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滌塵20

    李世民是有野心的。隨著其戰功高築,野心也大了。不感心只做一名郡王算事,總想找機會翻盤。但是其父卻不支援他,正常程式登頂門都沒有,那麼只有挺而走險這一條路了。玄武門之變就是其有預謀的一場政變,殺兄誅弟,逼父讓位,成功登基。

  • 2 # 名字太難改隨便寫一個

    我覺得是被逼的,三個方面看這個問題。

    第一,當初立太子時,雖然不是立李世民,難免有些意見,但是他也沒有表現強烈反對,證明還是服自己老爹的。

    第二,玄武門之變是臨時起意,並不是蓄謀已久,秦王舊部都沒完全集結就是證明,而且如果失敗了,李世民甚至是會被殺頭的危險。

    第三,李建成集團的排擠確實給到李世民感到了壓力,時間一長,難保會被架空,那以後就徹底沒機會了。

  • 3 # 識俊傑

    我們先來看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的職位和權利好了!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官職有:天策上將、太尉兼司徒、尚書令兼中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雍州牧、十二衛大將軍,爵位是秦王。

    天策上將,是李淵專門為李世民量身定做的最高軍職,可以開府治事設定屬官,可以招納人才,比太子的東宮有過之而無不及;尚書令和中書令是尚書省、中書省長官,全國所有的政令都要透過李世明的手才能上通下達;太尉是三公中主管全國軍事的;司徒也是位列三公;陝東道大行臺牢牢控制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雍州牧又在京兆附近;爵位又以一字親王為尊,秦王是一字親王,是最高爵位。另外,李淵還把鑄造錢幣的權利獎賞給了李世明,因為李淵覺得李世民的權利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了!

    綜上,李世民的官位、爵位、勳位和威名在唐朝都是最高的,真正的位極人臣,名義上的權力僅次於皇帝李淵和儲君李建成,李淵為了讓李世民賣力打仗,甚至把太子的位置許諾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的權力不僅使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就連李淵也心有餘悸;而齊王李元吉也不甘平庸,與太子結成攻守同盟,在太子、齊王的努力以及皇帝默契配合下,李世民節節敗退,不緊丟失了在長安數萬軍隊的控制權,尚書令、中書令等職位,就連府裡的幕僚也無法繼續為他效力,有被下獄的、也有被掉外任的,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侯君集以及尉遲恭等人,日以繼夜地勸說世民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猶豫不決。

    於是派人請房玄齡來問計,房玄齡不來,他派尉遲恭手持自己的寶劍去,如房玄齡不肯,就地處決,房玄齡對尉遲恭表示,假如李世民不肯動手,那麼他們這些依附李世民的人在李世民死後還是死路一條,現在死只是早死,早死晚上又有什麼區別呢!尉遲恭空手回覆李世民,李世民頓然明白,登頂皇位不緊是他內心深處的慾望,也是他眾多手下想要擁立之功的願望,進他是九五之尊,手下是新朝功臣元勳,退則是他帶著大家一起被殺害。他的內心終於拋棄了兄弟情義,下定了決心。

    626年7月1日,李世民密奏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且哭訴自己將要被害的冤情,李淵聽候就召3人第二天對質;這件事情被張婕妤聽見了,她提前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李元吉驚慌不以,打算在玄武門殺死李世民。

    而李世民這邊早已收買了玄武門守將常何,7月2日凌晨,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尉遲恭殺了齊王,事畢,李世民派尉遲恭去控制了李淵,並向李淵索要兵權和聖旨處理善後事宜,自此,玄武門之變塵埃落定!

  • 4 # 簫簫解語花

    應該是野心簒位,而李建成猝不及防。李建成已經是太子了沒必要逼迫秦王,那樣做只會得不償失。況且那時魏徵還在李建成陣營,定不會讓太子做逼迫之事。要麼全心籠絡,如果不成只有殺了才保萬全。

  • 5 # 電影這點小事

    透過觀看《隋唐英雄傳》,其中有一片段,就是李世民返回皇宮,卻遭到了他大哥的埋伏,不得以反抗,最終成為太子的。

  • 6 # 祁家逸267

    太子李建成己對李世民下手多次了,有證據的是兩次(史料記載),李淵之所以準備叫李世民去洛陽,就是想讓二兒子與太子分開而避免矛盾,否則,李世民也不致於下這麼狠的手段。

    奪取天下,太子也有功勞,但與李世民相比,就不好說了。

    太子不死逼李世民,結局也許不一樣。

  • 7 # 歷史白話君

    我認為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要定義為野心篡位,理由有以下三點:

    1.李世民開府後的幕僚比太子還多。

    李世民在開府後,投奔他的手下和幕僚太多了,程咬金,秦瓊,長孫無忌,比太子的實力都強了,他不是策劃著謀權篡位要這麼多手下幕僚做什麼?

