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勝剪輯

    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制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1842年《海國圖志》問世,作者魏源在該書《原敘》中指出著書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在這個主張裡,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透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這個主張表現出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向處於巨大變故中的中國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課題。

    這一思想後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實踐意義上,它是後來洋務運動甚至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運動的先聲。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簽訂屈辱的《天津條約》後,這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便更加深入人心,清政府便開始學習西方器物,可惜只學習西方器物,最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以失敗告終。

  • 2 # 艾喻顏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老先生在《海國圖志》裡面提出來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是當時清政府的洋務派提出來的。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用來抵禦外國,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讓中國變得更強大。當時的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對內有各種起義反抗清王朝的統治、對外有來自西方國家的入侵。在此內憂外患的情況下,中國人民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也急需掙脫這種局面。出發點是好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種思想在發酵的過程中,遇到當時清政府的一些頑固派的阻撓,還有各種其他因素,導致這一思想“出身未捷身先死”。

  • 3 # 歷史課肖老師

    一、關於“師夷長技以制夷”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張

    提出背景是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魏源等有識之士有感於在西方人的堅船利炮面前,中國的軍事與技術都已經大大落後,如果不盡快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未來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1842年《海國圖志》問世,作者魏源在該書《原敘》中指出著書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所謂“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各國在軍事技術上的一套長處,而“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魏源不僅主張從西洋購買船炮,而且更強調引進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由自己製造船炮。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在這個主張裡,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透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魏源明確地把是否學習西方國家“長技”提高到能否戰勝外國侵略者的高度來認識,他強調指出,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這個主張表現出了一種光輝的愛國主義思想,向處於巨大變故中的中國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課題。這一思想後來成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源頭,在中國近現代思想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實踐意義上,它是後來洋務運動甚至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運動的先聲。

    二、關於“師夷長技以自強”

    這一說法是對洋務派系列主張的概括總結,也是洋務運動的最主要口號,最早可見於恭親王奕訢的奏章。

    1860年後,曾國藩、李鴻章等重臣先後提出要學習西方技術,造炮製船,以維護清朝統治。恭親王結合曾、李等人意見,在奏摺裡提出要學習西方技術,做到“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

    提出背景是清朝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慘敗,北京淪陷,皇帝避禍承德避暑山莊,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朝最終與英法等國簽訂《北京條約》,清朝遭遇到建國以來最大失敗的背景下提出來的。

  • 4 # 竹杖草鞋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軍在戰場上連連失利。當時愛國學者魏源聞訊後悲憤交加,在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靠兩江總督、主戰派將領裕謙帳下,並跟隨其到定海前線參謀作戰。1842年他寫下了長達50卷的《海國圖志》,他在書中的序言裡闡述的非常清楚,那就是: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之後,在1847年—1848年間,他又逐步將《海國圖志》擴充到500卷之多。

    1874年,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

    但據德國鐵血宰相脾斯麥的後人回憶,中國人關心的是如何買機器,如何買裝置,而日本人關心的是西方的體制,教育和文化。

    從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三十年間,國內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強,“洋務運動”轟轟烈烈,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得以引進,新式海陸軍得以編練,一大批近代軍工企業、民用企業以及新式學校得以創辦,留學生也開始被派遣到海外。

  • 5 # 咱是領導

    “師夷長計以制夷”思想是魏源在1842年出版的《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的,是說我泱泱華夏要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他們訓練士兵的方法、先進的火器製造方法和戰艦製造方法。等到這些火器等技術優於西方國家方可達到抵禦列強侵略的目的。這個思想的提出我們可以分國際、國內2個背景來看,首先是國際背景:1842年當時以英國為主要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工業革命,商品經濟開始。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快速發展。軍事上已經完成了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的轉變(儘管當時在初級階段)。人們都尊重科學,重視技術!再看當時的國內背景:1842年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簽定中英《南京條約》的一年,當時的中國在經濟上依舊是落後的小農經濟。軍隊的使用仍以刀矛弓箭這些冷兵器為主。統治者們盲目自大,視科技為奇技淫巧。並附以土地兼併嚴重!國庫空虛等一些積重難返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也就是說當時的中國已經不是世界上最牛的的了!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明顯優於中國,並且鴉片戰爭中英國打敗了大清。迫使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所以“師夷長計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是符合時宜的!是和當時的背景分不開的!

