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樂融萬物

    走心?這個深奧了,哥三十多年小司機只能把車門焊死!隨便侃侃了!

    說兩個問題!走藝術家自己的心還是走觀眾的心?走多數人的心還是走少數人的心?

    以上就是小司機對於走心的回答,僅供參考!相信藝術學習的過程中還會有更多解讀!但目前能力有限!只能焊死車門這麼“逼迫”大家看問題了!

  • 2 # 懿軒努力變強

    藝術如何走心?這是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那種無微不至的用心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走心。 那真正的走心是什麼? 用一句話形容是最好的: 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我的看法是,如何讓藝術變得走心,一定要做一個走心的人。不一定技藝高超就是走心,就算是初學者,他的畫或字也可以走心。比如宋代的蔡京,書法高超,但是卻不走心,沒有入選書法四大家,而技低一籌的蔡襄卻被人們成為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

    那麼我們從心這個文字來講,甲骨文和金文的心字,甚至到了小篆字形,都是比較形象的心,甚至外面包裹的經絡都能看到。人的心量大,就能裝下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明代大儒王陽明研究心學,他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大千世界,物質和道理都不在人心之外,唯有人心才能判斷一切。他說:“破山中知賊易,破心中之賊難。”是啊,摒除心中的私慾,是最難的事情了。如何讓藝術走心,不如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成為一個走心的人。(以上僅為個人觀點)謝謝採納!

  • 3 # 水清夢藍

    藝術作品“走心”才能夠“入心”

    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腦特效沒有現在這麼發達,但是包括導演、編劇、演員在內的所有主創信念都很堅定,不拍出一部好劇不罷休。86版《西遊記》拍了六年,所有特技動作都是靠演員獨立完成。為什麼不用替身演員?一方面,孫悟空的“飛”,不僅是一個飛的動作,裡面還要有表演。因為不像一般的武俠劇,演員遠遠地飛出去就可以,孫悟空要先有造型再起飛。比如,看到前面有棵大桃樹,孫悟空得演出高興的勁兒,再回頭看看唐僧說:“師父,俺老孫前去看看”,接著才能飛走。替身演員畢竟不是專業學猴戲的,演出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所以必須自己去完成。(中國文明網)

    當我們開始回憶往事的時候,到底哪些文藝作品給我們留下來深刻印象呢?如果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有著更多的欣賞機會的話。比如《西遊記》《紅樓夢》這樣的電視劇,應該屬於成功的代表作。如果我們細心的話,也就不難發現這樣的痕跡。那就是,這樣的電視劇作品,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就是,這樣的文藝作品能夠真正實現“走心”的過程,也才能夠成為我們心目中的經典之作品。儘管,在那個時代,沒有更多的特技,也沒有更多的技術手段,但是,每當想起這樣的作品,我們就都是一個念念不忘。

    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在藝術創作的領域內,到底應該如何才能夠做到“走心”呢?這似乎應該成為每個藝術工作者的追求所在。在這樣的追求中,我們應該能夠感受到,能夠做到“走心”其實也就是需要這樣的兩個方面的努力罷了。一個方面在於,為了實現“走心”的過程,我們必須能夠以真實呈現給觀眾。在《西遊記》中,一個不能夠忘記的例子就是馬德華飾演的豬八戒,總是需要帶著巨大的面具,而這樣的工作量其實不是一個人能夠忍受的,而六小齡童也是如此,需要在炎熱的夏天也穿上猴裝,這樣的真實,其實已經能夠深深打動每個觀眾,也成為我們懷念的經典作品,也成為我們心中的永恆。

    另外一個方面在於,如果藝術作品需要實現所謂的“走心”的話,我們需要完成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就是需要真情表達。這一點在《紅樓夢》中,我們能夠看到這樣的一個過程,那就是,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能夠將劇中人這樣的人物演繹到惟妙惟肖,很多人都已經難以區分,到底林黛玉還是陳曉旭,兩者的融為一體,其實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正是這樣的一種真情表達,讓觀眾看到這藝術工作者的用心所在。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能夠在很多年之後,仍舊能夠對這樣的作品能夠念念不忘,這就是一種“走心”的實現過程。

