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級科學奶爸

    蘇軾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詩詞書畫都留名後世。中國文化史很難找到第二個這樣的顯赫人物。

    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 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蘇軾書法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

    著名美學家蔣勳說,蘇軾的作品表面看起來是很隨意,看起來很柔軟,可是他的剛硬都在裡面。比如:尤其是“花”跟“泥”這兩個字最美。這兩個字中間用了很多的牽絲,細的筆的牽絲把他們連在一起。

    如果我們不放大,我們可能就看不到蘇東坡的用筆裡面除了柔軟,也有這種很細緻的部分。

    所以對於書法,第一是要讀他的文學的意思,讀完以後你必須把字放大,去讀他的每一個的用筆習慣,你就會看到蘇東坡用筆的某一種美學,是跟他的個性有關的。

    別人都說蘇東坡這樣的姿勢寫字是不夠有力的,可是我們看“苦雨”這兩個字,“雨”的橫畫這個部分,到頓的部分再下來,其實非常的剛硬。尤其是肩架寫得非常好。

    特別是“花泥”二字,反應出蘇東坡對人生的領悟:從豔麗的花,回來做泥土。

    當有人說他的字很醜,他就說:對,我的字就是“石壓蛤蟆體”。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溼”這幾個字,人生不完美,但他還是希望自己在這樣頹敗的時間裡活出一種意義。

    《寒食帖》之所以被認為是蘇東坡最了不起的書法,因為他把毛筆運用到最複雜的狀況。蘇東坡一直到中年以後,才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有柔軟、有堅硬,有樸拙、有華美,變化最大。

    所以黃庭堅說:在宋朝四大書法大家中,蘇軾當之無愧是第一。

  • 2 # 天其書法

    宋代的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排名第一的是蘇東坡。蘇軾的書法,後人讚譽頗高。黃庭堅曾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軾)為第一”。

    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顏真卿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東坡先生曾自稱:“我書造意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用心品讀,蘇軾書法作品有以下特點:

    用墨豐腴

    蘇軾書法給人第一直觀感就是豐腴,以胖為美。

    結字扁平

    與歐體字形的修長相反,蘇軾書法的結字,多呈扁平。這一特點,在其《赤壁賦》、《洞庭春色賦》等作品中,都有突出體現。

    筆畫舒展

    黃庭堅書法中的撇捺極其舒展,而黃庭堅曾經是蘇軾的學生,被稱作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研究蘇軾的書法與黃庭堅的書法,不難發現,在撇捺的書寫上,甚至在結字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很舒展。

    輕重錯落

    輕重錯落,主要是指蘇軾的行書,字與字之間,經常會出現用筆一輕一重,致使字型一大一小錯落分佈的韻律感。

    大小懸殊

    用筆有輕重,字型有大小,幾乎是很多名家書法的一大特點。但同一幅作品中,字型大小懸殊之大者,蘇軾書法可謂獨樹一幟。

    嫵媚天真

    黃庭堅在《與景道使君書》中稱“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這種娟秀的韻味,讓人看起來覺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樸拙,毫無狂怪做作之意。

  • 3 # 一衫閒人

    蘇東坡的書法在北宋排名第一,還有蘇黃米蔡四大家的稱呼都是後世人排列的,而非當朝選舉的。

    蘇東坡書法被後人推崇,因其有代表作_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貼,其書法是其心情的表達,有感而發,人書合一,起伏跌宕,氣勢奔放,無荒率之筆,乃曠世神品。

    不僅僅是書法,詩詞文章以及繪畫皆佳,文章更為宋代巔峰。加之生性豪邁,為人率真,又兼喜美食,美景,備受後人喜受,兩者相加,如此推崇也理所當然

  • 4 # 翊墨軒

    蘇軾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詩詞書畫都留名後世。中國文化史很難找到第二個這樣的顯赫人物。

    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 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蘇軾書法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下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

    著名美學家蔣勳說,蘇軾的作品表面看起來是很隨意,看起來很柔軟,可是他的剛硬都在裡面。比如:

    尤其是“花”跟“泥”這兩個字最美。這兩個字中間用了很多的牽絲,細的筆的牽絲把他們連在一起。如果我們不放大,我們可能就看不到蘇東坡的用筆裡面除了柔軟,也有這種很細緻的部分。

