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豬八戒梳中分
-
2 # 驚覺五千年
一個保鏢頭子,主公升哪他升哪,絕對也是升職,曹操的典韋,許褚,哪個差了。許攸被殺了也沒啥事,這就保鏢頭子,升職與否都是實力派。還要升什麼官,能得到主公的信任就足夠了,況且也不是沒升官,一直屬於內官系列,屬於嫡系中的嫡系。
-
3 # 華嚴
趙雲當時在劉備的定位後勤外加保鏢,三國裡面描述的趙雲大多都是跟隨劉備遇到的事兒,七進七出,為了救阿斗捨命相拼。所以在劉備看來他就是貼身侍衛。
-
4 # 竹韻文史
三國時,為什麼趙雲不被升職,直到劉備死?
三國時期,趙雲一直是蜀國的一員猛將,但是為什麼卻不被升職,直到劉備駕崩都沒有升職呢?按理說,趙雲的事蹟,以及智勇雙全,作為五虎將之首也是綽綽有餘,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趙雲的事蹟趙雲曾經屬於公孫瓚的部下,在軍閥混戰時期認識了漢室宗親劉備,從此追隨劉備,匡扶漢室。趙雲忠心耿耿嗎,跟隨劉備獎金30年,趙雲參加的重要的戰役有: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可以說是戰無不勝,這些戰績放在何處都可以封侯拜相。
至於為何沒有晉升到相關的官職,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1、趙雲不是劉備的本部趙雲,曾經跟隨袁紹、公孫瓚、最後才是忠心於劉備。當然不是趙雲本身不義,只是沒有遇到明公。但是在外人看來,換兩任主公,可以接受,但是換三任主公,不得不讓人有些顧慮。雖然趙雲不像呂布那樣,背棄自己的主公,招人謾罵三姓奴家。但是畢竟曾經跟過三任主公,也不會有比較好的名聲。劉備是君王,雖然喜愛趙雲,但是卻不能做大用,因為君王有君王的想法,不會感情用事。忠誠度是其一。
2、趙雲的出身這第二點呢,就是趙雲的出身問題。趙雲的出身,就是沒有出身,家裡沒有任何背景,名不見經傳。在那個時期,家族背景是很重要的,就比如劉備為什麼是匡扶漢室?董卓與曹操就是漢賊?正因為沒有一個漢室的背景,所以董卓與曹操才被稱為“賊”。
趙雲也是如此,自己沒有背景,再苦再累再勇猛,在升職方面也沒有優勢,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趙雲之後後來的馬超到來,都比趙雲地位要高。但是趙雲在民間是比較偉大的。
3、性格問題趙雲此人雖然有勇有謀,但是性格比較直爽。關羽被東吳殺害之後,劉備想要攻打東吳報仇。趙雲勸大家不要衝動,應該先攻打曹操,那樣孫權自然臣服。趙雲說的很對,但是卻違背了劉備的意思,劉備那個時候可是皇帝,身份尊貴,被趙雲這麼一說,更不能給趙雲更大的官職了。
總結:
綜合以上幾點,結合起來就是趙雲為何不能升職的原因,說起來也比較讓人為趙雲鳴不平。但當時人們的思想就是如此。
這裡是竹韻筆談
感謝查閱
-
5 # 伴讀歷史
第一個因素:沒有背景,當時士族門閥制度非常牢固。
漢末,門閥制度也曾經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十分頑強。袁紹當時是十八路諸侯的首領,不是袁紹有多少才華,而是“四世三公”的身份才是決定性因素。
在當時,曹操個人是對門閥最不感興趣的。他稱袁紹的“四世三公”是“墳中屍骨”沒有什麼可忌憚的。而劉備在創業的初期根本就無人可用,根本顧不上什麼背景或者關係。但諸葛亮因為是荊州士族,所以三顧茅廬後諸葛亮一到,又開始按照背景來排座次了。劉備稱帝,按當時禮儀群臣都要上賀表的,大家猜猜排第一位上賀表的是誰呢?是馬超!沒別的原因,世代公侯就是最大的原因,包括馬超徵西大將軍,都亭侯封賞也是因為世代公侯。當時的法正排第二位,諸葛亮排名第八,子龍呢?在排列的180個人當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第二個因素: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劉備當時攻佔益州時,想要給大家賞賜封地,其他人都非常開心,只有趙雲不太同意而且還說:“益州的百姓人民,多次遭到戰爭的侵害,農田住宅都在戰亂中不在了;現在我們統一了益州應該歸還給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樣民心所向才能更好的做好以後的發展。不太適合拿過來用作我們私下的賞賜。在這裡我們看的出來趙雲依然是忠君愛國的好青年,所說的話句句字字都是為了蜀漢的發展,當然劉備只得大喜從之。但是就因為趙雲這一句話,已把滿朝文武全部都得罪乾淨了,一句話影響了別人的利益。
