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人在讀書,可是心卻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怎樣改變呢?
4
回覆列表
  • 1 # 我是翔叔

    速度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你的讀書效率要比別人高。下面我來給你清算一下。

    假設你一天看一本書,你一年下來能看到 365 本書,如果你能堅持 365 天每天做同一件事,你也不需要再看書了(你很牛逼)。

    假設你平均 3 天看一本書,你一年大概可以看 120 本書,這其實相當難,哪有那麼規律,除了閱讀,你還有工作和生活。

    假設你平均 4 天看一本書,你一年大概可以看 90 本書,如果你比較懂得閱讀技巧的話,一年是可以讀到 100 本書的。

    假設你平均一個星期(7 天)看一本書,你一年大概可以看 50 本書,建議新手以這個為目標,因為要求確實不高,每週一本書,讀好它。並堅持寫下讀書心得,一年以後,你會有巨大的收穫。

    我也讀過很多書,針對讀書,也有一些心得。

    我曾經不斷的嘗試,比如一天一本書,後來發現太難堅持了,一味的追求數量,很沒有這個必要。我也嘗試著 3 天去讀一本書,但是你會發現,你想要的規律永遠都存在意外,總會被一些瑣碎的小事所打斷。

    因為翔叔有一個習慣,讀一本書必須寫讀書筆記和心得。光寫筆記和心得就要花不少時間去醞釀了,所以我現在基本堅持每週(7 天)讀一本書,並記錄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宣告一下,這不是教大家如何半小時讀一本書的速成心法。因為人的精力確實有限,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提供更合理的建議,希望採納~

    01 閱讀之前你需要明確的

    首先,你需要徹底想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我每天能不受干擾,專心看書的時間有多少?

    2.讀書對我來說是排擠寂寞打發時間,還是對自己的一次重要投資?

    3.我喜歡哪些領域哪些方面的知識?

    4.我應該看什麼形式的書才好?

    如果你真的太忙了,那我勸你無論如何都要抽點時間出來,讀會書。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喜好,那別人也幫不了你什麼。

    有的人喜歡紙質書,有的人喜歡電子書,這不是絕對的,喜歡紙質書是喜歡那種閱讀文字的感覺,而看電子書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碎片化的時間,圖個方便。

    因為平時要上班,時間真的有限,一般在上班的路上,地鐵或公交,可以看 kindle 電子書,實在建議大家買個kindle,老看手機真的很傷眼睛。關於 kindle 如何購買、相關書籍的下載和購買技巧,後期我會重點寫一篇分享出來。

    02 你需要一個合適的時間和環境

    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希望大家選擇科學的時間和良好的環境。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選擇了對的時間和環境,是能大大提升閱讀的效率。當然,每個人閱讀的最佳時間是不一樣的。比如學校有晨讀,但是並不適合每個學生,有的人是夜貓子型,在夜裡格外專注。據科學分析,在早上 6:30 到 8 點和晚上 9 點到 10 點,這兩個時間段是記憶的黃金時間。

    翔叔一般會在睡前讀一個小時的書,大概是11點鐘左右,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段。

    關於環境,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無干擾,安靜是第一位。其實在哪都可以,當然最好在自己家中的臥室,這也是我選擇深夜讀書的原因。同時需要保證正確的坐姿,千萬別躺著,你懂得。

    有的人喜歡夜晚聽著音樂看書,實在不建議,因為你真的沒那麼牛逼,做到完全無干擾。

    03 拿到書先別急著看

    很多人一拿到書就開始讀。這麼急躁,你爸媽知道嗎?拿到書千萬別急,透過書名大概猜測一下這本書到底在圍繞什麼主題,接下來,帶著對這個主題的疑問去看目錄,目錄真的是個好東西,任何一本書看一下目錄,就能瞭解全書的結構、章節和大體主線、每一章分別講的是什麼。

    做好以上準備,我建議大家先把整本書,從頭到尾很快速的過一遍。所謂泛讀,就是不求甚解,只求瞭解,停留在每一章節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這個需要練習,強迫自己,刻意練習。

    04 千萬別逐行逐字讀整本書

    有很多朋友都有這個習慣,從書的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連推薦語、前言到書的後記,都要花個時間看一遍,你精力真夠充足。要知道你不是在讀文章,而且一本書不全是有用的資訊,要挑重點、反覆讀就對了,那些非核心、對你沒什麼幫助的內容,看情況一帶而過吧。總的來說,看似很認真的在讀書,其實很傻。

    05 如何開始精讀一本書

    通過了之前的泛讀,做到對整本書的結構和內容有個大體瞭解,接下來開始精讀,我建議花個4天的時間,每一章節都細細讀一讀,當然你覺得不怎麼重要的章節可以直接跳過。這個時候千萬別急著記筆記,邊讀書邊記筆記效率實在太低,一本書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讀完,我的建議是放在後面,等到每週差不多週六日的時候,你會有相對比較充足的時間,這個時候需要靜下心來記記筆記和心得。

    06 一定要記筆記

    關於筆記這個東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翔叔一般喜歡用思維導圖去整理,這裡推薦用一下工具 Xmind 或 Mindmanager,網上有很多破解版的軟體可以直接拿來用。希望大家在整理筆記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全書,將重點內容再反覆讀幾遍,整理成筆記。

    當然看個人習慣,不過建議大家一個章節一張思維導圖,這樣的形式比較好。

    關於寫讀書心得,網上有很多套路。我覺得關鍵是先得選一個好的平臺,如果你有個人部落格,你可以放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如果沒有,這裡推薦大家「簡書」這個平臺,可以全身心的記錄,非常乾淨的一個平臺,你也可以用印象筆記之類的工具整理,當然全憑個人習慣。

    關於讀書心得怎麼寫,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吧,也可參考網上其他的套路,模仿總會吧。

    總的來說,一定要記筆記!一定要記筆記!一定要記筆記!它很重要。

    07 可以同時讀多本書嗎?

