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annibalLecter

    康熙年間生下來未夭折,存活長大的皇子有24位,其中九人參與了奪嫡之爭,史稱“九子奪嫡”,他們分別是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

    雍正奪嫡,或是繼承大統的過程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康熙冊立太子,到廢太子。在這個時期裡個別有想法的皇子明著對太子沒有什麼意見,暗中都各種找茬,而雍正並沒有反對太子。

    太子,也就是皇次子胤礽為康熙帝嫡長子,剛剛慢一歲就被公開冊封為太子。康熙對他充滿了仁愛,而太子自幼也算勤勉端正,只是無奈常年坐在儲君位上,非常難處,時常淪為眾矢之的,果然被廢;然而康熙處於父愛,以及從國體考慮,又復立太子;但是多這麼折騰了幾下,父子關係就變得微妙而尷尬。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次被廢。最初三爺,四爺,十三爺和太子走得比較近,當時四爺還不知道自己最終會繼承皇位,所以也算是真心輔佐太子。如果不和太子站邊,他就只能和八爺站邊,不但利益上不和,性格為人都不和。

    皇長子胤禔,因為康熙前四子夭折,所以自然成為皇長子。據說他長得非常俊美,也深得康熙帝喜愛,曾委以重任,從徵厄魯特蒙古噶爾丹,銜命祭華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歲被封為直郡王。雖然能幹,年長,卻因為是庶出,所以難以被冊立為太子。在太子被廢立的過程中,皇長子相對於四爺、十三爺一派,八爺黨,比較孤立,又因為魘鎮太子,自己作死,最先出局。

    皇三子胤祉博學多才,文武雙全,不但是康熙文治上的得力助手,在他親征葛爾丹時還領鑲紅旗大營。當皇長子胤禔魘鎮太子時,他還及時向康熙檢舉揭發。但是相比起能夠帶兵的十三爺,十四爺,行政能力很強的八爺,還是顯得平庸一些。而且他本人對權力並不是很感興趣,醉心於學問。

    第二階段是在太子被廢以後,和皇八子集團爭奪皇位。太子,大阿哥都出局之後,有能力爭取皇位的有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

    皇八子胤禩,自小就深受康熙喜愛,17歲就被封為貝勒,先後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大概和從事的工作相關,皇八子非常圓滑,善於經營關係,在廢立太子的整個過程中,都沒有放棄結黨爭位,這個其實很正常,因為他完全有這個實力。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感到厭惡,導致他失寵,至少是失去了信任。雍正即位之後,看中他的能力,賜封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命辦理工部事務。但是兩個人並沒有走到最後,四年後再次因為結黨而被雍正削爵,圈禁,削籍,鬱鬱而終。

    皇十四子允禵 ,和雍正帝同父同母,但是偏偏和八爺走得很近,非常擅長帶兵打仗,康熙四十八年,被賜封貝子,五十七年,任撫遠大將軍,徵策妄阿拉布坦。雖然康熙很喜歡這個兒子,但是他也深知治國比打仗難多了,所以爭儲過程中,皇十四子雖然呼聲很高,但是其實不過是八爺的附庸和籌碼,有趣的是,雖然和雍正爭儲失敗,後來也被雍正軟禁,但是到了雍正的兒子乾隆那一代,卻深受乾隆的尊重和敬仰。

    和太子、大阿哥相比,四爺資歷不夠,但是前面兩位自己作大死,出局,機會就來了。

    和十三爺,十四爺相比,四爺並不善於帶兵征戰,但是征戰多年,雄才大略的康熙知道,國家需要休養生息,接班人一定要是有能力治國,發展經濟的。

    和八爺相比,四爺人脈不夠廣,因為他比較低調,行政能力看起來好像不夠突出,但是他贏就贏在——

    雖然籠絡的人不夠多,但是卻很關鍵——九門提督隆科多,可以幫助他穩定京中局勢,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在外呼應,這兩個都是雍正心腹,當然因為擁立有功,後來也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韜光養晦,至始至終沒有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和才華,天天以“天下第一閒人”自居,在父親面前顯得寬仁穩重。對於康熙來說,仁是治國之君必須具備的素質,更何況自己百年之後,眾多皇子還需要一個仁愛的兄弟照顧,康熙也不希望看到後代自相殘殺。然而一爭寵,皇子們就難免表現得殘忍,最終違規出局。四爺表面上不結黨,不營私,不爭寵,私下裡積極準備,最終成為了秘密立儲的受益者。相比之下,八爺輸就輸在太過於自信,冒進和暴露之上。

  • 2 # 阿爾法熱點

    首先,八阿哥在朝中結黨,實力過於龐大,過早的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引起了皇帝的警覺,要知道,在封建社會,只要讓皇帝感到不安,任何人都沒有好下場,無論是誰,管他血緣關係。

    第二,手頭沒有武裝,八阿哥雖然掌管好多部門,諸如刑部等,但始終沒有插手軍隊的機會,雖然在康熙晚年,拿到了豐臺大營的指揮權,但禍起蕭牆,遠水不解近渴。

    第三沒有好的幫手,九阿哥,十阿哥水平太一般,其他身邊的人,也沒有太靠得住的智囊。但四阿哥雍正卻不一樣,十三阿哥赤膽忠心,在軍中實力極強。

  • 3 # 傳遞優質生活

    其實他的出身在一開始就註定了他是無緣大位的了。因為他的母親身份太卑微太卑微,即便是生了個出類拔萃的皇子封了妃,可身份還是十分卑微的。再有是,老八太會籠絡人心,康熙最恨結黨營私,老八的勢力過於強大,這就變得十分礙眼,康熙跟兒子們不僅僅是父子的關係呀,更多的是君臣。

