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較於第一部而言。這部電影怎麼樣?情節呢?演員表現呢?
11
回覆列表
  • 1 # 迷影映畫

    優秀的青春片一定是首先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即使是頹過、喪過的青春,也依然會讓我們感同身受。

    比如這部二十年前《猜火車》僅僅用幾個“喪逼”們的吸毒、濫交成長史便早就了一部影史最經典的反主流的青春片。

    時至今日,這部畫風另類的青春片,還是不少朋克青年們心目中的聖經電影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個:

    全蘇格蘭最髒的廁所。

    以及絕對可以載入影史的鑽廁所一幕。

    所以時隔二十年之後,這幫“喪逼”們的組團迴歸,更加地讓當年為之感懷的觀眾再次熱淚盈眶。

    在兩部《猜火車》當中,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命題——

    選擇

    《猜火車》的開頭,馬克和屎霸在愛丁堡的街頭,被人追趕著慌不擇路的逃竄。

    馬克和屎霸他們把放縱和墮落視作對抗世界的一種方式。

    他們的每一次從反抗到被生活重擊失敗的過程當中,所彰顯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叛逆,瘋狂,迷茫。

    所以,他們吸毒、濫交、行騙,可他們是好少年。

    而《猜火車2》的關鍵詞則是——

    懷舊致敬中年危機自我救贖

    儘管過去20年,他們依然很喪,依然一無所有,依然繼續對抗生活的枷鎖。

    馬克過上了中產生活卻遭遇中年危機還得了心臟病,屎霸繼續吸毒想要自殺,病仔教唆女友一心玩仙人跳騙錢。

    曾經最狂傲的暴力狂貝格比度過了二十年的牢獄生活,逃獄之後卻發覺自己遭遇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危機,只能靠著春藥維持自己男性的尊嚴。

    如果說20年前的《猜火車》第一部是青春片的話,那麼這一部就是關於中年危機後的社會題材

    他們想要繼續瘋狂的對抗生活,逃離現實,但卻發現自己已經無能為力。

    屎霸看到街頭上有人像他們當年一樣的瘋狂追逐,還是會想起那段“夕陽下的奔跑,那是他們逝去的青春”。

    導演在續集當中致敬了自己,觀眾在續集中重溫了自己的青春又不得不悲嘆回不去的青春時光。

    《猜火車》系列是在通過幾個“爛仔”的人生表達的是青年對未來的迷茫和焦慮,導演所探討是青年與社會的關係。

    從對抗到逃避,再到重新融入乃至再次被擊潰的挫敗感的過程多少會引起我們的共鳴。

    我們可能沒有沉迷於毒品,但是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肯定也迷茫過。

    這並不是一部試圖超越前作的續集電影,甚至它非常保守的只是想要延續被那一輛轟隆而過的迷幻列車所帶走的青春!

    但這已經足夠。

  • 2 # 爆侃電影

    隔20年再出續集的電影,有兩個詞是避不開的:經典、情懷

    電影工業年產量幾千部,非經典影片很快就會淹沒在流水線產品的海洋裡

    而經歷N年後才出續集,除了經典外還有一批死忠粉絲對它有卸不下的情懷。

    先看這部今年上映的電影,想必很多人已經知道是什麼了

    《猜火車2》

    第二部的評分相對於前作有所回落,但依然好評如潮

    假如,有人沒看過第一部,現在看似乎會覺得沒什麼;看完接著看第二部,甚至會覺得很刻意。

    五個主角沒有正經工作,整天偷竊、詐騙、打架、吸毒、蹲監獄,每一個都是不折不扣的廢柴。

    就像馬克說的

    整部電影充斥著髒話、暴力,甚至每一個大街小巷都詮釋著頹廢

    這對曾經年輕迷茫的少年來說是一本很好的叛逆教科書

    年輕過、叛逆過就知道其中的滋味,當代價來臨時卻又如此的措手不及

    最後有多少人改過自新重新開始了,又有多少人進一步踏入極端讓靈魂墮落到底?