    所以對於書法,第一是要讀他的文學的意思,讀完以後你必須把字放大,去讀他的每一個的用筆習慣,你就會看到蘇東坡用筆的某一種美學,是跟他的個性有關的。別人都說蘇東坡這樣的姿勢寫字是不夠有力的,可是我們看“苦雨”這兩個字,“雨”的橫畫這個部分,到頓的部分再下來,其實非常的剛硬。尤其是肩架寫得非常好。

    特別是“花泥”二字,反應出蘇東坡對人生的領悟:從豔麗的花,回來做泥土。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溼”這幾個字,人生不完美,但他還是希望自己在這樣頹敗的時間裡活出一種意義。

    《寒食帖》之所以被認為是蘇東坡最了不起的書法,因為他把毛筆運用到最複雜的狀況。蘇東坡一直到中年以後,才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有柔軟、有堅硬,有樸拙、有華美,變化最大。

    在書法上,蘇軾專長行書和楷書。他曾經自評說:“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從流傳下來的蘇軾真跡來看。蘇軾的字既有天真爛漫的韻調,又有飽滿強勁的豐腴之態。其下筆有神,流暢自然。他的書法汲取晉、唐、五代書法名家所長,揉以自己對生活、對詩文、對漢字的獨特理解,不拘泥於古體,自成一派,創造出一種具有蘇氏特色的書法風格。黃庭堅曾在《山谷集》中評價到:“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 5 # 校傲臨風(書畫)

    蘇東坡為何書法排名北宋第一的原因,我認為如下:

    被徒弟黃庭堅戲稱為“石壓蛤蟆,一個蛤蟆被石頭壓住了”的蘇東坡書法好在哪裡,為何排名第一呢?

    蘇軾本比黃庭堅年長几歲,由於經常在一起切磋詩文,推敲書法畫藝,兩人漸漸成了亦師亦友,無話不談的忘年交。黃庭堅雖然也以詩詞見長,但是他在書法上的成就要略勝一籌。他學習書法最初學習周越,又取法顏真卿、懷素、焦山等人,最終自成體系。他的字雖凝勁有力,但是每一個字為了突出其中的一些筆畫,往往寫得特別誇張,以致結構變化性極強,整體呈現出中間細腰的效果。

    所以蘇軾調侃黃庭堅的字為“幾如樹梢掛蛇”。對於蘇字所呈現的頭向上斜,腳向下伸的結構特點,黃庭堅則概括為“石壓蛤蟆”。可以說,兩人是在調侃的同時,也精準地指出了對方書法的不足之處。縱觀蘇軾的書法,確有鼎石施力的效果。因而,後人延用了黃庭堅的這句調侃之詞,將蘇軾的書法概括為“石壓蛤蟆”。

    那麼為何蘇軾書法能成為“宋四大家”之首和北宋第一呢?, 因為他的書法吸取了“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營養,在筆墨寄情、意境營造和風格評價方面頗多新意,體現出豐富的美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1、寓意深刻的筆墨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那時蘇軾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受新黨排斥,貶謫黃州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生活上窮愁潦倒。《黃州寒食詩帖》彰顯動勢,洋溢著起伏的情緒。詩寫得淒涼惆悵,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錯綜變化的線條,寓意深刻的筆墨,表現了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表情。而書法作品的重筆和詩歌作品的重筆恰巧是一種暗合。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和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無不是書家感情與書法藝術相融的產物。

    2、含蘊豐富的意境

    線條是書法藝術主要的形式手段,文辭是書法作品的題材內容,線條與文辭的完美結合才會構成美妙的意境。《黃州寒食詩帖》中,線條時間節奏、空間節奏的豐富變化使作品傳達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種激情,而是這種激情生髮、推移的過程,作品中生髮、推移的過程與人們的生活體驗相契合,因而特別自然、真實,從而不知不覺把人們引向意境深處。這種層次豐富的意境反映在形式上有兩個特點。

