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高飛翔
-
2 # 南京萬通車輛研究僧
旅行車多
在德國你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旅行車,有時你還會驚歎到晶銳都有旅行車?凱美瑞還有旅行版?這也是德國人選車實用主義至上的一個體現吧,旅行車在空間大的同時又保持了普通轎車的那種直接的駕控感受,讓喜歡駕車遠行的家庭實現最自由的旅行方式。
低配車多
仔細留意德國停車場的車輛後,你會發現很多車都使用鋼製輪轂,而不是國內常見的鋁合金輪轂(有些是冬季輪胎的原因),前後保險槓用的都是沒上過漆的黑色塑膠毛坯,車內的配置也是比較低的那種,手動空調、織物座椅之類。這也是德國人用車實用主義至上的另一個體現吧,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夠用就好。
手動擋多
很多去德國自駕朋友會抱怨租車公司裡自動檔車型怎麼那麼少,但是當你在德國街頭留意觀察過以後,你就會發現多數車型都是手動檔的。德國司機開手排的技術都非常了得,女司機都會拉轉起步然後熟練地上下翻飛,把我都看呆了,女人也可以很帥啊~
效能車多
德國的高速公路不僅里程長,而且還不收費,所以它也就成了國民出行的第一選擇。在德國,不僅是公路運輸、出遊需要走高速,大量住在郊區、工作在市裡的上班族每天通勤也都是走高速。就因為德國人經常跑高速,所以它們對於車輛的動力和高速穩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德國車的強項。
我不認為美國車、日本車不好,但就高速的表現來說,同級別、同價位往往是德國車更勝一籌。所以跑德國的高速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很多效能車,因為沒個輕鬆過200碼的實力,真的不好意思跑在最左側的車道上啊。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是敞篷車的話,司機一定會把敞篷開啟的。
柴油車多
在德國市場,有接近一半的新車都是採用柴油發動機,在出租車或運輸行業,這個比例還會更高。選擇柴油車的主要原因還是便宜。在德國,柴油的價格在每升1.5歐元左右,而汽油的價格從95號-98號的價格在1.6-1.7歐元之間。柴油不僅便宜,而且柴油車還比汽油車省油,相同動力水平的柴油發動機,在油耗上也就是汽油車的80%左右,也難怪德國人會做此選擇。
至於在德國的日本車的情況,細心的朋友們可能已經發覺了,我故意用了很多在德國實拍的日本車來做配圖,我是想說明德國人還是非常支援自己的汽車品牌的,但是日本車的比例也不低,路上隨處都能見到,基本都是些比較低端的車型,日系的豪華品牌幾乎看不見。
在混動車型領域,這個情況就截然相反了,德國的混動車基本是日系車的天下了,最多的就是各種普銳斯了。
老款的日本車也很多,說明日本車很早以前就開始進入德國市場了。
還有很多類似這種的日系貼牌車,貼著歐洲車的牌子,底子裡就是臺完完全全的日本車。
新老款的MX-5在德國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說明德國人對MX5的駕駛樂趣還是很肯定的。
日本車在德國能獲得這樣的銷售成績也真的是不容易了,真的是拼了老命了,要知道日本車企在德國一般都提供6年的保修和長時間低利率貸款,相比國內來說要長很多。
其實,更可怕的還有韓國車,在德國提供7年的保修和84個月零利率貸款,整整7年啊!為了搶佔點德國市場真拼啊。
