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汽車的老李

    天龍時代到倚天時代從朝代上來說是北宋、南宋、元、明初,從時間上來看大概是1070年到1368年、約莫300年左右的時間、4部書天龍八部、射鵰、神鵰、倚天。傳承度最高的是丐幫4部書均有較大篇幅的描述、從書中可以看到丐幫是在逐漸走下坡路的從天下無雙的喬峰時代到五絕爭鋒的洪七公時代是丐幫最鼎盛的時代,黃蓉之後便一代不如一代了、以至於後來的史火龍時代更是淪落為不入流的幫派幹些趁火打劫的勾當。感覺丐幫就像是強人政治的俄羅斯領導人強勢則幫派興盛換個領導人則幫派衰落蕭峰便像是斯大林洪七公則是普京大帝。

    說完丐幫再來說說少林少林底蘊深厚,七十二絕技易筋經九陽神功等等武學隨便一項便能稱霸一時少林主持更是武林中的嬌嬌者而經過天龍八部以後在射鵰神鵰時代則少有提及直到射鵰末期才稍顯鋒芒到了倚天時代更是鋒芒畢露。其實少林一直都存在不過是一貫韜光養晦發展自身而已,這點有點像中國。還有一點少林武功出自印度是舶來品,我們的gczy也是舶來的。

    大理段氏、天龍射鵰神鵰中的大理段氏六脈神劍一陽指當事無匹、到了大理滅國後的倚天時代則有本來是段氏家臣的朱長齡武烈繼承不過人品和武功卻遠不及祖先。如果把大理段氏比做一國、我覺得可以比做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最後縮居一隅,但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家底還是挺豐厚。

    天空中大放異彩的逍遙派沒有了傳承如果說有的話那就是當年蕭峰拜託結義兄弟虛竹把絕學降龍十八掌傳授給丐幫德才兼備之士、相信虛竹如果顧念結義之情的話會傳授給前來求學的丐幫準幫主幾手逍遙派絕學吧,洪七公的逍遙遊估計大概也許有可能出自逍遙派。值得一提的就是後來的笑傲江湖時代逍遙派的北冥神功(北冥神功的變種化功大法)從新煥發生機,異變成了吸星大法。如果逍遙派作比的話我覺得可以比做古希臘、時代久遠、國度早已不存、但對世界的貢獻至今猶存。

    同樣名噪一時的姑蘇慕容氏、也在天龍之後杳無音訊,甚至杳的連渣都沒有了如果把當時的姑蘇慕容比做現今一國的話,那就土耳其吧、天天做個恢復奧斯曼帝國的白日夢、同樣的志大才疏,同樣的不得善終。

    值得一提的是天龍里出場了一個青城派、一出場剛露兩手就被慕容家臣包不同打的落花流水,再也沒敢露頭的那個青城派、本來是個不入流的小門派、到了笑傲江湖時代、還逐漸興盛起來、開始參與武林大事,開始以名門正派自居,不過也是跳樑小醜而已。比做一國那就是我們的大韓民國、同樣喜歡剽竊別人的東西。

    藏地武林人士一般不來中原武林趟渾水只要來了就是武林高手、只要來了就要掀起大的波瀾。前者如吐蕃國師鳩摩智平大理踏慕容虐少林、後者如金輪法王(雖替元賣命但實實在在的藏地武者)一出場便要爭奪武林盟主神鵰中最大反派、再比如連城訣中的血刀老主一人之力對抗落花流水江南四俠、反殺3個嚇尿一個。如果把藏地武林比做一國那德意志帝國當仁不讓。雖然低調但是可是挑起了一戰二戰的逆天存在。

    王重陽創立的全真教、雖然名頭極大、奈何雨點也是極小七子之後更是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人物似乎不混武俠界改混修真界去了,唯有一個郝大通跑到華山創立了華山派、華山派雖然當時不行沒啥名頭但到了倚天時代可是位列6大派之一,笑傲江湖、碧血劍、鹿鼎記,都有傳人而且越傳越神、也算是少數可以越混越好的門派,就是傳人越混越少。門派中還出了嶽不群、鮮于通等等奸邪小人

    門派也一度受過重創、這點有點像日本、也希望小日本子能夠像華山派一樣專精技術、做好自己門派的基本道德教育工作、人越來越少也沒有關係,絕戶了我們派人支援。

    明教源自波斯本稱摩尼教,在中國的發展時間較長大概天龍時代就有了、著名教主方臘領導了南方的農民起義不過武林中的影響一直不大,直到元末才又一次開始逐鹿中原與武林人士開始混戰、名聲一時大噪,張無忌接任後整頓教務、化解紛爭、風頭一時無兩、就像現在的美國、建國沒多久但是國力強盛。

