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羊35561384
-
2 # 一完美世界
說真的痛風真不能喝白酒了,因為我是高血壓,唐尿病,喝酒後,血壓真會降正常。但是會腳踝骨疼,問醫生說,就是二病引起痛風,所以說沒有血壓高,唐尿病,喝酒真沒事。少喝酒對身體健康也有益處,
-
3 # 吳建平營養師
痛風患者應該是限制喝酒或者說不能喝酒的。
有研究表明,啤酒攝入與高尿酸血癥相關,有一項長達12年的隨訪研究提示,痛風風險與酒的種類相關:啤酒引起痛風的風險最高,烈性酒(白酒)也與痛風相關,但葡萄酒與痛風的關係不明確。也可以說,酒精攝入與痛風相關,而且飲酒量越大、風險越高。
在深一層次解讀飲酒,我們得知:酒精代謝會使乳酸濃度升高,而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易引起痛風發作。酗酒如果與飢餓同時存在,常是痛風急性發作的誘因。啤酒本身即含有大量嘌呤,故應禁止飲用。此外,痛風患者也要禁止白酒的攝入。
我認為,白酒一般屬於烈性酒,酒精含量高,對人的神經系統刺激更強烈,也是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朋友聚餐的時候,喝酒會吃大量高嘌呤的食物,因此在飲酒的過程中同時進食高嘌呤的食物,會導致痛風加重。
建議痛風患者,如果暫時還戒不了酒,在控制好尿酸值的前提下,控制適量的酒精攝入,喝330毫升聽裝啤酒1灌或者乾紅葡萄酒1高腳杯為好。每次喝酒要慢慢喝,不要將杯中的酒一口氣喝乾,不然會使尿酸值急劇增高。喝酒只為解解饞而已。
此外,在飲食上,應該多吃有益於緩解痛風的飲食,如低嘌呤的食物,還應避免食用味道強烈的香料及調味品,如辛辣調味品。
總之,喝酒無益於痛風患者的恢復,痛風患者戒酒是最佳的選擇。
-
4 # 生活竅門啟示錄
謝邀!痛風和白酒是有關係的,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屬於關節炎一種,一般發作部位為大拇指關節,膝關節等,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熱、劇烈疼痛。建議控制總熱能攝入,限制嘌呤攝入,多飲水保障尿量充沛,多吃鹼性食品,限制鹽的攝入,避免飲酒,忌食火鍋等。
-
5 # 張之瀛大夫
痛風主要原因是因為體內尿酸升高造成。而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尿酸在人體的作用要一分為二的看。一方面,尿酸是人體內特有的天然水溶性抗氧化劑,具有刺激樹突狀細胞及T 細胞成熟以維護機體免疫能力、維持血壓、促進傷口癒合等功能,尿酸濃度過低阻礙上述功能的發揮。另一方面,尿酸濃度過高可導致高尿酸血癥和痛風,除疾病症狀本身帶來的痛苦外,還可導致血壓升高、胰島素抵抗、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等。
酒精可使體內乳酸增多,抑制尿酸排出,並能促進嘌呤分解,從而使血尿酸水平增高。大量研究結果均證實酒精會提升尿酸。有些人可能說了,我儘量少喝,不喝多,你不知道。國外已經有研究顯示大量、適量和少量的飲酒均是痛風的危險因素。
不同的酒對痛風危險性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啤酒、白酒、紅酒。不同種類酒精飲料與血尿酸水平關係的不同與飲料中非酒精成分變化有關。啤酒是唯一被證實含有大量鳥苷的酒精飲料,鳥苷與其它核苷酸相比更易被機體吸收,這也是啤酒為什麼會提高尿酸更顯著的原因。當然,對於酒類我們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有研究顯示適量喝紅酒(150 毫升以下)不會增加血尿酸水平,而且紅酒中含有許多抗氧化劑、多酚類物質,可減少機體的氧化損傷。
這裡還要說一點,於大眾來說造成尿酸升高的原因很多,除了喝酒之外就是高嘌呤飲食。但是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低嘌呤飲食還是應該的,不然痛風就特別容易復發。那麼那些實物尿酸含量高呢?今天咱們就列舉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必須 禁 忌 的 高漂吟食 物 : ① 豆 類 及 蔬 菜 類 : 黃 豆 、 扁 豆 、 紫菜 、 香菇 。 ② 肉類 : 肝 ( 牛 肝 、 雞肝 、 鴨 肝 、 鵝肝 ) 、 腸 ( 牛腸、雞 腸 、 鴨 腸 、 鵝 腸 ) 、 心 ( 牛 心 、 雞 心 、 鴨 心 、 鵝 心 ) 、 肚 與 胃 ( 牛 肝 、 雞 胃 、 鴨 胃 、 鵝 胃 ) 、 ’腎、 肺 腦 、 胰 、 肉脯 、 濃 肉汁 、 肉餡 等 。 ③ 水 產 類 : 魚 類 ( 魚 皮 、 魚 卵 、 魚 幹 、 沙 丁 魚 、 風尾 魚 、 蜻 魚 、 縫魚 、 烏 魚 、 生 魚 、 帶魚 、 吻 仔 魚 、 海 鰻 、 扁魚 幹 、 紹 魚 ) 、 貝 殼類 ( 蛤 俐 、 牡 垢 、 蛤子 、 蠔 、 淡菜 、 幹 貝 ) 、 蝦 類 ( 草 燈 、 金 勻 蝦 、 小 燈 、 蝦 米 ) 、 海 參 ④ 其 他 : 酵母粉 、 各種 酒 類 。
-
6 # 酒無止境
謝邀。嚴格的說,只要身體染病,我們都不建議喝酒。但事無絕對,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主要是看怎麼理解和應用,用好了就是對的,比如說酒精有刺激性但中醫也用酒來行藥提高藥效,因此平常是喝酒的痛風患者,如果實在是想喝兩口解饞,我認為適當喝點是可以的。據現有研究表明,除了啤酒是明確會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以外,像紅酒中的有些物質就還能緩解痛風的發作和疼痛。白酒裡面的醬香型酒,據茅臺酒的研究表明,也是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總之,如果能不喝就儘量不喝,實在憋不住想喝,喝了也沒有什麼不適的反應,就可以適當喝點。最後,我們是建議不管患病不患病,是不是痛風患者,都以品酒的心態喝酒,少喝點,喝好點,喝慢點,不要酗酒,不要喝醉。
-
7 # 張政醫生科普風溼
痛風能喝酒嗎,痛風和白酒有沒有關係?
