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小觀
-
2 # 五嶽掩赤城
希特勒最大問題在於以種族主義觀念去指導戰爭,什麼雅利安民族最聰明,要團結之類的騙騙國內老百姓就算了,非要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去指導戰爭。就好比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才明白,一直以為跟西方不過是意識形態矛盾,放棄社會主義聯盟就可以投入西方大家庭環抱。而等閹割掉自己後才發現實際上是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的矛盾(補充這一句是給現在的腦殘小白的)。
第一:高估了攪屎棍的智商。希特勒以為同為英格魯-薩克森人種的英華人,應該會跟自己合作,而且自己給的條件太優惠了,德華人只要控制歐洲大陸,世界大洋都給英國控制,可以說平分天下。
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其對英國的打擊可以說是三心二意,指望空中打擊和無限制潛艇戰,配合政治誘降來拉攏英國。
但是很遺憾,英華人就是那麼蠢,還是那個組織六次反法同盟死磕拿破崙,不惜花費上億磅白銀戰後再進行加稅掠奪,甚至引發愛爾蘭大饑荒導致永遠失去愛爾蘭的那個英華人。
在佈雷頓森林會議上,凱恩斯幾乎乞求美華人放英國一馬,讓英鎊能夠保持一樣共同成為國際貿易貨幣地位,但美華人毫無留情的剝奪了國際貿易主導權,美元的單一霸權一直保留到現在。這個訊息傳到英國國內的時候,英國的政治精英們的憤怒可想而知,所以,丘吉爾這個二愣子在戰爭沒結束就被趕了下臺。
而攪屎棍也只剩下攪屎這個技能,二戰後還試圖一邊到美國發表鐵幕演說,另一邊把羅羅的噴氣式發動機技能等敏感技術向蘇聯出口,妄圖攪屎漁翁得利,結果呢?雖然是在冷戰,但在蘇伊士運河危機這歐洲最後一次試圖爭奪世界地位事件中,反而是美蘇合作,把日不落帝國的最後遺產吃抹乾淨。
贏得戰爭,輸掉帝國。愚蠢的攪屎攪上癮的英華人實際上是二戰最大輸家,你說希特勒鬱悶不鬱悶?
第二:低估了俄羅斯人。希特勒以種族論來劃分,把斯拉夫人劃入垃圾行列,打心裡就看不起蘇聯。蘇芬冬季戰爭打的很爛,又在評價中下拉一個層次。巴巴羅薩開始之後,蘇軍一潰千里,又再次拉下個檔次。
正是在這種心理作用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在手握如此大優勢下,開始昏招不斷。開戰後沒有及時總動員?打一群垃圾要什麼總動員?過冬物資準備不足?士兵們要回家過聖誕呢?進攻沒有側重點?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兵?反正一路框起來平A就能贏了。
然而俄羅斯人就是這樣,往往越是在逼入絕境的情況下,越能爆發出旺盛的戰鬥力。在冰天雪地中,多少人喝完伏特加後,在《神聖的戰爭》的背景音樂中,喊著烏拉,義無返顧的衝出戰壕,走上不歸之路。
而斯大林也無愧去“鋼鐵男”的稱號,即使在莫斯科保衛戰這種幾乎最後關頭情況下,手裡還捏著預備隊方面軍和1-2個坦克集團軍。蘇軍雖然不斷被打敗,但始終有救火部隊去彌補填補缺口,替換部隊。從而能夠維持住一條較為完整的防線,沒有跟法國、波蘭、南斯拉夫一樣防線徹底崩潰,部隊徹底被打亂。
-
3 # 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很長的名字...
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有很多,德國是“戰”,義大利就是“二”,日本就是豬隊友。帶著兩個“逗比”戰略同盟國對抗全世界是最大的失敗……儘管德軍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但也擋不住希特勒在戰略層面上的失敗……當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時丘吉爾都激動的哭了!相信當時希特勒也應該是哭了,只不過是被日本偷襲珍珠港氣哭的!所以德國戰敗只是時間問題!
