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劇精剪

    雍正的長子弘時在雍正初年,被雍正交與老八允祀為子。而允祀在雍正四年初被削去宗籍,隨後弘時也被削除宗籍,交給雍正的十二弟允祹撫養管教。第二年八月弘時就死了,年僅24歲。雍正共有十個兒子,活到成年的有弘時、弘曆、弘晝、弘曕四個人。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生母李氏是一個知府的女兒,在雍正即位前一直沒有什麼地位,即位後才封為妃。雍正一直不太喜歡弘時,處置他時說過這樣的話: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為允禩之子。雍正繼位的時候,弘時已經19歲了。康熙晚年,已經給幾個已經受封為親王的年長皇子冊封世子。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封誠親王胤祉之子弘晟,恆親王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當時弘時已經十七歲了,已經過了冊封年齡(十五歲),但是沒有得到康熙的冊封。史學家馮爾康先生認為,清朝王世子都是冊封長子,弘時沒有能夠得到冊封,應該是他的行為不檢,不配得到。由此一來,可以看出,弘時不僅不招他爹待見,連他爺爺也不待見他。作為康熙皇帝的孫子,當時雍親王的長子,在各方面都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弘時理應像其他親王的兒子一樣,被冊封為世子,到底什麼原因導致他沒有得到康熙的冊封,17歲就被爺爺和父親剝奪了政治前途呢?康熙要給親王的兒子冊封世子,應該要徵求親王們的意見。當時雍正不願意讓弘時做世子,所以導致康子沒有冊封他。倒不是因為弘時做了出格的事情。因為雍正管教子女向來很嚴格,如果弘時當時做了出格的事情,雍正當時就會處罰他,而不僅僅不讓他當世子那麼簡單。當時雍正年滿十五歲的兒子只有弘時,他就是不喜歡他,覺得弘時各方面都不行,所以不願意讓他做世子。儘管已經成年的弘時,也沒有得到和他同齡的皇孫的同等待遇。雍正即位以後,在雍正元年八月,宣佈秘密建儲。這一年十一月,是康熙逝世週年忌辰,在景陵舉行了隆重的祭禮,雍正沒有親自致祭,而是讓年僅十三歲的弘曆前去主持。第二年同樣的忌辰,雍正第二次派弘曆去主持景陵祭禮。雍正的這些安排,讓周圍的人都能看出來,他已經選定弘曆做繼承人了。弘時不可能繼位,由此,弘時心生記恨,就走向雍正的對立面了。雍正在處罰弘時,跟他斷絕父子關係的時候,這樣評價弘時: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廷。那為什麼雍正要把弘時過繼給老八做兒子呢,他和老八不對付,況且老八也有兒子。因為,當時弘時和老八關係還不錯。而雍正和老八又是對頭,所以雍正非常討厭弘時,才會這麼處理。雍正元年,雍正讓眾人保舉賢才,弘曆推薦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弘時卻推薦了一個很不靠譜的人;這人叫李英,是他母親家的親戚。此人到地方表現很差,不僅沒有什麼才能,還不守本分。當時雍正一門心思要大展宏圖反貪除弊,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弘時卻絲毫不能理解他爹的志向,還在做皇子,就有認人唯親的傾向。推薦和自己有利益關係的庸才給朝廷,這就是給他爹丟臉。雍正對子女管教很嚴格,不允許他們鋪張浪費,如果派出去做公事,更是一點不給照顧。弘時每個月都有內務府發放的三百兩銀子,生活倒不至於拮据,但他他的性格不能夠約束自己,這些錢肯定是不夠用的。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覲見。年羹堯在京城期間,弘時曾經派人到年羹堯家借銀一萬兩,年羹堯給了弘時八千兩。這錢說是借,實際上是不會還得。雍正曾經明確下旨:嚴禁外省督府來京饋送在京大臣官員以及皇子。弘時這樣做,公然違反他爹立的規矩。這個事情後來雍正知道了,非常生氣,大約就在這期間,雍正就跟弘時斷絕了父子關係,讓弘時去給老八做兒子。雖然此事不是最終導致他們斷絕父子關係的根本原因,但也與此事有關。雍正四年正月,雍正下令將允祀、允堂革除宗籍,由宗人府除名。二月間,雍正又下諭革除弘時的宗籍,儘管有很多宗室為弘時說情,雍正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雍正對於弘時那麼絕情,根本原因是雍正非常要面子。他要堅決反貪除弊,這個兒子做事不爭氣等於拆他的臺。弘時經歷這個挫折以後,過了一年多就死了。年僅24歲。有人認為弘時是被雍正賜死的,這個觀點沒有什麼根據。弘時有一子二女,長子永珅,於雍正二年夭折了,在他被革宗籍後的第二天,他的次女又夭折了,年僅三歲;長女在雍正五年也夭折了,年僅六歲。這個孩子死後四個月,弘時自己也就病死了。他被自己的父親拋棄了,三個孩子都沒有活到成年,自己也抑鬱而死。他應該是清代命運最悲慘的皇子之一

  • 2 # 飛反

    首先,弘時並非雍正的長子,而是第三子。

    弘時,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生。是雍正帝第三子第三子。雍正五年(1727)以所謂放縱不謹等為藉口,削宗籍,賜死。無封。

    弘時嫡福晉姓董鄂氏,是尚書席爾達的女兒。有兩個妾,一是鍾氏,是鍾達的女兒,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3歲夭折。

    關於雍正帝的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時的評價,民間一直褒貶不一。大致聲音有兩種:

    一種是說他心胸狹窄,放蕩不羈,且胸無大志,不僅看不起出身卑賤的四弟弘曆,更有覬覦父皇的后妃之嫌。

    另一種說法則褒義成分更多,暗指雍正繼位初級,為鞏固帝位,以嚴酷手段殘害宗室手足,弘時不忿,當面勸諫父皇,繼而遭到削爵賜死。如此說來,這位三阿哥倒頗具正義感,乃是因為替幾位被囚禁迫害的皇叔鳴不平才遭致殺身之禍的,則不禁令後人油然生出幾分敬意。

    清朝宮廷記事錄《清皇室四譜》中,關於雍正皇三子愛新覺羅·弘時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大致是形容其年少放縱,言行不謹而被雍正厭惡,最終遭到革除宗籍賜死的下場。

    長期以來,清宮秘檔中這段顯然過於潦草的記載令人不禁生出許多疑惑,其核心疑點當然是,弘時究竟因何大過遭到父親如此殘忍決絕的制裁呢?