    古墓派、源自不輸王重陽的林朝英、一個棄途李莫愁便攪得武林雞犬不寧,一個小龍女也是攪得男士們心裡雞犬不寧,神鵰時代後在倚天時代又有出場一出場便幫助丐幫史紅石奪得丐幫幫主之位,更是擊敗當時峨眉掌門周芷若。留下一句話便飄然而去,“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如果把古墓派比做一個國家的話,那就瑞士吧,不加入任何國際組織、但你也別惹我、納粹德國厲害嗎,惹我照打、英國盟軍正義嗎,侵犯我領空照樣打。

    峨眉、武當創立於後神鵰時代、基礎武學來源於九陽神功,武當創派祖師張三丰武學修為震古爍今當事無匹、張三丰就是那個時代的拿破崙、張以後武當雖然也是齊名於少林但感覺就像少林的跟屁蟲一樣沒啥大的作為甘當千年老二、如果比的話那就法蘭西吧,聯合國五常也對得起武當的地位。峨眉子郭襄以後全都是色厲內荏的角色、滅絕師太,周芷若全都如此、而且周芷若還一念成魔,而且還不禁打、如果比的話你就義大利吧。

    就醬吧!

  • 2 # 薩沙

    金庸的小說中,正派的主要門派幾乎是固定的。

    少林派

    少林派是武林的霸主,早在天龍八部的北宋時代就已經存在,而且高手眾多,比如著名的掃地僧。

    到了最後的飛狐外傳,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間,少林派仍然是武林第一大門派。當時掌門人大會上的掌門,幾乎有一半都出自少林的分支。

    倚天屠龍時代,少林派也非常厲害,有著空見這種神一樣的高手。後來的3大神僧幾乎殺掉了張無忌。

    武當派

    武當派出現的比較遲,是張三丰在南宋末年建立的門派,一直到飛狐外傳的乾隆時代也是存在,陸菲青作為武當掌門武功不亞於胡斐,是武林最強的高手。

    倚天屠龍時代是武當派的頂峰,除了超一流的張三丰以外,武當七俠也都是江湖頂尖高手,可惜第三代沒有優秀傳人,唯一的宋青書背叛師門和父親。

    從第三代以後,武當派開始衰落,不能和少林派相提並論了。

    峨眉派

    峨眉派的建立時代和武當派幾乎一致,也是在南宋末年或者元朝初年,創始人為郭襄。

    郭襄一生遇到的都是絕頂高手,父母郭靖黃蓉,外公黃藥師,暗戀物件楊過等等,就武功招式來說是天下第一流的。

    加上郭襄領悟了一部分九陽神功,更是厲害。

    所以峨眉派的武功雖然比不上少林、武當,但也屬於上流武功。

    但峨眉派有很多缺陷,其一就是幾乎都是女人,掌門人還要儘量未婚。

    而江湖上混的幾乎都是男人,哪裡有什麼女俠。

    結果,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滅絕師太死後,周芷若如果不是得到九陰真經,她的武功是不能和其他門派掌門對抗的。

    即便滅絕師太的武功,也不過是武當七俠的水平,和張三丰、空見之流相比就差遠了。

    後來峨眉派沒有什麼頂尖的高手出現。

    到了笑傲江湖時代,也就是明代,峨眉派的掌門人變為金光上人,一看就是個男人。出場的峨眉派道士,也都是男人。

    這說明什麼?峨眉派在明代以前就衰敗了,維持不了女弟子唱主角的模式,被迫轉為男人挑大樑。

    崑崙派

    崑崙派的創始人為何足道的師傅或者祖師爺,也是南宋時期創立的。

    創始初期,崑崙派的武功是非常厲害的。

    大家看看何足道的武功,可以一邊彈琴一邊打敗西域少林的高手,招數極為驚人。

    隨手用石子可以在青石板上畫出棋盤,整個少林寺無人能敵,內力驚人。

    即便是崑崙派不成器的掌門何太沖夫妻,就武功來說也是江湖頂尖。

    不過倚天屠龍記中,崑崙派4個高手人品下流,最終全部死於少林寺內,由此就衰敗了。

    華山派

    華山派在倚天屠龍記時代就存在,門人眾多,應該已經建立了多年。

    但高手均非一流,兩個老頭子連丐幫長老也打不過,而且他們都是用刀的,掌門人鮮于通則用扇子。

    明代的笑傲江湖中,華山派也還存在,但實力平平,只是嶽不群夫妻和二三十名子弟而已。如果不是令狐沖相救,早就被嵩山派殲滅了。

    但到了明末清初的碧血劍、鹿鼎記時代,華山派一躍成為當時武林中最厲害的門派,穆人清、袁承志、歸辛樹均是武林最強的高手。一種說法是,華山派在笑傲江湖時代其實已經滅亡,後來由風清揚重建。

