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香堂風子
-
2 # ZJY小張
一提起二戰就會想到希特勒,因為他是二戰的發動者,法西斯的代表者,是一個世界人民公認的罪犯,他所發動的二戰讓參戰國在人力和物力方面損失很大,有的損失是不可彌補的損失。他的罪行是很大的,希特勒在當時擔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元首和總理還有納粹黨黨魁,他因自己國家發展的需要,毅然發動了二戰,在二戰期間希特勒的軍隊嚴重摧毀了30個國家,最嚴重的國家分別是波蘭,希臘,捷克,蘇聯,比利時,法蘭西,英格蘭等等。在蘇聯被打的差不多的時候美國開始運輸武器給蘇聯,所以才發生了轉機。
波蘭,如今是歐洲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貌似在歷史上面的戲份並不是很重,正是這個國家,是被希特勒的軍隊攻擊的第一個目標。在1939年9月1號的時候,希特勒的軍隊出動了150多萬大舉開始進攻波蘭。但是希特勒是當波蘭名義上的盟軍。在當時的軍隊實力只能說一般,共有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話旅,還有將近80個民防營,他的總兵力差不多在100萬人吧,你想想波蘭總兵力才100人,而希特勒直接出動了150萬人。咱先不說武器裝備方面,就光在數字上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波蘭人一直以他們的騎兵部隊為驕傲,覺得很牛。波蘭的軍隊思想很保守,他們的思想一直還停留在騎兵完全可以決定輸贏。有一個廣傳著的事情,說的是當時波蘭的騎兵用刀來砍德軍的坦克。這很搞笑。至於是誤會還是真實事件有待考察。
只有希特勒當時為什麼首先攻佔的是波蘭而不是其他國家。這是和他們的戰略相關。 一:當時的戰略就是先小再後大,遠交進攻,逐步來攻佔。在當時的歐洲板塊上,能夠發動第一次很大規模攻擊的城市只有波蘭,如果當時首先進攻的是比利時和荷蘭這些國家戰火燒到了英國和法國門口,那麼他們的意圖就是很明顯了,意圖就是爭霸歐洲,那麼英國和法國肯定是會參加戰爭的。德國就會面臨著兩個方向的作戰,再加上德國肯定不想一開始就和兩個老資本主義的國家發生戰爭,因為老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很有錢的。
二:希特勒當時非常希望波蘭成為自己的軸心國家,又因為波蘭在一些歷史問題上不願意讓出一定的步。就像是給了希特勒一個耳光,希特勒是一個那麼好面子的人,波蘭的這不願意讓希特勒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反應。在關於戰略這個問題,希特勒很多時候都是根據他的情緒來。
三:波蘭曾經是德國的一部分,後面波蘭成為了德國的外飛地,再加上波蘭在一戰德國虛弱期間攻擊過德國。整天都喊著要復興德國的希特勒不會忘了這一事情的,所以他會復仇。希特勒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收回土地,這明顯的就是要攻佔波蘭收回以前的國土。
-
3 # 千機營
希特勒為何先攻佔波蘭而不是其他國家,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之前,已佔領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從地理上看波蘭處於德國的半包圍之中。正因為如此,所以希特勒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之後便下達了“永遠消滅波蘭”的命令。
二、波蘭和英法是盟國,德國處於法波之間,而波蘭實力不如英法。所以希特勒決定先攻佔波蘭,斷掉兩線作戰的威脅後,在反過身來解決英法。
三、德軍因為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已經20年未打仗,訓練也顯得不足。所以初期,希特勒對軍隊的戰鬥力很擔心(這也正是二戰歷史學家們總結一開始的德國幾場侵略戰爭,希特勒沒有干涉軍隊指揮的原因),所以德國得先找個軟柿子捏,說白了就是練兵,因為就算打波蘭失敗了,還有希望與軟弱的張伯倫政府媾和,而打挪威和法國顯然都沒法收場。
四、波蘭的西里西亞工業區對德國實力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不僅能為德國擴充實力,而且能把德華人的愛國精神調動起來(一戰中德國割去了東部很大的部分領土給波蘭,還導致了東普魯士與德國本土分離)!
-
4 # 夢都是在現實實現的
其實波蘭被侵略完全是自己作的!你看它的位置!地處東歐西部平原地區!東臨德國,西臨蘇聯!
