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鵝媽媽講閱讀
-
2 # 絕地求生女王7
這就是所謂的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和信仰,這一點在印度最為突出。因為印度有個特點:完全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你們可別說市場經濟規律只適用於賣東西,不是這樣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中國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為啥中國男性要給這麼多彩禮?因為男女比例高唄,這就是市場經濟規律。但是印度不一樣,印度很多農村一個女孩都沒有,全是男孩,儘管如此,人們依舊要求女孩付高額的嫁妝,逼死了很多窮苦人家的女孩。
米叔對種姓制度嫁妝制度非常痛恨,他在真相訪談裡也多次提到,但是沒啥卵用,就像老美人民再怎麼痛恨政府政府也不會完蛋,那些幕後大老闆想收拾這些出頭鳥很簡單的。尼赫魯作為印度歷史上最厲害的總理,夠牛逼了吧,但是他除了指定個法律裝裝樣子,還能幹嘛?他就算是強硬派總理也對付不了利益集團,要他敢動真格,他的下場會非常慘,因為印度實權是在(不只是印度,美國也是,民主國家基本都這樣)利益集團手裡而不是那個所謂總理手裡。
利益集團有個共同點,就是死都不會放掉到手的肥肉,哪怕他們的下場是被吊上絞刑臺或者國家滅亡,他們也絕不會放掉自己手中的利益,這點明末那些大臣就是個大例子。只能說人心是真的貪婪啊。
印度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巨悲催,當然女性更慘,因為在印度女性地位連牲口都不如,就是個賠錢貨。很多家庭都不生女只生男,造成了很多地方只有男性沒有女性。但這個問題非常尷尬,低種姓不會生女孩,生怕幾十年的財產就這麼沒了,女孩既然都沒有出生,那自然不會有痛苦(雖然沒能來到世上還是有點慘),但是最慘的還是男性。低種姓找不到物件,高種姓又不可能看上自己,拜託,人往高處走嘛,人家肯定要找門當戶對的男人結婚啊,還沒有哪個女孩會蠢到找賤人去結婚吧。這樣的結果就只能是印度光棍越來越多(我很奇怪一堆光棍為啥人口還是這麼多)。我也真是服了阿三門了,闊以的你們
-
3 # 翡冷翠的精靈
看了這麼多回答,都沒有說到點子上!為什麼會這樣,就是種姓制度帶來的一種副產品:順婚制度。比如你是一箇中產階級,即將要嫁女兒到一個富豪家族,那這種階層的提升就必須有豐厚的嫁妝彌補階層差
-
4 # 康橋的
與種姓制度有關。這個制度規定必須順婚,除了相同種姓可以通婚,男人不可以娶比自己種姓高的女性,但可以娶比自己種姓低的女性,男性娶低種姓女性最開始還比較受歧視,低種姓婦女為了提升種姓階層,不惜付出高額嫁妝以提高升入高種姓的機會,久而久之,全社會都以女方支付高額嫁妝為榮,成為風俗習慣後就約定俗成了。
-
5 # 澹奕
國內通常是男方為了彩禮而頭疼,印度並沒有普遍的彩禮行為,而是有天價的嫁妝。印度女子出嫁沒有彩禮,反而要陪嫁驚人數量的嫁妝,在印度平均不到1小時就有1名女子因嫁妝問題而喪命,而按世界銀行的資料,年人均GDP僅僅2000美元的印度,嫁妝的平均數額竟然達到了6.7到13萬美元。
事實上,在古印度最早確立的並非是嫁妝文化,而是禁止彩禮的制度。
在印度教經典《摩奴法典》之中,將婚姻方式分成八種,而也有一種非法的婚姻方式叫做“阿修羅婚”,這種婚姻方式指的就是男子選定女方之後,給予女方本人與其家人一定的彩禮,這種婚姻在印度教之中被稱作是賣女,是不被天神承認與祝福的。
所以,印度很早就禁止了彩禮這種風俗。
然而彩禮被禁止之後,嫁妝文化卻傳承了下來,而且印度教對於嫁妝行為與對彩禮行為完全相反,不僅不禁而且非常支援鼓勵,印度教文化稱,女方帶去婆家的嫁妝越多,就能夠得到越多的神的祝福與婆家人的尊重。
雖然需要陪嫁嫁妝,但嫁妝的具體數額也沒有明確規定,當時的國王、貴族、婆羅門與富商等嫁女兒的時候,會贈予男方大量的嫁妝,而低種姓群體或者比較窮的貴族、婆羅門家庭的嫁妝通常只是衣服之類,主要也就是象徵意義。
從古印度直到19世紀,印度的嫁妝其實也還都只是宗教傳統,嫁妝本身從法理角度來說也都是女方的私屬財產,受到女方的支配,所以說那時候的嫁妝,並不算是壞事,反而是女方的一種可靠的物質保障。
