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鈺子吐槽
-
2 # 橙心社
要說評價一部動畫,我覺得以什麼樣的身份和視角去評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拋開身份和立場去評價一部動畫的話,那麼很多時候就會變得毫不客觀,得出和客觀實際完全相反的觀點。
就本人而言,在早先還抱有偏見的時候,對於國產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啦,《喜羊羊與灰太狼》啦,《熊出沒》啦等等作品就持有不屑一顧的態度。在當時自己看來,這些都是動畫裡的辣雞,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這些怎麼也能算是動畫,完全沒有思想內涵,看這些的都是傻子,小孩子看了只會變得腦殘,根本就不會學習到東西,這些就不應該存在……等等等等。但是,在自己成熟以後,再回過頭來才發現,當初的這些觀點是多麼的片面,自己站在非兒童的角度去看待兒童的東西,是如何幼稚的一件事情,就像指著五十斤的東西嘲笑五歲兒童拿不動就是弱雞,完全忘了自己五歲的時候也根本拿不動一樣。當理解了這些,再從兒童的角度去看這些動畫的時候,就發現,原來它們都是屬於符合相對年齡層的好看的片子,而自己喜歡的那些,才是兒童們無法接受和看不懂,沒有意義的東西。【這種片子如果站在兒童的角度看,那麼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們不可能看懂】
同樣,當我們用看待藝術品或者什麼高深的東西的眼光去看待現在的一些熱門作品的時候,就會得出一個,‘這些都是一般般的東西,根本沒有什麼價值,都是被誇大了炒作出來的,其實根本不值得這個評價’這種結論,而事實上,就像歌裡唱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樣,熱門作品必然有其熱門的理由,其必然有切合著大眾喜好的點,而這,就是其成功的因素。所以,只有在看到其各種特質,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所有的一切的時候,才能真正理解一部動漫作品,給出客觀的評價。【從製作,故事,節奏,完整度等等各種專業角度來看,寄生獸都是精品,但是,如果從市場角度去看的話,那麼它就不夠成功】
所以,我認為評價一部動漫,首先應該從自己的立場方面談起,得明確自己是站在什麼角度上去看待這個片的,然後就著相應的立場,才能給出真正符合其特徵的評價。
文:編導
-
3 # 奇妙萬千
任何分析都需要有脈絡,有主線,有目標,有方向,最好是如知乎這樣,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帶著這個問題來探究。僅僅是如同篩網一樣的把作品所有能找到的文字資訊全部篩一遍,攢出一個事無鉅細全面細緻但沒任何核心的大雜燴,對理解這個作品沒有任何幫助。
換句話說,瞎子摸象不是不能摸,但摸之前要想好我摸下來的目標是什麼,是想知道象整個有多大,那就要摸到繞完一圈為止,想要知道象是的攻擊性有多強,那就要把牙和爪子都找到確認一遍。完全只是每個瞎子把自己摸到的東西陳列一下讓讀者自己去猜柱子和蛇一樣的鼻子湊在一起究竟能代表什麼生物,這種陳列即使非常全面,非常深入,幫助也很有限。
對於讀者群體1,基礎的資訊介紹確實有其必要,但這些東西並不是“分析”。
對於讀者群體2,你們確實需要分析,但你們也不需要“全面”。看三國神采飛揚看紅樓夢哈欠連連的人,並不會因為搞清楚“曹雪芹自己就是富貴出身家道中落”從而對作品的社會影響力之大立刻恍然大悟的。
所以說到底,“全面分析”這個詞是否成立,我其實都有些懷疑,不扯開來講了。
其實還有第四種情況,如高票回答所說的,“沒有基礎”“缺乏藝術審美能力”的同學被迫要交作業湊字數的場合。
……誰管你們怎麼死的好麼!
