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遁

    封建社會講究的是男權,天命,武則天無論哪點都不具備,同時,張柬之說的,侄兒親還是兒子親,一目瞭然。既然武則天是一代明主,豈能不知其中道理。順水推舟而已。

  • 2 # 95後

    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五王政變,是神龍元年(705年),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

    為何已經在位15年的武則天會輕易的交出手中重權?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稱帝后她改唐國號改為周,史稱武周。

    但是武則天稱帝時已經六十七歲了,到了705年,這時的武則天已經82歲了,身體已經不行了,此時的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該走到盡頭了,所以她一直在考慮是把皇位還給李唐皇室還是將皇位傳給武家人。

    這時候,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誣稱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了張易之、張昌宗,包圍了武則天的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

    這時候武則天就坐不住了,她想反抗也已經來不及了,自己已經被包圍了,如果選擇抵抗就會被殺死,自己年齡也大了,不如就索性把皇位還還給李唐皇室,索性當一個太上皇。

    正月二十三日,武則天頒下制書,決定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別攜帶天子的璽書前往各州進行安撫工作。正月二十四日,武則天將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李顯正式復位。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而武則天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 3 # 蝦愛打個球

    武則天給國家治理的很好,只是退位時83歲了,還能怎麼樣呢?年事已高,她是皇帝也是人,違背不了老去的自然規律吧?

  • 4 # 月影桐風

    關於神龍政變順利成功的原因,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在這裡拋磚引玉與大家交流一二。

    神龍政變時武則天已81歲高齡,對朝政、軍隊的掌控力日益下降。此時,關於武則天身後繼承人選的"武李之爭"局面已逐漸明朗,武則天召回了自己的兒子廬陵王李顯並立為太子,武周歸政李唐已成為人心所向的大趨勢。而年老的武則天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兩個男寵,縱容"二張"介入朝政,張昌宗、張易之行事專橫跋扈,對李武兩姓宗室和朝中重臣也毫不放在眼裡,姿意妄為,致使朝政混亂、人心不穩。終於,在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張易之、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二張",隨即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

  • 5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

    首先年齡大了,對朝政的控制沒有以前了!新提拔的年輕官員都懷念李唐,不太認同女主天下。加之皇儲之爭日益嚴重,嚴重影響朝堂穩定。所以迫使核心官員發動政變以求權力鞏固,朝堂穩定

  • 6 # 小宋史趣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公元705年,太子李顯聯合宰相張柬之領導發動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禪讓帝位與太子。史稱神龍政變。

    其實,這樣的結果是早就註定的。當時武則天病重,二張在武則天的寵信下,囂張跋扈,濫殺無辜,滿朝文武對之是畏而遠之,敢怒不敢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政變物件其實是針對二張,而不是針對武則天。

    另一方面,李顯早就於699年被立為太子。幾乎全天下都知道下一任皇帝將是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這樣的身份發動政變,在當時朝廷內,幾乎找不到理由來給它按上忤逆的帽子。所以結果也來的順理成章。

    不僅如此,其實武則天一路走來,到執政晚期,她其實也有意還江山於李唐。 回顧武周建立,武則天為了鞏固朝政所採取的各項措施,無一不是在延續唐朝的舊制,甚至連官員都是繼續留任,沒有為了迎合新朝而對官員進行重新甄選或改制。而且對於前唐統治者,武則天也並沒有進行詆譭或者推翻,甚至對那時候的各項國家政策也是褒獎有餘,對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推崇備至,所以,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本身就是自己的權宜之計,她也知道自己是源於李唐,尊於李唐,自己的武周本身就是李唐的延續。

    她同時也知道自打自己14歲進宮,自己的人生就已經改變了,這一切她是由衷地感謝唐王朝和當時它們的統治者的。的確,在自己執政後期,她也有過想法要立自己的武姓後輩為繼位者,然後看到滿朝大臣大部分都是心繫唐朝,她其實也動了惻隱之心,權衡之下,她還是遵從了自己的內心,立李顯為太子。從立李顯為太子的那一刻她其實就已經知道了最後的結局,只不過,這個結局自己還沒來得及自己親手佈置。

  • 7 # 宇勳網路

    1.在當時,二張已經權勢滔天了,他們殺死了李武兩家的第三代三人,包括李顯的嫡子、女兒、女婿(武三思的侄子),李顯的太子之位非常不穩定,武則天都廢立過多少次了。二張真的很想效仿嫪毐。無論如何,只要他們起事,因為擁有武則天這個皇帝,擁有天子的玉璽,那是會有很大的勢能的。所以,李武兩家都很擔心。所以要發動神龍革命。