    當然可以,不用死磕一本書到底。如果你精力有限,你可以讀兩本,但不能更多了。

    像翔叔,白天上班路上讀一下 kindle 電子書,晚上睡前讀一本紙質書。不同的書,讀起來帶來的靈感是不一樣的,這樣到週末就可以記錄兩份讀書心得,效率是很高的。

    當然如果你還只是個新手,強烈建議你一本一本的讀,有時候乖一點,有好處。

    08 總結

    書籍有好有壞,無論怎麼說,每一本書總有值得看的價值,請你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去看高深難懂的書籍,沒那個必要,不是為了裝逼。

    另外,希望大家讀書千萬不要侷限在單一領域,多看看,眼睛會比較亮。

    你們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去好好看看吧。

  • 2 # 西星

    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們都要做好規劃,讀一本書也不例外。

    閱讀最忌諱的安排就是今天讀20頁,明天讀20頁,後天翻開書發現,前兩天說的啥全忘了。

    所以開始練習閱讀能力時,專門騰出3-4小時的空閒時間(熟練之後差不多2小時一本書),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擾,包括手機、電腦、家人等,不然等你再次進入會花很久的時間。

    準備書、筆、鬧鐘,儘量選取在書桌前閱讀,這樣可以讓你更專注。

    第一步:先看這本書的前言或者作者的自序還有目錄,很多人將這個略過了,其實如何閱讀這本書,很多書作者在前言中就會告訴讀者,看目錄時標出你想看和你不清楚的知識點,你知道的就可以略過,這個對於後面的步驟很重要,大概控制在15-30分鐘。

    第二步,大致瀏覽一遍整本書,時間控制在30-45分鐘,重點瀏覽作者的小標題、加粗的字型,然後畫出你想看的章節和內容。這一步很多人容易被內容吸引,做了仔細閱讀,這樣會超時,一定要注意避免。

    第三部,仔細閱讀,從頭開始,將自己標註出來的想看的內容,去做仔細閱讀。沒有標註出的內容,可以大致瀏覽一遍就可以了。這一步,時間自己控制,直到看完為止。

    第四步,做總結,看完本書之後,你學到的內容,整理成思維導圖,儲存在印象筆記中。

    一本書若能掌握20%的知識,就已經算是很大的收穫,不要妄想掌握作者100%的知識。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的是工具書、管理書籍等,專業書籍不適合。

  • 3 # 文淺拾憶

    閱讀是習慣也是能力,一直想就這個話題說說自己體會,總是沒有動筆。發現此文很有指導意義,現摘錄於此供大家學習。

    怎樣提高閱讀能力

    就個人知識的獲得來說,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透過親自實踐獲得大量感性知識,然後透過思考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些構成了個人知識的一小部分來源。另一方面則是直接把人類在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知識繼承過來,把社會的知識轉化為個人的知識,這是中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或大部分來源,正如恩格斯所說:“每一個體都必須親自去體驗,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個體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由他的歷代祖先的經驗的結果來代替。”在繼承知識的各條途徑中,可以說閱讀是一條主要途徑。

    實際上,在校學習時,僅僅依靠上課是無法理解全部知識的。可以說,學生時代的學習一天也離不開閱讀,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用書,離開書,離開閱讀,學習就會十分困難。要知道,老師上完課就走了,而書籍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中學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珍惜這無憂無慮、精力充沛的寶貴時光。要充分利用這一階段多讀點書,多繼承點人類的寶貴知識財富,為一生的事業打下雄厚的基礎。同時在閱讀活動中增長起來的閱讀能力,將為一生中不斷地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不斷改進閱讀的基本條件

    閱讀需要哪些條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詞、句、段、篇的基本知識

    閱讀就是要透過與字、詞、句、段、篇打交道,從中獲取知識,如果不掌握這些知識,那麼,閱讀就變成看“天書”了。

    中學生如能掌握5000個字,閱讀一般文章就問題不大了。有的學生之所以閱讀能力差,就是因為沒掌握足夠數量的字、詞(主要是實詞)和片語的表達概念,而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句是用詞按一定的語法規律聯結而成的語言單位,一般用來表達判斷,表達相對完整的思想。對句的理解不單要求掌握詞義,還要求掌握語法。沒有語言,思維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見,閱讀的重重困難,往往是由不識字詞,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帶來的。因此認真學好語文,在閱讀中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科學家用他們的親身體會,明確地指出了學好語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數學家說:“很難想象一個文理不通、錯字連篇的人,能把邏輯嚴謹的數學內涵表達出來。”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我從小打好的語文基礎,對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還覺得學好語文對訓練一個人的思維很有幫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條理。這些,對我後來學好數學都有很大好處。”人們讚譽蘇步青為“數學詩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

    不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就會給閱讀帶來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難重重。有人說,到了21世紀,如果不懂生物化學,不懂生態學,可能連報紙都看不懂。現在報上經常出現“生態平衡”、“生態系統”、“遺傳工程”、“基因”等專用名詞,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可見,要想在現代化社會里提高閱讀能力,必須儘快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行。

    (3)要會用工具書

    在閱讀時難免有些字不認識,也有的一時想不起來,這時,如果手頭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漢語成語詞典》等工具書,就可以及時地查一下,以掃除閱讀中的障礙。當然,根據閱讀的需要,準備一些相應的參考書籍,準備隨時查詢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書齊備,查詢熟練,閱讀起來就會順利得多。當然,透過查詢工具書,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識進一步豐富起來。

    (二)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

    面對浩瀚的書海,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和計劃,將會無所適從。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每天又要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因此,可供閱讀的時間,尤其是課外閱讀的時間並不多,如果讀書再沒有目的和計劃,就會使寶貴的閱讀時間得不到充分地有價值地利用。

    中學生的閱讀應以達到這樣的目的為出發點:

    有利於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利於發揮自己的特長,有利於彌補自己的弱點,有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安排閱讀計劃時要注意:

    圍繞課本閱讀一些有關的課外書。例如,讀一些與課內學習有關的科技史,人物傳記,這樣有助於提高課內學習的興趣,充實課內學習的內容,使思維更加活躍。

    圍繞自己的愛好或特點讀一些有關的課外讀物,一個愛好理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到閱覽室讀有關的報紙雜誌,一個喜歡文科的學生,可以定期去讀各種文學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閱讀文學名著。

    至於課外書的選擇,可以請教老師,請教高年級的優秀生或同班的同學,也可以請教家長。把他們的好經驗學過來,實在是一種省時間的好辦法,選好一本書,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得到較大的收穫。

    書選好了,再把讀書的時間分配好,不僅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也不至於衝擊課內的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學習中的弱點就可以得到彌補,個人的特長就可以得到發展,既促進了課內的學習,又豐富了課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學生讀書缺乏目的和計劃,一昧地從興趣出發,常常看一些偵探小說、武俠小說,達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為看這些書而開夜車,不完成作業,結果嚴重干擾和影響了課內的學習,這是一種不好的讀書傾向。

