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
2 # 河北有個劉老師
育兒專家理論豐富,但未必都實踐過,而且孩子的個性和育兒環境千差萬別,看到專家育兒的建議和方法時不能生搬硬套,拿來主義。根據實際情況參考借鑑,有所取捨,適合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
-
3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崇拜權威,專家說的就對嗎?
對中國人來說,權威應該是一個極為熟悉的詞語,在封建社會里飽受壓迫的老百姓非常崇拜和懼怕強權和威信。
在生活中,人們說話和寫文章通常會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此來論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有時,人們甚至會不顧邏輯,僅僅因為某某專家說過某話,就據以論證這一觀點就是正確的。很明顯,這種想當然會讓自己上當的。
概括地說,“權威”主要指那些在某個領域的某些方面能夠給出結論性陳述或證明的個人或組織,包括“學術”權威和“行政領導”權威。
能夠成為權威的人或機構,必定是該領域的行家,不僅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遠見卓識,而且有著嚴謹的態度,所以,在大眾心目中,權威的意見最值得信任、參考和借鑑。
也是因為這一點,崇拜權威、濫用權威等謬誤就變得很多見了。以權威取代事實與邏輯;以權威者的話為法則。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訴諸權威的謬誤,其中濫用權威的問題便非常嚴重。就說廣告吧,這種事務簡直無處不在,不管是電視熒屏上還是街頭路邊,眾多廣告紛紛全新亮相,其中不乏明星、名人代言的產品。
在普通的老百姓心目中,明星、名人是在某方面有一定權威性的人,人們對明星和名人很容易盲目地相信,並因此認定他們所代言的產品也具有權威性,也是好的產品。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明星代言的產品中有不少是虛假和劣質產品。
明星儘管在音樂圈和電視圈裡是權威人物,但是對於代言的產品來說,他們對產品的認知並不比普通人多多少,畢竟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雖然國家相關部門一再出臺政策,對明星代言廣告進行規範和限制,也勸導消費者不要輕易地就認定明星所代言的產品就是優質產品,可消費者還是會輕易陷入權威的誤區。
對於權威來說,我們有必要認知某個領域裡真正的權威。一個考古學家可以解決某件國寶的年代問題,卻不能解決糧食的增產問題;一個生物學家可以解決生物的構造問題,卻不能解決橋樑的抗壓問題。
術業有專攻,我們不能混淆權威,將專家在某個領域的權威誤以為無所不能的權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分辨權威真假,以此來減少損失。
-
4 # 真心育兒寶媽
育兒專家的育兒經都是經過實驗或者經過考證得來的,肯定是正確的。
但是面對自家的孩子,我們是否能搬來就用,答案是不一定。因為專家的育兒經具有普遍性。對於一些特殊的孩子,我們還需特殊對待。
還有專家的育兒經有階段性。既然能稱得上專家,年齡肯定比我們大,那麼他那麼育兒經只是考證了當時一些孩子的特性及其處理辦法。而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不能照本宣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最後,專家的育兒經有獨見性。所以我們拿來用時,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性格,分析自己的解決辦法,不能完全依賴專家的想法。
總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要開動腦筋,勤思考,勤學習。
-
5 # 是否童言無忌
首先作為一名專家,他的專業學識肯定是非常淵博的,經驗肯定是豐富的。所以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育兒專家大部分的話,在他的知識講解下,悉心養育寶寶,讓寶寶健康成長。
但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盲目的崇拜,一味的相信,這種態度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明白專家他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犯錯誤,所以對於育兒專家的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
更加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個育兒專家他的立場是什麼,他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在這種時候如果不加判斷的盲目相信,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假如這個育兒專家懷有私心,比如他想推銷一種奶粉,他肯定會在長篇大論之後順勢推出這種奶粉,說這種奶粉怎麼適合寶寶吃,怎麼怎麼好。這時候如果你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就會陷入他的誤導,高價買了奶粉。如果奶粉本身沒有什麼問題的話,那麼也就是損失一點金錢罷了,但是如果這種奶粉質量上有問題,那對孩子肯定會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同時即使育兒專家的話非常理性,立場十分客觀,也要甄別是否適合自己的寶寶,在哪種情況下適合自己的寶寶。