    須知雍正帝原本就子嗣凋零,後繼可堪重用者寥寥無幾,殺子已屬有違常理,更何況是賜死成年皇子這樣的大事,何以記錄在冊的只有這一小段簡單隱晦的詞句?對此,必須在《愛新覺羅宗譜》中尋找蛛絲馬跡。

    依照常理而論,弘時為諸子之長,在關乎繼位的大事上歷來講究嫡庶有別、長幼有序的清朝宗室,弘時理應被雍正帝選為下一代接班人。然而雍正卻偏偏不喜歡天性放任不羈的弘時,有意將皇位傳給康熙在世時頗為喜愛的皇四子弘曆,這對弘時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在雍正兩度派年幼的弘曆至景陵祭奠康熙之後,弘時與父親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此時,弘時深知自己繼位的希望已全然破滅,加上母親李氏日漸年老失寵,其優勢更是喪失殆盡。

    在強烈的怨憤心理催動下,他竟然日漸倒向了雍正的政敵允禩的陣營,這種公然與皇權相抗衡的行為徹底激怒了雍正,終於在雍正五年,先帝靈前的一次談話後宣告父子關係決裂。

    隨即,雍正下詔,將弘時削籍趕出宮,發往宗人府去做允禩之子。不久,這位年僅二十四歲的皇子就被他的父親親手送上了不歸路。

  • 3 # 紅黑聖西羅

    按史料記載,雍正三子弘時是被拘禁了,在胤禩死後一年也死了,具體怎麼死的沒寫。

    在小說《雍正王朝》裡寫的,弘時是被雍正給賜死的。弘時為了爭儲君之位,最後落敗,可能是這個原因死的。

  • 4 # 博士爺爺

    雍正沒有賜死長子弘時。雍正四年正月,雍正下令將允祀、允堂革除宗籍,由宗人府除名。二月間,雍正又下諭革除弘時的宗籍,儘管有很多宗室為弘時說情,雍正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雍正對於弘時那麼絕情,根本原因是雍正非常要面子。他要堅決反貪除弊,這個兒子做事不爭氣等於拆他的臺。弘時經歷這個挫折以後,過了一年多就死了。年僅24歲。有人認為弘時是被雍正賜死的,這個觀點沒有什麼根據。弘時有一子二女,長子永珅,於雍正二年夭折了,在他被革宗籍後的第二天,他的次女又夭折了,年僅三歲;長女在雍正五年也夭折了,年僅六歲。這個孩子死後四個月,弘時自己也就病死了。他被自己的父親拋棄了,三個孩子都沒有活到成年,自己也抑鬱而死。他應該是清代命運最悲慘的皇子之一。

  • 5 # 滿樓書坊

    雍正即位當年,即將弘曆立為皇儲。儘管雍正此舉是秘密的,但各種跡象都可以看出雍正對弘曆的重視,尤其是局中人更是如此。

    當然,其中最敏感的當然是雍正的長子弘時。

    弘時不僅是雍正年齡最大的兒子,而且其生母李氏在雍邸時已是側福晉,名份僅次於嫡福晉烏喇那拉氏;

    再者,弘時當年已滿二十,且已有子嗣(其子永珅生於康熙六十年,即雍正長孫)。

    以此分析,弘時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應是雍正立儲的首要人選。

    但令其萬分失望的是,雍正建儲時卻棄長擇幼,選中了比弘時小七歲、且其生母地位低下的弘曆。

    更奇怪的事還在後頭。

    大約在雍正二、三年間,弘時被交與廉親王允禩為養子,而此時正是雍正即將圍剿“八王黨”的前夕。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廉親王允禩被撤去黃帶並從玉牒上除名,已為前者養子的弘時也在次月做了同樣處理。

    當年九月,允禩死於禁所。一年後,已被趕出皇族的弘時也同樣離世,死因不明。

    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的是,在一百五十九卷、一百三十餘萬字的雍正朝實錄上,弘時及其死亡竟然不著一字。

    彷彿這個皇子根本就不存在,甚至連名字都不曾出現過一次。

    直到乾隆繼位後,其在上諭中才稍稍透露了一點資訊:

    “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這段上諭,被錄入了乾隆朝實錄。但除此外,清廷官修史書對此事再無任何新的資訊。

    之後的《清史稿》,也以極簡約的筆法對弘時做了如下記載:“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這無非是乾隆上諭的重複而已。

    作為雍正的年長之子,弘時在官方記載上竟消失如此徹底,這不免讓後人多有猜疑。

    也正因為弘時之死是如此的雲山霧罩,風行一時的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即編排了“雍正殺子”的情節。

    其大意是:弘時為爭奪儲位而派刺客前去刺殺弘曆,結果陰謀被發現後,雍正親自下令將其賜死。

    臨死前,弘時一再哀求父皇放過自己,但對爭儲之痛有切身體會的雍正堅不鬆口,說:

    “為了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基業,朕不能留你!”

    那麼,歷史上的弘時,是不是真的被父親雍正給親手下令處死的呢?

    這卻是個千古之謎了!

    由於相關史料並未記載弘時究竟因何而死,那或許可以推測:

    前者即使不是因為雍正下令處死,那他也極可能是因為父皇的苛待以致鬱鬱而終。

    做皇帝的兒子,難啊!

  • 6 # 奉天種馬

    估計是弘時拉幫結派又好貪汙收受下邊人員賄賂,再有可能和八爺他們有瓜葛就被他爸給辦了。清代的皇家親情和我們是不大一樣的,孩子和母親都是分開養的,父親更是很少見兒子基本上父子關係不深何況還有那麼多兒子女兒。要是皇帝,他兒子可能一年也見不到幾次他爹何來感情

  • 7 # 胡觀世事

    歷史上弘時很早就被雍正過繼給了八爺,而且行為不端被剝奪了宗室資格,之後自然死亡,所以不是雍正賜死。你說的是二月河小說和電視劇雍正王朝,那裡面離歷史很遠了。

  • 8 # 孫卓vlog

    可以說關於雍正的長子弘時到底是怎麼死的,歷史上並沒有什麼準確的說法,而且到底是不是雍正賜死的也存在一些爭論,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弘時的死因肯定跟爭儲有關。

