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血染戰旗紅
-
2 # 數學LAOG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且攻防兼備的作戰平臺,航空母艦的研製與建造牽涉到大量的技術難題與裝置。那麼,一艘航母從無到有,究竟涉及哪些難點?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研究航母建造的技術難點。
設計技術
航母設計是否合理、完善對航母的作戰使用和保障維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雷達隱身設計 航母體形龐大,氣勢逼人,然而,對反艦導彈和雷達探測系統來說,巨大的體積卻意味著良好的靶子。因此,現代航母設計時越來越注重雷達隱身設計。
抗打擊設計,一旦航母受到打擊,如何提升生存力也是重要的設計課題。英國新型“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採用了獨特的“雙島”式設計:兩個位於右舷的獨立艦島各司其職,前者專門用於航行操控,後者則以控制艦載機行動為主。這種設計大大提升航母的抗打擊能力,並減少了艦載機起降過程中的氣流乾擾,開闢了大型航母設計的新思路。
載機起降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說,航母是一個大型海上浮動機場。因此,先進可靠的起飛和降落技術是航母效能的重要標誌,也是決定航母戰鬥力的關鍵要素。
艦載機起飛技術從目前來看,只有美國真正掌握了可靠、有效的起飛彈射技術,其他幾個航母擁有國要麼採購美國的蒸汽彈射器,要麼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藉助滑躍甲板使艦載機騰躍升空。如今美國還在全力研製電磁彈射器,並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可望於2015年在“福特”級航母上使用。
據悉,與蒸汽彈射器相比,電磁彈射器不僅使重量和體積減少一半,而且其加速性可根據艦載機的重量隨意變化,既可彈射更重、更快的艦載機,也可彈射小而輕的無人機。另外,還具有維修週期短,使用成本低等優點。
艦載機降落技術
使用攔阻索幫助艦載機降落看似簡單,卻直接關係到艦載機的安全。統計表明,航母艦載機60%~70%的事故都是在降落時發生的。所以,各個航母擁有國都在艦載機降落技術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英國的未來新航母計劃採用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方式,同時還要求艦載機利用向量推力減緩飛機進場的速度,並保留機翼升力不變。
艦載機技術
艦載機是航母的主要進攻和防禦武器,其先進性將決定航母作戰能力的高低。
美國為其未來“福特”級航母量身定製了第五代戰機F-35C。為了進一步滿足其兩棲攻擊的特殊性,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還研製、建造了F-35B垂直/短距起降型攻擊戰鬥機。其他國家的航母艦載機將繼續瞄準第四代或四代半來設計。印度在設計、發展未來航母艦載機時就牢牢把握三艘航母通用的原則,堅持發展適合滑躍式甲板的米格-29K艦載機。
艦載無人機由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效費比高、用途廣泛且可避免人員傷亡等優點,正逐漸成為未來航母的主力機種。2011年2月,美國X-47B艦載無人機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這標誌著實戰型無人機正式上艦已為期不遠。該無人機的入役決非單純地填補美國航母艦載機機種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將有可能徹底改變未來海、空戰的作戰模式。
動力技術