直到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之後,短短一百多年的歲月裡,印度的嫁妝文化出現了逆轉性的改變。英屬印度時期,印度的女子失去了對於嫁妝的支配權,嫁妝逐漸成為了男方家庭的財產,而這也導致了印度女子越發不受到尊重,原本的宗教傳統,逐漸變成了一種全民性的習慣性的義務行為,原本的女方自願行為,變成了男方強制要求的行為。
印度脫離英國之後,雖然就正式立法廢除了嫁妝行為,但似乎完全沒用,反而愈演愈烈,而嫁妝問題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頑疾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印度大多數的邦,男子享有繼承家庭一切不動產的權利,而女子只能繼承作為動產的消費品而已。
印度嫁妝文化的根源在於:
第一,男女之間的完全不平等印度的女卑男尊相較於中原過猶不及,即便是到了如今,而按照印度的傳統習俗,家中男丁不僅需要傳承家族的香火,同時也意味著財富。在印度,男孩出生的時候就註定比女孩金貴,而印度女子唯一的存在理由被認為是生育繁衍。
印度的家庭認為,女子到了年紀如果嫁不出去沒有生兒育女,那就是整個家族的羞辱,所以大多數家庭都會想盡辦法將女兒嫁出去,而嫁妝也就被視作是女方地位的象徵,印度女生認為父母給的嫁妝越多,對自己的愛也越多。
第二,印度教的影響《摩奴法典》規定:媳婦如果能帶來充足的財富,就要受到尊敬,神靈就會喜悅,一切願望幸福的男子應該不惜代價繼續供給女兒各種裝飾、衣物與食物,一個妻子倘若在婚後悖逆自己的丈夫,那麼她來世就會變成一條野犬。
在印度,超過8成的人口都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教傳統對於嫁妝的態度,也影響到了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這也是嫁妝文化在印度根本無法撼動的重要原因。
第三,種姓制度的影響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之後,建立起全新的印度文明,為了鞏固其自身的地位,雅利安人建立起了瓦爾那制度,也就是種姓制度,最初用於區分固定職業的種姓制度,最終演變成了劃定不同地位群體的一種制度。
在印度,不同種姓之間的通婚是被禁止的,如果違反那麼二人所生的孩子就要變成賤民,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低種姓女子嫁給高種姓男子,為了讓高種姓男子迎娶自家女兒,這些低種姓家庭就會以財富作為交換,也就是鉅額的嫁妝。
第四,經濟上的不對等在印度,很多的家庭要求女方帶著充足的嫁妝嫁過來,有個重要的理由就是,印度很多家庭認為女方婚後大多不從事工作不賺錢,反而成為家中的累贅,需要丈夫來養,所以要求女方帶來足夠的嫁妝,作為對男方家庭的一種經濟補償。
現實中,印度婚後女性之中,僅有不到五分之一從事於職場工作,絕大多數的印度已婚女子的確都是專職的家庭主婦,不過之所以如此其實也不能怪責印度的女子,因為印度的整體氛圍對於女子從事工作就相對排斥,使得印度大量的女子,無法自力更生,還要受到婆家的欺負。
事實上在印度,嫁妝問題也呈現出完全相反的兩種狀態,地位甚高而且普遍富裕的高種姓群體之間,並不流行鉅額嫁妝,雖然高種姓家庭女兒出嫁時也會有不少的陪嫁,但相對來說只是個小數字,更多都是象徵祝福之類的物品。
然而地位比較低而且普遍經濟條件很差的低種姓印度人之間,嫁妝的數額長期居高不下,為了籌措女兒出嫁的嫁妝花銷,很多的家庭甚至傾家蕩產,也正因如此,在印度有句咒人最狠的話叫做“祝你生個女兒”。
最早印度流行其嫁妝文化,是希望女方在婆家能夠有一定的地位,有屬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沒想到如今卻完全變了味,成為存在於印度的一個無法消除的重度問題。大量的印度女生,非但沒有因為嫁妝受到足夠的尊重與保護,反而讓自己與家庭陷入了困境乃至絕境之中。
-
6 # 經濟愛好
在近代之前其實嫁妝制度並不是剝削女性的制度,在印度古代文學中,沒有發現與嫁妝有關的暴力事件。甚至在屬於印度前殖民時代的文獻中也沒有。在古代印度【中國相同】女性是沒有繼承權的,但是有財產權,而她們最重要的財產來源就是嫁妝,注意嫁妝是給新娘的,換句話說,嫁妝的財產仍然是妻子。這樣可以在丈夫家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和權力。其初衷是為了平衡一下男女權力。