趙雲沒有什麼大的野心,也不會私下裡邊去用權勢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也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將,在當時的亂世當中,手下親信一大堆是非常重要的。關羽張飛二人可以說是一個派系,家將也特別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本人又是世代公候,當年投奔劉備時帶了全部家將過來,黃忠曾經也是長沙太守,親信和家將也自然不少的。唯獨趙雲兄,向來做事都是單槍匹馬,連長坂坡都是一個人去一個人回來,做事做人單槍匹馬那麼在朝中做事說話也就人微言輕了。
第三個因素:運氣差劉備最危難的時候無兵可用,剛好當時投奔劉備,看到趙雲勇猛且不魯莽適合貼身來用,一直到劉備拿下益州,劉備都是安排趙雲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兵將比較多了,有人可用時已經是十數年後了,大家所有人也習慣了趙雲作為警衛長的職位,因為長期沒有機會帶兵作戰,蜀漢中期將領也比較多,就更加沒有帶兵作戰機會了。一直到劉備去世,到了後期,諸葛沒人可用了,想到了趙雲,讓趙雲為主將帶兵打仗。而那個時候的趙雲都是滿頭銀髮了。
第四個因素:性格過於耿直劉備伐吳,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也是他,直接頂撞上級領導。前期的劉備後期的諸葛亮幾次想要賞賜趙雲,趙雲都不接受賞賜或者接受了之後又把賞賜分賞給下面的軍士們,這一點看得出來非常的耿直,賞賜都不要更不要說收禮或者徇私。這樣肯定沒有多少錢籠絡別人打通關係,而且在那些蜀漢的貪官眼中,應該也是欲除之而後快的。
如果做貼身侍衛,得罪人沒關係,但是如果統領大軍或者守衛一方水土,必然要和很多官員要走動處理關係的,如果處不好關係,工作就不好開展,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可能讓耿直的趙雲處理這些關係恐怕要比讓他七進七出還難。
第五個因素:沒有派系自成一派對劉備來說,學會制衡之術是自己權利更加鞏固最為簡單的方法,從古至今帝王大概都是如此。冊封官職或者賞賜,不是對於一個人來說的,而是對於後面的集團而言。黃忠,魏延,諸葛亮在當時都是荊州派,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嫡系,代表原北方集團,李嚴,嚴顏,馬超他們幾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派系,單單是趙雲比較尷尬,和每個派系都有關係但是不是任何一個派系。作為不拉幫結派的人來說,主公是不擔心他背後做什麼的,但問題就在於沒有關係,出事了也沒有人幫忙。所以劉備在封賞時,重要的幾個官職是要給幾大派系的頭,讓幾大派系相互制衡的,就是因為派系制衡,所以漢中沒給張飛,而是交給了魏延。
趙雲犯了幾個為官的忌諱,又運氣不好,所以雖然是對待工作任勞任怨也只能是死後才被封侯。當時如果說去了曹營,估計結局可能不會是這樣的。趙雲品性謙遜,性情穩重冷靜,從選擇劉備到最後一生千難萬險追隨不改,就可以看出,趙雲的品性著實讓人欽佩。但是官場不是簡單做好工作就能風生水起的。以上個人拙見,歡迎提出意見。
-
6 # 劃過天空的拖鞋
大家好,我是拖鞋,很榮幸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我們應該明確,劉備不是沒有給趙雲升職。根據是《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記載,趙雲自跟隨劉備以來,先後被封為牙門將軍、翊軍將軍、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可見在劉備生前,趙雲不僅升官了,還被封了侯。
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
但是為什麼會給人錯覺,趙雲的官職一直不高呢?因為相比於蜀漢其他名將,趙雲的官職是比較低的,下面我們看一下劉備生前對五虎上將的冊封。