總有一些愛「喝兩口」的痛風患者,在得知不能喝啤酒後,會問:那能喝白酒麼?紅酒呢?所以,痛風到底能不能喝白酒,能不能喝紅酒,有沒有科學依據,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今天,就藉著題主的這個問題,一次性給予解釋科普下。
非常明確的直接給出答案:
痛風患者不僅應限制啤酒的攝入,白酒和紅酒一樣要限制。
是的,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只要是含有酒精的,不管是什麼酒,都別喝。
這麼說,有什麼科學證據麼?
當然有!來看兩個權威研究。我將研究文獻的名字附註在參考文獻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1、老的研究[1]認為,啤酒、白酒會增加痛風發作風險,但葡萄酒不會。
2004年,在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篇名為Alcohol intake and risk of incident gout in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喝酒與成人痛風發作風險)的文章。
這是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納入了既往無痛風史的男性,觀察了酒精攝入對新發痛風的影響,隨訪結果顯示:與不攝入啤酒者相比,每日飲用2份(每份為355mL)或更多啤酒者的新發痛風風險增至2.5倍
每日攝入相似量蒸餾(白酒)的男性,痛風風險也升高,但風險低於啤酒組(是非飲酒者的1.6倍)。有爭議的是,每日飲用2杯、每杯4盎司(約120ml/杯)或更多葡萄酒者的痛風風險並未升高。
這是一項大型前瞻性研究納入了既往無痛風史的男性,觀察了酒精攝入對新發痛風的影響,隨訪結果顯示:與不攝入啤酒者相比,每日飲用2份(每份為355mL)或更多啤酒者的新發痛風風險增至2.5倍
所以,作者認為:
飲用啤酒、蒸餾酒(白酒)都與痛風的發生率升高有關,但葡萄酒是個例外。
愛喝葡萄酒的朋友,千萬別高興的太早直接喝酒慶祝了,接著往下看。
2、最新研究[2]認為,啤酒、白酒和紅酒都會增加痛風發生率,都不能喝。
-
8 # 醫學莘
白酒的重要成分為乙醇,乙醇的代謝產物乳酸可抑制尿酸排洩,減少尿酸去路;同時,乙醇可促進嘌呤代謝,增加尿酸來源,因此長期飲用白酒可增加痛風發作,是男性痛風發作的首位病因,因此限酒或戒酒是預防或減少痛風發作的重要措施。痛風急性發作的患者,不僅應戒酒,還應多飲水,最好每日2500ml以上,有利於縮短痛風病程,減少住院時間。痛風緩解期的患者,由於高尿酸血癥是引起痛風發作的主要原因,限制飲酒有利於降低尿酸水平,因此限制飲用白酒有利於減少痛風發作。可能部分患者會問,喝啤酒會引起痛風嗎?雖然啤酒的酒精濃度低於白酒,但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攝入過多嘌呤會升高尿酸,也是誘發痛風的主要原因,因此無論是白酒還是啤酒,痛風患者均應少喝。此外,飲酒期間通常會進食大量肉類、海鮮、動物內臟等食物,這些食物均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應儘量少吃。
除開白酒,痛風患者還應少喝富含果糖的飲料如蜂蜜、果汁、碳酸飲料等,果糖可抑制尿酸的排洩,可能增加痛風再發風險。與之相反的是,高尿酸血癥患者可適當增加咖啡、脫脂或低脂牛奶的攝入,這些食物有利於減少痛風發作。除此之外,新鮮蔬菜水果是痛風的保護因素,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有利於降低尿酸,也可減少痛風發作;劇烈運動、突然受涼、吸菸等均可增加痛風發作,因此高尿酸血癥或已發痛風的患者應儘量避開這些危險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已發痛風的患者應在24小時內服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或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藥物,可快速緩解緩解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不耐受這些藥物或無效的患者,可換用糖皮質激素;痛風緩解期,應合理使用降尿酸藥物,將尿酸控制在360以下,可促進尿酸排洩,痛風頻繁發作或痛風石或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將尿酸控制在300以下。
注: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
9 # Fourapril
急性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者,禁飲。其他痛風者,限飲(男性不宜超過2個酒精單位/日,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單位/日。1個酒精單位約合14g酒精,相當於12度紅葡萄酒145ml,3.5度啤酒497ml,40度白酒43ml)。——本人對衛健委《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的解讀
-
10 # 銀杏葉的守望
