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紫氣東來146980261

    因為德國在二戰時期透過希特勒的引導就曉得要想稱霸世界~工業是強國強民的定海神針~日耳曼民族的強大就是在於傳承~認真~團結~經過二戰後德國在自知下吸取教訓~研發能力更走在世界前列~學習德國是中國強大的基石

  • 2 # 真誠地看著你

    趕上了三次工業革命,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當年的列強工業都很強,不僅僅是德國。要說強,殖民地比德國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資本比德國雄厚,工業也比德國強一些,而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破壞的美國才是最強。

  • 3 # 佛緣之Y佛緣

    國家如果發展的強大是和國民的道德素養有很大的關係的,並不是說你有錢了國家就強大了,德國就非常注重這些在道德修養教育的同時發展經濟,讓德國的整體發展進入到一個良性的迴圈,在這個國家你乾的任何工作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工業發展,並不是說你能設計幾個資料工業就強大了,這裡麵包括的技術人員的工作成績甚至是比設計者的成績都要大,這是一個國家整體性的東西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明白,大家把德國和我們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對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這一個問題上看看兩個國家的態度就能的到一個比較。

  • 4 # 趙曉路1

    一、德國的科技發達,從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德國的工業迅速崛起,超過英法,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19世紀末~一戰前)

    二、資本雄厚,負債少

    三、德國的教育發達,重視人才培養,國民素質高(這一點是關鍵)

    四、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高度發達(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五、歐盟整體的促進

    六、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

    百度搜索的,僅供參考。

  • 5 # YF永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作為戰敗國,首先被趕出了資本主義市場。根據“四化”方針,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中央集權化和非工業化方針,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滅的計劃。根據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業計劃”,即所謂摩根索計劃,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鋼產量為1938年的1/4,即從2200萬噸降到580萬噸,化學工業和重型機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車床降到1/10,汽車降到1/5,紡織工業降到l/2,只有傢俱、玻璃、腳踏車等民用工業不受限制。但是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聯邦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過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一躍而起,卻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第二點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透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援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 本主義鬥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裝置。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 “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宣告, “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佔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裝置被拆除的佔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二。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當時,人民的生計也是一大問題。吃不飽飯,幹活就不會有勁。這種情況下,想要復興更是難上加難。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當時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充套件只有儘快的回覆歐洲的經濟。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裝置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這筆基金投資大100億馬克,大大緩解了資金缺乏的狀況。據估計,聯邦德國由於從1949年參加馬歇爾計劃,人均獲得了140馬克的補助。據1952年華盛頓出版的《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一書的估計,到1948年美國共花掉214億美元,英國支出9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於購買食品,很少用於生產。這些食品出售後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軍事當局的支出;一部分貸給德國工業家用於恢復生產的資金。

    據統計,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國給西德的援助為44億美元,其中美國17億,英國8億,馬歇爾計劃提出的援助9億。另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國給西德的敗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38.68億美元。1945—1947年英國給予的政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9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恢復工業生產。我們看到的另個統計數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從軍事佔領當局和馬歇爾計劃得到的資金共72.98億美元,其中38.52億用於投資。這些錢以物資形式運到西德,所得錢款存入聯邦銀行,稱為“等值基金”,再作為資金投入工礦企業。

    在西德經濟恢復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當然這種作用隨著西德本身經濟的恢復而逐漸減少。1948和1949年外援佔西德國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進口貨物的57%是靠美國的援助。外國貨款在西德長期投資中所佔比例1949年為2.8%,1950華為10.3%;1951年為5%,以後逐年減少。

    三、“軟實力”:人力資源的使用

    在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援。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擁有在校大學生10萬人,也就是說每1萬居民中就有21個大學生。到1970年大學生達到了41萬人,也就是每1萬居民中有68名大學生。這同樣是西德復興的“非物質資本”。為迅速恢復經濟,西德政府極為重視科技投資和發展教育。而且教育為本一直都是德國的傳統,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一個繁榮的德國。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在最初可能給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們就成為西德恢復經濟的勞動力。其一,這些難民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工資低。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二,依靠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恢復生產。不久他們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廠,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其三,他們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有利於經濟的恢復。

