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I財經社
-
2 # 葉克飛
所謂“限酬令”,是指限制天價片酬,讓製作方更注重思想與審美,最佳化影視劇成本結構。
我一直很好奇某些人的頭腦構造,他們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當他們為了某種行政干預指令叫好時,過兩天也許就會因為另一個行政干預指令,遭遇自身利益的被侵犯。簡單點說,我認為那些對有關部門頒佈限酬令叫好的人,就不要因為看不到美劇、英劇而痛罵同一個“有關部門”了,不然會暴露智識的低下。
人類經濟發展到今天,早已說明了一個基本道理:市場自有決定路徑選擇的能力,行政指令往往多此一舉,甚至會造成阻礙。計劃經濟時代,當我們連每年生產多少雙皮鞋都要按計劃執行時,最後的結果只會是大多數人買不到想要的皮鞋,選不到想要的款式和顏色,然後大量生產出來的皮鞋又無人問津,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遵循計劃生產出來的這些皮鞋,必然老土難看,跟不上時代的審美,質量也難有保證。
如果你明白這一點,就會知道把影視劇改善的希望寄託在限酬令上,是何等愚蠢的思維。
首先,認為“限酬令”省下來的演員片酬能用於劇本和拍攝,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其次,天價片酬的存在本就是市場的選擇,而影視劇市場的選擇,根子還在觀眾的欣賞水平身上。毫無演技可言的小鮮肉,能拿到上億片酬,你以為是影視劇投資人和製作者心甘情願掏出來的?要不是觀眾喜歡,要不是狂熱粉絲掏錢買單甚至決定票房和收視率,他們肯給這麼高的片酬嗎?既然資本是逐利的,商人當然普遍會遵循受眾的選擇。你不能一邊享受著“顧客是上帝”的感覺,一邊埋怨人家沒把錢花在正確的地方上。
所以,天價片酬和隨之而來的影視劇質量低下,本身就遵循了觀眾的低劣口味。那麼,觀眾的欣賞水平能提高嗎?當然可以,多給他們看看好東西,他們就會用腳投票,不再選擇差勁的產品了。但很遺憾,有太多好東西,我們的觀眾無法看到。比如說,既然看不到英劇美劇,那隻能選擇電視上那些無聊的國產劇了,不然還能怎樣?
為什麼?因為各種各樣的限制和禁令。所以,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行政干預市場,甚至採取逆淘汰的方式,導致整個市場的水準低下和觀眾的低素養,於是,投資和製作方只能根據觀眾的低劣口味去生產低劣產品,引來新一輪的行政干預。
如何解決?很簡單,放開市場,讓市場自己去解決。
-
3 # 韓浩月
四組織的“意見”,被一些自媒體形象地形容為“史上最嚴電視劇也限酬令,明星哭暈在廁所”。此前各式各樣的“限酬令”都發布過,為何這次引起如此誇張的描述?很簡單,這是因為“意見”明確給出了數額配比——“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這是史無前例第一次。
這個配比往壞裡說叫“簡單粗暴”,往好裡說叫“清晰直觀”。假若一部電視劇的製作總成本為1億元人民幣,那麼全部演員的片酬加在一起,不能超過4000萬,其中主要演員(可以理解為男一號+女一號)的片酬不能超過2800萬元,其他演員(數以十幾或幾十計的配角以及群眾演員)的片酬不能低於1200萬元。
坦白說,這樣的配比設計,還是比較遵循市場規則,對明星依然是有利的,小鮮肉和流量明星們,暫時還不用“哭暈在廁所”,就算嚴格按照“意見”執行,他們透過一部電視劇所能獲得的片酬仍然算可觀。可以在今晚的晚餐上加個雞腿的,應該是配角與群演們,總成本1億元的電視劇製作費用,他們可以分享不低於1200萬元的片酬,這無疑會大大提升他們的收入,提升他們對這個行業的熱愛,繼而為提升電視劇質量作出更大的貢獻。
當然,這個“意見”在行業內人士那裡刷屏的時候,也有人不以為然,覺得這又是一紙空文。究竟算不算“空文”,這要從四組織的權威性那裡考慮,直白一點說,就是四組織能否對加入他們的會員企業,有懲罰能力。如果一是沒有號召能力,二是沒有懲罰能力,那很有可能會員企業根本不把他們“當盤菜”,照樣“馬照跑、舞照跳”。鑑於天價片酬、收視率造假、點選率刷量、買票房等業內頑疾已形成多年,指望一紙通知就能立竿見影、藥到病除,顯然也是樂觀了點。
