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若無其是

    不止一張畫像,朱元璋有官方正版宮廷畫像,包括中年版的和老年版的,可謂一脈相承。老朱可謂儀容偉岸,相貌堂堂,否則當年也不會成為領導的養女婿,娶了馬皇后。滿清慣於篡書修史,連歌謠都改了,像那首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這個歌詞是在清初被改了。

  • 2 # 歷史小站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

    徐達畫像

    洪武十七年,鎮守北平的大將軍徐達背生癰疽,朱元璋遣其長子徐輝祖赴北平詔令回京,命太醫醫治。洪武十八年二月,徐達病發醫治無效駕鶴西去,享年五十四歲,明廷上下無不為之悲愴。

    徐達死時正當壯年,且在北平病發後稍有痊癒,而後歸京治療竟又病情加重最終不治身亡,結合後來朱元璋剷除功勳舊將的行為,後人對徐達死亡的原因無不產生極大的懷疑。其中關於朱元璋送“發物”蒸鵝致使徐達病重的野史傳說更是頗有受眾,甚至連吳晗如此明史專家都將此事信誓鑿鑿的寫入《朱元璋傳》中,可見此說影響之大。

    但追蹤溯源、仔細思之,卻發現此事僅為無稽之談,今天筆者將為大家淺析徐達不可能因蒸鵝致死的原因。

    朱元璋畫像

    背疽一病常見於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人物均得此病而不治身亡,如秦末之范增、三國之

    劉表、南宋之宗澤均因死於此。

    當徐達被召還歸京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逐漸康復,而朱元璋聽聞後卻下令將一隻蒸鵝賜給徐達,徐達見燒鵝後痛苦無奈之下只能進食,事畢病發身亡。

    這種荒誕不經的說法最早出現在明朝中期的一本野史筆記《翦勝野聞》之中,且僅有“賜食”字眼,並未提及蒸鵝一事,而這本野史本身“書中所紀,亦往往不經”。此後清代的趙翼在其《廿二史札記》中將此事轉述,畫蛇添足的增加了“賜以蒸鵝,疽最忌鵝”一句,但趙翼也在書中明確表示此事是“傳聞無稽之談”。

    二、 蒸鵝一說的不可信

    熟知明初歷史的歷史學者一聽便知“賜鵝”一說是後人編擬,吳晗所撰《朱元璋傳》無非為迎合當時政治形勢和提高趣味性,才將此事收錄其中。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此事的荒誕。

    首先從中國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蒸鵝是否為“發物”尚且存在爭議。傳統醫書最為著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莫此為甚,火燻者尤毒。”然而《飲膳正要》以及《隨息居飲食譜》中均認為鵝肉性溫平,與葛根類似,補虛益氣。

    此外中醫典籍中就對鵝肉有過爭議,在《本草求真》中早有記載:“鵝肉,按書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涼,有言氣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則解熱解毒,有言服則發風發瘡發毒。”可見鵝肉是否為“發物”尚不能明確,因此徐達吃鵝肉致使癰疽病發,從基本原理上就並不能解釋通順。

    《朱元璋》中徐達劇照

    三、朱元璋絕不會殺害徐達的原因

    其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朱元璋是不可能殺害徐達,或者說在當時那個時間節點絕不會謀害徐達。

    徐達自至正二十三年追隨朱元璋起兵反元,披荊斬棘、南征北戰數十餘年,一直作為朱元璋絕對親信和主力,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從未有人能夠替代。即便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曾經密奏構陷徐達有反意,朱元璋也對其忠誠和能力深信不疑。因此,從感情上來講朱元璋逼殺徐達並不能成立。

    對於政治人物探討感情未免過於幼稚,但即便從政治利益角度而言,縱然朱元璋心憂徐達功高震主,也絕不會在此時對徐達下手。

    前文筆者曾經寫過洪武五年的北伐嶺北一戰致使失利,此戰過後明廷調整了對蒙元殘餘勢力的作戰方略,將主要手段從軍事打擊轉為政治拉攏。但不甘心的明廷時刻準備再次對元發動致命一擊,而徐達作為北境最高軍事統帥,一直在邊塞統籌軍眾、以備元患。

    自洪武五年大敗之後的明廷轉變主要策略休整將近十五年,積攢絕對優勢後的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於洪武二十年九月至二十一年四月,發動滅亡蒙元汗廷的大規模軍事進攻。此時的徐達已經逝世兩年,此戰由其手下大將藍玉掛帥,一戰斬殺北元太尉蠻子倉,受降北元貴族三千一百一十三人,軍士七萬、馬匹近五萬,其他物資官璽無數,北元之根基被徹底動搖。此後北元作為一個完整的政體便不復存在,可見此次作戰影響之大。