說一下我自己對於動畫作品分析的一些思路吧。
1. 藝術作品本身一定是造成了衝擊或者震撼的,所謂的“藝術感染力”。最好是你自己直接感受到了這股衝擊和震撼,或者你能夠接觸到響應衝擊和震撼的觀眾,能夠跟他進行交流。最最次你也要能拿到一些嚼過的甘蔗,也就是其他人寫的分析研究文章,總之你需要一個把手,把門從門框里拉出來,完全用指甲沿著框摳效率太低了。
2. 以這個衝擊和震撼為脈絡,組織分析角度,方向,切入點什麼的。如果是個人痕跡非常強烈的作品,對創作者的生平和創作思路的探究確實很有用,但把作者的幾個思想點背下來套到他的所有作品裡就沒什麼意義。即使是思想烙印最深刻的作品,完全用這個思想的論述和證明來取代作品本身的分析,都是很狹隘的。看片子,看原作我覺得都比研究創作者八卦更本源一點。
3. 在研究過程中逐漸積累你自己的模型和結論,並且設法去驗證這個模型和結論,比如看同題材的其他作品的處理手法和敘事效果是否有同樣的因果關係(不這麼寫,於是強調不出某種價值觀之類),比如同時代是否有社會事件或者現象能夠呼應佐證。最最起碼,你要能把這個故事再現出來,而且能對閱讀者製造出和閱讀作品時同樣的情感衝擊,這是你掌握了這個故事成立原理的證明。
4.如果很不幸,你真的對作品一點感覺都沒有,那麼請把你為何沒有感覺,這個作品的編排到底有哪裡不對,你理解的“有感覺”是應該能夠達到什麼水平這些事情整理下來,同樣也是一篇好文章。
-
4 # 快樂鴨L
這是一個廣義的問題,卻有著狹義的描述。
兩者其實可以單獨提問。“如何從劇情角度評價一部動畫”、“如何從製作角度評價一部動畫”、“如何從音效角度評價一部動畫"屬不同的專業技術問題,既然是技術,那麼就可以標準化,就可以客觀,但評價一部動畫必然會涉及主觀與客觀的看法,沒有主觀觀點的評論是沒有張力的。
動畫作為一種大眾可欣賞的藝術而存在,這種藝術的母體來源於美術、影視以及音樂,它們是人類作為高等生物具備的情感表達能力,所以說藝術的實質脫離不了人類情感的表達,動畫亦然。”當我們談論一部動畫(電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我們在談論情感,談論自己情感與動畫(電影)裡詮釋出的情感。動畫裡情感的載體是劇情,剝離專業,不講結構不講節奏,也不講世界觀,我們就說劇情裡的情節是否和你產生過共鳴,你是否在劇情裡看到自己或是身邊人的生活際遇,或是是否因為某些不倫不類的角色設定、情節而吐槽,如果有,那麼你就有觀點,你就在評價,站在情感表達的立場上這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人人都可以。
好的動畫評論應該具備”情感剖析+專業立場“,情感剖析沒有門檻,而專業立場來源於從業者的崗位觀點。一篇動畫評論具有一、多種專業立場,但不是說專業立場越多越好,動畫作為一種多元的綜合藝術,所涉及到的專業領域眾多,一篇評論不可能將所有專業立場都綜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寫評論不要追求過多的專業立場,立場越多,難度越大,讀者負擔越重;作為讀者,多讀不同角度的評論,資訊儲備量越大,加上自己的觀點,認知就會相對客觀。
有一部分人看動畫會帶一些職業病,比方說看人動作有沒有緩衝,預備夠不夠,走路是否自然,說話時嘴巴有沒有對上,有沒有保活,群眾配角有沒有很認真的迴應動作。
在我看來,好的動畫,不談劇情,只看製作水平,你就找一個人多的鏡頭,看裡面群眾的動作的製作水平,優秀的動畫對於這些人物都會處理的很好。
舉例子就是尋夢環遊記,米格在參加演唱比賽的時候,臺下每個角色,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迴應。
不可否認,劇情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製作的不用心的片子,我看了第一眼之後就不看了。
舉例子就是拂曉傳奇,是我目前看到的最爛的片子之一,跳著看了三五分鐘就刪掉了。
-
5 # 緣葉二次元
PS:裡面有一篇完整的漫評,加黑的字型是教程,他才是重點。
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在看完一部優秀的番劇後想要用言語抒發自己被優異劇情震撼的感覺,但卻礙於不精通文字的整理和表達,沒法好好地說出自己到底如何被感動,為什麼被感動。於是便上各大網站尋找關於這部作品的一切評論,看到許多專業人士詳盡地寫出這部作品的各種好後大呼過癮,然後繼續找推薦文去看下一部“神作”。迴圈往復。
但我知道你想自己寫一篇屬於自己的“評論”。沒有人不想把自己最喜歡的番劇用最好的語言編織成最優秀的文章,也沒有人願意一直看著別人來評價自己喜歡的番劇。畢竟人與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假如你喜歡的某一位寫手突然對你喜歡的作品大批特批,這滋味的確是不好受......但如果是自己來寫的話,如果掌控文章的、編排文字的是自己的話,情況會不會不一樣呢?