    “師夷長技以自強”是19世紀60年代開始洋務派提出的思想,相比師夷長技以制夷更具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在經濟、技術等各個方面相比於40年代都有了飛躍式的發展。而反觀中國依舊是政治腐敗,國庫空虛!火藥軍器的技術差距和西方國家相比越拉越大!尤其是1860年,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咸豐皇帝都死在外地了,(熱河),讓統治者們感覺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達到自強的目的已經迫在

    眉睫了!

  • 6 # 大臉貓代墩墩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清軍在戰場上連連失利。當時愛國學者魏源聞訊後悲憤交加,在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靠兩江總督、主戰派將領裕謙帳下,並跟隨其到定海前線參謀作戰。1842年他寫下了長達50卷的《海國圖志》,他在書中的序言裡闡述的非常清楚,那就是: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之後,在1847年—1848年間,他又逐步將《海國圖志》擴充到500卷之多。

    1874年,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

    但據德國鐵血宰相脾斯麥的後人回憶,中國人關心的是如何買機器,如何買裝置,而日本人關心的是西方的體制,教育和文化。

    從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一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三十年間,國內基本安定,官僚求富求強,“洋務運動”轟轟烈烈,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得以引進,新式海陸軍得以編練,一大批近代軍工企業、民用企業以及新式學校得以創辦,留學生也開始被派遣到海外。

  • 7 # Y榮光

    1840-1842年第一鴉片戰爭,英國以4000人的兵力踢開了擁有百萬大軍的中國國門。當時中國的一批先行者林則徐和魏源等人敏銳的察覺到中國的學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而日後國家間的競爭,科學技術起到決定性左右。為了喚醒國家和人民,魏源嘔心瀝血寫作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 8 # 常棣tandy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禁菸欽差大臣林則徐是第一個倡導借鑑西方思想的人,他命人翻譯澳門、新加坡和印度的報紙,收集西洋地理、歷史、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情報。在他的倡議下,瓦泰爾《國際法》 中的某些章節翻譯了過來, 慕瑞(Murray)著《世界地理大全》 (Cyclopaedia(C,of Geography)中的部分章節也在 1841 年譯成 了中文,冠以《四洲志》的書名。

    藉助這些關於西方的粗淺知識, 林則徐對英國的力量稍起敬意。他購買了二百門洋炮加強廣州城 防,並命人翻譯西式鑄炮手冊,這些事實即可表明,他敏銳地意 識到了夷人器械之精良,以及中國瞭解其秘密的需要。

    鴉片戰爭的敗績,被中國的大多數士大夫說成是歷史的偶然事件。但是,少數一些與林則徐結交或受他影響的學者卻高瞻遠 矚,意識到中國與外部世界關係中的一個新時代已經來臨,當中 最著名的是魏源(1794-1856 年)。林則徐曾將關於外國情況的一應資料轉交給他。魏源在 1844 年將這些資料編纂成一部共五十卷的大部頭著作,名為『海國圖志』 。

    這部著作的目的清楚地表 達在該書的序言中:『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 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該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略述西洋列國的歷史、地理和晚近政治局勢;第二部分是 關於洋炮的鑄造和使用;第三部分為造船、開礦及西洋實用工藝的林林總總描述;第四部分為魏源及其同時代人提出的如何對付 西洋的建議。該書是關於西方的第一部重要的中文著作。

    其它一些開創性的著作包括,一部盛詞讚揚美國政治制度的敘述性書作,名曰《合眾國說》,及一部研究晚近外夷侵擾中華之情形的著作, 叫《夷氛聞記》,這兩本書均由梁廷桐撰寫。

    隨 後出現了一部由徐繼畲(she)撰寫的著名世界地理著作《瀛環志略》及何秋濤撰寫的一部略述俄羅斯及其它北方國家之地理、歷史和政治的宏作、八十卷的《朔方備乘》。除最後一種外,各部著作都 強調加強海防以抵禦西洋海國的重要性。

    他們的核心觀念是,只 要中國發展起充足的沿海防禦, 它就能不受制於來自海上的敵 人。他們並不暸解或承認這樣的事實,就是受方興未艾的民族主義、資本主義及迅猛工業化驅使的歐美之海外擴張,是很難被中國的地方性防禦遏止住的。這個研究西方的初始階段只是圍繞著海防的狹窄主題兜圈子,而且這些身為民間學者的編著也對清廷影響不大。

