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海昇平永珍新
-
2 # 阿理喂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不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給父母帶來負面影響和擔心,俗話也有說,百善孝為先,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就是孝順的開始。
另外孝敬父母不要被道德綁架了,某某人做了孝順父母的事,都爭先恐後去模仿那些沒必要的,每個人生活的層次不一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
到了一定年齡,每個人都要為人父母。做好榜樣給下一代看,這樣下一代也會孝順你自己。這樣才能有個好的家風傳承。
希望大家好好生活,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
-
3 # 開心媽313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不僅要多關心父母的生活,還要多陪伴和溝通,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撫慰和滿足。主要有幾點:
一,在自己力所能力的範圍內為父母購買衣物,生活用品。我說的力所能及是指如果你經濟實力好,就購買一些價格高的,如果經濟狀況一般,買一些價格便宜的,孝敬父母不在乎價格的昂貴,在乎的是自己的心意。
其次,孝敬父母更要多多陪伴父母。隨著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孤獨感會越來越重,作為子女,如果不在父母身邊,要經常打電話,陪父母聊天,彙報近期生活工作狀況,說話要輕聲細語,不要態度不耐煩。
此外,還要順從父母,聽從他們的意願,不要總覺得他們說的話不對。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一切都是從子女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他們都是為了子女好。
最後,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沒有留在父母身邊陪伴父母,這也是我的深深的遺憾。願父母可以原諒我,對不起,我很愛你們!
-
4 # 空想56
第一,如果沒有與父母住在一起,那就每週打給電話給父母,報下平安,讓父母也放心自己在外。
第二,如果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可以平時多陪下父母,幫父母做些家務。
第三,父母在一意的是我們的陪伴,他們老了,子女長大後逐漸離家了,他們對我子女的思念加重了,其實他們要的是陪伴,而不是我們打錢給他們就行了。所以多抽時間陪父母吧。
-
5 # 北庬
關於如何孝敬父母?
我長話短說:
1.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
父親也一樣。在外照顧好自己,保證安全和健康。這是為人子女對父母孝順的第一要求。
2.學會洞悉父母的心思。
即便你的父母有多愛你,有多包容你,她們都想你活成她們心中最優秀的樣子。
3.父親和母親的對子女期望其實有差別。
父親希望孩子有擔當,勇敢,而且事業有成就。
母親希望孩子成熟,做事心細,學會站在其他人角度去思考問題。
努力去做到以上幾點就是孝敬父母。
-
6 # 玩車兄弟
愛子女是天性,愛父母是人性。很多人都知道要孝敬父母,但卻經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下忘記了遠在家鄉的雙親。殊不知,在自己背後永遠有惦記自己的父母。
對於在外的遊子,由於不在父母身邊,如果想要孝敬父母的話,最好的建議就是讓父母搬過來一起住,當然可能會面臨婆媳關係緊張等問題。由於現在男女平等,女人話語權在家庭中非常高,並且很多媳婦都不太喜歡和婆婆公公住一起,導致很多男人沒辦法只能將老父老母安置在鄉下。如果能夠引導自己的妻子也孝順父母那是最好的。
當然也有很多年紀大的人喜歡在鄉下過田園生活,畢竟城裡有時候霧霾還是挺嚴重的,在鄉下過養生的日子可能更能長壽,而且有些老人交際圈在鄉下,長期住在城裡找不到人聊天也不太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提高節日回家的頻率或者有假期的時候組建全家旅遊也不錯。
最後,不管再忙也要常打電話回家,聊聊家常,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近況,不要讓自己的父母擔心自己在外會不會出什麼意外最重要。
-
7 # 公正心
《孝》
孝,大道也!
華夏國史悠悠,
孝統天下,以平四海。
舉目為望,一片祥和!
然,大道在左,小道於右。
蒼茫通五洲,螭魅罔兩。
故,欲成事。
必先立人本,樹心性也。
求神拜佛,誠不如侍奉雙親。
孝之道,人之初。
不分善惡,可長久。
孝大道,書大義。
福祿壽喜,可厚載。
1.生子為你,你不孝,何以頂天立地,當個男人?
2.你不孝,本質已壞,找再多的藉口,能攔住你醜惡的嘴臉嗎?