-
6 # 小妖精愛跳舞
育兒專家的育兒經還是可以信任參考的,但也不可以一味的按部就搬,畢竟每個孩子的生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所以最好借鑑育兒專家的育兒經稍加修改,總結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
-
7 # 卓昱名
但不知道您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盲目的崇拜,一味的相信,這種態度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明白專家他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犯錯誤,所以對於育兒專家的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
更加可怕的是,你不知道這個育兒專家他的立場是什麼,他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在這種時候如果不加判斷的盲目相信,後果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假如這個育兒專家懷有私心,比如他想推銷一種奶粉,他肯定會在長篇大論之後順勢推出這種奶粉,說這種奶粉怎麼適合寶寶吃,怎麼怎麼好。這時候如果你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就會陷入他的誤導,高價買了奶粉。
還有專家的育兒經有階段性。既然能稱得上專家,年齡肯定比我們大,那麼他那麼育兒經只是考證了當時一些孩子的特性及其處理辦法。而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不能照本宣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生活中,人們說話和寫文章通常會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此來論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有時,人們甚至會不顧邏輯,僅僅因為某某專家說過某話,就據以論證這一觀點就是正確的。很明顯,這種想當然會讓自己上當的。
雖然很多家長也很愛誇孩子,但是卻總是說你好聰明這些虛詞,其實當孩子做對了哪些事情,不應該是這樣誇的,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
8 # 愛樂瑜de魚媽媽
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養育方式,任何專家的育兒經都帶有自己成長的影子。
我記得曾經有位老師說過,
所有的養育方式,都有隱藏的沒有發現的“弊端”。比如,有的孩子小時各方面都很順利,和父母關係融洽,長大了很有可能面對挫折和衝突時就不會應對;再比如,一直被教育和善的孩子,很可能不會照顧自己的內心,還比如,會撒謊的孩子對自我保護是非常敏感的,只是這個敏感的物件是父母,如果是對他有威脅的人呢?他的撒謊可能會保護他。
既然沒有“完美”或“絕對正確”的,那麼如何去評判一個專家的育兒經正不正確呢?
重點是,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找專家不是為了改善你們的親子關係,不是想要幫助孩子解決他的問題,而只是妄想透過一種手段讓孩子屈服於你,抱著這樣的目的找到的育兒經是可怕的,你聽到過那種一個月讓你的孩子脫胎換骨的宣傳嗎?想一想,你,我,有沒有可能30天就變成另外一個人?所有的育兒理念,沒有真正關注到另一個“客體”孩子的存在,都是不值得推薦的;
任何一個好的育兒經,都是關注到個體的,她既要關注父母的需要,也要關注到孩子的需要,只關注任何一方,忽略另一方的育兒經都需要慎重考慮。
-
9 # 了凡育兒教育
育兒各有千秋
1.法國育兒的“平等”觀
在法國,孩子從小就會受到與大人同等的尊重和期望,父母育兒的目的是為了真正讓孩子成為一個能夠獨立生存,有責任有擔當的成年人。因此在法國,你不必驚訝於父母把孩子放在地上讓他自己學習走路,售貨員會恭敬地稱孩子為小姐,或者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活動。這種育兒觀念使得孩子早早地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自主行動的能力,他們能站在大人的立場上來約束和要求自己。
2.美國的奶爸潮流
在美國,父親育兒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隨著男女地位平等化,人們呼籲平等承擔育兒的職責,因此奶爸逐漸成為了美國的一種時尚潮流。在美國的購物廣場、遊樂園等地方,常常會遇見父親帶著孩子購物玩耍,他們在照顧寶寶的熟練度上甚至可能不亞於女性。美國家庭中的職業分工不同於中國,許多美國家庭是由女性負責養家,而男人負責帶孩子,以能力來決定了家庭的職業分工。這些全職爸爸通常也會心甘情願地帶孩子,掌握學習育兒技巧,在耐心和技巧上並不輸給女性。
