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覽山曉

    不具可比性。借用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評價魯迅先生的話:他是文化新軍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向敵人衝鋒陷陣最準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

    再借魯迅評價郭沫若的一句話:“才子加流氓”

  • 2 # 曹歪歪啊

    魯迅先生是中國 的脊樑,他 棄醫從文投筆從戎,在黑暗當中,給內心貧乏的中國人一劑劑良藥, 他是中國人的良心,是中國人的脊樑,給處於黑暗當中的中國人點亮了希望,先生的文章,我時不時的就要在喜馬拉雅上翻開重新聽。先生的書籍有時候翻開重新看。 令人想不通的是,先生的文章在教科書上已經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想不通編輯者心裡是怎麼想的, 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一個有良心的人,他的作品居然下架了,我也不知道,現在國人的偶像國人所崇拜的物件到底是誰?思想境界已經貧瘠到了何種地步!。曾經蜚聲世界文壇的大文豪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國人不懂得珍惜,不懂得宣傳,難道說真話的人在中國當下社會就這種待遇,這是讀書人的可悲,時代的可悲,他將中國社會,中國的人,中國的小民分析的極其徹底,入木三分。就這樣一個文化巨人,一個有良心的人,中國媒體不去大力的宣揚。你們的良心何在?經濟在發展,而人們的思想卻越來越空洞,越來越貧乏,這到底是社會的進步呢,還是社會的退步呢?我很疑惑。此時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閏土,狂人日記,人血饅頭。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每一個人都有一杆秤,都要把持住自己,敢於說真話,敢於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能夠隨波逐流,這樣的話我們這個民族是有救的,是有希望的!

  • 3 # 赤箭2020

    兩人造詣都很深。魯迅聲譽和地位更高些。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世界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郭沫若主要是在文學和學術上的成就。

  • 4 # 小菜一地

    魯迅,原名周樹人,一八八一年,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年輕時留學日本。魯迅先生,是中國新文學奠基人,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被喻為東亞版圖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魯迅在小說、散文、散文詩、雜文、文學翻譯、小說史、古體詩等等,都卓有建樹,他塑造的文學人物,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假洋鬼子等等,出神入畫,並深入人心。魯迅先生,在中國近代現代的文學上的貢獻是首屈一指的!

    郭沫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市,早年留學日本學醫。中國現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書法家。郭老,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著有《女神》。郭老,在諸多文化領域都有非凡貢獻!

    魯迅先生和郭老,在中國文化領域都卓有貢獻,並各領風騷。但單論文學上的貢獻和地位,還是魯迅先生的地位為最高。

  • 5 # 不語二三

    魯迅的文學地位比郭沫若的文學地位高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等等。

    魯迅主要成就包括雜文、短中篇小說、文學、思想和社會評論、古代典籍校勘與研究、散文、現代散文、舊體詩、外國文學與學術翻譯作品燈。重要的是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蜚聲世界文壇。不僅僅是對中國的影響,同時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郭沫若: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學會主席等等。

    為什麼說魯迅的文學地位比郭沫若高。因為,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翻譯文學的開拓者,中國現代思想的解放先驅,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的偉大導師。而郭沫若同志,取得的個人成就很多,為國家也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就文學地位而言,如果不是魯迅先生,這位開拓者,奠基者,引導者,先驅者,把當時人們愚昧的思想開啟。就不會有近代後期文學的璀璨。所以現有魯迅的思想解放,才有後面的文藝復興。

  • 6 # 華夏天道文學

    魯迅,原名:周樹人 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來,一顆樹十年就能長成,而人要有所成就需要百年光陰,況且他早年從醫,希望以此來幫助國人,經多年的實踐,他發現只有文學才能更好的幫助國人,他毅然棄醫從文,終成一代大文豪,以其豐富的文學知識與著作影響了和改變了大多數人的認知觀念

  • 7 # 浮世匯

    文字來自思想,思想來自格局。一個關注的是解放人類,一個關注的是釋放本我;不太一樣啊。將心向明月,明月照溝渠。

  • 8 # 相馬的詩文攝

    別出心裁的比較,魯迅首先是思想家,郭沫若不是。魯迅對中國新文化的開創性的傑出貢獻,無人比肩。單是小說《阿Q正傳》,就令後人警世。

  • 9 # 希倫寶貝

    魯迅的強項是散文和小說,郭沫若的強項是詩歌和戲劇。

    魯迅的小說,雖然只是短篇小說,但是文學史的定位是,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也是高峰。開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詩歌和戲劇沒有這麼牛。

    魯迅的雜文,這個這個就不用說了吧,魯迅雜文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了。其實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錯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內涵有思想內涵的。

    只是在那樣一個被禁錮的時代(詩歌形式禁錮、思想禁錮),他的詩顯得比較有時代氣息。魯迅先生應該是新文化運動、文學運動的第一批領軍人物。

    而郭沫若比之稍晚。總體而言,對整個現代文學的貢獻,魯迅顯然是高過郭的;在具體文體的影響力上,魯迅的地位也是高過郭的;魯迅先生無疑是我們民族的守夜人和啟蒙者。

  • 10 # 荒漠的春天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文化的奠基人。

    郭沫若是中國近代文化的代表人。

    沒有奠基人豈能出來代表?

