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偷錢這事可大可小,不知道怎麼教育會使孩子更好的發展。
8
回覆列表
  • 1 # Lolia

    自己家的錢,不存在偷不偷的問題,但是要讓他明白一個道理,那錢去花,得讓大人知道,這是小時候的一種良好的習慣教育,目的讓他明白,做事做人要光明正大,從教育當年首先告訴他,錢在哪裡,拿了多少得告訴父母,也不能隨便拿,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當然不能發現孩子拿錢就打罵,這會造成相反的效果,如果你覺得他不能拿,反而他會去偷別人的,這樣就成了真正的偷,而我們告訴他,家裡的錢是自己家的,可以用,但是得家鄉同意,別人的東西,沒經他人允許是不能隨便拿的。

  • 2 # 波殼粒粒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清楚小孩子偷錢的背後邏輯。

    當家長將偷竊上升到道德層面時,就會臆想這樣的行為會給孩子將來帶來多大的影響,如果不加以干涉,嚴重的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但其實,孩子的偷竊行為,遠沒有我們家長想像的那麼嚴重,我們應該去探究的是孩子這個行為背後所表達的需求,當你理解了這個異常行為背後的意義,或許就沒有那麼焦慮,而孩子的改變也變得不再那麼困難了。

    一、小孩子偷竊行為的背後是什麼?

    1.“偷竊”代表了孩子未滿足的需要。

    在一個道德感或者規則感極強的家庭,孩子的行為被條條框框所限制,比如:

    孩子想買個喜歡的文具,媽媽說你挑的那個不好用,我給你買;

    孩子想嚐嚐學校旁邊小食店的辣條,你說那個不衛生,不能吃;

    孩子想買幾本玄幻小說,你說那些書沒有價值,看了是浪費時間;

    孩子想買個遊戲卡可以和同學一起打遊戲,你說打遊戲會上癮,不能玩……

    你看看,孩子的需求總是被家長合理的、無情的拒絕了。家長的拒絕反而激發了孩子想要擁有的慾望,而他自身缺乏抵抗慾望的能力時,就會尋求自我滿足的方法,那就是偷偷拿家長的錢,自己做主。

    2.偷竊”也許表達的是獨立的需要。

    他無意識地覺得自己的需要被父母拒絕,他有能力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內心當然知道這個行為本身是錯誤的,而獲得內在的替代懲罰,就是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害怕被父母發現,被稱為“壞孩子”。

    3.“偷竊”也許表達的是期望與父母情感連結的需要。

    孩子在情感上常常被父母忽略,希望透過這樣破壞性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

    意識上他當然希望父母不要發現他這個錯誤的行為,但潛意識卻非常希望父母發現他這個秘密。

    一次沒有發現,他再重複一次,屢次得手,他的內心焦慮也在逐漸的增強,直到終有一天被父母發現,這時他才會長舒一口氣,這個計謀終於得逞。父母終於看到了他的存在。

    我們會發現在家庭關係中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家庭出現問題總是在最敏感、最脆弱的孩子身上表現出來——

    父母關係不融洽或者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孩子要麼在學校開始調皮搗蛋,要麼成績下滑,要麼出現身體疾病……

    而處於戰火中的父母就不得不放下各自的武器,一起去關心那個出了問題的孩子,這樣夫妻之間的矛盾也就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暫時的化解。

    二、孩子有偷竊行為怎麼辦?

    偷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焦慮,這種焦慮反而會吞噬孩子內心的純淨,把孩子推向你所期望的反方向。當我們看到“偷竊”背後隱藏的東西,我們也就很容易得到解藥了。

    1.首先,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過度控制。

    朋友分享了她小時候“偷錢”的經歷。她非常想買一隻玉米形狀的鋼筆,因為看到有同學用,特別想嚐嚐自己用是啥感覺。

    但她的爸爸說需要考兩個一百分才給買。最後她只拿到了一個一百分,直覺是不可能從爸爸那得到那隻鋼筆了,而她又特別希望擁有,就決定偷爸爸的錢自己去買了。

    這個故事好像爸爸設定了條件去滿足孩子的需要,而實際上需求無法滿足,那種缺憾讓孩子萌發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動力。

    爸爸設定嚴苛的條件實質上就是拒絕了孩子的需要,而這樣的條件讓這個孩子潛意識中出現了與父親的對抗,所以她也很難達到期望的分數。

    我們長大後總是有一些情結,比如,小時候特別期望得到的一樣東西、在當時的條件下無法擁有,在自己有實力可以自己買的時候就有點管不住手,總是在那樣東西上特別大方,明知買回來用處不大,還是停不下來,這就是那時候落下的“病根”。

