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巫山賺賺

    戰國七雄,各國相臣,據是有能力只小人,原因有三

    其一,各國君主都要立自己為正義化身,故行小人之道這件事就只能讓二把手來完成

    其二,戰國實行的是外聘制,這類人在本國毫無根基,但對頭特多,如果沒有小人手段恐難以生存

    其三,小人手段常常出其不意,取得的效果驚人,忽悠技術一流,且當時局勢,戰事連連,民不聊生,溫飽問題尚未解決,也不會存在太多人來關注你的行事風格,也只有富貴人家會在意,但是所作所為給貴族帶來了利益,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以上是淺薄之識,謝

  • 2 # 秋山散人

    張儀斷然不是小人,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首先,張儀屬於縱橫家,本來就是靠著一張嘴,遊說諸國而自足。如果職責他巧舌如簧,那麼先秦諸子基本都有這樣的缺點。況且張儀,連橫之策,幫助秦國邦交事務,使得秦國得以東出。

    況且,外交本就講究,爾虞我詐,“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張儀可以承認自己是名利之徒,不正是坦坦蕩蕩的表現嗎?可見張儀雖然好名利,但卻並非不是真英雄。

    張儀出身本就不好,甚至受到了他妻子的嫌棄,他卻說,只要我的舌頭還在,我就有機會揚名天下。最後他做到了,他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使得各國對他聞風喪膽,甚至超過了對於秦國軍隊的畏懼,這不是英雄的表現嗎?

    有人指責他背叛母國,其實這是不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戰國之時,愛國的思想還沒有產生,每個人都可以去別國另謀生路,大家都在名義上的周王室天下,並不區分具體國家。例如商鞅也不是秦國人,樂毅不是燕國人,田文還是齊國公子還是來了秦國。屈原是愛國詩人不假,這是他的偉大,但不能因此指責張儀是小人。

    生逢亂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求生之道。能夠在這亂世天下中有一番作為,青史留名,又問心無愧,那麼就算得上英雄。

  • 3 # 笑談古今中外天下事

    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震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西漢)司馬遷《史記》

    縱橫家張儀只是一個大騙子?不止,他還是經常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具體張儀有哪些騙子的表現,可以參見張儀欺楚,這裡暫不論),張儀憑藉著秦惠文王的寵信,只要有人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就會想方設法排擠,解決掉對自己權勢地位有威脅的任何人,不得不說,張儀實非君子也。

    化解六國合縱聯盟的張儀有多損?為秦國效力的大才,他排擠了3位,公孫衍、陳軫、樗裡疾此三人都是難得的人才,可能不少人對陳軫比較陌生,但此人曾憑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秦王謀劃大事,也經常詢問陳軫意見,足見此人能力之不凡。

    從張儀的生平事蹟,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縱橫家的謀劃多從主觀政治出發,也就是滿腦子想的都是利用混亂的國際局勢,謀求自己的私利,朝秦暮楚,反覆無常儼然是縱橫家們的常態,這也是縱橫家歷來得到評價都很低的根源所在。

    但也不能不承認,這些縱橫家們確實有本事,他們的謀劃雖然是為自己,但卻能準確地把握君主的心理,讓這些君主覺得他們的謀劃確實是為了自己好,為了國家好,不得不說,縱橫家們的嘴皮子,當真勝過千軍萬馬。

    對此,您怎麼看?

  • 4 # 草原君

    我個人認為張儀既不是英雄,更不是小人,他是一個很優秀的政治家,生活在戰國時代,人才濟濟,張儀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從窮困潦倒,做到了秦國宰相,位高權重,最後又功成身退。[贊][贊][贊]

  • 5 # 江湖小曉生

    張儀是不是小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相對來看待。對於楚國、魏國來說,他們肯定覺得張儀是小人中的人渣,可是對秦國來說,張儀卻是大英雄。

    戰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為什麼呢?因為那是一個貴族已經無法壟斷上層權力的時期,只要你有才華,就能夠實現華麗的轉身。

    底層的人才在自己的國家,基本上都不受待見,因為本國的貴族集團都極力想要壟斷官場。所以戰國時期出現了跨國任職的現象。張儀本是魏國人,他卻終身為秦國獻計獻策。

    01魏國臣服於秦國,張儀功不可沒。

    張儀是魏國人,而且還是魏國貴族後裔,可是他為何要給秦國效力呢?早年他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本打算投奔自己的師兄蘇秦。

    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史記》

    等到張儀稍微有點成就的時候,這才知道,原來當初蘇秦所用的正是激將法。從此張儀閉口不談攻打趙國的事情。

    不過他既然已經在秦國了,當然是要為秦王做事。而秦國最討厭的諸侯國,那就是魏國。雖然是自己的母國,可是張儀依舊毫不心慈手軟。

    首先,張儀與公子華合作,在秦惠王的指派下,攻佔了蒲陽。不過張儀勸說秦惠王,不僅將蒲陽還給魏國,還順道把公子繇送到魏國做人質。張儀又跑到魏國那邊,勸說魏國將上郡15個縣送給了秦國。此後秦惠王便任命張儀為相國。其次,張儀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但是他希望諸侯能夠臣服於秦惠王,所以親自前往魏國擔任相國,期間不斷勸說魏國臣服於秦國。魏惠王不聽從,秦惠王只好發兵攻打,暗地裡張儀又收受了秦惠王的不少好處。再者,魏惠王死後魏襄王繼位,張儀再次勸說魏襄王,希望他退出合縱盟約,主動臣服於秦國。雖然後來魏國再次背叛秦國,卻被秦惠王打得接連選擇臣服。

    張儀為了秦國的利益,果斷出賣了自己的母國。從秦國的角度來說,張儀的確是英雄,可是對魏國來說呢?他就是個人渣。

    02張儀戲弄楚王,使得後世的我們失去了合同精神。

    合同精神其實是國際上非常重視的一種精神,因為合同一旦簽訂,約定一旦達成,那麼事情就算是談妥了。

    可問題是,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去尊重這種精神,為此不少老外不願意跟我們做生意。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有那麼多失去信用的狀況呢?

