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一品貴妃

    其實我們都知道,西漢末年,皇位被王莽所竊,改國號為“新”,在推行新政之後,不僅不能緩解末年的社會矛盾,反而更加激烈化。

    到了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引得各路人士紛紛起義,按理說劉秀奪得大權之後應該重新建立一個王朝,為何還要用回“漢”作為國號呢?

    禮樂制度的影響下,正統才是民心所向

    中原王朝歷來被稱為“禮儀之邦”。

    早在西周時期,便出現了一整套嚴謹的禮樂制度,將尊卑貴賤區分開來,憑著出生決定著以後擔任的位置。

    在這套制度的統治下,大家都能認識到,自己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好了,而這一整套制度下的最高領導者就是周天子。

    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即使各諸侯在爭霸戰爭中表現得再出色,也只能稱作“王”,周天子的身份還是無法被僭越。

    說了這麼多,跟題目有何關係呢?

    因為禮樂制度這種理念在古人心中根深蒂固,當漢王朝統治了兩百多年之後,突然出現了一個王莽,奪了皇位建立新政,這在當時百姓地心目中就算是竊國,他這個皇位坐得名不正言不順。

    再加之新政失敗,百姓們便更加地想念漢王室統治下的安定生活,所以劉氏收回政權才是民心所向。

    “漢”繼承的不是財產,而是民心

    劉秀並不是第一個打著恢復漢王室口號的人,在王莽新朝覆滅之後,出現了綠林軍擁戴的更始帝劉玄,還有一支擁戴劉盆的起義軍——赤眉軍,更有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八世孫劉永自立為王。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漢王室統治下的生活才是百姓們想要的生活,所以每一支擁兵起義的軍隊都有一位自稱為漢室皇族的人物,以彰顯正統身份。

    也就是說無論最後奪回政權的是哪一支軍隊,都會以“漢”作為國號,而不是因為奪回政權的是劉秀,才以“漢”作為國號,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結語

    劉秀以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的身份參與王莽新朝末期的政權當中,憑著自身的才華與謀略在眾多起義隊伍中勝出,奪得大權,建立東漢。

    在當時的局勢下,百姓希望漢王朝重新統治大權,所以競爭著不能是張三李四,因為他們不姓劉,所以劉秀在戰爭中勝利時,也不應該忘記自己為何有資格參與皇位的爭奪,所以用回原國號也是合情合理的。

  • 2 # 小馬談古今

    劉秀奪得天下後為何仍然沿用國號“漢”?

    簡單來說,宣示正統。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始封祖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從劉發跟漢武帝兄弟倆這一代,這兩脈就分開了,武帝為天子,是大宗,劉發為王,是小宗。

    劉秀這一支,更是小宗中的小宗,因為他的先祖一直都不是繼承爵位的嫡長子,而是按照爵位逐級降低,劉秀高祖父劉買為舂陵節侯,曾祖父劉外為鬱林太守,祖父劉回為鉅鹿都尉,父親劉欽為南頓令,劉欽早逝,劉秀是由叔父劉良養大的。

    劉欽、劉回、劉外和劉買是劉秀直系的四輩祖宗,即四親,皇帝的四親都是要立親廟祭祀的,所以劉秀給他們立了廟,然後遭受儒生的猛烈抨擊,因為此舉有違禮制。

    在宗法上,劉秀就是以漢朝皇帝繼承人自居。

    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建武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是月,赤眉焚西京宮室,發掘園陵,寇掠關中。大司徒鄧禹入長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

    在劉秀稱帝的第二年正月,劉秀就在洛陽建立高廟,也正是在這一月,盤踞西漢舊都長安的赤眉軍焚燒宮室、挖掘皇陵而去,劉秀手下大將鄧禹率軍進入長安,將西漢十一位皇帝(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的牌位護送至洛陽高廟。

    另一方面,劉秀也尊奉了自己的生父及先祖,《後漢書·光武帝紀》載:“(建武三年正月)辛巳,立皇考南頓君已上四廟。”

    在禮制之下,皇帝也得屈服,,劉秀最終認宣、元二帝為祖、父來奉法統,他的宗法父親漢元帝及以上的漢朝皇帝神位供奉於洛陽高廟,與漢光武帝宗法同輩乃至低輩的漢成帝等神位則供奉於長安高廟,四親廟隨所在之處祭祀。

    從這次認爹事件可以看出劉秀定國號為“漢”是不假思索的,現實不允許他再定別的國號,別說人心思漢,就是不思,當時的漢朝也不只一家,有更始帝的玄漢,有劉盆子的赤眉漢,如果劉秀不是漢朝,那豈不是以下犯上、侵犯正統的亂臣賊子?名不正言不順,群眾基礎就不廣了,對劉秀有百害而無一利。