    我們不難發現,在藝術作品“走心”的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總是能夠透過這樣的一個“走心”的作品,影響到其中的一大片形式,而每個藝術工作者,都需要有著這樣的努力,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走心”,用真實和真情打動觀眾,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作品走進每個觀眾的內心深處。(興剛)

  • 4 # 畫家一弓

    堅持藝術的個性,深入生活,如果脫離了最基層生活的洗禮就無法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沒有這個經歷也就很難創造出一件走心的藝術作品,藝術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 5 # 玉石藝術

    走心,貼近生活,尋找感動吧。每個人認為的走心都是有差距的,或許有些事情別人看來付出的不夠多,但是,這或許就是他的全部呢。儘自己最大努力,認真的面對每一件作品,對的起自己,自己有成就感就是最好的走心。

  • 6 # 滄海蓑舟

    我們首先看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或個人經歷,相信對你有所啟發。 一.藝術的本質

    藝術(Art)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透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運用技巧、想象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等,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

    藝術最重要的是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東西。

    1.梵高

    他的一生備受苦難、孤獨的侵擾

    不過,在他去世多年之後

    他的藝術成就舉世無雙

    他的一幅畫甚至價值連城。梵高可以說是個神化,但他的成就與他活著時無關,他的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的畫總有一股奇妙的力量,即便是不懂藝術的人也能直觀地感受到,那種力量或許暫時無法用語言描述,但在過後仍能回想起第一次看到梵高畫作的震撼。

    2.貝多芬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西方音樂史中最巨大的話題。古典-浪漫時期的承前啟後者,交響樂嶄新意義的開啟者,徹底影響現代鋼琴演奏的作曲家,一個用音樂給人類精神帶來解放和自由的時代縮影。

    貝多芬的音樂總是內容新穎,才思泉湧的,但也有晦澀艱深,多次聆聽仍難得其解的作品。當時的保守派評論家也曾用“花哨古怪”或“恐怖的和聲”評價它們,尤其今天被奉為神來之筆的晚期鋼琴奏鳴曲和絃樂四重奏,也曾被詬病“聽上去像漢語一樣難懂”,這類作品被認為違背了所謂“正確的音樂美感”。貝多芬視這些抨擊如無物,“真正的藝術是堅定執著的,絕不能流於諂媚。”

    貝多芬的音樂總是內容新穎,才思泉湧的,但也有晦澀艱深,多次聆聽仍難得其解的作品。當時的保守派評論家也曾用“花哨古怪”或“恐怖的和聲”評價它們,尤其今天被奉為神來之筆的晚期鋼琴奏鳴曲和絃樂四重奏,也曾被詬病“聽上去像漢語一樣難懂”,這類作品被認為違背了所謂“正確的音樂美感”。貝多芬視這些抨擊如無物,“真正的藝術是堅定執著的,絕不能流於諂媚。”

    3.達芬奇

    《蒙娜麗莎的微笑》

    列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出生於佛羅倫薩芬奇鎮,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他曾在佛羅倫薩拜師學藝,1482年到米蘭後,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後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薩等地。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所畫傑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其中《蒙娜麗莎》是巴黎盧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5.斯拉瓦·科羅倫科夫

    俄羅斯藝術家 Vyacheslav(Slava)Korolenkov,1958 年出生在離莫斯科不遠的小城市。還是學生時代,Korolenkov 的作品代表斯特羅加諾夫學院在布拉格展覽。(曾有15年沒有碰畫筆)

    我想,看了這些藝術作品,一定有所啟發,我們點燃一支雪茄時菸蒂裡閃耀著創作的靈光,斑駁的畫筆在白紙上刻畫心靈之美,還有歌喉裡的天堂樂符...