-
8 # 寬廣的背影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母親的愛是濃濃的,她伴隨了我們的童年,青年,中年。。。。,烏鴉反哺,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說說,每年回去看個一次兩次的,他需要我們的陪伴,引用廣告的一句話:陪伴是最長久的告白,對戀人如此,對父母更應如此。
他們那一代的人或許不要求你有多少錢,多少權,只是希望你平安,家庭美滿,我們都可以做的,保持家庭的美滿多陪伴父母,讓子孫常繞膝歡顏。
當然,有條件的話也可以讓父母享受一下物資生活,多吃點好的,穿點好的,沒事的時候帶著他們旅旅遊讓他們也享受享受。
-
9 # 小馬哥4845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何孝敬父母這個話題是老話題,孝敬父母就是把他們的生活打理好,享受一下物質生活。其實他們最想享受的是天倫之樂。長回家看看,多陪他們嘮嘮嗑,聽他們說說心裡話。如果你條件好 帶他們出去走走看看,別給自己留下遺憾。
-
10 # 味覺上的思念
中國自過自古以來就是推崇百善孝為先,多陪伴父母,父母年紀大了越感到孤單,孝順不能等,不能以工作忙為理由,忽略對父母的關心。
瞭解父母,父母年紀大了思想很單純,就是希望子女好好的,不是每月給錢就是孝敬,真正瞭解父母的需求,帶給他們快樂。
心疼父母,父母年紀大了,把我們撫養成人很不容易,多幫父母洗洗澡,做做飯,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要有耐心,不能嫌棄父母,父母年紀大了,做子女的要對父母有耐心,更不能嫌棄他們。
孝順父母是不能等的,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常回家看看,對父母好一點,父母一生不易。
最近聽到很虐心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11 # 青島吃喝指南
今天早上父母開車回老家,車開動的那一瞬間,忍不住背過身去,眼淚就流了下來。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自己也慢慢開始捨不得離開他們。
孝敬父母這件事不難做,關鍵在心。我們心裡想著讓父母好,我們就力所能及的去做,只要我們想去孝順他們,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做到。
我簡單的說說我的做法吧:
1、孝順,順為先。
小時候不懂事,經常頂撞父母,長大了才發現,也許父母的做法不一定對,但他們都是為了你好。隨著父母年長,也開始有了一些毛病,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再讓他們生氣了。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讓他們保持開心,身體也會更健康。父母覺得你應該做的事情,只要不是錯的,就儘量去做吧。即使是錯的或者你不想的,那就好好地和他們說清楚你的想法。
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了”“真囉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了”這樣的話。
讓父母氣順,就是孝順。
2、不要讓父母擔心。
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都會惦記自己的孩子。而我們無論過的怎麼樣,儘量的報喜不報憂。在父母面前儘量少有愁容,也少有怨言,要懂得剋制自己的情緒。
讓父母心安,就是孝順。
3、禮敬父母
每次給父母錢的時候,爸媽總是說我們有錢,你在外面不容易,自己留著吧。他們總是疼我們,我們呢,也要想著他們。
當我們出去旅行的時候,吃到好吃的看到有趣的,就給爸媽發個影片,寄點特產。
當我們吃到好吃的水果,零食的時候,在淘寶上也給爸媽買一點。
當我們逢年過節的時候,記得給爸媽買個禮物。
讓父母知道你惦記著他們,就是孝順。
最後,常回家陪陪他們,別老出去玩。有空接來和自己住幾天,你會很開心的。
中國的父母都是苛刻自己而溺愛孩子,當我們長大的時候,卻經常不在他們身邊,但我們要儘可能的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自己的孩子一直把他們裝在心裡。
希望我們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命百歲。
-
12 # 使用者5628951640564
父母親頭上花白的頭髮隱隱戳痛了我的心。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小時候自己是個頑劣的孩子,常常惹父母親生氣為樂,現在只想順從他們的心意,讓他們覺得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不要再為我費精神了。可惜現在沒有經濟實力,想給父母最好的,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總之一句話,多陪陪父母,給父母好的生活,尊重父母,就是最大的孝敬了。
-
13 # 靖哥哥1996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生而為人,拒絕邪淫!
生而為子,孝敬雙親!!
2.出門在外報個平安
3.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身體,不讓父母擔心
4.逢年過節給父母一份紅包
5.順著父母,多陪父母聊天。
6.常回家看看
7.尊重父母的意見,不違背父母的善意。
8.有空給父母做頓飯 等等
另外堅持日行一善,積累福德!