    2.五大臣既追求立功,又是迂腐之人。武則天是一個頭腦清晰、賞罰分明的人。五大臣認為屈居女人之下不可容忍,如果是男人,就算是個傀儡,那也是可以接受的。這也是五大臣為什麼最後全部都死的非常慘的原因所在。迂腐又愚蠢,還想邀功,失敗之後就萬劫不復了。

  • 8 # 過去即歷史

    說輕易成功,是因為沒發生大規模的武鬥局面而已,局勢還是挺緊張的。

    網路配圖

    帶頭的張柬之就是武則天一手扶植起來的人物,這本來就是武則天統治的支援人物,他們反水,武則天沒了政治資本,連自己培養出來的官僚集團都帶頭逼宮自己,不乖乖交權還能咋辦?!

    武則天作為一個女性是怎麼稱帝的;她是自己培養出了自己的政治勢力,支援自己,順利稱帝;反對自己,乖乖交權。

    網路配圖

    武則天培養或者說一手扶植的勢力就是科舉出身的官僚集團。科舉制度雖然從隋朝就開始實行了,但是到唐朝早期還在完善階段,武則天之前的唐朝掌權的還是關隴貴族政治集團和傳統的東方士族政治集團,科舉出身的人雖然進入了朝廷,但是一直在中下級晃悠,一直被這兩大勢力壓著,無法進入上層。而武則天想做皇后那會,本來是想跟兩大政治勢力達成政治交易,武則天找到其代表人物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可結果是想都別想,因為長孫無忌等人認為皇后必須從世家大族中選,武則天出身卑微,做皇后根本不可能。武則天也明白了,想獲得這兩大勢力的支援是不現實的,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武則天把可以看到的政治勢力劃拉一遍,最後瞄準了科舉文官勢力。都有所求,科舉文官勢力需要依靠武則天跟兩大貴族勢力抗衡,武則天則需要支援自己的政治勢力,這樣一拍即合。武則天靠李治的支援,成功做了皇后;還因為李治體弱多病,武則天接觸朝政的機會增多,武則天就有意識的打壓這兩大貴族勢力,提升科舉文官勢力。等到李治死後,武則天稱帝的心思越來越重,對兩大貴族勢力的打壓更是厲害,長孫無忌被陷害致死,褚遂良被貶官,趕出朝廷。這時候科舉文官勢力漸漸變成朝局中的最大的政治勢力,為了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需要武則天繼續掌權支援自己,也就隨了武則天稱帝的心願。十幾年後,等到科舉文官勢力在朝局中的地位穩固後,女人做皇帝這種離經叛道的事再也 不被允許,所以武則天自己扶植的張柬之才會帶頭逼宮。武則天曆史上只有一個,自此以後,再也沒有哪個女人敢做皇帝,因為這樣的機會在歷史上只有一次。

  • 9 # 薩沙

    原因如下:

    第一,武則天已經決定將權力還給李唐皇室。

    這一點很重要,也是神龍政變成功的根本原因。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自古只有子孫祭拜媽媽、奶奶,沒聽過有侄子祭拜姑媽的。

    武則天內心中認可這種說法,認為傳給自己的兒子,即便兒子不孝,肥水也沒有劉如外人田。

    相反,她終究是武家出嫁的女兒,在古代已經不算武家人,傳位給孃家沒什麼道理。

    就是因為武則天默許了傳位李唐皇室,開始約束武家的政治勢力,提高自己的兒子太子李顯的地位,才讓神龍革命有可能成功。

    第二,武則天重病。

    當時武則天年老體弱,重病在身,已經無法處理政務。實際上,神龍政變之後幾個月,武則天就病死了。死前她也基本不能起床,處於臥床垂危狀態,等於是死人了。

    大小政務都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處理。

    然而張家兄弟只是男寵,身為卑微,不可能服眾。他們卻肆無忌憚的處理政務,得罪了包括李唐和武家在內的很多人。

    武則天很難對付,而張家兄弟則是男妓,沒什麼能力,很容易就可以消滅。

    第三,矛頭不是武家。

    神龍政變對付的只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而不是武家。

    當時武家明白,武則天已經決定將位子傳給李唐皇室,也就是自己兒子李顯,那麼他們也就沒有必要干涉神龍政變。

    因為政變表面上是推翻張家兄弟,讓李顯上位,這本來就是武家默許的。

    其實,武家被剷除還是多年後唐玄宗李隆基時代的事情了。

    第四,反對派有實權。

    因為武則天重病不能管理朝政,李顯又是合法接班人,政變一夥頗有實權。

    主謀是宰相張柬之、崔玄

  • 10 # 新銳歷史

    神龍政變之所以輕易成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武則天晚年願意還政於李唐,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神龍政變的物件是張氏兄弟,不是武氏一族。

    三是,當時的武則天已是風燭殘年,重病在身,無力掌握局勢。

    一、神龍政變是怎麼一回事?

