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撿故事1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 1%,開水、牛奶衝蛋為92. 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鬆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注意: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會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給大家分享一下雞蛋的具體做法。

    煮雞蛋

      小火煮3分鐘剛剛好。雞蛋應該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3分鐘,停火後再浸泡5分鐘。這樣煮出來的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蛋白變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

      而煮沸時間超過10分鐘的雞蛋,不但口感變老,維生素損失大,蛋白質也會變得難消化。

      炒雞蛋

      打蛋時加水和料酒兩樣“寶”。在攪拌蛋液時加入兩樣“寶”,就可以輕鬆炒好雞蛋。第一個是料酒,這樣炒雞蛋不但能少放油,還能讓雞蛋更加嫩滑,味道更鮮美。

      另外一樣寶是清水,在打雞蛋時把清水和雞蛋加到一起,打勻,放入鍋中小火慢炒,雞蛋口感會特別嫩滑,並且不容易糊鍋。一般炒5個雞蛋,加料酒5克,加水50克左右。

      蒸蛋羹

      加點牛奶口感滑。將雞蛋打到碗中,一邊攪拌一邊緩緩加入適量溫開水,打至蛋液上出現1釐米高的氣泡即可。注意不要用力攪拌,否則蛋液會產生大量泡沫,蒸熟後水和雞蛋羹容易分離。

      等蒸鍋裡水開後再放入蒸碗。蒸蛋羹時最好用中火或文火,一般開鍋後8分鐘左右為宜。醬油、鹽、蔥花等調料應在蒸熟後再放。另外,蒸蛋羹時加入少許牛奶,能讓其口感更滑嫩,營養價值也更高。

      荷包蛋

      加點醋口感嫩。清水中加入少許醋(而非食鹽),待水開後,使開水保持微開而不太翻滾,將雞蛋打入,煮3~4分鐘後,即可將雞蛋撈出,這樣煮出的荷包蛋口感更嫩。

      鹹味的荷包蛋中可以加入西紅柿、青菜等,甜味的還可以加上酒釀、紅棗、枸杞等配料。

      煎雞蛋

      加點麵粉顏色好看。首先將鍋燒熱,加入一點點油,接著將雞蛋打入鍋內,改用小火加熱,大約1分鐘後蛋白開始凝固,此時可以在雞蛋上灑兩小勺熱水,然後馬上蓋上鍋蓋,再煎2分鐘就可以了。

      這樣煎出來的雞蛋更加鮮嫩爽滑,並且比較安全。另外,煎蛋時油在高溫下,容易外濺,可在油鍋中加一點麵粉,不僅能防油外濺,煎出來蛋的顏色也好看。

      攤雞蛋

      用中火營養好。往鍋內倒入少量油,大火加熱,用鍋鏟將油均勻塗滿鍋底,待油熱後,把攪拌均勻的雞蛋沿鍋內有油的上口開始繞圈倒入,並迅速填滿孔隙。

      攤時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過多的營養。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否則加熱時間相對長,水分丟失較多,攤出的雞蛋發乾,影響口感。因此,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 2 # guibao

    雞蛋怎麼吃要看個人情況。嬰幼兒就吃點煮熟的蛋黃就好,蛋白不好消化,大點的嬰兒可以蒸蛋吃,好喂可口吸收好,兒童或大人呢煎煮炒蒸甚至開水衝蛋都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年齡區別對待意外,那就是個人的身體情況和需求了,胃腸沒毛病的怎麼吃都能很好的吸收,胃酸偏多的吃蒸蛋對胃的刺激會小點,發熱的或胃腸炎的就暫時不要吃雞蛋了。吃雞蛋也分時間,早上吃雞蛋吸收會更好些,雞蛋能量足營養豐富,很適合早晨吃,因為上午人的大腦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工作和學習,早上吃一個雞蛋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有利膽作用,很多不吃早餐的一般都會有肝膽方面的問題,晚上吃高能量蛋白質的讓胃腸得不到休息。雞蛋還分鹹淡甜口味,一般鹹的口味更容易促進胃酸分泌蛋白質更容易被分解得到更好的吸收,所以雞蛋鹹一點會覺得更美味呢!

  • 3 # 雪佳姑娘i

    雞蛋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吃法多樣,所以受到大多數人的追捧。

    1.煮雞蛋,可將營養牢牢鎖在雞蛋內,

    2.煎雞蛋,將雞蛋煎的很嫩,搭配牛奶更加有營養,

    3.炒雞蛋,把雞蛋炒嫩,不會流失太多營養,

    4.蒸雞蛋,小孩子喜歡吃,營養又美味,

    5.荷包蛋,可根據個人口味新增佐料,

    雞蛋的做法有多種,每天堅持吃一個雞蛋,會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幫助。

  • 4 # 小今娛

    最營養的烹飪方法:

    雞蛋吃法多種多樣,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

    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不過,對兒童來說,還是蒸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鬆解,極易被兒童消化吸收。

    注意:

    茶葉蛋應少吃,因為茶葉中含酸化物質,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起刺激作用,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 一天吃多少: 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蛋白好還是蛋黃好:

    正確的吃法應該是吃整個雞蛋,蛋白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多,而其他營養成分則是蛋黃中含得更多。

    吃雞蛋的誤區

    誤區1: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羥、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徵”。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2:常吃雞蛋導致膽固醇偏高 不會,因為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透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3:生雞蛋更有營養 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也不營養。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導致食慾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等“生物素缺乏症”。

