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峰峰說史
-
2 # 西瓜籽影片
一、劉備會籠絡人心。桃源三結義,他把關羽張飛收買了,作為他的貼身保鏢。這兩位是天下難得的英雄和忠義之士。他們服服貼貼,死心塌地地為他們的大哥劉備效命。隨後,劉備又陸續地用他的"仁義"收服了趙雲,黃忠,馬超。這也就是後來的五虎上將。為西蜀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二,思賢若渴,任人善用。劉備儘管沒有啥本事,但他平生胸有大志,他知道"借水養魚","借雞下蛋"的道理。徐庶向他推薦了天下奇才諸葛亮,他低身下士,枉屈三顧於南陽臥龍崗草廬之中,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許諾隨劉備出山,幫他完成霸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於草廬之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為劉備制訂霸業的策略。主要是"東結孫權,北拒曹操,南撫夷越"。自從劉備遇諸葛亮,天下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
3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劉備佔了地利的優勢才能和孫權、曹操三分天下。不然以劉備的陣容很難與曹操、孫權兩家抗衡。
地理優勢劉備勢力有穩定向上發展的趨勢開始於荊州。劉備的野心是扶持劉琦繼承荊州,然後架空劉琦。可惜劉表看穿劉備的心思後將劉備派遣到新野駐守。劉備不甘心在新野招兵買馬、暗中發展。期間劉備得了兩位大能,一個是徐庶另一個是諸葛亮。
徐庶為母親而歸順曹營,而諸葛亮確制訂樂劉備未來的發展路線,入主西川。劉備依照諸葛亮的規劃發展,佔領的益州,此時的劉備佔盡了地理上的優勢。古話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樣的地利優勢劉備再不能和孫權、曹操三分天下分庭抗爭,那麼劉備也是庸才一個。
聯合東吳抗擊曹操的國策諸葛亮這聯吳抗曹國策絕對是正確的,也正是因為這項國策才導致曹魏無法短時間內統一。歷史證明,蜀漢和東吳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三分天下時期,蜀漢兩次和東吳翻臉導致蜀漢沒落。關羽輕視東吳辱罵孫權使臣,被呂蒙奪了荊州;劉備為關羽報仇和東吳翻臉,拋棄地利優勢出兵攻打東吳,被陸遜打敗損失慘重。
劉備死後諸葛亮修復蜀吳聯盟,讓蜀漢又進入了短暫的恢復期。蜀吳聯盟不僅僅是蜀漢的保護傘也是東吳的保護傘,曹魏再強大也不可能同時和孫劉兩家同時開戰。由此劉備、孫權互利互惠,也是魏蜀吳三分天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結:曹魏佔天時、蜀漢佔地利、東吳占人和三分天下。魏蜀吳之間互相牽制,任何一方都不敢傾盡全力去發動戰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道理。
-
4 # 大風雲歷史
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所出的梟雄更多。名垂千古多是英雄,得天下往往卻是梟雄。“梟雄”是個帶有政治屬性的詞語,因此想成為梟雄,必須擁有一個資本?
