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圍川本立堂

    儒家思想自孔孟開始就是一個退化過程。到南宋程朱理學儒家思想退化到了極點。張載才重新恢復儒學宗旨,迴歸儒家本真。王陽明把儒家思想發揮到了極致。近代有辜鴻銘,陶行知和章太炎很多大儒。

  • 2 # 唐果爸爸成長記

    儒家思想有其自由的一面,董仲舒進行了強制性改造,把適合君主統治的部分找到並固化下來。

    並不是說沒有了,只是挑出了皇帝喜歡的那部分用作投機了。

  • 3 # 飛雪5346171

    董仲舒、朱明理學、心學,都是孔子儒學的發展,或者說是孔子儒學的顯現化、徹底化,是一脈相承的,本質是一樣的。

  • 4 # 泰山之巔10116208376

    狗屁不通!“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都是“仁”,怎麼沒有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華兒女全球掃貨戰疫魔,哪裡沒有“仁”!董仲舒行的是帝王心術,又怎麼代表儒家奧?

  • 5 # 夏哲修

    儒家是入仕之學,但因為過於理想化、見效慢自誕生之日起,一直不受重視。經歷秦末、楚漢,天下安定後,統治階級開始反思。發現法家思想已不能作為面對天下人的治國理念,道、儒思想更適合治理天下。但是,道家尊崇自然,過於超脫,不利於社會的發展。而儒家思想,本身就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加上經過董仲舒迎合上意,閹割後的儒家思想就再合適不過了。由此開始,儒家思想進入政治舞臺,融入了君主、宰輔的統治體系。而這個體系,又因為權利的鬥爭,不斷被王權壓制、削弱、改造。在2000年帝制過程中,最終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淪為了工具。

  • 6 # 人類歷史傳承的未來人

    儒家思想對國人是無需而有用的,儒家思想是固人言行而可畏的!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無窮無盡,一個儒家太小了,蒼天之下,人想為魂斗羅大陸漫畫!人自固√方就請自戀吧。

  • 7 # 錦月細雨

    儒家思想起點就是錯的,君與臣,父與子總會有矛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根本就是做不到的,後來董仲舒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綱上線,做成三綱五常,這樣是不是古人就能做到君君臣父父子子了,當然做不到,因為利益衝突想做到是不可能的,所以宋朝朱程理學又加碼,可是照樣做不到,常常還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儒家還越來邪惡,儒家自孔老二到清末一直是一脈相承的邪惡,從孔老二的男尊女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有權有勢是君子,問農老百姓是小人,儒家一直就是邪惡的,到清末一直是越來越邪惡,,所以被爆發的五四運動者們當作吃人文化推翻

  • 8 # 簡學話題

    這個問題只能說是對儒家思想理解有誤。

    西周“元聖”周公旦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是儒家學說奠基人。

    孔子是集大成者和發揚者。

    荀子是變革者(因主張性惡論),新儒學由此發端。

    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儒家思想遭遇了滅頂之災。儒學的再次興起並延續至今,董仲舒功不可沒。他將儒家思概括為“三綱五常”,並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使得儒學在歷史發展中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一直到今天。所以,董仲舒之後再無儒學的說法是不成立的。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不能說明儒學的消失。

    另一個層面看,董仲舒的罷黜百家,和前朝李斯的焚書坑儒,都是一種極端的唯心主義表現。

  • 9 # 崑崙139100429

    恰恰相反:沒有懂仲舒的改造便沒有儒家思想的所謂“主導地位”。沒有了地位,它只能被邊沿化了的停留在先秦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原儒的根本主旨和主張是克己復禮、僅守周初禮制禮儀的,是反對變革出新的。正是因為董的改造及其後繼的順演才依附於大一統皇權、掙來了孔子不斷加碼的“聖”的地位;也正因為迎合了權力、對其“經典”的加碼固化、御民有術,儒者們(仕)才不斷掌控著各級權力且更有利推行其思想,實現孔子夢寐以求的仕途之路;也正因此孔家子孫才世代沿襲、皇賜富貴;也正因此使得有人至今戀戀不捨。當然一脈沿襲必然逐漸走向朽腐頑固不化,在工業革命和資主義、帝國主義重壓下潰不成軍,釀成奇恥大辱……。今天如題中所言竟有人禮直氣壯地把“聖”“名”“利”全收下,為躲開和剔除走向腐朽的嚴重後果卻要把掙來好處的董仲舒及之後的追隨者全部甩掉、僅留原儒,等同於對兩千多年曆史的自我否定!