  • 3 # 藤樹先生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在滅亡後,其殘餘勢力會重建這一王朝,使其繼續延續。比如北宋滅亡以後,北宋殘餘勢力擁立趙構建立南宋朝廷;明朝滅亡以後,明朝殘餘勢力擁立朱由崧建立南明朝廷。

    而歷史上劉秀建立的東漢朝廷,和其餘的王朝重建截然不同。這其中,涉及到宗法原因以及王朝正統性因素。

    新莽的曇花一現

    整個西漢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族和後族鬥爭的歷史:皇帝死後,皇后的家族會趁機做大,而後新皇帝或者甘心當傀儡,或者剷除先帝皇后(太后)的勢力,而後讓自己皇后家族的勢力做大。

    典型的例子有劉邦死後的呂后家族之亂,此外還有漢文帝皇后竇氏,在漢武帝初年掌控大權的先例。

    最終,這輪遊戲被一個叫王莽的儒生終結,王莽和漢元帝一朝的皇后王政君有著親族關係,因此王莽結束西漢的統治,可以視為外戚的勝利。

    王莽終結西漢王朝,建立的新莽王朝,在後世的歷史地位較為尷尬:那就是後世史學家不願意承認王莽朝廷的合法性,但是,又使用新莽朝廷的紀元(按:在古代,偽政權的年號是不被承認的,比如明朝永樂帝就抹殺建文年號,表明建文朝廷是一個偽政權)。

    其實,後世史學家之所以態度如此曖昧,原因在於王莽的政權確實合法:因為王莽登基之初,得到了天下人廣泛支援,只是王莽執政手段太差,最終導致天下大亂。並且,王莽確實得到了西漢末代最高統治者劉嬰(按:劉嬰在漢平帝死後,始終以太子身份存在數年,這數年漢朝沒有真正意義的皇帝,以劉嬰為漢室最高領導者)的“禪讓”——可以說,不論是法律程式還是民意,王莽的朝廷都不能視為非法政權。

    只是,新莽的統治曇花一現,就遭到了推翻。

    東漢的確立

    在晚唐,有個叫安重榮的好漢表示:天子,只要兵強馬壯就可以當,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思想得到廣泛認可,才導致五代期間,五十多年時間裡,朝廷換了五個,天子換了十幾個。

    其實這種只要有強大軍力就可以當天子的想法,自古以來就被統治者所仇視,因此一般來說,沒人願意提倡這種價值觀,這其中就包括新莽末年的各路豪傑們。

    對於新莽末年的豪傑來說,想成為合法皇帝,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王莽“禪讓”給自己,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一點無人能做到。不過,關於政權的合法性,除了讓王莽“禪讓”以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復辟”前朝的名義起來建立政權。

    於是有了劉玄、劉盆子還有劉秀這些西漢宗室在亂世中割據一方,對抗新莽的情況發生,最終,劉秀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劉秀或許不知道,數百年後,有個叫劉備的人在四川,也以復辟漢朝的名義建立了蜀漢,並且這個套路還多次被複制,比如:

    匈奴酋長劉淵建立“漢國”,以復辟漢朝名義;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朝廷的確立,也是以復辟漢朝名義……

  • 4 # 歷史深度揭秘

    劉秀起兵時漢已經滅亡幾十年了,復漢的名義也被更始帝用過了,也沒什麼鳥用。劉秀白手起家,靠本事重新統一天下,用不用漢的稱號影響都不大。繼承漢國號對劉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第一對於他姓劉合乎劉邦的非劉姓不得稱王,第二對於起義師出有名,第三對於皇權自己有合理的繼承權。主要是為了統治,其實劉秀已經與劉家宗室基本斷乾淨了。嚴格上講,西東漢是兩個朝代,南北宋還算是有延續關係。所以硬說中國歷史哪個朝代超過三百年,也就是趙宋(雖然他們並沒有大一統),漢朝不算。

    漢的天下二百多年,恰巧又姓劉,是籠絡人心的最好的一面旗幟,其實劉秀向上排是可以查到的,哪個時候講究出身,個人意見,漢代二百年來他的劉姓出自漢室,是可信的,只要在查出自哪一支就可以了,當時是不難的一件事。後來的劉備就無從查實了,他說出自哪裡,已四百多年了更無法查實,這也是劉備收買人心的策略。綜上,劉秀也好,劉備也巴,都是巧了自己姓劉,就只有在藉著恢復漢室的幌子,就更有成功的把握,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策略是對的。

    說劉秀家是豪族誇張了,我理解的豪族一般指的是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什麼隴西李氏太原王氏這種水平的,劉秀家應該只屬於有皇族身份加持的鄉紳階層的家族,所以結親的時候很多地方上的大地主願意攀龍附鳳。劉秀家在當地只是小地主,而且劉秀不是長子,不多的土地財產也都被劉演繼承了,劉秀分到的土地很少,按照財產來講劉秀也就富農水平。南陽舉兵的主角是劉演,劉演就是個有號召力的江湖大哥,史書記載就是盡散家財天天養著幫亡命徒早就想著要搞事,天下大亂的時候劉演舉兵也主要是靠的自己的號召力和手底下這幫亡命徒再加上皇族身份加持地方上各種姻親舊故前來投靠拉起來一隻兩三千人的隊伍。

    當時的王莽不過是控制漢庭,而地方上百姓還是人心向漢,他們仍然以大漢子民自居!而且不管是綠林還是赤眉都是擁立漢室宗親為帝,劉秀又是大漢宗室之後,延用大漢國號理所應當!再者歷朝歷代史書都沒有把大漢分開來算!只不過是近現代的沙雕史學家,非得把大漢分開,才有了,今天的爭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群跳樑小醜而已!