父親的育兒方式也會給孩子以不同的收穫,瘋狂剛性的育兒方式,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大腦,使孩子更加活躍興奮。母親往往會偏向溫柔,但許多父親從行為以及精神上都更能給孩子帶來刺激感。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兩個月後就已經能夠辨別男性和女性,在和父親接觸時會全身緊張,心跳和呼吸也會加快,這種興奮感能夠刺激大腦,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3.以色列的“靜養時光”
以色列的下午,有一段安靜的時光。孩子們下午一點放學,而每天下午的兩點到四點,許多社會活動場所暫停營業,公園安靜且空無一人。這是專屬於孩子們的休息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孩子能夠充分地休息大腦,午睡、玩耍或者寫作業,從而能夠在下午參加校外活動時依然精力十足。
-
10 # 小鬧子媽媽
當然不可能都正確,好多事情自己經歷了才有權利說,但是每個孩子每個人的經歷又不是一樣的。取百家之所長,聽聽而已,重要是自己多用心陪陪孩子,自然慢慢就瞭解孩子的需求。
-
11 # 育鄰人
家庭教育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用專家育兒知識。
人類是天生的“天才”,是透過模仿、借鑑學習成長的天才,是歸納總結創造新智慧的天才,是學以致用“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天才”......人類之所以能夠從萬千生命體中脫穎而出,進化成為具有文明歷史的最高等級動物,主要得益於人類相較其他動物更善於”因地制宜”創造工具、發展自身適應環境的學習成長能力。那麼,作為家長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因地制宜”使用專家育兒知識呢?
最好的家庭教育在生活中教導孩子成長鬚”因材施教”
俗話說: “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世界上同樣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導孩子成長就要從生活中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找出孩子生活中的好,然後針對孩子的成長行為貼上“好標籤”,比如給孩子貼上實踐能力強、善於思考、熱愛探索、成長有主見、待人有禮節等積極的標籤。對孩子的誇讚並不能漫無邊際的“寵溺”,需要針對具體的成長行為,同時注意踐行5:1的賞罰效應。當然,最為重要的就是根據孩子的成長型別“因材施教“。
① 領導自燃型。領導自然型的孩子是真正的學習“專家“,他們能夠很好的適應環境“到哪山唱那山歌“對學習新事物充滿熱忱、對做小群體的領導者樂此不疲。這就是成年人時常說“娃娃頭“,“娃娃頭“天生具有統領意識,他們好勝、好強,他們對學成一切性知識充滿樂趣,是自燃型學習者。對於領導自燃型的孩子,只需要將他們置於有新鮮事物的環境中他們就能自我學習、自我成長,需要的就是有那麼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歷史上最著名的領導自燃型學習者多出自一個職業——圖書管理員,比如:1.老子,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據說後來當圖書管理員當煩了,出函谷關,函谷關守將是老子朋友,求教於老子,老子寫了本5K字的牛書留給他,翩然出關化胡而去,這本5K字的書,就是《道德經》;2.愛因斯坦,曾在瑞士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做圖書管理員,任上寫出相對論鉅著,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3.李大釗:北京大學圖書管理員。
② 附和跟隨型。附和跟隨型的孩子是跟隨學習的“專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來瘋“,看見別人做什麼他們就跟著作什麼,只要看著別人做的事情不是自己討厭的他們都能跟著一起做、一起學。生活中多數孩子都屬於附和跟隨型,也就是隻要讓他們有適當的學習模仿物件他們就能成為與偶像相似的人。
③ 被動追隨型。被動追隨型孩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懶孩子“,他們的成長必須在被監督、被逼迫的環境下才能堅持下去。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從來不願意主動,甚至時常表現出畏難情緒,一旦遇到較困難的學習內容就想“打退堂鼓“、想逃避,只有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才能堅持下去。
愛迪生8歲那年上學了。他不僅沒有表現出特別的才能,反而常常會使老師恩格爾深感不快。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在講解數學題,愛迪生突然向老師發問?“老師,2+2為什麼等於4?”老師覺得愛迪生又笨又調皮,他反問道:“不等於4難道等於5?”愛迪生很想弄明白數字的奧秘,他想了又想,忍不住又問老師:“2+2為什麼不可以等於5呢?”老師恩格爾大為惱火,他厲聲訓斥道:“愛迪生,你故意搞亂,給我滾出去!”愛迪生遭到責罵,委屈地奔出教室。
愛迪生回家後告訴媽媽:“媽媽,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師卻罵我。”媽媽聽了兒子的敘述很是生氣,他找到學校:“恩格爾先生,你作為一個教師太不瞭解學生的心理。”恩格爾說:“我只管教書,不管什麼學生的心理”。愛迪生母親說:“你這樣教孩子,孩子怎麼學得會?”這位老師帶著愛迪生到一位有名的醫生那裡,請他檢查一下愛迪生的頭腦,因為愛迪生的腦袋是扁的。這位醫生檢查後說:“裡面的腦子壞了。”恩格爾告訴愛迪生母親:“你的孩子又笨又調皮,不管我怎麼教,他都學不會。我不願意教這樣的學生。”