    我甚至認為,一個兒子如果被父親這麼折騰試探考驗,他對父親是不會有太多愛的。而相應的,父親這樣猜忌試探考驗兒子,他對兒子也沒有什麼愛了。他只是要選出一個繼承人,那個繼承人恰好又是他的兒子。第三,康熙在最後幾年裡實施的是仁政,那一堆爛攤子他不是看不見不知道,而是他不願親自收拾。老八歸根結底是不如老四恨不如老四硬的,這康熙都看在眼裡。而此時的老八早就被康熙厭棄了啊,壓根就沒戲了。綜上所述,老八幹不過老四。

  • 4 # 江北陸遜

    其實二月河的小說中,對這個問題詮釋得很全面了,完全取決於當時的情勢,決定了雍正胤禛是唯一的選擇。

    這是《康熙王朝》中的原話,錄在這裡。

    ——康熙似乎是被他們的話震動了。他放下筷子,急促地在屋裡走來走去。忽然,他仰天長嘆一聲:“唉——你們說得對,說得好啊!多難興邦,朕要個只會坐享現成的繼位之人有什麼用呢?朕已經過於寬厚了,老八比朕還寬厚;朕對下邊已經過於放縱了,他比朕還放縱,大臣們稱朕是‘老佛爺’,可有更多的人叫老八‘八佛爺’。讓他來繼承江山,再過幾十年,大清不就完了嗎?有人說,朕是一位太平天子,這話說得混賬透頂。朕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朕這太平江山是一刀、一槍、一滴血、一行淚苦苦掙來的!好兒不靠父母,自己的功名自己掙。得來的太容易了,也就不懂得珍惜了。所以,朕聽從你們的勸告,決意不立老八!”——

    這就是關鍵。康熙在滿清皇帝裡,屬於真正的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都是無可挑剔的,後人能詬病的不多,比如雍正有冷酷之名,乾隆則屬於敗家子一類,而且雍乾都有個問題,就是文字獄。但康熙都沒有這些問題。

    那麼康熙是不是就無可指摘了呢?也不是。康熙對於大臣的處置是比較寬厚的,先後處置的索額圖明珠,都是擅權結黨貪汙腐敗之人,比如索額圖策劃太子提前接位,要軟禁康熙;明珠則是貪腐,又為了大阿哥胤褆(胤褆是明珠的妹妹的兒子,親外甥)謀大位,本身有可誅之罪。

    但除此之外,康熙基本沒有處置過親近大臣,也沒搞過文字獄,甚至為了收攬人心,祭奠朱元璋的時候,都行三跪九磕的臣子大禮。但康熙的問題在於對下面過於仁了,或者說放縱。康熙晚年,基本沒有刑殺過大臣,對於大貪官明珠徐乾學等,對於犯上作亂的索額圖,都沒有殺,而只是奪官剝爵,這使得康熙晚期吏治可以說完全敗壞,而國庫則被借空。

    這種時候,康熙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矯正朝綱,撥亂反正之人。胤禛為人“為人誠孝,這些年辦差最多,且事無鉅細,都十分認真。尤其是他自強自立,性格堅如鐵石,從不攀附別人,更不結黨拉派”,雖然刻薄,卻不寡恩,只有雍正才能承擔起這個責任。

    《康熙王朝》中,方苞略一思忖說:“陛下,臣適才已經說過,八爺的學問、風度都沒說的,連外國使臣都誇他有帝王之相。可是,如今天下昇平日久,人人只思安樂。武將怕死,文官貪財,朝中積弊很多,亟待整飭。八爺似乎難當此任。”

    八爺胤禩如果振作,那麼當時擁立他的那些大臣就會反水而形成羈絆;如不振作而酬恩,這擁立的大臣就會借擁立之功而胡作非為,這樣的話,清廷就離完蛋不遠了。

  • 5 # 一條魚lixyuone

    1.首先是康熙帝正確選擇。

    2.根據二月河雍正王朝,九王奪嫡主角其實就是2.4.8阿哥,就沒14阿哥的事,8和14是一夥康熙大帝一定看出來。

    3.康熙大帝如何看待自己後期弊政,這個很重要,他認為政務已積重難返,心有餘力不足,需要接班者力挽狂瀾。

    4.2阿哥作為老太子,沒有執政理念,夜裡偷窺,有點心急。

    5.8阿哥實行與康熙大帝一樣的仁政,與康熙大帝要求相左,而且過度攻擊老太子,讓人覺得他目的不純,同時,他也是會來事的人,讓康熙大帝覺得那個結黨營私。

    6.4阿哥辦事雷厲風行,又是能幹的救火隊長,同時,只會做事,還低調,就在現在也是接班人強力候選,更關鍵是他自己有掌握康熙大帝思路的參謀班底。

    7.1阿哥3阿哥14阿哥不再評說。

  • 6 # 行者55521306

    不要相信小說電視劇,真正原因沒那命,康熙根本不會選擇他 因為不喜歡和出生原因。一個人命裡沒有,更別去強求。但老八就要去奪搶,事事做得好人緣也好,試問康熙一人天下,維怕別人搶了他風頭,能不讓皇帝老子生氣?