    其一,不可預計,變幻莫測。有不少書法作品,線條的排列和分割很有規律,速度、結構缺少變化,因而缺少層次和韻律的變化。《黃州寒食詩帖》則在用筆的速度、長短、線條的疏密、欹側方面全無程式可言,如果離開感情的發展線索考察,簡直找不到任何變化的依據。正如蘇軾自己所言,如“行雲流水”,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這一例作品當中,沒有預想的感情程序,也沒有預想的精彩構成形式,只有不可預計的感情抒發和不可預計的形式構成。

    其二,不可替代、風格獨特。我們試將蘇軾所傳墨跡進行比較,可以發現《黃州寒食詩帖》與其它作品迥然不同。雖然此帖筆法、結體還保留著作者的某些習慣,但是出現了許多其它作品所沒有的特點,古軸線的彎曲、字結構的欹側和大小錯落、空間的疏密對比等,使人一眼就能將它與其它作品區分開。

    3、知識積澱的外現

    蘇軾的字因為形態的偏扁而被黃庭堅調侃為“石壓蛤蟆”,他也毫不在意。創作個性是書家在創作實踐中養成並表現在其作品中的性格特徵。這種性格特徵是書家個人的獨特的世界觀、藝術觀、審美趣味、藝術才能及氣質秉賦等因素綜合而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明顯特徵,它制約和影響著書法風格的形成和顯示。風格是書家人格和創作個性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書法的風格、個性也是書者性情的自然流露。蘇書隨著蘇軾人生閱歷、社會生活、個人情感的變化,風格亦有不同。

    綜上,蘇軾書法藝術魅力對當代影響很大,所以能成為北宋第一,道理不言而喻。

    以下為天下三大行書,分別是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文稿》和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 6 # 如廁時分吐故納新

    一個僅僅把字寫好的人是不能稱之為書法家的,他更不可能排第一。正如一個武藝高強的人是不能稱之為軍事家的,更不能稱之為著名軍事家一樣。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沒有才情、文化、故事只有技藝是沒有靈魂和精神的!賣油翁的文中提到:“油之錢孔入而錢不溼,別亦無唯手熟爾”。正如東坡有言:書非其人雖工而不貴!如果是別人寫的石壓蛤蟆體可能就是醜書了!

  • 7 # 凹凸草堂

    宋代,是中國文化璀璨斑斕的朝代,湧現了一大批如蘇、黃、米和蔡等書法名家,其中蘇軾的書法在北宋排名第一不僅僅是他本人書法好,而且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所以也成就了蘇東坡在書法中的地位。

    蘇軾的代表作《黃州寒食帖》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的點劃結構準確,意境含蓄深遠,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普通大眾都能夠從中獲得藝術美的享受。抒情達意明白曉暢,有感而出,自然天成,沒有刻意雕琢之弊。錢謙益認為,書法“以天真爛漫,自然而然者為工”。朱承爵曰:書法之妙“全在意境融沏,出音聲之外。”《寒食帖》文辭質樸,通達曉暢,韻味無窮。以筆法得形態,由筆勢而顯氣韻,筆意富於神采,令人不忍釋卷。“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可以說是做到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興之所至,神融筆暢,沒有固守成法,常有出人意料的神來之筆。線條的粗細、行筆的徐疾、字形的大小、筆意的斷連、字勢的欹側,跌宕會通變化無窮,雖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之美,真可謂人書合一,格調高逸,獨步古今。雅俗共賞的審美境界,力求用自然的筆墨語言,表達豐厚深遠的意蘊,讓不同層次的觀賞者都能欣賞。

  • 8 # 徐夢建

    宋代的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排名第一的就是蘇東坡。蘇軾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後人讚譽頗高。對於他的書法,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蘇軾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可以這麼說:蘇東坡的書法用筆豐腴,結字扁平,嫵媚舒展,能排宋朝四家之首主要原因是他有著超乎尋常而別開生面,自出機杼的書法理論和人文情壞是分不開的。從《黃州寒食貼》名列書法歷史上行書第三可見一斑。

  • 9 # 十四阿哥郎春濤

    北宋有北宋的理解和評判標準,就像有人拿著齊白石的字畫去參加鑑寶節目,專家說是贗品,當持寶人說自己是齊白石的孫女時,現場尷尬無比。你說這有什麼標準?