或許很多人會說“我不會”、“我沒時間寫”、“我寫出來的就是垃圾”之類的話來,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網站上刊載的都是現成的文章,但卻很少有教我們如何去“寫”的教程——
但這篇,就是教程。
“漫評”的教程。
——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
在看完一部相當優秀的番劇後,感動、流淚甚至嚎哭,或是禁不住地在腦內構思已經結束了的故事的後續,或是想要找人說點什麼,想向別人發洩自己被作品震撼的情感,想向別人瘋狂安利自己認為是“神作”的作品......倘若這種情感被具現以文字,這就是漫評。
那什麼叫做“漫評”呢?
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把“漫”理解成“隨意”,那漫評一定是“隨意的評論”了。隨心所欲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就像日本輕小說那樣,行文不必過於拘謹,一切只為了“輕鬆的抒發自己的想法”以及“讓讀者更容易閱讀”。這種文章的目的在於向自己的朋友進行簡單的安利,但更多的也還是為了滿足自己“想要寫點什麼”的私慾,這種漫評通常不會有過多深奧的術語,不會讓讀者看著看著就去百度這個詞到底什麼意思,而這種漫評通常會和“動漫推薦”類文章同時出現。“推薦文”的介紹以及具體寫法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第二種是把“漫”延伸意成“動漫”,即“動畫”以及“漫畫”,或理解成A(animation動畫)C(comic漫畫)G(game遊戲)N(novel輕小說),同時將“評”的比重儘可能地放大,行文的所有目的全部為“評”而服務。這種文章的目的在於更高效地讓讀者產生強烈的“我想去看一看”的想法。所以它的行文結構嚴謹而完整,術語專業而清晰,作者本人的意願在行文中不會佔太多比重,因為這類漫評一定是為所有人——硬核也好非硬核也罷——而服務,它不會偏袒某一邊,不會站隊某一對CP,也不會過分黑或洗地,目的僅為更公正有效地讓讀者知道你想寫什麼、你寫的是什麼。
有人會說這還是很難。的確不簡單,但什麼事都是由簡入繁的。而任何漫評寫手的成長都不可能直接跳到第二種,而是從第一種慢慢過渡到第二種。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漫評基本為第一種和第二種的混合型,因為第一種行文過於隨意,不能讓人產生深度的思考,不能引起討論甚至是爭論;而第二種則死板、無味,通篇的術語會令大多數讀者望而卻步。這時就需要將兩種形式混合,也就是現在網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漫評。
那我們如何起步呢?
首先,我們需要大量的ACGN閱歷。這是重中之重,是基礎。因為沒有“輸入”就不會有“輸出”。肚子裡沒有墨水是無論如何都寫不出文章的,說難聽點——就連扯都不會和讀者扯。
所以下一步就要建立自己的“套路”。
我曾看過一個影片,這個影片講的是這個影片的製作者自己介紹自己如何製作這個影片,以及如何用更短的時間製作更優秀的影片。這個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工作流”,換在我們寫手身上就是文章的“結構模板”。
那如何建立模板呢?
話又得繞回去。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拿其他人的“模板”用,但是我們能參考別人的模板,透過學習他們如何使用自己的模板從而在自己寫文的過程中有意摸索自己的模板。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嘗試自己分析它的套路,看看它每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麼。
《刀語》——戰國時代的浮世繪(注意:本漫評的標題,請繼續往下看!)
