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看歷史
-
2 # 無欲則剛
老朱原名叫朱重八,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元朝人(大多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都是這樣)對漢人大概是有些種族歧視的意思,而且明朝把國民分為四等,最高等的自然是蒙古人,等級最低的是南方的漢人。按著元朝的法律,如果一個蒙古人(高等)殺了一個漢人(低等)那麼是不能問罪的,就算是問罪也只會受到相當輕的責罰。所以,很多漢人(包括朱元璋)沒錢沒勢的活著很艱難。
後來有一次南方大旱(具體點就是濠州)(重八兄老家)(今天安徽省鳳陽縣),本來南方的民心就不穩定,當時朝廷的賑災款還被貪的一點不剩了。朱元璋實在活不下去了,就加入了紅巾軍(他的家人已經都死的差不多了)。
再來,我們來看看重八兄給自己起的名字,璋本來是指破碎成兩半的玉,前面有個元字。。。殺氣夠重的。。。其實還有張士誠,這個傢伙的年號居然是天完。。。當然不是自己想要完蛋。。。元朝,也就是大元。我們像個辦法把它們蓋上。。。嗯嗯。。。
所以,朱元璋恨元朝,而且他和很多漢人一樣是不得不反。
-
3 # 南渡唐後人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我們漢族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一個歷史上最剛強朝代,留下古代漢族人最耀眼的錚錚鐵骨般的驕傲。為防蒙古反撲,“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段歷史是怎樣的呢,留給我們哪些教訓?下面邊敘邊議這段歷史。
一、布衣皇帝的傲人戰績、“屌絲”逆襲的典範——朱元璋首創從南至北的北代蒙古的大業
剪滅武昌陳友諒、姑蘇陳士誠、台州方國珍後,進兵八閩,基本統一南中國。經與謀臣、武將密商,北伐時機快到。於是,1367年,39歲的朱元璋揮師北進中原,完成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從南而北統一全國的戰役。此役,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為副,統軍25萬,從南京出發,經兩淮,至華北。此次戰役,朱元璋吸取南北朝時期宋武帝、文帝北伐中原時分步略地而失敗胡教訓,集中兵力,以殲滅北元有生力量為戰略目的進行決戰,並進行系統的戰役部署:先取江蘇山東,剪除北元左翼;之後進兵中原,斬斷北元右翼,奪取潼關,一舉蕩平北元主力,使北元勢孤援絕;最後進兵元朝首都,完成對元朝行政中樞的控制,分兵再進華北、西北,風捲殘雲般一統華夏。不得不說朱元璋的軍事才能是古代皇帝中的佼佼者。
徐達佔領山東後,40歲的朱元璋(1368年)在群臣的簇擁下稱帝建號明朝。但雖然元朝皇帝與行政班底仍在,統治著茫茫草原及東北廣闊土地,依然伺機復辟。為此,朱元璋先後進行八次北伐的北元殘餘勢力,力圖控制東北及蒙古草原。
(一)“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一次北伐北元,將北元趕回蒙古草原,徹底退出傳統王朝邊界。
1370年,元順帝逃往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北)命王保保從山西反攻北平。42歲的朱元璋決定先發制人,仍依徐達為元帥,以李文忠為左副,馮勝為右副,兵分兩路,一路經長安,出定西,攻取西北;一路經居庸關,經東長城,過野狐嶺,攻取赤峰北元行政前線。二月二十五日,西路軍在徐達統領下,攻克內蒙古托克托,次月攻克山西五寨、朔縣,主力達到沈兒峪、定西(甘肅中部),大敗王保保,追亡逐北到蒙古和林。五月初一日,鄧愈收復西藏。元末、明初兩大陣營的戰神——徐達與王保保的北伐交戰中,第一回合徐達完勝。
