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覃仕勇說史

    答:吉爾吉斯人是一個跨境居住的民族,他們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其餘分佈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及阿富汗斯坦等地。

    當然,在中國境內也有,但我們習慣用柯爾克孜族來稱呼。

    吉爾吉斯人的起源現在還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認為,他們的先民居住在葉尼塞河上游流域,後來逐漸向西南遷至天山地區,在中國古書中記載為“黠戛斯”。

    為什麼會認為吉爾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是漢朝名將李陵呢?

    原因就出在《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記載的“黠戛斯自稱李陵之後,與國同姓”這句話上。

    唐太宗李世民時代,大唐帝國如日中天,四海臣服,萬國來朝。

    李世民被突厥、高昌、薛延陀等遊牧汗國稱為“天可汗”。

    這個時候,黠戛斯的酋長失缽屈阿棧不遠千里前來長安朝見李世民,自稱漢將李陵後人,與李唐皇室攀親。

    如果黠戛斯酋長真是李陵後裔的話,那麼他就是唐朝皇帝的宗親了。

    因為,李陵是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李廣的孫子。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隴西成紀,也自稱是李廣之後。

    考慮到李陵遠征匈奴兵敗投降後,被匈奴且鞮侯單于封為右校王,慷慨嫁女,成金刀駙馬,負責管轄當時被匈奴征服的堅昆一帶地區。

    恰巧,堅昆就是黠戛斯的古稱。

    而純種的黠戛斯人為赤發綠瞳,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卻是黑髮黑瞳,具有同漢人混血的特徵。

    當然,最重要的是從政治上的角度考量,唐太宗欣然認可了黠戛斯酋長的攀親,熱情款待。

    回頭,唐太宗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封黠戛斯酋長俟利發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

    黠戛斯納入了唐朝行政體系後,同唐朝保持了上百年友好關係。

    到了唐宣宗時代,隨著契丹崛起,黠戛斯人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不斷遷徙,流散到了帕米爾高原、中亞費爾干納等地。

    如果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承認他們就是黠戛斯人的後代,又相信了中國史書《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裡關於黠戛斯的酋長失缽屈阿棧不遠千里來長安認親成功的記載,同意他們就是漢朝名將李陵的後人,那麼,我們也會把他們當成兄弟之親對待,兩國和平共處,平等相處,為什麼不呢?

    不過,用現代人類分子學來看,吉爾吉斯人父系和漢人父系並沒多少關係。

    透過是吉爾吉斯人的人類分子學 單倍體統計來看,其印歐系的R1a佔比最大,達到63.86%。

    可以這麼說,吉爾吉斯人的R1a單倍體單一性甚至高過哈薩克人。

    而R1a正是源自雅利安東擴(斯基泰)。

    另一支印歐系的單倍體R1b(佔4.36%),吉爾吉斯人佔比接近70%。這個比例比烏茲別克族人和土耳其人的R1比例還要高。

    當然有人會感到奇怪,說為什麼今天吉爾吉斯人的印歐人種外貌特徵並不明顯,他們的外貌看起來更接近於蒙古人?

    這是因為當初的黠戛斯人在蒙古草原西部、阿爾泰山一帶長期和N系、C系等黃種遊牧部落經過長千年通婚融合的結果。

  • 2 # 毛毛蟲讀書觀影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堅昆人,堅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稱,唐代稱為“黠戛斯”,元代成“吉爾吉斯”,清代稱為“布魯特”,和境外的吉爾吉斯坦國的吉爾吉斯民族同根同源,是一個民族。

    在漢代的時候,堅昆人居住於今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上游,從事畜牧,兼營農業和狩獵。其牧地遼闊,東與丁零為鄰,西與烏孫、塞種毗鄰,南與匈奴相接,是漢代是居住在大漠最北部的部族。

    那麼,堅昆人跟漢朝名將李陵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陵,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廣長子李當戶的遺腹子、漢使蘇武的朋友。

    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3萬士兵出天山迎擊匈奴右賢王,同時將騎都尉李陵從邊塞緊急召回,令他為自己護送輜重。作為一名以軍功晉升為榮的將門之後,李陵不怎麼看得起靠關係上位的李廣利,因此不樂意給他跑龍套,聲稱願意帶領一支軍隊單獨出擊,以分散匈奴的注意力。為了堵住別人的嘴巴,李陵賭氣地說:“哪怕只給我5000步兵。”

    挺進千里大漠竟然使用步兵,這個玩笑開得有點大。漢武帝看透了李陵的心思,想借機殺殺李陵的銳氣,於是就順勢答應了李陵的請求。

    轉眼到了秋天,李陵率領5000步兵深入匈奴的領地,隨著天氣轉冷,李陵開始意識到自己意氣用事給自己惹上麻煩了。隊伍前期行軍還比較順利,很快就抵達東浚嵴山下紮營,並將沿途山川繪成地圖上報給朝廷。不料,很快李陵的部隊就迎面碰上了匈奴且鞮侯單于。有著3萬騎兵的且鞮侯單于見漢軍不過幾千人,還都是步兵,立馬發起全軍衝擊,雖然機智冷靜的李陵屢次抵擋了敵軍的進攻,但是單于又調集3萬騎兵對其進行合圍,緊咬住李陵不放。漢軍邊打邊退,打了八天,最後退到離邊塞只有50公里的地方,李陵的隊伍已經箭矢用盡,但尚餘3000人,還殺上匈奴上萬人。

    敗訊傳到京城,漢武帝拍案而起,召叢集臣為李陵定罪,與李陵並無私交的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講情被實施了宮刑。

    到了第二年,漢武帝后悔自己與李陵賭氣,致使李陵全軍覆沒,於是派遣將軍公孫敖率軍出塞迎回李陵。無功而返的公孫敖不僅毫不臉紅,還上書說李陵(實際上是李緒)正在為匈奴訓練士兵。惱怒的漢武帝下旨對李陵實施了滅三族的酷刑,這一世代傳承的隴西名門徹底敗落。

    悲慘的訊息傳到匈奴,李陵立即派人將李緒刺殺。有感於李陵的大義與剛烈,單于不僅沒有追究李陵,反而將公主嫁給了他,封他為右校王。封地就在匈奴最北端的堅昆。之後,李陵來到遙遠的堅昆度過了人生最後的20多年。

    從此,紅髮綠眼的堅昆人中的黑髮人被認為是李陵的後裔,他們也自稱是都尉苗裔。

    由此看來,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漢朝名將李陵的說法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

  • 3 # 品讀春秋001

    假如不是唐朝貞觀二十二年的那次認宗之旅,誰也不會想到,西漢名將李陵會和吉爾吉斯斯坦扯上關係。

    公元648年,長安街頭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那些黠戛斯人在他們的部落酋長失缽屈阿棧的帶領下朝見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們自稱是堅昆人的後裔,漢代名將李陵的後人,與李唐同宗。

    太宗看他們長的黑髮黑瞳,不像傳統意義上的紅髮綠瞳的黠夏斯人,再說當年李陵投降匈奴之後,管理的地方恰好是堅昆。考慮到這些,太宗認可了這件事。後來的唐中宗也說:“爾國與我同宗,非它蕃比。”

    那李陵如何與吉爾吉斯斯坦扯上關係的呢?這與匈奴有關,與漢武帝也有關。

    先秦至兩漢,北方的匈奴一直對中原王朝構成了嚴重危脅。

    匈奴在秦朝滅亡以後,利用楚漢相爭的機會再度南下,侵佔河套地區。漢朝初年,由於國力弱小,一直採取和親的方式緩和與匈奴的矛盾,經過文帝、景帝兩代帝王的休養生息,漢朝終於有了抗擊匈奴的實為。

    漢武帝的一生,大部分都用在了打擊匈奴上。從元光六年開始,歷時四十四年,經過河南、漠南、河西、漠北四個階段的戰爭後,終於把匈奴趕回到漠北的苦寒之地,再也不敢南下。

    到了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匈奴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由於內鬥失利,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南遷歸漢,標誌著匈奴在西城統治的徹底結束。