    崆峒派

    在倚天屠龍記中,崆峒派也是大門派之一,但是六大門派中最弱的。

    崆峒5老的武功遠遠達不到張三丰甚至何太沖的標準。

    給張三丰拜壽時期,何太沖、張三丰、少林高僧可以運用內力距離很遠對話,崆峒5老則不行。

    崆峒5老之一的唐文亮,和白眉鷹王殷天正的單挑中,竟然被一招秒殺。

    但崆峒派的武功並非不行,只是後來弟子練不到家而已。比如謝遜搶走的七傷拳,後來就威力無窮,1拳就把武功極高的成昆打成廢人。

    到了清朝康熙時代的鹿鼎記中,皇宮內第一高手海大富,就是崆峒派的。

    可見,崆峒派的武功還是一直傳下去。

    點蒼派

    點蒼派也是名門正派,但屬於邊緣門派。

    點蒼派早在倚天屠龍記中就出現,但高手並沒有和人動過手。

    點蒼派常年隱居雲南,一般不和中原武林來往。倚天屠龍記中寫道:張無忌要過那英雄帖一看,見是邀請雲南點蒼派浮塵子、古松子、歸藏子等諸劍客的請柬。點蒼諸劍成名已久,但隱居滇南,從來不和中原武林人士交往。現下少林派連他們也邀到了,可見這次大會賓客之眾,規模之盛。

    明代的笑傲江湖中,點蒼派倒是有個什麼點蒼雙劍圍攻向問天,被伏擊後一掌秒殺。

    不過,這2個人也不是泛泛之輩。他們在江湖上自稱“點蒼雙劍,劍氣沖天”,劍法了得,曾殺過不少黑道上的厲害人物。

    到了明末的碧血劍中,點蒼派也有出現。

    書中說:華山、點蒼,武林中稱為四大劍派。四派人材鼎盛,劍法中均有獨得之秘。其他少林、武當等派武學雖深,卻不專以劍術見稱。這姓萬的號稱追風劍,又是點蒼派的高手,劍術必是極精的了。

    可見,點蒼派武功雖然不錯,但不愛摻和事情,所以在中原的名氣有限。

    青城派

    青城派早在北宋的天龍八部時代就有了。

    一群青城派傻鳥去找慕容家報仇,結果被慕容復區區一個家將包不同打的團滅。

    明代的笑傲江湖中,青城派的餘滄海不是好人,武功也最多算是準一流,最後被自宮後的林平之所殺。

    笑傲江湖之後的俠客行中,青城派掌門人旭山道長被俠客島的張三李四一掌打死。看來,旭山道長武功也不怎麼樣。而且,我們後來知道張三李四是賞善罰惡,並沒有殺過一個好人,可見旭山道長也不是什麼好東西,死了活該。