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德國人對於車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他們也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車、最好的高速公路、以及最規矩、最認真的駕駛員。我想說的是這三個最好其實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如果沒有高效能、高品質的汽車,那麼再好的路網也是浪費;如果沒有那麼好的高速公路,也許德國人也就不會熱衷於生產高效能、操控出色的汽車;如果沒有那些守規矩的駕駛員,不限速高速更將會從天堂變為地獄。
這樣的一個人群都能接受日本車,國內那些說日本車不安全然後買了臺德國車天天不戴安全帶在開的人應該不能算是真正的德系粉吧~
-
3 # 阿原侃車158743957
當年諾基亞瞧不起華為,結果呢?當年俄羅斯帝國瞧不起日本結果兩大艦隊覆滅,沙皇被推翻。德國汽車吸取了教訓、一邊用著日本的機器人、流水線甚至零部件一邊吹噓德國工業如何如何了得,甚至吹出了青島“下水島事件”等等子虛烏有的東東。一邊在中國瘋狂賺錢一邊在美國瘋狂交罰款。這就是真實的德國汽車。
-
4 # 林海微瀾eddie
我覺得這個話題更大的背景是日系車如何開拓歐洲市場吧。
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輕便省油的日系車開始出海,當年日本車企有默契,本田豐田向東,目標北美;歐洲市場的日系車企是三菱和日產的前身達臣(達特桑),馬自達是後起之秀,目標也是一路向西,衝著歐洲飛奔。到了90年代初,德系汽車在日系進攻的咄咄逼人面前敗下陣來,德國汽車工人上街抗議政府放任自流,由得日本車在德國橫衝直撞,說白了就是要貿易保護。90年代上半葉,歐洲大陸最風光的房車和緊湊型轎車是三菱的Galant戈藍和Lancer蘭瑟。馬自達的四輪轉向技術更是完爆傲慢的歐洲傳統車企豪門。幸好,日本的泡沫危機爆發,日企的好日子到頭了。這才有奧迪A6的橫空出世,1996年搶回歐洲最佳房車的榮譽。奧迪為大眾賺了好多好多的意外之財,大眾頭昏腦漲,才掉進勞斯萊斯的坑裡,最後便宜了寶馬,自己只留下本特利。
因為日本泡沫經濟的破滅,原本深耕歐洲市場的三菱和日產都走向式微,馬自達更是早早被福特攥在手裡。日企的本田這才動了腦筋走向歐洲,但方向選擇有誤,挑了英國合作伙伴,成本產量遲遲不給力。再然後,才有豐田的姍姍來遲。豐田歷來喜歡跟著本田後面,所謂下山摘桃子,摘了北美摘大陸,摘了大陸摘歐洲。所以,日系車企的主力軍豐田在歐洲其實還沒有真正發力。
至於說德國人看不上日系車就說不過去了。德國老牌保時捷在九十年代奄奄一息,靠的是豐田的JIT管理和技術支援才勉強撐了下去。日本人也不白做雷鋒,藉著救保時捷的零距離接觸良機,把德國跑車製作的精髓一一看在眼裡,看明白了就沒必要盤下這個爛攤子了,回頭豐田專心弄自己的跑車,一樣有不錯的成績。
-
5 # CMC車主俱樂部
德國人是如何看待日系車的德國人,首先他是不喜歡日系車的,一些全球銷量非常好的日系車,但是在德國銷量十分遜色,簡單的舉個例子,豐田的卡羅拉,它是全球累計銷量最好的家用轎車,但是在歐洲在德國並不是很受歡迎,還有豐田的普拉多,它是全球最好的越野車之一,但是也病了,不怎麼受歐洲人和德國人的喜歡。
德國是工業強國是汽車大國,德國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汽車品牌,例如賓士寶馬,還有奧迪,保時捷等等這些品牌,都是非常注重汽車效能,非常注重汽車動力和操控性,非常注重汽車行車品質的。而日系車卻非常的像工具,質量非常穩定可靠,沒有非常出色的效能,沒有非常好的行車品質。歐洲人德國人顯然並不會把車子僅僅當做工具,他們很大程度上會把汽車作為玩具,所以他們更喜歡自己的品牌,而不喜歡日系品牌。
德國人不喜歡日系車,那麼日本人會喜歡德國車嗎?事實證明,喜歡德國車的日本人還是非常多的,調查研究表明日本的富豪也是非常喜歡賓士、寶馬、保時捷等這樣的高階豪華車的。在日本德系高階豪華品牌的銷量甚至超過了日系高階豪華品牌,可以看出德系的高階豪華品牌汽車,在日本是非常受歡迎的。其實德系的高階豪華品牌不僅僅是在中國、日本、德國本土受歡迎,在美國等地區都是受歡迎的。