但是在英國控制時期禁止了印度女性的財產權力,直接破壞了印度的古嫁妝制度,這意味著該婦女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全部財產將由她的丈夫所有。最終形成了一種壓迫婦女的貪婪制度。丈夫和他的家人開始將新來的新娘視為財產和財富的來源,男性主導的社會變得貪婪,丈夫和公婆開始要求新娘和父母多嫁妝。婚姻成為了一筆生意,賺錢容易的生意。男性成為收入的另一來源,而女性則成為家庭的經濟負擔。直接導致了諸如女性殺人或自殺。也導致了印度社會中男女比例的開始嚴重失衡,進一步導致了更多對婦女犯罪。
還有印度的嫁妝有很多不是在結婚時全部付清,那些在結婚時還未付清嫁妝的,會把新娘當做人質,如果沒有全部付清嫁妝,丈夫和婆婆可能會欺負她。根據印度國家犯罪局截至2017年,記錄了近7000例與嫁妝有關的死亡事件。嫁妝死亡人數從2001年的每天約19上升到2016年的每天21。而且有許多未報告的資訊。嫁妝制度的殘酷現實不僅是農村地區的故事。甚至在德里和班加羅爾這樣的大都市裡也無法倖免。
由於印度採用了日益增長的消費文化,因此嫁妝通常包括汽車,電視,冰箱,音樂系統等電子裝置,以及通常的現金和財產需求。上流社會的家庭或有受過教育的孩子的家庭也不是沒有風俗習慣的。一個受過教育的兒子或一個有綠卡的兒子被視為“好收穫”,因此為他的家人賺了大錢。在這些婚姻中,嫁妝經常被視為成女孩家庭的“禮物”。
康泰納仕印度公司總裁亞歷克斯·庫魯維拉(Alex Kuruvilla)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推測,印度人平均一生花在兒子或女兒婚禮上的財富的五分之一驚人,僅次於在家庭住宅上的投資。
-
7 # check無此人
在印度,嫁妝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紀,當時新娘家庭向新家贈送現金或實物禮物,以維持結婚後的獨立性。
嫁妝的金額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地區,宗教,種姓等級,新郎的教育程度,新娘的膚色以及……家庭的談判技巧。
儘管自1961年以來嫁妝在印度被認定為非法,但這一現象仍然很普遍。嫁妝文化之所以仍然盛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經濟因素:根據《印度教繼承法》,在印度教,錫克教徒等家庭中,女兒和兒子有著同等的繼承權。然而,印度家庭的財產並不會根據這項法律,即透過緩慢的法院監督程式在父母去世後進行分配。而是透過社會程式分配給女兒,嫁妝就是財產繼承的普遍形式。
嫁妝至少在理論上以財產形式為婦女提供了經濟和金融安全。被認為有助於防止家庭財富破裂,並同時為新娘提供安全保障。
但實質上對於許多人來說,嫁妝已經成為家庭的經濟負擔,並可能由於新郎的要求而使家庭陷入貧困。在某些情況下,嫁妝制度還導致針對婦女的悲劇:無論是家庭暴力,還是嫁妝欺詐、謀殺,都對婦女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死亡。
這也是1961年印度頒佈《禁止嫁妝法》的重要原因。然而從事實看,似乎並沒什麼luan用。
社會因素:印度部分地區的婚姻結構和親屬關係讓嫁妝有存在的必要性。
比如在印度北部,婚姻通常遵循父系制度,認為新娘是家庭的非親屬,所以鼓勵新娘將嫁妝帶進新家庭;
社會習俗或禮節以及父母對嫁妝的期望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儘管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為嫁妝對婚姻並不重要,但有40%的父母期望嫁妝,因為嫁妝於他們而言已成為一種自豪感,可以有機會在家庭聚會公開炫耀:“我們給了我女兒4千萬盧比。”
-
8 # 西府趙王爺
這其實是部分現象,源起於印度的種姓制度。
眾所周知,印度種姓制度帶有嚴格的社會等級觀念,婆羅門和剎帝利這樣的高種姓人群,佔據著印度社會的大部分資源,這裡麵包括土地,財富以及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
而像首陀羅,吠舍這樣的低種姓人群,還有達利特這樣不入流的賤民,則是長期居於社會底層,從事相對低賤的職業。