我們都知道這種環境遠親不如近鄰,然後發展軍隊實力。可他偏不硬是近鄰不如遠親,和英法結盟制裁蘇聯!蘇聯當時可氣得滅了他的心都有!無奈英法太有威脅!德國的話是因為新仇舊怨!為什麼呢?一戰後波蘭奪走了東普魯士大部分地區!這讓崇尚高種族的希特勒來說是很氣憤的!在進攻波蘭之前,希特勒並沒有打波蘭的意思,也是因為英法!然後中國九一八事變之後,各國召開國際會議。各國都表示同情(德國也在內)!而有一個國家不但站起來還高喊到“我支援日本”!這個國家就是波蘭!德國議員發現英法議員極度難堪!希特勒知道後就打算賭一把!又因為勢單力薄,他就拉上了蘇聯!如果英法支援波蘭的話,也好有個幫手!蘇聯也是這麼想的!最後聯手瓜分了波蘭!果不其然!英法沒有出兵波蘭!德蘇賭局嬴了!不過波蘭雖衰!但他是最獲利的!一戰二戰將整個普魯士佔為己有!我也是醉了
-
5 # 東都有湘
我們知道歷史上德國是在1939年9月1日打響侵波戰爭的,從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而在德國打響侵波戰爭之前不久,德國就已先後憑藉國家實力來做為基礎條件可能支撐,進而透過政治戰略的強效展開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國家。
由此反映出德國的國家戰略要求的政治取向,無疑就是要與以英、法、美為代表的西方主導勢力在歐洲大陸上再次展開彼此地緣競爭。因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整個世界的地緣政治關係(除蘇聯控制範圍以外)基本上都處於在西方國家聯盟勢力要求的權威政治主導秩序之下。
德國也不例外,德國更是屬於西方主導勢力直接要求下的聯盟戰爭戰利品。所以正是因為蘇聯非但此主導秩序要求範圍,並且蘇聯還在積極不斷強大自身國家競爭戰爭準備能力。這就使得德國雖為一戰戰敗國,但由於德國的國家基礎條件要比其他歐洲大陸國家在西方主導勢力要求針對蘇聯的地緣制衡戰略上更符合有效理論性。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一戰戰敗後,僅僅透過一二十年時間又能獲得重新強大崛起的支援因素。但這一切卻並非因為德國具有這個西方主導勢力戰略蘇聯需要的國家優勢,德國就必須理所當然可以重新強大崛起,要知道天上不會隨便掉下餡餅給德國。
因為戰略對於要求目標過程中的事物(德國)本身同時具有兩面性選擇,但是不管哪個面都同樣能夠服務目標性。所以一戰後的德國強大崛起也好、還是沉淪也罷,都不影響終將成為西方主導勢力針對蘇聯展開的地緣制衡戰略那部分被要求利用價值。
什麼叫做“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說明一旦成為戰略要求下的過程事物國家,其國家命運走向也就不再與這個國家有關聯了。因而德國一戰後,國家仍然難逃東西方之間積蓄的地緣政治矛盾和地緣戰略問題必將要求爆發一場宏大戰爭對話帶給的被生死攸關未來末路考量。
如此德國只能選擇打破一戰戰敗後國家命運繼續被西方主導勢力決定的局面,無疑將國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再怎麼(即使再次戰敗)都要比繼續控制在西方主導勢力手裡顯然更具意義。必然德國肯定無從選擇必須無條件剝奪和掃除一切國家社會政治生活當中,哪些無效或低效特別是寄生特權類階層力量,推倒重新再塑國家社會權力秩序構建。
這就是歷史上我們熟知的一戰後德國為什麼整個社會基本面民眾呈現的都是積極參與和投身政治運動當中,由此直接涉及德國國家政權以及與之社會權力,可是德國並沒有因此發生為了佔有利益性而爆發一場你死我活的國內戰爭來解決問題,而是國家透過動員整個社會民眾參與政治競爭這場優選運動方式來有效加強整個國家社會民眾的向心政治凝聚力。
也就是說德國在一戰後爆發的社會政治運動就是完全為了政治優選要求而在絕對服務,這也是為什麼納粹主義能夠登上德國的政治舞臺所必須的先決條件要求,同時社會全民政治運動在歐洲國家也根本不存在有任何投機成因所能夠盜取國家權力的基礎支撐性。
做為最低階層這個社會卑微價值性就基本可以完全定義希特勒自身具有的潛在素質對於生活就是一文不值,更不要說一般普通人的個體價值本身在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社會眼裡完全就是一個屁!所以希特勒能夠登上德國政治舞臺,同樣只是屬於被社會主動要求性而非主動社會要求效能夠釋解的。
也正因為德國就是屬於當時世界上那一小部分具有先進意識範圍國家,所在意的首先就是尊重全體社會個體人自身價值以及和善於發現具有社會潛質個體。而不是按照那些既有社會個體本身就已所屬階層高低帶來的能動性來定義是否價值。
所以說是德國主動選擇了希特勒,而不是希特勒主動欺騙了德國,因為很明顯前者完全屬於被國家社會要求確定就決定了後者子虛烏有,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機會與可能完全是兩碼事,即便同時存在於一個社會要求事物當中也是如此。機會只能代表允許參與其過程而與目標沒有關係,但可能卻直接掛鉤屬於目標要求範疇以內。
因此很明顯可能性是否成立,完全就在本身民族的基本認知常識、以及社會自身具有的意識取向,特別還在國家習慣性政治內涵所要求匯聚成的傳統文化意識秩序流向。而只就國家本應具有的競爭性來看,不能因為最終希特勒的上臺,再次導致德國徹底大戰失敗,就否定所有。
要如此那麼試問與希特勒同年代時期都是來自一無所有屬於社會最低階層的列寧,兩者在此走上國家政治舞臺之間會有什麼不同性嗎?如果硬要說兩者有不同性那麼唯一就是列寧個人具有的國家社會戰略和政治潛質要求要遠遠高於希特勒!但不要說列寧的不同就是透過武裝鬥爭的戰爭方式取得了在俄國的政治舞臺領軍性。如此只能說你根本不清楚國門之外的世界究竟是個怎樣的競爭真容!