    總體來說,青城派始終屬於江湖二流門派,從來就沒囂張過,只是歷史比較悠久。

    全真教

    全真教是玄門正宗,建立於南宋時期,曾經武林數一數二的大教派。

    武功雖好,可惜弟子太爛,全真七子下一代沒有傳人,武功最強的竟然是趙志敬這種垃圾。

    隨著蒙古人火燒全真教,該教派在元初就滅絕了,或者是套殼重新上市了。

    一說明末俠客行裡面的上清觀,就是石破天父母所在的門派,就是全真教演變的門派。

    五嶽劍派

    五嶽劍派在明代的笑傲江湖中,屬於建立只有幾十年的新門派,只有華山派相對較老。

    除了恆山派以外,其餘4個門派幾乎都在華山思過崖的隧道里面,被左冷禪、林平之一夥殺光了。

    而恆山派的實力其實最弱,這群尼姑也很少在江湖走動。令狐沖走了以後,該門派也沒有什麼高手,衰敗也是必然。

    五嶽劍派基本在明代就毀滅了,只有風清揚重建了華山派。

    丐幫

    丐幫是江湖第一大幫,高手眾多,有30萬弟子。

    相比起來,少林派只有一千多僧侶,如果硬拼絕對不是丐幫的對手。

    所以丐幫才是江湖最強大的力量。

    但是,丐幫是幫派,成員複雜,關係複雜,很容易內亂。

    早在北宋天龍八部時期,丐幫就相當強大,幫助喬峰和遊坦之均是最強高手,但內訌已經展開,代表人物是野心派全冠清、

    到了南宋的射鵰、神鵰時代,丐幫在洪七公和黃蓉率領下,仍然實力強大,但已經有淨衣派汙衣派內訌,還有彭長老這種叛徒。

    到了元末的倚天屠龍記時代,丐幫已經很爛。幫主史火龍成年隱居,導致幫派大亂,弟子紀律鬆弛,後被成昆、陳友諒玩弄於鼓掌上,差點滅亡。而史火龍自己也沒什麼了不起,即便會了降龍十八掌仍然被成昆打死。

    到了康熙時期的鹿鼎記和乾隆時期的飛狐外傳,丐幫已經很衰敗,很多高手轉而投入天地會也不願意留在丐幫。而飛狐外傳裡面的丐幫幫主範興漢,不但武功二流,人也是個糊塗蟲,竟然和滿清侍衛總管稱兄道弟,被利用的一塌塗胡,差點害死苗人鳳。

    可見,此時丐幫形同毀滅了。

    明教、日月神教

    很顯然,這兩個教派是一回事。

    明教在元代末期建立,是超越丐幫、少林的武林最強大力量。

    當時周顛就說,只有明教有實力消滅少林派。

    明教高手眾多,光明左右使和四大法王均是一流甚至超一流高手。而且,明教人員鼎盛,後來名義上屬於明教的弟子就有百萬。

    但後被朱元璋絞殺,明代的笑傲江湖就以日月神教出現。

    即便如此,日月神教的實力也非常強大,比少林派還要厲害。

    日月神教的十大長老,武功不亞於名門正派的掌門人,任我行能夠一次聚集數萬教眾去攻打恆山派。

    只是任我行死後,繼任者向問天能力有限,教派逐步衰落。加上任我行和東方不敗士氣,都是依靠武力(三尸腦神丹)恐嚇威脅教眾,內部問題很多,東方不敗幾乎達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向問天也無力挽回大局,教派沒多久就分崩離析了。

    五毒教

    五毒教在明代笑傲江湖中出現,也就是藍鳳凰的五仙教。

    當時五仙教不過是二三流的門派,藍鳳凰除了會用毒以外,武功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到了明末的碧血劍中,五毒教竟然成為武林第一邪派,何鐵手武功只比袁承志稍遜。可見,武林武功的衰敗多嚴重。

