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葉知秋28456
-
2 # 盤串大仙兒
難難難,道德玄,不對知音不可談,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費舌尖——笑史人。
你好,談起李白和賀知章的關係,我先來給你講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做“金龜換酒”。
唐朝,公元742年,李白來到京城長安,獨自一人住在客房。而當時太子的賓客賀知章聽說李白來到了京城,高興壞了,因為早就讀過李白的詩,非常喜歡李白詩中浪漫高貴的情調,可是卻沒有見過李白本人。所以賀知章不顧自己年紀大地位高,親自去旅店拜訪李白。
賀知章與李白見面之後,迫不及待地對李白說:“李先生這次壯遊之後,一定有新詩吧,何不讓我先睹為快呢?”李白送上了詩作《蜀道難》。賀知章讀到一半時,忍不住拍著桌子叫好,大聲說道:“這詩真是鬼斧神工,只有天上的謫仙才能寫得出來呀!”
唐代的男人都時興在腰間掛小金龜,賀知章的金龜更是名貴,付酒錢是足夠的。賀知章真的解下金龜,充當了給李白接風的酒錢。從那以後,京城裡就有了賀知章金龜換酒為李白的故事。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句詩可謂詮釋了這個故事,知音難尋,李白賀知章可謂是難得的知音。
李白結識賀知章時已年逾古稀,賀知章對李白評價:“讀未竟,稱歎者數四”,認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因而稱李白為“謫仙人”。
由此可見,李白賀知章兩人知音難尋,所以李白對賀知章恭敬有佳。
-
3 # 殘陽暮裡酹江月
李白(701年-762年))和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之間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金龜換酒了。
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
唐天寶元年(742年,),李白來到京城長安尋找入仕機會。他在長安還沒什麼朋友,就孤身住在小旅店裡。一天,他到紫極宮去遊覽,碰見了賀知章。賀知章可能已經聽過李白的詩名(此前李白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透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便向李白要新作看,當他讀完《蜀道難》時,驚歎道:“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遂稱他為謫仙人。
天色將晚,賀知章便邀請李白去飲酒。剛坐下卻發現沒帶錢,他想了想,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拿來當做酒錢。這是皇家按品級給官員的飾品,李白破位不好意思。賀知章大笑說:“這算得了什麼?今日有幸與仙人結友,可要喝個痛快!區區金龜哪能妨礙我倆一同享樂呢?”
這年,賀知章已經80多了,李白也40出頭。從此結成忘年交。賀知章還想玄宗推薦了李白。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欽慕,便召李白進宮。
這兩人都好酒,《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寫道: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所以,李白對賀知章的感情,既有意氣相投,又有舉薦之恩。
隨便說一下,另外一個人李白也是很尊敬喜愛的,這個人就是孟浩然。李白詩云: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4 # 賀虹橋1958
賀知章和李白在一定的情分上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在唐玄宗時期,當年,李白是一個白衣秀士,既無功名,又無聲望,雖說滿腹經綸,文學超群,但無人賞識,報國無門.
是賀知章伯樂識千里馬,排除眾議,力薦李白給唐玄宗這個皇帝老館,為李白大展才華,報效朝廷打開了綠色通道.
李白確實沒有辜負賀知章老先生的期望,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在中國詩詞歌賦的領域裡,橫空出世,開創了詩詞世界一個登峰造極的嶄新時代!
李白一生很尊重賀知章,視同再生父母,在李白後來的許多作品中,常常提起這一樁知遇之恩的千古美談!
士為知己者死也,一生足矣.
東方行者
-
5 # 馬吉松2
唐代的李白與賀知章,是一對令人稱義的“忘年交”。賀知章對李白有提攜之功。
他們兩人是在長安相識的,時間是在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當時李白奉詔入京,賀知章在長安紫極宮見到李白,讚賞李白舊詩才,稱呼他為“謫仙人”,熱情地邀請他到酒肆中去飲權充酒資,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龜換酒”。兩人邊飲邊淡,志同道合,把盞言歡,相互敬酒。由於忘帶銀兩,賀知章取下皇帝賜給他的金龜,聚甚歡,成為摯友。事後,身為太子賓客,秘書監的賀知章,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推薦李白,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李白,授李白翰林供奉。
李白與賀知章能成為摯友,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志同道合,都愛好詩文。
-
6 # 過來娛人娛己
賀知章是李白的狂熱粉絲,他對李白的詩作大加讚賞。在李白與他喝酒作做出蜀道難賀知章直接稱他為謫仙人。
賀知章對李白有知遇之恩。當時賀知章已位人居禮部侍郎。李白既沒有功名也沒有名利。賀知章在唐玄宗面前大力舉薦李白,李白得以展現才能得到供奉翰林的職位。
這也是李白非常尊重尊敬賀知章的原因。
-
7 # 臨石觀海
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恃才傲物,為何對賀知章卻非常謙虛恭敬,他們之間是何關係?
