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玲美莉
-
2 # 迷你影視剪輯
個人認為楊修的死不是曹操嫉賢妒能,而是楊修不懂如何為人臣子,總是喜歡在領導面前耍弄小聰明,為人過於張揚,所以招來殺身之禍。
楊修因曹操在門上寫個活字,就命人把門加大重修,因曹操的“一盒酥”三個字就私自命人把酥餅分食了,因曹操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私自下命收拾行李,準備撤軍,導致軍心大亂。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從上面可以看出楊修每次都是猜透曹操的心理,並且代替了曹操發號施令,作為領導者無論是誰肯定不希望自己的部下總是猜透自己的心理,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好大喜功,擅自做主,代替自己發號施令,所以楊修的死和曹操的嫉賢妒能沒有關係,縱使他知道曹操的性格,但因為他不會為人臣子,不懂的收斂,過於耍小聰明,決定了他不光在曹操面前,在所有人面前都喜歡這樣處事,這個死穴決定了他的命運!
-
3 # 西門不帶刀
中國有句古話叫狗改不了吃屎。就算楊修提前自己因為他那張破嘴而被曹操殺了,他依舊會嘚瑟的。雖然他最後被殺,並不是因為曹操嫉賢妒能。而是因為他自作聰明的參與到了曹操兒子曹植與曹丕的爭儲鬥爭中的。
三國裡那聰明人太多了,但真正因為聰明而死的人卻很少,楊修是個例。楊修屬於自作聰明而死的:先是透過智商拉曹操30裡的“絕妙好辭”;
又是門裡加活字,乃為闊;
又是一人一口酥,吃了別人給曹操的貢品;
最後曹操隨口說個雞肋,他就讓大軍撤退。
作死做到這個程度,古今中外也是絕無僅有的。
你說曹操他不能容人,心胸狹窄嗎?陳林寫篇文章,連曹操的祖宗十八代都罵了,曹操依然用他。
禰衡把曹操跟猴一樣耍,曹操依然不殺他;
關羽被曹操三日一小宴,5日一大宴,美女金錢財寶的伺候著,最後還叛逃而去,曹操依然下令不準殺他;
趙雲長坂坡7進七出殺了曹將50多員,曹操聽了成徐庶的話,依然不殺他;
曹操就做了這麼多寬容的事情,但大家依然戴著有色眼鏡說曹操嫉賢妒能,連一個有才華的楊修都容不下,是不是有點不公平?
為什麼說楊修確實該死呢?對於一個帝王來說,立哪個孩子繼承自己的基業,雖然是國事,但更是家事。但無論是家事還是國事,帝王們都希望自己乾綱獨斷,而不是有人在旁邊指手畫腳。
曹操當時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曹丕忠厚謹慎沉穩,曹植灑脫不羈,反應極快,極有才華,在這二人誰當太子(當然那會兒不叫太子)?曹操曾經犯了難。
楊修在此展現了他的聰明才智,幫助曹植獲得了曹操的歡心。到最後他這個幕後之人被曹操知道之後,不但曹植失去了聖心,連楊修也被曹操給記恨上了。
再說一下真實的歷史:建安22年曹丕被立為太子,
建安24年曹操去世了。
殺楊修的決定是曹操在病重之時做出的。其實這裡隱藏的目的我們後人很容易想明白:
1.楊修是袁紹的外甥,曹丕繼位之後,楊修會不會拉攏袁紹的實力,來幫助曹植,反對曹丕?這是曹丕一個極大的隱患,作為一代雄才之主,曹操必須在活著的時候,替自己的兒子鋪平道路。
2.楊修家族的勢力非常強大,他們家的門生故吏也是遍及天下,如果將來曹丕繼位,以曹楊修為首的反對派將是曹丕的心腹之患,到那個時候曹氏家族就會禍起蕭牆。曹操不得不提前做個準備。
3.曹操忍了楊修這麼久,真是忍不住了。趁早殺了也出出氣。
-
4 # 從頭越58139384382
曹操並不嫉賢妒能,而且很愛才,喜歡有能力的人,而且也特別賞識有能力的人,郭佳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不喜歡一個把自己琢磨透的人,不喜歡對自己瞭如指掌的人,因為曹操疑心重,也怕別人對他太瞭解,會對他不利。