    畢竟那個時候的雍正對於弘時是不怎麼待見的,但是反觀雍正對於弘曆就非常的寵愛,而且這種偏愛已經達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就連手下的一些大臣對雍正的做法都存在一些異議,比如說有的大臣私下裡會說雍正做的太過於露骨了,就算你喜歡弘曆,但你也不能這麼區別對待弘時,因為兩個人都是皇子就算弘曆能力比弘時強一點,但是也沒有說強的太多,只能說半斤八兩。

    於是雍正的這種區別對待讓弘時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他對於自己的父皇是非常怨恨的,他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太子的職位,並且就算未來繼承皇帝的位置,他相信他也可以做得很好,所以他是非常不服氣弘曆的,所以也採取了一些手段去反制弘曆。

    但是後來他發現他的這些做法在雍正的寵愛面前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雍正該怎麼寵弘曆還怎麼寵,並且還越過了自己,提前把弘曆立為了接班人,所以這個時候的弘時坐不住了,果斷的僱了幾個殺手,想要把弘曆給刺殺死,但是這件事情最後敗露了,最終雍正對弘時進行了嚴厲的打擊,然後弘時便死在了後來的打擊中

  • 9 # 曉肥俠

    清朝宮廷裡有過許多疑案,昨天分析了雍正皇帝的本名究竟是“胤禛”還是“胤禎”,今天來聊一聊雍正的三兒子、實際的長子弘時的死因,他究竟是不是被雍正賜死的?

    雍正賜死說

    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覆宗籍。——《清皇室四譜》

    雍正賜死弘時的觀點最開始出現於晚清學者唐邦智的著作《清皇室四譜》中,書中記載弘時因為行事放縱而惹得雍正皇帝龍顏大怒,最終在雍正五年八月初六被削除宗籍並賜死,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後才恢復宗籍。(注:宗籍即宗室的身份。)他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當時以及後世部分文史學家的認可,後來持“雍正賜死弘時”這種觀點的大多數人也都是基於《清皇室四譜》的記載為證據,甚至可以說就只有這唯一的證據。

    而真正將這種說法發揚光大甚至於深入人心的,還是二月河的歷史小說《雍正皇帝》,以及由此改編而成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在小說和電視劇中,弘時都是由於勾結八阿哥胤禩、謀害弟弟弘曆等事,被獲悉實情的雍正皇帝賜死了。由於小說和電視劇都十分精彩,引人入勝,以至於很多人將其中的情節當成了真正的歷史。

    鬱鬱而終說

    相比於雍正賜死一說,弘時自己鬱鬱而終的觀點,更加可靠合理一些。雖然清史稿中對於弘時的記載只有“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這麼一句,《雍正實錄》更是對於弘時隻字未提,彷彿弘時人間蒸發了一樣。但我們從一些其他地方的蛛絲馬跡中,還是能夠得到事情的真相。

    即位之初的乾隆帝曾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乾隆皇帝的這一番話和《清史稿》的記載大同小異,弘時究竟如何“放縱不謹”並沒有具體說明。不過在《乾隆實錄》中未記載的莊親王允祿等人關於恢復弘時宗籍的奏摺中,曾引用了雍正對於弘時處理的一些話,就此可以獲知事情的真相,同時也是弘時之死疑點的有力史證。

    查,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奉旨: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宮中檔雍正朝奏摺》

    根據莊親王的奏摺,我們可以獲悉以下幾點:

    弘時獲罪與八阿哥允禩有關;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十八日以前,雍正帝已將弘時趕出宮庭,出繼給允禩為子;按照處理允禩的方法,在這不久後也除掉了弘時的宗籍;弘時出宮後交由十二阿哥允裪看管。所以,在雍正四年的時候,弘時已經被雍正嚴厲的處罰過了,當然對比允禩、允禟以及允禩的兒子弘旺等人,對弘時的處理還算“仁慈”一些。

    不過這樣的弘時已經在政治上徹底死亡了,人身自由也受到限制,對於雍正以及繼位的弘曆完全構不成威脅了,所以雍正沒有必要在雍正五年八月初六,將這個他實際上的長子再進一步賜死。當然,弘時的死,與雍正的這些處理肯定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也可以看成是雍正“逼死”了弘時,但更多的是弘時自己不想活了。

    作為皇帝的長子,名義上的皇位第一繼承人(雍正沒有嫡子),弘時失去了宗室的身份,失去了雍正兒子的身份,甚至連自由都失去了。交由允裪看管的這一年多,弘時很顯然心中鬱結難解,因此他的死最大的可能是,他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他不想看著弘曆登基為帝,於是就此鬱鬱而終了。

    雍正的做法算狠毒嗎?

    我們對雍正在這件事上的做法,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從一個父親的角度看,雍正對親兒子確實太狠心了。所謂虎毒不食子,雍正的一系列做法,雖然沒有直接殺了弘時,但卻把他逼到了絕路上,和殺了弘時的差別也不是很大了。

    而從一個政治家、皇帝的角度看,雍正的做法實際上是很“仁慈”的。歷史上殺掉自己親兒子的皇帝有很多,而弘時因為知道了雍正有意傳位給弘曆後,竟然倒向了自己父親最大的政敵允禩一方,這實際上已經是“叛君叛父”了,這樣的罪過即使殺了也合情合理。但雍正仍然網開一面,留了弘時一條性命,實際上雍正對於奪嫡的兄弟們也都一個沒殺,只不過處罰輕重不同而已。

    我們以現代人的角度看雍正,或許會覺得他狠毒,但請不要忽略雍正他皇帝的身份。他或許猜忌多疑、刻薄寡恩,但在狠毒方面,雍正在皇帝中真的排不上號。

  • 10 # 沙墨小蘭

    性格決定命運,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證明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個兒子,長相秀氣,年少無知率性而為,缺乏弘曆(乾隆)天生的內斂、城府,雍正因為他年少的行為不謹而不喜歡他,先過繼給雍正的政敵八王爺為子,八王爺被扳倒後,又送給十二王爺代管,弘時婚後孩子先後夭折,在他24歲時,抑鬱成疾而死!