五月初,東路軍在李文忠的帶領下擊敗北元的大將上都罕,二十一日,李文忠攻克北元重要據點應昌府(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達裡諾爾湖西南四里),佔領北元臨時首都,由此勝利大搬師。此役,俘虜四萬兩千人。
從此以後,北元勢力從內蒙古內退,保有漠北及遼東區域,遠離明王朝,對明朝的軍事壓力大幅降低,同年四月元順帝在羞愧抑鬱中淒涼去世。
(二)“驕兵必敗、衝動的懲罰”——有王保保在,北元沒有那麼弱,第二次北代失敗。
宿敵元順帝去世後,其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續稱帝,仍以大元為號。兩廣及四川平定後,朱元璋的部將急於建功,欲擒北元之帝,收傳國玉璽。1372年,二次北伐“清沙漠”嶺北之戰打響。戰前,大明神級軍師劉伯溫預言北元有王保保在,軍師指揮力不弱;北元軍隊聚合,軍事力量依舊強大;草原運動作戰,北元的強項,而是明軍的弱項;明朝勢力在蒸蒸日上,草原北元江河日下,所以建議暫緩進攻,打算“熬死”、“熬殘”在北元軍事頭腦。由於第一次北伐北元過於成功,幾乎所有明軍將領自信心爆棚,建功立業的心情無比激動,無不扯著嗓子叫嚷,一次嚴肅的軍事會議變成了吃宴席般的狂歡。除了,朱元璋,沒人支援劉伯溫。大明軍神揮淚惜別北伐軍隊,除了祈禱,什麼也做不了,他第一次感到無比的無奈和無助。
正月二十二日,命徐達為帥、李文忠、馮勝為副,統兵15萬北伐出征,其中徐達的中路軍從雁門直搗蒙古首府和林,李文忠的東路軍從北京居庸關經應昌,從右路合擊和;馮勝的西路軍出甘肅,從左路牽制北元。這部署是上乘的軍事謀略,元帥將領都是古之良將,放在任務朝代都是軍事“天團”。
但是劉伯溫怕什麼就來什麼。王保保識別了明朝的軍事部署,以退為進,放棄西路明軍,誘明中路深入,攔截明東路軍,使明朝軍隊左右不能相顧,在運動戰中襲擊明軍。五月初六日,藍玉、徐達陷入王保保與賀宗哲的包圍圈,在嶺北一帶狹長地域遭到北元的圍攻,死傷萬餘人。王保保趁機進攻徐達的後續軍隊,七月十一日,在斷頭山戰敗明將湯和。至此,中路軍全線敗績,賴徐達的軍事統領天才,明軍全軍依次退出草原。元末、明初兩大陣營的戰神——徐達與王保保的北伐交戰中,第二回合王保保完勝。
六月二十九日,李文忠的東路軍到達口溫內蒙古查干諾爾。元軍丟下牛馬輜重無數,誘惑李文忠深入。李文忠盲目輕敵,縱兵搶掠,被元軍牽著鼻子走,一路從哈剌莽來(蒙古洪戈爾)追至臚朐河,沒有遇到任何像樣地抵抗。李文忠仍不知是計,分兵守輜重,率大軍輕裝急進,在土剌河、阿魯渾河又斬獲數以萬計的人馬,追到稱海(今蒙古哈臘烏斯湖南),此地已遠離目的地和林,無法達成與中路會師和林的戰略目標。李文忠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不能取勝蒙古,反北有被撲滅的危險,只能轉入防禦。李文忠與蒙元大獎哈刺章交戰數次,互有勝負,但李文忠糧草不繼,遠離後方,又擔心哈刺章迂迴包抄,只得退兵。此役,李文忠不僅沒有完成已方的戰役目標,也未能在戰略上配合中路軍徐達的戰略決戰目的。
馮勝的西路軍則不出意外地進展順利,一路未遇到成建制的抵抗,順利到達蘭州,進至永昌,敗元兵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斬首數千級。北元蒙軍一路西退,西路越來越遠離中路軍,無法支援陷入重重圍困的徐達。幸虧徐達不是漢朝李廣利,他作戰經驗豐富,機變能力巨強,自保能力極強,最終脫離王保保的包圍圈。
