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某蛇
-
2 # 當時我是震驚的
看完《囧媽》,感覺很溫馨,《囧媽》的主題,網友早已分析的差不多了,就是治療心靈,治療親情的一部電影,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然而現在的社會,很多人背井離鄉,外出求生,春節幾乎是唯一一次可以和父母團聚的日子,但是有時候,春節因為種種原因,還無法回家過年。其實在我們想回家的時候,父母更期盼子女可以過的更好,可以活的更好。正如《囧媽》裡媽媽說的話:“我知道你嫌我煩,可媽媽無非就是讓你好”。所以當我看到這句臺詞時,眼睛很容易就溼潤了。是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可是我們總嫌媽媽太嘮叨。特別是人到中年,能吃媽媽的飯菜,媽媽的嘮叨,那是多少人想得都得不到的“好”
-
3 # 38487912
有笑點,有感觸,很寫實的片子啊,太多的子女跟父母關係都是伊萬那樣的,不理解父母的愛,對父母關心太少,影片從伊萬被迫困在火車上與母親相處的六天時間改變了他,當遭到熊攻擊的時候他的媽媽讓熊吃自己不要傷害她的兒子,真的感動母愛太偉大了!徐崢的藥神和囧媽還有大鵬和柳巖的《受益人》都是很寫實的片子,期待出更多貼近生活的好片!
-
4 # 兆入
看了有點感動,相愛容易相處難啊,婚姻不易,原生家庭的成長確實對子女或多或少的影響,當明白的時候需要一段好長的時間,希望明白的時候,身邊的人還是在身邊就好了。
-
5 # 我不是good人
每年春節前後,都會有許多影片與大家見面,這些影片組成了我們俗稱的“春節檔”。臨近年末,最近有很多賀歲片提前預熱,其中熱度最高的當屬徐崢導演的《囧媽》。今日在熱搜當中,看到《囧媽》要提前與我們見面了。原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囧媽》,將提前至除夕當天早上8:00與觀眾見面,雖然只提前了一天上映,卻讓很多網友們感到開心,畢竟能夠在除夕當天與家人看這部充滿溫情的《囧媽》更有意義。
這部《囧媽》延續了徐崢以往的風格。影片的主人公依舊是一位陷入中年危機的男子,在一次機緣巧合中,男主與自己的母親共同坐上開往俄羅斯的列車。在這小小的綠皮火車中,母子二人共相處六天六夜。
在影片中,母子二人開始是對立關係。兩個人在這六天六夜當中,經經歷很多爭吵。就象是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會與父母因為想法和經歷不同,而產生代溝。不斷爭吵和對峙,是無數人與自己母親之間的真實寫照。
這部影片就像是鏡子一樣,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自己。影片最後十分溫情,在經歷無數的爭吵過後,兩個人關係有所緩和,在這段旅途中留下很多讓人難忘的事。最終,母子二人能夠相互理解,在包容中敞開心扉,重新挽回一段破裂的母子關係。
這部影片主打感情牌,正因為影片中的故事很真實,因此讓無數人陷入了感慨當中。片中的徐崢母子反映出現實生活中千千萬萬個家庭。即使還沒有看到這部影片,但從一些文字介紹中已經與影片產生共鳴。
今年徐崢將年輕人所陷入的這種代溝與煩惱,搬到大熒幕之中,讓很多人覺得徐崢變了。徐崢導演的《囧媽》更加溫情,也反映了眾多家庭當中所面臨的真實問題。影片有笑有淚,更有溫馨。因此影片還未上映,就已經以這種搞笑與親情打動了不少人。
這部《囧媽》雖然隸屬於徐崢囧系列,但講述的故事卻更加溫馨,貼近於每個人的生活。相比於其他囧系列電影,雖然這部影片也很熱鬧,但在熱鬧之餘,能讓人產生思考:我們每個人是否都與母親有緊張的關係?這緊張背後,又有什麼值得我們思考與探究的?