    (三)要處理好博覽和精讀的關係

    博覽就是廣泛地看書,目的是針對書的內容作一般瞭解,以發現書內精華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識。廣泛閱讀可以博採眾長,正如魯迅所說:“如果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覽就是觀大略,在短時間內閱讀大量書籍,為精讀創造條件。觀大略的方法是: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有用的內容,再翻閱有關部分,到書店選書就是用這種辦法;看內容提示,看書的開頭幾段和結尾幾段,以掌握書的大概內容;也可以用快速閱讀法,就是用較快速度讀一遍,瞭解大致的內容。

    在博覽的基礎上,在同類的書中選出一本最好的進行精讀。精讀之後再閱讀同類的其他書籍。精讀時,要“細嚼慢嚥”,要多動腦筋,要反反覆覆地讀,還要認真做讀書筆記。

    數學家張廣厚在談起學習一本數學小冊子時說:“這篇論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老用手摸這幾頁,白白的書邊上,留下了一條明顯的黑線。這樣反覆學習,對我們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的愛人說:‘這哪叫唸書啊!簡直和吃書一樣。’”

    精讀過的書,要做到:一懂,就是對書的基本內容要達到理解的程度;二記,就是要記住所理解的內容;三會,就是會運用這些理解了的知識;四熟,就是能熟練地將從書本內學到的知識表達出來或運用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中學是基礎教育,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要把精讀的目標指向教科書和主要參考書。

    (四)要勤于思考

    愛因斯坦說:“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求的一切。”就是說,閱讀時要抓住書中的精髓,實現由淺入深的轉化。

    英國詩人柯勒律曾把讀者分為四類:第一類好比計時的沙漏漏沙,注進去,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第二類好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髒了些;第三類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類像開掘寶石的苦工,把礦渣甩一邊,只要純淨的寶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裡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絡,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匯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穫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準確表達

    閱讀後,要透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讀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瞭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五)要記好閱讀筆記

    威廉·李卜克內西在《憶馬克思》一文中說:“只要有一點可能,他任何時候總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帶一本筆記簿,並且時時在上面寫點什麼。”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馬克思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他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寫的筆記至少有100多本。

    馬克思在筆記的封面上寫明做筆記的時間和地點,編上筆記的序號,有的還加上標題……每本筆記都編有頁碼,為了日後查閱方便,很多筆記都做了目錄和內容提要。

    黑格爾讀書學習,也有一個獨特的習慣,就是把讀過的書,按語言學、美學、幾何學、心理學等分類,把它們放到貼有標籤的資料夾裡。這樣,當需要什麼材料時,隨時可以拿到。這種習慣,他堅持了一生。

    魯迅寫作《中國小說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張。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透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為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準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為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為“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麼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穫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乾二淨,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儲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詢,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 4 # 潮州夢江南

    假如朋友您一踏出校門便停止了一切讀書和一切閱讀,只一門心思去做生意或工作的話,那麼,二十年後或三十年後您雖然腰纏萬貫、財大氣粗!但很可能會變得腦袋空白,思想庸俗,也就是像時下之人所諷刺的那樣:“窮得只剩下錢了”哦!我年輕的時候很幸運,有幸購得了英國大作家毛姆的一本書,書名叫《閱讀的藝術》,那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裡面都是寫著關於如何最佳提高閱讀能力的真知灼見。它為我培養一生的閱讀習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是這本書搬家的時候不知怎麼弄丟了,至今我還時時懷念它呢!閱讀,它就真的是一門藝術。當朋友您真正地掌握了這門藝術時,就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提高了閱讀能力。那麼,要如何來提高閱讀這門藝術的能力呢?我與別人不同,我在學校讀書其實並不特別勤奮的,而是到了二十五歲那年突然像靈魂開竅似的,才開始發奮讀書的。今年四十七歲,計算一下,一讀就讀了二十多年!下面就讓我來談談如何才能提高閱讀的能力吧。首先,要把閱讀當成樂趣,而不是一件苦差事!這點是最重要的。世俗的人們常說的“苦讀詩書”其實是錯的,當你對於詩書和一切書籍的閱讀愛好達到“樂此不疲”的狀態時,就只見樂趣,不見苦處了!其次,當您開頭對閱讀不感興趣或感覺到對書籍的理解力不夠時;當如您命題所描述的人在室內看書,心卻在外邊上,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時;朋友!彆著急,亦別急於求成,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門類或專業讀起。喜歡文學您就讀文學類的,喜歡自然科學就讀自然科學類,喜歡歷史就先讀歷史類。當您熟悉的領域讀多了就自然而然的已培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了。日常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您肯定不會不滿足於現有的知識結構和現狀的,於是就會自發的、觸類旁通的向其它領域涉獵,您的興趣就會越來越廣泛,知識面就會越來越寬廣。那麼,不用其它的什麼方法和閱讀教條,您就會無師自通的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了。其實,提高閱讀能力就是這麼簡單的,但無論如何,一定要從興趣培養起,離開了“興趣”二字,一切都免談。最後,我想送朋友您的一句話是:“完滿的人生,是精神和物質都雙豐收的人生!”

    閱讀之樂,真的無以比其樂: “上下五千年,縱橫三萬裡。” 那是何等的逍遙自在!