楊修很聰明,而且是相當聰明,但是是屬於小聰明,而曹操雖然生性多疑,但曹操是有大智慧。按照現在的說法,楊修情商不高,至少他的情商遠低於他的智商,而曹操是智慧的人,情商智商都很高。按照楊修的習慣,喜歡賣弄他的聰明,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多疑,但即使這樣楊修也板不住他喜歡炫耀聰明的毛病,而且是隻要一有機會就會把自己聰明表現出來,而且是絲毫不懂得掩飾表現出來,而且還是自以為是的表現自己的聰明,所以他即使知道曹操會殺他,他也會繼續賣弄他的聰明,他覺得憑他的才智可以化險為夷,他覺得曹操愛才捨不得殺他,對這點他或許自信過度了。
有人送曹操糕點,曹操提筆寫上一盒酥,然後出去了,準備回來吃,結果楊修看到了,耍個小聰明,大家分吃了,曹操回來看到很是不高興,自己想吃的東西被人吃了,而且還沒告訴自己,換誰誰高興啊?問原因,楊修卻說遵從曹操指示吃的,因為曹操寫的一人一口酥,就給吃了,曹操聽完,表面大笑,誇楊修聰明,畢竟是大老闆,哪能因為一盒吃的翻臉,但曹操心理不高興,心想 小樣,你吃我的還耍我是吧,等著看我怎麼收拾你。如果只是這種小聰明曹操也不會對他有殺心,楊修還幫助曹植一次次的透過曹操的考驗,這是讓曹操最不爽的,楊修的做法一方面涉及到曹操以後傳位的影響,而且楊修對曹操的瞭解讓曹操感到不安,雖然這樣還是每次都誇楊修聰明,這也更讓楊修越加喜歡顯示自己的聰明。終於在曹操打漢中時,連連兵敗,戰也不是退也不是,在晚上將軍要口令時正趕上曹操吃雞肋,有感而發,隨口脫出 雞肋,結果楊修又一次的表現了他的聰明,私自告訴收拾行李 說曹操準備撤軍,然後就是整個了軍營開始打鋪蓋準備走人,曹操瞭解情況後新仇舊恨一起算,本來曹操沒下令撤 楊修就算是假傳軍令 動搖軍心了,按軍規殺了也不為過,曹操就藉機殺了楊修,解決的自人為的後患。楊修做夢也沒想到他會死在這件事上,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晚了。所以江上易改 本性難移,楊修愛耍聰明的毛病是改不了了,而且死了都要愛 耍聰明。
-
5 # 般若自在
楊修的被殺如果是被認為曹操的一種妒賢嫉能,那就太小看曹操了,其中蘊含了很多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曹操是一代梟雄,他惜才,愛才,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不會糊塗到妒賢嫉能去殺掉楊修的。雖然楊修不懂得低調,愛賣弄聰明,也的確會招人反感,主要原因還是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而且曹操和楊修楊彪父子執政理念有衝突,加上楊修是袁術的外甥,屬於堅定的儒家保守派,加上楊修家族的龐大勢力,也令曹操不得不對楊修下手,楊修錯就錯在,他雖然聰明,但他不懂得低調,不懂得藏鋒,有才華不露,聰明不逞,才是真聰明,說到藏鋒守拙,曾國藩算是這方面的真正高手了,正是因為他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利害,所以才能在複雜的官場中巧妙避之,不引禍上身。很多時候,藏鋒守拙,放低姿態,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智慧,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反思自己。
-
6 # 懸疑日誌2
對於楊修之死,熟悉三國的人幾乎耳熟能詳,因為上過中學課本。一般的認知是,楊修恃才傲物,曹操嫉賢妒能。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絕頂聰明,常常出些字謎讓人猜,但是隻有楊修猜得著。一次兩次曹操忍了,時間一長曹操眾是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一氣之下激情殺人,殺了之後頗為後悔,但為時已晚。其實純屬一派胡言。楊修被殺死純粹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死因有三。