    影片結尾時馬克決定改變,重新來過,他卷著四個人最後一票得來的錢逃走了,只給屎霸留下了一份

    第二部,緊接著前作結尾,時隔20年後,馬克又回來了

    20年後他們每個人都有什麼變化?

    帥氣的馬克有了中年男人的滄桑感

    他十五年的婚姻結束,公司被吞併,他還得了類似心臟病的疾病,馬克走投無路才回到故地。

    病孩讓女友維羅妮卡出賣色情,並乘機詐騙勒索別人

    屎霸依然吸毒、失業,而且妻離子散,想要自殺

    暴力男卑鄙越獄後帶著上大學的兒子偷竊

    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沒有變好,只有被歲月雕刻了容貌和力不從心的疲態

    時間既是殺豬刀又是碎心散

    有的人努力適應現在卻無終而返,有的依然沉浸在過去碌碌無為

    他們最多的談資就是過去的種種,不管開心的也好傷心的也罷,無論怎樣逃避都躲不了殘酷的現實

    這種滄桑的無力感不正和我們每個人一樣嗎

    以前不論多失敗迷茫,身邊總有人和你一起瘋狂。

    但隨著年齡的遞增,身邊的那些人選擇了工作、選擇了生活,最終在現實中辛勤耕耘。

    只有長不大的那個人保持著舊習慣,在彼得潘的世界裡不願離開。

    影片太多的回憶殺,比如最經典的這幾個場景

    蘇格蘭最髒的廁所就不上圖了

    他們喜歡的足球明星,也是70年代的喬治·貝斯特

    惡搞電影也是老羅70年代的影片《憤怒的公牛》

    這幫不願改變的人,他們永遠屬於過去

    就像病孩女友說的

    對馬克等人來說最不願聽的就是這話,但這正是電影的核心

    你不願忘記過去,就只好被現在拋棄

    影片在回憶20年前的情景,看片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再追憶曾經的畫面

    懷念,也因為鄉愁,病孩的這句話把回憶殺帶到了更深處

    導演讓他們在選擇一次,卻又讓他們再次失去一切

    這又是何等的諷刺!

    維羅妮卡是導演點醒這群人的關鍵,最後她賺了一筆瀟灑的離開,剩下的人兩手空空,什麼都沒撈著

    雖然沒收穫金錢,但每個人都收穫了平靜,不像第一部結尾的逃避、墮落、報復。

    他們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選擇了接受。

    《猜火車2》每次看到病孩就出戲,主要是因為約翰尼·李·米勒

    從2012年就開始追他主演的《福爾摩斯:基本演繹法》

    片子比較小眾,上一季末的時候還遭遇了收視新低的尷尬

    但是評分卻是一路上漲

    劇中的福爾摩斯是獨立的故事,發生在21世紀的紐約

    剛開始夏洛克也是一名癮君子,正在解毒

    看到病孩吸毒,腦海裡那個有點神經質的福爾摩斯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阿呆與阿瓜2》

    1994年《阿呆與阿瓜》上映,全球票房2.47億美元

    金凱瑞成為2000萬俱樂部第一人!

    典型的美式幽默

    金凱瑞被稱為好萊塢周星馳,幾乎每一個表情都有戲

    我覺得對他最高的評價是:一個行走著的表情包

    影片劇情簡單但笑料十足,一個呆一個傻有吵有鬧但很默契,基本每一分鐘都會貢獻笑點。

    在DVD流行的電視時代,好萊塢大片如潮水般湧向我們,在那個輝煌的年代能有一部喜劇片殺出重圍的,只有《阿呆與阿瓜》

    2015年的時候看到了第二部,兩人也老了,金凱瑞處於“改邪歸正”的階段,我深怕不能再適應他們大幅度的搞笑。

    但是,除了情懷,從導演到演員的全部迴歸卻是對觀眾最大的尊重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地道的餡料