賀知章,唐前期著名詩人,狀元出身,好酒,好詩,好友,自號四明狂客,從他的愛好和自號也可以看出為什麼與李白惺惺相惜了。而他的《詠柳》與《回鄉偶書》也是廣為流傳,是一位有魏晉風骨的詩人,書法家。
李白與賀知章志趣相投而在李白剛遇到賀知章時還是一位吟遊詩人,而賀知章已經從政多年,身居要職,更貴為太子老師,但年齡和地位的差距沒有阻隔兩人的志趣相投,賀知章對李白的詩作推崇備至,而李白一首《蜀道難》更是贏得了賀知章對他“謫仙人”的美名。
之後兩人相見恨晚,準備一醉方休,可惜口袋裡錢沒帶夠,於是賀知章金龜換酒,更是成為後世佳話。而後來杜甫的《酒中八仙歌》也將這兩位的好酒之態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位眼花落井水底眠,一位天子呼來不上船,志同道合可見一斑。
賀知章對李白有知遇之恩李白年少出遊,因為出身商人家庭,無法參加科考,所以空有報國之心,苦於無門而入,一直在退隱跟入仕之間糾結,而他到了長安後,透過結識衛尉張卿,獻詩玉真公主,開始進入統治階級視野。
而李白得以進入官場,賀知章就是他的引薦人。賀知章驚豔於李白的才華,將他引薦給了唐玄宗,而皇帝也久聞李白大名,讓他擔任翰林待詔,李白得以進入官場。
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悵然落失,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緬懷賀知章。
總結:綜上所述,李白與賀知章是一對忘年交,都好酒,好詩,好友,可謂志趣相投,而賀知章對李白的知遇提攜之恩,更是讓李白銘記於心,所以李白雖然桀驁不馴,但對賀知章還是謙虛恭敬的。 -
8 # 棒槌襖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提起賀知章,我們腦海裡就會浮現出這首詩的畫面。賀知章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不僅文名傳四海,而且桃李滿天下。“詩仙”李白就是他的學生,二人因詩酒結成“忘年交”的佳話流傳千古。
賀知章是唐朝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36歲的賀知章在武則天親自主持的殿試中高中頭名狀元。進入官場後,賀知章歷任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博士、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賀知章詩文書法號稱“雙絕”,尤其擅長章草和隸書。且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
賀知章比李白年長42歲,懸殊的年齡並沒有給二人的交往帶來隔閡。李白對賀知章就像學生侍奉老師一樣尊崇敬仰,但是共同的興趣愛好使二人經常飲酒流連、詩文唱和,如同平輩摯友一般。賀知章晚年放蕩不羈,自號"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邁曠放,人稱"詩狂"。常與李白、張旭、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焦遂飲酒賦詩,時謂"酒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為"仙宗十友"。
-
9 # 風雪赫連城
賀知章對李白有知遇之恩,雖然李白恃才傲物,但他也是懂得感恩的人,他們之間相差40多歲,是忘年之交賀知章對李白的提攜
賀知章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小學課本中的《詠柳》就是他的代表作。雖然賀知章要比李白大上近42歲,但他十分欣賞李白的詩作。唐代孟棨所寫的《本事詩》中記載: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監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歎者數回,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當時賀知章已官至秘書監,李白雖有詩名卻沒有參加過科考,也沒有功名。但賀知章卻屈身去拜訪他,兩人見面後相談甚歡。李白向賀知章展示了不久之前完成的作品《蜀道難》,賀知章讀完後稱歎數回,稱他為“謫仙”,並且把自己身上的金龜解下來換酒,他與李白一醉方休,李白的名聲漸顯。
賀知章還將李白推薦給了唐玄宗,唐玄宗雖然也十分欣賞李白的才華,但僅任命他為翰林供奉這樣的虛職。李白雖然以詩出名,但他也有政治抱負,因為得不到唐玄宗的重用,加上得罪了宦官高力士,不久他就辭官歸隱。
李白對賀知章的懷念李白也曾想透過科舉考試來實現“入仕”的願望,但他父親李客是商人,而當時的法律明確規定商人之子不能參加科考。在唐朝還有其他途徑可以做官,比如得到權臣的推薦。李白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曾經向多位官員自薦,在給荊州長史韓朝宗寫的信中這樣寫道“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這還是我們熟悉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嗎?李白低三下四的向這些官員自薦,但始終沒有得到迴應。