不過,可以預見地是,狠剎影視行業不良風氣的“戰爭”,以“意見”的釋出為標誌,才剛剛開始。如果“意見”起不到效果,明星天價片酬照拿不誤,製作機構為了市場與利益,拐彎抹角地以高片酬來競爭明星演員,將很有可能導致比明確製作成本配比更為直白的管理措施出臺,包括但不限於:對企業運營成本進行稽查核算,對片酬支出進行跟蹤追查,對明星稅務情況進行核對……
簡而言之,只要相關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真想要徹底杜絕行業不良風氣,那他們就一定會準備好“降龍十八掌”,目前剛使出第一掌“亢龍有悔”,距離第十八掌“神龍擺尾”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
4 # 孫旭陽
一個演員到底拿多少片酬才算合理呢?
最新的限酬令如此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如有超出40%的情況,需要相關單位備案並進行說明。
這肯定有很多人民群眾叫好。確實,很多小鮮肉明星的演技,可能還沒有他們手中的道具好,卻能靠摳圖和綠幕就拿到動輒上億的片酬。畸高的片酬,也嚴重壓縮了製片方可以用在其他製作流程上的資金,導致只要有明星參與的“鉅製”,都會被觀眾懷疑一定是粗製濫造而成。可悲的是,觀眾的懷疑一般都是正確的,惡性迴圈早已經形成,就如同龍捲風,席捲了影視業。
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即使一些明星演員的片酬太高,也像其他商品一樣,都是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而且,演藝界又不像水電氣暖高速路高鐵,屬於高度壟斷行業,需要政府指導價予以規範,以確保絕大多數人都用得起。用薩繆爾森的理論來看,演員不屬於公共產品,不需要普惠大眾,或者徵求大眾對於價格的合意。
如果你是製片人,覺得某演員片酬虛高,不請他們演戲就是了。如果你是觀眾,覺得某小鮮肉演技太差,不看他們的影視作品就是了。如果有足夠多的製片人和觀眾都如此硬對目前部分演員片酬畸高的現狀,我想用不了多久,市場就會恢復正常。
可是,如果在市場傳導機制失衡,片酬與演技等與核心能力脫鉤,即使出臺限酬令,收效恐怕也不會太大。比如,製片方可以透過廣告代言等虛假交易,將明面上削減的片酬補貼給明星。或者,讓明星參與票房分成,都能很輕鬆架空限酬令。
中國影視市場的畸形,有深層次的原因,也就無法透過淺表的這令那令來解決。如果行政命令萬能的話,要市場幹什麼?
-
5 # 藥都酒鄉
這個限酬令發的還算及時。
前一段時間,包括有些導演,製片人,知名演員都炮轟過演員薪酬過高的局面,特別是小鮮肉,沒演技,還用替身。一部戲,主演拿走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八十,你讓其他人怎麼辦?一部好電影電視劇是整個團隊的結果。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幾千人,這些人都為電影電視劇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加上後期製作,宣傳發行等成本,造成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後期增加了開支,超過了預算。主演演完戲錢一拿走了,拍屁股不問了,可苦了後期的製作人和發行公司。我留意過,因這個原因,還有很少一部分電影電視劇因沒有錢了,沒有公映。中國電影電視劇市場繁榮了,出現了很多電視劇經典影片。但是,還是爛片比較多,沒有新意和創新,更少有劃時代的作品。這其中原因就是大家太過於追求商業化,凡是熱點IP,那必是要重拍,開啟電視看看,有多少抗日片?多少手撕鬼子?多少古裝片?只要一部電視劇紅了,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會接二連三的上,如《亮劍》就拍了三回,其它此類的就更多了。
電視劇同質化太嚴重,應該加以改正,杜絕資源浪費。我們需要的是高水平製作的電視劇,不是簡單粗糙,腦殘製作,濫竽充數,水平地下的電視劇,電視劇一定要有故事,有新意,並能給大家帶來開心快樂和正能量,最起碼能讓大家看過之後,對整個故事的劇情有所記住或反思。
限酬是好事,能讓整個行業清醒一下,不要太發熱。讓從業人員認認真真的坐下來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辦?
