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表哥聊影視

    電視劇《楊家將》裡描繪的潘仁美是一個奸逆小人,他殺害了楊七郎和楊三郎,還陷害陷害老令公楊繼業,所以給我們的印象他就是一個大奸臣。

    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

    歷史上的事情還真有點難於捉摸,有些事經民間以訛傳訛,越傳越訛,《宋史·潘美傳》所記載的潘仁美,實名潘美,河北大名人,軍校出身,並非民間流傳和戲曲、影視中描述的心胸狹窄、陷害忠良、徹頭徹尾的奸雄,而是一位頗有才幹的將領,是宋朝戰功赫赫的開國功臣。曾頗受宋太祖趙匡胤賞識。宋太祖登基時,命潘美召集後周宰輔,曉以大義,使之對新朝俯首稱臣,甚至連改朝換代的聖旨,也是由潘美曉諭天下的。

    宋朝開國以後的數十年間,潘美作為一名武將南征北戰,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戰功。他先隨太祖征討淮南判將李重進;爾後單師探戈湖南,討平湖南判將汪端;接著揮師南下,攻克南漢的北部屏障郴州,繼而蕩平南漢20萬大軍,生擒南漢王送京。宋開元七年,潘美與曹彬分率大軍進攻秦淮,一鼓破金陵俘獲李煜。

    潘美還朝奏捷,席不暇暖,又披掛為帥,徵北漢劉繼元。後曾是北宋首任太原知府。伐契丹勝利後因功高受封代國公。然而,卻在北伐收復後晉石氏割讓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之役中,指揮失誤、護軍王堅戰術錯誤致使楊業戰死、宋軍受挫,太宗惱怒而將潘美降官。一年後病死於太原。終年67歲。

    《楊家將》小說裡的老令公楊繼業的歷史原型是楊業,楊業也是宋朝名將,因為作戰勇猛,在民間被稱為“楊無敵”。

    他們同為宋朝效力,他和潘美之間本來沒有什麼關係,但是有一次宋太宗趙光義派二人同去收復燕雲十六州,並派太監王侁作為監軍。軍隊一路上憑藉英勇作戰拿下了燕州。

    然而就在撤退的時候監軍王侁堅決反對設定伏擊,還嘲笑楊業膽小不敢正面進攻,楊業當時剛從北漢歸順,怕引得趙光義沒必要的猜忌,於是他只能同意衝鋒。但是臨行前要求潘美在半路上設伏,他好將遼軍一舉殲滅。

    當楊業真的將遼軍引至他們約好的地方時並沒有發現伏擊的軍隊,最終他因為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最後慘死在遼營。

  • 2 # 劉文廣

    《楊家將》裡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只不過歷史上潘美並不是一位奸臣,反而還是北宋開國名將,和趙匡胤感情深厚。不過楊業的確是因潘美而死,但潘美並非故意陷害楊業,而是指揮不當所致,為此還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

    歷史上的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諡號武惠,大名府人 ,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開寶三年(970年),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一開始潘美圍攻賀州。潘美設伏於南鄉岸,大破南漢軍,擒斬伍彥柔。接著連克昭、桂、連三州,進逼韶州。再取韶州,南漢後主出降,南漢滅亡。即日,命潘美與尹崇珂同知廣州兼市舶使。開寶五年(972年),兼嶺南道轉運使。開寶八年(975年)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滅亡,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太平興國四年(978年)正月,任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隨太宗伐北漢,又被任為知幽州行府事,隨太宗北伐遼,兵敗而回。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八月,以雁門觀之捷封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在撤軍過程中,潘美與王侁等逼迫楊業冒險迎敵,置之必敗之地,而又見死不救,致使陳家谷(今山西寧武)兵敗,楊業全軍覆沒,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淳化二年( 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死,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諡武惠。鹹平二年(999年),配饗太宗廟庭。潘美在宋真宗時代又追封為鄭王。

    具體實情

    在宋朝派兵攻打北漢國都太原的時候,潘美認識了楊業,他們共同守護著邊境。本來軍隊在潘美的帶領下,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是曹彬被擊敗後形勢急轉,潘美和楊業的軍隊成了孤軍。此時楊業提出撤退方案,被監軍王侁否定了。由於監軍王侁是皇帝的代表,誰反對監軍就等於是反對皇帝,因此,潘美也沒有提出什麼意見。並且,王侁說:“楊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在這種情況下,楊業只能帶兵主動出擊,讓潘美和監軍王侁在谷口接應他們。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但是,監軍王侁看見遼兵兵敗撤退,就沒有執行他們先前的約定,下令士兵都撤了回來。