    一起領略藝術之美,走心地進行藝術創作,正如:

    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 —— 羅曼·羅蘭

  • 7 # 藝術收藏投資指南

    繪畫藝術需要藝術家走心地畫本質,表達自己,不是迎合他人,畫不僅呈現現實,還要在畫面表達出某種特別的意義。藝術家對事物物件的內在感覺有時候很享受畫完一張畫的成就感,很享受尋找畫面具象和抽象之間的東西,有時候很享受探索點線面間的魅力有時候很享受去用書寫的方式去描繪畫面,有時候很享受繪畫過程的每一筆,有時候很享受表現出事物物件的內在氣質,有時候很享受尋找宏觀和微觀的情趣。然而我認為,藝術家的任務就是表達畫面本質同時抒發自己的情感,我童年遊玩于山澗田野,穿梭于田埂藤蔓之下,現在生活在北方城市裡,無數個夜晚夢到了自己尋覓於鄉間世界,然後我揮筆描繪了瓜藤系列以表達我的心靈世界。

  • 8 # 邊緣隱士

    我徐文哲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本人是做紀錄片導演的,也拍過一些劇情類的短片。雖然沒有什麼大的藝術成就,但對這個問題還是有很多自己的感悟。

    首先,想創作走心的藝術作品,肯定需要大量的學習前輩的知識、經驗

    而我們做導演的就是不斷的學習理論知識,加上大量看大師們經典的影像作品,從中吸取藝術創作的靈感和元素。但一味照搬模仿肯定無法打動觀眾,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內容,形式和思想進行再創作。

    其次,要貼近生活,感悟生活。

    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比如以表演為例。現在電視節目流行飆演技的真人秀,但你會發現,真正高階的,能夠讓觀眾留下熱淚的表演往往是沒有表演痕跡的,淡淡的表情,但演員的臺詞,肢體動作是從心而出的,我們把這種表演成稱為心理反應。這種走心的表演都是在生活中細細體會,感受得到的表演經驗。

    再次,無比熱愛你所從事的藝術事業。

    有句話叫做‘’不瘋魔不成活‘’。世上很多大師,他們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所從事的藝術事業。我比較喜歡的電影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太空漫遊2001》,《發條橙》等作品)馬丁.西科塞斯(導演《好傢伙》《憤怒的公牛》等作品)及大家熟悉的張藝謀,都是幾乎把生命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影視創作上。這也是藝術創作者不斷完善自己藝術作品的必要條件。

    最後,覺得藝術創作者,要去其華,取其實

    去其名利心。如果一開始創作就為了獲獎,去迎合評委口味,那一定會把觀眾的感受遺失掉。而純粹為了票房,迎合觀眾,那也就迷失了自己的創作立場。

  • 9 # 靈玉一休

    走心要技巧·······

    表面上說的是認真用心啦,其實這個需要我們的藝術感受力表達能力都比較好了

    別人踩看得出來我們走心了······

    走心,即真實,超越技巧的粉黛矯飾。此時此刻,你的存在,你的喜悅,你的悲傷,你的無聊,你的憤怒,透過任何一種方式表達真實存在的東西,就會有走心的能量,而表達出來就意味著對陰影的接受而不是逃避。說到走心的技巧,有點悖論的意思,你沒有必要訓練自己去愛上什麼,就是偶然的相遇,無法自拔的全情投入,忘了世界,忘了自己。

  • 10 # 讀書筆記01

    透過藝術表達一種思想,向別人傳達一種理念,一種資訊,別人接受到這種理念和資訊以後,能夠有所收穫,能夠從中收益。我想這就是一種“走心”。

  • 11 # 佛學文摘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藝術如何走心?這是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那種無微不至的用心也不一定就是真的走心。 那真正的走心是什麼? 用一句話形容是最好的: 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我的看法是,如何讓藝術變得走心,一定要做一個走心的人。

    不一定技藝高超就是走心,就算是初學者,他的畫或字也可以走心。比如宋代的蔡京,書法高超,但是卻不走心,沒有入選書法四大家,而技低一籌的蔡襄卻被人們成為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

    那麼我們從心這個文字來講,甲骨文和金文的心字,甚至到了小篆字形,都是比較形象的心,甚至外面包裹的經絡都能看到。人的心量大,就能裝下人世間的是是非非。明代大儒王陽明研究心學,他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大千世界,物質和道理都不在人心之外,唯有人心才能判斷一切。他說:“破山中知賊易,破心中之賊難。”是啊,摒除心中的私慾,是最難的事情了。如何讓藝術走心,不如讓自己的心胸更開闊,成為一個走心的人。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2 # 熙陽簡筆畫

