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月清風閣

    此金非彼金,古代人們也成銅為金。《說文解字》記載“銅,赤金也”,春秋時期的金是指青銅,秦朝時期“金”依然主指銅,秦朝十二金人其實就是十二座巨大的銅像,並不是用黃金鑄造的。

    “秦作銅人,立在阿房殿前,漢徒著長樂宮大夏殿前。”——《三輔舊事》

    關於秦始皇為什麼鑄造十二金人的說法眾說紛紜,其中最玄幻的便是夢中會神說和童謠說,這兩種說法比較符合古人迷信的思想。結合史料分析來看這兩種說法完全可以排出,問題的根源還要結合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來看。 始皇帝統一後,利用中央集權的高度執行力著手實施各項重大措施,耳熟能詳的便是書同文車同軌,廢分封立郡縣、鑄驪山建靈渠、修長城開直道、抵匈奴徵百越。這些措施都有共同點,除了名垂青史和千秋功業以外,無一不是十分耗費人力物力的大工程,另一個共同點就是無一不是為維護秦朝長久統治而實施的措施,最後適得其反卻是後話。這樣來看問題就好分析了,雖然中國古代想比於世界而言極早的步入青銅文明,但兩千多年前秦朝的冶煉技術還是十分落後,鑄造在阿房宮前面的銅人除了製作精良之外肯定必須要高大雄壯,毫無疑問這也是一項十分耗費人力物力的工程。

    十二金人的重量 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高三丈,鍾小者皆千石也。——陳直《三輔黃圖校》

    根據上文記載,金人並不大小相同的,其中最小的為千石重。參考阿房宮遺址中出土的秦朝的生鐵秤砣秦石,重量為30.75千克。經考證,秦朝的一石為當時的一百二十斤,秦時的一斤為現在的256.26克。120乘256.26,一石便是30751.2克,30.752千克。再乘一千石,便是30751.2千克,1000千克為一噸,也就是十二金人中最小的一個石人也重達30噸以上。

    淺析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的目的

    秦國剛統一不久,人力物力十分匱乏,如果用如此多的銅來鑄造金人自然又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工程。所以在太史公的《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是收集天下兵器來鑄造的銅人。畢竟是秦國剛剛統一不久,民心尚且不牢,百姓不僅沒有享受到大一統帶來的美好生活,反而始皇帝利用大一統後中央集權的高度執行力強調壯丁,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六國貴族們也翹首以待,時刻想著亡秦復國。 ▲秦朝兵器

    西漢之後鐵製兵器才完全取代青銅兵器,所以當時刀劍還是以青銅器具為主,秦始皇為了防止民間反秦和防止金屬在民間大量流通,收集天下兵器鑄造十二座巨型金人。 至於為什麼要用這些收集上來的銅器鑄造十二座金人而不是十三個或者不是其他東西,還有細細分析。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四季輪迴有千秋萬代之意,和秦始皇要讓秦朝傳至萬世的想法一樣。秦始皇篤信方士又有十二地支為依據。另外,這十二銅人造型並不是如出一轍,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最直觀的便是服飾特點,按理說秦朝統一天下,服飾定是以秦服為主,再不濟也是華夏族常見的服飾。但十二銅人卻反其道而行之,裡面是以夷狄服飾為主。“鑄金狄人,立阿房殿前”,後世推論是始皇帝要向天下宣告,秦朝一統,夷狄皆屬秦國人,聽秦號令,各族共同守護大秦基業。

    十二金人的悲慘結局

    關於十二銅人的下落如十二金人的鑄造目的一樣眾說紛紜,因為史記中有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記載,所以眾人認為落入項羽之手。當然,現在已經考證了,阿房宮還未建築完成便被項羽燒了。 關於十二金人的下落被安置在秦始皇陵墓的說法實在是禁不起推敲,史書中也沒有提及金人是被放在秦始皇陵中。但史書中卻記載了十二金人的下落,秦始皇死後,經過諸侯反秦、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再到最後的楚漢爭霸,秦亡後的連年戰亂讓各路勢力沒有功夫安置這些金人。劉邦勝出後便把十二金人遷往長安。在《三國志》中記載東漢末年,董卓把十二金人中的十座融化鑄造成了銅錢,《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經歷了漢末三國紛爭和魏晉交替,距離年代最近,所以可信度最高。南朝劉宋時期的《後漢書》和北宋時期成書的《資治通鑑》也記載了董卓用金人鑄錢的事件。不知是參考了《三國志》還是結合《三國志》中的記載又進行了考證,可以得出結論的是,董卓用金人鑄錢的事件不是空穴來風。

