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犀情緣
-
2 # 鋤揚軒
鄔先生,本名鄔思道,最後結局應該是隱居到某個城鎮了,也就是“中隱隱於市”罷。
鄔先生是個奇人神人,是胤禛能成為雍正的第一功臣,第二功臣應該是十三爺,第三可能是年羹堯。
據說是雍正成功繼位後,連夜趕回去雍王府,想要除掉鄔先生。大智如鄔先生者,自然早就思謀好了退路,提出了自己決意“半隱”的想法,也就是跑到李衛、田文鏡等人手下去做事,既不脫離開雍正的視野,又能幫忙解決一些問題,得到了雍正的首肯,實現了“雙贏”。
之後,鄔先生先是棲身李衛,後又作價8000兩白銀賣給田文鏡,後又在黃河大堤上,雍正來視察的前一刻,向田文鏡訛走4000兩銀子後,急匆匆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從此不知所蹤……空留下後人的傳頌和仰望。
鄔先生不想再見雍正最後一面,為什麼呢?因為老人家要完成切割,要把過往千千萬萬的雲煙都扔進歷史裡面去,甚至都不想再做任何回憶。這樣,才能給雍正留下最美好的回憶,才能全了這段君臣際遇和佳話。
那麼,鄔先生最後又去了哪裡呢?估計浪跡市井吧!深山老林生存不易,估計那個什麼月也不會春耕秋收吧?尤其是深山老林看似偏僻,其實是最容易被發現的。相反,市井城鎮就隱居起來容易多了,帶著4000兩銀子,買個小院,喝個小酒,炒疊花生米,煮盤毛豆,或者烤個羊腿什麼的,都是小case,絕對綽綽有餘。
更重要的是市井訊息靈通,容易聽到朝局的聲音,有利於自己洞若觀火。所以,鄔先生最終應該是隱居到了某個較為繁華的城鎮,結局嘛,可能生有若干子嗣,也可能著有奇書,只是這些都不可考了……靜觀考古新發現吧。
-
3 # 文青聊史
《雍正王朝》裡鄔先生的歷史原型為鄔思道,雖確有其人,但結局卻跟《雍正王朝》裡的大不相同。
《雍正王朝》裡的鄔先生輔佐雍正登基
在影視劇中,鄔先生是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讓年羹堯去從牢獄裡面接出來的,隨後胤禛就拜鄔先生為老師。
鄔先生在成為胤禛老師後曾多次給胤禛出謀劃策,先是勸說胤禛解析追繳戶部欠款這件事。
由於是初次為胤禛出主意,所以胤禛半信半疑,在鄔先生的計劃上又進行了些許的改動。
儘管最終此事算是圓滿完成,但胤禛改動的那幾步頗有畫蛇添足的意思,如果全按鄔先生的來,恐怕這件事必然會完美謝幕。
再者就是歷史中頗為著名的“斃鷹事件”,此次事件的緣由是老八獻出了一支“海東青”,可到了康熙手中竟然變成了一隻死鷹。
為此,康熙大怒,一時間各個皇子都不敢輕舉妄動,在這樣的情況下鄔先生再度幫助胤禛分析,得出康熙欲傳王位給胤禛的結論。
在胤禛的奪嫡之夜,鄔先生也是親力親為,先是坐鎮雍親王府,再者利用金牌令箭放出老十三弟,接管豐臺大營,這奪嫡已經成功了一半。
其實在影視劇中,鄔先生沒來之前,胤禛並沒有奪嫡的心思,主要是沒那個實力,就不敢妄加想象。
伴隨著鄔先生一次又一次的出謀劃策,胤禛這才離皇位越來越近,最終成為雍正皇帝,整個過程鄔先生功不可沒。
事成逃之夭夭
伴隨著胤禛的登基,鄔先生知道如果自己再繼續按原來的路子走,恐怕命不久矣,畢竟自己是見不得光的謀士。
於是鄔先生開始給自己準備後路,先是來到李衛府中避了風頭,隨後在田文鏡八千兩白銀的年薪下,去了田文鏡處。
而這一切其實都在他的算計之中,鄔先生在田文鏡府中繼續為雍正和田文鏡出謀劃策,讓兩者打消嫌疑,隨後逃之夭夭。
跑路之後的鄔先生在影視劇中就下落不明瞭,雍正也沒有繼續追捕,畢竟自己已經當上皇帝了,鄔先生已經沒有用處了。
這就是《雍正王朝》裡鄔先生的結局,給我一種張良離開劉邦去修道的感覺,都是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聰明人。
歷史中的鄔思道正史中的鄔思道跟影視劇中的鄔先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足智多謀,且都高傲自大。
不過正史中的鄔思道並沒有剛上來就給雍正做事,而是田文鏡花重金從民間找來的。
田文鏡雖身為河南巡撫,但在對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仍要請教鄔思道,可見其才能。
在歷史中鄔思道做過一件很有名的事,就是告訴田文鏡,我給皇帝寫上一封信但你不能開啟,隨後你必然加官進爵。
長期的合作讓田文鏡很信任鄔思道,就照做了,原來這封信的內容是彈劾隆科多的,近些年來隆科多確實多有逾越之舉,雍正雖然煩惱,但卻不知如何下手。
有了這份奏章的雍正立刻下令整治隆科多,一時間田文鏡風光無限,一同出名的還有鄔思道,這也讓雍正注意到了這位民間謀士。
不過正史中關於鄔思道的最終去處也是模糊不清,有野史說明,在田文鏡去世之後,多地巡撫和官員都想重金聘請鄔思道,但鄔思道卻下落不明。
據說後來有人在北京看到鄔思道了,原來銷聲匿跡的鄔思道是進宮給雍正做事去了。
我覺得這件事可信度還是蠻高的,從給田文鏡做事卻需要高額報酬就可看出鄔思道並不是視金錢名利為糞土的高人,再加上雍正也欣賞鄔思道的才能,完全有理由在田文鏡死後將鄔思道收入帳下。
-
4 # 半島光度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聰明的鄔思道懂的“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在幫助雍正奪嫡成功後,選擇遠離權力核心,以“半隱”的原則,才能保命。先在李衛處當幕賓,再到田文鏡那裡做幕賓,最後從田文鏡處消失,全身而退。一切都是鄔思道意料之中那麼順利,鄔思道離開後下落如何呢?雍正為什麼最後放他自由了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鄔思道是四爺胤禛身邊的師爺,他神機妙算,不需要出面,只聽朝中的局勢就可以運籌帷幄,胤禛對於他十分倚重。鄔思道如此老謀深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何還是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呢?
因為很簡單,當時形勢所逼,不得不為之。於私來說,胤禛是他的救命恩人,胤禛為了表達自己請鄔思道的誠意,領著全家請拜鄔思道,這樣一來,鄔思道焉能不感動。於公來說鄔思道心繫天下百姓,而雍正為國為民正好符合他的理想,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多年苦學的實力,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所以鄔思道為了理想抱負不遺餘力的為雍正出謀劃策。
鄔先生早年也是才華橫溢的才子,畢竟當初科考失利,隱姓埋名多年只為一個機會。後來被雍正找到,交由年羹堯照顧,交代禮儀相待。於是,年羹堯讓自己妹妹年秋月去照顧鄔思道。在四爺下江南賑災時,邀鄔思道回京做他師爺。四爺對鄔思道有著救命之恩的,鄔思道也有一身才能,剛好可以藉此機會發揮自己智囊,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雍正出手相救,是愛惜人才也好,有其目的也罷,總是救了他,其他不說,鄔思道總是要報答的。
鄔思道輔佐雍正只為了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嗎?其實不然!鄔思道並非是貪圖功名之人,我們都好奇鄔思道明知道自己最後的結局,他為何還輔助四爺登上皇位,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其實他也是出於心繫百姓。否則,在輔助胤禛順利登基後,不可能選擇隱退的。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鄔思道輔佐雍正一步步登上皇位可謂竭忠盡智,居功至偉。在以下幾個事件中出謀劃策,扭轉乾坤。
第一、建議雍正接戶部虧空差事,做一個皇帝需要一個能為他辦事替他分憂的兒子,雖然最後事辦砸了,但是在康熙心裡雍正已經贏過太子。
第二、還有清理刑部冤獄,在鄔思道力勸雍正不能接這個差事:扳倒太子的最後就是不容於皇帝,使雍正避開了一個大雷,八爺其實根源就是栽在這樣事上,在康熙心裡大打折扣。
第三、在舉薦新太子時,“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鄔思道分析出的策略,所以四爺在康熙心裡又加一分。而八爺勢在必得的鋒芒顯露,已經在康熙心裡沒好印象了。
第四、鄔思道忠告雍正不要爭兵權,推薦老十四任大將軍王,以國家社稷為重,讓他在康熙面前盡顯人君氣度。
第五、在雍正即位的驚濤駭浪中居中排程,舉重若輕。放出十三爺奪取豐臺兵權,為雍正即為保駕護航。
雍正登基皇位,鄔思道計劃脫身之策四爺胤禛之所以處處佔得先機,因為鄔思道能洞察帝王所思所想之術,康熙的所思所想他都能猜到。因此,四爺在康熙那裡獲得好評,樹立了好形象!