    魯迅宣揚的是一種精神,是國學。

    郭沫若主演的是一種情懷,文藝十足。

    兩人豈能同日而語?

    地位高低可謂一目瞭然!

  • 11 # 莫從從

    文學成就的比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文學作品質量,第二是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

    文學作品質量而言。文學的四大文體——散文、詩歌、小說、戲劇,魯迅涉獵散文、詩歌、小說,其中,擅長小說與散文,古詩成就也有較多名篇,新詩涉及不多,但也是敲了敲邊鼓的。在小說領域,主要是三個集子《吶喊》《仿徨》《故事新編》。《吶喊》被評為20世紀百大小說之首,可見其地位、質量與成就。

    《吶喊》的思想性是巨大的,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狂人日記》)、封建教育毀人(《孔乙己》)、封建迷信害人(《藥》)、封建階層傷人(《故鄉》、《阿Q正傳》)等,對於中國人性、文化的闡述是及其有深度的,阿Q幻想成為一種典型,最為關鍵的,深刻性不體現為哲學思想,而是用文學的形式來實現,透過一個個鮮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來支撐的,狂人、孔乙己、阿Q、華老栓、閏土等。《吶喊》除了思想性,還有藝術性,每一篇小說都自有其結構、自有其形式,這是極其難得的,在中國短篇小說的形式上挖掘開拓得很深。

    《彷徨》在藝術成就上是不亞於《吶喊》的,它深刻地、深層地揭示啟蒙者的落寞的境遇,對於啟蒙有深層地思考。當然,小說的形式也是極其特別的,開創了知識分子的形象。

    《故事新編》在解讀古代人物上有全新的突破,這本集子是被低估的,其中所蘊含的,不止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的還神與人等思想,而是很多理念的構成,新編的不止是故事,還有思想。魯迅散文領域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散文代表作《朝花夕拾》《野草》,雜文更是一種開創性的文體。《野草》的思想性是巨大的,藝術手法象徵主義的運用是貫徹到底又渾然天成,可以說是哲理散文無法超越的作品了。雜文成就則不必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郭沫若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於新詩與戲劇。在新詩領域,主要代表作有《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天上的街市》,無論那一篇,都可以說是爛漫、浪漫:想象豐富而瑰麗,用詞大膽而動人。他的新詩可能過於直白,但是情感動人,感動人心,李初梨曾說,“我還記得當時在東京田漢先生那間小房子裡,怎樣爭著讀以後在《三葉集》上所發表的那些信,那些海涅譯詩,以及鳳凰、天狗、地球我的母親等名篇。以後他每一篇詩與文,怎樣使我顛倒感奮。我們那時的熱狂,是今天的青年難以想象的”。憑藉著《女神》,郭沫若成為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文學領域的另一大成就是戲劇。在抗日戰爭時期,為鼓舞民心士氣,郭沫若開始創作話劇劇本,尤其是歷史劇,主要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膽》、《高漸離》六出歷史悲劇作品。《屈原》規制宏大、思想深邃,結構類似與《西廂記》。解放後,郭沫若仍然從事戲劇創作,《王昭君》比較好。當然,郭沫若寫歷史劇,說明其故事能力相對欠缺,文學的創新性好,而創造力不足。兩相比較,郭沫若在新詩與戲劇上的成就較大,魯迅在小說與散文成就更大。從文學質量來看,魯迅是明顯要好於郭沫若的。

    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方面。魯迅先生的開創性很大。第一,創造了雜文這一新的文體,並且以一己之力,造就雜文的巔峰。第二,《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現代小說。開創了現代小說這一領域。第三,魯迅先生的現代小說開創了知識分子與農民這兩個全新的形象與題材,突破傳統小說領域才子佳人、俠客等任務形象。第四,魯迅先生的小說形式特別,有影響深遠的阿Q人物典型,永遠流傳。第五,魯迅《野草》開創了哲理散文的寫作,且是無法攀登的高峰,沈從文的《燭虛》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編》把古人寫成活人,而不是神,開創歷史人物新的寫法。

    郭沫若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也很大。在新詩領域,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闊達宏偉,新奇瑰麗,具有開創意義。其本身也是新詩奠基人之一。在戲劇方面,開拓了歷史戲劇這一題材。

    從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來比較,顯然,魯迅的開創性更多、更廣、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結論是魯迅文學成就更大。

