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搏理數理化之巔

    和孩子溝通做好以下幾點: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願意傾吐秘密的物件,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夥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後就不會再對你說什麼了。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獎賞。如果孩子和父母談話時受到批評,他會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獎勵而是懲罰,這將傷害他繼續與父母直接交流的積極性。

  • 2 # Z張發令Z

    按理說,父母應該是子女最親近的人。可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不信任父母,甚至有話不願說給父母聽,甚至不願意回家……這一方面說明中學生由於身心的不斷髮育成熟,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開始增強,試圖擺脫家長的約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說是不科學的家庭教育和傳統的家長專制作風造成的。如果你的孩子進入初中,如何和他有效溝通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家庭成員統一認識做好教育規劃,有步 驟地加以實施

    孩 子 進 入 中 學 是 一 個 家 庭 的 重 要 事 件, 也 是 孩子人生的重要時刻。家庭成員一定要統一思想、 達成共識,積極做好孩子中學階段的教育規劃,並 指 定 與 孩 子 相 熟、 相 知 的 家 庭 成 員 去 與 孩 子 交 流 溝通。孩子的教育規劃內容包括日常的行為習慣、性 格 培 養、情 緒 管 理、情 感 把 握、學 業 目 標、安 全 與 自我保護等。而這些規劃的實施與實現都離不開孩 子這個主體,同時也需要指定的家庭成員做好與孩 子 在 各 個 階 段 的 溝 通 工 作, 集 中 整 個 家 庭 的 智 慧, 引導幫助孩子實現教育規劃,促進健康發展。

    (二)重視日常溝通,全方位打造溝通渠道

    據 統 計:在 校 中 學 生 與 家 長 經 常 溝 通 的 比 例 不 足 10%,家 長 往 往 是 在 孩 子 出 現 問 題 之 後 才 進 行 溝 通, 且 效 果 不 理 想。

    由 此 可 見, 重 視 日 常 的 交流溝通對於預防和化解孩子出現問題十分重 要。 其實,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一定只停留在說服 教 育 上,交 流 的 渠 道 是 多 種 多 樣 的。

    例 如,多 帶 孩 子去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孩子們去聽、去看、去想, 家 長 只 需 適 時 點 撥、 引 導, 就 可 以 取 得 預 期 的 效 果。再 如,去 旅 遊,從 前 期 的 規 劃 準 備,到 後 期 的 親 身 體 驗,都 是 對 孩 子 獨 立 性、統 籌 性 的 檢 驗,也 是對孩子安全、自我保護的教育。

    (三)選好“節點”發揮有效溝通的引領作用

    學習

    學習是中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面對中考 的壓力,不管是我們的孩子,還是每一位家長都看 重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忽視孩子綜合能力培養與提 高。

    如 果 孩 子 考 試 考 好 了,大 家 都 很 高 興,不 妨 問 問孩子考好的原因,還存在哪些問題。如果孩子沒 有考好,也不妨問問原因,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分析 各科的試卷、尋找答案。只有在瞭解了孩子在想什 麼、要做什麼之後,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促進孩子 的學習。

    2. 情緒管理

    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其情緒往往受到外界 刺激而失去控制,進而影響他的行為。家長必須清 楚這一點,切不可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孩子的行為和 想 法,而 要 理 解 孩 子,走 進 孩 子 的 內 心,指 導 孩 子掌握情緒管理的技巧,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收放情 緒才能利於他們出色發揮。

    3. 情感

    談 及 情 感 問 題, 家 長 會 如 臨 大 敵, 總 是 擔 心 孩 子 因 此 耽 誤 學 業, 影 響 成 績。

    出 於 愛 護、 保 護 孩子的考慮,大多數家長處理此類事件比較恐慌、 急躁。其實,我們不用那麼擔心,這個年齡階段的 孩 子 正 處 於 發 育 期, 對 異 性 的 好 感 屬 於 正 常 的 心 理 反 應, 說 明 孩 子 長 大 了。 家 長 應 及 時 了 解 孩 子 的 心 理 狀 況, 及 時 疏 導 不 良 的 情 感 障 礙。 如 若 這 種 不 良 情 感 影 響 到 了 孩 子 正 常 的 學 習 生 活, 家 長 應 適 時 啟 動 幹 預 機 制, 必 要 時 可 尋 求 心 理 醫 生 的 幫助。