結果,愛迪生離開了這所學校,由媽媽教他讀書。愛迪生母親曾經當過小學老師,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給兒子講文學、歷史,講許許多多科學知識。當同齡的孩子還在讀童話的時候,愛迪生已開始閱讀《英國史》、《大英百科全書》等大部頭著作。在母親的辛勤栽培下,愛迪生的求知慾越來越強,他一邊讀書,一邊在地窖裡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雖然家境貧寒,他沒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系統的正規教育,12歲那年到火車上當了一名報童,但母親已在他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科學的種子。經過長期刻苦鑽研,他終於成為最著名的大發明家。他一生為人類貢獻了一千多項發明。
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文化不同而不同教導孩子成長鬚”因地制宜”
興趣是調整合長注意力的“吸鐵石”。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是個人將行為、視線或思維集中於某一特定事物的行為或心理活動的指向能力,是對滿足自身興趣追求而採取的精力集中行為,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處理當前與興趣密切相關的事務。人類集中注意力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對自然生活挑戰,能運用自身最強力量追求生存利益最大化,比如原始人集中注意力追捕獵物、哨兵集中注意力觀察敵情、孩子們集中注意力與同伴兒一起遊戲......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注意力就是個人將自身最大限度精力、意識集中到關注外界特定事物上的行為指向和集中能力,成長生活中只有被個人主觀意識注意到並認定為必須積極應對的事物,才能進入個人大腦意識,才能成為個人集中注意力的目標和物件。集中注意力常見的行為包括應對威脅、追求生存和滿足興趣慾望。
教導孩子成長鬚”因地制宜”使用專家育兒知識。《晏子春秋·雜下之十》: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yì)王。王曰:“縛者曷(hé)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 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生活環境是影響個人一生成就最重要的部分,全球剛降生的嬰兒幾乎一模一樣,性情、善惡之變全發生在後期的成長活動中,教育使不同的孩子有了不同的民族習俗、不同的文化認同、不同的善惡與美醜觀念。教學工作的本質就是一個人【家長或老師】透過自身的言行示範,引領另一些人【主要指孩子們】成長進步。人們常說新生的孩子如同白紙,能呈現什麼圖案、顯示多少資訊全憑後天的培養。是呀,剛出生的孩子幾乎沒有任何行為自理能力,他們連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家長幫助,嬰兒就幾乎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孩子之所以能逐步成長為生活能自理、擁有完全自主思,長成“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本就是透過父母的幫助保持存活,同時透過模仿父母的言行成長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習慣逐步趨近父母的言行。
孩子的成長過程,深受家庭、學校、社會和遺傳基因的影響。父母是第一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行為導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深受父母影響的薰陶,或是品質高尚、文明,或是左門旁道。這也正是古人總結“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根本來源。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著“孺子可教”,意思指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的確,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敏而好學、不恥發問”的、是可以被教導的,要不然教學活動即沒有意義也無必要,人類文明也得不到傳承和發展。“孺子可教”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基本保障、是給予孩子成長的最高期待、是指引教學工作的明燈。“孺子可教”適用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校外培訓等所有教學活動,它是人類文明前行的基本動力,是社會進步的基石。所以,家庭教育教導好孩子的前提就是成為“專家”型家長,讓家長的言行習慣達到了“專家”水準才可能使用專家的方法教導孩子的學習成長。正所謂:“正本清源,正人先正己。”
學習成長需要有示範引導孩子成長進步的潛能是“被逼”出來的
