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耗子42227911
-
2 # 鍛彰趣義
三個人梁羽生幾乎沒看過,金庸都看了,古龍看了小李飛刀的兩部,歡樂英雄,陸小鳳一本,楚留香傳奇的兩本,絕代雙驕等等。
毫無疑問,自1954年澳門陳剋夫吳公儀比武,引發社會關注,明報趕熱潮開始連載武俠小說,當代武俠才算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梁羽生開風氣之先,金庸緊隨其後,古龍又其後,但仔細看來,三個人的發展路線是各有不同的。梁羽生重考據,其武俠都是在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楔子,在歷史的縫隙裡虛構故事情節,金庸最早出道時模仿《乾隆俠女圖》等話本武俠,寫成了《書劍恩仇錄》,後來受了梁羽生的影響,但沒有梁那麼忠實於歷史原貌,到寫《笑傲江湖》,金庸已經是開一派風氣的宗師了,用武俠寫人生,寫哲學思辨,脫出了寫情、寫命運、寫奇遇的舊的自己,到《鹿鼎記》乾脆連武俠的殼都不要了。
古龍最初是學金庸,他自己也明言這一點,並稱這一代寫武俠的誰沒有受過金庸的影響,但越寫到後來路數越變。他寫詭計,寫江湖,寫兒女情長,寫種種奇情,他筆下的人物越到後來越話嘮,談戀愛要說話,敘舊要說話,交朋友要說話,連仇人見面話往日恩仇也要先說上一大篇。為什麼?因為古龍到中後期文風變了,灑脫不羈,用對話來塑造人物,來影響讀者,換句話說,是他自己越來越想說話,把自己的話借筆下人物的口告訴讀者,可以說古龍小說寫來寫去都是寫自己,梁羽生寫來寫去都是寫歷史,金庸最難概括,氣象萬千,大宗師風範。
但要說最愛,我最喜歡《歡樂英雄》,因為它樂觀、灑脫、有煙火氣、又沒俗套。幾個人,一間破屋子,各有故事,按古龍之前的路數,他是一定會安排一對陰謀詭計,身份揭秘,仇殺之類橋段的,但《歡樂英雄》裡沒有,只有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對朋友的滿腔熱血,文筆又是上乘,娓娓道來,似淺吟低唱,似枕邊絮語,似開心時的幾聲嘯聲。最難得的是,這部書講明白了一個道理,什麼江湖不江湖,有酒有朋友,還活著,不就很好了嗎。
這一層認識是古龍對自己的突破,所有的武俠作家無論寫法,無論意境,大約最終都會走到看破江湖,脫窠臼而出這一步,古龍和金庸走到了,寫出來了,所以不愧為當代武俠小說兩大宗師。1972年金庸連載完《鹿鼎記》,寫親筆信給古龍,邀請他在《明報》接替自己繼續連載,古龍接到信時本是脫光了要去洗澡,看完信,也不穿衣服,在搖椅上坐著半晌不說話。
被宗師欽點的人,怎麼可能差。
-
3 # Frank_G
三個人的全讀遍了,梁羽生最好的我認為是“七劍下天山”“雲海玉弓緣”。古龍最好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蕭十一郎”,尤其蕭十一郎的愛情故事刻畫角度很獨特,在新派武俠小說中與眾不同。金庸長篇都很出色,難分伯仲。按情節格局、人物刻畫和破綻較少而言,還是數“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兩部。“天龍八部”如果不是中間倪匡代筆,應該會好很多。雖然幾次修訂天龍,幾乎刪光了倪匡寫的內容,但是對於故事結構的破壞有些是無法彌補的。
-
4 # 詩書君
不請自答
無論是之前的還珠樓主,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包括大陸新武俠的小椴、鳳歌、時未寒等等,我都讀過,就算沒有讀完全集,都有涉獵。
還珠樓主的蜀山創造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創造力的豐富到現在也令我們歎服。
金庸是公認的武俠泰斗,古龍鬼才,大家都瞭解。
大陸新武俠的雖然號稱新,卻依然沒有走出金古的藩籬。
和金古同時期的梁羽生寫作時間早於前兩位,但是由於創新不足,在武俠小說的座次上排在後面兩位,梁羽生為世人詬病的是正邪分化太嚴重,界限太明顯,但是梁羽生的小說有的還是值得看的,當你讀完了金庸古龍,不妨抽出時間看一看梁羽生。
鄙人認為梁羽生最好的小說就是萍蹤俠影錄。男主角張丹楓灑脫有英雄氣概,卻有別於令狐沖和蕭峰,張丹楓身上有那種儒雅的氣度和俠士的豪氣干雲。
再說句題外話,武俠小說沒有沒落,因為中國人的心中永遠有對武和俠的憧憬,只不過需要一個人來革新它,僅此而已。
-
5 # 閱讀頑童