    2.玄武門之變太子一個有準備的輸給一個沒準備的李世民,誰會信?

    史書上記載玄武門之變之前,李建成與李淵要秘密抓捕李世民,但是被李世民提前發現,打了李建成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這種話誰會信?史書都是由勝者書寫的,李世民臨時發現陷阱後,還能在不調動軍隊的情況下就把李建成給反殺了,這怎麼可能是沒有預謀的!

    3.李淵一直站在太子李建成那邊,李建成沒必要在沒登基前逼迫李世民。

    李淵一直是挺李建成的,甚至最後李世民勢力太大,李淵都在想辦法削弱,雖然效果不明顯,但是這樣的態度下,李建成沒有必要親自出來對抗李世民。因為一個不好就可能毀了他在他父親心中的形象,李建成等登基之後再殺李世民豈不簡單。所以李建成不存在逼迫李世民一說,李世民只是在殺了李建成之後,為了身後名聲,才聲稱是被逼迫的。

  • 8 # 理工男讀歷史

    第一個問題,李世民被迫成分和野心成分二者兼有。玄武門沒什麼真相,就是一次暗殺政變,一次政治冒險。

    一個大好河山,一個悲慘的未來,李世民必須採取斷然行動。

    大唐三分之二河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李世民從西到東征戰了整個黃河流域。得中原者得天下,打下來的江山送給父親,李世民估計毫無怨言。但這個大好河山將來送給自己的哥哥,李世民自己也不甘心。以後無非是一個太平親王,看別人臉色行事,窩窩囊囊後半生幾十年,李世民當時還不到三十歲,怎麼能忍?

    李建成也很優秀,但兄弟之間已經離心,李元吉並沒有起到小弟弟的好作用。李世民必須為自己的將來、為自己家人的將來,為跟隨自己多年的大批部下考慮,把這個皇位爭取到自己手裡。

    這是野心,也是被逼無奈,以李世民的功績和聲望,想當一個富家翁、富貴親王已經不可能。

    玄武門不過是李世民在合適的時候做了出乎意料的事情而已。

    李建成也一直有機會除掉李世民,只要肯撕破臉,肯冒著李淵憤怒的風險殺了李世民,一切問題都不存在。

    李建成並不是個流氓,對社會底層的事情瞭解不多。以前聽過古代富豪人家,老頭死了只剩下老母親和兩個兒子,大兒子精明能幹,小兒子吃喝嫖賭不務正業,將來家產必定留給大兒子掌管。但小兒子就冒險殺了大哥,老母親考慮到一旦報官,家產就歸別人了,只好捏著鼻子讓老二繼承家產,同時賞賜下人不讓訊息敗露。

    李建成不敢賭,說是書呆子有些不客觀,但確實缺乏決斷能力。

    而李世民就敢賭,他知道只要殺了建成和元吉,皇位肯定是他的。估計最後尉遲敬德能夠站在李淵面前逼李淵交兵權已經是計劃之外了,算是意外戰果,這才真正徹底的一次性解決了全部問題。

    否則,建成元吉死後,估計李世民已經做好了準備直接逃出長安去洛陽,小杖受大杖走,等李淵氣消了再說;如果走不了,就任憑李淵把他打入大牢,隨便李淵處置。李淵總不會把竇皇后留給他的最後一個兒子也殺了吧?再等幾年李淵沒辦法的時候父子和解。

    李淵把李世民殺掉,讓其他兒子繼位的可能性極小,李世民還是敢於冒這個小小的風險的。

    而李淵,即使面對荷甲持矛的尉遲敬德,也未必沒有翻盤的機會。只不過看到建成、元吉的人頭,已經心灰意冷,就讓世民隨意吧。

    說這麼多,並不是否定李世民,而是這是流血最少的一種皇位更替手段。總比大唐分裂,殺個屍山血海好吧?而且李世民也對得起這個位置,古代皇帝幾百個,千古一帝李世民可只有這麼一個。

    具體玄武門之變行動計劃,我剛剛發了一篇相關的圖文,可供參考。

  • 9 # 湘西小木魚

    原本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李建成是太子,順理成章應該是他接替李淵做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的,可是玄武門之變,他和弟弟李元吉都被李世民給殺了。