中平三年(188年)劉備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因為鎮壓黃巾起義與張純叛亂的戰鬥立下軍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這一年三十三歲的曹操成為漢靈帝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相當中央警衛團裡的一個營長,所以官職不算太高,但是這是皇帝的親信,這個時候孫權才六歲,其父親孫堅因征伐建功被封他為烏程侯。
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成為三國之中三位梟雄,其中曹操有宦官世家的政治資本,孫權的有父親和兄長給自己留下的東吳基業作為資本,劉備的資本是什麼?可以很負責的說劉備什麼也沒有?所謂的漢室宗親,在漢末時期早已爛大街,皇帝都敢被廢立更換不要說一個所謂劉姓宗親名頭,如果劉備沒有成功,也沒有所謂的“漢室宗親”如果稱帝的是其他人,或許文人和史官也會給他們找出其他的祖宗。
早年的劉備與其他諸侯軍閥不一樣,劉備手下就關羽與張飛兩位武將,缺少地盤與謀士,但劉備硬是從中闖出一條路,成為三分天下的梟雄,做到漢昭烈帝,這些都離不開劉備的人脈關係。
《三國志》記載:先主不甚喜讀書,喜音樂、犬馬、美衣服,好交結豪俠,就這樣一個不愛學愛打架的古惑仔竟然在族人劉元起資助下拜了盧植為師,與公孫瓚成為同學,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資助錢財,武器,馬匹開啟了劉備征戰天下的人生
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但是劉備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時候,都能受到尊敬被奉為上賓,與諸侯煮酒論英雄,甚至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千古奇才的諸葛亮棄為期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萬人敵勇將關羽張飛對其不離不棄。
人脈的危險因素不只侷限於所結交的人是否可靠,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確很少,劉備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徐庶卻以其母被俘曹營為由,投降曹操,這不僅讓潰敗的蜀軍軍心渙散,也讓劉備嘗到了背叛的苦澀。
關羽剛而自矜,體恤士卒輕視士大夫與同僚關係極差,張飛暴而無恩不體恤士卒,鞭打健兒的做法,劉備對關羽與張飛的缺完全知道,但是劉備不加以重視導致關羽與劉備的大舅哥麋芳和劉備的義子劉封交惡,劉封在關羽北伐時候勝利在望時候拒絕幫助關羽。麋芳在關羽北伐時候開城投降東吳導致兵敗,導致關羽敗走麥城,面對失敗的關羽,劉封還是選擇拒絕幫助,導致關羽被擒獲斬殺,劉備失去了隆中對的條件,,之後與劉封交惡的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劉備喪失上庸等地,使蜀漢政權實力大削。
縱觀劉備在很多方面與劉邦其實類似,都有很多優點,在與他人相處之中都能受到對方推崇,但是劉備作為一方“梟雄”卻能處理好人際與劉邦來說就相差很遠,劉邦用人能看清又缺點點加以制衡,面對失敗劉邦能聽從最合理的安排與建議,不會想劉備一樣為關羽報仇改變戰略安排,最終劉備的下場大家也有目共睹。
-
5 # 隱者康司馬
劉備很能團結人:文有諸葛亮、法正、糜竺、李嚴等;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等一流的大將軍們。古語有:劉備摔孩子——收賣人心,他善長收買人心團結人,占人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孫權靠長江天險佔地域的優勢,屬於佔地利——天下三分!
-
6 # 歷史的陪伴者
三國時期,各路群雄逐鹿中原,各種勢力紛紛割據。而然,最後只剩下劉備、曹操、孫權三股勢力,形成三國鼎足之勢。為何劉備能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漢室宗親。為了匡扶漢室,他一直招賢納士、收攬人心,不斷的積蓄自己的實力和尋找時機。比如他以仁義之名聞名天下,並以此收攬人才,不斷的增強自身實力,趙子龍、孫乾、糜方等人因為其仁義而追隨。劉備的仁心早已揚名天下,因而也得到不少精英慕名而來。
劉備是堅韌不拔之人。劉備的一生可以是敗多勝少,屢敗屢戰。然而,面對失敗他從未放棄過。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的志向,他堅持了三十多年,二十幾歲從軍,一直到五十多歲,他都未曾放棄。三十年來,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志向,哪怕屢次失敗,他都堅持做下去。
劉備是個懂得打造自己的名片。劉備有一張名片,是曹操和孫權不可比擬的。那就是漢室宗親這個身份,不管這個身份的真假,但是劉備已經成功的打造出來了,成為自己成就霸業的王牌。雖然大漢已經日落西山,但是民心依舊朝著大漢。而劉備標榜自己是漢室宗親,無疑是在收買人心。就算自己將來成就霸業,登基稱帝在當時的人們心中也是理所當然。
劉備還是個求賢若渴的人。但凡志向遠大的人,都非常重視人才,因為人才是成就霸業不可缺少的條件。比如狡詐的曹操為了收買人心,也會放棄自己的私仇,他收買張繡就是如此。更何況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費盡心思,多次去請諸葛亮,後來才把諸葛亮請到自己的陣營,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三顧茅廬。
劉備陣營人才濟濟。劉備武有張飛、關羽、趙子龍等人,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人。武將可以衝鋒陷陣,上陣殺敵;文臣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因此,劉備才能爭雄一方,成就霸業。文武雙全,才能幹一番事業。有人說,文臣武將如同雄鷹雙翼,缺一不可,只有雙翼同在才能展翅高飛。
因此,現在你們明白劉備為什麼能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原因了吧!