    明軍追擊圖

    倘若徐達不在洪武十八年病逝,此次北伐主帥自當仍由其擔任,此次對元作戰也不會因為主掌北境軍政大權的徐達的去世,而將北伐作戰部署延後。

    因此在洪武十七、十八年間,徐達對於朱元璋對於明朝而言仍有相當大的作用,朱元璋絕不會在此關鍵時期自斷手腳,空遺國恨。

    至於為何蒸鵝一說為流傳至今而且仍有大批信眾,筆者認為除了清朝對前朝的刻意抹黑外,這與朱元璋後期的弒殺行為無不相關。

    朱元璋在洪武中期利用“胡惟庸謀逆案”一事屠殺宰相胡惟庸九族,連同其親家李善長全家七十餘人盡數被害,其他被牽連功勳舊將數不勝數,連“淮西二十四將”中就有一半以上的將領因為此事被殺被廢。而後“藍玉案”更是殘暴不堪。

    朱元璋未能選擇更為合適的方式處理功勳階級,反而使用如此暴虐方式,這也就不能怪後人對其刻意指責和抹黑了。

    參考文獻:

    [1] 陳梧桐.從賜徐達食蒸鵝的傳聞說起[J].

    [2] 楊葛亮.從中醫學角度揭秘徐達之死[J].

    [3] 金世洪.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之死迷霧重重[J].

    [4] 徐先知.徐達軍事思想研究[D].

  • 3 # 皇帝不稱朕

    (一)

    先說說“滿清黑明朝”這件事。

    現在是一個網路輿情發達的時代,於是網上喜歡明史的人,就集結為“明粉”兵團;有了堅決捍衛大明的“粉絲團”,自然就有了作為其對立面的專門“黑”明的“明黑粉“。兩邊論戰不已,而且言辭激烈。看了網上那些義憤滔天的言論,一時間,我很有些迷惑茫然……

    學習歷史,不應該是這樣的嘛!

    喜歡一個朝代,就只說它的好,聽不得別人說它不好,否則就是”黑“。然後黑與粉在網上展開口水大戰——這跟兩個存在競爭關係的明星的粉絲團互相開罵,有何不同?我記得九十年代,香港兩大天王張國榮、譚詠麟,他們的粉絲就是這樣的,很有點不共戴天的火藥味。

    明星粉絲被稱為”腦殘粉“,這類人“情商”太高,讓我不敢置評。可是歷史上的朝代不是某個明星,學史者也不是腦殘也要追星的粉絲,學史的目的,正是為了變得更加理性呀,怎麼學著學著,歷史愛好者變成了“熱血青年”?我真搞不懂。

    好比我的專業是明史,天天讀明朝的書,與明朝人神交,砥礪久之,當然對明朝是有感情的,至少我寫文章,不會去惡意詆譭它。我筆下的任何話題,都不過從材料中發現問題,據材料說事,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還以為自己寫出來的文章,足以令讀者信服。卻不料,許多明粉罵我“黑明朝”。

    我明明不黑嘛!

    (我寫的“明宮揭秘”系列的第一部《大明王朝家裡事兒》)

    (二)

    如果連我都黑明朝,那麼清朝定然更屬“惡毒攻擊”的罪人了。

    清人修的《明史》,就是一部黑明朝的大毒草!

    事實是這樣嗎?

    據我研讀大量明清史料,並沒有得出這樣的結論。

    清朝人以治學謹嚴著稱,他們或許會明朝人有一定的偏見,比如他們經常說,明朝人做學問太粗疏、學問太差,但他們很少故意去“黑”明朝或明朝人。這其實是網友的偏見,或自以為是的錯誤推理(清滅了明,自然要黑它嘛)。好比我下面要講到的朱元璋的容貌問題,因為出現了許多朱元璋的醜像,實在太難看,許多人就武斷地說:這是清朝人黑明太祖。然而,他們不知道,明太祖的“醜像”早在明朝中期就已經大量出現了,哪裡等得及清朝人去黑?(詳見下文)。

    那麼“黑”明朝的是哪些人呢?

    今天的什麼“清粉”我就不說了,我只說古代人。

    根據我讀書的印象,黑明朝的,主要是明朝人。

    首先是官方。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清朝的實錄(朝廷編修的本朝正史),是最為精嚴的,它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清朝皇帝塑造得特別偉大、光榮、正確。這是清朝人不斷洗刷、修改實錄形成的。然而當你們去讀明實錄時,就發現明朝皇帝多不怎麼樣,就連朝廷自己修的正史上的大明皇帝們,都不怎麼樣!明朝修史,遠不如清朝那麼尊重他們的“聖天子”。

    修史的都是臣下(由宰相擔任總裁),他們經常將派系、小集團的利益和人事糾葛帶入史書中,自覺和不自覺地對本朝政事形成抹黑。而且每到改朝換代,新皇帝上任,明朝總是借這個機會“興利除弊”,透過詔書的形式,全面扭轉前朝的弊政。這些都老老實實記在史書裡,後人一看,嘖嘖,明朝一代一代的,怎麼全有毛病?