    秦欲伐齊,齊楚從親,於是張儀往相楚。楚懷王聞張儀來,虛上舍而自館之。曰:“此僻陋之國,子何以教之?”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此北弱齊而西益秦也,計無便此者。”楚王大說而許之。---《史記》

    其實追溯根源,那要追溯到戰國張儀時期。當時秦國打算攻打齊國,可是楚國和齊國這兩個大國是結盟的。

    為此秦惠王便派遣張儀去勸說楚懷王,希望楚懷王和齊國斷絕往來。張儀給出的條件,那是真的非常厚道。

    這裡根本不能提張儀的口才,因為光靠口才是完不成這一次的任務的,所以張儀戲弄了楚懷王。相關條件如下:

    第一,如果楚懷王斷絕了和齊國的交往,那麼秦國就會將商於地區一共六百里的土地,全部送給楚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這麼大的地盤,想想就開心。第二,如果楚懷王聽從張儀的建議,那麼秦國會贈送大量美女給楚懷王,送給他做侍妾。楚懷王應該是個好色之徒,正中下懷。第三,除此之外,秦國和楚國結盟成為永久的兄弟國家,互相通婚,這要比跟齊國結盟要好得多了。楚懷王覺得的確是個好辦法。

    這些條件實在是太誘人,楚懷王當然一口答應,馬上斷絕了和齊國的關係。那麼張儀此刻是怎麼做的呢?

    他回到秦國以後,故意從馬車上摔了下來,給自己放了三個月的假。楚懷王認為是自己和齊國斷絕關係不夠徹底,於是派人去齊國罵了齊宣王一通,這回算是徹底玩完了。

    楚王聞之,曰:“儀以寡人絕齊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罵齊王。齊王大怒,折節而下秦。秦齊之交合,張儀乃朝,謂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原以獻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於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聞六里。”還報楚王,楚王大怒,發兵而攻秦。---《史記》

    齊國選擇和秦國結交,張儀終於在這個時候上朝,宋了6裡土地給楚國,差點沒把楚懷王給氣死。可惜打也打不過,講道理人家是無賴,這件事也只能算了。

    03張儀也只是秦惠王手裡的一顆棋子罷了。

    秦惠王多次擊敗楚國以後,打算得到黔中地區的土地,希望用武關以外的地方跟楚懷王交換。可是楚懷王一肚子的氣都沒地方撒,他表示,只要把張儀送來,那楚國無條件奉送黔中之地。

    秦惠王哈喇子立刻流了出來,跟黔中之地比起來,張儀的確不算什麼。秦惠王裝著比較為難地告訴了張儀這個條件,並且表示拒絕。

    張儀心裡咯噔一聲,頓時涼了半截,因為如果秦惠王真的拒絕,是不會猶豫再三的。所以張儀主動前往楚國,成了階下囚。

    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關外易之。楚王曰:“不原易地,原得張儀而獻黔中地。”秦王欲遣之,口弗忍言。張儀乃請行。惠王曰:“彼楚王怒子之負以商於之地,是且甘心於子。”張儀曰:“秦強楚弱,臣善靳尚,尚得事楚夫人鄭袖,袖所言皆從。且臣奉王之節使楚,楚何敢加誅。假令誅臣而為秦得黔中之地,臣之上原。”遂使楚。楚懷王至則囚張儀,將殺之。---《史記》

    張儀腦子很好,他立刻利用手裡的人際關係,找到了楚國大夫靳尚,透過靳尚聯絡上了楚懷王的夫人鄭袖。

    靳尚告訴鄭袖,秦王打算用上庸之地和大量美女來換取張儀。上庸之地鄭袖不懂,但是美女她是知道的。所以在鄭袖的軟磨硬泡之下,張儀總算是被放了出來。

    此後張儀遊說各地諸侯國,希望他們能夠臣服於秦國,從而使得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秦惠王對張儀如此薄情,可張儀卻從來沒有忘記過秦國的利益。

    總結:張儀是天下人的小人,唯獨是秦國的英雄。

    無疑張儀的腦子非常聰明,一般人根本跟不上他的步子。楚王鄭袖這些人被張儀完全掌控在股掌之中。

    可是張儀失信於人的行為,卻讓人非常惱火。在張儀遊說完各路諸侯國,回到秦國的時候,秦惠王已經死了。新上臺的秦武王是個武夫,他討厭張儀這聰明的腦袋瓜子,認為他失信於人的行為,不符合他的面子。

    所以張儀失去了秦國的重用,可以說這是張儀一生最大的悲劇。他為秦國努力了一輩子,結果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就算他是秦國的英雄,那又怎麼樣呢?就連秦國都開始討厭他了。難道英雄就只能在死後才被人們所祭奠嗎?可憐的張儀在年老之時,再次回到了魏國為相,算是落葉歸根了。