-
4 # 緣亻分d兲空80687331
德國的失敗我認為是輸在了幾次錯誤上
1,英法聯軍敦克爾刻大撤退之後,希特勒沒有進攻英國本土,致使英法實力尚存,為以後諾曼底登陸埋下惡果
2.進攻蘇聯沒有準備好在冬季打大仗的準備,沒有吸取拿破崙在敗在俄國嚴冬的教訓,妄想可以速擊成功,致使德軍在圍困莫斯科如此大的戰役中全軍竟然缺少冬季裝備,因而錯失了滅掉蘇聯的最好機會。
3.統治者希特勒在運用人才上後期不行,後期希特勒獨攬軍政大全,軍隊指揮權完全在自己手裡,而他本人軍事才能有限,導致了德軍在各個戰場上的小失敗,最終演變成大潰敗,
4.美國的介入,大家一定相信美國在二戰中奉行中立政策,如果不是偷襲珍珠港美國不會參戰,其實原本是這樣的,但是美國在德軍橫掃歐洲之後,已經要迫不及待的參戰,因為它們怕德國拿下蘇聯之後,與日本控制亞洲,最終打下非洲,這些地方在德國的控制下形成一片,而把美國排斥在世界體制之外,那樣,美華人絕對不想看到,所以日本的偷襲珍珠港事件一出,美國便迫不及待的宣戰,而美國的戰爭機器一發動,幾乎可橫掃世界。
5.斯大林格勒戰役末期,希特勒竟然下令德軍不得撤退,要戰鬥到一兵一卒,無奈,三十萬德軍全軍覆沒,德軍精銳淨滅,德國喪失進攻的力量,淪為盟軍待宰之羔羊
-
5 # 碎冰2295329957
以一國之力,對抗幾乎當時所有的大國,已經不容易!
希特勒是個徹頭徹尾的瘋子,雖然讓德國空前強大,但是賭徒思維貫穿整個二戰史。
豬的隊友,軸心國除了德國是天生戰鬥民族外,義大利是用來搞笑的,日本是用來坑隊友的!
-
6 # 堪折枝
曹操為何成功?曹操始於荀彧強於郭嘉,荀彧出挾天子以令諸侯之計,使得曹操佔有戰略主動權。郭嘉分析形式掌握機遇堅定曹操信心,先後伐徐州戰袁紹擁有天下三分之二,自此曹操之勢甚大以不可逆。德國地理位置所限,出則海川為障,四面楚歌,退則一馬平川,無險可守。這樣的地理位置註定德國只能徐圖緩進,不在急戰。戰略決策的錯誤即使勝在一時,最終也會以失敗結束。
-
7 # 姜塵默
第一德國的失敗跟希特勒犯下的兩個錯誤是密切相關的。一個是戰略上的,一個是戰術上的,戰術上當德國侵犯法國,將幾十萬英法聯軍驅趕至法國東北部的一個港口敦刻爾克附近後,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進攻,導致30多萬英法聯軍越過海峽撤退至英國,為以後盟軍發動
諾曼底
登陸戰,反攻歐洲大陸儲存了有生力量。戰略上德國在沒有解決英國問題後就制定並執行”巴巴羅莎
“計劃,大規模入侵蘇聯,導致日後的東西兩線作戰,疲於應付。重蹈一戰德國失敗覆轍。二 以德國為核心的同盟國在資源,兵員,人口等戰爭潛力方面都遠不如協約國。而德國的窮兵黷武導致國內生產力和生產總值已經下降了很多,更為重要的是有兩個豬隊友。三 德國大肆迫害猶太人,使得許多優秀的猶太科學家大量逃亡國外,例如愛因斯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國科學技術以及對先進武器研究的發展。四 德國發動的是不正義的,反人類的戰爭。自古邪不勝正,而這正是德國失敗的最重要的因素。 -
8 # 逍遙子125519327
樓上的說的都不錯說實話你們忘記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德國開始攻入蘇聯的時候蘇聯人民是歡迎的可惜的是蓋世太保在蘇聯濫殺無辜把蘇聯的反動派逼去加入斯大林的部隊如果這些人加入德國軍隊並許偌打敗斯大林後讓他們建國然後讓他們為前鋒讓他們去招降斯大林的軍隊在斯大林的紅色清洗下肯定有軍隊投降吧兵臨莫斯科先狂轟濫炸然後讓他們打前鋒打不贏木有關係反正就是消耗品等他們退下來用飛機炸一次後用毒氣彈打如此幾次後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用最精銳的黨衛軍打巷戰最後哪怕有朱可夫的幾十萬援軍都等於零在冬季到來之際打下莫斯科然後兵臨基輔和高加索在冬季到了修整部隊清理佔領區的游擊隊開春了迅速打下基輔和高加索這個時候斯大林丟了政治經濟中心和石油鋼鐵的重要基地"斯大林就該投降吧歐洲除了英國和瑞典外都是德國的打英國更簡單整合了整個歐洲的資源造幾千架飛機木有問題一天一千架次的轟炸機狂轟濫炸英國一個月吧英國就該在美國建立流亡政府真的可惜瞭如果是這樣元首也許會統一地球