    北匈奴在漢元帝時期名將陳湯的持續打擊下,迅束瓦解,僅剩殘部一路向北向西,越過烏拉爾山進入東歐平原,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在對匈奴作戰中,湧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著名將領。李陵的出現是在霍去病突然去世之後。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出酒泉,與匈奴右賢王決戰於天山。此戰斬首匈奴萬人,但是漢軍也損失十之六七。

    李廣利揮師南下,又被匈奴包圍,幾乎全軍霞沒,經過艱苦奮戰,方才突圍。

    在這種情況下,李廣的長孫李陵主動請纓,願意帶領五千人前去接應李廣利,這年李陵二十出頭。自己的爺爺李廣徵戰一生,威名赫赫,最終含恨自殺,為了自己,為了整個家族,李陵唯有一戰。

    由於連年征戰,漢武帝沒有多餘的戰馬送給他,在沒有戰馬、沒有後援的情況下,李陵率領著五千步兵出發了。

    一個月後,李陵和匈奴在浚稽山相遇。匈奴把李陵圍困在兩山之間,李陵擺開輜重車輛阻擋匈奴騎兵,然後用強弩射殺幾千匈奴騎兵。

    無奈匈奴人數眾多,八萬對五千,李陵打得很辛苦。眼看自己的弓箭越來越少,李陵且戰且退。此時,匈奴到起了疑心,難道這些漢兵是誘餌?前面有大部隊人馬埋伏著?就這樣,兩軍又相持數日,匈奴兵又死了兩千 。這下,匈奴真的想要退兵了。

    勝利就在眼前,誰知這時漢軍出了一個叛徒,叫管敢。管敢被一位校尉欺負,投降了匈奴,把李陵彈盡糧絕的實情告訴了匈奴人。於是,單于不顧一切的向李陵發起總攻,漢軍的箭矢很快用完,漢軍失去了對抗騎兵的利器。

    李陵軍被團團包圍,他“斬盡旌旗”,埋藏寶物,率領漢軍突圍。李陵和成安侯韓延年率領十幾個人順利突圍,不想身後幾千匈奴騎兵圍了上來。

    最終,韓延年戰死,李陵仰天長嘆“無面目見陛下”,乃降。

    訊息傳回長安,漢武帝很傷心,也很失望。一時間,李陵成了“賣國賊”。當時的司馬遷出來為李陵辯護,他說:李陵與十倍於己的敵人戰鬥十餘日,殺敵人數遠遠超過自身傷亡,為我們大漢打出了天威,當箭矢射盡,仍與敵人殊死搏鬥,李陵雖敗猶榮。他是將門虎子,這一次投降,一定不是真心的,而是等待機會再為大漢立功。

    漢武帝聽後,立即派公孫敖出使匈奴,想把李陵救回來,結果公孫敖沒有見到李陵。公孫敖不想白來一趟,這樣無法和皇帝交差。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公孫敖遠遠看到一位漢朝將領在為匈奴訓練士兵,模樣頗向李陵(其實是李緒)。於是,公孫敖回去向漢武帝彙報說,李陵真的投降了。

    漢武帝大怒,誅殺李陵三族。為李陵說情的司馬遷也被處以宮刑。

    李陵知道自己的母親妻子兒子都被誅殺,徹底的投降了匈奴,匈奴單于非常敬佩李陵的勇敢,封他為右校王,管理堅昆,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李陵在匈奴十年生了三十多個兒子,子孫在中亞一帶繁衍生息,致使有一部分黠戛斯人是中外混血,而黠戛斯人又是現在吉爾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所以說,李陵是一部分吉爾吉斯斯坦人的祖先。

  • 4 # 讀書是福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長孫,李當戶的遺腹子。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名。天漢二年(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爭議。他的傳奇經歷使得他成為後世文藝作品的物件及原型。

    大概是上天也感覺對李陵不公吧,所以李陵的後人人才輩出:建立北魏帝國的拓跋珪就自稱是李陵後代,如果不是妄言,那麼猛將輩出的拓跋家族實際上是李廣李陵家族的延續。後代很多戰功赫赫的軍事強人也把自己歸於李廣後裔,如十六國時期建立西涼割據一方的李暠就自稱是李廣十六世孫,自此隴西李氏崛起,後代還有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的隴西郡公李虎,再往後,李虎的孫子叫李淵,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是為大唐。

  • 5 # Crazy灬歷史

    西漢名將李陵,至今都是一位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李陵本是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出生於隴西成紀,他自幼就繼承了祖父雄風,善騎射、精通兵法,是西漢的一名猛將,曾經多次帶兵擊退匈奴,頗有祖父遺風。

      令人驚訝的是,公元前99年,李陵戰敗後並未自殺,反而投降匈奴,甚至娶了匈奴公主為妻。自然,背叛祖國的他徹底與漢朝斷絕聯絡,再未踏入漢朝一步。

      然而,到了唐朝年間,吉爾吉斯斯坦的使者前往長安朝覲,自稱是李陵後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前99年,漢武帝任用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征討匈奴,派給了李廣利3萬騎兵。為了保證李廣利的安全,漢武帝下令讓李陵擔任護送糧草一職。

      李陵不願屈居人下,主動向漢武帝請纓,願意上戰場殺敵。當時已經沒有多餘的戰馬,李陵就對漢武帝說道,他願意以少抵多,只需要5000步兵就能夠攻打單于,漢武帝心中大喜,便派他率領5000步兵出發。

      

      然而,戰爭的結果從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雖然李陵率領了5000漢軍足夠精銳,雖然李陵的軍事才華也足夠顯赫。但是,兵力嚴重不足,實力相差懸殊的戰爭結果就是,這是一場以卵擊石的戰役。

      《漢書·李陵傳》中曾記載,當時李陵所帶的部隊,在戰鬥之初連戰連捷,擊殺單于軍隊數千人,但是沒過多久,匈奴右賢王竟然帶著8萬多騎兵前來之支援單于。

      李陵只能帶兵邊打邊退,後來手中的弓箭全部用完,甚至就連當時的車軸都卸下來當做武器。可是終究是孤軍奮戰,難敵數萬大軍,為了保護剩餘部下的性命,李陵選擇了投降。

      

      他投降的訊息傳回了漢朝,漢武帝大怒,他認為李陵即使戰敗也應該是戰死沙場,而不是投降匈奴。司馬遷和李陵是好友,他在為李陵求情之時,卻被處以宮刑。

      沒過多久,漢武帝又得知了李陵投降的原因,當他剛剛知道前應後果以後,又有奸詐小人為了保全自己,誣陷李陵正在替匈奴練兵,結果,不辨黑白的漢武帝,又處死了李陵的一家老小。

      此後,李陵再也沒有機會迴歸漢朝,即便是漢昭帝時期,李陵故交前來勸他歸國,並且許諾給他榮華富貴,可是李陵以“吾已服胡矣!丈夫不能再辱!”拒絕了漢昭帝。

      

      作為漢朝名將,李陵歸降以後,匈奴單于非常器重他,為了籠絡李陵,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甚至將他封為了堅昆國王。那為何吉爾吉斯斯坦的人,會將李陵當作自己的祖先呢?

      其實在《新唐書》中有記載:“ 黠戛斯,古堅昆國也”。也就是說黠戛斯,正是李陵被封的堅昆國的後裔。黠戛斯的人多為紅髮藍眼。

      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這些人,卻是黑髮、黑瞳者,明顯有著漢人血統,再加上他們又是古堅昆國的後代,這足以說明他們身上既有漢人血統,也有黠戛斯血統。這部分人自稱李陵後裔,確有可能。而在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也認可了這一點,並將黠戛斯所居住的地區封為了堅昆都督府。

      

      不僅如此,史書中黠戛斯還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柯爾克孜族的祖先。柯爾克孜族與吉爾吉斯斯人,同出一脈。所以,李陵是他們的祖先確實是事實,以前的歷史誤會,將一朝名將逼走,才導致了歷史上這種奇特的血緣關係。

  • 6 # 劇透歷史

    現在有種說法,說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漢朝名將李陵。

    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國土面積很小,只有不到20萬平方公里。北邊與哈薩克相接,西邊則是烏茲別克,西南是塔吉克,東邊緊鄰中國。

    李陵被吉爾吉斯斯坦認祖歸宗,這事兒聽來不可思議,其實有一定的可信度。倒也不能說所有吉爾吉斯斯坦人都是李陵的後裔,但至少有一部分是,還是他們自己承認的。

    這可不是空口說白話,有史料為證。

    公元648年,一支來自俄羅斯葉尼塞河上游地區的黠戛斯朝貢團,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的率領下,到達唐朝首都長安向皇帝進貢,正式歸入了唐政權的朝貢體系。

    別看人家是外華人,還挺會拉關係,酋長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後裔,與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太宗認親,還繪聲繪色地說咱和李唐皇室500年前是同出一脈,是真正的本家親戚呢。

    為啥李陵的後裔,就和唐朝皇帝是同宗呢?

