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樹梅家長教練
-
2 # 分明的四季
孩子成長的黃金期是十歲前,所以,我想做父母的不應該錯過,現在好多的年輕人都把孩子送到自己的父母身邊,讓老人幫帶。誠然,這一代人生活壓力大,要工作,要賺錢,但我覺得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下一代,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成長更重要。因此,為了將來不會遺憾和後悔,我建議,父母辛苦些,儘量把孩子養在身邊,每天和孩子溝通,接觸,看著自己的寶寶一天天變化,一天天長大,這其實是比賺錢更有意義的事。另外我要說的一點就是,老人幫帶孩子有很多的弊端,隔輩人對孫輩的溺愛,無原則的寵,還有文化教養和修養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結論: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把孩子帶在身邊吧,見證寶寶的成長全過程!
-
3 # 溜寶的媽媽
當今社會,父母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孩子出生需要照顧及陪伴,陪伴孩子那怕是早上起床的十分鐘閱讀,和晚上睡覺前的小故事,及說說悄悄話。這都是可以的,時間不會花太多,但是作用卻很大,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每天會有小人兒等著你回來,給自己一個擁抱,那會是多麼開心的時刻。為了不錯過成長階段把她當成朋友,陪伴著她,告訴她我需要和你共同成長,我們有事情可以一起分享,有快樂可以一起享受。這樣的朋友可以是一輩子的,並不是每天都需要在一塊兒。是可以相互信任的人,告訴她只是我們走的道路不同,但是都會努力向著自己所選擇的方向前進。別拿自己是媽媽或者爸爸一樣教育她,孩子需要的是指點並不是來自父母的指指點點,這樣才能更好的陪伴及相互學習,父母有問題也可請孩子指出問題在哪兒。
能夠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學生需要學習,家長也需要學習,可以相互探討學習方法,活到老學到死。在家或許是你在做題,我卻在學習最新相關政策。如果教育要涉及雞飛狗跳,那為了不破壞我們之間的關係,我會選擇你的愛好是什麼瞭解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到底是不願意學,還是學不會。那就找願意學的,不會那就教到會。只要肯學,沒有不會的。
教育是否缺席,我不願錯過你人生任何的時刻。
-
4 # 君媽辰寶
我覺得孩子每一個時期都是彌足珍貴,想想以前的我總是想象出月子以後我就撒手不管把孩子交給老人,我去上班自己創業,但是等生完寶寶以後才發現,老人的教育觀念完全和我們的不一樣。所以就徹底不上班自己帶孩子,自己帶孩子真的很辛苦,經常忙的顧不上吃飯。有的時候為了省事泡泡麵吃,前腳剛泡上,後面就醒了,真的很崩潰。但是每天見到寶寶一天天長大,真的很欣慰。我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在寶寶小的時候,利用我物件休息時間去阿里批發兒童帽子去趕集賣,冬天為了有個位置,很早就去集上站地方。後來又自己帶著孩子開淘寶店,後來孩子兩歲的時候自己開了實體店,做我的老本行,催乳小兒推拿,推拿還好一些,但是催乳很多時候需要去客戶家裡,就提前告知客戶,自己需要帶客戶去,一直後來又擴大規模開了游泳館,小兒推拿,產後回覆等。後來發現這個行業一到週六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店也不開了,開店這幾年真的很愧疚孩子,剛開始出去很多器械不敢玩。後來一直等孩子上小學自己也是要上班輔導功課,每天真的很累,但是好在孩子每次成績和表現還是不錯的。很欣慰,很多媽媽都給我說看你家孩子真的很好,很省心。其實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現在是三年級的孩子,漫漫求學路還有很久,我們一起努力吧。希望我們回望過去,最起碼不為錯過孩子的成長而後悔。
-
5 # 廖老思
我們來看一下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是怎樣劃分呢?根據發展心理學,孩子成長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1歲是乳兒期
2-3歲是嬰兒期
4-5歲是少兒期
6-11歲是學齡初期
12-18是青春期叛逆期。
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成長任務,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耽誤了,都會直接影響孩子順利的進入下一個時期,所以,在孩子成長關鍵期塑造相關的性格,培養相應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0-1歲的乳兒期
這個時期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信任和依賴。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無助的,他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得依賴另外一個人,也就是孩子的撫養人,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階段所有的滿足和快樂都來自於撫養人,需要撫養人溫暖的擁抱和細緻的關愛,而從建立起孩子最初對人信任的情感;
千萬不要錯過了孩子最先對人產生信任和依賴的階段,這個階段把握住了,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十月懷胎啊,那麼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夠更好的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呢?首先就是在孩子一歲半歲之前,媽媽一定要把工作先放下,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互動,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是吃飽喝足就自動健康成長了,孩子依賴你的氣味,需要你的陪伴以及被你影響,才能夠完成這個階段的成長任務!