    另外,生雞蛋內含有“抗胰蛋白酶”,會破壞人體的消化功能。至於那些經過孵化、但還沒有孵出小雞的“毛雞蛋”,就更不衛生了! 烹飪解密 攤雞蛋:忌用大火,否則會損失大量營養。因為溫度過高時,雞蛋中的蛋白質會被破壞分解。尤其是顏色深,炸得焦脆的雞蛋,營養損失就更厲害。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時間相對長,水分丟失較多,攤出的雞蛋發乾,影響質感。因此,攤雞蛋最好用中火。

    蒸雞蛋羹:

    雞蛋羹是否能蒸得好,除放適量的水之外,主要決定於蛋液是否攪拌得好。攪拌時,應使空氣均勻混入,且時間不能過長。氣溫對於攪好蛋液也有直接關係,如氣溫在20℃以下時,攪蛋的時間應長一點(約5分鐘),這樣蒸後有肉眼看不見的大小不等的孔眼;氣溫在20℃以上時,時間要適當短一些。不要在攪蛋的最初放入油鹽,這樣易使蛋膠質受到破壞,蒸出來的雞蛋羹粗硬;若攪勻蛋液後再加入油鹽,略攪幾下就入蒸鍋,出鍋時的雞蛋羹將會很鬆軟。

    打蛋花湯:

    在湯滾之際加幾滴醋,則蛋汁入水即呈現漂亮的蛋花了。煮雞蛋:重在掌握好時間,一般以8分鐘~10分鐘為宜。若煮得太生,蛋白質沒有鬆解,不易消化吸收。若煮得太老,蛋白質結構由松變得緊密,同樣不易被消化吸收。

    特別提示:炒雞蛋忌加味精。雞蛋本身含有多量的穀氨酸及一定量的氯化鈉,若加入味精,加溫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的物質——穀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分,雞蛋本身的鮮味反而被掩蓋。

  • 5 # 胖子郭

    煮雞蛋吃是最大程度的儲存了雞蛋的營養成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喜歡吃煮雞蛋,不喜歡蛋黃,尤其是小孩子,容易被噎到。

    炒雞蛋被很多人喜歡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炒雞蛋好吃的小竅門!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炒雞蛋好吃的小竅門!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炒雞蛋好吃的小竅門!

    蛋液打散之後加一點水,攪拌過後再炒,這樣炒出來的雞蛋比較嫩,不容易炒老,沒有口感。

    我每次炒雞蛋都會這樣做,很不錯哦!

    可以看我的影片,有更多的美食教程,學習烹飪!

  • 6 # 番薯頭

    蛋花湯,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且基本大家都會做,方便快速,蛋花湯可以說的主食中的泡麵啦!但是蛋花湯又有很多種,這裡主要介紹3種最常見的:普通蛋花湯、西紅柿雞蛋湯、紫菜雞蛋湯。

    1、普通雞蛋湯

    普通雞蛋湯就是常見的蔥花(青菜)蛋湯,最方便、最快的吃法。

    製作材料:

    主料:雞蛋2-3只,蔥花30克,娃娃菜250克(可選)

    調料:味精0.5克,鹽3克,花生油4-5克

    做法:燒開水,打入雞蛋,用筷子快速將雞蛋攪拌使其散開,加入娃娃菜;放調料;最有放蔥花煮一分鐘,加入花生油,起鍋。

    是不是很簡單呢?

    2、西紅柿蛋湯

    主料:雞蛋2-3只,西紅柿1個,蔥花5克(可選)

    調料:味精0.5克,鹽3克,花生油10克,姜10克(去皮)、料酒20克

    做法:

    ①西紅柿切塊、雞蛋打至起泡(可以加點水再打)

    ②熱油,倒入西紅柿,加少量料酒爆炒至西紅柿出汁(注意:要爆炒,避免番茄軟掉)

    ④倒入雞蛋,煮開一分鐘。

    ⑤放入鹽、味精調味,最後放油,起鍋。

    3、紫菜雞蛋湯

    這應該是最多人喝過的蛋湯了吧!幾乎什麼美食店、公司飯堂、學校飯堂都是必備的“寶湯”。

  • 7 # 歐標食品

    雞蛋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氨基酸與人體需要最為接近,含有人體需要的8種氨基酸,優於其他動物性蛋白。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分別佔蛋可食部分的1/3和2/3,蛋黃中還集中了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脂肪。

    最能保留雞蛋中的營養素,這種吃法就更營養

    真是荷包蛋最有營養嗎?不同年齡,尤在嬰幼兒和老年人;不同體質,包括胖瘦,血脂高低;不同的勞動強度及方式,如腦力和體力勞動;不同的營養狀況等等,對營養素的吸收情況都不同。因此,吃雞蛋都有不同方法。但家庭吃雞蛋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煎、炒、煮、蒸,哪種方法最能保留雞蛋中的營養素,我們就說這種吃法更營養。

    烹調方法對營養素的損失

    1、維生素和蛋白質

    (1)維生素的損失並不高

    測定表明雞蛋在烹調中的維生素損失並不高,如煮食、蒸食、嫩煎、輕炒時,損失率僅有10%左右,除非是煎炸過度和煮的時間過長才會引起明顯損失。由於抗營養因素基本上都存在於蛋清當中,只要蛋清凝固,雞蛋中的抗營養物質便被有效消除,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收利用率即可達到滿意水平。

    (2)不同烹飪方式對糖化蛋白含量影響大

    測定表明雞蛋經過煎炒之後,糖化蛋白含量會上升到原來的30倍。如果用整煮蛋的方式烹調呢?糖化蛋白含量幾乎沒有增加,和烹調前的生蛋一樣。研究發現,凡是加了大量油脂烹調的含蛋白質食物,或者是食材當中蛋白質豐富,又帶有大量油脂,然後再經過高溫烹調,就容易產生大量的糖化蛋白產物。而糖化蛋白與人體衰老和多臟器的損害關係密切。