其實只要看看新中國是怎麼透過解放戰爭那麼生死曲折才建立起來的,再來看看俄國列寧取得的全面武裝鬥爭勝利那可以說就是道路暢通筆直,而且還是手到擒來眨眼間的功夫。再怎麼著俄國固有統治階層正處於一戰戰爭期間,任何軍事要求行為根本無需去顧慮,而其直接權力控制下的俄國軍隊就高達1200萬人,所以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只看一面性。
至少德國一戰後採取的這個全民政治運動就是受到來自先期俄國社會政治運動帶給的直接效果影響。德華人又不是傻子,更別說整個德國社會難道不清楚其中道理!要是沒有成功的國家社會前面寫照,做為以嚴謹和恪守聞名的德國未必敢先嚐吃這個螃蟹,當然這也是必須二戰前期的德國國家秩序整體保障遵守已經達到了社會相當要求高度。
要不然就憑希特勒在一戰戰敗後的德國如果社會要求水準高度形同東方國家,可想而知希特勒就是一個屬於無數個吃了上頓飯不知下頓飯在哪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德華人,先別說希特勒有沒有戰略和政治要求的國家社會潛質內因,首先問題就是政治豈會讓這類人來涉及?那不就是再開天大的國際笑話嗎!只能說沒被政治剝奪生存社會權就已經是對其萬幸之中的大幸了。
因此在東方國家世界裡,絕對能夠保障根本不會出現像歐洲的德國那樣允許任何有產生希特勒一般人物的社會先決條件環境和國家土壤提供。這是人類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是需要建立在一定先決基礎條件要求之上,所以任何個體人都不具有建立這個社會先決基礎條件要求!因為道理很簡單,就像你永遠不可能改變社會,只有社會隨時可以改變你。
儘管世界由於存在地域原因導致每個國情都不經相同,但有一個取向絕對世界上所有國家完全一致,那就是要求國家強大性!毫無疑問不管是希特勒走上德國政治舞臺,還是列寧成為蘇聯的旗幟一樣,都是因為為了國家強大性。否則不能朝向國家強大性而只是為了過好太平生活的上位領軍政治,肯定不會出現在任何歐洲國家社會里。
關於政治取向意識以及如何有效政治,無疑歐洲國家肯定要完全聰明過東方國家,所以到如今繼續打著國情不同、本身這就是在對國家於民族到社會和民眾的極端藐視且極端私自。什麼叫做戰略?不要以為戰略完全就是代表競爭意識,知道還要需要性的戰略嗎?難道國家社會就不需要進行更有效的自身戰略效率充實嗎?
優選政治帶來的有效性就是屬於需要性的戰略要求範疇。當然對於國家社會而言,既然是戰略肯定就存在兩面性,不過無論是利還是弊本身都是對等的,也就沒有利弊計算意義。同樣就需要性戰略來說,不管對與錯、好與歹,是與非,善與惡等等,針對這些再來計算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左右橫豎都是你自身國家社會內部的事物。
對於國家社會唯一意義的也就是需不需要的戰略了。所以最起碼二戰德國選擇希特勒就是屬於德國自身社會內部的事物,從國家社會理論上是不能橫加指責和定義取捨一個國家內部社會事務,即便為此屬於戰敗國家也應該如此。直觀都應該需要尊重任何來自國家社會內部全體民眾選擇,而不能帶著利益性道德和無視有效意義。
話鋒再言歸正題,一戰戰敗後的德國在國家未來命運的走向問題上,對於戰略而言就不是以德國的國家意志能夠要求為決定轉移的事物了。刀把子顯然握住西方主導勢力手裡,德國命運何去何從,要想奪回國家命運控制權不是嘴巴隨便動一動就OK了的事,也不是德國與西方主導勢力繼續透過傳統間政治層面對話所再能資格對應的。
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推進,國家與地域之間的戰略距離不斷彼此被拉近,傳統政治層面繼續做為國家社會最高領導架構明顯已經不能符合與適應現代人類社會發展要求的競爭腳步了。只有戰略!也只有戰略層面才具有效對話資格!這也是為什麼政治在西方國家內越來越受到張力限制和政權公平性以及政治性比重漸輕的原因,但不要以為這是西方國家的政治開始完蛋了必然就要走向無政府主義。
如果持有這種看法與其說是幼稚,倒不如說是已經傻透了。西方國家會比東方國家愚蠢?最直觀看看西方國家是否已經丟棄了國家競爭要求?不但沒丟棄反而就是和平環境依如更加淋漓盡致,所有這些表明現象只不過就是西方國家社會的最高領導秩序層面已經改賢換代完全讓位於戰略層面了。
而政治層面到現今多數是為了配合和忽悠那些政治仍然始終保持在權力最高領導機構的國家社會們。必然以政治做為國家社會最高領導權力層面的國家,就算在這種世界程序相對和平階段與以戰略層面做為國家最高權力的國家之間發生競爭,可以說繼續持有政治為最高領導權力層面的國家根本就是對方的一碟菜而已。
二戰前德國的最高領導權力層面就是如此進行了政治與戰略之間的更新換代,國家社會煥然一新的效率展現,面對雖然貴為代表西方主導勢力權威的英、法兩國,但還是以傳統政治層面做為國家社會最高領導權力架構性,透過強效要求的政治戰略打擊下,從奧地利再到捷克斯洛伐克。不要以為那是英、法故意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吞併。
英、法兩國至少不會如此愚蠢!更何況兩國還是一戰勝利後所建立的國際聯大主導政治秩序權威地位國家,再怎麼兩國什麼都可以不要,但這張權威政治的最薄臉皮必定是堅決要的。由此透過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就可以明顯看到,即使背後有著如此強大的國家和聯盟基本支撐實力性於英、法兩國政治層面,但由於不具戰略意識,完全以政治層面認知在與德國戰略層面的地緣交鋒對話下就只能是這個結果。
不然德國要是仍然同樣以傳統政治層面對話英、法兩國,在此雙方政治層面認知之間交鋒,不但德國根本佔不了半點便宜、德國更休想能夠吞併奧地利,而且德國本身政治層面透過一戰就已經完全弱勢在老練如刀的英、法權威政治面前。什麼是權威政治?什麼是戰敗國地位政治?沒有德國戰略的疊加政治,英、發兩國的傳統政治層面會可能故意裝孫子嗎?