    武則天作為李唐時期的皇后,已經手握重權,成為了李唐家族權力的實際操控者,最後武則天直接自稱皇帝廢除了她兒子李顯的皇位,建立武周天下。

    但是到了晚年武則天身體狀況變差,對於朝中的局勢也失去了明智的判斷,晚年的武則天開始專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多次提拔他們,又賜賞封爵。

    朝中原本就對武周創立多有反對,隨著武則天老去,接任皇位的繼承人問題越來越需要解決,朝中湧現出了支援李家復原的想法。

    張氏兄弟得寵後專橫跋扈,挑撥離間,逼死了武則天兒子李顯的女兒女婿,由此引起李顯的憎恨。

    當繼承人問題在群臣中議論的時候武則天同意了召回李顯,李顯回朝後在武則天生病時乘機聯合大將軍一起發動了兵變。

    李顯和其他支援政變的李家勢力一起闖入武則天宮殿殺死張氏兄弟,逼武則天讓位,這就是神龍政變發生的經過。

    武則天無奈只好答應讓位於李顯,李唐皇朝得以重新復原。

    二、神龍政變成功的原因以及意義。

    武則天稱帝后,就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應該讓誰當皇位繼承人呢? 從某種意義上,武則天必須得還政於李氏!

    從家族的角度看,武氏家族才是武則天的家,從這層意義上,武則天應該讓自己侄子當皇位繼承人,因為大家一筆寫不出兩個武字。

    問題是,從親情的角度看,李氏家族才是武則天的家,武氏成員說到天上,也就是武則天的侄子,而李氏家族的重要成員,才是武則天的親兒子、親孫子。

    武則天要把皇位傳給武氏,需要武則天把自己親兒子、親孫子都推入鬼門關,甚至是直接全部殺掉,這種選擇,本身是不可思議的!

    武則天一直沒有明確讓自己兒子當皇位繼承人,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武則天這樣做了,稱帝的意義就非常低了。

    武則天必須得向世人證明,天下已是武家的了,能不能回李家,就看我願意不願意了。

    從某種意義上,武則天當皇帝,也就是過過皇帝的癮。

    當然了,這個癮的價值非常大,因為武則天如果從未篡過位,或是一上位,就讓自己兒子當太子,那她和歷史上眾多專權的太后有什麼分別呢?

    武則天走到這一步,最希望出現的結局,自然是自己兒子當皇位繼承人,還能與自己侄子們和平共處,但這近乎是一種奢求。

    後來,武則天讓廬陵王李顯當太子,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廬陵王李顯勢力比較弱,他當皇帝后,就只能維持李旦、太平、武三思三股力量平衡,這樣一來,從理論上,李氏、武氏就可以和平相處了。

    從這層意義上,神龍政變好像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從正常情形上看,不論有沒有神龍政變,李氏也可以奪回皇位了。

    問題是,這只是從正常情形上看!

    神龍政變的意義,舉一個比較粗俗的例子。

    這就相當於,我和女朋友的婚事,丈母孃同意了,而且我們也訂婚了。但是現在有一個實力非常強大的競爭者,一直不死心,你說我應該怎麼辦?

    自然是透過各種方法攻關丈母孃、未婚妻,和未婚妻趕緊領證結婚、辦酒席。

    神龍政變的全部價值就在這裡,神龍政變前,李顯是太子了,如果沒有意外,自然可以登上皇位了。

    問題是,發生了意外呢?

    所以,李氏家族希望,李顯趕緊登上皇位, 在神龍政變前,對李顯成功上位的的不確定因素,大約有三個:

    一個是年老病重的武則天;

    一個是可以代表武則天對外發言的張氏兄弟;

    一個是就是武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武三思。

    如果在關鍵時候,武三思透過各種方法,利用二張作為武則天代言人的身份,然後發動類似玄武門政變的方式,就是有可能翻局成功的。

    當然了,神龍政變的價值,只是去掉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整體權力佈局,還是武則天生前布的局。

    結語

    總而言之,缺乏實力的李顯當了皇帝,李顯當了皇帝后,小心翼翼的維持武氏、李氏並存格局。這樣一來,天下歸李氏了,李氏、武氏也可以和平相處了。

    史書上在說到李顯與武三思關係密切時,常常把一切歸於李顯腦殘,實際上,在當時,對李顯威脅最大的人,不是武三思,而是他如虎如狼的弟弟、妹妹、侄子。

    更主要的是,這種結果,本身就是武則天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從這層意義上,武則天如果地下有知,看到李顯的所作所為,也會感到非常欣慰的。

