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大妮姐
-
2 # 江玖億
種植茶樹,有茶籽直播與育苗移栽兩種方法。茶籽直播,比較簡便,便於大面積種植。育苗移栽,便於培育和選擇壯苗,有利於成園。
一,茶籽直播:
中國新建茶園採用茶籽直播,既省工,技術也是易掌握。各地經驗表明,茶籽播種後,要求出苗早,齊苗快,成苗率高,生長量大而健壯。在保證茶籽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這一要求很大程度決定於播種時期,播種深度和播種方式三個方面。
1)播種時期茶籽播種期較長,除嚴寒冰凍期外,一般從茶籽採收當年11月-第二年3月均可播種。冬播比春播出苗早,成苗率高,並可減少茶籽儲藏手續。春播所用的茶籽,在冬季儲藏期間應加強檢查,不可因管理不善而使茶籽變質,降低茶籽生活力和發芽率。
在不能冬播的情況下,也可採用春播,但播種時間不宜超過3月底。因為隨春季氣溫的升高,種子內的養分消耗加快,茶苗出土的時間也相應推遲,年生長參差不齊。春播的茶籽,在播種前最好用溫水浸種,溫水浸種不僅可起到選種作用,而且可以縮短萌發時間。但是浸種時必須掌握適宜程度,浸種時間以3-4天為宜,不宜過久,浸種的水溫,維持在25-30度。在浸種基礎上進行加溫催芽,能發揮更好的效果。
2)播種深度 播種深淺對茶苗的出土期,出苗率和幼苗的生長關係極為密切。播種太淺,由於茶籽與地面接近,土壤容易乾燥,或因陣性降雨的淋擊和沖刷,產生“露籽”現象,使茶籽失去發芽能力;如果播種太深,則因覆土太厚,茶苗出土晚,且較纖弱,往往缺株較多,生長參差不齊。
-
3 # Alan雨田
茶樹屬山茶科茶屬。山茶科包括23個屬,380個種。茶屬有50餘個種,茶樹是其中之一。茶樹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下,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形態特徵和固有特性。而人們要種好茶,首先必須認識茶,並按照茶樹的生長髮育特性,使其按著人們所需要的方面發展,以實現種茶的目的。現將茶葉種植技術介紹如下:
第一節 生物特徵
茶樹為山茶科山茶屬長綠喬木栽培控制後為灌木,茶樹的芽是枝、葉、花的原生體,位於枝條頂端的稱頂芽,位於枝條葉腋間的稱腋芽。頂芽和腋芽生長而成的新梢,是人們用來加工的原料,是最有利用價值的部位。葉是茶樹重要的營養器官,也是人們採收的主要物件。茶樹大多數在10—11月普遍開花。茶樹的花為兩性花,開花較多,大多呈白色,少數也有淡黃或粉紅色的。花的大小不一,大的直徑5.0—5.5釐米,小的直徑2.0—2.5釐米。茶樹的果為蒴果,大多為3--4室,也有1--2室的。每室1—2粒種子,每室1粒的呈球形,2粒的呈半球形。茶樹種子成熟後,果皮裂開,種子脫落。種子呈黑褐色,少有光澤,富彈性,內部子葉飽滿。
第二節 生物學特性
茶樹的總生長髮育週期也就是茶樹的一生。在自然狀態下,茶樹至少能活100年以上,但作為人工栽培的有效經濟年齡,一般只有50-60年,甚至更短些。茶樹適宜在海拔1100—2800米的山地,茶樹最適宜生長在1600—28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9℃、土壤PH4.0—5.5為沙壤土,有保水能力,年平均降水1000毫米,山間有多條溪流,周圍森林覆蓋60%以上,林草覆蓋率高。
第三節 種植技術
1.栽種
按設定的行株距開好移植溝或定穴。為保持溝(穴)內土壤溼潤,最好是現開現栽。
栽植茶苗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將土填入溝(穴)中,逐層填土,層層壓實,將土壤覆蓋至不露鬚根時,用手將茶苗輕輕向上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然後再適當加細土壓緊,隨即澆足“定根水”,再在茶苗根部覆些鬆土。一般栽到埋沒根頸處為適度。
移栽定植後及時鋪草覆蓋,防旱保苗。覆蓋材料可用茅草、稻草、桔杆等,每畝用量1000千克。栽後定期檢查成活情況,發現缺株,適時補齊。
2.樹冠管理