  • 7 # 醉劍書

    這個問題我真的研究過。當年一部雍正王朝,火遍中國,每年反覆播放,觀眾無數。我自己都看了不下十遍,還特意找了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看看,通讀全書。現在,隨意找個人問下,四爺是誰,雍正也;八爺呢?胤禩啊!談起這兩兄弟間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個個如數家珍,談得頭頭是道,比歷史專家還熟悉。觀眾,也分四爺黨,八爺黨。

    我明確說下,我是四爺黨,我同情八爺。

    我支援四爺,雍正肯定不是好人,卻是個好皇帝,他承前繼後,上接康熙盛世,下連乾隆王朝,創造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盛世,康乾盛世,長達150年,扛下清朝後面二百多年的江山,影響極為深遠。

    雍正能成功,根本一條是情商高,深諳權力的遊戲。做人低調,深藏不露。做事卻高調,有本事,做事情滴水不露,紮實公正,深得康熙歡心,覺得大清在他手中必定發揚光大,再加上喜愛皇孫乾隆,這樣就選了四爺為皇位繼承人。事實證明了,康熙大帝的選擇沒錯,眼光獨到,雍正也沒辜負期望,大清確實步於正軌,給乾隆留下一個殷實的家底。

    八爺也是極為有才華的人,能力不輸雍正,康熙也知道這個兒子最聰明,有本事,有帝王之材。可是為什麼一直都不選他的?

    八爺這個人優點多多,就是有個致命缺點。

    他威脅到皇權了。

    在封建社會,皇朝只能有一個權力中心,所有人必須團結在皇帝周圍,千萬不要染指皇權,否則死無葬身之地。康熙大帝為什麼兩廢太子?固然太子不成器,更主要是太子威脅到康熙的皇權,讓康熙心裡不安,隨時擔心太子要搶班奪權,要謀位害命。他好不容易廢掉了太子,卻發現原來最大威脅卻是八爺。八爺多年苦心經營,積累大量的人脈,朝中大臣大多數都是八爺黨。。康熙如果讓八爺當太子,自己往哪兒放?哪天八爺不高興,分分鐘囚禁康熙,要了他的命,奪了他的位。何況八爺手段陰毒,收買人心,手下很多人本身貪贓枉法,嚴重威脅到皇權。康熙為了朝政安穩,必定要除掉八爺黨,雍正也是如此的,最後八爺下場悽慘,也有他張揚舞爪的惡果。

    我說,歷史告訴我們,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

  • 8 # 滿樓書坊

    康熙末年的爭儲大戲,深得人心的八阿哥胤禩最終敗下陣來。

    認真說,原因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一句話來得明白,那就是:怕老婆!

    何以見得呢?且容我慢慢說來。康熙自己也說過,八阿哥生母衛氏“出身微賤”,所以不足以承繼大位。在當時環境下,這的確是很充分的理由,頗有些“血統論”的味道。

    不過,回顧胤禩的歷史就會發現,康熙並沒有因為其生母出身低賤而對胤禩另眼相看。相反,為讓胤禩免受歧視,康熙從小就把他放在大阿哥胤褆生母惠妃處撫育,自己親自教養。

    事實上,胤禩一直就得到康熙的偏愛,如三十七年封爵時,胤禩被封為貝勒,年僅十八歲,是年齡最小的。其母衛氏也相繼被封為良嬪、良妃,康熙並沒有刻意去歧視胤禩母子。

    也正因為胤禩生母地位卑下,康熙才給他找了一個高貴的福晉,來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

    胤禩福晉郭絡羅氏是安親王嶽樂之外孫女,安親王嶽樂則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兒子;另外,郭絡羅氏的外祖母還是索額圖的妹妹,算來也是顯赫的皇族。

    但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正因為母家強大,郭絡羅氏在家中說一不二,而她本人又不育,結果,怕老婆的胤禩一直不敢納妾,到很晚才勉強納了側室。終其一生,胤禩只有一子一女,是同輩兄弟中最少的。

    若按現在的觀念,胤禩所為不但有利於計劃生育,而且算得上是尊重女性的典範。但就當時而言,胤禩只有一個兒子,對爭儲是十分不利的,這個想必不需要多想吧!

    應該說,胤禩生性聰慧,天賦極高,而且常被人稱讚“樸實、正氣”,廣有善緣,其待人處事之風,確實比其他阿哥強很多。

    但在康熙眼裡,胤禩未免太柔懦,太會邀結人心了,甚至根本是假仁假義。要知道,康熙以仁孝治天下,其實是外儒內法,他並不喜歡一味仁義的皇子,而是喜歡剛毅果斷的阿哥。

    試想,胤禩連老婆都怕,做事太柔仁,有恩無威,如何會是康熙眼裡的合適人選呢?

    這個解釋,應該夠有說服力吧!

  • 9 # 火眼孫大聖

    康熙己覺察到國庫空虛,貪腐盛行,己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康熙想要繼任皇帝去完成,老八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康熙個人喜好,而是天朝延續的需要,老八之所以人緣好,得到很多朝中官員的擁護,就是建立在對官員貪腐的庇護上,所以康熙要找一位敢於對貪腐官員下得了手的孤臣做皇帝,老四正合康熙之意,歷史也證明,康熙用老四是英明的選擇。

  • 10 # 老臣謀國

    八爺最大的問題是,攻於心計,不以朝廷利益為重,收買了人心,確不懂父心。康熙對自己的兒子是很瞭解的,知子莫如父,他肯定不會把江山交給這樣的兒子,康熙的帝王之術是歷代皇帝中最牛逼的,八爺的失敗在策劃中就註定,因為他沒有鄔思道這樣的高人指道。

  • 11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后,鬱悶加憤怒而生病的康熙,應國舅兼國丈佟國維之請“皇上治事精明,斷無錯誤。此事於聖躬關係甚大,請度日後若易於措置,祈速賜睿斷;若難於措置,亦祈速賜睿斷。總之,將原定意指熟慮施行為是”(《清史稿·佟國維傳》),決意下詔,請有一定級別的文武大臣推選最優秀的皇子為儲君人選。