他們就是一個統治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關係,高種姓人群天生特權,贏在起跑線上。低種姓人群則天生低賤,永遠只能為高種姓人服務。所謂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這裡不再是一個問句。
巨大的地位差距,自然會讓低種姓人群產生對高種姓人群的嚮往,他們也想有朝一日能夠高高在上,享受特權。然而這並不容易,在印度,低種姓人群和高種姓人群之間有著很高的門檻。一般情況下,低種姓是很難晉升為高種姓的,即使是冒充都不大可能。
因為低種姓人群和高種姓人群之間的區別很大,從外貌長相到姓名職業,甚至於家庭背景,那都是有著明顯的區分。
首先外貌方面,高種姓人群乃是屬於當年征服印度次大陸的雅利安人,他們的膚色較淺。低種姓則大都是南亞次大陸上被征服的原住民,膚色較深。換句話講,在印度長得白的人,大機率是高種姓,長得黑的,則很可能是低種姓。當然,這個判斷標準並不絕對可靠,低種姓人群中的首陀羅,其實也有相當一部分雅利安人種,只不過他們沒有政治地位。此外,也不排除混血兒和基因突變的可能性。
所以,區別高低種姓人群,還有其他標準。比如說姓氏,高種姓人群就那麼多,其姓氏也相對固定,我們往往可以透過其名字來分辨他的地位。這就好比當初德國的容客貴族名字裡面大都帶有“馮”字。這不僅僅是一個名字那麼簡單,其更代表這一姓氏的背景。如果想要冒充,光改名字還不行,還得為自己製造一個合理的家族身份,並且瞭解這個家族的歷史背景,否則很容易露餡。
當然了,這個也不算最大的門檻,只要計劃周全,準備充分,偽造冒充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如何融入到這一群體中去。
高種姓人群壟斷了上層資源,他們大都從事高階職業,比如律師、醫生等等,而低種姓人群由於地位差距,只能是世代從事低賤職業,混跡於底層,殺豬的、掃地的,甚至於掏糞的。像這種家庭出生的孩子,從小肯定就是接父輩的班,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僅限於周圍環境。如果讓他們冒充高種姓,根本就冒充不來。
而且長久的地位差距形成了固有的觀念,高種姓人群是精英,低種姓人群則是賤民,精英們的職業,賤民自然是沒有資格從事。即使你寒窗苦讀,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精英,你也無法融入這個圈子。比如說一個世代從事殺豬職業的孩子,他靠上了大學,成了一名律師。但因為他是低種姓,他可能很難得到本土事務所會的聘用,除了低種姓人,估計很少會有人找他幫忙打官司。換句話講,即使你成為了精英,人家依舊看不上你。
事實上,因為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的寒門逆襲都是極少數的。所以,低種姓人群想要向上爬,機會渺茫。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機會,在印度想要晉升為高種姓,有兩個正常渠道。一個是你個人或者家族的貢獻或者實力足夠強大,能夠得到統治階層的認可,那麼你會有可能得到婆羅門貴族冊封,比如印度的馬拉特種姓。
這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有錢,要麼拳頭夠硬。這在社會底層的被統治人群中,可謂是少之又少。
還有一種就是通婚。一般來講,高種姓和低種姓互相是不能通婚的,一旦被發現,雙方及其後代,全部會貶為低賤的首陀羅甚至達利特。但是這個標準僅限於低種姓男子不能取高種姓女人。至於高種姓男子是可以娶低種姓家的姑娘的。
對於大部分低種姓家庭來說,這是他們改變命運攀高枝的唯一機會。就算自己不能是高種姓,但是隻要自己的女兒是高種姓,那麼自己這個家庭的社會地位也會水漲船高,在村裡高人一等了。
所以,許多低種姓家庭對於自己女兒往往都是帶著一種奇貨可居的態度,把她們當成了交易的商品。他們會給女兒準備豐厚的嫁妝,以期能夠討好男方家庭。久而久之,這在印度形成了一種風俗,不管是不是低種姓嫁往高種姓,女方都要攜帶高額嫁妝。
其還被賦予了一層神秘的宗教面紗,認為這樣做會給女方帶去神的祝福。事實上,這其實就是對於女性的一種歧視,是男尊女卑的一種表現。同理,我認為咱們的彩禮風俗也是一種歧視,建議取消。
-
9 # 網悠然
印度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又可以收到女方鉅額的嫁妝,中國男人看看自己娶個老婆要房、要車、要彩禮,是不是有點羨慕嫉妒恨呢?那是你“只看到賊吃肉,沒看到賊捱打",印度男人要養活妻子一輩子哦!