北元贏得和林之戰的勝利,新繼承的北元政權得以儲存。
(三)“防患於未然”——義子沐英領銜的第三次北伐
3年後,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即帝們,以稱大元,續以元制。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探得北元公脫火赤率領萬人在蒙古和林。此時,王保保已死四五年,北元無對抗大明的軍事大將。朱元璋為培養軍事新人,在義子李文忠(小朱元璋10歲)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要員之後,有意讓義子沐英(小朱元璋17歲)率其陝西明軍進攻北元。在軍事鬥爭中,朱元璋的義子為明朝的強盛立下汗馬功勞,李文忠、沐英、平安、何文輝、徐司馬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沐英是個忠孝兩全的軍事人才,勤於所事,小心謹慎,深得朱元璋和朱標的信任。朱無璋將沐英作為朱標的輔政班底來培養。三月二十一日,被寄予重望的沐英,快速進軍,直達寧夏靈武。由於與蒙古人長期作戰,沐英瞭解蒙古人的習性,在派出偵察兵,掌握脫火赤逃到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區域之後,急行軍七晝夜,過黃河,翻賀蘭,隱蔽前行。在距脫火赤軍營50裡的地方,北元軍隊尚未察覺。沐英重新分配兵力,從東、南、西、北四面合圍,舉火為號,突然攻襲。果然,脫火赤以下萬餘軍隊被“包了餃子”,倉促之間未作激烈抵抗就投降作罷。
(四)對待“驚弓之鳥”、“殺雞用宰牛刀”——明朝最強軍團的第四次北伐
1381年正月,北元賊心不死,乃兒不花等遊擊部隊再次襲擾大明邊境。朱元璋忙於內政建設,恢復生產,數次減輕農民賦稅,削減軍費開支,嚴厲處罰貪腐人員。北元在與明朝的戰爭中,損失巨大,不敢直面如日東昇的明朝軍隊勢力,為了長期對抗明朝,減少大規模決戰,採用蒙古人擅長的游擊戰術。朱元璋漸漸對蒙古人的“游擊戰術”帶到厭煩,決定給北元一次徹底的大掃蕩戰役。為了解決對雲南梁王用兵的後顧之憂,朱元於是命常勝將軍徐達掛,湯和、傅友德為副,再次派出明朝最強的軍事天團,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防止類似二代北伐時陷入北元的包圍境地,並派出偏師,直搗北元軍事據點。
同年四月十五日,傅友德的東路軍先鋒抵達內蒙古寧城東南區域,所在地的北元軍成“驚弓之鳥”,四處逃竄,未來得及逃跑的元軍人畜被大量俘虜。旋即,東路明軍北渡西遼河又遇到落荒而逃北元部隊,俘虜別裡不花、太史文通等北元將領,漸漸深入內蒙古,東路明軍放緩進軍速度,等待西路軍。以沐英為先鋒的西路軍北出北京密雲,馬不停蹄地攻取河北平泉、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為配合東路軍作戰,沐英渡過克魯倫河,進入外蒙古邊境,俘虜李宣的部眾,與東路軍會師。北元見九年前王保保誘敵深入的戰術未能奏效,也無可奈何。而明軍也不敢再次犯險進入包圍圈。雙方罷戰,明軍班師回朝,第四北北伐結束。
(五)奠定中國東北區域的遼東之戰——佔據奴兒干都司的第五次北伐
經過六年的休養生息,明朝民力、軍力大幅提升,成為東亞大陸最強的軍事存在。北元政權在塞北重新崛起,北元太尉納哈出也在松花江以北的森林草原上活躍起來,成為明朝潛在的威脅。作為強人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怎能把這個戰爭包袱丟給子孫呢?