關羽,前將軍。
張飛,右將軍,遷車騎將軍。
馬超,左將軍,遷驃騎將軍。
黃忠,徵西將軍,與關羽同列。
趙雲,鎮東將軍。
官職排名按照四方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
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犁鄉侯。
遷徵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
可見,在劉備生前,趙雲的官職的確不高,但並不能說明趙雲的能力不行,我認為導致趙雲官職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戰功較少。根據《三國志》記載,趙雲在跟隨劉備後,職位是劉備的騎兵隊長,負責保護劉備安全,幾乎沒有獨自領兵作戰的記載,最大的功績是在長坂坡救少主劉禪,但這並非是戰功。隨諸葛亮入川時,一路基本沒有遇到反抗,所以也沒有顯著的戰功。而相比之下,關羽張飛從劉備創業初期就一直鼎力相助,關羽獨自鎮守荊州,樊襄之戰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張飛在漢中大敗張頜,獨當一面。黃忠定軍山斬曹魏名將夏侯淵。
2、沒有背景。這也就是上文中沒有提到馬超的原因了,馬超雖然在西蜀的戰功也不多,但馬超在入蜀之前就擔任過東漢的偏將軍一職,早年更是殺的曹操割須而逃,名滿天下,其實早已屬於一方諸侯,歸順劉備後當然官居高位,此外,馬超在西涼少數民族一帶很有威望,劉備封他高官的原因也是向憑藉馬超的名聲北上發展。
3、職責不同。劉備早年到處漂泊,屢戰屢敗,手底下關羽張飛尚不能發揮實力,更別提趙雲,所以趙雲只能做劉備的護衛。到了平定巴蜀後,劉備集團人才濟濟,也未對趙雲予以重任,而劉備去世後,在隨諸葛亮北伐時,趙雲的確還是體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但劉備生前,趙雲的確沒有發揮的機會,這也是職責不同所導致。
-
7 # 博勃兒
根據《三國志》及《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趙雲從正式跟隨劉備以來,即一直受到劉備信用、並不斷被升職:即由牙門將軍、偏將軍、翊軍將軍,直至徵南將軍、中護軍;有人認為徵南將軍及中護軍是劉禪繼位後升遷的,筆者不能苟同。因為一是,據《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趙雲部分記載: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徵南將軍,遷鎮東將軍、封永昌亭侯,這個“為”應當理解為“作為”、而不應當是“提升”;在建興元年,劉禪継位後的半年多時間內(劉備當年四月駕崩後劉禪五月即繼位),也不可能兩次提升趙雲,故徵南將軍、中護軍這兩個職位應當是劉備生前提升的!二是,據《華陽國志》〈蜀後主志〉記載:建興元年五月,劉禪繼位後,即封中護軍趙雲等人亭侯,由此也說明,中護軍一職非劉後主所任,而是劉先主劉備生前即已任命的;當然,趙雲任中護軍、由翊軍將軍升遷徵南將軍的具體時間無從查考,個人傾向於在漢中之戰中以少勝多、殺退曹軍立功之後、或在劉備稱王或稱帝時升徵南,公元220年法正死後任中護軍;但不管如何,在劉備生前,趙雲的職位是在不斷升遷的。當然與黃忠丶魏延相比,趙雲確實是提拔得慢了點。黃忠在漢中之戰後才是徵西將軍,沒過多久,劉備稱漢中王,即升遷其為後將軍;魏延在漢中之戰後,被劉備由牙門將軍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並鎮守漢中,兩年後劉備稱帝時又升遷為了鎮北將軍,從將軍品級上已高於趙雲。但在建興元年劉禪繼位後,趙雲則升遷為了鎮東將軍,與魏延同為四鎮之列;且根據史料分析,趙雲在建興元年應當是被劉禪封賜為了永昌亭侯,而非都亭侯,魏延、吳壹等人才是被賜為都亭侯,由此則說明趙雲已高於魏、吳等人;其當時在蜀漢文武大員中的名義地位僅次於鄉侯諸葛丞相,都鄉候、中都護李嚴,都鄉侯、中軍師劉琰;而劉琰並不掌握軍政實權,李嚴於建興前期又先後在永安及江州鎮守;如趙雲同志當時以鎮東將軍之名、之級長期擔任中護軍這一要職、統領禁軍並負責中下級軍官選拔的話,那可以說從實際地位、實際權力到影響力上都僅次於諸葛亮了!