在中國什麼樣的人可以三妻四妾呢?對,答案是:有錢人。例如賭王何鴻燊。印度是個一夫多妻的國家,一個普通的男人要養活幾個妻子,當然需要大量的錢,這個錢由誰出呢?印度女人的嫁妝。
印度女人需要的高額嫁妝的原因有這麼幾個:一、印度的婚嫁風俗。
在印度男尊女卑,生了女兒就是原罪受到歧視,大量女胎被流產,女嬰被溺亡,至使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性的數量遠遠多於女性,但是這卻對女人需要高額的嫁妝的風俗習慣卻未形成衝擊。就算很多女性因無嫁妝而嫁不出,很多男人因為貧窮而娶到老婆,小女孩嫁給中老年人,但這些依舊沒有動搖他們根深深蒂固的婚嫁風俗。
另外,印度的女人有帶金的習慣,置辦那些金燦燦的行頭,花花去了孃家大量的票子,無形之中也増加了嫁妝的數量。
二、女人終生不外出工作。
在印度女人是一輩子都不能外出工作掙錢貼補家用,只能靠丈夫和嫁妝生活,鉅額嫁妝也會隨時間流逝貶值或花光,在印度還有“續杯“的情況,女方無力生活時,還可以向孃家繼續要嫁妝,若孃家無力供養,女方常常會被丈夫虐待至死。
三、印度種姓等級的影響。
印度的種姓是分低貴賤的,而高種姓的女人不能嫁給比自己種姓低的男人,若結合所生孩子就會被祝為“不可觸碰者”,是不被印度社會所接受的。
女人若想嫁給高種姓的男人,起關鍵作用的就是嫁妝的多少!印度男女婚配婚前是不見面的,所有的條件都由家長商榷,嫁妝的多少也有男方提出,這就如同籤合同一樣,給少了男方不會同意,若想高攀就得付出高額的嫁妝。不然只能嫁給同種姓的男人,而很多女方家長想透過婚嫁改變自己的家族種姓。
四、女方家裡面子問題。
在結婚這方面,印度男人不要太幸福哦,整個婚禮就出席走個過場就可以了,整個婚禮的操辦都由女方負責,婚禮和嫁妝的要是寒酸就會讓女方家顏面盡失,在鄉親面前抬不起頭。
很多女方家長為了面子,不惜貸款,為女兒準備嫁妝和婚禮,這個比中國舉全家之力,為兒子娶妻更恐怖。舉行完婚禮男人就可以帶著妻子和高額的嫁妝“走人"。
和印度相比,生活在中國的女人不要太幸福哦!
-
10 # 照見古今
印度是一個奇特的國家,它的很多風俗習慣在我們看來是"迷惑行為",印度的婚俗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在中國,結婚時都要男方給女方彩禮,女方只要準備一些嫁妝過去就可以了,然而印度男人卻坐享其成,讓女人傾家蕩產去準備嫁妝,這到底是為什麼?