編劇負責把故事寫出來,導演是把故事透過電影電視劇的形式表現出來,演員是演好自己的角色,其他的劇務,群演負責配合好,認認真真的演故事,把作品完成。而不是錢讓一個人拿走了,造成資金緊張或其他人心裡不愉快,影響發揮,製作不出好的作品來。
-
6 # 迷影生活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釋出《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指出,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這似乎是在如今這個流量明星經紀時代的一針強心劑,讓人們暫且認為中國影視劇市場還有重振雄風的可能。近年來,投資商基本上只看重流量小生大小花們粉絲數目,以及他們能帶來的粉絲經濟效益。畢竟在這個網路時代,“流量”就是“錢”的代名詞了。自媒體們看中的10w+,投資商看中的評論數和轉發量,這些都是“流量”在如今網路社會對人的控制力。
看中流量本來也沒什麼,但是隻看中流量,這個就很中傷吃瓜群眾了。流量明星靠著自己大量的粉絲,不好好磨練自己的演技,找替身,摳圖等行為,拿完大量的片酬就走人。整個影視劇製作經費的大頭基本上就全部落到流量明星的口袋中,而剩下的錢根本不足以製作出一部能看的過去的影視劇。導致影視劇只能粗製濫造,草草了事。更有甚者,大量植入廣告,生硬的,突兀的。這樣製作出來的影視劇,除了能吸引粉絲的眼球,一般人只會對其嗤之以鼻吧。
如今這一通知的出現,最起碼明面上能給真正想做出好作品的人一個好機會。也能給投資商一個新的洗牌環境。希望製作人能把大頭的金錢放在影視劇的製作和宣發上。而對於天價片酬,我們真的是要好好斟酌,那些人的演技能否配得上。
-
7 # 就是那條河
要我說,這個限酬令早該來了。現在那些當紅影視明星的片酬之高確實令人瞠目結舌,尤其一些大牌演員動輒數千萬乃至近億的片酬毫無疑問會擠壓影片的製作費用從而影響到影片的製作質量,並進而影響到中國影視業的長遠發展。對此我們可以從正反兩方面的比較來看,就會更清楚:
1、我們知道,通常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成本主要是純製作成本和演員片酬。可想而知,對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演員的片酬尤其是當紅演員的片酬佔比如果過高則自然就會嚴重擠壓純製作的成本,如此則影視作品的品質又如何能夠得到保證呢?毋庸置疑,這樣肯定不利於影視業的長遠發展。
2、而今年暑期火遍全國創造影史數項新紀錄的《戰狼2》的巨大成功則從反面進一步說明了這個問題。《戰狼2 》的導演吳京為拍此片本來資金就捉襟見肘,為了用好有限的資金到確保影片品質的“純製作費用”這個刀刃上,他堅決摒棄天價演員,從而保證了影視製作效果使得《戰狼2》達到幾可媲美好萊塢的水準,並因此獲得觀眾的極大認可也在票房上史無前例的大獲成功。
從上述正反兩方面不難看出,為了中國影視業的健康長遠發展,限酬令很有必要,而且更重要的是落實執行的效果。
而當前,就是要防止出現以往那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切莫讓此出發點很好的限酬令又付之東流!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8 # 愛讀Ido科技
這是一個很有創新的政策。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出臺過類似的政策。在影視作品市場化多年的情況官方還出臺這種創新的政策說明了幾點:
1這個現象已經非常突出,影響到行業的發展了。