    因為都出自隴西成紀,李氏皇族認了李廣為先祖,李陵是李廣的孫子,也就和唐皇沾親帶故。

    唐朝君臣大為驚訝,仔細一看自稱李陵後裔的這一支,和別的黠戛斯人還真不一樣!黠戛斯人大多赤發綠瞳,他們卻黑髮黑瞳,有著明顯的漢人身體特徵,文化習俗什麼的,也更近於漢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咱們先從吉爾吉斯斯坦的歷史說起。

    古時所說的西域,並不是特指一個國家,而是指亞洲中、西部地區。這塊地區分佈有很多國家,大到幾十萬人口,小的估計只是幾千人的小城邦。

    吉爾吉斯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個。該地在漢朝被稱為鬲昆或堅昆,時常被匈奴欺負,漢武帝時大部分疆域併入西漢,後來時而叛亂,時而依附,唐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被稱為“黠戛斯”。

    為什麼李陵的後裔會跑到那裡去了呢?因為他戰敗投降了匈奴。

    公元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卒的偏師,策應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的軍事行動。他比較倒黴,在浚稽山遇到匈奴單于的主力,被匈奴三萬多精銳騎兵圍困。

    以五千對三萬,兵力上本來就處於劣勢,何況還是步兵。李陵盡了最大的努力,指揮漢軍斬殺匈奴數千,一度震懾住了匈奴騎兵,單于擔心有詐,想要退兵。

    不想有個叫管敢的軍侯,因受到校尉的凌辱而投降匈奴,把漢軍情況盡數稟報給單于,單于就知道了李陵只有這麼點兒人,還沒有援軍,心下大喜,決定拿下這支漢軍。

    可見不管什麼時候,最可恨的都是叛徒帶路黨。

    經過數日拼殺,漢軍越來越少,敗局已定。部屬勸李陵逃跑,他卻說不戰死就不是壯士,堅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但千古艱難唯一死,李陵突圍失敗後選擇的不是戰死或自盡,而是最差勁的投降匈奴。

    訊息傳回漢朝,漢武帝大怒,滿朝文武也都看皇帝臉色,落井下石大罵李陵沒骨氣。

    只有向來對李家有好感的太史公司馬遷,站出來為李陵說情,說他雖身陷重圍而戰敗,但以五千戰數萬,折損了許多敵人,其功績足以傳揚天下,他之所以不死,可能是想立功贖罪報效朝廷。

    這番話說得也有道理,然而盛怒中的漢武帝哪聽得進去,一肚子的火正沒處發,於是就將往槍口上撞的司馬遷下獄施以宮刑。

    一刀下去,司馬遷算是為李陵徹底貢獻了。估計是漢武帝稍微出了點氣,竟然沒有處置戰敗投降者李陵的家人,而是決定根據事態發展情形,再做處置。所以,司馬遷是拿自己為李陵擋了一波。

    又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回過神來,開始理解起李陵孤軍奮戰的戰場處境,於是派公孫敖帶兵深入匈奴境內接李陵回朝。公孫敖沒找到李陵,卻得到一個訊息,說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準備進攻漢朝。

    這下,李陵可就坐實漢奸罪名了!

    漢武帝極為生氣,把李陵的母親、妻子、兄弟全殺了,隴西人都以李陵為恥,李家身敗名裂。

    據說李陵本來是假投降,可聽說此事後就死心塌地留在了匈奴。反正不管他真降還是假降,全家被殺光,名聲還壞了,也就和漢朝結下了仇,沒辦法再回去了。

    幾年以後,漢朝終於搞清楚了這出代價慘重的烏龍劇情,原來幫匈奴練兵的不是李陵,是另一個叫李緒的漢朝降將。而且李陵怨恨李緒姓什麼不好,偏偏也要姓李,鬧出誤會給他家帶來了滅門之禍,已經把他給殺了。

    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是李陵在漢朝時的好朋友,因而又派出使者去找李陵,希望他回來,但被李陵拒絕了。

    一方面,李陵在漢朝已無牽掛,全家老小都死在漢武帝手裡,這是化解不了的血海深仇;

    另一方面,李陵在匈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單于嫁了公主給他,還封他為右校王,管理堅昆地區。站在上門女婿的角度來看,匈奴人對他還是蠻不錯的,至少沒有逼他帶兵打漢朝母國。

    前面說過,堅昆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李陵的下半輩子,就和匈奴老婆在那裡繁衍生息,終老於異鄉。到唐朝時,他的後代已形成一個有權勢的部族,有資格拜見唐皇了。

    因此,部分吉爾吉斯斯坦人,認漢朝名將李陵當祖先,這在血緣關係上並沒有什麼問題。

  • 7 # 國史春秋

    如果說吉爾吉斯的祖先是漢朝名將李陵,多少還是有些牽強,只能說兩者有一定的聯絡。

    公元前99年,也就是漠北之戰結束的20年後,漢朝同匈奴烽煙再起,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與大將李陵(李廣之孫)出擊匈奴。由於李陵不願意同李廣利協作,於是獨自率5000步兵出擊匈奴。

    (李陵劇照)

    李陵從居延遮虜障出發,行軍30餘日,到達浚稽山,然後就地安營紮寨。然而,沒想到漢軍的一行動路線早被匈奴斥候探悉。所以趁李陵立足未穩,匈奴且鞮侯單于便率3萬騎兵來攻。李陵率軍同匈奴激戰數日,幾乎全軍覆沒,其本人投降。

    介於李陵作戰勇猛,且鞮侯單于將公主相嫁,並且將最北部的堅昆做了嫁妝。堅昆人紅髮綠眼,李陵的後裔則黑髮,並以“都尉苗裔”自稱。

    堅昆是位於葉尼塞河上游的一個古老的駐牧民族,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末就被匈奴征服。李陵成為堅昆的“主人”後,依然沒能改變堅昆做為一個弱小部落的現實。幸運的是,由於堅昆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草原霸主換了又換後,它依然能夠偏安一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為新霸主搖旗吶喊即可。

    匈奴之後是鮮卑,鮮卑之後是柔然,柔然之後是突厥。當突厥成為草原霸主之後,堅昆已經改名為“契骨”。而此時的契骨在語言和血統上都遭到突厥的融合。唐朝時,契骨又改名為“黠戛斯”。“黠”是40的意思,“戛斯”是姑娘的意思,據說是由於娶了40位漢家女子而得名。

    公元648年,黠戛斯俟利發(首領)到唐朝認族歸宗,唐朝設堅昆都督,納黠戛斯為唐朝領土。公元758年,黠戛斯被回鶻擊敗,大量牲畜被掠奪。公元840年,黠戛斯又將回鶻擊潰,致使回鶻一蹶不振,並開始分裂。此時,黠戛斯終於嚐到了“獨孤求敗”的滋味。不過,隨著唐朝的滅亡,這種滋味很快成了回味。

    唐朝滅亡後,契丹又成為了草原霸主,黠戛斯被改為“轄戛斯”。幸運的是,契丹只象徵性的在轄戛斯設立了一個管理機構,允許它們繼續偏安。13世紀時,轄戛斯又改名為“吉利思吉”,但此時又崛起了蒙古汗國,而且誕生了一位以霸道著稱的首領——成吉思汗。