鄔思道更是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當康熙駕崩,四爺胤禛命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回四爺府後,然後把金牌令箭交給鄔思道,告訴鄔思道依計行事。
鄔思道激動地對天說一句:“蒼天啊,終於大功告成了!”
從這句話不難看出鄔思道盡心盡力為四爺出謀劃策,他對四爺的忠心是不可質疑,可惜有無數的臣子一心忠君,但是最無奈得應該就是君非聖主!
而鄔思道和雍正相處久了,他也漸漸看穿了雍正的心思。鄔思道一直當幕後師爺,畢竟和李衛、年羹堯身份不一樣。鄔思道的身份一直是隱藏的,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就是謀劃大功臣了,對於鄔思道敏感的身份,雍正不可能給他官封一品,還建個鄔府給個高門大院獎賞他,更不會明面說鄔思道給雍正立下的功績,出謀劃策助雍正成功登基,難道還把鄔思道謀劃的那些齷齪事抖出來,你覺得雍正能這麼幹?
登上皇位的雍正就是天,塑造的是太陽形象,哪能容得了別人帶給他任何汙點,而剛好鄔思道就是那個汙點。所以雍正身份變了,鄔思道身份就很尷尬了,雍正怎麼可能給他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當然想,最好是永遠不出現。可見,鄔思道所謂的“陰謀”能力,已經不屬於雍正所掌控的這個官僚體制,如果給他封官,這就相當於削足適履之舉。
雍正試探性說出一句:“你的名份,容我慢慢安排。”
事實上,鄔思道清楚,他和雍正的關係屬於合作關係,就相當於劉備和諸葛亮關係,是朋友而非君臣,難朋難友,更是亦師亦友。只不過,雍正登上皇位後,他現在只需奴才和臣子,而非朋友和老師了。
鄔思道洞察到雍正的心思,立刻說道:“臣根本不適合當官之人。”
一貫高傲的鄔思道,他也很難放下身段去迎合雍正,雍正沒上位之前鄔思道的陰謀詭計是深得他歡心,尊敬。但雍正身份不同了,鄔思道要像下人一樣小心翼翼說話做事,鄔思道怎麼可能受得了。
所以,雍正身份一變,鄔思道註定屬於異類體系,雍正就不能重用他,雍正是多疑的人,同時又忌憚鄔思道的能力,唯一的想法就是兔死狗烹了,雍正就對鄔思道動起殺心。於是,雍正將家眷全部轉移進皇宮,留下得都是之前幫雍正背後做事的奴才。鄔思道便已經猜出了雍正的心思,雍正準備血洗王府了。
正所謂:“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面對雍正這舉動,鄔思道選擇功成身退,而不眷戀權位榮華,顯然早已經計劃好了脫身之策。
鄔思道半隱後,不遺餘力幫助雍正度難關其實鄔思道作為一個胸有大志的人,知道雍正畢定是一個心繫天下的皇帝,幫助雍正奪嫡成功之後,雍正登基當晚來暗訪,鄔思道感覺到了殺機,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鄔思道想著,選擇遠離權力核心才是王道,他主動要求半隱。既表明了自己不圖一官半職,年邁已高,沒有所謂的野心,半隱皇帝隨時監視自己,倘若有困難還可以隨時用他。
自從鄔思道半隱後,雍正連續做錯很多選擇。鄔思道還要發揮餘熱為雍正“擦屁股”,幫雍正做了幾件決定性的大事,確定表達了他的忠心,所以雍正才選擇放了鄔思道自由。
特別是羹堯對押運糧草的地方官員的“膽大妄為”,動不動就要殺的態度,讓官員不敢押運糧草。而年羹堯正準備“養寇自重”,他這樣拖下去,肯定會把雍正拖垮。所以鄔思道還是不遺餘力為他四爺辦一次漂亮的事,排憂解難,神龍見首。憑一句“燈下黑”,使西北平叛一戰功成。
鄔思道帶如月歸隱,從此閒雲野鶴,好不愜意鄔思道這個人嗅覺非常的靈敏,得知雍正要到河南微服私訪視察新政效果,鄔思道清楚,一旦雍正來河南跟自己再次碰面,很可能又要把自己帶回京城,這樣的話,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鄔思道之後的日子就不堪設想了,有可能一直在雍正的監視和猜忌之下,小心翼翼的活著。
鄔思道故意找田文鏡要幕酬來激怒他,將自己趕出幕府。田文鏡見這不幹事的大爺天天念著幕酬。
田文鏡惱怒:“你這條大魚我養不起,趕緊給我走人。”
鄔思道聽田文鏡這麼一說,心裡暗自高興走之前還叮囑一句: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
說完,鄔思道趕緊收拾帶著如月坐車趕路了。從此與雍正和朝廷再無瓜葛,從這些事情也真正展現了一代大儒功成身退的風範。
鄔思道成功脫身,金蟬脫殼。巧妙地遠離險惡的政治漩渦,才算是真正的歸隱了,帶著如月遠走他鄉,生兒育女,從此閒雲野鶴,瀟灑自在,好不愜意。他愜意了,而雍正辛苦了十幾年,雍正帝累壞了,不過是替別人打工。鄔思道若是在雍正帝身邊,雍正最少還能多活幾年,鄔思道才是最大的聰明人!
結語從古至今,兔死狗烹的悲劇比比皆是。能做到急流勇退,能得以善終者寥寥無幾。鄔思道的結局應該是完美的,鄔思道的成功脫險,能讓自己的人生瀟灑自在,他能把人性看的很透徹,聰明並且知進退!他這種活得通透的聰明人蘊含著許多智慧!
—END—
-
5 # 解憂視界
鄔思道結局推斷
說到鄔先生,看過《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人都知道,他是雍正的幕後軍事,出謀劃策的陰謀家。他和《琅琊榜》中的江左梅郎一樣,也不貪權,不霸權,不愛金銀珠寶,只是忠心耿耿的輔佐賢明的君主,但是這麼足智多謀的人往往會遭人忌憚,即使是自己一手扶上王位的主子也是不放心的,因為太聰明瞭,如果有一天他不受自己掌控了,又該如何呢?電視劇裡從田文鏡那出去後就沒有下文了,小說裡也是從田文鏡那裡走的,走之前幫田文鏡寫了個參劾年羹堯的奏摺,本來雍正是不放他走的,是弘曆幫忙求了情,正常推理應該是帶著他的兩位夫人到無錫老家安度晚年去了。
-
6 # 我是高宏偉
歷史有這個人物,但他是為田文鏡辦事的。他與雍正關係是虛構的。電視劇是根據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改編的,按二月河的小說《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所說,鄔思道在康熙年間參加科考的時候,由於考官認錢不認人而落第,鄔思道帶頭把貢院給砸了,因而受到通緝。鄔思道躲到深山讀了十年書,後來出來的時候被搶劫的打斷了腿,繼而受人迫害,被雍正收留。
鄔先生名思道,字王露,紹興人。自幼好讀書,科舉不得意,家貧,以遊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當時的巡撫田文鏡慕名聘請鄔先生入幕,承辦一件棘手的案件。盛名之下,果然與眾不同,案子上報北京刑部順利透過,不象以往屢遭批駁。這樣漸漸取得田文鏡的信任。 一日,鄔先生對田文鏡說:“君願為吐氣督撫,抑或庸碌督撫。”田文鏡答,當然想做吐氣督撫了。鄔先生就說,“既然你想做吐氣督撫,就得聽任我替你辦一件事,此事你卻不可掣肘。
”田文鏡就問是什麼事,鄔先生就說:“我替你準備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業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內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鏡與鄔先生相處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深知鄔先生有膽有謀,於是慨然答應了。原來這篇奏章的內容是彈劾隆科多的,隆科多是雍正的孃舅,官居大學士,隆科多倚擁戴之功,常做越禮違法之事,雍正這時已對他非常厭惡,正想清除他而苦於無從下手,因滿朝文武雖知隆科多不法,但懾於其權勢,無人敢揭發。
鄔先生摩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做這件人家不敢做的事。雍正看了奏節,正求之不得,立即將奏節發交六部核議,辦了他的罪。從此,雍正對田文鏡寵遇日隆,而鄔先生也聲名遠播了。 田文鏡對屬下很傲慢,可對鄔先生卻很恭敬。鄔先生著有詩集《遊梁草》,其在田文鏡幕府所撰的公文書牘,彙輯成《撫豫宣化錄》以田文鏡的名義刊行,這本書是紹興師爺的枕中鴻寶。 以上就是出於清人筆記中的鄔思道。補充一個典故:鄔思道為田文鏡府幕,聲名日重,後來連雍正都知道了。有次田文鏡上一道請安的摺子,雍正批道:朕安,鄔先生安否?這就是鄔思道與雍正的唯一一次“接觸”。
-
7 # 騰爺雜談