第一,楊修參與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楊修是曹植的幕僚,多次給曹植出謀劃策,曹操很高興,多次有立曹植為接班人的意思,但是曹丕的幕僚也不是傻逼,教曹丕以靜制動,曹植揣摩曹操心思,你偏不揣摩,以忠厚老實形象示人,與曹植形成強烈反差。結果曹瞞多詐,終於有一天知道一切都是曹植幕後主使,大怒,遂立曹丕為接班人,頓生殺楊修之心。
第二,楊修的出身害了他。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彪四世三公,屬於信奉儒家的豪門大族,與出身寒門信奉法家的曹操很不對付,不支援曹魏政權,曹操也對這些豪門大族事事提防,處處找茬。本來楊修正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應該像司馬懿一樣藏頭縮尾,但是楊修如此高調,引起了曹操的猜忌,楊修又是袁術外甥,曹操懷疑楊修背後有袁家和楊家興風作浪水很深,於是找了個藉口把跳得最高的楊修殺了,殺雞駭猴。
第三,楊修的工作害了他。楊修是曹操的主簿,主簿為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監以至郡縣皆有之。魏晉時期主簿常參機要,總領府事,時人有“三十年看儒書,不如一詣習主簿”,可謂位卑權重,掌握很多機要之事,因為所有檔案都需經過主簿之手寫作簽署。所有幹這種機密工作的人都低調沉潛,幾乎與世隔絕。但是楊修卻高調炫耀,最終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之罪殺死。
-
7 # 楓葉0829
以曹操的胸懷來說,是不存在會因為嫉賢妒能殺死一位賢才的。楊修之死也不僅僅是因為賣弄聰明,這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楊修介入了曹魏世子之爭,還好死不死的選的曹植落選了。曹操為了替曹丕消除威脅,最後才殺了楊修。
東漢末年,楊修家的背景還是很強大的,甚至不輸於號稱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弘農楊氏是當時的頂尖門第。這一背景使得楊修的仕途之路極其順暢,但成也如此,敗也因此。如此的家世背景,貿然站隊支援曹植,結果世子之位卻落到了曹丕手裡。曹操為了曹丕順利上位,不得不剪除曹植的黨羽,而作為曹植的支持者,本身又具有如此大的背景,自然成為了曹操下手的物件。
還有就是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孫,而政治觀念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曹操在當時則是改革一派,所以又因此見忌。
-
8 # 林宏周357
三國的楊修不是聰明而是愚蠢,不懂得做一個糊塗人。曹操的心思都被他所猜,那是對曹操一種威協。對曹操來說不除掉楊修隨時都有被楊修所操縱的危險。再說楊修也該死蠢之又蠢。多次擾亂軍心。中曹操欲擒故縱之計不死才怪。楊修是永遠都不可能知地。
-
9 # 使用者平等
楊修如果知道曹操疾賢妒能,定不投奔曹操,是惕修選錯了主人。事實證明了曹操用兵不當,有重大失誤,也不是曹操不愛才人人愛才,重賢良這是人心所向但你會不會恰到好處用到適當位置這是考驗軍事才能、用兵才能的鏡子。曹操殺了楊修為什麼後悔而重葬之,這點證明曹操愛有才能人,愛賢德之士。楊修耍聰明也不是,華佗難道也是耍聰明嗎?不是!在當時,誰也想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展現出來,發揮出來。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場、愛好能否正確運到合適的地方是指揮才能的問題。常聽說某某人不好使用,都是領導或軍事家將帥用兵不良的表現!謝謝關注。
-
10 # 家傳紅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雄才大略。
其手下“楊修式”官員不少,但其洞若觀火...
洞察楊修自作聰明,不堪大用...
非不用,而不能。曹操立威正法,殺一儆百...
-
11 # 冷月日常視角
●兄弟你這個問題本身存在問題,曹操不是嫉賢妒能之人!