  • 10 # 石麗布葉

    東坡的書法,粗看既不“流麗”“婀娜”,又不“剛健”“端莊”,似乎有悖於他的美學理念。書法被東坡戲謔為“樹梢掛蛇”的黃庭堅也曾以“石壓蛤蟆”回謔之,此評實在是幽默形象妙不可言而成為不刊之論。在傳統唯美主義者看來,東坡的“石壓蛤蟆”形態的書法的確不美,但須知美的形象千姿百態千變萬化,美的最高境界在於意趣和神韻。以形傳神是所有藝術的共同審美要求。細品東坡之書,樸中見巧,拙中含韻,線條豐腴,結體舒展,自然天真,意趣盎然,富於“畫”的神韻,可謂書中有畫,畫中有書,若深品之,還是能在其扁平的造型中品到“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氣韻,這和他的詩詞文的藝術審美精神是契合的,只是他用一種有異於傳統審美形態的獨特手段來表達他的審美理想和審美境界,這種獨特的書法形態和常人難以企及的自然境界,成就了東坡書壇上北宋四大家之首的地位。

  • 11 # slx孔雀東南飛

    北宋時期在書法界造詣比較高的大概就是“北宋四大家”了,他們分別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後來人們簡稱為:蘇黃米蔡,他們的書法作品就代表著北宋時期書法界的高峰水平。

    單從書法造詣來說,他們各有所長,不分伯仲。

    盛時泰《蒼潤軒碑跋》中說:“宋世稱能書者,四家獨勝。然四家之中,蘇蘊藉,黃流麗,米峭拔,而蔡公又獨以渾厚居其上。”

    起初我欣賞蘇東坡的書法作品時,說心裡話,我覺得他寫的字好醜,好特別。

    你看人家顏真卿寫的字自稱一體,那叫顏體,

    柳公權寫的字也自稱一體,叫柳體。無論從字型的間架結構,還是起筆運筆他們都有自己的規律可循。

    你再看蘇東坡的書法作品,大小不一,有扁有圓,有長有短,有胖有瘦,沒有規律可循。

    對自己的字寫的醜,蘇東坡也供認不諱,他曾調侃嘲弄自己說他這個書法是“石壓蛤蟆體”,對,是被石頭壓死的癩蛤蟆的風格。

    後來我比較喜歡蘇東坡的詩詞歌賦,在欣賞他的詩詞歌賦時,我逐漸瞭解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多災多難,起伏跌宕的一生。

    當我瞭解了蘇東坡的生平事蹟再來欣賞他的書法作品時竟然有了新的感受,不再覺得他寫的字醜了,反而覺得他的書法很有韻律,節奏感很強,欣賞他的書法像在欣賞一首樂曲,有高音,有低音。時而高亢,時而悲鳴。

    都說字如其人,蘇東坡的字彷彿也是他一生的象徵。表面上看來大小不一,就好像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有時高升,有時被貶。

    但是穿插避讓卻是恰到好處,瀟灑自如,卻很像他豁達率真的性格。

    蘇東坡寫的《寒食帖》,他的用筆、墨色會隨著詩句里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率性而為,瀟灑飄逸,自然而不做作,通篇字帖也是一氣呵成、神采飛揚,簡直達到了“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

    他的書法線條會隨心情變化自由發展。

    你比如詩句: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你再看他寫的疊字“年年”,最後這個“年”就用一個點來表示,很隨性,一個點就代表了一年。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

    蔣勳曾說:

    他寫的“花泥”絕對不是在講花,是在講他自己,

    那個‘花’跟‘泥’細看有牽絲纏繞,

    是“花”的美麗,又是“泥”的低卑,

    他正在體會生命從“花”轉為“泥”的領悟。

    愛“花”的潔癖,愛“花”的固執,

    要看到“花”墜落“泥”中,或許才能有另一種豁達。

    “哪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咱們看他寫的“紙”的最後一筆拉的好長,好像是一把刀的刀尖,又好像是根繩子牽著這個“紙”字。