    我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好比明武宗朱厚照,大家都知道他好遊玩、親信奸佞、任用太監,整天住在豹房裡,不理政事,把朝政搞得烏煙瘴氣。這些是清朝人黑的嗎?不是,全都記在《明武宗實錄》裡呢!這部實錄是嘉靖初年修的,是明朝人修的明朝史。為什麼嘉靖年間的史官,對武宗特別不客氣,就連他的身世之謎都洩露出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對武宗有惡感,所以放任臣下這麼“胡寫”(其實是老實地寫)。這在清朝可能嗎?清朝個個是“聖主”,因為他們的史書多造假;明朝皇帝多不堪,主要是明朝的史書,有意氣、挾私心,但刻意造假的,卻不多。

    明朝修史不怎麼替本朝皇帝洗地,於是就把大明給黑了。

    (明實錄,是研究明史的基本史料)

    這是第一個“黑手”。第二個黑手,是民間“寫手”們。前者是官修史書,後者是私人修史。

    明朝時,文人流行寫筆記、修私史,出版業發達,思想自由、文化昌盛。大量關於本朝的傳聞流言,未經“審查”,就寫入書中。我曾經編過一個表,專門蒐集朱元璋的事例,很快發現,明朝人的記載,多是來路不明的野史,很多都是不經、誇大和不可信的。比如著名的明成祖朱棣凌遲宮女三千,純粹就是放屁。

    由於明朝人寫書,基本上沒有禁忌,他們隨便寫,自然容易往“黑”的路上奔了。而清朝實行嚴格的文化專制,不許人亂寫,寫史的基調必須與“正史”和官方態度(所謂的“二十四史”就是清朝形成的)保持一致,否則有殺頭的危險。於是一個“康雍乾盛世”就在歌功頌德中形成了,轉而去翻明朝的書,亂七八糟的,什麼都有,眾人筆下的明朝肖像,自然就像剛剛從非洲出差回來——真黑!

    可以說,“黑”明朝的,主要不是清朝或清人,而是明朝自己人。許多網友根本是弄擰了。

    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朱元璋的容貌是怎麼回事,經過材料的梳理,我們將發現,朱元璋形象的形成,是明清兩代大眾集體意識雜糅、選擇、互動、塑造與再塑造的結果,體現的是複雜的群眾心理,而絕對不只是某個人“黑”與“粉”的結果。

    (三)

    世上流傳兩種朱元璋的畫像,一正一異,或曰一美一醜。

    左為明太祖朱元璋老年真容,堂堂之貌,頗有帝王威儀。許多人卻不信,說是被畫工美化了的(不排除畫工在繪畫時稍加修飾,以符合"聖君"的相貌標準,這是古代帝王畫像時常做的事)。俗話說,“我信你個邪”,可人們偏偏就愛“信邪”。直到今天,大多數人仍然相信,右邊這種簡直不似人類的醜像、異像才是真的,就連孫中山率領國府官員去祭祀南京明孝陵,都掛的是這種異像。

    如果朱元璋忽然一下從墳墓裡跳出來,他一定不認得,那是自己的畫像。

    這一幅朱元璋中年正面坐像,才是朱元璋真實的面容。上面的老年半身畫像收在一本冊頁裡,便於展閱,而這是一張立軸,用於宮中懸掛。這兩幅御容,一中年一老年,很明顯是一個人,他們才是真正的朱元璋。

    我要說明的是,我們今天看人畫像,說嫌其醜,或贊其美,然而古人在美醜之外,更在乎奇不奇。“奇貌”代表了神奇的命運,其中蘊含了天命。朱元璋之貌,雖醜,卻不是醜惡,它是“雄奇”的,是雄傑之貌。試想廟裡的金剛,哪個美,但哪個不令人敬畏?