    劉秀確實是地方豪強,親戚都很有勢力。不過有一點比不了曹操。曹操家不僅是地方豪強,在朝中也很有勢力。曹操祖父曹騰是非常有權勢的太監,父親官至太尉。曹操自己也官至典軍校尉。而劉秀親戚只是地頭蛇,非大官。

    親戚有勢力不代表本人也有勢力啊,劉秀那一支已經比較遠了。況且劉秀前期屬於內秀型,連他哥也瞧不起他,估計在家族裡也沒什麼地位。去上學還要勤工儉學,上戰場還沒馬一開始騎的牛,正說明了這一點。劉秀是因為昆陽大戰才有了名氣,到河北有了根據地後才開始崛起。

    中國政權更替,歷代幾乎都有農民起義,但只有倆次取得政權,其餘都落入豪門之中。但豪門多了去了,起初時,劉表劉璋袁紹是和李淵皇太極一樣有真實地盤的大豪門,何曾看得起曹操和劉備,也比劉秀這樣一郡內豪門等級高。劉備確實是等級太低,直到時代結束才有自己的地盤,別人軍隊進可攻退可守,劉備的顛沛流離疲憊不堪,人數始終上不去,沒有資本,人才也少。

    劉秀也就一地頭蛇,當地豪強之一而已,比王思聰差多了。真有勢力也不會回家種地,當個小地主了。而且是劉秀他哥出頭的,整個宗族後面跟綠林軍合體後,他哥都掛了,整個宗族和地方豪強都跟著更始帝走了。劉秀真正發家是在河北,他帶著幾個潁川親信,沒啥軍隊就奔河北招安了,還搞了個政治婚姻娶了郭聖通,北方有拉來2隊騎兵,可以說真正起飛。隋唐楊堅李淵這種才是真正的有勢力。

    雖然劉秀出生時家境還算可以,但幼年喪父,又遭受王莽篡位改朝換代,只能靠種田養家,他哥哥更是不知柴米貴,只知道花錢(沒有貶義,我也很喜歡劉縯)。後來到長安求學,見大世面了,看到執金吾出行的盛況,都久不忘懷,但最後也因缺錢了只能回家(還好路上遇到了姐夫鄧晨)。娶陰麗華是昆陽之戰劉秀一戰成名封了武信侯之後的事情了。陰家雖是豪門,但和郭家背後的大軍相比,也就不足掛齒了。種種都足以說明 ,劉秀一開始也是很苦的,並不是答主所說的豪門。當然起兵之後就不一樣了,劉秀的成功缺不了門閥的支援,而且自身能力也很強大。

  • 5 # 棲鴻看紅樓

    不光劉秀奪得天下,要用原來的國號“漢”,就是劉備在蜀中建國,也是以“漢”為國號。雖然劉備與東漢的皇帝,血緣關係幾乎稀釋到接近於零。按中國傳統的宗觀念,他們早就出了“五服”,甚至不能算親戚了。

    十幾代之前,他們的確是大漢天子的子孫。甚至,劉秀的祖先,和劉備的祖先,都是漢景帝的兒子。從景帝的兒子開始分支,有的當皇帝(漢武帝),有的當親王(劉備的祖先中山王,劉秀的祖先長沙王)。

    雖然已經是十幾代以後的子孫,雖然血緣已經疏遠得算不上親戚,但舉旗造反的時候,這點血緣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因為劉秀反的是王莽,劉備反的是曹魏,“恢復漢室”就成了最容易找到的藉口。

    既然容易,就用它吧。反正起什麼國號,對自己並沒有損失。

  • 6 # 微山秋水

    毛主席說,劉秀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他即是定鼎帝王,又是中興之君。

    劉秀奪取天下,仍然用國號“漢”,基於兩點考量。

    第一,正統。

    劉秀是漢高祖九世孫,在當時的老百姓看來,漢朝天下本是老劉家的,被王莽篡奪,現在老劉家的後人收復河山,恢復漢朝國號順利成章。

    第二,民心思漢。

    老百姓嚮往文景之治時期的美好生活。文景時期,政治清明,輕徭薄賦,商業繁榮,社會安定,是中國歷史難得的太平盛世,這個時期持續了近百年,老百姓充滿感情。因此,復漢能夠迅速凝聚人心,恢復國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漢”這個國號當時是個金子招牌,是有相當價值的。