    1860 年的戰敗更猛烈地震撼了學界和官場中人物,曾一度與林則徐交往的馮桂芬(1809-1874 年)率先倡導『自強』主張。在 他寫於 1860-1861 年間的名著《校芬廬抗議》中,他非常現 實地指出,中國以往所知的舊世界與已經強壓過來的新世界之間有巨大差別,所以極力主張中國應採納西洋的船艦火炮、在通商口岸開設船塢和槍械製造廠。

    他更斷言,既然像日本那樣的小國 都感到需要按西洋模式加強自身,那中國就更應發憤圖強了!考慮到新近與西洋列強締結的和約,馮桂芬警告說,中國必須利用 這個天賜良機來加強自己,否則將為丟失機遇而後悔不已。至於魏源所倡的以夷制夷之思想,馮桂芬認為這絕無可能;夷語的難 懂及不瞭解夷人的習慣, 將妨礙中國在夷人之間行離間挑唆之 計。『魏源唯一言成理,曰師夷長技以制夷』, 造句名言代表了 1861-1895 年間『自強運動』的精神動力。

  • 9 # 小島知風

    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最早是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所提出,這是在他1842年所著的《海夷圖志》中所提出。

    魏源曾經為江蘇巡撫幕僚,所以他對西方思想有一定的瞭解,同時魏源與大清第一位睜眼看世界的高層官員林則徐是至交好友,他和林則徐對西方先進的科技深為歎服,所以他們倆都是極力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人。

    清政府在什麼背景下開始重視師夷長技以制夷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的先進武器打醒了夢中的清朝人,這時期有識之士開始重視西方世界的先進科技,比如林則徐和魏源等人,他們是最先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但是當時的清政府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及火燒圓明園之後,咸豐帝在火燒圓明園之後第二年去世,其子同治繼位,咸豐帝死後不到半年,慈禧發動政變肅清了咸豐帝臨死時遺留的肅順等八大顧命大臣,慈禧徹底掌握了實權。

    慈禧畢竟歷經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火燒圓明園,她是深深地被西方列強的先進武器打怕了,而此時國內還爆發著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起義,所以慈禧決定聽從以恭親王奕訢、李鴻章等人為首的洋務派大臣,舉行洋務運動,這時期建立的安慶內軍械所就是標誌著洋務運動的開始,而洋務大臣們借鑑了魏源和林則徐的思想,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

    其實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不是像日本的明治維新一樣進行根本體制的改革,只是單純的學習皮毛,慈禧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洋人的先進武器自衛和消滅太平天國起義,更多的是為了藉助西方先進武器消滅太平天國。

    所以最開始清政府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對付洋人,更主要是對付自己人,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帶有侷限性的思想

    其實魏源最初的思想理念並不是單純的希望清政府能學習西方的皮毛,更多的是希望借鑑學習西方一切優秀的東西,包括制度和體制,這才是林則徐和魏源最初的思想觀點。

    但是這個思想到了洋務派手裡,它就變得侷限性很強了,因為它的最終目的只是模仿學習西方的先進武器,而沒有想過從根本制度上進行改變。

    其實這個侷限性也說明了以奕訢和李鴻章等洋務派大臣為首的封建貴族有識之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慈禧的目的很單純就是自衛和剿滅太平天國起義,保障封建貴族的利益不受損,而她在支援的洋務運動之下一旦遇到任何封建保守派的阻力或者深化革新妨礙了封建貴族的利益,她就會立刻喊停,她一喊停,洋務大臣的軟弱性妥協性就表露無疑。

    洋務運動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深入開展,註定它只能抄襲西方的皮毛。所以幾乎同時期開展向西方學習的沙俄帝國和日本都能在最後超越清政府,成為世界強國之一。

    寫在最後

    愚昧無知且權力慾滔天的慈禧太后註定無法帶領清政府走向富強,即使他們喊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這也只限於是口號,沒有帶來一些真正的變革,所以沒有變革,清政府不可能變強。