幼齡茶園的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分三次完成。
修剪時間: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時進行,第二次在栽後第二年2月中下旬進行,第三次在定植後第二年六月中旬進行或第三年春茶採後4月下旬—5月上旬進行。
修剪高度與方法:第一次在離地15釐米處用整枝剪剪主枝,第二次在離地25釐米—30釐米處,剪去上部枝梢,第三次在離地40釐米—45釐米處,剪去上部枝梢,要求剪口光滑。第二、三次定型修剪也可採用平形修剪機修剪。
⑴ 輕修剪 輕修剪的物件是成齡茶園,透過剪去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枝,平整冠面,控制樹高,便於採摘。
輕修剪每年可進行1次—2次,時間宜在春茶採後(5月上中旬)或秋末(10月中下旬)進行。
方法:用修剪機或籬剪剪去冠面3釐米—5釐米的枝葉,即把冠面突出枝和晚秋新梢剪除。
⑵深修剪 茶樹經多次輕修剪和連年的採扎,樹冠衰退,分枝密集,瘦弱,形成“雞爪枝”層,葉張單薄,對夾葉增多,應採用深修剪,剪除“雞爪枝”層,以形成新的樹冠。
深修剪一般4年—6年左右進行一次,具體應視樹冠情況而定。時間宜在春茶後(5月中下旬)進行。
⑶ 重修剪 重修剪物件是未老先衰的茶園和一些樹勢衰老,但骨幹枝仍較健壯的茶園。
修剪時間:宜於春茶提早結束後(5月中下旬)進行。
方法:一般離地35釐米—40釐米處剪去上部枝梢,先用籬剪剪去粗枝,後用修剪機進行。
重修剪後第二年,宜在春茶後4月下旬—5月上旬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釐米進行定剪。
3.施肥
每次採集後施一次沼氣液肥,每月噴施一次沼氣液葉面肥。
第四節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1.物理防治:採用人工捕殺,減輕茶毛蟲、茶蠶、卷葉蛾類、茶麗紋象甲等害蟲危害,利用害蟲的趨向性,進行燈光誘殺、色板誘殺、性誘殺或糖醋誘殺,採用人工方法除雜草。
2.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當地的草嶺、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昆蟲以及蜘蛛、捕食蜻、蜻類、蜘蠍和鳥類等有益生物,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有條件地使用生物源農藥,如微生物源農藥、植物源農藥和動物源農藥。
-
4 # 農村進小陳
簡要回答如下:
一,茶樹的種植技術
1.種植方式:集中連片種植,重點突出主要品種。
2.種植密度:有效的利用光能地能,合理密植,達到高產穩產之目的。
3.移栽時間:一般是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要避免晴燥天氣和下雨天移栽。
4.定植技術:要適當深栽,一般栽到埋沒根莖處為合適。
5.定型修剪:是透過解除茶苗頂端生長優勢,刺激腋芽萌發,促進側枝生長,達到增加分枝,培養骨架,塑造樹形的目的。
6.輕修剪和深修剪:輕修剪的作用是刺激茶芽萌發,平整樹冠,控制樹高,便於摘採。深修剪是更新樹冠,恢復生機,提高產量。
二,管理
1.土壤管理:加強覆蓋,防止沖刷。 精耕細作,勤除雜草。 行間飼養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2.採摘管理:幼齡茶園採摘要以養為主,以採為輔,採養結合為原則。 成齡茶園採摘一是按照標準採,二是要做到及時分批採摘,三是做到留葉採摘。
3.病蟲害防治:遵從以下原則,一是綜合利用各種措施恢復和保持生態平衡,避免過分追求一次或一季的病蟲防治效果。二是各項措施應相互促進,不能相互牴觸。三是抓住關鍵病蟲及其薄弱環節,採取干預措施。
-
5 # 山石言茶
茶園種植環境的要求
茶樹生長對土壤酸鹼度、光照、降水量、溫度都是有要求的,茶樹的生長環境歸結起來,有“四喜四怕”。分別為喜酸怕鹼、喜光怕曬、喜暖怕寒和喜溼怕澇。