    四、地理環境上的先天優勢

    西德在地理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都出產自西德。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國整個工業產值中佔61%,原料和基礎材料生產佔66%,基礎設施生產佔61%。而東部相對寥寥無幾。同時,西德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而他們對於西德工業來說就是左臂右膀。相對的,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

    五、“自由市場經濟”及幣制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擔任西佔區經濟管理局長的路德維希- 艾哈德。他是國民經濟學的新自由派代表,極力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真正的貨幣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上才能發揮作用,而真正的市場不應該有價格控制和配給制。取消物價規定,取消產品配給制,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對於整個德國的經濟史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戰役。儘管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面臨了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等等的問題,但是很快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物價日趨穩定,甚至其增長的幅度遠小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而生產力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援下,西德還實行了幣制改革。在二戰前,舊帝國馬克約為170億,二戰之後卻變為了700億。因此在二戰的後期,舊帝國馬克一文不值,在德國市場上充當貨幣作用的是美國的幸福牌香菸。1948年6月20日,美國佔領軍當局對西德進行了貨幣改革。用10箇舊帝國馬克換一個1個新德國馬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舊帝國馬克的所有有價證券,儲蓄金,銀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兌換完畢。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剝削行為,但是卻挽救了德國。德國馬克相對美元的兌換率逐漸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商品,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由於推行自由市場經濟,西德面臨許多的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底層勞動人民怨聲載道。但是,艾哈德引進了競爭的機制,誰工作的時間長,誰工作的效率高,誰就有工作,否則就是能面臨下崗。這樣的競爭機制就是依靠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來積累最原始的資本。由於競爭機制,資本家們一味的壓低工資,從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潤。然而儘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西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還是處於穩定的狀態。由於戰爭的破壞,人民擁有最迫切的願望去修復自己的家園,去重建一個有生機的新的德國,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西德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西德利用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使得西德的外貿市場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50年時還是貿易逆差7.21億美元,到了1960年時已經變成了順差。

    六、朝鮮戰爭

    此外,還需提到的就是朝鮮戰爭。這是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儘管艾哈德竭力否認,但朝鮮戰爭確實挽救了西德經濟。 (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商務1983年,第41頁)。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國需要西德供應武器和彈藥,也需要西德參加所謂的“歐洲防務”。因而美國不得不修改對西德工業和技術的“裁減政策”。1950年5月紐約外長會議決定,把禁止生產射擊、砍殺和刺殺武器改為限制生產,取消對造船業的限制。鋼產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鋼產量為1210萬噸,1953年達1350萬噸。1954年制定“有關監督工業的決議”,進一步放寬了限制西德工業生產的條件。以前禁止生產合成橡膠和合成燃料,限制生產軸承,現在只管制其生產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機床、鋁、合成氨、氯生產的規定,不再對化學科研進行限制。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船舶定貨單飛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輪和新貨輪達200萬噸。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港遭到嚴重破壞,到1953年已有70%修復使用。到本世紀60年代,德國商胎隊已有貨輪2700艘,總噸數達65b萬DE卜朝鮮戰爭改變了西德的貿易逆差。1950年外貿逆差為30億美元,1951年為1億美元,1952年則為順差7億美元。觀察家西奧多·H.懷特說:“朝鮮戰爭僅僅給德國人迅速地無條件地帶來了好處。”《經濟學家》雜誌指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結整個貿易界帶來了繁榮。”

    綜上所述,是戰後西德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最後還應指出,50年代西德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由於西德起點低,這是戰爭破壞和戰後盟國推行“非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大體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西德“經濟奇蹟”已經結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定向同步發展,發展速度降到5%的歐洲平均發展水平。

  • 6 # 幸福地帶2

    德國的工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因為德國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世界新工業的起源在英國,法國緊隨之。當德國發展自己落後於英法時,心理十分著急,於是發展本國新工業。由於新工業需要技術與技術研發,而德國一無所有。他們為了走捷徑,派出了許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術,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間諜。

    在同時也開始學習科技研究開發,重視人才陪養,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發展,並在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於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戰前都已經有很先進的工業了,這樣的工業大國發展了上百年的,其許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強國就再自然不過了!