    即使有很多老橋段,也不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首先《阿呆與阿瓜2》是帶著滿滿的誠意迴歸的,除了剛說的導演和演員悉數迴歸,它還能保持自己的風格,而沒有被時下充斥的網路段子吞沒。

    影片延續了前作的公路片式幽默,框架結構銜接密切,從劇情轉閤中能感受到導演的小心翼翼,畢竟時過境遷誰也不能保證20年後的一擊還能戳中觀眾的爽點。

    個人非常喜歡金凱瑞的風格,但遺憾的是新作太少,自己原來風格的新作已經快十年沒有能拿出手的了。

    說到這裡就想起了周星馳

    最近傳出周星馳的《功夫2》要開拍了

    激動了許久得到的訊息是周星馳不會主演

    想想近年來看過的《西遊降魔篇》《美人魚》《西遊伏妖篇》

    那一次不是出於對星爺的情懷?

    次數多了觀眾就不買賬了

    我們願意買單的情懷是:你的誠心誠意出演而非躲居幕後的空吆喝

    情懷就是不管你是否廉頗老矣、江郎才盡,只要你用心為觀眾打磨作品,哪怕拍出一壺跑味了的酒,我們也會毫不猶豫的一飲而下。

    就像很多人說的:不管成龍還能不能打,只要他主演新電影還是會去看

    作為星迷,我期待的是星爺親自上陣,給苦苦等待的影迷們解脫的出口

    如果再不主演,昔日的情懷只能在電腦前消費了

    現在,我已不欠星爺電影票,而是他欠我們一部好作品!

  • 3 # 暗夜騎士

    《猜火車2》無論在故事建構還是鏡頭語言上都死死拉住了第一部。

    那場背叛宣佈了青春的結束,20年過後,他們都進入了中年危機。

    那場背叛是一切的開始,是衝突的根源,它必須在第二部中得到緩解。

    於是《猜火車2》就成為了一場有關中年危機時刻的選擇!

    不過這一次,背叛不等於現實,背叛無法消解歲月傷痕。

    所有的良藥依然是妥協,是擁抱現實,哪怕它比從前更加操蛋。

    影片中,Mark選擇了回到闊別20年的愛丁堡。

    他靠著那筆錢在荷蘭過上了常規的生活,有了一段15年的婚姻,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戒掉了毒癮,迷上了中產階級的跑步。

    一次心臟病讓他從跑步機上跌倒。

    他的婚姻結束,工作岌岌可危,還有了心臟病,中年危機在他摔倒的那一刻宣佈了勝利。

    於是,他回到了那個有著他青春的地方,希望找到未來的方向。

    接著,影片開始多線敘事。

    暴躁的Begbie被關了20年,現在依然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他靠自殘逃出了監獄,準備繼續幹他的老本行。

    他遭遇的夢想滑鐵盧是兒子考上了大學,根本不喜歡跟著他繼續家族行當。

    更可怕的是,他失去了男人的尊嚴,他不能再向以前一樣在床上大展雄風,連拿刀子的手都有點晃晃悠悠了。

    土豆Spud被毒品耽誤了工作,耽誤了家庭,耽誤了20年。

    失去工作,失去家庭,失去救濟,他貧困潦倒,寫下遺書後,來上一劑後,準備尋死。

    Sick Boy繼續沉湎於毒品中,他慫恿他的女友維羅妮卡靠賣身來詐騙。

    他經營的酒吧瀕臨破產,他希望留住愛情,他繼續再逃避著。

    這麼多年過去,他們都老了,但他們依然選擇在青春的迷夢中逃避。

    這下,Mark回來了,他們又被這個昔日夥伴拉回了沉重的現實。

    如何消解那場背叛?