鄔思道這個謀士,是我在雍正王朝裡非常喜歡的一個角色,他就兩大特點,懂大勢,知進退。
完全可以和漢朝時期的張良有得一拼,可惜沒有人家張良後臺硬,所以下場只能是逃之夭夭了,而不是死後封爵。這是他的大幸也是他的不幸之處。
鄔思道(1687一1736),一名斯道,字玉露,清代紹興人。鄔思道好讀書,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遊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也就是紹興師爺。腿有殘疾。正史中有其記載證據,實有其人。
歷史上是不是這麼厲害,先不說,就說在雍正王朝裡,他是雍正登基的第一功臣,雍正奪嫡成功當晚,鄔思道就知道他要對自己下手了,畢竟雍正也是一個非常多疑且有能力的人,他絕不會允許一個這樣幫他搞陰謀的人在他身邊,讓他寢食難安,坎兒就是先例。
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動聲色幫雍正出謀劃策,若有公事,請轉告張廷玉處置,若有關防上的事,請轉十三爺處置,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這也讓雍正覺得他還算忠於自己,另外對於他的安排,鄔思道自己提出要“半隱”的方略:所謂半隱,就是一方面自己不在京城做官,也不會任何敵對勢力出謀劃策,要在一個可以受雍正監視的地方,但遠離雍正的地方。離開雍正是因為自己是先帝朝幸餘之人,避免雍正難處。永遠不會透露任何之前的秘密。
最終雍正權衡利弊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答應他去李衛那裡,李衛是雍正的心腹,這樣雍正也就放心了。這是他金蟬脫殼的第一步。
所以鄔思道一到李衛那裡,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幫李衛出主意,再加上跟李衛有點交情,也讓他放鬆了警惕。這是他的金蟬脫殼的第二步。
由於李衛不認識字,所以跟宮裡的書信來往,都是由鄔思道代寫,時間一長,他就發現了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就是田文鏡,而田文鏡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他就比李衛和雍正比起來,笨多了,也好糊弄。於是透過幫其解決“諾敏造假案”,戲說要李衛“八千幕酬將自己賣給田文鏡”,這是金蟬脫殼第三步。
李衛上報此事之後,雍正也覺得田文鏡是自己人,確實需要一個謀士來輔助一下,便同意了。
鄔思道便到了田文鏡賬下,幫忙解決了很多事情,後協助田文鏡在河南開展“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時值黃河決堤,田文鏡焦頭爛額之際,鄔思道算準了雍正要來,所以藉口要幕酬,和田文鏡發生口角。拿了四千銀子,被田文鏡趕走。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
鄔思道臨別給田文鏡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是繼給十三爺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勸十三爺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的第二句。
這次黃河決堤,在真實歷史上,雍正是沒有來的,而且田文鏡採取的是隱瞞不報,結果淹死、餓死饑民數萬,可雍正還是原諒了田文鏡,並且在田文鏡死後被允許陪葬,而真實歷史上,十三爺允祥也的確獲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死後甚至連名字都改回“胤祥”,無需避諱,所謂哀榮備至。張廷玉也獲得非凡殊榮,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沒有爵位但配享太廟的漢臣。
這個號稱大清神算的人,就這樣逃之夭夭,再也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蹤跡,對於雍正帝來講,此時自己皇位已經坐穩,新政也在順利推行,而鄔思道也確實對自己有感情,也不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事情來。
走之前還帶走了四千兩銀子,至少有了這個銀兩,他也不用為別人出謀劃策來計生活了。這樣雍正 也算放心了。
-
8 # 小崔讀書說事
鄔思道能在雍正手裡全身而退實屬不易,雍正是一代梟雄之主,做皇子時就是有名的“冷門王”,面冷心硬,刻薄成性,好猜忌,最是眼裡不揉沙子的主兒。鄔思道是久經滄海的智者,他能夠堪透世情,參透帝王心術,才得以保全自身,沒讓兔死狗烹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鄔思道是“四爺黨”的核心人物,多次幫四爺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比如,推掉邢部冤獄一案,保舉廢太子胤礽復位,推薦老十四擔任大將軍王,教導弘曆在狩獵場上對康熙說的話,讓四爺在緊要時刻去探望囚禁的十三爺……
但同時,他也掌握了雍正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最終四爺成功登基視為雍正帝,鄔思道行的是陰謀,上不得檯面,而皇帝是代表著光明正大的形象,雍正不想自己奪嫡過程中的手段讓世人知曉,所以,繼位當晚,他回到了潛邸,這一趟回來,為的就是除掉幫他辦秘密事的那幫人,包括鄔思道。
鄔思道對自己輔佐的這個主子太瞭解了,他是飽讀史書的人,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雍正回到潛邸當晚,透過一番心理博弈,比如,示弱、打感情牌,鄔思道取得了半隱的資格,但仍然處在雍正監視之中,鄔思道的隱退之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雍正登基當晚的半隱策略;二、到李衛那裡的過渡階段;三、故意激怒田文鏡,讓田文鏡趕走,最終全身而退。
第一階段:雍正登基當晚,鄔思道與雍正的心理博弈,最終取得半隱資格高鳥已盡良弓宜藏,鄔思道明哲保全身!康熙駕崩當晚,在京沒有被囚禁的阿哥們全被召京宮裡,這顯然是康熙要交代後事了,四爺接到通知以後著實猶豫了一番,鄔思道當機立斷讓四爺放心入宮,後面的事情按預先商量好的來辦。四爺入宮以後,康熙單獨召見了他,明確告訴四爺大位已傳於他,後面康熙又召見了所有皇子,這時康熙的大限已到,斷斷續續的說了傳位於四阿哥,然後嚥氣了。
這時,老八一夥眼看著煮熟的鴨子飛了,就開始搗亂了,硬說是傳位於十四阿哥,這時張廷玉讓侍衛扶四爺去偏殿休息,其實,張廷玉此舉就是為四爺爭取時間,因為他早知道要康熙傳位給四爺,四爺到偏殿以後立馬讓張五哥拿出金牌令箭,並讓張五哥去找鄔思道依計行事,張五哥找到鄔思道以後,鄔思道得知康熙傳位於四爺的訊息,立馬讓張五哥去放了十三爺並依計行事,這說明他們之前都是商量好了的。之後十三爺出來以後控制了豐臺大營,也宣告著四爺控制了大局。
其實,從張五哥告訴鄔思道康熙傳位四爺的訊息時,鄔思道就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退路了。雍正穩定局面以後回到潛邸,首先安排的是把家眷搬進宮去,只留下粘杆處還有書房裡專一替他辦秘密事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他剛剛繼位,此時政局尚不穩定,外邊八爺允禩黨羽如林,放著替他辦秘密事的人不處理,倘若日後這些人將奪嫡的秘密事兜出來,正好就給了八爺一夥口實,八爺藉此推波助瀾,後果不堪設想。
鄔思道知道雍正的想法,當雍正找到他的時候,雍正首先笑呵呵地道: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不要做這生分模樣。今晚這一聚十分難得,過了明兒,就又忙起來了。鄔思道首先對雍正說了潛邸之外的官方安排,安排五路不相統屬的人馬,鄔思道解釋說這是為了確保雍正的安全,其實這也是確保他自己的安全做的安排,言外之意就是這些人都是我安排的,這些人都知道我。
