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解說項小羽
-
2 # 平哥智慧分享
伍子胥鞭屍這個故事流傳了幾千年,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報仇雪恨。
一、伍子胥家庭伍子胥本是楚華人,姓伍名員,子胥是他的字,他的祖父是伍舉、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這三個人都是楚國重臣。
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師,史稱太傅。
二、仇恨起因及經過當時楚國的太子和其他朝代一樣,老師不止一位,除了伍奢還有一位就是費無忌。
這個費無忌,品行不好,是個奸臣,太子建非常不喜歡他的做法,相反,卻對伍奢父子非常倚重。
費無忌非常擔心將來太子建當了王以後沒有好結果,所以就想辦法除掉太子,以絕後患。
要說機會也是給“一心謀事”的人。
太子建到了該娶親的年紀,楚平王給太子建求的親是秦昭王的妹妹孟嬴,這個孟嬴非常漂亮,是出了名的美人。
費無忌就在楚平王面前一個勁的誇孟嬴漂亮,勸楚平王把孟嬴留給自己當妃子。而從孟嬴的隨嫁隊伍裡找一個漂亮的給太子建。
楚平王不知道是不是被花言巧語眩暈了頭還是本身就是一個好色之徒,盡然同意了費無忌的建議。
後來楚平王怕事情敗露,又把太子派往城父(地名)鎮守,而把伍奢召回都城,先看押起來,再讓伍奢寫信召回來伍尚和伍子胥。
伍子胥看穿了費無忌的詭計,勸哥哥伍尚不要回去,而 伍尚有點“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不聽勸回到了都城,後來被楚平王殺害了。
楚平王不放心伍子胥,所以下了通緝令,要求誅殺伍子胥。
後來,伍子胥在別人幫助下,逃到吳國,擔任吳王闔閭的大夫。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攻打楚國並取得勝利。
當時,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為報仇,挖了楚平王的墳墓,對楚平王進行了“鞭屍”。
三、鞭屍行為是否可取
無論是站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角度看,還是站在個人報仇雪恨的角度看,伍子胥“鞭屍”的行為都是罪大惡極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今天,我們倡導核心價值觀,更是不能容忍這種行為的發生。
縱然有天大的仇,人都死了,仇也就了結了。何況冤冤相報何時了?
所以,我不贊成鞭屍的行為。
-
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伍子胥是一個悲情猛人,說他悲情,那是因為他這一生,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說他是猛人,那是因為他做人做事都比較猛。
伍子胥全家遭到楚國陷害,他隻身逃到吳國以後,發誓要為父兄報仇。結果帶領吳國大軍將楚國踏平,伍子胥挖出了楚平王的屍骸鞭屍洩憤。吳王闔閭十分信任伍子胥,可是夫差稱王后,逐漸與其疏遠,甚至開始懷疑伍子胥,最終伍子胥含恨被殺。
01一夜白頭的伍子胥,前半生只為報仇。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曾經是楚國的官員,因為遭到了費無極的構陷,結果伍奢全家被抓。伍子胥和哥哥伍尚逃了出來。可是楚王擔心伍子胥兄弟倆會在外面搞事情,所以就命人召回伍子胥兄弟,表示會放了他們的父親。
哥哥伍尚比較仁義,他相信楚王和費無極的話,可是弟弟伍子胥卻深知他們的計謀。所以伍尚回到楚國,而伍子胥則出逃在外。
伍子胥在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吳國。可是憂心於父兄被殺的仇恨,所以伍子胥是一夜白頭,這種仇恨已經深入骨髓,誰也無法改變。他這輩子似乎只有一個理想,那就是滅了楚國,殺了楚王報仇。可是這件事並不容易,因為當時器重他的闔閭還不是吳王,於是伍子胥便輔佐闔閭登上了王位。闔閭對伍子胥十分器重,同時也器重另外一位高人,那就是孫武。伍子胥負責戰略上的總指揮,而孫武則在具體戰術上作為總指揮,兩個人合作非常默契,使得吳國很快成為了東方大國。可是伍子胥從來沒有哪一天是忘記仇恨的,所以他感覺時機成熟以後,便慫恿闔閭進攻楚國。結果楚國大敗,吳國攻陷了楚國國都以後,伍子胥什麼人都不找,就單單要找楚王報仇雪恨。