二戰前德國透過在歐洲大陸(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取得的強效政治戰略於西方主導勢力,說明德國顯然就是直接要求擺脫繼續被西方主導戰略下的事物國家地位,進而否決由西方一戰勝利後建立的國際政治權威主導秩序性不再有效德國。權威主導秩序想不能有效德國,就等於由英、法為代表的西方主導勢力所取得的一戰戰爭勝利性認知並不能成立。
因此雖然以英法兩國為代表的西方主導勢力受到了來自蘇聯日益龐大的競爭戰爭準備帶給的嚴重壓力致使戰略德國取向發生變形,但更多的還是在國家社會構建的權力組織秩序層面上已然落伍於德國特別還包括蘇聯以戰略層面來領軍權力。不過德國在基本擺脫了來自西方主導勢力對於自身國家命運的完全控制權,自然德國就會要求國家地位同時需要在世界範圍內重新來確認定義。
而西方主導勢力肯定不會給予德國這個國家地位以新的確認定義,那麼蘇聯也就更不用說了。不能得到世界主要戰略力量給予德國新的國家地位確認定義,那麼德國透過政治戰略吞併的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沒有保障定義性,而之前針對這兩國要求起草的任何條約協議只適用本身範圍內,即便涉及英、法兩國,都只能代表德國政治吞併性而不代表保障定義性。
這就造成德國雖然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可是德國的強大性依然沒有得到世界任何主要戰略力量認可。這種戰略地位不確定性當然對於德國的國家安全態勢肯定只會不利,因為國家基本實力在整體性來講,德國都要明顯劣勢於西方主導勢力和蘇聯力量,而如果有認為德國可以抱著吞併的這兩國既得地緣利益而就此打止,不再要求繼續進行國家競爭選擇和平來過日子。
可以說想法不錯,現實就是個笑話。最直接代表一戰西方主導勢力獲得戰爭勝利性的標誌,就是制約德國的權威要求性徹底遭到德國的完全否決。而且就算德國不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因此不會爆發!更不代表德國能夠置身事外。屬於能夠影響世界的主要戰略力量也不是德國,而是蘇聯與西方主導勢力。
同時蘇聯與西方主導勢力之間積蓄對立起來的地緣政治矛盾和地緣利益要求,必將要進行包括戰爭手段在內的一次戰略直接交鋒對話才能解決彼此問題。在這種戰略交鋒的背景戰爭之下,也就是由不得德國要不要戰爭,反正戰爭都是遲早要來臨的。既然戰爭不可避免,要不就是德國只能被動於這種戰爭,而與其被動這種戰爭當然還不如來主動把握這種戰爭。
所以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不可能再去選擇與之相同戰略區間地位的歐洲普通國家繼續來要求展開,這不僅已經沒有任何地緣有效戰略意義於德國,而且就此就要惹得西方主導勢力和蘇聯對於德國的戰略要求價值只有厭惡情結,反而德國的戰略還要被帶入危險的孤立環境狀態,這肯定是德國不會繼續選擇的。
因此選擇戰爭要求而不是政治戰略針對波蘭,這也是當時的國際戰略走向態勢要求德國的政治戰略取得,必須需要再透過軍事行為來給予延伸證明,從而使得德國的戰略展開要求才能具有一定成效威懾意識性。如此就是德國自身在向世界展現國家新的地位定義確認,而更重要的是並將西方主導勢力與蘇聯之間的戰略被主動明確化。
那麼德國無疑將能完全主動掌握引領世界戰略要求的方向性,這就有可能把西方主導勢力和蘇聯直接致於在德國的戰略要求軌跡之內,那麼德國就肯定還要反超獲得更大優勢戰略於西方主導勢力和蘇聯,同時這種反超獲得的更大優勢戰略意識威力,就在於能夠直接打破和動搖西方主導勢力以及蘇聯在國家傳統實力規模上,還要更強大於德國所固有的優勢戰略自信要求強度比,這對於德國的競爭戰略來說肯定是極其重要,這就是為什麼二戰德國要先選擇戰爭波蘭的戰略大概意圖。
-
6 # 使用者2914087765
最主要的是波蘭把德國一塊領土分開了,說白了就是報一戰之仇。希特勒只這麼做就是想看看各國是如何想的。說白了殺雞給猴看。還有波蘭是通往丹麥挪威的前進阻礙石。因為德國國內缺乏錳鋅硒等礦物質。坦克武器身上所需要的東西等,德國還要港口,波蘭不同意,因為波蘭北部有塊德國一塊領土,正好作為出海港口,不過想要過去必須透過波蘭,可波蘭不同意,所以才爆發二戰。