1384年,明朝收復雲南,元北勢力只剩遼東和漠北地區。於是,1387年第五次北伐開始。正月初二日,宋國公馮勝掛帥,傅友德、藍玉為副,趙庸、王弼、胡海、郭英為將,率領20萬軍隊東征,旨在剪滅北元太尉納哈出。此次出戰,朱元璋制定了出自“攻取元大都”的軍事策略,即兵出東蒙古草原,殲滅納哈出的左翼,斷其後路;再迂迴遼河流域,與正面大部隊左右夾擊納哈出。
接令後,馮勝利用蒙古人麻痺大意之機,快速進軍,踏雪馳冰而去。二月初三日,馮勝達到通州,按朱元璋的“錦囊妙計”,派出探子,瞭解敵情。不出意料,納哈出以為漢人還在過春節,不會出兵,依舊分兵慶州與遼東。馮勝派出戰爭狂人藍玉出戰。藍玉,為戰爭而生的人,完全學會了姐夫常遇春的長途奔襲本領。此役,藍玉在大雪中縱聲狂笑,軍刀入雪,淘汰老弱,挑選精騎,向北國入伍的年輕軍士宣揚策馬草原的樂趣,講述“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至上榮譽。年輕軍士計程車氣被徹底點燃,視戰爭的殘酷與茫茫大雪如狩獵般。藍玉,一騎當先,軍士爭先恐後追趕,馬蹄飛揚的雪片如散花的天女,嫵媚了草原。北元軍隊尚在宴席倉促應戰,章果來、不蘭奚都被俘虜。
藍玉開了好頭,初步證明了朱元璋和劉伯溫的軍事天才,也極大提升的馮勝等人對戰爭勝利的決心。接著,馮勝實施了第二階段的戰役。三月初一,馮勝率軍出松亭關,修築了內蒙古寧城,過河北寬城、平泉,直入大寧。此時,已完成了朱元璋對納哈出左翼作戰的目標,進入揮師遼東的戰役階段。五月二十一日,為防止漠北蒙古支援,留5萬人佔據大寧,馮勝率大軍直搗遼東金山。六月十九日,馮勝大軍疾進緩攻,包圍遼東,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派出降將乃刺吾亦力勸納哈出投降。納哈出試探逃匿,在茫茫大雪中,無處藏匿。於是軍心支援,多次派出納降使團,觀察盟軍佈防虛實。馮勝早有防備,在使團酒足飯飽後,帶使團參觀明軍如山的軍糧、精騎勁弩和火統神機;同時派出輕騎繞到納哈出後方,攔截其食物供應。納哈出在長期封鎖的狀態下,軍無鬥志,民無餘糧,只能選擇攜24萬餘軍民投降。馮勝以手下最為得力的戰將傅友德鎮守大寧,將東北一帶納入奴兒干都司進行行政管理。
(六)“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致命一擊”——藍玉創造了歷史性勝利。
為了拔除北元最後一個據點塞外和林,第五次北伐剛剛結束,休整3個月後,於1387年9月,朱元璋命藍玉為帥,唐勝宗、郭英為副,對北元政權進行第六次北伐,統兵15萬人,劍鋒直指蜷縮塞外的北元皇帝。1388年3月,明軍從秋季走入春季,駐紮慶州,派出明朝特有天才偵察兵四處喬裝打探,終於偵探察到藏匿在貝爾湖北元故帝的訊息,藍玉的軍刀嗅到血的味道,無比興奮。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大明的精騎恢復漢唐血性,策馬揚鞭,深入塞北。次月12日,明軍如飛一般到達南貝爾湖,依然沒有找到元軍蹤跡,藍玉以為情報有誤,打算回師。王弼(明初的猛將軍之一)勸說大軍八千里,耗費糧草無數,無功而返,無法向朝廷交待。藍玉點頭,再次偵探,重新挑選先鋒主力,兵不炊煙,馬不嘶鳴,繞到貝爾湖東北,如飛鷹般突然發動襲擊。北元皇帝萬萬沒有料到此刻面對赫赫明軍,三十六行走為上,僅率太子天保奴、丞相失烈門等數十人倉皇逃竄。藍玉一面收繳俘虜,一面派出精騎千人窮追不捨。怨家路窄,忽必烈的後代慌不擇路,誤入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的手裡,兄弟百年間的仇恨再次到了結算期。也速迭爾沒有絲毫猶豫,將北元帝脫古思帖木兒勒死,上山祭拜先祖阿里不哥。此役,俘虜北元貴族183人,軍民7萬7千人,軍馬4萬7千匹、牛羊10萬2千餘頭,並收繳北元寶璽、印章等行政工具,一舉蕩平北元政權勢力。
此後,蒙古分裂為韃靼蒙古(和林)、瓦剌蒙古(漠西)、兀哈良蒙古(遼東)三部,三部相互征伐中,韃靼蒙古和瓦剌蒙古相繼崛起。
(七)“肅清殘餘”——王子軍團的第一次北伐
1390年正月,朱元璋的兒子們經過戰爭洗禮,漸漸成為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尤其是燕王朱棣師從藍玉,善長長途奔襲,迂迴作戰。到了王子鍛鍊的時機,朱元璋也想效仿成吉思汗,成立王子軍團。於是燕王朱棣率傅友德、趙庸、曹興等人從燕地出擊,晉王朱岡率王弼等山西兵從晉地出兵。此役燕王朱棣為主力進攻,晉王朱岡為側翼少配合,征伐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等人。