2-3歲嬰兒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呀,喜歡把遙控器藏起來,把顏料搞到到處都是,各種搞破壞,反正他要透過一切的接觸來和這個世界互動,所以,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能力最好的時機,而且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他直接關係到孩子將來的思維創造能力,表達分析能力,邏輯判斷以及選擇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和自主探索能力緊密相關。
4-5歲少兒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和媽媽的親密分離,並且建立自我認同。我們先講親密分離。現在,很多五六歲,甚至七八歲的孩子,還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不喜歡去幼兒園或者去學校,整天就像一個跟屁蟲一樣老是跟著媽媽,而且,除了媽媽之外,他們不太願意和其他人接觸和交流,包括孩子的爸爸。在這一時期,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與其他人接觸,特別是爸爸,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陪陪孩子,而且要經常鼓勵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良性的互動。另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多些接觸,幫助孩子完成與父母的親密分離。
其次,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認同。在孩子與父母完成親密分離的過程當中,他們自然而然會逐漸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外界,並且嘗試從外界尋求認同,從而建立起自我認同感,比如,他們常常會因為買了一件衣服,別人誇了一句:“哇,衣服真漂亮啊”,他們就一天都充滿自信,晚上睡覺都是笑著睡著的,但是,如果被老師、父母同學批評或者譏諷了,他們瞬間又掉進了失望的深淵,認為自己很失敗,很沒用,很糟糕,慢慢的開始變得自卑,內向;
所以,這一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完成正確的自我認同,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正確的自尊和自信都來自於哪些方面!在這個階段,父母很有必要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並不是長得好看,穿得漂亮,追求名牌就能夠贏得別人的喜愛,只有擁有良好的品質,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怎樣用自信的姿態,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6-11歲的學齡初期,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提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生的,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哪裡需要培養啊;還有一些家長就認為,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搞什麼交際啊,認為孩子和人交往會影響學習,所以很多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往往都不太重視。其實啊,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塑造孩子的性格是同樣重要的,一個不合群的不善於和別人交往的孩子,時間長了,性格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內向和孤僻,很容易被同齡人孤立,而且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都會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比如說沒辦法順利完成兩性關係的發展,不敢追求異性,但是又耐不住內心的生理需要,就容易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再說了,我們都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難免要和別人打交道,在現今社會單槍匹馬是很難做成事情的,只有相互溝通合作,互相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達成目標,所以,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現在的一些孩子表現出來的交往能力真的很讓人擔憂,他們不僅害怕和人打交道,有的甚至到達了抗拒的地步;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首先,家長要多為孩子創造與人接觸交往的機會。比如鼓勵孩子邀請他的同學或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孩子充當小主人照顧客人,這是一種鍛鍊孩子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去參加小區舉辦的活動,或者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總之多讓孩子多和同齡人接觸,切記,孩子性格培養的問題,不是靠嘴巴嘮叨出來的,性格是環境的產物,所以要為孩子創造一種與人交往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和同齡人交流起來才會更自然。
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這是孩子成長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很多父母對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感到非常頭疼和無奈,那這階段孩子會有什麼心理變化呢?