(劇透、多圖預警)
作為一部輕小說來講,刀語似乎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它的背景設定於“尾張時代”的日本,是一個虛構但又真實存在的年代——江戶時代。這就註定它是一部時代小說而非一般的輕小說。從07年開始連載,一個月一話,歷經一年完結。
(從對小說的背景型別分類作為開頭是一種老套但非常穩健的開場方式。)
刀語作為西尾輕小說的起步,似乎不是那麼的讓人能夠輕易靠近。刀語同西尾維新其他作品有一個“通病”——就是話多。人物的對話在一般人眼裡看來簡直多到噩夢,哪有什麼閒工夫看一群人講幾十分鐘的廢話啊?動畫化的刀語也沒有刪掉小說中的長篇大論,當時也沒有交給新房昭之來監製,再加上是月番,再加上在十月這個神番倍出的季節播出,刀語註定淪為了冷門作品——但這並不能否定刀語的優秀。
在中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的日本,諸侯紛爭、戰亂不斷,這是權利的天下,也是劍士的天下。而在這個時代中,有一種不用刀的劍術——虛刀流。虛刀流除了家族血親外無人知曉,但由於虛刀流第六代當家——鑢六枝——這個大亂的英雄,斬首了叛亂的飛驒鷹比等之後,虛刀流聞名天下。但戰亂之後,虛刀流派全部被流放到孤島,被幕府隔絕了人世。數年後,叛亂者飛驒鷹比等家族唯一存活的飛驒鷹比等的女兒——奇策士咎兒——來到了這座名為“不承島”的孤島,為的是尋求殺父仇人鑢六枝的幫助以集齊傳說中的刀匠——四季崎記紀製造的十二把完成形變體刀從而完成對幕府的復仇。然而咎兒沒有如願,鑢六枝在她登島的前一年死去,而虛刀流掌門的頭銜傳到了六枝的兒子,鑢七花的頭上。他和他的姐姐鑢七實聽取了奇策士一言,七花啟程同咎兒一同踏上了集刀之旅。
絕刀·鉋
斬刀·鈍
千刀·鎩
薄刀·針
賊刀·鎧
雙刀·鎚
惡刀·鐚
微刀·釵
王刀·鋸
誠刀·銓
毒刀·鍍
炎刀·銃
在戰國時代有一名傳說中的刀匠,他打造了一千把奇異的變體刀。這些變體刀能使一國之力大幅提升,於是當時國與國的較量完全是靠擁有多少四季崎之刀而決定勝敗的。這名刀匠名為四季崎記紀,而上述的十二把變體刀則是完成形變體刀。四季崎記記打造的一千把刀中有九百八十八把刀都只是為了製造這十二把刀——流言確實是這麼說的,但四季崎記紀一開始與虛刀流創始者鑢一根接觸的目的就是為了鍛造出最終的完成形變體刀——虛刀·鑢,而他將用這把人劍合一的無刃之刀扭曲歷史。
(介紹故事背景,介紹故事主線劇情。)
(其實這篇文章的故事介紹已經不能稱之為“簡介”了,幾乎快把故事所有要講的細節都講了出來。這樣做會導致讀者失去繼續讀的興趣,畢竟光一個故事介紹部分就如此冗長,那你這“廢話”的功底不比西尾維新差;但這樣做得好處就是充分讓沒看過這部番劇的讀者徹底地進入你的文章中,由你來帶領他們欣賞那個奇妙、引人入勝的世界的感覺,是短小精悍的故事簡介所不能匹敵。)
刀語講述了奇策士咎兒與她的刀鑢七花的徵刀之旅。咎兒從一開始只想著復仇慢慢被七花感化。而沒有感情、只作為一把刀而生存了二十幾年的七花也因為與咎兒一年的相處得到了人性。但無論他們如何親近,也改變不了七花是咎兒父親的仇人的兒子這個事實。所以在咎兒被炎刀·銃奪走性命之時,才向七花坦白自己其實一直沒有忘記復仇,而是將一切的一切作為了復仇的棋子,包括自己對七花的戀慕之情。
咎兒不得不說是一個悲劇人物。首先作為女兒的她親眼看著虛刀流的男人將自己父親的頭顱斬落,自己的家族因為飛驒鷹比等的叛亂而全部處刑。
本是一國公主的她一下子成為了無依無靠的孤兒。被憤怒支配的咎兒捨棄了自己原有的名字,不惜一切代價的躋身進幕府的高層,用盡一切手段、利用一切事物接近幕府的重要人物,為的是取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御側人的位置,用權利來制裁那些幕府無能的高官。不得不說咎兒一女子不靠任何友人的力量和幫助,隻身一人變成為了隸屬於尾張幕府家的鳴將軍家直轄預奉所軍所的總監督這個有相當權利的地位。然而這對咎兒來說完全不夠,她還需要更高的地位來滿足自己的野心。所以她把目光看向了當年舊將軍沒能徵收到的十二把完成形變體刀,有了這十二把刀,自己便可以以此為籌碼繼續晉升。