    雖生為皇子,卻沒有皇子的命運,比他小的弘曆,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處處佔上風,雍正對弘曆也明顯是重點培養,這讓他感到不平衡,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倔強聽不進去勸說,放縱自己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這讓雍正更加失望反感,而雍正又是一個勵精圖治、想有有大做為的皇帝,因自己兒子行為不檢點,損傷了皇家的臉面。據說弘時最出格時,還變相向大臣年羹堯要錢,種種不端行為,讓雍正對他失望透頂,說出“弘時不可留宮中”,送給他的政敵也就是恨急了放棄他的表現,也讓弘時明白他已不是皇子,做事要謹慎。

    是誰都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弘時也不例外,自己的父母放棄自己,是天下最痛苦的事!不知道他在那個岌岌可危八王爺的府裡有何表現,想必他一定會對溫和又最會做人的八王爺很有好感,在八王爺被扳倒之後,他一定也是傷心欲絕!

    即使八王爺倒臺,雍正仍然不許他回宮,他又被雍正指派十二王爺代管,此時的弘時已是萬念俱灰,受盡他人的冷嘲熱諷,自尊心已經受到極大損傷,婚後他的幾個孩子,也相繼夭折死亡,他一直在鬱悶中活著,也許有對年少衝動的悔恨,也許有對親情冷漠的傷心、也許有骨肉分離的痛苦,二十四歲那年,帶著又痛又恨又悔鬱悶死去。也不排除是抑鬱症後的自殺,但絕不可能是雍正處死他的,因為他已經受到了人世間最慘的懲罰!

    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弘時

  • 11 # 阿徐說

    肯定是另有原因,虎毒還不食子,弘時雖然的確是不怎麼受父親雍正帝的喜歡,可也沒有做極其過分到讓雍正非要殺掉他的地步。

    沒有父親雍正的喜歡也不受爺爺乾隆的青睞

    愛新覺羅·弘時的生母是齊妃李氏,雍正帝的第三子。即使母親李氏在雍正還是親王的時候地位也不低,好歹是個側福晉,在雍正帝眾多的子嗣裡面弘時也是比較出眾的一個成年皇子,可是偏偏他就是不受雍正的喜歡。

    《甄嬛傳》中雍正的影視形象

    弘時不招雍正的喜歡,也不全怪雍正,弘時自己也是個“刺頭”。康熙還在世的時候就有說過弘時為人“放縱”“不謹”,雖然不是很嚴重的貶義詞,可是也很能說明弘時連爺爺的青睞都沒有得到,雖然率直但他任性作為一個皇室子弟來說,也是有些過了。同時都是雍正兒子的弘曆就很受爺爺康熙的喜歡,可能這就是差距。

    雍正即使有良苦用心可是抵不過皇權的驅使

    弘時雖然是雍正的兒子,可是對於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這件事情,並不是很贊同雍正這一方,反而對雍正的敵對方的胤禩很有好感,可能是他從小性格仁善的原因,覺得雍正的做法過於狠厲。可是雍正雖然對弘時不是很喜愛,但畢竟血緣骨親,為了讓他有更好的教育正途,還是為他精心挑選了教習的師父王懋竑,和弘曆的師父蔡世遠都有差不多的待遇。

    弘時劇照

    雍正帝登基後,即使這時候的弘時已經是成家並且有了兒子,可是還是居住在後宮並不是在宮外居住。明明一切都還是比較正常發展,可是弘時自己的“作死”性格又出來了,弘曆是康熙就看重的儲位人選,所以雍正對弘曆也是正常的儲君培養,可是弘時卻覺得自己明明才是儲君位的首選人,然而事實卻並不是如此,於是嫉妒之心橫起。

    弘時和雍正的隔閡就越來越深,以至於對雍正對頭胤禩那邊就更為親近些,雍正本來就很是不滿胤禩的,這時候自己的兒子還和自己敵對化,本來也愁找不著胤禩的錯誤而處置後快的雍正,就直接把弘時過繼給了胤禩做兒子,這下弘時就徹底無緣儲位,父子之間的最後一點情誼也消逝殆盡。

    弘曆劇照

    根據後來乾隆登位後莊親王允祿的奏摺所言,雍正曾經在位時有說過“弘時這個人是萬不可以留在宮廷”於是後來就直接把他做了胤禩的繼子。後來胤禩被雍正除掉後,弘時受到牽連也成了罪臣之身,不僅黃帶沒有了,玉牒也沒了弘時的名字。可是弘時也並沒有因此被賜死,還是被皇叔允祹而約束養瞻,比胤禩的其他的兒子受牽連的境況可是好的很。

    即使弘時被削除宗籍,卻也並沒有被雍正直接賜死,親生的兒子即使錯事做的再多,也還是沒有到趕盡殺絕的地步,可惜的就是弘時自己也不是個明白人,一直被皇權矇蔽了雙眼,最後給自己逼入了絕境中而抑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

  • 12 # 畫素說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清朝,從不缺疑案。就如雍正之子弘時,比較官方的說法,是弘時被貶後鬱鬱而終;也有雍正為了將來乾隆順利繼位,所以提前處死了三阿哥弘時。

    雍正處死弘時這種觀點也是我所認同的觀點,且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史料支撐。畢竟在史料中,關於弘時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可見其中必有貓膩。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要從弘時本人說起,然後再到雍正的態度等多方面來說。

    弘時的“抱負”

    雍正共有十子四女,弘時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在他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分別是弘暉(8歲早夭)、弘昐(3歲早夭無序齒)、弘昀(11歲早夭),其中弘昐因為僅3歲便夭折了,沒有序齒,這也是為何人們稱弘時三阿哥的原因。弘時雖說名義上是老三,而事實上卻是老大。

    也正是這個“長子”的身份,讓弘時有了“非分之想”,以至於後面的“禍事”,更直接導致了弘時年紀輕輕便丟了性命。

    前面我們說了,雍正的前三個兒子都早夭,所以弘時是雍正事實上的長子。弘時正因為是長子,所以對皇位有“天然”的渴望的,同時也是有希望繼承皇位的。此時清朝入關已歷三世,受漢文化影響,嫡長子制已經建立,所以弘時還是很有希望在雍正之後繼位為帝,而弘時也把這當成了自己的抱負,同時也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太子”。

    弘曆的“殺入”

    雖說弘時明裡暗裡都將自己當成了雍正的繼任者,但很顯然無論是雍正還是康熙都更喜歡弘曆。弘曆年少時因天資聰穎,被康熙一眼相中,接到宮中親自調教,可見,當時的康熙有多麼的喜歡弘曆,基於這個原因,雍正也非常喜歡弘曆。