    這是《猜火車2》展開敘事的衝突動力。

    Mark解救了準備尋死的Spud,帶他跑步,告訴他像發瘋的迷戀毒品一樣迷戀其他東西。

    結果,Spud迷上了寫作,他的故事是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他靠著寫作回憶抗拒毒癮。

    Spud在《猜火車2》中獻出了大量的回憶殺。

    那些老舊的片段,那些淚點慢慢的訴說,一秒把觀眾拉回了第一部電影的回憶中,拉回了我們當時看這部電影的青春之中。

    整部影片就在回憶和現實中,在對青春的緬懷,在對中年危機的抗衡中碰撞著,故事張力不斷拉大。

    Mark需要面對每一個他背叛過的朋友。

    Mark看望Sick Boy時,他們果斷的幹了一架。

    然後他們決定攜手搞錢,依然是那些詐騙,插科打諢的到處欺騙。

    我們又在畫面中嗅到了青春的味道。

    足球,女人,友誼,歌曲.......他們依然愛著對方,如兄弟,勝過男女之愛。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他們中間多了一個叫做維羅妮卡的女人。

    她是Sick Boy名義上的女友,他們上過一次床,Sick Boy說他們一定會有下一次,他愛她。

    Mark在一番更新的“選擇論”中獲得了維羅妮卡的青睞。

    這段模仿第一部的選擇論全是關於中年那些事兒的。

    Mark痛斥現代人的選擇全是虛幻的,沉迷網路,真實社交全面崩潰,他懷念過去的真實。

    影片中,有一個兩人大鬧酒吧的場景,那更加明顯的宣佈了他們對於過去的懷念。

    其實那個過去只是和他們的青春有關。

    中年危機宣佈了他們的過時,他們喜歡那段熟悉的過往,從人際交往到社會法則。

    影片維羅妮卡的設定埋藏著伏筆。

    她是第二部青春死亡的唯一一人。

    在Spud不斷回憶寫出他們的故事後,維羅妮卡成為了第一個讀者,她陷入了那段他們的青春之中。

    這個女人敏感,聰明,她閱讀了別人的青春,然後一夜長大。

    她飛快的擁抱了現實,告別了青春。

    Mark和Sick Boy剛靠激情和巧合申請到的鉅款宣佈了他們的人生有了新的機會。

    Mark可以開始新的生活;

    Sick Boy可以開起他的桑拿店,維羅妮卡是店長;

    Spud可以撫養他的家人,回到家中。

    現實的壓力很快打碎了他們的夢想。

    暴躁的Begbie必須要殺掉Mark解恨。

    維羅妮卡的成長,讓機會誘發了下一次背叛!

    《猜火車2》的結尾,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夢想如雞蛋撞上堅硬的現實之石。

    可一切並沒有那麼糟。

    就像,在第一部中,Mark最後選擇了電視,選擇了貸款,選擇了大屋子。

    這一次,mark選擇了回到家裡,重歸家人懷抱,也許找一個工作吧,重新開始永遠都不會晚。

    Spud把自己戒毒時的文字給妻子看。

    他戒掉了毒,開啟了新的未來的可能,妻子準備給他的小說擬題目,兒子在一旁安心的玩著電動。

    Sick Boy回到家族的酒吧,在中年時刻,繼續開始生活。

    管它什麼桑拿房,選擇過後總有新的選擇,他還有的是時間呢。

    影片最後,每一個人都在相互影響下,做出了選擇,開始了新的未知的人生道路。

    可不管如何選擇,不管選擇哪一條路,終究不能規避現實。

    逃避只能是死路,虛幻無法長久。

    但現實中依然有著激情,因為我們年輕過。

    現實中還是可以有虛幻,因為依然能夠做夢。

    影片最後一個場景讓胖哥一秒回春得高潮。

    回到家的mark,來到了他滿是火車牆貼的渺小臥室,他鼓起勇氣放起了那首熟悉的搖滾樂曲,

    瞬間,有限渺小的屋子變得流動起來,如一節急速賓士著的慾望列車。

    有限化為了無限。

    就在現實中,就在中年危機下,我們依然有著無限的可能。那節慾望的列車不會停下,我們選擇,我們存在。

  • 4 # 電影渣

    要談一部續作電影,必然免不了要先聊聊前作。

    (如果前作也沒看過的話,建議大家看過電影再來撩,以下涉及劇透。)