    4. 網際網路

    互 聯 網 是 一 把“ 雙 刃 劍”。 家 長 與 孩 子 交 流 必 須讓他們明確這一點,沉迷於網路遊戲,會嚴重影 響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要儘可能發揮 其積極作用的一面,遏制其消極作用的一面。

    家長 可以結合青少年心理特點提出合理、可行的管理方 案,適 時 調 整、推 動 方 案 有 序 實 施,並 及 時 檢 查 掌 握 實 施 中 出 現 的 問 題,認 真 分 析、疏 導 或 幹 預,保 障孩子健康發展。

    (四)結合特殊家庭實際開展有效溝通

    特殊家庭的孩子相比於其他家庭的孩子可能 更難以與人溝通,因為他們早早給自己的心靈烙 下不幸的印記,家庭成員的交流與溝通早已設下 壁壘,心理上非常敏感。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家長 藉助那些孩子信任的長輩、老師和朋友與孩子進 行有效溝通。

    首先,交流之前一定要將真實的家庭狀況和 孩子目前的反應說清楚,便於交流時明確交流內 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溝通效果。

    其次,做好長期交流的思想準備,特殊家庭 的 孩 子 心 理 上 早 已 形 成 自 我 保 護 機 制, 不 輕 易 相 信 他 人, 不 輕 易 改 變 自 己, 但 是 處 在 中 學 階 段 的 孩 子 又 從 心 理 上 具 有 極 強 的 可 塑 性, 只 要 我 們 準 備 充 分、 細 致 耐 心, 他 們 的 改 變 只 是 時 間問題。

    最 後,我 們 必 須 明 確,特 殊 家 庭 的 孩 子 轉 變 具 有 反 復 性。 這 主 要 是 由 他 們 所 處 的 環 境 造 成的, 容 易“ 睹 物 思 人 ”, 加 之 其 情 緒 具 有 不 穩 定 性,容易觸發自我保護機制,形成更難消除的心 理“ 壁 壘”。

    因 此, 我 們 與 特 殊 家 庭 的 孩 子 溝 通 需 要 堅 持 和 耐 心, 相 信 現 在 所 做 的 一 切 對 孩 子 將來的發展有益。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與學校是中學生日常聚集活動的主要 場 所, 也 是 開 展 教 育 的“ 主 陣 地 ”。

    家 庭 教 育 與 學 校 教 育 是 緊 密 聯 系、相 輔 相 成 的。我 們 要 開 展 與 孩 子 的 有 效 溝 通,促 進 孩 子 健 康 全 面 發 展, 離 開 學 校 教 育 是 無 法 進 行 的。

    同 時, 孩 子 在 學 校 的 學 習 生 活 與 他 人 接 觸 較 多,更 容 易 進 行 交 流,家 長 與 學 校 緊 密 聯 系,有 助 於 家 長 及 時 了 解 孩 子 心 理 狀 態 和 存 在 問 題,與 學 校 開 展 有 效 的 溝 通,解 決 孩 子 實 際 問 題,促 進 孩 子 健 康成長。

    (六)從輔助環節入手,提升家庭教育溝通效果

    家長學校、家長微信群及眾多的家庭教育公眾 號又給大家提供了教育孩子心得交流、專項問題討 論的有效平臺。這樣可以貯備大量教育資源,掌握 更多教育、交流溝通的方法與技巧,提升家庭教育 的效果。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 同努力。家庭教育貫穿孩子成長的全過程,將在他 們成長的各個階段發揮重大的作用。