建議痛風患者不飲酒為宜,因為酒精是誘發痛風發作明確的危險因素,特別是黃酒和啤酒,應嚴格禁止飲用,如果難以戒酒,可選擇少量飲紅酒或白酒,推薦以紅酒為宜。痛風發生的原因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超過飽和度出現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等組織處所致,為了預防痛風的發作,我們要注意控制血尿酸水平。
酒精對痛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損害腎小管,直接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出,進而升高血尿酸水平;②促進乳酸的生成,進而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出,升高血尿酸水平;③飲酒的同時,大家常常會進食一些高嘌呤食物,進而使血尿酸水平升高;④啤酒和黃酒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嘌呤化合物,而嘌呤是尿酸的前體物,所以會升高我們機體的血尿酸水平。
所以,建議痛風患者應儘量不飲酒為宜,其中對於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的患者,應嚴格禁用飲用。而對於緩解期患者,如果難以戒酒,可適當飲用,但需嚴格限制量和頻率,總體飲酒量男性不宜超過 2 個酒精單位/天,女性不宜超過 1 個酒精單位/天,其中1個酒精單位約合14g 純酒精,相當於酒精濃度12%的紅葡萄酒 145mL、3.5%的啤酒 497mL 或40%的白酒 43mL。推薦大家選擇紅酒,其次為白酒。
-
11 # 風溼免疫科喬方醫生
根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最新發布(2020年1月)的《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建議所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飲食的攝入……
重點: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可以喝酒,但是得限量!(後文具體談量)
源遠流長的酒文化與越來越凸顯的健康問題酒的歷史沿革和在人類文明史中的發展可謂源遠流長。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多以糧食或葡萄等果汁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我國是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考古發現,大約在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已經用糧食和水果釀酒,說明我國自古就有飲酒的習慣。近年來,釀酒業不斷髮展,我國酒類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同時酒精對健康、經濟、文化、政治等社會諸方面的影響也日益凸顯。
一方面,適量攝入酒精能給人帶來生理和心理的刺激,使人感到興奮和愉悅,這已成為交流感情的最常用社交和公關手段。另一方面,攝入酒精又帶來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交通事故、離婚、失業、犯罪等與法律相關的社會問題和與酒精相關的疾病。隨著人均酒精消費量的不斷提高,酒精應用所致疾病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報道,我國約有50%的人飲酒,其中70%以上為成年男性,酒精對人類的健康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人們並沒有充分認識到酒精的危害——過量飲酒除了與血尿酸代謝異常有關係外,還可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胰腺炎、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泌尿生殖系統損傷、癌症,以及致胎兒畸形等。
因此,作為臨床醫生,有責任、有義務呼籲廣大飲酒愛好者認識到飲酒與健康密切相關,倡導健康的飲酒方式,減少酒精對人體造成的危害。
飲酒是如何影響體內嘌呤代謝的?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可引起高尿酸血癥,過多的尿酸鹽結晶體在關節腔、軟骨和腎臟沉積可導致區域性組織發生炎症反應,可導致痛風發生。
1.酒精對尿酸代謝的影響
(1)酒精(過量飲酒時)在體內代謝為乳酸,導致體內乳酸堆積,乳酸可以抑制尿酸由腎臟排洩。並且乳酸造成血液的酸化,降低血尿酸的溶解度,從而導致尿酸結晶形成。
(2)酒精會促使嘌呤核苷酸(AMP)轉化。酒精會加速體內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分解,過多的ATP分解使其分解產物腺嘌呤核苷酸(AMP)增加,AMP可透過去磷酸化形成腺苷和經脫氨基形成次黃嘌呤核苷酸兩條途徑促使血尿酸生成增多。
(3)酒精對肝臟的損傷。當體內分泌很多血尿酸後,血液流經肝臟時,肝臟細胞就會停止繼續合成尿酸,但如果飲酒者的肝臟功能受損,就會使這樣的反饋機制遭到破壞,進而使尿酸合成增加。此外,肝臟功能障礙時,原本在腎上腺皮層分泌的皮質醇被移送至肝臟,在肝臟轉化為可的松,若肝臟功能不好的人,此功能不能正常進行,也有可能發生嘌呤轉化困難,從而發生痛風。