雍正首先說:如今大功告成,我準備啟用先生,只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怕別人說閒話,等以後我會慢慢抬舉你。鄔思道望著四爺的背影說道:“臣有三忌,三不可用。”
四爺像是臉上掛了一層嚴霜一樣冷峻,並沒有說話,而是幽幽望著鄔思道。
“臣乃殘疾之人,這是一忌。”鄔思道毫不畏縮地看著胤禛,“國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況大清國運正盛,人才濟濟,臣在王邸十幾年,中外人士知之甚多,驟然置之廟堂之上,雖至公亦無公,雖無私也有私,恐怕有傷聖德。這是一不可用。”四爺依舊臉上毫無表情注視著鄔思道。
“臣原是犯罪之人,這是二忌。”鄔思道道,“康熙三十六年臣為孝廉,應天府試,率五百舉人抬財神大鬧貢院,此事震動朝野,天下皆知。雖說是激於義憤,到底是觸了國法,先帝曾連下詔旨捕拿,臣又潛逃在外。為憎恨吏治黑暗,臣又入京,擇主而事。萬歲如今功成名就,即起用臣輔在帝側。在臣原是罪餘欽犯,在君又幹礙聖祖當初原意,用此不忠之臣致於臣下議萬歲為不孝之君,這是二不可用。”
這時四爺表情有了變化,像是被感動了,不覺坐了下去,摸摸頭說道:“只是可惜了你。”
“這正是第三忌。”鄔思道見四爺動了心,舒了一口氣,又接著說:“臣雖然薄有小才,卻是陰謀為體。萬歲龍日天表春華懋德光明正大。這就是忌!臣在萬歲僭邸蒙恩十餘年,顧問侍從,無不聽之言,無不從之計,無數驚濤駭浪之中早已殫精竭慮耗盡心力,譬如已經熬幹了的藥渣,萬歲何堪再用?倘若萬歲念思道忠貞不貳之心,放臣還山,沐浴聖化之中,舞鶴昇平之世,在萬歲為全始全終之主,在臣為明哲知理之臣,傳之後世,亦為一段風雲際會佳話。萬歲若不允臣之所請,臣今夜就仰藥自盡,不傷聖人知人之明!”說完這些話,鄔思道已是淚流面滿,自己都被感動了。
四爺也不禁黯然,嘆息一聲道:“你的心我都知道了。不知目前你有什麼打算?”鄔思道頓時放下了心,從容說道:“潛邸如今是天子行宮,我住在這裡顯然不合適,我在外面租了一處宅子,萬歲既然允臣之請,今晚一見,就算辭行,我這幾天身體不舒服,酒席就不吃了,我這就搬出去,過幾天就回老家老家。我已經已經很多年沒吃故鄉水了。”
雍正想著還是不能夠放心,於是給鄔思道來了個半隱,他說道:“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你不要大隱,也不要小隱。這樣吧,你去李衛那裡當個師爺,李衛識字不多,你去幫幫他,將來朕出巡之時,咱們還能見面。後來鄔思道走的時候,十三爺送了一個叫如月的小女子給鄔思道,說是照顧鄔思道的,其實,十三爺沒明說,這其實是雍正安排監視鄔思道的雙保險,鄔思道此時算是暫時保住了性命。
第二階段:到李衛那裡當師爺的過渡鄔思道到李衛這裡是怎麼個意思,雍正明白,鄔思道明白,李衛也是明白的。李衛是個猴精猴精的猴崽子,他始終明白一個道理,他自始至終是四爺的一條忠誠狗,他也摸透了四爺的性情,凡事都考慮四爺的感受,所以,雍正對他毫無猜忌之心。
鄔思道到了李衛這裡以後,基本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看看書,寫寫字,釣個魚,教如月寫寫字,捎帶著給李衛寫個文書啥的。日子過的平靜無奇,但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過上沒有束縛的生活,李衛這裡顯然不是安身立命之所,始終待在這裡不是長久之計。
其實,李衛也有著同樣的心思,鄔思道是個燙手山芋,讓鄔思道一直待著他身邊始終是個隱患,他也得想轍把這個包袱甩出去,萬一哪天炸了,會傷到自己。
後來在雍正給李衛的一封信裡,鄔思道在字裡行間嗅到了李衛很有可能升職的訊息,這對鄔思道來講可不是件好事,因為雍正將要給李衛升個什麼官,並沒有明說,鄔思道也猜不到,如果是離朝廷遠的地方官還好,但如果是調李衛入京當官,這樣一來,他豈不是又到了雍正的眼皮底下,這可不成。
恰在此時,山西田文鏡那裡遇到了棘手的事,這對鄔思道來說是個離開的機會,對李衛來說是個解脫,田文鏡正在查諾敏,於是,鄔思道和李衛一拍即合,由李衛介紹鄔思道去田文鏡那裡當幕僚。
田文鏡同樣也是雍正重用的封疆大吏,而田文鏡在處理事情上不懂得變通,需要智囊的幫助,鄔思道正是田文鏡需要的人。而鄔思道與雍正之間的事情,田文鏡根本不知道,他只當鄔思道是個師爺而已,鄔思道來到田文鏡處就是他脫離雍正的大好機會。
第三階段:鄔思道激怒並不知情的田文鏡最終全身而退話說,李衛介紹鄔思道給田文鏡的時候,可是好好的吹噓了一番鄔思道,說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五百年的事鄔思道知道,後五百年的事鄔思道也知道之類的話,田文鏡可是不愛聽大話,既然你介紹人到我這,總得拿出點什麼吧,納個投名狀啥的,鄔思道也不含糊,給田文鏡解決了他目前最棘手的問題,諾敏虛報庫銀一事,田文鏡大喜。
李衛把燙手山芋扔出去,拍拍屁股走人了,鄔思道也樂的這樣,因為這離他下一個目標實現不遠了。只有田文鏡矇在鼓裡,以為撿了鄔思道這個大便宜。豈不知,接下來的事讓田文鏡大跌眼鏡,這鄔思道獅子大開口,一年索要高達八千兩銀子的俸祿,更過分的是,鄔思道自從幫了他這一次之後,拿著高額的年薪,啥事也不管,可把田文鏡給氣的不行。
氣田文鏡是鄔思道想要達到的目的,因為他知道田文鏡是個酷吏,容不得別人在自己面前裝,田文鏡尤其討厭讀書人,羞辱那個欠了一兩銀子的老狀元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他這個官是花錢捐來的,田文鏡是個為名活著的人,為了名不擇手段,所以弄得怨聲載道,到處都是告他的摺子。
滿打滿算鄔思道統共為田文鏡辦了兩件事,第一件就是初來乍到納投名狀查諾敏一事,第二件事就是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去年羹堯那裡。說是幫田文鏡,其實鄔思道還是在為自己鋪路,他是想向雍正表面心跡,即使我離開了你,我還是想著為你辦事,辦重要的事,利用一個燈下黑原理讓年羹堯找到了叛軍主力,解決了雍正的心頭大患,表明了自己沒有任何野心。
後來,鄔思道終於激怒了田文鏡,而且時機把握的相當到位,在雍正到河南視察前夕。鄔思道整天不辦事,到處瞎逛,還時不時的找田文鏡要錢,東翁,你去年還欠我兩千銀子啥時候給啊。田文鏡表示沒錢,我是個窮官、清官。鄔思道說你別蒙我,我知道前幾天你剛收到一筆五千兩的火耗銀子。總之是鄔思道一直咄咄逼人,田文鏡不耐煩了,表示你這條魚太大我養不起,你還是給我走人吧。
鄔思道等的就是田文鏡這句話,拿了錢不說,還順利脫了身,順帶著還挖苦了田文鏡幾句,沒錢就別整這麼大膽攤子。至此,鄔思道在雍正到河南考察之前,全身而退。鄔思道來到河南的時候,問了田文鏡鄔先生還好嗎,他在哪,我想見見。田文鏡傻眼了,表示人走了,我派人去追,雍正想想算了,你追也追不上,其實,雍正內心也放下了鄔思道,總算全了這一段君臣之誼。
寫在最後
鄔思道以他對雍正的瞭解得以明哲保身,利用田文鏡不知道他和雍正的關係得以全身而退,其實,雍正經過長期的考察也對他放下了戒備之心,總算全了二人的君臣之誼吧。
-
9 # 協酒而逃
鄔思道,雍正王朝裡雍正登基前的重要幕僚,雍正登基後急流勇退,先是半隱——到田文鏡那裡做幕僚,後來再借機跑路,實現了正真的隱退,再也沒出現過,所以應該是得以善終;
不過在史實中,鄔思道只是雍正寵臣田文鏡的師爺,沒有跟雍正見過面,但雍正知道這個人,還在給田文鏡的文書中提到過“鄔師爺安否?”這算是雍正與鄔思道唯一一次有記載的接觸了。
-
10 # 方言講史
雍正王朝這部影視作品一出讓人深深的記住了鄔思道,不由有人問到鄔思道,歷史上真有其人嗎?這個謎底明顯至今都沒有得出論斷。這個拄著手杖的瘸子卻成為了師爺的標杆人物,成為了行業的一個原則
鄔思道是浙江紹興人,從小就愛好唸書,然則往往加入科舉考試均沒有上榜。因為家庭貧苦,起初去到開封做了一個師爺,人又稱馮師爺。其人身有殘疾,是個瘸腿之人,走路只能寄託柺棍能力行走。以後遭到石友田文鏡的引薦,來處置一件辣手案件,田文鏡其時擔負的工作是巡撫一職。鄔思道對此案件處置的非常適當,不同凡響上報刑部總部的時刻順遂經由過程,這讓鄔思道垂垂遭到了重用。
一天鄔思道問田文鏡想不想當督撫,因而就給田文鏡出謀獻策。鄔思道寫了一份奏摺,讓田文鏡上交給天子,只需天子看到這份奏摺就可以成績大業,然則條件是田文鏡不能看奏摺內容。田文鏡深知鄔思道的為人,以是就爽直准許了。但是這個奏摺的文章主體是彈劾隆科多的,是現今天子的母舅,是金枝玉葉,並且位高權重,固然以前屢立奇功,然則恃寵若嬌更加不把天子放在眼裡,雍正也是對此頭疼不已。朝中大臣都曉得隆科多的欠好的地方,然則沒有人敢動隆科多,沒有一個人敢上書檢舉隆科多的罪名。