  • 5 # sdsyns

    你覺得快速閱讀難嗎?剛開始接觸速讀適應嗎?如果不太適應這種閱讀模式,也是很正常的,畢竟養成了“習慣”這種技能,你就能搞定很多事情,諸如快速閱讀、克服拖延、學習新技能、探索未知領域等等。 如何去除在習慣養成過程中的這些不適,並順利改變/養成習慣呢?小編建議你不妨從以下這五個方面著手。 戰勝拖延症 我們為什麼要拖延,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要做的事情令我們感到不適。所以,我們的頭腦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藉口和誘惑,來促使我們去做更容易的、更舒服的事情。 當我們把一件事情定義為“不舒適”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不想去做它,想方設法拖延到明天;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痛苦分解成1000份,變成可以忍受的程度,那麼事情就變得容易了。 所以,我們可以制訂一個表格,叫做“戰勝拖延”。每次有想要拖延的想法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完成任務之後就在表格上+1,當完成1000+的時候,拖延的習慣就根除了。 養成健身的習慣 我們不去健身是因為感到不舒適,但是如果每次有意識地讓自己承受一些不適,會逐漸提升自己的忍耐力,一旦養成一種習慣,我們會依賴於這種不適帶給自身的有利刺激,讓自己感到更有活力。 閱讀的習慣 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會把讀書看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表格,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在上面寫上+1,逐漸養成習慣以後,改成閱讀一本書寫上+1,你會發現一個月你甚至能夠讀上5本書,最好能在閱讀中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在最短的時間高效閱讀,這時你的閱讀會變得不再痛苦,而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大量閱讀的成績是當你能夠跟別人談起你閱讀的著作以及你的看法時滔滔不絕,並贏得掌聲,這時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培養早起的習慣 要培養早起的習慣,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早起的目的。而且這個目的會讓你很期待第二天的早晨快點到來。 如果你是一個愛閱讀的人,不妨睡前準備好一本詩集,等早上起床後,靜靜地看上一會兒,相信整個人的一天都將充滿信心。 培養寫作的習慣 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讓很多有閱讀需求的朋友養成了快速閱讀的習慣,有朋友有抱怨說,閱讀速度是上去了,閱讀書籍也多了,就是讀再多也寫不出來,那那些閱讀過的東西就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怎麼辦呢? 小編以為寫作是一個整理自己想法的很好的工具,你不妨將平時閱讀中的論點整理出來,加以思考,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出來。這樣,邏輯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逐漸加強。 當然,寫作是件比較痛苦的事情,你需要整理自己的思緒,並且組織語言將它們表達出來。而且,當你對著電腦的時候,還要排除各種雜事的干擾,這對專注力也是一種鍛鍊。 我們可以透過上面的這些辦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提升,改變一些壞習慣,培養一些好習慣。當然一開始要改變我們的不良習慣,會不適,但任何不適的事情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可以嘗試將一件不適的事情變成一種習慣,然後你會離不開它,這件事由不適變得舒適,良好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

  • 6 # 讀寫的雙翼

    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是帶著問題去閱讀,你認為這本書會說什麼,到底說了什麼,是怎麼說的,當閱讀完畢,你可以進行驗證。

    最能提高閱讀能力的事情是寫作,把你從書中得到的啟發和體會寫出來,在整理思路的過程中,會再一次檢閱你的閱讀能力。一個會寫作的人閱讀能力不會差到哪裡去。

    看超過自己能力一點的書,才能提高閱讀能力,在舒適區裡呆得太久,會磨滅自己的學習能力。挑戰自己,才能開動大腦,保持不斷持續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

  • 7 # 嬋說幸福

    我認為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做到有效閱讀,然後在有效的基礎上提高閱讀效率,具體的方法有以下三個:1⃣️ 【如何看一本書】快速閱讀不是走馬觀花,而是運用“二八法則”,即20%的閱讀時間掌握80%的書本內容,具體可以遵循“封-錄-序-尾”的原則展開閱讀,能夠更高效地萃取精華。2⃣️【有效提煉知識點】閱讀文章的當下如能給自己帶來某些啟發或者思考,不要只是隨手放進收藏夾,而是應該趁熱打鐵,透過文字形式將文中的重要觀點進行提煉和整理,用電子版形式進行儲存(方便日後檢索),同時要真正將這些有用的資訊內化,提升認知,指導你的行動。3⃣️【輸出倒逼輸入】給自己設定短期的主題學習目標,針對性地輸入學習,並要求在規定期限內輸出

  • 8 # 艾雅de堅持

    一個優秀的閱讀者要有建立閱讀清單的主動性,藉以幫助自己;

    如何建立自己的閱讀清單;

    1、我們可以按照知識領域劃分,比方說寫作(X)、演講(Y)和時間管理(S)等。第一層次劃分的作用就是確定你大腦裡的知識版圖

    2、運用方法上看,時間管理也有番茄工作法和四象限工作法等方向;從出處上看,歷史也有正史、外史和野史的區分。這些都可以作為第二個層次的劃分依據。可以幫我們找到知識體系和脈絡,也就是區分哪部分知識已經躺在你的腦海裡,哪些還有待挖掘。

    3、第三層次以書為主。它需要的要素有:書名、作者、出版社、時間和概述。其中概述包括:書的性質,內容摘要以及指導方向。比如《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的概述可以寫為:

    1.致用類書籍。

    2.講述了四個有效的讀書方法包括如何選書、如何建立閱讀清單、如何讀書以及如何活用。

    3.書中給了細緻的讀書方法,好用好操作,能幫助讀者提升閱讀效率,打造知識體系。

    共勉

  • 9 # 魚六水

    閱讀能力我覺得至少包括兩個方面,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你看的再多沒有理解也沒有意義,所以我們閱讀的本質在於領會文字或者文章的意思,按這個思路,理解就要排在第一位,先集中精力理解文章,等你能夠做到看到什麼都能馬上理解了再考慮提高閱讀速度

  • 10 # 秋荷聽雨

    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首先你要學會科學閱讀。

    科學閱讀有兩個重點:一是閱讀的速度;二是歸納理解記憶能力。

    快速閱讀是目前較科學的閱讀方,快速速閱讀不僅是提高你的看書速度,同時有利於你在看書的時候抓住(提取)文章的脈絡和重點,方便理解和記憶。

    如何做好的快速閱讀?

    1,在平常的閱讀中配合記憶訓練

    結合了記憶的閱讀,是一種比較好的閱讀方式,它可以抓取閱讀的重點,擴充套件閱讀中的理解思維,把快速閱讀上升到動作和思維的有機結合的層面,極大的提高了閱讀能力。你可以去系統練習一下.。

    2,提高閱讀效率,明確閱讀的目的

    如果閱讀是為了理解某些概念或獲得某些重要知識,那就需要選擇慢節奏的精讀、研讀。對應於這一目標,注意力的投入需要較多地偏向理解及相關的思維過程。簡單的反覆閱讀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如果閱讀是為了獲得一般性的資訊,則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並將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閱讀本身的資訊加工之上。

    當閱讀的目的變為查閱某一特定的資料或資訊時,閱讀速度還可以大大加快。此時的閱讀的注意力可以只集中於將要出現的特定資訊,而對其他資訊只需保持一個較低的辨識水平。

    總之 開始閱讀之前,一定要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 11 # 網者歸來

    怎樣提高閱讀能力,要看自己如何看待書。如果是為了興趣,完全可以從自己喜歡的型別開始讀,能吸引自己的就是好書,在對一個興趣點產生共鳴的時候,再去這個興趣點去尋找下一本書,以此類推,逐漸讀書的興趣就培養起來了。