喜酸怕鹼是從土壤方面來說,茶樹喜酸性土壤PH值要求在4.5—6之間,一是因為酸性土壤含有較多的鋁離子,只有酸性土壤才能更好地滿足茶樹對鋁的需要;二是酸性土壤含鈣較少,鈣雖然是茶樹生長的必要元素,但數量不能太多,一般超過0.3%就影響生長,超過0.5%茶樹就會死亡。
喜光怕曬,是指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光合作用,但光照不能過強,太強反而會抑制其生長。野生的茶樹大多生長在原始森林,漫射光比較多,Sunny不會直接打在茶樹上,對茶樹的生長就比較好。
喜暖怕寒是說中國大部分茶區都是在南方溫度較為適宜的地方,溫度太寒冷茶樹就無法生長,也會影響茶葉產量。
喜溼怕澇是指茶葉的水分,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對年降水量是有要求的,大概在1500mm以上,但如果太澇水排不出去,根容易發爛,也不行。水分充分的茶葉也讓人喝起來有比較好的口感。
茶園的種植管理對於茶樹種植管理,可以根據茶樹不同生長時期的特性,針對性制定合適的管理技術措施。
1、幼年期:
茶樹幼年期管理精細,後期的產量大大提高。為擴大采摘面,幼年時期最主要的是修建主枝,促進側枝分生;同時加強土壤管理,使茶樹形成分佈深廣的根系。
2、青年期:
進入青年時期的茶樹,就進入了採摘期,所以透過修剪整型逐年提高茶樹樹冠的高度和密度,擴大茶樹採摘面為主要工作;在土壤管理方面,要加強氮肥的施用,促進茶樹的營養生長。
3、壯年期:
壯年期的茶樹會出現一些枯枝和弱枝,這個時期的茶樹管理則是傾向於重修剪,清除樹冠中的枯枝和弱枝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增強樹勢,減少茶樹的開花結果,減少茶樹營養的消耗。
4、衰老期:
茶樹進入衰老期後,發芽率大大減少且本身免疫變差病蟲害加劇,所以採用臺刈修剪的辦法,促進茶樹的更新,數次臺刈以後,茶樹已很套老,產量再無法提高,即應挖除,改植新株。
以上皆為茶樹管理的要點,但可能很多人都會發出疑問,茶園的茶樹管理要這麼麻煩,那為什麼有很多的野放的茶樹無人管理也能生長得很好且更受追捧?這些都是因為野放的茶樹多為生長在山野之中,植被豐富生物鏈完整,土壤肥沃富含腐殖質,氣候適宜其生長,這些因素賦予了茶樹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
但野放的茶樹畢竟是少數的,想要茶產業蓬勃發展科學管理的現代茶園是必須發展的,在提供高產量的茶葉原料同時也能確保質量。
-
6 # 愛吃肉的小華姐
茶園基地的規劃
茶樹是多年生農作物,要選擇生態環境好,土壤未受汙染,自然條件適合種植茶園的地塊來進行。選擇合理的種植環境,有利於後期茶園管理,能夠降低不少的人力成本和生產機器投入。茶園內土壤要求土層深厚,有效土層六十釐米以上,排水和透氣性良好且生物活性強,耕層有機質含量不低於百分之一,土壤的酸鹼度在四點零到六點五。如果是想提升茶葉品質,達到無公害標準,則土壤質量需符合《無公害食品種植業產業環境條件》的要求。
除茶園內部環境要求外,對茶園外部環境也有著一定的要求:首先是茶園周圍要有一定的灌溉水源,且灌溉水源還需沒有受到汙染,水質種植汙染物的濃度可以按照無公害的條件進行檢測,水的酸鹼值在五點五到八點五之間。茶園周圍還要求自然植被豐富,遠離工廠和城鎮且需要和常規農業之間設定五十到一百米寬度的隔離帶。總體來說茶園需要根據地勢、地貌規劃出:茶園、田間路、排灌系統和防護林,達到後期低投入、高效率管理的目的。
品種選擇與搭配在一定地區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條件下,能夠適制某種茶類而獲得良好品質,有較強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並在同一栽培管理水平下而獲得高產的茶樹,可稱為良種。目前中國共有一百二十四個國家級茶樹良種,還有一批省級品種,各品種均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所以在種植茶樹時可以根據品種的適制性、適應性加以選用,並以發芽早遲不同的品種搭配種植。比如說適制綠茶的有福鼎大白茶和龍井長葉,適制紅茶的有云南大葉種和政和大白茶等。