    很多人一定都還記得,二十年前那部又喪又燥的《猜火車》,以主人公雷頓的視角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一群蘇格蘭小混混的一段“殘酷青春”。

    那會兒的英國正值後撒切爾時代的經濟疲軟期,失業率攀升,社保幅度下降,大把年輕人整天無所事事,對生活失去希望,質疑父輩的選擇,對一切都充滿了厭倦。

    這種厭世的態度在影片開頭那段經典的獨白中也得到了極致的體現:

    “選擇生活,選擇工作,選擇事業,選擇家庭,選擇大得要死的電視,選擇洗衣機、汽車、影碟機和電動罐頭刀,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按揭,選擇低價房,選擇你的朋友,選擇休閒裝和配套的行李箱,選擇分期付款買不同材質的三件套西裝,選擇窩在沙發上看無腦損智的遊戲節目,吃垃圾食物,選擇在這一切的最後腐爛,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家裡當一個老廢物,遭受當初你射出來取代你自己的自私小崽子們的唾棄……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但我幹嘛要做這樣的事?我選擇不選擇生活,我選擇別的。”

    雖然他說的那些的確有些無聊,可是“別的”聽起來也並不太妙——

    年近三十的大齡青年雷頓和好基友病仔的日常消遣是在公園裡用氣槍打狗。

    腦子缺根筋的屎霸為了表示自己的確在“努力生活”好繼續拿失業救濟金,假意去面試一份新工作,卻不想真正得到這份工作,故意搞砸了自己的面試。

    日子都閒出屁了,三人為了打發時間,轉向了海洛因,沉醉於虛幻的歡愉,不惜一切代價逃避現實,卻發現每一次清醒,世界都比之前更糟。

    一幫人聚在一起一嗨就是好幾天,嗨到女孩愛麗絲不知道自己生下的孩子的父親是誰,嗨到昏天暗地嬰兒因為疏於照料而死去。

    但面對毒品導致的巨大傷痛,他們的第一反應仍然是“趕緊給我來一發壓壓驚”,把海洛因當做唯一的解藥,沒錢了就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換毒資。

    雷頓也不是沒有動過戒毒的念頭,但總以失敗告終,而且毒蟲秉性難移,為了一粒塞入式鴉片藥丸,他情願把手伸進世界上最噁心的廁所……

    暴力狂巴格比是他們當中的異類,對毒品毫無興趣,喜歡挑事跟人打架,似乎只有血腥場面才能讓他燃起熱忱,所以常常搞出“大動作”,

    大家都暗暗對他有意見,可是有什麼辦法呢?畢竟他也是“好哥們”。

    乖乖仔湯米,愛健身、愛女友、沒有不良習慣,可能是這幫“好哥們”當中唯一一個正常人。

    卻由於一次情傷,從雷頓手中接過了針頭,從此染上了毒癮,還得了艾滋,痛苦死去,早早離開了人世。

    湯米的死給雷頓敲響了警鐘,他立刻戒掉了毒癮,隻身前往倫敦開始了新的生活。

    他有了一份工作,有了自己的公寓、電視,過上了自己曾經不齒的生活,竟然還感到有些充實,但過去卻並不願意輕易與他告別——

    暴力狂和病仔就像瘟疫一樣突然降臨,吃他的用他的賴著不走,還鼓動他再幹一票毒品生意,賺一筆大的。

    而在贓款到手後,所謂的“哥們義氣”徹底消失無蹤,只剩下相互猜忌,在得手後的晚上,雷頓捲走了所有的錢遠走高飛,只留下了四分之一給心眼不壞的屎霸。

    這次“大行動”,也以暴力狂蹲監獄,其他人作鳥獸散結束。

    當那一串關於選擇的獨白再次響起時,雷頓仍在絮絮叨叨千篇一律的日常瑣碎,但這一次,他不再選擇“別的”,他選擇生活。

    看起來雷頓好像永遠是在“破罐破摔”和“得過且過”之間做選擇,只是因為兩種選擇似乎都如此不堪,以至於從一種跳到另外一種時都有一種奇特的“燃”與“喪”共存之感。

    二十年前,故事就停在了這裡,停在了可以預想的“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在我的想象中,雷頓的未來也許和我們一樣囿於朝九晚五、廚房與愛,也許也會有“斷舍離”“小確幸”,也許他也會沉浸在庸庸碌碌的普通人生活中,嘲笑自己當年的選擇,把它當作自己不願再提起的蠢事。