  • 7 # 趣談國史

    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其中,西漢的開國皇帝是漢高祖劉邦,東漢的開國皇帝是光武帝劉秀。

    西漢和東漢之間,是王莽建立的“新”朝。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起義軍很多。當時的劉秀,並不起眼。他只是跟在自己的哥哥後面,是個並不受人重視的小角色。當時,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是更始帝劉玄。

    這個劉玄,也是號稱劉邦的後代。劉玄嫉賢妒能,把劉秀的哥哥給殺了。為了考驗劉秀的忠心,還召見了劉秀。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劉秀顯示了巨大的自制力和深沉的謀略。他沒有表現出任何憤怒,而是心平氣和地接受了哥哥被殺的事實。

    劉秀的表現,迷惑了劉玄,得以保全了性命。據史書記載,劉秀在逃出劉玄的魔掌後,立即淚如雨下,發誓替哥哥報仇。

    後來的劉秀,有如天助,一路凱歌,最終不僅幹掉了劉玄的玄漢,而且蕩平天下,做了皇帝。

    在選擇國號時,劉秀選擇了恢復“漢”的稱謂。

    他為何這麼做呢?原因有二:

    第一,劉秀的確是西漢的劉氏皇族後裔。他的祖先,是漢景帝的兒子。傳到劉秀這裡,雖然血脈稀薄,已經接近普通百姓了,但畢竟是皇族後裔。這是一個可以藉助的優勢。皇族的正統身份,可以讓劉秀的帝位名正言順。

    想想三國時候的劉備吧,雖然他只是個賣草鞋的,但只要一提到劉皇叔的身份,立即受人敬仰,並且可以痛罵曹操是漢賊。

    可見,正統身份是很重要的。

    第二,劉秀淡化自己的開國皇帝身份,希望被天下人當做大漢王朝的恢復者。因為王莽一直被當做篡漢的奸臣。百姓一直希望匡復漢朝。那麼,作為大漢朝的劉氏後裔,滅掉王莽,恢復漢朝,劉秀自然順應了大勢。這就叫順勢而為。

    總之,劉秀這樣做,其實都是權衡利弊後的現實考量:強調自己的正統身份,順應大勢,減少阻力。

  • 8 # 觀歷史品人心

    一、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雖說到他這一代已經與布衣百姓沒什麼區別了,但人家流著的是劉氏的血,還有就是皇家後代的身份,所以劉秀奪得天下後,肯定會宣示自己是正統,名正言順的用“漢”作為國號。

    二、 東漢被王莽篡位之後,搞的是民不聊生,戰爭橫行,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所以,天下百姓十分懷念以前劉邦統治天下後治理井井有條的良好局面。由於戰爭和瘟疫的影響,國家的人口已經銳減到原來的五分之一,急需進行休養生息。所以,劉秀需要用國號“漢”證明政權的正統性,這樣可以安撫天下。

    三、 劉秀當皇帝后,最終認漢宣帝、漢元帝二帝為祖與父來進行祭祀。他在位期間,漢元帝及以上的漢朝皇帝神位供奉於洛陽高廟,四親廟隨他所在之處祭祀。從他認祖歸宗的事件來看,劉秀定國號為“漢”是沒有任何餘地的,現實是不允許他再定別的國號改朝換代,從基因上講,也不允許他改朝換代。

    四、如果劉秀不用漢作為國號,那豈不是亂臣賊子,與其他赤眉賊軍有什麼區別?如果改國號,應該叫名不正言不順,丟了群眾基礎,必須也會導致滅亡。

  • 9 # 歷史簡單說

    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兩路起義軍,綠林和赤眉是怎麼立他們的皇帝的。

    我們先來看看綠林軍,也就是劉秀所在的起義軍,綠林軍是由幾路聯合起來的,合在一起,聲勢壯大,這個時候,他們就要考慮立誰為首領的問題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赤眉軍又是如何選擇的,赤眉軍的首領是琅琊人樊崇,他們也要選一個劉氏子弟做為皇帝,那麼選呢?

    他們挑來挑去,挑出了七十多個劉姓子弟,然後就開始抓鬮,最後中的人是一個放牛娃劉盆子。

    而在河北,一個叫王郎,也就王昌的,冒名叫劉子輿,說是漢成帝的兒子,也稱帝了。

    這三路人馬,我們都能發現,他們打的旗號都是劉氏子弟,畢竟王莽建立新朝也沒有幾年,很多人還是很想象之前的劉漢,也尊劉漢為正統。

  • 10 # 一米八的皮卡丘

    在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在滅亡後,其殘餘勢力會重建這一王朝,使其繼續延續。比如北宋滅亡以後,北宋殘餘勢力擁立趙構建立南宋朝廷;明朝滅亡以後,明朝殘餘勢力擁立朱由崧建立南明朝廷。