-
9 # CokeZero
二戰德國戰敗的軍事上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石油。
眾所周知,德國靠閃擊戰發家的。運動戰擊敗對方軍事力量,掠奪對方戰爭儲備,然後打擊下一個國家。前期每戰必勝,保證了軍隊的石油供應。後來,從歐洲唯一生產石油的國家是羅馬尼亞獲得供應。
東線戰場初期,德國依靠前期從歐洲佔領國搜刮的石油儲備打到莫斯科城下,但是功虧一簣。但是德華人的損失並未傷筋動骨。
問題一,為什麼等了半年才發動斯大林格勒戰役? 答案是,需要時間儲備戰役級別的石油庫存。
問題二,為什麼選擇斯大林格勒方向作為突破方向? 答案是,掩護側翼德國南方集團軍佔領高加索的油田。
問題三,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為什麼又等了半年才發動庫爾斯克戰役? 答案還是,德國石油生產不足。
石油才是二戰德國由盛轉衰的命門所在。具體資料,各位可以研究二戰前的各國戰略資源資料,以及德國軍隊的構成及資源消耗的資料。
-
10 # 東都有湘
一個國家的戰爭資源擁有量和與之戰爭相關的生產能動量方面,確實在二戰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基礎要求。但我們要知道,真正決定戰爭的其實就是人本身。而且人類任何事物性的發生本質,包括戰爭,都存在有一個事物要求的條件基礎面。也就是說,只要是同屬於一個競爭條件基礎要求範圍之內的國家,本身在這種條件基礎要求方面,多少都會存在有一定的差距,但並不能就此說明競爭無效性。
這就像在競技比賽當中,為什麼允許在一個競技要求級別上的運動員可以存在有一定體重差距同理。同樣你能說在該級別上有一定體重差距的運動員如果參加競技只能是輸嗎?因此不管德國也好、蘇聯也罷,還是美國,本身在二戰都是同屬於一個競爭條件基礎要求範圍以內的國家性質。而如果要是認為一個國家的戰爭資源擁有量和與之戰爭相關的生產能動量,才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指標要求,那就是完全鄙視了人的戰爭意義。
所以在這種同屬一個事物要求的條件基礎面下,戰爭資源擁有量和與之戰爭相關的生產能動量,並不能決定戰爭本身勝負,只能說是可能存在影響戰爭效率要求。因此在戰爭資源擁有量和與之戰爭相關的生產能動量方面,雖然德國在二戰與蘇聯、美國存有一定差距,但並不是能夠直接導致德國二戰徹底遭到戰敗的問題根本。
我們知道事物是由人創造的,因而人決定任何事物,而不是事物決定人,並且人同樣決定事物的一切。那麼能夠導致德國二戰遭到徹底戰敗的問題根本,也就是人的原因。當然、具體來說,這就是德國的戰略要求意識在二戰方面存有認知缺陷。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做為國家如果在戰略要求意識方面存有問題,就極有可能給自身帶來災難性的競爭後果。
為什麼?因為戰略要求意識不但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的戰爭勝敗,同時也能決定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要求擁有多大的競爭可能,甚至直接可以決定一個國家社會未來的命運方向。即便二戰德國對於國家社會的最高領導權力組織架構進行了秩序重塑要求,成立了以戰略層面來做為國家社會的最高領導權力機構,完全替代了以傳統的政治層面做為國家社會的最高領導權力機構。
雖然二戰德國完成了國家政治要求的先進性,不過,卻並不優勢於蘇聯。因為蘇聯以戰略層面來做為國家聯盟的最高領導權力機構還更要早成熟於德國。為此德蘇兩國進行的國家競爭對手戰爭,其實就是直接戰略戰爭對決。而勝敗完全決定在雙方的國家戰略級層面人物具有的意識要求認知度上,這已不是任何國家政治級層面人物所能夠擔當具備的。
所以德蘇戰爭,本質也就是雙方展開的戰略戰爭要求,而非一般國家性質戰爭所能夠比擬的。當然戰略戰爭的首重性質,不但是可以完全摧毀任何非戰略戰爭要求的國家性質戰爭,而且任何非戰略戰爭要求的國家性質戰爭在戰略戰爭面前,可以說就是根本不存在有勝利性。