近兩年來,關於“小鮮肉”“小花旦”天價片酬的新聞時不時會被娛樂媒體爆出。動輒就是幾千萬拍一部電影,電視劇片酬更是達到了好幾十萬每集。片酬佔比已經接近7成,嚴重壓縮了拍攝、道具、後期製作的空間。而這些小鮮肉們的演技和敬業精神也常常被媒體吐槽。
2行業內部沒有辦法自主調節,利益方佔據強勢地位。
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一些所謂的“小鮮肉”“小花旦”人氣超高。而近幾年電視劇行業大批的引用這些流量明星,才導致電視圈出現了一些演員坐地起價,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風。
而導演和製片人為了票房和收視率,不得不縱容這些流量明星。這裡是什麼原因,恐怕還是對自己的作品水準沒有信心,不敢啟用名氣沒那麼大,但演技精湛的非大牌演員。
3限籌令更像是一個無奈之舉。
雖然限籌令集齊四大協會共同以紅標頭檔案發出,看似很強勢,實際上是一個無奈之舉。針對這次行政干預,製片方和小鮮肉們有的是方式去打擦邊球(不作深入探討)。恐怕起不了明顯的作用。更何況背後還有大把的廣告商在推波助瀾。
在我看來,這種行政干預還不能解決什麼本質問題。演員的身價是個市場行為應該順應市場規律走。真正該抓的是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文化素養,甚至是道德素養。只有合理利用這些明星的高人氣,正面引導使其最大化發揮出積極作用,才是目前真正該管的方向。
至於去關心這些明星掙多少錢?還是留給市場去檢驗吧。
-
9 # 曾念群
這次四協會響應廣電《通知》聯合釋出的《意見》,規定全部演員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原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是個大快人心的大事件。這裡面既有對天價片酬的抑制,也有對低片酬演員的保護。以前很多劇組會以預算不夠等理由,有意去壓低一些沒那麼知名演員的身價,甚至以零片酬換取角色為利誘降低或抹殺低片酬演員的基本權益。這次規定規範,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是對低薪演員一個很好的保護。
天價片酬的抑制任重而道遠,有些劇組為了爭取到想要的演員,並不敢發出降價邀請,為了確保總成本40%的演員預算,可能會考慮避輕就重,原本請三位大咖的,現在只請兩位,原本請兩位的現在只請一位,原本計劃請一位的,可能就要另請高明瞭。因為演員是不會主動釋出:我降價啦便宜賣了!
還有一個行之有效的降價好辦法,就是好劇本好導演好專案。至少實力派演員還是愛惜羽毛的,每年都要想辦法儘量多接好戲,遇見自己想演的好戲,身價還是可以商議,甚至是自降身價來出演。好作品才是好演員長期身價的本錢,那些明擺著搶錢的小鮮肉,也就是一陣風過,不轉型上位,蹦躂不了幾年。
此外,身價折算投資,共擔風險共享票房分賬,也是一個解決天價片酬的好辦法。國際影星章子怡一度採取這個方式,既保持身價,又和投資方共盈。黃渤、陳坤等也都有身價折抵投資的案例,當演員又當老闆,演戲和宣傳也會更賣力。這種模式以前片方不敢輕易開口,怕對方覺得你沒誠意嚇跑,這次有了《意見》支援,雙方都有臺階可走。
-
10 # 金投網
大快人心的事終於來了!想必大家都聽說了,“限薪令”的出臺,無疑是對目前高片酬滿天飛、影視劇粗製濫造等亂象的及時叫停。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聯合釋出《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
意見提出,各會員單位及影視製作機構要把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那麼問題來了,何為天價片酬?到底是片酬一千萬元算天價,還是一億元?判定標準究竟是什麼?