    蒙古大軍還未西征時,成吉思汗就將吉利吉思“遙劃”給了長子朮赤。約10年後,朮赤率軍正式征服吉利吉思。此後,吉利思吉一直服從元朝的統治。

    元朝滅亡後,已經以“吉爾吉斯”自稱的吉利吉思先後被瓦剌與準噶爾征服,並且被準噶爾稱為“布魯特”。此時,吉爾吉斯的處境愈加艱難,因為沙俄已經開始了隨心所欲的對外擴張。準噶爾部為了避免吉爾吉斯同沙俄產生衝突,於是強迫吉爾吉斯從葉塞尼河上游遷徙到伊塞克湖附近。

    早在瓦剌征服吉爾吉斯時,一部分吉爾吉斯人就開始向南遷移。因此他們最終同後來遷移的本族人匯合,並分佈於西起費爾干納的忽氈,東至喀什噶爾,北起楚河、塔克拉河中游,南至帕米爾阿賴山一帶。到此,吉爾吉斯的民族共同體形成。

    現代的吉爾吉斯人混合了葛邏祿馬恰克氏族、契丹部落、乃蠻部、嶽瓦什部、蒙古部等。所以,吉爾吉斯是一個由混血民族組成的國家,而其中有多少是李陵的後裔就不得而知了。顯然,隨著滄海桑田的變化,李陵的血脈已經如一滴融入大海的水滴,已經很難清晰地分辨出自我。

  • 8 # 史裡淘聲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是怎麼回事,就必須要了解一下西漢名將李陵這個人物,及其有關的主要歷史事件。

    西漢名將李陵詐降成真,後娶匈奴公主,過上了異地他鄉的生活。

    李陵,西漢名將,飛將軍李廣之孫。天漢二年(. 公元前99年),李陵向漢漢武帝請命攻打匈奴,收復失地。於是同年九月,經漢武帝同意後,他率5000精兵從居延出發,經過30天長途跋涉,在浚稽山與匈奴軍遭遇了一場大戰。李陵取得了首戰大捷。

    但後來因手下一個士兵叛變洩露了機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李陵假裝投降,實際上想等待時機裹挾匈奴單于,以立大功。

    但是,邊關上報朝廷說李陵投降匈奴。漢武帝大怒,朝中大臣也都罵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仗義執言為李陵辯白求情。但漢武帝非但聽不進司馬遷的勸諫,反而將司馬遷處以宮刑。

    李陵“投降”後,深受匈奴單于的敬愛,而且得知他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代後,更是加倍喜歡他,不僅封李陵為右校王,還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許配給他。

    數年後,漢武帝派公孫敖去打探訊息,得到的回覆竟然是“李陵在匈奴整編訓練軍隊,要攻打大漢。”漢武帝聽後大怒,於是把李陵的母親、妻兒、弟弟全都殺了。

    而實際上,替匈奴訓練軍隊的是早年投降匈奴的漢都尉李緒。漢武帝輕信了謠言,徹底把李陵推向了匈奴一邊。李陵怨恨漢武帝殺他家小,最終心灰意冷,於是詐降成了真,娶了匈奴公主,永遠留在了當地。

    後來,漢昭帝時,利用與匈奴和親的機會,派使者會見李陵,要求他重歸漢朝,但是李陵卻認為此事已經無法挽回,而且在匈奴也已娶妻生子。

    從那以後,就基本上沒有李陵及其後裔的史料記載了。直到南北朝時期才有《宋書》提出:“索頭虜姓拓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後也。陵降匈奴,有數百千種,各立名號,索頭亦其一也。”

    匈奴單于將公主嫁給李陵後,讓他駐紮在堅昆地區(後稱黠戛斯國)。過了700多年後,也就是到了唐朝時期,黠戛斯已經形成一隻草原強族。

    貞觀21年,黠戛斯國王訪問長安,向唐太宗聲稱他們是李陵後裔,於是被唐太宗封為堅昆都督,並建立了同盟關係。

    有安西都護府蓋嘉運《西域記》裡面說道:“堅昆華人皆赤發綠睛,其有黑髮黑睛者,則李陵之後。故其人稱是都尉苗裔,亦有由然。”

    據記載,堅昆國就是黠戛斯,該國有黃種人及白種人混居。赤發綠睛的白種人就是被李陵當年統治的百姓,黑髮黑睛的百姓就是李陵的後裔。

    根據歷史地理學來看,堅昆地區大體是今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及其以南一帶。後來為了逃避冒頓征伐而北遷至米努辛斯克盆地。1940年,蘇聯考古學家在米努辛斯克盆地發現了一座漢式房屋,考古學家推測是當年李陵的居所。

    所以,考古學家推測黠戛斯人確實有許多漢人的血統。到現在,黠戛斯人已經演化成為吉爾吉斯斯坦人。在中國,被叫做柯爾克孜族。這個民族具有黃種人和白種人的雙重特徵。

    . 敬請關注,特此感謝!

  • 9 # 我是越關

    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李陵,這件事牽扯到了李陵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同時也牽扯到了李陵人生中不幸中的萬幸。這或許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那句話;生活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開啟一扇窗。(補充一句,李陵這扇窗很了不得,應該算一扇天窗)。

    李陵血戰匈奴

    李陵,飛將軍李廣的長孫,年輕時禮賢下士,對人有博愛之心,因此獲得了很高的名望。成年後,李陵擅長騎射,在酒泉和張掖等地訓練士兵,也曾多次參與漢朝對匈奴的作戰。

    公元前99年,漢武帝下旨,命令李廣利率三萬騎兵由酒泉出發,李陵則率5000士兵負責為李廣利押送糧草。不過,此時的李陵早已久經沙場,且治下士兵個個英勇無畏,因此,李陵上書漢武帝,請求自成一軍、獨當一面。

    漢武帝經過考慮,認為可行,因此令李陵率軍5000出居延,之後向北行進,直到浚稽山,將所經之地全部繪製成圖。李陵出發的時候,漢武帝還派人看了看李陵訓練計程車兵,當聽說李陵訓練計程車兵個個龍精虎猛時,非常開心。

    這一次出擊匈奴,不僅改變了李陵的人生軌跡,更是一度改變了蒙古高原,以及中亞的歷史走向。

    當李陵到達浚稽山後,沒成想遇到了匈奴單于率領的主力軍,整整三萬匈奴精銳騎兵。這三萬人看到李陵人少,迅速將之包圍,然後進行衝擊。結果,李陵率領的漢軍異常勇猛,再加上漢軍有裝備上的優勢,一時間,匈奴單于率領的部隊被李陵率領的漢軍斬殺數千人。

    第一戰把匈奴單于嚇壞了,趕緊又叫來了了左賢王、右賢王,兩人率八萬多騎兵前來助陣。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李陵率領漢軍與數倍於己的匈奴主力部隊展開大戰。

    李陵率領漢軍且戰且退,一路向著漢朝的領地前進,途中還斬殺了無數匈奴士兵。而匈奴單于見李陵實屬罕見將才,再加上李陵計程車兵較少,因此始終不撤圍,目的就是想生擒李陵。

    由於巨大的實力差距,在堅持到距離漢地僅僅一百多里的地方時,李陵的部隊彈盡糧絕。

    當天晚上,李陵下令,天亮各自突圍,在漢地邊塞遮虜鄣會合。第二天,眾將士突圍,但匈奴士兵死追不放,最終,李陵被擒後投降。

    本來,李陵投降匈奴的意圖是找機會逃回中原,畢竟漢朝還有父母妻兒,以及在漢武帝面前許下的諾言。但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匈奴後異常憤怒,後來派遣公孫敖去匈奴接李陵時,公孫敖不僅沒有找到李陵,反而聽信謠言,對漢武帝說李陵正在為匈奴練兵。

    聽聞此言,漢武帝大怒,直接將李陵滿門抄斬了。

    李陵聽說漢武帝將自己全家處死後,悲痛欲絕。後來,李陵總算弄清了事情真相,原來為匈奴練兵的漢朝降將是李緒,被人誤傳成了以及,因此,李陵派人暗殺了李緒。李緒被殺後,匈奴單于並沒有怪罪李陵,而且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受到如此待遇後,李陵再也沒有回到漢朝的理由,所以真心投降了匈奴。