但她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僱傭的真庭忍軍的十二頭領在收集到了第一把刀,絕刀·鉋之後便全部背叛,刀也不知下落。於是咎兒又找來她的第二個幫手——日本的劍聖錆白兵,去收集最難收集的薄刀·針。誰知在錆白兵將薄刀徵集完畢後也失去了行蹤,成為了四季崎刀毒下的墮劍士。萬般無奈之下,奇策士只好出此奇策:尋求被流放的大亂的英雄,同時也是自己殺父仇人的虛刀流的幫助。咎兒一開始便預測到鑢六枝可能已不再人世,於是她也做好了說服他的後代同自己一齊去徵刀的準備。即使在後來,咎兒知曉了她的殺父仇人已經被她的刀——鑢七花給斬了之後,她也沒有原諒七花,並打算在十二把變體刀收集完畢後將七花滅口。就好像第三把變體刀所有者郭賀迷彩說的那樣,咎兒的眼神是那種絕對不會放棄自我的眼神。她永遠都不會忘記復仇。
(詳細介紹主要人物以及主要看點。)
(大部分的文章說是寫事,其實也還是在寫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角色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故事。如果這評論的番劇是圍繞人講的番劇的話,那我們的漫評就一定要圍繞著人來寫。這篇文章所有的文字皆為了一個人而服務,強烈的目的性使得這篇千字文章讀起來暢快淋漓。)
總的來說,我不想將“刀語”歸為完全的悲劇。我認為,將之與Angle Beats一同歸為半悲劇更加合理。看過Angle Beats的朋友可能跟有所體會。刀語在結尾部分的設計是如此的突然,咎在開場部分突然死亡,留下了本作的看點:七花的選擇 。咎的突然死亡可以與前一集的末的旁白有著很大的聯絡。作者那種另闢蹊徑的心態也有所影響。就前11集的形勢,12集的故事一概這樣發展:主角與左衛門右衛門一戰收齊12把變體刀,然後是咎與否定姬的智鬥,奇策制勝,然後和七花一起浪跡天涯,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寫到這裡似乎已經是童話故事的套路了。於是,11集末的旁白點出了一句現實,歸結起來就是那句老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只是沒有想到散地這麼令人心痛。所以第一個問題的結論我認為是為了震撼觀眾,達到烘托七花之後行動的目的。七花隻身前往尾張幕府在他人看來是為咎兒復仇,但誰知七花想要違背咎兒死前要他活下去的命令。就算遲鈍如七花,即使一開始他只是一把鋒利無比而又絲毫沒有人情味的日本刀,在最後也能說出:“我並不是為了替咎兒報仇來的,而是來尋死的。”
當高潮來臨,伴隨著御側十一人眾的被秒殺,將軍被屠戮。在七花手刀揮落的瞬間他那聲撕心裂肺的“切利哦”響徹整個將軍府。平時那麼搞笑的臺詞,在此刻卻顯得如此悲愴。
“咎兒死後,收集刀還有什麼意義呢?”
“那個我一見傾心的人,將我由刀變成人的人,已經不在了。”
即使咎兒一生機關算盡,就連七花對自己的愛與自己對七花的愛都在自己的計算之中,為了復仇她可以放棄一切,她也可以付出一切。臨終前咎兒對七花說“假若我不死,集刀之旅結束後我會立刻將你這弒父仇人的兒子殺掉”,但這卻是咎兒最後的奇策。連自己的感情也計算進去,為的是給自己的失敗與解脫找一個藉口,更為了給七花足夠的理由活下去。咎兒是真的愛七花的。一起經歷那麼多事和人,吵過架吃過醋。一邊是滿腦子復仇的女人,一邊是沒有人性、天生被當做刀養育的男人,他們各自在集刀途中獲得了感情。隨著集到的刀數量的增長,我們也能發現七花變得更加人性,咎兒也時不時的放下心防。一開始他們相遇時那生硬的對話又重現浮現在眼前:
“我愛你。”
“嗯,使勁愛我愛個夠吧。”
咎兒在最後發現了自己的真心,但這份感情卻又異常沉重。自己愛的男人是自己的仇人,如果接納了他,那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感受的一切悲傷究竟又是什麼?倘若自己沒有死在炎刀的槍口下,自己又是否能真正對七花下手呢?所以咎兒在悲慟的七花懷裡笑著說道:
“雖說這是假話,但這份心情卻不是假的。”
“我現在很幸福啊,即使在大業的路上被射殺——因為這樣我就不用殺你了。”