  • 7 # 自己一言

    我個人淺見:

    1.德國貨——“珍視身後名,不看眼前利。”講求精工細做和品質過關。

    2.專注某一領域/某一產品的全球隱形冠軍小巨人公司挺多。

    3.十分重視技工教育並且代代相傳。

    4.德國工業傳統而言,功底厚、基礎好。

    5.德國工廠實幹踏實的精神和認真嚴謹的優良作風。

  • 8 # 縹緲孤鴻影45

    問題太多,簡略回答,德國是個專注力很強的民族,有很強的紀律性,這兩樣結合起來正適合興辦工廠,法國散,英國懶,俄羅斯比較落後,在辦工業方面皆不及德國,無論技術之精,管理,鑽研創新皆冠於歐洲,又是歐洲最認真做事的民族,故工業強大,缺點是過於專注於點,而失於研究面,因而缺少戰略觀,故才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失敗。

  • 9 # 雜亂悟章

    針對德國工業,個人愚見:

    1.德國國土面積小,有利於經濟的區域化發展。二戰後德國被一分為二,聯邦德國的國土面積比現在要小得多,所以有利於國家的發展。

    2.強大的工業基礎。德國的魯爾區和薩爾區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在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工業中心城市群。二戰中,德國雖然戰敗,但工業基礎並未受到太重大的打擊,而且德國有悠久的工業發展史,眾多工業企業都有相當的實力,所以恢復起來較快。

    3.二戰戰敗國的地位,使德國成為軍事被限制的國家,本來國防又是非常費錢的,軍事被限制後德國可以拿更多的錢來發展經濟。

    4.健全的教育機制和豐富的人才。德國的教育體制一直領先於世界,早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就湧現出一大批技術人才,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很多。

    5.二戰後,美國對西歐實施馬歇爾計劃,給歐洲貸款。美國的貸款和經濟援助給予了德國發展需要的資金,充足的資金和戰爭賠款的減少給德國發展提供了保障。

    6.政府的開明。二戰後德國政府正視歷史,沒有捲入關於世界新秩序的建立,立足國內發展,制定了切實有效的經濟恢復計劃。

    7.便捷的交通。德國的交通方便,水運陸運海運都十分便捷,萊茵河多瑙河穿過中部,高速公路和鐵路通車裡程都比較長。

    8.德國人嚴謹的作風。接觸過德國人的應該對他們的印象都不差,德國人嚴謹守時,做事認真沉穩,造就了德國品質。

  • 10 # 吳枝峰1

    一、普魯士軍事傳統:不要驚訝,實際上長期的普魯士軍事傳統,使德國人形成了嚴謹、服從、集體協作以及特別能吃苦的民族精神,這恰好就是工業發展所需人才的最重要品質。

    二、高度精密的工業傳統:德國曆史上,既沒有英法等國那樣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可以供你發展金融金融和貿易道路,也沒有美俄那樣遼闊的土地、豐富的能源、資源和人口,沒有條件搞粗放型的工業發展道路,因此德國自19世紀開始,就走上了一天精密工業化的道路,長期發展下來,已形成了這樣一種高度精密的工業傳統,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和世界資源的全球流通,德國在製造業上的這種優勢就徹底體現了出來。

    三、以“工程技術”為核心的教育體系:德國教育體系分為技工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兩條路,而大學教育又以工程技術類專業最為有名,比如慕尼黑工業大學、亞堔工業大學等都是世界一流大學。

    因此,德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大量高素質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這些工程技術人才為德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四、良好的國際環境:德國在二戰中,雖然從軍事鬥爭上失敗了,但是從戰略目標上卻成功了(日本也一樣):那就是開啟世界貿易市場!