    而家庭教育中 實現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就必須瞭解孩子,知道 他 們 在 想 什 麼,想 要 什 麼,要 幹 什 麼,進 而 提 高 與 孩子溝通有效性,幫助我們的孩子達到目標、實現 夢想。

  • 3 # 金牛行動者

    當只給兩個孩子一個玩具的時候,他們會有什麼表現?他們一定會搶,搶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互相廝打,踢拉咬拽,最後一定是力氣大的那個得到玩具,而力氣小的那個可能會哭。在成人的引導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分享,逐漸懂得社會交往的一般原則:並不是誰的力氣大,誰的聲音大誰就是正確的,就能獲得一切。當然小布什總統現在也沒懂得這個道理

    這段話一直讓我記憶深刻,因為在這段簡單的話中間包含了很多含義:

    2. 成人需要引導孩子懂得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暴力也不是獲取資源的辦法,透過與他人和平相處、友好協商達到互相分享、互利互惠,這個世界才會更美好。

    3. 美好的世界是很多人的嚮往,然而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至今戰爭不斷。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同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或者不願按照正確的社會交往原則生活,固執地認為只要透過暴力或戰爭就一定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4. 這個世界是在各種價值觀矛盾衝突下運轉的,這種矛盾衝突可能永遠都不會消失。

    該回過頭回答這位網友的提問了。該怎麼教育?孩子的價值觀是父母的價值觀的延續,父母在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傳遞父母所認為的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父母認為這個社會的資源是有限的,不搶就不能獲得自己應得的那份,我們怎麼能期待他們來教會孩子分享?如果父母認為誰力氣大、誰說話聲音大,誰就是正確的,我們怎麼能期待他們來教會孩子心平氣和地與人溝通化解矛盾?為什麼我們一直需要強調早期教育是對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傳遞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用正確的價值觀來規範孩子的行為,我們又怎麼能期待這個世界更美好一點?真正該教育的是攻擊性強的孩子,應該是這些孩子的父母需要讓孩子懂得分享的重要性,懂得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性。那麼受害者的父母需要做什麼?

    1. 讓孩子懂得哭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孩子用語言溝通,如果孩子的東西被別的小朋友搶走了,讓他去跟別的小朋友溝通大家交換玩具或者輪流玩一個玩具,如果孩子還沒有語言交流能力,父母可以給孩子示範,帶著孩子和搶玩具的小朋友溝通,這個示範不僅是做給自己的孩子,更是做給搶玩具的孩子,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透過與人協商來解決問題,如何透過分享來達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2.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難免都會碰到攻擊性強的孩子,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不要受到傷害很必要。我個人不會主張讓孩子互相廝打來解決問題,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很多攻擊性行為沒有明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成人的干預十分必要,透過成人之間的溝通或成人幫助小朋友互相溝通來解決問題比讓孩子互相廝打更重要。對於攻擊他人的孩子的父母來說,需要懂得如何規範孩子的行為,老大在美國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給家長的入園須知中有很重要的一條:如果孩子攻擊性很強,需要父母配合學校予以規範,如果孩子攻擊性行為無法得到規範,學校有權勒令退學。這條規定潛在的意思是說攻擊性強的人是不能被這個社會接受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遇到攻擊性過強而其父母又無法規範的孩子,採取不與之交往的態度也未嘗不可,透過這種方式實際上也是在教育一個孩子要想與人交往就應該遵循與人交往的正確原則。

  • 4 # 預見生活

    在教育孩子方面,首先父母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和孩子交朋友,只要有時間就陪他一起玩耍,是朋友和朋友之間的玩耍,建立穩固的感情基礎,這樣,以後遇到什麼事情了,他都會和你溝通,因為他認為你是他的朋友。但是,一旦遇到原則性的問題我們還是要堅持原則,是以理服人的說教,而不是強硬態度。

  • 5 # 兜寶成長記Vlog

    我覺得首先應該以朋友的方式相處,而不是用大人的條條框框規定孩子。大人的言傳身教很重要,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會讓孩子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 6 # 杜飛68813996