讓人毛骨悚然的"傳統",至今仍然是社會的毒瘤印度是一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家,很多印度女孩子生下來就沒有了自由和快樂,她們被告知只能把自己奉獻給神,一輩子都只能和青燈古佛為伴。
她們的身體也不是自己的,如果有人想要追求宗教之外的世界,在印度恐怕只有死路一條。把女性當作工具一樣獻給根本不存在的神明,這是對女性的侮辱,然而這只是束縛印度女性無數枷鎖中的一個。
在一個叫做巴特拉普爾的印度小鎮上,這裡原來住著很多被高種姓的人,他們無情的糟蹋著鎮上毫無抵抗能力的弱女子,玩夠了就把她們賣到妓院裡去,充當性奴隸。
很多女孩淪落風塵,也就不在乎清白了,她們反而適應了這種職業,但是在男人們的眼裡,她們就是一群奴隸,可以讓自己呼來喝去,不會有半句怨言。
或許你不相信,但這就是印度的傳統,男人們把女人賣掉沒有什麼,因為被賣掉的不是他們。印度男人認為這是在奉獻,他們說這些女人這輩子被蹂躪,吃夠了苦,下輩子就可以榮華富貴。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些可憐人真的擁有了權力,一定要讓欺負她們的人付出代價。印度正如西方國家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沒有女人的國家",女人,在印度談何人權?
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是烙印在印度面板上的傷疤你一定記得"印度的良心"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在講述家庭的溫情之外,還有一個隱秘的話題,那就是它體現了很多印度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歧視,除了讓人深惡痛絕的"傳統",還有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
印度歷史上經歷過兩次入侵,所以現在的印度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印度沒有任何聯絡,原始的達羅毗荼人一直被外來的雅利安人統治,為了方便統治,他們在印度劃分了"四大種姓"。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低賤的群體,那就是達利特人,達利特的女人們自然也就更加低賤,為了擺脫自己低賤的身份,能夠成為高種姓,必須要嫁一個能帶給她們好處的男人。
印度法律允許一夫多妻制,儘管有很多高種姓的人,已經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但是隻要他們的身份在,想娶幾個老婆,都會有人搶著嫁給他。
低種姓的女人想嫁給高種姓的男人,就必須早早傾家蕩產的準備一份嫁妝,因為這份嫁妝不僅可以改變她卑微的生活,印度人還認為低種姓嫁給高種姓,下輩子就會成為真正的高種姓,這種落後的婚俗在農村地區尤為常見,印度人罵人最歹毒的一句話就是"祝你生個女兒"。
所以很多家庭為了能攀上高種姓男人,可能會從幾年前就省吃儉用,準備各種金銀首飾,有的甚至能攢下一箱子的金銀珠寶,就為了將來能讓女兒提高地位。
結婚時婚禮的費用都是女方出錢,包括各種傢俱也都是女方買,男方只要開著車過來把女方和嫁妝帶走就可以了。並且女方嫁到了高種姓家族,她就不可以再和她的低種姓家人有來往,當女人們坐上婚車的那一刻,就是和家人們的永別。
"男尊女卑"思想無處不在,為嫁妝殺人也是常事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思想很多國家都有,但是到了今天還如此貶低女性,提高男性地位的國家,恐怕只有印度是獨一份。
印度男人認為女人地位本來就低,所以想提高地位必須給他們很多錢,如果男方提出的嫁妝數量,女方的能力無法滿足,那麼女方就會受到殘酷的懲罰。
在印度農村的很多地方,就發生過因為女方拿不出嫁妝,被男方及其父母活活燒死、活埋、用石頭砸死等慘無人道的懲罰,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男人,最多隻不過被判終身監禁罷了。
結語在一般國家,情侶結婚只需要支付一些應該的費用,就可以幸福的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對於印度女性來說,這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千年流傳的傳統、男尊女卑的萬惡思想、根深蒂固到至今都無可動搖的種姓制度,成為了壓在印度女性身上的大山,被高昂的嫁妝壓的喘不過氣的女性,僅僅是萬千受壓迫的印度女人的一個縮影罷了。
-
11 # 新視角279
印度女方出嫁妝的習俗是世界上最落後最不講道理的,是最欺負女人的習俗,難怪男人們打仗不行,發明創造更不行,除了欺負女人沒別的本事。學好他們不行,學壞一個頂倆。但是中國現在是女人開始學毛病了,高價彩禮,離婚再婚,婚婚佔便宜,為結婚吃虧你看哪個女人去幹,中國的習俗是男人把女人崇壞了,叫中國女人去印度看一看也許能讓她們改改壞毛病,雖然中國男的也有很多毛病但是為結婚準備房子給女方彩禮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孰大孰小,請女人們認清好了。
-
12 # 巢州太傅
看到這個問答,哎呦,印度男人找女人要鉅額嫁妝,跟印度人欺佔鄰國大塊兒土地一樣,都是那麼的狠勁忒足!