而賀知章卻能屈身去拜訪毫無功名的李白,並且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舉薦他。雖然他們二人相差40多歲,但卻結為了忘年之交。天寶三年,賀知章因病告老還鄉,李白為好友寫了《送賀賓客歸越》一詩。天寶六年,李白到越地尋訪賀知章,當得知好友已經故去後,李白十分傷感寫了《對酒憶賀監二首》:
其一四明有狂客⑶,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第一首回憶了自己與賀知章相識的過往,第二首表達了對賀知章的懷念之情。
-
10 # 木山文
李白剛到長安時,住在旅社,年已八十多歲的賀知章,久聞李白詩名,特地前去拜訪。李白給他看"蜀道難"一首,賀沒讀完,就已連聲稱讚,稱呼李白為"謫仙人"。並且解下身上金龜換酒,與李白共飲。不久,賀又讀李白的"烏棲曲"一首,歎賞說:"此詩可以泣鬼神矣!"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此詩是李白來長安路過蘇州在姑蘇臺所作。意思是:姑蘇臺上黃昏的時候,吳王宮裡西施喝醉了。太陽已將落山,宮中的吳歌楚舞(泛指南方樂舞)還遠沒完呢,計時的漏壺滴下的水相當多了,秋天的月亮已落到江上的波浪間,太陽又慢慢上升了,可吳王的貪歡作樂誰又有什麼辦法呢。天寶三年正月,賀知章要求返回山陰,(今浙江紹興)當道士,唐玄宗同意了。並且讓百官賦詩送行。作為賀知章好友的李白,寫了下面這首送別的七絕: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賀知章當時任太子賓客的官,故詩題用賀賓客。越指古越國所在地,即今浙江一帶。此詩的意思是:紹興的鏡湖清波盪漾,四明狂客(賀知章自號)在返鄉的舟中興致很高。家鄉的道士知道你回來,象對王羲之一樣,又要用白鵝來換你的"黃庭經"了。此詩末兩句用了一個典故。東晉王羲之書法奇絕,但不輕易給人寫。山陰有一道士,打聽到他非常喜歡白鵝,於是故意養了一群,等到王羲之看見捨不得走時,請他寫道教的"黃庭經",說寫畢以群鵝為報酬,王同意了。賀知章是唐代書法家,草書,隸書都很好。詩中說賀這一回鄉,又會發生"黃庭經"換鵝的事了。賀知章年輕時離家,這時已八十多歲了,寫了".回鄉偶書"二首,其中第一首廣為傳誦。就不錄了。賀知章回鄉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李白在天寶五年(公元七四六年)到山陰漫遊時,曾到賀的舊居,為紀念他的這位知心朋友 ,寫了兩首"對酒憶賀監",現錄一首。對酒憶賀監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李白在這首詩中回憶了他和賀知章初見面時的情景,並且悲悼他的去世,詩的意思是:浙江的四明狂客,風流人物賀季真(賀知章字季真)。在長安初次相見,就稱呼我謫仙人。過去喜好喝酒,現在人已經成為松樹下的塵埃。回想起解金龜換酒時的豪興,真使我淚水沾溼了手巾。李白對賀知章的情誼是如此之深。
-
11 # 小美影視分享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他創作的詩歌,文辭優美,豪放飄逸,想象豐富,是盛唐詩歌的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李白的一生,可以說是恃才清高,蔑視權貴:他曾讓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研墨,並寫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千古名句。然而,對於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李白卻情深義重。在文壇上,李白與杜甫的友情,歷來被人們傳頌;而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也是一段千古佳話。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杭州市蕭山區)人。他的一首《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無論這“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遊子,是衣錦還鄉,還是落魄歸根,讀到它無不潸然淚下。
賀知章出生在一個社會地位較高的官宦家庭中,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進士及第後,仕途順暢,聲名顯赫。他曾任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少卿、禮部侍郎、秘書監等要職。賀知章為官五十載,豁達純樸,並沒有沾染多少當時官場不良習氣,因其“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學富才雄”而得到人們的敬重。唐肅宗被立為太子後,賀知章擔任肅宗的老師(即太子賓客),唐玄宗曾寫詩稱讚他“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儘管結識的達官貴宦不計其數,但是賀知章最賞識的卻是一個才華橫溢而沒有功名的李白。