-
14 # 動漫嗶嗶
你好就是他們好
我在安陽讀大學,遠離家鄉。
我今年還和以前18年一樣還是個學生,沒有工作。
我去年還交了一個女朋友,時不時還要家裡接濟一下。
我從小叛逆,妹妹多多少少有點學我,不好管理。
我實在想不到該以何種方式去孝敬父母。
妹妹也讀了初中住了校,一開學家裡只剩下他們二老。
爸媽時常打電話過來,無非問些吃飽了嗎?穿暖了嗎?和物件有沒有淘氣?有時我也懶得接。
2017年計劃寒假打工,問了爸媽的意見,媽媽死活不同意。
寒假回了家,爸媽一天洗腦我考研,說的我煩了,就發個小火。
爸爸一天為我規劃未來,畢竟我的大學沒有什麼含金量。
妹妹多多少少有些像初中的我,也不願意寫作業,還是我天天輔導她,這一點父母到時頗為欣慰。
今年我21歲,沒有工作,不能接濟家裡,我在安陽讀大學不能常回家看看,我沒給妹妹做好榜眼,差點塑造出家裡第二個問題少年,我還在煩勞我的爸媽。
如何孝敬父母,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
在家裡時,父母埋怨我經常掛他們電話,我不以為然,直到在學校受了委屈,才發現唯一能安慰我的只有他們。
人們常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多多少少是有些不在意的,在我的世界裡我的爸媽是可以長命百歲的。
直到看到父母白了頭之後,一種經過時間發酵的焦慮和恐懼在我心頭髮芽。
我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孝敬父母,仔細想想我能做到也就是好好吃飽,好好穿暖,不要隨便生病;我能做的也就是好好學習,努力備研出來找個好工作;我能做到的也就是不在讓父母因為自己的小事而心煩,畢竟妹妹已經青春期了。
我們能孝敬父母的也就是讓自己好好的,畢竟媽爸除了這點也沒要求過我們什麼。
我們好就是他們好。
-
15 # 回族—馬江—khalid
關於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孝敬父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其一,物質上的孝敬,
其二,精神上的孝敬。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其實我們大家都明白,作為母親,自從懷了我們開始可以說是每天度日如年,為了讓我們很好的發育,她可以放棄她平時愛吃的食物、愛穿的衣服,而去選擇一些她平時不願意的。
生的過程中如果需要在孩子與自己生命中作選擇的話,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放棄自己,而成全自己的孩子。
生下我們之後,每天的吃喝拉撒全包了,不怕贓、不怕累,無論我們長多大,她始終把我們當孩子一樣的呵護著,總是設身處地的為我們著想。
作為父親,每天起早貪黑的外出奔波,想著如何賺錢來讓我們穿得更好、吃得好、上最好的學校等等……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無條件的,出生的時候沒有讓我們寫保證書說;將來要給他們多少多少才撫養我們。
而作為子女的我們,總是對自己的父母提條件、抱怨,總是說怎麼不給我們上什麼名牌大學、考什麼職位、買什麼車、建什麼樣的房子。
所以各位朋友們啊!請好好的回想一下自己的父母是怎樣養大我們的,而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父母的?
那我們要如何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尼?
上面提到了的兩種,現在有很多的人恐怕連第一種(物質上的)都沒做到,更不要說第二種(精神上)了。
什麼叫精神上的?
所謂的精神上的,指的就是為父母排憂解難,讓父母過得開心,比如:我們跟父母同座時,面帶微笑、言談舉止溫和,或者父母因為某一件事難過、憂愁時,我們去替他們解決,這就是大概的精神上的。
請想一想我們做到了嗎?很多時候總是給父母臉色看,總是把脾氣發在父母身上,把父母當成出氣筒,對外人反而服服帖帖、畢恭畢敬的,即使再怎麼想發火都會抑制住。
物質上的;指的就是父母需要吃的給點,需要穿的買點,所以要比精神上的容易些,但即使是這樣,但我們做飯了嗎?