    李陵決意留在匈奴後,不知是單于為了照顧李陵的感受,還是李陵請求單于不要讓自己對陣漢軍。李陵被單于冊封為了右校王,管理堅昆,大致的領地就是今天的葉尼塞河上游一帶。

    吉爾吉斯斯坦先祖

    在堅昆,李陵成為了這裡的統治者,當李陵死後,李陵的子孫也世代統治該地。直到匈奴滅亡後,李陵的子孫建立了獨立的政權。

    隋代以前,堅昆曾被鮮卑、柔然、高車等民族征服並統治,到了唐朝初年,堅昆曾受突厥汗國的統治。當時,大唐帝國迅速崛起,很快就消滅了突厥,並且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

    這次事件之後,李世民這個名字響徹於整個草原和西域,大唐帝國的天可汗李世民在草原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時,李陵後人治下的堅昆已經改名為了黠戛斯。當他們聽說李世民這個名字後,發現和自己的祖先是一個姓氏,而且,李世民還自稱是飛將軍李廣24世孫。如此算來,自己和大唐帝國的皇帝,草原上的天可汗李世民是同宗。

    這件事讓黠戛斯人激動不已。

    於是,在公元648年,黠戛斯的酋長俟利發·失缽屈阿棧從遙遠的葉尼塞河出發,帶著使團跋涉千山萬水,不遠萬里來到大唐的首都長安認親。

    當時的大唐正值盛世,四海賓服、萬國來朝,長安城內有無數屬國的使團。但李世民聽了黠戛斯這支特殊的使團後,特地招待了他們。

    雙方認親成功後開懷暢飲,此時,黠戛斯的酋長突然跪地,請求歸屬大唐。李世民開心一笑,原來是求保護的,隨即命人在黠戛斯設定了堅昆都督府,隸屬於燕然都護府。之後冊封了黠戛斯酋長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

    此後百年間,黠戛斯的一直與唐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入朝時,唐中宗李顯在宴會上還提到了與黠戛斯酋長是同宗的關係;

    景龍中,獻方物,中宗引使者勞之曰:"而國與我同宗,非它蕃比。

    黠戛斯的使者聽後,激動的端著酒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

    此後,雙方關係相當親近,即便黠戛斯消滅了當時的草原霸主回鶻後,也依舊保持了與大唐的藩屬關係。

    後來,唐朝滅亡,契丹人崛起,建立的大遼國,黠戛斯被迫開始南遷。金國崛起之後,遼國向西遷徙,成為西遼,黠戛斯人再次向西、向南遷徙。到了蒙古帝國崛起之後,黠戛斯人遷徙到了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區。

    準噶爾汗國崛起後,黠戛斯人遷徙到了中亞的費爾干納一帶。清朝滅亡準噶爾後,他們遷回了巴爾喀什湖地區,逐漸演變成為了如今的吉爾吉斯人。

    真不知道,如果李陵得知其後代的發展情況,會不會因此欣慰?

  • 10 # 文史磚家

    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間,在大力擴充帝國版圖的同時,也真正實現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抱負。當然,漢武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跟一大批名將的輔助密不可分,在這些人當中,有一位雖然最終戰敗並投降匈奴,但他的英勇事蹟卻永垂青史。此人,便是曾以五千步卒對抗匈奴11萬鐵騎的驍將李陵。

    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人,出身將門世家,祖父是長期擔任右北平太守、令匈奴人聞名喪膽、號稱“飛將軍”的名將李廣,父親是以耿直敢言著稱的郎官李當戶,叔父是曾隨霍去病遠征匈奴並屢建殊功的郎中令李敢。李陵自幼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很早便弓馬嫻熟、作戰勇猛,頗有祖父的遺風。

    漢武帝在位時,因為欣賞李陵的武勇,便任命他為騎都尉,率精兵五千駐屯在酒泉、張掖等地,教習將士們學習箭術,並防備匈奴的侵襲。天漢二年(前99年),大將李廣利奉命出征匈奴,李陵作為部將,奉命率五千步卒深入到匈奴境內勘察敵情,結果在回程中遭遇敵軍11萬鐵騎的圍堵。

    面對著22倍於己的鐵騎,李陵且戰且退,一天之中竟射光五十萬支箭,殺敵萬餘,終因箭盡援絕、叛徒出賣被俘。此時,李陵距離擺脫敵兵追襲、進入漢朝邊境,僅有百餘里地。兵敗之前,李陵曾哀嘆道:“如果再給將士們每人數十支箭,我們就可以脫險了。如今我李陵力竭被俘,看來也是天意!”

    (李)陵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陵搏戰攻之,千弩俱發,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餘騎攻陵...單于遮其後,乘隅下壘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嘆曰:“復得數十矢,足以脫矣...”見《漢書·卷五十四》。

    李陵被俘後假意投降,並打算利用敵兵防備鬆懈之際逃回內地,同時將匈奴境內的虛實情況彙報給漢武帝,期望以此來免除刑罰。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漢武帝此時卻聽信謠言,誤以為李陵已真心投降匈奴並準備帶領他們進攻中原,便在震怒之餘誅滅其三族。訊息傳至漠北後,李陵痛不欲生,便真的投降了匈奴。

    由於李陵的家人全部死於非命,且鞮侯單于可憐他的遭遇,便將女兒嫁給李陵為妻,並封他做右校王,成為鎮守西部邊陲的最高長官。等到匈奴征服西域古國堅昆後,又將李陵封於此地,並允許其世襲。李陵在匈奴20餘年,最終在漢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李陵死後,子孫世代統治堅昆,並在匈奴勢力衰落後,宣佈獨立建國。

    700多年後,當堅昆國君失缽屈阿棧擺脫突厥人的控制,並得知唐朝皇帝乃是李廣的苗裔後,便親自帶領隊伍,不遠數千裡來到中國,向唐太宗稱臣納貢,同時提出認親的請求。唐太宗得知失缽屈阿棧乃是李陵的子孫後,心中大為高興,不僅同意了對方的認親請求,還在堅昆設定都督府,以失缽屈阿棧為都督,時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

    此後百餘年間,堅昆一直同唐朝保持著友好關係,並在後突厥南侵中原及“安史之亂”期間,多次派兵援助唐朝。正因如此,唐中宗在接見堅昆使者時,不僅重申同宗之誼,還給予他特殊的優待,讓使者感動至極(“景龍中,獻方物,中宗引使者勞之曰:‘而國與我同宗,非它蕃比。’屬以酒,使者頓首。”見《舊唐書·卷二百一十七》)。

    等到堅昆擊破強大的回紇後,便在漠北建立起強大的汗國,並改名為黠戛斯。唐武宗在位期間,黠戛斯再次遣使來唐,重申宗親之誼並請求冊封。為此,唐武宗便任命太僕卿趙蕃為安撫黠戛斯使,並攜帶《賜黠戛斯可汗書》出使,這封國書重申兩國間的同宗之誼,其中提到:“聞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族,國家承北平太守之後,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

    黠戛斯與唐朝維持了百餘年的友好關係,直到唐末戰亂迭興,河西吐蕃、回鶻肆虐,兩國間才再一次中斷聯絡。此後,黠戛斯人相繼被遼(契丹)、金、蒙元征服,其中大部分人被驅離故地,在今天的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遊牧。等到準噶爾部在明朝中後期崛起後,黠戛斯人再被驅趕至中亞費爾干納一帶,也即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

    如此看來,吉爾吉斯人的祖先是黠戛斯人,而追根溯源的話,始祖則是漢朝名將李陵。如今,吉爾吉斯人主要分佈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其餘分佈在中國、烏茲別克、塔吉克、哈薩克及阿富汗等國,其中在中國的分支被稱為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斯坦自獨立建國後,便與中國建立起友好的關係,堪稱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好朋友、好鄰居。

  • 11 # HuiNanHistory

    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柯爾克孜人。

    古代的柯爾克孜人黠戛斯部,確實曾自認為是漢朝名將李陵的後裔。但是,這只是一種認祖的現象,並不代表就是客觀真實的事。

    事實上,認李陵為始祖的部族,不只有黠戛斯部。

    例如,南北朝時期,北周的柱國大將軍李賢就自稱是李陵的後裔,但這其實是李賢自己的附會。

    關於黠戛斯部的事,參考《新唐書·回紇傳》對黠戛斯的描述:

    人皆長大,赤發、皙面、綠瞳,以黑髮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也稱:

    堅昆部落非狼種……其人發黃目綠,赤髭髯;髭髯俱黑者,漢將李陵及其兵眾之胤也。

    堅昆是柯爾克孜的另一個古稱,也認為黑瞳黑髮的人,都是李陵的後裔。

    這些記載是真實的嗎?