    其實寫到這兒他是在心裡吶喊,在發洩心中的委屈。

    《寒食帖》之所以被認為是蘇東坡最了不起的書法,因為他把毛筆運用到最複雜的狀況。有柔軟、有堅硬,有樸拙、有華美,變化最大。

    所以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意思是說在宋朝四大書法大家中,蘇軾當之無愧是第一。

    我倒覺得蘇東坡的書法能在北宋排第一,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在文學上堪稱宋代最高宗師,而且他在書法,繪畫,醫藥,烹飪,音樂,都有斬獲。而其他三位相對要弱些。

  • 12 # 磁州大可

    該問所說蘇東坡書法"能在北宋排名第一",題義是說,蘇能在北宋書法"四大家"中排名第一,而不是說北宋時他就已經在"四大家"中排名第一了。釐清二者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書法史,北宋書法"四大家"之稱,是在宋室南渡、即南宋建立以後逐步形成的。北宋前期書學不興,至宋中期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文壇領袖歐陽修大力倡導,蔡襄以真草隸篆四體俱備之功,開創了北宋書學之興盛局面。其後蘇東坡倡導、並身體立行的"寫意"書法蔚然成風,黃庭堅、米芾等寫意派大家又各以其在行書、草書上的創新和成就而聲名鵲起,寫意書風遂成北宋書法之大成,而影響至深至遠。在此書風流變之際,"尚意"書評亦是"意在筆先",蘇、黃、米等大咖要為其倡樹立評品標準,自然就涉及到對前朝當世書家之評價。也正是在此情況下,蘇東坡曾以蔡襄在書法上的成就和影響推其書為"本朝第一";黃庭堅則以蘇東坡"本朝所善書當推為第一";而後世也有書評認為,若以在行、草兩種書體上的均有大成而論,黃庭堅則應當為"第一"。特別有意思的是,有"米顛"之稱的米芾,亦曾自信地笑納他人對其"天下第一"之稱許。正是在此基礎上,南宋高宗之後,蘇、黃、米、蔡"四大家"之稱方才逐步形成。

    北宋書法"四大家"之排名,歷來也有爭議,但主要是其中排在第四位的"蔡"。一般認為,所謂"蔡"是指蔡襄(君漠),他的書法取法晉唐,講究古意與法度。其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淳淡婉美,草書參用飛白法,謂之“散草”,自成一體,非常精妙。歐陽修曾說:“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蘇武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既然是“本朝第一”,既然其書法已可“主盟”,那麼,列於四家應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明清以來,又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從"四家"的排列次序及書風的時代特色來說,“蔡”原本是指蔡京,只是後人厭惡其為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

    然而,"蔡京說"畢竟晚為明清時人所說。而南宋遺民、元朝人王存,已明確提出過“四家”之說。他在《跋蔡襄洮河石硯銘》墨跡中稱蔡襄書法“筆力疏縱,自為一體,當時位置為四家。竊嘗評之,東坡渾灝流轉神色最壯,涪翁瘦硬通神,襄陽縱橫變化,然皆須從放筆為佳。若君漠作,以視拘牽繩尺者,雖亦自縱,而以視三家,則中正不倚矣”。可見王存不僅指出當時有"四家"之說,而且明確無誤指出"四家"之"蔡,即是蔡襄。此外,在書法史上,蔡襄的書法成就以全面著稱,楷、行、草書皆獨樹一幟,且又有屏棄帖學,振興書風的貢獻,因此,從總體上看,其成就顯然是超過蔡京的。因而千百年來主流意見還是認可排在第四位的應是蔡襄。

    北宋書法"四大家"中,蘇東坡之所以排在第一名,原因有四:

    一是北宋書法風格流變是蘇東坡排名首位之前提。書學進入宋代,橫亙於前的是唐代中正、森嚴的"尚法"高峰。一代文宗歐陽修在發起詩文革新運動的同時,又大力倡導書學改革,衝破唐人書學法度及功利思想之束縛。其“書以意求”、“學書為樂”的書學思想及學無成法、不計工拙、遺貌取神、自適遣興、賢者遂遠等主張,成為蘇、黃、米"尚意"書風的理論先聲,也為北宋中後期新的書法審美和評價標準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而蘇、黃、米、蔡在書法的成就、地位和"四家"名號,正是這一新的審美和評價標準被社會、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普遍接受之合乎邏輯的結果。同時,這也是蘇東坡能位居"四大家"首位的前提。