一、在印度,收受嫁妝是違法的印度早在1961年就頒佈了《防止嫁妝法》及其後的修正案,旨在禁止嫁妝,並賦予婦女舉報嫁妝勒索的權力。該法將給予和接受嫁妝定為犯罪,並建議最低監禁五年,並處以與嫁妝數額相等的罰款。
儘管如此,嫁妝根深蒂固地存在於印度文化和性別政治中,擺脫它們並不容易。
傳統上,印度人認為新娘嫁過來,負責做飯和打掃衛生等家務,沒有任何貨幣價值。所以,除非她用嫁妝支付住宿和伙食費,否則她基本上被認為是個白養活的人。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性加入勞動大軍,經濟獨立了,但是,嫁妝仍然盛行,女人結婚需要備彩禮,和印度人左手有特殊用途一樣,是印度的文化傳承之一。
二、帶血的嫁妝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
2016年,首都新德里一處婚禮現場
——婚禮賓客集合在新郎的家裡後,新娘的父親拿出一個大金屬託盤,上面堆了5.1萬盧比(10盧比和50盧比的鈔票,讓這堆錢看起來更大),然後遞給新郎。
房間裡,新娘陪嫁的一臺新電視機和一張沙發擺放在醒目位置,目的是讓每一個參加婚禮的人都可以看到。
一份逐項列出所有傢俱、廚房裝置和珠寶首飾等所有嫁妝物品的完整清單,則由新娘家人交給五名證人。清單上的這些物品,女方家將以付款方式交付。
這場婚禮在親友的祝福下,算是成功舉辦了。然而,不幸的是,新郎要的還有一輛摩托車,新郎的父母想要的現金不止他們得到的51000盧比(約1100美元)。
新娘卡姆萊什的父親密斯利奧,對女婿家好話說盡,要兩口子先好好過日子,並承諾會盡快按男方說的備齊其他嫁妝。但承諾容易,掙錢太不容易。
三年過去了,男方家庭不耐煩繼續等待了,開始暴力毆打卡姆萊什,用木棍打她的頭,把她綁起來,把她鎖在牛棚裡,直至她因為失血過多住進醫院才被媒體發現而曝光。
卡姆萊什的父親密斯利奧在女兒結婚前已經為女兒的婚禮和嫁妝攢錢16年了,他儘可能多地從每天的收入中攢錢,他是木匠,一天積攢125盧比,收入微薄。婚禮和嫁妝的總費用約為25萬盧比,摺合今天人民幣22240元,其中6萬盧比是他向老闆借的。當新郎方面要求進一步支付嫁妝時,他允諾支付後,在沒有湊齊錢之前不敢再見到他們。
卡姆萊什的父親密斯利奧說,他女兒從一開始就被人欺負,要求增加嫁妝。她丈夫在8月襲擊她後,把她關在棚裡好幾天,沒有食物和水,直到親戚們來救她。
在印度,嫁妝暴力現象日益增多。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National Crime Record Bureau)統計,2015年,超過11.3萬名婦女報告受到丈夫或姻親的虐待,7646人死亡被歸類為與嫁妝糾紛有關。每天有將近21名婦女因為家庭無法滿足嫁妝要求而被丈夫或姻親殺害。
(上圖:薩蒂婭·拉尼·查達(Satya Rani Chadha)成為印度反嫁妝運動的代言人,為了討回因嫁妝糾紛被煤油爐爆炸致死的女兒伸張正義,她進行了長達34年的法律鬥爭)
三、貪婪的印度男人受害者支持者組織表示,受消費升級推動,印度男人對嫁妝的內含,期待更多、價值更大了,從傳統的現金、金製品、傢俱,到電器、汽車等等,往往都是男方想得到的。
德里婦女委員會主席基蘭•瓦利亞(Kiran Walia)說:“印度各地的物質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嫁妝需求也隨著這些物質需求而變得更加奢侈。”
因嫁妝不足而引發的糾紛,使各個社會階層的許多夫妻分道揚鑣。例如與前印度板球運動員馬諾傑普拉巴卡爾(manojprabhakar)分居的妻子桑迪亞(Sandhya)在法庭上指控丈夫騷擾,她說,馬諾傑普拉巴卡爾對陪嫁瑪魯蒂的車、珠寶、電視、冰箱、沙發、雙人床和作為嫁妝的現金,對這些嫁妝不滿意,從他們結婚之初就不斷騷擾她。
下圖:女方家庭在選購嫁妝