    當然不可能了。李陵確實曾在匈奴生活過,但黠戛斯部本質上是突厥種的部族集團。突厥和匈奴並不是一回事:

    突厥者,蓋匈奴之別種,姓阿史那氏,別為部落。

    這就意味著,突厥的祖先只是受到匈奴控制的小部落罷了。因此,追認李陵為始祖的原因,並不是由於李陵真是黠戛斯的祖先,而是由於——

    ①黠戛斯內部的血統多元,可能有漢人混血兒。

    ②李陵曾經在當地生活過。

    所以,這是一種對部族內部混血現象的歷史投射而已。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把“對祖先的歷史想象”、真實的祖先區分開,前者是一種政治敘事。

  • 12 # 故紙匯

    李廣是西漢著名的飛將軍,他在抗擊匈奴過程中屢立戰功,匈奴人對他是又怕又敬。

    李廣死後,他的兒子李敢、孫子李陵都是西漢的將軍,參與對匈奴的戰爭。

    李陵帶領5000漢軍孤軍深入,被匈奴包圍,力戰之後不得不投降了匈奴。

    匈奴對李陵非常好,單于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讓他統帶一批人。匈奴是部落遊牧狀態,照這種發展下去,李陵的後裔應該會形成一個部落。

    後來的歷史中,很多匈奴人、突厥人、鮮卑人都會自稱是李陵的後代。吉爾吉斯人是突厥的後裔,最早也是從蒙古高原出來的,自稱是李陵後裔也不奇怪。

    不過真實性待求證。

    實際上漢朝逃到匈奴的漢人很多,比如劉邦時期的燕王盧綰、韓王信。

    盧綰到達匈奴後,匈奴讓他還帶領自己的人組成一個部落,並稱盧綰為“東胡盧王”。

    韓王信到匈奴後也形成了一個部落。

    盧綰和韓王信的後人又到回到了漢朝,但是他們應該還有後裔在匈奴。但是沒有人自稱是他們的後裔,應該是他們名氣小吧!

  • 13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其實吉爾吉斯斯坦還有一個名人,也姓李,單名一個白字,按照你這邏輯,是不是李白就是李陵的N代孫?

    李陵的直系後代,死於匈奴的五單于內亂,當時李陵之子,擁立了一個烏藉都尉做單于,結果被呼韓邪單于捕殺。

    從此,李陵血脈在漠北,實際上已經斷絕。

    即便是在中原,李廣這一大家子,也沒能傳遞下來。李廣的大兒子也就是李陵他爹李當戶,很早就死了。老二也比爹死得早,只有老三李敢,一直活到了父親死後,擔任郎中令,因為父親的緣故怨恨衛青,把時為大將軍的衛青打傷,但衛青內心多少有點內疚,所以將此事放過。只是衛青還有個外甥叫霍去病,因此懷恨在心,在甘泉宮狩獵之際,假裝失誤,一箭射死了李敢。

    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在投降匈奴之後,漢武帝本無意問罪他的家人。但沒想到有個傢伙叫公孫敖,編謊說李陵在幫匈奴練兵,於是漢朝族滅了李陵家——可以這麼說,李陵血脈在中原也斷絕了。

    當然李廣一大家子,還剩了一個李禹,他是李敢的兒子,只可惜漢武帝末年的巫蠱之禍,他也被牽扯其中,由此遭了禍害——所以說,不單是李陵,其實是整個李廣的血脈都斷絕了。

    雖然如此,但李家在西部地區,畢竟是個大家族,除了李廣之外,還有很多姓李的,後來的史書上也不絕於耳。譬如涼州北地郡的李傕(董卓的手下)、有人甚至說山東人李典也跟李陵能扯上關係。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暠,建立西涼政權,便說自己也是李廣家族的後人。而唐朝李家,也來自隴西成紀,如果不是出於政治考慮,其實也是可以說自己是李廣後裔,當然最終他們還是找了名氣更大的李耳即太上老君作老祖宗(但實際上,唐朝皇室更多時候自認是李暠的後代,所以也就是李廣的後代)。還有像《推背圖》的作者之一李淳風,也是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人。

    就是在唐朝,西北的嘎吉斯人興起,他們自稱為李陵在草原上的子孫後代,這件事還得到了唐朝皇帝的認可,他說:"爾國與我同宗,非他藩可比也。"

    而且,黠戛斯人大多為赤發綠瞳,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黠戛斯人卻是黑髮黑瞳,確實存在同漢人混血的可能。

    後來,大唐名相李德裕曾起草一份《賜黠戛斯可汗書》,信中明確指出:"聞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族,國家承北平太守之後,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而這裡的北平太守,就是李廣,都尉就是李陵。

    所以直到唐朝,李陵後裔一事還是有官方證據的。

    問題在於,黠戛斯人是不是吉爾吉斯人的祖先?從事實來看,吉爾吉斯人是屬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型別,中國境內的叫“柯爾克孜族”——意為“山裡的烏古斯人”。並沒有確實的證據,能將兩個民族劃上等號。如果從種族特徵來講的話,黠戛斯人赤發綠瞳這種特徵,在今天的吉爾吉斯,也幾乎不存在。唯一的證據,也就是黠戛斯的字音,與吉爾吉斯的讀音比較接近而已。但這個,就好比戰國七雄的南韓,和眼下這個南韓,能是一回事嗎?

    所以最終,我們還是隻能拿基因來做最後的驗證,而吉爾吉斯人的東亞基因,僅有6.75%,而即便是這個,來自李陵的可能也很低,更大可能是來自蒙古人。

  • 14 # 歷來現實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看一下李陵到底是何許人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王昌齡寫的這樣兩句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指的就是飛將軍李廣,而李陵就李廣的長孫。

    公元前134年,李陵出生於隴西成紀,現在的甘肅省秦安縣,長大後,成為西漢的一員猛將,李陵善騎射、愛士卒,後人給他的評價很高,在評書《楊家將》中,李陵也曾被提及過,老令公楊繼業含恨撞死在李陵碑前,可在臨死前,他卻為自己感到悲哀,沒想到竟然和一個叛徒死在一死,李陵竟被楊繼業罵為叛徒,這是怎麼回事呢?

    公元前99年10月,漢武帝任命李廣利為大將軍,帶隊征討匈奴,李廣利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漢武帝鬼迷心竅,放著李陵這樣的能人不用,卻非要用李廣利這樣的貳將軍,確切地說李廣利當時稱號是貳師將軍,按說李廣利也不是無能之輩,只是讓他打打大宛,徵徵西域還行,但讓他去打當時還很強大的匈奴,就真是力不從心了,結果當然是屢戰屢敗,第三次兵敗後,李廣利投降匈奴,後來在匈奴被殺。

    說李廣利,是為了引出李陵的故事,公元前99年,李廣利去攻打匈奴之時,漢武帝本想讓李陵押運糧草,李陵卻主動請纓,要到前線殺敵,因為沒有戰馬,漢武帝就讓他帶著5000步兵去進攻匈奴,李陵的軍隊到浚稽山時,與匈奴單于的三萬騎兵主力遭遇,雙方展開大戰,李陵沉著應戰,殺敵數千人,後來匈奴的右賢王,又帶著八萬多騎兵來支援單于,李陵帶兵且戰且退,三萬支箭全部射完,殺敵上萬,最後被迫投降,他的手下僅有400多人逃了回來。

    李陵投降,因為司馬遷替他了幾句公道話,漢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馬遷下了大獄(後來還被處了宮刑),武帝冷靜下來以後,感覺司馬遷說的也很有道理,李陵說不定是迫於形勢詐降,於是就派漢將公孫熬去接李陵回來。