    就這樣,楊業沒有了接應,勢單力薄,就被對方給抓了,最終,他絕食三天而死。在潘美的心中,對於楊業的去世也是非常難過的,一起並肩作戰的將軍就這麼沒了,對他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並且,宋太宗聽說楊業殉國後,十分痛心,潘美還被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第二年,潘美就病逝了,終年六十七歲。潘美的心裡也是十分後悔的,但歷史已經無法改寫了。總而言之,楊業不幸的遭遇與潘美是沒有什麼必然聯絡的,只是當時的潘美恰好出現在了現場而已。

    所以後人對潘美有怨氣,再者為了突出楊業及其楊家將的忠勇善戰,把潘美扭曲成了一個奸佞小人——潘仁美。

  • 3 # 火炏焱燚fire

    《楊家將》這部電視劇開始播出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一家人都是英雄,在戰場上的颯爽英姿讓人印象深刻,當然除了這些英雄人物,劇中的潘仁美也讓人很的牙癢癢,他在《楊家將》中,以權謀私,導致楊繼業撞死在了李陵碑前。不僅如此,他還暗中謀殺了楊七郎和楊三郎。實在是讓人恨之入骨。

    而在歷史上,並沒有潘仁美這個人物,反而有個人物叫做潘美,潘美中國宋朝名將,他不僅忠君愛國還非常的善戰,歷史上記載,他大敗南漢萬餘援軍,攻克賀州,擊敗南漢主力10餘萬,初次之外,他在船隻未具的情況下,帥軍搶渡,擊敗江寧,之後再一次的戰鬥中被俘虜後硬氣絕世而死。

    而在《楊家將》中,潘仁美十惡不赦,這和歷史上有很大的反差,這也是為了凸顯主角而設定的人物。而對於楊繼業撞死在李陵碑前的事情其實是遼軍在河北的宋軍之後,立即移植了山西,所以山西的遼軍非常的強大,西路的宋軍處境非常的危險,要向把損失降到最小就是講軍隊撤到山西中部的險關固守,潘美也正是這樣做的,與電視劇中的被罵的很慘的潘仁美是不一樣的,他是個合格的統帥,如果按照潘美的指令就不會出席那了撞石碑的事情了。

    但是中間卻殺出來一個程咬金,宋帝從中阻攔,並不按照潘美的做法做,然後就有了楊繼業之死。事實上,楊繼業之死的最大責任就是宋帝趙光義。但是宋朝在大敗後穩住了陣腳,而潘美卻做了一個替罪羔羊,民間開始流傳了這樣一個潘仁美的角色,而決口不提趙光義的過失,隨之而來的是,楊家將的英雄事蹟也流傳出來了。

    現實中的潘美卻成為了趙光義的替罪羔羊,但是也一直是忠心耿耿,直至最後也沒有出賣宋朝。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在《楊家將》演化成了一個頭號反派,所以,再次也提醒大家,不要把真實的歷史人物與小說裡的歷史人物完全對號入座,小說畢竟是小說,它跟歷史的真實性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說我們就算是看點歷史性的電視劇也要保持一個歷史的態度,要多面的進行分析,不能跟隨著電視劇中的情景設定而一味的認為誰對誰錯,這樣是不科學的。

  • 4 # 娛樂八卦協會會長

    潘仁美的原型叫潘美

    中國古代有二十四本史書,是被廣泛認可的正史,也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二十四史”。關於宋代的正史叫《宋史》,修撰者脫脫,是元代的哈薩克政治家。中國古代歷來有後朝修撰前朝歷史的傳統,《宋史》是研究宋代歷史最靠譜的一本書。

    很遺憾的是,在這本最靠譜的《宋史》中,沒有潘仁美這個人,只有一個叫潘美的人,他是潘仁美的原型。《宋史》列傳第十七中,有對潘美的介紹: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美少倜儻,隸府中典謁。嘗語其里人王密曰:“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會周世宗為開封府尹,美以中涓事世宗。及即位,補供奉官。高平之戰,美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出監陝州軍,改引進使。世宗將用師隴、蜀,命護永興屯兵,經度西事。