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雖然人是天生的學習“專家”,但是天生懶惰也是人的天性。人類的學習成長必定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被監督、能感受到即時的成長反饋的情況下才能“持之以恆”。因此,無論在什麼時間家長和老師為孩子營造學習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監督、給予孩子必要的成長反饋都非常重要。
1、創造適宜孩子學習成長的環境
環境是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基礎,每個人都必定生存在相對特定的環境之中。環境給予人生的成長動力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向環境引領,另一種則是負面的環境激勵。
① 正向環境引領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生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們能夠看到歷史上的很多名人多有“扎堆”現象,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百家爭鳴”,隋唐初期的“關隴貴族集團”,文學史上的時代性代表作唐詩、宋詞、元曲,商業史上的晉商、徽商,到今天全國不同地區的商業帶、城市群,無一例外都具有“群聚效應”。無論是人才湧現、文化導向,還是政治、商業行為都特崇拜“人多力量大”,也就是時代與環境弄人。《孟母三遷》告訴我們為孩子選擇好的成長環境是教導孩子成長成才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每個孩子的成長活動都與他所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
人生的成長行為是可塑的,這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基礎,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孩子就如同一顆種子,充滿了生長力量與無限的成長可能,父母的愛育將孩子帶到人世間,為孩子開啟了成長之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動的起點、基點和終點。家庭是社會中最小的組成單元,是社會協作的根基,每個人都成長於一個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長對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成長所進行的教育互助活動。其目標在於為人生的成長自理能力、生活行為習慣打基礎,是為孩子接受學校系統性教育打基礎的活動。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個體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後第一個接受教育的場所,人生在家庭中開啟學習成長的第一課;家長【父母或監護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老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幾乎從夫妻雙方決定共同養育一個孩子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人生的成長來自於對所見外界事物的模仿、吸納、再創造,孩子學習成長的基礎就是模仿、模仿他們所能接觸到的行為習慣。教學活動的本質就是一個人用自身的言行引導另一些人成長、進步的活動,孩子的學習成長几乎全來自於對家長、老師、同伴的行為模仿。原始社會沒有文字,人們的成長活動只能透過言傳身教,因此男孩跟著父親學習捕獵、女孩跟著母親學習採摘並且照顧家庭;農業社會有了進一步的社會勞動分工,但絕大部分還是“子承父業”,農民的兒子學習播種、漁民的兒子練習打魚、貴族的孩子模仿著父母的樣子治理國家......工業革命之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對於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使得社會開始重視對勞動力的培養,義務教育得以在全世界普及。每個孩子都擁有了學習、掌握人類文明的平等權益,是個體身份躍遷變得更便捷。但是,每個人的成長依舊未能逃脫環境的制約,比如亞洲孩子與歐洲孩子的成長環境完全不同、中國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成長環境差距也不是一點點......家庭是孩子成長環境的最終奠定者,是每個孩子成長正真的起跑線。
人都有爭強好勝的成長心理,每個人都期待在社會生活中追求與同伴之間的成長“相對優越感”。因此,學習同飲食一樣會出現“人多飯菜香”的現象,人們都會追所謂的學習熱點,比如每過幾年就會出現一些熱門科目,而某些原本的熱門科目會變成冷門科目。學校教育就為孩子們搭建了目前為止最佳的成長環境,學校教育不僅打破了各宗派教學的知識邊界,讓人們能夠在同一個系統性的場所之內學習到語言文字、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幾乎所有人類已知的智慧知識。而且,還為同齡學習成長中的孩子們建立了相對公平的“攀比”性學習環境,讓大夥兒能在學習成長路上“一較高下”,實現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② 負面環境激勵