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並殺奢與尚也。---《史記》
當時的楚平王已經死了,新上任的楚昭王早就跑沒影子了,這個時候的伍子胥憤怒之餘,只好命人將楚平王的屍體挖了出來,鞭屍三百下洩憤。闔閭明白伍子胥的這種心情,所以並沒有阻止伍子胥這麼做。
02伍子胥的這種復仇方式過分嗎?這件事發生以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因為大家都在對伍子胥的行為指指點點,他們認為,楚平王再混蛋,好歹也曾經是伍子胥需要跪拜的國君。
現在伍子胥居然為了報仇,將昔日的主子給挖出來鞭屍,這種報仇方式實在是慘無人道,堪稱禽獸。
一時間對伍子胥的聲討之聲不絕於耳,甚至連伍子胥昔日的好友申包胥都認為伍子胥的這種報仇方式太過分,寫信嚴厲地抨擊了伍子胥。
伍胥知公子光有內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說以外事,乃進專諸於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軫,及平王卒,軫竟立為後,是為昭王。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吳國內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史記》
伍子胥只是冷冷一笑,他用行動告訴世人,他就是一個倒行逆施的人,他想要做的事情,誰也不會攔得住。
那麼伍子胥做得真的過分嗎?這完全就是道德綁架,如果是你的父兄被楚平王給處死了,全家人都被楚平王給殺了,那麼你會怎麼做呢?難道還要去祭拜一下楚平王嗎?
當然不是,可能你的做法要比伍子胥可怕的多。伍子胥此刻已經是吳國的臣子,就算昔日是楚華人,現在也跟楚國沒什麼關係了,當然除了仇恨以外。
所以伍子胥對楚平王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什麼過失,反而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伍子胥如此對待楚平王,這就說明伍子胥不可能再有機會得到楚華人的任何好感。
伍子胥只有徹底跟楚國斷絕了關係,才能夠真正得到吳國的信任。所以說伍子胥的這一行為,也有為自己鋪路的打算。
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既然仇恨已經釀成,那伍子胥肯定是要報仇的。既然報仇的方式可以隨便挑,為什麼伍子胥不選擇一種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呢?
03伍子胥輔佐夫差,結果被賜死。伍子胥成為了闔閭最為信任的大臣,更是被封為了相國,是臣子當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可惜的是,闔閭在於越國作戰的時候,被越國大將靈姑浮射中了腳拇指結果病死了。
昭王出亡,入雲夢;盜擊王,王走鄖。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隨。吳兵圍隨,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之。隨人慾殺王,王子綦匿王,己自為王以當之。隨人卜與王於吳,不吉,乃謝吳不與王。---《史記》
新上任的吳王夫差,雖然對伍子胥也比較恭敬,但是信任感卻蕩然無存。因為夫差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領導班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這個道理。
夫差更加信任太宰伯嚭,可是伯嚭這個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勢利小人。他收了越國不少賄賂,所以處處都為勾踐說話。在擊敗越國以後,是滅亡越國還是保留越國,伯嚭和伍子胥產生了激烈的爭吵。後來因為伍子胥將兒子留在了齊國避禍,夫差最終更加信任伯嚭,疏遠了伍子胥。在伯嚭的讒言之下,伍子胥根本就沒辦法辯駁。伯嚭甚至告訴夫差,伍子胥有謀反的嫌疑,所以夫差賜了伍子胥一杯毒酒,解決了他的一生。伍子胥生前的遺言是,把他的雙眼掛在城牆上,他要看著越國大軍殺入吳國都城。伍子胥的死,是吳國非常大的損失。他死後,勾踐在吳國呆了幾年就被夫差給放回國了。回到自己地盤上的勾踐,開始厲兵秣馬。