    2.其次,給孩子自主權,讓他自己管理零花錢。

    和孩子設定好規則,孩子願意買什麼東西,讓他自己去安排。

    大膽一點的家長可以讓“小鬼當家”,就是把家裡的生活開支都交由孩子去安排,記錄家庭開支,結餘下來的錢可以孩子自己支配。

    當然不是說非要這麼做,只是要讓孩子有當家作主的感覺:有了錢的控制權,也就在家庭有了話語權,這樣他的需求也就得到了尊重。

    3.最後,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給予關注。

    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是被忽略,不被重視。

    當孩子不被父母看見時,父母感受不到孩子的不開心,也沒有心思分享孩子的喜悅,孩子內心對父母的忽視,最開始也許會透過一些反常的行為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當這樣的行為都失敗時,他就會啟動情感隔離的防禦,父母再想去關心他,走進他的內心就非常困難了。

    童年時期物質的不滿足未必會給我們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創傷,但情感上的缺憾與不滿足才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

    孩子終其一生都會去尋找那個給予他溫暖的客體來填補內心的巨大空洞。所以,滿足要趁早,包括物質的與精神的。

  • 3 # 弟弟妹妹皮蛋呦

    謝謝邀請。不要一味的打罵,好好的語氣跟這個女孩子談心,問清楚她是什麼原因這麼需要錢。是不是在學校被排擠了,是不是需要用錢的地方多?還是虛榮心的緣故?一定要了解清楚。偷錢習慣很不好。如果金錢得不到滿足,容易犯罪,還有可能出去賣,什麼都乾的出來,好好溝通,別打罵孩子,否則適得其反。

  • 4 # 手機使用者55225809509

    你的孩子壞習慣己養成了,現在有逆反心理!靠打罵.講道理她都聽不進去!從現在開始,她要買東西,你們陪她去買,她要吃的零食,陪她去買回來,學校要交的錢,就給她自己帶去交,有時也適當的給她零用錢。還有一個問題?她每次偷的錢,怎麼用了?用來買什麼了?是不是外面的壞孩子,逼她要錢了?偷錢總歸是有原因的!如果是壞孩子逼她要錢!她非偷不可,你們家長就去學校和老師說明事情,叫老師配合教育!如果女兒自己的事!你們再想辦法!和她講厲害關係!一定要重講!!!......再不行就和老師講!叫老師送她去工讀學校!工讀學校是教育不聽話的學生的。如果學校願意出面,每月的生活費教育費,你們自己出,先和老師講好,這樣你們就省心了。你女兒現在大了,再不管的緊!可能後果很不好!要採取措施!越快越好!不能讓她廢了!!!我說話很直!你們家長看了我的回答,可能會生氣!我也是家長,心情是一樣的急!!!

  • 5 # 不想起名字54321

    我覺得孩子從小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還有孩子的合理需求要滿足,也不要總在孩子面前哭窮。哭窮和不滿足正常需求,孩子就會想別的辦法滿足自己,那麼最捷徑的辦法就是偷錢。個人認為,發現後應該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偷錢???弄清原因對症下藥。當眾人面打孩子會傷自尊,甚至逆反心理,也會讓別人冠以小偷的標籤,萬一破罐子破摔就不好了

  • 6 # 小婷君育兒記

    你好!對於這樣的問題,家長難免很糟心。編者覺得,對於孩子偷拿家長的錢,如何教育應該先找出孩子偷拿錢的原因。

    孩子的吃穿用等家長都已經承擔,一般來說,孩子用錢的地方非常少,再加上問者自己說的平時也有給零花錢。那麼孩子偷拿錢做什麼用呢?是不是在玩遊戲,用錢充遊戲幣?還是拿錢去給班級裡的某個同學買禮物?還是被其他同學克米?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不敢開口向家長正大光明的要,本身就說明了沒好事。找出這個原因,在這一方面的問題解決是重中之重。

    接著家長可以循循善誘,引導孩子錢物要取之有道;告訴孩子不經大人同意自己偷拿,這也是小偷的行為,雖然是家裡,但性質一樣。

  • 7 # 小小魚熙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需要一邊學習一邊長大,花錢這件事同樣需要學習。因此,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家裡的錢是怎麼來的,應該如何花才是合理的。

    在女兒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因為工作忙碌,便把她託付給學校附近的一個“小飯桌”。所謂“小飯桌”,就是中小學校附近幫忙看管孩子的家庭,有的提供午飯和晚飯,有的則只在下午把孩子接到他們家,讓孩子寫作業,等孩子的父母下班後把孩子接走。

    二年級的時候,女兒所在的那一家女主人是個中年人,女兒管她叫“大媽媽”。每天中午,女兒就在大媽媽家吃飯,下午放學後,她先去大媽媽家寫作業,我下班後再去接她回家。

    一天下午,我去接女兒的時候,大媽媽悄悄告訴我,女兒中午用15元錢買了好多沒用的玩意兒,自己也用不著,就分別散給了在她家吃飯的那些孩子們。她問女兒哪兒來的錢,女兒說是從家裡拿的。二年級的小孩不太需要花錢,大媽媽猜我們不會給女兒那麼多零花錢,所以就告訴了我女兒花錢的事情。