    二是蘇東坡書學貢獻尊定了其在北宋"尚意"書法之領軍地位。世以"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歸納中國書法時代風格演變。對代表北宋時風之書法,概以"尚意"屬性,應是基於蘇東坡"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興信手煩推求"的宣言。儘管"四家"之中黃山谷、米芾,乃至蔡襄,都對"尚意"書風的形成和確立做出了貢獻,但蘇東坡無疑是竭力鼓吹、並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的領軍人物。關於其主要書學理想,書評家曹寶麟先生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蔑視成法,提倡入神;二是鼓吹創新,張揚個性;三是崇尚自然、抒寫襟懷;四是重視學問、意隨文生。這些驚世駭俗、標新立異之論,對宋人衝破唐書法度束縛,建立起屬於自己時代風範的書法大廈,影響至深,成效更顯!

    蘇東坡不僅於"尚意"理論多有建樹,更在書法實踐中身體力行,面對唐書法度壁壘,他不僅知難而上,而且大智大勇,另闢溪徑。其創造的書體,既"出新意於法度之內",又"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世稱"蘇體",其影響被及古今,不僅為後世敬仰,既若處"四家"之二的黃庭堅亦曾著意效仿。蘇東坡不僅師承歐陽,接力宋書革新,而且慧眼獨具,力挺蔡書、為其正名;還高風亮節,獎掖後進,為黃庭堅後來的書法"變法"張目鼓呼,為米芾書藝的"突破"指點迷津,樂見二人終成與己分庭抗禮之大家。從而,壯大了"尚意"大軍的聲威力量,攜手黃、米共同將北宋"尚意"書法推向歷史的高峰!亦使"四家"得以功成名就,而其排名居首則水到渠成。

    三是蘇東坡書法造詣及成就決定其位冠"四家"當之無愧。蘇近學蔡襄,再習徐浩、李北海,宗崇楊凝式、顏真卿,上攀魏晉風調,一路揚長除弊、振衰繼絕,既積累了宏厚的書法素養功力,又不拘泥於任何一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最終形成了極富自身特色和尚意"風範的"蘇體"書法。黃庭堅曾經評價蘇軾的字“早年用筆精到,不及老大漸近天然"。蘇軾一生仕途坎坷,然胸襟豁達,氣度非凡,見識過人,其書法更加的豐腴跌宕,天真浩瀚,特別是行書更是氣勢恢宏,超凡脫俗。而其於謫居黃州寫就的巜寒食詩帖》,更是號為"天下第三行書",比肩於右軍、平原。其於書法上之卓越成就,不但無愧於"四家"之首,無愧前賢后能、更為亙古於今的千年書史增添了光彩!

    四是蘇東坡高才大德堪稱楷模為世人敬仰。蘇東坡於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作為士大夫和政治家,他忠君為民,政績斐然,富有家國情懷;堅守正義、剛直不阿,屢遭貶謫,忠貞不改,率真放達,極具文人風骨。他是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及美食家。他在詩、詞、散文、書、畫及美食、酒飲等諸多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倡導和推動書學改革,創立"尚意"書風和"蘇體"書法,是為“宋四家”之首;他工於繪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發起文人畫運動,終於元季成為中國畫主流而至今。蘇東坡還是美食家、發明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美食和發明故事。完全可以說,蘇東坡就是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修齊治平"、忠義道德的典範和化身,因而深受當時及後世百代敬仰。這也應該是其能居"四家"首位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大可認為,蘇東坡能為"宋四家"之首,並不是其書法冠絕天下,而是其書學思想、書法成就、道德人格、學識修養、社會名旺及時代書風流變等綜合因素使然。惟此,也只能由蘇東坡享此殊榮。

  • 13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蘇東坡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帖》我個人認為就能排在宋朝書法第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因其散文、詩詞、繪畫都有極深的造諧,他的書法歷來備受稱譽,還與黃庭堅、米芾等開創了尚意書風。他廣泛汲取前人營養,如得顏魯公之豐雄,李邕的豪縱,楊凝式的任意,柳公權的清勁;又以二王風姿嫵媚為基礎,兼融漢碑之寬厚,魏碑之剛健。其理論上強調“意”和“韻”而不拘古法,力主創新,作品體現了一位文學大家的深厚素養。他的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但一生屢經坎坷。他的書法藝術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風便可想象其為人。我們還知道很多歷史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張之洞等都學習他的書法。黃庭堅在《山谷集》:“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更在“宋四家”之首,實至名歸也!