    而歷史上劉秀建立的東漢朝廷,和其餘的王朝重建截然不同。這其中,涉及到宗法原因以及王朝正統性因素。

    新莽的曇花一現

    整個西漢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皇族和後族鬥爭的歷史:皇帝死後,皇后的家族會趁機做大,而後新皇帝或者甘心當傀儡,或者剷除先帝皇后(太后)的勢力,而後讓自己皇后家族的勢力做大。

    典型的例子有劉邦死後的呂后家族之亂,此外還有漢文帝皇后竇氏,在漢武帝初年掌控大權的先例。

    最終,這輪遊戲被一個叫王莽的儒生終結,王莽和漢元帝一朝的皇后王政君有著親族關係,因此王莽結束西漢的統治,可以視為外戚的勝利。

    王莽終結西漢王朝,建立的新莽王朝,在後世的歷史地位較為尷尬:那就是後世史學家不願意承認王莽朝廷的合法性,但是,又使用新莽朝廷的紀元(按:在古代,偽政權的年號是不被承認的,比如明朝永樂帝就抹殺建文年號,表明建文朝廷是一個偽政權)。

    其實,後世史學家之所以態度如此曖昧,原因在於王莽的政權確實合法:因為王莽登基之初,得到了天下人廣泛支援,只是王莽執政手段太差,最終導致天下大亂。並且,王莽確實得到了西漢末代最高統治者劉嬰(按:劉嬰在漢平帝死後,始終以太子身份存在數年,這數年漢朝沒有真正意義的皇帝,以劉嬰為漢室最高領導者)的“禪讓”——可以說,不論是法律程式還是民意,王莽的朝廷都不能視為非法政權。

    只是,新莽的統治曇花一現,就遭到了推翻。

    東漢的確立

    在晚唐,有個叫安重榮的好漢表示:天子,只要兵強馬壯就可以當,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也正因為這種思想得到廣泛認可,才導致五代期間,五十多年時間裡,朝廷換了五個,天子換了十幾個。

    其實這種只要有強大軍力就可以當天子的想法,自古以來就被統治者所仇視,因此一般來說,沒人願意提倡這種價值觀,這其中就包括新莽末年的各路豪傑們。

    對於新莽末年的豪傑來說,想成為合法皇帝,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王莽“禪讓”給自己,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這一點無人能做到。不過,關於政權的合法性,除了讓王莽“禪讓”以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以“復辟”前朝的名義起來建立政權。

    於是有了劉玄、劉盆子還有劉秀這些西漢宗室在亂世中割據一方,對抗新莽的情況發生,最終,劉秀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劉秀或許不知道,數百年後,有個叫劉備的人在四川,也以復辟漢朝的名義建立了蜀漢,並且這個套路還多次被複制,比如:

    匈奴酋長劉淵建立“漢國”,以復辟漢朝名義;

    五代十國時期,南漢朝廷的確立,也是以復辟漢朝名義……

  • 11 # 深夜聊齋

    漢朝前後延續四百年,分為兩段:西漢和東漢。跟後來的北宋與南宋不同,西漢和東漢之間有一個斷代,中間還隔著一個王莽的“新朝”。

    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朝”並不被主流認可,因為王莽被認為是一個篡位分子、德不配位。

    而在“新朝”中後期,當時的社會各階層也已經有了重建漢朝的期望。一個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劉氏宗室的皇帝紛紛冒了出來,雖然其中大部分是冒牌貨。比如有人冒充是漢武帝的曾孫,有人冒充是漢成帝的兒子。

    這也充分表明,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軍事力量之間的對比是決定勝負的一個方面,但還不是全部。而文化這種軟實力,往往能起到克敵制勝的作用。

    在文化自信方面,誰能調動一切資源,證明自己才是天命所歸,往往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在這方面,出身平民的劉秀無疑是最終的勝利者。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他是如何進行“正統性”建設的呢?我總結了以下環環相扣的“三部曲”:

    一、以堯為祖先、劉邦為祖上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但到他父親這一代,只是一個縣令而已。更悲慘的是,9歲的劉秀就成為孤兒,被叔父撫養,成為一介平民。

    在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王莽、公孫述、隗囂等人曾是他最為頭疼的敵人,但這些人有一個先天劣勢,那就是他們都不姓劉。

    相比而言,平民出身的劉秀不僅自稱劉邦的後人,而且還自認為是堯的後裔。

    堯是傳說中的上古賢王,距離劉秀生活的年代至少有2300多年,他倆怎麼會扯上關係呢?