-
8 # 洪果果
與其說是劉備沒有重用趙雲,不如說是劉備修改了趙雲的“崗位職責”。其實劉備在官員任免上還是有著過人之處的,在劉備看來趙雲確實的勇猛有力、對自己也是忠心不二。於是在趙雲的使用上,劉備更傾向於把趙雲定位為一個私人護衛、保鏢,而非一個外出、獨當一面的大將軍。也正是劉備給趙雲這樣的定位,讓趙雲後期沒有機會建立卓越的功勳,沒有戰功趙雲自然得不到提升,只能永遠的成為一個護衛長。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劉備入川的建立基業的時候,這時候朝中可以分為三大集團,劉備集團,荊州集團,益州集團。劉備集團和荊州集團在隨劉備入川的時候,劉備對他們說,如果能夠打下益州,我就是賞賜你們房屋錢財和農田,果然益州拿下,劉備也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把錢財和房屋賞賜那些有功的將士們。
趙雲也有這些賞賜,但是自己卻制止了劉備,而且對劉備說:我們剛經歷了戰爭的煙火,這些東西應該留給那些受到戰爭摧殘的益州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主公也能夠得到百姓的民心,劉備於是聽從了趙雲的建議,但是趙雲也得罪了那些應該得到獎賞卻沒有獎賞的舊日同僚和荊州集團。
對於當時而言,這兩個山頭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趙雲難免會得罪人,這可能也是趙雲受到排擠的重要原因之一,就連當時剛出山的諸葛亮也不敢隨隨便便和他們抗衡,畢竟自己資歷淺。在劉禪登基以後,益州集團開始把持朝政,對於當時趙雲的善舉,得到益州士族的尊敬。劉禪在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追諡關張黃馬等人諡號,趙雲沒有,在益州集團的堅持下,才追諡了趙雲。
-
9 # 豆豆精彩影片
在三國時代,有一個人的命運是受到我們惋惜的,那就是趙雲,他雖然有一個五虎上將的名頭,但他一生都只是一個雜牌將軍,他最多隻能和典韋一樣,只是一個保鏢頭子而已。那劉備為什麼一生不重用趙雲呢?直到劉備臨終前,才告訴趙雲真相,一起來看看吧!
小編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原因,那就是漢室江山是比較在乎一個事情,那就是有軍功才能上位。飛將軍李廣的能力是很強大,但他一生沒有被封為侯爺,那就是他沒有軍功而已。有人說,趙雲可是擁有很多軍功的,但這只是你從《三國演義》裡面看到的事實,那並不是歷史上真實的事情,這本書有很多事情都是虛假的,那都是作者太喜歡趙雲,而在他身上新增的功績而已。現在,很多人腦海裡面關於趙雲的功績都是虛假的。他沒有軍功,他怎麼可能上位呢?不知道,大家同意小編這個觀點嗎?