    《康熙王朝》陳道明版康熙

    康熙心裡明白,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等,都有自己的支持者。但他沒想到,投票結果出來了,八阿哥胤禩以絕對優勢稱為合乎條件者。

    支援胤禩的,不但有首倡者佟國維,還有內閣大學士馬齊、張玉書、溫達等人。在康熙身邊工作的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鄂倫岱及自己信任的大臣揆敘、王鴻緒,都是胤禩的鐵桿粉絲。

    就連康熙帝的二哥裕親王福全,也大力推舉胤禩:心性好,不務矜誇,聰明能幹,品行端正,宜為儲君。

    此事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底,康熙帝還只有五十五歲,可說還是春秋鼎盛。他也知道胤禩能力出眾,才華優裕,是諸皇子中的尖子人物。這樣的人物出現,受到滿朝擁戴,對於權力控的帝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危險。雖史料只載明瞭康熙的追責,這有後來勝利者雍正添油加醋的成分,而康熙自然知道太祖時期,勢力強大的儲君褚英就差點對在位的努爾哈赤動手。

    支持者太多,就是最大的威脅。對康熙如此,對胤禩亦如此。

    胤禩

    於是,康熙選擇了繼續支援廢太子胤礽,並以此為理由嚴厲地打擊胤禩。因為此時胤礽的最強支持者索額圖,已經餓死在禁所,索額圖的同黨多被殺,被拘禁、被流放。胤礽的羽翼已被大量的翦除。

    當然,這期間也有八爺黨的暗箱操作,以及諸皇子的相互傾軋。胤禩即便能力再強,也註定了是一個失敗者,失敗得被自己的生父罵做國賊。

  • 12 # 意思-夢

    我認為有第一 老八接任戶部以來,各級官員都向國家借錢,老八確不制止,弄得國家賑災都沒有錢,說明辦事不行。 第二 收買人心,滿朝擁戴。在康熙眼裡一個並沒有辦過什麼實事,沒有什麼實權的阿哥,可以讓大家都擁護他,簡直可怕。第三 老八出了名的怕老婆,康熙認為傳位老八會出現女性專權。 所以康熙早早就把老八從儲君人選裡剔除了。

  • 13 # 司馬砸光

    老話題,咱們試著換個角度分析一下。四阿哥胤禛成功接班了,自然有他成功的道理,他優勢所在正是老八所欠缺的,也是胤禩失敗的根源所在。八阿哥胤禩在康熙第一次廢太子後一度呼聲很高,得到了以領侍衛內大臣佟國維領銜的大部分重臣的選票,可正是這次大規模“逼宮”,徹底葬送了胤禩的政治前途,雖說比較殘酷的真相是也許胤禩從來就沒進入過康熙的選擇範圍。

    一,老四出身尊貴,八阿哥出身低賤。事實上,老四的生母烏雅氏身份也一般,可他從小被送到皇后佟佳氏(佟國維之女)跟前撫養,情同母子,堪稱除太子胤礽之外的另一種意義上的“嫡子”。稱隆科多為舅舅絕對不是攀親戚,康熙臨終前讓隆科多擔任九門提督,其實就是立老四的重大訊號。老八的生母為辛者庫出身,身份低賤可想而知。

    二,四阿哥子嗣雖不算多,可貴在有聰明伶俐極惹康熙喜愛的弘曆,老八爭儲時連子嗣都沒有。先不說“看皇孫”這件事的真偽,作為帝國接班人,若沒有子嗣絕對是國本不固的大事,僅此一點就不可能被立為接班。這點上老八吃虧在老婆身上了,她系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自己不能生還不讓老八弄側福晉,搞的老八連個屁都不敢放,被吃的死死的。

    三,最重要的一點,康熙後期由於實權舊貴族、老官僚們的大肆挪借國庫銀,貪腐嚴重,導致財政吃緊,他知道下一代必須向舊貴族們開刀,改革吏治,整頓財稅,否則帝國就會提前玩完。可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交給老八來做,他也不可能這樣做,他與舊貴族們的關係太盤根錯節,太一損俱損,在他們的支援下上位之後只會更加縱容他們,權作利益交換和補償。相反老四由於性格和做事方式的原因,不太討這些舊貴族喜歡,也與他們搞不到一個壺裡,上位後做起改革和整頓沒什麼顧忌,也不會手軟。

    以上三點,就是老八失敗的根源,也是老四的優勢所在。事實上,康熙的判斷沒錯,雍正搞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火耗歸公等,打擊的正是這些老貴族和官僚鄉紳實力派,也藉此培養起了自己親信的權力新貴,以鞏固統治。