    這段文字,概括了潘美的前半生。大概意思是說,潘美的父親潘璘曾是軍旅人士,潘美年少時長得很帥,又風流倜儻(參見上期《天下潘姓男女多俊秀》,可見潘姓人面相多俊秀不是亂說的),做了一個迎接賓客的小官。但這個小夥子不是個安生的人,他曾經和同鄉說:“我看漢政權差不多要完蛋了,奸臣當道,正是大丈夫求取功名的好時機。”

    潘美出生在925年,他所說的漢是歷史上的後漢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個短命的王朝,只在947年到951年間維持了4年,是“五代”之一。潘美說這番話時,還是個20多歲的小夥子,卻已經胸懷大志。

  • 5 # 豆豆精彩影片

    《楊家將》這部小說,大家除了對楊家將裡的這些人物耳熟能詳外,還有一個人大家肯定也是一提便知,那就是《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的大反派潘仁美。

    小說中的潘仁美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他陷害忠良,身處高位還裡通外國,賣國求榮。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人神共憤。然而《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的潘仁美這個小說人物卻是有歷史原型的。是誰,又為什麼會被作者在小說中塑造成了一個這樣大奸大惡的人,而遺臭萬年的呢。

    我們今天就來揭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是怎樣的一個人吧,潘仁美歷史真實的人物原型是北宋的開國功臣潘美。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今河北大名東北)。剛開始時在周世宗柴榮處任職。在此期間結識了趙匡胤,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密友。

    所以在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的時候,潘美與眾將領一起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宋朝建立後,為了恐固地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功臣的兵權,唯獨保留了潘美的兵權,可見趙匡胤對潘美是無比的信任。

    其後潘美南征北戰,先滅南漢,再滅南唐,後伐北遼,戰功赫赫,屢立奇功,對北宋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上的潘美其實是個宅心仁厚的人。宋太祖陳橋兵變後,搶了8歲皇帝周恭帝的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某日,宋太祖進殿見到還在宮中的兩位周世宗的幼子。沒想到,一見面後宋太祖當即便叫人拉去把兩人砍了。

    當時在場的潘美見狀,手掐殿柱,低頭不語。趙匡胤見狀,問他:“汝以為非也”。意思是說:你認為我這樣做不對嗎?潘美回答:“臣豈敢,但於理未安。”趙匡胤聽罷後便叫人放了二人,並把一子賜給了上將軍盧琰,另一子賜給了潘美。

    就這樣的一個開國功臣,在《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為什麼成了賣國求榮的大奸之人的呢?那就要從宋遼之戰說起了。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遼軍以十萬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廷兵分兩路迎擊敵人,東路軍由曹彬統帥,戰敗於涿州。西路軍由潘美統帥,楊業為副帥,與遼兵接戰於朔州。

    宋遼之戰,楊業深知不敵不可硬攻,但隨軍監軍王侁、劉文裕邀功心切,主張強取,更下令逼楊業出戰。楊業力諫不成,被逼強攻,而後王侁接應失誤,兵敗被捕,最後絕食身亡。

    從此來看,楊業是被王侁害死的,可是陷害忠良的罪名為何卻落在了潘美的身上呢?我想這必然與潘美是全軍統帥的身份有關。

    潘美長年征戰,對敵我情況理應心知如懷,可最後卻眼看著自己的副帥被逼出戰而不保,這恐怕也成了潘美被後人非議的根源所在吧?究竟潘美任楊業送死而不顧是有心為之,還是有心無力而有所顧忌,這人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要說潘美有心無力,有所顧忌,是因為趙匡胤”懷酒釋兵權“後,採取了收權的措施。宋朝軍中全部都設有監軍,這些監軍往往是由皇帝指派的宦官擔任,他們可直接對外參戰的將領進行監督。

    負責將士們的功過獎罰,甚至有權處死意圖不軌的將帥。後來,這一制度竟演變成了監軍有權處理軍機,並且能使將帥服從命令。這也就成了不懂用兵之道的人領導精通用兵之道的將領的混亂現象。

    王侁,就是這樣一位剛愎自用,但又深得皇帝相信的監軍,所以這也難怪潘美會心存自保之念而敢與王侁作對了,最後也只得眼看著副帥”英雄一去不復返“了。

    潘美在北宋王朝建立初期的豐功偉績是不能被磨滅的,可是人言可畏,他終究沒有敵過世代相傳的藝術作品。想想又有多少忠良,因此被淹沒,而遭受世人唾罵,這著實令人心痛。

  • 6 # 老張故事廳

    《楊家將》裡的潘仁美是個陷害老楊家於金沙灘一役,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南慶宮,三郎馬踩如泥,四郎、八郎失落番邦,楊五郎看破紅塵出家五臺山,老令公碰死李陵碑,楊七郎幽州城被亂箭射死,身中一百零箭,七十二根透前胸,老楊家只剩下楊六郎一人,到最後更是十二寡婦徵西的一個大奸臣。而真正歷史上的潘美是一代賢臣名將,擁護趙匡胤陳橋兵變,立下赫赫功勞的。