    依舊在清政府這些封建貴族愚昧的統治下,清政府迅速走向衰敗是必然,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奕訢和李鴻章等洋務大臣的軟弱和妥協,因為他們確實不是真正的掌權者,他們承受的是來自封建貴族各方面的壓力,而慈禧太后在這壓力強大情況下往往是喊停,所以他們不妥協沒有別的辦法。

    因此在30多年以後檢驗洋務運動成果的甲午戰爭中,清政府主事者是以慈禧為首的封建貴族官僚主義,而日本卻是具有革新意識和改革精神的明治天皇,所以清政府豈能不敗,甲午之敗也註定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終歸只是一個口號,它的思想精髓並沒有真正讓當時愚昧無知的封建貴族重視起來,所以清政府一敗再敗,各種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因此師夷長技以制夷也徹底被孫中山先生等革命志士視為幻想,因為這個幻想最初規劃的很好,但是事態發展中封建貴族並不是能跟著這個幻想走,所以孫中山先生提倡必須革命,把這些封建貴族的命徹底革除,讓他們退出權力中心,讓真正的有識之士掌握權力,才能徹底改變中國,讓中國強盛。

  • 10 # 博勤董老師

    “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子強”這是兩句話,提出的時代背景是不一樣的。

    前者是1 9世紀四五十年代魏源在其著作《海國圖志》提出的著名主張,其在該書《原序》中指出著書目的:“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師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的技術(主要是軍事科技方面,也就是他們所說的“堅兵利炮”)來強大自己,所謂“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敵制勝。在這個主張裡,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其時代背景如下:

    時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1840年6月,英國政府公然支援罪惡的毒品走私,發動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強佔香港島,清道光皇帝下詔對英作戰(從這點來看,最起碼當時清政府不是太窩囊,還有點亮劍精神。)英軍進攻虎門臺,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戰死。接著,英軍又佔領了廣州城北的四方炮臺。1841-1842年英軍繼續北上一直攻打到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被迫向侵略者舒服。

    這次戰爭,儘管廣大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英勇抵抗,但舊式的刀、矛、弓箭、抬槍等武器抵擋不住英軍新式的步槍和大炮,1842年8月,最終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後者是洋務派在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提出的口號,185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八國聯軍進中國,火燒圓明園,清政府先後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這時清朝有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在中央以恭親王王奕訢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他們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師夷長技以自強”它的含義除了學習西方的軍事科技,引進西方的機器技術人才,學習西師夷長技以制夷方教育模式和內容,還有經濟方面的管理等等。它的“師夷”雖然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師夷”同屬同一思想,但比“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層面和程度又進了一個層次。“師夷長技以自強”,後面還有““師夷長技以求富”,深深貫通於整個洋務運動中。而且,洋務運動在各方面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效。它是中國近代化一個真正的開端。影響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發展。

  • 11 # 亦喃文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段侵略與反侵略的歷史,“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這兩種思想都是在西方國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並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

    不過,由於提出兩種思想的時間與人物不同,兩種思想的具體內涵與目的也有所區別,因此兩者的具體背景也存在差異

    所以題主的這個問題,可以細分為兩個問題來回答。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背景:鴉片戰爭的爆發與“救亡圖存”的吶喊

    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導致其對原料與市場需求激增,於是英國將目光鎖定到處於“落日餘暉”中的清朝。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並被迫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由獨立的主權國家,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並由此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

    國家的領土、經濟、司法等主權遭到破壞,國家面臨滅亡的危機。一些開明的知識分子開始尋求抵禦外辱並“救亡圖存”的方法,魏源便是典型的代表。

    感於時事的魏源於1842年寫作《海國圖志》一書,在敘言中寫到此書的寫作目的是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並與西方對抗。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敘》

    這裡要提到的一點是,“夷”這個字明顯帶有貶義,指的是西方列強。此時的西方軍事優於中國,而中國仍將其視作“夷”,這是由於深受中國傳統“夷夏觀”的影響。“夷夏觀”下,中國是“天朝上國”,其他國家則是類似中國四周的“夷”狄。

    也正式由於“夷夏觀”的影響,儘管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技術的進步思想,當時連同清朝統治者在內的絕大部分中國人,卻不認為中國應該向西方學習,於是,這一思想並未得到實踐。

    而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得到實踐,則是在之後的洋務運動中,也就是我要講的下一個問題。