    弘曆作為唯一自一位由康熙親自調教的皇孫,這無疑對外釋放一個訊號,康熙在指導未來天子的功課,這也是為何現今有人說康熙傳位給雍正實際上相中了弘曆。對於這點,我並不苟同,康熙喜歡弘曆這點沒有錯,但我認為康熙親自調教弘曆一事,更多的是向外界釋放一些訊號,而雍正自然是接收到了這個訊號。

    當然了,這個時候對弘時來說還是沒有太多影響的,畢竟當時的雍正都還沒有繼位。然而,就在雍正繼位那年,雍正便將祭祀康熙這一隻能皇帝做的大事,安排給了年僅14的弘曆,明眼人都能看出在雍正心中已然將弘曆當作了儲君。這時弘時再也坐不住了,對於突然殺入的弘曆心生不滿,自己是雍正的“長子”,而且已經二十出頭能辦事,而今反倒不如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弘時的“動作”

    說起弘時,其實他一開始也沒有想去和弘曆爭這個位置,但是弘時也做一些糊塗事,如雍正首次恩考,弘時為謀私利把考題給偷了,東窗事發雍正震怒,將涉案人員全部處以極刑,張廷玉的弟弟張廷路作為首犯被處死。

    雍正也知道此事是弘時做的,但畢竟弘時是自己兒子便沒將他怎麼樣,而是藉著嚴查“敲打”弘時,弘時也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收斂了不少,做到了隱於家中不過問任何事情。

    雍正二年底康熙帝“再期忌辰”,這一次雍正又將“祭景陵”的任務交給了弘曆。這時弘時對儲位的幻想已完全破滅。他明白弘曆深得雍正喜歡,將來這皇位必然是弘曆的,自己壓根沒有一點希望。在怨恨與嫉妒心理的作用下,弘時義無反顧的倒向雍正的政敵允禩一方,對雍正所做一切持不以為然的態度。

    後來允禩策劃聯合四名旗主陰謀逼宮時,弘時幫助允禩控制了豐臺大營,並一起謀劃了不少事,如收買隆科多、陰謀逼宮迫使雍正還政好讓弘時順利繼位等等。好在,逼宮時十三爺出現挽回了局面。

    最終允祀罷官奪爵、隆科貶為庶民。而弘時因為在這件事裡一直做一個“旁觀者”,所以並沒有受到牽連。直到雍正後來在隆科多口中才得知弘時才是整件事的主謀,另一方面,弘時還派出了死士前往江南刺殺弘曆。好在,最終弘曆逃過了一劫。

    弘時與雍正關係的惡化,實質上在他明白自己沒有希望成為儲君的那一刻,他已逐步站到皇權的對立面上,為雍正所不容,也為自己的最終結局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雍正的“態度”

    對於弘時的所作所為,雍正自然不能忍。你不是和允禩走的近麼?那就給他做兒子好了,雍正二話不說直接將他過繼給允禩做,轟出了紫禁城,雍正四年又將允禩撤去黃帶,從玉牒除名,二月,對弘時也做了同樣處理。

    這意味著弘時的政治生命的終結,而弘時也在被除名後一年半便“鬱鬱而終”了。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10月,乾隆繼位後,才被追覆宗籍。

    當時的弘時年僅24歲,除名僅一年時間久突然去世,這不免令人懷疑,我們有理由相信是雍正除掉了他。

    或許有人會說“虎毒不食子”,但我想問真的如此麼?歷朝歷代皇權的鬥爭從沒有骨肉親情可言,因爭奪皇位所引發的懸案、血案還少麼?如隋煬帝楊廣弒其父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斬其兄太子李建成……

    我們再看看弘時被削除宗籍時,雍正給出的理由——“年少放縱,行事不謹”。

    這句話不值得我們推敲麼?試問誰年少不輕狂?聖人行事也有“智者千慮,難免有失”,更何況當時的弘時也只是一個20出頭的毛頭小子。就這麼簡單的一個理由,雍正就將弘時削除宗籍,這讓誰看都覺得有蹊蹺,過於牽強。

    所以,我更相信弘時是雍正直接過間接除掉的,不為別的也為了將來皇位的平穩過渡,起碼“九子奪嫡”的情況不會在雍正朝重演。

    結語:

    的確從父子關係上來看,雍正對弘時確實不公平且狠辣,畢竟虎毒不食子,而雍正之所為,卻將弘時給逼到了絕路上。但雍正是皇帝,這一切又無可厚非,特別是倒向了雍正最大的政敵允禩,這是“叛君叛父”,又或者說弘時“不忠不孝”。

  • 13 # 鴻涵先生

    上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清實錄》 

     這是剛剛繼承大統的乾隆釋出的諭旨,從乾隆的上諭中,我們可以看出弘時在雍正朝是犯過嚴重的錯誤,雍正對他進行了嚴懲,將其削除了宗籍,革去了黃帶子並從《玉牒》中除名。但是雍正並未對其子痛下殺手,弘時是在幽禁中抑鬱而終。

    弘時,是雍正第四子,他前面有三位兄長,分別為弘暉、弘盼和弘昀,他明明是第四子可為何是三阿哥呢?原來是他的二哥弘盼在三歲時就早夭了,由於年紀太小未被序齒(排順序),所以他就成了三阿哥,但是他那兩位兄長也在很小的年紀就去世了,分別是八歲和十一歲,待到雍正繼位之時,弘時雖叫三阿哥,但是實際上是皇長子。

    弘時生於康熙四十三年,到雍正繼位時已經十九歲,而在這期間,他經歷了康熙朝的“二廢太子”以及“諸王奪嫡”等事件,雖然年幼,但是他也是親眼目睹了這些事情的經過,而乾隆在雍正繼位的時候才剛剛十三歲,無論心智等還都皆不成熟,也許雍正在潛邸時候的所為震撼過弘時,令弘時自幼便於其父產生隔閡,讓他感到了世間的人情涼薄,而心生怨恨。

    但是,我們可以試著從雍正時期發生的事件中進行分析,多有疏漏,還望斧正。

    雍正皇帝在即位之前經歷了“九子奪嫡”,他是這場皇宮內親兄弟鬥爭的積極參與者,並最終勝出,這裡面的黑暗和殘酷想必他比誰都清楚,歷經了這麼多的風風雨雨,他心裡很明白,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是影響政局穩定的重中之重,所以,他搞了一個秘密立儲。

    在雍正元年八月的時候,雍正將總理王大臣以及滿朝貴胄全都叫到了身邊,告訴大家,為了皇朝的穩定,他將立儲,並將儲君的名字親自書寫藏於匣內,放置到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待其百年之後取出。