    如果是為了學習,那就帶著很強的目的性了,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實踐相結合,邊學邊驗證邊練習,有了成就感也就有了興趣。盲目的去讀書,我不知道怎麼會愛上讀書,這種讀法,純屬為讀而讀,索然無味,附庸風雅而已。

  • 12 # 數學胡老師課堂

    多寫。多寫,就是要求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做個有心人,說的細一點,我們可以處處留心生活,然後到了晚上把自己的一天的所見所想都寫進日記本。平時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做一些摘抄,這樣在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的同時還能在潛意識中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

    多讀。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已經很久沒有像模像樣地朗讀過一篇文章了。這其實在也在慢慢的退化我們的語感。平時周圍沒人的時候完全可以在看書的時候大膽地念出聲來,這將會對我們提升閱讀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多看。我們平時可能很忙,但是書桌前,睡枕旁時常可以放一本散文集或者名家著作。沒事的時候多翻翻就可以在無形之中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

    多練。如果您做到了上述幾步,那麼恭喜你,小編也相信您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提升不少。緊接著也就是多練了,什麼叫做多練呢?簡而言之,就是多做練習。練習是提升一個人某種能力的必要前提。我們平時可以做做公務員的閱讀題,做完了不一定要對答案,感受感受即可,順便也瞭解一下時事。

    這樣,我們平時工作或學習中萬一遇上整段文字資料的閱讀或者理解,就可以處理起來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啦~

  • 13 # 迪迪乾貨

    閱讀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法。對我個人來講,這3條比較實用,能提高閱讀能力,分別是:不被他人意見左右;帶著情感閱讀以及帶著關鍵詞閱讀。具體看正文:

    在自媒體時代,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文章《我一年讀了xxx本書》,這個數字往往大的驚人,少則50多則100,甚至更多。

    人總是對數字比較敏感,於是,潛意識認為閱讀量=知識儲備。事實上,你掌握的能力與思維不是取決於你閱讀的量。就像你每天玩王者榮耀,不代表你一定能成為遊戲高手。

    比起盲目追求數量,你更應該把目光轉移到質量上,問問自己:我的閱讀質量有保障嗎?

    市面上也有很多提高閱讀質量的技巧和方法,我自己運用下來,以下三種的效果比較好。

    01

    不被他人意見左右

    想要學習某個領域的知識,我們會去看豆瓣書評,或者找人推薦,再或者看別人列的書單。這樣做沒什麼不對,不知道該選什麼書的時候,參考別人的意見確實可以。

    但是,請不要把別人的意見、書評當做"唯一的標準"。

    每一個人看書目的不同,所追求的的東西也不同。不要因為看到他人的評價,就輕易的對某一本書下結論。好不好,有沒有用,你要看了才知道。

    就好比去旅遊,只在網路上看旅遊風景照,看別人的評價,這不叫旅遊。只有自己去過,親自體驗過,那才叫旅遊。評價一本書有用與否,也要自己親自讀過才知道。

    我自己的做法是,發現感興趣的書會先到實體店確認一下,如果符合我的要求,那就買下。如果實體書店找不到,會會找找電子書,如果電子書看了覺得很不錯,值得看,再買實體書。

    經典閱讀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裡說過:"被人引導,會很大可能造成謬誤!學習是、閱讀是、做人也是!萬不可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他人的意見再怎麼好,終究是別人的意見,只有自己去看過,讀過,思考過,那才是屬於你的知識。

    02

    帶著情感閱讀

    情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帶著情感閱讀,閱讀的質量會更高。

    《抗壓力》這本書有一個故事很有意思:作者有一個新加坡朋友,過年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旅途最後一天安排去機場,打算飛回新加坡。為了趕上飛機,他提前買好火車票,做好準備。

    結果,這哥們運氣特別不好,那天火車停運了,因為沿途的火車站發生了一場大災難,好不容易等火車通了,趕到飛機場,卻被告知停止辦理登機業務,誤了航班。

    沒辦法,只能在機場附近訂酒店,但是,過年那段時間酒店異常火爆,沒有房間。於是,這哥們打算跟他家人在機場過夜,可半夜裡,機場保安說不不可以在這裡過夜,最後他們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過了一夜。這哥們回到新加坡後說:"這場旅途就像在探險,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上面主人公的情況,也許比他更倒黴。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平日裡,也會出現誤航班、酒店滿房等情況。為什麼這一次印象如此深刻呢?

    那是因為這一次情緒波動大,刺激了你的大腦。

    人在感嘆或是驚訝時所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特別牢。

    人類大腦有一個區域叫"扁桃體",負責處理情緒。大腦正中位置叫做"海馬體",主要負責接收記憶。

    我們的所見、所聽、所聞、所觸,用舌頭品嚐時接收的感官資訊,以及快樂、興奮、痛苦、後悔等"喜怒哀樂"的情感資訊,都會傳輸給"扁桃體"。

    你的情緒發生變化後,扁桃體會產生刺激。一受到刺激,"鄰居"海馬體就會認為"這是個重要資訊",於是將它作為記憶儲存起來。

    人都是感性動物,一旦情緒出現波動,就更容易記住事情。

    讀書時就可以運用這個原理。邊讀書邊調動情感。

    在閱讀過程中,看到好的地方,讓你感動的地方,可以盡情的抒發情感;看到悲傷的地方,也不要壓抑,可以流淚。

    這個過程,也說明你真的在認真看這本書,與這本書的主人公融為一體,主人公的喜怒哀樂牽動你的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能留下印象的,一定是細節。細節為什麼能打動你?因為細節調動了你的情緒。真正的閱讀乃是細節的饜足,是對情緒的把控。

    03

    找關鍵詞,串聯文章中心

    關鍵詞相當於主題。這本書圍繞哪幾個主題來寫?無論是小說,還是實用性書籍,一定有關鍵詞。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這本書的關鍵詞。如何找呢?先看文章的序言,找到作者本人看看作者對自己的書是如何理解,評價的句子。這樣你對這本書有了大概瞭解。