  • 7 # 商山長河

    《楊家將》裡的潘仁美和歷史中的潘美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形象。

    《楊家將》裡的潘仁美,是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大奸大惡之徒,他位高權重,公報私仇,害死了忠心耿耿的楊繼業,暗害楊家將,可謂是殘害忠良;身得高位,卻背叛髮妻,不能自始自終,為人不齒;變相的出賣國家利益,對遼人卑躬屈膝,小人嘴臉。

    那歷史中的潘仁美原型,潘美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也大奸大惡,十惡不赦嗎?還是忠臣智者,千古良將呢。

    歷史上的潘美生活在公元925-991年,跨越北周和北宋兩個歷史時期。北周柴榮時期的潘美已經是軍中的一員宿將,攻滅南漢,攻伐南唐,經歷長期的戰爭,潘美實際已經是北周重要的將領之一。也正是在這些戰爭中,潘美的戰場指揮才能發揮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作為北周的重要軍事將領,陳橋兵變潘美是沒有理由,也不可能不參與,如果他不參與,歷史或許會重寫。北宋最初兩位皇帝武將出身,都希望以強大的軍事力量打垮帝國的敵人,因而頻頻用兵。作為主要將領,潘美不可能置身事外,也正是這些戰爭,再次充分的展示了他過人的軍事才能,但也正是雍熙北伐楊繼業之死,造成了歷史中潘美正反面形象轉換。雍熙北伐的失敗,使得大宋再無絕對優勢對於遼國,攻守之勢異也。同時,終良楊繼業之死,不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要挽救軍中士氣,更要贏得民心,還要標榜皇權的絕對正確。總要有人為此負責,真正要為此負責的不能負責,因為他是皇帝,皇帝是“不能錯的”,此時也是不敢錯的,直接人物又名不見經傳,只能拿位高權重,又手握重兵的潘美開刀,真是恰到好處。只是可憐了潘美,在一千多年的小說,演義,戲曲之中都被標以白臉,為人所痛罵不已,並教導子孫引以為戒。

  • 8 # 音樂達人小木木

    《楊家將》這部小說,大家除了對楊家將裡的這些人物耳熟能詳外,還有一個人大家肯定也是一提便知,那就是《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的大反派潘仁美。

    小說中的潘仁美是個大奸大惡之人,他陷害忠良,身處高位還裡通外國,賣國求榮。他的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人神共憤。然而《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的潘仁美這個小說人物卻是有歷史原型的。是誰,又為什麼會被作者在小說中塑造成了一個這樣大奸大惡的人,而遺臭萬年的呢。

    我們今天就來揭秘一下歷史上真實的潘仁美是怎樣的一個人吧,潘仁美歷史真實的人物原型是北宋的開國功臣潘美。

    潘美,字仲詢,大名人(今河北大名東北)。剛開始時在周世宗柴榮處任職。在此期間結識了趙匡胤,久而久之兩人成了密友。

    所以在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的時候,潘美與眾將領一起擁立趙匡胤為皇帝。宋朝建立後,為了恐固地位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開國功臣的兵權,唯獨保留了潘美的兵權,可見趙匡胤對潘美是無比的信任。

    其後潘美南征北戰,先滅南漢,再滅南唐,後伐北遼,戰功赫赫,屢立奇功,對北宋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史上的潘美其實是個宅心仁厚的人。宋太祖陳橋兵變後,搶了8歲皇帝周恭帝的皇位自己做了皇帝。某日,宋太祖進殿見到還在宮中的兩位周世宗的幼子。沒想到,一見面後宋太祖當即便叫人拉去把兩人砍了。

    當時在場的潘美見狀,手掐殿柱,低頭不語。趙匡胤見狀,問他:“汝以為非也”。意思是說:你認為我這樣做不對嗎?潘美回答:“臣豈敢,但於理未安。”趙匡胤聽罷後便叫人放了二人,並把一子賜給了上將軍盧琰,另一子賜給了潘美。