    朱元璋的多數醜像,繪製粗糙,不合禮制(如衣冠),都來自民間(也有轉入內府或勳戚之家收藏者)。它們不是朱元璋的真容,只是後世之人對傳奇帝王朱元璋的再“寫真”——所謂的真,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真實。對此我從學術上已基本澄清了,請參見胡丹:《相術、傳播與符號——朱元璋相貌之謎的探析與解讀》(《史學月刊》2015年第8期)。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些醜像可分兩類,一類是鞋拔子臉(即額與下巴都較為突出,臉部卻凹進去),一類是臉上生有黑子,當然也有兩者兼備,既是鞋拔子臉,同時臉上也布黑子的。

    此像出自清人之手,繪製較精,是朱元璋異像中少有的精品,並曾入藏清宮,正上居中還加蓋有“乾隆御覽之寶”。這位“朱太祖”還不算太醜,卻暗含了“奇”的因子。

    原來在這幅畫像中,朱元璋的臉上,不多不少,生有七顆痦子。七子,正與北斗七星相對。而且每一顆都對著臉上一處要緊地方,比如雙眉正中,是印堂,右耳垂是地輪等等。其實這都是古代相書的規則。說白了,所謂朱元璋異相,就是相術的衍生物,是經過神秘化修飾的圖畫。

    大致來說,朱元璋異相之異在二:一在臉型,就是相書常稱的“天地(額與下巴)相朝,五嶽(五官)俱附”之容,就是我們俗稱的鞋拔子臉;二在臉上的黑子,我們知道,古代的異人,身上常長這些東西的,以“成紋(圖形及文字)”者最貴。

    有的異相,是鞋拔子臉,無黑子——

    (只要寫著“明太祖”三字的,都肯定不是明朝人的作品。明朝人稱朱元璋,只會尊稱為“太祖皇帝”)

    有的既是鞋拔子臉,也有黑子——

    (請注意,右邊這幅是當代人的作品,作者供職於南京孝陵博物館,它卻經常被當作古畫)

    有黑子的,數量也不同:有十餘粒的,36粒的,72粒的,更有“黑子盈臉”的(太多,數不清)

    朱元璋與漢高祖,都是平民英雄,兩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傳說中)都長有黑子,不同的是,在各種朱元璋畫像裡,但凡有麻子,都長臉上,而漢高祖劉邦的七十二顆黑子,是長在“股”(大腿)上。看來還是漢代人有良心,沒把劉太祖的形象搞得太腌臢,還算得器宇軒昂,朱元璋就不行了:太醜了!這是因為近世有更多的群眾在參與積極的創作——這與“滿清”黑不黑明朝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一些人看到朱元璋醜得不行,便以為是清朝人黑的,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古人鑑賞帝王名臣,最主要的標準,並不在美不美,而在相貌奇不奇。一副奇貌,才是驚為天人的!所以,朱元璋被“醜”化了,並不真是在黑他,相反,卻是在神話他。朱元璋醜到沒朋友,大量醜像的面世,隱藏了極為微妙的群眾心理。

    最後的結論是:學歷史,有很多種視角,唯獨不能有一個黑或粉的視角。那會矇蔽住自己的眼睛,如此,反而不如不讀史了。

  • 4 # 君言諾

    這是電影《讓子彈飛》裡的話

    自講武堂出來,我追隨過鬆坡將軍。。。

    將軍死在了日本,我回來了,正碰上軍閥混亂,於是落草為寇,張牧之也被叫成了張麻子,人們也更願意相信他的臉上有幾顆麻子。。。

    古今中外,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改寫的!

  • 5 # 回憶還是要忘記

    觀中國歷史,《明史》可信度最差。雖然明朝離我們並不遠,當時市井文化發達,文人墨客眾多,但我們卻只能霧裡看花,蓋因《明史》不實記載問題太多了。

    從順治開始,直到乾隆四年,前後經歷了94年,為何還沒能修好呢?甚至中途還遇到莊氏明史案,結果民間修史行為被殺的人頭滾滾。要知道,離那段時間越長,人們記憶越模糊,最後就越不準確,修史94年,可謂中國古代修史歷史的奇觀。

    更為重要的是,清朝在修《明史》的同時,還做了二件事,讓記載真實明朝的檔案文獻書籍徹底湮滅,消失在歷史中,也讓明朝究竟什麼樣成為了謎團。這兩件事就是:文字獄和編修《四庫全書》。以至於如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中國科技成就的鉅著,也被列為禁書,流落到日本,在世界各國發揚光大。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清朝為何瘋狂抹黑明朝呢?說到底,就是想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就如康熙所表述的“縱觀中國歷史,清朝得位最正”,但清朝做的並不好呀,被吹捧為康乾盛世的年代,全國耕地面積還不如明末崇禎時代,社會經濟由繁華極速凋零,多麼打臉的事情呀。

    於是,按照“毀滅一個國家,莫過於毀滅他們的歷史”的理論,於是清朝全國上下,從大頭目開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抹黑明朝大業。以下10件事,只是抹黑明朝的冰山一角,主要是因為我們都熟知,但卻被洗腦了。

    明成祖朱棣

    1、瘋狂抵毀明太祖相貌

    如今我們看到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簡直是外星人嘛。按理說,不要說清朝人了,就是明朝人,除了朱元璋同年代的,後人也沒見過呀,為何清朝畫家言辭鑿鑿的如此給朱元璋畫像呢?他們依據是什麼?