    個人認為早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一歲半才做有點晚了,孩子0-3歲會出現很多敏感期,敏感期我的理解就是佳教育期,錯過就無法彌補,不管對早教怎麼看,家長起碼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時間,用什麼方法,做哪些引導,至於上不上早教班,因人而異,個人不建議去,折騰孩子,也學不到什麼,不如在家自己教。

  • 7 # 廖一寶寶

    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這也不是絕對的。父母與小孩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我們作為父母的比他們經歷的多一些,我們就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其實不是,現在的小孩是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你不能強迫,你可以和他們做朋友,站在他們的高度去看問題、看世界,多溝通,多瞭解,不能什麼都否定,小孩子是表揚出來的,肯定出來的,不是罵出來,不是強迫出來的。這是我個人的觀點,謝謝。

  • 8 # 一隻陽陽陽

    孩子不聽話主要是父母約束過多,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

    建議:以引導方式進行溝通,不要以強制要求作為管教方式。

  • 9 # 染雨成長記

    怎樣教育孩子?怎麼跟孩子溝通?

    在教育的孩子的理念上,有一個點是很重要的: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我們有我們自己的人生。如龍應臺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所以,對於孩子能做的就是陪伴他成長,剩下的便讓他自己去體會他這一生與他喜歡的,他心愛的人相伴......

    至於具體的做法我推薦:

    0~3歲,無條件的關愛和陪伴,擁抱及言語的互動。

    3~6歲,孩子3歲之後便需要跟他講規矩,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明令禁止。

    6~12歲,孩子的自主想法開始出現,跟他溝通真實的想法,同時注意價值觀的塑造

    12~18歲,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後,理解與溝通更重要

    18歲之後,把他當成大人來溝通,並對他有所期待

    以上的這些關鍵事情,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都能跟他們在一起而不是於與困難在一起一起面對他,我見過一些孩子的家長,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40左右,沒事就隨口一提一下考了,40分有什麼出現。孩子也許不會說什麼,或許他不是不努力而只是方法不對,也許他只是逃避什麼而已。

    一次次困難面前父母都缺席了,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也不會再信任其他人,這樣成長的孩子會讓人很心疼。

    而具體怎麼溝通呢?在針對於事情溝通:例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

    2.分析問題:你看看你的張試卷,這個題目的為什麼做錯了呢?你說說看?

    3.形成共識:我覺得你的思維其實很OK就是對應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導致你在做題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錯

    ,我認為你不笨,剩下的就是把對應的數學概念都吃透,再好好練習應該會有很多進步的,

    4.落地行動:與孩子制定好的行動的計劃,一起去面對困難。

    好好溝通,言傳身教!

  • 10 # 粵G仟記

    教育孩子,我們首先了解小孩性格,興趣那方面,這樣和他溝通會好點,有時候也不能強逼太嚴,多點接觸他,多點和他玩點小遊戲,這樣我們才瞭解到小孩更多方面,

  • 11 # 雲中誰和錦書

    我們該怎樣教育孩子,怎麼和他們溝通呢!5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多是被放養長大的,而當今中國的孩子都是精細化的在培養,所以教育方式也完全不同!以前的孩子被父母打一巴掌罵一句覺得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今的孩子個個家長當作寶,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今的孩子個性強,更自我,自尊心強!“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我們作為父母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首先更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對話溝通,孩子才會對自身的存在產生價值感。其次要信任孩子,家長不信任孩子的態度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種下懷疑的種子!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情時不夠自信,總擔心事情會做不好!得不到父母、老師同伴的認可,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近代教育典範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解放孩子。”確定孩子的優點,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注意正確引導孩子表揚孩子,肯定孩子!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根據孩子的自身發展選擇培養,培養教育人和種花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不要根據家長的喜好選擇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有的家長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孩子身上,明明孩子在運動方面有天賦,可家長喜歡音樂就逼著孩子也去彈鋼琴等諸如此類的事情,結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事與願違!最最重要的提醒各位家長還要注重道德情操的培養,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使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可見道德培養的重要性。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做事不拖沓,再就是培養孩子堅韌的意志,學會面對,遇到困難不逃避!敢於面對困難,並且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困難!給孩子一座山,讓他自己去攀登,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堅持下去。當然還要培養教導孩子有一顆感恩之心“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去愛已愛人,長大後才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最後一點也是很關鍵的,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平常、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心智模式,才能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去創造未來!體驗人生!