(4)飲酒時常常同時進食高嘌呤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牛肉、羊肉、蝦和蟹等海鮮),再加上酒精能加快嘌呤的代謝,導致體內血尿酸水平增高,進而誘發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5)“菸酒是對好基友”。飲酒的人經常也有吸菸嗜好,酒桌上遇到菸民也是常事。菸草中主要含尼古丁,而尼古丁會促使腎上腺素量增加,因此會造成末梢血管的收縮,因而會使尿酸排洩減少。
2.不同品種的酒對尿酸代謝的影響
(1)啤酒:
啤酒本身嘌呤含量雖然不算太高,約2~5mg/100ml,但它含有較多鳥苷酸,代謝後會產生嘌呤,導致血尿酸增高,成為酒類中發生痛風的頭號品種。
(2)高度白酒:
由於酒精度數高,即含乙醇的量大,在酒水中排第二。
(3)紅酒:
因紅葡萄酒富含抗氧化劑,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因而對血尿酸代謝的影響比白酒輕,所以適量飲用紅酒不增加痛風的危險性,但如果長期過量飲用,也會導致血尿酸代謝紊亂。
(4)黃酒:
多數是小麥及糯米釀造,故富含嘌呤、糖和氨基酸,因其豐富的營養,有“液體蛋糕”之稱,營養價值超過了有“液體面包”之稱的啤酒,也易誘發痛風。
(5)甜酒:
主要是果汁類含酒精飲料,因富含果糖,而果糖在肝臟磷酸化會消耗ATP,同時消耗大量無機磷酸鹽,從而限制二磷酸腺苷向ATP轉化,最終導致尿酸合成旁路途徑的底物單磷酸腺苷生成增加。果糖還可透過增加胰島素抵抗及增加迴圈中胰島素水平間接增加血尿酸水平。
痛風患者如何喝酒?目前,痛風病友、大多數臨床醫生對酒精的態度,都是一種“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態度,只要痛風、高尿酸血癥患者,那就要滴酒不沾;如果後期療效不佳,也會歸咎於患者“偷腥”。
雖然這種做法,是對患者好,百益無害,但往往效果不佳。因為你突然讓一個酒鬼戒酒,就像讓一個四川人戒火鍋、東北人戒燒烤、蒙古人戒牛羊肉、廣東人戒煲湯、青島人戒海鮮加啤酒……患者要做到這麼絕,很難,因為痛風再痛也非絕症。患者反而認為輔助治療太苛刻了,依從性變差,難以完成預期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不如適當放寬一些條件。醫學界有句話叫“不以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對酒精來說也適用。所以,喬主任允許痛風患者碰酒,但是也有條件。
這幾類人群,與酒無緣
痛風急性發作期;不碰;血尿酸值未穩定維持在300umol/L以下時,不碰;65歲以上男性、絕經後女性,不碰。因為二者腎臟對尿酸的清除能力下降,血尿酸水平相對升高。有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腎結石、腎功能損害等併發症者,不碰。能喝酒的“幸運兒”,能喝多少?
研究證實,攝入的酒精量與血尿酸水平呈直線相關。
與完全不飲酒者相比,每天酒精攝入量在10~14.9g能夠使痛風危險性增加至32%;每天酒精攝入量在15~29.9g,痛風危險性增加達49%;攝入量在30~49.9g,痛風危險性增加至96%;每天攝入量在50g及以上者,痛風的風險性增加至153%。關於飲酒量,喬老師建議是:
-
12 # 營養師周啟祥
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喝酒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患者是不利的,雖然我們常說痛風發作往往跟“吃海鮮,喝啤酒”有關係,其實主要還是酒精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高嘌呤飲食加上酒精的作用,更容易促成痛風的發作。
所以,一旦得了痛風,不管是白酒還是啤酒,還是不要喝的好,這樣才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酒精對痛風的促進作用
1.酒精的作用在於,它可以使體內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的代謝和排出,從而使血尿酸水平增高。乳酸會使血液進一步酸化,降低尿酸的溶劑度,促成尿酸形成結晶體,形成痛風石,引起痛風的發作。
2.啤酒中含有較多的鳥苷酸,代謝後產生更多的嘌呤,使血尿酸水平升高,加重痛風現象。
3.喝酒常常會攝入大量的食物,尤其肉類食物,使嘌呤攝入量增加,同時酒精本身就屬於高能量營養素,增加總能量的攝入,增加肥胖的機率,使身體狀態變差,抵禦疾病的能力下降,加重痛風的症狀。
4.酒精的攝入會加重對肝臟的損害,使肝臟代謝能力下降,分解尿酸的功能降低,這進一步加重了痛風的發作。
痛風后的飲食調理1.痛風患者首先就是要戒酒,減少因飲酒對痛風的加重危害,改變飲食習慣,以利於疾病的恢復。
2.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如豬肝、牛肝、牛腎、動物內臟、動物腦、白帶魚、沙丁魚、鳳尾魚、鰱魚、鯡魚、鯖魚、小魚乾、牡蠣、蛤蜊、濃肉汁、濃雞湯、肉湯、火鍋湯、酵母粉等。這些食物100克嘌呤含量在150-1000mg之間,痛風患者不要吃。
可以選擇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如奶製品、蛋類、蔬菜、水果、穀類等。
3.多喝水:痛風患者要多喝酒,以促進尿酸的代謝和排出。
-
13 # 痛風醫生劉良運