-
7 # 溪源影視
漢朝末年,群雄割據,各霸一方。北方袁紹地盤最大,勢力最強。但他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剛復自用,勇有餘而智不足,謀士良策不聽不用,貽誤了許多戰機。致使謀士反戈投敵。官渡之戰,以號稱十幾萬大軍與曹操決戰,而此時的曹操僅用五六千精兵,擊潰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一次袁紹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曹操是新興的勢力,得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雄心勃勃,不斷收復拓展自己的地盤。官渡之戰,曹操用智謀奇襲袁紹,天下格局為之大變,曹操成了當時的大贏家。 江東孫權據長江之天塹而固守,歷經祖、父、兄三世之基業,穩坐江東,謀士良將,人才濟濟,以窺天下之風雲變幻。
劉備的起點最低。他是織蓆販履出身,無立身之所。他的勢力根本無法與袁紹,曹操,孫權相提並論的。甚至連最昏聵的劉璋,最窩囊的劉表也不能相比較。劉備無論是文化,武功還是綜合實力,都被人家甩得遠遠的。然而,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只要把這個優點發揮到極致,也是可以立足於天下的。劉備就是這樣一個將自身優點發揮到了極致的人。他的最大優點就是腦子非常好使,並不糊塗。這就足夠了。
劉備是很聰明的人。他的聰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劉備會籠絡人心。桃源三結義,他把關羽張飛收買了,作為他的貼身保鏢。這兩位是天下難得的英雄和忠義之士。他們服服貼貼,死心塌地地為他們的大哥劉備效命。隨後,劉備又陸續地用他的"仁義"收服了趙雲,黃忠,馬超。這也就是後來的五虎上將。為西蜀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二,思賢若渴,任人善用。劉備儘管沒有啥本事,但他平生胸有大志,他知道"借水養魚","借雞下蛋"的道理。徐庶向他推薦了天下奇才諸葛亮,他低身下士,枉屈三顧於南陽臥龍崗草廬之中,終於感動了諸葛亮,許諾隨劉備出山,幫他完成霸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於草廬之中,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為劉備制訂霸業的策略。主要是"東結孫權,北拒曹操,南撫夷越"。自從劉備遇諸葛亮,天下格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礎。
三,劉備慧眼識人。這可是劉備的強項,劉備所用的人,都是踏踏實實,一心一意為主子效命的忠義之士。曹操就不行,他用了個很有才能的司馬懿,可最終還是被奪取了江山基業。劉備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看人很準。白帝城臨危之時,他託孤於諸葛亮,並囑咐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徒有虛名,不可大用。後來的事實驗證了劉備的英明。諸葛亮忘記了劉備的告誡,錯用馬謖,致使街亭之失。諸葛追悔不已。
四,用人不疑。劉備慶幸自己得到諸葛亮,對他的才能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放心地使用諸葛亮。為諸葛亮下放了許多軍政大權,從不涉丞相府的一切事務。
所以說,劉備憑的是自己的智慧和人脈與曹操,孫權鼎立天下。
當然,劉備也有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義氣太重了。成也義氣,敗也義氣。義氣使他獲得了很好的人脈。義氣也使他敗得慘烈。他千不該,萬不該,急於報復關羽之仇,連一向言聽計從的諸葛亮的諫言也聽不進去,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也不顧諸葛亮為他規劃的長遠藍圖了。頭腦發熱地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給他自帶來了滅頂之災,險些喪身火海。
-
8 # M易2