●他手上猛將如雲,謀士眾多,曹操愛才天下人皆知,《短歌行》知道吧。
●楊修是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揣測上意,耍小聰明,關鍵是參與儲君爭奪中,這是曹操最為反感的
●歷史沒有如果,這種人依曹操的性格是容不得的
-
12 # 6293228045君君
曹操是個心胸狹窄的梟雄,是‘寧負天下人,而不要天下人負我"。
曹操雄才大略,求賢若渴,不然不會重用楊修做兵曹,主管兵馬這舉足輕重之要務。
可見曹操識才辨才愛才。
楊修出身官臣之家,自幼飽讀詩書,學富五車,才華橫溢,可惜恃才傲物,貪慕虛榮,甚至自作聰明,自以為是。
如曹操建了座園子,曹操看了後什麼也沒說,只拿紙筆寫了個“闊"字,眾人不知其意,只有楊修看出來,可楊修選擇的不是私底下透露,而是大張旗鼓,唯恐天下不知他是個聰明人,天下第一聰明!
會揣摩上司心思,好辦事,但必須低調,這第一次也許令人贊,上司喜。
第二次有人送曹操奶製品一合,曹操在盒上寫"一合酥",遂交與下人處理。
眾人莫名其妙,不知怎麼辦才好,又是楊修帶頭一人一囗酥分吃了,也說曹操本意如此。
幫忙解決了難題,眾人自是對楊修感激不盡,竭力吹捧,可嘆楊修偏偏喜歡這樣被眾人吹捧,而身不知其處。
禍所兮福所倚,福所兮禍所伏。
雞肋事件更是火上澆油,曹操並非嫉賢妒能,這是千百年人們對曹操的誤會,是楊修犯了大忌,猜測大忌。
你耍小聰明只限於平常瑣事,但不能牽涉國家大事甚至行軍打仗,可不是擾亂軍心!
楊修這點小聰明,曹操會去嫉忌?笑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是楊修自個恃才放曠,虛榮作怪,自以為是。
楊修死到臨頭才幡然大悟,長嘆:我固自已死之晚也。
可惜太遲!
楊修之死必然!是楊修自己作死!
曹操並非嫉賢妒能,楊修這點小聰明,曹操不會放在心上,不然也不會有那多次被猜中曹操心思,眾人吹捧,這其中或沒有曹操親自頷許,眾人敢去吹捧麼?
還是曹操有涵量,一而再被猜中心思而不多計較,任哪個上位者都不願自個心思被別人看清,這是犯大忌,可曹操都一容再容,可見是惜楊修之才,不計較這些小聰明,可惜楊修得意妄形,以至死到臨頭才真正明白。
若楊修投奔的是劉備,亦或孫權,想必也不會被重用,若牽涉行軍打仗,囯家安危,楊修的賣弄小聰明也會令楊修身首異處。
-
13 # 博超講堂
曹操並非嫉賢妒能之人。袁紹討伐曹操時讓陳琳寫了篇討伐檄文,陳琳寫的檄文把曹操罵得是狗血淋頭,八輩祖宗都給罵了,但曹操就是欣賞陳琳的文章與他的才氣,所以捉住陳琳後,不但沒殺他,反而重用,先是讓他做司空軍師祭酒,後來提拔他做丞相門下督,都是非常重要的職務。
可見曹操並不是因為嫉賢妒能殺死楊修的,那曹操是因為什麼要殺楊修呢?我們且看楊修和曹操之間發生的七件事(摘自《三國演義》原文):
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覆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操第三子曹植,愛修之才,常邀修談論,終夜不息。操與眾商議,欲立植為世子,曹丕知之,密請朝歌長吳質入內府商議;因恐有人知覺,乃用大簏藏吳質於中,只說是絹匹在內,載入府中。修知其事,徑來告操。操令人於丕府門伺察之。丕慌告吳質,質曰:“無憂也:明日用大簏裝絹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載絹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絹也,回報曹操。操因疑修譖害曹丕,愈惡之。
操欲試曹丕、曹植之才幹。一日,令各出鄴城門;卻密使人分付門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門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聞之,問於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當者,竟斬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門,門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誰敢阻當!”立斬之。於是曹操以植為能。後有人告操曰:“此乃楊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嘗為曹植作答教十餘條,但操有問,植即依條答之。操每以軍國之事問植,植對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後曹丕暗買植左右,偷答教來告操。操見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時已有殺修之心。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透過這七件事,我分析楊修被殺的真實原因如下:一、耍小聰明令曹操討厭