動力系統是航母的“心臟”。二戰後,美國航母的動力系統更替明顯加快。從“福萊斯特”級航母上的蒸汽輪機,到“企業”號航母上的A2W型壓水堆,再到“尼米茲”級航母上的A4W/AIG型壓水堆,美國現役航母已全部實現了核動力化,其續航能力和效能已相當出色。不過,美國海軍並不滿足,又為新一代“福特”級航母設計建造了更新型的A5W壓水堆。其產生的電力是現役航母的3倍,在航母50年的全壽命期內,A5W壓水堆不必更換堆芯。
法國雖然發展了歐洲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但自1999年“戴高樂”號試航以來,艦上的核動力裝置便故障頻頻,艦上核輻射超標,而且航母的航速也只能達到27節,滯後於護衛艦隻。
航母作為一種作戰艦艇,其船體必須能承受住9級以上風浪。因此,航母對鋼材的要求遠比一般民船要高,主要有以下突出特點:
第一,高強度。隨著航母噸位增加,長度加長,船體在海洋中承受的波浪載荷也越來越大。建造航母所用鋼材強度必須足夠高。
第二,高韌性。航母不僅要承載波浪載荷,還要承受飛機起降衝擊和武器發射的反衝作用。因此,高韌性鋼材對於航母安全十分重要。
第三,耐腐蝕。航母常年在海上服役,船體會受到海水腐蝕,為了使航母能夠獲得較長的服役期限,船體必須採用耐腐蝕鋼材建造。
高標準焊接能力
航母的主體結構是龐大的焊接構件,因此,焊接技術高低,直接關係到航母的建造週期、建造質量和建造成本。資料表明:航母的焊接工時要遠超民船的焊接工時,最高甚至達到總工時的50%。在航母的焊接結構中,焊接接頭往往是最薄弱的部位,焊接質量將直接關係到船體結構的安全可靠性。
精密建造能力
航母製造技術也是一個重要環節。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能夠製造大型船舶,但這並不等於它們擁有了建造航母的能力。在航母的製造過程中,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和大型設施。
也就說,很難。許多國家望爾興嘆。
-
3 # 初初啊888
1航空母艦的甲板是一個比普通飛機場複雜的多的海上機場。甲板上佈滿了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輔助裝置。絆機索看起來是簡單的裝置,但是設計能滿足短時間內讓大量飛機迅速降落而不出事故和意外就相當困難了。還要考慮到在遭到導彈打擊後仍然能保證飛機降落就更加困難了。所有這些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輔助裝置還都必須能在戰爭條件下迅速修復。這就要求這些輔助裝置拆卸簡單,修復容易,這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甲板上最複雜的是飛機彈設裝置,蒸氣彈設器。
2航空母艦還必須是一個門類齊全的修理工廠。這個修理工廠要能修理航空母艦上的裝置和艦載機。
3航空母艦還必須是一個門類齊全後勤倉庫。這個後勤倉庫儲存艦用武器和艦載機的攻擊武器。航空
4母艦還必須是一個可靠的物流系統。它要保證艦載機,武器,人員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
5航空母艦是一座城市,它為航空母艦上所有的人員提供了生活,訓練,通訊,作戰的平臺。
航空母艦的空間有限,我們無法把機場上通用的裝置都搬上航空母艦。許多裝置不得不重新設計建造
總而言之航母的製造難點就是如何保證航母的戰時組織度 出勤率
再小的問題放到巨大的載體上也會出現致命的後果。
二戰日本某航母使用婆羅洲的高質原油(此原油有相當高的揮發性)作燃料 ,結果美軍一發魚雷擊中了燃料輸送管線, 加之各艙室通風能力差 ,使揮發的原油累積到燃燒的臨界點發生爆燃。最後導致沉沒。
二戰大量使用大噸位的艦船改造航母 ,但這種改造出來的航母大多使用開放式艦艏。遭遇颶風后起降甲板被嚴重破壞不得不回港修復。
相對現代航母鄙陋的多的二戰航母都因為各種各樣看似簡單的小問題而影響作戰甚至沉沒。
那麼面對無論噸位還是起降速度都大的多的現代飛機 這種小問題釀成大後果的機率發生的可能性更多。
如果需要具體到點上的話 我可以給你羅列一下幾種難點