    東坡傳世書作有《治平帖》、《歸安丘園帖》、《新歲展慶帖冊頁》、《一夜帖》、《前赤壁賦》、《醉翁亭記》、《黃州寒食詩帖》、《答謝民師論文帖》、《渡海帖》、巜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

    宋代書法在經過五代的長時間分裂和戰亂,趙匡胤統一了天下,定下“崇文抑武”的國策。北宋初,因經濟蓬勃發展,各民族文化不斷融合,書法藝術繼魏晉南北朝和隋唐而再次繁榮,形成中國書法史上又一藝術高峰。歐陽修首倡書法不能專仿古人,其後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緊承其旨而近法唐人,遠溯二王。一方面追求晉人的風度神韻,另一方面注重個人創造,開創了崇尚個人意趣的“尚意”書風,行草也取得了新的突破。真正開一代書風並取得卓然成就的就是後世稱為“宋四家”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我們欣賞《寒食詩帖》中用筆精緻,圓潤含蓄,結字自然生動,字形長短大小變化豐富,還有遊絲映帶,法度和情感交融而極具揮灑之妙。此帖點畫、形體豐滿,筆劃自然沉著;字形忽大忽小,參差有致,各具姿勢,極為隨意。其結體疏密相間,布白和諧。字勢左低右高,自然而富有天趣。章法上節奏和諧、整體感強、疏密得當。通篇可謂氣脈貫通,上下左右鬆緊欹側而錯落有致,其變化多端並不拘一格,渾然天成。縱觀整帖書寫節奏時緩時疾,字型時大時小,筆畫時粗時細,墨色時濃時淡而給人一種茂密中求空靈的感覺,達到“我書意造本無法”的境界。全詩一百二十九字,反映了作者鬱郁不得志的痛苦憤懣之情,詩書相融,故人稱“蘇書第一”。

  • 14 # 工筆小強

    蘇軾大名鼎鼎,是北宋的一代文宗。詩詞書畫都留名後世。中國文化史很難找到第二個這樣的顯赫人物。 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 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後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又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朴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也很有關係,蘇軾執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於虎口之間,類似於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 蘇軾書法中年代表作為《黃州寒食詩帖》(下圖)。此詩帖系元豐五年(1082)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詩句沉鬱蒼涼又不失曠達,書法用筆、墨色也隨著詩句語境的變化而變化,跌宕起伏,氣勢不凡而又一氣呵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 著名美學家蔣勳說,蘇軾的作品表面看起來是很隨意,看起來很柔軟,可是他的剛硬都在裡面。比如: 尤其是“花”跟“泥”這兩個字最美。這兩個字中間用了很多的牽絲,細的筆的牽絲把他們連在一起。 如果我們不放大,我們可能就看不到蘇東坡的用筆裡面除了柔軟,也有這種很細緻的部分。 所以對於書法,第一是要讀他的文學的意思,讀完以後你必須把字放大,去讀他的每一個的用筆習慣,你就會看到蘇東坡用筆的某一種美學,是跟他的個性有關的。 別人都說蘇東坡這樣的姿勢寫字是不夠有力的,可是我們看“苦雨”這兩個字,“雨”的橫畫這個部分,到頓的部分再下來,其實非常的剛硬。尤其是肩架寫得非常好。 特別是“花泥”二字,反應出蘇東坡對人生的領悟:從豔麗的花,回來做泥土。 當有人說他的字很醜,他就說:對,我的字就是“石壓蛤蟆體”。 下半首,尤其要注意“空、寒、破、溼”這幾個字,人生不完美,但他還是希望自己在這樣頹敗的時間裡活出一種意義。 《寒食帖》之所以被認為是蘇東坡最了不起的書法,因為他把毛筆運用到最複雜的狀況。蘇東坡一直到中年以後,才出現這麼大的變化。有柔軟、有堅硬,有樸拙、有華美,變化最大。 所以黃庭堅說:在宋朝四大書法大家中,蘇軾當之無愧是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最近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