    2、脂肪和膽固醇

    (1)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受烹調時間影響明顯

    烹調受熱的時候,雞蛋中的脂肪和膽固醇的氧化程度都會上升,而且煮的時間越長,其中的維生素E損失越大,脂肪和膽固醇氧化越多。與煮蛋相比,炒蛋的脂肪氧化和膽固醇氧化程度都更高。如果把攤成的蛋皮再次用油煎,顯然氧化程度會更高一等。

    (2)雞蛋煮老後會增加營養素的損失和脂肪的氧化

    一篇2003年的研究文獻表明,雞蛋煮老後會增加營養素的損失和脂肪的氧化。研究者發現,煮老的蛋和炒雞蛋相比,其維生素E的損失要大16%,而且脂肪氧化程度要高30.4%。研究者還發現,對於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雞蛋來說,會增加其脂肪氧化程度3-9倍之多。

    吃雞蛋加烹調油?到底好不好

    1、炒雞蛋會讓雞蛋成為高熱量食品

    炒雞蛋要加入烹調油,因為雞蛋本身並不屬於高脂肪食品,但是它吸收油脂的能力極強!做雞蛋菜要先炒一次雞蛋,再炒一次配料,等於加了兩次油。在吸入大量油脂之後,雞蛋菜餚就會成為高熱量食品。

    2、整煮蛋、水煮荷包蛋、蒸蛋羹則幾乎不會增加脂肪含量

    從脂肪含量和脂肪酸比例來說,自然更是不用或少用烹調油的方法最好。炒雞蛋會引入大量的omega-6油脂,而整煮蛋、水煮荷包蛋、蒸蛋羹則幾乎不會增加脂肪含量。

    不同的雞蛋吃法營養排行榜,看看你的吃法是第幾名

    第一名:整蛋煮雞蛋 雞蛋在烹製時,只要蛋清凝固就可以食用,蛋黃是否凝固,則主要看個人口味。

    第二名:煮荷包蛋、蛋花湯

    第三名:嫩蒸蛋、嫩煎荷包蛋

    第四名:炒雞蛋

    【小貼士】

    【怎樣煮出來的雞蛋營養又美味】用涼水下雞蛋開鍋後計時,一.3分鐘後拿出雞蛋,投入涼水中就是蛋清已經凝固,而蛋黃處於半凝固或流動的狀態。蛋白嫩嫩的,口感很好。二.3分鐘後用餘熱把雞蛋燜熟。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柔嫩,蛋黃滋潤,吃起來就很美了。不至於像煮老的雞蛋,吃起來難以下嚥。

  • 8 # 美食傑官方

    大家知道雞蛋有營養

    但還從來沒有特別深入的瞭解它

    特別是近幾年來

    關於雞蛋的傳聞越來越多

    今天咱們一起來揭開“雞蛋”的神秘面紗

    一個雞蛋含蛋白質7克、產生熱能82千卡

    營養的利用率高達98%以上

    其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

    B族維生素也很多

    還被營養學家稱為

    完全蛋白質模式

    Q

    煮雞蛋幾分鐘最好?

    1、煮3分鐘以內

    蛋黃沒成形,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

    2、煮5分鐘以上

    蛋黃剛好凝固,口感軟嫩最適合。(溏心蛋,小孩子最愛吃啦!)

    3、煮10分鐘左右

    蛋黃髮綠,有腸癌風險。

    煮雞蛋推薦方法:

    開火後煮3分鐘,關火,不開蓋在水中靜置2分鐘。這樣煮出來的雞蛋,滅菌效果最好,也有鮮美的口感。

    吃雞蛋,我們是專業的

    但是要特別提醒各位:

    有些雞蛋不能亂吃!!!

    Q

    三個“壞蛋”,別亂吃

    糖水蛋“常吃可能中毒”

    雞蛋中的蛋白質和高濃的糖一起煮過久,會發生“美拉德反應”:讓血液產生果糖機賴氨酸。這種物質具有凝血的作用,如果經常吃這種物質很有可能有毒性反應!

    妙招:首先把雞蛋打散,做成蛋花。最後放糖,就不會產生美拉德反應。這樣做出來的糖水蛋,你就可以放心的吃了。

    虎皮蛋“誘發癌症很認真”

    虎皮蛋都是油炸過的。炸雞蛋就是炸蛋白質,高溫油炸會導致蛋白質在我們的腸道中堆積的時間過長,誘發癌症;並且會導致膽固醇過度氧化,對血管不利。

    妙招:虎皮蛋在醋中煮20分鐘,入味並稀釋有致癌風險的物質,切成4份備用。

    毛雞蛋“細菌堆積物”

    毛雞蛋實際上是受精蛋,在卵化小雞的過程中,受到沙門氏菌的感染,所造成的死雞胎,這是一個沒有成功完成卵化的雞蛋!毛雞蛋本身就是由細菌堆積出來,即使經過高溫煮熟,剩下的也還只是細菌!