    80年代,電腦特效沒這麼發達,但是包括導演,編劇,演員在內的所有主創人員信念都很堅定,不拍出一部好劇不罷休,86版《西遊記》拍了六年,所有特效都靠演員獨立完成,替身演員沒有專業技能,只能演員自己去完成。上世紀80年代,《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這樣的連續劇,應該屬於成功代表作。如果我們細心看的話,會發現,這些作品能成為經典,都是“走心”的過程,儘管那個時代沒有更多的特技手段,但每當看到這些作品,我們都會念念不忘。以前為藝術獻身的老藝術家們,才是為“藝術”獻身的一代,在《西遊記》中,馬德華飾演的豬八戒,總是需要帶著巨大的面具,六小齡童也是一樣,需要在炎熱的夏天穿上猴裝,經典作品,我心永恆。藝術在“走心”的過程中,才會影響到更多的人,以藝術的形式用真實和真情打動更多的人,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優秀的作品走進更多人的心裡,影響更多的人。

  • 13 # 博遠詩社春野

    首先自己要熱愛甚至癲狂,將自身情感賦於其中,人藝合一,這需要很深厚的底蘊。表達的內容貼合實際,寫真寫實更容易被欣賞的人共鳴

  • 14 # 清風牧石

    只要你喜歡,就會走心。沒有別的方法。因為喜歡一種東西不是鍛鍊和學習出來的,是你本身的性格經歷和外在環境日積月累發酵產生的。

  • 15 # 你畫畫

    老納又來得瑟兩句了,這種腦洞大開的問題。老納來拽兩句。

    這個走心,看走的那種藝術風格,是什麼型別的,通俗的答案就是 認真啊,仔細啊,發現啊!!!等等等!但老納,腦洞開了下後,感覺著吧,這種關於 走心的問題,就等同於,別人問你 你幹什麼工作會掙到

  • 16 # 又見炊煙777

    藝術如何“走心”?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藝術走心,我想藝術家要深入到人民中去,與人民融為一體,真正的瞭解人民的喜怒哀樂,與他們共同生活,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才能表現人民的思想,工作,挖掘出閃光的東西才能走心。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提煉加工,才有好的藝術作品,而不是坐在家裡冥想,脫離現實生活。

    凡是一部好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用心血創作出來的,是作者對人生的體驗,融合了作者對人民的真實的情感在裡面,所以當人民看見這個藝術作品,才能走心。

    說到藝術走心不禁使我想起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毛主席說藝術是為工農兵大眾服務的。那麼怎麼服務呢?就要與他們打成一片,瞭解他們的思想情感。我想這樣出來的藝術作品才能走心。

  • 17 # 人物肖像畫師

    藝術在一定理論基礎上 要有自己的藝術特點

    和表現語言 我經常作畫多數走進生活 畫身邊的民眾 是有感而發 藝術從生活中來 又回到生活中去 藝術要滿足大多數人的審美觀念 才是藝術價值真正成在的地方

  • 18 # 真如博士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修辭立其誠。文學藝術,擔負著反映現實、揭示人性、謳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的特殊使命。各門藝術,除了其基本的藝術技巧之外,只要有真性情,真性靈,自然能夠打動人心、贏得共鳴。

    沒有真情實感的藝術作品,缺乏真性情和靈氣,只有一身匠氣,必是平庸之作,無法走心。

  • 19 # 靈寶推拿絕技杜雲祥

      我們不難發現,在藝術作品“走心”的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就在於,我們總是能夠透過這樣的一個“走心”的作品,影響到其中的一大片形式,而每個藝術工作者,都需要有著這樣的努力,讓自己的作品能夠“走心”,用真實和真情打動觀眾,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作品走進每個觀眾的內心深處。

  • 20 # 小鯉老師

    有心之人自然走心,無心之人怎麼都走不了心。正所謂夏蟲不可語冰,對牛不可彈琴是也。你跟一個沒有去過埃及的人描述金字塔的宏偉和跟一個沒有吃過榴蓮的人描述奇特的美味都不會讓傾聽者走心。當然如果你自己沒去過埃及沒吃過榴蓮就更走不了心了。藝術需要感同身受的共鳴才叫走心,不是作者和讀者哪一方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你們覺得誰更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