主要是三顧茅廬,請出了臥龍諸葛亮,試想諸葛亮在出山前,劉備仍然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為何還要連吃敗仗?劉備投河北袁紹,關羽千里走單騎,張飛落草為寇的事情發生?自從諸葛亮出山後,劉備就扭轉了這個敗局,一把火燒了博望坡,第二把火燒了新野,曹操這才發現劉備由原來的軟柿子突然變成了燙手的山芋。後來孫劉聯手又火燒了赤璧,讓曹操元氣大傷,從此就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三國鼎立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
9 # 廈門老新
《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孫權,都是出身官宦世家,而劉備雖然出身皇族,卻早已流落民間,要不是後來漢獻帝認他為皇叔,那也只是庶民一個,在生活的最低層,用現代的話說叫出身“草根”。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桓帝時期著名的大宦官,曹操二十歲便被舉廉,走上仕途,鎮壓黃巾起義有功,並有人情,當上典軍校尉。曹操在洛陽時,因為刺殺董卓名揚天下,回鄉舉兵天下響應,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孫權的父親孫堅是長沙太守,誅殺董卓時十八路諸侯之一。孫堅去世後,孫策在周瑜、張昭、張紘、程普、黃蓋、韓當等文武的幫助下,佔據了江東。孫策死去後,孫權承父兄的基業。孫權憑藉父兄二世餘蔭,割據江東。
劉備“少時曾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雖說他是漢高祖劉幫的玄孫,中山靖王的後代,但因時間久遠,支系逐漸與當朝皇帝疏遠了,家道中落,已經與庶民無異。要不是黃巾起義這個契機,劉備可能一輩子也沒機會“逆襲”。 劉備能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三國鼎立,關鍵在於劉備會收攏人心,先是與關張桃園結義,全始全終。持別是趙雲在長坂坡大戰中,救出幼立阿斗衝出重圍,與劉備匯合,劉備把阿斗摔在地上說,“為你這個小子,差點損傷我一員大將“,趙雲感動得痛哭流涕,從此趙雲更忠於劉備,至死不渝。不管是真心的,還是裝出來的,能利用人心,成就一翻事業,在古代的帝王中,也是難得一見的。 劉備利用仁心,敢於信任,諸葛亮也才有用武之地,當然劉備有諸葛亮的輔佐,如魚得水,加快了三國鼎立的形成。
-
10 # 夏雨風
曹操在截獲一封漢皇帝的手書中,第一次看到了劉備這個名字,他先後鎮壓了馬騰等將領,可拿到情報表明劉備職業竟是編草鞋的老農。從此他專門派出特工追蹤劉備,同時暗歎關張兩人忠義與勇烈。
後來他還幫助了落難的劉備,一日請劉備喝青梅酒。劉備再三拜謝:丞相待吾如貴賓,備是草鞋匠,不值重禮。
唉,吾敬汝非為賢弟也,汝是中山王之後劉皇叔,吾乃漢開國功勳曹參之後,我倆仍皇親國戚,自然要互相敬重。
劉備誠皇誠恐:昔日我不知相公如此忠義,有所冒犯,請予以諒解。
哈哈哈,不知無罪過。我深服賢弟仁義,欲留你當徐州刺史,關張兩人分別授於將軍銜。
原來曹操欽賞劉備仁義,關張忠勇。怪不得會善待劉備,主要想得到關羽,後來關羽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誅了顏良丶文丑,掃清了北方一切障礙。曹操得到了最大利益化。
劉備前期得到曹操關照,待有了諸葛羽毛豐盛時,後來又助東吳取得赤壁大捷,才自立自強奪益州丶奪荊州,最後完成了三國鼎立。
-
11 # 巴陵人說歷史
劉備以織蓆販履出身、無立身之所,到最後地跨荊襄、雄據巴蜀,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三人之中,劉備的起點是最低的,爭雄之初勢力根本就無法和曹操、孫權相提並論。曹操,雖是閹宦之後,但其父為漢朝大司農,是實實在在的官宦之後,年輕是結交的是袁紹等名門之後,先天就有政治資本。孫權憑藉父兄二世餘蔭,穩坐江東,據長江天險,手下人才濟濟。而劉備卻是白手起家,開始只有關張二將追隨,鎮壓黃巾之亂才入局的。那麼,劉備憑什麼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呢?對於這個問題,個人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劉備仁義、會籠絡人心。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所以劉備得到中山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乃多與之金財”,劉備得以用來募兵鎮壓黃巾之亂。劉備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治理,派刺客前去暗殺,可刺客為其折服,不但沒有動手,反而主動向劉備說明了情況。待關羽張飛猶如親兄弟,摔阿斗收趙雲之心,攜民渡江使仁義之名大揚。