  • 12 # 小瑛的生活日記

    個人認為孩子從小是看著父母長大的,父母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當孩子做錯事情,要讓他自己知道自己錯了在哪裡,不要總是以打罵來解決,總是打罵孩子就越叛逆

  • 13 # GG為

    現在的小孩要多溝通。要了解他需要什麼要做什麼,還有就是心理需求。小孩就是要從小培養,等長大了你才去教育他就很難了。

  • 14 # 小雪ai生活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教育的方法都有所差異。孩子不要太寵溺,會變成一種依賴,不獨立的性格。大多孩子吃軟不吃硬。儘量不打罵,多鼓勵。家長是孩子的榜樣,言傳身教嘛。不過該說還是得說。可以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既是家人也是朋友,多換位思考,孩子的自尊心很強的,越打擊越沒有自信,所以還是婉轉式的批評為好。上了小學以上的孩子都開始自己有主見了,所謂人夸人,誇出偉人,就是這麼個道理。好好說話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 15 # 一杯仙

    一,飯前我會和兒子聊幾句,學習態度,心學習方法,如何才能做到專心學習。

    二,愉樂,在他愉樂前講,愉樂結束後講。教育,誘導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和孩子思想上溝通,

    三,注意事項。不要批評,講誘導。講問題,勸改正。樹觀念,定目標。鼓勵多,訓示少。……

    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幹萬別再施壓。壓力過大,會造成孩子呆傻。

    盡力培養,看孩子自己的造化吧!

  • 16 # 雲彩教養筆記

    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怎麼和孩子溝通?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自己管教的原則,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創造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教經典,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我們所處的家庭背景、價值觀、對孩子的期望等對孩子的行為採取不同的管教原則。

    而父母對孩子如何教育的影響巨大的。一般說教育孩子,我們都會具體落實在“管教”“這個問題上,即當孩子做出了我們非期望的行為時,如何教育孩子,把孩子引向更好方向的發展,溝通是顯得至關重要

    著名的心理學家吉若特在《父母與孩子》一書中寫道: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學會譴責;

    在敵對中長大的孩子,常懷敵意;

    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總覺得有罪;

    在忍耐中中長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有正義感;

    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有信耐感;

    在讚許中長大的孩子,懂得自愛;

    在接納和友誼中長大的孩子,尋得了世界的愛。

    當孩子不聽話時,不是因為孩子本身就是個壞孩子,或者我們作為父母的態度和人格有問題,而是我們缺少溝通的策略和經驗知識,吉若特建議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父母需要學會傾聽,要了解孩子言外之意,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以避免衝突。

    經過多年的養娃實踐,曾經也和兒子也產生過劇烈的衝突,我覺得這幾點真的很重要,不論對多大的孩子,這幾點溝通策略的關鍵點是很普實的:

    001.與孩子溝通的基礎是建立在尊重和技巧上的。

    要想讓孩子往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首先你得尊重他,讓他感覺好。不要在發生衝突時就攻擊或批評孩子的人格,而應該針對其行為,管教孩子要對事情不對人,這也讓孩子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而現實中,我們往往相反,總是以命令的口吻讓孩子去按照我們的要求去行事,沒有耐心去傾聽孩子在想什麼,去尊重他。這就像我們成人,你是喜歡一個領導總是命令去做事,你是心甘情願地去做那件領導尊重你和你一起商量的的事呢?