    公孫熬去了以後,透過道聽途說,得知李陵正在為匈奴練兵,準備攻擊大漢,回來後,就把這個訊息彙報上去了, 漢武帝一怒之下,就殺了李陵全家,後為才知道,為匈奴練兵的,其實是一名叫李緒的降將。李緒在塞外帶兵,駐守在奚候城,匈奴攻過來時他就投降了,單于也很器重他,而且坐次還排在李陵前面,李陵恨他為匈奴練兵,給自己全家惹來殺身之禍,於是派人將他刺殺。

    當時,單于很看重李陵,對於李緒的死,並沒有計較,大閼氏(相當於皇后)要殺李陵,他還把李陵藏了起來,後來還把女兒許配給李陵,並封李陵當了右校王,李陵最初肯定不是真心投降,公元100年,也就李陵投降的前一年,蘇武被扣押在匈奴放羊,李陵投降以後,單于讓他去勸說蘇武,李陵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都和蘇武說了,後來在漢朝來攻匈奴時,李陵帶著3萬匈奴主力,還故意敗給了軍力遠不及匈奴的大漢軍隊。

    李陵被封為右校王后,在匈奴負責管轄堅昆等地區,居住在堅昆的一個少數民族,在當時也被稱為堅昆,李陵的後代,後來就融入了堅昆人之中,堅昆人在唐代被稱黠戛斯,公元648年,黠戛斯人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的帶領下,自稱是漢朝李陵的後裔,來到唐朝的首都長安認祖歸宗。

    據史料記載,黠戛斯人大多是紅頭髮、蘭眼珠,而自稱是李陵後裔的那些黠戛斯人,卻是黑頭髮、黑眼珠,明顯具有與漢人混血的特徵,因此,唐朝最終接受了他們的認親。

    黠戛斯在元代被稱為吉爾吉斯,而境外的吉爾吉斯坦國,主體民族正是吉爾吉斯族,經專家考證,中國的柯爾克孜族,和吉爾吉斯坦國的吉爾吉斯人,是同根同源的一個民族,都是黠戛斯人的後代,他們的祖先之一,很可能就是漢朝降將李陵。

  • 15 # 環球知識科普

    在亞洲發現一小國,自稱是西漢名將後裔,如今70%的人是中國血統。

    如今在中國西北方,和新疆接壤,僅僅是一線相隔的所有國家中,就有這麼一個國家,他們自稱是中國西漢名將李陵的後裔,整個國家總人口約600萬左右,如今70%的人是中國血統,這個國家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對於中國並不陌生,因為那裡有很多人都是中國面孔。

    吉爾吉斯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線歐亞大陸和中東,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總面積約為20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東南和東面與中國相接。北與哈薩克相連,西界烏茲別克,南同塔吉克接壤。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吉爾吉斯斯坦為何自稱是中國西漢名將李陵的後裔呢?其中是有歷史原因的。細心的人會發現一個問題,如今我們在電視新聞裡看到的吉爾吉斯斯坦領導人,是不是和我們長得太像了?他們的祖先到底跟中國有什麼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吧。

    筆者查詢了相關史料,首先李陵乃中國西漢時期李廣的孫子,李當戶的遺腹子,這是無需質疑,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華人。

    其次,曆書記載,天漢二年,李陵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戰於浚稽山,連戰8天8夜,戰敗被圍,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當時的浚稽山就是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地區。之後,由於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傳言,漢武帝下令將其三族,母弟妻子全被誅殺之,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再後來,匈奴的單于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李陵,李陵隨後做了右校王,掌管堅昆部落。

    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在漢武帝死後,漢昭帝即位。漢匈和親,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心想要是回去肯定是個死,便拒絕回大漢,最終老死在匈奴。

    千百年來,吉爾吉斯斯坦一直是屬於中國的。直到1864年10月7日,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勘分西北邊記》強行割讓新疆西部44萬平方公里領土,其中就包括現今吉爾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1876年清朝藩屬國浩罕汗國被沙俄吞併,至此,吉爾吉斯全部土地被沙皇俄國全部吞併。

    如今吉爾吉斯人口約600萬左右,吉爾吉斯族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換句話來講,如今吉爾吉斯斯坦百分之七十的人是中國西漢名將李陵的後裔,有著中國血統。

  • 16 # 藤樹先生

    吉爾吉斯斯坦:被淡忘的中華歲月

    19世紀60年代,遠東的大清帝國陷入嚴重的邊疆危機——此時的大清帝國成為英法美等西方列強所角逐的物件,尤其是大清的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成為英俄兩大帝國主義所要割佔的重要目標。

    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吉爾吉斯斯坦這麼個國家,今天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土地,在當時,屬於清帝國版圖的一部分。而隨著清帝國的腐朽衰敗,最終,沙皇俄國逼迫清政府割讓了原本新疆(今天的外西北地區)的大片土地,自此,原本屬於清朝的、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大部分土地,就這樣脫離了中國。

    20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吉爾吉斯斯坦誕生,只是,很多人忘記了,百年前,這是屬於中華的土地。

    李陵的遭遇

    吉爾吉斯斯坦和中華的淵源,不止土地關係,事實上,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也和古代中華有著很深的淵源——因為,吉爾吉斯斯坦人是西漢將領李陵的後人。

    漢武帝天漢二年(西曆紀元前99年),漢武帝派遣小舅子李廣利攻打匈奴,漢朝名將李廣的孫子李陵,奉漢武帝的旨意,配合李廣利作戰。

    李廣利本來是個草包,對於行軍打仗這種專業度較高的工作,幾乎沒有什麼系統的學習或者專業的訓練,可想而知,漢軍子弟在李廣利的帶動下,是何等命運。

    李陵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率領五千漢朝軍隊,配合李廣利打擊匈奴,在匈奴境內,李陵的五千步兵,不幸遭遇八萬匈奴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對步兵作戰具備絕對優勢,更何況,李陵的步兵人數遠遠少於匈奴騎兵,就這樣,李陵兵敗被俘。

    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窮兵黷武、刻薄寡恩著稱的君主,李陵投降匈奴以後,漢武帝聽人說李陵已經投降匈奴,於是震怒之下,誅殺李陵滿門。

    李陵被滅門的訊息傳到匈奴後,李陵最終決定投降匈奴,並娶了匈奴的公主,成為匈奴的貴族,並在匈奴開枝散葉。

    隴西李家的三大後代

    李陵出自隴西李家,而隴西李家對古代的中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一點,從隴西李家的三大後裔就可以看出來。

    第一支後裔。西曆5世紀,北魏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在這前後,北魏帝國境內流傳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北魏皇族乃是李陵的後人,這一說法得到了當時南朝(南齊)的採信,即便後來北魏皇帝否定的這一說法,但是在北魏民間,依舊有人堅持認為北魏皇族是李陵的後代。

    第二支後裔。根據《新唐書》等史料記載,李淵的祖先,是十六國時期,西涼國的國王李嵩,而李嵩的祖先,則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李陵的祖父),可以說,隴西李家的三大後代中,最顯赫的,是李淵這一支。

    第三支後裔。根據《唐會要》、《舊唐書》中《回鶻傳》等史料記載,唐朝時期,黠戛斯部族派人來朝拜唐朝皇帝,並自稱黠戛斯人是李陵的後裔,算起來和唐朝皇族,有著共同的祖先。

    而黠戛斯人,在唐以後的幾千年裡,歷經滄桑,在近代,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人。

    可以說,從這個角度來看,吉爾吉斯斯坦人很有可能是李陵的後代。

  • 17 # 白這個顏色

    吉爾吉斯斯坦,雖然國小民貧,仍然保留著漢朝風俗。是不折不扣的華夏人。吉爾吉斯斯坦,是飛將軍李廣的後人,當年其長孫李陵,帶五千弓箭手,深入沙漠,抗擊匈奴。在匈奴主力包圍下,苦戰三個月,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為了三千將士,不得已詐降匈奴。