(上面的內容是漫評作者結合番劇劇情,將自己的看法穿插其中,可以說從上一個括號到這裡為止可以看做是文章的心臟以及這篇漫評的重要內容。漫評很容易寫得中二,因為前面的劇情概括是按照原作作者已經想好的作品來寫,不容易寫歪;但自己對這部作品的評價卻很難把握,因為只要加上“我認為”、“我想”之後,無論寫出什麼難懂的話或是幼稚的話都是那麼的自然輕鬆。那麼如何避免這一情況呢?那就是將你要重點評價的劇情片段鋪開,然後柔和地插進你自己的評價。具體如何操作還請反覆閱讀本篇漫評。)
七花在與右衛門左衛門的最終決戰中活了下來並殺掉尾張幕府第八代將軍,開始了他與咎兒未完的日本旅行。西尾維新的書大多都描寫一個個與社會不相容的個體最終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刀語》也是如此。七花從一開始不通人性到現在擁有的喜怒哀樂證明了即使你是怪胎,即使你和他人不同,你也有被愛的權利,你也能擁有幸福。
死了心腹的否定姬最後還是剪了短髮代替了咎兒跟隨七花浪跡天涯,之後就再也無人得知鑢七花的去向。也許在旅途中客死異鄉,也許成功的完成了日本地圖,也許後來旅行到海外了也說不定。但那之後七花的去向並無所謂,關鍵的是他的的確確的活了下去。
(漫評的結尾直接引用作品的原文原句,是一種常見的漫評結尾技巧。)
圖片:自戳;
-
6 # 東萊萊動漫
我認為評價一部動畫,應該更客觀的去評價,而不是專抓住它的某一處不好的地方來評價,那麼,如何客觀的去評價一部動畫呢?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一、首先先從畫風開始,所謂畫風,指的就是作者作畫的風格,包括作者對人物,佈景等的繪畫手法,線條處理,如對人物鼻子,眼睛,耳朵,肌肉,頭髮的線條處理,繪畫手法。在插畫和其他彩色畫中還包括對色彩,色調等其他方面的處理手法。
二、劇情,劇情不等於情節(情節指事情的表現和經過),劇情是敘述故事的戲劇和感情成份,比如說,有的故事比較單一,但故事感人,而情節則是一個故事的大致走向,即開始→高朝→結局。
三、聲優這個我想我就不用多說些什麼了吧,對於一部“話多”的動畫作品而言,如果聲優表現不佳,動畫本身就會變得很難看。
四、音樂由於我對音樂不是很瞭解,對此不多說,我只知道在不同的階段以及不同的時間點配上那種容易把我們觀眾代入到裡面去的音樂才是最好的。
五、製作,過多的就不說,我們觀眾看到的動畫製作主要是表現在動畫人物動作的流暢度,以及上色協調和人物及背景的陰影和分鏡,鏡頭對劇情以及人物心理的表達上
六、人設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基本設定,像是性格,喜好,出身背景,性格等等。
總的來說,就目前動畫的表現上來看,雖有缺點,但它的優點也不少,應該也足以蓋過缺點了,另外,我始終都認為在一部作品沒完結前就隨意評價是不太合適的,當然了,想評價也可以評,評論自由嘛,不過我也認為評價一部作品應該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優缺點一起,更客觀的去評價它,而不是單純以抓住某個優點或缺點就大肆吹捧或貶低,這對於一部作品而言是不應該的,對於後期一些想補番的人而言也是一個勸退的點。
-
7 # 最後一顆星一涼星
現在如果看一部動漫或者動漫,肯定是以畫質好為優先的,然後就是故事情節和特效等等的。談談以前的吧,我希望現在的動漫也可以參考以前的一些東西。比如,友情,俠義,親情,感恩等等的一些東西,而不是一直在打怪升級
想起俠義,我們首先想到的動畫片一定是:虹貓藍兔七俠傳(當然如果沒有看過這部那就沒辦法了),虹貓藍兔七俠傳是我們那時候的俠義標杆,當年的每一個小孩子都有共同的英雄夢,以虹貓為標準的英雄夢,就是不知道那群孩子怎麼樣了,有沒有成為現在或者以後的英雄。
說到友情的,我一般會想到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因為那時候這部動畫教了我們很多娛樂,小羊們團結勇敢,每一次都成功救出小夥伴,都讓灰太狼說出那句經典臺詞。
現在我還記得十幾年前的動畫,那就足夠證明當時的動畫片多麼成功了。近幾年來,國漫都崛起了,就是不知道,幾年後或者十年後,還有那一部動漫讓我們有所回憶的,讓我們一起祝願我們的國漫吧!