3月初2,燕王軍出北京密雲,按藍玉套路,按兵不動,派天才偵探四處打探訊息。在偵知北元太尉乃兒不花駐軍蒙古蘇赫巴託之達裡甘戛之後,藉助大雪掩護,秘密前行,快速進軍,取其不意攻其不備。30日,如馮勝取遼東般,朱棣將蒙古蘇赫巴託之達裡甘戛的蒙古軍團團圍住,困而不攻,並派出使者勸降。乃兒不花迴天無力,率部眾數萬人出降,並將數十萬頭馬牛羊獻於明軍。晉王不得戰爭精髓,無功而返。
(八)北元殘餘“望風而逃”——朱元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第八次北伐
1392年,朱元璋悉心培養的太子元標去世,太子黨藍玉等輔政班底走向社稷穩定的對立面。次年,藍玉案立案,株連斬殺1.5萬名元勳宿將。1396年,朱元璋68歲,在生命的最後三年裡,他還想著為子孫後代留一個太平盛世,他降服周邊所有武裝勢力,尤其希望徹底地消滅北元勢力。
只要有北元勢力活動的訊息,朱元璋就一個字:打。終朱元璋洪武一朝,北元蒙古勢力一直向遠離朱元璋的地方逃跑,一點也不能讓朱元璋知道他們存在的訊息。1396年3月,一次不小心的狩獵活動,還是暴露了北元軍隊的蹤跡。為這一天,朱元璋足足等待了6年。馬上出兵,不留餘地,南京的聖旨由八百里加急快速送到北京。跟隨朱元璋的“創業一代”將領都已凋零,“二代”朱棣的軍事能力在第七次北代裡已經閃耀出現。於是,燕王朱棣掛帥,長驅直入,冒雪前進,悄然翻過徹徹兒山。北元在內蒙地區還是相當謹慎的,遠遠派出警戒人員,早早鳴警,狩獵的北元軍隊丟棄一切輜重,翻身上馬,馬上北逃,只有幾十人落為俘虜。朱棣乘勝追擊,在兀良哈禿城追上北元將領哈剌兀,又大敗北元軍隊。北元軍隊分散北逃,溜進大漠。朱棣追了幾十裡,終因地形複雜,軍隊分散,回師而返。
-
4 # 知行合一2020
我來回答一下,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先來看看朱元璋的一份檔案。
姓名朱元璋;
別名也就是外號,朱重八;
性別肯定是男的;
民族漢族;
血型,這血型啊,這真兒沒有,為什麼呢?那個時候好像也不興驗血型也驗不了;
學歷,沒有文憑,秀才舉人進士是通通的不是,不過據說後來啊曾經自學過;
職業啊是皇帝,這個職業,太好了;
家庭出身貧農,至少三代都是貧農,生卒也就是在世活的這個歲數啊,活了多少年,是從1328年到1398年,整整活了70歲;
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當皇帝的好像這顏色也沒得選啊;
社會關係,父親朱五四,是農民,母親陳氏也是個農民,這不好意思啊,史書上好像沒有他母親的名字;他的座右銘是什麼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主要經歷,這個主要精力也不是很複雜,
1328年到1344年幹什麼呢?放牛。
1344年到1347年來做和尚,主要的工作呢,就是出去討飯啊,好聽點就是化齋。
1347年到1352年還是做和尚,主要的工作呢就是撞鐘,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
1352年到1368年這個時候是造反,造反造得那叫猛啊。
1368年到1398年,造反成功了,主要的工作就是做皇帝了。
這就是朱元璋的一生了,朱元璋一生勤於正事,建樹頗多。建立了大量的治國制度,影響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
-
5 # 一壺蜀酒盡餘歡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自己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殺元朝的璋,這裡的璋是寶玉、利器。蒙元統治者將當時的人分為四類: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其中南人為當時的南宋政府,地位之低以至於連名字都不許擁有,漢人百姓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重八、四五。此外朱元璋還嚴懲貪官汙吏,明朝是古代中國唯一由南向北成功統一了中國的王朝,徹底打破了王法不下鄉的封建枷鎖,讓政府的控制力和動員效率達到了一個巔峰。