    開始看書後,每看完一章節,閉上眼睛先問問自己:這一章節講了什麼內容?用2-3個詞語來概括這一章節的主題,把腦海裡想到的關鍵詞寫在每一章節最後一頁。

    如果你看完一個章節,卻不能說出這個部分在講什麼,也找不到核心關鍵詞,這隻能說明:你真的沒有看懂。解決辦法很簡單,要麼等看完後半部分,再倒過來看這一章節,要麼重新看一邊。以此類推。

    最後,當看完一本書後,對照書的目錄,在書的第一頁空白頁,寫下整本書是圍繞哪幾個關鍵詞來寫的。根據你寫的關鍵詞,回顧下每個關鍵詞講了些什麼,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個方法非常有用,即便時間長了,忘了書籍的一些細節,但是對這本書講什麼主題,仍舊記的很清楚。有時候重讀這本書,看到第一頁自己寫的關鍵詞,立馬就回憶起書中內容。

    我們看完一本書,也許無法記住每一個細節,但我們至少要保證,知道這本書在寫什麼。

    PS:文中提到的“扁桃體”不是容易發炎的“免疫扁桃體” ,也不是“小腦扁桃體”而是“杏仁核(Amygdala)”。 由於參考資料《提高記憶的秘密》一書是外文書籍,這個英文單詞在各類翻譯軟體或者字典裡第一個對應的中文都是“扁桃體”,所以很多沒學過醫學的翻譯人員就理所當然的翻譯成“扁桃體”了。

  • 14 # 右右在路上

    怎樣提高閱讀能力?為什麼不能專注的閱讀?可能是因為沒有選對書,沒有好的閱讀體質,沒有正確的閱讀習慣,沒有完善的閱讀環境。曾經我也有這樣的疑問,直到我讀到了原尻純一的《高效能閱讀》才豁然開朗,原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把一本書讀完”的權利,有了這個認識,閱讀就成了快樂的事情。

    這是我四年前的書架,時至今日之前放東西的地方也已經塞滿了書,因為地方不夠又開闢了另外三個書架。當時,這些書裡有40%是沒看過的,有的甚至都沒有拆封。有時會被難懂或無趣的書絆住,想著既然開始了怎樣也要讀完最後一頁,可意志總是被昏昏欲睡的文字打敗,而沒看完的書就成了讀書路上的攔路虎,讓人帶著負罪感無法繼續前行。

    上學時候閱讀的速度不快,為此還去上了“速讀班”,每天跟著老師掃書,做思維導圖訓練,想達到“一目十行”的境界,但仍然因為眼睛和理解力不匹配覺得效果並不明顯。很多時候書是看完了但書裡講的什麼一點沒記住。後來速度慢下來,雖然當時理解了但因為沒有結合自己感想、體會,更沒有寫成文字,很快又忘記了。

    心煩意亂的時候會用整理書架排解自己,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有按類別區分的,比如外國文學、中國文學,或者旅遊書刊、美食書刊……有按開頭字母排列的,為此我還做了一個詳實的電子記錄表,並給每本書編上了序號。但這些方法不是在找書時花費時間,就是在新書到來時造成重新排序的困擾。

    如何把讀書變成習慣並穩定進行?如何快速閱讀並理解和產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如何營造一個簡單有序的讀書環境?都是我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四年後的今天,讀到日本作家原尻純一的《高效能閱讀》一書時都得到了解答。

    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經濟學部的客座教授,他起初從業於知名廣告公司工作,隨後在大型唱片公司從事藝人、電影、動畫的營銷和企宣工作,繼而加入Bloom Concept,負責面向大型製造商的新產品開發、營銷等諮詢工作,並任企業培訓講師。原尻淳一在多年的營銷企劃工作深深體會到高效閱讀的重要性,於是蒐集了市面可見的百餘本閱讀類書籍,結合自己的經驗整理出《高效能閱讀》一書,以讀書初級階段到高階階段為線索,列舉了89條讀書技巧。

    1、初級階段:把讀書變成喜歡

    2、中級階段:把讀書變成高效

    3、高階階段:把讀書變成輸出

    一、初級階段:把讀書變成喜歡

    對於起初並不喜歡的讀書但又想改變這一現狀的人,可以“曲線救國”,先去網路上了解一些作者的經歷軼事,觀看一些影片講座,對“人”產生興趣繼而對他的作品產生興趣。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去參加一個作者的籤售會,或者與作者本人在微博等平臺互動,親身參與的“現場感”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環境,比如圖書館、咖啡館、湖邊長椅、自己的書房等,在這樣的環境中不自覺的就想拿起一本書安靜地讀一讀。每個書店都有不一樣的風格,尤其是私營書店更是有店主自己的品味在其中,選一家志趣相投的書店,不僅能找到喜歡的書,還能結識志同道合的讀書人。

    在自己家中開闢一個讀書角也是不錯的選擇,在最容易到達、最熟悉的環境中,一排書架、一把舒適的椅子、一張寬大的書桌就是自己的天地。原尻淳一建議用“書脈”的方式排列圖書,將自己內化的圖書關係形成網路,相關的書籍陳列在一起,當需要的時候就會找到整個系列,還能發現可能已經遺忘的靈感。

    在選擇書的時候,也儘量找薄一點但很經典的書來讀,大部頭的書籍會讓人產生畏難情緒或審美疲勞,把起點定的低一點才可能走的更遠。經典的好書很容易開啟一個人的視野,讓人發現自己沉睡許久的對閱讀的熱愛。我讀的第一本名著是《簡·愛》,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為一本書夜不能寐心潮澎湃的感覺,好像走進了故事當中,為每一次衝突而心驚,為每一次化解而喜悅,

    二、中級階段:把讀書變成高效

    當你喜歡上讀書,就會迫不及待的想去讀的更多更快,這時候讀書的高效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速讀的技巧在於“目標性”,明確的目標首先幫助我們找到一本書中的關鍵詞,通讀目錄和快速瀏覽全書,找到並標記關鍵詞是閱讀的第一步。目錄可以幫我們掌握全書的結構,而關鍵詞的標註可以讓我們在精讀中節約時間。同時不要害怕把書弄髒,時刻把所思所想記錄在書頁空白處,把全書的重要索引整理記錄在書封面內側的空白頁,在之後書評寫作或資料查詢時會大有裨益。