    大理段家

    大理段家出現在北宋的天龍八部中,其中會六脈神劍的段譽武功還遠在喬峰、虛竹之上。

    到了南宋的神鵰中,精通一陽指的一燈大師也是五絕之一,四大弟子都是一流高手。

    可惜大理國滅亡以後,段氏一蹶不振,傳人也不三不四。

    在元末的倚天屠龍記中,段氏傳人朱長齡父女都不是好人。朱長齡的武功也算不上一流,最終暗算張無忌後自己死在石頭洞內。

    由此段家武功基本失傳。

    逍遙派

    逍遙派是秘密門派,武功深不可測,而且包羅永珍。

    逍遙派三老的傳人其實就是虛竹夫婦。

    但虛竹性格軟弱,並非一個出色的武林人士。而他的老婆西夏公主隨後因為西夏滅亡,恐怕也難以倖免。

    最終逍遙派武功傳下來的幾乎沒有,只剩一個同化功大法合併的吸星大法傳到明代。而吸星大法還有很多缺陷,最終害死了任我行,差點害死令狐沖。

    一種說法是,逍遙派武功對於內力要求太高,絕非普通人可以隨便煉成的。

    而小無相功、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失傳以後,逍遙派武功也就沒有人能夠練成。

    桃花島、白駝山

    白駝山是一脈單傳,但歐陽鋒和歐陽克都死了,來不及找傳人,武功由此失傳。

    只有楊過學會了部分蛤蟆功,多少算傳人。

    桃花島武功則在南宋射鵰神鵰中,威震江湖。

    可惜桃花島傳人只有黃蓉和程英,黃蓉也戰死襄陽,程英終身沒結婚。

    一般認為,倚天屠龍記的楊逍就是程英的唯一傳人,學的是桃花島武功。

    即便如此,楊逍自己也沒有好弟子,唯一的女兒楊不悔武功非常差勁。

    基本上,桃花島武功到了元末失傳了。

    一部分武功,則由郭襄傳下來,併入了峨眉派。

    雪山派

    雪山派在明末的俠客行 和清初的連城訣中出現過,但沒有太了不起。

    雪山派屬於二流門派,劍法雖高,內功不行。

    白自在之所以厲害,在於他因特殊原因內力大增。

    除了白自在以外,包括白萬劍在內的雪山派高手,其實最多也就是武林準一流水平。

    謝煙客一個人可以擊敗雪山派3大高手聯手。

    鐵劍門

    鐵劍門出現在元末的碧血劍,和清初的鹿鼎記中。

    鐵劍門長於輕功、劍術和暗器,木桑道人、玉真子和獨臂神尼都是最頂尖的高手。

    可惜鐵劍門人丁稀少。

    木桑道人這一代,僅有木桑和玉真子兩個弟子。

    而木桑道人又只有獨臂神尼一個弟子。

    獨臂神尼當時已經四十多歲,正經的弟子只有韋小寶一人。

    而且,獨臂神尼武功雖高,卻有三分天生呆。

    她缺乏軍政能力,也不能隨機應變,不是韋小寶的話說不定都被西藏喇嘛掠走淫辱了。

    另外還有些小門派,比如古墓派、血刀門、鐵掌幫之內,基本都是因為領袖死亡或者隱居,門派由此消失,不再多說。

    打字打得累死我了。真要有團隊就好了。。。

  • 3 # 2020老弟真難

    黃蕉風:略談梁羽生、金庸、古龍的武俠改編影視及劇本

    黃蕉風:略談梁羽生、金庸、古龍的武俠改編影視及劇本

    ——讀《筆花六照》甲輯偶有所感

    黃蕉風:略談梁羽生、金庸、古龍的武俠改編影視及劇本

    ——讀《筆花六照》甲輯偶有所感

    沁園春.白髮魔女 梁羽生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問明鏡非臺,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且收拾,話英雄兒女,先敘閒情。

    風雷意氣崢嶸。輕拂了寒霜嫵媚生。嘆佳人絕代,白頭未老;百年一諾,不負心盟。短鋤栽花,長詩佐酒,詩劍年年總憶卿。天山上,看龍蛇筆走,墨潑南溟。

    梁羽生不像金庸,時時談起自己的武俠改編作品,並且有“一塊錢拍賣”版權的公案出現。至於直接談到武俠影視劇的,《筆花六照》算是一處。近來讀梁羽生先生散文集《筆花六照》,聯想到目前大陸武俠影視改編的困局,不禁有所感慨。因而在武俠小說的題外,筆者有了一些想法。

    一、梁、金、古三家武俠改編略述

    在所有的中國近當代武俠名家中,被改編最多當屬金庸、古龍、梁羽生。而這三位,恰恰是對武俠小說發展推動最力、影響最巨的。金庸作品的改編最為徹底,“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都已經被搬上銀幕。梁羽生影響最大的作品如《龍虎鬥京華》、《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俠骨丹心》等亦都有不下幾個版本的改編。

    改編難度最大當屬已經謝世的古龍,由於其武俠小說行文構設的特點,導致編劇很難將小說原文的空靈意境或肅殺氛圍表現出來,不具備金、梁二者的作品中能夠符合改編劇本要求的嚴絲合縫的招式、動作、對話以及劇情推進。

    所以古龍的武俠小說改編要麼是編劇全部重新推翻原文而自己創造故事邏輯,如焦恩俊、蕭薔、俞飛鴻、賈靜雯主演的電視劇《小李飛刀》(改編自古龍小說---小李飛刀系列的《多情劍客無情劍》,增加了虛擬人物驚鴻仙子,並且把原文重要人物金錢幫幫主上官金虹的角色設定為幫助雲王篡奪大明王位的鷹犬。

    而李尋歡由一代豪俠變成了福爾摩斯式的辦案偵探。然而這部篡改得極其厲害的電視劇竟然是在在兩岸三地影響最為廣泛、最深入人心的古龍小說影視劇作改編,不能不說是導演和改編劇作組的功勞。

    並且明星效應以及商業推廣也是不能忽略的因素);要麼就是借用古龍小說的外殼或者人物,保留支線而自行生髮另一個故事,(如何中華、俞飛鴻主演的古龍小說同名影視劇《三少爺的劍》,就無中生有的添加了劍神謝曉峰為保護建文點的骨肉不被燕王朱棣殺害而被迫忍辱負重揹負罵名的主要情結。)

    梁羽生的作品中為主的是以漢族為中心的書寫的正統的歷史觀。正邪雙方陣營分立明顯,正面人物就正義凜然,反面人物則邪典到底。並且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始終沒有離開可以尋找到史料依據的正史,雖然屬於民間書寫,擷取的稗官野史和民間方誌亦是為貼近和還原正史背景之下的時空環境。