    原來,依據的是《太祖皇帝本記》,但這本書是清朝無良文人瞎編的,討好滿清權貴的書籍而已,上面記載豈能相信?

    但說朱元璋如果真的長的很糟糕,當時義軍統帥女人也不見得喜歡他呀,而且朱元璋的後代個個還算可以吧。因此,朱元璋或許遠離英俊,但至少正常相貌吧。

    2、瘋狂詆譭抵毀朱元璋殺功臣,殺的是貪官汙吏絕可不提

    朱元璋是貧寒出身,對民間疾苦很瞭解,對貪官惡吏非常討厭。當有一天,他執掌國家大權之後,自然就想約束官吏,讓貧寒百姓能夠幸福生活。這一點是肯定的,不然朱元璋怎麼會在全國很多城市建類似於養老院、免費醫院的機構呢?

    所以,作為鐵血軍人出生的他,對於貪官汙吏,下手一點不手軟。的確,朱元璋是殺了很多功臣,但這些功臣難道剝削百姓就對嗎?貪官就不該殺嗎?既然如此,為何很多人說他這點不好嗎?要知道古代話語權掌握在誰手裡,全都是文人手裡,讀書人手裡。這些人當官是要撈錢的,如此一來能為朱元璋說好話嗎?

    更重要的是,到了清朝,情況又出現了鉅變。滿清滿洲人和漢人買辦(主要是當官的)統治全國漢人,他們坐享其福。本來滿清就有攻擊明朝的願望,再加上自身本就是貪官,如此還指望有人說殺貪官應該嗎?於是,最後就是瘋狂詆譭朱元璋了。

    3、滿清編“鳳陽花鼓”抵毀明朝,明朝人敢唱嗎?

    鳳陽花鼓開篇是這麼唱的:“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擦,明朝有人敢這麼唱?不怕被殺頭?更何況歷史記載,朱元璋還是很有建設家鄉的願望的,遷移了很多富戶去鳳陽城,本身就有發展家鄉,提升嘉興gdp的目的。如此一來,鳳陽本地老百姓肯定歡迎他呀。

    但這歌曲就這麼堂而皇之的流傳出來了,還言辭鑿鑿的說是明朝就流傳下來的。實際上,這是清朝早期出現了,並得到清朝統治者的指使和鼓勵,由一些乞丐在街頭巷尾,乃至全國各地相互傳唱,用意還不明顯嗎?

    4、鄭和七下西洋是找建文帝,確保朱棣江山穩固

    在明朝初期,可謂真正所謂的萬國來朝,東南亞很多國家都來朝拜明朝皇帝,其中鄭和七下西洋功不可沒,也是明朝朝貢體系發展的重要一環,極大的宣揚了國威和促進海外貿易。然而,在清朝描述中,鄭和七下西洋充滿了陰謀論,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最終是為了除掉他。

    為此,前後動用兩萬多人馬前去尋找,他不怕打草驚蛇?更何況,這種尋找建文帝的說法,在明朝敢流傳嗎?不怕被當時皇帝殺頭?實際上,這只是清朝抹黑朱棣,說他小肚雞腸,浪費國家財富而已。

    明朝繁榮一景

    5、抵毀明成祖不是漢人,而是回族人或朝鮮人

    在清朝流傳的說法中,明成祖朱棣不是漢人,而分別是回族人或朝鮮人,所以告誡漢族小屁民:大家也就不要糾結皇帝是少數民族的事了,滿大人做你們的皇帝沒什麼不好,和你們之前的皇帝一樣,都是少數民族的,你們好好幹活就行,不要反抗。

    說朱棣是回族人,理由是朱棣修建伊斯蘭廟。說朱棣是朝鮮人,理由是朱棣的母親可能是朝鮮人。這兩種說法何其荒唐,崇禎的時候,還修過基督教堂,那麼他是歐洲人?朱棣母親是朝鮮人,他就是朝鮮人了?