    -END-

  • 11 # 蘭臺

    神龍政變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武三思等諸武勢力也參與其中了。

    沒想到吧。

    傳統對神龍政變的理解都太簡單了,把神龍政變簡單的理解為張柬之為首忠於李唐的大臣發動兵變迎立

    事實上近年來唐史學界對神龍政變的認識逐漸脫離了“忠心李唐”的傳統觀點,而認為神龍政變更多的是朝廷的大臣打著“復辟李唐”旗號反對武則天面首“二張”為首的內廷實力,本質上還是外朝與內廷的權力之爭。

    所以,在這一點上“諸武勢力”的利益是和外朝大臣以及唐中宗李顯是一致的。

    這在唐中宗復辟後的詔書裡也有披露:

    “攸暨、三思,皆悉預告凶豎,雖不親冒白刃,而亦早獻丹誠。”

    這段話的意思是雖然武三思等人沒有和張柬之等五位大臣一樣,親自帶著禁軍誅殺“二張”,但是武三思等人很早就表態站在李顯這一邊。要知道神龍政變前,李顯已經被武則天召回重新立為太子,武則天年紀也大了,如果沒有更有利的保證,李顯有必要和張柬之這五位他根本不熟悉的大臣一塊“兵諫”他老媽嗎?而堅定李顯決心的就是“諸武勢力”至少是不反對神龍政變的。這是一場除了武則天以外,所有勢力都支援和參與的兵諫,當然失敗的可能性就降到最低了。

    看到這兒,可能有朋友會問了,武三思等人為什麼要和大臣們一塊反對“諸武”保護神,武周的皇帝武則天?

    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武則天擔心自己死後,李氏和武氏會互相仇殺,所以在把李顯重新立為太子後,在她的主持下安排李顯和諸武勢力聯姻,李顯最疼愛的安樂公主也嫁給了武家子弟。說白了,這種廣泛聯姻使得諸武勢力與李氏皇族,尤其是李顯這一支已經完全融合在一起,諸武並不擔心李顯會對他們不利。

    第二個原因,武則天當時年紀真的太大了,沉迷於“二張”的情情愛愛上,把“二張”寵的沒邊了,李顯的兒子與自己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延基聚在一塊說說“二張”壞話,被“二張”告到武則天處,武則天對自己親孫子、孫女、親侄孫的處理竟然是全部誅殺。

    這種情況下,諸武也害怕哪天他們的姑母因為“二張”讒言,把他們都殺了,相比“二張”,當然是李顯更靠得住,所以諸武選擇支援神龍政變和李顯也是情理之中。

    事實上神龍政變時,沒有武攸宜這個右羽林大將軍的默許,桓彥範、敬暉這兩個左右羽林將軍根本沒法順利調動禁軍。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管多麼厲害的人物,年紀大了,糊塗了,就真的不行了;如果不是武則天當時年老糊塗寵信“二張”到了不惜對“諸武”揮舞起屠刀的地步,武三思等武家人就不可能為了活命,寧願拋棄她這個姑媽,去投靠自己表弟。

    其實武則天的佈置還是挺有章法的,禁軍其實是掌握在“諸武”手裡的,這本來是她最後的保險絲,沒想到變成了她的“奪命絲”。

  • 12 # 阿淶的一天

    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即位,成為高高在上的女皇帝,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讓位於李顯,結束了她的統治時期。這期間,武則天一共在位15年,按說經歷了15年時間,武則天的皇帝位置已經坐穩了,同時手握重權,為什麼還會失利於神龍政變呢?

    且不說,她在位的這15年,就是從唐高宗開始,武則天的權力就逐日增大,為何神龍政變如此輕易就成功了?

    其實這件事和武則天有直接關係,雖然她在政績上表現不俗,但是私生活卻讓人不敢恭維。況且皇帝本來就沒什麼私生活,她的一舉一動,都關乎天下蒼生。晚年的武則天,寵信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倆,這兩人干預朝政,武則天卻視而不見,因此神龍政變的爆發,與兄弟二人的所作所為脫不了干係。

    一、張昌宗、張易之引起公憤

    張昌宗、張易之兄弟二人,不僅干預朝政,還貪贓枉法、陷害忠良,可謂是無惡不作。原本眾人設法將兄弟倆剷除,也就為民除害了,奈何武則天不僅視而不見,還包庇兄弟倆,所以眾人將怒氣轉移到武則天身上,認為張昌宗兄弟的所作所為,難保不是得到武則天的授意。 張昌宗兄弟得罪的人越多,想參與政變的人就越多,如此一來,就為政變埋下了一顆雷。 當時由於武則天的庇護,所以大家拿張昌宗兄弟沒有辦法,這時候只有等,等什麼呢?武則天登基的時候,就已經67歲了,大家在等武則天變得更老,力不從心的時候,這樣從她手裡奪權,就會十分容易了。