-
7 # 使用者158428759
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個人認為希特勒先進攻波蘭的主要原因除了大家說的,還有以下幾點:,在沒有進攻波蘭前不論是英法等波蘭的盟友,還是德華人,都認為波蘭是歐洲的軍事強國,不信你上網檢視一下,當時波蘭的軍事實力除了海軍外,陸軍的實力跟日本差不多,空軍稍差點,當時中國要是有波蘭的軍事力量把日本人消滅在中國大陸沒問題,而且波蘭軍隊做戰確實很勇敢。而且這樣一個國家對德國(還有蘇聯)衝滿敵意,是西方的鐵桿盟國(到現代也是這樣),以希特勒與英法打交道得到的經驗來看德國進攻波蘭英法不一定會立刻出手幫助波蘭,但是如果德國進攻英法,波蘭絕對會從後背進攻德國,因為對波蘭而言德國擊敗西方後回頭肯定是消滅自己出於自保也要幫英法進攻德國。如果德國進攻英法失敗,波蘭更得進攻德國於公,波蘭是法英的盟國有義務參戰,於私痛打落水狗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就能成為戰勝國獲得巨大的利益。而這對德國而言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所以德國必須先進攻波蘭不存在第二種選擇。順便說一下:幾乎大多數人都看到了德華人在波蘭戰役中的完美的表現感到驚訝。其實德國在波蘭戰役中政治上也非常出色的。表現就是把蘇聯也拉下水一起瓜分波蘭,對法英來說波蘭是盟友他們不止一次的保證波蘭的安全,德國進攻波蘭他們就象德國宣戰(後來才只道宣戰和參戰是兩回事)這次德華人拉上蘇聯一起幹,看法英怎麼辦,象德,蘇,宣戰那可能嗎?那是在打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對斯大林而言與德華人一起瓜分波蘭肯定會得罪西方,是希特勒在拉他下水(說白了拉著他一起去搶劫目的,不是德國實力不行,是想"法不責眾")這對蘇維埃的聲譽肯定有不良的影響。斯大林是那個年代頂級的政治家之一,這點我想他在接到希特勒發給他參與波蘭戰役的邀請函的第一時間就想到了。但是他又不能不去參與這場宴會。因為第一,波蘭極其仇視蘇聯十幾年前曾派軍隊打到白俄羅斯,烏克蘭,犯下了累累罪行欠下了血債。第二,德華人告訴你了,我不吃獨食分你一半,讓你放心,我不貪心,對你沒有想法,只想和你做朋友,分你一半就是誠意。但是你如果不要,那我就不客氣了。不用斯大林去想,任一個何人開啟當時的歐洲地圖看一看如果波蘭全部被德國佔領你是蘇聯領導人的話絕對會失眠的。至於德華人友好和平的誠意,鬼才會相信,國於國之間的和平,特別是強國,大國之間的和平不是靠對方的誠意,是靠本國的實力來維持和平的。德國全部戰領波蘭後,蘇聯的腹地將直接面對強大的德軍的威脅,一但德華人變臉,烏克蘭,白俄羅斯將受到直接的打擊,畢竟二十年前波蘭人就做到過。德華人即然能打敗波蘭,那他的實力將更強大,後果更可怕。退一步說如果德華人失敗了,玩完了,取代德國的將是一個極其強大的波蘭,這個強大的波蘭絕對會更加敵視蘇維埃,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在西方的支援下進攻蘇聯,就又會上演二十年前的一幕;波蘭打贏了蘇聯英法暗中支援.蘇聯打贏了,英法立刻調停,警告蘇聯停止戰爭。邊境線上將永無寧日。對斯大林而言第一條是情感。第二條是現實安全利益。對政治家來說情感不是問題,現實安全利益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更何況這兩個條件居然一至了,所以這場大餐斯大林毫不猶豫的參加了。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宣戰,對蘇聯的行為視而不見。卻也是對英法兩國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
8 # 詩毛巾
波蘭,一個讓我們愛恨交織的國家!