    就這樣的一個開國功臣,在《楊家將》這部小說中為什麼成了賣國求榮的大奸之人的呢?那就要從宋遼之戰說起了。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遼軍以十萬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廷兵分兩路迎擊敵人,東路軍由曹彬統帥,戰敗於涿州。西路軍由潘美統帥,楊業為副帥,與遼兵接戰於朔州。

    宋遼之戰,楊業深知不敵不可硬攻,但隨軍監軍王侁、劉文裕邀功心切,主張強取,更下令逼楊業出戰。楊業力諫不成,被逼強攻,而後王侁接應失誤,兵敗被捕,最後絕食身亡。

    從此來看,楊業是被王侁害死的,可是陷害忠良的罪名為何卻落在了潘美的身上呢?我想這必然與潘美是全軍統帥的身份有關。

    潘美長年征戰,對敵我情況理應心知如懷,可最後卻眼看著自己的副帥被逼出戰而不保,這恐怕也成了潘美被後人非議的根源所在吧?究竟潘美任楊業送死而不顧是有心為之,還是有心無力而有所顧忌,這人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要說潘美有心無力,有所顧忌,是因為趙匡胤”懷酒釋兵權“後,採取了收權的措施。宋朝軍中全部都設有監軍,這些監軍往往是由皇帝指派的宦官擔任,他們可直接對外參戰的將領進行監督。

    負責將士們的功過獎罰,甚至有權處死意圖不軌的將帥。後來,這一制度竟演變成了監軍有權處理軍機,並且能使將帥服從命令。這也就成了不懂用兵之道的人領導精通用兵之道的將領的混亂現象。

    王侁,就是這樣一位剛愎自用,但又深得皇帝相信的監軍,所以這也難怪潘美會心存自保之念而敢與王侁作對了,最後也只得眼看著副帥”英雄一去不復返“了。

    潘美在北宋王朝建立初期的豐功偉績是不能被磨滅的,可是人言可畏,他終究沒有敵過世代相傳的藝術作品。想想又有多少忠良,因此被淹沒,而遭受世人唾罵,這著實令人心痛。

  • 9 # 文藻巧翁

    潘美(戲劇中叫潘仁美)(925——991年丿,字仲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少年時就很瀟灑倜儻,後來成了宋初的名將。

    潘美不像戲劇中描寫的那樣打仗是草包,其實他很能打仗。還在五代後周時期,他就參加了周世宗柴榮與北漢進行的高平之戰,因功在戰後被封為西上閣門副使。當時趙匡胤在後周軍事中佔有重要地位,他與潘美關係非常宻切,所以在後來趙匡胤代周建宋的“受禪”過程中,曾把爭取謀些實力集團的重要任交給潘美去辦。保義節度使袁彥,是個貪黷嗜殺的兇悍傢伙,他大練兵馬和儲備軍實,趙匡胤怕他謀反,派潘美去他那裡監軍。這是個很危機的任務,弄不好會激起變亂,自己也可能被驕兵悍將殺害,使用武力又不利於趙匡胤對別的勢力的爭取。潘美不帶一兵一卒,單騎入城去見袁,他要袁認清大勢所趨,去謁見新主趙匡胤,袁果然被他說服,入朝稱臣。事後趙匡胤對別人誇獎說:“潘美沒有殺袁彥,讓袁來朝覲,很合乎我的心意”。這件事表明潘美是敢於赴湯蹈火又善於團結別人的人。

    開寶三年(970年),潘美奉命率十州兵進攻南漢,他令士兵用強弩打破了南漢的象陣,佔領了開啟廣州的門戶韶州。第二年,又用火攻戰術攻破南漢的堅固設防,攻克廣州,南漢主劉()降宋。潘美以功被任命為山南節度使兼嶺南轉運使開寶八年(975年),潘美與曹彬一道攻克金陵,滅了南唐,之後被任命為宣徽北院使。後來,潘美又和曹彬一道進攻北漢太原,眼看就要攻下,不料身為統帥的曹彬卻命令部隊暫時撤下來。潘美極力要求一鼓作氣拿下太原,曹彬說什麼也不同意。事後曹彬對潘美說:“你好好想一想,皇帝親征太原,沒有攻下來,我們要先將太原攻下,不是自己找死嗎?”曹彬這樣考慮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趙宋的天下是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得的,所以總是害怕自己這裡也發生類似事變,將黃袍再加於他人,對武將十分不放心,如同王夫之在《宋論》裡所說的,宋皇帝“懷黃袍加身之疑,以痛折武夫”。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曹彬才不敢使自己的軍事成就在皇帝之上,後來還是在太宗親征下,曹、潘二人才率兵進入大原,滅掉北漢。從這裡看出,潘美不是心機奸狡的人,相反,倒是一個老誠的人。