    二、張柬之做好幕後工作

    雖然武則天一天比一天衰老,但是想要對付她,以及張氏兄弟,依然不能掉以輕心,所以需要很多人的配合。

    張柬之作為神龍政變發起人,知道想要奪權,必須有三大勢力的支援。

    第一是武官的支援,畢竟政變最需要的就是兵力。為此,張柬之去找了禁軍首領李多祚將軍。張柬之問李多祚,他能夠得到今日之地位,是靠誰的提拔,李多祚說是受高宗的恩德。聽到李多祚這樣說,張柬之就知道此事有希望。果然在張柬之的勸說下,李多祚表示願意支援政變。

    第二就是拉攏李唐皇室,張柬之很聰明,他找到了武則天的兒女,李顯、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顯、李旦雖然答應了參與,但是內心裡還是害怕母親,而太平公主則是表示堅決支援。

    因為她原本就想效仿母親,可是武則天絲毫沒有把皇位傳給她的意思,後來有了張氏兄弟,太平公主就更看不到希望了,因此她十分希望母親能夠失勢。不得不說,張柬之拉攏太平公主是極其正確的,太平公主同意後,策反了不少宮女,為政變做出不少貢獻。

    三、天時地利人和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正式爆發,此時的武則天已經80出頭了,即使她想反抗,也已經是力不從心,張氏兄弟根本沒能力保護她,所以只能任由張柬之等人奪權。這就是張柬之等人的聰明之處,等到武則天無力反抗之時出擊,這就得到了“天時”。

    神龍政變爆發在神都紫薇城中,也就是唐朝皇宮內。這就是“地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兵權,已經被張柬之等人掌控,參與政變的將領,就有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

    因此,當時的紫薇城,已經成為政變隊伍的地盤,想要成功是很容易的事。當然政變能夠輕易成功,最主要還是靠“人和”。

    上面提到的幾位將軍,加上張柬之、崔玄暐等文臣,還有李顯、李旦等李唐皇室,這樣的陣容已經完全碾壓武則天身邊的勢力,下面的蝦兵蟹將,想不跟著政變都不行。

    當時張柬之帶著隊伍來到玄武門,就被守將攔住了,可守將看到連皇子都在隊伍中,就只好給他們放行了。加上宮中早已被太平公主安排好,所以此次政變,才得以輕易成功。

    其實這場政變並無壞處,武則天原本年紀就大了,就算繼續掌權,也掌不了幾年。如此一來,她可以退下來安享晚年,而李唐江山也回到李家手裡,最重要的是,張昌宗、張易之這兩顆“毒瘤”得以清除,這是三全其美的事。

    武則天執政期間的功績,一直是得到後世肯定的,但是她早期的心狠手辣,與晚年對張氏兄弟的極力包庇,也沒少遭人詬病。此時能夠挽回局勢的唯一辦法,也只有政變了。

  • 13 # 輪迴wh

    什麼忠於李唐,清除張氏兄弟的狗屁話,都是這群貪生怕死,貪圖榮華富貴的這群卑鄙大臣們的託詞,武本來已經就要還政於李唐,還政於她兒子,最主要的是如果李顯正常繼位,他們這群武周舊臣就比較尷尬了,而且李顯也會慢慢提拔他自己的政治力量……他們也慢慢的遠離權利中心!現在發動了神龍政變!所有的性質都變了,他們對李顯有擁立之功……在新時代一樣的是恩人,一樣的是重臣,而且還會加官進爵,財富名利都會有,還免除被新皇帝清算之路……其實有沒有神龍政變李顯都是下一任皇帝!

  • 14 # 湘淚飛蝶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從高宗時期當皇后時就開始參與政事。當時高宗稱天皇,武后亦稱天后,朝廷內外謂之“二聖”。唐高宗死後武則天先後立自己的兩個兒子李顯李旦為傀儡皇帝,自已掌握著朝廷大權。

    (一代女皇武則天)

    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革唐命廢唐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加尊號聖神皇帝。十五年後神龍元年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等人聯合禁軍起兵誅殺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於太子李顯。李顯恢復唐朝國號,武則天去掉帝號改稱太后。史稱神龍政變或者神龍革命,當年冬天武則天病逝終年82歲,李唐給她上諡號則天大聖皇后和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周疆域地圖)