    “悉椎破銅人、鍾虡,及壞五銖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無文章,肉好無輪郭,不磨鑢。”——《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魏國正史《魏略》中記載魏明帝曹叡(同睿,曹丕長子)時期下令把剩餘的兩座金人運到洛陽,後因太過沉重運到霸城時便放棄了。東晉十六國時期,天下大亂,後趙羯族暴君石虎令人把這兩座金人運往鄴城。前秦氐族宣昭帝苻堅又下令把這兩座金人運往長安銷燬。

    何來千秋萬世業, 當年痴心是祖龍。

    至此,存世近六百年的十二金人徹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始皇帝怎麼也想不到,大秦帝國沒有傳至萬世,耗費人力物力鑄造的十二金人也沒有守護大秦千秋萬代!

  • 2 # 讓我想一下

    收天下兵器,造十二金屬人像,怕天下人造反啊,誰知道,揭竿而起就把他的萬世之事拉崩塌了,要知道殺人的不是兵器是人。而起最後熔了做武器了,當然是劉邦

  • 3 # 125878215蜂獾

    感謝悟空邀請。古時把大地分成十二支,稱為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再分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是四面八方,也就是十二,寓意天下統一,一年十二個月,代表千秋萬代,天下統一。據說小的銅人也有30噸以上,大的銅人也有87噸以上,有坐高8.12米,有站高13.7米,將銅人鑄成夷狄人,夷是古人對域外人的稱謂,狄是地名,就是甘肅臨洮,秦長城西起臨洮,將銅人造成夷狄人,秦所建立的是多民族大團結國家。據說在秦首都咸陽,秦王宮阿房殿前,屹立著12個大銅人,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銷燬鑄造成銅人,至今12銅人不知去向,阿房宮也被燒燬,李白有詩為證,氣壯山河,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琅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採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鬣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 4 # 公元前

    秦始皇鑄造12金人的目的,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秦始皇在滅六國後,建立了秦國,並稱始皇帝,為了兌現自己當初“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的宏偉目標,他建立秦國以後下令收繳民間所有的兵器,確保長治久安,於是有人給秦始皇獻了一個計謀說:將這些收繳上來的兵器,鑄造成12個銅人,可以日夜守護著秦國的大殿,以此確保長治久安。

    二、有一天秦始皇在阿房宮午休,他突然夢到天氣大變,鬼怪作祟,正當他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有一位老者來到他面前說:“需鑄造十二金人,你才可穩坐天下。”於是,秦始皇醒來以後,便命令手下打造了十二金人。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皇帝,關於他的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有些人說他是個大英雄,而又有另外一些人說他是個暴君。秦始皇為了讓他的戰績永存,於是他做了許多人世界歎為觀止的壯舉,也為世人留下了許多解不開的歷史之謎,鑄造12金人就是其中的一個謎團。

    十二金人的去向:

    一、當初楚霸王項羽在攻克咸陽之後,曾經一把大火燒了阿皇宮,因為這12個金人,是秦王朝的象徵,為了讓秦朝永久滅亡於是把這這十二金人也燒燬了。

    二、12金人是毀在董卓的手裡。東漢末年,董卓篡權成功之後,將其中的10個金人銷燬,並鑄成了銅錢,充了軍餉,而剩下的兩個金人被他下令遷藏了起來。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石季龍找到了剩下的兩個金人之後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苻堅又從鄴城把這兩個金人運回長安,並銷燬。至此,存在了600餘年的12金人徹底被銷燬了。

    三、12金人從未被毀掉。因為12金人曾經是秦始皇生前最喜愛的東西,所以秦始皇死後,他的這十二金人也作為陪葬品隨一起葬於秦始皇陵墓之中。

    但是十二金人至今身在何處,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 5 # 歷史黃金瞳

    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四河水》中記載了這個故事,描寫得非常詳細生動,把歷來各種以訛傳訛的神異傳說說得淋漓盡致。水經注不是正史,其中引用大量傳聞逸事,自古以來多數讀者可能也把以下記述當作民間傳說。

