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蔣蔣
-
2 # 戀戀小姐姐
這個確實該及時矯正,等他到叛逆期,或者懂得用各種辦法牴觸你的時候那真是件頭痛的事!
我們家帥哥今年18了,在他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迷上那個穿越火線,那個癮,幾乎是作業不寫,各種理由騙,不讓你去學校,考試從不及格!一直到初中,怎麼罵,開導,斷網都沒有用,還偶爾逃課!我也做了最壞打算,書是讀不進了,以後早點去工作,苦點算了!
誰知去外地讀高中後,完全變了個人,一節課沒缺過,回來除了查資料電腦都不再碰!也是奇了怪了,現在都大一了!
所以,小孩子玩遊戲,你只能儘快儘早引導他少玩!等他大了懂事了就耽誤了學業了!
-
3 # 天明粉
多大的孩子啊?我家老二也喜歡玩手機,三歲了,只要大人陪他玩或有小朋友跟他玩,就不會玩手機了。我家老二這樣可以,不知道對你家還能不能管用。
-
4 # 遊戲愛好玩
多帶他出門玩(各地旅遊),或者多看書或一起做一些有益的運動也行,這樣對身心健康發展都有好處,遊戲可以玩,但不能沉迷,什麼東西過了好處也變成危害,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多經歷不同的事物會收穫的更多,學習的東西也更多,畢竟技多不壓身
-
5 # 聽雨小酌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頭疼的事,也是時代的共病!
現在我們大人人手一部手機,且機不離手。你說身邊的孩子,特別是還不太懂事的孩子,他能不好奇嗎?尤其是現在的智慧手機,開啟之後,簡直就是萬花世界,看啥有啥,別說遊戲了!
原來孩子沉迷網咖,網咖老闆不管你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給錢,就讓你玩!坑害多少少年!有多少家長痛涕棘手,不知所措,本應該考取好一點大學的孩子,卻因為網癮,走不進大學的門檻!家長恨透了網咖老闆!誤了孩子,有殺他們的心!
現在,我們走進了智慧時代,手機是你生活中的必備,可以說,飯一天不吃可以,手機一上午不拿你就跟丟了魂似的!這也就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他們也想拿手機玩,而且玩的比你還熟練,哪個遊戲一載就知道!孩子一旦抓住手機就不會放手了,上癮是難免的!記得我跟一個朋友吃飯,他帶著不足兩歲的孫子一起來的!孫子要手機玩遊戲,這個爺爺告訴他遊戲沒了!小孩子竟然跟爺爺說,下載,下載!當時我都愣了,還說不太清楚話的小孩子,卻知道下載!簡直!!!!
兩歲孩子就玩手機遊戲,一旦上癮,多可怕!我們怎麼辦?我們只有給他們講道理,利害關係!告訴他,手機是大人的工具,小孩子不能玩!當然,你首先得以身作則,不能在孩子面前光玩手機!
對於自律性差的孩子,儘量杜絕他接觸手機遊戲,他不玩,也就不盼著有機會玩了!你可以把他的業餘時間充實起來,陪他出去玩,或在家看一些有意義的動畫片,電影等,轉移他的思想活動範圍。
總之,你不要當成是網咖老闆,只要孩子不鬧,手機隨便丟給他玩,那就壞了!身教勝於言教,一定要注意這一點,科學育人,從自身做起!
孩子愛玩這是天性,就看我們家長如何引導了!在孩子的空間裡,一定有別樣有趣的東西吸引他,慢慢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光是琴棋書畫,健康趣味的東西都可以有助於孩子成長!
-
6 # 最美天山
作為監護人是有義務監督小孩的各種生活習慣!尤其是在玩遊戲的這個方面!指導小孩適當娛樂,不能沉迷遊戲,以學習為主!
-
7 # 衡水強子
小孩特別沉迷玩遊戲怎麼辦?