中國的“小鮮肉”賺錢真是太容易了,他們拍一部戲,輕輕鬆鬆幾千萬元,單集片酬就高達百萬元人民幣。就在遏制天價片酬檔案公佈的同一天,2017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出爐,排在首位的范冰冰高達年收入3億元,楊洋2.4億元,鹿晗2.1億元,楊穎2億元,吳亦凡1.5億元……
這在日韓娛樂圈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
都說北京、上海的房價貴,但跟明星的片酬相比,卻成了九牛一毛。據圈內人士透露,不提那些大牌明星,現今即使是一個四五線的小演員,拍一兩部劇的報酬就夠在北京四環買套房。
中國網際網路上常常流傳各種片酬價目表,一線小鮮肉的片酬動輒幾千萬,一個“小鮮肉”拍一部戲賺的錢可能就抵得上一家上市公司一年的純利潤。單純以片酬數字來批鬥“小鮮肉”看似很有道理,其實這很有迷惑性。
好萊塢明星片酬普遍比中國高,中國普遍比日韓高,這並不是好萊塢或中國的片酬體系出了問題,而是與演藝圈的市場容量成正相關。
什麼意思呢?就像韓國和日本,國土面積小,人口相對較少,他們影視劇如果沒有走出本土,市場容量也就很小,演員就像是一個普通的工作。
相較之下,中國近14億人口,這個市場容量就是日韓的好幾倍。好萊塢的市場容量則更大,因為好萊塢許多大片是面向全世界發行。一部電視劇面向5000萬人播出,和麵向13億人播出,其成本幾乎是一樣的,但後者的收益顯然要高於前者,明星的片酬所得自然也高於前者。
即使是在同一個劇組,演員的地位和重要性也遠超其他工種。在一些主打流量明星的IP劇中,明星片酬在製作成本中的佔比有的甚至高達75%。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比例,意味著為了保證明星到位,劇方不得不盡力壓縮編劇、導演、攝影、剪輯、燈光、道具、後期等等工種的人員費用以及整部劇的製作費。
為什麼要把明星片酬控制在40%以內?
在資方心中,請來流量明星意味著成功的一半;可問題是,高價請來的這些明星真的值嗎?錢真的花到刀刃上了嗎?
《孤芳不自賞》豆瓣評分低至3.1,被批劇情老套、人物單薄、特效廉價,演員演戲全靠瞪眼摳圖加配音。在此之前,分身乏術的明星充其量還只是請請替身;《孤芳》之後,直接進化到“摳圖式演戲”。
如果高價請明星有用的話,為什麼網友會怒喊讓“圈錢的製作方和撈錢的主創滾出影視劇圈”?
如果高價請明星有用的話,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卻是一部接一部的爛劇?
所以說,給明星高價片酬,並不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透過這次相關部門會出來限制明星片酬,說明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了行業熱點問題或者必須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由今年一年的政策可以看出,限星令還是大勢所趨,從“全明星綜藝退出黃金檔”到“嚴禁以明星議價為唯一標準”,到現在明文規範片酬,態度越發強硬。
儘管此次“限酬令”實施困難重重,但監管只會越來越嚴,行業最終還是會慢慢向成熟的機制發展,也會越來越健康。對影視娛樂市場來說,不是禁止以明星議價為唯一標準,強制要求指標就會使片酬降溫,而是當整個行業不再過度依賴於明星後,才能真正讓片酬迴歸理性。
-
11 # 十分有財
2013年,北美電影市場票房是109億美元,同期我國電影市場票房只有36億美元(217億人民幣),但是北美市場幾乎沒有變化,而中國市場則同比增長了28%,這個數字去年已經達到了68億美元(455億人民幣),翻了一番。
艾瑞諮詢2015年資料
隨著線上票務的興起,對電影票的補貼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電影院。引進影片配額的增加,以及國內電影製片水平的提高,從以前每年有一部好電影,到現在好片子幾乎每週都有,觀眾的選擇越多,影片的競爭越激烈,越能促進電影質量的提高。