  • 14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一輩子足足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未夭折有封號的也有24子11女。話說這大清的國祚還真是和皇帝的生育能力息息相關:康熙35子20女;乾隆17子10女;只活了58歲還號稱“毫無土木聲色之娛”,天天工作到凌晨四點的雍正也生了10子4女,效率可真高!再看看晚清:同治,無子;光緒,無子;溥儀,陽痿。嘖嘖嘖,所以說古人的生殖崇拜還是有來頭的。康熙爺多子多孫英明神武,可晚年這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是不明不白鬧得天翻地覆,也就是所謂的“九子奪嫡”了。說到九子奪嫡,現在已經成為清穿文的首選。要說為什麼,和三國演義一樣,寫得人太多,角色都臉譜化了呀。看看:霸道Quattroporte冷四爺溫潤如玉暖八爺義氣率真十四爺總有一款適合你。被這麼多富二代圍著,你蘇不蘇?你蘇不蘇?想不蘇都不行吧!不過從康熙來看,恐怕應該是這樣的:雍正低調陰韜,喜怒無常。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胤禎心直口快,魯莽幼稚。反正沒有特別心水的。晚年繼承人的事幹脆鴕鳥政策,提也不提。九子奪嫡的核心人物有兩位:廢太子胤礽和八爺胤禩。不過前者只是事件的引發者,後者才是事件複雜化的推動者。可以說,八爺才是九子奪嫡的漩渦中心。可最後八爺機關算盡卻竹籃打水一場空,政敵雍正上位,中間原因有很多。但有人說他母親身份低微,所以無法即皇帝位,這怕是最不合理的一種解釋了。母親身份低微無法即位?八爺的生母良妃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包衣就是家奴,地位確實不高。出身是無法改變的,八爺黨們總強調這一點無非是想說“非戰之罪”:八爺能力強,八爺人緣好,八爺水平比四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就是出身不好才奪嫡失敗。這麼說也是有史料支撐的:一廢太子時,康熙讓群臣商議於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以佟國維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一致保奏胤禩為儲君,康熙不高興了:“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聖祖實錄》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丙戌)三個多月後,康熙對這事還是耿耿於懷,怒氣未消召叢集臣說:“……況胤禩乃縲紲罪人,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聖祖實錄》卷二三六,康熙四十八年正月甲午)“斃鷹事件”,八爺送給康熙兩隻鷹,結果到康熙手裡已經死了,老年人最忌諱這個了,康熙大怒罵道:“……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聖祖實錄》卷二六一,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子)……哎喲,這不是明明白白地說八爺的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當皇太子了吧?還有什麼反駁的?其實很簡單,這是因為不中意你,挑刺而已。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開始說八爺的母親地位低賤是一個藉口,後來罵他“系辛者庫賤婦所生”,只是老爹氣極了罵兒子怎麼惡毒怎麼說而已。康熙老爺子每次罵兒子都往死裡罵,罵太子胤礽剋死母親,罵十三爺胤祥不忠不孝,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其實大家出身都不高明清兩朝外戚勢力不強,后妃的出身地位對孩子是否能上位影響有限,清廷也並不看重皇后的族籍與旗分。首先科普一下,八旗分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和下五旗(正紅、鑲紅、鑲白、正藍、鑲藍)。上三旗的旗主是皇帝本人,旗兵守衛皇城,待遇高,參預政治享有優勢。下五旗駐在外地,滿族作家老舍寫過《正紅旗下》,可以窺得當時下五旗的底層滿族人的生存狀況。由下五旗升入上三旗叫做“抬旗”。舉幾個例子:順治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即著名的“孝莊皇后”,蒙古人;康熙生母,佟佳氏(原姓佟,漢軍正藍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改姓佟佳氏)。不但是正藍旗,還是漢軍,明朝降將佟養真的後代。嘉慶生母,魏佳氏(原姓魏,漢軍正黃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改姓魏佳氏)。同治生母,葉赫那拉氏(滿軍鑲藍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就是著名的慈禧老佛爺啦!可見很多皇帝生母地位不高,而且要這麼看,清朝皇帝到最後,蒙古人、漢人、女真人到底哪方的血統更多還真說不好——當然,入了旗的蒙古人、漢人、女真人統統算是滿族。遠了不說,就說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喲,這不是妥妥的貴族嗎?呵呵噠。雍正在為其母家頒爵的敕書中說:“仁壽皇太后曾祖額布根者,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創業名家呀!到底是做什麼的怎麼不說啊?答曰:包衣大(包衣首領),膳房總管。切,原來就是個當廚師的奴隸。“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八旗通志》咦,不是說你媽媽是正黃旗嗎?怎麼舅舅就變成鑲藍旗了?是被抬旗了吧?雍正你怎麼不敢說啊?OK,扒完了,雍正生母其實是鑲藍旗包衣出身,還不如八爺生母的正黃旗包衣呢!其實皇帝繼位後把生母抬旗很常見,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所有被抬旗后妃的家族史上,都有過一些記錄,唯獨孝恭後家族為正黃旗,在清宮文書的記載中只提屬正黃旗,毫不涉及其他。可見抬旗的歷史被雍正即位後刪改了。雍正這麼做無非是想掩蓋母家卑微的出身。有的八爺黨還是不服:“嚶嚶嚶~>_<~四爺的養母是皇后,八爺比不了。”雍正自稱自己的養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存疑),就算是真的吧,佟佳氏在雍正11歲時就死了,能幫上多少忙?況且佟佳氏她的父親佟國維還是鐵鐵的八爺黨。而且清朝,特別是前期,大多數皇子都要換養,可能是想疏離與生母的感情來防外戚干政, 只有嬪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要求自己養育孩子。八爺的養母是大阿哥的母親惠妃,四妃之首,後宮排名第二,也不比四爺差太多吧。十二阿哥胤祹是孝莊心腹蘇麻喇姑養大的,五阿哥胤祺還是太后養大的呢,又怎麼了?所以說比養母的地位沒有意義。綜上,正是因為出身無法改變,康熙才專挑“母親低賤”這種惡毒的話來損罵胤禩。但這是果不是因,胤禩奪嫡失敗和出身不好的相關性幾乎為零。胤禩為什麼不受待見?簡單地說:得瑟太歡。“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這是康熙給他的評價。知子莫若父,我覺得評價很準確。要知道“太子”可不是什麼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是老爹死的時候才生效的職業。爭太子就是對老爹權力的覬覦,爭得歡了就是禍起蕭牆喋血滿地的政變:南宋文帝劉義隆欲廢劉劭的太子,劉劭遂率兵夜闖皇宮,將其父殺害,自立為皇帝;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逼老爹一個月後退位;安祿山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心中怨憤,命令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隋文帝臥病,楊廣寫信給楊素請教登基事宜,文帝大怒要廢黜楊廣。楊廣命張衡入宮,隋文帝尋崩…這血淋淋的事實一件接一件,任何皇帝對瘋狂爭太子的兒子都是又怕又恨。這胤禩不但爭得十分明顯,而且四處交好結黨,支援他的人很多。可支援他的人越多,康熙的心裡就越是嫉恨。當大阿哥胤禔向康熙提議八阿哥時,康熙心想:你們倆什麼時候勾搭上了?當九阿哥和十四阿哥一同向康熙為之保奏八阿哥時,康熙害怕並憤怒了:胤禩的人緣這麼好,勢力已經這麼龐大了?當全體朝臣一致保奏胤禩為儲君時,康熙心裡有八千萬匹草泥馬在奔騰:我了個擦,我讓你們好好討論一下,你們連討論都沒有就一齊說老八好?難道所有人都被老八收買了?老八這麼猛是不是下一步該逼宮了?從此八阿哥已經事實上被康熙否定了,並且像防賊一樣嚴加防範。只能曲線扶植十四阿哥。這是皇權與儲權的平衡問題。再看雍正雖然雄心勃勃,但不露形跡,表現得十分淡泊,自稱“天下第一閒人”,反而能獲得康熙的信任。所以說扯這麼半天,康熙到底傳給了誰?不敢說,因為康熙很可能!壓!根!就!沒!寫!遺!詔!(楊啟椎《康熙朝皇儲角逐及雍正秋後算賬》)雍正登基後公佈的康熙遺詔,也不是康熙親筆,證明不了太多東西。連遺詔都沒有,什麼“傳位十四阿哥”改成“傳位於四阿哥”更是無稽之談。康熙駕崩前可能只是口述了一下說表現得淡泊,三阿哥胤祉也很安靜啊。說雄心勃勃,十四阿哥胤禎也很厲害啊。以雍正瘋狂修改生母出身的尿性來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到底被刪改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連第一手資料都被你刪改了,那隻能你一說我一聽了。雍正即位後不但對其它兄弟很冷酷,還寫了《大義覺迷錄》,反覆辯解說自己沒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更是讓天下讀書士子人手一本,個個誦讀,真是越描越黑!可能康熙確實是傳位給四爺,但至少我感覺到雍正奪嫡奪得十分兇險,所以他很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不寬容。不過這一切已經和八爺無關了。八阿哥胤禩表現得過於積極並沉迷結黨,已經讓康熙感覺到了皇權被威脅,所以早早就失去了奪嫡的機會——這一切,自作自受,不要賴到生母的身上。