也許這部影片不能夠緩解大家緊張的母子關係情況,但在除夕當天,帶著媽媽來電影院中看《囧媽》,或許會讓彼此有所改變。此外,徐崢也表示《囧媽》是囧系列最後一部影片,徐崢在這部影片付出很多的心血。說到這裡,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
6 # 流行車星媒
中國人的代際關係和家庭關係確實發生巨大的變化,這片子講的應該是五零後和七零後的故事。但是現在已經有太多的八零後和九零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他們與上一代也發生著很多矛盾。這些事情總的來講挺煩人的。
-
7 # 桃溪淺處不勝舟
可能不到中年或者中年危機沒有來到的人們,都對這部囧媽興趣不大,雖然拍的異想天開了點,但可以看到徐崢是有浪漫情懷的,也是誠意的從內心表達自己的思考的,這也許是他思考的結果:人和人之間都是完整的個體,沒有人希望被控制和改造,我們需要被接納被尊重,這應該是他在向自己母親的致敬,對他們那個艱苦的歲月,那個封閉壓抑的年代的一種回憶和傾訴,我們需要愛,從內心需要親情,讓我們身體力行重新定義愛!
-
8 # 祥瑞佛緣閣
看了囧媽這部電影我的感觸頗深
兒子給媽媽的物質上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媽媽想要的,媽媽想要的很簡單,只要兒子能多陪陪自己就好了
可是兒子並不喜歡媽媽的嘮叨和關心,這也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大家都應該問自己一句電影開頭說的那句話
你有多久沒抱過自己的媽媽了?
-
9 # 付出必有收穫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能歸結為喜劇片,雖有喜劇的成分但全程笑點不多,賈冰承擔了大半,徐崢被鎖火車外的一夜有些笑點,其他部分基本都是感情戲,和老婆的感情糾紛,和老媽的感情溯源,結尾也和前幾部囧系列一樣,大家都明白了一種道理、悟透了一種人生。
-
10 # 堅強的面對
子女和媽媽的陪伴時間太少,有時又對身邊最親最近的媽媽缺少理解與關懷,媽媽一直都無私的為兒女付出,而兒女更多是在忙其他,忽視了最重要的媽媽……
-
11 # 跪射俑
兩代人存在著思想代溝、價值觀差異。
在父輩的價值觀裡,有沒有戀愛結婚、工作體不體面、車房買了沒,問問這些就是他們表達關心的方式。在他們看來,歸來的晚輩不是外人,對年輕人私生活問得越細表示關係越親。
年輕人更崇尚個性、自由,有更強的獨立意識和自我觀念,對父輩的一些價值觀也不太認同。在大城市的學習工作體驗,更是放大了這種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租房也很舒坦,何必買房做房奴;工作能實現個人追求就好,何必論單位大小、體制內外……
兩代人之間的代溝是必然存在的,並非當今時代的特例。只是藉由網際網路的便利,我們有了更多的表達機會。但是,吐槽也好,自我調侃也罷,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重要的還是換位思考、坦誠相待。
-
12 # 自書胸臆
面對自己最愛和最愛自己的人溝通真的不容易!徐媽一直都希望徐伊萬可以按照自己的模式發展,也以自己的方式一直在愛著徐伊萬,但是對於徐伊萬來說這卻是一個巨大的枷鎖,因為徐伊萬畢竟不是徐媽所希望的那個小伊萬。對照現實來說,與父母的溝通真的是很難,對我來說!不說其他的,就以結婚這件事情來說,在父母看來,我三十了,也該結婚了,結婚了也能有個人照顧,有個互相取暖的物件,他們也能放心了,所以他們會不厭其煩的催婚,不辭辛苦的給我介紹相親。但是這一切對於我來說確實巨大的枷鎖,是我想要逃離的愛,是我不堪負重的愛,在我看來婚姻是愛的結合,找不到我覺得能相守一生的人,我不願意糊弄,即使到了最後都沒有,我也寧願孤獨終老,但是這些話能和父母說麼?不會傷到父母麼?有時候擔心子欲養而親不在,有時父母的愛真的是枷鎖。《囧媽》看完真的有了這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怎樣呢?