-
6 # 一點歷史新知
先說總論:他不僅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更是推翻了傳統政治的桌子,透過一系列組合拳,重建了帝國的制度,改變了中華的航向。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參與元末起義,並透過連年征戰,最終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大一統的明皇朝。
然而坐穩江山之後其也迅速轉變為了一個和前代一樣控制慾極強的統治階級。並且進一步透過改變與增設了一系列制度來加強其的專制程度,不同於唐宋的開明專制,專制程度更加嚴密僵化,影響了此後五百多多年的歷史,最終導致明專制,清獨裁的政治格局。
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雖然在此之前一直存在。但是直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宣佈廢除丞相。並且規定子孫後代不準設丞相,臣下如有奏義者處以極刑。至此從秦朝開始,沿用了一千五百餘年的丞相制度被廢除。
此外便是錦衣衛,雖然最早朱元璋的本意只是作為宮廷的儀仗隊,然而之後卻成為加強其專制的工具。成為了恐怖的特務機構。更是在朱棣篡位之後,增設了東廠,二者都是君主實行專制統治的工具。成為明代特有的特務機構。
在軍事上,改明初的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其與兵部互相鉗制。以使最高統一指揮權集於皇帝之手。
在地方上實行三司制度,即:承宣布政使司,提獄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三司在省裡是平行的,各同中央有關部門發生關係,以防止地方做大。
另外在農民的管理上,其新設了黃冊與魚鱗圖冊。加強了對農民戶口和土地賦稅的管理。
此外還有三法司制度和衛所制度。
推行這些制度的根本是朱元璋的專制心理以及他的小農思想。雖然他自己認為他的很多做法都是為了普通農民。比如懲治貪官和制定大明律,大誥等等。然而正是因為其根深蒂固的小農思想。深刻影響了此後中華的走向。然而說到其小農思想,又不得不說是與中國自古以來的國民性格息息相關。不過這便是另一個問題了。
-
7 # 李一般般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家境貧寒,少年失去親人,但卻志向遠大,最終推翻元朝,當了皇帝。朱元璋要反元,自己也得有兩下子。他的武藝是跟誰學的呢?要說他的師父,可不是簡單人物,厲害了。他師父是岳飛部將之後,組織五千岳家軍反元,不幸遭滅門,這也是朱元璋堅決推翻元朝的原因。
朱元璋是在皇覺寺拜的師父,他的師父名叫高彬。但高彬不是他的真名,而是假名。他是岳飛部將狄雷後人,因不甘當元朝順民,到處聯絡豪傑,在八弓山組織起一支反元義軍,打起“岳家軍”旗號,殺官差,劫軍餉,朝裡震動。
元朝派兵進剿八弓山,因幾個首領意見不一,元軍重兵圍困,義軍打了敗仗,高彬突出重圍,浪跡天涯。元朝畫影圖形捉拿他,還將他一家老小全部殺害,滅了他滿門。
皇覺寺住持是高彬好友,他就跑到皇覺寺,出家為僧,並改名高彬,從此隱居起來。朱元璋到皇覺寺後,拜高彬為師,藝成之後,朱元璋要圖大事,高彬送他一把青鋒劍,讓他用此劍完成反元大業。送他離開皇覺寺時,高彬對朱元璋說了自己的身世。
朱元璋知道師父與元朝有不共戴天之仇,下決心要為師父報仇,推翻元朝的決心更加堅定。朱元璋離開皇覺寺後,到處尋訪高人,組織起隊伍,終於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成了開國皇帝,高彬驅逐韃虜的願望也在朱元璋身上實現了。
-
8 # 兔兒臉
推翻異族統治,讓中國從蒙古黃金家族的統治下解救出來,算是最早脫離蒙古影響的地區,軍不見四大汗國對中亞,東歐影響深遠,也避免了漢族主體民族的蒙古化,[摳鼻]
-
9 # 歷史界小學生
朱元璋不光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更是趕走了野蠻人,延續了中華文明,恢復了正統!儒家思想的統治是歷史學家,驗證一個王朝是否正統,是否高度文明的一個指標,元朝無疑是一地雞毛!