    據考察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有十二個很長的狄人出現在臨洮,身高五丈多,以為是吉兆,秦始皇模仿他們鑄造了十二個銅人,各重二十四萬斤,放置在宮門前,稱為金人。銅人胸前都刻著這樣一些字:“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為郡縣,正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身長五丈,足六尺。李斯書也。”所以衛桓《敘篆》說:“秦代的李斯,有擅長篆書的美稱,眾山石碑及銅人的銘文,都是李斯所寫。”

    漢代把這些銅人從阿房宮遷移到未央宮前,俗稱翁仲。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1年),王莽夢見銅人在哭泣,於是非常厭惡,想到銅人的銘文中有皇帝剛剛兼併天下的字樣,就叫尚方官署的工匠把做夢見到的銅人胸前的銘文鑿掉。後來董卓毀掉九個銅人,把他們鑄為錢幣。還存在三個,魏明帝曹叡(ruì,曹丕長子)想把它們遷到洛陽,因太重無法搬運,到霸水西邊就停下了。《漢晉春秋》說:“有人說因為金人哭了,所以留下來。”石虎搬取放置在鄴宮前,苻堅又遷到長安,把兩個銅人毀了鑄成錢幣,還有一個沒運到,苻堅就發生內亂,老百姓把銅人推進了陝縣北邊的河中,於是金狄全都沒有了。

    原文:戴延之雲:城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餘仞,臨之者鹹悚惕焉。西北帶河,水湧起方數十丈,有物居水中,父老雲:銅翁仲所沒處。又云:石虎載經於此沉沒,二物並存,水所以湧,所不詳也。或雲:翁仲頭髻常出,水之漲減,恆與水齊。晉軍當至,髻不復出,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按秦始皇二十六年,長狄十二見於臨洮,長五丈餘,以為善祥,鑄金人十二以象之,各重二十四萬斤,坐之宮門之前,謂之金狄。皆銘其胸雲: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為郡縣,正法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身長五丈,足六尺。李斯書也。故衛恆《敘篆》曰:秦之李斯,號為工篆,諸山碑及銅人銘,皆斯書也。漢自阿房徙之未央宮前,俗謂之翁仲矣。地皇二年,王莽夢銅人泣,惡之,念銅人銘有皇帝初兼天下文,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後董卓毀其九為錢。其在者三,魏明帝欲徙之洛陽,重不可勝,至霸水西停之。《漢晉春秋》曰:或言金狄泣,故留之。石虎取置鄴宮,苻堅又徙之長安,毀二為錢,其一未至而苻堅亂,百姓推置陝北河中,於是金狄滅。餘以為鴻河巨瀆,故應

  • 6 # 穿越再現彼岸

    秦始皇在他即位之後的第二十六年統一了六國,他命令工匠鑄造了十二個金屬人放置在阿房宮前,蔚為壯觀,成為大秦的典型象徵之一。(十二金人形象圖,第一次矗立位置秦朝阿旁宮)

    秦始皇鑄造十二金人的目的何在?

    一、“金”的古代含義。

    十二金人的質地應該是當時普遍用來做兵器的金屬,主要成分是銅,其次是鐵、錫等金屬次之,古代的“金”很多時候指的是“銅”這種金屬,我們經常看到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將領或者大臣經常被賞賜“金”多少斤,其實指的是“銅”這種金屬,它是古代時期鑄造錢幣的主要原料,賜給“金”就相當於賜給了錢。

    現在社會中仍舊遺留了古代“金”的意思,譬如“五金商店”,這裡指的就是各種金屬,而不是單純的“黃金”了,古代的“金”泛指金屬。古代也有黃金鑄造的“錢幣”,稱之為“上幣”,因為其稀有的緣故,很少流通,大都在上層社會中集中出現,尤其以帝王、諸侯王的墓葬中屢有出土。

    二、十二金人概貌。

    根據諸多的歷史記載,秦始皇鑄造的金人十二有的高五丈,有的是三丈,有站著的,有坐著的。站姿5丈高,坐姿也就3丈高了,腳的長度是“六尺”,每個金人的重量是“千石”。(歷代“丈”和現在釐米的換算比例表)