楊修確實很有才,但他沒用到正地方,整天總想著在曹操面前展示他的小聰明。他做為曹操的主簿(相當於秘書長),不想著為曹操出謀劃策,解決實際問題,盡在一些小事上耍小聰明。像荀彧、程昱、荀攸、賈詡等謀臣哪一個耍小聰明瞭,人家那才叫有正事,幫助曹操獻計獻策。曹操是何等人物,難到你偏要耍小聰明展示自己,曹操才會知道你有才幹嗎?所以曹操是很討厭這種耍小聰明,不幹實事的人。
二、揣摩領導意圖並公佈於眾
楊修愛揣摩曹操,而且大多數時候揣摩得還挺準。但是有些事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何必偏要說出來呢?比如曹操“夢中殺人”事件,曹操是為了保護自己才那麼做的,殊不知曹操當初刺殺董卓,不就是趁董卓睡覺的時候嗎?還有“雞肋”事件,楊修猜到曹操要退兵,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幫曹操想一個合理的退兵理由,讓曹操有面子,而不是讓大家收拾行李準備回家。
領導都想在下屬面前保持神秘感,讓別人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這樣領導才會覺得自己“安全”。如果像楊修那樣,相當於把領導衣服扒光,讓領導裸體佔在眾人面前,我想任何領導都想殺了楊修。
三、捲入世子之爭,曹操為保護曹丕
當初曹操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選擇世子(接班人),許多人選擇站隊,楊修是支援曹植的,併為曹植做了許多謀劃,這些曹操是知道的。但最終曹操選擇的是讓曹丕當世子,那曹操就得為曹丕的以後考慮,他要為曹丕順利接班掃清障礙,以讓曹氏政權更加穩固。楊修做為曹丕的政敵曹植的人必須除掉,保證以後他們兄弟倆不再為權利而互相爭鬥而使朝政陷於混亂。曹操殺楊修,是在保護曹丕,也是在保護曹氏政權。
結語:表面上看曹操殺楊修有些嫉賢妒能的嫌疑,但透過上述分析看,則完全不是。歸根結底,楊修之死是自找的,這說明他並不真正瞭解曹操,同時也說明曹操對楊修隱藏得更深。前六個事件,曹操從來沒有在楊修面前表現出不高興,要麼是誇,要麼是笑。是曹操的深藏不露騙了楊修,曹操比楊修高明得多。透過“楊修之死”這件事也告訴我們,做人別耍小聰明,腳踏實地才是根本。
-
14 # 破乞
曹家並不是門閥世家。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大太監曹騰的養子,雖然也做到了副國級的“九卿”高位,後來還花錢買了一個“三公”的頭銜,也算是位極人臣了,但只有一代人的積累,不能算是“世家”或者“士族”。特別是曹騰屬於宦官集團,更是被門閥世家看不起。
士族、世家一定要世代做官,而且有大量的土地,有一個由無數大中小豪強地主組成的家族集團,依靠家族共同的政治經濟實力來支撐權力。像司馬家族,人家的祖先在項羽的時候就被封王,後來子孫世代居於河內,是當地最大的地主集團,在東漢中後期每一代人裡面都有正部級以上官員。這才能成為門閥士族。宦官都是最窮人家的孩子才被迫閹割入宮,是直接從皇帝那裡獲得權力,從本質上是跟門閥家族的權力來源衝突的。
曹操的父親雖然是“三公”,但曹操本人只做到了一個議郎的小官,類似於今天中央部委的正廳級巡視員,沒什麼實權。作為正國級領導的兒子,這個位置算是很低了。
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曹操自己拉起一支隊伍南征北戰,統一了中國北方。軍權在握,門閥大家族們不得不向他低頭。他們仍然跟對付漢武帝一樣,在“接班人”身上做文章。利用曹丕和曹植爭奪繼承權的機會,跟兩個接班人都結成了政治同盟。曹丕主要依靠司馬家族、曹植主要依靠弘農楊氏、清河崔氏。最後不管誰上位,門閥政治一定復辟——原因不在於繼承人的政治立場,而在於他們沒有曹操的軍事權威,要想平穩執政必須要有政治家族支援。
曹操定下來曹丕繼位以後,就殺掉了楊修和崔琰這兩大家族的代表人物,但這無濟於事,家族勢力不因為死掉某幾個人就消亡。
-
15 # 巴適哥品生活
楊修如果知道曹操會嫉賢妒能殺死他,還會在曹操面前賣弄聰明嗎?