李白醉酒(作者-範曾)
天寶元年(742年),四十二歲的李白來到京都長安。此時的李白,還只是一個沒有多大聲名的布衣。不料剛來到長安,便在紫極宮見到了賀知章。賀知章當時已是一位八十四歲的長者,身居太子賓客的高官顯位。他獨具慧眼,讀了李白的詩,十分欣賞佩服,稱之為“謫仙”。兩人一見如故,坐下來對飲暢敘,恰手頭無錢沽酒,賀知章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以顯示官品的金龜,派人換了酒來飲。之後,賀知章又向唐玄宗推薦李白,玄宗對李白禮遇有加,命待詔翰林。
李白,這位詩國的天才,向以高傲而聞名,很少有他稱許的人,但對賀知章,他卻尊重備至。在李白長安生活的三年中,他和賀知章、崔宗之等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在一起飲酒作詩,時人稱他們“酒中八仙”。
天寶三載(744年),賀知章因病告老還鄉。離開長安時,唐玄宗率太子及文武百官到長安東門外設宴送行,並命文武百官作詩相贈,盛況空前。在送別的隊伍中,不僅有皇太子、宰相,還有李適之、韋堅、崔璘、王琯、王瑀、姚鵠、於休烈、盧象等一批當時文壇上的才俊。當然,還有他的朋友李白。
面對壯觀而又傷感的送行場面,心中充滿離情別緒的李白揮筆寫下兩首情深意長的送行詩。其中一首七絕《送賀賓客歸越》寫道:“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此時的賀知章與李白已成了情深意篤的忘年之交,綿綿深情,難以割捨。就在這一年,賀知章在故鄉的青山綠水間與世長辭,時年八十六歲。
天寶六載(747年),李白興沖沖地來到浙江,想拜會老友賀知章。不料,等待他的卻是老友離世的噩耗。李白十分感傷,寫下懷念的詩篇,其中如“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等,感情真切,寄託了李白對故友的無限哀思。
-
12 # 滄浪書生
李白天生疏狂灑脫,放蕩不羈愛自由,一生喜好名山遊,熱衷於結交各地的名人雅士,經常造訪隱居山中的道友高人。李白喜歡求仙訪道,不僅是因為個性使然,還有部分原因是李白希望憑藉隱士的身份獲得朝庭徵召,實現順利出仕的心願。李白雖小有名氣,可惜還是遲遲得不到當朝青睞,眼看出仕之路茫然無期,即使心有不甘,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對於李白而言,好訊息是他的好朋友兼隱居峨眉山的道友元丹丘,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徵召,順利入長安做官,這倒是李白的福音,元丹丘或許可以助一臂之力。事實也的確如此,元丹丘進京後,拜訪了曾經一同在峨眉山修道的道友玉真公主,其間也不失時機地向玉真公主重提了大詩人李白,希望玉真公主可以在玄宗面前幫李白美言幾句。經元丹丘這麼一說,玉真公主倒是想起了李白,幾年前在峨眉山的時候,彼此確實見過一面,當時也覺得李白頗有才氣。
於是,玉真公主就向親哥唐玄宗李隆基舉薦了李白。而李白自己也沒閒著,發揮他一貫喜歡到處干謁的作風,拿著自己的作品《蜀道難》面見了李隆基身邊的紅人賀芝章,賀芝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難》後讚歎不已,直呼李白真乃謫仙也。有了賀老師的這番宣傳,李白的名氣從此就傳開了。
應該說,賀芝章於李白有知遇之恩,而且作為長輩,賀芝章沒有絲毫的官場架子與長幼之別,總是以和藹平等的姿態與李白相處。加之,賀芝章與李白都喜好飲酒,彼此也都屬於豪爽熱情的性格,因此不屑計較俗世中的種種瑣碎,也就能夠獲得雙方真摯的友情。
-
13 # 思緒小酒館
第一,李白和賀知章屬於往年交,都是性情中人,是金錢如糞土。
第二,他們兩個都愛酒,好基友不如好酒友。
第三,李白一生鬱郁不得志,多希望老賀能提他一把呀。
-
14 # 晴好666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賀知章和李白可以說是惺惺相惜!兩人性格都是狂放不羈的。賀知章還自號四明狂客。喝酒也是他們共同的愛好。杜甫在《飲中八仙歌》這樣子寫道:“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從這些詩句可以看出兩人都嗜酒如痴,身上都有那種灑脫不羈的魏晉名士風流。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兩人在長安初次相見,賀知章就拉著李白的手親切交談,毫無拘束之感。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作蜀道難之後,直呼李白為謫仙人。拉著李白就去酒肆喝酒,因出來的急,忘帶錢了,賀知章就當即解下金龜換酒。
遙想當年長安城兩大詩人的這一場豪飲,不免心醉神往。男兒飲酒,當有此逸態豪情。金錢,名利、身份名為都不在他們眼中,兩個飲中仙,以詩侳酒。這是何等的風流慷慨!