    根據秦漢時期的“丈”的計量單位,站姿5丈也就相當於11.55米左右,坐姿3丈也就在6.93米,“金人”的腳應該在1.38-1.40米之間。

    至於漢朝時期的“千石”一般是用來計量糧食的體積單位,根據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宋朝的“一石”是按照92.5市斤來計算的,合計到漢朝時期的秤稱量的話是341斤(漢朝的斤)。換算下來的話,秦朝的一石應該是120斤,每斤約合256.26克,換算下來,一個“金人”的重量在30715千克,約30多噸,如果按照最高標準計算的話應該在80多噸。估算“十二金人”的重量在30--80噸的區間。

    “金人”的服飾是狄人的,當時狄人已經歸順了秦朝,成為古代秦人的一員了。

    三、鑄造“金人”的目的何在?

    有一個成語稱之為“定鼎中原”,這個典故就來自於大禹統治天下之時,鑄造了“九鼎”顯示自己功績,秦始皇也不列外。

    1、天下一統,彰顯武功。

    秦始皇是以武力統一了戰亂紛紛的諸侯各國,實現了天下一統。大禹做九鼎,那麼他就別出心裁,鑄造十二金人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和大禹的九鼎異曲同工。

    2、熔鍊武器,消弭戰端。

    根據歷史記載,十二金人的金屬大多來自於戰國時期各個國家的軍隊的各種兵器,秦始皇將這些兵器收集起來,重新熔鍊,鑄造了金人。古代造反沒有兵器是一大弊端,秦始皇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消除原來六國諸侯企圖復國的圖謀。(秦半兩圖)

    3、統一度量衡,控制國家貨幣流通。

    根據記載,每個“金人”的身上都有銘文,相傳為李斯、蒙恬所做,李斯撰寫的文字,蒙恬書寫。

    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長安志》記載

    這是金人銘文的記載。其實鑄造的金人用“金”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六國宮廷的祭祀用金屬器皿,六國已經不復存在了,這些宮廷用金屬器皿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全部被收集到秦國了。

    古代“金”是製造“貨幣”的主材料,如果任由諸侯各國的“金”存在,就達不到統一度量衡的標準了。一部分用來鑄造“金人”,還有相當一部分用來鑄造貨幣了。

    十二金人就像秦朝國庫中的“金磚”儲存一樣,有控制王朝貨幣流通的意圖。(十二金人矗立的第二位置,長安長樂宮形象圖)

    秦始皇的十二金人下落之謎?

    重達30噸以上的金屬人是很難搬動的,項羽在佔領咸陽之後對這些龐然大物也無所是從,短時間內也沒有搬動這些東西,他急急忙忙的就回到自己的封地做“西楚霸王”了。十二金人得以儲存了下來。

    劉邦建立漢朝之後,下令將咸陽的“十二金人”搬遷到長安的皇宮中,根據歷史記載:

    長樂宮原來是劉邦的辦公場所。公元前198年,劉邦遷往未央宮,長樂宮成為太后的宮殿群。長樂宮有宮殿十四:

    長信宮(即長信殿)、長秋殿、長定殿、永壽殿(即長壽殿)、永昌殿、永寧殿等;大夏殿、臨華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建始殿、廣陽殿、神仙殿、椒房殿和長亭殿。

    十二金人就擺放在大夏殿前了,後漢朝皇室沒有費勁搬遷這些金人。

    西漢末年,王莽曾經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太后宮殿前的“十二金人”中五個坐姿的“金人”站了起來。他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就居住在長樂宮中,五個坐著的金人站起來這樣的夢境對王莽來說是一個大好事啊,因此,王莽新朝也沒有動“十二金人”的主意。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將漢獻帝劫持到了長安,他是一個不管不顧的主。他手下的人盜取了漢光武帝劉秀的墓葬,充實軍費。他對十二金人也下手了,其中十個金人被工匠們打碎、熔鍊製作了貨幣。

    椎破銅人十及鍾鐻,以鑄小錢。(《三國志.董卓傳》)

    他不但熔鍊了十個金人,一些宮殿中的金屬都用來製作錢幣了!(董卓將十二金人中的十個鑄造成了東漢末年的“五銖錢”,如下圖)

    到了魏明帝曹睿執政期間,他想著將剩餘的兩個“銅人”搬到洛陽自己的宮殿中來,不過金屬雕像太重了,到了西安的“灞橋”就過不了,於是“金人”就擺在了灞橋旁邊。

    後前秦的苻堅佔據了長安,就將這兩個銅人全部搬回長安城,並且命令工匠將這兩個金人熔鍊,然後鑄造了錢幣。(苻堅像。他熔鍊了最後兩個金人,製作貨幣)

    至此,秦朝的十二金人全部被熔鍊,製作成了錢幣,最終完全消亡十二金人的居然也是“秦朝”,只不過這個秦朝是苻堅建立的!