    參考資料:《史記》

  • 6 # 影視職員

    張儀是河東(今山西萬榮)出身,從小能言善辯,長大了前去一位神秘名人——鬼谷子老師那裡拜師求藝。

    在這裡他認識了早他幾年的師哥蘇秦,雖然進入門戶的時間短,但是張儀這人學習本領比蘇秦強,連師哥也承認自己說不過他。

    蘇秦先離開師門去了趙國,憑藉一副伶牙俐齒,很快就成長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宰相。張儀聽說師哥混得這麼好,想著自己有關係啊,可以前去投靠嘛,於是收拾一下,很開心的去了,想著當個副相,倆人共同加油,完美。

    可是到了趙國,師哥的冷漠讓他無語又傷心。師哥知道這個張儀師弟本事比他強,怕他厲害起來取代他的位置,就決定雪藏他,讓他擱在府上,也不向趙王推舉他,而且張儀每天吃的都是下人們吃的粗糲飯食,一點油水都不給,張儀很心痛,想了半天,不行,我一定要爭口氣,乾脆就跑到趙國的對頭秦國那裡,要打臉蘇秦,堅決跟他對著幹。

    張儀也算是厲害角色,三言幾句就把秦惠王給捧開心,給他了個客卿噹噹,很受禮遇,沒過多久,秦國和魏國打起來了,魏國的蒲陽地帶被秦國三兩下就拿下了。

    這時候張儀向秦王獻出自己的計劃,蒲陽這塊地比較雞肋,我可以給您更好的地方,所以自請出去喝魏國交流,讓他們自願讓出地方,並和魏國疏通關係。

    張儀來到魏國,魏王對於秦國來使心生疑懼,以為要開啥條件,畢竟自己打不過輸了嘛,沒想到張儀很客氣,他說,蒲陽這塊地雖然被秦打下,但是秦王仁厚,願意放棄並且歸還給你們,還願意把王子帶到您跟前讓您放心,其實就是人質,但是希望您們對於我們的真心也給點好處。

    魏王很開心,就把上郡的十五縣城給了秦國,兩國皆大歡喜。秦惠王發現這個傢伙真心不錯,就讓他做宰相,張儀總算是混出模樣來了。秦國在張儀和惠王的經營下,更加強盛。

    其他六個國家害怕呀,秦國強大了,對於我們不是好事,蘇秦眼見他們君王心理,就四處奔跑聯絡他們,總算給整合到一塊,六國各出點兵打秦國。可是由於人心混雜,弄不到一塊,就被秦國一次性擊潰。

    六國面對失敗,不拋棄不放棄,反而更加抱團兒,惠王很是苦惱,這幫傢伙聯起手孤立我不好受呢。張儀在這時,又提出了經典的連橫戰略,就是勾連各個國家,先從最厲害的楚國和齊國開始運作,然後接著把其他小國逐個清理。

    連橫戰略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破解蘇秦當初提的合縱,可謂是師兄弟間的決鬥,攪動了全天下的局勢。

    張儀先前去楚國,拜訪楚懷王,上來就給出了一個巨大的誘餌,說我們秦國願意給您六百多里地,但是隻有一個請求,就是和我們聯盟,切斷與齊國的聯絡。

    而我們的主人公張儀則故意摔下車,骨折了要調養,懷王還挺心疼,又是好吃的,又是給看病,張儀其實就在等訊息,果然齊楚兩國一斷交,病立刻痊癒,馬上回國。

    懷王就派人到秦要六百里地,張儀翻臉比翻書還快,六百里地?做夢去吧,我說的是自己家的六里封地。楚懷王氣壞了,還沒等他發兵攻打秦國,秦國早有謀劃,和齊國聯盟進犯楚地。

    齊國在和楚國鬧掰後,就得到了秦國拋來的橄欖枝,要拉他一塊玩,齊國一看楚王這麼不講信義,而且秦國勢力本身也比較大,乾脆我倆一塊聯合,收拾楚國,這樣勝率更大嘛。

    果然,楚國在東西方兩大國的夾攻之下,毫無還手之力,只好乞和,情願割掉兩座城,只要不打我就行了,齊國和秦國也培養了穩定的戰鬥情誼。

    沒過兩年,秦國向楚國提出了新建議,我拿武關外面的地盤和你楚國黔中地來換,你是願意啊,還是願意啊?

    楚王此時根本沒有在意黔中地,白給都行,不用說是交換了,但是我只有一個請求,就是把張儀給我,我要折磨死他。

    張儀一點都不怕,他自負舌頭還在,還有好友靳尚在楚國當官,欣欣然去了楚國。剛到那裡,就被下了監獄,張儀的好友靳尚來勸懷王的最喜歡的妃子鄭袖,說張儀在懷王手裡,他是秦相,秦國一定會來拿大量土地和美女來換他的命,真要是秦國美女一到位,一定會威脅你的寵幸地位。

    鄭袖趕緊去楚懷王那裡,為張儀求情,天天嘮叨,懷王耳根也軟了,的確也有點怕秦國報復,就把張儀請出監獄,奉若上賓。

    這回張儀連自己的口都沒張,就能解救自己,簡直是一次沒誰了的神操作。

    張儀得寸進尺,遊說楚國與秦國結為聯盟,破壞了秦國與其他國家的合縱大計,楚國這塊骨頭一經啃下,多米諾骨牌效應,立時顯現,在張儀的遊說下,趙燕魏紛紛改頭換面,就這樣,所有的國家聯盟都破了,改認秦當老大。