對於飢餓的記憶和食物短缺的擔憂不復存在的時候,人們也不再滿足於果腹的食物、甚至簡單的饕餮飲食,“美食供養”已經成為一種追求,而與美食相得益彰的美酒也成為了人們的目標。
當然,可以上升到“文化”或者“職場規則”的喝酒這件“小事”,也確實表達了我們的口腹之慾是如何強烈,以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現實。一旦沾上了酒,也許就會與其一直糾纏。但是,對於健康人而言,我們奉勸喝酒也要適可而止,一切以不傷身為底線;對於痛風患者而言,我們奉勸戒酒,一切以尿酸控制為目標。這,也是餐桌文明。
我是成都西部痛風風溼醫院痛風科醫生劉良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痛風和飲酒的關係。在這之前,我把答案告訴大家,痛風患者儘量不要喝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痛風患者不能飲酒的原因主要是乙醇無論啤酒還是白酒,其中最主要的成分還是乙醇。乙醇是痛風重要的飲食危險因素,它常常獨立於其他危險因素,與痛風的發病密切相關。痛風的發病風險與乙醇的攝入量呈劑量依賴性增加,每日攝入乙醇0.1g~4.9g,5.0g~9.9g,10.0g~14.9g,15.0g~29.9g,30.0g~49.9g和≥50g者其痛風的相對風險值分別為不飲酒者的1.09、1.25、1.32、1.49、1.96、及2.53。
飲酒對痛風的影響還與酒的種類有關,其中啤酒與痛風發病的相關性最強,其次是陳年黃酒和醬香型白酒,再次是濃香型白酒等烈酒,而關於紅酒,有研究說適量飲用並不增加痛風發作。
但無論是何種乙醇飲品,包括紅酒在內,過量攝入均對痛風不利,酒精總攝入量和尿酸升高呈正相關,其可能的機制包括:
過量的飲酒一方面可造成體內乳酸和酮體堆積,而乳酸可以抑制尿酸排洩;酒精可以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而讓尿酸合成增加;飲酒時多同時進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更容易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啤酒與痛風發病相關性最強的原因還在於啤酒是所有酒類中含嘌呤最高的,富含最易被吸收的鳥嘌呤核苷酸,可以透過腸道細菌轉變為尿酸,過度飲啤酒可以加速肝臟多三磷酸腺苷的分解,導致血尿酸增高。酗酒之後,更大機率出現外傷,四肢末端體溫也可能更低,外傷和受涼也是痛風發作的風險因素。有研究顯示,每日喝700ml也就是易拉罐裝啤酒兩聽的痛風發病風險是不喝啤酒的2.5倍;每天喝兩杯以上酒精含量在15g的白酒者,痛風發病風險是不飲酒者的1.49倍;如果是喝含鉛的威士忌,可以讓痛風發病的危險性增加3倍。有些人曾經問劉醫生,不喝啤酒不喝白酒,喝洋酒可不可以?這裡我給出了答案,不行。在有痛風記載的歷史中,尤其是在國外,喝含鉛的酒導致痛風的案例不止一例,而研究表明鉛中毒可能導致繼發性痛風 。
所以,痛風的發生往往與酗酒關係密切,而酗酒的風險遠遠大於高嘌呤食物帶來的風險。
此外,飲酒可以引起血脂代謝的紊亂,主要表現為血脂和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變化不大。其機制是大量飲用酒精攝入產生大量乙醯輔酶A,讓脂肪酸合成增加;並且血中酒精濃度增高時,引起脂肪酸氧化障礙,導致脂肪在體內堆積;並且酒精也可刺激低密度脂蛋白酯酶的合成,讓體內遊離脂肪酸濃度增高,肝臟合成內源性脂肪作用增強。而痛風患者往往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質代謝紊亂,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癥之間緊密相關。
有酒癮的痛風患者該怎麼喝酒?前面說,酒精飲品是公認的痛風“黑手”;古代西方乾脆認為痛風就是“酒神的祭品”;現實生活中,很多患者痛風發作也是在一番痛飲之後。
有研究說適量飲用紅酒並不增加痛風的發病率,其認為是少量飲用紅酒主要是其中的抗氧化劑起到保護心血管的作用;但是紅酒同樣含有酒精,對尿酸合成增加與抑制尿酸排洩的作用依然存在。所以在劉醫生認為,痛風患者還是儘量不要喝酒。但是,“酒癮”有時候和“煙癮”一樣,說戒就戒的事情很難發生。那麼我的建議是:
限制飲酒:限制飲酒並不代表不要戒酒,而是先避免酗酒,再避免過度飲酒,也就是說在痛風間歇期可以將酒精攝入先調整到36ml/天,再調整到16ml/天,8ml/天……逐步降低酒量。禁止飲酒: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期間,藥物未完全控制的痛風、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患者,都應該禁止飲酒。不要藥物配酒:“頭孢配酒,說走就走”,如果在服用抗生素、青黴素、胰島素等抗生素、抗菌類藥物,喝酒可能出現“雙硫侖樣反應”,導致體內乙醛蓄積,出現中毒反應甚至死亡,千萬要記住。另外,如果正在服用消炎止痛藥物、降尿酸藥物治療痛風,也建議還是戒酒。不要嘌呤配酒:雖然劉醫生一直認為嚴格限制嘌呤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在喝酒的同時,還在吃火鍋、串串、燒烤、內臟、海鮮、滷菜,痛風的危險度就會飆升。要知道酒量:常喝酒的人往往更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不留神就會導致宿醉現象。請務必清楚自己對不同型別酒水的反應,不同的酒水對不同的人而言代謝能力不同。當然最好還是不喝酒,如果確實職場或者別的場合擋不住,也最好適量。要及時補水:尤其喝白酒或者洋酒時,很容易口渴。而及時補水可以讓酒精稀釋,另外也可以避免身體脫水,所以喝酒時及時補水,酒後睡覺前也喝一大杯水,第二天早上再來一大杯水。當然您也可以喝椰汁、乾薑汁來補充和替換身體失去的電解質和舒緩胃部。除了注意飲酒,還要注意飲料說到這裡,有些人會問:“劉醫生,我現在基本上不喝酒了,他們喝酒,我在喝飲料。”其實飲料,尤其是含果糖飲料、果汁對高尿酸血癥及痛風也存在負面影響。