父母和我們的關係是一生的,
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不會變的。
無論何時你升官發財、富裕,
也不要忘記沒父母就沒我們。
祝天下父母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
16 # 金建峰1
今天是陰曆2018年9月9日重陽節,祝中國所有的老年人和全世界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兒女們的孝敬和全社會的關愛,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都幸福,都能安度晚年。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樣的古典詩詞,從孝道的角度,展示了孝老愛親、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是全社會人對所有老年人要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為人民(包括老年人)服務”這是大孝、大愛、大義。
百善孝為先。為什麼如此強調孝的重要性呢?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種天性。人們一定要孝老愛親。
思想解讀人王傑:
一個“孝”字寫盡了天下兒女對父母孝養、孝敬的真摯感情,寫出了對社會上所有老人的關愛與幫助,一個“愛”字道出了千萬父母對兒女的真摯感情,也道盡了千萬兒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真心回報。
關於孝道:第一就是孝老愛親。第二是尊老敬老。
人類必須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這首《遊子吟》,生動表達了人類的家庭情結。《遊子吟》是孟郊50歲的時候寫的,50歲這在古時候是個知天命的年紀,他寫下了這首歌頌母愛的真摯的詩篇。
那麼這首詩寫下的時候,孟郊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際遇,這首詩又何以流芳千古呢?
人們認為這首《遊子吟》很可能是詩人在青年時期離家的時候告別母親所寫下的。人們這樣的認為從感覺上來說,而且從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來說,其實還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從外地考到北京來的大學生,可能都經歷過高考結束,第一次離開家,第一次遠離父母,然後到外地去求學這樣的一個階段。在臨行之前,往往都是由父母精心地為大家準備行李,生怕忘了這樣,忘了那樣。所以這首《遊子吟》好像真的是青年學子第一次要遠離父母溫暖的懷抱的時候寫下的這首感念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的養育之恩,希望將來能夠報答母親,報答父親的這樣一首詩篇。當然這是我們的一種感覺,歷史的事實恰恰和我們的感覺是有誤差的。因為這首詩它的作者是中唐一位著名的詩人叫孟郊。孟郊這位詩人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在考場上恰恰是不得志,蹉跎半生,在46歲這一年才終於考中了進士,可是我們也知道,在唐朝考中進士並不意味著你馬上就能做官,它還需要經過人事部門的人才選拔的考試,而且還有沒有空缺的職位,有沒有重要人物的推薦,都是你能不能當官的必要的前提條件。所以孟郊在46歲考中進士之後,並沒有機會馬上步入仕途,一直到4年之後,也就是他50歲的時候,他才終於等來了一紙任命,他被任命為溧陽縣尉。儘管好像不那麼如人意,但是對於孟郊來說,畢竟他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職位,而且有了一份可以勉強來養家餬口的薪水和俸祿。所以在他50歲這一年他來到溧陽,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趕回老家,將他的老母親接到溧陽來奉養。所以這首《遊子吟》恰恰不是孟郊在青年時代告別老母親寫下的詩篇,而是他們母子在經歷了漫長的分離之後,終於能夠把老母親接到身邊,然後長長久久地陪伴她,寫下來的這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想,穿著母親親手縫製的衣裳,無論遊子走多遠,離開家有多久,只要一想起遠方的家,有老母親在等待著他回來,他都會感到一份安心、一份踏實。如果說為遠行的遊子縫補衣裳是每一位母親最樸素的表達,這個母親的愛的一種方式的話,那麼兒子對於母愛的深切感受和情感的回報,我想也許比母愛的無私付出要更加地難得,更加地珍貴。所以這首《遊子吟》的核心我覺得不在前四句,而在最後兩句,那就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對於孟郊來說,我覺得這個“報得三春暉”的“報”字就顯得更加地珍貴了。因為我們剛才有介紹,他直到46歲才考中進士,直到50歲才終於謀得一官半職,然後能夠相對比較長久地陪伴在老母親的身邊。我想,如果不是有老母親一直在他的身後支援他、鼓勵他,他可能老早就放棄了,他可能堅持不到最後。
所以我想,這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還包含了孟郊對於母親的一種無比愧疚的這樣一種感情。當然了,我想對於每一位母親而言,其實兒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兒子掙了多少錢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報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沒有“寸草心”。我們講孝道,我想重複我的一個觀點,就是愛是天性,是自然屬性,但是愛也一定需要學習,孝是一種愛,那孝道也需要學習。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觀念,關於這一點,我想問問現場的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一些問題或想法想和我們兩位老師交流的?有沒有?