    雍正在說這件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同大臣們商議,也就是說根本沒有給任何人機會推薦儲君人選,這就有效的避免了黨爭,同時他還告訴大家,這個儲君已經選好了,你們誰也別瞎猜了,只需要盡心盡力的為國效力就行了,將來新君即位,你們依然要全力輔助即可,這還真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當然,雍正這事辦的比康熙要強,可是依然會有人覬覦皇位,這龍椅的誘惑可不是隨便給個甜棗就可以打消的

    首先,弘時當時是最年長的皇子,要說乾隆和弘晝都是小孩子呢,要論為國出力,那肯定是弘時優先啊,所以,正常人去想,弘時必然就是儲君,並且弘時也是這麼想的。

    可是事實卻很打臉,雖然雍正沒有將儲君的名字說出來,但是明眼人全都看出來了。在立儲三個月後,正值康熙去世一週年,要在景陵舉行大型儀式祭奠,但是這次雍正沒去,而是派了皇四子弘曆替自己參加,雍正的安排是非常有深意的,簡單的說就是現在的皇帝派日後的皇帝去祭奠過去的皇帝,而意義就是告訴康熙,王朝的下一任繼承人已經選好,祈求先帝保佑。

    如果說這件事是意外的話,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徹底令弘時失去了對皇位最後的覬覦,同樣在一年後,又到了康熙的忌辰,雍正再次派出弘曆替自己祭奠,這次之後所有人都明白了,原來儲君就是弘曆啊,而弘時早已經被三振出局了。

    換位思考一下,弘時作為長兄是不是同當年大阿哥允褆的遭遇一樣呢?他心裡肯定慢慢地都是怨恨和嫉妒,俗話說:“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此時的弘時肯定認為全世界都對不起他,而從這時候開始,他決定劍走偏鋒,人在失望之時很容易偏激行事,而他做了這輩子最不該做的事情。

    他轉向投靠了雍正最恨的人他的八叔允禩,而此時正是雍正二年,雍正真正著手處理八爺黨也就是在這一年,這一年弘時因帝位落空而與其父雍正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在這個時期,他想到了他的八叔,在前朝同樣是熱門皇儲的同病相憐人,但是他千不該萬不該去投奔他親爹的對立面,這無論怎麼說都對雍正而言都是莫大的恥辱,終於經過雍正的精心運作,八爺黨徹底清算,而弘時就成為了被清算的物件之一,弘時最後很慘,雍正將其過繼給了八王爺允禩,這說明雍正是恨死自己的兒子了,這是真實中的胳膊肘往外拐啊,但是雍正並沒有殺他,而是將其開除宗籍,命十二阿哥允裪“約束養瞻”。

    既然交給了十二阿哥允裪,就肯定不能殺了弘時,若弘時死於非命,雍正也不會輕饒了允裪。

    尾語:

    雍正善於誅心,他將弘時過繼給八阿哥,就是對自己兒子最大的侮辱,而弘時除了要接受約束外,還飽受心靈的摧殘以及靈魂的折磨,所以說,弘時之死應該是抑鬱而終。

  • 14 # 五花肉wd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未有證據和確切的記載來說弘時是被雍正刺死?還是死於其他原因?這目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說起弘時,不免覺得可憐,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雍正卻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下狠心,可以說弘時被他的父親害死的,即使不是直接也有間接關係。自古崇尚"立長不立幼",弘時身為長子,當時他自己也有孩子,按理說傳位給弘時合情合理,但雍正卻傳位給第四子弘曆。

    為什麼雍正會放棄弘時?當然一方面是因為弘時資質尚淺,沒有弘曆聰慧;另一方面弘曆當時收到了康熙帝的關注和喜愛,特意召進宮親自教導,雍正從大局出發自然而然便傳位給弘曆;第三個原因也是最讓雍正難以容忍的便是弘時身為自己的兒子,卻與自己的死對頭老八親近,這是雍正所不能接受的,這也是直接導致弘時被雍正放棄的直接原因。也因為此雍正當時把弘時除出玉碟,不再關注他的死活。

    因此,不論弘時死於何因,都和雍正脫不了干係,畢竟親生父親放棄了自己的心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會悲痛欲絕難以接受的。直到乾隆年間,念在兄弟之情,才把弘時重新加入玉碟之中。

  • 15 # 曹操的速度

    雍正有三位成年皇子,弘時是最年長的也是下場最慘的一位。

    弘時雖然是雍正最年長的皇子,但雍正從來沒想過讓他成為繼位人,這一點他從雍正登基時就心知肚明,但作為皇長子的他難免會有一個皇帝夢。

    為了能當上皇帝,他做了很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為了能有錢收買朝廷官員來支援自己,他竟然偷盜恩科考題賣給士子好從中牟利,使雍正第一次開恩科就鬧出了笑話。

    由於自己沒有四弟弘曆受寵,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鬼使神差的和廉親王允禩(雍正死敵)走在了一起了。

    更過分的為了能當皇帝他不惜與廉親王陰謀策劃架空雍正,事情敗落後廉親王被圈,他仍不甘心,竟派殺手去剌殺四弟弘曆,無情最是帝王家,被他展示的淋漓盡致。

    因此他雖是雍正皇帝賜死的,卻也是罪有應得。

  • 16 # 0十三生肖0

    關於弘時之死,歷史上眾說紛紜,有說是雍正賜死的,有說是自殺而的,也有說是病死的。個人意見,我覺得應該是病死。

    雍正繼位當你就立弘曆為皇儲,儘管是秘密進行的,但雍正對弘曆的重視,當局中人都心知肚明,自然會引起長子弘時的不滿。

    而更為讓人不解的是,不久之後,雍正又將弘時交於廉親王允禩為養子。而此時又是雍正要圍剿“八王黨”的前夕。

    雍正四年,廉親王允禩被撤去黃帶並從玉牒上除名,而作為養子弘時也收到一樣的處置。那麼是不是雍正早有處置弘時之心?還是一直把弘時當作八王黨的一員?這個已成千古之謎。

    更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一百五十九卷,130多萬字的《雍正朝實錄》上竟然沒有任何關於弘時的隻言片語,好像其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只有在乾隆繼位以後,《乾隆朝實錄》有所記載:“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縱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眾兄弟等,使知儆戒。