  • 7 # 大秦鐵鷹劍士

    秦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出現了一位猛士,這位猛士力大無窮,曾格殺數百匈奴勇士,他就是將軍翁仲。秦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收天下之兵,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願望,不想匈奴猖獗,屢屢侵邊。於是秦始皇派大將軍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出塞伐匈奴,隴西勇士翁仲隨軍效力。在戰場上翁仲充當巨弩,秦軍將士依次給他遞長矛,翁仲則將長矛投擲出去,一矛可以洞穿三名匈奴騎士,且長矛連續不斷投擲,威力驚人。接戰後,翁仲手持巨大銅錘,在匈奴軍中亂砸一翻,匈奴騎士紛紛隕命。

    秦軍擊退匈奴後,秦始皇接見了翁仲,認為翁仲奮揚秦威,當鑄銅像榮耀之。於是秦皇下令,將收繳的六國兵器融化掉,按照翁仲將軍的形象鑄12座金人,立於咸陽宮門之前。秦始皇鑄造金人的目的有二:其一、解決六國的兵器,這些破銅爛鐵必須被妥善處理;其二、鑄翁仲神像,以鎮秦國萬世不衰。漢朝建立後,將秦朝12金人按置在長安宮門口,匈奴使者入朝拜見皇帝,見12金人,紛紛下馬跪拜,這些匈奴使者多數跟翁仲在戰場上相見過,十分懼怕翁仲,見其神像而跪拜之。

    《淮南子·氾論訓》 :秦始皇初兼天下,有長人見於 臨洮 ,其長五丈,足跡六尺,仿寫其形,鑄金人以象之,稱為“翁仲”。

    這12個銅人有10個毀於董卓,東漢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長安,便將其中的10個銅人銷燬、鑄成銅錢,剩下的兩個被他遷到長安城清門裡。到了三國時後,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往洛陽。當工匠運到霸城時,由於銅人太重難以搬動而終止了執行。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銅人運到霸城。到了前秦的秦王荷堅統一北方後,再從霸城將這兩個銅人運回長安銷燬,至此,前後經歷了約600年的銅人全部都銷燬了。

    由於翁仲威震匈奴,揚威華夏,具有鎮邪驅魔的威力,於是後人在陵墓前立石像守護,這些石像就是縮小版的翁仲金人。

  • 8 # 紀元的尾聲

    秦皇二十六年(也即是公元前221年)贏政主持鑄十二金人,放置在阿房宮。

    ▪️科學·統治

    在科學的角度來說,十二金人的作用就是為了“廢除天下雜幣,尊秦幣唯一”,這是為了順應秦始皇統一“秦半兩”(也稱“圓形方孔幣”)。而十二金人的鑄造成功,也同樣實現了秦始皇統一貨幣的願望,在封建金融制度上來說,這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次出現成熟規模,全國範圍統一化的貨幣制度!

    “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等。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史記·淮平書》

    ▪️氣運·統治

    而在玄學角度來說,就是鎮壓秦朝氣運,用永恆的事物記載贏政完成千古霸業的壯舉,在如今看來,封建社會的那種鎮壓天下人的感受,我們或許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在封建社會剛剛完善的秦朝,十二金人誕生於天下:“而且鑄造十二金人的金屬還是來自於其餘六國舊民手上的舊通貨”。(等同於大禹鑄九鼎)這在心裡壓迫程度上,就是為了讓天下百姓知曉,秦始皇為了保證統一和平的決心甚毅!

    “渠去一,顯於金,百邪辟,百瑞生。”——童謠(秦)秦“十二金人 ” 一其實鑄十二金人的金屬收集方式不算委婉,這是秦始皇側面展示霸權和皇權的一個事件。

    秦幣一出,在金融意義上,代表著第一次出現了天下共尊的標準。而這就等同於政治意義上的秦皇權高度統一,而且集中。說得太深奧了,十二金人的意義自然是多樣。但是根據秦朝之前的周朝,以及春秋戰國亂象而言,贏政與秦朝,其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斷絕天下凡事都各有標準,百姓行事高度自由所帶來的隱患!而貨幣作為民生根本的一項,秦始皇自然要大力下手!!