女孩子會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開始學著化裝打扮,而且喜歡模仿一些偶像的服裝和動作語言,她們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喜歡偷偷的關注自己喜歡的男生,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思想敏感,想這想那,膽子大一點的女生,就直接追求男生,瞞著父母早戀;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他做什麼,都不想讓父母知道,他要透過和父母的疏遠,來證明自己長大了,可以獨立了!那麼在這個階段,父母要應該怎樣應對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呢?首先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不想說的,就不要追問,孩子不想聽的,就不要強行要求。一定要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要循序善誘,耐心引導;
同時,這個階段要教孩子一些性知識,比如和異性交往需要要注意什麼,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應不應該早戀,談戀愛了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保護自己,另外,一定要幫孩子理清愛情與性的界線,建立好自己的底線,明確告訴孩子性行為的危害,讓他知道後果。
-
6 # 饅頭小姐的風花雪月
孩子的一生中大腦的發育有三次的高峰期,如果可以好好利用,就能夠根據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來訓練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的大腦更好地發育。
一、孩子大腦發育的三個高峰期
1、第一個高峰期 :從孩子出生起到3歲的這一段時間裡。
這段時間內,孩子對這個世界還是處在好奇階段,行為之中總會帶著一些模仿、競爭的動作,常常想自己獨立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能夠幫媽媽一些小忙,這會讓孩子感到很開心;而家長也會發現如果孩子吃飯很慢,但是有別的孩子在一起吃飯時,有了對照,孩子就會起競爭的心理,吃飯也快了起來。
在這個階段,家長要做的就是經常鼓勵孩子,給孩子一些自信,讓孩子可以去做得更好。
2、第二個高峰期:從孩子5歲到7歲的這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內,很多的孩子會有這樣一個特性,就是性格變得拖拉,做什麼事都不急,小時候的那種愛"攀比"的心已經消失不見了...
但這段時間卻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家長要在這段時間要改掉孩子的一些習慣,找到鍛鍊孩子大腦的時機,不要讓孩子錯失大腦的開發,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3、第三個高峰期:也是最後一個高峰期,是孩子8歲到10歲的這一段時間。
這一段時間正是孩子開發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但是在這段時期,孩子很有可能會表現出厭學,或者是不想學習的行為。而且對父母的教訓總是不聽。
這段時間則更為關鍵,因為這段時間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這段時間,父母如果不想孩子錯失這段大腦發育的時間,可以試著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方式,讓孩子更舒服一些,願意聽家長的話。
父母要在孩子在各方面遇到難題的時候給予一些幫助,但是要讓孩子自己主動去思考。
1、不打擾孩子,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很多父母有這種心理,我養育了孩子,孩子就要聽我的話。但是孩子也是一個有著自己性格的獨立的個人,所以父母如果硬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的話,孩子很大可能是不會接受的,甚至可能會討厭這樣的想法以至於這樣做的家長。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干涉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的好處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思考。
2、不對孩子做出過度的保護
有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太小,容易受傷,在各種層面上的,需要父母的全面保護。不管孩子做什麼,都為孩子掃清一切有可能阻擋孩子的障礙,讓孩子順利無礙地走下去。
但是這樣做對孩子來說完全是沒有一點好處的,因為當孩子自己有機會去探索和認知這個世界,孩子的身體和大腦能力的發展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而很多成長的道理與智慧都蘊含在自我成長的過程當中。