    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中。

    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

    之後的《清史稿》也極為簡潔的帶過了幾筆:“弘時,世宗第三子,早死,無嗣。

    弘時,雍正五年以放縱不謹,削宗籍,無封。”

    弘時,作為一個皇家長子,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銀河中了。

    從以上種種跡象表明,並沒有明確記載雍正有賜死弘時的證據。而弘時被削去宗籍,圈禁以來以後。肯定心灰意冷,抑鬱寡歡。而雍正已經徹底打垮了“八王黨”,也沒有必要對沒有任何威脅的親兒子下手了。因此,弘時最終鬱鬱而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 17 # 夜月下鳴蟬

    我覺得是抑鬱而死而不是所謂的被賜死或者是毒殺。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雍正的長子弘時在個人的人品或者說在生活作風上是一個很有問題的人很不檢點的人,這種性格或者說風格與他的父親也就是雍正皇帝格格不入,所以雍正皇帝非常討厭他這個長子,在康熙還活著的時候,因為各個親王的長子封世子的問題,還問過雍正,但是雍正直接拒絕了,不想讓弘時來當這個長子繼承自己雍親王的爵位,可見雍正有多麼不喜歡這個兒子。

    另外還有一點,雍正的這個兒子還和雍正的死對頭也就是八王爺非常親密,也是非常非常引起雍正不高興的一件事情。所以在雍正當上皇帝之後還將這個兒子過繼給了八王爺,而且第二天就把八王爺搞死了,還削掉了弘時的宗籍,也就是說雍正把這個兒子開除了愛新覺羅的族譜,可見雍正有多麼多麼討厭這個兒子。

    可以想見如果一個人在這麼一個環境裡面長大心裡一定是一個極端扭曲不正常的。而且之後連續不斷的打擊也讓他心灰意冷。比如沒了皇位,再比如他的長子長女次子次女之後也都陸續夭折或者過世,最終慢慢也抑鬱而死,死的時候才24歲。

  • 18 # 別人叫的大師

    首先表明弘時應該不是被老爸雍正給賜死的。可能是因為老爸雍正的不待見,雍正給予了極大的懲罰,給逼死的。

    首先弘時是雍正帝第三個兒子。雍正帝的兒子本來就多。在雍正帝地位後,還在的兒子就只有弘時長大了,那時候的弘曆還很小。雍正對待弘時的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雍正為了給弘時找個好老師,也是煞費苦心。這說明雍正帝也是非常看重弘時的,也有繼位的可能。而且雍正繼位後,成婚的皇子應該單獨出府居住。但是雍正還是讓弘時居住在宮中,以享天倫之樂。

    但是在雍正帝秘密立儲之後,雍正帝開始與弘時關係矛盾。由於弘時的也想繼承大位,所以會有所作為。也是如此讓雍正帝反感。再一次祭奠大禮上,弘時說父親兄弟和睦等等內容,以此諷刺雍正,雍正帝徹底惱火,以放縱不羈,行事不謹慎,消除宗籍,讓其做八阿哥的兒子了。由此斷絕父子關係。

    因此,弘時當時是受了很大的懲罰的。但並沒有賜死。弘時應該是受了如此大的懲罰,傷心,抑鬱,被父親的行為為逼死或者病死的。

  • 19 # 觀古識今

    事實上,“雍正殺子”情節並非空穴來風,民國清史專家孟森先生即認為,“弘時長大,且已有子,忽於雍正五年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夫‘年少放縱,行事不謹’,語頗渾淪,何至處死,並削宗籍?”“世遂頗疑中有他故。”

    無獨有偶,歷史學者、愛新覺羅宗室後人金承藝也認為,弘時“不是被誅戮,就是被世宗賜令自盡”,而且死亡時間就在八月初六獲罪除宗的這一天。

    對此觀點,清史專家楊珍提出了有力的質疑,其依據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發現的雍正朝奏摺,當時莊親王允祿等奉命將四年二月十八日釋出的雍正上諭查明,曰:“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禩之子。今允禩緣罪撤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祹,令其約束養贍。欽此。”

    根據乾隆的意思,莊親王允祿等提出的辦理意見是:“三阿哥從前原因阿其那(即八阿哥允禩)獲罪株連,與本身獲罪撤去黃帶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篤念兄弟之誼,欲仍收入譜牒,於情理允宜。應欽遵諭旨,將三阿哥仍載入玉牒。俟命下之日,交與宗人府辦理可也。謹奏請旨。”乾隆接奏後批示:依議。

    由上可知,弘時確實因允禩一案被撤去黃帶並玉牒除名,但這並非弘時的直接死因,更不能等同於被雍正即時處死。更何況,在雍正四年八、九月間,作為“八王黨”首腦人物的允禟、允禩相繼身亡,已被除籍的弘時苟全性命尚非易事,他如何可能掀起什麼新的風浪?既然威脅不再,雍正何以會對弘時不依不饒,非要將其處死?這在情理上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不過,由於相關史料並未記載弘時究竟因何而死,那或許可以推測:前者即使不是因為雍正下令處死,那他也極可能是因為父皇的如此待遇以致鬱鬱而終。以上推論如果成立的話,那麼問題來了:雍正為什麼要這樣苛待自己的大兒子?

    旅日清史學家楊啟樵先生認為,弘時遠在康熙時代就已失寵,父子矛盾已經表面化,雍正繼位後也絲毫不掩飾對他的冷遇;從雍正元年“活計檔”中對皇子的賞賜記載中可以發現,弘時只受賞過一次,遠少於弘曆與弘晝。

    至於“雍正殺子”的說法,楊先生認為並不可信,其提出的新看法是:弘時可能是因為行為極度不檢而罹罪,一如康熙朝的廢太子胤礽。可惜的是,他並未對此觀點展開詳細探討。

    孟森先生在論及弘時死因時,則認為與“世宗大戮其弟”有關。其表示:“世宗處兄弟之酷,諸子皆不謂然。弘時不謹而有所流露,高宗謹而待時始發也。”換言之,當雍正在整肅允禩等人時,弘時極可能站在其父的對立面並公開表示了對允禩等人的支援與同情,而這也可能是弘時被勒令改為允禩之子的原因之一。

    弘時因支援乃父政敵而遭整肅的說法,邏輯上雖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不過缺乏相應的史料證明,如楊啟樵先生即認為並無實據。