二戰德國的戰敗對比蘇聯的勝利,就是由於二戰德國在要求針對蘇聯的戰略戰爭上,既沒能充分有效利用好國際戰略競爭力量相互之間存在著的直接作用影響,又沒能在前端要求打擊蘇聯的主動戰略尺度上,形成“而兵疆天下”所要求產生的戰略戰爭強大氣場氣勢,也就不可能將蘇聯被主動要求展開的戰略戰爭更近一步徹底改寫為戰爭戰略。
-
11 # 青洋帝
我們都知道德國去的是非常優秀的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呢,我們總結了一下,幾點原因。
一,跟我們先說說德國自身戰略的原因,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兩線作戰,以及多線作戰。一戰的時候那邊跟英國大便跟法國的,你這不是找虐嗎,還去打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更猛了,跟英國法國作戰,還去招惹蘇聯,這都不是事兒,還他媽的去非洲搞事情,真的是無語了。
二,有了兩個豬隊友唄,我真的不知道德國為什麼會跟義大利結盟。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真的是非常“英勇”,幾十倍於埃及的兵力去打埃及,結果打了兩年沒打下來。人家德國去一個星期就把埃及打下來了。然後就是跟土著國家衣索比亞打仗。一般現代化的義大利軍隊,硬是被人家土著的衣索比亞拿著長矛給打出來了,沒辦法,德國派了,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過來,總算把義大利軍隊給救了。還有日本,日本真的是他媽的夠膽大的。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還去招惹美國。你日本一年能給我生產出一條船再說。人家美國就好像下餃子一樣
三,德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兼元首希特勒完全沒有一點正常的軍事常識。經常干擾,德國高階元帥的戰役部署。這是二戰期間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
四,選擇進攻蘇聯的時間不對。 我真的不知道德國的希特勒為什麼會在1941年6月22日對蘇聯發動閃電攻擊。你如果你提前,你提前到1940年9月份你對蘇聯開始打擊你也不至於輸得這麼差。還有就是西歐的整體交通狀況要比蘇聯好。當時歐洲的交通是那種很平坦的道路,你在看蘇聯連那坑坑窪窪的田地。由於蘇聯的田地制約了,德國摩托化步兵師以及裝甲集團的發揮。
-
12 # 我的瀟灑歐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一。德國因為巴爾幹戰役耽誤了五週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鬥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程序,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華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捱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闢,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華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覆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乾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端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鐘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華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德國向美國投降是嗎?應該向同盟國投降的向世界投降的。 修了柏林牆。 應該是自殺的。