    原來,這還並非是劉秀首創,而是他的祖上劉邦的“天才發明”。

    劉邦特別善於炒作自己,相傳他的體貌特徵是“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劉邦為了炒作,還不惜全家總動員,在傳說裡,他的生父也不是什麼劉太公,而是一條龍。

    據說他的母親有一次夢到與一條龍相遇,這一場景還被劉太公看見並證實了:“見蛟龍於其上”。後來劉母就有了劉邦。

    劉邦的老婆呂雉,也不忘吹噓說“東南有天子氣”,自己是靠著一團祥雲在深山裡找到劉邦的。

    不僅如此,劉邦還把堯抬出來認祖歸宗。堯所處的時代,被古人認為是完美的上古盛世,人們也熱切期盼這樣的聖人君主再次出現。

    所以,為了證明本朝正統性,後世許多帝王都要攀龍附鳳,努力與堯扯上關係。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邦的謀士們還真就在《左傳》中找到了劉氏乃堯之後人的依據。

    劉邦栽樹,劉秀乘涼。劉秀起兵後,不僅宣稱自己是如假包換的西漢皇室,還一直標榜自己身上有堯的高貴血脈,這不但給他裝潢了門面,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當時在河西地區割據的竇融,本來是在劉秀與隗囂之間搖擺不定的,一直無法下定決心到底要投靠誰,結果有位長者對他說:

    “漢承堯運,歷數延長。”

    劉秀是大聖人堯的後裔,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於是,竇融先是出兵幫助劉秀擊敗隗囂,而後主動接受了劉秀的收編。

    二、以漢為“火德”

    “五德始終說”是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理論,用以解釋歷代王朝不斷更迭的深層次原因。

    這種學說認為,每個王朝都對應著“土、木、金、火、水”這五行,而五行相剋,就代表著一個新生的王朝戰勝了一箇舊的王朝。

    比如夏朝乃是“木德”,“金克木”,代替它的商朝為“金德”;而“火克金”,代替商朝的周朝就是“火德”;“水克火”,代替周朝的秦朝就是“水德”。

    按照這個關係類推,代替秦朝的漢朝就應該是“土德”。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開始,劉邦否定了秦朝的合法性,認為漢朝才是周朝國祚的繼承者,因此將漢定為“水德”。但在漢武帝時,在董仲舒等人的建議下,又改為了“土德”。到了西漢末期,“五行相生說”出現了,這種說法為新舊王朝之間的禪讓提供了理論依據。西漢王朝的德性再次被改為了“火德”,因為按照“火生土”的順序,接受西漢禪讓的王莽“新朝”正是“土德”。

    東漢建立後,劉秀並未按照五行相剋(木克土),將東漢的德性定為“木德”,也沒有按照五行相生(土生金),將東漢的德性定為“金德”,而是延續了西漢王朝的“火德”:“始正火德,色尚赤。”

    這意在證明,東漢是繼承西漢的國祚,而非取代西漢後的一個新王朝。劉秀既然是劉邦的後人,將西漢視作祖統,那麼東漢理應順承西漢的火德,以示西漢並未斷絕,其正統地位也是由劉秀來繼承。

    三、封禪泰山

    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中最為隆重的禮儀。封禪泰山,主要是祭天與祭地,具體包括封泰山、禪梁父山這兩個步驟。作為天子行封禪之禮,這當然是宣誓自己正統性的最高表現。

    但是,封禪泰山要求具備的條件也非常嚴格,按照《史記》作者司馬遷的說法,需要有功業、德行、符瑞、受命。

    從“功業”方面來講,劉秀當然沒毛病,結束戰亂,重建漢朝;從“德行”來看,不需要吹噓,劉秀也是古之帝王中的佼佼者。

    而至於“符瑞”和“受命”,則純粹可以人工加工而成,他只需要像劉邦一樣,編一些神乎其神的故事即可。

    建武三十二年,即公元56年,漢光武帝劉秀封泰山、禪梁父山,再一次宣誓了自己皇權的合法性、合理性、權威性,也是為東漢王朝大一統強盛形象的又一次造勢。

    在劉秀之前,完成此成就的皇帝僅有3人:秦始皇及其子胡亥,漢武帝。

  • 12 # 歷史畫中人

    劉秀和劉邦的關係,還真有點遠,但是劉秀還是擔著劉邦七世孫的名聲,所以說劉秀新建立的王朝繼續沿用“漢”是情有可原,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不值得大驚小怪。

    劉秀(東漢光武帝)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 。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後裔。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年號“建武”、“建武中元”(公元25年-57年在位)。

    西漢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劉秀生於陳留郡濟陽宮 。適逢王莽篡立新朝,倒行逆施,天下大亂。劉秀隨兄劉演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更始三年(25年),劉秀公開與更始政權決裂,即位於河北鄗縣南千秋亭,尊奉漢元帝為皇考,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史稱後漢或東漢。之後經過長達十二年的東漢統一戰爭,陸續消滅河北、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勢力,結束農民戰爭、軍閥混戰與地方割據局面。平定動亂之後,劉秀勵精圖治。

    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中元二年(57年),劉秀去世於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歲,葬於原陵。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由第四子劉莊繼位。

    劉秀奪得天下後為何還要用原來的國號“漢”?