    其次在精讀的過程中明確的目標可以讓我們迅速割捨掉與目標無關的篇章,圍繞第一步的“關鍵詞”篇章反覆閱讀,同時捨棄沒有關鍵詞的非重點章節,才能讓全書的精髓凸顯出來。不僅是篇章,對於無趣或太過艱澀的書籍讀到一半也要勇於放棄,每個人都有“不把一本書讀完”的權利,不能因為始終啃不下一本書而錯過了閱讀其他書的機會。隨著知識和經歷的積累,我們會慢慢理解以前無法理解的書籍或事物,到那時再重新拿出來看,會有更大的興趣和意義。

    最後明確的目標可以讓我們在一個“主題”下進行深度閱讀。 一個人對於某方面的鑽研再精,也依舊帶有個人色彩和主觀的片面性,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決定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領域的書籍,我們要集百家之言,才能有更全面的認識。比如我之前讀了很多創意類的書籍,不管是《賴聲川的創意學》《點子都是偷來的》還是《十四堂人生創意課》,都提到了創意的根源在於積累,創意的發展在於練習。而同樣的觀點在寫作類圖書《作家的靈感寶庫》中也再次出現。

    因此不同領域的知識也會相互連線,再比如我在讀《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時記錄下李欣頻講的:創意要調動五官,用洞察力、表達力、思考力等去開創思維的新方向。而在讀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時,作者也提到——知識付諸實踐也要用到五官,去想象達成目標之後能看見什麼,聽到什麼,感受到什麼。可見,不分國家、語言、研究領域,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的對比,知識都是融會貫通的。

    三、高階階段:把讀書變成輸出

    為了讀書而讀書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如今自媒體如此發達的時代,人們尋求各種方式展示自我,文字、繪畫、聲音、影像都成了大眾發光發熱的工具,以“寫”為目的的“讀”也成為大勢所趨。因此讀書的模式也隨之改變,從“會讀”變為“會寫”,從理解變為主動的去聯絡生活,觸控世界引發自己的感悟。從填鴨式的教育變為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讀書是積累素材的過程,為了能在寫作時快速準確地選材,我們在積累時就要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幾十年前人們用卡片儲存知識,把讀書的筆記製作成讀書卡,再把相同型別的卡片分組,最後在需要的時候將有用資訊排列起來,就完成了寫作的80%,經過連結和潤色一篇內容詳實的文章就應運而生了。如今我們有了電腦、手機,卡片的製作變得更加高效,只要在記錄時新增“標籤”,就可以一鍵提取關鍵詞了。

    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有一個值得借鑑的“閱讀比例”,是由谷歌的“投資基準”演化而來的。谷歌將資金、時間的投資,按照7:2:1的比例分配到充實現有專案、充實周邊服務、探索未知領域中。閱讀也可以遵循這一原則,70%的精力閱讀專業書籍,20%的精力閱讀與專業有某些聯絡的其他書籍,剩餘10%的精力用於開拓尚未涉足型別的書籍。閱讀的同時結合“主場思考”的理論,不斷的和自己的專業相類比,可能會碰撞出特別的火花。

    以輸出寫作為目的的閱讀會讓人本能的去挖掘書的精髓,加深自己的理解。把自己從“閱讀者”轉變為“傳授者”,想象著總有一個人等待你去解答關於書中的某個問題,如果有一個點沒有理解到位就會啞口無言。角色的轉換能讓人在閱讀中主動去構建知識的框架,理清文章的線索,並抓住關鍵詞和重要細節,這些都為之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寫作的成果我們可以上傳到雲端進行分類儲存,可以發到社群裡和書友們分享,更可以在積累到一定水平後出版發行。

    叔本華說:“讀書是讓別人幫自己思考。讀書的我們,不過是在反覆追拾別人思考後的殘渣。”在大量閱讀的同時,我們最應該堅持的不是熱愛、高效,而是透過書籍的指引,換一種看世界的角度,去解答自己關於人生的困惑。只閱讀不思考,聽之任之,會讓我們成為識字的傻瓜。保持對書籍的好奇和興奮,保持對思考的敏感和執著,才能讓閱讀成為開啟新世界的鑰匙。

  • 15 # 晏熊七

    讀書總走神,有個簡單易行的辦法,叫做刷牙讀書,很多名人都用過此方法,邊刷牙邊讀書的嘞,具體請看以下詳細解讀。

    《高效能閱讀》幫助我們從愛上讀書開始,到提升讀書的能力,直至讓閱讀豐滿起來,透過閱讀幫助我們實現自己想要的人生,這個好習慣,值得我們一輩子擁有,它可以幫助人們突破自身的侷限,實現成長。

    作者原尻淳一是龍谷大學研究所經濟科研究碩士學位,他以效率達人著稱,在研究讀書時,品閱了圖書館裡上百位讀書專家的方法和技巧,從而形成了這本書的最初模型。

    下面我將分三個重點向大家介紹本書。

    第一個重點,愛上閱讀的小技巧

    我們往往想讀書,但又糾結於讀不完,一旦失去閱讀的信心,慢慢就會從讀不完到徹底不讀了。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在這裡送給你一份讀者的權利,請你好好享有這份權利。

    第一條 不讀的權利 第二條 跳讀的權利 第三條 不讀完的權利 第四條 重讀的權利 第五條 讀不擇書的權利 第六條 包法利症(易被小說內容感染的症狀) 第七條 讀不擇地的權利 第八條 隨意選讀的權利 第九條 朗讀的權利 第十條 默讀的權利

    當你讀完了這十條,是不是發現自己放鬆了很多,只有內心放鬆愉悅,才能開始愛上閱讀,當閱讀不讓你感到痛苦時,便更容易敞開心扉接納它。

    當開始閱讀時,好像困難又來了,你發現自己讀讀就走神,很難專注,那就送給你一把牙刷。 這把牙刷可以幫助你讀書集中注意力,操作方法很簡單就是邊讀書邊刷牙,這樣可以分散讀書帶來的不適感,配上牙刷的節奏感,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且因嘴裡含著牙刷,不能好好說話,即便有人喊你,你的迴應也很費力,只能乖乖地刷牙,從而幫助閱讀。這樣多練習幾次,就會看到明顯效果,如果你不信,可以試試看。

    當然,在選擇讀書時,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比如你要蓋房子,除了需要學習蓋房子的技術之外,還要學習水泥的知識、房間佈局的知識、防水的知識、窗戶上玻璃的知識等等,從一個需求點出發,延伸出來的知識都是要學習的,但因為都是為蓋房子服務的,所以學起來才會更有趣,目的性很強。