所以家長不能給孩子太多的保護,要讓孩子得到一些鍛鍊。
3、給孩子一個適合的環境
父母能夠做到並且應該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好一些的生活、學習的環境。讓孩子能夠享受他們的年紀所有的,而不是因為受到家庭或者生活環境的影響而為此煩心。
-
7 # 麗日丹霞
1、宏觀地說,個人認為,6歲前是早期教育的最佳階段,早期教育一公斤的教育力氣等於將來一噸的教育力氣,也就是說,時間越早,教育效果也越好。
我孩子上小學前,也非常注重教育,而教育的進行方式就是多陪孩子玩遊戲。注意力,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語言力,記憶力等遊戲,有的是就地取材,隨手拈來,有的是提前準備,我所做的努力,很多也為了給孩子上小學打下智力的基礎,習慣的基礎。讓孩子上小學後,因為能力的提升,而讓學習變得輕鬆,學起來不會這麼辛苦。
2、而微觀地說,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成長點,由此連成了成長線。不是說要在成長階段才重視教育,抓教育,教育是隱藏在家長敏銳的觀察中,隱藏在家長對細節的捕捉中。
因此,平時就要學會敏銳觀察,去發現教育的契機,學會從孩子出現的問題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問題,並加以調整。
比如,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兩歲的時候,發現哪兒有小洞洞都要去摳,停下來玩很久,親戚覺得髒,想阻止,我說,二三歲孩子有一個細小事物敏感期,這個時期對細小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乾脆就讓他探索吧。親戚覺得很有道理。過了段時間,探索夠了,興趣點轉移了,又去探索別的了。所以這裡家長要做的就是隻要在安全範圍內,盡 可以支援他,不干涉他。
最後特別想告訴樓主的是:
如果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點在哪,不要緊,只要跟著孩子的興趣走。孩子的興趣在哪,你就支援他,甚至為他擴充套件環境,延伸資訊,準備更多更豐富的材料。
-
8 # 小多多生活vlog
無論孩子帶給我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們仍然豁達,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你常常在孩子斷奶後懷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時你卻覺得好累、好辛苦、好厭倦。
看到他小時候吮手指的照片覺得好可愛,可是你曾經為了要不停地給他洗手而煩惱透了。
在他褪去童聲後,特別想念他曾經奶聲奶氣的聲音,可是他以前撒嬌的時候你卻很不受用。
當孩子去上學後你特別懷念他黏在你身邊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卻總在想他要什麼時候才能去上學啊……
好好珍惜吧,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錯過就不會再有。
01
3歲
孩子上幼兒園了,看著他小小的堅強的背影,心中又喜悅又有點小小的心酸。
離別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興地奔跑過來,撲在你的懷裡說:“媽媽我想你了。”
那一刻,抱著孩子就像抱著整個世界。
02
6歲
孩子終於上小學了,這是多麼值得紀念的事情。
上學回來的第一天,晚上要睡覺時,他告訴你:“從今天開始,我要苦到六十歲啦!”
他的人生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卻沒想到,這也是孩子離開我們的第一步。
孩子已經對和你分開一天習以為常了,而且喜歡每天去學校。
有時甚至還會說:“媽媽,在家好無聊,沒有小朋友和我玩。”
03
12歲
孩子上初中了,有的開始上寄宿學校,一個月或幾個月才能見上一次面。
他們開始不再依賴你,甚至,喜歡和你對著幹。想幫他們做點事情,他們說:“媽媽,我自己來吧。”
這句話讓我們覺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了。
04
18歲
孩子離開你去上大學,一年回來兩次。
回來的幾天前,家裡的冰箱就裝不下了,準備了各種各樣他喜歡吃的東西。
可是孩子回來打個照面,就忙著和同學、朋友聚會去了。
從此,你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媽媽,我不回家吃飯了,你們自己吃吧。”
05
大學畢業
孩子留在了遠方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一次。好不容易回來一趟,沒過幾天就走了。
那時,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電話,希望孩子對你說一聲:“媽媽,我很好,你保重身體。”這樣就足夠了。
06
結婚
結婚之後回家的時間有一半勻給了你的親家,見面就更少了。
你已經習慣了只有老兩口在家的日子。但是,你最希望聽到孩子對你說:“媽媽,今年我回家過年!”