通常來說發展無性系茶樹良種,可以提高茶葉採摘率,有利於茶園機械化管理,加速名優茶生產發展,提高茶葉品質和經濟熊阿姨。於此在選擇茶樹品種時需要注意幾點:首先是選擇的茶樹品種能夠很好地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特點,並且適制當地名優茶;其次是注意各類茶樹品種之間的搭配,保持茶樹品種多樣性;第三是種子和苗木質量符合相應的國家或者地方標準,達到相應的種植要求。
茶樹種植注意事項在茶樹種植前根據選擇的品種、管理水平而確定種植規格與密度,通常來說有單條栽和雙條栽、多條栽等。單條栽培為常規種植方式,行株距為一百五到一百六十釐米乘四十五到五十釐米,每公頃栽培一點五萬株以下;雙條栽為中小葉種推廣方式,行株距為一百五釐米乘以三十三釐米乘以三十三釐米,每公頃月栽培十二萬株;多條栽培茶樹成園快、產量高,但對管理水平要求較高,每公頃栽培在十八到三十萬之間。
在種植前需要全面平整土地,按照規定的行株距開挖種植溝、施足底肥,隨後播種下經過浸種催芽的茶籽,每穴三到五粒,覆土三到四釐米。秋播春播均可,春播不能遲於三月底。利用茶籽建設茶園的,混雜程度比較高,目前生產上已經很少運用。一般是以扦插育苗或茶籽育苗的方法,用茶苗移栽的種植密度規格與茶籽直播相同。如果茶苗過大還可以將苗木過長主根稍微加以修剪,保留細根以利於成活。移植的時間以晚秋或者初春為好,苗木移栽後需要立即澆一次水。一二年生的苗木既怕幹、又怕曬,在管理上要抓住除草保苗、淺耕保水、適時追肥和遮陰、間苗、補苗等措施,以達到全苗壯苗的目的,為以後茶葉高產優質奠定基礎。
茶園的高效管理茶樹分為地下部和地上部,這兩部分構成了完整的茶樹生物特徵,也是促使茶樹生長出優質茶葉的根本保證。在管理一大片茶園的條件下,具體如何施行茶園管理措施,還是得看您能夠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時還需要考慮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及市場環境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採取最為合適的方式方法。當然在茶樹管理上也有些相同之處可以借鑑,表述如下。
☆ 茶樹修剪
理想茶樹樹冠的要求是透過對茶樹樹冠的培養,使得其能夠達到人們所希望的優質茶葉標準,其樹冠達到適宜的高度和幅度,便於採摘以提高功效。培養茶樹樹冠需要從幼年茶樹開始,並且與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和剪採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抗旱防凍等措施有著密切的關係,茶樹修剪就是樹冠培養的重要步驟之一。茶樹的修剪包括幼年期的定型修剪,成年期的輕修剪,衰老期的重修剪和臺刈。其中最為重要的定型修剪,它是各種修剪的基礎。
☆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與營養管理不同,在茶樹生長的土壤裡,提高必要的水分、養分,實現高產和優質、高效益,需要加強土壤管理,不斷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樹在不用或少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條件下正常健康生長。在茶樹土壤管理方面需要做好土壤覆蓋、耕作鬆土和間作綠肥、行間飼養蚯蚓等方面。做好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降低地表徑流速度以及增加蓄水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其次是可以抑制雜草生長,保持土壤疏鬆;第三是可以起到固氮作用,增加土壤肥力。
☆ 營養管理