希特勒為什麼先進攻波蘭?而不是先進攻同盟國中比鄰的法國更或英國,除了德國對波蘭專撿軟柿子捏解除後顧之憂的考慮外,還有波蘭這個蕞爾小國很把自己當根蔥,與它自詡強國夜郎自大為虎作倀有很大關係。
一戰之前的幾百年歷史中,波蘭經過多次內憂外患國破家亡被瓜分的慘痛教訓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僥倖重建國家後應珍惜和平,在國際關係中更應趨利避害避免惹火上身,可一戰中的波蘭非但不吸取當初的亡國之鑑,反而火中取粟趁亂打劫。在一戰中,東征烏克蘭、立陶宛、蘇聯,西戰德國,巧取了德國領土擔澤和東普魯士,南伐捷克和斯洛伐克,可謂是國家初建立足剛穩,就東征西戰四處出擊,擊大國佔小國,一副咄咄好戰窮兵黷武的模樣。這用好戰、投機、不自量力、貪婪、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些標籤給它還是蠻貼熨的。尤其是一戰中他還對相距萬里遠隔千山本無瓜葛的我們中國指手畫腳頤指氣使,很是讓我們對它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自大助紂為虐感到可笑,也為它被希特勒優先進攻的原因找到了註腳。
《顧維鈞回憶錄縮編》第五章第三節(第292-293頁):
10月3日晚,小組委員會以及顧問委員會主席蒙特斯將第一次草案分發給各成員。4日,小組委員會在早晨、下午、夜間都在開會。在這幾次會上,波蘭代表說了很多支援日本,反對我所提出的概括局勢情況的宣告草案的話。任何人都會以為他是一個日本代表而不是波蘭的代表。嚇我我感到我一定要坦率地跟他說明。我告訴他我們政府對他代表波蘭的態度,感到非常震驚,已打電報給我們的駐波蘭公使,要他向華沙的波蘭外交部長貝克要求答覆。我還試圖勸他,為了我們兩國雙方利益,改善他的顯然對中國敵視和不友好的態度。他推脫說,他是在力求表現不偏不倚,並表明他反對所採取的程式。
這是當時北洋政府駐美英大使顧維鈞回憶錄中,對在1919年參加國聯“巴黎和會”中波蘭聯合日本坑害中國的行為。在顧維鈞回憶錄中,對其餘國家都支援中國收回德國在山東半島權益之際,唯波蘭跳出來反對,並支援日本提出的來替代德國接收山東的權益。我想這段歷史不光顧維鈞老先生回憶中氣的拍桌,我們華人也是為之義憤填膺,這就是典型的沆瀣一氣助紂為虐嘛。
而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在九一八事變後,波蘭更是變本加厲,支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承認日本對我東三省的侵佔,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與波蘭國家利益八竿子打不著的中日戰爭,它比日本還要跳躍。試想,這樣的無義投機之國,恐怕連希特勒也是鄙視不已,也難怪波蘭被希特勒首開殺戒了,以至於二戰中波蘭再次被佔領瓜分。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波蘭在喪國一百多年後的1918年11月重建國家,僅隔二十年,在1939年9月1日作為同盟國中的肥羊,首當其衝被希特勒的閃電戰屠宰,很快十五天後的9月16日又被蘇聯從東北突襲,惹得被兩個強國幾乎同時前後夾攻的波蘭,讓人可悲之際,也許能暗示出這個國家在國際關係上不得人心咎由自取。
歷史已經翻篇,印鑑猶在耳邊。時間走到今天,似二戰中波蘭的這種上躥下跳狂妄自大的跳樑小醜國家還有不少,以史為鑑的教訓並沒有被某些國家中汲取,以後還會有一些國家重覆舊轍,但他們也許會變成下一個波蘭。在我們同情二戰中的波蘭人民遭受納粹鐵蹄蹂躪之際,還要說: 波蘭,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
9 # Shuai為愛停留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希特勒為首的德國以及日本主導了整個世界大戰的爆發,當時英法兩國便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法西斯了,而希特勒最已開選擇進攻的是波蘭卻不是別的國家,這原因便有如下幾點。
第二,波蘭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德國在地理位置上是和比較多的國家相鄰的,而當時希特勒的野心十分的大,既然希特勒想要稱霸歐洲就只能先將自己國家的鄰國兼併下來,所以當時希特勒首選了波蘭。
波蘭不僅僅是德國的鄰國,國土面積還比較大,所以只要將波蘭兼併下來便能成為對抗法國的見識後盾,只要先將波蘭兼併了,那麼對付法國也就更為有利了。
-
10 # 向陽願景
1939年9月1日,德軍發動大批飛機連續轟炸波蘭重要軍事目標,地面部隊從西、南、北三個方向發動全線進攻,數千門大炮向邊境線猛烈轟擊。在德軍的強大攻擊下,波蘭軍隊迅速潰敗。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可以說德國進攻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令人疑惑的是,當時的波蘭擁兵百萬,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希特勒為什麼還要拿它開刀呢?
希特勒為了取得德國民眾對戰爭的全面支援,他一直打著振興德意志民族的口號,當德國吞併奧地利、蘇臺德地區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後,他在德國民眾心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於是他準備繼續打著振興民族的口號幹下去。第一個世界大戰後,英國和法國扶植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瓜分掉的波蘭復辟,英法兩國故意把但澤分給波蘭,造成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的聯絡被生生切開。
在當時的整個歐洲,波蘭為了防止蘇聯和德國的報復,努力尋求與英法結盟,以求得到庇護。德國和蘇聯成為了最不受待見的國家,被嚴重孤立,兩個國家惺惺相惜,只能無意識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取暖。英法在經過一戰以後,雖然勝利,但是對於本身也是一個嚴重創傷,為了監視和控制歐洲,更加大力扶持波蘭!