-
13 # Taki5
德國戰敗原因彙總 天時 天時好不好很重要。 1、太冷。科爾松戰役。 2、太熱。庫爾斯克戰役。 3、不冷不熱,不能給敵人造成阻礙。諾曼底戰役。 4、Sunny太好了。阿登戰役。 5、Sunny太差了。斯大林格勒戰役 。 地利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某種程度上,地皮不好更加損害運氣。 最麻煩的事: 東線公路不好,妨礙德軍車輛機動; 西線公路太好,不便於妨礙敵人車輛機動。 具體小事例: 1、林地太複雜。列寧格勒戰役。 2、城市太立體。斯大林格勒戰役。 3、山路太崎嶇。高加索戰役。 4、地勢太平,不能給敵人帶來阻礙。莫斯科戰役、羅斯托夫戰役,法萊斯口袋戰役。 人和 所謂地利不如人和,雖然德軍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某些情況下還是不幸出了紕漏。 最氣人的事: 法華人荷蘭人比利時人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亞人(以下省略若干)。。。。。。。不幫德軍幫盟軍。 其他一些小麻煩: 1、客場作戰,氣氛影響。害得德軍三個月攻不下蘇聯首都莫斯科。 2、主場作戰,干擾太大。害得德軍半個月被蘇聯攻克首都柏林。3、羅馬尼亞人幫德軍。害得德軍在斯大林格勒 被包了餃子。 4、羅馬尼亞人幫盟軍。害得德軍在羅馬尼亞又被包了餃子。 5、義大利人幫德軍。害得德軍輸掉了北非戰役。 6、義大利人幫盟軍。害得德軍需要整整一個集團軍群守衛狹長的義大利半島,結果救不成諾曼底。 7、希特勒不肯聽職業軍官博克元帥的職業見解,轉兵列寧格勒和基輔。害得德軍喪失了閃擊莫斯科的時機。 8、希特勒聽信職業軍官萊布元帥和龍德施泰特元帥的職業見解,轉兵列寧格勒和基輔。害得德軍喪失了閃擊莫斯科的時機。 9、希特勒不相信軍官團的眼光,下令執行冬季風暴。害得德軍在 斯大林格勒被打斷東線脊樑 10、希特勒輕信軍官團的眼光,下令執行巴巴羅薩。害得德軍陷入了二戰最大的泥潭。
-
14 # 乾坤和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戰略上的失敗。 根本原因: 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德國國土面積和人口使他不可能同時應對多個強大的敵人。歷史上菲特烈大帝時期普魯士因為四面受敵差點亡國,後來的一戰也是因為未能徹底擊潰東西線的任意一線而失敗。二戰失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失誤上。1.未消滅英國而攻打蘇聯。2.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二戰均勢迅速打破,美國的參戰使整個戰爭形勢迅速向盟軍方面發展。 次要原因: 1. 43年的俄國冬天比任何時候都寒冷。德國大批精銳凍死凍傷。感覺俄羅斯每次面臨亡國的關頭天氣總是向著他們,比如拿破崙侵俄時期。 2. 俄華人勇於犧牲的精神。儘管我不喜歡俄羅斯,但這真是個值得佩服的英勇的民族。 3. 殘酷的民族政策將蘇聯群眾推向了斯大林一邊(其實當時很多人憎恨斯大林。德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深淵。 4. 大西洋戰場和北非戰場牽制了大量德華人力物力資源。 5.美英的戰略大轟炸。44年後。德國武器產量嚴重不足,這是非常致命的。後來在空戰中,儘管德國空軍非常優秀,但面對美國的閃電戰機仍然無所適從。自己的噴氣式又不成熟。 6. 人口有限,德國當時只有約7000萬人口。顯然無法應對持久戰。 7. 盟友的無能。特別是義大利,要不是義大利不斷拖累德國,說不定德國還能堅持1 年。