    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時代背景:清政府的“內憂外患”與自救運動

    鴉片戰爭後,由於英國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英法聯軍便以修約被拒為藉口再次挑起戰爭,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面對列強的再次入侵,清政府仍舊戰敗並簽下喪權辱國的條約。此時的國內也爆發了反清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與捻軍起義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地主階級洋務派開始站出來,主張向西方學習軍事器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也就是透過“師夷”,對內鎮壓太平軍與捻軍,對外抵抗列強的侵略,並達到挽救清王朝的最終目的。

    “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製船,尤可期永遠之利”《曾國藩全集》

    然而,儘管隨著社會危機的加深,洋務派繼承了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並將之發展為“師夷長技以自強”,並付諸於實踐,清政府的自救運動並未成功。

  • 12 # 秋葉翁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分化成了洋務派和保守派,其中洋務派主張師夷之常以制夷,也就是學習西方的科技以達到壓制西方的人目的。但這樣的目的是不可能實現的,跟師傅學最好的情況是達到與師傅同樣的水平,而且師傅所能教你的只是現在師傅所知道的,師傅再有什麼進步和心得就去不能學到了。我們知道西方的科技是在不斷的發展的,學到西方發展的精髓才某會實現發展自己的目標。什麼是西方先進的精髓?至少一點是西方不認為某種知識是至高無上的,而洋務派卻採取了折中的中學為主西學為輔指導思想,當把中學抬高到高尚的地位怎麼能學好西方先進的東西?

  • 13 # 劍客斷刈

    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從文字上來解答,這就是學習西方用來與西方對抗,學習西方使自己強大起來。這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內部的一部分統治者提出了實行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的科學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經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王朝的統治者認識到了自己和西方在兵器上的差距,決心像西方學習,創辦近代化的軍隊。表現在了創辦的一系列洋務上頭,漢陽鐵廠,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北洋水師,和福建水師的建立等等,都是為了富國強兵!

  • 14 # 文史閱微

    中國人學習西方,經歷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過程,這是一個民族不斷覺醒的過程,也是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過程。“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國人開始瞭解世界,探索救國之路的開端,成為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口號,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就是學習和利用外國先進技術武裝自己,以抵禦外國的侵略,使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師夷”是手段,“長技”是內容,“制夷”是目的。

    鴉片戰爭前清朝國勢衰落,腐朽落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與落後於西方。而西方早在14、 15世紀就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他們積極向外擴張,建立殖民地,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掠奪地。

    明代萬曆年間,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同時帶來西方科技、文化等。這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有所觸動。此時中國的科技文化已逐漸落後於西方。

    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他們把侵略的目光轉向的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清政府的統治之下,腐朽落後,閉目塞聽,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讀書人多埋首經書遠離現實,少少數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如林則徐等人開始提倡“經世致用”思潮。

    1840年鴉片戰爭中,英國的船堅炮利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中英交戰兩年了,道光帝還不知道英國在何方。他派人審問英俘,竟提出這樣可笑的問題:“究竟該國地方周圍幾許?”“英吉利到回疆有無旱路可通?”“與俄羅斯是否接壤?”

    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了,他們開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在廣東主持軍務期間,積極探求西方軍事科學技術,引進西方先進船艦大炮並加以仿製。他主張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膽壯、心齊”的新式水師。

    林則徐還組織人編寫了《四洲志》,後來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寫成了《海國圖志》,這是當時最詳實的歷史地理專著。在這本書中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長技三: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

    1843年,魏源的《海國圖志》出版,這本書在中國當時沒什麼影響,1851年,日本海關在檢查中國入境商船時,發現三本此書,如獲至寶,傳到日本後卻被日本人奉為至寶,一連翻刻了25版,成為暢銷書。這本書對日本後來的明治維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啟蒙作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變強大了,反過來侵略了中國,這不能不說是個歷史的悲劇。

  • 15 # 君莫lmq

    首先師夷長技以制夷,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提出來了的代表人物林則徐、魏源,林則徐作為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國圖志的序言中提出了夷之長技有三: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這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方向。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背景也就是鴉片戰爭對中國所造成一系列影響,政治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上小農經濟開始瓦解,社會層面階級矛盾名族矛盾加深。

    師夷長技以自強,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以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為首的洋務派在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提出來的 。

    他們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不能及!