這件工作後田文鏡的位置日趨爬升,遭到了天子的重視,鄔思道也盛名遠播。起初田文鏡逝世,而鄔思道成為了雍正的謀士,替雍正做事。
人生軌跡:鄔思道本想以考取功名來報效國度,無法屢考不中,到紹興縣衙裡當了一個師爺,結識了石友兼引導田文鏡,爾後贊助幫忙田文鏡處置政事,辦理案件。康熙駕崩,雍正當政,發明田文鏡與鄔思道兩人,並且對鄔思道另眼相看。對這個小師爺的才華深深信服,田文鏡身後,鄔思道上位,在雍正的重金聘任下為雍正做事。
史書中並無記錄鄔思道是怎樣死的,眾口紛紜,一種說法是鄔思道是老死的,鄔思道是一個聰明人,曉得位於高處的味道也曉得皇欠好奉養,以是勇於棄取,以後就辭去工作辭職歸裡。回到故鄉後的鄔思道出了2本書,然則不因此自己的名義出版的,而因此石友田文鏡的名字刊行的,報告的主如果遊幕之道。書刊行後,成為了行業標杆,被同業師爺們廣為傳閱自創。紹興師爺就此成為了紳士大腕,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偶像,師爺這個行業也以紹興地區最為聞名。
別的一種說法是到死都沒有見雍正一壁,隱居山林,做個學堂老師,悠然自得的過著下半輩子。
-
11 # 東東歷史
在雍正得大位之後,雍正曾經問過鄔先生將來的安排。鄔先生拒絕了高官厚祿。給自己一個半隱的安排。所謂半隱就是雍正知道鄔先生的行蹤。鄔先生也能透過李衛、年羹堯、田文鏡得到皇帝的訊息,跟雍正還有交流。
其實,這個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在高福被毒殺之後,鄔先生就知道自己將來也有可能為了防止洩密而被處死。所以,鄔先生在輔佐雍正登基之後,選擇了這條退路。鄔先生也估計到,憑自己的功勞和雍正的感情,這種退路雍正是不會太為難自己的,自己的後半生也可以得到保全。
剛開始,鄔先生幫過李衛,然後是田文鏡,還有年羹堯。鄔先生嚴守秘密,田文鏡甚至都不知道鄔先生的來龍去脈,只以為他是李衛的師爺。一個靠給人出主意而掙錢養家的小人,這個小人還很貪財,一個河南巡撫都養活不起。
離開京城的鄔先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老老實實。直到雍正徹底確信鄔先生不會洩密,才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當然,電視劇和小說有出入。但電視劇還是保留了小說的這個思想的。大的脈絡沒有問題。自從四爺府一別,雍正和鄔先生就再也沒有見過面
-
12 # 不藥的花花世界
清宮政治漩渦大戲《雍正王朝》中由李定保扮演的鄔先生的聰明機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劇中那個鄔思道在康熙的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身邊,不動聲色、算儘先機。他腿瘸,走路拄著柺杖,被皇四子尊稱為“鄔先生”
在劇中,他作為高階幕僚,在皇四子當皇上的坎坷道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提出的“以不爭為爭”的策略,很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那麼鄔先生的結局是怎樣的?
當雍正繼位當晚,雍正問鄔先生將來的打算時,鄔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想當管了。他說了三個原因:1:他腿瘸,是個殘疾人2:先皇康熙廢棄之人3:他雖有點才氣,但是以陰謀為主。總之他找了一些藉口打算歸隱
當雍正追問他以什麼方式歸隱時,鄔先生答道: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臣打算採取“半隱”。他編的理由如下:1:有銀子晚年生活有保障2:想主子的時候可以來看看主子3:主子需要奴才的時候,能夠找得著
他的那幾句實在話說到雍正的心裡去了,於是他能夠得以功成身退,得以採取半隱自保,可以算得上絕頂聰明的人
-
13 # DJ你懂
《雍正王朝》中的鄔思道可謂是個諸葛孔明一樣的人物,博學多識、算無遺策,正是在他的輔佐之下,四爺雍正才能最終在“九子奪嫡”中勝出容登大寶。
自古有言“伴君如伴虎”,因為鄔思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雍正繼位之初曾想殺他滅口。但考慮到自己剛剛繼位根基還不牢固,如果殺了功臣,難免會讓年羹堯、隆科多等人寒心,另外也確實憐惜鄔思道的才能,所以最終答應了鄔先生提出的“半隱”,把他交給李衛做幕賓,一方面可以輔佐李衛在江南推行新政,另一方面由李衛負責監視,自己也可以放心。
在江南,鄔思道輔佐李衛推行“攤丁入畝”新政,短短一年時間就打開了局面。後來在李衛的推薦之下,鄔思道又去了河南巡撫田文鏡幕府,在河南幫助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日子就這樣看似平靜的過著,但鄔思道知道,雖然自己時刻處於雍正的監控之下,但雍正殺自己的心思從來都沒有放下過,有一天自己必然會死在他的屠刀之下,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脫身的機會。
脫身的機會終於來了,雍正二年,年羹堯在西北平叛,眼看國庫一天天消耗殆盡,卻苦於找不到羅布藏丹曾的主力決戰。於是鄔思道主動請纓,以押送軍糧為名去青海幫助年羹堯。
在鄔思道的幫助之下,年羹堯很快找到了叛軍主力,在法輪寺決戰中大獲全勝。西北平叛大功告成,從此再無戰事,新生的雍正王朝終於站穩了腳跟。正當雍正沉浸在西北平叛勝利的喜悅之中時,鄔思道卻在回河南的途中神秘消失了。雍正得知訊息後很是惱火,急忙派出大批人手秘密查詢,可那裡還找得到,自此鄔先生就這樣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雍正駕崩後乾隆皇帝繼位,感念於鄔先生大才,早年曾是自己的授業恩師,乾隆也曾派人四處尋找他的下落,也都是無功而返。
乾隆五年曾有傳言,有人在雲貴之地曾看到過貌似鄔思道的身影,但也只是傳言而已。
-
14 # 炒米視角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鄔思道的結局叫“逃出生天”。至少鄔思道自己認為她是用了一個及其巧妙的方式逃出生天了。
奪嫡成功當晚,雍正回潛邸。鄔思道早算準他是回來處理像他這樣幫他搞陰謀,做秘事之人,坎兒先例在前。所以他一方面仍然不動聲色幫雍正出謀劃策,比如有人求見雍正,他代為阻攔道“天子沒私事”,若有公事,請轉告張廷玉處置,若有關防上的事,請轉十三爺處置,若有私事,就說天子沒有私事。
這讓雍正感受到鄔思道的確是高人一等,而且對自己仍是一心一意。
另外對鄔思道的安排,鄔思道自己提出了要“中隱”,自己不要高官厚祿,要在一個可以受雍正監視的地方,但遠離雍正的地方。離開雍正是因為自己是先帝朝刑餘之人,避免雍正難處。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為雍正考慮的,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保,一句“天子無私事”就提醒了雍正潛邸的奴才一個不能留。雍正也的確動了惻隱之心,於是答應他去李衛那裡,李衛是雍正外放的心腹,這樣雍正也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一步。
所以鄔思道到了李衛處就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幫李衛出出主意。所以李衛很快就放心了。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二步。
那麼時間一長,他從朝廷發給李衛的廷寄裡發現了另外一個脫殼的機會。那個機會就是田文鏡,田文鏡也是雍正的改革重臣。但是相對而言,他就比雍正和李衛笨多了,也好糊弄多了。於是透過幫其解決”諾敏造假案”,戲說要李衛“八千幕酬將自己賣給田文鏡”。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三步。
李衛把此事上報給雍正,雍正略一思索,反正田文鏡也是自己的人,而且田文鏡做事沒有李衛靈活,的確是應該有這樣一個師爺輔助一下。於是便同意了。