  • 10 # 一生安然3387

    儒家思想還是有的,只不過它們發揚光大了。

    唐中後期韓愈先提出了復興儒學的主張,北宋五子的理學是新的儒學,張載,二程發揚光大。

    南宋朱熹建立了龎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被譽為一代儒學宗師,地位僅次於孔孟。

    明代王明陽……

  • 11 # 九諼草

    只能說,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作用奠定了基礎,但是,把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搞偏了一點點。

    有人說,孔子克己復禮是靜態的,不可變的。

    第一,曲解了“克己復禮”的意思,克己復禮是教顏回:能實現自己按禮的精神行事。顏回的修養是孔門弟子最高的,按境界來說,僅次於孔子,他沒有多少慾望要剋制的。克,尚書堯典有記載: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第二,孔子說,夏商的記載不多,無法形成系統,周朝自周公制禮作樂,基本上這套管理體系,孔子是贊同的,所以他要提倡啊。在東周末期的春秋時代,諸侯爭霸,有哪一套體系可以調整諸侯的土地之爭和民間的信仰及行為?當然只有周禮。孔子的復禮,即是復禮的精神,按照孔子著易傳、春秋的內容來看,孔子的思想怎麼可能是靜態的,禮的形態是可以變化的嘛!但禮有那麼容易變麼,它需要長時間啊,需要發展中人民慢慢改變嘛,這才是發展觀。後人只解字面意,可嘆啊!

    董仲舒奠定了儒家地位,但儒家實質精神他是知道的,從他學說中可以看出。但獨尊儒術以後,這個思想就變味道了,群體力量大呀,錯也不敢吭聲。但這個怨不得董。宋明時期以後更差了,實質精神都沒了,孔孟的傳承只存在於個別人身上。

  • 12 # 戒菸不戒酒43

    確實是的,董仲舒為迎合漢武帝的獨裁統治而閹割了孔孟之道,真正的儒家思想記得我在小學歷史課本中記住一片文章是取自孔夫子的對統治者的建議:君輕民重,社稷則安之。僅憑這一句話就能看出孔子的儒家學說和西漢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是有很大區別的。

  • 13 # 宏淵易經風水

    對了一半,一是儒家思想得到了更好的發揚,這個思想本來就是周以前聖人傳下來的,另外一半是這個思想的真義被修改了!

  • 14 # 金道論國學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推向了巔峰,後人無人能及!董仲舒是西漢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董仲舒小的時候就勤奮好學,非常努力。有個成語叫目不窺園,用來比喻埋頭鑽研不為別的事情分心,說的就是董仲舒。董仲舒讀書的時候,三年都不看自己家後花園一眼。看著別人在花園裡玩耍,董仲舒一點都不羨慕,他拿著竹簡就是使勁的學習。

    由於董仲舒的刻苦鑽研,最後成為了一名儒學大師,也就是他的出現,使儒學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兩千多年。

    董仲舒主要是在漢武帝手下推行儒家思想的。漢武帝16歲的時候當上皇帝,廣徵賢良,以問治國之道。董仲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漢武帝的視線裡。系統的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的主張,並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說白了就是人在做天在看。董仲舒這種思想,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讓劉徹知道了,要是不把百姓當回事,百姓治不了他,天能治他。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受制於天命,劉邦能取得天下,那是上天的安排。董仲舒所倡導的儒家思想,很對漢武帝的胃口,所以董仲舒就被漢武帝選中了,漢武帝也在百家之學中選擇了儒家思想來統治國家,實現他一生的政治抱負。

    從此儒學就從民間思想變成了官方思想,董仲舒在《春秋繁露》裡面提到兩個詞,三綱、五常。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將三綱五常作為道德標準。董仲舒被漢武帝看上之後,沒有留住身邊,派他當地方官去了。雖然董仲舒人不在京城,但是漢武帝卻一直在用董仲舒倡導的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董仲舒一生中沒當過什麼大官,先後兩次當過地方上的相國,但在這兩次相國之間,還差點讓漢武帝把腦袋給割了。