茶樹生長除了碳氫氧等基本元素外,還需要氮磷鉀等各類中量和量元素,如今隨著消費者對茶葉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在給茶園施肥時要做大五大原則。具體為:提倡以有機肥為主,有機肥與無機肥相互配合;大力提倡重施基肥,基肥與追肥相結合;大力提倡以氮肥為主,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相結合;大力提高以根部施肥為主,根部施肥與葉面施肥相配合;大力提倡緩釋肥為主,緩釋肥與速效肥相結合。同時施肥的時候需要做到重施基肥,早施催芽肥,施好夏秋追肥,巧施葉面肥。
☆ 病蟲害草的控制
目前中國已經記載的茶樹害蟲種類有四百三十多種,病害一百多種,茶園雜草也有三十多種。針對茶煙內病蟲害草的控制不能夠單純依靠於化學藥劑,需要考慮到茶園長久發展與提升茶葉質量等方面出發,具體來說要做到:改善茶園生態環境,發揮茶園自然調控能力;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加強生態調控的力度;開展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資源;利用害蟲趨性,進行物理機械防治;合理進行化學防治。
以上就是茶樹如何種植及管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如果勞動力不足或者生產裝置不足,則還需要採取重點管理的措施,有些管理那些處於成年期且茶芽優質的茶樹,以獲得較高的收入。其次茶樹管理過程中,還要結合茶樹品種和當地實際,採取高效、簡單的措施。 -
7 # 牧海
茶樹源於中國,關於茶樹最初的起源地,人們一般認為是在四川或雲南地區。在中國,共有19個省份種植茶樹,比較出名的有四川省的蒙頂山茶、浙江的龍井茶、福建的武夷山岩茶、安徽的六安瓜片、河南信陽的毛尖、湖南的君山銀針、雲南的普洱茶等。
▲▲世界茶樹的種植範圍,中國和印度是主產區。
如今品茶成了一種高階的飲食文化,南方地區也新建了很多茶樹種植園區。那麼,茶樹的種植技術有哪些呢?身為一個茶園園主,該如何科學有效的管理一大片茶園呢?
(1)首先就是茶園園地的開墾初墾和復墾如果是熟地,一般只需要進行復墾即可,相對麻煩的是生地,初墾深度要在50釐米以上,以便徹底清除深根性雜草的宿根。但不要馬上碎土,這樣可以蓄水和風化,在夏季冬季是進行初墾最好的季節。
此外,初次開墾的茶園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土壤熟化改良過程,促進土壤熟化的措施一般有割草埋青、深耕、種植先鋒作物等,先鋒作物的選取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靈活選用。
開挖種植溝與施基肥在茶苗定植前應按規定的行株距開好種植溝,種植溝要求寬50釐米,深40釐米。開好種植溝後按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1500公斤或施菜籽餅30~400公斤。
施入基肥後覆蓋7-10釐米的表土,避免根系與肥料直接接觸,以避免肥害。
▲▲茶園的開墾與茶樹的耕作
(2)無性系良種茶苗的移植栽培無性系良種茶苗具有哪些優點?無性系良種茶苗是茶葉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具有發芽早、投產快、發芽整齊、產量高、品質優良而穩定、不易退化,方便採摘、抗性強等多種優點,是製作名貴優良茶葉的首選品種。而且無性系良種茶適合機械化作業,也是這也是提高茶樹產品競爭力的基礎。
種苗的選擇標準為了選擇更加優質的苗種,中小葉種苗的高度要在25釐米以上,莖粗3毫米左右;大葉種苗高度要在30釐米以上,莖粗4毫米左右。在起苗時要小心細緻地操作,少傷根多帶土,並儘量縮短移植的時間,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種苗的成活率。
種苗的移植栽培時期一般來說,早春和晚秋是移栽茶苗的最佳時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中旬期間移栽苗種的成活率普遍較高,最好不要遲於10月底。這個移植規律是根據茶樹本身的生長特點和外界的溫度來綜合確定的。
▲▲茶園日常生產管理