鄔思道到了田文鏡處,幫忙解決了很多事,特別是幫田文鏡押運糧草到西北年羹堯處,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叛軍主力就在離年羹堯不足百里的法源寺,之所以年羹堯思維定勢,是因為“燈下黑”。
後協助田文鏡在河南開展”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時值黃河決堤,田文鏡焦頭爛額之際,鄔思道算準了雍正要來,所以藉口要幕酬,和田文鏡發生口角。拿了四千銀子,被田文鏡趕走。這是鄔思道金蟬脫殼第四步,也是功成之步。鄔思道臨別給田文鏡也留了句肺腑之言,“可疑之利不可受,得之易時失之易。”這是繼給十三爺留的那句肺腑之言(勸十三爺拼死辭掉鐵帽子王,以保一世平安)的第二句。
但關於這次黃河決堤,真實歷史上,雍正並未親臨現場。而且田文鏡實際上採取的是隱瞞不報,結果淹死、餓死饑民數萬。這事換了別的皇帝,殺一萬次頭,也不為過。可是雍正最終選擇原諒了田文鏡,並且田文鏡死後被允許陪葬。而真是歷史上,十三爺允祥也的確獲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死後甚至連名字都改回“胤祥”,無需避諱,所謂哀榮備至。張廷玉也獲得非凡殊榮,成為了有清一朝,唯一一個沒有爵位但配享太廟的漢臣。
所以道理是那麼個道理,真正的結局就連神算“鄔思道”也算不準。鄔思道的兩句肺腑之言,都未成真。反而顯得有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如果鄔思道不知進退,結果會不會和坎兒一樣,也未免可知。
-
15 # 老陳有話要說
《雍正王朝》裡面鄔先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早年因為考場不公鬧過貢院因為首腦人物被通緝流亡。最後因為四阿哥的收留而結束了漂泊生活才是隱身為四阿哥身後的男人。鄔先生有大才可是前半生懷才不遇,遇到四阿哥可謂是將遇良才。鄔先生在奪嫡過程中扮演一個良師益友在四阿哥找不到方向時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撥開雲霧可謂是四阿哥的戰略導師。
在奪嫡後期因為高福的事情讓鄔先生真正明白只有飛鳥盡良弓藏,所以也開始規劃自己將來的出路。所以才有了在康熙駕崩的那個晚上才有了四阿哥在奪嫡的關鍵時刻第一時間趕會王府有了個鄔先生那場本劇經典片段。才有了後來鄔先生的半隱。
-
16 # 燃燒的狗猹
跑了呀,他心裡清楚雍正兔死狗烹已經起了殺心,像他這種人留著就是心頭大患啊。他對十三爺就說了小心點,結果不幸言中,老十三還是蠻慘的。
-
17 # 上書房走走
《雍正王朝》以演技集體線上、主創剽悍雲集著稱,焦爺、唐爺什麼的,不用介紹了吧!二月河老爺子的本子,胡玫導演,還有黎叔掌鏡(沒錯,就是“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那個張黎),這陣容也是沒誰了,能成經典,必有其道理,舉個小栗子,八一八鄔先生最有可能的結局,博眾鄉親一樂。
有道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話說四阿哥彎道超車,終成新主,鄔先生首居一功。上位成功後,入朝堂當宰相,或留在幕後當軍師,豈不快活美哉!
先說結論:鄔先生深知雍正,只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歷史課早就劃過重點,勾踐一朝功成,就是范蠡溜號時,文種卻還傻乎乎的要幫助勾踐二次創業。結果呢,勾踐逼死了文種,范蠡因主動離開,得以保全。為何患難之後起殺心?道理很簡單,為求自強之時,受盡汙辱,人格上自賤才得以保全。而這一切,全被小弟們赤果果地目擊了,辣眼晴呀有木有!成功依然無法消除持久的恥辱感,每次面對“功臣”,受傷的小心靈就會經歷一次折磨。所以,二人不死,勾踐的人格難以恢復常態。君主畢竟是虎,是虎就會傷人,哪怕是最親近的人。范蠡洞察人主的自卑心態,趕緊溜了,才保全小命。文種參不透這一層,所以不明不白地掛了。鄔先生和范蠡一樣,為保雍正上位,用了很多見不得光的謀略,雍正府上的那些個密聞,鄔先生也心知肚明。雍正繼位後,回潛邸,假借探望,實已暗起殺心。鄔先生“不死”,雍正將和勾踐一樣,人格上會嚴重的不自在。再者當了皇帝,一朝大權在握,掌握了優勢資源,雍正自視甚高,認為已用不上鄔先生了。
天下之大往哪裡逃呢?到了天邊,也是雍正的地盤。所以,范蠡是全隱,鄔先生只能選擇半隱,向雍正表忠心,保證自己上道,絕不亂說,還會保持在他視線之內,跟著李衛(由二狗子看管),就是這層意思,隨時掌握一舉一動,好讓雍正放心。
李白有云:“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蕭何看透了劉邦,所以自汙圖保全。韓信看不透這一層,還囂張自吹,結果中了劉邦的忌。鄔先生明瞭,功成身不退,必遭主忌,雍正殺自己,不過一句話而已。
鄔先生以劍柄授人主,讓人主操劍,掌握對自己的生殺之權。讓人主明白對方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內,又成全其“念著舊情”,劍走偏鋒、兵行險招,終究得以僥倖保全。
-
18 # 小小呆蘿蔔
相信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們對於鄔先生這一角色都不會陌生,他可以稱得上雍
正的政治啟蒙老師,他才智超群,目光如炬,雖然一門不出,二門不邁,但對朝局的洞
悉力卻異常透徹。也正是在他的幫助下,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四阿哥胤禛也最終榮登大寶,獲得了那至高的權力。
但是,也正是在那一刻,這位鄔先生的結局似乎早已註定了。古往今來的君王都一
樣,共患難易,同享福難哦。前有文種勾踐之事,後有明太祖誅功臣之例,這位老謀深
算的鄔先生難道還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嗎?
所以,在那個奪嫡成功之夜,雍正匆匆的趕回自己的府邸,第一個召見的果不其然
是他:鄔先生,要知道,在奪嫡之路上,雍正遇到了諸多的苦難,有催討庫銀的難事,
有八王黨的阻撓。但是,都被鄔先生以巧計化,無論是陰謀陽謀,這位鄔先生都用了。
所以,在這一刻,雍正想要將這些事劃上一個句號了。
雖說之前幫雍正解決了不少困難,但現在兩者之間的關係陡然發生了變化,王爺變
成了皇帝,客卿變成了臣下。雍正自然也不希望他不光彩的手段被公諸於世。所以,急
於回來安置這個從龍之臣。但是,老鄔也不是白給的。早早想好了三條理由來脫身啦。
1.他是一個殘疾人,難登大雅之堂。所以,無法在朝為官。
2.他只能出出陰謀詭計,至於治國之道,他就不行了。
3.他是一個前朝罪臣,如果這朝立馬為官,有對先帝不敬之意。
看的出來,這三條理由看似牽強,但又不是沒有道理。說出了這三條理由,又道出
了自己並不會全隱,只會半隱。為何呢?全隱若是脫離了皇上的視線,豈不是會受到皇
上的猜忌。唯有半隱,時刻呆在皇上的監視下,才能活下去。所以,後來,他自願呆在
李衛的身邊,目的就是為了打消皇上的猜忌心。
就這樣,雍正在權衡之下,看著這數十年來為他出謀劃策的老人,一時心軟,便答
應了他的請求。而後,鄔先生在李衛處也替李衛解決了不少的難處。最後更是利用激將
法逼田文鏡將自己辭退,就在那一刻本可以與雍正再見上一面。但是,他仍然選擇了遠
遁於江湖,不為其他,只為打消君主的猜忌,因為他知道皇上一見到他,必會想起奪嫡
的陰暗與險惡,也勢必不會放過自己。與其在官場上受到君王的猜忌,倒不如瀟灑於江湖,還落得個自在。
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可以說,鄔思道是一個知進退、明得
失之人,能夠獲得善終,亦是他的不凡。
-
19 # 歷史局中人
鄔思道的政治覺悟和智謀在《雍正王朝》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比肩康熙。雖然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但並不妨礙我們透過《雍正王朝》來解讀這一位神人。
鄔思道最後一次出場是在河南巡撫田文鏡那裡,得知雍正即將來河南的訊息,鄔思道就和不知內情的田文鏡因為工資的事發生不愉快,藉機就逃了,逃跑時還帶著田文鏡給的四千兩銀子和侍女秋月。也算實現了自己真正歸隱山林的願望,可謂是功成身退。
為什麼鄔思道不敢見雍正?難道還怕雍正對他下手嗎?