多年以後,李白仍回憶起與賀知章的初次相見,兩人至酒肆痛飲的情景,還為此寫下了兩首詩,來紀念他們這段美好的時光,這份深厚的情誼。
《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
15 # 愛國40335
李白一生桀驁不馴,侍才傲物為何對賀知章卻非常謙虛恭敬,
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概括起來可以說,李白於賀知章是忘年之交。二人好酒好詩又好友。興趣狂客又相投。而賀知章對李白來講就是知遇之恩又是良師益友。
賀知章是唐朝永興(今折江簫山)人,公元695年武則天主持的殿試中賀知章奪得頭名壯元后,步入官場,歷任國子四門博士,太常博士,禮部侍郎,秘書監(相當於今日的文化教育部)賀知章的詩文書法號稱“雙絕”。而且生性曠達豪放,又風流瀟灑。
公元(735年)34歲的李白向唐皇李隆基獻上了自己書寫的,《大獵賦》,希望得到唐皇李隆基的賞識,因為李白當時名氣太小,誰知李隆基不消於顧。李白又透過過關係向唐皇之女玉真公主獻上了一首《投狀詩》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賞識,推薦給了主管文教的秘書監賀知章。賀知章品讀了李白詩文後大加讚賞。當即讚歎李白是“謫仙人也”。並引薦李白翰林院待詔。可以說賀知章是李白知遇之恩。賀李二人年齡相差42歲,並沒有年齡上的隔閡。李白對賀知章就像學生一樣侍奉賀知章,二人經常飲酒作詩成了忘年之交。有一次兩個人出去喝酒忘記代銀子,就用金龜換酒,可見兩個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在交流中賀知章驚訝的發現李白的才華,就引薦給唐皇李隆基。可以說沒有賀知章的幫助引薦,李白很難步入官場而名揚古今中外。後來賀知章去世李白悵然若失,含淚寫下了《對灑憶賀監》二首,
“四明有狂客,
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
呼我謫仙人。
昔好懷中物,
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灑處,
卻憶淚沾巾”。
二,
狂客歸四明,
山雨道士迎。......。
以事對賀知章緬懷。
-
16 # 讀書旅行茶
賀知章,字季真,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晚年更是放蕩不羈,自稱"四明狂客",又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賀知章37歲中進士,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後任太常博士。
80歲的時候,唐玄宗李隆基降詔任命他為太子賓客(即肅宗的老師)、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官階正三品,世稱“賀秘監”或“賀監”。
從37歲中進士,到 85去世,賀知章縱橫官場50載,乃骨灰級的職場大佬!
因常與李白、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飲酒賦詩,切磋詩藝,時稱“醉中八仙”,又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等結為“吳中四士”。
李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恃才傲物,為何獨獨對賀知章卻非常謙遜恭敬,為何?
這還得從一個曰“金龜換酒”的典故說起。
天寶元年,詩人李白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在長安沒有一個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棧裡。
有一天,李白到一座著名的道觀紫極宮去參觀,正巧遇見了同來道觀觀賞的賀知章。賀知章很早就讀過李白的詩,極為讚賞,這次偶遇,就親切地攀談起來。
兩位都是詩人嘛,評詩論詩肯定是少不了的,於是賀知章就問李白要了新作的詩來看,當他讀到《蜀道難》時,直接大呼:此天上謫仙人也!