觀眾:
說到孝道,我確實有一個困惑,就是比如說,我之前給媽媽買過一雙比較昂貴的鞋子,然後我怕她心疼錢,所以我跟她說其實這個鞋子很便宜。那我這麼做算不算是欺騙了她,算不算是有違孝道呢?講孝敬父母,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就說你只滿足了父母的物質上的需要,並不是孝的全部,那是小孝。所以曾子講:“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最低才是養活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呢?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一種模式。剛才你說的很便宜,怕父母親擔心,怕父母親(不)捨得花錢,我覺得這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也許是一種孝的表現。我們在談孝道,首先要孝,要有這顆“寸草心”,那如何“報得三春暉”,對此我們真的要窮盡一生去不斷地學習。
孝敬父母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還是精神上、情感上、心靈上、人格上對父母的一種關愛、慰藉和尊重,這是更為重要的。每一個人都必須“重視家庭,重視親情。”
尊老敬老:
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都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尊老:
那尊老、敬老的論述和傳統的孝道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過去的哪些經史典籍當中尋找到它的根脈呢?早在中國的戰國時期,孟子就說過,“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在這裡的意思是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親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說明早在2000多年之前,孟子就已經意識到了,尊老敬老不僅僅只是每個人自己家庭的事,它還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社會大家庭當中的每一個人。
當然,尊老敬老一方面確實是社會的責任,它應該從制度,從養老機構,從社會道德風氣的完善這樣一些方面切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那另外一方面,就是具體到我們的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如何去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老人。
當然了,什麼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老人?我覺得,這個概念至少是包含了三個層面的意思:
第一個層面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老年人。那麼第一類老年人當然是我們的至親,就是跟我們有直接的血緣關係的父母,包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這是我們身邊的第一類最直接的老年人。
第二類老年人,就是我們的生活圈能夠輻射到的老年人。比如說我們的鄰居,比如說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群的,需要我們幫助的一些老年人。
那第三類老年人,就是跟我們的生活圈沒有直接交集的陌生老年人。比如說在公交車、在地鐵上面碰到的需要讓座的老年人,或者在馬路上碰到需要我們特別幫助的老年人,也包括在養老院生活的老年人,我們也可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給予我們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
那如果我們對待身邊的每一個老人都能夠像《弟子規》所說的那樣“泛愛眾而親仁”,都能夠像孟子說的那樣“親其親,長其長”,那我們的社會關係定然是充滿溫情和愛的。
那說到這裡,我想起我以前讀到過的一篇讓我印象特別深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三國時候著名的文學家李密。李密本來是在蜀漢為官,蜀漢滅亡之後,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聽說了李密的才名和賢名,就下旨徵召他為西晉的太子洗馬。面對晉武帝的徵召,李密居然拒絕了皇帝給他拋來的橄欖枝。那麼他拒絕徵召的理由是什麼呢?他寫了一篇在文學史上千古流芳的經典名作《陳情表》,在《陳情表》當中,他陳述了他不能應召的理由。原來李密他自小喪父,而且母親改嫁,他是由他的祖母劉氏一手帶大的。那我們也知道三國到魏晉時期是一個社會特別動盪的時候,一個孤寡的老婦人帶著一個幼小的孩子,把他培養成人是多麼艱難的事情,我們是可以想象的。
而李密在寫這篇《陳情表》的時候,他的祖母劉氏已經是96歲高齡,而李密自己正當44歲的壯年,所以他在《陳情表》當中這麼對晉武帝說,他報答皇帝的日子還有很長很長,可是他能夠留在祖母劉氏身邊陪伴老祖母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他還發自肺腑地這樣說:“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沒有祖母的養育之恩,他不可能長大成人。而沒有他的陪伴和支撐,他的老祖母也沒有辦法度過她的餘年。“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烏鴉尚且知道反哺,人又怎麼可能拋下自己的至愛親人呢?