鄔思道是刑餘之人,但受到雍正極大的禮遇,使得鄔思道很受感動,也暗暗下定決定要報答四爺的再造之恩。表面上鄔思道是雍王府裡的教書匠,其實暗地裡卻是幫助雍正出謀劃策,奪取皇位的軍師。
因為鄔思道的存在,實力最為弱小的雍正在“九子奪嫡”中步步為營,最後繼承大統,鄔思道堪稱居功至偉。想想這十幾年來走過的艱辛過程,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每一步怎麼走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可也因為鄔思道在和雍正朝夕相處的十幾年時間裡,鄔思道發現雍正這個人手段毒辣,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透過“高福之死”,鄔思道更是明白了“兔死狗烹”這千古不變的道理。
在康熙駕崩、雍正繼位當晚,北京城人心惶惶,各種勢力都在觀望、角逐。而雍正更是在百忙中回到了府邸,府邸總管高無庸率領眾人接駕,看到鄔思道不在,雍正就問“鄔先生在哪裡?”
其實雍正此時回府,就是為了把之前替雍正秘密辦事的奴才(包括鄔思道)全部處死。就像府邸總管高無庸對雍正忠心耿耿,任勞任怨,辦過不少絕密的事情,第二天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可想而知下場如何。
鄔思道這麼精明的人物自然知道雍正的心思,於是在雍正繼位的同時,也用金牌令箭調來了互不統屬的五路兵馬。當雍正來到前邸時,五路兵馬也銜令前來護駕。多疑的雍正看到這個架勢,摸不到底,加上鄔思道自己不留戀權力的態度,更是說了“半隱”,使得雍正的殺心慢慢消失。
所謂“半隱”,就是鄔思道去雍正心腹李衛那裡當差。一來雍正可以透過李衛來很好的監視鄔思道的動向,看看鄔思道的真實想法,會不會被其他人利用,還是死心塌地為李衛辦事,不問其他。二來,去李衛那裡當差,可以利用鄔思道的智謀幫助李衛推行雍正的“新政”。可謂一舉兩得。
在李衛那裡,鄔思道過的自然舒服,也讓雍正放心。由於李衛不識字,鄔思道幫忙打理公文時,得知田文鏡那裡出事了,於是就藉機去了田文鏡那裡。李衛之所以放行,肯定也是雍正點頭的,畢竟鄔思道在李衛處這幾年,行為還算規矩。再說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心腹,田文鏡在河南推行新政時,只知道強硬實施,效果不理想,就使得鄔思道抓住了這個機會去了河南。
鄔思道在河南期間,也確實幫了田文鏡很多忙,使得新政順利施行。還有就是替田文鏡押運糧草去西北,也藉機敲打年羹堯不要“養寇自重”等等。種種行為無非是要讓遠在北京的雍正知道,我鄔思道對你雍正是沒有威脅的,讓雍正放心。
所以當雍正來到河南後,指名要見鄔思道,想向鄔思道討教一些事情,可鄔思道早已逃之夭夭,田文鏡要派快馬去追,還被雍正阻止了。說明雍正已經對鄔思道很放心了,雍正也要兌現承諾,放鄔思道歸隱山林。而鄔思道要走,也是因為不想在攪局、多事,以雍正現在的實力,是可以辦好任何事情的。還有就是伴君如伴虎,好不容易有機會脫身,難道還要被抓著不放嗎?
此時在雍正心裡,有的只是對鄔思道的愧疚。沒有鄔思道,很難說雍正會在奪位的路上走多遠,更不要說能繼承大統了。
-
20 # 小島知風
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四爺黨”最核心的成員,也是智慧擔當,自四阿哥胤禛正式參與奪嫡到最終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鄔思道全程參與並起到了最為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沒有鄔思道的出謀劃策,四爺能否勝得過八爺真的很難說,那麼,像鄔思道這樣功勞很大又掌握著雍正很多隱秘事的人會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鄔思道最後一次出場是跟田文鏡吵吵著索要幕酬銀子,銀子到手以後,鄔思道回到住處催促著媳婦如月趕緊開溜,他甚至連任何行禮都不帶,還是如月收拾了幾樣要緊東西,邊收拾邊問:“明天走不行嗎”?
鄔思道拉著如月就跑,邊跑嘴裡還邊嘟啷著:“再不走就來不及了”,鄔思道本來是個瘸子,可此時的行動速度一點也不比正常人慢,自此之後,鄔思道徹底消失了,過起了“全隱”的生活。
那麼,鄔思道為何要急匆匆地開溜呢?這是因為他從田文鏡那裡得知了雍正要來河南考察的訊息,鄔思道怕再次見到雍正,萬一雍正心血來潮,拉他去辦差或者把他給滅了口,這樣一來,他所籌劃的全隱計劃就泡湯了,所以,鄔思道故意激怒田文鏡,造成了被田文鏡趕走的假象,鄔思道對田文鏡說的那句:“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啊”,就是最好的證明。
果然,雍正到河南見到田文鏡以後,對著田文鏡問道:“鄔先生安否”?這一問把田文鏡給問懵逼了,他心想著皇上都要稱之為先生的人居然被他給趕走,他陡然想起了鄔思道臨走時對他說的那句:這可是你讓我走的啊!田文鏡不由地心驚起來,唯唯諾諾的對雍正回道:“鄔先生走了”,同時,田文鏡表示要派人去追,雍正嘆了口氣道:算了,不要追了,追也追不上了!
雍正對鄔思道很瞭解,同時鄔思道也深知雍正的為人,他們二人互相都不放心對方,鄔思道利用了田文鏡不知道他身份這一點,成功地實現了“全隱”。鄔思道為什麼要脫離雍正的視線呢?他又是怎樣一步步脫離雍正的視野?這一切還得從雍正成功奪嫡那一晚說起。
雍正繼位當晚,鄔思道和雍正的心理博弈鄔思道原本是名動江南的才子,本想著在科考中一舉奪魁,好一展抱負,然而天不遂人願,鄔思道在參加康熙三十六南闈時,發生科場舞弊一案。原來這主考副主考們都是撈錢的高手,一概論孝敬取士,居然是誰出的錢多誰榜上有名,鄔思道參加完考試之後,還巴巴等著金榜題名呢,結果成績出來之後,他的名字居然連榜都沒有上。
鄔思道本是心高氣傲之人,他自負以他的才華即便不在三甲之列,怎麼著也能得個前十名,沒想到竟是這樣的結果,鄔思道氣憤至極,經過仔細打聽,方才得知主考、副主考都是摟錢的主,鄔思道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於是召集齊其他的幾百名落榜計程車子,把個江南貢院攪了個天翻地覆,鬧完之後,鄔思道自知他乾的這事有違朝規,於是趕緊風緊扯呼。
果然,科場舞弊一案鬧到讓康熙知道,雷霆震怒之下,康熙處決大批舞弊官員,當然了,鬧事的鄔思道也在通緝名單之列。還好,鄔思道提前溜了,不然,不死也得脫層皮。後來,趕上孝莊太皇太后去世,天下大赦,鄔思道才得以重見天日,但他在數年逃亡的路上被水匪打折了腿,成了個瘸子,再想透過參加科考以施展抱負,顯示是不可能的了。
還好,四阿哥胤禛早就聽過鄔思道的才名,想借助鄔思道的智慧做點大事,於是胤禛派年羹堯四處打探,找到了落魄的鄔思道,但鄔思道的脾氣甚是古怪,一般有點才氣的人都這樣,年羹堯也有自己的辦法,他讓自己的妹子年秋月負責照顧鄔思道的起居,這一招居然很管用,鄔思道對年秋月很是順從,就這樣鄔思道投入了四爺的門下。
歸入四爺門下之後,鄔思道用他那高深莫測的智慧幫助四爺走出重重困境,比如建議四爺接手清理戶部虧空初步贏得康熙好感;比如讓四爺不要插手刑部“宰白鴨”一案,免得落個導致太子被廢之名引起康熙的猜忌;比如,建議四爺舉薦胤礽復太子之位,贏得了康熙的進一步好感;再比如,在舉薦大將軍一事上,反其道而行之讓四爺舉薦老十四,不但成功的瓦解了八爺黨,更重要的是通過了康熙的最終考察。還有就是替四爺培養出了一個討康熙喜愛的小機靈鬼弘曆,為四爺加了不少分。
到了最後關頭,也就是康熙罷免了四爺所有差事的時候,四爺心灰意懶,贈金讓鄔思道歸山,鄔思道一語點破夢中人,他判斷出這是康熙老爺子再給胤禛鋪路,這才使得四爺重拾自信。
到了康熙駕崩當晚,鄔思道有條不紊地安排,讓四爺放心進宮聽旨意,他則在外面替四爺安排好了後續事宜。最終不出鄔思道所料,四爺是聖心默定的繼位人,最終脫穎而出。