可以肯定的是日系車和德系車都是非常不錯的。德系車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都很強的,德系車非常重視汽車的品質、效能和操控等,即便是有一定的故障率,或者是說故障率高一些,但是有錢人真的不怎麼在乎。日系車贏在穩定可靠的質量,較低的用車成本,作為代步工具,日系車同樣是非常稱職的。
-
6 # 汽車新司機
對於德系和日系,相信很多司機都是有著不同的看法,德系車注重操作,開起來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日系車中規中矩,屬於穩重成熟型,但就是被人吐槽皮薄,操控不如德系車。
在日本國內,買車基本上都是自家的品牌,很少有看到有其它國家的車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系車確實有它的獨特優勢,不然豐田的卡羅拉,怎麼可能是全球累計銷量最好的家用轎車。還有豐田的普拉多,它是全球最好的越野車之一。
但即便是如此,對於做事嚴謹的德國人來說,可能還不會正眼瞧一下日系車。咱們都知道德國是工業大國,旗下也有非常出色的車企,像大眾、保時捷、寶馬等等,這些車型至少在國內來說,讓國人都是覺得非常不錯的。
德系車普遍是偏重操控及動力,而且德國還有全世界不限速的高速,可以說德國人更追求的駕駛操控帶來的樂趣,但換作日系車的話,這種駕駛感顯然是沒有的,這也是和日本這個國家有關。
日本屬於島國,資源相對來說比較匱乏,所以日本人造車不太注重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只要耐用就行,沒有什麼特點。
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國家,德國人一直有著天生的優越感,而日本汽車工業算是後起之秀,自然骨子裡德國人覺得和日本人沒有什麼共同語言。
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以及北美市場受到歡迎,但在德國卻被華麗的冷落,本質上也是存在那麼點文化差異。他們認為日系車就像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機器,只能夠給你方便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而且德國人不喜歡為了油耗而妥協於動力的汽車,日系車顯然把這點做得太過於重要。
而且德國人偏重自由。經常會到戶外旅遊,所以尤其鍾愛於兩廂車型,比如大眾高爾夫,車子似乎就是他們生活中的玩具,而不是所謂的代步工具,動力跟不上,自然也就少了一點駕駛激情,所以叫德國人買輛日系車。
還不如把情懷留在德國本土,哪怕外觀上比如日系,哪怕銷量上也落後於日系,但我要的就是駕駛樂趣,不向油耗妥協。
-
7 # 無腦日吹剋星
日笨車是低端廉價工業垃圾,智障專用車,駕駛質感非常差,質量太差,修不好的日笨車。沒有幾個有品味的有錢人買日笨車[憨笑],包括日本本土有錢人也不買日笨垃圾車[捂臉][呲牙],全球公認的質量最差/最不安全的低端廉價垃圾。質量還不如麵包車[呲牙],移動關才板。
-
8 # 滕海濤玩車
各有千秋,汽車發展是根據國情來的,日本地少人口多資源睏乏,造汽車理念節能耐用務實不追求速度。德國地多人少資源相對豐富,造車理念,追求豪華舒適操控速度。
-
9 # 陳末ol
對於德國人來說,日系車只是一個名稱,跟美系車,法系車一樣,不會參雜別的含義,比如我國對日系車的推崇心理。覺得日系車就是好,就是棒,甩國產幾條街。
德國人看日系車,是平視乃至於俯視的姿態。畢竟,世界上第一輛燃油汽車是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就這份優越感,對日系車自然不會特別感冒。