種苗的移植栽培方法①扦插苗因無主根,根系淺,要適當深栽,過淺根頸外露,影響水肥吸收和遭受乾旱。栽植時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將土填入溝中,土覆到不露鬚根時,再將茶苗輕輕向上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並與土壤密接,然後再覆土壓緊。隨即澆足安蔸水,而後再在茶株兩邊覆土,並高出地面5釐米,在種植線上形成凹形,有利於再次澆水,使水分集中,不致流失。
②黃泥漿蘸根,新增生根粉
(3)茶樹種植的密度和方式為了達到最高種植產量的同時保證茶樹本身的品質,在生產上有必要按照合理的密度栽培,最常見的是單行或者雙行種植。
如果選擇單行可以用150×33的方式,每叢3株,一畝地可以種4000株左右。如果選擇雙行,則是150×40×33,每叢2~3株,一畝地可以種植5300~8000株左右。
(4)定型修剪與澆水在移植後,為了減少茶樹植株的水分蒸發,提高茶苗的成活率,要在離地面15公分左右進行定型修剪,同時要在插苗旁邊30釐米內,鋪上一層10公分厚的稻草或者其他作物秸稈,這樣可以減少紫外光線的照射,保持水土溼度並減少霜凍危害。
在移栽茶樹後,如果連續幾天日光強度都很高,那麼一般要每隔3~4天澆一次水,每次澆水都要澆透。否則茶樹就會因為過多失水而枯死。
(5)成齡茶樹的栽培與管理茶樹根系與地上部分的生長特點在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茶樹依靠上一年積累的養分,在每年3月初到4月上旬會有一次發芽髮根的高峰;到4月中旬到5月底,新枝進入旺盛生長時期,根系的生長比較緩慢;6月底到7月初,地上部分新枝生長減弱,根部養分增加,根系生長又有所增強;8月到9月,隨著地上枝葉的進一步生長,根系的生長又有所減弱;10月到11月,茶樹地上部分開始停止生長,地下水分積累增多,此時進入根系生長的旺季。
▲▲茶樹的生長特點具有明顯的季節性
最後到了冬季,也就是12月底到次年的2月底,天氣嚴寒,地表溫度很低,茶樹的地上部分已經完全停止生長,地下根系部分的生長也非常微弱。
因此在一年四季的生產管理上,要參考茶樹本身的植物學生長特點,及時補充肥料與養分,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齡茶樹的土壤耕作在進行第一次追肥前,要進行適當的淺耕。淺耕的好處有很多,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表面的結構,提高土壤通透性,還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減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另外適當的淺耕還可以清除雜草,減少土壤養分被雜草利用。
在一年的茶樹採摘工作基本結束時,要進行一次深耕,深耕時要結合一定的有機肥料,將肥料與土壤混合,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種植效率。深耕的作用也比較多,主要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擴大土壤的容肥蓄水能力、有利於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促進根系的更新復壯等等。
(6)茶園的水分管理工作茶樹本身就是一臺抽水機,透過蒸騰作用源源不斷的將土壤中的水分傳輸到大氣中,此外茶園水分流失的方式還有地面徑流、地面蒸發、地下水的滲漏與轉移三種。因此要結合茶園的水土壤中的水分情況,及時採取保水措施,這樣不僅可以擴大茶園土壤蓄納雨水的能力,還可以儘可能降低土壤水分的散失。
▲▲茶園的噴管補水
目前茶園主流的給水方式有澆灌、流灌、噴灌與微灌四種,澆灌的原則是在茶樹出現缺水症狀之前就及時補充水分。
(7)茶園的施肥管理工作茶園在合理施肥中要遵守以下原則,首先就是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在生產管理中要重視基肥的使用,追肥要分多次進行。在肥料的種類上應該以氮肥為主,氮磷鉀三元複合肥要配合使用,以免茶樹缺少營養物質。在施肥方式上要以根部施肥為主,必要時可以配合使用葉面肥。