    兩相比較,郭沫若在新詩與戲劇上的成就較大,魯迅在小說與散文成就更大。從文學質量來看,魯迅是明顯要好於郭沫若的。

    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方面。魯迅先生的開創性很大。第一,創造了雜文這一新的文體,並且以一己之力,造就雜文的巔峰。第二,《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現代小說。開創了現代小說這一領域。第三,魯迅先生的現代小說開創了知識分子與農民這兩個全新的形象與題材,突破傳統小說領域才子佳人、俠客等任務形象。第四,魯迅先生的小說形式特別,有影響深遠的阿Q人物典型,永遠流傳。第五,魯迅《野草》開創了哲理散文的寫作,且是無法攀登的高峰,沈從文的《燭虛》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編》把古人寫成活人,而不是神,開創歷史人物新的寫法。

    郭沫若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也很大。在新詩領域,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闊達宏偉,新奇瑰麗,具有開創意義。其本身也是新詩奠基人之一。在戲劇方面,開拓了歷史戲劇這一題材。

    從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來比較,顯然,魯迅的開創性更多、更廣、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結論是魯迅先生文學成就更大。

  • 12 # 葛叫獸U

    魯迅曾寫文章來罵郭沫若,說郭沫若是流氓。而郭沫若也不甘示弱,於是,又回魯迅說是衣冠禽獸,兩個人就這樣對罵起來。魯迅看到這之後,反而無所謂的說了一句話,堵得郭沫若無言以對,那就是: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 13 # 日月星貨架

    應該是郭沫若,魯迅最初是學醫的,並且在詩詞方面都不如郭沫若,為什麼魯迅地位要高於魯迅呢,因為,魯迅的人品5德行要好於魯迅,另外,也是政治原因。

  • 14 # 互補

    這兩位在新文化運動期間雙峰並立,難分高下。如果進一步考察,從作品的思想性,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方面來說,魯迅更高些。

  • 15 # 覺醒207580216

    若論魯迅與郭沫若誰的文學地位高,肯定是魯迅高了;魯迅:一代偉大的革命文學家;思想家;偉大的詩人。在小說、散文、古詩、雜文等作品,譽滿國內,乃至亞洲長久不衰;具有極具的:革命思想;抨擊、諷刺、舊中國黑暗勢力;主張革命新文化的震撼力與感召力。他著作的:(吶喊)(阿Q正傳)(祥林嫂)(孔乙己)為革命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尤其是在白色恐怖環境下,為了儲存實力,建立發明了“雜文”,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只嘆其兄大漢奸周作人臭名昭著;但在人民心中,絲毫不影響魯迅的偉大形象。

    郭沫若,也是一代革命家;思想家;考古學家;書法家;浪漫主義詩人。他著作的(女神)具有獨到的建樹;尤其是對甲骨文研究,具有極大的貢獻。但在文學地位,略遜於魯迅。

  • 16 # —藍天下

    文學的價值在於完成喚醒、審美、益智、批判、揭露等使命,使人性向善向勇,遠離惡毒墮落貪焚。每位文學家因為人身經歷、所處環境、認識角度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側重,所以不大有可比性。

  • 17 # 金名49

    我個人認為魯迅的文學地位要比郭沫若高,其文字的表述能力,廣度和寬度,其思想的深邃,內容的博大,都是文學高峰,難已翻越。當然郭沫若的文學成就也很高,主要在詩歌和戲劇方面。

  • 18 # 東海八仙

    當然是魯迅。魯迅在舊中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左翼聯盟的旗幟,反帝反封建偉大戰士。一九三六年在延安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

  • 19 # lxqdr

    編寫中國現代文學史,如果,拿掉了魯迅,這個文學史是不真實的,胡編亂造的;

    如果,隻字不提郭沫若,那是一個不完美的,有瑕疵的。

    魯迅的評價,是民族魂;

    郭沫若的評價,用他自己的話劇屈原,嬋娟罵宋玉的話:你是一個沒有廉恥的文人。

    這就是區別

  • 20 # 守望佳源膠州灣

    魯迅!文化泰斗民族魂。

    魯迅先生,是帶領中華文明,從黑暗走向光明的開路先鋒。其文學作品有目共睹。勿庸多言。郭沬若只能屈為干將。

    中華文明講究蓋棺定論。下面幾幅圖片就不難看出,魯迅先生的逝世,對中華文化,時代風向,民族文化復興影響多大。

    治喪委,有北大校長(教育部長)蔡元培、宋慶齡、胡風、矛盾等九人。

    扶靈人,蔡元培、胡風、矛盾、巴金等十六位大佬。

    抬棺人,巴金、胡風、蕭軍丶張天翼等。發喪時十幾公里長街,車馬不靠水洩不通。人抬棺槨至公墓場面悲壯無人能及。

    毛澤東主席曾說過”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看得遠,看得真。

    毛主席為紀念魯迅八十壽辰而作的兩首七絕,更是高度讚揚了,文化泰斗一一魯迅。

    一、博大膽識鐵石堅,刀光劍影任翔旋。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制小詩賦管絃。

    二、鑑湖越臺名士多,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什麼疊衣服技巧或收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