    因此梁羽生作品的改編是相對容易的,一則不會像古龍小說那般行文跳脫,遊離於時代背景;二則人物形象不如金庸筆下的複雜,按照常規影視劇本改編的三分法即可完成。因此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其從文字轉化為影像的過程是很少衰減的,相對古龍和金庸也更容易一些。

    這主要得益於其武俠形象和中國歷史隔不開的潛移默化的聯絡。目前個人認為最成功的武俠改編,之於金庸的是賈靜雯版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之於梁羽生的是張國榮、林青霞版的電影《白髮魔女傳》。

    古龍小說的改編則極特別。目前幾乎看不到一部完全忠實於其原著的改編影視作品。反而古龍小說的原味,即空靈、禪意、氣氛打鬥、空間渲染能夠在一些與小說題材本身無關的影像作品能看出來。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香港本土導演、以黑幫片起家的杜琪峰。在其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槍戰片、偵探片或者黑幫片,其意境的渲染、氛圍的刻畫、人物的塑造、以及對“俠”“義”的解讀,是最貼近古龍的。

    特別是杜琪峰在槍戰、打鬥中常用的慢鏡、升格,都最貼合古龍刀光一閃,人頭落地的決鬥場面。並且公認的最難將古龍文字轉化為影響----古龍小說中的決戰之前的場面鋪墊,杜琪峰往往在現代都市片和槍戰片得到很好的解決。如《槍火》、《放.逐》等。

    綜上所述,從改編數量上來說,改編量最大的自然是金庸,其後是梁羽生和古龍;從改編難度上來說,難度最大的是古龍,其後是金庸和梁羽生;從改編質量來說,質量最高的是金庸,其後是梁羽生和古龍。

    二、忠實原著的困境——文字到影像的衰減

    《天龍八部》中,武功雄冠天下卻隱匿深山的終極大BOSS----少林寺掃地神僧對喬峰的評價已成定論:“唯大英雄能本色”。讀過原著的人亦都很稔熟書中各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點----如段譽的風流、虛竹的憨傻、阿朱的機靈、慕容復的陰鬱等等。

    因而但凡《天龍八部》要重拍,都會引起挑剔口味的讀者的苛刻,並且故事主要角色的喬峰的演繹都尤為引人關注。兩岸三地影響最大的《天龍八部》影視劇有兩版,一版為1997年香港TVB拍的(黃日華飾演喬峰),一版為大陸2003年張紀中拍的(胡軍飾演喬峰)。

    普遍評價是:黃日華版的喬峰更神似原著,大英雄氣概彰顯更烈;胡軍版的喬峰更形似原著,然而雖然劇情更接近文字,卻反而不能將金著傳情達意完整。相比兩版,TVB版的無論是攝影、佈景、演員等各個環節都顯得簡陋,甚至出現飾演沙彌的群眾演員頭上帶著頭套都堂而皇之入境的令人啼笑皆非的低階失誤;並且黃日華飾演的喬峰從頭至尾帶著氈帽都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未知是否是為了迎合劇情日後喬峰被揭露身為契丹遼人的方便而如此行事。

    不過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硬傷,TVB版的《天龍八部》仍然是這部小說改編影視作品中的典範。這不能不值得大陸影人的深思:為什麼在明星雲集、資金雄厚、發行更加便利、宣傳規模更大的大陸市場,反而做不出貼合原著意味的,給人印象深刻的武俠影視改編。

    梁羽生作品的改編,其實問題和金庸一樣。徐克版的《七劍》在大陸上映,也曾經席捲票房。不過在電影時長之內,導演自不可能將原著的整個故事囊括在內。關鍵人物之一的楚昭南(甄子丹飾)從頭到尾採取簡單化處理,已經不可能見到原著中那種亦正亦邪的、無奈且矛盾的角色特色。

    影片推進太快,對重要情結大幅略過,並且似乎是作為獨立的獨一一部作品,即所謂的沒有續集的單作下,將故事縮水為簡單的正邪二元對立,只有天山派和清廷的對立(外部對立),簡化了七劍內部的矛盾(內部對立)。

    徐克對《七劍》的處理,實際上並不像是按照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的文字來進行處理,反而像是對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的拼貼和挪用。從某種程度上,徐克可能更適合派《蜀山》而不是《七劍》,其賴以成名的浪漫主義情懷恐怕不適合梁羽生的現實主義觀照。因此,出去市場需求、觀眾口味之外,導演的個人風格對改編亦是很大的影響。