    東漢開國君主劉秀本來就是屬於漢朝宗室的,雖然是旁支但是劉秀也算是有皇室血統,這個身份可以幫助他更加名正言順的坐上帝王之位。劉秀是漢景帝的兒子劉發的後代,漢景帝時發生了七國之亂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穩定,所以到漢武帝時期就頒佈了“推恩令”,一層層分封下來,等到了劉秀這一輩兒,已經和普通人家沒有什麼區別了,劉秀的父親只是當地的一個小小的縣令。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了新朝,西漢王朝已經統治中原很長時間了,所以在百姓們的心中只有劉氏宗室來繼承王位才是正統。新朝時期王莽的改革失敗之後,天下大亂,劉秀的哥哥劉演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而且結識的朋友也多於是就開始了起義,並且加入了更始帝劉玄的隊伍。劉演實力不凡但是後期因為功高蓋主被斬殺,劉秀當時還沒有嶄露頭角而且並沒有急著為哥哥報仇,所以劉秀成功活了下來。

    有人評價劉秀是我國曆史上最會用兵用人的君主,劉秀在積攢了自己的力量之後就展現出不凡的實力,這讓當時的劉玄很不放心,劉秀這邊也開始意識到劉玄對自己的態度有所改變,為了不走上哥哥劉演的老路,劉秀帶領自己的隊伍與劉玄正式決裂。決裂之後劉秀打著漢室的旗號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一方面漢室的名號可以得到民心,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自己的勢力,何樂而不為呢。

    劉秀不僅實力不凡運氣也不錯,在征戰幾年之後就將漢室江山收歸囊中,劉秀稱帝之後依然將西漢的君主當作自己的祖先進行祭祀。劉秀去世之後廟號稱為“漢世祖”,他建立的王朝是東漢,這就表明自己建立的王朝是一個全新的王朝,只不過還是劉氏宗室統治江山。

    總結:劉秀定國號為“漢”是不假思索的,現實不允許他再定別的國號,別說人心思漢,就是不思,當時的漢朝也不只一家,有更始帝的玄漢,有劉盆子的赤眉漢,如果劉秀不是漢朝,那豈不是以下犯上、侵犯正統的亂臣賊子?名不正言不順,群眾基礎就不廣了,對劉秀有百害而無一利。

  • 13 # 閒倚危闌

    其一,“漢”之威懾和“漢”之恩澤尚在,民心還在漢朝。劉秀起兵名義就是匡扶漢朝,若是改國號就打臉了

    其二,國號為漢,則得位正統佔得大義,別人就沒有借“匡扶漢室”等理由造反了,誰在起兵便沒了大義,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國家

    其三,劉秀是漢皇室正統沒有理由去改國號。在“孝悌”大義古代,你身為劉邦的後代改了祖宗的“漢”號這就是大不孝。

  • 14 # 山水856a

    大漢政治資源並沒有枯竭,也就是古人所謂`氣數未盡"。人心思漢!王莽改制逆天悖民,無法與打著大漢旗號的劉秀抗衡,包括其它勢力!

  • 15 # 文史拂塵

    一、漢朝的架構並沒有消失。歷史上均稱“王莽篡漢”不是改弦更張,雖然改稱了新朝15年的時間,皇帝不再是劉姓了,但還是漢朝的架構,全國官員的班底還大體是那些。其實,歷來朝代的更迭,都伴隨著殺戮、起義等大亂,這一切在改換旗幟時都沒有發生。

    二、王莽的新朝時間太短了。僅僅15年的時間,國家在對新朝的認同感上,對國民的教育上還有所欠缺。當時,劉氏宗親還大有人在,天下人還對大漢朝的國威念念不忘。

    三、改革措施的失敗。王莽雄心勃勃實施了王田制、幣制、“五均六莞”等六大改革措施,雖然稱“新朝”,但改革措施的主體思想卻是迴歸舊制,企圖以舊制,但改革的要麼因為不合時宜、要麼弊大於利,最終失敗了,取得了相反的效果,導致天下大亂。到王莽末年,米價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人吃人的慘狀屢屢發生。

    四、“人心思漢”輿論的迴歸。鑑於王莽改革失敗、天下大亂,王莽的“新朝”不得人心,人們不承認新朝的合法性,“人心思漢”的輿論漸漸抬頭。因此,所有反對王莽統治的武裝隊伍,均打著劉氏子弟的名義,打出“恢復漢室”的旗號,這樣容易得人心、聚人力,包括赤眉軍,也找了一個劉姓放牛娃當天子。最後,還是劉秀更勝一籌得了天下,踐行了當初“恢復漢室”的宣言,建立東漢政權,也算使國家迴歸了正統。

  • 16 # 老閒同志

    謝邀;經過王莽篡政綠林赤眉起義天下大亂動盪,人民已忘記過去受壓榨迫害的黑暗年代,反而懷念舊歲的安寧,所以劉秀順應民心加之又有劉漢血統,得天下要堵眾人之口,證明自己名正言順理應坐帝位,因此延續漢祚也稱漢,狡詐謀略至深至遠,但劉秀做為皇帝還是比較英明的;拙見。