    我當時聽了感到很吃驚,女兒應該是把我和她爸爸隨意放在某個地方的錢拿了去。我們當時條件雖然不富足,卻並不委屈女兒,她需要的東西我們一般都儘量滿足,令人欣慰的是,女兒到商場也並不亂要東西。因為一時想不明白女兒從哪裡拿的錢,不知道她為啥要買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也不知道如何跟女兒談這件事,所以我假裝不知,把女兒接回了家。

    一家三口吃完飯,女兒回屋去寫作業,我悄悄地把大媽媽反映的情況跟先生說了,並商量如何跟女兒談。先生聽了我的話,稍作思考,自告奮勇地說:“你別管了,我自有辦法。”

    我知道先生在對付孩子方面“鬼點子”特別多,但我還是將信將疑地叮囑他:“千萬不要罵孩子。”先生向我打包票,保證解決問題,還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等女兒寫完作業後,先生便進了女兒的房間,把門關上了。

    過了一會兒,父女倆有說有笑地出來了,只聽先生說:“閨女,去洗洗睡覺,不早了!”女兒答應著進了衛生間。先生則向我做了個“V”的手勢。

    從此以後,女兒再也沒有揹著我們亂花錢了。

    原來,先生進了女兒的房間以後,看到女兒買的一個紅色的小丑鼻子,就順手戴在自己的鼻子上,說了聲“真好玩”,然後給女兒講起了故事。

    先生告訴女兒,他的公司最近來了一位年輕女孩,那個女孩非常了不起,大學畢業沒兩年就買了一套房子。女孩買房子的錢不是家裡給的,全是她自己攢下來的。女孩從小就捨不得花錢,把家裡給的零花錢都攢起來了,上大學時的生活費也省著花。沒想到十幾年下來,她竟然攢了一大筆錢,再加上畢業這兩年自己賺的錢,就買了一套小房子。在別的年輕人還租房子住的時候,她已經住上了自己買的房子。

    爸爸的話女兒竟然全部信了,她無限嚮往地問道:“如果我從小攢錢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在大學畢業後自己買一套房子啊?”

    她爸爸肯定地說:“當然可以了!”

    後來先生告訴我,他壓根兒就沒有提起女兒花錢買東西的事,是女兒主動跟他坦白的,並且要向那個攢錢買房的姐姐學習。這時,他才告訴女兒,以後她需要什麼東西,可以跟爸爸媽媽提出來,爸爸媽媽會盡量滿足她的需求,或者以後爸爸媽媽可以給她一些零花錢,由她自己支配。

    我一直在琢磨,女兒肯定知道爸爸是衝著這件事情來跟她談話的,因為大媽媽已經問過她買東西的錢從哪裡來的,也表示那樣做不對。她沒有想到爸爸不僅沒有責備她,還溫和地給她講了個故事。聰明的女兒應該從故事裡聽出了爸爸的意圖,所以才主動承認了錯誤,並表達了自己攢錢買房子的決心。

    我和先生分析過這件事情,覺得女兒從家裡拿錢買東西,無關道德,她只是模仿了我和他的行為。因為在此之前,我們總是在需要買東西的時候就拿錢,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孩子,家裡的錢她是不能隨便拿去花的,或者告訴孩子應該怎樣拿錢買東西。

    事發突然,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冷靜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傷及孩子的自尊,還及時補上了教女兒如何花錢的這一課。如果孩子第一次做事出現錯誤,家長就迫不及待地指出來,孩子只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相反,家長用溫和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就會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為,對他的成長會更加有利。

    後來,發生在身邊的類似的一件事情,讓我對如何對待孩子亂花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位朋友的兒子小朗上六年級。一天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朋友,讓他趕緊去學校。朋友撂下工作趕到學校,班主任老師告訴他,他的兒子在課堂上玩遊戲機,讓她給沒收了。朋友很納悶,因為他們兩口子從來沒有為兒子買過遊戲機,而且一看老師手裡拿的遊戲機,就知道價格不菲。

    但班主任老師卻說,據他了解那個遊戲機確實屬於小朗,不是別的同學的。後來老師找來了和兒子一起玩遊戲的那個同學,那個同學說遊戲機是他和小朗一起買的,花了568元,而且錢是小朗一個人出的。買了後,小朗不敢把遊戲機拿回家,每天放學後都委託他保管,所以朋友沒有看到孩子在家玩遊戲機。

    告別老師,朋友把兒子帶回家,一路上爸爸氣呼呼,兒子小心翼翼,誰也沒有說話。進家,朋友關上門二話沒說,就給了兒子一巴掌。兒子捂著臉一句話也不說,眼淚卻悄悄地掉了下來。

    這時,朋友發話了:“你這個小偷,是誰讓你從家裡拿那麼多錢去買遊戲機的?你氣死我了!”

    小朗大聲還擊:“我不是小偷!我就不是小偷!”