我認為現在的小孩天天玩遊戲這跟大人有直接的關係,現在的電子產品五花八門,就連大人就沒有做好榜樣,甚至有的大人和孩子一起玩,等到孩子玩上癮了,這時候大人後悔就晚了。
孩子沉迷玩遊戲就是自控能力差,我們當父母的就要幫助孩子要提高自控力,達到合理控制玩手機的時間目的。
先要把規矩訂好,到了時間立馬要求孩子退出遊戲,把手機要回來。對孩子別拖拉,別客氣,因為你一旦心軟,孩子會摸清大人心裡,變本加力, 得寸進尺。所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這同時,可以瞭解孩子還有什麼興趣愛好,比如說打籃球,畫畫,跑步.健身,跳舞,聽音樂,或者看一些有助於學習健康的影片,一點點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感覺到不玩遊戲也能找到快樂。
孩子沉迷遊戲是讓大人頭疼的事情,不過當大人的要有耐心,辦法總比困難多。
-
8 # 雲朋諮詢
我的建議,僅供參考:
如今手機成為了每個人的必備用品,不光是大人,很多的小孩子也都配上了自己的手機,甚至有的小孩的手機不比大人們用的差。
手機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便利,比如手機可以方便家長聯絡孩子,但手機裡的各種內容也比如遊戲也慢慢纏上孩子們。那麼,怎麼防止孩子迷戀遊戲呢?其實原則上講,你是防不住的。大人們都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更別說小孩子了。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們健康的使用手機,正確認識手機,做到不迷戀不上癮就行了。
我從以下的幾點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家長們要自己做好模範,給孩子做個榜樣——在孩子的成長期間,其行為舉止方面,基本都是家長教育孩子,孩子總是透過模仿家長來了解外界和認識世界。完全可以確定的說,大人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在眏他的眼睛裡,寫入他的思想裡。比如很多家長自己就整天抱著手機不離手,吃飯看,這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那孩子為什麼要在意你的良苦用心呢?
二、多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讓孩子有事可忙,提升孩子應對新學期的學習機會,能讓孩子超越同班同學的一段重要經歷。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援他做的喜歡的事,讓興趣動力超越手機遊戲上的動力。比如我自己只要在家,孩子閒的時候,我會跟他一起來搭積木,搭多米諾骨牌遊戲等等,孩子一樣玩的很高興,如果他沒有興趣愛好,那自然也是家長的失職,想辦法拓展孩子的課餘生活,讓他接觸可以培養興趣的新事物。孩子幾乎不會拒絕課餘時間的各種外出活動的。
三、父母的的陪伴非常重要——現在的孩子比較愛玩遊戲,很大一部分責任是來自於父母,父母如果放下手機,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孩子一般也不會抱著手機玩的。
四、孩子第一,多出去看看——到週末的時候帶孩子出去轉轉,對孩子寫作都有好處,見識面廣,這樣孩子有了足夠得陪伴,對以後的手機誘惑自然就是一件小事了,大人要想玩,等到孩子上學不在家,或者晚上睡覺在玩,希望家長們一定做出孩子的榜樣來。
五、讓孩子正確認識手機,進行引導和規定,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這一代的孩子們,他們是數碼產品的原住民,讓他們不用手機和數碼產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讓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要控制孩子的使用時間。孩子愛玩手機,需要適當的控制和規定,每次在玩手機之前,要和孩子說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或者是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才能玩一次手機。