  • 17 # 嶽之嵐

    一是劉秀本人是劉氏後人,興復漢室這一提法響應者眾。二是漢朝氣數未盡,人心未散,用漢朝國號易籠絡人心,沿襲漢制也是順應當時民意。

  • 18 # 買就跌賣就漲

    如果用 漢 這個口號至少會得到權貴的支援。王莽改制如果他慢點來溫水煮青蛙哪樣估計就不會失敗把。穿越者始終是幹不過歷史的修正力的。

    劉秀打王莽是一路開掛的。和打遊戲一樣要想殺人就得開掛和砸錢。歷史的修正力幫他開掛打敗王莽。但是治理你就需要權貴的支援和世家的支援。

  • 19 # 老黑說說事

    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劉秀的一些介紹。劉秀:字文叔,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因為“推恩令”的原則,他這一脈被官職遞降,最後淪為平頭老百姓,其父也只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做了一個濟陽縣令這個小官。但是儘管如此,他也是漢室中人,劉氏一脈。

    面對他人的威脅,也就是王莽,奪了自家的天下,肯定是不舒服,就像我們一樣,雖然家裡有些親戚很遠了,但是別人真的毀了這一家子,作為一脈的多少還是會管一點的,又何況是皇室天下呢。

    然後又說一點,劉秀起義去反抗王莽政權,僅憑自己一個平頭老百姓的身份去起義有什麼作用呢,在大街上喊我要起義,誰會理睬,搞不好第二天就被抓起來了。

    要想起義,肯定要得到一些貴族的支援,這樣才能有人力,物力,財力。於是就有了起義的理由,讓一些貴族去支援你,那就是光復漢室。

    剛好,王莽奪得政權,很多貴族的權利被剝奪,利益被損害,他們都想推翻王莽政權,一個“光復漢室”的口號,就是一呼百應。

    然後物力,財力有了保障,就剩下人力了,也就是武力,招兵買馬,打仗總需要人的。王莽有著“穿越者”的稱號,是因為他的很多政策都是現代才有的,他在一個封建社會就這麼玩,肯定損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況且在那時候,封建統治的政策才更適合老百姓,這樣,百姓之中也有人不滿,希望恢復漢室統治,也就有了人力。

    這些都齊全了之後,打仗也勝利了,王莽政權被打敗了,就是立國號的事情了。起義之前可都是跟別人說我要光復漢室,人家才幫助你的,建國之後肯定要延續漢朝統治啊,於是還是改名為漢,這樣才能符合大眾的心意,不然欺騙別人,不僅不利於統治,可能還會步入王莽的後塵。

    最後便是我們所知道的東漢了,劉秀也成為了東漢的開國皇帝。

  • 20 # 源稚生

    在中國,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那麼光武帝劉秀為何沿用國號“漢”呢?

    ‖宣示正統

    《後漢書》: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光武年九歲而孤,養於叔父良。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他是漢室後裔,在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具有很強的合法性,沿用國號“漢”,就是為了宣示正統性。

    ‖漢朝統治影響力極大,已經深入人心

    漢朝歷史上是自秦統一天下後,另一個強盛的大一統王朝,漢朝在中國有“強漢”的稱呼,統治了接近二百年的漢朝影響力極大,統治深入人心。漢高祖立下的“白馬之誓”也是極具影響力的,王莽篡政沒多久,各地紛紛反抗就是例子。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的農民不會自己做皇帝,因為他們怕出身的原因無人擁護他們的起義,所以決定找一個有身份的人來鎮場。他們也有各自擁護成皇帝的人選。一個是劉玄,另一個則叫劉盆子。為什麼選他們呢?因為他們姓劉,而漢朝皇室也是姓劉的。漢朝統治深入人心,光武帝沿用“漢”國號也是必然。

    ‖表明法統

    建武元年,劉秀在洛陽立廟祭祀高祖、文帝、武帝三位西漢皇帝,次年佔領長安後,才將西漢十一位皇帝統一立廟祭祀。因為漢朝實行的是“七廟制”,有了高祖、文帝、武帝廟後,再建當世皇帝的四親廟(從自己往上數四代)就行了,本來劉秀需要建立西漢元帝、成帝、平帝、哀帝就行了,光武帝劉秀將四親廟建成自己這一支的四親廟(就是劉秀自己的高祖父劉買往下四代),組成了七廟。

    劉秀死後的諡號“漢世祖光武帝”可以得到佐證:稱“祖”是因為開創;稱為“光”是因為他延續了大漢國祚;稱為“武”則是因為他英明神武,平定了天下。他沿用“漢”國號,表明自己的法統性,也是為了更好的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打工月賺5000也不願意自己做生意月賺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