  • 15 # 妙史

    八阿哥胤禩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有了想法了。在那個你不行,說你行你就行。你行,說你不行就不行的年代,皇帝的主觀想法決定一切。從胤禩早些年來看,康熙是喜歡胤禩的,在第一次分封皇子時候,就被封為貝勒,那麼,後期的轉變為什麼那麼大呢?

    可以簡單的總結成兩個詞,一個是“皇權”,一個是“儲權”。

    “皇權”是什麼?皇帝所能行使的權利,簡單點說是皇帝的意願。“儲權”是什麼?太子所能行使的權利,雖然也很高,但是要次於皇權。

    八阿哥胤禩的交際能力特別強,當時的朝中大臣有一大半都非常中意胤禩。對於太子位置的爭奪,八阿哥胤禩太過於熱衷,有的時候為了群臣,他敢於頂撞康熙,這就意味著他敢於挑戰皇權。康熙心裡會想到,如果八阿哥胤禩當了太子,朝中還有這麼多人支援他,自己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所以,潛意識中康熙就已經把八阿哥胤禩pass掉了。

    再有一個,就是八阿哥胤禩的母親出身低微,這也是康熙當時找到的藉口。據《聖祖實錄》多次記載,康熙以八阿哥胤禩生母地位不高拒絕立其為太子。如太子被廢時,康熙讓眾大臣從阿哥中選一人為太子,朝中大臣聯名保八阿哥胤禩為太子,康熙說道:“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總之,對於八阿哥胤禩來講,就是“別太嘚瑟,沒什麼用”,康熙:就算你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

  • 1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康熙究竟不滿意他的皇八子胤禩什麼?為什麼堅決不傳位給他?這是一個讓後世迷惑不解的問題。

    (胤禩畫像)

    說起來,按照康熙對太子的要求,胤禩可以說是完全符合的。

    比如康熙認為,作為太子應該全面發展,文武全才,將來當了皇帝,才能處理朝中各種複雜的問題。而胤禩透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最終確實成了一個文武全才的人。早年也是因為這一點,他深得康熙的喜愛。

    比如康熙認為,作為太子,必須要忠誠孝道。當年他廢胤礽的時候,就是胤礽晚上的時候,在他的大帳外往裡窺探。康熙認為,胤礽這就是不忠不孝,欲對父親圖謀不軌。但胤禩不一樣。胤禩一直對父親都表現出忠誠孝道的樣子,對待自己母親也是這樣的。

    再比如康熙要求,太子應該做到團結兄弟們,做到與兄弟們和睦相處。同樣,康熙不滿胤礽,也是他對自己的兄弟們不好。而胤禩剛好相反。在康熙的所有兒子中,最團結兄弟的人,和兄弟們關係最好的,就是胤禩。

    總之,胤禩幾乎就是按照康熙對太子的要求,量身打造的。可是為什麼,康熙卻那麼厭惡胤禩呢?