六、從健康角度考慮每次玩手機,一定要控制好時間——最多10-20分鐘。因為長時間的使用電子產品,容易使眼睛疲勞,易引起近視。孩子玩手機,不能在手機裡面讓孩子不停玩遊戲,可以適當的看一些適合孩子年齡的動畫片,或者是聽聽音樂等。
-
9 # 小川哥哥
假期,家長應該允許中小學生有節制地上網,而要使孩子真正做到“有節制”,就需要父母和他們一起共同制定“網路守則”,約定每天的上網時間、上網內容,要求孩子不瀏覽內容不健康的網頁,不與網友討論不健康的話題,慎重會見網友,給予必要的指導並監督孩子嚴格按照約定去做。同時,家長也要觀察和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關注什麼、需要什麼,一起討論、制定一個長假安排計劃,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找到其他的娛樂方式,比如在上網時間、寫作業時間之外,為孩子安排諸如閱讀、運動、去博物館、外出遊玩等活動,既能豐富中小學生的假期生活,也能轉移他們對電腦和網路的注意力。這種方式,比家長的粗暴制止更有效。當然家長也可以透過兒童上網管理軟體格雷盒子對孩子進行監控,安裝後透過設定,可以有效控制孩子上網時間,過濾有害網址和資訊,還有遠端監控功能,真是家長朋友們的好幫手。
-
10 # 鹿丸a
就像治病一樣,不診斷出病因,就無法對症下藥,祛除疾病。孩子們為什麼會玩遊戲成癮呢?我們需要先回答這個問題,找出癥結和不良行為的病因,然後才能進行良性轉化和糾正。
目前社會流行的各種解釋,都缺乏一套有根據的底層理論做支撐,多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解釋問題。認為孩子們喜歡玩遊戲,是因為虛幻的世界,比現實世界更美好,是為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這些都是就現象論現象,根本不是找病因。
就好比說,問溫度計顯示的度數為什麼升高了,回答說是因為裡面的水銀柱高度上升了。這樣的解釋,都是毫無意義的。
孩子喜歡玩遊戲,喜歡看動畫片,喜歡看漫畫,喜歡小動物,喜歡各種大人看起來幼稚的事情,這背後都有一套深層的理論。我們要理解孩子們的世界,理解孩子們的行為,並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有效教育,都需要掌握這套理論。
《三略》雲:“含氣之類,鹹願得其志。”
這句經文的意思是說,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會有自己的需求和追求,他們得不停的動,不停的折騰,不停的想這個弄那個的,追求某種生活目的,直到達到目的為止。古人稱之為志。可見,孩子之所以玩遊戲上癮,是他們先產生了玩遊戲這個“志”。
嵇康在《家戒》中說:“人無志,非人也。”
王夫之在《思問錄》中說:”人之所以異於禽者,唯志而已矣。不守其志,不充其量,則人何以異於禽哉。“
在嵇康和王夫之看來,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志,有大志者成大事,有小志者成小事,無志者不成事。
植物們,要每天忙著曬太陽,開花結果,生育下一代,這其實也是有志的。動物們,整天忙著捕獵,每天一睜眼就為了下一頓飯發愁,好不容易把自己養活大了,到了發情期,為了繁殖後代,還要殘酷地和同性競爭交配權。這些也是含氣之類的非人之志。
那人的志,和動植物禽獸們的志,區別到底在哪裡呢?在於人是天地之靈,是萬物之主,人生下來,就肩負著為天地守神,推行天地之道,為天下萬物建立美好秩序的使命和責任。以此理身,理家,理國,讓自身變得更好,讓自己的家庭更好,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這些都是志。在嵇康和王夫之看來,凡是沒用意識到人與生俱來的這種生命本真目的的人,都說明他人的意識還沒覺醒,所以不足以稱之為人。
如果人沉迷於庸俗無聊的事情之中,這種人的意識,就很難覺醒。所以古人痛斥說,這是玩物喪志。比如玩遊戲,它可以讓自己身體心智變得更好嗎?顯然只會變得更差。它可以讓自己的家庭變得更好嗎?顯然更不會。它可以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好嗎?也不會。這就是玩物喪志。
-
11 # 依雲樂
1:首先找到小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原因!根據原因針對性的來解決!
2:我們可以多元化的來陪伴孩子!告訴他正確的人生方向!
3:當孩子願意沉侵於遊戲,不願意跟外界有過多的交流!都是來自於家長對孩子的關愛與陪伴不夠,或者我們在帶著他一起玩!給予的環境不夠良好!