    但《猜火車》系列的導演丹尼·博伊爾對此顯然有別的想法。

    再次申明我不想事先做任何劇透,希望大家拉到底拿資源,看完電影再來看影評。

    以下有劇透!劇透!劇透!

    闊別二十年後,當年不到三十歲的雷頓如今已經年屆五十,而他的生活仍然面臨著令人尷尬的選擇:

    在選擇了循規蹈矩的生活之後,在勤勤懇懇、老老實實地過了二十年後,他的婚姻出了問題,工作出了問題,甚至心臟也出了問題。

    “他們跟我說我也許還能活三十年,卻不告訴我我要拿這三十年幹什麼”。

    在一籌莫展毫無頭緒的時刻,他又回到了自己曾不惜一切代價逃離的故鄉愛丁堡。

    湯米的人生已經定格在了二十出頭慘死在病魔之手的那個瞬間,二十年未曾改變,只留下久遠到已經麻木的傷感。

    但當年的其他幾個好哥們如今的生活,卻因為雷頓的迴歸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病仔變成了“西蒙”,和保加利亞小妓女維羅妮卡一起,幹著拉皮條勒索的生意,

    面對衣錦還鄉的雷頓,西蒙氣不打一處來,把他暴揍了一頓,卻在聽到雷頓的困境之後心軟,兩人和好如初,並決定一起幹一番事業——為維羅妮卡開一間桑拿房。

    屎霸在雷頓離去後娶妻生子,卻從未成功擺脫毒癮,終於也失去了家庭和工作,甚至打算放棄自己的生命,卻被及時趕到的雷頓救下。

    雷頓鼓勵他靠“對其他東西上癮”來擺脫毒癮,拉攏他一起幹桑拿房生意,於是屎霸從此迷上了裝修,還順便迷上了寫作,決定將“好哥們”當年的故事寫下來。

    暴力狂巴格比已成了老頭,刑期還有五年卻再也坐不住,費盡心機逃獄回到妻兒身邊,卻發現自己已經雄風不振,而唯一的兒子讀了酒店管理,不願再跟隨他的腳步當一個混混,

    他憤怒地發現,在他蹲監獄的這些日子裡,世界已經大步向前拋棄了他,從未流連。聽說雷頓回到了愛丁堡,他決定把一切歸咎於雷頓當年的背叛,新仇舊恨一起了。

    聽起來這又是一次混混間的“窩裡鬥”,只不過當年的小混混如今都變成了老混混,再加上丹尼·博伊爾特別心機的各種自我致敬,彷彿歷史重演。

    但影片的結局卻格外耐人尋味——

    巴格比選擇結束與自己酒鬼父親間的仇恨,承認自己作為父親的失職,與兒子的新選擇和解後,抱著一如既往視死如歸的暴脾氣,隻身找雷頓尋仇,卻被雷頓和西蒙聯手製服,送回了監獄。

    年輕的維羅妮卡在屎霸的提議下,帶走了雷頓和西蒙透過合法渠道申請來的“桑拿房基金”,回到了家鄉保加利亞,只留下兩個兩手空空的好基友。

    和當年一樣,心地善良的屎霸仍有一個好結局——他戒除了毒癮,贏得了妻子的原諒,重拾家庭的溫暖。

    當雷頓回到當年的房間,重新就著已經顯得有些老氣的音樂,扭動自己不再年輕的身體,熟悉的“喪且燃”又捲土重來,選擇生活或是選擇其他,也許並不那麼重要。

    人們喜歡《猜火車》,就像喜歡昆汀的《低俗小說》或是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是因為一種對於傳統電影形式的顛覆,不再搞高大上的嚴謹敘事和主題昇華,取而代之的是更貼近真實心境的漫無目的的頹喪,看似毫無章法的碎片化結構、絮絮叨叨沒來由的臺詞、出其不意的情節轉折和腦洞大開的表達方式,人們驚呼天才,並且管這叫“後現代主義”。