德國對波蘭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佔領波蘭,但波蘭在這場政治遊戲中,始終錯估形勢,沒有找到一種切實有效的對德政策。最關鍵的是,在德國已經露出獠牙的關頭,波蘭錯誤地拒絕了蘇聯的強援,正是這一做法,使得希特勒下定了決心,對波動手。
-
11 # 探尋歷史者
希特勒明白,英國法國之所以對它採取綏靖主義,其實就是想要讓德國兵鋒東指,去與蘇聯死磕,所以它發動對波蘭全面入侵的時候,英法如預料中一樣,沒有對德國採取任何軍事行動,致使德國輕易地在兩週之內就完全吞併了波蘭。這就給了德國更大的戰略縱深,然後德是和蘇聯簽訂秘密協議,這為德國橫掃西歐提供了穩固的後方。
西方指責蘇聯與德國妥協,籤秘密協議。這是典型的黑老鴰笑話黑母豬,英法對於德國的綏靖還是不是一樣貨色?大家心裡其實很清楚,都想要德國和對方打起來,自己好收漁翁之利。
希特勒為什麼要將波蘭作為第一個入侵國家?希特勒將波蘭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目標是從政治、地理、歷史幾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以下具體來講述一下詳細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主要原因)政治原因。
要知道當時的德國是在一戰中戰敗被幾個國家進行著軍事監視的,而當時的的英法等國之所以對德國軍事方面的要求下降了也是為了讓德國能夠幫助歐洲牽制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所以侵佔波蘭讓自己處於直接與蘇聯對決的情況是這些歐洲強國所非常樂意看到的。另一個就是希特勒打波蘭是對外戰爭的第一場戰役必須乾淨利落結束戰鬥,而在德國臨近的尚處於舊軍備時代的波蘭無疑是最合適的倒黴蛋,所以為了將自己的威望進一步提高,希特勒選擇了波蘭作為自己的第一目標。
第二個原因:地理位置原因。
波蘭與德國相鄰,兩國對於港口以及一些領土一直有所糾紛,這導致了德國的港口沒有辦法發揮最大的作用,而德國要想要崛起港口必不可少,蘇聯也是對波蘭虎視眈眈,所以希特勒先下手為強直接搶佔了波蘭。
第三個原因:兩國的歷史恩怨。
普魯士王國是德國前身,而普魯士王國是從條頓騎士團改組擴大而成立的,條頓騎士團在之前一直騷擾著波蘭,而在一戰中波蘭也是被德國滅掉的。所以兩國之間一直存有仇怨,尤其是在一戰之後。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了波蘭第二次被德國給滅國,有意思的是,二戰之後波蘭又復國了。
希特勒為什麼先攻佔波蘭而不是其他國家?1.波蘭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有一定工業基礎,而波軍的戰鬥力卻不佳。可以作為新戰術和新武器的試驗場,為戰士積累戰鬥經驗。
2.波蘭內政混亂,畢蘇斯基元帥剛剛消滅議會民主制建立軍人獨裁,國內軍閥政治嚴重。
3.德國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中密約瓜分波蘭。
4.試探英法的反映。
5.獲得日後東侵蘇聯的前線基地。
6.德軍當時的裝備還比較落後,比一戰期間的軍備沒有太大改觀,暫時動不了英美及其盟國。
總結:波蘭當時唯一能指望的外援就是英法兩國。但希特勒早已透過“慕尼黑陰謀”知道英法兩國領導人不是打世界大戰的料。可以說希特勒將波蘭選為第一個入侵物件也是摸清了英法的軟弱本質。
-
12 # 歷史長流水
眾所周知,德國在1939年9月1日閃擊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同時也是因為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德國為什麼敢因為一個波蘭就冒天下之大不韙?
其實,德國軍事參謀團在決定打波蘭的半年前,就開始起草進攻波蘭的“白色方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9月1日為發起進攻的日子。從幾個方面來看,波蘭都決定其成為德國法西斯的第一塊肉食。
第一:波蘭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不得不拿讓他開刀。波蘭的地理位置是東接蘇聯,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臨波羅的海。
根據希特勒構想的第三帝國藍圖,佔領整個歐洲是其的最終目標。不論是西出攻擊英法,還是東進抗擊蘇聯,波蘭都是都要要解決的國家。因為波蘭是英法的盟友,在跟英法比較起來,其軍事實力還是比較脆弱的,解決掉波蘭就可以在進攻英法時除掉德國的後顧之憂。同時,德國在向東攻擊蘇聯時,也可以把波蘭作為向東的緩衝地帶,不至於直接在德國地盤上交火,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第二:英法蘇三國的縱容,為希特勒進攻波蘭鋪平了道路。雖然說英法都是波蘭的盟友,並且也在波蘭受到攻擊的第三天就對德宣戰,但是,這時的英法確是宣而不戰。由於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都是採取的是綏靖政策,都希望透過談判和外交來阻止希特勒的魔爪進一步伸向波蘭,企圖透過三番五次警告和通牒來嚇住希特勒。就在這樣的一來二去中,希特勒越來越大膽,並且從一開始進攻波蘭開始,希特勒就決定與世界為敵了。
但是,在進攻波蘭時,希特勒還是要儘量降低別的國家對德波戰爭的影響。於是,希特勒派當時的外交部長去蘇聯交涉,希望蘇德簽訂一份互不侵犯協定。經過德國外交部長的努力,終於為希特勒帶回了可喜的結果。蘇德兩國達成一致協議,在戰前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直到德國1941年6月22日背信棄義,發動了侵蘇戰爭。
第三:德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需要更加多的資源和工業,而波蘭恰恰是理想的基地。波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冶金、造船工業、化學和機器工業都相當的發達,而且還與德國接壤,這樣得天獨厚的客觀條件,不讓德國這頭野狼垂涎三尺才怪呢。
-
13 # 靜夜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歐洲的抹布,波蘭在近代的命運可謂是非常多舛,就連二戰,也是從這裡全面爆發的。
1、德波歷史上的恩怨
歷史上的波蘭,曾被東部的沙俄和西部的普魯士三次瓜分,國家也是不斷滅亡,不斷復國。