4: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天做一些事情對孩子有助於健康成長的事情!一起帶著孩子讓其參與進來!讓他感受到其中你的樂趣!
5:跟小孩子,建立正確的管理體制!多交流溝通!減少責罵與打罵教育!培養良好的興趣!減少空閒時間!#教育# #遊戲# #兒童#
-
12 # 多幸運i1
小孩沉迷手機遊戲都是普遍現象了,我看你家孩子現在正處於青春期,和孩子好好交流,不要正面衝突。像十五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脾氣暴躁,不和家長交流,你們需要想點辦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主要是在溝通上。你可以自己先,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玩手機。你如果玩手機的話,你可以在孩子不在家上學的時候
-
13 # Jioyi魺Game
首先,手機跟遊戲是分開的
沉迷的是遊戲不是手機,嘗試用別的事物的遊戲牽引他,而不是讓他直接遠離手機
同時告訴他手機還有很多用處,不只有玩遊戲,當初我的父親就是這樣,告訴了我電腦還有很多的用處,以後我就一直專業程式碼,遊戲設計。
-
14 # 240斤肥媽減脂日記
中國有句古話“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我們做父母的首先不要沉迷於手機和遊戲,其次務必要多陪伴孩子!我們的孩子們都很優秀!一起加油!一起成長!
-
15 # 湯圓兒嘛嘛
從寶寶沉迷手機遊戲原因出發去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少玩遊戲,養成其他的興趣愛好。是否一個人在家無聊沒有玩伴?缺少玩具?父母沒時間引導?或者是跟父母學的?家長沒有管控好等。值得說一下的是對於家長的說教和管控效果不明顯的,可以給孩子報一些課外培訓班等,特殊情況下沒法出門可以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每天安排好學習工作生活時間,形成規律,家長要起帶頭作用。值得說一下的是變相體罰孩子、強制戒除網癮的做法是兒童教育與心理諮詢行業專家不推薦的。強堵不如疏,循序漸進,讓孩子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具體如下:
1、多瞭解孩子,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建立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共同語言,比如你也可以瞭解下他玩的什麼遊戲,跟他聊一聊裡面的遊戲內容,為什麼喜歡玩這個等等,讓孩子感覺你在關心他,相比硬生生的收起他的手機/pad裝置而言,這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沒有較大的牴觸心理。
2、轉移興趣與注意力,經常帶孩子與大自然接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或者跟小夥伴一起玩耍,也可以參加兒童美術、音樂、程式設計等興趣課程,可以讓孩子喜歡上這些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結交到新的朋友。
3、可以引導到休閒益智類遊戲上來,如《我的世界》、《紀念碑谷》等,不會讓寶寶沉迷,在遊戲中還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思考、想象力、創造力等
良好的遊戲習慣,需要各位家長的正確引導,越早管控越好,嚴重沉迷時想讓孩子減少玩遊戲的時間會更難,多發展孩子的其他方面的興趣,交正確的朋友。
-
16 # 大麥酒先生
現在這個時代,手機作為生活的工具,已經融入了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和家長關於“手機”引發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
在孩子沉迷手機這個普遍性的難題面前,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強硬的家長。就像上面這位梁先生一樣,將手機沒收,或將遊戲解除安裝。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罵一通。
一種是軟弱的家長。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和胡攪蠻纏,只好舉白旗投降,聽之任之。
這兩種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種,家長看似贏了,但付出的代價很大。
首先,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其次,孩子沒有發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他很可能會偷偷借同學的手機玩遊戲,不會從根本上對自己負責任。凡是爹媽說過“不許玩遊戲”的,孩子一定摸了遊戲就不肯放手,只要有個機會就趕快玩。
再次,家長監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機、平板電腦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學會欺騙父母。
第二種,會讓孩子為所欲為,並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怎樣讓父母感到內疚,怎樣對父母表示抗議。
這些孩子常常衝動、任性,無法控制,無法管教,併成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被寵壞的孩子”。
孩子對手機的渴望有錯嗎?