以楊修性格,如果知道是這結果,短期內他一定會收斂許多,但性格決定命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他愛張揚、顯示比別人聰明的性格,結局早晚都是一樣的!
楊修的命運警示我們:不論官場還是職場,說話、辦事得有分寸,把握好這個“度”,才能遊刃有餘,有些事,看破不說破,才是聰明的人。
試想,有哪個領導喜歡把他琢磨透徹的下屬?他會覺得這是一種潛在的危險,一定會機會除之而後快(或調離)。伴君如伴虎,更何況是曹操這樣的人物。
曹操其實很難說嫉賢妒能,他是喜歡廣納人才的。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沒有明白和上級相處的方法,恃才無恐,焉能不自取其禍。
象賈詡一樣,懂隱忍,察時機,看破不說破,才能避禍而行。
-
16 # 牛郎哥7
首先曹操殺他不是妒賢嫉能,因為楊修根本對曹操的權威構不成威脅。楊修之死是因為他耍小聰明在立太子問題上搬弄是非所致!
-
17 # 新世紀農村困局
楊修如果知道曹操會嫉賢妒能殺死他,他還會在曹操面前賣聰明嗎
這個問題我來作答:
楊修如果知道曹操會嫉賢妒能殺死他,他還會在曹操面前賣聰明。為什麼呢?性格決定命運也,此其一;站錯隊也決定其必死,此其二;楊修的出身害了他,此其三;
一、 性格決定命運
後人有詩嘆曰:“聰明楊德祖,身死因才誤。”其實當時有才的不止楊修一人,應該是“聰明楊德祖,身死性格誤”。
每個人都是很平凡的一個人,得意之時最好淡然一些。人不可能一輩子春風得意,如果你在得意時飛揚跋扈,那麼你失意的時候,別人也會同樣對你。與其在那時感嘆世態炎涼,不如在當時,就做一個謙遜有禮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長久的尊敬。看看楊修的死,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聰明而不善於掩飾自己。有聰明頭腦的人,凡事喜歡動腦筋,善於表現自己,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楊修就是喜歡在曹操面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鋒芒太露而不知收斂,才高震主而不懂掩飾,才引火燒身“誤了卿卿性命”的。他們懂得無論對自己的優點還是缺點,都不能發揮到“極至”,人們常說盛極則衰,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
二、站錯隊也決定其必死,楊修被殺死純粹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楊修參與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楊修是曹植的幕僚,多次給曹植出謀劃策,曹操很高興,多次有立曹植為接班人的意思,但是曹丕的幕僚也不是傻逼,教曹丕以靜制動,曹植揣摩曹操心思,你偏不揣摩,以忠厚老實形象示人,與曹植形成強烈反差。結果曹瞞多詐,終於有一天知道一切都是曹植幕後主使,大怒,遂立曹丕為接班人,頓生殺楊修之心。
三,楊修的出身害了他。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楊彪四世三公,屬於信奉儒家的豪門大族,與出身寒門信奉法家的曹操很不對付,不支援曹魏政權,曹操也對這些豪門大族事事提防,處處找茬。本來楊修正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應該像司馬懿一樣藏頭縮尾,但是楊修如此高調,引起了曹操的猜忌,楊修又是袁術外甥,曹操懷疑楊修背後有袁家和楊家興風作浪水很深,於是找了個藉口把跳得最高的楊修殺了,殺雞駭猴。
綜上三點,在曹丕得勢、曹植不給力的情況下,楊修必死無疑。
-
18 #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楊修的死因並不是小說糟蹋曹操所寫的嫉賢妒能,而是自恃家族地位,無視法令的原因!