07
有了孩子
等他們有了孩子,我們就不再是他們的家庭成員了,他們的一家三口,已經不包括我們在內了。
我們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只是在閒來無事的時候,經常翻翻相簿,看看我們自己的一家三口。
08
時間無法倒流 ,過去了就只能永遠過去,孩子能待在身邊的日子是多麼難得與寶貴。
無論孩子帶給我多少困難、煩惱、甚至挫敗,無論讓我失去多少睡眠、時間、金錢、精力,我仍然豁達。
因為,這都是上天的恩賜。
當孩子在身邊的每一天,我都會努力讓我們有一個美好的心情,體會在一起的幸福,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束縛。
我認真思考,努力實踐管教的分寸與尺度,既盡力而為,也量力而行。
因為我有責任與義務教會他生活的本領,幫助他練就強健的翅膀,以便來日可以自由快樂地飛翔。
我會告訴孩子: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還有一條路可以暢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
9 # 檸檬遇上姜娃娃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相信每個當父母的都不想錯過,如果錯過將是一輩子的遺憾,不管對於父母還是孩子而言都一樣。
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個階段的成長,父母需要從這幾點做起:
1.成長時間上不錯過。所謂的成長時間不錯過,意思就是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父母都能陪伴在身邊。
如果父母出遠門打工養家,把孩子留在老家,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自然不能陪伴孩子成長了。
如果有條件,最好能陪在孩子身邊,保證時空距離上離孩子近一些,每天至少都能抽得出時間陪孩子,能照顧到孩子,能親眼見證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2.管教方面不錯過。有的父母,儘管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在管教方面往往忽略了孩子,結果錯過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環節。
管教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對孩子而言,影響同樣是一輩子的。這點,父母一定要重視。
如何才能更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我覺得除了陪伴和溝通外,父母自身的成長也很重要,如果光靠言傳沒有父母的以身作則,對孩子的管教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學習方式其實有很多,可以透過育兒書籍學習,也可以透過網路學習相關育兒知識,也可以請教他人等方式。
孩子的成長,各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表現,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來管教孩子,只有學習,我們才能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不同表現,並及時引導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上的陪伴,需要給孩子精力上的付出,還需要給孩子成長的引導和教育,只有這些都做到了,關於孩子的成長我們才能不留下太多的遺憾。
-
10 # 大話百科天地
從生理學上講,人在兒童時期大腦發育速度最快,3歲左右兒童的大腦重達900~1000克左右,約相當於成年人腦重的2/3,7歲時腦重達1280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9/10。
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記憶力特別強的時期。從心理學上講,幼齡兒童是愛動、愛玩、是最活躍的時期,抓住這個特點讓孩子採取玩樂認識的形式,他(她)學習的積極性會特別高。
在3~6歲孩子的身上,細心的父母可觀察到,孩子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她)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3~6歲的孩子大腦就像是一個空白磁碟,對於他(她)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這一時期若是錯過了將終生無法彌補。
3~6歲也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的。
孩子在3~6歲年齡段的模仿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好奇心大,可以說,你教什麼他(她)學什麼,你希望他成為什麼樣子就會成為什麼樣子。3~6屬於孩子的“黃金教育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記憶效果最佳,錯過這一階段再學需付出六七倍力量。
3~6歲是兒童學漢字的最佳年齡段,讓孩子儘早閱讀,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益而無害。研究發現孩子學習漢字,具有明顯的開發智力效果。孩子若從5歲開始學起學習漢字,到入學前一年,智商便能達到110;孩子若從4歲開始學起,學習兩年,智商將能達到120;孩子若從3歲開始學習,學習三年,智商就能達到130左右。