1.特種鋼材,特種鋼材需要承受住9級以上的大風,還有1500度以上的高溫,飛機在甲板上起飛降落髮動機噴出的熱量是很高的,一般的剛才遇到這種溫度就變形了,更別說起降飛機,這種剛才的柔韌性必須很強,才能頂住飛機降落時巨大的衝擊力。
2. 就是發動機與渦輪的傳動杆問題,像美國的航母裡面的傳動杆大概有30--50米這麼長.直徑大概在70公分左右,傳動杆在工作的過程中高速運轉和低速大負荷會運轉起熱變形,這一問題直接影響了整個航母的動力。如何解決傳動杆的散熱還是個大問題。
3.彈射起飛裝置,只有美國和曾經的蘇聯有能力製造。此裝置能夠大大提高作戰飛機的起飛重量。並節省緊張的甲板空間。
難點在於長行程大直徑高壽命結構簡單的精密活塞和蒸汽動力的提供。
4.艦體結構設計,如何保證各艙室的合理佈置。如何保證船體在複雜海況下的穩定航行。如何保證整艦的通風散熱。
5.艦載預警機,如果依靠艦船上的雷達引導 ,受地球曲率和天線高度的影響有效距離會遠低於預警機
看不見就打不著 沒有艦載預警機 航母的作戰能力將極其低下。充其量只能勝任艦隊防空和反潛。
-
4 # 陶式防務評論
想建航母一點都“不難”,你們看,連印度和南韓都決定自行建造航母,而且原本制定的工期才不過幾年。
當然這是他們自己想當然的“容易”。印度造了十幾年,第一艘中國產航母還沒完工。南韓想自行建造航母,但是臨開工才發現一堆技術難關,而且美國還搞技術封鎖。
印度和南韓的航母方案,都明顯迴避了核心裝置的中國產化問題,一律從外國引進。包括髮動機、攔阻索、艦內空調和訊號裝置,甚至是多數雷達和武器。但是,進口裝置的風險,不是一般的大。
像南韓的航母方案,不少裝置都無從引進,沒人肯賣。印度倒是湊齊了進口裝置供應商,但是英國的一個關鍵裝置突然說延期交貨,導致整艘航母的工期被拖延了一兩年。
也就是說,作為這種進口零件組裝的“中國產航母”,能否造好完全要看運氣。所以,航母要麼完全中國產化,要麼乾脆直接進口整艘航母。搞出來的“組裝航母”,不僅價效比差,而且對提高本國軍艦製造能力的意義並不大。
-
5 # 老霍家那小勇
造一艘航空母艦有多難?
我們來講一個故事。
1993年,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對俄羅斯總理說:“‘瓦良格’號不可能再完工了。”俄羅斯總理問道:“為了將艦完工,究竟需要什麼?”他回答道:“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但這個偉大的國家已不復存在了。”
首先,造航母需要的是技術人才,而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各大專業院校學科的支援,現在造航母,肯定遠遠不止600個專業,而是幾千個專業了!
有了技術人才,還需要數以萬計的工廠為航空母艦生產零配件。航空母艦,是目前為止,人類製造的最大海上艦艇材料和技術指標很變態!就拿不太起眼的螺旋槳來說,全世界,都沒有幾家能生產。英國想造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就因為沒有夠大的龍門吊,跑來中國求助。說起伊麗莎白女王級,我感覺真實丟了大人了。別的航母,都是艦載機找船,她是不遠萬里跑美國接受艦載機測試,沒辦法,五代機英國造不出來啊!
有了技術人才梯隊,有了技術指標達標的工廠,接下來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統籌規劃。造航母不是一拍桌子就開始乾的,立項之前,可行性調研可能就要幾年時間,然後開始論證,再然後是預研,隨後是難點攻關,當技術難題解決完了,就開始招標採購開始造了。
因為航空母艦不比其他產品,往往是科研費用非常高,但是生產量非常少,所以價格非常貴!
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幾十年!費用可能以萬億來計算。
當年劉華清將軍的航母夢,到遼寧艦服役,就隔了幾十年!
山東艦14年開建,19年服役,用了5年時間。
這還是中國,一個14億人口,各個學科門類完善,工業基礎非常好,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中國!
印度就不善於統籌規劃,所以印度航母下水三次了,停工待料時間比正常建造時間還長。
就算造出來,使用費用更嚇人!