    二戰之前,世界貿易是受各列強壟斷的局面,德國幾乎沒有什麼海外殖民地,因此其工業產品就難以銷售出去。但隨著二戰結束,世界貿易格局重新洗牌,德日透過新的自由貿易體系,進入了百年以來夢寐以求的國際貿易市場,因此比中國這些國家,就有了先發優勢!

    此外,德國還不受技術封鎖和貿易壁壘限制(如歐盟准入等),可以充分進行國際貿易,這使得德國工業龍入大海,在在二戰結束後快速崛起,成為了國際製造業大國和強國。

    綜上所述,德國工業強大既有傳統因素、也有教育因素和國際因素。

    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德國製造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新能源產業、機械、電氣裝置製造業、化學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上,不斷被中國餐食,為此德國專門提出了工業4.0戰略,與此同時中國也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因此,以後德國工業能否繼續延續自己的輝煌,我們姑且拭目以待吧!

  • 11 # 沐言學姐

    有一種模式叫德國模式,德國工業為什麼強大?還記得看到過一篇文章叫《不怕折騰的德國人》。據說德國和中國分別製造一輛飛機,中國選了20個成年人,並且說只能看不能摸,摸壞了要賠錢,德國人選了20個調皮的孩子,說隨便玩,每個人都發一把螺絲刀,我想可能是因為德國這種“隨便”折騰的精神讓德國的工業變得更加強大,由此可知,德國工業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國對自由教育真的非常重視。

    在侵略蘇聯的時候,德國擁有法國和幾乎整個歐洲大陸的工業力量,因為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教育興國政策,讓德國在短短的時間內從落後農業國演變成強大的工業國,這不得不讓人反思究竟是什麼樣的教育興國政策具有如此顯著的作用?原來,俾斯麥政府一方面不斷的鼓勵教育,另外一方面充分給教育以自由。

    德國工業實在強大,不然也不敢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因為有著強大的工業技術,所以才讓德國的經濟有強大紮實的工業基礎和實體經濟作支撐,德國從國民到國家崇尚技術的理念和穩紮穩打的發展方式,不像中國全民浮躁全民功利。在這一方面上中國是非常值得學習的,想起幾年前和朋友一起看德國和澳洲足球比賽,有人說德國人踢球就像機器,一道精確計算的數學題。如果說巴西是藝術足球,那德國絕對就是傳說中工業足球。

  • 12 # 24K純萌207528079

    我覺得大家說了這麼多,其實根源上還是因為德國的教育體系。連結是我看的一篇微博,寫的不錯大家可以看看。

    https://m.weibo.cn/6346062529/4152293324125499

    除去教育,就是德國人做事真的一板一眼,在處人際關係上這點跟中國人不對路,但是用在工業生產上,近乎完美。所以,不管做什麼,工匠精神真的很重要

  • 13 # 禹思天下

    因為德吹是世界上最牛逼的,能夠把一個工業嚴重瘸腿,戰略性產業一無是處,人均只有美國最窮州水準的三流國家吹成神一樣,國內的德吹都是一群出身低賤的窮逼屌絲而已,連國都沒出過所以沒什麼見識

  • 14 # 東拉西車

    汽車是現代工業的主要支柱,對於德國而言更是如此。

    2016年,德國乘用車新車銷量為3,351,607輛,汽車行業為德國經濟貢獻了4070億歐元的銷售額,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4%。

    所以要談起德國工業的強大,必然繞不開汽車工業。但要把問題說全面,顯然一篇回答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儘量簡化思路,挑重點來說。

    要談起德國汽車工業如此發達的原因,1948年德國貨幣改革厥功至偉。

    受二戰的嚴重影響,德國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為了復甦戰後的德國經濟,位於德國的美、英、法三國軍事佔領當局於1948年6月推行了貨幣改革。