日系車在全球都賣的不錯,比如美國市場,澳洲市場,亞太市場。但是在歐洲市場,比如德國就賣的不怎麼好。
第一個原因是歐洲作為關稅重災區,日系車比同級別的德系本土車賣的貴多了。比如高爾夫二廂跟思域二廂版比較,思域更貴。
在同等水平下,自然會選擇德系車。
第二便是國民對本土品牌的保護與支援了。這跟很多人支援我國自主品牌的情況差不多。畢竟東西再好那也是別家的,自家東西好才是真的好。
德國在2015年賣的最好的車是以下這幾款:
大眾高爾夫大眾帕薩特大眾Polo賓士C級奧迪A3大眾途觀斯柯達 Octavia歐寶 Astra奧迪A4歐寶 Corsa其中歐寶是德國本土品牌,以價格便宜著稱。與斯柯達一道,是德國窮人的心頭愛。當然,這都沒日系車什麼事。
-
10 # 紅劍魚
德國是現代汽車的發源地,日系車當初就是靠山寨德系車而起家的。
像我們國內的SUV第一品牌——長城哈佛!當初長城就是透過拆解本田crv的底盤來逆向研發出來的第一輛哈佛h6。許多日系粉為此還經常笑話長城沒有技術、不懂技術、只會山寨什麼的,殊不知豐田、本田和日產這種事也沒少幹過,只不過日系車是透過拆解德系車的部件來逆向研發的,畢竟,開頭說過了,汽車是德國人發明的,而不是日本天皇創造的。
所以,德國人自然不會對日系車特別高看一眼,其實,也不僅僅是德國,全世界都認為日系車的主要優點就是物美價廉,也就是跟德系車相比,日系車主要依靠價位更為低廉來走量,而不是日系車的品質和質量就能特別過硬。
德國人也是保持如此的看法,所以自然也就不會過於神話日系車,因此,日系車在德國的銷量就比較悽慘,德國的眾多消費者對於日系車也用實際行動,來紛紛表示並不青睞。
我知道,很多日系粉會拿德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或者是德國人更熱衷自己的本土品牌說事,說因此導致日系車在德國的銷量特別低迷。但其實,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日系三強,也就是豐田、本田和日產,它們三家在德國的銷量,是沒有一家是能夠比得上韓國現代好的!此情此景,我們總不能說,二戰時韓國和德國是盟友,而日本侵略過德國,所以德國人對日本特別仇視吧?
我們還是要依靠事實來說話,以剛剛過去的2019年為例,德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依次是:大眾、賓士、寶馬、福特、奧迪、斯柯達、歐寶、西亞特、雷諾和現代。
從銷量和市場份額來看,大眾不但是中國目前最強的汽車品牌,其在中國的年銷量基本上就可以跟全體日系車的銷量相當!就算在在德國本土,大眾也是最受歡迎的!大眾在德國的市場份額佔到了20.9%,也就是說每賣5臺車就有一臺是大眾。而賓士、寶馬、奧迪也都是德國本土品牌,銷量全都排名前五,而美系車福特汽車,排名第四,韓系車現代汽車,居然排名第十位。是的,前十名裡沒有日系品牌,但有美國福特和韓國現代。
從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釋出的銷量排名來看,馬自達排名第11位,而豐田排名第12位,1-11月份,豐田在德國僅售出7.88萬輛,都不如在中國一個月的銷量多!而韓國起亞汽車,其在德國的銷量,也比日產和本田多。
日產僅排名第23位,在德國的年銷量不足四萬輛,而本田則更慘淡,11個月僅售出1萬多輛,排名第27位。
日系豪華品牌的表現更為難堪,斯巴魯僅排名德國銷量榜的第29位,而雷克薩斯都排名達到了第31位!都不如jeep和路虎的排名高和銷量好。
雷克薩斯的排名真是讓人大跌眼鏡,要知道在中國,2019年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銷量可是達到了20萬輛,中國人都加價搶著買,並透過在朋友圈紛紛炫耀加錢喜提雷克薩斯來秀智商!沒想到它到了德國卻不受待見,甚至被嫌棄,可真是水土不服,也證明雖然汽車就是德國人發明的,但德國不懂車的人也很多,畢竟,懂車的人都買豐田,都買雷克薩斯!