一戰後,德國戰敗,在凡爾賽會議上受到協約國的嚴厲制裁,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割讓土地給周邊國家,比如阿爾薩斯和洛林被法國奪走,東部的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波蘭復國後,得到了大面積的德國領土,這為德國和波蘭的積怨埋下了伏筆。
希特勒上臺後,迅速擴充軍備,先是軍事開進萊茵非軍事區,然後開始不斷向外國索取土地,比如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1939年,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經過兵不血刃的擴張後,德國見英法不予制止,所以膽子越來越大。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希特勒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要求把但澤自由市合併,並在波蘭走廊建造一條治外法權的公路來連線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
因為波蘭走廊的存在,讓東普魯士成為飛地,所以希特勒希望波蘭予以照顧。但是波蘭拒絕希特勒所有要求,並和英法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波蘭過分信任英法,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1939年4月,希特勒擬定了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解決波蘭,不給英法反應的時間。同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定》,確定了蘇德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2、避免刺激英法
一直以來,德國的擴張都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不過分刺激英法。當時的英法無論在軍隊規模還是武器水平上都比德國要好,所以希特勒明白此時不是動手的最好時機。
所以,德國在二戰前的擴張方向,除了開進萊茵非軍事區,剩下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東部進行擴張,包括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對波蘭提出要求等。
希特勒認定,德國向東發展不會過分刺激英法,英法也不會過分干涉。事實上英法不僅沒有干涉,還默許德國吞併周邊國家無動無衷。
因為此時的東歐,有個紅色的龐然大物,那就是蘇聯,這是讓所有英法等西方國家深深忌憚的蘇聯,蘇聯的存在讓世界看到了威脅,所以針對蘇聯成為西方國家最大的共識。
而希特勒作為法西斯分子,當然也是最痛恨共產主義的。1936年,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締結了《國際反共產主義協定》,結成了邪惡的軸心國聯盟。
德國的此舉,也是在告訴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我是以蘇聯為主要敵人的,所以你們放心,我是不會針對你們的!
張伯倫和達拉第不傻,但是他們確實需要德國向東發展,進攻蘇聯,幫助西方世界消滅這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因此,他們大搞“綏靖政策”,企圖將德國禍水東引。
希特勒那準了這一點,所以才在東部肆無忌憚,因此處於德國東部的波蘭首當其衝!
3、為進攻蘇聯做準備
雖然說向東發展有掩人耳目的目的,但是希特勒的最終目標,確實是消滅蘇聯。所以為了徹底消滅蘇聯,蘇德簽訂《互不侵犯協定》。
這份協定很有意思。
對蘇聯而言,此舉是反擊哪些企圖禍水東引的西方國家,幫助自己贏得更多的戰備時間;
對德國而言,此舉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尷尬,獲得了蘇聯的海量援助。更重要的是,此舉讓蘇德成為鄰國,為閃擊蘇聯提供了絕好的契機。
而要使蘇德成為鄰國,就必須和蘇聯一道,瓜分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隨即蘇聯於9月17日開始入侵波蘭;10月6日,德蘇兩國佔領波蘭全國領土,蘇德成為鄰國!
實踐證明,蘇德瓜分波蘭是希特勒給斯大林下的套,蘇聯國境線前移後,不得不將大量軍隊佈置在新領土上,而且為了防禦,蘇聯不得不將已修築完成的斯大林防線拆除,將材料修築新防線巴普洛夫防線,結果就是在面對希特勒的閃擊時,兩條防線都迅速被突破,進而大片國土丟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4 # Stevenwxj
無論德國如何發展,二戰之前德國只要發展強大,無論如何都會和英法蘇俄為敵,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希特勒在最有利條件下開戰,為二戰德軍初期的勝利打下來了基礎。美軍的參戰是勝負手,也是美國崛起的基礎。
回覆列表
希特勒有稱霸歐洲和世界的野心,而波蘭的軍事實力比法國、蘇聯弱,國土面積卻很大,所以希特勒需要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逐步佔領歐洲和世界。
1.波蘭在二戰期間的國土面積比德國還要大,德國佔領波蘭之前已經與蘇聯達成瓜分波蘭的密約,所以德國佔領波蘭也會使蘇聯受益,這樣就避免了遭到英法和蘇聯的兩面夾擊。
2.德國佔領波蘭可以擴大戰略縱深,離蘇聯更近一步,德國可以在擺平英法兩國後,把軍隊集結到離蘇聯更近的地方,對蘇聯發動閃電戰佔領蘇聯。
3.二戰前英法兩國就把正在崛起的德國當做了最大的威脅,所以英法兩國與波蘭結成盟國關係,德國透過侵略佔領波蘭,可以肢解英法與波蘭的聯盟關係,減輕對德國的威脅。
4.德國透過佔領波蘭也可以震懾比利時、荷蘭、匈牙利、奧地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歐洲弱國,讓他們與德國合作,不然就會像波蘭一樣被亡國。這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些國家最後都屈服了。也使德國避免了與這些弱國的軍事衝突,減少了德國的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