    從時間線索來看,康熙晚年“九王奪嫡”的最高潮發生在“二廢太子”期間,當時允禩雖處於聲望的最高峰,但弘時尚且年幼,不太可能與允禩等人發生關係;等到康熙在世的最後幾年,“八王黨”的重心已移到十四阿哥允禵,弘時大概也不會去燒允禩的冷灶;至於雍正繼位後,身為皇子的弘時應當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即使儲位落空,恐怕不至於投向父皇政敵一邊而自求速亡。

    由此,說弘時因對允禩等人產生好感而被罰為允禩之子,似乎也不盡合理。

    堅持“雍正殺子說”的金承藝先生則認為,“八王黨”被整肅時正是弘時成長過程中“反抗性最強的年代”,由此嫉惡如仇並不計後果;在那種情形下,弘時對父皇有犯顏相抗的舉動並給予後者不比尋常的困擾和羞憤,在無法抑制的激動和怒火下,弘時最終被除宗賜死。

    為此,金先生還舉出一個輔證,即弘時“被殺”一個月後,陝西興漢鎮總兵劉世明因其弟劉鍚瑗涉嫌某罪案而自請處分,雍正在其奏摺上有這樣一段批語:

    “朕尚有阿其那、塞思黑等叛賊之弟,劉世明豈能保無錫瑗之兄弟乎?不但弟兄,便親子亦難知其心術行事也。骨肉間原有兩種——善緣、惡緣,所以釋家言‘不是冤家不聚頭’”。

    金先生認為,雍正在批語中的滿腔感慨,實際上是將弘時被嚴懲的原因做了一次約略的說明,而劉世明由是簡在帝心,從此官運亨通,不數年升授福建巡撫,後來做到了福建總督。這一說法,似乎也有些合理性。

  • 20 # 參習處

    賜死之說,可以排除。

    清朝入關之後,基本沒有皇子被賜死的情況。即使想讓皇子死,也不會在明面賜死。皇子們即使犯罪,頂多就是被除籍、圈禁。

    弘時也是被圈禁不久之後,就死了。

    弘時之死,確實有些奇怪。主要還是弘時死前的待遇。

    雍正四年,弘時被過繼給允禩為子。在此前不久,允禩被開除宗籍——撤去黃帶子、玉蝶內除名;被圈禁。

    弘時既然已經過繼給允禩,自然也得到了允禩一樣的“待遇”——開除宗籍、逐出宮廷、交給允裪管養。

    弘時被過繼給允禩。允禩就是當年與雍正爭皇位的八爺黨的核心,雙方鬥得死去活來。允禩是雍正絕對的死對頭。

    弘時曾被稱作三阿哥,但在弘時之前的兩個雍正的皇子都夭折了。所以,弘時是雍正事實上的長子,是有可能繼承皇位的人。

    一個死對頭,一個繼承人,結果卻被雍正拴在了一根繩上。把長子過繼給死對頭的這種事,恐怕也就雍正能想出來。而且,雍正還特意在旨意裡強調,誰也不許勸,勸也沒用。態度非常堅決。

    弘時是怎麼得到這種待遇的呢?目前來看,有兩個解釋的版本:陰謀論和生不逢時。

    先說陰謀論。既然是陰謀論,那就是臆想的成分比較多,大多是從結果往前推出原因。因為,弘時死前是被過繼給了允禩。所以,一定是弘時在之前就與允禩有勾結。

    既然兩個人有勾結,那麼按照允禩一貫的與雍正爭位、造謠雍正篡位的行為看,一定是允禩要扶持弘時,來對付雍正。畢竟,弘時是雍正的長子,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所以,這也被看做是“九子奪嫡”這場大戲的續集。允禩先是組織了八爺黨,自己爭奪皇位。但在康熙將其冷落之後,允禩有轉而扶持十四阿哥胤禵。

    結果,康熙死得太突然,使得雍正繼位。允禩不死心,又造謠生事,散佈雍正與隆科多合謀篡改聖旨。

    同時,允禩又聯絡雍正的長子弘時。既然在雍正朝翻不了天,就與他的後繼者搞好關係。等雍正一死,自己的八爺黨又能上位了。可謂從“敵人內部瓦解敵人”。

    最後,這條毒計也被雍正發現了。

    作為迴應允禩的拉攏與弘時的吃裡扒外,就讓這兩人一塊完蛋。雍正自斷一指,丟掉兒子,把死對頭徹底搞垮。

    這在邏輯上,也確實說得過去。

    一方面,允禩從自己爭位、到支援十四阿哥爭位,再到拉攏弘時,一以貫之的都在與雍正對抗。

    另一方面,雍正自來就有冷麵王的稱號,一向地不近人情。即使親兒子犯錯,雍正也會毫不留情的懲罰。

    另一個版本,是生不逢時。那個生不逢時的人,正是弘時。

    弘時成長於動盪歲月,九子奪嫡白熱化的階段。雍正根本沒有時間管教。也正是在這個年紀,正是人格形成的時候。而負責教育弘時的人,是在王府工作的何清。

    何清與弘時有長達五年相處時間。而這五年,又是形成心智的關鍵時期。五年之後,何清離開雍親王府。離開原因沒交代,但極有可能是雍正發現了何清在教育上的錯誤。

    所以,何清很有可能是被逐出的。

    離開雍親王府的何清,在山西做了一個縣令,卻因為打著潛邸舊人的旗號招搖。山西方面把這事反映給雍正。

    沒想到,雍正在回覆中歷數何清教壞了自己的兒子弘時。時隔多年,恨意仍然溢位紙面。

    所謂“跟著什麼人,學什麼人”“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弘時成長期的教育缺失,是他生不逢時的結果。

    雍正二年,還是紅人的年羹堯被弘時索賄。弘時向年羹堯借款兩萬,年羹堯給了八千。恐怕也與何清當年的教育有關。

    但,弘時的教育失敗,也讓後來的弘曆、弘晝在選擇老師方面,更加謹慎。尤其是,弘曆、弘晝成長期,正值雍正登基之後,也就能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供選擇。

    年長七歲的弘時,卻成了弘曆和弘晝少走彎路的反面典型。

    綜合以上,弘時之死的深層原因,一是生不逢時、教育缺失,以至於最終被雍正拋棄;也有雍正本身對人過於嚴苛的原因。

    畢竟,若論貪婪驕縱程度,更晚出生的圓明園阿哥弘曕,是連弘時也難以望其項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場熱身賽4個進球都是費萊尼一人打進,魯能新賽季如何解決進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