    張儀為日後的秦國統一天下,營造出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他憑藉自己的口舌和對天下形勢的認識,把各個國家君主的心理防線一一瓦解。

    有人說他是好的外交家,他更像是一個深刻理解人性的心理學家、談判專家。

  • 7 # 取藍智慧島

    英雄和小人是站在道德的角度進行的評價,站在不同各方,自然評價不一:對於秦國來說,張儀就是大功臣,促進了國家的發展,加快了秦國統一六國的步伐;而假如站在楚國或其它國家的角度,他們就會認為張儀是小人,覺得他背信棄義,奸詐狡猾。

    但面對歷史,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既使沒有張儀,也會出現蘇儀,王儀等,他們同樣要擔負起歷史賦予這些謀士說客的重任,那就是輔助某一國,統一其他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張儀無所謂英雄或小人,他只是這股歷史潮流裡曾經的過客,在恰當的時期擔當起了適合自己的責任。

  • 8 # 百年看世界

    張儀只是一個大騙子?不止,他還是經常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具體張儀有哪些騙子的表現,可以參見張儀欺楚,這裡暫不論),張儀憑藉著秦惠文王的寵信,只要有人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就會想方設法排擠,解決掉對自己權勢地位有威脅的任何人,不得不說,張儀實非君子也。

    化解六國合縱聯盟的張儀有多損?為秦國效力的大才,他排擠了3位,公孫衍、陳軫、樗裡疾此三人都是難得的人才,可能不少人對陳軫比較陌生,但此人曾憑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秦王謀劃大事,也經常詢問陳軫意見,足見此人能力之不凡。

    從張儀的生平事蹟,我們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縱橫家的謀劃多從主觀政治出發,也就是滿腦子想的都是利用混亂的國際局勢,謀求自己的私利,朝秦暮楚,反覆無常儼然是縱橫家們的常態,這也是縱橫家歷來得到評價都很低的根源所在。

    但也不能不承認,這些縱橫家們確實有本事,他們的謀劃雖然是為自己,但卻能準確地把握君主的心理,讓這些君主覺得他們的謀劃確實是為了自己好,為了國家好,不得不說,縱橫家們的嘴皮子,當真勝過千軍萬馬。

  • 9 # 大時代的召喚

    對於張儀這個人的評價,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些人會吹捧他是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說他不好的人就說他是察言觀色、溜鬚拍馬的小人,嘴裡說的都是謊話,只會說些騙人的話來說服別人做事。對於稍微公正客觀的人來說,他們認為張儀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說客。但是無論怎麼評論,大家都認同一點的是,張儀是能說會道的,足以扭轉人們的想法,心甘情願的採納他的建議。

    說起張儀,他是魏國人。在他出名之前,一直流浪各地遊說諸侯國,他的本意就是讓一國國主看中,然後再謀得一個不錯的官職。算盤是打得精的,張儀就在一天參加社交宴會的時候,真好碰上一個失竊案件,到了他出風頭的時候。原來是相國的隨身玉佩丟失了。當時在場的,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唯有張儀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小卒。所以有些人就會看不慣,認為是張儀偷走了玉佩,隨即向相國打了小報告。一群人就上前把他痛揍了一頓。張儀也是有骨氣的,不論被打得如何狠,如何悲慘,都不承認玉佩是他偷的。

    張儀回到家後,心態還是極好的,還安慰自己的妻子,不要去注意自己臉上的傷痕,甚至還去逗自己妻子,讓她看看自己的舌頭還在不在。妻子點頭。張儀道,只要有舌頭,復仇什麼的都不是問題。由此看來,他還是十分看好自己的才能。後來,張儀在楚國呆不下去了,輾轉去了秦國,終於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賞識,成為了秦王的客卿,到了最巔峰的時候,他還做了秦國的相國。

    秦國當時處於與楚齊三個大國對抗的局面,下面還有魏、趙、韓、燕在暗暗積蓄力量。所以,張儀採取的政策是“連橫”,打擊恐嚇小國,使兩個大國互相鬥爭。但是另外兩個大國也不是傻子,對於秦國的實力,他們還是十分的清楚,所以兩國結成了同盟。但是張儀還是有辦法,找到了兩國的弱點,就是貪婪又蠢笨的楚王。

    張儀於是親自出動,以六百里地的誘惑來引楚王上鉤。當然,楚王也要同意秦國的協議,他當然非常期待能得到這塊地,甚至不惜和齊國絕交。最後,楚國和齊國斷絕關係後,秦國不再履行當年的承諾,問到張儀,張儀只說願意拿出自家的六里地給楚王。可真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楚王大怒,出兵卻是不敵秦國,大大削弱了實力。

    這時,秦國丟擲橄欖枝,與楚王聯盟。楚王提出的條件就是,把張儀交給他們處置。張儀雖然去了楚國,但是也憑藉著嘴皮子,毫髮無損,還藉助這次近距離接觸楚王,讓他死心塌地的和秦王聯盟。所以,楚王一再地被張儀算計、玩弄。最後當然是楚王落敗,徹底被張儀用一張嘴給說的頭暈腦脹,國力也日漸衰微,成就了張儀的美名。

  • 10 # 公子靈均

    張儀是小人嗎,估計100個人中有99人說他是。但是,當你把戰國曆史裡裡外外弄透徹後,你就會發現,張儀絕對不能說是個小人。因為張儀從來沒有背叛過僱傭他的秦國,也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秦國的事。雖然他曾兩面三刀,欺騙與狡詐並用,折騰楚國,凌辱魏國。

    在為之服務的、效勞的秦國面前,他始終是恭順的,勤勉的,兢兢業業的,任勞圌任怨的。他錯了嗎?他是小人嗎?他做了哪些可以讓他能夠稱為“小人”的事情?