一項針對男性的前瞻性佇列研究納入46393名無痛風病史的男性,隨訪12年,755人診斷為痛風、結果發現攝入含糖飲料1700~2040ml/周、≥680ml/天的男性痛風發病的相對風險值分別為攝入少於340ml/月的1.29及1.85;最低五分位者至最高五分位者的痛風發病的相對風險分別為1.00、1.29、1.41、1.84和2.02。
另外一項研究顯示,與不飲含糖飲料者相比,每日飲含果糖飲料3~4杯者的血尿酸升高0.33mg/dl,而每日飲含糖飲料多於4杯者的血尿酸升高0.33mg/dl。
其中的主要機制還是與含糖飲料及果汁中所含的果糖有關。研究表明,果糖能夠耗盡細胞內磷酸鹽和三磷酸腺苷,促進嘌呤的合成然後代謝為尿酸,從而使得內源性尿酸生成增多;果糖能夠誘發代謝異常,引起機體對胰島素抵抗,增加血環胰島素水平,間接減少尿酸的排洩。
所以我們建議儘量控制高果糖的玉米糖漿加糖蘇打水、其他飲料等;對於天然甜的果汁、蔗糖和加糖飲料及甜點要限制。
那麼也有人會說:“劉醫生,您不要我喝酒,也不要我喝飲料,我到底還能喝什麼?”在這裡我推薦可以喝低脂或脫脂乳製品;喝淡茶水不要喝濃茶水。此外,我一直強調的多喝水,每天飲水量在2500ml以上,保證排洩尿液在2000ml以上;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要隨時隨地保持喝水,出汗了更要喝水。
最後,單純飲食及生活方式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或)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的作用,並且是其他痛風治療策略的基礎。所以,該調整生活方式還是得調整,“多喝水,管住嘴,減減肥,邁開腿”,之後堅持治療降尿酸,才能預防痛風急性關節炎復發,就診高尿酸血癥,預防或逆轉因尿酸鹽結晶對關節、腎臟或其它部位沉積所導致的損傷。
參考資料:
[1]逄文泉. 青島市男性痛風患者膳食攝入及飲食習慣調查研究[D]. 青島大學, 2011.
[2] Neogi T , Chen C , Niu J , et al. Alcohol Quantity and Type on Risk of Recurrent Gout Attacks: An Internet-based Case-crossover Study[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127(4):311-318.
[3]關寶生.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人群流行病學研究及hOAT1基因變異的分子生物學研究[D]. 佳木斯;佳木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47-8.
[4]李謙華,戴冽.重視痛風新的危險因素——果糖攝入過量[J]. 中華風溼病學雜誌》 2017, 21(6):361-363.
[5]史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釋出[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6, 27(5):30-30.
-
14 # 營養師Bruce
白酒裡面雖然沒有過高的嘌呤,
但是喝酒為什麼會加重痛風呢?
痛風其實是嘌呤代謝出現問題嘌呤氧化之後會形成尿酸,人體內的尿酸含量過高,或者區域性的尿酸蓄積過多就會引起痛風。
嘌呤產生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外源性的含有嘌呤食物的攝入,這種途徑只佔了20%。
另外一個是內源性的嘌呤代謝,其實我們的細胞都是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就會產生嘌呤,這個途徑佔到了80%
而從理論上來講,白酒裡面並不含嘌呤,因此不能夠直接產生嘌呤
是不是說痛風和白酒沒有相關性呢?要知道嘌呤的代謝需要在肝臟進行,而白酒的代謝,也是需要在肝臟進行的。
但是肝臟的代謝能力是有限的,當某種能力加大的同時,另外一種能力就會下降。隨著我們在攝入酒精之後,肝臟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影響到我們嘌呤代謝,加重痛風的產生。
另外痛風是無菌性氧化炎症,而白酒是強氧化物質,痛風患者飲白酒好比傷口上撒了把鹽,症狀會更加嚴重。所以出現痛風症狀的人群,建議不要飲用白酒。
啤酒也是不能夠飲用的啤酒導致痛風症狀加重,跟白酒不太一樣;由於啤酒在生產發酵的過程中,可以產生大量的嘌呤,跟攝入高嘌呤食物相似。
不過,紅酒可以適當的攝入雖然紅酒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但是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擴張血管,促進尿酸的排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急性發作期的時候,最好不要攝入紅酒
你有沒有被痛風困擾,現在有沒有戒酒?