艦載機,港口,船塢,護航艦艇,海軍官兵,日常維護,都是天價。
-
6 # 浪尖的飛魚
造航母可以簡單,也會很難,不僅僅是技術難、還有資金難,使用也不容易。
簡單來看,航母就是一個大船,搭載了飛行甲板和一些武器的大型軍用船隻平臺,但是細化到整艘船的各個職能部門、電氣裝置又是非常複雜的。
首先建造一艘航母,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力才支撐整個建設過程,除去電工、焊工等人工成本,還需要大量的鋼材、合金材料等,俄羅斯如今就陷入了這樣的窘境,現在的俄羅斯並不缺乏設計航母的專家,但是由於早期蘇聯解體時,大量的船廠分在了其他國家,至今沒有合適的船臺來建造大型船隻,加之經濟持續低迷,軍費開支同樣緊張,導致俄羅斯遲遲無法開始建造新的航母,俄羅斯航母也經常被戲稱為“PPT航母”。
組成一艘航母的眾多“零件”也並不簡單,比如適應現代化戰機的攔阻索系統,船臺的升降機,各種艦載電子裝置的安裝,印度航母數次下水就是如此,多次下水就是個“空殼”,大量關鍵的電子裝置並沒有一步安裝單位。
艦船的動力系統也是一個關鍵,航母畢竟是艦隊走向遠洋的一個核心,體型大、重量大,必須要有合適的推進系統,跟得上艦隊其他艦船,才能更好發揮整個艦隊的戰鬥力,2000年11月,法國航母“戴高樂”號在北大西洋進行首次遠洋試驗時,一部螺旋槳的槳葉突然斷裂,沉入大西洋洋底。螺旋槳事故讓法國政府難堪不已。
如果僅僅是造好了航母,沒有艦載機肯定也是不行的,目前全球僅存能作戰的艦載機只有中國海軍的殲15、法國海軍的陣風M,美國海軍的大黃蜂、F-35等,這裡值得一提的就是泰國航母差克里·納呂貝特號,世界最輕航母,目前就面臨著無艦載機可用的尷尬局面。
-
7 # 追逐蘿蔔的毛驢
不邀自答冒昧。
首先要宣告下,航母這個平臺本身能造的就不多。
第一個問題是船臺。一般擁有10萬噸以上的貨輪製造船塢的國家才能夠說他能造航母。
第二個問題是,航母平臺本身的製造難度問題。第一他用的人少,而且都不輸出技術,比如攔阻索,彈射器(滑躍起降也有一個輪擋,蓄能機構。)這套系統你得自己摸索。在然後最基礎的鋼材,船型設計。航母平臺最難的也在這裡。因為全球6萬噸以上(當然也有6萬噸往下的。)以30節狂飆,而且需要具備高速小半經轉彎的船,全世界只有航母這麼玩玩。
第三是艦載機以及其維護保障裝置。這得都要自己根據自己的需求,研發。而要把航母玩的好,現在門檻高了,第一你得有艦載預警機,第二你得有隱身四代艦載機。不然別人有了,你打不過人家。造了也是落後的。
第四,航母是一個大傢伙,無論從光學衛星還是偵查機,無人機,甚至岸基雷達上,他都是一個沒法隱蔽的傢伙,而且自身思維能力差。所以他需要別人幫助他。那麼你就需要造一整套,反潛,反艦,防空,反導得海上保鏢系統。
最後,造的起養不起的很多,養的起不敢用的也有。比如馬島海戰,阿根廷因為反潛防空能力弱,戰列艦被人家擊沉後,航母幾乎沒出過港。
總之,海軍本身就是有錢人玩的,航母更是燒錢的主。還知道中國專門為了航母建造了4萬噸20多節航速的補給艦。而普通補給艦是不需要20以上這麼飆的航速的。
航母是遠洋制空權,低成本反艦,離岸打擊的核心艦種,一把一架艦載機得作戰半徑在1000海里左右,這意味著航母具備1000海里的反艦,防空,縱深打擊能力。沒有航母,海軍在作戰時候就矮人一頭。不得不後發制人。因為現在的反艦導彈最遠也就300公里左右,我們的有500公里的,即便這麼誇張,也不如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大。
-
8 # 愛歷史的小磊
謝邀!討論這個話題,我們就要先談一談,歷史上第一艘具有現代意義的航母,就是英國對義大利商船“庫帝羅索”號的船體進行改造,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直通型平坦飛行甲板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二戰時期,航母的作用才真正體現出來被稱為“移動的飛機場”而如今航母更是大國力量和大國威懾的體現,是一個國家是否具備現代意義海軍的標誌,其作用不言而喻了。
然而航母那麼重要,世界上卻沒有幾個國家有能力擁有航母,世界頭號強國,現役11艘全為核動力航母
,中國兩艘(第三艘正在建設中),法國兩艘,英國兩艘,俄羅斯一艘,印度一艘……這些國家可謂是世界上主流國家,然而,真正有能力建造的,卻只有中美英法俄。原因之一便是造價高昂,其二是技術瓶頸,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價格便是希臘一整年的GDP,這還不說,建造航母還需要大型的船塢,港口,起吊臺等先進裝置。即使有些國家突破了技術瓶頸,然而,部分國家也不願意去建造航母,因為航母不僅建造起來,耗資巨大,其保養維修費用更是可見一般,一艘航母80%以上的時間都是保養期,可謂是耗資巨大。