    “不跟爸爸媽媽打招呼,就從家裡拿錢去買那麼貴的東西,不是小偷是什麼?”

    “別的同學都有零花錢,就我沒有,我要什麼你們也不肯給我買。嗚嗚……”小朗哭得越發委屈了。

    原來,朋友家的零用現金就放在門廳櫃頂上的一個盒子裡,夫妻倆每次需要的時候就從那個盒子裡拿錢,而且夫妻倆花錢都很大方。兒子都六年級了,他們都沒有給他零用錢,除了孩子往返學校的公車費和飯費之外不肯多給錢。平時他們對兒子比較嚴格,兒子多次向他們提出想要一個遊戲機,他們都沒有滿足。

    透過跟小朗充分溝通,朋友夫婦倆意識到對孩子太過苛刻,他們也嚴正地告訴小朗,不透過爸爸媽媽的同意就從家裡拿錢是絕對不允許的。從此以後,他們每個月會給小朗一些固定的零花錢,讓他自由支配。

    小朗知道沒有爸爸媽媽的允許隨意拿錢去買東西是不對的,為什麼他還要去做呢?

    一是孩子實在太想要那個遊戲機,而爸爸媽媽又遲遲不肯滿足他,他就自己想辦法了,只不過作為孩子,他所想的辦法不妥而已;二是父母平時隨便花錢的習慣給兒子做了示範,兒子依樣學樣。而且,爸爸媽媽對放在盒子裡的錢數並不太在意,所以兒子覺得從那裡拿錢並不會引起注意。事實也證明,如果不是老師發現並沒收了遊戲機,朋友夫婦倆還不知道兒子悄悄拿了錢。

    所以,孩子亂花錢並不是孩子的問題,問題在於家長平時如何教孩子花錢,以及在孩子亂花錢後如何對待。

  • 8 # 德科教育

    當家庭發現這種事情的時候,一定很頭疼,當面對這件的事情的時候,家長情緒一定要平靜,不要情緒暴躁的對孩子一通埋怨,這樣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壓力。可以先跟蹤孩子看看他到底在買什麼?為什麼要買?然後進行溝通,心靈雞湯進行教育。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之間出現了攀比心理,這時候要直接嚴肅的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要讓孩子瞭解目前家庭的經濟情況,當然家庭的經濟情況看家長怎麼去說了。切記一旦孩子的攀比心理出現了,這時候不及時制止,後期有可能越來越厲害,也就是為什麼學校會統一穿校服。

    在日常生活中,從孩子記事起,我們就應該教孩子正確理財方式。小時候不懂金錢是什麼,那我們可以在購物的時候帶著孩子,金錢是可以買到某某,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就教育孩子哪些是可以買,哪些是不可以買的,為什麼不能買也要跟孩子講清楚,當孩子上小學開始就要開始教育孩子學會理財,要讓孩子懂得吃喝穿都不用你花錢,想要什麼跟父母說,如果都認為是需要的那麼就給你買,如果一致認為沒必要,就不買,你要是真想要,那麼就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購買,但是不可以偷搶,不可以騙,然後你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例如收集垃圾瓶賣掉之後的錢就可以去購買了。切記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要透過自己的努力的賺錢資金,這樣不僅僅鍛鍊了孩子,還可以改正亂拿父母錢的壞毛病。

  • 9 # 情感心理室

    有些父母發現孩子偷錢後會不分青紅皂白打孩子一頓,可能在孩子心裡拿父母錢並不叫偷,可父母卻給他貼上小偷的標籤,這大大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不但起不到作用,還可能使孩子這種行為變本加厲。遇到

    孩子偷拿家長的錢,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分析孩子偷拿錢的原因,是零花錢太少了,還是家長沒有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然後耐心地引導孩子,父母應適當的給孩子零花錢,並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增加零花錢讓孩子自由支配,但要教孩子合理的使用金錢,養成記賬的習慣,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應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平時也不能用錢作為獎勵讓孩子做某些事。即使給了孩子零花錢,父母也要多觀察孩子的需求,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得到了滿足,自然不會再去偷拿父母的錢了。

  • 10 # 家有男寶初長成

    關於偷這個字我認為不能夠隨便的說出口,很多時候孩子拿錢是因為想買的東西父母不會同意,反觀就是因為父母與孩子缺乏真正的溝通造成的。

    每個小孩子都有想買但是不敢買的夢想

    其實我小時候也“偷”過錢,那時候家裡條件差,所以父母基本上從不給我買玩具,但小夥伴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芭比娃娃,當然我十分羨慕,但是我知道父母肯定不會給我買,所以就偷偷的拿了五十塊錢。

    事後當然被發現了,但是爸爸沒有打我沒有罵我,反而是跟我道了歉,爸爸說“對不起,女兒爸爸沒有能力給你買那麼多玩具,是爸爸虧欠你了”隨後爸爸又帶我去買了一套芭比娃娃。在路上爸爸又跟我說“以後又想買的東西告訴爸爸,爸爸一定儘量滿足,但是爸爸希望你能做什麼事情都跟我說好嗎”?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判決書

    當然不能夠給孩子輕易帶上“偷”的帽子,要讓孩子知道她們是我們的唯一他們是最棒的給孩子強大的自信。

    綜上所述:在遇到孩子“偷”錢的情況時,請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是不是跟孩子缺乏溝通。

  • 11 # 諾媽育兒叨叨唸

    這是個很常見的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偷錢?我相信孩子的本性都是不壞的,那是大人沒教育好呢,還是孩子的零花錢不夠花?