2000年,李安的一部《臥虎藏龍》在奧斯卡摘冠,開啟了國產電影的“大片”時代,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的《夜宴》、陳凱歌的《無極》,中國三大導演都一改以往的風格,跟風拍起了大片,但是近十幾年國產大片大額投資、明星扎堆,卻少有能讓觀眾滿意的作品,直到今年吳京一部良心之作《戰狼2》,可以說讓吃了十幾年“油膩”的觀眾一飲而盡了一杯菊花茶,十分解渴。《戰狼2》一部電影的票房已經佔到全年票房總和的近11%。
雖然電影市場保持高速成長但是體量還較小,去年中國排第250位的房地產公司營收也有470億人民幣,可以說中國電影市場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釋放出來。試想中國如果有1億人每週看兩次電影,每張票30塊錢,那麼市場就有1440億.。
-
12 # 娛樂硬糖
限酬令能一定程度抑止明星高片酬,但恐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9月22日,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演員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中國網路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四家齊發力,推出《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這明星投入產出比超高的影視劇天價片酬,終於引起了上級爸爸的不滿。
而對於吃瓜群眾來說,則是多了一個“打倒地主”般燃燒激情的機會,對於普遍看不慣沒演技卻富得流油的明星的普通人來說,限酬令的確是值得高興的訊息。
明星自帶聚光效應,能夠吸引粉絲,保證收視率,這對電視劇來說的確很重要,但是,一兩個主演片酬佔到總成本的一半以上,理所當然,劇組“五毛特效”,“摳圖演技”就不得不出現,以彌補後期製作等方面被削減的支出。雪上加霜的是,很多高片酬的明星,演技不一定能讓觀眾像面對他們的天價片酬那樣驚為天人、歎為觀止。
長此以往,對整個影視行業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粗製濫造,觀眾對行業失去信心。
“限酬令”這一把刀,能讓有限的投入用在刀刃上,如果出現全部演員總片酬超過製作總成本40%的情況,製作機構需向所屬協會備案並說明情況。
但是對明星來說,很可能是隔靴搔癢,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明星們,早已諳熟資本操作。先不說限酬令會不會影響明星工作積極性,導致劇集質量再次跌落,明星自己成立的製作公司,可以將個人片酬以公款名義收入其中,換個名稱,天價片酬同樣進入了明星的錢包。
此外,各種明星掛名在劇組擔任職務,也能將片酬轉化為其他收入。
不管怎麼說,影視從業人員還是應該追求德藝雙馨,而不是被眼前的商業利益所迷惑,自覺抵制不合理高片酬就不奢望了,只希望不要為了應對限酬令,而催生出更多行業亂象。
-
13 # 調味季
其實這個應該在意料之中!因為現在是網路時代,在中國網路時代的崛起意義深遠
網路時代的的開啟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利,也創造了更多的職業,讓一些暴利的行業也受到了十分嚴重的衝擊!從而誕生網路劇!
首先了網路劇有幾個特點決定了它的成本!
第一就是人物的塑造!在以前都是名人片酬高的嚇人!這就加大了成本!其實現在藝術學院的人演技不比他們差很多,網路的開放給了他們足夠施展才華的空間!
第二影視後期製作成本!
-
14 # 早春記憶
限制演員片酬這是一個進步。但就主要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七十、其他演員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這個規定來看仍然很高。當然,局外人是很難掌握一部片子的總片酬是多少的。假如總片酬是六千萬,主要演員三十個(加正副導演,不算群眾演員),那每人就能得二百萬!
如果再細分一下,按主配角來分,主要演員拿的還要多!再假如演員有六十個,那每個人還要有一百萬!這個數字在平民心中仍然是個天文數字!
不過,既然已經發出限酬令總是好訊息吧,無論什麼問題都要一步步來!相信有關部門還會跟進!