    梁羽生的武俠改編作品中,最多的當屬《白髮魔女傳》。飾演白髮魔女練霓裳的,就有諸多一線女星,如羅豔卿、李麗麗、鮑起靜、林青霞、蔡少芬、黃碧人、黃嫊芳、郭淑賢、蔣勤勤等。影響最大的有林青霞版的電影《白髮魔女傳》和蔣勤勤版的電視連續劇《白髮魔女傳奇》。究竟哪一個版本的最符合梁羽生的口味呢?梁羽生自己從來沒有對外宣佈過,不過曾談到過心目中的白髮魔女練霓裳應是怎樣的樣式: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這是我在《白髮魔女傳》中寫的“題詞”。在我的想象之中,白髮魔女是來去如風,在群峰之中出沒的“神奇女俠”,但她並不是“神”,所謂“神奇”,只是由於她在旁人眼中那種“超凡”的本領,只是由於她被某些人所不能理解的特殊強烈的性格。”

    以《滄海樓詞》聞名於世的老此人劉伯端給梁羽生《白髮魔女傳》的題詞為梁所激賞。認為“這首詞可說是我這部小說最好的“詮釋”,小說的故事梗概、人物性格和悲劇的癥結所在他都寫出來了,令我不能不興知己之感”。錄如下:

    踏莎行

    (題梁羽生說部《白髮魔女傳》,傳中夾敘鐵珊瑚事,尤為哀豔可歌,故並及之。)

    家國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

    郎意難堅,儂情自熱,紅顏未老頭先雪。想君亦是過來人,筆端如燦蓮花舌。

    根據梁羽生和劉老對《白髮魔女傳》的定義,則再來考察林青霞版的《白髮魔女傳》獲得成功的原因,就可發現其實在於林青霞成功演繹並活化了練霓裳那種強烈而超凡的個性。

    須知這個版本中,飾演卓一航的張國榮,是兩岸三地中公認的演繹女性柔美最好的男演員(如其作品《霸王別姬》),而林青霞則是華語影視圈中公認的反串男性角色最好的女演員(如其作品《東方不敗》)《刀劍笑》)。

    這樣的組合設計感極其富有意味,而事實上原著小說中的練霓裳的爆裂和卓一航的猶豫之對比鮮明,亦可能啟發了導演在選角的時候做如是觀。不要小看了梁羽生隱隱透露的這段話的資訊,作為白髮魔女創造者的本人所認可的“超凡”的角色特點在透過文字向影像轉化的過程中要經過多少的工序才能避免偏移、縮水的衰減效應,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相比下蔣勤勤版的白髮魔女只能說表現中規中矩,張智霖飾演的卓一航則完全因為角色的千人一面而完全無法達到張國榮和林青霞所互相配合、反串而迸發出來的和原著小說一致的戲劇衝突、人物衝突、個性衝突。

    結語:

    總所周知的,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武俠小說在中國大陸的解禁,以金庸、古龍、梁羽生為主的武俠小說名家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開始大量出現在銀幕。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好是盜版VCD以及錄影卡帶濫觴的時代,港臺武俠電影也因之大量流入民間。以電影和電視、線上和線下的傳播途徑,武俠題材的影視作品在中國大陸十分走俏。

    在這之後,“武俠”電影似乎成為了中國影視的招牌,飛簷走壁、電光石火、騰雲駕霧、挪山移海的中國俠客從紙質書本轉移到影像平臺,縱使在衝擊奧斯卡的戰役上一次又一次折戟沉沙,中國電影人和影視編劇仍然在武俠改編的道路上前赴後繼、死不旋踵。

    在中國現行的意識形態文化體制以及電影管理制度之下,武俠題材大行其道是必然的。一則武俠不碰觸中國現實,有效規避了政治、宗教、民族等所謂“紅線”和“禁區”的題材,導演偶爾借古諷今,還能博得網民一片“有良知”“有骨氣”“獨立性格”的喝彩,屬於又安全又掙吆喝的賣賣;二來中國電影市場還不成熟,好的劇本一本難求,製作和發行壟斷而獨大,並且在後期、特效上的差距使得很多創意無法實現。

    因此武俠影片就成為了既能滿足感官享受,又能整合多數資源(如明星扎堆、高投資、全方位宣傳、微博營銷)的載體。根據中影的公佈資料,中國目前正在拍攝最多的就是武俠題材作品。既已造成這個情況,那麼如何將武俠影視做好就成為大家要關注的問題了。

    因此,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改編了多少部武俠小說,或者翻拍了多少部武俠電影,而應該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將改編作品使之符合影像表達習慣和影視敘述手法,和最大限度保持作者原意原味而不使得其完全偏離原著小說框架另開一個故事上來。如何求的一個平衡,需要導演、編劇、作家、觀眾、讀者的一起努力。(黃蕉風)

    梁羽生金庸古龍 梁羽生作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是以一腔正氣創造了武俠小說新的格調,後來,他移居澳大利亞,潛心於歷史。作為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金庸、梁羽生、古龍不免俗的被人比較一番,總體來說金庸先生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梁羽生的影響力為何不及……

    梁羽生的影響力為何不及金庸?