其他盟友,按照一個德國兵的說法“一觸即潰”。 8.指揮失誤。在郭克爾克撤退和庫爾斯克戰役(本來是勝的,卻要主動撤退)表現得特別明顯。 9. 武器生產思路錯誤。德國偏愛威力大質量高且很貴的武器。雖然生產出來的東西都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如導彈,虎王,噴氣式戰機。但新研製的東西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成熟。無法在戰場上立即顯示出威力,更多是起心理威懾作用。(很多美華人看到德國在牆上畫的虎王,掉頭就跑)。說白了中看不中用。 10.日本的魯莽。聽說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曾大發雷霆,把身邊的人都嚇壞了。美國參戰,其效果是無法想象的。二戰後期,美國的閃電戰機就消滅5000架德國飛機。
-
15 # 貓圖怪談
德國在二戰前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但是和德國戰後的崛起奇蹟能夠追溯到馬歇爾計劃和西德正確的發展策略不一樣,戰前的德國崛起是讓人很迷惑的一件事。德國的經濟結構沒有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對外關係也是變得越來越緊縮,為什麼偏偏是這樣一個看上去不會有什麼前途的國家,成為了二戰的策動國?支援它發動戰爭的經濟底氣,究竟是從哪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大概就能搞清楚為什麼二戰德國的失敗是一種必然。
德國發動戰爭所需要的資金和物資儲備,並不是在它經濟實力有擴張性改變的前提下完成的,而是一次性從猶太人那裡獲得的。從民間榨取完這些財富,國庫當然會在一瞬間變得充實,老百姓也會當下體驗到不少福利。可是這種方式終究是不可持續的。把地主、資本家的錢全部打掉,分給老百姓,這個社會就沒有人能創造財富了。即使有人有這個才能,也會出於安全考慮儘可能地隱藏自己的鋒芒。三年五年還支撐得住,指望數十年如一日地用這些錢支撐一個龐大的國家,存再多也不管用。
另一方面看,德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窮國,這讓它一旦在能源線上被掐斷,就再也沒有折騰的機會了。向西一路推進這麼順利,正是因為德國在戰前儲備了大量石油,能夠很快地用機械化部隊深入敵軍。一旦到了倉儲石油彈盡糧絕的時候,希特勒就必須考慮如何獲得更多石油的問題。英國沒有拿下來的情況下倉促進攻蘇聯,就是為了爭奪高加索油田的控制權。很可惜,元首沒有成功,這也一舉奠定了德國最終慘敗的敗局。 -
16 # 深空電報
德軍失敗的原因關鍵在於後勤保障,所有的戰爭都是打後勤,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裝甲師,除了坦克手、炮兵等作戰兵種之外,坦克的保養、維護檢修需要專人,而且由於裝備數量巨大,保障隊伍規模顯然也水漲船高;除此之外,坦克在戰鬥中出現故障和損毀,需要專業的戰場拖帶分隊;由於裝甲部隊突進縱深巨大,在突破天然障礙時需要專業的舟橋和工兵部隊來保障通行;由於脫離主力,裝甲部隊自身的分佈也處在寬大的戰場上,需要更為完善的有線和無線通訊保障分隊,以此類推。
這些分隊並不直接參與戰鬥,但是他們對作戰的完成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除了裝甲部隊,航空兵、炮兵部隊中也有大量的保障分隊,比如空軍的地勤。相比之下步兵部隊中保障分隊規模要稍小一些,但由於自動武器的配備和炮兵火力的提高需要更多的保障,因此總量也不小。事實上,由於武器殺傷力的提高、軍隊機動能力的提高,完成同等規模打擊任務所需的軍隊規模在不斷減小。
增加的戰鬥力意味著作戰部隊不再需要那麼多的人數就能夠達到遠超上次戰爭的突破縱深,但是與此需要有專業人員來對裝備進行維護檢修和後勤保障。德軍打的是閃擊戰,一旦開始和蘇聯耗上,那麼後勤就跟不上了,機械化師一個個被端掉,失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更重要的是,美軍參戰了,在美蘇目前,德軍被打回原形只是時間問題。