    002.讚美孩和獎賞不宜過度。

    表揚孩子時,不要直接說“你真棒“、”你好聰明“、”你真有天賦”等,而是要說具體的,針對孩子做某件事和某個行為作出讚賞而不是針對其孩子的人格。

    比如,當孩子為你做了某件事,你要表揚他這個行為而不是說“真了不起,你太棒了”,這首一種人格的表揚,這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相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了不起,什麼都不用好好的做。

    003.在與孩子衝突壓力時:

    (1)父母有權孩子做出的錯誤行為生氣,不要壓抑,如果真的發火了事後也不要自責和內疚。

    (2)父母應該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不能攻擊孩子的人格。

    比如,你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你做的這件事,讓我覺得好難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就質問孩子:“你怎麼能這麼做呢,你都多大了,你真差勁?....”這是一種人格的攻擊。

    如果我們這尊重地對待孩子,給予孩子最真實的反饋,孩子他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同時成人也很好滴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當下一次再遇到這樣情況,不會大呼小叫,直接指責別人,而是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所有孩子的處事方式都是父母那裡學來的。

    004.親子互動中應避免的:

    不要威脅孩子。任何威脅都是在像孩子挑戰,讓孩子重複不好的行為,

    不要賄賂孩子。賄賂則是懷疑孩子改變的能力。

    不要諷刺孩子,諷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差勁,自暴自棄,因此,拒絕傾聽。

    005.

    在於孩子談話時,不要讓孩子覺得你高高在上。

    不論從話語還是行為上,都不要讓孩子覺得你高高在上,而是要讓孩子覺得你們在平等的對話,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可以蹲下來或者與孩子坐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不要讓孩子有壓迫感,效果會更好。

    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儘管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我們可以運用這些溝通的普適性的策略和教育方法,去實踐,只有這樣,我們良好的願望才能變為現實。

    每個問題的背後,都藏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

  • 17 # 爾雅休養札記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孩子天生的性格也是各不相同的,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有效溝通。

    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才能行之有效,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而言。”

    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型別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和教育中,要懂得揚長避短、因“格”施教。

    孩子常見的性格型別活潑型

    優勢:

    這類孩子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愛說愛笑,在和朋友一起時,他們是最活躍的那個孩子,也是笑得最大聲的那個孩子;

    他們的思維活躍、反應敏捷,擁有較強的自我表現和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好。

    缺點:

    這類孩子專注力不強,自制力比較差,做事沒耐心,容易被外界干擾;比較敏感,最接受不了批評。

    他們喜歡邊學邊玩,不喜歡枯燥乏味的事情。譬如,孩子想先看完動畫片或先玩一會兒再寫作業,想邊寫作業邊聽音樂。

    力量型

    優勢:

    這類孩子適應能力強,富有創造性和個性,目標感比較強,喜歡挑戰;精力充沛、堅毅勇敢、敢說敢做、義氣十足,具備領導者的氣質。

    缺點:

    這類孩子是標準的“熊孩子”,性格調皮、專橫、急躁、愛打愛鬧;規則意識較差,不能和同伴友好相處。

    他們很容易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總喜歡和別人對著幹。

    完美型

    優勢:

    這類孩子喜歡追求完美,性格溫柔、聽話、善於思考;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強,做事有條理、耐心、認真;自尊心強、有主見,凡事心中有數。

    缺點:

    比較固執,很愛面子,自尊心容易受到傷害。

    平和型

    優勢:

    這類孩子偏愛安靜,冷靜細緻,是個很好的旁觀者和傾聽者;遵守規則、喜歡思考、富於想象、善於觀察;專注力強,很聽話,做事比較穩當,不易出差錯。

    缺點:

    喜歡獨來獨往,社交能力弱,缺乏主動性;性格孤僻、膽小、不愛講話,自我表現欲不強,不愛向別人傾吐心聲。

    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孩子溝通活潑型

    活潑型孩子做事情都是建立在樂趣的基礎之上,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或互動的時候,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遊戲性,如打賭等。