綜上:只有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國家和綜合國力靠前的主流國家,才真正有能力建造和保養一艘航母。
(圖一為“百眼巨人”號,圖二為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
9 # 吹2牛
造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體表現。看一下全世界有哪幾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就知道它的造航空母艦的困難程度有多大。
-
10 # 鍾耶
航空母艦(簡稱:航艦/航母,被稱為“海上霸主”)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統平臺,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航空母艦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端打擊能力,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因此在規模作戰中,航空母艦是最重要的作戰列艦艇之一。
現代航空母艦通常將上層建築集中在飛行甲板的右側,稱為“艦島”。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甲板上空無一物是最理想的,但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訊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空母艦都是將這些上層建築設計得很緊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
現代航母力求其外型簡潔以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但其中技術非常複雜,已實現了上層建築的“集結化”包括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封閉桅杆(AME/S)、電磁輻射系統(MERS)和多功能射頻系統(AMRFS)。飛行甲板是航空母艦上供飛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按照任務需求可將其劃分為起飛區、降落區和停放區。飛行甲板下設有廊形夾層、水密隔艙、機庫、武器庫和船員住艙,大型航母的甲板甚至可達6層之多,而甲板側邊則有兩到四座升降機用於將飛機運到甲板或機庫。船頭採用封閉設計,從飛行甲板到船頭皆為一體成形。
我們知道中國造得航母排水量是在六萬噸右右,也就是光用鋼材就就近5.5萬噸以上,以普通鋼材加加工費4500元算是4萬噸鋼材是1.8億,高階鋼防禦鋼材最高的能防原子彈衝擊,每噸300萬算7幹噸,是210億元,其餘的算每噸100萬的八幹噸是80億,淨鋼材價值就是290多億,其它其沒有算,不知道但都是精華大價錢。有人說個羅絲都在200萬以上,我們估算100億。合計算400億以內350億以上。是有可能,最少不會下到300億。算上艦載飛機應該不會高過450億。也不會低於350億,這是我計算結果。實際美國的最新福特航母價值129億美元比中國航母大一倍,合人民幣870億元,除2也是435億。應該計算不會有巨大的的差錯,因為鋼材應用是不能減少的,特鋼價值也是國際通用的,過去航母賣廢不值錢,是因為沒有高階防禦鋼應用。現在航母有防原子彈能力,價值就就幾十倍增加,小國都不敢提。中國強盛了,才敢造航母,俄羅斯都沒有造打算,可見不是大錢,而是巨大錢的東西,決不是一般東西,是舉國之力才能成功的東西。航母是象徵國家強大的東西。在中國現代化國防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中國海軍,從黃水戰艦進入蘭水戰艦。進入世界強大海軍的行列。其意義就是宣告華人,有能力在國際舞臺上大展英姿。發揮具大作用。發揮我們應有作用和應該享有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權力。讓華人昂首挺胸步入歷史舞臺。
-
11 # 藍海夢想
航空母艦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海軍的強弱,更是一個國家整體工業的實力的體現。建造一艘航空母艦涉及了各個行業,不但是一款高科技產品,更是一個吞進大王,一般國家即是有心也無力建造,需要大量的技術積累,更需要耗費大量資金,甚至影響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所以對於一般國家來說,想建造一艘航母需要克服的難題太多了。