對於基肥,一般一畝地使用有機肥200~400公斤,也可以用1000~2000公斤的農家肥代替,要根據土壤條件新增一定量的磷肥(可以用20~50公斤的過磷酸鈣)、鉀肥(可以用10~20公斤的硫酸鉀)。科學合理的施肥是建立在土壤現有養分的基礎之上的,這也是“測土施肥”的原理所在。
對於追肥,則以速效氮肥為主。根據茶樹不同的生長季節,可以分為催芽肥、夏茶追肥、秋茶追肥三種。
▲▲茶樹的追肥
所謂催芽肥,就是在茶葉開採前的30~40天左右施加的肥料,催芽肥用量最多,佔全年追肥總量的30%~40%左右。夏茶追肥一般是在5月中下旬開始進行,用量為全年的20%左右,秋茶追肥則在7月中下旬適用,用量也為全年的20%。
另外無公害茶樹要求每年最高用量不超過60公斤,而有機茶樹對肥料的要求更為嚴格。目前有機茶園允許使用的肥料由畜禽牲畜和綠植產生的有機肥、微生物肥、半有機肥,無機礦物質肥、葉面肥幾種。
(8)茶樹的修剪管理為什麼要對茶樹進行修剪呢?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考慮,這主要是為了解除頂端優勢,激發側枝的生長與腋芽的萌發。另外休假還可以打破茶樹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相對平衡,將營養物質源源不斷的向地上部分轉移,從而獲得最高產量。此外及時修剪還可以降低茶樹發育的階段性,起到復壯樹冠的效果,在生產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茶樹修剪的型別有哪些?從茶樹的生長髮育階段與修剪方式來分,可以將茶樹的修剪型別分為三種:一是幼齡茶樹的定型修剪,二是成齡茶樹的輕度修剪和深度修剪,三是衰老茶樹的重修剪。
如何修剪?茶樹的修剪有深淺之分,在修剪時要根據生長階段適當把握。一般來說,80釐米以上的茶樹,留高可控制在30~45釐米。對於茶園中一部分展示低矮的茶樹,可以減去原來數高的1/2甚至更多。對於一些非常衰老的茶樹,還要適當採用臺刈的方式來改變茶樹的長勢。
▲▲茶樹的修剪
修剪的時期最好選擇在春茶採摘之前,這樣有利於茶樹恢復長勢,但也可以在春茶採摘後修剪。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
-
8 # 新鮮水果最好吃
茶在華人得生活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得東西,茶文化更是滲透到每個人的骨子裡面,種植茶葉也非常的簡單,就是最開始可能需要投入很多的東西以及精力,但是到了後期基本只需要偶爾打理一些就可以,而茶葉現在也是中國比較注重的一個產業鏈,茶葉加工之後也會帶來不菲的收入,那麼這樣的一種植物到底要怎麼種?
第一、整理土地。茶葉要想真的生長不錯土壤的肥力就必須要有保障,所以在種植茶樹之前要先給土壤施加足夠的基肥,在後期的管理裡面也需要根據茶樹的生長狀況來追加肥料。在茶葉的整個時期裡面只需要翻兩次土,深度大約為10到20釐米,不需要太厚。
翻土的時候就要施加肥料,第二次翻土是在茶樹生長到半米的時候,此時翻土的時候深度要達到40釐米,甚至可以再深一點,這個時候同樣也是需要施加肥料,並且還要把已經生長出來的雜草或者是茶樹底下的石頭給清理掉,這樣能夠更方便於茶樹對於營養的吸收。
第二、幼苗時期需要注意的地方。茶樹的幼苗在栽種的時候和其他的不一樣,它可以在一個洞穴裡面載上4棵左右,栽種的數量可以根據土地的面積來選擇。幼苗載搬運的過程裡面不要把根系上面的泥巴給清理掉,稍微留下一點這樣一是為了保護茶樹的根系,二是能夠提高茶樹的成活率。
幼苗在初次移栽的時候都是特別需要注意保溫的問題,所以可以在茶樹的根部包裹一些乾草一類的東西來進行保暖,這樣也使得茶樹不至於因為土壤的溫度太低而使得它們出現大面積的死亡,可以稍微的往茶樹的根部撒上一些水。等到茶樹的幼苗種植好之後,一定要及時給它們進行澆水,水一定要足夠,使得下面的土壤完全溼透,這樣能夠更有利於茶樹的根系向周圍進行擴充套件和生長。
第三、肥料和水分的管理。茶樹其實根系是比較的脆弱,而且向地底延伸的情況也不強,所以如果土壤的環境比較的惡劣,那麼茶樹的生長就可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說乾旱或者是澇災,在夏季因為天氣乾旱再加上蒸發比較的大,所以我們需要經常的進行澆水。