-
13 # 早發現
本以為《囧媽》會是證明導演徐崢能力的好作品,《港囧》失利之後,很多網友感慨,徐崢的審美能力出了問題,劇本差、演員差、場景差,雖然《港囧》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可更多的功勞是《泰囧》和《人在囧途》創下的,而看過《囧媽》之後,很多網友直呼:徐崢的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
14 # w曉夢
看完《囧媽》的最大感觸就是與親人之間要好好溝通太難了,我們都缺少和家人耐心溝通的態度。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陌生人面前,而對於自己越親的家人越沒有耐心。總以為那樣的態度是正常的,從沒有意識到無形中已經給他們帶來了傷害。
伊萬不想離婚,因為他還愛著他的妻子,但兩個人之間卻有個無形的牆阻隔在那裡,妻子很講道理,是個十分理性的人,而伊萬卻是個很情緒化的人,當然他們都沒有什麼大錯,但這樣的兩個人碰到一起如果沒有一點點改變,那他們的溝通註定是徒勞的,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但他們不知道也許適當的退讓就能化解兩個人的不悅。
伊萬對媽媽的態度更是不耐煩,他認為自己面對媽媽的管教理所當然應該有如此反應,他媽媽卻有不當之處,這也許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吧,但伊萬確實太容易發火了,他無意傷媽媽的心,但他說出的話確實欠考慮,他很愛自己的母親,母親也很愛他,但他們都不太會表達,不太會溝通。
假設他們在森林遇險沒有遇到貴人,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我們真的不要一時衝動去傷害自己最親的人,和家人之間不要太強勢,家人是你最親的人,我們可以對領導、對客戶、對朋友、對陌生人很友好,為什麼就不能有些耐心,對家人多些包容與理解呢。
溝通是門藝術,希望面對家人的我們在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可以自己適當自願做些退讓,而不是被迫接受來自親人的強行改變。願所有家庭都多些歡樂,少些爭吵。
-
15 # 幸運彩虹
看完《囧媽》,這部電影,感觸是對父母的愛,並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滿足就好,而老人們
所需要的是一種親,一種陪伴,一種精神上的關愛。
-
16 # 桃李花開
《囧媽》中年人能看懂的電影
——非常時期做非常事
是的,今年的過年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時期,因為不能出門。在家的我們做什麼?看《囧媽》
一開始看《囧媽》的時候,我覺得前面基本上節奏有點雞飛狗跳,這種節奏很快將我帶入一個有點焦慮的狀態,其實我就覺得這裡所呈現的就是中國大部分母子之間的關係——焦慮,相愛相殺的微妙之間。兩看相厭,卻又互相放不下的焦慮!
中國大部分的孩子由母親帶大,有多少母親一輩子自願的跟隨孩子的背影,走著,走著就迷失了自我。稍微處理不好的,雖不至於變仇人的,但孩子早已厭倦,一個使勁的給,一個使勁的拒絕,甚至拒絕看你一眼!永遠先低頭總是卑微的母親。那把上了雙保險的大門,只是鎖住了自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總歸相厭的感情的爆發終是要來,囧媽從一開始無法面對,到她不顧一切衝出火車站,來到無人的樹林裡,我相信她不是恨兒子,而是恨自己這一生錯過什麼?當兒子回到她的身邊她早已原諒兒子,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最後囧媽唱起《紅梅兒花開》她不只唱給兒子,唱給自己,還要唱給所有人聽!其實她一直有夢想,只是沒有兒子分享,她覺得的人生不夠完整。這正是電影要表達的愛吧!
-
17 # 精彩好影視
首先非常感謝位元組跳動能為全國人民在這個非常時期及特殊的情況下為大家免費帶來《囧媽》這部電影。
大年初一早上,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囧媽》,但看完這個電影后,能讓我深深感觸到,在外打拼的子女很少有時間能和父母,一起坐下來,好好的談淡話,以及擔心子女吃不好喝不好,營養不平衡,而影響身體健康,以及兒子的所作所為會影響生活,其中有幾個片段記憶深刻。
第一片段,在火車上兒子為工作的事打電話,母親不停地在周圍喂兒子吃這個吃那個,以及母親做了一桌子菜,讓他吃,並且以最後1塊紅燒肉不讓吃來提醒兒子身體變了樣應該注意身體健康了,及母親讓兒子喝紅豆水綠豆水等等,告訴兒子這個時候多喝水,利於膀胱排尿,有利於身體健康。
第二個片段,在火車上兒子和別的女人在餐車上,有吃有喝有說有笑的時候,母親告訴兒子生活不能亂七八糟的,影響家庭生活。
以上片段映射出,我們現實生活中何曾不也是這樣的,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母親想讓子女在家裡,多陪陪自己,但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子女不能陪母親,甚至說不上幾句話,就會發生爭執,然而母親的還是那樣要嘮嘮叨叨的,去關心子女的工作及其生活。
-
18 # 夢想哥vlog
觀看了囧媽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很深刻的,兒子陪媽媽去參加演出在火車上的一系列矛盾和爭吵,父母更期盼子女可以過的更好,可以活的更好。
1:正如《囧媽》裡媽媽說的話:“我知道你嫌我煩,可媽媽無非就是讓你好”。所以當我看到這句臺詞時,眼睛很容易就溼潤了。
2:世上只有媽媽好,可是我們總嫌媽媽太嘮叨。特別是人到中年,能吃媽媽的飯菜,媽媽的嘮叨,那是多少人想得都得不到的愛。
-
19 # 愫說育兒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我對你一樣。”
因為他終於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雖然婚姻已無可挽回,但對於他未來的人生,相信一定不算太晚。
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我想這正是《囧媽》想要傳達,並讓觀眾思考的問題。
看完《囧媽》,我感觸最深的,是盧小花和徐伊萬“相愛相殺”的親子關係,和並不美滿的親密關係。而事實上,這兩種關係的狀態其實歸咎於一個共同的原因:
徐伊萬的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決定了他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模式和結果。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句話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張璐堅定地要放棄他們的婚姻時,發出的靈魂拷問:
“你看,這就是你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長了一個幻想出來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在你心裡都已經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在北京到莫斯科的k3國際列車上,面對母親的沒收手機、無間斷“投食”、間歇性催生……徐伊萬萬般無奈: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你心裡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兒子,他應該吃幾塊紅燒肉,臉上的肉是橫著長還是豎著長,什麼時候要孩子,膀胱幾點鐘排水,你全部都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嗎?我並不是那個你想象中的兒子。
母親卻不以為然,“你不是我兒子,誰是我兒子?”