    弒兄殺弟後,再加上逼宮,李世民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李世民的解釋是他也是被逼無奈的,自己不動手,就要被太子和齊王所殺。

    李世民究竟是被逼政變還是野心篡位了?我認為二者皆有之,這場政變有李世民的野心,也有被逼上梁山的味道。

    我們一去回到唐朝去看看吧。

    李世民自己是有野心的。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有軍事才幹的,多年來,南征北戰,戰功赫赫,是大唐的第一功臣。

    李淵當初是在李世民的堅定支援下才在太原舉起旗幟反隋,之後李世民更是帶領自己的人馬掃平天下十八路反王,滅盡七十二道煙塵,李淵這才順利登上了皇帝寶座。

    有的人說,沒有李世民,也許就沒有大唐王朝,這話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大唐建立之後了,長幼有序,李淵立了長子李建為太子,只封了李世民為秦王。當然,李建成也是有才幹的,但是比起李世民,那還是差多了。

    不僅李世民,他的那一大幫出生入死的兄弟都不服氣了,都認為李世民才是最有資格做大唐太子的人。

    權勢誰不愛了,李世民也有這個資本,所以說他自己肯定還是有野心。

    被太子和齊王逼上梁山。

    李世民和李建成畢竟是親兄弟,當初一起反隋建唐的時候,兄弟倆也是在無數戰場上出生入死,合作親密無間的。

    從李世民厚待跟著自己的那些勇士謀士來看,他也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最終能發動玄武門之變,和太子的步步緊逼也是分不開的。

    李建成做了太子之後,內心也不踏實,秦王的威望比他高,手下又有那麼多勇士,他總覺得李世民會起兵推翻自己。

    他為了坐穩太子的寶座,也開始謀劃了,先是拉攏齊王,許他皇太弟的位置,讓齊王死心塌地跟著自己。

    他們想架空秦王,先是試圖收買秦王的人,例如拉了一車金銀去收買秦王的第一勇士尉遲敬德,收買不成功,還試圖誣陷殺掉他,秦王各種求情,尉遲敬德才好不容易撿回小命。

    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也是最賣力的一個人,還親手殺了李元吉,他不僅是護主李世民,還有給自己報仇的份了。

    太子,齊王還有他們拉攏的後宮嬪妃多次給李淵說秦王有謀反的野心,說多了,李淵也對李世民有了猜疑,於是突厥暴亂時,李淵也同意了讓李元吉取代李世民的位置,領兵出戰了。

    李世民內心肯定是涼涼的,想著去洛陽做秦王也不錯,可是還是不被允許,都被太子和齊王阻止了,說秦王狼子野心,一旦放走了,還得了,肯定要起兵造反的。

    圍繞皇權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已經演變成殺人了,這個時候,也撕碎了李世民最後的那絲絲兄弟之情,才決定聽從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的建議,發動兵變,弒兄殺弟逼宮,自己做皇帝。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有李世民自己的野心,也有被太子和秦王逼上梁山的一面。

  • 10 # 優己

    事實就是兩者兼而有之!李建成沒有逼李世民的意思,那些給李世民下毒酒的說法肯定是李世民自己捏造出來的謠言。在帝位爭奪戰當中李建成實際上已經勝券在握,他只要靜靜的熬死李淵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帝位。然後想要怎麼收拾李世民就怎麼收拾李世民。

    當時的李建成是李淵的嫡長子,早在李淵稱帝以前就已經被確定為世子,可以世襲李淵的唐公爵位。李淵稱帝登基以後更是將李建成確定為有名分的太子,這時候只要沒有犯錯基本上也不會被廢除,李建成已經在先機上取得了勝利了;

    其次,當時的大唐帝國有兵力大約50萬人,分設五個軍區,每個軍區分管10萬人。李建成有兩個軍區的絕對支持者這是李建成自己的勢力跟李元吉的部下,而另外的像李靖徐茂公這種表明中立的人是屬於李淵的,他們不可能倒向李世民。反而是李世民只有秦瓊一個支持者。所以,從實力上看,李建成也是遠勝李世民。

    不過呢,由於李世民一直都有奪嫡之心,李建成即位之後肯定是會拿李世民開刀的,這種事在哪個朝代都有發生。李建成在帝位爭奪戰當中優勢越明顯李世民的危險就越大,恰恰是李世民看到自己奪嫡無望的時候才奮起一搏的。

  • 11 # 可可潘琴

    前面幾位作者寫的也非常好。我和他們觀點基本上一致。一個呢是事情發展到那個地步剛好呢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覺性。在這個警覺性的基礎上是他本身就是野心勃勃。他內心很矛盾他為李唐江山建立立下不朽的功勳。而因為不是長子沒有權利繼承皇位。內心非常的痛苦。剛好這太子給了他這麼一個機會於是呢他就順勢發動了玄武門兵變。