    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覺最好的方式,只要高興就好,這樣反而會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這類性格的孩子要多給予讚美和誇獎,遇到挫折時,要告訴他們,自己是父母或老師最在乎的孩子,所以才會格外關注你。

    力量型

    對於這類性格的孩子,在行動上要採用激勵和懲罰的方式,如告訴孩子做完一件事情可以得到什麼獎勵。不要採取直接批評的方式,不要總是講道理,要告訴孩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語言上要對孩子示弱,讓他們協助自己做某件事情,這類孩子很樂意如此。

    同時,對這類孩子要進行友情培養,營造朋友們協作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到同伴間友誼的樂趣。

    完美型

    這類孩子喜歡遵從科學,不喜歡模稜兩可、毫無根據的說法,有時父母說的話他不一定會聽,如果你說“愛因斯坦……”,他就會很認可。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應多表揚、少批評,多和孩子一起探索事物背後的邏輯,培養探索意識和創造意識。

    這類孩子的學習比較輕鬆,但討厭別人打亂自己的計劃,如果不得已的時候,你應該先提前和孩子商量,徵得他們的同意。

    平和型

    這類孩子不喜歡產生衝突,追求和諧、平穩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用請求孩子幫助的方式,來增加互動和溝通。

    父母對孩子要欣賞和理解,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與人交往,多創造平和的交往機會,讓他們心理上感到安全、自由,避免出現排斥的感受。

  • 18 # 浩媽聊教育

    下面,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嘗試著回答一下您的這個問題,說的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吧!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傾聽。家長要認真傾聽孩子講話,尤其是孩子剛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時,家長傾聽時的面部表情和神態,直接能夠影響孩子傾聽他人講話時的狀態,甚至影響孩子將來上學後,怎樣聽老師講課。因此,家長不但要認真聽,還要耐心地迴應孩子,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暫時不能回答的,要和孩子說清楚儘快弄明白,並告訴孩子答案。這樣,就能夠正確引導孩子,慢慢地培養孩子也同樣具有良好的習慣

    二是尊重。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權威來壓制孩子,要尊重孩子,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只想到批評,甚至指責,而要弄明白是什麼原因,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不能只是簡單的對孩子說:“你怎麼又犯錯誤了!”、“你真笨!”、“你真不聽話!”等。弄清楚後,要蹲下身子或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視線和孩子的在同一水平線上,用眼睛看著孩子,耐心地告訴孩子正確的道理,這樣孩子也會認真地聽,逐漸地孩子也會養成講道理,凡事問個為什麼的好習慣

    三是讚許。家長要多看到孩子的長處,對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之處,要想辦法去引導孩子逐漸克服和改正切忌嬌寵孩子。我家孩子讀小學時,發現寫字時總是著急,每一頁紙的前幾行總是比後幾行工整,我就假借老師的名義說:“我今天又碰到你們老師了,她說你的作業現在比前幾天的字跡工整多了,但是後幾行如果再慢點兒寫,整篇作業的字跡就更工整、更漂亮了。一會兒,寶寶寫完作業,媽媽先看看,我想先欣賞一下大寶的作業。”,這樣引導之後,他自己格外關注自己的字跡,慢慢地養成字跡工整的好習慣

    總之,還有很多溝通的方法,不多說了。如果家長總是感覺孩子與自己的想法不在一條水平線上,那麼問題一定出現在家長,孩子是需要家長的教育和引導的,所以家長要與孩子以同一個年齡階段進行溝通,會使孩子感覺到安全感,也更容易和孩子進行溝通,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

  • 19 # 君子蘭95262926

    耐心溝通,實在不感興趣也不強逼他去學吧,這樣也收不到效果。

  • 20 # 令狐青雲89088282

    言傳身教,拒絕說教溝通,對孩子意見認真聽,細心解答孩子的問題,但是在原則上的事情必須堅持,堅決不妥協,孩子有時候做一些事情,家長感覺好笑,就一笑了之,不知道這是一次縱容。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方方面面得到位。你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你的孩子,還有社會也有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家長的細心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常化妝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