她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兒子已經四十幾歲了,可在她眼裡仍是個孩子,她事無鉅細地照料是為了兒子的身體健康和身材管理,她對兒子婚姻和生育的干涉是因為“愛”,她理直氣壯:“我是你媽呀,我不管你誰管你?”
“他過得不幸福,難道我就幸福了嗎?”因為媽媽的過度控制和干預,伊萬的父親活得很壓抑,他和伊萬母親的婚姻不幸福
影片中,並沒有出現伊萬父親的形象,而是透過伊萬失控爆發後,對母親的極端控訴,以及雪林中母親傷心地說起往事,向觀眾呈現了一個強勢控制的妻子、一個由壓抑到憤怒的丈夫和一個驚惶無知的孩子組成的悲劇家庭。
“在你眼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問題,我婚姻是問題,身材是問題,接不接電話、生不生孩子都是問題,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我不是你養的寵物狗啊!”
“我受夠了跟你呆在這個包廂裡面,我受夠了你的教導,我受夠了你的強迫症,還有你的疑心病。”
“我知道我爸為什麼要喝酒了,就是因為你什麼都管著他,管著他吃管著他喝,管他怎麼穿衣服,管他交朋友。他就是因為太壓抑,他覺得他不自由不幸福。”
“他是被你氣死的。”
妻子不顧丈夫的尊嚴和感受,衝到他工作的單位,對著喇叭向所有人宣佈:你們不要跟他喝酒、不要到我們家裡來、不要跟他交朋友……
丈夫酒後洩憤砸碎了家裡的東西,還打傷了妻子。考了100分的孩子滿心歡喜回到家,看到滿屋狼藉,心疼地對媽媽說:“等我長大了,我來保護你。”
就是這句話,讓這位母親認定:“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你而活著。”
當一位母親,把自己餘生的目標完全鎖定在孩子身上,註定母子倆都無法活成最好的自己,悲劇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控制型的性格,會透過家庭教育(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傳承給下一代嗎?答案是肯定的。
成年的伊萬,一方面瘋狂地逃離著母親的掌控,另一方面卻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不知不覺活成了母親的樣子。
母親以愛為名,實際是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她得到一個若即若離的親子關係。
丈夫又從自己的母親那習得了相同的“愛的模式”,他想牢牢抓住妻子,挽回婚姻,越努力越不幸。
現實生活中,我見過活生生的例子。我老家有個姨媽,在外做生意算盤得得賊精,對內家務井井有條,還做得一手好菜。感覺她總用使不完的勁兒,她對孩子事無鉅細,寵愛備至。要是少嘮叨一些,簡直就是小孩子眼中完美的母親。
小時候我很羨慕表妹總有吃不完的好東西,穿不完的漂亮衣服,直到高中,她從沒掃過地,更不要說洗衣服了。
表妹學習好,可是話不多,也和父母不太親近。表妹上高中時,姨媽還不定期檢查表妹的書包、偷看日記。有一次被她翻到了一封所謂“情書”,姨媽不顧勸阻衝進學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嚴厲地警告了那位男同學,據說還使用了很多羞辱性的詞彙。
從那以後,本來學習優異的表妹成績突然一落千丈。高考志願填了一個北方城市的二本院校,她如願以償地遠走高飛。
畢業後,表妹不顧姨媽的要求,固執地留在了北方,兩年後又到了上海工作。
“我都三十幾歲了,她還每天給我打電話,當我的天氣預報,甚至告訴我今天應該穿哪件大衣,搭配哪條褲子,圍哪條圍巾才最合適。我真的是受夠了。”當年我問她為什麼非要離家那麼遠,她這樣回答我。
後來表妹結婚了,前年過年時見到她,她追著三歲的女兒餵飯,不斷試圖給孩子新增衣物,生怕孩子餓了冷了。眼睛警惕地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半小時時間她能打斷孩子四次,“別摸那個,髒!”,“別跑,危險!”,“妞妞快回來,不要跟那野蠻孩子一起玩。”……
她的先生稍有質疑,便被她白眼噎回去:“閉嘴!你懂什麼?我還不是為她好!”