然而,隨著雍正繼位,二人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他們曾經是無話不談,毫無顧忌,鄔思道甚至有時還敢端起架子教訓四爺,而現在四爺成了高高在上的帝王,鄔思道則顯得是個知道太多事的人。
雍正繼位當晚,在控制了局面以後,回到了潛邸,那麼,他回來做什麼了?他是來安排一些事情和人,而鄔思道就是他首先要“安排”的人,換句話說就是來除掉幫他做過秘密事的人。
而鄔思道在和雍正相處的過程中,知道雍正乃是: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騭梟雄之主,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比如,鄔思道曾為坎兒被雍正秘密除掉懊悔不已,還有就是,雍正明知道他和年秋月真心相愛,但為了拉攏年羹堯,不顧他和年秋月的感受,直接橫插一槓子娶了秋月,所以鄔思道早就準備好了這一天的到了,他是熟讀史書的人,知道兔死狗烹道理,因此他想好了自全之道。
於是,二人進行了一場心理博弈,鄔思道首先跪下請安叫了聲:“萬歲”,雍正趕緊說:“你還是你,我還是我,不要做這生分模樣”,雍正這話就很假,他已經是皇上了,怎麼可能跟以前一樣。接著雍正首先表態:先生是有房杜之才的人,沒有你,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但你的身份外邊人的不知道,一下子放在太高的位置不合適,等我一步步慢慢抬舉你。
其實,雍正明知道鄔思道是殘疾之人,登不得朝堂,說這番話言下之意是,你是我的私人助手,還有你也沒個功名在身,再者,你為我辦的那些事都是行的陰謀,根本上不得檯面。
鄔思道就知道雍正會這樣說,於是他順勢打起了感情牌,說出了他的三忌和三不可用。第一忌,他是個瘸子,而國家取士授官,自有制度,他在潛邸十幾年,驟然置於之廟堂之上,恐怕有傷聖德,這也是一不可以用。
第二忌,他原來鬧過科場,屬於犯罪之人,用他這樣的人會引起朝臣不好的議論,這也是第二不可用之處。
第三忌,他行的是陰謀,上不得檯面,況且,他已是才智枯竭,如今雍正登基為天子,應該行光明正大之道,他這樣的人是不能再使用的,這也是第三不可用。
接著鄔思道又動情地說:倘若萬歲念思道忠貞不貳之心,放臣還山,沐浴聖化之中,舞鶴昇平之世,在萬歲為全始全終之主,在臣為明哲知理之臣,傳之後世,亦為一段風雲際會佳話。
鄔思道說這番話是表明心跡,所表明的意思是,他會把這裡發生的事情永遠的爛在肚子裡,永不外洩,讓雍正放心,看在他忠心為主的份上,放他歸山。
二人正談的時候,十七阿哥胤禮求見雍正,來得很是蹊蹺,不知所為何事,有人猜測,這是雍正安排老十七來除掉鄔思道的,這是有點過分解讀,除掉鄔思道犯不上用一個皇子。
雍正剛準備召見十七阿哥,鄔思道出言勸諫道:萬歲,您如今貴為天子,天子不該有任何私事,十七爺如果有公事奏報,應該放到到朝堂上去說,如果是個人的私事,那就不必相見。
雍正說:老十七是我的兄弟,我見見自己的兄弟有什麼打緊呢,不過既然你這麼說了,那就算了吧,讓老十七先回去,以後再說,鄔思道接茬說道:還有潛邸外面那五路不相統屬的人馬也是我讓十三爺安排的,知道萬歲要回潛邸,安全方面不能出岔子。
言下之意就是說,在保證你安全的同時也得保證我的安全,再加上鄔思道剛說的說的天子不能有私事,其實是在暗示雍正,想要除掉他就是辦私事。
鄔思道本來想要全隱的結果,但雍正還是不放心,於是選了一個折中的方案,讓鄔思道半隱,也選了一個二人都比較信任的人李衛,把鄔思道放在李衛那裡雍正很放心,鄔思道也能接受,因為鄔思道對李衛也是比較信任的。
第二天,鄔思道要走的時候,十三爺前來相送,並說了句:我們對不起您呀!然後,喝了一杯,鄔思道告誡十三爺要收斂鋒芒,之後,十三爺請出來了一個和年秋月長得很像的女人,名字裡面也帶個“月”,讓這個叫做如月的女人負責照顧鄔思道的起居,十三爺不好點破,其實,這是雍正安排監視鄔思道的,鄔思道也沒有點破,欣然笑納了。
鄔思道以李衛為跳板,進而歸入田文鏡幕下,最終實現“全隱”鄔思道到了李衛的衙門裡名義上是做師爺,其實,也就是整天看看書,賞賞花,釣個魚,順便幫李衛寫個摺子之類的,日子過得清閒,整日不出衙門。
後來,李衛見雍正的時候,雍正還問李衛:鄔先生在你那怎麼樣?李衛是個聰明人,知道雍正把鄔思道安排在他那的用意,李衛答道:鄔先生,整日除了讀書之外,就是順便幫奴才看看案卷,不曾出衙門一步。
然而,鄔思道早就厭倦了這種生活,他想隱居山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生活在雍正的監視之中,所以,他得想法子擺脫這種情況,同樣,李衛也知道鄔思道是個燙手山芋,指不定哪天引火燒身,所以得想辦法把鄔思道弄出去。
說巧不巧,機會來了,田文鏡初到山西當差,兩眼一抹黑,知道諾敏欺瞞朝廷,但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正在發愁之際,李衛帶著鄔思道來了,李衛把鄔思道介紹給了田文鏡,說鄔思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幫著田文鏡解決眼下難題。
但是,是有條件的,事成之後得付鄔思道一年八千倆的幕酬銀子,田文鏡被眼下的事情難住了,二話不說答應了。於是,鄔思道拿出了本事,替田文鏡解決了困局,使田文鏡成功的破獲了諾敏一案,田文鏡心說,這八千兩銀子花的真值。
顯然,田文鏡高興得太早了,鄔思道也就給他辦了這樣一件像樣的事,這之後,鄔思道拿著高額的幕酬,整日的閒逛,不但不給田文鏡出主意,還時不時的出言譏諷田文鏡一頓,把田文鏡搞的一肚子火氣。
鄔思道之所以選擇田文鏡,正是因為田文鏡不知道他和雍正的真正關係,而田文鏡是個有名的清官,容不得鄔思道這樣拿著高額薪酬不辦事的人,這也是鄔思道想要達到的效果。
後來,雍正要到河南考察新政的上諭發出之後,鄔思道從幕府中得到了訊息,鄔思道覺得時機成熟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於是,鄔思道選了了激怒田文鏡,讓他主動趕自己走。
於是,鄔思道找到了田文鏡,索要田文鏡還欠著他上半年的四千兩銀子,此時的田文鏡正被水患鬧得焦頭爛額,再加上府衙賬上也沒多少銀子,還得留著救災用,但鄔思道可不管這樣,大有田文鏡不給銀子,就跟田文鏡拼命的架勢。
田文鏡被鄔思道的態度徹底激怒了,罵道:你狂什麼,別以為你是李衛介紹來的,我就不敢開了你,我是個窮官、清官,也不打算做個贓官。
鄔思道則說:我早打聽清楚了,你賬上剛進了一筆五千兩的火耗銀子,總之,我這錢你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田文鏡被鄔思道胡攪蠻纏的態度激得不行,然後讓衙役帶著鄔思道去拿錢,拿完錢打發鄔思道走人。
鄔思道心裡暗自高興,嘴上還不饒田文鏡,嘿嘿笑道:東翁,這可是你讓我走的啊!至此,鄔思道目的達到,實現了“全隱”,帶著已經被他策反成自己人的媳婦如月,過起了隱居泉林的日子,好不自在。
寫在最後鄔思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不過他只是一個身有殘疾的幕僚師爺,他因為幫助河南總督田文鏡推行雍正新政有功,所以獲得了雍正的關注,因此名留青史,但也只是幕僚師爺而已,並沒有電視劇中這般神通廣大。
其實,鄔思道的真正歷史原型是戴鐸,他是歷史上真正為雍正奪嫡出謀劃策的雍親王府親信參謀,這個人最早積極建議雍正奪取太子之位,並出謀劃策,雍正登基以後,他被外放出任四川布政使,後來被雍正找了個藉口以貪腐罪名處死,歷史上的他很可能就是被雍正滅口了。
所以電視劇中鄔思道的結局非常完美,實現了他的“全隱”計劃,但歷史上他的原型戴鐸可就沒有這麼好運了,戴鐸最終被雍正處死,可謂是兔死狗烹了。
回覆列表
他最終消失在劇中
是在田文鏡處,
他帶著四千兩銀子
夥同侍女如月,
在雍正帝到來的前一刻,
火速逃跑,從此再無蹤跡。
歸於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