    記得我小時候鄰居家的同學在過六一的時候偷了家裡的十元錢被家長髮現打了一頓,鬧的左鄰右舍都知道了,我這個同學感覺自己傷了自尊,好久都抬不起頭來。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所以當得知孩子偷錢,還是儘量悄悄解決不要搞得人盡皆知。

    還是主張對孩子溫柔以待。如果是錢不夠花,就要考慮自己給的錢是不是足夠,以及孩子是否存在不良花費。如果是錢不夠,那就多給孩子一點,如果孩子是不良花銷,那就要想辦法解決了。

  • 12 # 皮蛋爸爸說教育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社交需要(Social needs)、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需要實現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要(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希望永遠活在父母的保護中,他們渴望能夠獨立地做一些事情,獨立地決定自己的事情。

    孩子偷錢,這在很多家庭都是存在的 ,4-10歲之間比較突出。有的家長很困惑,孩子衣食無憂,本不該這樣啊!有的家長很憤怒,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家中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帶孩子力不從心,孩子偷錢一旦東窗事發,家長必定暴跳如雷,普遍都會認定孩子學壞了,老人帶孩子沒盡心,這就根本沒有認識到問題的本質。

    孩子偷拿錢亂買東西,看似牽涉到一個人的品質,實際上絕非如此,其本質是孩子自我獨立的需要,這是孩子顯示獨立性的一種方式。

    這種獨立性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和青春期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兩個時期被稱為孩子的“斷乳期”,前者為生理斷乳期,後者為心理斷乳期。

    幼兒在兩歲以後自我意識萌芽,由於言語和動作的迅速發展,對周圍世界的認知範圍擴大。他們剛學會走路時,就想掙脫大人的懷抱,一定要自己走;他們能表達

    自己的意願時就用“不”來反抗父母的限制,對自己要做的事堅持說“我要自己來”。大點兒的孩子則喜歡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事情。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孩子生下來就有個精神胚胎’,孩子的成長是順應這個精神胚胎的‘自然趨向’的。

    如果父母給了孩子需要的養分,孩子將透過自我選擇建立完好的心智。

    結合馬斯洛的理論來分析孩子偷錢買東西這一現象,孩子從這個行為中獲得的最大樂趣不在於他們對物的佔有 ,而是享受著錢與物交換過程中的愉悅。這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是沒有他人幫助與指導,完全由孩子自我實現的一種獨立過程。這背後折射出孩子對於尊重與認同的渴求,也是他們參與社交的初級嘗試。

    按照蒙臺梭利的理論,這正是孩子順從“精神胚胎”的自然趨向,他們不自覺地被引導著去“配合自己的行動”,從而獲得對各種事物的印象。

    許多父母不瞭解孩子的這種追求獨立的需要,他們喜歡禁止和限制孩子的各種探索行為,總怕孩子添亂,這就表現在經常過多地替孩子做事情,干涉孩子的事情和擅自作決定。

    面對孩子偷拿錢的問題,家長又該如何教育和引導

    透過現象看不清本質,孩子偷拿錢的行為,在某些家長眼裡就是大逆不道,就是缺乏教養,就是欠收拾。顯然,這是極端錯誤的,當孩子的探索自由被禁止時,孩子就會產生受挫感,產生沮喪的情緒,他自然而然會變得“不順從”,出現對抗的行為,自然而然會變得“叛逆”。而有的孩子因為家長的包辦代替,形成了一種錯誤認識:這些事情不用自己做,他們漸地變得失去了自己做事的熱情,變得越來越依賴別人,越來越懶惰。有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太懶惰,想想,是誰讓孩子變懶惰的?

    那麼家長又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認識孩子成長到了一個新階段。

    其次,要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不能一棍子打死,讓孩子從此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與人接觸。

    第三,要主動地給孩子分配任務,比如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那麼這個時候可以把家庭的小件採買任務交給孩子,如果可以並要他們學會管理賬目。以信任為基礎,去鼓勵和引導孩子的探索精神,相信孩子最終不會讓家長失望!

    建議家長看一部電影《美麗人生》,一個聰明的爸爸帶著兒子在集中營裡都能把種種嚴苛挑戰變成一個一個遊戲,這是何等用心!