    武則天在位十五年實際掌權時間更久,神龍政變卻不可思議的輕易成功了。

    神龍政變輕易成功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武則天的年齡。神龍政變時武則天已經八十二歲了,古語有云“人活七十古來稀”。武則天垂垂老矣身體和精力都無法再掌握著朝政,武則天在位後期寵信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政事都委託給這兩個人。張氏兄弟沒有治國才能導致朝政混亂,朝廷上下大為不滿。不僅復唐派大臣對張氏兄弟專權不滿,連武氏家族都對他們不滿。武則天年老體邁,張氏專權造成地位空前孤立。

    (張氏兄弟像)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殺。延基,承嗣之子也。——《資治通鑑》

    武則天年老政事都委託給張易之兄弟,張氏兄弟權勢滔天,不僅不把李唐宗室放在眼裡。甚至武氏家族的人也說殺就殺,朝中宗室大臣大部分都站在張氏兄弟的對立面。神龍政變以誅殺張氏兄弟為號召,政變一起朝廷上下一呼百應幾乎沒有阻力。

    第二,朝廷內部復唐勢力的壯大。當時朝廷大臣分為兩派,以太子為首的復唐派和以武三思為首的挺周派。由於武則天年老時日無多除了少數中立派,其他朝廷大臣紛紛投靠有機會當上皇帝的太子和武三思。

    (唐中宗李顯像)

    由於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使得復唐派實力更加強大,朝廷大臣禁軍人心思唐。比如參加政變的骨幹崔玄暐是武則天親手提拔的,還有參加政變的禁軍將領李湛是武則天最信任的丞相李義府的兒子。充分說明當時大部分的大臣和軍隊是支援太子,支援政變的。神龍政變以誅殺張氏兄弟和復興李唐為號召,自然獲得大部分人的支援。

    另據《資治通鑑》記載:“甲戌,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以討突厥。先是,募人月餘不滿千人,及聞太子為元帥,應募者雲集,未幾,數盈五萬。”老百姓一聽太子為元帥,紛紛去投軍應募。可見當時老百姓都擁護太子,支援李唐王朝復辟。這些都是神龍政變的組織和群眾基礎。

    第三,就是武則天本人的默許和縱容。

    武則天晚年聽從狄仁傑的建議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其中就有神龍政變的主謀張柬之等人。

    (武則天畫像)

    太后擢柬之為洛州司馬。數日,又問仁杰,對曰:“前薦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遷矣。”對曰:“臣所薦者可為宰相,非司馬也。”乃遷秋官侍郎;久之,卒用為相。仁杰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為名臣。——《資治通鑑》

    武則天本人在晚年一直在糾結繼承人的問題,曾經有很多大臣勸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歸政於唐室。大臣蘇安恆多次上疏請求武則天退位,傳位太子恢復唐朝統治自己安享晚年。武則天雖然沒有同意,但是也沒有治罪於蘇安恆。這表示武則天心裡已經傾向於復唐派一遍,因為武則天年老以後十分在意自己百年之後的問題。

    武則天要想維持武周的統治,必須傳位給侄子武氏諸王。而傳位給兒子只能恢復李唐王朝,武則天猶豫不決。武三思等人勸說武則天自古以來沒有立異姓為繼承人的,潛臺詞是要武則天立武氏後人為太子。以狄仁傑為首的大臣勸說武則天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狄仁傑說姑侄怎麼有母子關係親近呢?自古沒有聽說侄子作天子而姑母配饗宗廟的,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以後千秋萬代可以享受後代香火供奉。

    武承嗣、三思營求為太子,數使人說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太后意未決。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大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姑於廟者也。”——《資治通鑑》

    透過大臣的勸告武則天最後決定立兒子李顯為太子,同時為了避免自己死後發生西漢宗室誅殺呂后一族的慘事發生。武則天讓自己的兒子女兒和侄子們共同盟誓永不相負,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他們的矛盾。所以後來神龍政變武氏家族沒有受到牽連,他們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了支援。

    (太平公主劇照)

    太后春秋高,慮身後太子與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為誓文,告天地於明堂,銘之鐵券,藏於史館。——《資治通鑑》

    神龍政變之所以輕易成功,一方面是武則天年老對朝廷的控制力大大減弱。一方面是政變以復興唐朝為號召獲得朝廷上下和禁軍的支援,加上張氏兄弟專權造成朝政混亂吏治腐敗,有識之士都想除掉他們。最後李唐宗室力量的壯大和武氏家族的默許合作,使政變幾乎沒有遇到大的阻礙。神龍政變雖然成功的恢復了唐朝的統治,但是沒有清算武則天時代遺留下來的各種勢力。最後發動政變的五王張柬之等也被排擠出朝廷。

    (神龍政變的主謀張柬之像)

    武氏家族迅速和中宗皇后韋氏勾結在一起,朝政依然動盪不安。此後又發生了幾次政變,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以後朝政才安定下來。李隆基吸取前朝的種種教訓重用賢臣,發展經濟澄清吏治使唐朝呈現出“開元盛世”的景象。

    (唐玄宗李隆基像)

  • 15 # 舍我談歷史

    武週末年的神龍政變實現了李唐復辟,已經垂老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其後去帝號,回到大唐皇后、太后的身份。能夠以女性身份成功登基並掌控權力的武則天,為何會很突然的失去權力?