一是臥龍生先生作品對色情黑惡勢力的描寫更接近年輕人的初入江湖,可謂古典武俠黃書鼻祖,像是民眾廣泛,吃了令人血脈噴張的川菜。
二是金庸先生作品由平淡入,逐步精彩,回味無窮,其大俠描寫在民族在國家,且大學引入當教材,更像是可登大雅之堂的宮廷魯菜。
三是古龍先生作品通篇充滿了迷題和分析,繁雜的佈局結構,其大俠描寫在性情,平淡江湖中偶然事件的描寫,可謂由小入手,更像是製作繁雜味道複合的淮揚菜。
-
6 # 陶醉音樂裡
粱羽生,金庸,古龍,臥龍生,陳青雲,曹若冰,黃易,諸葛青雲,還珠樓主,溫瑞安,雲中嶽,司馬翎,東方玉,蕭逸,柳殘陽,墨餘生,李涼,
-
7 # 瀉爐下人
《武俠夢》
書櫃盡頭,金庸大作今已全。想當初,徹夜拜讀,逃學少年。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仗劍行,著千秋文章,美名傳。太玄石破天,少林掃地僧。俠之大,郭靖豪氣人間。幾度桃花風清揚,百年劍氣論華山。問海宇,武俠今誰看?唯查生。 -
8 # 騎著奧巴馬殺東洋
古龍,梁羽生,金庸小書我都看過,古龍的書我看過楚遛相全傳,九月鷹飛,多情劍客無情劍,陸小風系列,特別是九月鷹飛,葉開所說,師父告訴我,小李飛刀是用來救人而不是殺人的,李尋歡教徒弟先教徒弟做人,然後才教徒弟武功。古龍的書給人有一種積級向上的感覺,而看他的書有一種意境,要端杯酒,品口茶,細細回味,才能感覺出來,怎麼說呢,就是隻可意繪,而不可言傳。梁羽生的書也看了不少,比如大唐遊俠傳系列,白髮魔女傳系列,這兩兩個系列就有十多本。映像較深的要數萍蹤俠影,講述的是張丹楓不計家仇國恨,保國安民,幫助於謙抵抗元蒙,保衛前明皇回國,文章文字優美,大俠快意恩仇,情侶衣袂飄飄,我看了不止三次,有空我還想看一次。金庸的書我也看了不少,俠客行,書劍恩仇綠,碧血劍,天龍八部,突別是謝雕三部曲,讓人不能忘,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身為一個男子漢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先有國而後有家,作為平凡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讓家裡人敘心就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
9 # 戴國標
金庸在武俠排第一理所當然;個人認為笑傲江湖和射鵰英雄傳並列第一;古龍的楚留香放在第三也沒人敢稱第二;其次才是雲海玉弓緣。個人認為梁羽生一生可能沒有感情經歷,所以他的小說裡那些主人翁的感情都是牽強附會,僅只有金世遺和厲勝男這對冤家寫得稍微好些。而且梁羽生所有的作品裡的江湖也寫得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故事都是發生在附近那幾個村裡一樣。(古龍的作品也有這方面的不足)
-
10 # 福新旺旺
其實沒有喜歡只有更喜歡哪個作家的武俠小說了。我就先拔拔這些年看過的武俠小說吧。第一次是初中看梁的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冰川俠女傳,塞外奇俠傳。雲海玉弓緣。看得我是如醉如痴。當時對書中的人物如數家珍,梁羽生先生寫的時代背景人物出處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裡面的詩詞也是別具一格,讓人喜歡!高中第一學期我開始看金庸先生的作品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倚奇俠侶碧鴛!這幾部經典之作相信到現在還是讓人不能忘記吧!金庸先生對武術招式很有心徳。九陰九陽真經!葵花寶典!許許多多的秘籍讓那時代的年輕人都想去深山老林尋找。練成絕世武功!明揚天下!高中下學期我開始看古龍先生的小說了。絕代雙嬌!無情劍客有情劍!傅紅雪,葉開,李尋歡。古龍先生的招式是無招勝有招!刀刀刀,劍劍劍,刀出,一招人死,劍出,一招,人亡!那時特別迷戀古龍先生的書了。到讀大學了開始看溫端安先生的書了,四大名捕。大將軍!溫先生的書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結局,往往出人意外。你沒看結局絕對不知道會發生了什麼!這四位先生是我最喜歡的小說家了,沒有更喜歡誰,只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典之作。真的是我們的福氣!