  • 13 # 空媽是個處女座

    大家好,我是空媽。

    家長髮現孩子偷錢,應該怎麼教育呢?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家長首先需要糾正的一個觀念是,孩子‘拿錢不是偷’,很多小孩子在第一次從家裡拿錢的時候,ta們其實根本都不知道這是不對的,或者說ta們的意識中其實並沒有‘偷’這個概念的。

    因為小朋友會覺得他也是家裡的一份子,所以從家裡面拿錢出來,不算是不對的行為,所以基於這樣的心態,家長一定不要用‘偷’這個標籤貼在初犯的孩子身上

    1、如果是第一次拿錢的孩子,被家長髮現之後,家長首先應該告訴孩子,這樣做的行為是不對的。

    雖然你也是家裡的一份子,但是從家裡面拿錢,是不對的,而且你事前事後都沒有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話爸爸媽媽會以為我們的錢丟了,就會引起不必要的爭吵。

    再來你年紀還小,不能夠自由地支配金錢,所以你以後有需要用錢的時候,要跟爸爸媽媽說,讓爸爸媽媽來幫你參考能不能用。

    2、被發現拿錢後,如果一味地指責、批評孩子,只會降低他們的自尊水平,或者讓他們變得更加變本加厲,走向另一個極端。這其實對於孩子跟家長都是不好的情感發展,所以家長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真的不能夠一下子就給孩子貼上偷盜的‘標籤’,扣上這種帽子之後,孩子的心理真的會逐漸產生問題的。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做‘壞孩子’,後來所做的那些‘壞行為’,其實很多都是出於孩子‘報復’的結果,所以父母的言行也需要謹慎,不要讓孩子因為這件事情,產生了相應的心理問題。

  • 14 # 小貝說情感

    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需要用錢,錢都花去哪裡了,是否正當,有沒有染上惡習,還是受到脅迫需要錢等這些問題。

    這時家長需要考慮的是,孩子為什麼寧願選擇偷,而不願跟家長坦白,問你要,是不是你平時對孩子的零花錢上太苛刻了,或是是對孩子太嚴格了,導致親子關係疏離,而沒有及時正確溝通。

    要反思親子關係,弄清上述問題。打罵指責肯定是要不得的,更不能給孩子冠以小偷之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面對問題。

    他偷錢,是因為需要錢,如果只是為了買個喜歡的東西,或是要送同學個小禮物什麼的,那麼家長大可以滿足他,但如果所用之處不合理,當以說理教育為主。知道偷錢的孩子,一般都不是不明事理的小孩子了。

    也不能忽略的是,孩子偷錢,是不是受了什麼威脅而需要錢去搞定,但他又怕父母知道了挨批評,或者不想讓父母擔心,這就需要家長耐下性子,好好和孩子溝通了。

    為什麼不直接跟大人說出自己的需求,而要“偷”呢?

    在提這個問題之前,爸媽首先要問問自己,平時有沒有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是以平等、輕鬆的方式聊天,還是總從自己的角度去試圖“糾正”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萌爸說,家裡每次都給固定的零花錢,從來沒有問過他錢是不是夠用,而自己也沒有想過要去主動表達需求。

    有的爸媽處理孩子的問題時,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希望買白色的衣服,而父母認為黑色的耐髒,於是買了黑色的。孩子雖然表面服從了,但內心深處想買白色衣服的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滿足。久之久之,父母再問孩子想要什麼,孩子就會順從父母的意願,因為他知道自己即使表達了需求,也不會實現的。從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和孩子“商量”事情,但實際上,仍然是父母在做決定,並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

    給孩子零花錢,方式正確很重要

    家長最頭疼的,其實並不是給不給零花錢,而是如何給、給多少,這才是培養一個孩子“財商”的關鍵點。

    由少到多給: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錢”的概念還不是很大,並不是很會花,所以家長可以少給一點。等孩子已經能夠熟練地花錢、買東西,那麼家長可以適量增加一些零花錢,讓孩子學著“攢錢”。

    按期給:在孩子每個月開銷比較固定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開始按期給錢。

    獎勵:若是孩子逐漸養成記賬、攢錢、花錢有度等比較好的習慣時,家長不妨也給孩子獎勵一筆小資金,讓她覺得這樣“理財”是正確的。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並且需要錢怎麼辦,如何可以獲得錢,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對於金錢的教育也是我們中國的教育裡面缺失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孩子犯錯不要緊,關鍵是我們透過錯誤想到了什麼,我們以後該如何做。

    金錢本身無所謂好壞,但是如何利用金錢,如何獲得金錢是孩子必須學會的重要的人生的一課。

  • 15 # 格致踐行

    發現孩子拿自己家裡的錢,不同的家長會有不同的反應。大體就有三種類型:一種就是漠視逃避型,即發現孩子拿錢不聞不問,沒適時對孩子加以教育,甚至還默許孩子這樣做;一種是一發現孩子拿錢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大發雷霆,打罵懲罰孩子,以霸道專制的強壓式的方式控制孩子,以使孩子產生畏懼,並警告孩子下次不再拿錢;另一種就是能夠冷靜並正確地分析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教育孩子,使孩子自覺認錯、改錯。