    6、汙衊詆譭明朝皇帝短命,都是因為淫亂太多

    坦率的說,明朝皇帝的確不長壽,但並非淫亂,而是因為修道煉丹,天天吃重金屬能不早死嗎?清朝詆譭明朝這點,只是想說明明朝皇帝都很荒淫,不是明君所為,所以不要想念他們了,真正的明君是清朝皇帝。

    但是明朝有隻娶一位老婆的皇帝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皇室子女一直不太多,就朱元璋稍微多一些。相比之下清朝呢?讓少女尖叫的康熙乾隆等人,100多個,都不知道怎麼荒淫才能生下這麼多,甚至還有得了梅毒去世的皇帝。沒有對比,就沒有真相。

    7、詆譭萬曆不上朝荒廢朝政,清朝皇帝天天忙卻割地賠款

    關於萬曆不上朝,有兩件事要說,一是明朝在當時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內閣制度,沒有了皇帝,整個文官系統也能流暢的運轉;二是萬曆三大徵,軍事緊急,萬曆有耽誤嗎?

    重要的是,內閣制是典型的先進的政府制度。後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哪個國家不是採用內閣制?萬曆不上朝,國家交給內閣處理,豈不更好?然而,這一點到了清朝嘴裡,就變得了皇帝不是明君,荒廢朝政。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有誰聽說伊麗莎白天天上朝開會?有人說伊麗莎白不好嗎?

    但是,滿清皇帝天天努力,結果呢?從康熙開始就是天天忙,修避暑山莊,修圓明園,同時代的國外皇帝勵精圖治,結果是稱霸世界,咱們大清呢?只是思考如何更好的壓制國內一幫小屁民。

    大明艦隊

    8、詆譭明朝是個太監帝國,清朝奴才好像更多呀

    明朝有太監,清朝也不是沒有太監。更為惡毒的是,清朝太監都是漢人。當然,和滿人自身有關,因為滿人落地就有“落地銀”,不用從事勞動,全部國家奉養,也就不存在生活貧困了,所以也就不會做太監了。

    詆譭明朝是太監帝國,主要是指明朝宮內有10萬太監,和太監勢力強大。首先,其實怎麼可能有那麼多,整個北京城才100萬人左右呀。其次,太監亂朝的時期其實並不長,一般只有幾年時間,就被趕下去了。更何況太監是皇帝家奴,皇帝如果換了心思,他們倒臺很容易。

    其實,清朝更是奴隸制度呀,動不動就喊“奴才”怎麼樣怎麼樣,說到底還不是一樣嗎?

    9、明朝滅亡是因為崇禎藏著銀子,不肯拿出來,導致沒人抵抗

    這點說法很奇怪,明朝本來每年稅收就不高,商稅收不到,只能收一些田稅,讀書人和達官貴人的還收不到,崇禎哪有銀子?每年有防衛遼東的開支,國內李自成等造反者的開支等等,國家沒錢了。

    有一段歷史這麼說的,當時李自成打到京城,開啟戶部銀庫,裡面窮的跑老鼠,但拷打達官貴人,卻收刮出6000萬兩白銀。所以,清朝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相反,在清末雖然外敵入侵,但滿清權貴依然醉生夢死,慈禧挪用海軍費用修園子辦大壽就是明證。另外,英明皇帝乾隆修圓明園,修的國家沒錢了,最後留給嘉慶一個大貪官和珅。

    10、詆譭明朝自毀長城,殺了軍事天才袁崇煥導致國事糜爛

    崇禎為何殺了袁崇煥?實際上有四個原因:一是袁崇煥愛說大話,說五年平遼,結果證明真是扯淡;二是擅自殺了毛文龍,後來被證明後果很嚴重,導致金兵再無後顧之憂;三是私自和後金議和,沒有國家授權,怎能這麼做呢?四是金兵入關搶劫,平遼督師袁崇煥竟然毫不知情。

    滿清為何說明朝是自毀長城呢?說到底就是說明朝皇帝不識人,如果袁崇煥還在,怎麼樣怎麼樣。一方面指責詆譭明朝皇帝水平有問題,一方面安撫漢人大臣,言外之意說明朝沒有重要你們。

  • 6 # 漢唐宋明

    所謂瓜田李下,誰讓滿清修史修的最長,還大搞文字獄,對言論自由控制是最嚴的朝代。

    所以才有很多人對明史報有懷疑度。就好像某人,天天晚上去寡婦家,他說他跟寡婦是清白的,誰信?