    玄武門兵變就是李世民殺兄斬弟奪取皇位。李世民就稱帝成為唐太宗。唐太祖李淵被稱為太上皇。李世民的殺了哥哥,弟弟的20多個兒子。因為是發動玄武門兵變才得到這皇位。得的並不光彩被歷史所唾罵。

  • 12 # 最愛肉丸子先生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透過發動玄武門兵變當上皇帝的,走上皇位之路充滿了血腥。史料記載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下毒吐血數升,為了保命迫不得已才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李元吉確實不是東西,但是李世民也並非善類,他其實也早做了打算,派自己的親信溫大雅鎮守洛陽,後來又派秦王府幕僚張亮去暗中結交崤山以東的豪傑,等待事態變化,拿出大量的金銀絲帛,任憑他們使用。但是卻被李元吉察覺,張亮也被下了大獄,不過此人倒是守口如瓶,任你怎麼威逼利誘就是不說一字,後來因為此時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李淵茫然不知的在宮內划船。身披鎧甲、手握長予、衣帶血漬的尉遲恭被李世民派入宮中擔任警衛,著實嚇到李淵一跳,這不是很明顯的告誡李淵要識相,不然連你一塊兒都給宰了。

    李淵確實很識時務,趕緊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下詔說:“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過不久有禪位給他,後移居大安宮做了九年囚徒死去,值得說的是李淵的陵墓不如長孫皇后的大,可見李世民也算是不孝。

    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又派人將大哥和四弟的十個兒子全部誅殺,徹底斷掉兄弟二人的根,後來又過繼自己的兒子給他們為嗣,真是惺惺作態。二子十孫被他所殺,李淵怎麼會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忘卻呢?

    李世民晚年也得到了報應,太子李承乾謀反被廢,第四子李泰涉嫌謀嫡被徙居均州之鄖鄉縣,第五子李祐舉兵謀反於齊州被廢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晚年也是被這些謀反的兒子傷透了心,弄得身心疲憊。真是一報還一報!

  • 13 # 雍親王府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在這場皇子內部的權力火併鬥爭中,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同時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佔上風。在此情況下,看似是李建成、李元吉集團的陷害、逼迫下,李自成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但是,我更認為是李世民手下的那些陪著他東征西殺的大將和幕僚們逼著李世民殺兄弒弟,爭奪皇位的。

    畢竟,李世民憑著軍功,憑著現在的地位,至少在他爹駕崩前都能保證榮華富貴,但是太子李建成,包括李淵對於李世民天策府的這些將領們、這些幕僚們,也就是長孫無忌、尉遲恭、李績、程知節等,是非常不放心的。一來,開國功臣能得善終的實數少數,位高權重難免成為新王朝的隱患;二來,這些將領都是李世民帶出來的,對於李世民忠心耿耿,可對於李建成卻沒有任何忠孝之意,如果李建成繼位,他們對於李建成的帝位穩固是個威脅。

    與此同時,李建成對於這些將領和幕僚們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所在。李建成可能會顧及軍功和兄弟之情不動李世民,保證李世民的一家安全和榮華富貴,但是為了自己的地位以及將來帝位的穩固,清理掉他們,從而打掉李世民的羽翼,徹底瓦解清除李世民的勢力也就成為了必然和必須,況且這個時候,李建成已經和李元吉一起,有所行動了,尉遲恭就險些被徵調到前線加以謀害,而《隋唐演義》中羅成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李元吉陷害最終萬箭穿心而死,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民間小說杜撰,都在強調這一點,李建成、李元吉集團已經準備並且已經在對李世民天策府的這些人下手了,所以正是李建成造成了天策府這幫人的緊張情緒。

    李淵遵循有嫡立嫡的原則本就沒有錯,讓太子李建成繼位本來就是名正言順的,而這對於李世民手下將領和幕僚的威脅遠大於對李世民的,所以李世民更像是被他們逼著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李世民則殺兄弒弟、逼著老爹禪位,貞觀之治也就此開始。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功臣們也如願獲得了畢生的榮華富貴,躋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

  • 14 # 楊朱學派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經過深思熟慮,衡權利弊後做出的理性決定。

    李淵的三個兒子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戰功赫赫。李世民的戰功更大,更具才幹。麾下的文臣武將也更多。