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趙雲並不適合當官。這是因為趙雲的性格。趙雲應該是劉備最相信的將領,因為劉備在臨死之時告訴諸葛亮,如果劉嬋不懂事,那他是可以自己當皇帝的。這裡面表明了劉備不認同劉嬋的能力,不相信劉嬋可以統治好國家。要不,樂不思蜀這個成語怎麼來的。但如果大家觀看真實的歷史,那麼就會發現一件讓大家驚訝的事情,那就是劉嬋實際上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並不是我們理解上的廢物。如果不是因為他接受蜀漢的時候,蜀國的力量已經不如以前,他是完全有可能統一中國的。
這麼厲害的人,劉備怎麼會不放心他的。實際上,劉備不放心的人是諸葛亮。所以,劉備秘密召見了趙雲,告訴他如果有人想叛上作亂,那麼可以直接動手殺人,即便這個人是諸葛亮,趙雲也是可以這麼做的。劉備前一秒還在和諸葛亮表達君臣友好的一幕,後一秒就給諸葛亮的頭上留下了一把刀。而趙雲作為劉備最後計劃的實施者,那他肯定是受劉備青睞的。那劉備為什麼不提拔趙雲的。這是趙雲不適合官場。蜀漢陣營在一次大的勝利之後,劉備為了籠絡人心開始大肆封賞。
劉備本想封賞趙雲為將軍,但趙雲說現在天下未定,自己只是立了一點點功勞,自己是不受封賞的。這句話就一下子惹毛了其他人,所有跟著劉備的人都是為了出人頭地。如果一點沒有封賞,那大家跟著劉備幹什麼啊。趙雲這番話明顯讓很多人反感。劉備發現了這一點之後,認為如果趙雲上位之後,因為他的性格可能就會讓自己出現危機,因為周圍的人都反感他,只要有人攻擊趙雲,趙雲是很危險的。為了保護趙雲,劉備只能壓著他的功勞,一生都沒有讓他當上正牌的將軍。不過,他雖然沒有正牌將軍的封賞,但他一直是有正牌將軍的權利的。
-
10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升職這種事,其實大家都懂的,能夠按照軍功或是真實才能,即所謂量才使用,那真的是神話裡才有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歷史還是未來,恐怕能升職只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上司覺得你靠譜,關係近、年頭長都屬於這種。
上司怎麼會覺得你靠譜呢?無非是你跟上司關係是否密切?而從當時來看,劉備陣營有關羽、張飛,關羽是個能獨擋一面的人物,自然排名居首,張飛則勇武僅次於關羽,所以不論桃園結義的事靠不考譜,在諸多武將之中,關羽第一、張飛第二,是基本沒有問題的。
而趙雲,雖然也不錯,但論靠譜程度,遠不如關張。
第二是上司覺得你稀缺。能力強、稀缺度高,就屬於這種。
劉備陣營,在很長一個時期內,缺的不是趙雲這樣的武將,而是類似參謀長這樣的角色,所以諸葛亮和龐統一露面,就被委以重任。至於趙雲,論帶兵打仗不如關羽張飛(不是單槍匹馬的戰鬥力,而是統率力),論謀略則不如諸葛龐統,論外交能力甚至還不如孫乾,所以趙雲,一點都不稀缺。
趙雲的問題,就是幹啥都不能獨擋一面,做不了統軍大將,或是策劃一場戰役。長坂坡他可以救出阿斗,可沒有辦法扳轉戰局,戰勝曹軍——而劉備,顯然更需要的是後者。
第三是上司覺得你背景雄厚,能帶動一大撥人。
譬如說馬超,自打到了劉備這邊,其實到最後也沒有什麼太亮眼的表現,可是劉備依舊很器重他。稍後,也正是以馬超為首的一百二十餘名蜀漢官員聯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所以能稱王稱帝,馬超的功勞自然不小。所以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
趙雲的問題,就是背後沒人,也沒有江湖地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趙雲上疏勸劉備稱王做皇帝,劉備會是怎樣一副表情?),換句話說,他就是一單幹戶。
第四是上司覺得你忠心耿耿。
按說這個,大家其實都一致認為趙雲沒問題啊!可是上司所謂的“忠心”,其實就是不能跟他反著來,你不能提不同意見,尤其不能揭上司的短,這個實在是大忌。
但是趙雲便犯了這個忌諱,劉備進攻東吳前夕,誰都不敢阻撓,包括諸葛亮在內。可是他趙雲就敢出來逆龍鱗,他還說得頗有道理,什麼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又什麼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奪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伐吳並非上策。
你說這些話對不對?當然對啊,可是對的話為什麼諸葛亮不說?因為諸葛亮知道劉備正在火頭上,說這樣的話,只會火上澆油啊!
結果趙雲就充當了一個澆油者,而這樣的人,但凡是個頭,就不會用你。背後的道理很簡單:你覺得自個很聰明是不?長能耐了是不?老闆是誰你知道不?你連老闆都不放在眼裡了!