    當然明朝文人黑朱元璋,也說的通,朱元璋為了肅清史治,殺了太多貪官文人,甚至給了現代百姓都沒的特權,百姓可以自己抓貪官汙吏,進京告狀。

    如此行為,那些當官的文人自然把朱元璋恨死了,所謂千里當官只為財,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可是朱元璋是皇帝,那些貪官又鬥不過,那隻能暗地裡,編寫黑朱元璋的文章,在民間散播搞臭朱元璋。

  • 7 # 望斷天涯空悲恨

    確實是存在明清之間互黑的事情,我舉最經典也最好印證的事例,明朝長期稱清朝為“建虜,東虜,奴酋”。難道只准明朝罵清朝,清朝不可以反擊嗎。明英宗身世之謎,《明史本紀》裡記載,明英宗是明宣宗和孫太后親生兒子,而在後面的《后妃傳》裡英宗成了宮人之子,孫太后假孕產子,而且可沒說是明宣宗和宮人生的,也就是說按照后妃傳的論斷,明朝的國祚恐怕不是那麼好說了。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明武宗身上。原本說武宗不是孝宗兒子,是寧王朱宸濠的旗號“我祖宗不血食久矣”,本紀裡明史態度默然,而在王陽明傳裡,卻大書特書。好反覆的明史。

    對明末新思想的記載,比如李贄,何心隱和達官和尚。明史全部是否定態度(明朝官方確實也是持反對態度),實際上明末思潮恰恰是明朝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記載李贄是個老色狼,何心隱是個對抗朝廷的亂臣賊子,達官更是一無是處。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這樣。

  • 8 # 清風明月話歷史

    歷代王朝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統,都會有意識地黑前朝,清朝也不例外,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下清朝在哪些地方做的不地道,黑了明朝哪些地方?

    清朝黑明朝皇帝黑得最厲害的應該算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了,一說起朱元璋,或許大家都會想起此人與漢高祖劉邦一樣,建國後開始屠殺功臣,說他是個忘恩負義的暴君,民間到現在還流傳著他火燒慶功樓,還用蒸鵝毒死了明朝第一功臣徐達。

    (圖為火燒慶功樓的劇照)

    說朱元璋當了開國皇帝之後,擔心那些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有一天會黃袍加身,恃功奪權,於是命人建造慶功樓。劉伯溫得知此事後,向朱元璋辭官,告老回鄉去了。

    劉伯溫臨行前,向徐達辭行,說道:“徐兄,小弟先走一步了。有一句話望你老哥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納悶不已,想問個究竟。劉伯溫卻微微一笑,說道:“照此行事,日後便知。”說完,便飄然而去。

    (圖為徐達率軍北伐的影象)

    倆人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慶功樓火光沖天。功臣們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慶功樓的毒計。

    徐達雖說從慶功樓裡死裡逃生,回到家裡,但是整天飯不想吃,門不敢出。沒有多久,便憂鬱成疾,背上還長了個瘩背,人瘦得脫了形。

    一天,兩名太監送來了一隻清蒸公鵝來到徐達府上,說道:“皇上聞知丞相貴體不佳,特命小人前來問安。”徐達知道,公鵝是個發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鵝,豈不要命?這是皇上要賜死臣。想到此處,兩行熱淚潸然而下。他含淚謝恩,收下了公鵝。當夜,徐達便含恨死去。

    其實史書上一直找不到類似的記載。而民間小說《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裡卻有類似的故事。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英烈傳》評書裡。當年明朝人民群眾為了歌頌朱元璋開國創業,便流傳下了小說《皇明英烈傳》。而滿清皇帝為了抹黑前朝,對老朱同志更是不遺餘力地醜化,妖魔化(誰叫你再百姓心中威望如此之高),授意一些無恥文人篡改《皇明英烈傳》,加了火燒慶功樓的曲段,並將“皇明二子”去掉,傳下這本《英烈傳》。

    歷史上的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確實進行了論功行賞。當時一共封了6人為公爵,28人為侯爵,不僅許以高官厚祿,給了大量的封地,還給了他們一樣神物——免死鐵券。可是有些開國功臣們得到鐵券者,有恃無恐,在地方上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無惡不作,最終加速死亡。

  • 9 # 大宋藝祖趙匡胤

    每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必須對被它取代的前朝進行歌頌,因為前朝得位正,自己也就正了。大清從順治皇帝八年開始修築《明史》,依然利用了明朝的遺臣與後代。大清聖祖仁皇帝康熙打算用顧炎武來續修《明史》。顧炎武可是中國的一個超級明粉的。但是從三藩之亂後顧炎武也逐漸的開始順從大清了,因為他看出“清承明制”,大清皇帝上守“天道”,下尊孔孟之道。但是顧炎武年紀已經太大了,所以拒絕了康熙皇帝的邀請,把自己培養的兩個外甥推薦給康熙皇帝了。《明史》經歷了從順治到乾隆朝近百年的修編,應該說是十分完美和嚴謹了。對於明朝皇帝的一些“壯舉”《明史》是沒有記載的(如朱元璋的扒皮實草)