    太祖趙匡胤稱帝時,全國尚未統一,經過先後滅掉南漢、南唐、北漢,才在太宗時完成了全國統一,潘美在統一戰爭中的功勳是卓著的。就是在抗遼戰爭中,潘美也立有戰功,他曾一次破遼兵萬餘騎,以功封代國公。其實就在雍熙三年(986年)雁門戰役中,潘美所部,開始也曾取得很大勝利,曾連克寰(今山西朔縣東)、朔(今山西朔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州。可是另一路曹彬所率諸將雖擁有重兵,卻毫無進展,他們見潘美等軍連獲戰功,非常嫉羨,內部互相攻訐,曹彬不能制止,結果被遼兵打敗。潘美失去側翼支援,不久被遼兵大敗於飛狐(今河北蔚縣附近)。飛狐敗後,潘美準備與楊業率兵保護雲、朔、寰、應四州人民南遷。當時遼兵兵力很強,楊業提出避幵遼兵主力,可是監軍王侁卻堅持要楊業主動出擊。本來當時潘美是主帥,但是趙宋朝廷由於對將領不放心,所以軍中又設有監軍以制約主帥,實際主帥還得聽監軍的。王侁本人又是個“強戾而乏溫克”,“剛愎”自用的人,他不但不聽楊業的正確建議,反而用懷有異心來威脅楊,逼楊業出戰。楊業臨行前要求潘美在陳家谷設伏兵聲援,潘美確實引兵在陳家谷口設陣,只是因王侁為了爭功,將伏兵引離谷口,“美不能制”,才使楊業敗退陳家谷口後,失去最後突圍的機會,兵敗被俘犧牲,潘美先前聽到楊業戰敗訊息時,作為主帥,他本來應不惜代價去解救楊業,可是他卻“麾兵卻走”,這是他的一大過錯。楊業戰敗殉國,潘美確實有其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人,但主要責任卻不應他全負。從整個戰役的由勝轉敗看,曹彬應負主要責任,所以當時就有人要求斬曹彬,只是因為宋帝念他過去的功勞,給以貶官處分。從陳家谷口之戰的失敗後,王侁則應負主要責任,所以楊業被俘後憤怒控訴自己被奸臣所害,指的也是“逼令赴死”,那還是針對王侁說的。《宋史》對此記得也很有分寸,對王侁是說他“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侁坐除名,配隸金州”。對潘美則記“戰於陳家谷口不利,驍將楊業死亡,美坐削秩三等”。可見潘美只是戰鬥不利,所以宋廷對他和王侁的處分也有輕有重的不同。根據歷史記載,潘美不曾與遼有什麼勾結,他也不是蓄意害楊業,他對楊業之死儘管責任重大,但不能因此說他是奸臣。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宋朝廷實際將他看作是大忠臣。

    潘美的為人也許不壞,《宋史-潘美傳》論評他“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有一件事可以說明他確實“仁恕”。陳橋兵變時,趙匡胤入後周宮中,看宮嬪抱一個小孩,問是誰,別人告訴他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趙匡胤問旁邊的大臣對小孩怎麼處置,趙普說應該除掉。當時潘美也在場,但他沒有表態。事後趙匡胤問潘美為什麼不表態,潘回答說:“臣與陛下北面事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疑。”趙匡胤便把小孩送給了潘美作侄兒,,以後趙匡胤再沒就這個事問過潘美,潘美也不對別人講。後人就此事評潘美,說他“以善詞全人之後,良足多者。”潘美的“守法度”也不乏事例,他處處對趙宋朝廷奉命唯謹,不使之對自己生疑,每次出任地方,他都把妻兒留在京師,只帶小妾赴任,一旦妾生子,立即將其母子遣還,並奏報朝廷。因此太祖、太宗都很信任他,《宋史》記“潘美素厚太祖,信任於得位之初。”太祖時發生過杯酒釋兵權,太宗也屢次解除節鎮兵柄,卻唯獨沒有解除潘美兵權。就在潘美因楊業問題被削秩後的第二年,他又重新被重用。陳家谷口戰役五年後,潘美病死。死後八年,宋真宗下詔“曹彬配享太祖廟庭,薛居正、潘美、石熙載配享太宗廟庭。”薛居正是宋初名相,曹彬是宋初名將,歐陽修評曹彬說:“曹武惠王彬,國初名將,勳業之盛,無可與比。”潘美能與他們同儕配享,表明他在宋朝廷中的地位很高,給開國皇帝配享,是皇帝認為有大功的忠臣才能得到的榮譽。