第二、高舉漢室正統的旗幟
劉備為中山靖王之後,雖為漢室宗親,但家道中落,卻因“劉皇叔”的身份受到當時人的尊重,此身份也是他匡扶漢室的絕佳理由。而且劉備打出了“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這就容易取得正統士大夫的心。劉備依靠這面“漢室大旗”,收攬人才,發展出自己勢力。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諸葛亮、趙雲都是漢室的忠實擁護者。
第三、思賢若渴、慧眼識人
徐庶歸曹時,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以左將軍、漢室皇叔之尊,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使其“東結孫權,北拒曹操,南撫夷越”;長沙之戰後劉備登門拜訪、用誠意打動黃忠,得五虎上將之一。劉備入川時,提拔部曲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使漢中數十年為失;用曹魏降將王平,領蜀漢無當飛軍,魏延之後鎮守漢中,擊敗曹爽,保蜀漢疆土的平安。曾言馬謖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不可重用,而諸葛亮北伐錯用馬謖失街亭,致使北伐功虧一簣。
第四、用人不疑,有高祖之風
陳壽《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言“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劉備是用人不疑,諸葛亮出山之後,對諸葛亮是百個放心,不亂插手瞎指揮,使諸葛亮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夷陵之戰黃權道絕歸魏,劉備卻不遷怒其家人,反而重用其兒子,可見其對手下的信任。且劉備性格堅毅,百折不撓,堅韌不拔,不被挫折和困難嚇倒,和他老祖宗劉邦有得一比。屢敗屢戰,從不放棄,在一次次失敗中逐步壯大起來的,同時劉備遇事冷靜果斷,該伏低做小就低頭,該捨棄就捨棄,該逃跑就逃跑,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幾次捨棄妻兒和高祖劉邦如出一轍。
第五、善於借勢和把握時機
劉備借漢室宗親之名,以正統、仁義的面目收攬人心,所以陶謙三讓徐州;法正、張松更是暗中串聯,替劉備謀益州。借曹操之手滅呂布;借劉表之勢敗曹操;借孫吳之力聯手在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同時果斷出手強借荊州,成為此戰最大贏家;以荊州為根基,借劉璋之邀謀取益州,終成霸業,三分天下。
陳壽在《三國志》中稱劉備是“機權幹略,不逮魏武”,然“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這是其認為劉備能起於微末、以織蓆販履之輩,成就三分天下、雄霸一方的帝王之業的原因。
-
12 # 苦苦追夢者
要想知道劉備為什麼可以和孫權以及曹操三分天下,我認為是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先分析一下劉備這個人,劉備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而他這個人待人真誠,寬厚,仁義,而又充滿野心,一直想重振漢室。
其一,劉備本身便是漢室宗親,並且,本身也有帝王之資,不管是心性,還是頭腦,都是無可挑剔,而他差的就是機遇,以及能人異士的輔佐。
其二,便是手下有很多能人武將追隨,並且,是心甘情願,他們也願意為他拋頭顱,灑熱血,這便可以說明劉備馭人有術,讓他們甘願為自己的野心去賣命。
光憑這兩點,劉備便有了與之孫權和曹操二人,三分天下的資格。
-
13 # 重頭再來趣說歷史
原因如下:
第一,眼光準劉備以平民身份,看準時機起兵,博得小功名,成為其人生第一桶金。
第二,論會講故事的重要性1、劉備見人就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最後說得連皇帝都信了。