在家長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會“坐以待斃”的,他們在快速地長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認知,否則,我們將犯的錯誤不是“掩耳盜鈴”,就是“自欺欺人”。
很多孩子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智慧手機產生了擁有的渴望。孩子對智慧手機的渴望,不是因為通訊交流的需要,而是對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這份好奇心,實在是太強大了,也是孩子對自己未來生命建立信心的很重要因素。
我們孩子已經完全可以真實地發現,在同齡人中有智慧手機者,與沒有智慧手機者區別極大,不僅僅在玩遊戲方面,還在人際交往的優勢方面。
在獲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識方面,在與當下社會熱點資訊,尤其是孩子們興趣最濃的時代偶像資訊的接收和傳播等方面,區別更是突出。
這些區別的存在,意味著孩子的自信心和驕傲感的差異。
由此可見,我們給不給孩子玩手機,已經完全影響不到孩子有沒有手機可玩了。在這件事情上,讓玩不讓玩,只能向孩子宣告我們夠不夠愛他,尊重他,信任他。
而無法實現我們對孩子接觸手機管控的目的,更無法實現對孩子思想活躍程度及學習哪些知識的管控。
4
限制孩子玩手機,父母應該怎麼做?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時候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給大家提供一位媽媽針對孩子沉迷手機,想到的好辦法,就是跟孩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透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方會輸,可以稱之為“沒有輸家”的衝突解決辦法。
跟孩子“約法三章”的好處是什麼呢?
它會讓孩子更有參與感,孩子在完成約定時會更有積極性,成功率也更高。與父母強加給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會覺得約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對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方案有更強的執行動力。
在和孩子“約法三章”時,要注意四點: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目標要具體、明確,便於測量。
相比“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太長”,“每天玩手機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就更容易測量。目標具體、明確,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將失去什麼。
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而不要說“如果你沒有完成約定,就不能看電影”。兩個說法意思雖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標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約定書面化,並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讓孩子和家長時時刻刻可以看到。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父母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約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約法三章”的 “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任何時候,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否則,無論我們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內容是多麼的正確,對孩子的未來是多麼的有價值,都難以最後實現我們教育的期望,對我們的孩子成長構成真正的意義。
-
17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問題中,孩子沉迷遊戲往往是各類問題中的突出核心問題。很多孩子從開始的偶爾玩一下,到後來逐漸沉迷其中,難以自拔。他們慢慢開始變得內向,不與父母溝通,脾氣暴躁,生活習慣混亂,學習更加散漫,甚至逃學輟學!因為沉迷遊戲引發的各種奇葩問題,層出不窮,挑戰家長的想象!
我們已經分析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那麼具體該如何解決呢?
在我看來,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靜下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調整教育方法,如何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問題,自己亂了陣腳,一著急一上火,拿著一杆鳥槍衝孩子亂放,結果孩子狗急跳牆,乾脆夜不歸宿地玩遊戲!
絕大部分情況,孩子沉迷遊戲,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往往不好,甚至是非常緊張的,家裡瀰漫著火藥味。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係,而不是把親子關係搞得更僵!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個老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親近信任的關係,他的教育才能傳達到學生內心深處!簡單的道理卻有太多的人沒有注意,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最重要的老師,所以更加需要和孩子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否則你嘮叨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有害功!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可以看看我其它的文章,比如《彭華勇: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上下兩篇。
當你們的親子關係逐漸改善時,你可以開始尋找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人的行為都是表層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有著對應的感受,對應的心理原因。同時,家庭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更多的是一個被影響者。孩子從出生開始,是一個純潔的嬰兒,人見人愛,如果後面變成了一個自私冷漠、叛逆無情的孩子,那麼一定是這個家庭系統出問題了,系統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了!