    至於文藝作品中說潘美仗恃女兒潘娘娘肆奸為虐,根本沒有歷史根據。潘美的第八個女兒確實嫁給了趙恆,但那是趙恆當太子的時候,她在二十二歲就死了,死後九年趙恆才當上皇帝(真宗),之後追封為章懷皇后,生前她不但沒當過皇后,連妃都不是,潘美又何從以國丈身分當太師。

    人們激於對忠良的愛戴和對奸侫的憎恨,抓住潘美對楊業之死負有責任這一點而不及其餘,加以藝術誇張和虛構,把他塑造成一個大奸臣的典型,這本身是無可指摘的,作為藝術形象是允許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歷史,歷史上的潘美不應背這個罵名。對潘蒙奸臣之誣,過去就有人為之不平,《廖居聞見錄》記:“按李廣之死,責在衛青,後世不聞祗青以伸廣者。潘美乃無端蒙惡名,誠所謂有幸有不幸哉!按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謹慎,能保令名以終者,非無故也”。

  • 10 # 求知求進

    透過《楊家將》很多人才知道潘仁美這個人。在很多人認為潘仁美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也是透過《楊家將》瞭解到《潘楊》不通親。這麼一說。而楊繼業的忠臣形象以及潘仁美的奸臣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楊家將》裡演到潘仁美通遼人,害死楊繼業,才導致兵敗金沙灘。七郎衝出重圍,向主將潘仁美求援,可是潘仁美怎麼也不救,這才有了楊家將全軍覆沒,楊繼業不願投降!撞死在李陵碑前。這些都是電視裡演的和民間傳說。

    而歷史上的潘仁美是不是奸臣?是不是通遼很多人都不清楚。

    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不存在潘仁美這個人,潘仁美的原型是韓國公潘美。

    潘美,字仲詢。大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潘美在年輕時候,風流倜儻,一表人才,還胸懷大志,有人傳言!他曾對人說:“後漢即將滅亡,奸臣當道,禍亂朝綱,天下已有改朝換代的徵兆。大丈夫如果不在此時建功立業,謀求富貴,而選擇碌碌無為與萬物一同消亡,實在是恥辱啊!由此可見也不是壞人。

    不過,楊繼業之死,潘美也應當負一定的責任。他所負的責任是身為主將沒能制止王侁離開陳家谷,並且自己也離開了陳家谷,還在聽到楊業戰敗的訊息之後,迅速撤退,不去營救。但潘美絕對不是奸臣,也不是害死楊業的元兇!

    這些都是電視和民間傳說,到底潘仁美是個什麼人我覺得《楊家將》裡演的和歷史也有點原型,不可能空穴來風。到現在“潘楊”不通婚。

    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也只有歷史來回答了!

  • 11 # 丘山史君

    “牛耕硬地受鞭抽, 狗吠生人挺杖究。 悍馬飛馳遭撻斥, 誠心實在被胡謅。”

    丘山真是替潘美喊冤。

    在電視劇《楊家將》裡,潘仁美害死楊業,後來又處處與楊家人為敵,對老楊家使用各種陰謀詭計。

    可是歷史上真實的潘美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狄仁傑:“我想把名字改了,因為現在天下人都不仁,我幹嘛名字裡還要有這個仁字!”

    狄仁傑妻子不解:“你跟我說這個嘛?”

    狄仁傑:“如果我是狄傑(DJ)你會愛我嗎?”

    潘仁美:“我想把名字改了,因為現在天下人都不仁,我幹嘛名字裡還要有這個仁字!”

    各位看官不解:“你跟我說這個嘛?”

    潘仁美:“如果我是潘美你還會恨我嗎?”

    潘仁美電視劇照

    一、潘美的介紹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人(今河北大名),也就是《楊家將》裡面潘仁美的原型,他可是北宋開國名將,那和宋太祖趙匡胤以前都是北周的同事,兩人算得上是“鐵哥們”。

    歷史上真實的記載潘美是有一個有仁愛之心、有大將之材的好人,是不是大跌眼鏡呢?