    這次改革成功緩解了戰後德國經濟的混亂局面,並在德國西部成功地推行了社會市場經濟,極大刺激了經濟增長。由於這次貨幣改革,德國經濟獲得了長達近20年的高速增長期(1948-1966年)。

    正是在1948年的這次貨幣改革後,聯邦德國才得以從混亂的經濟局面中抽身,加上本身的工業積累,以及為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等原因,小客車生產才得以起步。

    這裡就要提到我認為德國汽車工業相當厲害的一點——他們並不是在給自己造汽車,而是在給世界造車。

    而且這還是其一貫策略,至今未變。

    舉例來說

    1)二戰後相當長一段時間,美國汽車幾乎不出口,進口的小客車佔20%,而聯邦德國的小客車進口量僅佔到11~14%,而出口量將近50%;

    2)1997年,德國汽車豐收年。1997年德國共向國外出口汽車303.6萬輛,與上一年相比增長6.9%。其中,轎車和客貨兩用車282萬輛,商用車21.6萬輛 。總出口率60.4%,轎車出口率60.1%,商用車出口率64.5%;

    3)2004年,德國全年汽車出口392.4萬輛,較上年增長0.8%。其中,轎車出口366.65萬輛,增長0.3%;商用車出口25.75萬輛,增長8%;

    4)2014年,德國製造商在世界各地共生產1490多萬輛乘用車,其中930萬輛產自德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德國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的生產基地遍佈全球70多個國家,它們在德國以外的國家總計擁有2000多家生產和裝配廠。

    可以看到,德國是為滿足海外市場需求而從事汽車生產的。現在來看,其前瞻性真是相當可怕。從二戰後不著急汽車出口來看,美國在當時顯然是沒有德國有遠見的。

    所以也難怪就有了後來的說法——,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德國是給世界製造“車輪”的國家。

    以上是策略及經濟層面。再就是文化層面。

    由於受普魯士文化影響,德國上下形成了理性、服從的民族文化特點。從我們日常聽到的各種關於德國人的段子裡就能窺見一二。

    由於汽車是密集型製造業,創造性思維固然重要,但嚴謹、服從這些特質卻必不可少,或者說是左右車企存亡的特質也不為過。

    因為對這些特質的堅持,讓德國工業獲得了耐用、務實、可靠、安全、精密的美譽,“德國製造”因此享譽全球。

    而汽車工業則是德國工業的代表。

    最後就是技術層面了。

    也許是文化積澱,也許是戰亂動盪後的警醒,人才和技術積累一直是這個國家的投入重點。

    比如說這麼多年屹立不倒,引領群雄的BBA;走在創新浪口,“激進派”的大眾都是這麼做的。

    舉例來說

    1)近十年,德國汽車工業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歐元,研發強度超過美國、日本等汽車生產大國。下表是德、日、美、中四國2010~2014年間研發強度對比;

    2)汽車人才培養方面,比如亞琛工業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柏林工業大學等,在汽車專業領域都是久負盛名。

    總之,我認為德國汽車工業發達,早期是因貨幣改革政策以及原有的工業積累,而後是因其堅定的對外出口策略、民族及企業文化、技術及人才積累策略。

  • 15 # guoshuaiqi666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結果一定是好的!但是中國人就是太能糊弄,每個環節都糊弄,最後結果出問題了,都不知道原因從哪裡出的。。。我就在汽車行業工作,還是大國企,深有感觸!