在夫差參加黃池會盟的檔口上,勾踐帶兵殺入吳王宮,結束了吳國的統治。夫差回來以後節節敗退,最終兵敗亡國。伍子胥終於是看到了這一天。
總結:伍子胥是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伍子胥對大局的控制,那是非常強的。他的構想很簡單,吳國先打垮楚國,再擊敗越國。與北方強國齊國聯盟,從而吳國可以蠶食南方的所有諸侯國。
等到吳國真正成為了南方霸主以後,那吳國就可以掉過頭來滅了齊國。可是夫差偏偏不聽這些,他非要跟齊國作對,才會造成後來的悲劇。
伍子胥對夫差的態度,足見他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他始終認為夫差是一個晚輩,常常拿夫差當年奪位時,對伍子胥的許諾說事兒。當年夫差為了上位,曾經許諾將半個吳國送給伍子胥。甚至在夫差不聽從伍子胥勸告的時候,伍子胥居然把自己的家人留在了齊國。這顯然是要為自己跑路做準備了,夫差又不是傻瓜,他怎麼可能不生氣呢?所以說伍子胥的結局,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如果他能夠細心揣摩夫差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或許結局也不會如此悲劇了。
參考資料:《史記》
-
4 # 管理專家李江濤
伍子胥是一個歷史人物,父親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報仇心切,動用吳國的部隊,加上自己的智慧,與楚國戰爭,最後取勝。但是由於當時的債主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內心憤恨無法釋放,就挖出楚平王 的屍體,進行鞭屍,已解心頭之恨。
伍子胥這種做法,如果從個人的恩怨角度是對的。你殺我父兄,我心生仇恨,我要懲罰你,這是一套邏輯。
但是,鞭屍這件事有意義嗎?你懲罰一個屍體,沒有任何感知,除了侮辱對方的後人意外,毫無意義。
結論,從私人角度是對的。但是從一個文化角度,就顯得粗俗不堪。後世不可仿效。
-
5 # 海納百川233699882
春秋後期,楚平王因聽信饞臣費無忌之言而冤殺了楚國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幫助下才僥倖逃過一劫。隨後伍子胥逃到吳國,此時伍子胥的盤纏已經用盡。禍不單行,伍子胥又患了大病,只能拖著病體,一邊乞討一邊前行。來到吳國後,伍子胥看出了吳國公子光的野心,幫助公子光奪得了吳王的位置,受到了公子光的重用。就這樣,在孫武的幫助下,伍子胥終於帶著吳國軍隊,攻破了楚國。
但是此時,他仇人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態度很明確:人死仇不滅,他找到楚平王的墳墓,命令士兵挖掘墳墓,把楚平王的屍體給挖出來,他手握皮鞭,看到楚平王屍體的時候,父兄的慘死、自己多年來的忍辱負重、當初拖著病體乞討的苦難經歷,一下湧上心頭。於是,伍子胥揮起手中的皮鞭,開始鞭屍。一鞭比一鞭重。一直抽道楚平王屍體皮開肉綻,方才停手。
說起來,這楚平王到底算幸運還是倒黴呢?說他幸運,畢竟是死後才被伍子胥復仇,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了;說他倒黴吧,人死後入土為安,還被伍子胥挖出來鞭屍,成為了後世的笑柄。
伍子胥性格剛烈,為人愛憎分明,有仇必報,不喜歡被力法所約束,也正是他的這種桀驁不馴的性格,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這個人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奇才,有長遠的目光,公私分明,絕對是個忠臣的料,可惜造化弄人。作為一個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人,對於幫助國他的吳國,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就伍子胥鞭屍這件事,伍子胥做的過火,你率兵滅了楚國已經是大仇得報,楚平王已死在率兵去挖墳墓,把楚平王的屍體搬出來鞭屍五百下,以報當年之仇,這可是鞭屍侮辱罪啊!報仇的手段過於殘忍,有損個人的陰德,不符合封建禮教。伍子胥的朋友責備他太狠心。他說,我已經像夜裡走道的人看不清路了。在他班師回朝後不久自己就被夫差所殺。