    假如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即位後,李建成對於功高震主的李世民。能否容下?李世民之子李恪因為有才幹,就在李治稱帝后,被長孫無忌所殺。李世民若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李建成即位後,恐怕他只有死路一條。

    李世民既有野心。也是形勢所迫。在這兩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事變。

    新君即位,只有像《琅琊榜》中,天天思念宮羽姑娘的紀王爺。才能安然無恙。

  • 15 # 詳侃歷史

    這個問題我想從兩個層面來回答:

    第一,如果問李世民是否主動參與了爭奪儲君之位,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李世民是想當太子,進而當皇帝的。武德七年的楊文幹事件,就隱約有李世民集團的一些暗中操作。

    第二,但是,如果問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6)六月是否主動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被迫發動的,是在李淵和李建成的雙重壓力下,被迫進行的反擊。具體分析如下:

    首先,李淵方面。李淵在武德大部分時間,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採取了平衡政策,他一方面維護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另一方面又倚重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頻頻委派李世民出征。但是,進入武德九年(626)五月以後,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天文現象——太白經天,就是金星在白天出現在天空的午位。當時的太史令傅奕密奏李淵: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太白星出現在了秦的分野,這說明秦王李世民要獲得天下。這件事對李淵的震動非常大,由於李淵並不想讓李世民當太子,因此,“秦王當有天下”,意思很明確,李世民要透過武力推翻李淵、奪取天下。這是李淵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武德九年五月開始,李淵的立場發生了根本變化,倒向了李建成一邊,準備對李世民動手。六月初三,李淵將太白經天這件事,直接告訴了李世民,“高祖以狀授太宗”。這對李世民來說,是非常兇險的。有人猜測李淵的意思,應該是想讓李世民自裁(自殺)。幸虧李世民及時上奏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使得李淵的態度再次發生變化,又開始搖擺不定,這才為玄武門之變爭取了時間。我認為,如果當時李世民未能促使李淵態度再次發生變化,其結果很可能就是,六月初三這天,李世民會被李淵扣在太極宮,此後任人宰割。後來,李世民即位後,對傅奕說,“汝前所奏,幾累於我”(《舊唐書》列傳29傅奕傳),即傅奕關於太白經天的密奏,幾乎害了李世民,這絕非誇張之言。

    其次,李建成方面。李淵自武德九年五月開始態度的變化,應該是被李建成和李元吉集團及時的掌握了,因此,他們開始不斷慫恿李淵對李世民下手,而李淵是什麼反應呢?李淵說李世民“罪跡未見,一旦欲殺,何以為辭”(《舊唐書》列傳14),即李淵感覺沒有合適的藉口殺掉李世民。針對李淵的這種態度,李建成決定和李元吉自行採取行動:

    建成謂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吾與秦王至昆明池,於彼宴別,令壯士拉之於幕下,因雲暴卒,主上諒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付吾國務。正位已後,以汝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時坑之,孰敢不服?"(《舊唐書》列傳14)

    這就是“昆明池兵變計劃”,該計劃包括兩部分:一是在餞行時刺殺李世民,二是在軍中殺掉李世民的親信尉遲敬德等人。這一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獲悉,及時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這才奮起反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對於昆明池兵變,史書是有明確記載的,而且列出了見證人率更丞王晊,我認為應該是可信的。但是,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認為,向李淵上報李世民暴卒,簡直兒戲,李淵是不會相信的。因此,對於昆明池兵變的記載,沒有完全採信。

    對此,我的看法是,李淵不信又如何?當時李淵的嫡子只有3個人(其他都是庶子,而且年紀不大),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其中,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派,李世民一派。如果昆明池兵變成功,李世民被殺,李淵會怎麼辦?會因此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把這兩位殺掉或者廢掉?那誰來繼承李淵的皇位?因此,不管李建成向李淵上報什麼,李淵都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相信或者說預設。因此,司馬光的質疑並不成立。昆明池兵變計劃,既然史有明載,而且也合乎邏輯,我們應該採信。

    據此,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發動玄武門之變,是在李淵(太白經天事件)和李建成(昆明池兵變計劃)的雙重壓力下,被迫進行的自衛反擊。

  • 16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死,李淵退位,李世民登上帝位。

    發生在大唐帝國統治者家族的這樁血案,註定成為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我看來,發生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李世民的野心,正是野心推動了李世民一步步走近玄武門,野心是這背後的推動力。