    那麼秦始皇在另一個程度上被稱為“暴君”,那麼從收聚天下銅貨幣,鑄十二個民族不一的金人這裡就能看出來。說白了,秦始皇就是為了武裝強力干涉市面上的貨幣流通,但自己卻不可能拿著“圓形方孔幣挨家挨戶送,而且當時也沒有能夠管控世界金融的超大型監督與仲裁機構,於是秦始皇就乾脆從源頭下手,斷絕當時六國舊民手上的“殘貨”。

    “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史記·秦始皇本紀》

    ▪️控制貨幣之外,也杜絕了兵器的自由流通!

    《史記》可以說是最為靠近真實秦朝的歷史百科全書,司馬遷一句“收天下兵”,其實也在本質上說明了,秦始皇想要一舉兩得,控制金融,也控制農民起義的軍事基礎!

    皇權即便可以干涉社會,但是在當時的百姓的眼中,秦朝,就是毀滅他們祖輩一直以來生活的王朝。而且西周後有文化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心中有著一種“為了部落”的簡單意味在其中!所以秦始皇干涉得多了,他自己是開心了,但是他的孩子,後世的秦皇,必然會受到社會民眾反彈,他也怕民心不穩。

    但統一貨幣迫在眉睫,能做出“焚書坑儒”這件大事的人,就絕對不會認慫。於是在強力干涉貨幣制度和習慣的同時,秦始皇乾脆把市面上硬一點的,可以把人弄死的銅兵器都收起來(西周至春秋戰國善用銅),然後美其名曰,鑄十二金人,為了保證人民生活的永遠安定,民族國家的永久團結!而百姓們呢,雖然有點莽,但卻不傻,秦始皇這樣一說,想想也是挺有道理的,畢竟和平是時代的永恆主題,時間久了,一代人之後,遲早也會習慣!

    而控制兵器的效果呢?

    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效果即是,鑄了十二金人之後,後世的陳勝吳廣起義,造反得還不怎麼樣,就被一群當時的秦朝刑徒給鎮壓了,根本原因就是“人手一把銅兵器都難”,連揭竿起義都要用木兵來明志!而主導鎮壓的,就是胡亥。所以可以說,秦始皇這手段是非常有遠見有魄力的。

    ▪️用十二金人作為精神鎮壓!

    秦始皇曾說過:“宣佈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

    江山社稷的鞏固,除了百姓的安穩,同樣也需要朝堂百官的配合。秦始皇是一個很專很獨但是也很聰明的一個人,他知道始皇帝的意義所在,所以在秦二十六年所鑄就的十二金人,實則就是代表了秦始皇的一種精神傳承,在後世,若是有異心者做不到秦始皇這樣的豐功偉績,這樣的行事魄力,那麼想著造反的意識都不會太強!

    當然,這樣做的時間持續沒多久,秦朝就走向了末路。可以說,當時第一次統一中國實行中央集權的秦始皇算不上很用經驗,他本人也是驕奢無比,荒淫無度的,等到了他的兒子,胡亥,那就更過分了,沒有太多的治世之道,只懂揮霍享受,所以引起天下反彈。但值得慶幸的是,叛亂的根源並不是朝堂高官,所以十二金人聚攏百官的意義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秦“十二金人” 二後世關於十二金人流通去向!

    ▪️“不靠譜說”

    歷史上對於十二金人的去向,有著三個主流的說法。但是三個主流說法中,有兩個是為不怎麼靠譜的,因為不靠譜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後續的史實支撐,而且有些臆想的成分在其中!

    一說是:十二金人與秦始皇一同進入了皇陵!

    觀點原因: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一個喜愛什麼都把它帶進陵室的人,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的傑作,他也自然要帶到天堂去。

    不靠譜的原因:其實後世的史書多多少少有些扭曲秦始皇的出發點。秦始皇鑄十二金人,金人的原型是“夷狄人”,而且各種穿扮都是主要的一些民族服飾,所以十二金人的意義並不適合秦始皇作為禁臠帶進墳墓。而且前面也說到了,十二金人更多的還是對於當時的朝廷百官進行一種精神的壓迫,為了後世萬代,秦始皇帶進墳墓的理由幾乎為零!