    對於雞蛋,如果是錯誤的吃法

    那對身體是一種傷害

    但是正確的吃法

    卻能讓你的健康保持一種完美

    來看看下面三種吃法吧

    Q

    每天都吃,三顆“黃金蛋”

    雞蛋羹“保護血管”

    By 深藍小米粥

    用料

    主料:雞蛋2個、溫水200克、蝦仁2只

    輔料:生抽3克、小蔥1棵、香油1小勺、食鹽2克

    做法

    1.準備好食材:雞蛋2個,溫開水200克,蝦仁2只,小蔥1棵,生抽3克,香油1小勺,食鹽2克;

    2.雞蛋加少許的食鹽攪打均勻,攪勻的蛋液裡徐徐倒入2倍蛋液的溫開水,一邊混合,一邊打散;

    3.混合好的蛋液水會有很多氣泡,用麵粉篩過濾一遍,蛋液水會細膩很多;

    4.過濾好的蛋液水分2個小碗,將浮在蛋液表面的氣泡用牙籤輕輕挑掉;

    5.然後覆蓋上保鮮膜,避免鍋蓋上的水蒸氣滴落到蛋液上;

    6.小熊電熱飯盒放上200克的溫水,再將不鏽鋼容器放入飯盒內,蓋上蓋子,蒸30分鐘。30分鐘之後,不要著急開啟蓋子,燜10分鐘即可開蓋;

    7.蛋液蒸至定型後,放入蝦仁,覆蓋上保鮮膜,繼續蒸10分鐘即可開鍋,盛出,調入適量香油,生抽,蔥末,開吃!

    雞蛋粥“老人補肺要常吃”

    By 甜鹽蜜語

    用料

    主料:牛肉200克、大米150克、雞蛋3只

    輔料:香菇(幹)20克、食鹽5克、食用油、香蔥20克

    做法

    1.香菇用清水浸軟

    2.牛肉切小丁、浸軟的香菇切小丁,香蔥切碎,香菇水和雞蛋待用

    3.牛肉用蛋清和食用油拌勻

    4.大米提前入鍋熬煮

    5.炒鍋熱油,放入香菇、牛肉丁翻炒均勻

    6.加入浸香菇的水煮至牛肉斷生

    7.待米粥煮好後,把炒好的牛肉香菇丁倒入拌勻

    8.再加入蛋液,待再次煮開後撒入蔥花和食鹽即可

    香椿雞蛋餅“增加免疫力”

    By 康妮chen

    用料

    主料:香椿100克、雞蛋2只、麵粉50克

    輔料:鹽3克、水適量

    做法

    1.準備食材:香椿洗淨

    2.雞蛋液打發均勻

    3.加入麵粉拌勻

    4.香椿放進開水中燙一下,然後把香椿切碎

    5.將香椿末和鹽加入蛋糊中拌勻

    6.平底鍋燒熱油,倒入香椿蛋糊,將蛋糊兩面煎金黃

    7.將香椿蛋餅切件擺盤

  • 9 # 職場探視

    雞蛋的營養價值頗高,是家居生活裡常見的一種食物。

    據分析,每百克雞蛋含蛋白質12.8克,主要為卵白蛋白和卵球蛋白,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並與人體蛋白的組成極為近似,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每百克雞蛋含脂肪11~15克,主要集中在蛋黃裡,也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固醇類、蛋黃素以及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D及B族維生素。這些成分對增進神經系統的功能大有裨益,因此,雞蛋又是較好的健腦食品。

    雞蛋黃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每百克可高達510毫克,因此,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對吃雞蛋懷有戒心,怕吃雞蛋引起膽固醇增高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科學家們研究發現,雞蛋中雖含有較多的膽固醇,但同時也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卵磷脂進入血液後,會使膽固醇和脂肪的顆粒變小,並使之保持懸浮狀態,從而阻止膽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對膽固醇正常的老年人,每天吃2個雞蛋,其100毫升血液中的膽固醇最高增加2毫克,不會造成血管硬化。但也不應多吃,吃得太多,不利胃腸的消化,造成浪費,還會增加肝、腎負擔。

    那麼,分析完雞蛋的營養價值,現在我們來嘗試下怎麼吃雞蛋?

    首先,注意吃雞蛋的禁忌。1、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糖;2、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3、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鵝肉、兔肉。

    其次,雞蛋是帶殼食物,它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做雞蛋掛麵、雞蛋餅、鹹蛋、滷蛋等各種吃法。

    最後,無論那種做法吃法,雞蛋的營養價值一直都是儲存的,同時,雞蛋和其它食物搭配著吃,不僅美味,更具有非常好的味道。

    這是不用糾結其如何做法,吃法,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要相信,雞蛋會給人們永遠的不低不俗的佳餚。

  • 10 # 靈安

    雞蛋,這種最普遍最實惠,也最有營養的食材,媽媽們應該不陌生。媽媽自懷孕開始,到寶寶長大新增輔食,都離不開雞蛋。常有人說早餐吃的營養不營養,加個蛋就能體現出來;午餐晚餐沒有肉吃,加個蛋就算半個葷,還營養豐富簡單快手!雞蛋料理都有哪些?蒸、煮、煎、炒、炸,樣樣做出來都是好菜品。雞蛋可以做的菜這麼多,今天來說說最常見也最容易上手的白水蛋。對於最常見的白水蛋,我們煮的方法和時間火候真的掌握了嗎?怎麼吃雞蛋更營養呢?一起來看看吧!煮白水蛋應該煮多久合適?你經常煮蛋煮幾分鐘?點點媽因為不喜歡糖心蛋所以煮雞蛋喜歡全熟!可是雞蛋煮太久並不合適特別是煮久了蛋黃外面會有一層灰色灰色物質是硫化亞鐵這樣的雞蛋吃多了會可能引起結石等:雞蛋冷水下鍋,水開後蓋上鍋蓋燜5分鐘撈出來就剛剛好雞蛋全熟還不老不嫩你學會了嗎?(如果是冰箱裡的雞蛋,可以多燜2分鐘)

  • 11 # 橘貓雜誌

    雞蛋使我們平時的生活裡比較常見的食物,它的益處也是不容小視的。

    雞蛋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有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其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組織蛋白質最為接近。又名雞卵、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陰潤燥,養心安神,養血安胎,延年益壽之功。雞蛋是大眾喜愛的食品,鮮雞蛋所含營養豐富而全面,營養學家稱之為“完全蛋白質模式”,被人們譽為“理想的營養庫”。