-
8 # 語箋漫談
如果是我個人評價一部動畫,會從以下幾個角度去看:
風格一個動畫的風格包括了畫風和敘事方式,製作是否精良,敘事是否合理,會極大程度影響我們的觀感和對故事本身的理解。
人是視覺動物,視覺的刺激會愉悅我們的神經,而故事是否深刻,又影響到我們對它的印象。深刻和刻意製造的看不懂是兩個概念。
深刻又精良的故事會讓我們反覆咀嚼。
結構所有成功的故事都有相對完整的結構,不論是商業片還是經典之作,長篇連載還是劇場電影,抽絲剝繭的分析,都是遵從三幕結構的。經典的設計呈現了人類行為的因果模式,結構是對人物生活中事件作出的一系列選擇,開頭的變化性的事件,往後的每一個場景都幾乎包含著轉折。
一部好的動畫片,劇情如何是其次,但如果缺少講故事的能力,導致結構七零八碎,看它純屬浪費時間。
人物的豐滿,會讓我們能感同身受。特別是動漫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和現實人物不一樣的設定。
環境影響人物,人物也到作用於環境,我們透過這些看到自己,產生思考,這部動畫就擁有了更多的意義。
對白對白讓人物形象,創造情感上的價值,我們常常因為人物的一句話淚流滿面。
我們看一部動畫,會聽他們交流,觀察他們的行為,來判斷事情的進展和人物的好壞,像那些日常番,如果沒有精彩的對白,恐怕也會相當無趣了。
當然一部動畫如果要做到面面俱到顯然是很難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個人認為想要客觀又全面的欣賞評價一部動漫,其實和正常觀看是兩回事。
-
9 # LOL廚神爭霸
好的動漫取決於很多方面,主要是題材,情節,作畫三方面,相對次要的還有配音配樂。
題材直接篩選觀看人群,情節的好壞影響動漫風評,作畫比較清奇的也許會影響觀看體驗。但也有反例,例如少女終末旅行,作畫與題材直接從一大票十月新番中脫穎而出(哪怕那相對奇怪的畫風並不影響它的認可度,比如jojo)
優秀的動漫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影響了整個產業或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模式。最好的例子就是EVA,由這一部動漫直接帶動整個日本動漫產業不說,其衍生作品與影響力更是延續至今成為一個傳說。
其次就是內涵與模式。例如大春物,渡航老賊首次將“廢柴”這一人物形象(的代表)推廣至日本全國。雖然褒貶不一,但是這部動漫的熱度在當時豈是霸權了得?延伸的梗沿用至今。
再次就是受眾。受眾不是最主要的,卻是最影響是否能被稱為神作的一大因素。話雖說有些矛盾,但是這絕對沒問題。比如《冰菓》,京阿尼的作品,在作畫與劇本絕對沒得說,內涵相當豐富,內容雜而不失條理,算是打著戀愛旗號的推理作品。其第十七集甚至獲得了某個獎項(那集確實很棒)甚至牽扯到日七十年代時的學生運動——一塊日本人的心病。這部作品的認可度相當高,但是知名度為何不高呢?