人們常說:“治世出能臣,亂世出英雄。”為了求生存,人們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成長潛能。負面環境的激勵,就比如《鑿壁借光》:
西漢時候,有個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終於使自己成為一名很有學問的人,還成了當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西漢丞相。
人類為適應生存而爆發出來的求生潛力是無窮盡的,所以古代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當一個人收購了貧窮、飢寒交迫之苦之後所爆發出來的成長潛力就是無限的,當然現今和平時期除了極少數偏遠山區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困苦以外,絕大多數人已經感受不到貧窮所帶來的困苦了。所以,負面激勵對於絕大多數孩子已經不適用了,也就只剩下部分家長帶孩子去西部貧困地區感受生活的不易了。
2、被有效的實施監督
家長和老師是孩子人生成長曆程中的領路人,同時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監護人”,對孩子的成長行為進行監督,即時矯正孩子成長曆程中那些與社會道德和律法標準不想符的行為習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家長和老師按照道德與律法標準為孩子成長行為修剪枝葉。家長和老師監護起了孩子成長曆程中導師與“監斬官”的雙重身份,對孩子的成長行為做引導同時矯正孩子不符合社會行為道德、法律準則的行為。
人們常說:“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才。”質地精良的玉石不經過雕琢是不會自成具有收藏價值器物的,樹木再好不經過加工也不能成為上好的建築材料,樹苗在自然成長狀態下透過修剪枝葉能夠獲得更好成長、成才的機會。孩子自帶成長能力,擁有無限的成長能力,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動才有意義和價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孩子成長塑形,讓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公認的社會道德價值觀。教育孩子不僅僅要授予他們文化知識、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智慧,還需要引導他們臣服於社會公共的道德與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行為習慣加以修剪,使他們的心性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制標準。
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成長必須經歷漫長的磨礪與被修剪才能成才,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時間最長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歷程中父母不僅給予孩子成長的物質保障、引導他們養成熱愛生活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將從生活中積攢的知識穿起來,讓它們成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長的智慧;還要根據社會道德規範與律法準則為孩子的成長把脈,幫他們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壯生長才能茁壯,才能頂天立地、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瓜甜果香”,成為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
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無法看清自己,在成長上如果沒有來自外界的監督與評價,個人行為將如同水流“順勢而下”。生活中的人們之所以嚴於律己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就在於每個人的成長行為時刻都被無數雙眼睛看著,正所謂:“你在橋上看風景,在別人的眼裡你也就是風景的一部分。”人生成長的優勢動力來自於追求相對同伴兒的成長“相對優越感”。因為,社會生活中地位高的人能夠獲得更多成長資源、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
成長需要有鏡子反應成效3、成長進步能得到及時反饋
世界上的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力的作用也是相對的,成長活動同樣需要在能夠得到及時反饋的情況下才能長久、可持續,成長反饋就如同給汽車加油過後的動力反饋。如果一輛汽車加油之後不能獲得即時的動力反饋,那麼駕駛員勢必放棄對它,因為無論怎樣加油它都一樣就少了駕駛樂趣。同理,成長活動也是如此,如果感受不到足夠的成長反饋,那麼孩子同樣會失去學習的樂趣。這也就是學校教育中階段性測試、期中考試、升學考試存在的激勵價值。試想所有的學習活動都不考試,要等到參加工作之後才能檢驗童年學習的情況,那麼還有誰能夠“學而不厭”呢?