教孩子識字最重要的結果不是讓孩子掌握多少漢字,重要的是在識字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孩子提前、集中、快速識字的意義,在於利用識字過程訓練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兒童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育和提高,開發兒童的智力。
教孩子識字的方法很多,沒有固定的場景和模式,每位家長可以結合自己孩子自身的特點,靈活地選擇方法。家長應創設適宜的識字環境,即非書本環境和書本環境,讓幼兒經常處於漢字的環境中。透過兒歌識字、製作識字卡片、牆壁字掛圖、閱讀幼兒故事、讀大街小巷的廣告牌等途徑,讓幼兒經常反覆地接觸漢字,透過耳濡目染的環境薰陶,讓孩子增加對漢字的親切感,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每天認識一兩字,而且每天都要重複一下,增加孩子的感官和印象。
教孩子識字是一個被動引導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開始學習階段不要急於求成,盲目追求識字量。教孩子識字一定要有耐心,要學會引導,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變著法的讓孩子覺得,是家長在陪他(她)玩耍,這樣孩子沒有壓力只有興趣和動力。
在教孩子看圖識字的過程,應以培養識字興趣、識字習慣為主要目標,使識字活動與遊戲活動及家庭生活緊密結合,然後逐漸加大識字量,儘快使孩子進入閱讀階段,力爭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男孩一般都喜歡汽車、槍械之類的玩具,女孩多喜歡芭比娃娃、白雪公主什麼的,所在在教孩子看圖識字方面,也要有側重點,凡是能引起孩子興趣的,學習起來一般效果都很好。在教孩子看圖識字的時候,孩子見到一個字或者一幅畫,能夠說出來就可以了。
對孩子來說,與其說識字是一種腦力勞動,不如說是一種“記憶遊戲”,只要採取孩子感興趣的方法,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識字任務。孩子學過的字一定要及時複習,認識的字會不斷累積和增長。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做別人誇獎的事,讚美的語言會使他(她)的自信心倍增,鼓舞他們去獨立學習。
-
11 # 甜媽的生活
我個人認為在孩子每個成長階段要陪伴孩子同時給予支援和理解,其次還可以給孩子每個階段用不同的視角來記錄孩子的成長。
-
12 # 寶媽生活語錄
對於孩子成長我覺得陪伴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請不要再以家庭條件不好為由,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比如外出打工,完全可以把孩子帶身邊,首先孩子成長路上有太多的無知,好的方面,家長需要鼓勵,不好的也能及時正確引導,避免耽誤影響孩子前途,是金錢無法彌補的。其次孩子每天看到你們的辛苦工作,他們從小就能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自然而然也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孩子也學會了感恩與珍惜。家長就是孩子很好的榜樣,也是孩子眼裡的第一位老師,所以呼籲全天下父母,儘量多陪陪孩子吧,盡一切可能,能一塊生活的就不要選擇分開。
-
13 # 桂香妹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是最重要的,家長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其中點點滴滴的幸福,家長陪伴孩子成長是幸福的,孩子的成長有家長的陪伴也是幸福的。
-
14 # 溫柔一魚刺
我們來看一下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是怎樣劃分呢?根據發展心理學,孩子成長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0-1歲是乳兒期
2-3歲是嬰兒期
4-5歲是少兒期
6-11歲是學齡初期
12-18是青春期叛逆期。
每一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成長任務,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耽誤了,都會直接影響孩子順利的進入下一個時期,所以,在孩子成長關鍵期塑造相關的性格,培養相應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0-1歲的乳兒期
這個時期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信任和依賴。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非常無助的,他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得依賴另外一個人,也就是孩子的撫養人,也就是說,孩子在這個階段所有的滿足和快樂都來自於撫養人,需要撫養人溫暖的擁抱和細緻的關愛,而從建立起孩子最初對人信任的情感;
千萬不要錯過了孩子最先對人產生信任和依賴的階段,這個階段把握住了,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十月懷胎啊,那麼這個階段,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夠更好的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賴呢?首先就是在孩子一歲半歲之前,媽媽一定要把工作先放下,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說話、多和孩子互動,及時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不是吃飽喝足就自動健康成長了,孩子依賴你的氣味,需要你的陪伴以及被你影響,才能夠完成這個階段的成長任務!