-
15 # 憑空聞語hao
【不怕痛得撕心裂肺,你儘管喝】其實答案是很明顯,喝酒會誘發痛風急性發作。不怕死的人不少,不怕痛得撕心裂肺、抓心撓肝得人不多。作為一名基層醫生,我不止一次接診痛風的病人,堂堂一個七尺男兒,被別人架著兩隻胳膊來到診室,痛得嘴裡直吸氣——醫生快給我止痛,這他媽的也忒疼了!
一看光著腳丫子來的,鞋子都不敢穿,大拇趾外側腫得油光發亮的,碰都不敢碰——都吃啥喝啥了?
就喝了點兒小酒兒,和幾個朋友一起。暈,和幾個朋友喝的能是小酒嗎?都是酒精惹的禍他還懵然不知,痛風的健康教育嚴重缺失啊。
痛風與高尿酸有關,但痛風時尿酸不一定高,飲酒、劇烈運動、受寒、缺水等都會誘發痛風發作。以下是痛風疾病的飲食參考——
1.限制總能量,對超重患者可在原每日攝入總能量的基礎上減少10~15%,使體重逐漸降至理想體重範圍。
2.蛋白質供給量:1g/kg/d,急性痛風發作時可按0.8g/kg/d供給。
3.限制嘌呤攝入量,每日應控制在150mg以下(正常600~1000mg)。完全禁用含嘌呤極高的食物,限量選用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4. 限制脂肪攝入量。
5.多食蔬菜和水果及適量鹼性礦泉水,便於尿酸鹽的溶解與排洩。
6.防止過食。禁忌酒類及一切刺激性強的調味品。
-
16 # 風溼小醫生
痛風病人關節炎發作和喝白酒是有關係的。
酒精和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風險增加的關係,和下列因素相關。一是酒精進體內後主要透過肝臟代謝,大量水分會丟失,血尿酸濃度增加後析出後形成尿酸鹽結晶,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其次,飲酒時往往食用高嘌呤食物,這也會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第三,酒精代謝生成乳酸,影響尿酸代謝的排洩,這也是喝酒後誘發痛風發作的原因。
2014年一項調查研究發現,724例痛風病人入選,觀察1年內喝酒和痛風發作風險的關係。發現飲酒量和痛風發作風險明顯相關,發作前24小時喝酒1-2單位和2-4單位酒精攝入量(12盎司的啤酒;5盎司的葡萄酒;1-1.5盎司的白酒相當於1個單位酒精量)是不喝酒發作痛風風險的1.36和1.51倍。研究結論是不管哪種酒類,痛風病人最好是遠離。
所以痛風病人最好不喝酒。
-
17 # 優醫邦線上
痛風病人不能喝酒!
痛風病人不能喝酒!
痛風病人不能喝酒!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90%的痛風發作都與發作前飲酒有關。不管是什麼酒,都有可能會引起痛風的發作。
酒中的乙醇可以直接加快人體內嘌呤合成的速度,使體內嘌呤含量增加;其次,酒中的乙醇會刺激人體內乳酸的合成,而乳酸又會抑制我們腎臟對尿酸的排洩功能,容易一起泌尿系統結石。
某些酒類,尤其是啤酒在發酵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嘌呤,對痛風的病人非常的不利。
很多人都認為啤酒其實是很安全的,但是對於痛風病人而言,也應該將啤酒列為禁忌。
如果實在忍不住想要喝酒或者沒辦法必須要喝酒怎麼辦呢?
和蘇打水或者是用茶水代替吧!
-
18 # 骨科王健醫生
痛風病人到底能不能喝藥酒呢?