感知到成長進步清晰的腳印才能“學而不厭”,成長腳印就是自己相對與同伴的成長排名、獲得獎勵次數的多寡、來自同伴的認同和讚譽,也就印證了“人多飯菜自然香”。啟用孩子學習興趣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找到學習路上的同伴兒,讓同伴兒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讓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馬拉松”之旅上隨時都能找到與自己同步的團隊,有團隊前進之路才不會掉隊。因為,人類所進行的一切運動都屬於相對運動,學習成長也不例外,學習進步是自己今天相對昨天的進步,成長、成才是相對同伴兒獲得了更多來自社會的認同與讚譽。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學而不厭”意思是學習沒有滿足的時候,比喻非常好學。然而在無論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真能做到“學而不厭”的人是極其稀少的。因為,學習並不像飲食和穿衣那般,能夠即時見效、不能解決當下的溫飽問題。同時,生活中人們因食物缺乏而感到餓、缺少了水會感到渴、缺少了休息會感到困,這些都是缺乏已經發生之後神經系統給予的反饋。知識同樣如此,只有“書到用時方恨少”,對於童年期、生活被家長周全照顧的孩子很難感受到知識對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孩子熱愛學習的基礎是有促進學習的環境和學習氛圍、有來自外界的持續監督和促進、有能夠即刻實踐驗證知識有效收益的機會,正是基於此現代學校應運而生。學校創造了專注學業的學習環境、學生之間相互“攀比”學業共同促進的學習氛圍;提供了來自專業老師的授課監督,採取了考評測驗、排名評優等一系列促學手段;學校提供了與社會對接參與實踐檢驗知識的機會,學校與學校之間也會透過運動會、各種賽事綜合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讓孩子們有機會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查詢自己與同伴之間的學習差距。學校是孩子們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小社會,它讓孩子們能清晰看到自己成長進步的清晰腳印、看到自己與同伴之間的成長差距,運用孩子之間追求成長“相對優越感”的攀比心態,以不斷促進孩子們釋放學習潛能量、發掘新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學而不厭”的目的。
-
12 # 北京劉姐
每人育兒專家都是非常有經驗的,他們接觸到的孩子比較多,所以總結了很多的經驗與我們分享。
在生活中,孩子的個體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育兒方法,有的孩子文靜聽話,有的孩子調皮搗蛋,有的孩子整天就和一個小大人似的沉默深沉。
男孩子和女孩子也是不同的。
我家是女孩,一個乖巧的女孩,在幼兒園從來都是文藝骨幹,懂得照顧其他小朋友;例如,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的小朋友被送到幼兒園就哭個不停,抱著家長不讓走。她就趕緊報個玩具跑過去說:“磊磊。你別哭了,我和你一起玩兒這個玩具好嗎?,一會兒咱們該吃早飯了,吃早飯時是不能哭的,容易暈過去”。她稚嫩的語言把老師和家長都逗樂了。
男孩子就比較淘氣。女兒幼兒園的時候,班上兩個男同學吃飯的時候,突然打起來了,其中一位孩子動作太快了,一下子就咬住了對方的肩膀,留下了兩排深深地牙印。家長不幹了,非要讓學校把犯錯的孩子開除,犯錯孩子的家長賠禮道歉都不行;園長和老師帶頭道歉,賠了2萬元才算完事。
建議我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過程中,要借鑑育兒專家的觀點和建議,聯絡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組建一套針對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
無論怎樣來管理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心態,要有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做孩子的朋友比做家長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我認為,我們要盡我們所能,來幫助孩子長成參天大樹,長成祖國之棟樑。
-
13 # 海南小茜
關於育兒問題個人有個人的見解。也有很多育兒專家提出了一些關於科學育兒的方式方法。但是我個人認為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的用一種方法來對待。這也就是說要“因材施教”。專家的觀點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只能是解決存在的普遍性的問題,就是說要“因地制宜”。
-
14 # 年初四模樣
分兩方面,首先育兒專家方面,要看專家的背景,成就,作品等。畢竟社會複雜,專家也有不到位的時候,是否參雜利益等利害關係,當然很多優秀的觀點是值得借鑑的
對於自己小孩這方面,因人而異,因環境而異,條件不允許的,換別的方法,可以多問長輩,有心徳的家長
-
15 # 林媽媽在波斯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特質是什麼 並且 萬變不離其宗 把孩子當做一個人看待 要理解他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回覆列表
步驟/方法:
1對孩子多點耐心,聽聽他們真實的世界!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所以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這樣久了他就學會了尊重他人並且也知道自己是被重視的!
2多點肢體交流,比如常常擁抱,不要小看擁抱,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可以說擁抱能讓孩子感受到不一樣的世界,從而讓他用哎來看待這世界!
3多給孩子實質性的讚揚!雖然很多家長也很愛誇孩子,但是卻總是說你好聰明這些虛詞,其實當孩子做對了哪些事情,不應該是這樣誇的,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注意事項:
小孩子的童年包括和什麼人相處,都是可以影響一輩子的,所以父母做任何事情都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