-
11 # 萬里白光
德國人多數屬於單根神經,又硬又不轉彎。
在歐洲難得見到日本汽車,曾經問過一位德國技術組織協會的職員,對日系車評價就一句話,在德國不限速的高速上一百六七十公里跑幾個小時,就知道日本汽車有多廉價。歐洲國家基本上沒人注意日本汽車存在,首先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比同級別的韓國車便宜,原因可能是配置低,在美國日本車保有量不低,基本上都是些非洲移民有色人種擁有,經濟能力有限購買廉價很正常。可惜國產品牌某種原因進不了美國市場,否則價格會比同級別日本車高上百分之十,由於國產品牌配置高,駕駛感受操作感靜音程度都要好於日本車。
-
12 # 尉藍星空
有些人不懂。日本車在德國賣的很好。
德國人特別是普通民眾很喜歡日本車,如豐田卡羅拉雙擎,還純油的,日產凌風這類的。法國標誌小車也滿大街跑。因為德國要收豪車稅。
奧迪A4這類的就開始算豪車了,而且稅費不低呢。因為日本的家用車比較實惠。普羅大眾很喜歡,省錢哪。
-
13 # 陳一兵
沒去過德國,去過日本。所以德國人看待日本車這點上,本人沒有發言權。但是,日本人買德國車的倒是不少,而且基本是賓士寶馬奧迪的高階車,如S600,745往上的。基本沒見過民眾除了高爾夫之外的開德系車的。
首先,嚴謹是德國人和日本人造車的共同點。有區別的是,德系車除了工具用外兼顧著玩耍的理念。當然日本人也玩車,更多是外觀內飾類的改裝,少量的效能改裝類。
其次,國內的合資德系車日系車都在調查國人的喜好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在國內而言,上下班短途出遊,本人還是推薦日系的,小毛病基本沒有。
一點自己的看法而已。
-
14 # XeltDENG
日系的設計理念就是家用,城市裡80公里以下開著挺好,輕巧又省油,但是同樣的道路,開到80以上,你就能看出來差別了,隔音,隔振,穩定性都不是很好。在日本呆過的都知道,即使是高速,基本也都是山區,彎道很多,車道較窄,根本快不起來,所以也不需要太好的高速效能。
-
15 # 閱動力
德國人對日系車的評價:
德國人往往更多重視的是效率,而不是創意,當涉及到命名自己的汽車- 奧迪 A1,A2,A3,寶馬 1,2和3系列,僅僅是範圍的起始模型提供了尺度的指示,但是當達到特定的引擎級別時,它甚至變得更加細緻,數字指的是引擎蓋下的引擎,通常會有一個引用汽車使用哪種燃料(例如TFSI或TDI)用於汽油/柴油,對於混合動力車通常為“ E”)。
從細節到定位,德國人看日系車,除了故障率低,發動機技術以及經濟性,可能就沒有別的了。但是現實中也確實如此,德國人做事確實非常嚴謹,一臺車安全效能才是最起碼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德國車始終堅守自己的信條,做事也是非常刻板的。包括EA系列發動機,雖然燒機油,根本原因和鑄鐵缸體發動機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是為了追求更大的扭矩和效能,鑄鐵缸體發動機始終沒有放棄。包括新車型的研發和造型上的設計頻率並不像日系車那樣快,因為德國人造車有很簡單的定義,而日系車賣到任何國家的汽車都是量身定做的。
德國和日本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很高的市場份額,如果真正的為汽車做定義,我覺得德國人做的更好,如果把汽車作為一種商品來定義,日本絕對是第一位的。
-
16 # 落地車評
日本汽車技術和總成產品德國人是認可的,但是日系車在德國的佔比以及保值率還是偏低的。本土的bba以及北歐的沃爾沃佔據了大部分市場,美系車近幾年佔比增勢也是比較驚人的。豐田在德國的生存模式,更多的是採用與寶馬這樣廠商的合作。
德國人對於汽車也沒有像一些媒體吹的那麼理性,他們也是追求豪華以及空間,但無可奈何比較高的稅率,更多人只能把汽車看作是工具。
本土的品牌在德國產品序列非常豐富,尤其是低端系列產品,不需要支付高昂的稅率,德國人自然喜歡。雖然德國部分城市的計程車都是bba品牌,但是不要忘記德國計程車價格非常昂貴。