-
10 # 老劉讀文史
一、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統治,重新建立了漢家王朝。所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二、推翻了千百年來的行政體制,廢除宰相。
三、推翻“君臣共治”的傳統治國理念,實行徹底的專制政體。
四、推翻“用人不疑”的君臣關係,建立“廠衛”特務機構,監督臣民。
五、推翻百姓不得狀告官府的潛規則(不是告密),可以直接告御狀,官府不得阻攔。
六、推翻魏晉之後已經不再實行的藩王制度,從而導致了“靖難之變”和“寧王叛亂”。
七、推翻了廢除了一千多年的殘忍的生殉制度,重新用宮女為帝王殉葬,使中華文明倒退。
-
11 # 使用者慣看秋月春風
朱元璋推翻了異族的統治,然而那些束縛人民的嚴苛制度,明承元制,有過之而無不及。匠戶世襲工匠;軍戶世襲士兵;樂戶世襲娼樂。嚴苛的路引制度、戶籍制度,把人民死死控制於周邊幾公里之內,如同坐牢。
-
12 # 軼夫數學
建立國家方面
1、推翻了元朝少數名族統治,建立漢人統一王朝。
治理國家方面1、推翻宰相制。
2、推翻刑部掌刑獄的慣例,建立皇帝私人特務機構——廠衛
3、推翻魏晉之後已經不再實行的藩王制度,開歷史倒車,使藩王做大,導致後面的“靖難之變”和“寧王叛亂”。
4、推翻前面朝代處理貪汙以穩為主,洪武一朝,處理貪汙以猛為主,上不封頂。
喪葬當面1、推翻被廢除一千多年的生殉制度,重新實行帝王殉葬制度。
-
13 # 時時娛樂
說起朱元璋推翻了,那就是元代皇帝,元明宗之子。 元朝的末代皇帝,明兵攻入都城,妥歡貼睦爾逃到漠北。明太祖朱元璋說他知順天命,自動退避到大漠,特加號為順帝。
朱元璋推翻了,王公官吏貪婪無度。但他也殘暴只是針對朝廷官員。
-
14 # 時光是1045
當初朱元璋為了打敗和推翻元朝,曾經提出過一句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意思就是來自草原上的蒙古人是胡虜,他們根本就不拿咱漢人當人看,我們要將他們趕出去,恢復我們的中華大地!
而最終,朱元璋也確實是做到了這一點,元朝在大勢將去的時候,眼看自己已經不可能打敗朱元璋了,也算是自己主動的退走了,明朝開始正式的建立,朱元璋成為了明太祖。
後來,大明經過了十六位皇帝,最終江山又被由北而來的滿族給奪了去,成立了大清朝,真可謂是迴圈更替,屢試不爽呀。
-
15 # 尋道書生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同年秋攻佔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一全國。
-
16 # 靖馳323
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統治,重新建立了漢家王朝。所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推翻了千百年來的行政體制,廢除宰相。推翻“君臣共治”的傳統治國理念,實行徹底的專制政體
-
17 # 豹眼看歷史
確切地說,元朝政權在各地農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朱元璋在消滅農民起義軍勢力中,迅速崛起,然後趕走了元朝政權,最後消滅了元朝的殘餘勢力。
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沒有錯,因為他是推翻元朝統治起義軍中的一部分;說朱元璋推翻了農民起義軍也行,畢竟朱元璋真正的崛起,是在與其他起義軍的對戰中。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01
從奴隸到將軍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苦大仇深,在元朝殘酷的壓榨下,走投無路,出家做了和尚。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川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推舉韓山童為明王,揭開了推翻元朝統治的大幕。
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各地紛紛響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響應,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郭子興攻佔濠州,自稱元帥,以此為根據地。
朱元璋在二十五歲時,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由於朱元璋作戰勇敢、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並把養女、至交馬公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後來,郭子興在與孫德崖的內鬥中,被趙均用綁架,差點被殺死。朱元璋出兵救了郭子興,但朱元璋看到濠州起義軍內部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局面。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回到了家鄉募兵,少年時期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以及鄰村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
朱元璋招募了七百多人,成立了自己的子弟兵。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此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鈞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
朱元璋看到這些人半年多沒有出過濠州城,毫無進取之心。於是就從子弟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