  • 16 # 獵鷹追風

    有一種模式叫德國模式,有一種人叫做不怕折騰的德國人。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曾表示:“高階水晶杯、高階的銀餐器都是德國小村莊生產的,我去過兩個小村莊,他們打出來的表格說他們從來不談銷售,他們談佔世界份額的多少,村辦企業啊,講的是他佔世界份額的多少。所以這一點來說,我們要回歸踏踏實實的經濟,經濟的增長不可能出現大躍進”。

    對教育的重視,對廣大中小企業的極力支援。這是德國工業強大的兩個重要原因。說到工業強國就必須提起德國,德國的工業以德國製造的高質量而聞名於世界。雖然現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已進入後現代化時代,但作為工業強國的德國仍舊保持了強大的工業製造實力。

    雖然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戰爭在客觀上促進了德國的工業發明,進一步促進了德國工業的發展。例如德國想要登陸英國,但是苦於沒有先進武器來襲擊英國,所以後來德國發明瞭火箭。

    德國的工業強大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德國對教育非常重視。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德國就對。教育非常重視。在德國統一之後更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在全國大規模推行義務教育。在19世紀後期,德國人的義務教育普及率就超過了90%,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很多國家都無法超越,對民眾教育的高度重視,給德國培養了眾多發明家和工業人才,使德國迅速在電氣革命中拔得頭籌,迅速嶄露頭角,工業得到極大發展。對廣大中小微企業極力支援。德國有很多大企業在全球都有享有很高的聲譽。但我們忽視了一點,德國的小企業也很不遜色。因為在德國國內一直奉行“限大扶小”的政策。所以現在德國工業產量的一半以上被德國中小微企業佔據,實力不容小覷。在德國一些充辦企業甚至可以稱霸全球,實力非常強悍。因為這些德國村辦企業,他不談銷售,只談世界份額。綜上所述,德國的工業如此強大,歸根到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教育的極度重視,二是極力的扶持廣大中小微企業。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 17 # 鯤圭Kunquer

    1.兩次世界大戰,科技成果轉化最為迅速,德國的埃馬爾、德國的炮,乃至於德國的核科學家;2.二戰後,德國休養生息,特別是東德和西德合併之後的發展;3.近幾年提出的工業4.0,德國一直就把工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

  • 18 # 是阿維啊

    德國的工業實力在世界上絕對是頂呱呱,響噹噹,德國製造甚至成為了質量的代名詞,象徵著頂尖的技術。但是,世界上並沒有無緣無故的牛逼,沒有無緣無故的質量,德國的工業實力為何如此強大,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二戰結束以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工業生產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制約。但德國雖然經受戰爭破壞,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卻保留下來,這是日後德國能夠迅速恢復的基礎。

    根據資料記載,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聯邦德國的轟炸集中在了軍事工業,而正常的工業生產其實並沒有遭到很多的破壞。1945年12月12日美國的伯思斯坦上校在美軍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恙”。

    德國也有其幸運的一面。

    德國趕上了三次工業革命,沒有一次落後,它擁有著紮實的技術積累。當時與德國同樣趕上三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其實工業實力都很強,比如說英國,法國,只不過是德國鑽研的更深一點。

    德國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眾所周知,德國是一個專注力很強的民族,紀律性比較強。這是歐洲其他國家遠不及德國的方面,法國人比較散漫,英國人比較懶惰,德國人則是最認真做事。

  • 19 # 僅有的幸福117662706

    呵呵:德國科技在二戰時期就比其它國家發達,早在1920年;德國科學家馮、布勞恩就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枚V1V2導彈!古斯塔夫800豪米口莖的巨炮,更是震驚了全世界。總的來說,德國產品經久耐用;在我剛結婚起步的時候!從朋友手中購了一部純德國進口紅菠蘿車,他以經跑了六年了;車況完好一次都沒檢修過!跑個一百六七十邁穩如泰山,比日本紙糊車強百倍。

  • 20 # 憂思的駱駝616

    一個技術工人,一個公務員,放在一起,誰好找老婆,誰掙錢多,誰發號施令聽誰的,論文優先寫誰的名字。一個會巴結會魚目混珠,一個老實幹活說實話不亂搞事勇於創新進步,誰有前途。這些答案都一目瞭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10歲了,字寫得很難看,培訓班也去上了,沒用,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