    不可否認,在處理對外關係上,他使用了卑鄙的、非道義的手段,但是,懂歷史的人,你能講出,歷史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幾個沒有使用卑鄙的、不道義的手段?

    越王勾踐沒有使用過嗎?漢武帝劉徹沒有使用過嗎?明太祖朱元璋沒有使用過嗎?唐太宗李世民呢?元太祖忽必烈呢?等等,等等。翻開史書,這樣的人還有好多。可是,為什麼小人的名號沒有落到這些人的頭上,而是落到了張儀的頭上?歷史到底掩蓋了什麼?宣揚了什麼?

    張儀,一個永遠的時代傳奇,手無搏雞之力,卻對百萬軍中奪人首級的猛將不屑一顧;身似浮萍,卻以一己之力挑戰天下英雄,笑傲八方諸侯。他的多彩外交手段出神入化,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仕途遊走技術爐火純青,無人望其項背。

    他的一生,始終是流氓習圌氣與英雄豪氣並存。有些時候,他做的比英雄更英雄;另一些時候,他做的比流氓更流氓。他的存在,是個喜劇,從秦國的角度;也是個悲劇,對他個人來說。因為,他以個人的恥辱造就了秦國的輝煌。

  • 11 # 花開水不流

    個人認為,張儀是個英雄。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

    甘茂:始張儀西並巴蜀之地,北開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以多張子而以賢先王。

    李斯: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司馬遷: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 12 # 銘豪談史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英雄或小人,起碼真是真性情,大丈夫;只要不是偽君子就好!大丈夫行事,光明磊落,心中坦蕩,不管是褒揚或是貶斥,都有心裡的信仰,是有原則的。不像偽君子,隨風搖擺,屈膝卑躬,表裡不一,這種人是沒底線的。

    張儀,一生忠一人,侍一國!這種人是真丈夫,大英雄!為了秦國,不辭辛苦,到處奔走遊說各國締盟。這份忠誠,足以當的起英雄二字。

    為了秦國的利益,“大義滅親”開刀魏國:

    張儀,魏國人。秦王痛恨於魏,張儀於公子華攻佔了魏國蒲陽,後又歸還,並要求魏置地而換。後來任魏相,一直唆使魏國事秦結盟。身為魏人,確無半點為母國謀劃之舉。所作所為均是為秦做長遠打算。

    有人會說,張儀背棄祖宗,吃裡扒外。其實不然,春秋戰國時期,以才華事他國,比比皆是。有識之人,最屈辱的莫過於,懷才卻無用武之地。大爭年代,皆如此。這不是背棄,更不是叛國,只是要一施胸中抱復,實現個人的價值。

    為了秦國的利益,背上“小人無信”的罵名:

    曾經張儀,為破列國合縱伐秦!欺詐楚國結盟,後又不兌現承諾!因此,背上了小人的罵名。

    實話實說,戰爭本來就是無所不用。陽謀固然令人信服,但陰謀也是一部分。爾虞我詐是常有的事。

    以屈原為首的楚國大臣們,也勸說楚王不可信,陳述了各方主張。是楚王不所勸,如果戰爭都是說一就是一。那楚臣們也不會反對。所以,根本不能怪到張儀頭上。

    戰場上有君子嗎?沒有,都是小人。這就是法則。

    為了秦國的利益,孤身犯險入楚:

    楚王認為被張儀戲弄,惱恨於心。秦惠王為了得到戰略要地,與楚置換。楚王就一個條件,要張儀入楚。

    張儀為免秦王為難,明知一去,有可能不回,還是主動入楚。雖說後來得以全身而退,那也是驚出一身汗的。

    置個人生死不顧,只為秦國獲得更大的利益,這份膽氣魄力還不是英雄?一心一意侍秦,也換來了秦所有人的尊重!至於外人如何想,那也是無所謂的事!

    英雄,有文有武,陣前的廝殺是,穿梭於各國間,冒著生命危險也是。不論文武,都得忠誠不渝,方配此殊榮。如若左右搖擺,貪先怕死,都不配叫英雄。寧背罵名,也義無反顧的忠於君主,這就是英雄。

  • 13 # 呈源媽媽成長記

    張儀是小人還是英雄,那還得看在誰的眼裡了,在秦國人眼裡,張儀是個大英雄。但在楚國人和魏國人眼裡,張儀絕對是一個卑鄙無恥的小人。

      因為:張儀從來沒有背叛過賞識他的秦惠文王,也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秦國的事。

      雖然他曾兩面三刀,欺騙與狡詐並用,折騰楚國,凌辱魏國。

      在為之效命的秦國面前,他始終是恭順的,勤勉的,兢兢業業的,任勞任怨的。

      他錯了嗎?他是小人嗎?他的職業道德還是可圈可點的。

      不可否認,在處理對外關係上,他使用了卑鄙的、非道義的手段,但是,縱觀歷史長河,你能講出,歷史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幾個沒有使用卑鄙的、不道義的手段?剛剛剛在那個七雄爭霸的年代,更是陽謀陰謀齊發,爾虞我詐不停,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張儀,一個永遠的時代傳奇,手無搏雞之力,卻對百萬軍中奪人首級的猛將不屑一顧;身似浮萍,卻以一己之力挑戰天下英雄,笑傲八方諸侯。他的多彩外交手段出神入化,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仕途遊走技術爐火純青,無人望其項背。