    從這一層來講,《猜火車2》當然沒有第一部那麼驚豔,雖然從主演和風格上都延續了第一部,還有不少走心的細節提醒你,“這可是致敬喲~” ,幾乎可以說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但對於經過了二十年洗刷的觀眾來說,這些花樣早已不新鮮。

    然而從故事本身所傳遞給我的情感來說,相比《猜火車》的肆無忌憚與不管不顧,《猜火車2》所呈現的更像是一種塵埃落定的釋然淡定——

    所有的年輕人都會變得不再年輕,被新的年輕人取代,所有“酷的”癮也總會被更新的、“更酷的”癮取代,但其實這也沒有什麼。

    我不知道是不是隻有我有這樣的感受,作為一個正好和《猜火車》中的雷頓差不多大的、不那麼年輕的年輕人,這個時代看似有許多選擇,但我可以選擇的卻並不多。相比於他所在的那個年代,生存壓力也並不見得更小。

    就像許多人說,“學校新裝修的宿舍一定趕不上”一樣,在中國,90年代的年輕人可能幹什麼都能發財、前幾年網際網路大火捧出了不少大V,可是這一切我都沒有趕上,後浪拍前浪,我只是混在其中的泥沙,所以我對《猜2》更加心有慼慼。

    但《猜火車2》卻讓我緊繃的心稍稍放輕鬆了一些,也許你說不好選擇什麼才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也許就算選擇了對的,你也終會收穫錯的。也許事實上,你從來沒有太多選擇,但那又怎樣?也許沒有對錯,只有“一個機會”和“一次背叛”。

    也許《猜2》中的全新“選擇生活”獨白,能給你一些新的思路:

    選擇生活,選擇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選擇希望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裡,某個人真的關心你,選擇回顧過去的輝煌,選擇希望重來一遍改變過去,選擇觀看歷史重演,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真人秀節目,選擇看碧池互扇巴掌,選擇拍攝報復性愛錄影,選擇按小時結算工資,選擇花費兩小時在去上班的路上,並且給你的孩子選擇一樣甚至更糟的生活,然後用一種在不認識的人的廚房裡搞出來的不知道多大劑量的不知名的藥解決這樣做時的痛苦,

    然後深吸一口氣,

    你成了一個癮君子。

    成了就成了吧,那就想法子對別的東西上癮。

    選擇你所熱愛的,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活。

    換成更直白一點的語言,這段話的意思也許是:選擇墮落,選擇成功,選擇沒頭沒腦地奔跑,選擇平淡,選擇挑戰,選擇渾渾噩噩,誰也保不齊厄運什麼時候要降臨,活著也只能隨遇而安。我們最終都只能選擇相對來說,更能說服自己的那一個。

  • 5 # 亂而且亂彈

    《猜火車2》:誰的青春不疼?

    人生第一次被忽悠,就是“青春是美好的”。

    青春的美好,是失去了青春的老頭子們不長記性的哀嘆。他們忘了。

    青春是不設防的野心和熱情,迎頭撞向充斥著各種不可理喻的現實的龐然大物。

    青春是禁止,是必須,是被戲耍被欺騙,是沒有經驗的尷尬,是破碎,是自以為絕望的第一次失望,是不值錢的淚水嘩嘩流淌……

    青春就是個疼!

    二十年前,《猜火車》帶著喧囂的爭議呼嘯出場。

    幾個愛丁堡街頭的小混混,毒品、女孩、偷拿扒搶、惡作劇。

    一群癮君子墮落成趣。

    濫人、濫事兒、濫青春,然而絕不是濫片。我們為它心臟狂跳、為它血脈賁張、為它驚喜、歡呼以及扼腕嘆息……

    什麼我們愛看這片子?因為它暴露了我們不敢做的事——

    放縱!