但是在澆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水不能直接從茶樹的上面澆,最好是從茶樹的兩邊進行澆水,這樣能夠使得水分充分的被茶樹給吸收,根部也不會因為在底下而無法吸收到水分,同樣如果到了雨季就需要及時的進行排水,施肥和其他的植物一樣,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最好是可以使用農家肥,這樣對這方面的破壞也比較的小。此後施肥的時間在採摘茶葉的5天前,此時的肥料主要是為了促進新葉的生長。
第四、管理。在茶樹上面最關鍵的就是除草和修剪工作,雜草主要清理的是茶樹下面那些比較旺盛而且較大的草,畢竟一般茶園的面積都是很大的,所以很難全部清理乾淨,只要把主要的障礙給清理掉就可以。此外茶樹掉落的葉子同樣要清理,因為這些葉子很難腐爛,所以也不好作為茶樹的肥料,反而會阻擋茶樹對於營養的吸收。
接著就是把那些感染了病害的茶樹給清理掉,因為這些可能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健康的植株,所以及時的處理才是最正確的做法。茶樹的種植還是非常有前景的,而且在後期的管理上面也特別的輕鬆。
-
9 # 未覺子
野化.放養,夏冬兩季為佳,圖片你看恢復前與後的差別,那些草之類化為土壤的一部分,所以說別扯淡的專家,什麼荒野,野生的,都是瞎扯,所謂的專家巨擘個個都未摸鋤頭,看看這些草入土,踩起來像棉花,為何?茶樹前期與這些雜草、林木根本沒有任何優勢,肥力吸收劣勢,去之沃壤;傍晚去茶山恢復一下夏天野化的茶園,有些許感觸,與君共享;
夏雨日茁,單樅式修剪,產量低,日光足,葉肥厚,看圖就知道,修剪掉的葉與除掉的草木沃壤,土壤肥力十足,疏鬆,利於植物根部呼吸作用,固本培元,這就是夏冬野化放養的好處,夏就可以修剪掉兩批成落葉層,再深翻進入深層土壤,茶園生態肥力得到很大補充,利於茶葉的內涵物積累,所以要精製茶葉就得有舍有得,舍是為了得到更好的茶青,好的茶青對於茶葉製作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說幹嘛冒雨給茶園茶樹修勢,不會等晴天一天把它們修剪掉?首先,茶園管理有個採摘時效性,過了這個點再修剪就不合時令;其次,一天修剪掉完全可以,但是你能一天採摘掉?這就是茶園的採摘節奏考慮;還有就事有人問,你個坑,傍晚去能幹屁,我跟你說夏日炎炎,都是早上早早去幹會兒,傍晚再幹一會,農民不是傻子,做農事是得總結性、計劃性;
回覆列表
1、茶樹茶園要及時追肥
茶樹吸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集中性。基肥可以保持較長時期的肥效,是基礎性肥料,單靠基肥不能滿足茶芽季節性迅猛生長的需要,必須及時、足量加以補充。追肥就是在茶樹生長季節裡及時施入茶園,補充茶樹營養,促進茶樹多發、快長。生產採葉茶園,一般每年施三次追肥。
2、茶園耕作
土壤是茶樹生存的場所,土壤狀態對茶樹生長髮育至關重要。土地經過開墾建成茶園後,經過不斷的耕作管理,茶園土壤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發生不斷的變化。耕作得好,土壤的變化向有利於茶樹生長的方向發展,耕作得不好,土壤性質的變化就不利於茶樹的生長髮育。可見,耕作是茶園管理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3、茶園除草
茶園雜草的滋生對茶樹高產、優質是很不利的影響因素。雜草與茶樹爭奪水肥、Sunny和空間,生長勢差的茶樹,如不經常清除雜草,會造成茶樹提前衰老或未老先衰。另外,許多雜草是茶樹病蟲害,尤其是葉蟬類、蚜蟲、蟎類等的中間寄主。許多害蟲,冬季在雜草中越冬,春暖花開時又回到茶樹上進行危害。所以,茶園雜草的防治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對茶葉產量和品質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