-
6 # 鴻哥iouyh福小鋪
個人以為,從家天下開始到近代,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並不存在,而是金字塔形的權貴階層的樂園。
當然啦,民族是有的,這點不容否認,華夏民族遭異族入侵都有保衛家園與血脈的責任。
但楚平王與伍子胥是私人恩怨,吳楚也不算華夏和異族矛盾。
所以,伍子胥為報私仇,借兵吳國滅楚,總的看來是古代權貴的私人恩怨。
鞭屍,嗯,我是可以理解。
伍家除伍子胥,全砍了,或為奴,羞辱極大,仇恨極深。
奈何事主掛了,伍子胥又是為復仇賭上一切,拉出來鞭打也算快意恩仇,警示後人,做事別太過了。
再說,楚人都一向如此血性!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這和伍子胥鞭屍很有類似。
-
7 # 明離子
日暮途遠,故倒行逆施。
這是申包胥責怪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時候,伍子胥做出的迴應。
可見連他自己都覺得這麼做不妥當不可取,但卻有他不得不做的理由。
伍子胥是楚華人,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兒子太子建的老師。
楚平王是個沒譜的人,他看上了一個女人,按說一個君王看上個女人不算啥,但這個女人偏偏是太子建的妻子。
於是楚平王為達到目的,聯合朝中奸臣逼走了太子建,對於太子的黨羽,他也沒有放過,太子老師伍奢一家首當其衝。
於是伍奢被判死刑,大兒子伍尚陪父赴死,並告誡弟弟,也就是伍子胥,活下去,為父兄報仇。
為了復仇,伍子胥從楚國出逃,一路乞討到宋國先找到太子建,然後和太子建到達吳國。
憑著才幹,伍子胥很快成了吳國公子光的門客。
伍子胥與吳國公子光做了筆交易,祝他登王位,他登上王位後助自己報殺父殺兄之仇。
公子光在伍子胥輔佐下成了吳王闔閭,闔閭也是個言而有信的人,當然也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
很快,伍子胥帶著吳兵衝入楚國都城,此時的楚平王已經死了。
換作是你,如何報父兄之仇?
但伍子胥鞭笞楚平王的事情卻屬於“臣辱君”的範疇,為後世帝王所不齒。
-
8 # 架構師修煉之路
伍子胥全家遭到楚國陷害,他隻身逃到吳國以後,發誓要為父兄報仇。結果帶領吳國大軍將楚國踏平,伍子胥挖出了楚平王的屍骸鞭屍洩憤。那麼伍子胥做得真的過分嗎?這完全就是道德綁架,如果是你的父兄被楚平王給處死了,全家人都被楚平王給殺了,那麼你會怎麼做呢?難道還要去祭拜一下楚平王嗎?當然不是,可能你的做法要比伍子胥可怕的多。伍子胥此刻已經是吳國的臣子,就算昔日是楚華人,現在也跟楚國沒什麼關係了,當然除了仇恨以外。所以伍子胥對楚平王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什麼過失,反而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伍子胥如此對待楚平王,這就說明伍子胥不可能再有機會得到楚華人的任何好感。
伍子胥只有徹底跟楚國斷絕了關係,才能夠真正得到吳國的信任。所以說伍子胥的這一行為,也有為自己鋪路的打算。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既然仇恨已經釀成,那伍子胥肯定是要報仇的。既然報仇的方式可以隨便挑,為什麼伍子胥不選擇一種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呢?
-
9 # 小龍女5505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是為自己父、兄報仇,其情可恕但於法有偏。為己私仇鞭舊主之屍是不義,為已私仇叛國投敵覆滅故國是不忠,雖鞭屍復仇成功,卻毀了其父忠臣之名是不孝。故他情有可原但既於法不容,又背上罵名,其行並不可取。
-
10 # 喬加貝
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都被楚王殺了。
他是逃到吳國,最終帶著吳國大軍打到楚國。
可是,楚王死了,他就為了洩恨,撅開楚平墓,然後鞭屍。
他已經打到楚都,死了太多無辜的人,還去撅開墓鞭屍,做法極端和偏激了,但,可以理解,卻不可取!