朱元璋先是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招降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乘夜攻破元軍營地,元軍統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編入自己的隊伍,順勢攻佔了滁州。並得到了謀士李善長,在其勸說下,朱元璋像漢高祖劉邦一樣,開始了平定天下的事業。
朱元璋佔據滁州後,郭子興由於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的排擠,就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了兵權,把三萬人的軍隊交給了郭子興。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一舉攻克和縣,郭子興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
此年中,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和右副元帥地位都在朱元璋之上,但滁州與和州的軍隊,多是朱元璋招募而來,而且朱元璋有勇有謀,手下又有人才,朱元璋事實上是這隻軍隊的主帥。
朱元璋在浙西駐紮六年,藉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採納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謀略,秘密發展自己的勢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完成了從放牛娃封侯拜將的蛻變。
朱元璋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02
平定江南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趁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進攻江南元軍之際,攻佔了集慶,並改名為應天府。
朱元璋擁兵十萬,但佔據的地盤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陳友諒,北面是小明王韓林兒、劉福通。雖然都是反元武裝,但張士誠、徐壽輝二人與小明王卻相互敵視。
此時,朱元璋接受小明王節制。小明王與劉福通在北面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朱元璋面臨著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機會。
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基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到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謀臣。
劉伯溫提出了“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謀略。
朱元璋以應天府為中心,先後擊敗了長江上游的陳友諒,長江下游的張士誠,東南面的方國珍,南面的陳友定。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徹底消滅了江南所有的武裝勢力,包括元軍和所有起義軍,平定了江南。
03
應天府稱帝,挺近中原,把元朝勢力趕到了漠北。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挺近中原。併發布《諭中原檄》,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
此時,元朝精銳勢力,由於在江南與起義軍決戰中被起義軍全部消滅,江北的元軍勢力已經非常薄弱。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下汴梁,揮師潼關。朱元璋趕到汴梁,坐鎮指揮。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徐達攻克通州,元惠宗倉皇北逃。徐達隨即攻陷元朝大都(今北京)。
至此,元朝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政權結束了九十八年的統治,朱元璋取得了長城以內的統治權,中國再次迴歸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同時,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也被收回。
元惠宗退居上都,隨後又遷到應昌,繼續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
之後,明朝先後平定了四川、廣西、甘肅、雲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原。
但元惠宗一直佔據漠南漠北等地區,1370年元惠宗去世,元昭宗繼位;1378年,元昭宗去世,繼位的元天元帝繼續和明朝對抗,屢次侵犯明朝邊境。
朱元璋及之後的明成祖朱棣多次北伐,一直把元朝殘餘勢力驅逐到了漠北邊緣,這是後話。
因此,從這個過程來看,朱元璋首先是在推翻元朝的起義軍中崛起,隨後平定了江南的武裝勢力,最後徹底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真正消滅元朝軍事實力的還是江南所有的起義軍,朱元璋只是起義軍中最後勝出者。
在推翻元朝的過程中,起義軍的功勞不可忽略,不能全部算在朱元璋身上。
這好比是秦末戰爭,劉邦在滅亡秦朝的過程中,功不可滅,但不是劉邦一人滅掉了秦朝。
回覆列表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自己改名朱元璋,意為:誅殺元朝的璋,這裡的璋是寶玉、利器。蒙元統治者將當時的人分為四類: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其中南人為當時的南宋政府,地位之低以至於連名字都不許擁有,漢人百姓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重八、四五。此外朱元璋還嚴懲貪官汙吏,明朝是古代中國唯一由南向北成功統一了中國的王朝,徹底打破了王法不下鄉的封建枷鎖,讓政府的控制力和動員效率達到了一個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