首先建造航母要克服技術難關。航母一種技術密集型船舶,是大量的先進技術融合而成的海上作戰平臺。航母小的最低也是超過2萬噸,大的超過10萬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第一克服就是設計難題,如何合理佈局,必須精心設計和安排,才能有優秀的作戰能力,但是沒有大量的的軍用船舶設計經驗,這也是很難做到的,第二點就是需要大量軍用特種鋼材(目前只有中、美、俄、英、法、日可以生產),一個小國若是沒有生產這種鋼材的能力,你想都不要想航母的建造,比如航母攔阻索的研發,這個世界級難題,全世界能製造也沒有幾個國家,況且這種技術是屬於軍事機密,是嚴禁出售和外洩的。而且船廠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其中龍門吊就是其中難題之一,航母大型部件的吊裝都離不開這個裝置。因此所有這些不僅考驗了一個國家的造船能力,也考驗了一個國家的冶金製造工藝水平。
然後就是航母上所需要的配套的艦載機和武器裝備了。航母的最重要的當屬艦載機了,是航母最重要的進攻利器,比如目前主流的艦載機(不含艦載直升機)有美國的F18大黃蜂,F35戰機、AV8b;英國的鷂式戰機、法國的陣風艦載戰機,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以及中國的殲15艦載機等,無一不是高科技艦載戰機,這些國家都是綜合國力超強的國家,其他國家只能是望塵莫及了。如果算上高階的艦載直升機和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話,難度又提高了檔次。除了這些主要艦載機外,還有航母的雷達,導航系統、防空武器、艦載機的配套裝置等等的技術含量都不低,一個小國很難獨立完成這一切。因此技術難題是第一道攔路虎。
其次即是經濟難題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航母這個領域體現的淋漓盡致。目前世界擁有輕型航母以上的國家僅有中、美、俄、英、法、印等6個國家,其他國家都是屬輕型航母,不在此列。這些國家基本都是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不是在經濟領域排行全球前十,就是在綜合國力排行前十,所以不難看出都是綜合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擁有航母。
如果拿美國的尼米茲航母為例,其單航母造價在45億美元左右,各類艦載約90架,造價在60億美元左右,再機上各類護衛艦約6-8艘包含護衛艦,驅逐艦、核潛艇,補給艦等,整體造價在100億美元以上,還有驅逐艦打造的各類導彈少說也得幾億美元,按照服役50年週期計算,最後算上航母上的人員和後勤開支,以及維護費用等估計要達到600億美元上下了,這些只是按照美國尼米茲航母航計算,如果按照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造價高達130億美元以上,F35c艦載機造價在1.5億美元左右,整體要比尼米茲航母高出200億美元左右,這樣一個吞金巨獸,對一般國家來說絕對是經濟負擔。航母不是誰都能養的起的,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雄厚的國力作為後盾。
既然建造航母這麼多難題,為什麼還有國家一直在建造航母?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其實這一點也不矛盾。航母建造雖然有很多困難,但是能建造航母(不說二戰時期的老式航母)的大國無疑是克服了這些困難,說明航母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優點更是十分突出的,他們依靠自身的雄厚實力建造了航母,因為航母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上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航空母艦作為海軍作戰重器,其根本目的是維護國家利益而存在的。作為全球擁有航母的大國,都有廣泛的海外和本國利益需要去維護,說到底這些國家利益想要維護好,必須有強大的海軍來維護海上商路安全,以及在海外的大量利益。一個強大國家海軍航母編隊有6艘左右的艦艇組成。包含近百架戰機,幾百枚的各式導彈,其實力相當一箇中等國家海軍的實力,這樣的實力任何國家都不敢小覷。以美國為例擁有清一色的12艘核動力航母,透過海軍航母編隊在世界各大洋遊弋和駐紮,可以對任何一個國家構成威懾和壓力,也有效的保證了國家利益。美國同樣是透過這樣的手段,維持了其全球海上霸權和肆意欺凌。