      他的一生,始終是流氓習氣與英雄豪氣並存。有些時候,他做的比英雄更英雄;另一些時候,他做的比流氓更流氓。

    所以即使智障也不是什麼大英雄?但也絕對不是小人,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做什麼?業務能力強,辦事效率高,是每個職場人學習的榜樣。

  • 14 # 史全十美

    1.張儀對秦國的貢獻

    張儀作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藉助蘇秦的幫助到達秦國,贏得了秦惠王的信任與重用,從此發揮自己的遊說策略,連橫破縱,風雲一時。

    張儀當上了秦國的相國,第一件事就是想出一個破壞合縱的策略,當時蘇秦的合縱趨勢已經形成,而且對秦國來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史記也記載,蘇秦合縱六國盟約達成,秦國十五年不敢出門東進。可見當時秦國迫切需要連橫破縱之人。張儀就以齊、楚兩大國為關鍵,以鄰國魏國為突破口,逐一破壞六國合縱,張儀為了讓魏國先臣服於秦國,不惜辭去秦國丞相,來到魏國四年,專門勸說魏王,魏王不答應,就先用運用威逼、利誘的策略,然後在去攻打魏國,魏國最終斷了合縱盟約,臣事秦國。

    張儀對韓、楚、齊、趙、燕國都是運用同樣的方法,一邊威逼、一邊利誘的策略,先後破壞了六國的合縱趨勢,為後來秦國能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六國對張儀恨之入骨

    拿張儀對楚懷王的欺騙來說“六百里土地變六里”,張儀去楚國遊說楚懷王,當然也是威逼加利誘,跟楚懷王說如果跟齊國斷交,秦國就拿六百里土地贈送給楚國作為回報,楚國和齊國都是當時強大的國家,領土雄偉,都是號稱擁有百萬雄獅的國家,楚懷王一聽六百里土地,立馬同意與齊國斷交,張儀的目的完成後就回到了秦國,楚懷王的使者去秦要土地,張儀就閉門不見,弄得楚懷王還以為張儀是認為自己沒有與齊國斷交徹底呢,就派人又去齊國罵了一通,這下算跟齊國徹底玩完了,成了仇敵,張儀一聽便出來見楚懷王使者,說,張儀願意獻出自己的六里地送給楚王,還錯怪是楚王把六里聽成了六百里,。接下來的事只有兵戎相見了,就是這樣一件利用欺騙的手段完成的任務,成為張儀抹不去的黑點,從此張儀的不講信義,氣量狹小為世人所不齒,被後世貫以小人之稱。張儀的不守信義是出了名的,後來各國點名只要得到張儀可以不要土地,看出各國對張儀真是恨之入骨。從此失信於天下。

    3.張儀的功過是非

    張儀的功過,“連橫六國瓦解合縱”,與秦國的強大的軍事實力相配合,運用雄辯的口才、詭譎的謀略,以三寸不爛之舌退六國百萬雄獅,縱橫捭闔,遊說諸侯,建立了諸多功績,他在風雲多變的險惡環境中,憑藉外交手段,採用連橫策略,使秦國的國威大增,在諸侯國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懾作用。在秦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上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為後來的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張儀的是非,從他如何處理同事關係就可以看出來。當時與張儀共事的秦國名臣,有陳軫、公孫衍、樗裡疾和甘茂等人。張儀為了排擠同事,竟暗地裡對秦王說他們的壞話,所以司馬遷在張儀傳也評說,“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在當時能從一介布衣登上一國之相也是經歷千錘百煉的,所以一代權臣能忠於自己的國君,就是英雄。那些功過是非就留給後世去評說吧!

  • 15 # 愚昧文學

    英雄如何去定義?

    有厲害的人,定位英雄。

    有那個榮譽的,也喊英雄。

    似乎很多英雄出現,但是他們做出的事情,比如張儀之類的,他們維護的是統治者,統治者之間的戰爭,百姓永遠都是底層,在掙扎,上面是那個山都一樣,壓人,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幫助統治者的,也是幫助欺壓底層的,他們是英雄?

    那英雄能夠怎麼去定義?研究出電的,研究出阿司匹林的,這些科學家,這些醫學家,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名字,但是,他們是唯獨能夠獲取英雄名稱的人,因為他們的發明,永遠讓整個人族受益!

    為了人族的,才是英雄。

    張儀不是英雄,也不算小人,他只是當了那個位置,賺取利益,並且給自己建立起地位來,他是個人,和其他人一樣。

  • 16 # 書史煙雲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的縱橫家,兩為秦相,為秦國的東出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那個愛國思想還沒成熟的戰國時代,各國人才前往他國求取功名是一種非常正常的事情。

    張儀作為魏國社會底層的一名讀書人,功名之心自然也是異常濃厚,所以他能透過自身奮鬥而成為秦相是非常了不起的。

    張儀在四處碰壁之後,只有秦惠文王賞識和重用他,所以對他而言,秦國是他一生報效的國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秦國著想。

    至於張儀用卑鄙的手段為秦國謀利這件事,個人認為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秦國若是想要脫穎而出,實用主義永遠是取得勝利的唯一法寶,若是像楚懷王一樣堅守貴族精神,勢必會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綜上所述,張儀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小人,他只是代表了那個時代一名普通士人對功名的執著追求和對明主賢臣的欣欣嚮往。