所以,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反思家庭存在哪些問題,反思教育方式有哪些問題。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對家庭系統,甚至家族系統進行內歸因,找出孩子真正的心理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找準了病因,你才能對症下藥,你才能一劍封喉!否則否則像抓泥鰍一樣,每一次好像抓住了,結果泥鰍又跑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彭華勇: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
當你找到了孩子沉迷遊戲的真正原因,那麼你就可以對孩子的問題暗殺了!對,你沒聽錯,暗殺!因為孩子往往不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問題,你直接去處理,孩子往往是牴觸的。既然你發現了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那麼你需要耐心地,一步步地,不著痕跡地消除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孩子因為無聊乏味玩遊戲,那麼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慢慢地孩子自己活動多了,也就沒那麼無聊乏味了;孩子現實受挫,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你可以發現培養孩子優勢,鼓勵嘗試,讓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當你慢慢地消除了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症狀往往自然跟著消失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彭老師,你說的容易,但做起來難呀!我想說的是,第一,你自己溝通能力有限,又沒有狠狠學習;第二,你自己缺乏耐心和愛,內在教育素養不夠,好比沒啥內功,招式再亮,也發揮不了威力!第三,你天真浪漫,你花了十幾年把孩子培養成這樣,卻期望一兩個月把孩子的問題徹底解決;你幼稚自私,一直想著改變孩子,從來不想改變自己!如果你一直這麼想,還期望早點改變孩子,那和拿把斧頭把孩子劈了有何區別!
我給大家舉一個案例,我一個學生,父母長期外地工作,從小由爺爺奶奶在農村撫養,12歲由爸媽接到城市讀書,接到城裡不久,爸媽發現孩子和他們不親近,溝通經常吵架,兒子厭學,老師多次向家長反映在校表現不好,兒子一有時間就跑網咖,父母零花錢管的緊,他把早餐錢省了玩遊戲。後來他媽媽和我溝通,剛開始,她沒有反思家庭系統,一直訴說孩子問題,抱怨兒子。
等到她倒苦水倒得差不多的時候,我開始和她分析問題,逐漸指出問題的根本。孩子從小沒有和爸媽在一起,親子關係很冷淡,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和親密感,初到城市,朋友少,活動少,無聊乏味,成績本身一般,來到城市,顯得更加一般,逃避現實,內心渴望欣賞和肯定,父母性格強勢,孩子表達想法,父母常常無形之中打擊孩子。有這麼多問題,孩子能不沉迷遊戲嗎?這位媽媽聽完分析,沉默了好久。她雖然強勢,但反思能力,行動力也很強。
後期,在和我的持續溝通中,她按照我的方法,先修復親子關係,再細心歸因,做好鋪墊工作後,最後暗殺問題根本。三個月後,孩子玩遊戲相對少多了,對學習開始用心了,生活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最讓這位媽媽開心的是,以前想帶兒子出去玩,怎麼說兒子都不願意一起出去玩,現在,兒子主動纏著媽媽,媽媽帶他出去玩!
所以,孩子沉迷遊戲,就用教育問題解決三部曲:修復,歸因,解決。只要把每一個步驟做好了,孩子的問題迎刃而解!願千千萬萬的孩子早日找到遊戲和學習的平衡狀態,找到網路與現實的健康成長生活!