  • 10 # 玄未半秋

    明憲宗萬貴妃的記載。明史中說萬貴妃生不出孩子,就逼著所有懷孕的妃子墮胎,毒殺所有皇子,明孝宗在母親和太監張敏的犧牲後長大成人。這個說法的原始出處于于慎行《谷山筆塵》,他說這個故事是從一個南京的老太監哪裡聽來的,但是他記錄這件事的時候距離萬貴妃去世已經過了100餘年。而且發生了這樣的事,在《憲宗實錄》和同時期官員的回憶錄中,居然都沒有提及,而且當時後宮中,最大的是皇帝親媽周太后。謀殺太后的孫子,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取自《從黃河文明到一帶一路》

  • 11 # 朝文社

    這個話題,說來得先一聲感嘆:在“黑明朝”這件事上,清王朝的各行各業,確實有過八仙過海的場面,簡直各有各的套路!

    套路最直白的,當屬群眾十分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評書,典型誕生於清代中晚期的晉劇《火燒慶功樓》,劇中的大明太祖朱元璋,完全被黑成了處心積慮殺功臣的陰險小人。而大明開國的文臣武將們,更在劇中被慶功樓上一把火全燒光。還有朱元璋的親外甥,大明開國戰將李文忠,竟不留神就中了朱元璋搭上妖豔寵妃設的美人計圈套,落得含恨而死。一番離奇劇情,簡直把朱元璋全家打包黑!

    不過這類“野史款”的黑法,雖說天雷滾滾,但距離歷史真相,更是十萬八千里。只要多讀點書,基本就當樂子看。而要論“抹黑”手段十分藝術的,還得是清朝學者的編修史書工作,比如編《明史》。

    倘若簡單翻翻由清代學者辛苦編修的《明史》,基本看不出“黑”來。作為一部編纂十分精心的史書,《明史》對於明王朝三個世紀的人物大事,都給予了詳細的記錄,尤其是明代帝王們,《明史》裡更常見十分中肯的評價。難道全是這麼客觀?《明史》的“水準”就在這裡——赤裸裸抹黑算什麼本事?要的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手段!

    如何“潤物細無聲”?瞧瞧《明史》裡關於明憲宗的一段記錄就知道:一輩子做宅男的明憲宗,專寵萬貴妃二十多年,放任萬貴妃禍亂後宮,甚至強迫其他嬪妃打胎。如果不是太監張敏良心發現,主動向明憲宗坦白交代,甚至當時的小皇子,未來的明孝宗,十有八九就死在深宮裡。如此糊塗蛋明憲宗導致的宮廷愛恨情仇,《明史》裡怎麼查的這麼清楚?

    事實上,這段催人淚下的歷史,《明史》在編修時,並未查到確鑿的出處,只是從明朝文官于慎行的《谷山筆塵》隨筆裡查到,但于慎行寫隨筆的時候就說的很明白,這件事就是他聽一個老太監說的,真假根本不敢保證。而照單全收的《明史》,寫這段故事時都露出了馬腳:那位仗義救小皇子的好太監張敏,在《明史》的這一章裡,落得被萬貴妃迫害致死。但接下來一章裡,多年後理論上已經死掉的張敏太監,竟又精神抖擻活過來,還跑到地方上胡作非為!

    如此驢唇不對馬嘴!也叫乾隆皇帝稽核《明史》時,看到這段就來氣,甚至下詔把幾位編纂《明史》的清朝“大師”狠罵一頓,箇中漏洞更一個個羅列出來!但罵過之後,還是照單收入《明史》了,事實證明,抹黑的效果十分好。

    不止是講人物,甚至在講起明代好些大事件,特別是榮耀功勳時,清朝人編《明史》時,更是講究順手一擊。比如著名的萬曆朝鮮戰爭,《明史》在記錄這一輝煌大戰時,隨手斷章取義,就把在露梁海團滅日本艦隊的大明戰神陳璘,活活黑成了貪汙犯。然後再隨手一個總結,給萬曆朝鮮戰爭弄了個“喪師數十萬”的評語。派兵總數最多不過七萬的大明朝,想要損失到清朝學者期望的程度,就算全軍覆沒好幾遍也不夠!

    類似這種黑法,在整個清代的相關史料裡,也是時常可見。但別管“黑”的技法多麼高明,歷經歲月的大浪淘沙,歷史的真相,終於會公正的浮出水面。讀史治史,其實不必感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相反另一個真理,就如辛棄疾的那首詩,不斷的被歷史驗證: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 12 # 苟或

    歷朝歷代都會黑前朝,清朝算是很客氣的了,給明朝的評價而言頗高,要說黑的話應該是黑明武宗,萬曆,天啟,嘉靖最嚴重,然後又把崇禎洗的太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雞中哪一把突擊步槍最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