-
11 # 山逢絕頂
關於伍子胥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此人一生忠直剛正,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美名,包括端午節吃粽子,除了主流的紀念屈原一說之外,也有人說是紀念伍子胥的。但伍子胥為什麼沒能成為端午紀念的主流?這與他為人太過刻薄有關,特別是他在率領吳軍,打敗楚國,報仇之後,對楚平王的鞭屍掘墓行徑,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但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還要從伍氏家族與楚國的關係說起。伍家在楚國一直很有名望,當年伍舉配合霸主楚莊,讓“一飛沖天”的大鳥展翅翱翔,伍舉的後人伍奢輔佐楚平王,他一開始當君主還有模有樣,可私生活實在無恥荒唐,為兒子娶來秦國公主本屬正常,可楚平王一見兒媳漂亮,便偷偷納入自己之床,這個秦女如同當年的衛國宣姜,從此做了楚國太子建的後孃。楚平王開始對自己的兒子有所提防,太子建的老師伍奢也被視為同黨,果然伍奢最後被陷害進了牢房。
楚平王打算斬草除根將伍氏殺光,便命令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員和伍尚:如果你們乖乖認罪服綁,你們父親的罪過可能會得到原諒,兄弟倆明知此去是給父親陪葬,可也不能怕死貪生四處流浪,經過一番艱難的選擇和商量,伍尚決定自己放棄抵抗,盡孝心陪在父親身旁,又讓弟弟伍員遠走他鄉,以伍子胥的堅韌倔強,一定能逃到其他國家借兵調將,以便回攻楚國報仇算賬,兄弟倆從此各奔一方。最終伍奢伍尚毫不意外命喪,伍子胥逃亡的過程也無比悲壯,楚國的追捕讓他難以躲藏,到處都是通緝他的畫影影象,很難順利闖出楚國邊疆,再加上全家被滅帶來的哀傷,據說伍子胥一夜愁得白髮蒼蒼,好端端的青年英雄英姿颯爽,最後竟被逼成了鬚髮皆白的老丈!
即使這種傳說有些誇張,也可以想象伍子胥的絕望悲涼,但一夜白頭也算是遇難成祥,因為這是一層天然的偽裝,如此混出楚國也算是天理昭彰。經過一路艱辛的波折飄蕩,伍子胥終於來到了吳國的土地上,要說吳楚之間本就經常碰撞,吳軍是幫助伍子胥的合適物件,可以說對楚國向來怒火滿腔,吳國提起楚國就鬥志昂揚,再加上伍子胥擅長帶兵打仗,所以他順利地走進了吳國朝堂,然而他雖屢次請吳王僚幫忙,可吳國始終沒有發兵意向,伍子胥最後才弄清了真實情況,只要幫公子光實現“篡位”的理想,這位新吳王才會給他信任與嘉獎,就是他需要的兵馬和刀槍。
猜透了公子光這種心腸,伍子胥開始四處尋訪,終於找到勇士專諸如願以償,從此專諸的家人由公子光供養,平民得到如此豐厚的獎賞,讓專諸的豪情徹底釋放,一定要讓吳王僚被刺身亡,哪怕是被吳王僚的侍衛剁成肉醬,自己也要幫公子光奪回家邦,這股決心在專諸心裡已無可阻擋。
想要成功將吳王僚殺掉,也不是輕鬆就能實現的目標,如果計劃不夠謹慎周到,憑藉貼身的護衛保鏢,吳王僚萬一能僥倖逃跑,那公子光就成了竊國大盜,他自己反而會性命不保,因此周詳的計劃比什麼都重要,最終決定讓專諸苦練烹調,因為吳王僚對吃魚很有一套,等專諸將魚烹製出極為鮮美的味道,公子光便請吳王僚入府品嚐佳餚,專諸拿做好的雨身當“劍鞘”,鋒利的短劍在魚的肚腸裡藏好,因此才有了魚藏劍或魚腸劍的名號。
等到專諸端著魚盤靠近吳王僚,使出了穩準狠的斃命殺招,迅速出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此突然使吳王僚沒機會脫逃,恐怕都來不及一聲慘叫,便在血泊中轟然栽倒,反應速度超越了眾侍衛的大腦,吳王僚死後他們才感到不妙,公子光的府宅只剩下一陣喧鬧,專諸最終也死於亂刀,風平浪靜後全屍已很難尋找。公子光終於如願身披王袍,吳王闔閭正式拜祭了吳國祖廟,從此掀起了春秋時代最後的風暴。為伍子胥報仇,既是對這位“功臣”的回報,更是吳國挺近中原的迫切需要。而促成這一切的直接原因,竟然只是楚平王一時色迷心竅,導致了一系列的災難。可見,伍子胥早年遭遇如此之慘,為了報仇付出如此之多,他對楚平王的鞭屍掘墓行徑,雖然有些過火,但也是怒火長期壓抑,終得釋放的結果。所以說,這個性格刻薄,做事過火的人,還是值得同情的,自然也會得到後世的尊重。
-
12 # 長安月下ys
01伍子胥為何鞭屍楚平王?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楚平王為了聯秦制晉,讓其子太子建與秦女孟嬴聯姻。派費無忌到秦國去迎接秦女孟嬴,孟嬴很美。好色的楚平王在費無忌的唆使下,強納兒媳。費無忌擔心太子登基於自己不利,不斷離間楚平王與太子建,並迫害太子建與伍奢全家。