2、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言下之意就是——你太會吹了,活活把自己從一個平民吹成了皇族,你不是英雄?鬼都不信。
青梅煮酒論英雄
第三,足夠隱忍1、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到處寄人籬下,最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塊底盤——徐州,還被呂布一不留神給搶了。就算這樣,劉備都沒翻臉,而是自己待著關張等部從,一起去小沛居住。
呂布奪徐州
2、在荊州時,劉表的手下蔡瑁,多次要加害劉備,都被他的“主角光環”躲過,之後再見面仍然若無其事,可見其城府之深。
正如《素書》所言“君子遇時而動,不逢時則隱”,這一點,劉備完美的詮釋了。
第四、看人準1、關、張二人未經戰事之時,就看出來他們是猛將,並極力結交。(要糾正一點是,在《三國志》中,是劉備募兵,關張二人來投,而不是張飛為劉備散盡家財募兵)
桃園結義
2、之後,縱然因戰亂,劉備與關、張及其他部從多次失散,卻最終都又能重聚,也是劉備看人的本事之一。
3、徐庶、諸葛亮和龐統等人,在投劉備之前並無傲人功績,劉備只是交談之後就能委以重任,並且成績斐然。
4、劉備在白帝城臨終前,曾經警告諸葛亮不能重用馬謖,諸葛亮沒聽,結果失了街亭,使唯一有機會成功的北伐,功虧一簣。
揮淚斬馬謖
5、縱觀劉備一生,在用人方面,沒有出現過大的紕漏,這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屬罕見。
第五,決策力強1、在赤壁之戰後,果斷拿下荊州。
2、在益州空虛之時,又一反常態,不再估計劉氏宗族的身份,豪取益州,從而你建立起自己牢固的根據地,並在益州建立蜀漢,與兒子劉禪盤踞益州數十年。
劉備、龐統謀取益州
第六、憑藉地利劉備得了荊州和益州之後,憑藉長江天塹和蜀道之難,與魏、吳二國抗衡。
第七、努力外交1、在統治益州的初期,按照諸葛亮的戰略構想,聯合吳國,成唇齒之邦,共同抵抗魏國,使得局勢一片大好。
孫劉聯姻
2、後來由於關羽輕敵冒進,大意失了荊州,導致孫劉聯盟面臨瓦解,甚至劉備自己也殞身白帝城。
白帝城託孤
3、後續還是由諸葛亮出面將其緩和下來,才保住蜀漢仍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
綜上所述,劉備有此七大優勢,三分天下有其一,也是情理之中了。
-
14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備的一生跌宕起伏,命運多桀,數次經歷重大挫折又能屢次重新站起來,真是百折不屈。至於劉備為什麼能夠在亂世中,能與群雄並起的曹操和孫權能夠三分天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壯年時期的能屈能伸有姿態,中年時期的禮賢下士造時勢,晚年時期的稱王稱帝講戰略。
壯年時期的能屈能伸有姿態,34歲的劉備終於成為了徐州的行政長官,這一年距離劉備起兵討伐黃巾軍已經整整十多年了,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自己終於躋身於地方諸侯之一,可以和天下的群雄們,掰掰手腕,自己也可以逐步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心願了
但是好景並不長,在亂世之秋,強者稱王的時代,“你不吃別人”,“別人就會吃你”,,徐州南面的袁術早就對徐州垂涎三尺了,看到劉備一個市井之人領了徐州牧,氣就不打一出來,集結兵力,準備來搶奪徐州城。
另一面,被曹操大敗的呂布,率軍一路敗退,此時也在找尋可以落腳處,但放眼天下,袁紹心胸狹隘,袁術不能容人,曹操又是死對頭,此時呂布看到剛剛當上新任徐州牧的劉備,心中頓時大喜。
因為呂布這個人深知劉備的為人,劉備重名聲,講道德形象,在加上是漢室宗親,自己曾經手刃過董卓,是漢室功臣,劉備必然會收留自己。
果不其然,一切都按呂布所猜想,劉備收留了呂布,但是後續事件的發生卻讓劉備始料未及,劉備正在與袁術作戰,而這邊的呂布卻背信棄義率軍偷襲下邳,致使劉備腹背受敵,呂布這個人反覆無常是有名的小人,董卓這些人都是死在呂布的性格上,而劉備這次吃大虧也是沒有考慮呂布的為人。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劉備現在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前有阻截,後又追兵,內無糧援,外無救兵,此時的劉備進入了一種絕境的“地域”。