德里婦女委員會的官員瓦爾沙·賈哈(Varsha Jha)說:“人們對嫁妝的要求越來越貪婪和咄咄逼人。有人可能會認為,隨著印度越來越西化,這種要嫁妝的傳統做法會像其他傳統一樣逐漸消亡,但事實恰恰相反。舊習慣依然存在。”
他說:“男人們越來越貪婪,有的男人說,‘我就讓女孩的父母給我買一輛本田而已。’但是接下來新娘家裡還必須買汽油,如果新娘家裡忘記這事,他們會回到新娘家裡去要汽油錢。”
而印度的男人們,包括受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的男人們在內,他們無不期待著嫁妝。研究表明,在印度,受過教育的新郎往往會要求價值更高的嫁妝。
通常,一個高收入的女人只會和一個薪水高的男人相配,男方的收入高,又導致女方需要付出昂貴的嫁妝,這樣才能“門當戶對”,這讓她們的家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泰盧固-雷迪是首都新德里的一個高種姓富人社群,因其過高的嫁妝費用而名聲遠揚,或者說聲名狼藉。至少4000萬盧比,相當於人民幣355萬8,這個天價數字,不是一般人能承受起的。
四、嫁妝產生的其他問題1.除了由於支付不起嫁妝而產生的刑事案件增多外,嫁妝和奢華婚禮的負擔也是導致女性殺胎劑(墮胎女性胎兒的做法)在印度仍然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早些時候,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一篇報道指出,在過去的20年裡,印度可能有多達1000萬個女性胎兒流產,這些家庭試圖避免生女兒的費用,並希望自己能有一個男性繼承人。
2.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即使新郎的家人沒有提出要嫁妝,新娘的家人也會支付嫁妝,因為這是一個彰顯女方家庭驕傲的臉面問題,也是女方家庭社會地位的象徵。不要嫁妝或不給嫁妝的印度人雖然正在出現,但在世俗面前,往往很失敗收場。
人們通常不會直接拒絕嫁妝,而是告訴新娘的父母,“你可以給你女兒想要的任何東西。”就這樣,界定“體面”金額的責任就轉移到了新娘的父母身上。從法律上講,這也不再是嫁妝。
3.對法律的質疑聲不斷。法律對嫁妝雖有禁止,但只要男方不是貪婪得過分而女方又不起訴,特別是沒有鬧出人命、沒有媒體介入的話,法律是形同虛設的。
下圖:1975年在印度加爾各答舉行的反對嫁妝的婦女示威。標牌上寫著“廢除強制嫁妝”
結語印度的嫁妝是新娘結婚時以現金或實物支付給婆家的。嫁妝數量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地區、宗教、種姓和次等級、新郎的教育程度、新娘的膚色以及雙方家庭的談判技巧。
在印度,傳統勢力認為嫁妝是女人不可避免的、自然的成年禮,是印度婚姻制度化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萬惡,雖不合法,但一直普遍存在著。
-
13 # 喻劍峰1
印度男人的娶妻索要豐厚的嫁妝,有他們的理念:男人娶老婆是為老婆娘家分擔負擔,而不是像華人娶妻是給婆家增添人丁的。
回覆列表
確實無法理解,國人娶媳婦又是房子又是車子,又是金子又是票子,就這還來回架勢擺著,你不好生伺候,姑奶奶隨時發飆不幹了。
印度怎麼不是女人嗎?當然不是,人家風俗習慣就是你嫁個女兒給我家幹活生孩子,你還得給足你兒女後面幾十年的生活費,不給也可以啊,保不準你女兒不受欺負。
你一恨勁,不嫁了,自己養著,那你就看好吧,那些有老婆的沒老婆的男人在你女兒頭頂水的時候,出門幹活的時候,捉住她……
印度農村女人20歲不結婚,就是被人恥笑的醜事。這就是害死人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