這時候會有人說難道豐田這樣的品牌也打不進德國嗎?確實在德國港口城市能夠看到豐田車,但是數量不太多,豐田在德國的生存模式,更多的是採用與寶馬這樣廠商的合作。
-
17 # 刺客說車
謝謝邀請,首先每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跟地理文化都是有區別的,那麼看待日系車肯定也是會有區別。我們中國人看待日系車是比較認可日本車的品質,日本車的品質做的比國產的要好,不太認可日本車的用料,覺得日本車比較輕,車皮比較薄。那麼對德國人來說,首先德國是汽車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賓士奧迪寶馬都是德國的,還有旗下的很多高階車型都是德國的,德國人首先對自己的汽車是比較驕傲的,在心理上是會認為自己國家的車更好。還有一個日本的汽車銷售到德國的車跟銷售到中國的車是不一樣的,用料比銷往中國的要更好,它也要去跟德國本土的汽車去競爭,那麼德國車本來普遍都比較厚重,日本車做這個市場是有策略的,然而日本車在德國也不是很受歡迎的,那些在全球銷量很好的日本車,在德國的銷量就不高,能排上名次的就不多。就好比,我們自己的智慧手機做的很好了,日本的智慧手機在國外賣的再好,來到中國也是缺乏競爭力的。可以這麼說,大部分的德國人是看不上日本車的,有點實力的都會去買本土的德國車,或者比較厚重的美國車,福特在德國的銷量也是不錯的。整體來說,德國人在汽車上看不上日本車,我們中國人也知道日本車輕,但是也認同它的品質比國產車要好。
-
18 # 大眾6722
歐洲市場上日本車基本都是邊緣產品。主要是日本車相比歐洲車缺點太明顯,肉,不隔音,高速飄,過彎側翻。歐洲開車高速很快,大多數國家高速限速130,部分140限速。少部分不限速,還有歐洲道路丘陵跟山路多,他們喜歡快車過彎。所有這些喜好和日本車的特點格格不入。東歐國家日本車還看得到,可能窮人不喜歡飆車。
-
19 # 線上車友
瞭解德國人的朋友都知道,德國人做事非常認真,一絲不苟,非常準時守信。
德系車的特點明顯,一是質感好,看起來高階大氣穩重。二是外觀沉穩端莊,商務性好,也具有家用屬性。三是德國汽車工業發展早,技術相對成熟,比如渦輪增壓技術、雙離合變速箱技術等。三是以發動機為主等傳統技術,優勢明顯,做工精細。五是嚴謹、細緻的設計理念,質量有保證。六是效能和操控性還不錯。
日系車的特點也很明顯,一是經濟性較好,油耗低,省油。二是質量穩定可靠,問題少。三是維修保養和零配件比較多,費用相對低廉。四是保值率高。同時,存在皮薄,用料不夠好,隔音效果不夠理想,適合家用。
德國人對於日系車保持了尊重的態度,並沒有因為日系車的一些不足,而過分強調德系車的優勢,同時也看到了德系車本身存在一些不足,這種保持求同存異的思維理念也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
-
20 # 小T1986
如果將日系車和德國車相比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因此德國汽車品牌有著深厚的底蘊,像是保時捷、賓士、寶馬以及大眾,都是來自於德國,因此德國在造車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技術和獨特的理念,我們反觀日系車的發展,拿它相比較於德系品牌,它的文化底蘊就比較淺薄了,雖然日系車在中國市場以及北美市場受到歡迎,但是到了德國地界,它也只算是個“弟弟”。
德國人並不喜歡日系車,小編同事的德國朋友,在馬路上看到日系車時,通常都會冷嘲熱諷一下,並說到這就是一個翹屁股的鐵皮車,德國人對於日系車的看法是抱有偏見的,他們認為日系車就像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機器,只能夠給你方便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而且德國人不喜歡為了油耗而妥協於動力的汽車,日系車顯然把這點做得太過於重要。