    另一說則是:項羽焚燬阿房宮的時候,把十二金人也燒燬了!

    不靠譜的原因:主要作證這一說法的不靠譜,還是在於後世漢朝、三國、以及東晉十六國之一的“前秦”的記載。因為自《三輔舊事》的說法,十二金人被運到了長樂宮之前,而數量以及軌跡,與後世的發展合邏輯。所以說項羽毀十二金人的說法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許在戰爭爆發前,十二金人已經被運離了阿房宮!

    ▪️正史說

    公元202年,漢代初立,劉邦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還沿襲了秦朝的制度,而且那時候對於秦十二金人的理解,也還是鎮壓江山社稷的國家重器(類似於皇帝都去泰山封禪一個道理)。所以,劉邦就把十二金人放到長樂宮前,效仿贏政!

    “秦作銅人,立在阿房殿前,漢徒著長樂宮大夏殿前。”——《三輔舊事》

    而西漢的時光也不算短。十二金人屹立,雖然偶爾有些紛爭,但不會危及皇室動盪,所以在東漢末年以前,十二金人的無論如何流通,都理應是收皇室保護以及完好無損的!

    直到東漢的董卓橫空出世,公元189年,董卓立漢獻帝為傀儡,實質操作漢朝皇室天下。在這個期間,皇室已經出現動盪威脅,而當時的亂世紛爭也不少,董卓於是就把鑄幣的材料主意打到了十二金人身上!(按照大的金人87萬斤,小的金人30萬斤,平均60萬斤重的重量,董卓就融了將近600萬斤的銅幣,而根據當時東漢末年的貨幣“五銖”錢,平均重量單位3.25克,董卓這筆戰爭輸入非常之巨,可見秦始皇在當年鑄十二金人是多麼地驚天動地!)

    “椎破銅人十及鍾鐻,以鑄小錢”。——《三國志·魏書·董卓傳》

    所以到了董卓這裡,十二金人,已經有缺,十二金人的威懾力完全沒有了,再流通,也就是等於紀念品、文物的意義。那麼隨著董卓的消亡,十二金人後來的歷史實則是在亂世中流動,直到先秦苻堅的最後終結:

    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徙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徙之鄴,苻堅又徙入長安而銷之。——《關中雲》

    到了魏朝。曹丕的兒子曹叡,也正是魏明帝,想著把剩餘的兩座金人運到霸城縣,但是因為裝載能力所限,於是就沒有了下文,直到後趙的石季龍,才把這剩餘的兩座金人送到了鄴城,但是這時的金人也的的確確沒有十二金人那般的威勢了。最後先秦的永慶帝苻堅把這秦朝剩餘的痕跡毀滅。十二金人,將近600年的歷史,就於此結束!

    評價秦始皇此舉在金融貨幣的統一上,後世對於皇權的標榜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以及啟蒙作用!

    始皇帝的諸多壯舉,統一貨幣自然也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要結束西周最後疏散的天下管制,穩定格局,所以十二金人的時代意義,實則有多種方面可以詮釋。之所以說《史記》對十二金人的記載是最確切的,就是因為在漢代的時候,秦十二金人的意義還沒有被扭曲(後世諸多史書都在陰謀解讀十二金人)。

    ▪️標明瞭金融統一對和平的重要性!

    “劃時代意義,正式確定民族統一、世界和平”,這就是十二金人在政治總觀上的一種深刻解讀。而之所以秦朝被稱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根源的原因就是在於秦始皇開創了許多“統一”“唯一”“穩定”“集權”的理念!

    天下貨幣的統一標準化,讓戰國七國子民都可以互通有無,加強聯絡,消除地域和種族的隔閡,從貨幣手段上,形成自發融合的動力。這對於後世中華民族的概念的形成和深化來說,秦朝統一貨幣,就是打下夯實的基礎!!

    ▪️十二金人的手段,給後世宣揚皇權有著啟蒙意義!