對於痛風病人是不建議喝酒的,因為酒精的代謝過程會產生乳酸,乳酸的排出會和體內尿酸的排出產生競爭,從而減少尿酸的排出量,增大痛風的發病率。雖說酒對於人體來具有活化淤血,止痛消腫的作用,還可以祛溼散熱,對於關節疼痛的部位具有一定的鎮痛效果。對於少部分體質較寒的病人來說,可以飲用一些藥酒;對於那些伴有溼熱現象的患者,就不能喝藥酒,不僅會提高痛風發病率,還有可能加重內熱和腫痛。
除了酒,痛風病人還有什麼不該吃的?痛風病人在日常飲食中不宜食用高嘌呤,高鹽,高脂食品。高嘌呤食品會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增大痛風發病率,此類食品包括動物內臟,骨髓,帶有殼的海鮮類等等。高鹽食品進入人體後,會過多的消耗人體的水分,減少血尿酸的排出,所以也不應該食用,特別是醃製品和滷製品等等。過多的脂肪也會減少尿酸的排出。辛辣等對人體有刺激性的食品也不宜多吃,如生薑,辣椒,芥末等,因為這些食物會刺激神經興奮,從而增加痛風的發病率。
痛風病人要怎麼做才能對病情起一定的幫助呢?由於痛風是一種由代謝紊亂引起的內分泌疾病,所以一定的飲食控制對痛風的治療會起到一定的幫助。痛風病人的飲食應該以清淡低脂為主,日常主要以牛奶,蛋(特別是蛋白)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以低嘌呤食物為主食,如米,通心粉等等。痛風病人要注意日常多飲水,每天飲水量應該大於3000毫升,才有利於尿酸的排出;對於體形過於肥胖者,應該進行適宜的減肥,但不可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產生乳酸,從而阻礙尿酸的排出。
痛風是目前還不能完全治癒的疾病之一。平日的飲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只能對這種疾病只能起到一定作用的防治。一旦得了痛風,必須在醫生的建議下堅持治療,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防止痛風石的生成以及關節受損。
-
19 # 營養百事通
很多人說痛風患者堅決不能喝酒,這麼說看上去很美好,很正確,但往往在實際生活中落實難。喝酒在我們國家特別有市場,男士們喜歡喝酒應酬飯桌上談事;親朋好友聚會喜歡喝點溝通親情;甚至有人就是喜歡一碟花生米就是下酒菜,沒事能喝上兩口。
所以對於痛風患者,我的態度比較接地氣:可以喝酒,但有條件。首先,痛風急性發作期,滴酒不能沾。
不管是紅酒,白酒,啤酒,什麼酒都不能喝。當然了,疼的那麼厲害,我相信你也沒心情喝。
其次,痛風的緩解期,如果是血尿酸正常的話,可以喝一點紅酒。
處於緩解期的患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完全緩解沒症狀,血尿酸也正常,這種患者每一天或者隔一天喝一點紅酒還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量,一次不能超過一杯200毫升;如果雖然症狀緩解了,但是血尿酸的水平仍然很高,那就什麼也不要喝了,還是忍一忍吧。
再次,痛風長期緩解,血尿酸長期正常的患者,可以偶爾喝一點白酒。
如果病情控制的非常好,長期穩定就像沒事兒一樣,不僅每天可以喝一杯紅酒(200ml),逢年過節還可以喝一點白酒解解饞,但要注意,不是開懷暢飲,飲酒量也不能超過30毫升。
再來回答一下,痛風和白酒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了。一方面,喝酒能夠影響尿酸排洩,酒精代謝成乙酸和血尿酸,競爭性靠腎臟排出,二者此消彼長,代謝的酒精增多,會導致血尿酸排出減少,就可以引起痛風發作。
另一方面,喝酒會多吃菜,尤其是肉類,海鮮等,不僅嘌呤高,而且高脂高鹽,不知不覺打破飲食平衡,尿酸代謝紊亂,也引起了痛風發作。
所以,酒可以說是尿酸的“幫兇”。
總結一下:處在痛風的不同發病期,決定痛風患者能不能喝酒;在酒的品種上對痛風患者而言,危險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啤酒,白酒,紅酒。 -
20 # 奧田整合灶
痛風患者能不能喝酒一直以來都是痛風患者較為關心的問題,現在專家就給您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痛風患者不能飲酒。因為酒的代謝產物為乳酸。乳酸會腎臟內抑制尿酸的排洩,使得血尿酸值升高。而過量飲酒常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尤其是烈性白酒、葡萄酒、香檳酒、啤酒。
飲酒是痛風發作的最重要誘因之一。這是由於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可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洩;乙醇還能促進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同時,酒類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內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大量飲酒可致痛風發作,長期飲酒可發生高尿酸血癥,所以痛風病人最好戒酒。
此外,對於痛風患者來說,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以免體內產生過多的內源性尿酸,加重病情。飲食上要以植物蛋白質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牛奶、乳酪和雞蛋,因為它們既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嘌呤含量又少,對痛風病人幾乎不產生不良影響。
但要注意的是。痛風患者雖然能喝牛奶,但酸奶就不宜飲用。這是因為酸奶中含有較多的乳酸,而所有菌類都是高核酸物質,乳酸可干擾尿酸排洩,在體內形成過多嘌呤而加重病情,對痛風病人非常不利。
痛風患者不宜吃什麼
痛風患者主要需注意對酒類及肉類食物進行控制(最好少吃或合理的食用):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骨髓等含嘌呤量高,應儘量不吃;魚蝦類、菠菜、豆類、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數蔬菜、各種水果、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米飯、糖等可以吃。切勿飲酒。若飲之,勢必火上澆油,加劇疼痛。即使是慢性緩解期,也當禁忌,否則會引起病情復發。啤酒中含有多量的嘌呤物質,故也不宜多飲。
為了能夠有效控制痛風病情生活中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妥善處理誘發因素,禁用或少用影響尿酸排洩的藥物:如青黴素、四環素、大劑量噻嗪類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劑、維生素b1和b2、胰島素及小劑量阿司匹林(每天小於2g)等。
2.多飲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結石的發生和小便尿酸濃度及小便的酸鹼度有關,必要時可服用鹼性藥物,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
3.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手術,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參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煉,或進行長途步行旅遊。
回覆列表
痛風和脾胃有直接關係,酒是辣的,烏梅丸治病就靠苦辣酸三樣治病,我想如果開發出苦辣酸的酒一定可以治病,細菌遇酸則安,遇辛則伏,遇苦則下。
如果喝酒還吃好多菜食,然後就睡了,自然細菌上行,亂行於體內,去了肝就是膽結實,去了胃就是胃穿孔。要看病人的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