-
17 # 聯合防務
德國在二戰中的軍事實力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德國在一戰中失敗,德國領土減少了八分之一,人口減少了十分之一。接著被苛刻的《凡爾賽條約》折磨的夠嗆,賠款根本還不起。而且條約在軍事方面限制極嚴:堅決取締德國總參謀部,並且廢除德國的普遍義務兵役制;禁止德國在院校以及射擊、運動和旅行組織進行任何軍事訓練。禁止德國擁有重炮、坦克、潛艇和軍用飛機。允許德國將來擁有一支海軍艦隊,但是隻準有6艘袖珍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和12艘加強雷擊艦;全國海軍不得超過15000人。
如果按照凡爾賽條約執行,德國根本沒有緩氣的機會,後來是美國銀行家道威斯提出發展德國經濟來還款的計劃,就是道威斯計劃,但是1929年席捲西方世界的大蕭條讓這個計劃也執行不下去,緊跟著是揚格計劃,讓德國慢慢還。這裡面有美國的政治謀略,就是透過扶持德國打壓英法。而從1931年興登堡上臺再到1933年希特勒上臺,再到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德國重振經濟和軍備的時間只有短短6年。
而英法在一戰中損失巨大,國內反戰情緒強烈,一戰後英法的軍備也裁減厲害。雖然英法都很清楚德國在走軍國主義道路,也想強化軍備,奈何國內反對聲音太大,始終無法成行。但即便如此,德國當時的軍事實力也是比不過英法的,只是靠著希特勒的戰略規劃、大膽,以及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的反傳統,才以“閃電戰”彌補了兵力兵器的劣勢,取得了1939年閃擊波蘭,1940年閃擊荷、比、盧、法的勝利,並迫使英國退守本土。隨著軍事勝利和佔領區的擴大,德國軍力才開始迅速擴張。但這時,英國已經轉入戰時體制,龐大的自治領、殖民地源源不斷提供著人力物力,美國也開始加入援助英國的行列;蘇聯的軍隊建設也進入快速軌道。因此,德國雖然在歐洲取得很大勝利,但本土以及佔領區在人力、物力、資源等各方面仍不足以與英、蘇、美抗衡。特別是石油、鐵礦石,德國打了半天,就落了個羅馬尼亞普羅耶什蒂油田,鐵礦石還要靠中立國瑞典提供。所以,德國打蘇聯是必然的,這不僅是為了消除地面上的一個強大對手,也是為了獲取蘇聯的石油、鋼鐵、糧食等資源,維持戰爭。如果不打蘇聯,可能德國更早會戰敗。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進攻重點為什麼一開始指向南方,就是烏克蘭的糧倉、頓巴斯的鋼鐵、巴庫的石油。但是,德國戰線迅速拉長,兵力不足,佔領區的資源沒有本國的技術人員、資金等扶持,也很難充分利用。而這時,即便不考慮美國,英國及其自治領、殖民地,加上蘇聯,在鋼鐵、石油、人力、工業以及其他資源方面也是不亞於甚至超過德國的,這就註定了德國靠軍事力量戰勝不了英、蘇。等到美國參戰後,盟國在鋼鐵、石油、人力、工業以及其他資源方面則數倍於德國,這使得德國已經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最後就是越打越弱,直至戰敗投降。
二戰中的機械化戰爭對於鋼鐵和石油的需求是巨大的,德國依靠機械化取得初期勝利,卻在鋼鐵、石油等關鍵指標上遠遠落後於盟國,所以沒有後勁和盟國相拼。德國軍隊雖然在兵員素質、作戰經驗、指揮藝術等方面超過盟國,但架不住盟國海量的坦克、飛機、軍艦和火炮持續衝擊,最後被淹沒是很自然的事情,德國在二戰中不敗才不正常。
-
18 # 陽光書法工程藝術FXM
戰爭靠天時地利人和,糧草先行,兵貴神速,德國戰線拉長,後勤保障跟不上,加上時間又在冬季不利,反而對蘇方有利,士氣對蘇方更有利,蘇方稱為保衛戰,德方師出無名,必敗。
-
19 # 榮華之武器堂