    武則天退位時已經80歲,她其實在幾年前就開始考慮繼承人問題。作為一個開創者,建立了一個新王朝,她希望她的武周可以傳下。因此,這個繼承人必須忠於武周。她針對繼承人問題,詢問了當時還在世的狄仁傑。狄仁傑大膽地提出讓廬陵王李顯為皇儲,將來繼承皇位。拋出了兒子和侄子誰親的話題,聰明的武則天聽不明白了狄仁傑的想法。雖然李顯繼位後,李唐肯定會復辟,情感上還是母子更近。在神龍政變前,李顯已經以皇儲的地位回到武則天身邊,並逐步開始接手一些權力。可以說,正常情況下,武則天去世,李顯就會正常接班。

    張柬之等大臣之所以要冒著風險發動神龍政變,是因為當時武則天已經糊塗了,二張利用武則天的信任,在不斷爭取權力。如果任由二張利用武則天弄權,李顯的繼承人地位可能有變數。身體不行、腦子不靈的武則天會不會改變主意把皇位傳給二張都不說。面對威脅,張柬之等人作為狄仁傑生前推薦的復興李唐的重臣,必須賭一把。而在這個過程,李顯是最後被迫參與的。他不參與是有道理的,性格上,他是懼怕武則天的,萬一失敗,到手的皇位繼承人保不住,還容易喪命。後來屬於張柬之等人架著他去的,因為只有他以皇儲的名義去,才名正言順。宮中的所有人在李顯重新迴歸成為皇儲後,就已經認可他正統的地位。況且人心思唐,只有15年的武周,肯定沒有經歷貞觀之治,永徽之治的唐朝讓臣子嚮往。對於張柬之等人復辟李唐的行動,表現出來的是支援。

    武則天能夠掌握權力,肯定是有一些人支援的,這些人的核心是武家人,以武三思為代表。如果武三思等人加入到阻止神龍政變的隊伍中,問題會很難辦。一方面是武家沒有拿得出手的人,能夠在關鍵時刻執掌大局,支援下武則天。另一方面是武家也比較討厭二張,對於除掉二張,他們也是支援的。而更深層的原因是,武家這麼多年並沒有培養起來自己的勢力,只不過藉著武則天成為皇族。李顯上位,也未必對自己母親孃家下狠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肯定傾向於哥哥李顯繼位,他們至少是不反對的,畢竟他們姓李,恢復李唐,他們還是皇族,還可以恢復李姓。武家和李家不反對,其他人更不好說什麼。

    武則天在看到政變後,知道大勢已去,主動退位。80歲的老人能夠非常識時務,說明還是聰明的。畢竟沒有人支援自己,孤掌難鳴,時日不多,早晚皇位都是兒子的。如果武則天拒不退位,問題會很棘手。李顯雖然是李唐正根,但武則天是其母親,權力也來自於武則天。他沒有膽量動手,更不敢強奪皇位。這樣即使獲得皇位也會被詬病,武則天在世的孩子李旦、太平公主不會答應。李旦是把皇位讓給母親的,從這一點看,他比李顯更有資格。武則天的主動退位是武周向李唐過渡的關鍵。

    其實,仔細梳理神龍政變會發現,之所以能夠成功,不費吹灰之力以較為和平方式復辟李唐。最主要是是武則天的妥協。筆者覺得武則天是英雄,而且是真英雄。作為女性,能夠在男權社會,開創女性成為皇帝,成為中華恆古第一人,毋庸置疑是非常有政治能力和頭腦的。同時,她也是悲哀的,作為女性,她不能確保自己的繼承人還是和自己一個姓,即使是兒子,終將改回本來的李姓。人至暮年,身不由己,年輕時歷經風風雨雨的天后、太后到武周女皇,她經歷太多了。她和普通人一樣,都要面對老去,面對死亡,她選擇了妥協,向曾經自己懦弱的兒子妥協。

    在臨死前,她選擇了去帝號,重新做回高宗皇帝的皇后。眼看著自己建立的基業,一絲一毫都沒有保留。歷史沒有告訴我們武則天什麼心情,或許她已經糊塗,渾然不覺,或許她來不及回憶曾經的榮耀就身歸那世了。去世後的武則天,尊號是則天皇后。因而,後世稱她為武則天,其實更喜歡她武曌的,日月當空,普照大地。如果她是男性,不次魏武,堪比太宗,比肩宋祖。可惜,一場意料之中的變故,讓她由天下至尊成為李唐家的兒媳婦。