劉備幾日在屋內躊躇不定,最後做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決定,投降呂布,手下的幕僚武將聽後,都不解,劉備一一做了說明解釋後,劉備便和呂布求和,呂布因為也覺得愧對劉備,在加上袁術對自己出爾反爾,便接受了劉備的請和。劉備至此才能化險為夷,保全自己。
劉備的委屈求全來之不易,不僅不丟大義,也不失顏面,還更大限度的彰顯了自己“大人”的姿態。
劉備這種能屈能伸的案例在劉備壯年時期還有很多,譬如說:
——劉備被呂布偷襲後,被鳩佔鵲巢,失去了對徐州的掌控權,最後委曲求全的向呂布和解,和解之後,立馬回到小沛韜光養晦,招兵買馬,恢復元氣。
——劉備在與呂布的第二次戰爭中,大敗,敗後依附於曹操,最後依靠曹操將呂布打敗,生擒呂布,並在白門樓苦勸曹操殺呂布,得以報了私仇。《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第二》: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在青梅煮酒論英雄之際,曹操直接點名劉備為英雄的時候,劉備能夠適時的低姿態,向曹操俯首稱臣,保全了自己,避免自己被誅殺。
——劉備借力打力,劉備善於把自己的目的變成雙方的目的,劉備委身於曹操處,藉助曹操消滅袁術,就是變相幫助曹操消滅了對手,藉著打袁術的機會,劉備脫離了曹操的控制,“龍歸大海”。——劉備藉助曹操之力,羽翼漸滿,擊敗袁術,收攬殘軍,突然發動對徐州的進攻,殺了曹操任命的刺史車胄,重新佔據了徐州,曹操大怒,領重兵前來,擊敗劉備,劉備又跑到河北委身於袁紹了。
劉備壯年的委曲求全,能屈能伸,是劉備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的“本錢”,但總會有人說劉備是牆頭草,兩邊倒。然筆者只想說一句,能夠在亂世中活下來本身就是個奇蹟,並且活的很有姿態的,古今確屬劉備一人。
二,中年時期的禮賢下士造時勢劉備在經歷了很多實業的挫折起伏後,來到了他的中年時期,此時的他深刻的認識到幕僚的重要性,他需要一個能夠負責戰略規劃和出謀劃策的智囊謀士,徐庶在臨走前,推薦了臥龍先生,他來到了荊州,又聽說到鳳雛這個人,說這兩個人有改變時局的本事,所以劉備暗自下定決心,無論用什麼辦法都一定要請到這兩位高人加盟自己的事業。
劉備就這樣放下身段開啟了三顧茅廬之行,第一次,劉備和關羽,張飛三個人在雪天去了諸葛亮的家,一去人不在,第二次,劉備,和關張二人又去諸葛亮的家,結果又撲了一個空,諸葛亮還是沒有在家,此時的張飛有點不耐煩,罵罵咧咧的。但是劉備情緒依然還是比較穩定。第三次,劉備,和關張二人到了諸葛亮的家,發現諸葛亮在家,但是面對劉備的來訪,諸葛亮不但沒有遠接近迎,而且連最基本的招待也沒有,大白天怡然自得的睡在榻上。此時,張飛大怒,要燒茅屋,被關羽勸住,這時候的劉備依然情緒穩定,不急不躁。
諸葛亮看在眼裡,樂在心中,諸葛亮高興的是劉備竟然能三次委身來請自己出山,心想自己的明主終於出現了,而已過中年的劉備求賢若渴,急著拱手向諸葛亮施禮,就好比一個小學生向老師求教一樣,劉備一個也算是一方諸侯的人,放下身段,以禮相待諸葛亮,使的諸葛亮感動不已。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亭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隨即就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即我們歷史稱為的《隆中對》,這段話可以總結成三句:
——第一句,天下三分,兩路北伐。這是將出路的。
——第二句,聯合孫權,北拒曹操,這是將結盟的——第三局,佔取荊州,謀取益州,這是講地盤的。這三句話,就為劉備今後造就新的時勢打下了理論基礎。只等劉備去實踐。
劉備中年時期禮賢下士造時勢的案例還有很多,譬如:
——劉備高規格,殷勤接待張松,舉手投足的稱讚他,使的張松心裡暖和和,對劉備產生好感,於是張松就把西川的重要事務告訴給了劉備,以此為標誌,劉備入主西川,成就霸業的大幕才緩緩拉開。這也是劉備“禮賢”張松,而得到的時勢。
——劉備入主西川,保護劉巴,主動委身以禮相待劉璋的舊臣。使的劉巴感動,效忠於劉備,造就的時勢是讓益州原先的百官知道劉備的禮賢下士,不記舊仇,全部悉數來投劉備。