-
11 # 快樂就好187
最喜歡金庸大俠的書,神奇的武功,正義的大俠,虛偽的小人,搞笑的劇情。每部小說都是一部成人童話,最喜歡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鹿鼎記。最喜歡的大俠是喬峰,最喜歡的美女是雙兒,最想練的是北冥神功,最喜歡的劍法獨孤九劍,金庸的小說是拍成影視劇最多的。個人喜歡香港拍的版本。
-
12 # 丹平春水
如果說最,金庸的小說是《雪山飛狐》,古龍的《九月鷹飛》,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相比之下,梁羽生作品看的少,大概有個十來部,古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蕭十一郎》《歡樂英雄》《三少爺的劍》都挺不錯的。金大俠的磅礴大氣首推《天龍八部》,射鵰三部曲
-
13 # 遊yu魂
梁羽生金庸古龍,武俠江湖裡的三大家。古龍已逝,金庸封筆,人間不見梁羽生。梁羽生開了武俠先河,具體的書沒怎麼看過,不評。看過最多的還是古龍和金庸,金庸寫的是情懷,文筆豐富,大家風範,讀金庸的書不知不覺中就被金庸的文采所折服,讀完意味無窮。古龍的書寫的人性和內心,邏輯不通,條理紊亂,但是讀起來那些早已無足輕重,每一個人的內心,江湖都是那麼與眾不同,讀古龍的書彷彿是在品人間百味,嚐盡酸甜苦辣。三位大家都是武林豪傑,我甚愛龍。
-
14 # 風居住過的街道Y
個人覺得梁羽生的《三國演義》十分不錯的,當然金庸的《西遊記》,我更喜歡,至於古龍的紅樓夢表示看不懂,總的來說這些裡面寫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都非常完美的!
-
15 # 絮叨三農
三個裡,最喜歡的作家當然是金庸,他的小說全部都看了,而且都不止一遍,從高中開始系統看,到現在,很多部小說都看了不下十遍,他的小說都很喜歡,如果非要選一部,那隻好勉為其難選《神鵰俠侶》,而《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是自己回看最多的兩部,而最喜歡的沒有不選擇《天龍八部》,大概是喬峰被寫死了吧。而古龍和梁羽生的小說只是在高中的是過了一遍,因為太喜歡金庸的小說塑造的江湖,心裡就容不下其他人寫的江湖。
-
16 # TIMJAY
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古龍“小李飛刀成絕響,人世不見楚留香”
梁羽生“龍虎鬥開武林風,魔女常作恩仇客”
溫瑞安“四大名捕震天下,六扇門中論江湖”
後兩句自己總結,不喜勿噴~
-
17 # 花落花開h
梁羽生的雲海玉弓緣,因為喜歡金世遺。金庸的笑傲江湖,看了五六遍的令狐沖了。古龍的則喜歡絕代雙驕楚留香陸小鳳,呵呵,有點多了~~
-
18 # 甩尾魚
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和七劍是我比較喜歡的,他的小說對我來說就好像泡麵,喜歡吃卻不能多吃。
金庸的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都是我很喜歡的,除了越女劍還沒有看過。金庸的小說對我來說就好像正餐,不吃不行,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常常也會拿來回味。
古龍的陸小鳳,絕代雙驕,楚留香,小李飛刀......經典作品層出不窮,古龍的小說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大餐,一段時間要吃一次,有感覺有範。
說到底我最喜歡的還是金庸大大,試問一下,誰可以不吃飯的呢?
-
19 # 笑了50
人始終有一份堅持,下面是我自己的見解,只求懂得人噴,莫要胡亂聊聊。
梁羽生和金庸,古龍不是一個檔次的,我很認同。梁羽生,傳統文士,文和人都是如一的,都是一般骨氣,這種氣質能安享晚年,在歷史上比較少得了。金庸,洋學生而已,可稱他學貫中西,為人怎麼樣呢?以一個武俠大成者來說,竟然貶低武俠小說,想獲得正統文學的認可,失敗了啊!然後轉而經商,活動一類的。這是人和文的反差。
再說小說,金庸的小說十五部這十五部小說在後來幾經刪改,精益求精,不得不令人佩服。
梁大師有作品三十四部半,凡人都說他的作品千篇一律,空乏直撲,不知道是指作品的模式還是其他的。我認為千篇一律的是大師的文氣,是那種氣度,真要說其中的人物,呵呵,貧道忘不了,鐵摩勒,空空兒,檀羽衝,柳清瑤,呂四娘,甘鳳池,楊炎,雲紫蘿,齊勒銘,他們就是正一面的凡人,忘不了。 他後來沒修改過作品,寫出什麼樣,就是那樣的,可以說是真情,是生活。
金庸的作品很精彩,我迷過,僅僅兩年,到後來越讀越煩,精彩其過之,反無大氣承當,散亂不堪。
技巧什麼的呵呵!文采更呵呵!創新融合什麼的,呵呵!只有當年都讀過的小說,而至今難以忘懷,現在又重新拾起的方是珍貴情懷。 梁大師有一種文氣,凝而久不散!