提問者似乎把德國軍隊想的太厲害了。二戰最強軍隊之說本身就不夠科學和不尊重事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有60餘個,不少參戰國軍隊在不同階段都有不錯的表現。對於德軍來說,它最輝煌的時期就是1939年9月-1941年9月,在這2年中,除了不列顛空戰沒有達到目的,別的都是戰勝了對手,尤其是陸軍,讓不少國家嚐到了閃電戰的味道。
不過德國最終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戰略上始終沒有擺脫兩線作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根源也在於兩線作戰,而二戰同樣如此。
德國一開始極力避免與蘇聯關係惡化,兩者一起出兵波蘭,之後進攻西歐與北歐也是儘量不與蘇聯關係弄僵,對於蘇聯提出的要求也是儘可能滿足。不過在海獅計劃流產,不列顛空戰失敗後,德國開始制定了入侵蘇聯計劃。
按照德國如意算盤,如果等到蘇聯軍備完善,自己應該無法戰勝對手,因此需要在1943年之前發動戰爭。當然對於蘇聯軍力,由於蘇芬戰爭的緣故,德軍過低估計了蘇聯軍力,特別是嚴重低估蘇軍綜合實力。
而英國這邊,由於不列顛空戰失敗,德國清楚顯然短時間無法解決英國問題,因此德國認為英國1942年還不會恢復實力進行反攻,因此如果可以擊敗蘇聯在尋找機會進攻英國是最好的選擇。事實證明德國過於一廂情願。
-
20 # 每日一段歷史
戰爭拼的不僅是戰術,更是資源和戰略,你的戰略錯了,資源也比不上人家,是絕對打不贏的。
德國所奉行的戰略,一個是向各國索取資源和土地,順帶實施種族清洗,一個是改變世界統治秩序,讓自己來做老大,對上述兩個目的,只要能實現一個,對德國來說就該喊萬事大吉了。
在全球利益已經分配完畢的20世紀30年代,這種零和式的戰略一經實施,立即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對。
二戰德國的最大兵力出現在1944年下半年,大概維持在900萬人左右,而此時對德作戰的同盟國有多少軍隊呢?前線的1240萬人,二線的還有2000多萬人……
在前線的同盟國擁有3.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將近10萬架作戰飛機,整個二戰期間美蘇兩國總共生產了18.4萬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德國只生產了4.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光打消耗戰,耗也耗死你。
在關鍵戰略資源的生產量方面,1943年德國的鋼產量是3460萬噸,而美國,英國,蘇聯三國的鋼產量是1.02億噸,是德國的三倍。
石油方面,德國本身產油很少,1944年總共才從羅馬尼亞油田進口了100萬噸石油,自己生產了170萬噸,合計270萬噸。而美國和蘇聯兩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就達到了將近2.5億噸。由於油料匱乏,德國的坦克和飛機即使生產出來也開不動,只能成為盟國空軍的靶子。
所以,戰略眼光十分重要,一旦選擇失誤,很可能會成為全世界的公敵,人員跟不上,資源不如人家,德國的結局不言自明。
回覆列表
1.敦刻爾克給了30萬英華人一條生路,這30萬人日後對於保衛不列顛島和開闢第二戰場有很大的意義。
2.在沒有擊敗英國的情況下發動蘇德戰爭,開始了兩面作戰,分兵乏力,留下了巨大的隱患,留下了日後的諾曼底登陸。
3.在1941年春天幫助義大利掃蕩巴爾幹半島和希臘,從而耽誤了進攻蘇聯的最佳時機,事實證明,如果提前一個月入侵蘇聯,蘇聯的歐洲部分十有八九將落入德國手中。這也是日後數個東線錯誤的導火索
4.在中央集團軍勢如破竹之時,將霍特和古德里安的裝甲叢集南北分兵支援南北叢集進攻列寧格勒和烏克蘭,導致颱風計劃至十月底才重新開啟,此時已是隆隆寒冬,德軍強弩之末。莫斯科不能拿下,蘇聯人才能緩上這口氣
5.將南方叢集分為AB兩個叢集分別進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導致兩邊兵力不足,分身乏術。在該撤退的時候希特勒決定繼續強行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