伍子胥像
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幹,不殺掉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將他們召來,不然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便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說:“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伍尚為人仁厚,束手就擒;伍子胥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伍子胥便逃走了。伍尚到了楚國都城,楚王將伍奢並伍尚一道殺死。一心想報父兄之仇的伍子胥,投奔吳國,後成為吳王闔閭的重臣,並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吳王的另一個重臣孫武帶兵攻入楚都,當時楚平王早已作古,繼任者楚昭王早就跑了,這個時候伍子胥只好把楚平王挖出來鞭屍。《史記 伍子胥列傳》載“乃挖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02其行為可取嗎?伍子胥在中國文化裡是正面形象,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人。我們看先秦的史冊,諸如《左轉》《韓非子》《戰國策》等,提到伍子胥時,都肯定他的光輝事蹟,說他是“烈大夫”。就連楚國後來的大詩人屈原也好幾次寫詩歌頌他,還表示“浮江淮以入海兮,從子胥而自適”,要投入大海,去追隨伍子胥的靈魂。
在我們的教育下,一直習慣了這個故事,可能察覺不出來,但你仔細想想,當下社會,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投奔敵國,帶兵攻打母國,掘墳鞭屍,這不明擺著就是妥妥的“楚奸”,當然不可取。那如果在秦漢至明清兩千年來的封建王朝時期,此行為當然也不可取,想想宋朝的嶽武穆,岳飛和其長子都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宋孝宗時才被平反昭雪。但是他三個兒子活了下來,如果岳飛這三個兒子逃到金國,並引金兵攻打母國,幫助金朝滅了宋朝,掘了宋高宗的墳,然後鞭屍三百,大家還會這麼歌頌他嗎?然而在先秦時期,為什麼伍子胥報父兄之仇,受到廣泛讚譽,說他是“烈大夫”。郭店楚簡
在先秦時期,中國社會秩序的最高原則是血緣原則:家大於國。周朝的社會是一個血緣社會,周天子按照血緣遠近及區別親疏的程度把他的親人分封到各地,他的親人在自己的小國在層層進行分封,因此這樣分封的結果就是,周代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大家族當中,效忠於自己的家族,比效忠國家重要。所以當時普遍的價值標準是:父高於君。在郭店楚墓竹簡《六德》篇上記載,“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意思是說,為了父親,可以不管國王,但不能為了國王不管父親。說明先秦社會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提倡“父高於君”,正是為了阻止國家權力向家族內部延伸。所謂“忠孝不能兩全”是後世的觀念,先秦人是沒有這個矛盾的,所以伍子胥的行為在當時是可取且合理。參考資料:張宏傑著《簡讀中國史: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
-
13 # 一畝農田5577
楚平王繼位後任命伍子胥之父伍奢為太傅,寵臣費無忌為少傅,然太子惡費而尊伍,楚平王奢侈眾姿,在其統治下國力每況愈下,見美色而搶奪太子未婚妻,認為太子心存怨恨,和伍奢有謀反之心,後在費無忌合謀下誅殺太子和伍奢一家,伍子胥僥倖逃脫,歷經九死一生逃到吳國,正所謂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
吳楚戰爭爆發後,伍子胥隨吳王闔閭伐楚,佔領楚國都城,然楚平王早已去世,伍子胥掘其墳,鞭屍三百!