    而形勢的逼迫則成為了事件的導火索,給已經劍拔弩張的東宮和秦王府兩方勢力點燃了戰火。

    李世民是從一開始就具備了俯視天下的野心的。

    李淵太原起兵,李世民是積極的建議者和推動者。

    但起兵伊始,李淵就指定了李建成為太子。

    於是,人們常常能看到李世民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率眾衝鋒。

    大家都說李世民勇敢非常人,但其實不是李世民喜歡衝在前頭斬敵殺將。他貴為秦王,他也惜命,只是他沒辦法。

    太子是他的哥哥,不是他。

    他只有建立越多的功勞,才能離那個位置近一點;他只有在戰場上以身作則,披堅執銳,才能收服將士們的一片忠心。

    最後,李淵的江山,至少有三分之二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李世民的功績也給自己換來了不朽的功勳和至高無上的地位。

    來看一下李世民當時的頭銜全稱:

    李世民的完整頭銜是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李世民。

    東宮和天策府的情勢如同水火,一方面是李淵賜立的太子,另一方面是功勞卓越,人才濟濟的天策府。兩方明裡暗裡展開了鬥爭。

    成功的關鍵在於李淵的喜好和取捨。

    但事情發展到後來,李淵開始偏向太子李建成一邊。李世民幾次受到生死威脅,天策府人才也被逐步地分散瓦解。

    繼續下去,李世民將被孤立,最終李建成登基後一定不會放過他。

    實在無路可走了,看明白了自己暗淡前景的李世民,孤注一擲地選擇了最積極的做法。

    主動出擊,奪取皇位!

    宣武門前,李建成是被李世民射下馬的,這既鼓舞了手下們行動的信心,也表明了這件事是李世民主導的,他上來就直取李建成性命,掃除了東宮的核心,正是因為如此,尉遲恭才毫不猶豫的取下李元吉的性命,並進宮逼李淵妥協。

    這就是我眼中的玄武門之變。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17 # 環宇影視片段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間,舉賢任能,勤於政事,減輕賦稅刑罰,體恤百姓,開創了大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所以,在後人的眼中,李世民是一位賢君聖主,甚至可以說是歷代帝王的表率。但就是這樣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有著自己不願提及的隱晦一面。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兩個兄弟,才得以榮登大寶。唐高祖李淵繼位之後,李建成為太子,但由於李世民東征西討,戰功赫赫,隱有功高蓋主之勢。李建成遂與李元吉聯合排擠李世民。最終,李世民不得已發動玄武門之變,斬殺太子李建成,兩月之後李淵禪讓皇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看似是一次備受壓迫無奈反擊的政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件件謎團浮出水面。

    貞觀三年,李世民下令在中書省特別設定秘書內省,專門負責修撰前五代史。但是沒過幾月,李世民又下令把史館移入禁中,由宰相監督修撰。自此以後,史館成為了皇帝直接控制的一個常設機構,不再具有修撰歷史的職責,而是專門負責修撰當朝國史。

    在古代,作為帝王是不允許過問國史修撰。但是,李世民在位期間,不止一次的違例親看國史和起居注。並且在自己的授意之下,史官們把玄武門之變的動機,寫成安社稷,利萬民的高尚行為。並且淡化唐高祖李淵的的作用,和太子李建成的成績。把太原起兵描繪成由自己精心策劃,而李淵處於被動的地位。於是乎,李世民變成了開創大唐帝國的第一人,其他人的作用微乎其微。給萬民造成了一個皇位理應是屬於他的印象。這樣一來,李世民繼承皇位十分合理。

    太子李建成真的是無能之輩麼?李建成網羅魏徵、王珪等人才,輔助李淵治理朝政。軍事上定西河,駐永豐,大破長安城,有著經天緯地之才。但縱觀《新唐書》《舊唐書》《貞觀政要》等大量文獻,對李建成自相矛盾之說比比皆是。其原因便在於李世民修改了當朝國史。

    再者,玄武門之變後兩月,李淵宣佈禪讓皇位。李淵沒有繼續當皇帝,而是選擇禪讓,這一舉動十分反常。大家都知道,李淵駕崩於貞觀九年,之所以選擇禪讓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喪子之痛,但也有怕李世民有弒父的想法,所以早早讓位。

    無論從太子李建成之才,李淵之懼,亦或是李世民修改國史來看,李世民都有著自己不想表露的秘密。玄武門之變看似無奈被逼,實則無論從計劃,到調遣,還是人員配合,都像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陰謀政變。

  • 1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究竟是被逼無奈,還是野心篡位?從目前留下來的《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這些史料來看,結論是非常明確的,李世民確實是被逼無奈,才會發動政變。

    (玄武門之變)