    1.帶殼水煮蛋。

    這個做法不需要加一滴油、烹飪溫度也不需要太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威脅心臟健康),且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全能被人吸收。

    2.水煮荷包蛋

    水煮荷包蛋由於蛋清的包裹,蛋黃沒有辦法接觸空氣被氧化,所以這個吃法也是對心臟極好的,蛋白質的消化率98%,但是在煮的過程中會有少許的維生素損失。綜合起來這個吃法還是很不錯的。

    3.蒸蛋

    蒸蛋也是我們比較常吃的吃法,由於蒸蛋的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較少,維生素儲存最好蛋白質的消化率92.5%。

    4.攤雞蛋

    攤雞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蛋餅,因此蛋黃中膽固醇氧化不多,蛋白質的消化率為98%,但是由於加熱溫度過高,所有的維生素幾乎都損失。

    5.炒雞蛋

    這個使我們平時在炒菜時候最喜歡的一種做法,但是比較前幾種這種做法其實是最不健康的吃法。因為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較充分的接觸,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而且由於加熱溫度過高,維生素損失的也較多。但是從蛋白質的消化率來說97%還是較高的。

    6.沙拉里放個雞蛋

    如果我們可以在平時吃的沙拉里放個雞蛋抗癌素可以增加九倍。在沙拉里加個雞蛋,西紅柿、生菜和胡蘿蔔衍生類胡蘿蔔素多達9倍。紅色、橙色和黃色水果和蔬菜的是營養成分的來源。強大的抗氧化劑,有抗癌作用。在沙拉里加一個雞蛋會大大提高身體吸收蔬菜的營養成分。類胡蘿蔔素源自西紅柿、生菜和胡蘿蔔,吃的時候放個雞蛋,與不放雞蛋相比,身體多吸收9倍的營養成分。許多紅色、橙色和黃色水果和蔬菜是類胡蘿蔔素的來源。這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預防癌症和心臟病。胡蘿蔔的顏色即β-胡蘿蔔素,並且可以在體內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視力和強大的免疫系統。番茄的紅色即番茄紅素,有助於減少患癌症的機率風險,如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眼睛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們常見的幾種雞蛋吃法,具體到每一個人每一種吃法都有利有弊,根據自己自身的需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吃法吧!

  • 12 # 成都新東方烹飪

    說起雞蛋,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看,煮蛋為99%,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用開水或牛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雞蛋是最佳吃法煮雞蛋,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

    雞蛋正確的煮法:雞蛋正確的煮法是,冷水下鍋,慢火升溫,沸騰後微火煮2分鐘。停火後再浸泡5分鐘,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嫩,蛋黃凝固又不老。

    雞蛋不同的煮沸時間,在人體內消化時間是有差異的:“3分鐘雞蛋”是微熟雞蛋,最容易消化,約需1小時30分鐘消化;“5分鐘雞蛋”是半熟雞蛋,在人體內消化時間約2個小時;煮沸時間過長的雞蛋,人體內消化要3小時15分鐘。“5分鐘雞蛋”不僅軟嫩、蛋香味濃,而且有益於人體攝取營養。美國醫學界曾發表研究報告,24名成人每日吃兩個半熟蛋,6個星期後血脂並沒有上升,對人體有益的好膽固醇(HDL)反而增加10%。

    但是,我們平時想要吃一點花樣,又要注重營養怎麼做呢??

    那就是雞蛋盅,這樣一道菜既美味,有很漂亮!!

    第1步 / 準備雞蛋6個,五花肉200g,小蔥2g,生薑2g,食鹽5g,料酒10g,澱粉10g。

    第2步 / 將煮好的雞蛋剝殼,將頂部該刀取出蛋黃備用。

    第3步 / 五花肉200g改刀成小塊 用清水漂洗2分鐘。剁成餡。

    第4步 / 將小蔥切成蔥花、姜切沫

    第5步 / 將調好的肉餡200g團成圓子 放入蛋盅中,放在盤中上蒸箱十分鐘取出,

    第6步 / 撒上蔥花,裝盤即可。

    這道菜,完全可以在家裡做,當作早餐也很美味的說!!

  • 13 # xiao熊qq糖

    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就其營養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生吃為30%~50%,老炸為81.1%,炒蛋97.5%,煮蛋則為100%。所以,煮蛋的營養價值最高。

    煮雞蛋時經常會出現蛋殼破裂,避免破殼的基本要領是“開水煮冷蛋”。蛋殼破裂的原因是由於蛋清蛋黃在加熱時體積會膨脹,而且液體膨脹率大於固體蛋殼的膨脹率,當內容液體的體積大於蛋殼容量時,蛋殼就會脹破。但是,雞蛋裡的蛋白質在凝固時會收縮,如果把雞蛋快速加熱,當蛋清外層受熱膨脹時,內部還是冷的,沒有膨脹,總膨脹量就比較小,蛋殼膨脹增加的容量以及雞蛋裡氣室的容量就能承受,不會脹破。繼續加熱,內部開始受熱膨脹時,外層蛋清已經凝固收縮,總膨脹量也比較小,蛋殼也不會脹破。快速加熱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雞蛋直接放入開水裡煮。具體做法是:待水開後,把涼雞蛋擱在小漏勺裡放入開水中煮8分鐘即可熟透(想吃半熟雞蛋可以減少煮的時間),這樣既可避免燙手又可防止跌破蛋殼,而且時間易於控制。只要保持水開,小火即可。雞蛋要涼,剛從冰箱取出的雞蛋或者在冬天最好,如夏天雞蛋不在冰箱存放,把雞蛋在冷水中浸泡一會兒涼透也可減少破殼。冬天,雞蛋和水都比較涼,即使用涼水煮,只要水少,加熱快速,蛋殼一般也不會破。