李白“謫仙”之名由此誕生。
這兩人,雖然年齡相差四十多歲,但是志同道合,一見如故,加上又都愛喝酒,於是越談越投機,越喝越盡興。直到酒至半酣,桌上酒喝光了,再叫小二上酒,才發現錢沒帶夠。
賀知章二話不說,立即將身上的金龜解下來充了酒錢。要知道,在唐朝,三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佩戴金龜,而賀知章卻想也不想,將這象徵著他身份的金龜解了換酒喝,難怪當時李白會感動不已。
這就是著名的“金龜換酒”典故的由來。
賀知章回去後,馬上在皇帝面前推薦了李白,皇帝把李白召進宮中,任命他為翰林供奉。從此,李白逐漸名聲鵲起。
少小離家老大回後來,賀知章因病告老還鄉,回到老家紹興,看到當年的玩伴早已離去,現在的晚輩又不認識自己,悲從中來,寫出千古名篇《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但沒過多久,賀知章去世,享年85歲。
又過了幾年,李白因得罪當時的國舅爺楊國忠而被炒魷魚。流浪經過越中的時候,準備去探訪這位昔日的好友,卻驚聞賀知章已病逝的訊息。
李白悲痛欲絕,含淚寫下了《對酒憶賀監二首》。
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
其一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其二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
這便是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恃才傲物,獨獨對賀知章卻非常謙遜恭敬的原因。
【end】
-
17 # 小草115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看似長路漫漫,細細算來也不過幾十年的寒暑過往,但摯友難尋。所以魯迅先生才寫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的名句。
《高山流水》的友情故事感動人心,如歌的歲月裡歷經著滄海桑田,說起中華民族最璀璨的文化那就是唐詩與宋詞,說起唐詩首屈一指的就是“詩仙李白”,這位大詩人他在與好友的交往中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真情,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目空一切,才華橫溢的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子,楊貴妃為他研磨,在玄宗皇帝面前可以大醉如泥,面對權貴,如此不屑,但是在忘年之交賀知章的面前卻低調、含蓄、內斂。
“金龜換酒處 ,卻憶淚沾巾”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就是從“金龜換酒”開始,賀知章比李白大11歲,當李白45歲的時候他來到都城長安求職,可是滿身才華卻無人賞識,大喝悶酒,酒醉大酣之際,老狀元賀知章登門求見要看李白的詩,當他看到李白剛寫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時欣喜若狂,大讚李白的詩宛如是天上的神仙所作,於是就給李白起了一個稱號“謫仙人”。當即拉著李白去喝酒,因為走的匆忙,沒有帶錢,於是賀知章把身上所戴的金龜解下抵了酒錢。多年之後,當李白想起這段相識的經歷,不免“淚沾巾”。
因為這段相知的經歷,賀知章不遺餘力的向唐玄宗舉薦李白,認為他是自己為數不多佩服的人當中的翹楚,認為李白的文章是千古文章第一流,當他86歲榮歸故里的時候,李白寫下了“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當賀知章去世之後李白想到他對自己無所求的付出與幫助,想到一起經歷的那些過往,不禁悲從心中起,淚流滿面,傷心到極致。
李白與賀知章他們兩個跨越了年齡,身份,地位,成為莫逆之交,從相識的那一天起,他們暢談世事,相見恨晚,沒有賀知章對李白的賞識和舉薦,就沒有李白的名滿天下,譽滿天下,人的一生若是能夠遇到一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就不往此生,對於李白而言,賀知章就是這樣的朋友。有的人相識一生,仍是路人,有的人相見恨晚,卻能夠相伴一生。
-
18 # 一路伴你看天下
李白與賀知章是一對“忘年交”。
李白號稱“詩仙”,他在詩歌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也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來說,賀知章就沒有李白那麼出名了,其實,賀知章和李白的私人關係非常好,他還對李白有著知遇之恩,而有名的“醉中八仙”,賀知章和李白二人更是俱名列其中。