    這些小技巧都是幫助你開啟閱讀之旅的鑰匙,找到適合自己的鑰匙,開啟不一樣的閱讀之門。

    第二個重點,提升閱讀速度的小幫手

    愛上閱讀以後,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提高閱讀速度就變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可以透過設定消極條件,切除文章來提高閱讀速度。舉個例子,今天中午吃什麼?回答是除了中餐和日本料理,其他都可以。意思是說,一本書不用從頭到尾都讀完,可以設定不讀的條件,要問自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在閱讀過程中直接忽略掉與目標不一致的內容,是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所在。

    提升閱讀速度還可以利用如今大熱的app,本書作者是日本作家,他推崇的軟體是日文軟體,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拿過來使用,但作者在書中重點強調了練習的重要性。為了監控自我閱讀速度,我們需要使用類似軟體來提升閱讀能力,像舒爾特app,速讀app都是練習提高閱讀速度的輔助工具,這種輔助工具幫助很大,我們不妨一試。

    有時閱讀還會遇到無趣的書,只要覺得無趣,就停止閱讀,否則強迫自己閱讀會適得其反,達不到學習效果,當這本無趣之書塵封幾個月以後,再次拿起閱讀,反倒變得津津有味。想必,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經歷,一本讀不下去的書,隔了一年半載再讀,效果完全不同。 提高閱讀速度不要強迫自己讀不喜歡讀的書,要學會取捨讀一本書來說重要的部分並且擅長使用手機軟體,提高自身閱讀的水平。

    第三個重點,70:20:10按照這個比例,讓閱讀豐滿起來

    如果把閱讀比喻成一棵大樹,那麼垂直閱讀就是樹幹,水平閱讀就是樹枝,大樹倘若長得茂盛,必然離不開樹幹和樹枝,當然如果樹幹不夠紮實堅挺,那麼樹枝越茂盛反而對樹幹傷害越大,最終有一天會壓斷樹幹,所以閱讀不是讀的書越多越好,而且分配好讀書的配比才會最好。

    分別解釋一下垂直閱讀和水平閱讀,前者是專才,後者是通才。專才是閱讀同一型別或者提升同一能力的書籍,拿職場舉例,職場中比較缺少和需要的是專才,在某個領域研究越深,對自我價值提升越有幫助,如果你是一名銷售人員,垂直閱讀的書籍,可以包括銷售學、心理學、溝通學等等,推動銷售的都屬於垂直閱讀,而你同時喜歡音樂,又閱讀一些音樂書籍,這就是水平閱讀,也叫做通才,通才是涉獵範圍很廣,但是都是基礎瞭解不夠深入。 不是不讓你學習音樂書籍,而是要掌握一個配比,避免本末倒置,按照70:20:10的時間分配,在專業領域的付出一定要佔七成,然後用二成的比例閱讀專業周邊的書籍,比如一些參考文獻,最後用一成的比例閱讀完全未知的領域或者自我感興趣的領域。

    這樣的話,樹幹抓地很牢固,樹枝又很茂盛,配比很合理,沒有頭重腳輕,一個豐滿的閱讀展現在面前。

    總結

    對於讀書來說,首先讓自己愛上閱讀,知道自己讀書擁有的權利,掌握小技巧,從輕鬆閱讀開始;然後再提升閱讀速度,透過取捨和放棄以及使用各種閱讀小軟體,輔助提升閱讀速度;最後讓閱讀豐滿起來,垂直閱讀的領域要足夠深,才有能力支撐水平閱讀的內容,否則都是浮萍流於表面,只有垂直與水平閱讀合理搭配,最終實現豐滿的閱讀。

  • 16 # 十里潭水

    “人在讀書,可是心卻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你需要提高的不是閱讀能力,而是專注力。讀書和工作中,偶爾走下神是正常的,但經常走神,就是專注力的問題。

    具體到閱讀上,可以試一試下面這些辦法。

    讀寫結合

    找一個本子,一邊讀,一邊寫,有助於你保持注意力。

    寫什麼呢?

    先看目錄,簡單地寫出全書的框架。

    然後記下每一章節的要點。

    讀完一章之後,對這一章的內容提問:寫了什麼?重點是什麼?有哪些觀點是我不知道的?哪些地方可以應用這些內容?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補充資料或者改進?有哪些是我不同意的?

    順著提問試著回答一下。

    總之,邊讀邊記邊思考邊整理作者思路,找機會實踐所學的內容,你基本就沒功夫走神了。

    說實話,我們大部分人讀書的方式都有問題,這是閱讀訓練不足結下的惡果。

    一邊讀,一邊畫思維導圖

    也可以一邊讀書,一邊畫出全書的思維導圖。

    先畫全書的,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再畫各個章節的,熟悉章節內容。

    最後畫某個主題的。依照主題在全書尋找觀點和內容。

    這種方式屬於“脈絡”式的理解全書。

    換一種讀書的方式

    別光“看”,還可以讀出來。

    讀完後,還可以畫出來。

    可以跟同伴一起讀,然後互相交流心得。

    可以換一個環境讀,比如由室內轉向戶外。

    換一種方式,換一種心情。

    透過閱讀培養專注力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現代社會讓我們分心的事情太多,“專注”可能會成為稀缺資源。

  • 17 # 椰裡晚照

    1、提高閱讀速度

    推薦重點閱讀、學習《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第12章:增進閱讀速度,第13章: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容易分心很大可能是由於閱讀速度太慢或者有其他不良閱讀習慣。如果你眼睛的辨識廣度小,每次注視只能看一兩個詞,當你一字一句看完整個句子的時候,很容易遺忘部分內容,造成理解困難,需要重新回視,由於這個過程緩慢,大腦就容易走神。

    因此,只有改掉不良習慣,不斷練習增大辨識廣度,減少注視次數,就能加快閱讀速度,提高理解能力,而且不容易分心,因為在這個高速閱讀的過程中,大腦的理解速度要被迫跟上眼睛的移動速度。

    2、良好的閱讀環境

    有條件的話可以在家裡建立一個閱讀安靜舒適的角落或者書房,或者尋找喜歡的圖書館、咖啡店、書店等自己喜歡的閱讀環境,讓自己有個可以隨時開始閱讀的地方。

    3、儀式感

    根據自己的習慣,在讀書前最好有一個簡單的儀式。希望集中精力的時候,一些自我暗示的儀式至關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覺得以前的《知音漫客》很好看,現在為什麼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