    自秦朝後,中國還有諸多封建統治皇朝。之後的一些皇朝,都有著自己開創時代,統治時代的標誌。十二金人的啟蒙作用,是強調了皇權的根本其實也在於精神和信仰上面。那麼對於後世來說,諸多在精神層面、物質層面,政治層面的獨特設定,都是不同的皇帝對於鞏固皇權的一些手段,這也形成了中華子民在未來歲月中的一種“被統治”,“被引領”的時代習慣,所以中國封建王朝的時間是為世界之最!

    結語:

    始皇帝的偉業開天闢地,但後世卻鮮有始皇帝這般的壯舉。“建長城”,“書同文,車同軌”,十二金人,這些都是獨特的時代所賦予造就的。但作用和效果也是僅此一家,而後的效仿,皆不得精髓和內涵!

    參考資料:《過秦論》《史記》《三輔舊事》《關中雲》

  • 9 # ww3721王建文

    秦始皇收天下兵戈 鑄造十二金人,是詔令天下,從此無永兵革戰亂

    史記說,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個重幹石,置廷宮中。

    就是說,秦始皇把天下青銅兵器,都在都城咸陽銷燬,造了一十二位有指點時間,似日圭大鐘銅人,放在宮中,按著一年一十二個月時間一天十二個時辰,做成日圭金人,指點時間的。

    它們最高的三丈,鍾小者皆幹石 ,立啟於阿房殿前,專門有人敲鐘指示報告點時間的。

    可惜到董卓專政時 ,叫人用大椎把銅人十個金人鍾鐻銷燬鑄造金錢用了。還留下二個,曹操的孫子魏明帝再建洛陽宮時,叫人用車載到霸城。過灞河時金人太重,車重船小運不走,翻船沉入灞河內留到河底了。到南北朝時,石季龍又從河中得到,拉到了前趙國都鄴城。宮前放置。氐人前秦滅前趙石氏政權,苻堅皇帝又拉回來到了長安,卻徹底銷燬了,銅人存在六百多年,重幹石以上,是大的重量在八十噸以下。小的也在三十噸以上,以古老秦人裝飾坐姿指示時間的,由於大小不同,發出聲音,也不一樣達到大鐘報告時間作用。

    但民間傳說,秦始皇正在阿房宮中休息,突然夢中,天空大變,黑龍引來鬼神妖魔群舞做孽,秦始皇非常害怕,正在手足無措之時,突然來。神仙老道揮動手中拂塵前來指點,要秦始皇做成一十二個大金人,方可穩坐江山,睡得安靜。老道拂塵一甩,抽到秦始皇臉上,他一驚嚇,老道不見,夢也醒來,他寧可信其有,不信其無。立即下令,將全國的兵器收到咸陽銷燬,鑄成十二個銅人。

    正史《三國志》《後漢書》和《資治通鑑》均記載董卓銷燬銅人鑄銅錢。但還是有現代人說,是秦始皇帶到陵墓之中,有再見天日可能。

    秦始皇一生都在追求大國家, 大直道,大宮殿,大工程 ,造大鐘人。

    。就是要詔告天下人們,他是最偉大皇帝,要留下能傳留了萬古幹秋的大事業。 如何會帶到皇陵哩。

    他說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 ,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我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 仙魔鬼神共聽之。

    秦始皇因為希望要開創新時代,學大禹鑄九州鼎,標誌新時代,他不同,也要鑄造十二金人標誌新時代,以他名字為開始,標誌著 開創一個全新的歷史新時代將要到來。

  • 10 # 楊朱學派

    秦代以前,鐵器很少。兵器主要由銅錫合金——青銅鑄造。當時的銅被稱為金、赤金。黃金被稱為黃金。白銀被稱為白金。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天下之兵於咸陽,鑄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這裡的金人是銅人。以弱天下之民,就是其目的。

    法家提倡尚奸,尚奸必出惡政。惡政包括馭民六術:愚民、弱民、貧民、疲民、辱民、虐民。一言蔽之——與人民為敵。

    弱民就是禁止人民擁有兵器。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就是法家弱民思想的具體實踐。

    與之類似的是,秦始皇創立誹謗之法。妄議朝政,誹謗天子者誅。焚書坑儒,禁燬詩書及百家言。扼殺思想和言論。這是法家愚民思想的具體實踐。《大明王朝1966》開頭,周雲逸因誹謗朝政,被挺閒打死。周雲逸就是死於誹謗之法。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馭民之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校外培訓到底有多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