    面對青春有兩種選擇:要麼你規矩它,讓它為規劃好的人生做好鋪墊;要麼它主宰你,恣意放縱。

    正青春的馬克們荷爾蒙爆滿,他們激情洋溢而又稀裡糊塗地用毒品和叛逆,對抗操蛋的生活早已給他們安排好了的一切——

    “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

    他們最好是服從,是接受。但馬克們說:“不!”“我幹嘛要做這樣的事?我選擇不選擇人生,理由呢?沒有理由,有海洛因,還需要什麼理由?”

    然而放縱改變不了生活的軌跡,換不來自由而有尊嚴的人生。

    好友吸毒過量後慘死。馬克自己在一次吸毒過量後被救活,從此下決心戒毒,迴歸正常人的生活。但他的狐朋狗友們並沒打算放過他。迫不得已,他們幸運地做成一宗毒品買賣後,馬克捲款而逃,只給他心地善良的好友土豆留下2000英鎊。他決心從此用毒品得來的錢告別他的過去,開始他一直深惡痛絕的“步入正軌”的生活……

    二十年後,《猜火車2》迴歸。

    如果說第一集裡馬克還在幻想回歸正經而無趣的生活,那麼第二集告訴他:他來自地獄,最後還將回到地獄。

    15年的婚姻結束了,安穩的小職員生涯隨著小公司被吞併也宣告結束了,並沒有他在老朋友面前吹噓的兒子小馬克和女兒勞拉:他像一隻出逃的蒼蠅,轉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原點。

    老朋友們還是老樣子,吸毒、敲詐、搶劫、殺人。不同的是,他們都老了。

    世界在變,音樂在變,毒品在變,但你不會永遠年輕。

    猜火車的遊戲玩不下去了,因為老的火車站已經廢棄;模仿簽名的絕活也不再能騙取現金,因為電子帳戶的時代已經到來。就連那段經典的臺詞都換了內容:

    “選擇一個跳出窗外的女人,在中國製造的蘋果手機,把手機放在剛從南亞服裝血汗工廠生產出來的夾克口袋裡面,選擇Facebook、Twitter Snapchat、Instagram,還有一千種跟素不相識的人發洩憤怒的方法,選擇更新你的主頁,跟全世界公告你早飯吃了什麼,然後希望在哪裡會有什麼人在乎,選擇找到舊愛,拼命相信你看上去沒他們那麼糟,選擇部落格直播,從你的第一次手淫到最後一口氣,人際交往減少到只剩資料……選擇相同的給你孩子,也許告訴你自己他們沒出生會更好……”

    頹廢的內容變了,但頹廢還是頹廢,頹廢就是頹廢。這一點馬克們改變不了,馬克的孩子們也改變不了。

    馬克們青春的叛逆,無非是幾隻玻璃瓶裡折騰的蒼蠅,又能如何?他捲款出逃,以為闖入了新世界,到頭來,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還是在玻璃瓶裡折騰。

    《猜火車》從一到二,時隔二十年,你看到了叛逆、看到了放縱、看到了青春不再,但最暗黑的一條導演沒說,你也許猜得到:就是認命。

    馬克們的命,就是貧窮和墮落,就是頹廢。

    就像馬克跟他的新小女友說的:“選擇逐漸認命,而不是你一直渴望的東西,滿足並認可貧窮,選擇失望,選擇失去你愛的人們,隨著他們的消失你的一部分也會跟他們一同死去,直到你看到未來有一天,一點一點,他們會全部消失,你就不會再談論自己的生死了。”

    青春就是個疼,越不值錢的青春越疼。

    有一天你不疼了,不是因為你過上了想要的生活,而是你認命了,折騰不起了。

    我們懷念青春,正是為了那份跟命運較真的天真和激情。

    儘管其實沒什麼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從湖人、凱爾特人隊史中選出首發五虎,你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