楊修身為丞相主簙,曹操軍國多事,楊修總理內外,都合曹操心意,屬於曹操辦公室主任一類的人物,是曹操的身邊人,所以,他的政治立場應該站在曹操一邊,不去參與曹丕、曹植之爭!
可以想象,當曹操發現,楊修把自己的相關決策密告曹植時,心裡是何等的憤怒!你丫的有沒有職業道德?還是自恃家族背景,就敢為所欲為?秘書隨便把領導的動向、心思洩露給他人,你不想活了?
所以,當曹操欲立曹丕時,就必殺楊修了。其實,即使曹操要立曹植,估計也會把楊修殺了,因為擔心曹植控制不了楊修啊。
楊修死後,曹操給楊彪寫過一封信,信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楊修的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所以,可以認為楊修是職務犯罪,有取死之道。
-
19 # 綠水藍天白雲
賣弄聰明是人的性格使然,不好改變。
歷史上的楊修很聰明,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因為耍小聰明把自己的性命葬送了。
楊修固然聰明,但他錯在想讓別人也知道他聰明,而且知道的人越多越好。這就叫恃才放曠。
楊修更錯在想讓曹操知道他的聰明。楊修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曹操面前將自己的無人可比的聰慧顯露出來,也許他想讓曹操欣賞自己,重用自己,但沒想到這個曹操是個內奸外詐、嫉賢妒能的人,楊修的聰明使錯了地方,認錯了人。
楊修賣弄聰明,是他張揚的性格使然。他肯定改不了這個性格;
楊修沒看透曹操嫉賢妒能的本性,也無法改變這個本性。
所以,楊修之死是必然,而且只能怨自己。
-
20 # 遊子dream
曹操並非嫉賢妒能之人,由《三國演義》可以得知:
1、借抓徐庶之母使得正為劉備籌謀的徐元直歸順,手段雖欠妥,但也是其愛才的一面;
2、劉備兵敗時,劉關張三兄弟走散,關羽帶著甘、糜二位夫人被曹軍圍困山上,在曹將張遼的勸說下,關羽答應暫時投靠曹操,史上著名的“土山三約”也由此而來。曹操賜其漢壽亭侯、賞美女、金銀珠寶無數,為其量身定製錦袍,還贈送了赤兔寶馬。足見曹操的求賢若渴。
3、赤壁之戰,“周瑜打黃蓋”一場苦肉計,之所以能夠瞞過曹操,也是因為其深知黃公覆是位不可多得的將才,寧可輕信不願錯失。
4、官渡之戰時,袁紹大軍壓境,曹軍兵少糧缺,正一籌莫展時,袁軍的許攸來投,曹操赤腳出帳來迎。為得謀士,全然不顧形象,也是惜才的表現。
楊修恃才傲物,自食其果
楊修生於官宦之家,四代為官,其本人又博才多學,後來擔任曹操的主簿,曹對其才華也是自嘆不如,可他恃才傲物,一再挑戰曹操的底線。曹操雖愛才惜才,但他總是自作聰明,尤其是在“猜字謎”、“闊字謎”、“合字謎”事件中顯得淋漓盡致,曹操一再容忍。直到“雞肋之事”的發生:
《三國演義》記載:諸葛亮襲取漢中時,曹軍被逼退至斜谷,正當其思考對策時,營中的庖官送來雞湯,又適逢夏侯惇入帳詢問口號,曹操見碗中有雞肋,隨口便說:雞肋,雞肋。因此“雞肋”之語被夏侯惇傳至眾官。隨軍的楊修得知後,便教將士們收行裝、待返程。理由是:魏王曹操以雞肋為號令,雞肋即指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也意味著不日曹操就要班師回朝。因此提前收拾行裝,以免到時慌亂。
如此洞察先機,又不懂得藏拙,曹操得知此事後忍無可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之罪收殺了楊修。