    那麼這幾種型別哪種是可取的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事例。

    事例1:有一個孩子他私自拿了家裡的錢去花,他母親知道後不僅不制止,不教育,還因溺愛孩子,放縱孩子的偷錢行為。於是孩子就更加肆無忌憚了,慢慢地,孩子偷錢成習,不僅偷自己家的,還偷別人家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母親看到他偷回來的東西,還誇讚孩子能幹。這下孩子就更變本加厲地偷了。後來還去偷金庫,可是當場就被抓住了,還被判了死刑。這孩子臨刑前見了母親,並咬了母親的臉一口肉,因埋怨母親從小沒有對他的偷的行為加以控制和教育,使得他落得了如此慘烈的下場。

    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提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並加以改正。

    可見,對於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父母不聞不問,沒適時教育、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這會害了孩子的。

    事例2,有一個孩子總是偷偷拿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吃,後來有一次,他拿錢時,剛好被他媽媽碰見了。他媽媽頓時大發雷霆,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他罵他,一點沒想要問問孩子為什麼拿錢?後來這孩子就沒再拿錢了嗎?不是的。後來這孩子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拿錢去花,他媽媽又打罵了他幾次,但都沒什麼用。

    孩子:挑戰一書中說:懲罰只能給父母帶來期望的短期效果。懲罰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強烈地反抗和挑戰。

    《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也有這樣一段話: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大人明明告訴孩子不要做這種事之後,孩子的反應是偏要去做,其實就是為了反抗父母的嚴格管控,以此來表明自己的自主權。

    由此可見,發現孩子犯錯,只會一味地打罵不僅沒用,反而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事例3,奇奇媽一天拿錢包的時候,突然發現少了100塊錢,因為那天早上她剛從銀行取出了1000塊錢,然後她問奇奇爸有沒有拿,在奇奇爸明確表示沒有了之後,媽媽就懷疑起了讀小學的奇奇來。於是媽媽就特別留意觀察齊齊的表現。放學的時候,奇奇媽遠遠地看到奇奇跟著同學走進了百貨店,透過窗戶,她竟然看到了奇奇“大方”地請同學買東西。等同學們走後,媽媽悄悄地跟上去,沒有責罵,而是扶著奇奇的肩頭,問他還需要買什麼東西,然後跟著奇奇一起買夠了東西之後,媽媽就蹲下來問奇奇是不是拿了她的100塊錢,就奇奇把事情跟媽媽交代了。媽媽聽後平靜地跟奇奇說:如果零花錢不夠可以跟爸媽說,但是不可以自己偷偷地把錢拿去花;要拿錢的話,也要經過爸媽的同意才可以拿,沒經過爸媽的同意就拿錢是不正確的。並教育他以後不能再拿家裡的錢了。還問他是不是零花錢不夠花了,並允諾以後再加多一點零花錢。奇奇在媽媽的這次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後,再也沒有從家裡拿過錢了。

    兒童早期教育》的課程中曾提到孩子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覺得世界是圍著自己轉的,而且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所以一旦他們想要什麼會想立刻實現。

    從上面的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面對偷錢的孩子,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主動改正錯誤。同時家長也要反思是否零花錢給的太少,從而適時調整,這樣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總而為之,家長髮現孩子偷錢時,不能不聞不問,當作沒看見或沒發生。更不能一味地打罵孩子,而是應該冷靜、正確地分析問題,教育、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敢於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更好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朋友們你們認為呢?歡迎共同交流!

  • 16 # 天天陪伴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需要用錢,錢都花去哪裡了,是否正當,有沒有染上惡習,還是受到脅迫需要錢等這些問題。

    這時家長需要考慮的是,孩子為什麼寧願選擇偷,而不願跟家長坦白,問你要,是不是你平時對孩子的零花錢上太苛刻了,或是是對孩子太嚴格了,導致親子關係疏離,而沒有及時正確溝通。

    要反思親子關係,弄清上述問題。打罵指責肯定是要不得的,更不能給孩子冠以小偷之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一起面對問題。

    他偷錢,是因為需要錢,如果只是為了買個喜歡的東西,或是要送同學個小禮物什麼的,那麼家長大可以滿足他,但如果所用之處不合理,當以說理教育為主。知道偷錢的孩子,一般都不是不明事理的小孩子了。

    也不能忽略的是,孩子偷錢,是不是受了什麼威脅而需要錢去搞定,但他又怕父母知道了挨批評,或者不想讓父母擔心,這就需要家長耐下性子,好好和孩子溝通了。

    說到底是受親子關係的影響。用心陪伴,走到孩子的心裡去,孩子什麼事都會跟家長說,有什麼也都會坦白,自然也就不會存在偷這麼一回事了,你說是吧?!