在那個禮壞樂崩的春秋戰亂時代,權利爭奪,政治鬥爭中所發生的滿門抄斬,誅殺九族,挖墳掘墓現象比比皆是。
-
14 # 謝金澎
伍子胥復仇滅楚,一直是一個歷史勵志故事,是以正面形象出現的。
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縮影,在中國儒家文化中,雖然講究忠君愛國,但是也講究恩怨分明。甚至有君子當事明君這樣一種理念,固有“君待臣如國士,臣必以國士報之;君待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之說。
伍子胥與楚平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以致於要將其從墳墓裡扒出鞭屍、挫骨揚灰才能解心頭之恨?
實際上,楚平王與伍子胥結下的確實是古時候的第一大仇——殺父破家之仇。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平王之子建太傅,因為楚平王聽信了費無極的讒害,將其與其長子伍尚一同殺害。
伍子胥僥倖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向吳王闔閭借兵伐楚。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也因為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了諸侯一霸。
但是從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可以看出,伍子胥這個人的人品還是比較狹隘陰毒的,殺人不過頭點地,引外軍滅故國已經是不該的了,進入楚都,人也殺了,仇也報了,還將死人從地底下扒出鞭屍,可見其心之狠。
後來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到吳國為奴,這個伍子胥盡然陰毒到讓勾踐夫人雅魚去陪晉國使者睡覺來試探勾踐,其策實非君子之所為也。其後來被夫差逼的拔劍自刎,也實在是咎由自取。
-
15 # 史小生
楚平王信讒言,殺死伍奢、伍尚
伍子胥是楚華人。他的父親伍奢是太子的老師。楚平王很無恥,聽信了費無忌的讒言,娶了原定為兒媳婦的秦女伯嬴,給兒子換了個媳婦。費無忌害怕太子報復,抓了太子的老師。
費無忌對楚平王說,不殺掉伍奢的兩個兒子,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以將伍奢先抓起來,再召來他的兩個兒子。
楚平王就派人去召伍奢的兩個兒子。大兒子伍尚要去,小兒子伍子胥說,楚平王就是要團滅我們。不如先逃走,再為父報仇。伍尚說,你報殺父之仇,我安心就死。
楚平王的人來抓他倆時,伍子胥就逃走了。伍尚被抓走了。楚平王將伍子胥父兄都殺了。
伍子胥逃亡伍子胥逃到了韶關。韶關是吳楚交界之地。可是有重兵把守,到處貼著伍子胥的畫像。關口前面是大江,兩側是峭壁。除非會飛,否則就逃不出去。
伍子胥怎麼也想不出辦法,難以出關。竟然急白了頭。這時東皋公讓人冒充伍子胥去過韶關。等假冒者被抓之後,伍子胥才趁亂逃出城,逃到了吳國。
伍子胥復仇伍子胥到了吳國。幾年後吳國攻打楚國。等到吳國軍隊功進楚國都城,伍子胥沒找到楚昭王,就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打楚平王的屍體300下。
伍子胥是個很悲情的人物。父兄被害後,他活著的原因只是為了復仇。
楚平王被美色迷了心,霸佔兒媳。如果這是普通人,最多也就是醜聞。可對於國君來說確無法原諒。強娶兒媳,幹嗎還殺太子的老師呢?愚蠢。雖然死了,可也導致國家的戰亂,為國家帶來災難。
有人說,伍子胥不該這樣做。可是楚平王殺了人家父兄,還要求伍子胥對楚平王感恩戴德嗎?要知道伍子胥的父兄都是被楚平王殺死了。
回覆列表
伍子胥身為楚華人,為什麼要投靠吳國鞭屍楚平王?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也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家,他後來幫助吳國滅了楚國,而且還將死去的楚平王挖出來鞭屍,但是其實他自己本人就是楚華人,那麼,伍子胥為何要鞭屍自己曾經的君王呢?伍子胥的父親叫做伍奢,是楚平王兒子的太傅。但是,伍奢被權臣費無極陷害,被關進了大牢。費無極為了斬草除根,就對楚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有才能。如果不把他們倆一起搞死,以後就會成為禍害。”於是,楚平王對伍奢說:“你把你的兩個兒子叫來,我就免你的死罪。”伍奢很明白楚平王的意圖,對他說:“我大兒子伍尚為人很老實,我叫他來他一定來。但是二兒子伍員不一樣,從小就能忍辱負重,他肯定不會來。”果然,伍子胥接到父親的信就對大哥說:“楚平王根本就是想殺我滿門,不能去!”