德國人不喜歡日系車的原因也是非常簡單,德國人的用車習慣和日系車的造車理念完全不同,德國人在開車的過程當中,更注重享受汽車帶來的駕駛感以及行車質感,因此德國人在買車的時候,也會偏向於購買手動擋的汽車,而且也會偏向於買一輛兩廂車去使用,他們看待汽車時更多的是把汽車看成一輛玩具,日系車在被研發出來的時候,更像是一件工具,工具雖然耐用,但是跟玩具相比就少了一些好玩性,豐田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雖然耐用但是操控性卻比同級別的車型差很多。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於他們更支援自己本國的車型,相對於國外的汽車品牌,他們也是不屑一顧的,德國政府也會支援自己的本土汽車,其他品牌在往德國銷售的時候,則是需要交納高昂的稅費。那麼你又是怎麼看待德國人看不起日系車的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也是國內長時間爭論的問題,到底德系車好,還是日系車好,這兩大陣營一直存在爭議,但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德國人如何看待日系車的呢?我們從大資料上就能看出端倪,德國民眾對於本土品牌車的支援那是相當的給力,2019年1月份到11月份的德國汽車銷量排行榜,就能夠看出大眾品牌在德國地位。
那日系車獲得全球人民的喜愛,為什麼在德國就水土不服?德國人如何看待日系車呢?
1、德國擁有汽車發明地的先天優勢,天生看不上其他國家的汽車世界第一輛汽車誕生於1886年的德國,由卡爾賓士製造的“賓士一號”,所以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所以他們對於造車方面有著爐火純青的技術以及民眾對汽車文化的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擁有眾多的汽車品牌,涵蓋了中高低不同的市場,真正能讓德國老百姓非常認可的品牌首選就是本土品牌。
2、地域文化決定了汽車文化,進而影響了購車選擇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個國家的地域文化都有獨特的軟文實力和內涵,從風土人情以及民族風俗習慣來說,也會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在汽車製造方面,德國擁有精湛的工藝和工匠精神,日耳曼民族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貫穿在整個紮紮實實的工藝製造之中,展現出爐火純青的技術,並且看出來了他們精工巧匠的靈魂。而且濃厚的汽車文化加上德國擁有無限速高速的條件,讓人們對於駕駛更加的痴迷和對機械的喜愛。我覺得德國人真正把車當成一種自己的“玩具”,從手動擋的熱銷也可以印證,所以即使出現一些小毛病,對於動手能力強大的德國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因為維修也是另外一種樂趣。
日本的汽車工業相對於德國較晚,而且國土面積較小,資源匱乏,所以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節約資源,再加上日本人更多的把車當成自己的“工具”,所以更加的注重實用性和耐久性,大部分的日系車都擁有皮實耐用、經濟省油、品質可靠的優勢,也存在早期的鋼板薄、重量輕、油漆面薄的劣勢,這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的造車理念。而日系車存在的優勢,在德國人看來,根本不是他們想要的,所以德國本土的銷量方面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當然,德系車在日本本土的銷量,也慘不忍睹。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及全球商業化的聯盟,很多汽車獨有的區域性特點已經越來越小,而且很多品牌進行併購之後都會進行技術的共享,所以德系和日系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這也是趨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