  • 17 # 育兒路上紅綠燈

    記得有個調研結果,每個人都有偷竊經歷。這不是什麼丟人、不可告人的醜事,而是每個人的好奇心在作用。

    有人說,我沒有偷竊,那其實在家裡拿父母的東西、錢其實也算的。

    暫不說自己小時候的事情,如果我發現孩子偷竊了,我會怎麼辦呢?

    一次在快6歲的兒子枕頭下發現了皺皺巴巴的幾個10元、1元的零錢,一定是被攥得緊緊的所致。 我故作發現新大陸:“兒子,媽媽還說錢怎麼丟了呢?原來我放在這忘了!”“還是,你撿到幫媽媽收起來的呢?”兒子當然選後者。“啊!謝謝你啊!那媽媽獎勵你吧,你這麼誠實,你想要什麼?”兒子說他想要那個變形的玩具車。當天,我就給他買了,並告訴他下次撿到父母的東西要及時告知,有什麼想要的也要跟爸爸媽媽說,看情況再做採購計劃。

    遇到孩子偷家裡的錢,家長一定會很生氣。

    靜下來想想,一定是孩子有一些需求被忽視或否定了,孩子在想辦法滿足自己。

    如果直接定義為偷,批判,那孩子是什麼感受?要麼自卑慚愧,要麼下次再小心些不被發現,要麼就更多撒謊,要麼就出去想辦法了。

    這些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對吧!所以,正面溝通,瞭解需求,不要說破,繼續觀察就好。

  • 18 # 鴻媽說育兒

    我小學的時候就偷過家裡的錢,十塊錢,在我看來非常非常多,我買了很多辣條,辣片,泡麵,還剩五塊錢,吃剩的零食和那五塊錢都放在書包裡了

    放學回家,讓我爸媽發現了,問我哪來的錢?

    我說自己從抽屜裡拿的

    說這話的時候,臉特別特別紅

    我爸爸很平靜的跟我說:想吃好吃的,跟爸爸說,如果我覺得這東西值得買,可以買,我會給你錢的,辣片是垃圾食品,你看裡面有那麼多油,一袋才五毛錢,你知道我們平時用的那一桶油就接近40元啊!這油你吃了放心嗎?對身體好嗎?

    我平時給你錢確實少了,別人都一塊,兩塊的,你就五毛錢,看別人吃饞了,我能理解你,我也體諒你

    我以前就怕你買這些零食傷了身體,才少給你錢,是我錯了,我應該跟你講清楚的

    你想買本,買筆,買麵包,我都可以給你買的,只是真的不能沒經過同意就拿錢

    因為這錢是爸媽掙的,是爸爸媽媽的,爸爸沒跟你說,就拿你的東西,你會不會覺得是對你的不尊重呢?

    那天晚上,我爸爸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但從此以後,我都沒有再自己拿過錢

    我很感謝他,沒有說我這是偷,維護了我的自尊心

    我很感謝他,能夠站在我的立場上考慮

    我很感謝他,讓我知道什麼東西該買,什麼東西不該買

    我很感謝他,也希望您的孩子能感謝您!

  • 19 # 淡定1890225

    孩子偷拿家裡的錢,這並不是很嚴重,還得看多大的孩子,在小孩子眼裡還分不清所謂的偷,因為在小孩子眼中這是拿自己家的東西,所以大人應該從小教他偷與拿的性質。分清自家與別人家的東西,從小培養,讓他們以後別走上不歸路。對於稍大的孩子,首先你得分清孩子拿錢的目的,是否給的零花錢不夠用,其次再教導他們分清偷的危害性感質!並告訴他們遇到什麼事,要先跟父母商量,從而引導他們走上正軌。

  • 20 # 剎那流失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都有過類似偷家長錢的行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偷竊是個很可恥的犯罪行為,如果那家裡的錢算是偷竊嗎?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偷家裡的錢這個行為與偷拿非親友關係的錢性質不一樣,這並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偷竊,只要孩子沒拿非親友關係的人的錢,就不必擔心孩子產生偷竊心理!

    我們家長要怎麼對待孩子偷錢這個事呢,又要怎麼教育呢?

    要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週期性給孩子定額的零花錢,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的金錢觀,觀察一下,孩子每個月有哪些合理的購買需要,再考慮下個月這些東西需要多少錢,根據孩子合理的消費需求制定零花錢的數額!

    發放時間可以以周為單位,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延遲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的時間,從而增強孩子的忍耐力,促進孩子自我發展。可能這個玩具需要10塊錢,需要攢兩週的時間才能買到,這樣有利於鍛鍊孩子為達目標啊忍耐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作為家長,孩子偷錢這個問題我們要重視,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說到底,偷錢是孩子願望達不到而選擇的問題解決方法,是孩子主動去探索世界的一種行為途徑,雖然是錯誤的,但也能體現孩子不斷進步的能力,希望大家能正確的引導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要過度使用家暴,雖然這種懲罰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會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安全感受到了創傷,影響孩子探索環境的主動性和自主能力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五歲了還沒談過戀愛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