    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胤禩的那些表現,威脅到了康熙的皇位。

    這也是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不過我認為,這其實是一種不靠譜的說法。為什麼說不靠譜呢?因為就算胤禩有非常好的人緣,獲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擁戴。但並不表明,胤禩當了太子後,就會篡奪康熙的皇位啊。歷史上太子篡位的情況其實並不多。在整個清朝,也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康熙就那麼擔心兒子會奪他的皇位呢?

    所以,康熙不滿胤禩,乃至於對胤禩極為厭惡,應該是別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呢?

    (康熙畫像)

    我認為胤禩違背了獲取儲位的兩條原則。

    一、不運作原則。

    自古君王都認為儲位是不能靠運作獲得的。這個話,最早是由李世民說出來的。當年李世民之所以既不傳位給李承乾,也不傳位給李泰,而是傳給了李治。就是因為他認為,李承乾和李泰這兩個人在運作,而李治沒有運作。

    胤禩在獲得儲位的過程中,就有明顯的運作痕跡。大臣們稱呼胤禩為“八賢王”,皇長子胤禔說胤禩命中有大貴,在康熙看來,這些都是胤禩運作的結果。

    古代皇帝為什麼都反對透過運作的方式獲得儲位呢?因為運作必然引起爭鬥。康熙認為他的兒子們之所以大家互相爭鬥,就是他們都在運作,而胤禩就是一個罪魁禍首。

    還有一點,運作容易造假。這樣一來,所有的行為,都不是出自於真心,是一種虛情假意的表現。可能在當了君王以後,就會暴露出來。

    (胤禛畫像)

    二、不作為原則。

    所以“不作為”並非不做事,而是應該韜光養晦。

    古人說講人應該“立德,立功,立言”。作為一個太子,他只需要“立德”就可以了。“立功”“立言”,那是其他皇子乾的。康熙為什麼要把他的皇十四子胤禵派去邊關打仗,其實就是要讓他“立功”。當時,很多大臣都認為,康熙這樣做,是想傳位給胤禵的表現。恰恰相反,他這樣做,正是不可能傳位給胤禵的表現。反而是胤禛,一直韜光養晦,只注重“立德”。因此,康熙最終才傳位給了胤禛。

    作為太子,為什麼只能“立德”,不能在其它方面打主意呢?因為如果太子什麼都想做,就只能引起權力的動盪。那些大臣們,很容易就會為謀一個好的去處,提前去和太子搞好關係。而這樣做,必然會引起整個朝廷的動盪不安。就算太子不一定奪位,朝廷動盪不安了,國家就會不穩定。

    胤禩恰好就是什麼都想做,非常張揚,提前結交大臣。所以這不是康熙喜愛看到的情況。

    胤禩因為運作,變得虛情假意。又因為張揚,因此提前結交大臣。這樣的人,康熙怎麼會喜歡他呢?不喜歡,當然不會傳位給他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 17 # 浮生半閒

    康熙晚年的九王奪嫡以雍正繼位結束。在這場奪嫡中最初呼聲最高的是八阿哥胤禩,因為他溫文謙和,待人寬厚,在朝臣面前不擺皇子王爺架子,又肯幫朝臣的忙,在朝臣中素有“八賢王"之稱。但是康熙晚年體倦怠政,吏治腐敗,朝臣貪汙受賄嚴重,國庫空虛。康熙作為一代明君,為了大清江山考慮,一定是要選一個有著鐵腕手段振興朝綱並且有堅鋼不可奪志的毅力決心的繼承人來挽回大清的頹勢。從這一點來說,八阿哥胤禩是絕對入不了康熙的眼的。

    而且胤禩覬覦皇位的表現太過明顯,雖然朝臣一邊倒地推舉他為太子並不是他自己一力促成的,但是康熙帝怎麼可能相信他在背後什麼都沒有做?皇帝一向懼怕臣下的聲望大過自己,看到胤禩受這麼多人推舉,康熙帝豈能不驚不懼。加上康熙帝很反感胤禩處處模仿他寬待朝臣,他作為君王寬待朝臣是為了攏住朝臣為他做事,你一個皇子寬待朝臣幹嘛?你用寬待的手段攏住他們難道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就是康熙帝對胤禩最根本的看法。何況八阿哥胤禩的“寬待"更多的是出自於自己的私心,根本沒有為朝廷為百姓考慮。更重要的是康熙帝從來不贊成皇權旁落,八阿哥胤禩身邊太多支援他的人,一旦他繼位,以他寬待眾朝臣的性子,難免皇權不旁落。到那個時候,大清怎麼辦?胤禩怎麼辦?康熙是很討厭朝廷上朝臣拉幫結夥的,胤禩卻恰恰犯了康熙這一忌諱,康熙怎麼可能喜歡他?