    最錯誤的做法是,雞蛋放在冷水裡小火緩慢加熱,熱量有足夠的時間傳遞到雞蛋內部,蛋清蛋黃內外同時受熱膨脹,膨脹量大,結果脹破蛋殼。這時往往蛋清還沒有達到凝固溫度,蛋清會流出殼外,凝固成白色團絮狀。

    雞蛋煮多久煮雞蛋八分鐘最營養煮雞蛋時間短了,蛋黃沒有凝固,恐怕吃了不衛生;時間長了,雞蛋煮“老”了,口感又不太好。很多人可能都有個困惑,雞蛋煮多長時間最合適?衛生部北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李長平自己的經驗是,雞蛋煮8分鐘剛剛好。雞蛋皮怎麼剝

    煮雞蛋有時不好剝,其原因一是雞蛋沒有煮熟,這樣的蛋剝一塊皮掉一塊蛋白。二是蛋雖煮熟了,但蛋殼和蛋白粘在一起,即使一塊一塊把殼剝下來,蛋白也會被帶下,費時費力不說,看上去也不美觀。為此,可將煮好的蛋,趁熱放在冷水中浸一浸,再剝就好剝了。(煮熟雞蛋應放入煮開冷卻後的水中浸泡,因為雞蛋蛋殼本身就有很多小孔,未消毒的水中大量細菌會透過小孔進入雞蛋)

    雞蛋豆漿不同吃 雞蛋鮮為人知三大禁忌

    雞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婦都已經知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雞蛋跟以下三種食物也不能一起吃!快來看看吧!1、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糖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那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而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可能會對健康會產生不良作用。 原標題:養生警惕:4大食物是雞蛋剋星吃了傷身喪命2、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每天早晨,做媽媽的都會為孩子精心準備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營養。所以很多媽媽都會在豆漿中打入雞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雞蛋後讓孩子用豆漿解渴。其實,單獨飲用有很強滋補作用的豆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它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3、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鵝肉、兔肉

    雞蛋還不能與兔肉、鵝肉等肉類一起吃。那是因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雞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共食會發生反應,刺激腸胃道,引起腹瀉。

    其他錯誤吃法喝生雞蛋、啤酒中加生雞蛋、開水衝雞蛋等。營養專家指這些吃法都不對,因為雞蛋中的生物素對人體是有害的,而這些吃法不能破壞掉生物素。

    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7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類常食用的食物之一。

  • 14 # 痕量Brant

    雞蛋味道鮮美,用途極為廣泛。

    它們可以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烹飪,並且很容易與其他健康食品如蔬菜結合使用。

    烹飪雞蛋的過程也是破壞各種危險細菌的過程,使我們更安全放心地食用。

    煮雞蛋

    煮雞蛋吃更安全,而且也使得他們的一些營養物質更容易消化。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蛋中的蛋白質。研究表明,加熱時蛋白質變得更易消化。事實上,一項研究發現,人體可以使用(吸收、內化)熟蛋中的蛋白質的91%,而生蛋只有51%。

    這種消化率的變化被認為是由於熱量引起卵蛋白的結構變化而發生的。在生雞蛋中,大蛋白質化合物彼此分離並捲曲成複雜的扭曲結構。當蛋白質被煮熟時,熱量會破壞形成它們的弱鍵。蛋白質與周圍的其他蛋白質形成新的鍵。熟蛋中的這些新鍵更容易讓人體消化。這些變化發生在蛋清和蛋黃從厚的凝膠變成的堅硬時候。

    然而,當雞蛋煮熟時,熱量引起抗生物素蛋白的結構變化,使其不易與生物素結合。這使生物素更容易吸收。

    高熱量烹飪可能損害其他營養素

    雖然煮雞蛋使一些營養成分更容易消化,但也會傷害到其他人。這並不罕見。烹飪大多數食物會導致一些營養素的減少,特別是如果它們在高溫下長時間烹飪的話。

    研究已經在雞蛋中檢查了這種現象。一項研究發現,煮雞蛋的維生素A含量降低17-20%左右。一項研究發現,常見的烹飪方法,包括微波,煮沸和油炸雞蛋,將某些抗氧化劑的量減少了6-18%。

    總的來說,較短的烹飪時間(即使在高溫下)已顯示保留更多的營養素。

  • 15 # 花兒的美食廚房

    雞蛋的營養豐富,一個50克的雞蛋,含有蛋白質7克。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是人們最常食用的食物之一。而且雞蛋的口感細膩鮮滑,適合烹製成多樣的美食,從簡簡單單的一碗雞蛋羹到作為主食材來烹製,其易吸收易消化的特點也決定了非常適宜做寶寶輔食或者減脂瘦身食品。

    這道牛奶燉蛋,濃郁的奶香和蛋香,混合在一起,口感香滑細膩,入口即化,香甜可口。而且切一個芒果,加幾顆櫻桃進去,多了水果調皮的清爽甜蜜感,吃起來更香。

    需要準備:

    雞蛋2個(若是小土雞蛋,就準備3個);牛奶250克

    糖2小勺;芒果1個;櫻桃5顆

    做法:

    1、準備好需要的食材。可以和這道口感細膩的美食搭配的水果太多了,草莓、菠蘿塊、荔枝肉、蜂蜜、一小把乾果等,拌入牛奶燉蛋中,都好吃的很。

    2、用打蛋器充分攪打蛋液。

    3、加入2小勺糖,繼續用打蛋器攪拌。

    4、蛋液進行首次過篩。這是製作的竅門一,過濾掉蛋絲和泡沫,蛋液表面可以保持光滑平整,不會有難看的蜂窩狀。

    5、牛奶倒入到蛋液中,稍微攪拌,等2分鐘,待兩種液體充分融合。

    6、二次過篩,最後得到光滑細膩的雞蛋牛奶液。

    7、竅門二是蒸之前覆蓋一層保鮮膜,繃緊後覆蓋。用牙籤在保鮮膜上扎幾個小孔。

    覆蓋保鮮膜,是為了鎖住水分,扎孔是為了讓蒸汽迴圈流動,如此蒸出來的蛋羹細膩無氣泡,嫩滑香甜。

    8、放入蒸鍋中,冷水蒸15分鐘。竅門三是蒸好後去掉保鮮膜,不要急於吃,等到溫熱的時候,口感最好。它畢竟不是雞蛋羹,不需要趁熱放入調味料,而是要等到溫熱再拌入水果丁。所以我們在等待其晾涼的過程中,切洗水果丁,時間會把握的剛剛好。

    【鮮蝦豆腐蒸蛋】

    一碗鮮嫩的雞蛋羹,應該是媽媽給寶寶常做的美食之一。2-3歲的寶寶,媽媽可以給孩子做這道營養的美食——鮮蝦豆腐蒸蛋。鮮美蝦仁+營養內脂豆腐+嫩滑雞蛋,打造最可口的早餐食譜。

    需要準備:

    雞蛋2個

    內脂豆腐半盒

    青蝦(或者蝦仁)6個

    鹽、生抽、香油、香菜

    做法:

    1、準備好需要的食材,用蝦仁會比較省心,化凍即可。

    2、雞蛋羹裡水和蛋液的比例,以1:1或者1:1.2為宜,混合後的蛋液一定要過篩,可以把其中不易斷的蛋絲過濾出去,得到更為細膩均勻的蛋液。

    3、內脂豆腐半盒,切成均勻薄片,放入蛋液中。

    4、青蝦(或蝦仁)處理乾淨後,加入少許鹽和料酒醃製10分鐘,利用這個時間把蛋液放入蒸鍋,開水上汽後蒸12分鐘。等蛋液基本凝固後將青蝦放在表面,再蒸5分鐘。

    5、蒸好後加入少許鹽,1少生抽,小半勺香油即可。期間還可以放入適量香菜段、香蔥碎,味道更鮮。

    【雞刨豆腐】

    用雞蛋做菜,真的不是隻有番茄雞蛋。就比如這樣的搭配:一把香蔥、一塊豆腐外加2個雞蛋,就是一道知名的魯菜——雞刨豆腐。口感清淡鮮爽,味道很鮮美,特別的下飯。又因為嫩滑細膩,老少皆宜。

    需要準備:

    豆腐1塊

    雞蛋2個

    小蔥2根

    鹽、白胡椒粉、香油

    做法:

    1、食材就是這麼簡單,一塊豆腐一把蔥,兩個雞蛋就搞定。

    2、豆腐控幹水,放入一個稍大的碗中,用勺碾碎。

    3、兩個雞蛋,打散成蛋液。

    4、兩根翠綠小蔥,洗淨後蔥白蔥葉切段分開。蔥白用於底油爆香,蔥葉是在開鍋時提鮮。

    5、蔥白炒出香味後,倒入碾碎的豆腐,快速翻炒半分鐘。

    6、倒入蛋液,儘可能均勻分佈在豆腐上,等10秒左右,蛋液開始凝結,用鏟子快速炒散,倒入一小勺鹽。這個過程也就半分鐘。

    7、豆腐均勻包裹著雞蛋,這時倒入蔥葉,研磨少許的白胡椒粉,這時就關火,淋入少許香油。

    8、炒制的過程,時間一定要短,全程快速翻炒。炒的時間長了,雞蛋就老了,豆腐還會出很多水。

  • 16 # 杜琳營養師

    謝謝邀請!雞蛋做法很多有煮的、蒸的、炒的、滷的,煎的、醃的等等。做法不同營養價值留存的也不同,吸收率也不一樣,尤其對維生素的保留差異更大。相對而言,蒸的和水煮的全蛋營養價值最高,有效地保留率最高,吸收率也最高,恰到好處的完整蛋可達95%以上。炒的做法次之85%以上,而煎的最低。

    需要提醒的是蒸煮的方法雖好,需掌握蒸煮的時間與火候。過長時間加工後會破壞鐵的吸收率,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蛋氨酸,經過長時間加熱後,蛋氨酸能分解出硫化物,它與蛋黃中鐵發生反應,鐵變成硫化鐵,開啟雞蛋可看到蛋黃表面顏色發暗呈灰綠色,吃起來口感也差遠了,吸收率就低了,如果是小寶寶增加輔食難得的那點鐵就沒意義了。

    通常,水煮蛋八分鐘即可,蒸蛋水開後放蛋三分鐘燜三~五分也較方便,至於那些懶人也可買蒸蛋器加工更省事了。

  • 17 # 談天說地講故事

    相信的理由是,在我的記憶中,一般生小孩做月子的產婦,都吃煮雞蛋小米粥拌紅糖,看她們吃我都流口水,一定是最美的佳餚,有的產婦一次要吃五六個雞蛋,既有營養又解饞,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能吃上雞蛋如同做了娘娘一樣,後來我也吃過煮雞蛋小米粥拌紅糖,也沒感覺好吃,生活好了嘴都叼了。

    網上大談雞蛋的人不在少數,把人弄的吃也不是不吃也不行,又是膽固醇又是蛋白質,又是小雞注射的藥也會在雞蛋裡,人吃了後有抗藥性,吃什麼都有毒菌,看來奇奇怪怪的病都是吃出來的,病從口入一點沒錯,有營養的食物和藥物競爭很激烈,可人類算遭殃了。

