,用莫須有的罪名硬扣在對方頭上,促使孩子產生對對方的厭惡,而獲得孩子的依賴和信任。這樣子不僅僅是對夫妻雙方的抹黑詆譭,而且會誘導孩子心裡黑暗的種子的萌發,從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心裡問題甚至扭曲。

    以上四點,是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希望對於有離異家庭孩子教育困擾的你,有所啟發。

  • 18 # 寶貝初長成計劃

    一、父母離婚後,孩子的行為通常會發生一些變化,例如,7歲以下的孩子會變得暴躁、膽小、睡不好覺等,這時你不要責怪孩子,因為這都是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引起的。

    獨自撫養孩子的一方家長需要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儘量避免說一些刺激孩子的話,例如:你不聽話就把你丟掉;要不是為了你,我的生活怎麼會這樣。類似於這樣的話父母應該少說,避免孩子覺得自己多餘或者不應該活著等極端的想法出現。

    二、如果你是離家的一方,你一定要經常去看看孩子,每週一起吃頓飯是保持親子關係的一個有效辦法。

    儘可能的讓孩子明白父母都是愛他的,婚姻的破裂僅僅是父母的感情個性問題,但是對他/她的愛是不變的。

    三、要儘可能創造條件,安排足夠的時間和孩子單獨見面。

    別讓孩子確實父母某一方的愛,既然選擇了帶他/她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好好的愛護,別因為父母某一方感情的缺失,讓孩子羨慕別人的家庭。

    四、把探望孩子的時間安排得稍微有點彈性,以免萬一有變化讓孩子失望,如果真的有什麼事不能去看孩子,也要向孩子說明原因。不要讓孩子做父母的傳聲筒,不要向孩子打聽對方的生活細節。

    五、不僅要在心理上關心還在,其他各個方面都需要關心關注孩子。

    1、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2、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3、培養孩子優美的體態

    六、當你作為監護人一方時,千萬不要因為想補償孩子.所以就過分地遷就他,什麼要求都滿足他,這樣對孩子非常不利。 過分忽視和過分溺愛的孩子都容易產生極端的個性。

    七、當你準備重建家庭時,一定要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接受新的生活。儘可能的避免孩子突然知道無法接受的事實。

    最好還是想說,結婚需謹慎,離婚了也儘量減少傷害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是要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可村裡野雞野兔成災怎麼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