    康熙帝晚年雖倦政,但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皇子們辦事能力的考核,追討國庫欠銀,追查“斬白鴨"案,就這兩件事已經讓胤禛和胤禩的辦事能力,公忠之心明明白白了。如果這種時候康熙還選八阿哥胤禩,他也不配為明君了。

  • 18 # 立志成蟲

    從電視劇《雍正王朝》看老八這個人,雖然溫文爾雅待人寬厚素有“八賢王”的美譽,然而實際上卻是虛偽兇殘不擇手段,靠著縱容包庇和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為己所用,個人的權勢和地位是凌駕於“王法”之上的。康熙後期康熙皇帝因年老體衰倦怠政務導致吏治腐敗,官員結黨營私,皇子們禍起蕭牆,統治階級仗著特權在兼併土地。國家內部的危機和矛盾在一步步激化,康熙需要除惡懲惡的繼承人,而且是能以鐵腕高壓除惡懲惡的繼承人,誰合適?老八充其量只能噹噹“揚善”的好好先生,老四為了國家朝廷的利益敢得罪人,為康熙分憂解難,而且老四的所做所為雖然招很多人恨,卻少有人敢明著反對,老八都評價這個四哥始終都佔著一個“理”字!所以康熙需要的是老四這樣的“惡人”,而不是老八這個“好人”

  • 19 # 八零後說歷史

    康熙一生育有二十四個兒子,有很多都非常有才能,這也就給我們掀開了九子奪嫡這一幕大戲。在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後,當時的皇太子被廢除了,這個時候其他的皇子們內心就開始蠢蠢欲動,產生了爭權奪利的想法。

    而這時候機會最大的應該是第八子胤禩,因為當時他在所有兄弟之中能力是排在最前面的,除此以外他對朝中大臣進行了拉攏,所以在這個時候支援他的人是最多的,其中還包括了有一些不想爭奪皇位的兄弟對他的支援。這個時候他已經認為皇位就在眼前,別人怎麼樣也搶不走的。

    但這個時候康熙並沒有要讓他成為太子的想法,就因為最開始他找了一個算命的人算了一卦,說是他以後會成為一個非常有身份的人而且表示可以幫忙除掉當時的太子。這件事情讓康熙知道了,當時就對他想要不擇手段登上皇位的想法感到厭惡。就是因為他活躍在每一件想要當皇帝的事情之中,康熙變得越來越討厭他。

    於是到後來張明德的案子出現了之後,讓康熙找了一個突破口,直接把所有皇子們聚集在一起開會,在會上就說了他結黨營私想要鑽漏洞的做法。相當於直接把他想要當皇帝的想法給扼殺了,雖然他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這個位置的爭奪。但天下始終還是康熙的,他又沒有選擇謀反,直到康熙死的時候都沒有對他有改觀。

    而且胤禩的出生條件並不好,在清朝是講究貴族血統的,而他的母親地位比較低下,曾經還被康熙公開貶低過。後來每一次朝中大臣推薦他當太子的時候,康熙都會用出身低微的理由來堵住大臣的口。而且當時支援他的人太多了,康熙也害怕他當上皇帝之後把朝廷中不支援他的臣子給清算一遍。

    曾經康熙還對其他人說過,胤禩非常害怕自己的妻子,這也是他不能登上皇位的原因,因為當時皇帝的位置是最大的,如果一個皇帝害怕自己的妻子,那麼朝廷的權力是不是就已經被這個女人給掌控了呢?再考慮到當時他並沒有成長起來的孩子,唯一一個和侍女所生的兒子還沒有被承認,所以康熙害怕他當上皇帝之後沒有子嗣繼承這個位置。就算以後生育了,年齡比較小的皇帝在朝廷上都會受到制約,最終會被其他人給利用,考慮良多,最後還是沒有把皇位傳給他。

  • 20 # 清水空流

    九王奪嫡,這是康熙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八阿哥胤禩失敗的首要原因就是康熙不喜歡,不願意。根本沒有把他當候選人。但造成康熙不喜歡,甚至厭惡八阿哥卻是他自己造成的。我們就來逐一分析一下。

    胤禩。康熙第八子。 生於公元1681年。死於公元1726年。終年45歲。生母良妃衛氏。是大阿哥胤禔的母親惠妃撫養長大。胤禩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是九王奪嫡裡的最主要人物。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後死於雍正之手。

    雍正殺胤禩就在於二人的奪嫡之戰。我們就以《雍正王朝》來說這個事。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康熙讓群臣舉薦。舉薦誰就立誰,但佟國維居中聯絡。群臣竟一致舉薦胤禩,這讓康熙大為震驚,也深感顏面掃地。也為太子胤礽人緣如此之差感到悲哀。胤禩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和人脈,讓康熙感到了危機。康熙內心深處一定認為是胤禩在逼宮。當康熙感到自己的地位都要受到危險的時候。胤禩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也就是說,胤禩首先就敗於名聲在外,太高調。威脅到了老爸康熙的地位。而康熙說,其母出身卑賤就是一個藉口而已。實際很簡單,這是因為不中意你的高調,討厭的你的行為。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太子的人選只能也必須恩出於上,皇帝是最終的決定者。而胤禩如此爭奪太子之位。而且如此高調,讓康熙覺得胤禩完全可以搞政變,皇家歷代父子相殘史書不絕。康熙是真害怕,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皇權是不容窺伺的,胤禩他著急了。這就是歷史上被看好的儲君人選都往往沒有當上皇帝的原因。一旦皇權受到威脅,皇帝是誰都可以殺的。胤礽被廢,就是因為結黨。有龐大的政治團體利益。而這是康熙最反感的,而胤禩的結黨比胤礽還要嚴重。這更加讓康熙厭惡。

    還有一點就是康熙晚年施政過寬,因此康熙希望新皇帝施政要嚴,而康熙在胤禩身上看不到這一點。而四阿哥胤禛的行為讓康熙覺得他符合自己理念。也就是說施政理念不一樣。也是胤禩失敗的原因。康熙的太子人選其實就應該在胤礽,胤禛,胤緹甚至包括胤祉。但肯定沒有胤禩。只能說胤禩他想多了,他最終的結局完全是咎由自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如何“轉奶”?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