    神龍之變,幾家歡喜幾家愁。李顯封了張柬之等五人為王,卻又痛下殺手。武家沒有吸取教訓,最終武三思等人遭兵亂而死。這就是歷史,勝利者並不一定不是失敗者。

  • 16 # 美映椒房

    一代女皇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從皇后時期開始就“二聖”臨朝,掌握最高權力長達數十年,並能打破性別天花板,以女子身份改朝換代登上帝位,顯然她對權力的把握相當精明成功。

    不過女皇在歷史上謝幕最終卻是以政變方式下臺,就在武周帝國神龍元年,即公元705年,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數個重臣,聯合左右羽林軍,擁戴皇太子李顯登上帝位,數日之後改周為唐,同時女皇則被幽禁,並被逼退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神龍政變。

    武則天精明一世,最後卻被自己的兒子和宰相成功算計,其實也不算髮揮失常,畢竟她確實年紀大了,政變發生時她已經80歲了,可以說神龍政變能夠成功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女皇年事已高,身體的衰老導致她喪失了把握權力的體力和精力,她對朝堂上下的實際掌控能力已經下降,而催生政變的一系列因素都是源自這個無奈的客觀事實。

    而神龍政變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女皇的愛寵二張兄弟。正是因為女皇年事已高,所以她也患了所有承平日久的皇帝一樣的毛病,那就是晚年開始怠政和貪圖享樂。女皇統治中後期開始,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遊玩宴會和男寵的陪伴上。

    而且一世精明的女皇也逐漸放鬆了對權力的警惕,由於偏寵貼心可人的二張兄弟,女皇逐漸把他們當做自己在朝廷的代理人,二張兄弟掌握了越來越大的政治資源和權勢地位,他們在武周後期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連女皇的兒女皇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都不用放在眼裡。

    二張兄弟藉由女皇寵愛上位,可惜兩人並沒有任何政治才華。他們不僅狐假虎威,利用權勢地位貪贓枉法等,甚至還興起大獄,對那些反對自己的官員採取嚴厲的打擊報復,甚至一度還牽扯到了皇太子李顯和太平公主身上。由於二張兄弟行事太過囂張跋扈,因此太子李顯的嫡子李重潤和嫡女永泰公主,還有來自武氏家族的公主夫婿等人私下對他們有所非議,這事被人告發後,武則天大怒,無奈的李顯不得不逼死了自己和韋皇后的一對兒女。

    二張權勢達到巔峰時,他們對皇太子李顯的威懾可以說得罪了朝廷最強勢的隱形力量,那就是擁唐派。原來武則天以女身建立了武周帝國,但她還是無法突破宗法倫理制度的衝突,在繼承人問題上猶豫了很久,傳武氏子侄還是傳李唐親子,一直是武周儲君鬥爭的關鍵。最終武則天還是從自身利益和人心所向的雙重實際出發,重新立了當年李治親定的皇帝李顯為太子,這樣朝廷一直存在的擁唐派也就塵埃落定,不再掀起政治風波,維繫了武周政局穩定。

    所以,當二張兄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當他們把矛頭對準了皇太子時,朝廷的擁唐力量坐不住了。一方面他們唯恐李顯見罪女皇動搖儲位,好不容易平靜的政治局面會被打破橫生枝節;另一方面,由於女皇身體逐漸不好,很少接觸朝臣,而二張兄弟長期貼身服侍,把控了女皇的人身安全,因此大臣們也擔心一旦女皇身體有變,二張兄弟會製造政治風波,甚至自己取而代之。

    因此,無論是夢想光復唐朝的宰相張柬之,還是試圖恢復自家江山的李氏皇親,還有試圖保護皇位繼承人的朝臣,以及想在政變中榮華富貴的冒險家,朝堂上下的不同政治派別幾乎形成了打倒二張的合力。而想要打倒二張並且功成身退不被清算,那麼極度庇護二張的女皇就必須退位喪失權力了。

    可以說,神龍政變就是在這樣複雜的背景下政變成功,一代女皇武則天也就此黯然謝幕。不過多種力量合謀的政變,必然也存在分贓不均的隱患。政變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五個核心人物都被唐中宗李顯封為王爵以示恩寵,而中宗為了抑制這幫功臣,於是又刻意拔高母親武則天的待遇和地位,在這樣的漩渦中,倒是成全了一代女皇的體面辭世和中宗的母子情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還房貸後月光,女方婚前存款和陪嫁在父母那裡,女方是否該拿錢給男方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