賀知章是一位長壽老人,他活了85歲,而他的年齡要比李白大40歲。當34歲的李白來到長安之時,賀知章已經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然而,二人之間卻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何為忘年交?也就是賀知章要比李白年齡要大上好大一圈,但是李白這個小友卻深得賀知章的欣賞,而李白也很敬佩這個為官正直,喜歡詩才的老友,因此兩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很快就玩到了一塊兒。
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而賀知章早就拜讀過李白的詩作《蜀道難》,因此有心結交這個富有詩才的人,他們兩人最終在長安相見,賀知章親自見到了李白本人,還很欣賞李白的詩才,將他稱做是“謫仙人”,而當時賀知章由於出門匆匆沒有帶盤纏,因此解下腰間的金龜來邀請李白喝酒,這就是著名成語故事“金龜換酒”的由來。
賀知章同時也是李白的恩人,當李白向賀知章表達了想做官入仕的願望後,賀知章積極的推波助瀾,在唐玄宗李隆基為李白說了很多好話,終於打動了李隆基親自接見了李白。
李隆基見到李白後也很欣賞他的詩才,在一次宴會中,李隆基還讓李白為楊貴妃做詩,李白當即做下了《清平調三首》深得李隆基喜愛,事後對李白賞賜了很多金銀、綢緞。但楊貴妃都不喜歡李白,她認為李白詩中借趙飛燕諷刺她,因此楊貴妃在李隆基面前說了很多李白的壞話,就這樣李白的為官之路徹底斷了,一生都選擇雲遊四海以詩文作樂去了。
雖然做官作不成了,但是李白還是很感激老友賀知章的,李白將皇帝給予的賞賜千金散盡以後第一個就想到了找老友賀知章敘舊,但等他到了賀知章的家裡才知道,賀知章辭官回家後不多久就因病去世了,李白痛惜失去了一個摯友,揮筆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贊賀知章一生風流正直,李白用狂客自喻表達了失去好友的悲痛之情。
回覆列表
李白向來恃才傲物,桀驁不馴,狂放不羈,讓高力士為他脫靴,讓楊貴妃為他研墨,遇到賀知章,整個人立即變得非常低調,非常柔順。這與他平時的表現大相徑庭,和我們印象中的李白判若二人,是什麼原因讓李白見到賀知章,如此低調恭敬,行事作風反差如此之大呢?
李白42歲受唐玄宗的詔書進京,但受盡冷落,無人提攜,終日借酒澆愁。一天,白髮飄飄的賀知章上門,對李白說,我今天來不為別的,很多人向我推薦你,說你詩才出眾,我且不信,今日來見一見,你最近可曾有寫得比較好的佳作,讓我一看! 李白今日恰巧抄好之前寫的《蜀道難》,便交給賀知章。 賀知章讀到第一句,便經不住感嘆,好詩好詩!讀完整首詩,賀知章非常激動,拉著李白說,你的詩裡不僅有才氣,還有仙氣,好像是天上被貶謫人間的仙人所寫的詩,你乃謫仙人是也! 賀知章是李白傾慕已久的人物,對自己的詩歌評價如此只高,李白是受寵若驚!
他們二人便相約到酒館喝酒,但出門匆忙,賀知章沒有帶錢,最終以金龜換酒喝,這次喝酒成為中國詩壇上的一道佳話,唐代詩人孟棨在《本事詩》記錄了他們的相遇: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競,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
因為賀知章的賞識,李白從此以後聲名鵲起,廣為人知! 在唐代天寶時期,李白不僅在年齡上對賀知章而言是後輩,詩歌的聲名更是後輩。
賀知章去世三年後,李白想起很是傷感,寫下追憶賀知章的詩句:
《對酒憶賀監二首》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注:賀知章晚年給自己取了個號,“四明狂客”】
實際上李白在見到賀知章之前,被其他人拒絕過!
第一件事,驕傲的李白曾經被更驕傲的李邕輕視,李白知道一個人再有才華,也需要貴人提攜!年輕時李白在重慶,聽說渝州刺史李邕是個惜才愛才之人,他主動要求去拜見!但李邕聽了李白的自我介紹,受不了李白的驕傲,打斷李白的話,“閣下高才,前途無量……”用門面話下了逐客令。臨走,李白送了李邕一首詩!把不滿直接用詩歌表達: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第二件事,李白34歲的時候,想見韓朝宗,因為當時的讀書人流傳一句話“生不願封萬戶候,但願一識韓荊州” 。 李白寫了《與韓荊州書》,書中卑躬屈膝地推薦自己,但韓朝宗也沒有搭理他!
在唐代的社會背景下,讀書人再有才華,也需要被人推薦!雖然才華出眾的李白,在未成名之前,也不得不被現實打倒,非常渴望被推薦,才能施展抱負! 而42歲遇到賀知章如此不遺餘力的提攜,自然讓他倍受感動,特別是經歷了此前的種種拒絕,人生陷入低谷之時,這份溫暖簡直雪中送炭!沒有賀知章,便沒有李白的所有一切!怎能不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