    金庸的小說確超越了其他武俠小說,他的小說內涵豐富,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金庸小說的藝術性專家學者探討很多,作為普通讀者,我們可以從情節與人物方面看一看。

    金庸的小說情節特別精吸引人,使人慾罷不能,而且人物形象也鮮明,有呼之欲出之感。梁羽生曾化名佟碩之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來把自己與金庸來比較。題目好像是《金庸梁羽生合論》,平心而論,這篇文章寫的相當精彩。我想這種學術性的語言金庸來恐怕不一定能寫的來。

    但在作品中,金庸那半文半白的語言卻很有魅力,梁羽生的語言用在這種古典情韻的現代武俠小說就不及金庸了。相對來說,梁羽生的小說較為呆板,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也不多。就拿你說的詩詞來說,金庸古文學的功底可能的確不如梁羽生,但是梁羽生的詩詞會給人以掉書袋的感覺。金庸的詩詞功底不如梁羽生但他在文章中只一般引用詩詞,但這些詩詞與作品融為一體,意境悠遠。

    比如,段譽在太湖被鳩摩智挾持時,看到太湖的優美景色,脫口而出:“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讀者如果知道這是宋朝名相寇準所作,會覺得作者信手拈來,有大家風範。如果不知道,會以為是金庸所作,便會佩服他文采不凡。

    而梁羽生雖然自己精通詩詞,但其所作大多與作品不能融和。作者有時會用一些古代典籍中文言文,讀者會誤認為他自創,比如在《倚天屠龍記》中白眉鷹王與六大門派爭鬥的一場,特別精彩。其中白眉鷹王與莫聲谷比鬥時,回想當年女兒與武當張翠山的悲劇,不禁長嘆一聲:“一之為甚,豈可再乎!”放棄了克勝之機,殷天正的形象頓時躍然紙上。這句話本出自《左傳·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但他用來何等自然,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作家所能達到的。

    至於古龍,粗製濫造之作特別多。但他的作品情節較為精彩,小說中的人物性格也較為鮮明,較之梁羽生小說中的人物,更有活力。由於情節與人物是影視選擇劇本的首要條件。所以,導演多選用金庸、古龍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社會大眾傳媒對於藝術的影響力起著決定的作用,尤其是通俗文化。當然,金庸的小說,逐漸步入高雅文學殿堂,已有越俗為雅之勢,而且引起了文化界的爭議,這是另外一回事。

    當然,個人的欣賞偏好會有不同,很難轉變。這種偏好也許會伴隨你一生。即便是學者也難以免俗。比如北大教授嚴家炎、孔慶東就很喜歡金庸,而另外一些學者,好像是何滿子吧,對金庸就特別反感。這就好比有人喜歡吃白菜,有人喜歡吃蘿蔔一樣。

    梁羽生對金庸的評價

    對於“武俠”概念的界定,梁羽生的觀點是“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所以“以俠勝武”是梁氏的一個基本觀點。寫了35部小說,塑造了上百個人物,梁羽生說,最能體現他“俠”精神的人物是《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和《雲海玉弓緣》中的金世遺,“張比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個道德觀念;金比較接近道家,他本身沒有一個規範,可能會有一些小過錯,但本性是善良的,整體還是好的”。

    梁羽生、金庸一直被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重要代表,但是,兩人境遇並不相同,金庸的名聲和認知度遠在梁羽生之上。封筆之後的金庸,仍成為媒體的焦點,其作品也反覆被搬上電視,而梁羽生則在澳大利亞隱居起來。在同行中,梁羽生一直對金庸評價最高。

    1994年,梁羽生就曾在悉尼作家節武俠小說研討會上謙虛地表示:“我頂多只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金庸先生……他是中國武俠小說作者中,最善於吸收西方文化,包括寫作技巧在內,把中國武俠小說推到一個新高度的作家。有人將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可以當之無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懷孕,每天看她沒精神的樣子感覺很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