    公元135年,皇帝祭祀的地方著火了,董仲舒這個時候就想到了天人感應,覺得這肯定是漢武帝的原因。漢武帝聽到後大怒,當時就要殺了董仲舒,多虧一幫大臣求情,加上漢武帝憐惜董仲舒的才華,才放了他一馬。從此以後,董仲舒就不再敢過問皇上的事了,一心做學問,寫書,教學生。之後雖然再次當官,但一直在官場上沒有什麼大的發展。最終辭職回家,教書育人了。雖說董仲舒辭職回家,但漢武帝每次遇到國家大事,都要派人到董仲舒家裡來徵求董仲舒的建議,可見他在漢武帝的心中還是很重要的。

  • 15 # 無用20

    儒教從漢朝初開始就是統治階級的愚民工具,

    一直延續到清未,嚴重禍害了人民群眾的獨立思考能力,古之精華都是詩詞,科學演算法,中醫,儒家根本就是教條主義,掛在嘴上,自己又做不到,而且高高在上,一副仁義嘴臉最為惡劣。

  • 16 # 儒者讀書

    董仲舒完全不能代表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還沒有帶來“獨尊儒術”的盛世,反而帶來讖緯迷信思想的流行,導致了東漢的大儒們時不時都要批評一下有神論,範縝更是直接寫了一篇《神滅論》來打擊讖緯迷信,但現代世界都無法完全解決的命題範縝也沒法解決。

    真正的儒家思想,就簡單地藏在儒家經典中。這些經典沒有隨著戰火毀滅,它帶來的教導意義也就不會消亡。漢唐儒生能習武定天下,兩宋儒生敢於改革,明末儒生能大膽否定君王都說明了儒家思想是有傳承的,並不是說只有孔孟才能代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歷代儒家優秀人物的智慧結晶。

  • 17 # 造作的楚狂人

    董仲舒之後再無儒家思想,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先秦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到漢代被改造,而失去本來面貌,不復存在了。

    此言對否?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呢?

    以孔孟之儒家為儒家,則此言正確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披著儒家外衣,為帝王霸道做修飾。外儒內法而已。

    孔孟之道,從來不提倡專制,他們的理想就是恢復周禮,君是君,臣是臣,大家各守本分。諸侯王老老實實做諸侯王,周天子則應有天子該有的地位。

    秦皇漢武這種專制集權的出現,恰恰是法家想要看到的,而正是儒家所厭惡的。

    但秦因為法家而亡,漢人有前車之鑑,必然要尋求改變。

    最初的改變是,以黃老之學為治國之道,無為而治,不搞花裡胡哨的,讓百姓安安穩穩過日子,休養生息。

    漢初無為而治,頗有成效。但不過是權宜之計。專制的本質是要集權,是要控制,因此,有皇帝,必然需要法家,法家是封建社會的核心。

    皇帝需要法家?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地用,怎麼辦呢?董仲舒便採用折中的辦法,吸收儒家仁政那一套,把法家的嚴苛改得溫和一些。而儒家強調的尊卑禮法,又是法家缺少的,正好拿過來用,並且發揚光大地用。

    綜合來看,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學,跟孔孟儒學大不相同,它雜糅了儒家,法家和陰陽家,是一個混合體。

    因此,董仲舒之後,孔孟儒學不存矣。

    若以廣義的儒家來說,則此言又不對

    廣義的儒家,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的儒家思想,包括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等等。

    如果以發展的角度看待儒家,則孔孟不過是創始人,後世所有的儒家,都是一脈相承,同氣連枝的,只不過是儒家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如宋明理學,不但結合了儒法道,更融合了佛家思想,可謂集大成也。

    從這個角度來看,則董仲舒之後,儒家不但沒有消亡,反而蓬勃發展。董仲舒更是為儒家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