    這些史書上,連篇累牘地記載了李世民被逼無奈的過程。據不完全統計,史書上起碼不下於20處記載李世民被逼迫的過程。

    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請李世民去喝酒,李世民喝完回來後,吐血數升。

    比如,李淵組織兒子們去打獵,李建成和李元吉專門準備了一匹烈馬讓李世民騎,目的是想把李世民摔死。

    比如,李元吉曾在帳後安排勇士,想要殺掉李世民。

    比如,李建成在李淵面前進讒言說,李世民自稱“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引起李淵的極大猜疑。

    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與李淵的嬪妃們淫亂,並且還攛掇李淵的這些嬪妃,輪番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試圖讓李淵殺掉李世民。

    這樣的事例實在太多,數不勝數。

    不但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世民,李世民的那些部下,也在逼迫李世民。

    (長孫無忌畫像)

    長孫無忌、尉遲恭等人,多次給李世民出主意,讓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李世民不忍心兄弟相殘,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就逼迫他,對他說,如果他不願意動手,他們就將離他而去。為什麼會離他而去呢?因為明擺著李世民不搶先動手的話,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肯定會動手。到時殺掉李世民後,接著肯定就會殺他們,為了避免被殺,所以他們要提前離開李世民,以免落得個被殺的悲劇。

    房玄齡和杜如晦為了逼李世民出手,甚至在李世民召見他們的時候,他們都不來見李世民了。說是害怕引起李建成等人的猜忌,將來遭罪。所以,要和李世民撇清關係。他們這樣做,逼得李世民氣得讓人拿上寶劍去請他們來。

    也就是說,一方面李建成、李元吉,包括李淵的后妃們,都不斷地整治李世民,要把他搞死。另一方面,李世民的部下們又逼迫李世民,讓他不要優柔寡斷,要下定決定。李世民在雙重逼迫之下,實在無可奈何,才不得不發動玄武門政變。

    不過,雖然這些史書講了很多,講的都是李世民被逼無奈,但是有一件事,卻似乎洩露了秘密,把李世民真實的意圖暴露出來了。這件事,就是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政變時候的一個細節。

    當李世民等人在宮內臨湖殿附近埋伏好以後,便等著李建成和李元吉到來。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平常都有上千人的衛隊,但是進皇宮,肯定不可能把衛隊帶在身邊,否則的話,也就是造反了。

    也就是說,實際上到達臨湖殿的,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兩個人。

    (李世民畫像)

    這時候,李世民跑了出來,招呼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看到李世民突然這樣跑出來,預感到有些不對,於是李元吉拿起弓箭,連射了李世民三箭。

    李元吉連射了李世民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則拿起弓箭,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

    《資治通鑑》裡是這樣記載的:“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

    這個細節,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李元吉射了李世民三箭,都沒有射中。要知道,李元吉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他的箭法,不可能很差。為什麼連射了李世民三箭,都沒有射中呢?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李元吉心裡慌張,還有一種可能是李元吉心中不忍。畢竟是親哥哥,對著他射的時候,手有點發抖。

    但是李世民只發了一箭,而且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這個細節其實是非常說明問題的。它說明了李世民非常冷靜,而且非常冷血。如果李世民是被迫的,是顧念兄弟感情的,他絕對不會這麼冷靜,也絕對不會這麼冷血。李世民能這麼冷靜、冷血,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他早就有預謀,並且對這件事反覆掂量斟酌。

    史書在記載歷史事件的時候,是講微言大義的。儘管史書連篇累牘寫李建成和李元吉還李世民,李世民被逼無奈才發動玄武門政變。但是,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這個細節,其實已經洩露了一切。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

  • 19 # 笑看風雲在際

    歷史上有這樣一句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李世民作為最終的勝利者告訴後世他是被逼的。但是李世民上位之後,頻繁對史書修改的操作,讓後世的人們更感覺到他是野心篡位,而不是被逼的。

    古代君王,作為天子,都需要以德服人,才能治理天下。如果李世民是透過不合法的手段得到的皇位,在當時是難以服眾。“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李世民在他在位期間,多次檢視關於他的國家歷史和起居注。並特別設定了書內省,並將使館設定為由其直接控制的一個機構。這也就是說史書的編寫最終的“審批人”是李世民,沒有他的審批簽字,這些史書就是無用的廢紙,毫無公信力。