因為受眾啊!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可能會偏愛激烈的戰鬥題材,或是甜到掉牙的愛情故事,但是《冰菓》偏偏另闢其境,大多數人在第二三集就棄坑了,因為很少有人可以靜下心來看平淡的日常故事,儘管在以後就不是這麼平淡了。所以我們可以斷言,這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同時也不是一部被賞識的作品。
-
10 # Dream已非
首先,第一個評價標準是人物形象設計是否精彩。我們都知道,在一些動畫作品中有很多人,這些人非常紮根,很多人脫離現實,有很多昇華。當一些動畫作品剛剛上線的時候,人們總是很期待動畫作品的導演和動畫作品的情節是的,但是當我們看人物形象設計的時候,我們覺得很可憐,比如角色太下線或者沒有真正的惡棍等等,這讓人覺得這裡面的情節線動畫作品有點奇怪。
就像為什麼有些精彩的動畫作品是火一樣,因為作者不僅給了它們完整的故事情節,而且對人物進行了詳細的描寫。這些人物的特點會引起觀眾的反思,如《海盜王》、《火影忍者》等精彩作品。你可以想象,這些作品中的人物非常完整,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第二點要考慮的是動畫作品是否具有現實意義、深度和影響力。一些動畫作品之所以被稱為傑作,是因為除了它們的情節和一些專業的基本元素外,觀眾在觀看了這部動畫作品後,會引起一些反思。例如,宮崎駿為精彩的動畫作品增添了許多實用的意義,如《龍貓》、《千尋》等。這些動畫作品相當深刻。看過這些動畫作品後,很多觀眾朋友都能引起對自己和社會的反思,給我們行動的指導,也就是說真正類似這種動畫的是經久不衰的動畫,是一部傑作,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人們淘汰,是這部傑作應有的魅力。同時,對於動畫來說,這些深層次的意義應該從兒童開始,所以不同時代的動畫作品應該有不同的深層次意義,這樣才能幫助人類在下一個階段繼續進步,人類文明才能繼續。
另外,事實上,要評價一部動畫作品是否是一部傑作,需要根據動畫作品的情節和繪畫來進行評價。作為最基本的評價方法,它也是最不重要的評價方法。但歸根結底,這也是一部動畫作品是否是一部傑作的基礎,即使一部動畫作品有著深刻的意義或有著深刻的影響,基本的事情都做得不好,那我們又如何談後者呢?事實上,動畫作品是否是傑作,不僅關係到它們的美貌,更關係到它們能否給社會帶來一定的影響。至於動畫片,沒有嚴格的優秀標準。只要是觀眾喜歡的作品,能反映我們每個人,就讓這些東西留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是一部好作品,很難被人聽到。不同的作品給每個人帶來不同的感受,因為每個人的體驗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尊重每個人的喜好,同時動漫創作者應該體驗到創作出精彩的作品,有意義的作品,這樣才能得到粉絲的支援。
大家覺得呢?
-
11 # 是蘇菲亞
我認為評價一部動畫,應該更客觀的去評價,而不是專抓住它的某一處不好的地方來評價,那麼,如何客觀的去評價一部動畫呢?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一、首先先從畫風開始,
所謂畫風,指的就是作者作畫的風格,包括作者對人物,佈景等的繪畫手法,線條處理,如對人物鼻子,眼睛,耳朵,肌肉,頭髮的線條處理,繪畫手法。在插畫和其他彩色畫中還包括對色彩,色調等其他方面的處理手法。
二、劇情
劇情不等於情節(情節指事情的表現和經過),劇情是敘述故事的戲劇和感情成份,比如說,有的故事比較單一,但故事感人,而情節則是一個故事的大致走向,即開始→高朝→結局。
三、聲優
四、音樂
五、製作
過多的就不說,我們觀眾看到的動畫製作主要是表現在動畫人物動作的流暢度,以及上色協調和人物及背景的陰影和分鏡,鏡頭對劇情以及人物心理的表達上。
六、人設
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基本設定,像是性格,喜好,出身背景,性格等等。
-
12 # LingSinger
評價動漫需要看動漫的畫質,劇情,聲優,人物表達,一集的播放時長,還有它是否符合他的定位,是否有讓人繼續看下去的吸引力,燒腦程度,是否符合邏輯,畫面的連線是否有卡頓瑕疵,背景運用的是否恰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多方面判定
回覆列表
一部動漫和一篇文學作品、一幅畫、一段音樂等等藝術形式是沒有區別的,都是獨立而且完整的個體。而且動漫包括聲音、畫面、分鏡、人設等等繁複的方面,是一個綜合類比較強的藝術。
動漫具體來說分為動畫和漫畫,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是有一定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對於不同國家來說區分也是比較明顯的。
比如說中國,基本上都是直接出動畫,而不會有漫畫作為先導,當動畫出名以後,才會把動畫片段剪輯成單幅的畫面形成漫畫所謂的"漫畫"。而在日本,基本上都是先有漫畫後有動畫,漫畫是作為動畫的主幹。英美韓等國家的動畫和漫畫也大同小異。
評價一部動漫,最先看到的應該是畫風:唯美、寫實、超現實、魔幻等等。比如說《吸血鬼騎士》就是唯美風,《GOT》是寫實風。
接著是人物角色的設定: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外貌?怎樣的性格表現?很多人說的外形設定與性格都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黑執事》裡面的塞巴斯蒂安身著一身黑色的緊身燕尾服,表現其性格上的嚴謹與腹黑。
隨後瞭解到故事情節:日常故事還是冒險故事,戀愛情感是心理掙扎這種。
最後才能發現其中的主題思想。由表及裡,看到一部動漫作品中所深含的主題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