    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儒家

    一種思想或學派,當然應該是不斷變化的。

    因為它的變化發展,變得與最初的時候不同了,我們就否定它,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我們判斷的標準是:它是否變得更好,更完善?是否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以這個為判斷標準,董仲舒的儒學,以至於宋明理學,都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是對儒家的完善和發展,它們當然算儒家的一部分。

    而明清以後,儒家思想則不合時宜,不利於時代發展了。它變得越來越保守,越來越為專制集權服務,這種變化,我們應當批判,否定。這些,我們稱之為儒家的糟粕,當摒棄之。

  • 18 # 好運中國4

    其實,儒家思想始終貫穿於華夏文明之中,現在民族復興,帶動儒家思想向前發展。先進的理念跟科學技術一樣,有基礎,有傳承,有發展!

  • 19 # 盤古山小池

    董仲舒之後再無儒家思想,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先秦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到漢代被改造,而失去本來面貌,不復存在了。

    此言對否?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呢?

    以孔孟之儒家為儒家,則此言正確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是披著儒家外衣,為帝王霸道做修飾。外儒內法而已。

    孔孟之道,從來不提倡專制,他們的理想就是恢復周禮,君是君,臣是臣,大家各守本分。諸侯王老老實實做諸侯王,周天子則應有天子該有的地位。

    秦皇漢武這種專制集權的出現,恰恰是法家想要看到的,而正是儒家所厭惡的。

    但秦因為法家而亡,漢人有前車之鑑,必然要尋求改變。

    最初的改變是,以黃老之學為治國之道,無為而治,不搞花裡胡哨的,讓百姓安安穩穩過日子,休養生息。

    漢初無為而治,頗有成效。但不過是權宜之計。專制的本質是要集權,是要控制,因此,有皇帝,必然需要法家,法家是封建社會的核心。

    皇帝需要法家?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地用,怎麼辦呢?董仲舒便採用折中的辦法,吸收儒家仁政那一套,把法家的嚴苛改得溫和一些。而儒家強調的尊卑禮法,又是法家缺少的,正好拿過來用,並且發揚光大地用。

    綜合來看,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學,跟孔孟儒學大不相同,它雜糅了儒家,法家和陰陽家,是一個混合體。

    因此,董仲舒之後,孔孟儒學不存矣。

    若以廣義的儒家來說,則此言又不對

    廣義的儒家,指的是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出現的儒家思想,包括程朱理學,王陽明心學等等。

    如果以發展的角度看待儒家,則孔孟不過是創始人,後世所有的儒家,都是一脈相承,同氣連枝的,只不過是儒家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如宋明理學,不但結合了儒法道,更融合了佛家思想,可謂集大成也。

    從這個角度來看,則董仲舒之後,儒家不但沒有消亡,反而蓬勃發展。董仲舒更是為儒家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

    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儒家

    一種思想或學派,當然應該是不斷變化的。

    因為它的變化發展,變得與最初的時候不同了,我們就否定它,這是不合理,不可取的。

    我們判斷的標準是:它是否變得更好,更完善?是否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

    以這個為判斷標準,董仲舒的儒學,以至於宋明理學,都是符合時代需要的,是對儒家的完善和發展,它們當然算儒家的一部分。

    而明清以後,儒家思想則不合時宜,不利於時代發展了。它變得越來越保守,越來越為專制集權服務,這種變化,我們應當批判,否定。這些,我們稱之為儒家的糟粕,當摒棄之。

  • 20 # 齊謙書院孟子厚

    董仲舒本身就是集儒家思想於大成者。他本身就代表著儒家思想。我們可以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與先秦儒家著作想對比,其主體思想完全符合。怎麼能認為董仲舒以後就沒有儒家思想呢?

    提這個問題的人,不讀書,想當然而。

    只是因為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而近代學者認為這是不好的。可是要知道,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是在政治領域,官員選拔和政治剛領採用儒家思想而已。並沒有涉及到民間學術。

    在民間一直還是百花齊放的。否則不會有魏晉玄學和佛教的大發展。

    而且歷代儒家,所尊唯五經而已。並不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佛陀之後無佛家,但是孔子之後全是儒家。

    這個命題應該休息了。提出問題的人一定是個反儒家的人。而且不讀書。思而不學則殆,牢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滿月了,我想離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