總結:
聰明反被聰明誤,楊修縱然天資聰穎,可其太過招搖。曹操縱有攬英才之風,也無法容忍底線被一次次觸碰。因此楊修賣弄聰明是性格使然,曹操殺之並非嫉賢妒能,只是無法容忍這種善觀人心、又口無遮攔之人罷了。
回覆列表
楊修的死一直伴隨著很多爭議,曹操到底是嫉妒楊修的才華、還是因為楊修太聰明、或者說楊修做了跨界的事情,才導致最後招來殺身之禍呢?可能這些原因都有,實際上楊修在當時還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年輕人,而且非常受到曹操的重用。楊修出身名門,而且更是比自己的父親楊彪多了幾分自信和能力,這也是他被曹操重用的原因之一。但楊修的缺點就是有些自負,而且喜歡出風頭,沒事就顯擺下自己的聰明才智,所以一般人並不是很喜歡楊修的這種性格。在軍師聯盟當中,楊修和司馬懿成了對立面,實際上在當時楊修職位要高於司馬懿,兩人的交集並不是很多。
楊修自幼出名,為人不僅好學而且做事頗有大將之風,小小年紀就展現出了成熟的一面。楊修早年在曹操身邊擔任主簿,其實就相當於是曹操的秘書,幫他處理內外之事,也算是曹操當時的得力助手之一。甚至在一些古書裡記載,當時曹操都覺得自己的才華不如楊修,不過很難想象這會是曹操說出來的話。楊修看得清在曹操身邊做事需要掌握哪些技巧,曹操是一位愛才之人,如果你是真材實料的話曹操起碼絕不會虧待你,所以只需要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就行。
只是後來楊修結識了曹植,還幫助他多次透過曹操為立嗣設定的考驗。在軍師聯盟當中,似乎楊修表現出來的氣勢要比曹植更加強勢,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如此。曹植在通過了曹操設定的重重考驗後,也變得心高氣傲起來,楊修本來還想疏遠曹植,但是卻不敢這樣做,如果曹植在曹操身邊說他幾句壞話,那楊修就地位不保了。但是等曹操得知楊修幫助曹植透過考驗的事情後,也感到十分氣憤,至此楊修就被夾在了中間,誰都得罪不起。
其實曹操對於楊修的殺意是不斷積累出來的,只是楊修沒能及時察覺出來。而且曹操和楊修的父親楊彪在一些執政理念上也不和,這也加重了曹操對楊修的看法。最後曹操還是決定要除掉楊修,所以就以擾亂軍心為理由殺了他,實際上曹操只要下決心要殺某人,一般隨便給他安個殺頭的罪名就行。在軍師聯盟裡面,楊修被殺是因為說了一句“雞肋”,因為他洞穿了曹操的心思,讓曹操感到不安所以被殺,不過在正史當中並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實際上楊修的死因還是比較複雜的。總結起來的話無非就是:
一、楊修參與了奪嫡之爭
二、曹操和楊修楊彪父子執政理念有衝突
三、楊修太聰明讓曹操不得不忌憚
四、楊修是袁術的外甥
五、楊修是堅定的儒家保守派
六、是曹植想除掉
不過其中有些原因是可以被推翻的。曹操身邊的有才之仕非常多,荀彧、郭嘉等人都比楊修聰明,而且他們在軍事上對曹操的威脅可能更大,曹操沒理由因為擔心楊修的才智所以殺他。而且曹操有很多手下,他們的親戚都是曹操的敵人,曹操也沒殺他們,當時袁術曹操根本就不足為據,所以因為楊修是袁術的外甥而殺他,感覺也有些站不住腳。基本上楊修被殺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最確切的答案,可能需要小夥伴們一起多多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