-
18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最近看到一位媽媽發了這樣的困惱:中午進門的時候,孩子正在和奶奶吵架,奶奶氣得說話都帶哭腔。原來是孩子玩遊戲越來越上癮,控制不住,奶奶說他不聽,搬出爸爸、媽媽來嚇唬他也不管用。
孩子愛玩遊戲是大多數家庭老大難的問題。尤其疫情期間,超長暑假讓孩子宅在家,變得懶散到什麼都不想幹,只想玩遊戲。
而孩子還小,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很容易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影響到生活和學習。
北京精神衛生博士、心理學教授、兒童心理研究學者汪冰,建議家長在孩子剛接觸遊戲時,用這5種方法正確引導,控制孩子玩遊戲。
1、限制孩子玩遊戲時間。
家長可以定2個鬧鐘,提前做好孩子約定,並用紙筆或者錄影的方式記錄下來。
第1個鬧鐘提示孩子,玩遊戲的時間5分鐘後結束,給孩子一些緩衝時間和心理準備時間。第2個鬧鐘鈴響後,規定孩子要停止玩遊戲。
待時間一到,家長不要立即搶回手機,而要看孩子是否會主動停玩手機。如果是,一定要及時誇獎孩子自制力高和遵守信用。如果不是,也要微笑地將手機拿回,若是孩子不接受,就將之前的約定證據拿給他/她看,嚴格按約定執行。
2、制定孩子玩遊戲規則。
在孩子接觸遊戲的第一時間,要把醜話先說到前頭。比如能玩多長時間連續的,什麼情況下可以玩,什麼情況下不能玩等。
其次,還可以向麥子老師學習,設定遊戲規則:手機上只能下載一個遊戲,孩子想玩新的遊戲必須解除安裝舊遊戲。這樣既讓孩子玩上游戲,又避免孩子過分沉溺各種各樣的遊戲之中。
再者,可以和孩子一同商量玩遊戲的規則,使規則達到“他想怎麼樣,你也接受”的雙贏局面,讓孩子有參與感和被尊重感。
3、限制遊戲裝置的公用性。
像一些家長過早地給孩子買智慧手機。孩子就會覺得這是我的東西,玩起來會更肆無忌憚。那麼你想管也不好控制了。
最好讓遊戲裝置屬於公用的,全家人都對它有所有權。比如apad、電腦是公用的,孩子用完爸爸要用,爸爸用完媽媽要用,每個人都要用一段時間。
當裝置變成公用的,孩子知道這東西不是我想玩就能玩,需要大家商量分配,自然就會變得節制。
4、家長對遊戲型別進行把關。
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那些容易進又容易出,可以隨時停隨時玩的遊戲。不要像電視劇一樣,連續的情節,讓人容易情感陷入的劇情,一看就熬夜追完一整部。
也可以為孩子挑選一些對智力提升、思維訓練、反應能力、眼力、判斷力等有幫助的遊戲,比如推箱子、投籃、開賽車、猜成語、象棋、看圖來找茬等。
5、建立孩子除遊戲外的其他興趣點。
孩子玩遊戲多半是因為無聊,因此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知道遊戲只是一個娛樂的方式。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好玩有趣的東西。
比如玩樂高、做陶藝、游泳、玩沙子、打羽毛球、拼圖等,以此來增強孩子的現實體驗感,將注意力轉移到除遊戲之外的地方。
-
19 # 爾雅休養札記
一天,鄰家阿姨帶著孫子來我家玩,她看到小毛絨正在玩電腦遊戲時,吃驚地指責我:竟然讓孩子玩遊戲!
我明白她擔心的理由,在現實和網路中經常得知這樣的教訓案例:
某熊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學習不用心,某次竟然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銀行卡和手機玩xx遊戲,花光家中N萬元積蓄,家長將xx遊戲訴至法院……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孩子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不能一味怪手機、怪網路、怪遊戲,主要在於孩子自身及家長。
按照心理專家的話講,就是因為“心力不足”。
何為心力?所謂“心力”,乃是影響行為的內驅力,是精神或意念層面的力量,衡量著人的心理能量。
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政治家、作家等成功人士,都是心力強大的人。心力強盛,諸事易就;心力不濟,一事無成。
心力不足為什麼容易沉迷於遊戲?心力不足的孩子,枯燥的學習很難讓他們產生“”(讓人感受到興奮及開心的東西),而刺激有趣的遊戲能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多巴胺”,所以才會上癮、沉迷。
不止是孩子,喜歡購物的女人、喜歡美食的吃貨、喜歡喝酒的酒鬼……都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對每件事情慾罷不能的時候,就能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對遊戲情有獨鍾。
心力不足還有哪些危害呢?心力不足的孩子,專注力很差。課堂上,心力強大的孩子可以認真聽講、聚精會神、紋絲不動,經常被老師表揚;心力不足的孩子就喜歡做各種小動作、講小話、坐不住,經常被老師批評。
心力不足的孩子,理解力很差。心力強大的孩子學習知識一點就通,簡直就是“神童”;心力不足的孩子除了對遊戲無師自通外,簡直就是“腦袋一團漿糊”。
心力不足的孩子,執行力很差。寫作業時,心力強大的孩子能夠很自覺地,又好又快地完成作業;心力不足的孩子就會搞得老母親腦梗。
你也許會發現,你對沉迷於手機網路遊戲的孩子嚴加管教、耐心引導,自己累得吐血,結果就是對牛彈琴,基本上沒多大作用。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哪裡不足補哪裡。
心力不足該怎麼補呢?1.搞好親子關係
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晚上回到家就沉浸在手機或電視的世界裡,根本顧不上和孩子溝通、玩耍,根本不瞭解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在想什麼?