所以此後,直到劉備死,趙雲都沒有升官,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
11 # 歌舞三國
根據史料記載,趙雲的地位要低於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四員大將,真實的情形是四虎上將,而並不是五虎上將。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備封將的實際狀況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打敗曹操後,佔領了漢中,開始有點飄,於是自封為漢中王,封王后,下面的幫兄弟自然要跟著加封啊,於是:
加封關羽為前將軍、
張飛為右將軍、
馬超為左將軍、
黃忠為後將軍,
魏延為漢中太守,這個時期趙雲的職位並未並列其中,仍然為翊軍將軍。
而在《三國演義》中,杜撰了趙雲被任命為中將軍,與關、張、馬、黃合稱為五虎將,這並不符合史實。
趙雲的真實待遇趙雲的地位與曹操部下許褚非常類似,都是君王的侍衛官和禁軍的頭目,這種職位必須是受到君王極端信賴的人才,才把身家性命交給他,也就是由於職位性質的限制,統領大軍外出打仗的機會也會大為減少,就更不用談立戰功升官了。
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翊軍將軍只是一個“雜號將軍”,而前、後、左、右將軍才是重號將軍。重號將軍是常設職位,可以入朝參政並開府理事,也稱為“中朝將軍”。
只是每朝常設的將軍名號都是各不相同。按級別來劃中朝將軍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徵東將軍、鎮東將軍、安東將軍、平東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及右將軍等。
由於在漢魏時期軍功者甚多,所以授予官職的難度較大。因此就在“將軍”的前面冠以某個名號作為他的官職,不過這種名號並無固定,名號之間也沒有上下級的關係,故而稱為“雜號將軍”。一般除大將軍、驃騎、車騎、衛、四徵、四鎮、四安、四平之外的,都統稱為“雜號將軍”,很不幸趙雲也在雜號系列。
為什麼趙雲沒有評上“中朝將軍”?趙雲沒有敖“五虎上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出身。趙雲不是名門望族,漢魏、晉時期,“門閥制度”的觀念是非常嚴重的。
袁紹之所以可成為十八路諸侯盟主,他的“四世三公”的身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三國之中,曹操對門閥制度是最不看重的,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經常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在他的眼裡,一文不值。他手下的戰將系列,除曹氏、夏侯氏外,其他將領如典韋、許褚、徐晃等都是草莽豪強。
而劉備在創業初期時,由於無人可用,也就顧不上講究門第了。但是諸葛亮一到,這套門閥制度又“復活”了。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對門閥制度的要求和堅持是最明確的,所以趙雲也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眾臣上賀表,表上只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等一百八十人”。表上領銜的人就是“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其實沒有別的原因,就因為“馬孟起世代公侯”。法正列第二,孔明排在第八位,而趙雲呢?在這一百八十人之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之上。雜號將軍也只能認命了。
關於趙雲背景分析01一句話得罪了所有同僚趙雲更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想要封地重賞諸將,滿朝文武皆默然,唯有趙雲諫言曰:
“益州老百姓,連年遭受戰亂,已經是困苦不堪了,這時候應應該是休養生息,咱們應該一切從簡,就不用這麼豐厚的賞賜了,免得給益州老百姓增加負擔”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這話出於大公無私。而劉備見可以省一大筆錢,自然大喜採納了趙雲的意見。可是隻是這麼一句話,卻把所有朝中文武全得罪了。從此,沒有人會為他說好話了。
02沒有關係網在那亂世之中,關係網太重要。關羽、張飛不用說,與劉備是拜把子,家將眾多等,雖把趙雲也稱兄弟,但畢竟沒有結拜過,有所不同;
馬孟起世代公侯,投奔劉備時,又帶了馬岱等眾多家將;
黃忠曾為長沙太守,其親信也自然少不到哪去。
獨有趙雲——常山趙子龍向來單槍匹馬,加上得罪了其他同僚,在朝中自然也就人微言輕了。
03運氣不好趙雲時運實在不怎麼樣。他投靠劉備的時候,也是劉備最低谷的時期,根本就是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投奔劉表,劉備也是孤家寡人一個,因此趙雲在這個時候總以保鏢的角色出現。
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強怪壯時,已經是十幾年之後了,而且大家都已習慣了趙雲保鏢這一職位,長期呆在領導身邊,很少參加軍事行動,使他統兵經驗減少或沒有長進,加上蜀漢當時將領眾多,自然失去了更多的統兵機會了。
劉備伐吳失手,損兵折將,部分將領也去世了,諸葛亮當時實在沒有優秀的將領可用了,才想起趙雲,這時才把他派上陣。這個時候的趙雲,已經年滿70,滿頭白髮了。
作為一個將領,統兵作戰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經驗是需要實踐才能積累的,誰都不是天生的將軍。若是趙雲在最初時期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是“重號將軍”的話,那麼他的統兵能力也一定不比關羽差
總結離老闆太近未必是好事,在電影電視裡,為什麼首長的警衛員,幹了幾年後,就申請去野戰部隊,也是這個道理。
-
12 # 裁文剪史
英雄人物不受重用,細探原因,其實不難理解。趙雲本不是劉備的“圈中之人”,自然比不了關羽、張飛。他本身出身又不好,曾做過山賊,不像馬超祖上是伏波將軍,父親是太守。黃忠也曾是劉表手下的中郎將。加上時運不濟,在最艱苦的時候跟隨了劉備。如果他和馬超、黃忠、魏延一樣均是降將,那麼劉備出於利用的目的,當然也會給自己加官進爵。
與趙雲私交好的人很少。他為官一生清廉,不但沒有自己的朋友圏子,也從不想鞏固自己勢力。做事總是單槍匹馬、沒有野心,導致關鍵時刻沒人替他說話。加上趙雲為人老實、懦弱,是典型的那種有能力沒脾氣的主。甘心做老黃牛,讓幹什麼幹什麼,最後諡號順平侯便是最好的體現。