伍尚說:“我也知道去了是死路一條,但是老爹召喚我們,不去的話老爹心寒,是為不孝。好在我們是兄弟二人,我去盡孝,你去為我們報仇吧。” 就這樣,伍尚回到父親身邊,和老爹一起被殺,而伍子胥則開始了逃亡之路。伍奢臨死前,感嘆道:“唉,楚國的老百姓要遭殃了!”伍子胥先跑到宋國投奔老爹輔佐的楚國太子,後來宋國內亂,二人開始逃亡。逃到晉國時,楚國太子被殺,伍子胥帶著太子的兒子跑。為了不被發現,伍子胥二人晝伏夜出,成了和老鼠、蝙蝠這些動物一樣的生命。
逃到吳國後,伍子胥的盤纏已經用盡。禍不單行,伍子胥此時又患了大病,只能拖著病體,一邊乞討一邊前行。來到吳國後,伍子胥看出了吳國公子光的野心,幫助公子光奪得了吳王的位置,受到了公子光的重用。就這樣,在孫武的幫助下,伍子胥終於帶著吳國的軍隊,攻破了楚國。
但是此時,他的仇人楚平王已經死了。伍子胥態度很明確:死了就完了?想得美!來人啊,把楚平王的屍體給我挖出來!當他手握著鞭子,看著楚平王屍體的時候,父兄的慘死、自己多年來的忍辱負重、當初拖著病體乞討的苦逼經歷,一下子湧上了心頭。於是,伍子胥揮起手中的鞭子,開始鞭屍。一鞭比一鞭狠,一鞭比一鞭重。一直抽到楚平王屍體都皮開肉綻,方才停手
說起來,這楚平王到底算是倒黴還是幸運呢?說他倒黴吧,畢竟是死後才被複仇,自己什麼也不知道了;說他幸運吧,終究還是被鞭屍,成為了後世的笑柄。他的性格十分剛烈,為人愛憎分明,不喜歡被禮法所約束,也正是他的這種桀驁不馴的性格,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這個人是一個治理國家的奇才,有長遠的目光,公私分明,絕對是個忠臣的料,可惜造化弄人。作為一個有仇報仇,有恩報恩的人,對於幫助過他的吳國,他鞠躬盡力死而後已,先是為了吳國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一頓經濟整頓後,將楚國的所有先進的技術全部傳到了吳國,並且還大興水利,其次是整頓了軍隊,並且重用了當時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孫武,將教育和法律結合在一起,以此提高了吳國的整體國力,靠著伍子胥的一番改革後,吳國瞬間變成了繼楚國之後的一大強國,差點成為了春秋霸主,這差一點,就是因為越王勾踐。目光長遠的伍子胥早就看出了越王勾踐的能力和野心,就算後來被吳國俘虜,他也一直勸諫吳王夫差,將其殺死,以免後患,但是夫差是怎麼樣也不聽,最後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要給伍子胥賜死,但是夫差念及他的功勞,於是便令他自殺,面對夫差的命令,悲痛的伍子胥只能選擇順從,臨死前的他還囑咐家裡人在自己死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樓上,他要親自看著越國將吳國滅掉。當然了,後面的結局也是被伍子胥猜的準準的,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最後擊敗了吳國成為新一任春秋霸主,可想那掛在城樓上的伍子胥的無奈與悲怒,氣質伍子胥本可以不管這件事情,大不了後面跑路,不過他沒有,因為他將一番熱血全部傾灑在了吳國,誓要與吳國共存,歷史上的各大名人也是對他做出了最高的評價,梁啟超就曾經說過,伍子胥的智勇雙全,處事平穩,真的是一代英雄,雖然他死的很憋屈,不過他就是這樣一個有大智慧的至情至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