2-3歲嬰兒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在牆上亂塗亂畫呀,喜歡把遙控器藏起來,把顏料搞到到處都是,各種搞破壞,反正他要透過一切的接觸來和這個世界互動,所以,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能力最好的時機,而且這種能力非常重要,他直接關係到孩子將來的思維創造能力,表達分析能力,邏輯判斷以及選擇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們人的大部分能力都和自主探索能力緊密相關。
4-5歲少兒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和媽媽的親密分離,並且建立自我認同。我們先講親密分離。現在,很多五六歲,甚至七八歲的孩子,還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不喜歡去幼兒園或者去學校,整天就像一個跟屁蟲一樣老是跟著媽媽,而且,除了媽媽之外,他們不太願意和其他人接觸和交流,包括孩子的爸爸。在這一時期,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與其他人接觸,特別是爸爸,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陪陪孩子,而且要經常鼓勵孩子,多和孩子進行良性的互動。另外,家長還要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同齡的孩子多些接觸,幫助孩子完成與父母的親密分離。
其次,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認同。在孩子與父母完成親密分離的過程當中,他們自然而然會逐漸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外界,並且嘗試從外界尋求認同,從而建立起自我認同感,比如,他們常常會因為買了一件衣服,別人誇了一句:“哇,衣服真漂亮啊”,他們就一天都充滿自信,晚上睡覺都是笑著睡著的,但是,如果被老師、父母同學批評或者譏諷了,他們瞬間又掉進了失望的深淵,認為自己很失敗,很沒用,很糟糕,慢慢的開始變得自卑,內向;
所以,這一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完成正確的自我認同,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信?正確的自尊和自信都來自於哪些方面!在這個階段,父母很有必要向孩子灌輸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並不是長得好看,穿得漂亮,追求名牌就能夠贏得別人的喜愛,只有擁有良好的品質,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自尊和自信,怎樣用自信的姿態,健康快樂的過好每一天!
6-11歲的學齡初期,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提到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生的,長大了自然就會了,哪裡需要培養啊;還有一些家長就認為,孩子每天學習的時間都不夠用,哪還有時間搞什麼交際啊,認為孩子和人交往會影響學習,所以很多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往往都不太重視。其實啊,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塑造孩子的性格是同樣重要的,一個不合群的不善於和別人交往的孩子,時間長了,性格就會變得非常非常內向和孤僻,很容易被同齡人孤立,而且對孩子成年後的生活,都會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比如說沒辦法順利完成兩性關係的發展,不敢追求異性,但是又耐不住內心的生理需要,就容易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再說了,我們都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難免要和別人打交道,在現今社會單槍匹馬是很難做成事情的,只有相互溝通合作,互相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達成目標,所以,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現在的一些孩子表現出來的交往能力真的很讓人擔憂,他們不僅害怕和人打交道,有的甚至到達了抗拒的地步;
如何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首先,家長要多為孩子創造與人接觸交往的機會。比如鼓勵孩子邀請他的同學或朋友來家裡做客,讓孩子充當小主人照顧客人,這是一種鍛鍊孩子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時,還可以帶孩子去參加小區舉辦的活動,或者朋友之間的家庭聚會,總之多讓孩子多和同齡人接觸,切記,孩子性格培養的問題,不是靠嘴巴嘮叨出來的,性格是環境的產物,所以要為孩子創造一種與人交往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和同齡人交流起來才會更自然。
12-18歲的青春叛逆期,這是孩子成長的最後一個關鍵期。很多父母對這個時期的孩子都感到非常頭疼和無奈,那這階段孩子會有什麼心理變化呢?
女孩子會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開始學著化裝打扮,而且喜歡模仿一些偶像的服裝和動作語言,她們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喜歡偷偷的關注自己喜歡的男生,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思想敏感,想這想那,膽子大一點的女生,就直接追求男生,瞞著父母早戀;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他做什麼,都不想讓父母知道,他要透過和父母的疏遠,來證明自己長大了,可以獨立了!那麼在這個階段,父母要應該怎樣應對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呢?首先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的隱私,孩子不想說的,就不要追問,孩子不想聽的,就不要強行要求。一定要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技巧,要循序善誘,耐心引導;
同時,這個階段要教孩子一些性知識,比如和異性交往需要要注意什麼,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應不應該早戀,談戀愛了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保護自己,另外,一定要幫孩子理清愛情與性的界線,建立好自己的底線,明確告訴孩子性行為的危害,讓他知道後果。
回覆列表
第一,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0--10歲。其中成長的黃金爆發期是兩歲,7歲,青春期前的一年。
第二,兩個黃金成長爆發期都在8歲之前。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在8歲之前。如果說父母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錯過了成長的黃金時期,將錯過孩子一輩子,後悔一輩子。
第三,在做生意和工作中的父母。可以每天在下班後,哪怕用一個小時用心來陪伴你的孩子,陪他玩,陪他親子閱讀,陪他聊天。每天用心陪伴了這一個小時,一直堅持下去,孩子不優秀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