可他註定會讓人們銘記。《三國演義》中,有關趙雲的詩詞最多,評價也最高。現在四川大邑有子龍廟,河北正定有趙雲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都有趙雲祠的存留。無需多言,這就是對英雄的最好褒獎。
回覆列表
一是出身布衣.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二是不諳政治。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沒有野心,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家將眾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家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了。
三是時運不濟。據陳壽的記錄,趙雲先屬公孫瓚,時在初平二年(191年)。《三國演義》裡趙雲首次出場時就是一個救主於危難的形象,後來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續著這一角色。直到建安五年(200年),趙雲與劉備重逢於鄴城(今河北臨漳),正式開始了追隨劉備的戎馬倥傯的生涯。,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了,已經是十數年後了,誰都習慣了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當“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愴還在燕趙大地上盤桓,500年一個輪迴,又有一位剛猛的壯士崛起在燕趙這片熱土上,他帶著本郡“義從吏兵”投入到一場轟轟烈烈的興復漢室的運動中。只是,這位壯士在歷史上留下的是“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的俊朗形象,他豪放的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也”的威嚇一洗前輩勇士的悲愴。雖然壯志最終未酬,但他見證了一個帝國從崛起到衰落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神勇和忠誠已足以使他不朽。
三國之後的西晉時期,盛行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享有極大的特權,操縱“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在政壇造成了“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衝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了。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了。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了。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了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徵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雲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只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只得大喜從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了。
沒有野心, 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家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家將眾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家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了。
為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家將,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了,已經是十數年後了,誰都習慣了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了。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了,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趙雲犯了為官的幾大禁忌,又時運不濟,故雖一生任勞任怨,也只能是死後封侯。當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於如此結局。
關於趙雲的統帥能力。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善內政,從擇定賢主,千難萬險,追隨不改見忠貞種看出,趙雲實有大智慧。若趙雲統兵,輔以一智謀之士,我肯定謀士之言他能聽得進。
為將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將吳起親自替士兵吸膿,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趙雲,做戰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難得的是,有大賞又不獨自享受,而是分與諸軍。這樣的人不是帥才那什麼樣的人才是帥才? 三國9中像張飛這種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統帥。。。。
統兵作戰經驗尤為重要,而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天生的將軍。若是趙雲一開始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上,我以為他的統兵能力不比關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