  • 17 # 秉燭讀春秋

    張儀是可恥的市井小人,毫無道德底線可言。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陰謀家,通俗來講就是善於忽悠,口吐蓮花,滿嘴跑火車,讓人不知道他說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別人憑雙手創業,他憑嘴皮子起家。

    有道是:“豬往前拱,雞往後刨——各有各的食路”。憑本事吃飯無可厚非,但做人做事要有底線。不得不說張儀很聰明,但他是一個不講原則,沒有底線的小人,為一己之私,竟然出賣母國,最後落得身敗名裂。

    張儀是戰國時期的魏華人,也就是今山西省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他和另一位大忽悠蘇秦是師兄弟,同拜鬼谷子為師。

    畢業後二人各奔前程,不久蘇秦做了燕國的宰相,燕國是戰國七雄中的小國,蘇秦為了保住燕國,開始推行“連縱抗秦”計謀,通俗來講就是聯合六國群毆秦國。

    張儀就沒有師哥順利了,好不容易在楚國找了份工作,做了楚國宰相的門客。但好景不長,有一次張儀隨相國出使諸侯國,在出席宴會的時候,相國丟了一塊玉佩,懷疑是張儀偷了。張儀死活不承認,被眾人痛打一頓轟出了相府。

    張儀到底偷沒偷誰也不知道。滿身是傷張儀狼狽不堪回了家,他媳婦兒一看,諷刺道:“有文化管卵用,還不是被人打了出來”。

    張儀對媳婦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媳婦說誰能打到你的舌頭?張儀說:“只要舌頭在,我就不怕”。

    張儀拿自己開涮,但他的心在滴血,就在鬱悶的時候,師哥蘇秦找到了他,表示要資助他到秦國去做官。蘇秦的意思是讓張儀做官後,阻止秦國進攻其他六國。張儀想不到天上掉了個餡餅,於是就在蘇秦的資助下去了秦國。

    當時秦惠文王在張儀的忽悠下,加上蘇秦從中幫忙,很快拜張儀為宰相。從此以後,倆師兄弟就開始大忽悠,蘇秦推行“聯縱抗秦”,張儀推行“連橫破縱”。說白了就是用“左拳打右拳,右拳打左拳”,受傷的是別人,得實惠的是蘇秦和張儀。

    張儀任宰相不久,秦國要攻打齊國,秦惠文王考慮到齊國和楚國是盟友,攻齊楚國必救,當務之急是拆散兩國聯盟。

    這時張儀請纓前往,去楚國說服楚懷王歸順秦國。張儀到了楚國對楚懷王說:“大王如果聽從我的意見,和齊國斷絕往來,解除盟約,我請秦王獻出商於一帶六百里的土地,秦、楚結為兄弟國家”。

    楚懷王一聽,能和秦國結為同盟,還能得到土地,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於是楚懷王滿口答應了。

    楚懷王不高興地說:“你懂什麼!等我得到了土地你就知道了,給我閉嘴”。

    就這麼著楚國和齊國就斷了關係,廢除了盟約。

    為了感謝張儀,楚懷王贈送了他大量的財物,臨走時派了一位將軍,跟著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土地。

    等到了秦國以後,張儀一拖再拖,始終不說給土地這件事。將軍追著要,逼急了張儀,他說我給你寫一份地契吧,張儀就把寫好的地契交給了楚國將軍。

    將軍一看傻眼了,原先說好了給600裡土地,現在改成了給六里地,簡直是開玩笑,一個國家要你六里地有什麼用的?

    當時將軍說:“先生你是不是記錯了,說給六百里地,咋成了六里地?”

    張儀睜著眼說胡話:“沒記錯,是你記錯了,當初我說的就是給6裡地”。得!張儀耍賴,說話不算數,將軍也沒轍,只好回去稟告了大王。

    楚懷王一聽氣得差點吐血,他也沒辦法,已經和齊國斷交了,土地又沒得到,就這樣楚懷王被張儀耍了猴。

    這筆賬就算記在了張儀的頭上。

    轉眼多年過去了,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嬴蕩繼位。嬴蕩就是歷史上的秦武王,武王崇尚暴力,力大無窮,重用的都是大力士,最看不起的就是那耍嘴皮子的謀士,因此像張儀這樣的人被冷落、邊緣化。

    這時候,楚懷王認為報仇的機會來了,因為秦武王不再重用張儀,楚懷王就向秦武王發了一道文書,說只要交出張儀,楚國願意割讓百里土地作為答謝,武王有點遲疑,

    此時張儀得到的訊息,覺得自己難逃一劫,現在的張儀已經把秦國當成了他的母國,哪怕秦武王對他如此不厚道,罷了他的相位,張儀依然對秦國肝腦塗地。

    這時候張儀向秦武王獻計說:“楚懷王千方百計要報復我,這樣吧,就讓我回我的國家魏國,我躲到魏國,楚懷王必定要進攻魏國,這樣他們的六國聯盟就會解體,當楚國進攻魏國的時候,大王可趁機攻取南韓”。

    張儀的意思是把戰火引到自己的母國,讓楚國和魏國掐架,然後讓秦國趁火打劫吞併南韓。

    這是多麼險惡的一招,張儀為了擊破“連縱抗秦”,竟然突破道德底線出賣自己的母國,這種人不會有好下場!

    果不其然,楚懷王在謀士陳軫的勸說下,取消了進攻魏國的計劃,張儀的破縱計謀失敗。

    張儀躲到魏國以後,秦武王並沒有放過他,派殺手追殺,張儀僥倖逃脫,他的一家妻兒老小悉數被殺,失去一切的張儀,最後悽慘死在了街頭。嗚呼,奴顏婢膝的賣國賊永遠不得好死!