    但是,俗話說的好:“欲蓋彌彰”。也許是李世民太過於注重這件事情對他的影響,於是後世傳出了太多的故事,來描述他修改史書、嚴重歪曲歷史。後世中有這樣一句話:“高祖以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於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 ”從當時李氏集團的人員來看,長子李建成已經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子,即將承接皇帝之位,完全沒有必要再去陷害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或者等他造反也不遲,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收拾他了,相反,當時的李世民在戰功和威信遠高於李建成,加上當時李淵的猜忌也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從此來看,不甘心屈居人下的李世民集團野心篡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玄武門之變的原因,歷史上眾說紛紜。如果李世民繼位後,不去修改史書,那麼後世也許就不會這樣去猜忌他了。

  • 20 # 胡說話不算數

    都有其因素 李淵想要對付關隴門閥,肯定不能自己出手,如果他出手直接壓制關隴門閥,那麼關隴門閥必定要跟他魚死網破。”

    “然後把他弄下臺,再推選出一個符合與關隴門閥利益的代言人” 所以李世民就扶植李世民,把所有的軍功都堆在了李世民的頭上,為什麼要派李世民去打這些仗,就是要讓李世民快速的壯大自己的勢力。”

    “尤其是李世民去打王世充,以及竇建德。”

    “因為這些人,都是有著山東門閥和北齊貴族支援的。”

    “等李世民打完這些人之後,收取了他們的手下,那麼李世民其實就代表了山東門閥和北齊貴族的利益。”

    “而太子李建成,他是在關隴門閥的腹地,理所當然的代表了關隴門閥的利益。”

    “李淵就是要讓兩個兒子進行奪嫡之爭,從而間接讓關隴門閥和山動門閥,生死相殺!”

    “而李淵就可以置身事外,左右平衡,不斷的削弱門閥的力量。”

    “真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最關鍵的這是陽謀,關隴門閥就算知道了,也不得不就範,他們不可能也不敢,放任山東門閥支援的李世民成為皇帝

    李淵選擇李建成還是李世民,就看李淵給兩人配置的勢力就可以看得出

    李世民的身後是山東門閥和北齊貴族。”

    “而李建成的身後那可是關隴門閥。”

    “就算關隴門閥被楊廣打殘了,之後,李密和宇文閥還進行了內鬥。”

    “可在唐朝的開國之戰中,西北方很快就會統一,並且進行了休養生息。”

    “而山東門閥和北齊貴族,分別在李密,王世充,劉武周,以及杜建德的勢力中分散著。”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和衝突,山東門閥和北齊貴族的損耗的更為嚴重。” 這麼一對比,你就可以看出,關隴門閥會以絕對優勢打敗山東門閥,而李建成登基為皇帝,那才是李淵默許的!”

    “李世民如果可以透過堂堂正正的爭鬥,成為皇帝,那他何須發動兵變,揹負萬世罵名?”

    “其實李世民心裡也清楚,他贏不了!”

    這讓哪個兒子當皇帝,就讓每個兒子擁有的勢力最強大,這不就是封建王朝的慣例嗎?”

    “只有這樣,才能在皇位的傳承中,不會發生動亂。”

    “這就是確立了兒子的繼承權,不光是名義上的,還是有武力上的,都要進行鞏固和加強玄武門之變,所有的關隴門閥都在觀望!”

    “要知道,沒有門閥的默許,李世民就算奪得了皇位,那也是會被關隴門閥進城勤王,直接清君側!”

    “可是,李世民就這麼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皇帝,誰都沒有反對!”

    “李世民才是眾望所歸的皇帝人選。的確是眾望所歸,但這並不是因為李世民是有多麼的好,而是因為他比李淵弱的多,好對付!”

    “李淵想要藉助奪嫡之爭,來剷除關隴門閥,關隴門閥裡面可都是老狐狸啊,誰能看不出李淵的想法?”

    “他們肯定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捲入奪嫡之戰。”

    “所以,當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正中了關隴門閥的下懷。”

    “因為只要皇位確立,就不會再有奪嫡之爭。”

    “這時候,大唐內部的派系之爭,就沒有了!”

    然後成了皇權與臣權的爭奪,門閥們就又可以聯合在一起,為了相同的利益,一起來制衡皇權!”

    “而且,李世民以下犯上,以子逼父,就會成為門閥以後攻訐皇權的有利證據。”

    “對於關隴門閥來說,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得位不正的皇帝。”

    “就跟士大夫階層最喜歡無為而治的皇帝一樣,這樣才好擺佈!”

    還真當關隴門閥他們喜歡一個聖明無比,威懾四方的天子嗎?”

    “作為臣子,他們最喜歡的皇帝,就是那種得位不正,私德有損,可以隨意操縱擺佈的皇帝!”

    “這樣臣子犯錯,皇帝都不敢隨意處置,畢竟,你立身不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用過哪些有效的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