    二、潘美有仁愛之心

    故事還要從“老同事”趙匡胤說起,顯德六年(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故,六歲的兒子柴宗訓即位,史稱恭帝。在這個“主少國疑”的時候,趙匡胤在手下的擁戴之下“黃袍加身”,而支援他的一眾人之中,就有潘美。

    趙匡胤電視劇照

    等趙匡胤黃袍加身進宮之後,就發現了周世宗柴榮的兒子柴宗訓,按照一般的套路,這個孩子肯定是活不成了,手下的將領也紛紛建議斬草除根免除後患。可是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有知遇之恩,現在當然不忍心殺害柴榮的幼子。

    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他看到潘美站在一邊若有所思,就過去問他的意見,結果潘美就說:“這孩子還小,殺了他有點於心不忍,老柴家的天下讓咱奪了,現在還要滅人家滿門,這確實有點不厚道。”他這幾句話正說到趙匡胤的心坎裡,於是順水推舟,不僅肯定的潘美為人寬厚,還饒過來柴榮幼子的性命,後來柴榮的兒子過繼到潘美那裡改名潘惟吉,最後還當上了刺史,至此成為了一段佳話。

    柴榮電視劇照

    至此可以看出,潘美不僅忠誠,還不是那種愚忠,他有自己的是非觀。

    三、潘美深受重用

    潘美在趙匡胤心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呢?大家都知道,趙匡胤得了天下以後,那也是坐臥不安,生怕自己哪天也被別人來一個“紫袍加身”“綠帽戴頭”之類的,所以尋思著找大傢伙過來商量一下,不行給點錢送點房產讓大家都回老家“養老”吧。這就是史上有名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唯獨沒有解除潘美的兵權。若沒有純良的品行,相信也不會得到宋太祖的賞識吧。

    潘美電視劇照

    四、潘美軍功卓越

    潘美一生之中立過多次戰功,他的功績甚至都超過了楊家將,吃不吃驚,意不意外?

    太祖開國立業的時候,五代十國也都打到了大後期,神裝的都神裝了,掛機的也基本就掛機了,十個國家只剩下了七個,而這七個國家,有四個都是被潘美帶兵剿滅的,這是差一點拿“五殺”的節奏有木有。

    話說這麼個忠勇無敵的潘美,怎麼就成了人人唾棄的潘仁美了呢?

    五、潘美招黑的原因

    這就要說到宋太宗趙匡義時期的北伐了,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遼景宗去世,十二歲的耶律隆緒即位,史稱遼聖宗。宋太宗就尋思了:“‘契丹主少’等等,這不是和我大哥黃袍加身時候‘北周主少’一樣一樣滴嗎?是時候幹一票了。

    於是雍熙三年(986年)兵分三路北伐。東路由曹彬、米信率領出雄州攻幽州;中路田重進為主將,由定州出飛狐,攻蔚州;西路就是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被後世詬病千年的潘仁美就是在這場戰役中開始的。

    宋太宗趙匡義電視劇照

    本來好好地三路兵馬連連得利,結果東路軍為了爭功,本該持重緩行等中路、西路得手合圍幽州,結果他們卻輕敵冒進,被敵人“包了餃子”。東路失敗以後太宗慌了,下令三路軍隊全部回撤。不知道是不是宋太宗想向漢昭烈帝劉備攜民渡江致敬,他下令軍隊掩護雲、朔、寰、應四州軍民遷往內地。

    此時楊業主張暫避敵鋒無疑是正確的,卻被監軍王侁、劉文裕的反對:“怎麼號稱‘楊無敵’的楊業也有害怕的時候,你且戰且退,到了陳家谷我們佈陣接應”。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楊業只能硬著頭皮上了,結果等楊業退到陳家谷,發現根本沒人來接應,被人“放了鴿子”的楊業悲憤交加,與遼軍拼死力戰,直到全軍覆沒兵敗被俘,最後絕食而死。這次北伐失利,作為主將的潘美被削去三職,王侁革職處分。

    楊業電視劇照

    後來的楊家將以楊業的第六個兒子楊延昭為主,依舊活躍在北宋的政治舞臺上,而百姓為了讚美他們的忠勇,流傳下了楊門虎將和穆桂英掛帥的動人故事。

    至於楊業的死,也自然而然的歸結在了主將潘美的頭上。你說冤不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田連元,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