這篇《陳情表》寫得非常地感人,據說連晉武帝看到《陳情表》之後,都被李密的這一份拳拳的孝心深深地打動,他不僅沒有逼李密馬上出山,還賜給李密兩名奴婢幫助他一起照顧老祖母,並且還關照郡縣的官員,要給他的老祖母一些比較切實的生活的保障或者是生活的補貼。
就在李密的《陳情表》寫完一年多之後,他的祖母劉氏去世,李密又為老祖母守孝三年,守孝結束之後,他才終於答應了晉武帝的徵召,出山做了西晉的太子洗馬。而李密的這一篇《陳情表》,也成為了孝道、尊老敬老的千古名篇流傳後世了。
那說到李密的這個孝心,他尊老敬老的這樣一個故事,我還想起歷史上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孝老的故事那就是焦飯遺母,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當中。說的是一個叫陳遺的人,他的母親有一個愛好,愛好什麼呢?特別喜歡吃鍋巴,所以,陳遺無論是出外做官還是出差,每次煮熟了飯他總是首先把這個鍋巴給留下來,他是隨身帶一個口袋的,等積攢到一定的時間,他要回家的時候就把這些鍋巴帶回去奉給他的老母親吃。後來因為海盜孫恩發動兵變,這個時候,陳遺口袋裡面已經積攢了好幾斗的鍋巴了,但他來不及回家去送給他的老母親,就匆匆地隨軍上了前線,後來戰爭失敗,軍隊走散,很多官兵四散逃到山林裡面,很多人就是活活地餓死了,而陳遺因為隨身帶了幾斗的鍋巴,他終於活下來了,所以人們都說這是孝心給陳遺的最大的回報。
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德行》當中,這說明即便是在最看重個性自由的魏晉時代,孝道依然是那個時候,廣為推崇和廣為傳播的美好的德行之一。
那這樣的發自內心的尊老敬老之情,完全是可以推己及人,在社會的大的環境當中,形成一種良好的溫情的社會氛圍和良性迴圈的。像這樣的故事其實由古到今還有很多,杜甫的詩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詩人和鄰居的老人那種相處得其樂融融讓我們為之感動;讀到他的“怡然敬父執”的詩句,總是會為子女的孝心而感動。因為這樣的子女不僅會善待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甚至他還會推己及人,對於父母的朋友同樣地也是彬彬有禮,熱情周到。讀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時候,也總是會為兒童對陌生的老年客人的善意而會心一笑。
就像《孝經》所說的那樣,“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尊老、敬老是美德。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所以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推己及人,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發自內心,推己及人。只有內化於心,方能外化於行。
在全社會倡導尊老、敬老:
對於現當下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缺失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來幫助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來重建這種信任?幫助我們的老年人在社會中來獲得年輕人更多的關懷?這個問題是大家共同關注的一個要害的問題。要解決你所說的這樣一種社會的信任感的缺失的這樣一個矛盾,因為一切我們說的道德也好,還是社會的行為規範也好,還是一種文化也好,都需要制度的護航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夠讓一個好的文化或者是道德,或者是美德充分地發揮它的效應,而自覺地能夠生髮出一種向善、向美的追求,我覺得這是對於重構我們的社會信任感的輿論的一個保障。
確實,發自內心、推己及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發自內心地尊老敬老,我相信大多數時候我們能夠獲得受到尊敬和幫助的老人,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恩。而不僅僅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大家都是發自內心、推己及人,那麼全社會尊老敬老的風氣就會一天天、一點點地真正地樹立起來。
尊老敬老就是為人子當盡孝,在家裡盡孝,那是小孝,小愛。而對他人的關愛,為天下蒼生謀福利那是大孝,大愛。
在全社會曾經引起轟動的大型公益活動“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那麼還有各地舉辦的“最美媳婦”、“最美家庭”等等,那麼這些故事都是尊老敬老、孝老愛親的光榮傳遞。那麼這些故事在感動著我們,在影響著我們,這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正能量。
尊老敬老,孝老愛親不僅僅只關乎我們家人,關乎我們社會上的人,也關乎我們個人,關乎我們每一個人。
今天我們要讓孝老愛親深厚的道德資源凝聚起人心,要讓尊老、敬老強大的道德力量構築起和諧社會,這將為我們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選自《弟子規》)。
贊同5
幸運107759766
關注
謝邀!孝順父母,肯定是要父母吃好穿好,住的舒服。但是最主要的孝順應該就是陪伴,即使你不能給父母豐厚的禮物,沒能讓父母住舒適的豪宅,沒能給父母更好的穿戴,也沒能讓父母每天吃到山珍海味,但是如果你時常陪在父母身邊,時常陪父母聊聊天,每天給父母報個平安,父母生病了,能守在床前,這就是孝敬。可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們總是為了學業,為了事業,為了兒女而冷落了我們的父母。父母的內心是孤獨的,把自己的兒女養大了,付出的太多太多,兒女長大成人後都離開了他們,不能守在自己身邊。其實老人真的最需要的就是兒女的陪伴,不管你什麼時候回到父母身邊,父母都會喜笑顏開。