航空母艦也是國家安全的保證,是禦敵於國門外的守護神。一個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一般在500-1000千米,在這個範圍內,不但可以對其他水面艦艇和目標發動攻擊,更可以在這個範圍內對來犯之地,在國土範圍之外展開攻擊,有效了保證了本土的安全。平時航母編隊可以在本國周邊海域巡航,也可以在自己重要的戰略利益方向進行長期巡邏,保證海上島礁和重點海域的安全,最大限度提升了人民安全感和國家尊嚴。
綜述:儘管發展航母有多種難度,但是也有很多優點。如果國家有能力可以建造航母,也可以負擔的得起,那麼發展建設航母無疑是極好的選擇;如果國家綜合實力實在支撐不了發展航母,還是以發展本國民生經濟為主,量力而行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
12 # 坤哥自媒體Vlog
全球能夠建造航母戰鬥群的船廠只有三個,其中兩個都在中國,並且其中一個還是目前全球製造戰艦最多的船廠,同時在建造2艘兩棲攻擊艦、1艘航母、1艘船塢登陸艦、8艘神盾驅逐艦和大量護衛艦,幾乎相當於兩支航母戰鬥群的數量了。這個巨型船廠就是江南造船廠,僅就造船能力而言即使是美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也比不上,只有紐波特紐斯的母公司英格爾斯造船廠可以一比,相對的,除了中美以外,其他國家都沒有這種巨型船廠了,即使是老牌海軍強國英國也沒有,畢竟英國現在造艦還要大量依靠國外裝置,相對於中美差距實在太大。
大型造船廠的難度其實非常大,想要建造驅逐艦其實難度並不大,全球有不少國家都可以製造,而護衛艦等小型戰艦就更容易了,甚至在內河都可以建造。而相對的,想要建造大型戰艦就要複雜得多了,四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就必須十萬噸級的普通船塢才能建造了,這主要是因為貨船自重並不大的原因,而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甚至必須要30萬噸級的巨型船塢才能建造,這種巨型船塢即使是中國也只有不到30座,其他國家就更少了,此外還有排水量達到50萬噸的巨型浮船塢全球更是隻有中國能製造出口,連全球第二大造船國南韓都必須從中國進口巨型浮船塢,並且一次就進口4艘。
大型戰艦的建造不僅僅需要船塢,還需要足夠的建造裝置與技術工人,要建造大型航母,就必須有重型起重機,想要建造10萬噸級的航母,就至少需要5到6部1000噸級的起重機,即使是僅僅建造遼寧號這種六萬噸級的航母,也至少需要4部左右600噸級的起重機,英國在建造“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時候,就從中國進口了2臺600噸級起重機保證建造水平,這也是中國近年以來出口數量最多的造艦裝置,全球有數個大國都在使用中國三一重工出口的大型起重機。
此外在技術工人方面,國外已經開始逐漸追不上中國的速度了,中國不但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技術工人群體,還擁有非常先進的自動建造裝置,前一段時間曝光了中國在造航母上使用的先進百噸級自行起重機,這款裝備配合模組化建造系統能夠將戰艦的建造速度提升數倍,因此中國實質上還可以擁有更多的造船廠,如中國南部的泉州造船廠,廣州造船廠都擁有建造航母和大型戰艦的潛力,這比美國要強大的多,在緊急情況下,中國甚至有超過6個大型船廠過40個30萬噸級船塢可以建造航母。
大型船廠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戰略級的寶貴資源,尤其是對於海權爭奪這方面,中國海軍想要獲得足夠的海權,就必須將這個優勢保持下去,才能正面擊敗美國海軍。
回覆列表
建造一艘航母有多難?這麼說吧,造航母首先要有錢。航母是個吞金獸,建造時需要大把大把的錢,平常的維護、使用、升級也需要大把大把的錢,日後退役了,要拆毀它也需要大把大把的錢。
一艘航母要多少錢?以美國的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為例,光是建造費用,它就花了140億美元。“福特”號滿載排水量10萬5000噸,最高可以搭載100架飛機。其中有50架左右是戰鬥機。如今美國的主力艦載戰鬥機是F/A18E/F“超級大黃蜂”,每架售價高達8000萬美元,50架就是40億美元啊!如果換成F35C,那更貴。F35C的售價是每架1.3億美元,50架就是65億美元。除了戰鬥機外,還有6架E2D“超級鷹眼”預警機,它每架的售價高達2億美元,加起來就是12億美元。還有6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這玩意也不便宜,每架要1.5億美元左右。