三,晚年時期的稱王稱帝講戰略1.確立自己皇帝的正統:漢高祖劉邦就是在漢中稱王的,先當上漢中王,然後才建立了漢室天下,所以劉備也選擇在漢中稱王,是想借助劉邦的典故增加自己的權威性和合法性,劉備也在告訴天下人,自己才是正統,自己是高祖的後裔,我才是國家合法的繼承人。
2.劉備手下的120名大臣聯名給漢獻帝寫的推舉劉備為漢中王的《勸進表》。這樣做說明劉備得明心,順民意,增加封王的合理性。也展示了眾人的支援與認可。
臣等輒依舊典,封備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掃滅凶逆。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王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見《三國志·蜀書·先主傳》3.劉備稱帝,昭告天下,討伐曹魏,宣告自己的正統,合法性,曹魏的不合法性,是叛逆來的政權。
總結:劉備的成功史就是一個草根英雄的成長史,他出身寒微,文不如諸葛亮,曹操等人,武不如關羽,呂布之流,但是他能夠最終三分天下,成為一方霸主,和他的知人之明,禮賢下士,能屈能伸,講究戰略是分不開的,這些都是劉備的絕活,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
15 # 冷月鉤沉
在三國曆史中,劉備絕對算是一個草根逆襲,他和曹氏,孫氏三分天下,讓人非常敬佩。
作為一個落魄的草根,劉備沒有喪失自己的貴族氣質,自幼他便飽讀詩書,對大漢局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雖然是皇族血統,但他卻沒有功名爵位,只能靠著編織草鞋為生。
他偶然遇到關羽和張飛單挑,覺得他們是有真本事的人,於是打算讓他們為自己效命。
劉備發揮了洗腦模式成功讓關羽和張飛成為自己的好兄弟兼好基友。
張飛甚至散盡家財為劉備招兵買馬,可見劉備這個人個人魅力還是很強的。
董卓入京控制局勢後,十八路諸侯起兵討伐董卓。
劉備也不請自到,為十八路諸侯建立了不少功勞。
比如關羽溫酒斬華雄,虎牢關下三英戰呂布。
後來的劉備投靠了許多諸侯,比如公孫瓚,袁紹,曹操,陶謙,劉表等。
每一次投靠別人,劉備就開始物色自己需要的人才,有的是文臣,有的是武將,有的是鄉紳。
像趙雲就是在投靠公孫瓚時認識的,並且在後來收了趙雲做保鏢隊長。
在新野時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出山相助,成為劉備的首席謀臣。
在徐州時結識了糜竺,不僅資助了他錢糧和人馬,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就是後來的糜夫人。
看到了沒,劉備雖然不是富二代,但卻是一個自帶光環的人。
不少人被他的雄才大略所感化而投靠他的麾下。
在劉備得到荊州以後,他的人生徹底發生了轉變。
由一個靠著別人養活的附庸,成為擁有自給自足能力的一方諸侯。
劉備的志向不僅是擁有荊州之地,而是光復大漢王朝,重新回到文景之治的盛世。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劉備和同宗劉璋反目,佔領了西川,獲得了更多土地,人口,錢糧和野心。
緊接著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北方的曹操,超越了東吳的孫權,成為地盤僅次於曹操的梟雄。
他進位漢中王,實現了人生的徹底逆襲。
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劉備在成都也繼承大統,國號漢。
加上東吳的孫權,三足鼎立之勢開始形成。
一個時代三個皇帝的局面在歷史上也不多見。
—End—
回覆列表
首先有身份,他是劉皇叔!雖然隔了好幾十輩,但是根是正的!再就是仁慈的心腸,不管是真是假,在關鍵的時候沒有放棄荊州的百姓,與百姓共進退,這就是得民心!還有一批舉世聞名的武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延,這些武將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角色!還有最厲害得謀士,諸葛亮,龐統,法正!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能得天下,劉備都得了,還有一個與臥龍鳳雛齊名的法正!這陣容能三分天下一點也不足為奇!
有身份,得民心,有文臣武將!三分天下也不是偶然的!可惜劉備一直完成自己恢復漢室的,一統天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