    李氏一門,讓匈奴聞風喪膽。匈奴單于聽說李陵肯降,欣喜若狂,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單丹,單敏,單珠立刻嫁給李陵。單丹單敏為雙胞姐妹,二人比單珠大一歲。也是李家人丁興旺,九年內,單丹,單敏各生六胎雙胞兒子,單珠也生六子,李陵在匈奴十年得三十子。

    李陵喜得三十子,真可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李陵遂把五子送入鬼谷門下,二十五子分別送往仙山讓高人培養。長子李仁18歲離開鬼谷門下,隨後七弟兄分別離開師門,三十子娶盡北方各部落首領之女為妻,漢朝開始,北方各民族已經被漢化。

    李陵後人建立了吉爾吉斯斯坦國,1941年,抗日戰爭進入最艱難時期,吉爾吉斯斯坦看到祖國被日寇鐵蹄踐踏,派出13000名吉爾吉斯斯坦將士,17次襲擊日軍特種師團。殲滅日軍28000餘人。

    吉爾吉斯斯坦是真正的中國後裔,2003年,吉爾吉斯斯坦經過六年的努力,終於在中國尋找到李氏後人,並進行了DNA鑑定,確認統屬李氏一脈。

    吉爾吉斯斯坦地處歐洲中亞,雖然是個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足千萬的小國,地理位置卻極其重要,他們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習俗與大陸完全相同。吉爾吉斯斯坦一直推崇漢語,唐詩宋詞成為吉爾吉斯斯坦學校的必修課。

    吉爾吉斯斯坦人心中有著一個夢想,那就是祝福祖國早日強大,早日圓他們的遊子夢。在吉爾吉斯斯坦,一直保留著漢服風格,包括飲食,都極具中餐特色。

  • 18 # 史海爛柯人

    認祖歸宗這事兒,不僅僅是咱們的專利。李陵雖然在漢朝聲名掃地,可在許多遊牧民族中,還是有著很大影響的。據說,唐朝統治者和鮮卑拓跋氏的祖先,都或多或少地與李陵有關,而今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黠戛斯部,更是以李陵後人自居,甚至派人到唐朝來認祖歸宗。

    漢武帝時,李陵奉命出兵打擊匈奴,但因寡不敵眾,在力戰後被迫投降。李陵投降後,原本並未想著歸附匈奴,可漢武帝做得實在太絕,李陵失望透頂後做起來匈奴的右校王(即“右賢王”),還取了單于的女兒。由於李陵出身名門,自己也頗具軍事才能,所以在草原上也算混得風生水起。

    不過,由於李陵投降了匈奴,使得許多記載也多是據傳聞而錄,很難考證真偽。李陵投降匈奴後,曾幫匈奴人練兵,而且也生育了子嗣。就他在匈奴政權的地位來說,應該也算是開枝散葉了。

    在唐朝時,突然有個叫黠戛斯的部族派人到中原“認親”:

    黠戛斯既破回鶻,得太和公主;自謂李陵之後,與唐同姓,遣達幹十人奉公主歸之於唐。——《資治通鑑》卷246

    這段文字在《唐會要》和《舊唐書》等史書中也有記載,大致意思是說,黠戛斯部打敗回鶻時,俘獲了和親的太和公主,於是便派人將大唐公主送回,並遣使者到唐朝認親。來使自稱,黠戛斯人是李陵的後裔,與唐朝有著共同的祖先。

    此事既然被記載於多部史書,自然不會是憑空杜撰的。不過,黠戛斯來使是否為李陵後人,則很難考證了。畢竟,當時唐朝強盛,作為中亞遊牧部落的黠戛斯人,打著李陵後人的幌子來認親,也不是沒有可能。

    由於黠戛斯人是今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所以有人稱吉爾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漢代名將李陵。然而,黠戛斯人是否為李陵後裔還有待考證,過早給給這個中亞民族貼上漢代名將後裔的標籤,似乎也不太合適。

  • 19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的淵源頗深,自從西漢武帝時期開始,在擊敗了強大的匈奴之後,漢朝開始了對西域的征服,貳師將軍李廣利先後兩次征伐大宛,也就是今烏茲別克費爾幹納盆地,征服了西域一些國家,並在當地設定了行政機構。

    到漢宣帝時期,匈奴因為內亂,其在西域的匈奴王率眾投降漢朝,漢朝正式控制了西域三十六國,勢力範圍繼續擴大,漢朝並在西域設定了都護府,來管理西域的行政和軍事,西域三十六國中就包括了吉爾吉斯斯坦。

    自此,吉爾吉斯斯坦國的大部分地區處於中國的管轄範圍,隨著中國朝代的興盛和衰弱,吉爾吉斯斯坦時常歸附,時而脫離,直到清朝時期,吉爾吉斯斯坦還是中國的藩屬國浩罕汗國管轄領土。

    而說吉爾吉斯斯坦祖先來自漢朝名將李陵,是來自唐朝時期的一件事。

    唐太宗貞觀22年,也就是公元648年,一個來自西域地區名字叫黠戛斯的民族,在其酋長失缽屈阿棧率領下,到達了唐朝首都長安面見唐太宗李世民。

    黠戛斯人是來向唐朝朝貢的,並向當時同為姓李的唐太宗李世民說道,他們來自堅昆,也就是今天葉尼塞河上游至阿勒泰一帶,說他們民族是漢朝名將李陵的後人,這些黠戛斯人長的是黑眼睛黑頭髮,與漢人的相貌很相近,而與當時吉爾吉斯斯坦當地的人反而不像。

    這一說法可信嗎?

    還真的可信,故事要回到782年前的西漢時期,公元前134年,李陵出生,李陵出生在武將世家,他的爺爺是飛將軍李廣,他的父親是李廣的長子李當戶。李陵的父親李當戶在李陵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死了,李陵是遺腹子。

    唐朝詩人王勃有一句詩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西漢時期的李氏一門,從飛將軍李廣開始,李氏一門世代忠良,但一直沒有機會立下大功,沒有獲得過較大的封賞,雖然很努力,但始終是悲情英雄,到了李陵長大以後,也曾立志為家族作出一番大事業。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領兵出戰匈奴右賢王,當時任騎都尉的李陵不願意做李廣利的後勤運輸隊,主動向漢武帝請求領兵出戰,漢武帝同意了,李陵率領五千步軍進入大漠深處,深入匈奴勢力範圍二千多里,尋求匈奴主力作戰。

    李陵率領的五千步軍終於在今蒙古國境內阿爾泰山脈中段的浚稽山與匈奴單于的主力相遇,當時匈奴單于有三萬多精銳騎兵,而李陵只有五千步兵,騎兵對步軍本已是絕對的優勢,而且匈奴兵人數六倍於李陵軍,李陵被包圍,而且匈奴單于不斷增兵到8萬人。

    8萬對五千,李陵此戰是一個不可能取勝的任務,李陵率領五千士兵且戰且退,堅持了8天,打退了匈奴人的無數次進攻,殺死了匈奴五千多騎兵,最後彈盡糧絕,又因為叛徒的出賣,李陵被匈奴俘虜。

    李陵如同他的祖父李廣一樣,也是一個悲情英雄,本想為漢朝立功,為家族爭取榮耀,卻迫不得已投降匈奴,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後,召集大臣議事,太史公司馬遷因為為李陵說情,而受了漢武帝的宮刑處罰,後漢武帝還殺了李陵留在漢朝的妻兒老小。

    李陵迫於無奈一直就留在了匈奴,匈奴單于很重視李陵,把自已的婦女兒嫁給了李陵,並封李陵為堅昆國王,也就是上文中黠戛斯人所說的堅昆。

    李陵終身未回漢朝,在漢昭帝時期,霍光和上官桀輔政,曾派出使者想把李陵迎回來,但李陵不願意回來,便一直生活在堅昆地區,與匈奴單于的女兒生活,延續後代,在西域開花結果,據說李陵有一個後代叫李穆,李穆是南北朝到隋朝時期的名將,協助楊堅登上帝位。

    而黠戛斯人至少有三個原因是李陵的後人:一是他們來自堅昆地區,這裡是李陵的封地和生活地;二是黠戛斯人的外貌與華人很相近。三是吉爾吉斯斯坦地區從西漢到清朝一直斷斷續續屬於中國領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Fboys有可能超過天團EXO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