古龍的小說,讀不懂,只能用莫名其妙描述。人物內心對白的描述,人物的動作對話,讀者讓人牙酸,或許他的作品繁雜,也有冒充的,不過,莫名其妙就是莫名其妙!
陳青雲的小說,《劍傲霜寒》和《劫火鴛鴦》是吧,可以一看。還有不知道誰寫的《鬱金香》也可以。蕭逸的《挑燈看劍》和《甘十九妹》吧,忘了,不錯。其他的不願意接觸了,我喜歡童話類的。
讀金庸用兩年,讀梁羽生一輩子,讀古龍半部小說,貧道沒有多大的文學素養,從不考慮技巧創新,憑的是感覺。
人性之美,待人修己,莫過於梁大師。也許他不曾叱吒風雲,但是他有穩穩的文氣。
文有文氣,武有武魂,回首以往的任性,仍然有放不下的東西,儘管很傻很守舊。
-
20 # 愛吃糖福祿
梁羽生的小說可能是因為時代背景的緣故里面很多對朝庭的不滿和仇視,同時因為他的小說處於舊派向新派的轉變初期,可以看出仍是不脫舊派那種章回體宿命論以及才子佳人類的風格,很多人都不是很能接受,但卻不能因此就說寫得不好。金庸小說有個特點,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孤兒,一步步從不諳世事的大孩子長成威名顯赫的大俠客,故事風格比較穩,給人的感覺是一切都很順理成章。有人說古龍小說廢話很多,但我個人覺得那些廢話卻沒那一句可以輕易刪除,古龍擅於從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也擅長描寫匪夷所思的事情,給人感覺是中間如果漏看一頁就很可能多出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物。
綜合來說,金庸勝在穩,古龍勝於奇,梁羽生不太好說,但也絕不會差多少。
梁羽生的小說裡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牧野流星和白髮魔女傳。牧野不算梁小說中很好的一部,但因為這部小說是我看到的第一部武俠,所以在這點上有所加分。金庸的小說我最喜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大概是受電視劇影響吧。古龍小說我喜歡的是情人箭,陸小鳳,九月鷹飛和歡樂英雄,情人箭也不算太好,但對我來說有特殊意義,故加分
回覆列表
梁羽生就不提了,開風氣之先,僅此而已。真正的大成者還是金庸。他寫小說,不僅僅只想寫小說,當然前提是小說也得精彩。武功高深,打鬥精彩,首推天龍;氣氛熱鬧,人物有趣,則為笑傲,還有質樸的射鵰,浪漫的神鵰,真實的倚天。即使是連城,白馬這些中篇,也不僅限於小說,人性的罪惡,女孩的倔強,回味無窮。小說這座山金大俠已經登到了山頂,無人可及。那麼就不登山,下水好了,仍有不同精緻,這就是古龍。古龍下的卻是酒。金庸佔了正道,古龍偏有幾分鬼才。江湖,美人,刀客,好酒,病態的冷血的江湖,又哪是在寫江湖,而是真正的冷酷的人生啊!越在社會漂,越迷上古龍的那些簡練的文字。金庸是快步入江湖的學生對江湖的憧憬,古龍則是血淋淋的江湖,血淋淋的美人,唯有刀與酒可忘煩憂。金庸是對過去的美好緬懷,古龍是對現在的刻骨揭露,他們共同在探討未來的方向。處江湖而思君,是金先生,棄廟堂而曳尾塗中,是古浪子。前者的代表是郭大俠,後者的代表是李探花。古龍的缺憾是作品魚龍混雜質量不一,好時為古今奇文,差時卻使人尷尬莫名。金庸就好多了,作品質量都保持在較高的水準,這歸功於他的長壽及多次修改。可即使如此,二位在我心中始終難分伯仲。後世武俠黃易可讀,黃色和易經,這應該是兩大元素吧。然後誅仙,呵呵,都是偶有佳作,難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