所以,朋友們,我們做一個孝順的兒女吧,有時間多陪陪自己的父母
-
17 # 豆豆愛吃回鍋肉
如何孝敬父母,其實孝不難做,關鍵在心。 我們心裡邊想著讓父母好,落實在實際上面,我們就力所能及的去做,做到就好了。物質條件不充足不要緊,也能孝。並不是說我們有多少錢,我們才能夠行孝,也不是說我們有多少社會地位,我們能行孝;也不是說我們長到成年,我們才能行孝,跟這都沒關係。只要你真正的想去行孝,無論在哪裡,無論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能夠表現出我們這顆孝心來。這一定要落實在心地上,在具體事上,那你的孝心,一定會自自然然就表現出來了。孝子他不會裝的,裝不出空來的,不孝同樣也不會裝的,他裝不出來!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行孝: 1、 悅親 我們要知道悅親是養親的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面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是順還是逆,都應該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對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這是孝順父母應該有的 態度。 2、 幫助父母做家務 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我們幫父母做家務,其實也是在為自己培植福報。我們想要學業順利、事業發展、婚姻幸福,都要先在父母這塊福田上下功夫,努力耕作。我們青年人可能大多數在外地,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不多,那就更應該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多為父母做做家務分擔辛苦。 3、 禮敬父母 父母是家裡的兩尊佛,我們要像禮敬佛陀那樣禮敬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要知道我們的每一次頂撞,都會極大的損減我們的福報,永遠都不要和父母說“煩死啦,真囉嗦“”說了你也不懂,別問啦“這樣的話,可能我們本來能做成的事情,因為你經常說這樣的話就做不成啦,這也是需要大家明白的。 4、 不讓父母擔心 一般來說,父母都惦記子女,咱們中國老人希望子女好,希望子女學習的好,考試能考得好,以後能上大學,能找個好工作,能夠呢成家立業,再有一個好孫子,這都是咱們中國人,老人的心願。如果說我們作為子女來說,都能夠正正常常地這樣子做好,讓父母安心,這同樣是孝順。滿足父母的希望,讓父母安心,這也是孝順。 5 、 給父母洗腳 談到給父母洗腳,大家是不是覺得有些難為情啊?事實上,我們哪怕只給父母洗一次腳,感覺就會很不一樣。古語說:“人之有腳,猶如樹之有根;樹老根先衰,人老腳先衰。“ 我們為父母洗腳,一方面讓父母變得更加健康,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在找我們自己做人的根,那就是我們的父母啊。相信大家平時可能都覺得自己很愛父母,也會給父母錢給父母買東西,做這些也很好,然而這都不及為父母洗一次腳來的真實、貼心、真切,想想父母為我們操了多少心,受過多少累,洗一次腳實在算不了什麼。想想看,當我們的母親聽到那聲“媽媽洗腳”的時候,她們心裡會多麼的欣慰啊,可是又有幾個人給父母洗過腳呢!
-
18 # 校外老師
孝的含義很深刻。包含的範圍很廣。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如果迫不得已而離開父母,去哪裡,到哪裡。一定要告訴父母,這也是一種孝。在現在的社會,要經常和父母電話聯絡。
孝敬父母,不光讓父母吃飽穿暖。人很難做到的是臉色經常保持和顏悅色。
孝敬父母,能讓父母吃飽穿暖還不夠,還應該保持一顆尊敬的心。
我們平時孝敬父母應該遵循什麼樣的選擇呢?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翻譯】孔子說:“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商該委婉地勸止,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納,仍然要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只在心裡憂愁而不怨恨。”
回覆列表
中華民族歷來推崇百善孝為先,子子孫孫都秉承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的傳統。
不能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遺憾。
孝敬父母,要有“心”。要有感恩之心,仁愛之心,體貼之心。無論你身處何方,只要你有“心”,用“心”,一聲親切的問候,一句關心的叮囑,也能送去溫暖的祝福。但是還不夠!
孝敬父母,要“行動”。不要光說不做,要行動。有空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有空多關心父母的健康和習慣;對父母的生活要關心體貼……。
總之,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要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的如山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