-
15 # 鄭長書
我想問一下電視裡演員的40%是多少?一部電視40整合本是多少主要演員(男,女)要拿走40%,導演,製片人需要投多少錢?假如導演,製片人投入1000萬算一下一線演員要拿多少,哦,要拿走400萬這成本有點高,如果他(她)們一個月接兩部電視也許更多也是千萬,一年下來也能賺到上億,為什麼要拍那麼多爛劇浪費人力和錢呢,還是實行工資制吧最公平合理。
-
16 # 獨葉草63677626
演員片酬應該透過加大稅收進行遏制,超過多少稅收是片酬30%,超過多少稅收是片酬50%或者更高,透過徵收高額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
17 # 五常老張
還是太高了,在我看來這是不能接受的。演員只是一個職業一個娛樂工作者,雖然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但是這種片酬還是太高了。你讓我們奮鬥在祖國一線的工人怎麼看,醫生怎麼看,那些科學家那些軍人怎麼看?你又讓現在的孩子怎麼看?所以這是不能接受的不能允許的!能夠接受的只能在百分之十以內!
-
18 # 冬天裡的童話
賺的都是國人的錢,許多內容有害於精神文明建設。等賺了錢就又跑到外國去了,不良戲子誤國![打臉]德藝雙馨才是人民藝術家![玫瑰]
-
19 # 使用者6114716608260
早該整治娛樂圈!!!隨便一個演員片酬天價動不動上千萬上億元,而普通百姓人家幾代人都沒有如此高的收入,幾個貧困山區村莊普通百姓經濟收入都沒有一個演員一個片酬,一個不勞而獲與一個貧困村莊幾代人千幸萬苦的奮鬥還比不上一個演員一個片酬。
-
20 # 使用者99739019934
除了立法限年薪之外有什麼用,演員應該像以前一樣工資制,所說40%有用嗎?如果演員的收入比科學家、軍人,工人、農民的收入高太多還是等於白說,只能是自欺欺人罷了。
回覆列表
限制演員片酬的事,廣電總局從2008年就開始計劃,但是一線演員明星的片酬一路飆高,今年甚至有幾部電視劇的主演拿到上億片酬。今天,《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釋出,指出要將演員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製作成本範圍內。文中規定:“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於總片酬的30%。”
這篇限酬令一出,圍觀群眾紛紛叫好。演員片酬高,但是優秀的劇本、後期製作等等,花費也不是小數目,在一部電視劇資金有限的前提下,二者不能兼得。現在大部分製作方的做法是,花大價錢請流量演員或者小鮮肉,在製作費用上能省則省,導致電視上出現了各種腦殘劇情、五毛特效,同時因為這些片酬高昂的演員,空有人氣和號召力,並不能保證演技。長此以往,只要電視劇中有人氣演員,就能確保收視長虹,電視劇本身的質量則無人關注,劣幣驅逐良幣,電視劇市場充斥爛片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社長認為,限酬令初衷是好的,只是治標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能給高片酬,難道製作方不會以補貼之名行高片酬之實嗎?這篇限酬令的邏輯非常奇怪,演員片酬低了,剩下的錢就一定會投入製作中嗎,成片的質量一定會提高嗎?
為什麼演員片酬這麼高?社長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創業進入資本寒冬,大量資本尋找新的出口,熱錢流入娛樂產業,打破之前的供求體系,一部分資源變得稀缺,進而形成追漲。
其二,電視劇本質上還是商品,流量大的演員或者當紅小鮮肉帶來極大的號召力,得到的回報非常豐厚,與劇情、後期製作等等因素相比,啟用知名人氣演員來保障收視率是最穩妥的選擇。同時,電視臺在採購電視劇時,也不得不把演員陣容作為重要考核標準,甚至會出現電視臺要求使用某某演員的現象。
所以說,演員高片酬實際上是資本與觀眾雙重作用,從下游限制演員片酬,並不能改善整個產業的狀況。在社長看來,如果要減少爛片爛劇,降低演員價格虛高,不能只靠管制,恰恰是需要放開。寬鬆的環境有利於百花齊放,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等到市場成熟了,觀眾品味提升,好演員自然會被正視,爛片就會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