  • 16 # 讀毛選的冉閔

    洋務運動,清朝面臨著內憂外患,國力銳減而諸強入侵,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師從以洋為挽救垂危的清朝而開展的一場具有積極意義的大規模救國運動

  • 17 # 歷史緯度

    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這兩種一脈相承的思想主張是在西方工業文明侵略中國農業文明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在西方思想解放而中國思想禁錮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在西方建立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沿用封建專制制度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在西方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中國發展自然經濟的背景下提出的。總而言之,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主張是在西方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侵略而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圖存的並向西方學習的近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文明的交流和發展。

    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主張提出的背景如下。第一,政治背景:西方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侵略,中國人民進行救亡圖存的反帝反封建的鬥爭。

    西方列強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革命,其發展需要更多的原料和市場。如何獲得原料和市場?殖民擴張。中國的資源豐富,中國的人口眾多,中國就成為了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物件。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程度是不斷加深的,中國的民族危機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國各階層掀起了救亡圖存的鬥爭。救亡圖存的目的是什麼?完成反擊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實現民族的獨立。

    怎樣才能實現民族的獨立?向西方學習。無論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都是向西方學習近代化的過程。

    第二,經濟背景: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瓦解了中國的小農經濟,中國的機器大工業不斷髮展。

    師夷長技以制夷從側面反映出了西方資本主義經濟與中國小農經濟的碰撞。中國為什麼要師夷?因為西方比中國要先進。先進在哪裡?先進的經濟發展的模式。中國自強的過程就是把落後的小農經濟轉變為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過程。

    地主階級的本質和戰敗的事實決定了清朝政府只會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機器大工業。雖然仍然是為了維護清朝政府的統治,但也的確培育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發展因素。正是由於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衝擊,才有了清朝的師夷和自強。

    第三,思想背景:西方的人文主義思想衝擊了中國的儒家思想,西學東漸逐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清朝為什麼要向西方學習?因為西方先進。西方為什麼先進?因為西方思想解放。西方是怎樣實現的思想解放?透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等運動宣傳人文主義。追求個人價值和財富的人文主義實現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在思想解放的基礎上,西方社會實現了全面的發展。清政府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過程實際上是西學東漸的過程。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儒家思想逐漸受到了衝擊。衝擊儒家思想的過程就是人民思想解放的過程。

    第四,軍事背景: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的冷兵器無法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師夷長技實際上是清政府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清政府受到的強烈衝擊表現在哪一方面?軍事上的失敗。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敗使清政府認識到了西方的工業的先進和軍事的先進。為了能夠在戰爭中獲得勝利,清政府提出了師夷長技的主張。

    西方列強的軍隊是熱兵器軍隊,清政府的軍隊是冷兵器軍隊。熱兵器軍隊和冷兵器軍隊的軍事思想和軍事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從總體上說,熱兵體軍隊的戰鬥力遠遠高於冷兵器軍隊的戰鬥力。為了實現軍隊的轉變,清政府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

    中國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就必須有強大的力量,就必須有強大的軍隊。怎樣才能擁有近代化的強大的軍隊?向西方學習。於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就出現了。

    第五,文明背景:西方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中國的封建主義農業文明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

    師夷長技就是向西方學習,這種向西方的學習從側面證明了工業文明的強大。向西方學習什麼呢?學習科技,學習工業,學習軍事,學習教育。總而言之,是學習西方的近代化,學習西方近代化的最強大的表現——工業化。

    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就是生產力不斷前進的過程,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是工業文明取代農業文明的過程。中國創造了輝煌的農業文明,中國也需要把輝煌的農業文明轉變為輝煌的工業文明。為什麼要轉變?因為農業文明已經不是時代發展的主流,工業文明才代表時代發展的方向。

    從本質上說,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過程就是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交流的過程,就是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融合的過程。

    綜上所述,無論是地主階級抵抗派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還是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的師夷長技以自強,都是在西方的侵略不斷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在維護落後的封建制度的過程中,中國逐漸地走向了近代化。在制夷和自強的思想指導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科技上的近代化因素,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經濟上的近代化因素,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軍事上的近代化因素,封建社會內部出現了教育上的近代化因素。總之,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過程就是中國社會近代化的過程,是中國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進化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中有哪些好聽的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