  • 18 # 個性江南

    張儀是小人嗎?  

    估計,100個人中有99人說他是。但是,當你把戰國曆圌史裡裡外外弄透徹後,你就會發現,張儀絕對不能說是個小人。  因為:張儀從來沒有背叛過僱圌傭他的秦國,也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秦國的事。  雖然他曾兩面三刀,欺圌騙與狡詐並用,折騰楚國,凌圌辱魏國。  在為之服圌務的、效勞的秦國面前,他始終是恭順的,勤勉的,兢兢業業的,任圌勞圌任圌怨的。  他錯了嗎?他是小人嗎?他做了哪些可以讓他能夠稱為“小人”的事情?  不可否認,在處理對外關係上,他使用了卑鄙的、非道圌義的手段,但是,懂歷圌史的人,你能講出,歷圌史上的那些成功者有幾個沒有使用卑鄙的、不道圌義的手段?  越王勾踐沒有使用過嗎?漢武帝劉徹沒有使用過嗎?明太祖朱元璋沒有使用過嗎?  唐太宗李圌世圌民呢?元太祖忽必烈呢?  等等,等等。  翻翻歷圌史書,這樣的人還有好多。  可是,為什麼小人的名號沒有落到這些人的頭上,而是落到了張儀的頭上?歷圌史到底掩蓋了什麼?宣揚了什麼?  張儀,一個永遠的時代傳圌奇,手無搏雞之力,卻對百萬軍中奪人首級的猛將不屑一顧;身似浮萍,卻以一己之力挑戰天下英雄,笑傲八方諸侯。他的多彩外交手段出神入化,無人能夠超越;他的仕途遊走技術爐火純青,無人望其項背。  他的一生,始終是流氓習圌氣與英雄豪氣並存。有些時候,他做的比英雄更英雄;另一些時候,他做的比流氓更流氓。  他的存在,是個喜劇,從秦國的角度;也是個悲劇,對他個人來說。因為,他以個人的恥辱造就了秦國的輝煌。

  • 19 # 丹青閣主

    夫英雄者,具民族氣節之精神領袖,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視死如歸,為大義而棄小節,毫不利己,專利民族事業者也!張儀最大的成就是用連橫之術破解合縱之策。單從個人而言,他是成功的。然而其本魏人,為成功業不惜事秦伐魏,進而又反覆遊說於各諸侯國之間,已圖己利。這又似乎於我們提倡的民族氣節相違背。所以,我認為張儀只能算是學有所用、事業有成的典型代表。如果說“英雄”二字,恐怕跟他不著邊際吧。至於“小人”,他反覆於各國之間,似乎沾邊,但從成就事業而言,卻又算不上。比如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如若反其道而行之,恐怕“三國鼎立”的主人公就得另有其人了。

  • 20 # 職業開礦人

    我們常說立場決定態度,分析歷史人物,不能站在上帝視角,應該根據當時人物所處的額實際情形來評價。

    張儀是幹什麼的

    我們從一個成語說起“縱橫捭闔”。意思是指國際錯綜複雜的政治和外交鬥爭。

    而這個詞最初說的就是,蘇秦和張儀的故事,所謂“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簡單說,縱就是聯合六國對抗秦國,而橫就是某一個弱國依附秦國打擊別的國家。

    合縱的核心利益獲得者,是六國之人,不管是哪一個,對抗的都是秦國;而連橫的核心利益獲得者,是秦國。張儀是連橫的代表人物。

    明白這些,我再來分析張儀的行為,是不是符合秦國的利益,如果他的所作所為是以秦國的利益為準,那就是英雄的作為;如果他兩面三刀,左右逢源,只顧自己的利益,沒有顧惜秦國的利益,那他就是小人。

    明白這些,我們以張儀的代表事件為主,繼續分析。

    張儀的平生代表事件

    1.秦惠文君時,秦國任相,期間打下蒲陽,換取魏國上郡十五縣和少梁,後來又佔領陝,並修築上郡要塞,之後擁戴秦惠王稱王,與齊國和楚國會盟。

    2.在魏國任相,這個行為可不是背叛秦國,而是做無間道,讓魏國臣事秦國,並且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達到目的,是魏國退出合縱,臣事秦國。

    3.回秦任相,期間吞併蜀國,巴國,設立巴蜀漢中三郡。

    4.張儀戲楚,這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故事,也是很多人詬病張儀行為的地方,但是站在秦國的立場,成功離間齊楚,奪取了丹陽、漢中的大片土地,還獲得兩座城的割地。

    5.以身換地,被囚楚國,期間遊走各方勢力,不僅成功脫險,還獲取了楚懷王的優待,沒有損傷秦國任何實際利益。

    6.其他行為:遊說楚王,背離合縱;遊說韓王,依附秦國;遊說齊王,臣事秦國;遊說趙王,澠池相會;遊說燕王,獻出城池,奉事清過。轉了一圈,讓六國在秦國面前服服帖帖。

    總結

    從個人品行來說,張儀的所作所為算不上光明磊落,但是他對於自己的政治規劃,非常明確,並沒有反覆,一直致力於連橫強秦。

    若以後世儒家忠君愛國,從一而終的觀點,確實算不上英雄,但是在百家爭鳴的戰國,張儀依靠政治智慧,削弱了六國力量,狀大了秦國勢力,算的上一個英雄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完形填空單詞不會的很少但是錯的很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