就是這樣,父母們親手將孩子推向了遊戲的懷抱。於是,手機代替了父母,遊戲成了最好的夥伴。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旅遊或郊遊,多帶嘗試各種體育運動,多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見識到更廣闊有趣的世界,找到比手機遊戲更有意義、更有樂趣的事情。
父母也要跟上時尚潮流,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些什麼,這樣才有和孩子交流的談資。譬如明星、遊戲、電影等,爭取和孩子成為知己。
2.父母以身作則
網上有個段子:“爸爸目不斜視地玩著手機遊戲,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以後絕對不能玩遊戲。’”
你要明白,孩子的思維、語言和行為都在模仿父母。如果你能改掉吃飯玩手機、上廁所玩手機、睡覺玩手機的習慣,你才有資格來教育孩子不能玩手機。
父母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心力,下班後拒絕一切誘惑,拋下手機、電視或麻將,陪伴孩子讀書、玩耍、運動等。作為大人來說,應該比孩子更有自制力吧。
3.循序漸進
以前很著名的“電擊戒網癮”的方法,讓很多網癮少年聞風喪膽。雖然用粗暴的手段讓孩子戒掉了網癮,但孩子卻對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失去了興趣,如同行屍走肉。
“遊戲是人的天性,它有競技的快樂,又有社交屬性。”釜底抽薪的方法只會適得其反,反而毀掉孩子,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
父母可以先嚐試和孩子一起玩同樣的遊戲,向孩子請教遊戲攻略,成為遊戲裡的“戰友”。
以平等的姿態走進孩子的世界,體驗孩子的樂趣,瞭解孩子的內心,然後才能對症下藥,逐步引導孩子學會制定規則、自我管理,慢慢從沉迷中走出來。
遊戲並非洪水猛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只要孩子心力足夠強大,適度的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反應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愉悅精神,放鬆精神,有何不可呢。
如果你的孩子真有遊戲天分,說不定將來還會成長為電競高手,為國爭光!
-
20 # 晏伶老師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很多家庭為此已硝煙四起。網路虛擬遊戲之所以讓人喜歡是因為失敗了不必為失敗承擔現實生活遊戲中那樣的成本和代價。孩子到了迷戀的地步,實際他已走過貪、嗔、痴、迷、戀、癮中的前三個階段,這時他的家庭角色、學生角色已支離破碎,只有自我的慾望,這個慾望已從最先想玩的動機性行為變成了一定要玩的目的性行為。也因此要糾正他是那麼的難,有的甚至還為此釀成了慘禍。作為家長、老師首先要做的是利用好情緒系統、權力系統幫助孩子重新建構起家庭角色、學生角色,同時創造條件讓他喜歡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遊戲,從中找到價值感、成就感。讓他從手機遊戲的唯樂中解脫出來,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也是一個慢長的過程。
回覆列表
第一父母責任,沒有以身作則。二太慣著孩子。三沒有引導孩子。上癮後必須猛藥治療了,給一個方法,讓他24小時萬,疲勞做法,玩吐了,還不行,就直接去幹活,去撿幾天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