剩下的就是C2“灰狗”運輸機2架,反潛直升機、搜救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它們加起來有20架左右。想要將它們買完,起碼要8億美元左右。你看看,光是航母加上艦載機,採購費用就超過200億美元了。再算一下護航軍艦。一般來說,一個航母戰鬥群最少由一艘航母,四艘護航的水面軍艦,兩艘攻擊型潛艇組成。美國的“阿里.伯克2A”級導彈驅逐艦每艘高達15億美元,“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的售價每艘高達10億美元。這麼一算,組建個航母戰鬥群就需要超過300億美元了。而很多國家一年的軍費還沒達到這個數呢。即便是輕型航母,比如說像日本“出雲”級那樣的,它的建造費用也要十多億美元,如果再給它配上艦載機和護航軍艦,也要二三十億美元。而這些軍艦、軍機在服役期間所產生的費用,通常是它售價的五六倍。這就好比咱們買車。可能你花十萬元就可以買到一輛車了,但在它十年的使用期內,你要支出的各種費用全加起來可能得要五六十萬元。也正是航母鉅額的建造費,使用費,讓許多國家望而卻步。
其次,造航母你需要有建造航母的各種設施。比方說大型的船塢你得有吧!航母輕則兩三萬噸,重則十萬噸,你總得要有相應的船塢來容納它吧!如今的航母都是採用模組化設計,分段組裝,每個模組幾十噸,上百噸甚至幾百噸重,你必需得要有大型的起重機將它們吊起來安裝到位吧?還有航母的大型艙段,每個艙段也有上百噸甚至上千噸啊,你總得有大型的運輸車輛將它們運到一塊進行組裝吧?大型龍門吊和超大型構件運輸車這兩樣東西還真不是誰都能建造的。
第三,你總得會畫航母的設計圖吧!航母的設計非常複雜,據說當年我們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時候,它的設計圖紙加起來就有20多噸,我們花了200萬美元從烏克蘭買回來的。在20年前,印度啟動中國產航母建造計劃,剛起步就遇上大麻煩——自己不會畫航母的設計圖紙,最後是花了400萬美元請法國和義大利幫忙畫的。
第四,造航母需要大量的特種鋼,不能用普通的鋼材。一般民用船舶的鋼材屈服強度有250兆帕也就夠了,軍用的是300-----430兆帕左右。但航母有些部位用的鋼材屈服強度要達到500----800兆帕。這是什麼意思?換成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單位就好理解了,也就是每釐米要能承受5000----8000公斤的衝擊力。特別是飛行甲板的鋼材,由於要承受艦載機起降過程中的高熱和高摩擦力,更要精益求精。
航母用的鋼材品種規格很多,不過往大了分,一般分為船體板、裝甲板和結構板三大類。船體板的要求低一點,一般是400兆帕左右,也就是潛艇用的耐壓板,厚度一般是22----28毫米。航母的水下部分為了抗禦魚雷或潛艇導彈的攻擊,厚度就大得多了,一般是150----230毫米左右,有的還採用雙層或者三層甲板設計。裝甲板的屈服強度一般也是個數,但厚度就大得多了。裝甲板一般用在航母的關鍵部位,如動力艙、指揮室。特別是動力系統,要是被破壞,那航母就成了海上的靶子了。裝甲板的厚度一般都超過330毫米。最麻煩的是結構板。它的屈服強度要達到500----800兆帕。這可不是一般公司能生產的。結構板主要用於飛機跑道、隔倉及船體結構等。尤其是飛機跑道要求極高。首先,要求飛行甲板能承受20----30噸艦載機起飛和降落的沉重衝擊。其次還要承受噴氣式飛機高達幾千度的火舌烘烤。所以飛行甲板的屈服強度一定要達到800兆帕以上才行。還有,飛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達5毫米/米以下,否則會影響飛機的升降質量。更重要的是飛行甲板的板面越大越好,要儘量減少焊縫。當然,能生產這種鋼還不行,還得有能裁剪這種鋼的工具。這種大型的軋鋼機也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生產的。中國也是到2005年才掌握這技術,生產出第一臺大型軋鋼機。因為這些裝置和特種鋼材都是屬於戰略物資,在國際市場上一般也買不到。
第五,航母輕則兩三萬噸,重則十萬噸,你必需得要給它一顆強勁的動力才能跑起來。比方說我們“遼寧”號上的蒸汽輪機,輸出功率高達20萬匹馬力。這麼強勁的發動機可不是哪個國家都能生產的。有人說,我生產不了,那我買別人的。可這東西就像前面說的特種鋼材一樣,屬於戰略物資,你想買未必能買得到。
最後,你即便把航母造出來了,你也必需得要有艦載機啊!航母沒有艦載機那就是燒火棍,沒有戰鬥力的。而放眼全球,能生產艦載機的國家目前也就只有中美俄法四國了——而且美國是唯一能生產艦載固定翼運輸機和預警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