  • 18 # 食品生物藥學博士

    歐姆蛋Omelet最初是從拉丁文的「小盤子」(Lamella)衍生而來~~打一兩顆蛋,動作要快不間斷,打到蛋汁非常細,然後把打好的蛋倒入鍋中。在蛋還沒熟的時候,抓住鍋子的長柄,掌心朝上,把蛋從把手的這端推到鍋子的另一邊,除了蛋香濃鬱之外,一面半熟滑順、一面蛋皮焦中帶香,只是用簡單的鹽與黑胡椒調味就很好吃,若是再加上翠綠的生菜、切半的豔紅番茄、濕潤多汁的炒菇,金黃色的主角「歐姆蛋」擺放正中間,光是視覺就是一道美味的饗宴,誰受得了?

    ⋯⋯出現一個長長橢圓形可愛的蛋,淡得如此細緻,光滑得如此完美,黃得如此均勻。

    歐姆蛋配上一杯紅酒或者再來點現切熟食,就是一頓完美輕食。

  • 19 # 食話師說

    雞蛋本身就是營養豐富的食材,烹調方式也很多,各有特色。每一顆雞蛋(約50克)含蛋白質6.4克,脂肪5.5克,碳水化合物0.6克,此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族,維生素E,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合理的烹調可以讓雞蛋中的營養物質儘可能多的保留下來,吸收率也會更好。

    通常來說,高溫高油烹調會損失更多的營養素,而煮蛋或者蒸蛋幾乎保留了全部營養。煮蛋的火候非常重要,若煮的時間太長,不僅蛋白乾硬,蛋黃噎人,蛋黃中的鐵和雞蛋中含硫氨基酸會發生反應,形成一層青灰色的物質-硫化鐵,大大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平時我煮雞蛋會讓水開後保持1-2分鐘,然後關火後再燜2-3分鐘,拿出來剛剛好;或者用蒸蛋器蒸5分鐘,也剛好是蛋黃凝固,蛋白Q嫩,軟糯不噎人。也有人不喜歡吃煮雞蛋,感覺沒味道,這時候還可以蒸蛋,蒸好後放一點生抽和橄欖油,更適合消化功能較弱的孩子和老人。還有一種吃法是水煮荷包蛋,往往是和麵條或者砂鍋一起。營養保留相對較多,口感比煮蛋要好一些。最差的就是煎蛋了,食用油在高溫下加速氧化,生成對身體有害物質雜環胺;另外炒/煎雞蛋吸油(雞蛋中的卵磷脂有乳化脂肪的作用,即使放大量的油也不嫌多),所以吃煎蛋也增加了食用油的攝入量,營養價值下降很多,也容易造成肥胖。

    不僅是雞蛋,其他食材同樣是在低溫低油的烹調方式下保留的營養更多,所以,一直提倡的清淡飲食不僅攝入更少的油和鹽,降低肥胖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吃相同的食物也能攝入更多的營養素,對健康有更多的貢獻。

  • 20 # 寶媽愛做飯888

    雞蛋營養非常豐富。一顆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7克左右,是優質蛋白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此外,還能提供一定數量的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人體吸收,如果烹調方法得當,利用率能達到98%以上。

    雞蛋烹調方式多種多樣。如:蒸、煮、炒、煎、滷等,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我推薦煮蛋和蒸蛋兩種做法。偶爾為了改善一下口味,其他做法也是可以推薦的。

    下面介紹幾種我常用的做蛋方法:

    1、水煮蛋(營養保留全面):

    雞蛋冷水下鍋,小火加熱,沸騰後繼續小火煮3分鐘,停火後再燜5分鐘。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白嫩,蛋黃剛好凝固,蛋白變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而煮沸時間長的雞蛋,不但口感差,而且維生素損失也大。

    如果把握不好火候和時間,可以用煮蛋器來做,效果也是一樣的。

    2、蒸蛋羹(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蛋液攪打均勻勻,靜置幾分鐘,加入溫水,過篩倒入燉盅中(根據個人喜好,可加入洗乾淨的蝦皮),蓋上保鮮膜,中小火蒸,根據蛋液多少適當增減時間。蒸好的雞蛋羹加點香油和醬油即可食用。

    蛋羹滑嫩的關鍵:

    a、用溫水調勻,水和蛋液的體積比按照1:1加入就可以;

    b、蓋上保鮮膜,避免水蒸氣滴入;

    c、中小火蒸,時間根據蛋液多少適當增減;

    d、建議加入蝦皮,既能補鈣,又能提味。

    3、滷蛋(鹽含量高):

    我一般不單獨做滷蛋,通常滷肉的時候,提前煮幾個雞蛋,剝好皮,和要滷的肉同時放入鍋中,這樣既能減少肉的油膩,又能讓蛋有滷肉的香味,一舉兩得。

    4、炒蛋(脂肪含量高):

    蛋液抽打均勻,儘可能多的讓空氣進入(蓬鬆,口感好),加入適量的鹽和水(一個雞蛋加半湯勺水),繼續抽打均勻,熱鍋冷油加熱,待油溫達到七成熱時,加入抽打好的蛋液,可以立刻滑散蛋液或者稍微凝固後翻炒(形狀不一樣,口感是一樣的),蛋液全部凝固後出鍋,即可食用。

    最後,我要強調的是,要想把雞蛋的營養儘可能的完全體現出來,對於它的烹飪方法我們必須掌握。當然並不是說雞蛋營養價值高,我們就可以多吃,每天一個雞蛋是最好的,如果食入過多,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或者造成健康隱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怎麼和他們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