她現在分明就是姨媽當年的樣子,毫無二致。
今年她離婚了,姨媽老淚縱橫:“到底是因為什麼呀?囡囡,你別傷心,我去找那個渾蛋算賬。”
表妹突然大吼一聲:“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媽,我才這麼不幸福”。
不幸的婚姻,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父母的婚戀觀和婚姻模式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曾在網上看到一組問答——
問:你從父母的婚姻裡學到了什麼?
答:不結婚!
雖然孩子不是婚姻關係的直接構成者,但孩子隨時都在觀察、感知著父母的婚姻狀態,等他們長大了,會以此為基礎形成自己的家庭觀、婚姻觀。
在各種分析婚姻危機的說法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之所以年輕人的婚姻容易出各種問題,是因為他們的“原生家庭”就有各種問題。
所謂“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個體所成長的家庭環境,包括主要養育人(不一定是親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個體最初所在的社會單位,通常是親生或養父母家庭。
在一些人看來,過往,中國人的婚姻質量就普遍不算高,很多婚姻並不是情投意合的結果。因此螢幕上反映出軌、中年危機的內容特別多。
而這些“原生家庭”的婚姻危機,會傳導到下一代。有一種說法甚至叫做“原生家庭輪迴魔咒”,說父輩的婚姻模式,會被下一代人所繼承。
其實,“原生家庭”被認為是“新生家庭”婚姻危機的原因,這個說法有一定合理性,但卻是被誇大了。因為並非不可逆,我們只要和原生家庭和解,就能打破“魔咒”,從而在新生家庭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1.自我覺知:我從原生家庭(強勢母親)傳承的哪些特質,成為了家庭幸福的絆腳石?
強勢母親四大慣常行為:
①必須要聽母親的,凡事母親說了算;
②嚴密監視小孩的一舉一動,對其行蹤和行為了如指掌;
④對小孩的生活盲目指點,橫加干涉,無端操縱其公、私生活。
強勢母親三大心理溯源:
①外強中乾,沒有安全感,不獨立,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被外界事物證明;
②強烈佔有慾,戀女情結,將所有的感情重負壓在女兒身上;
反求諸己,以上佔了幾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與原生家庭(強勢母親)和解
中國人把“喜怒不形於色”作為高階的人生境界來修煉,於是,愛與恨都不會輕易表達出來。
《囧媽》中,張璐問伊萬:“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的擁抱是在什麼時候?”
伊萬特別不以為然:“我為什麼要抱抱她?”
列車上,娜塔莎鼓勵伊萬:“你敢不敢對你的媽媽說出你的心裡話。”
伊萬猶豫良久,“我不敢。”
人與人之間相互的不理解,起源於不溝通,或者溝通不徹底、不坦誠。
“你瘋啦!你怎麼可以和媽媽這麼講話呀?”
“對,我今天就是要大聲說出我的心裡話……”這番話尖刻傷人,令盧小花悲痛欲絕,憤而下車暴走。
當伊萬在雪林裡找到默然呆坐的母親,她道出了伊萬所不瞭解的往事。
“這些事,你從沒跟我說過啊!”伊萬心生愧疚。
“我知道了,雖然你是我的兒子,但你也有你自己的人生啊,我管你管多了,對不起。”
母子倆終於握手言和,以一種特別的方式。
因此,與原生家庭和解的關鍵點:大聲說出你的心裡話。
實在無法當面說出口,就打個電話,或寫一封家書吧!
伊萬在電話裡對張璐坦誠:“在感情裡面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我就是不想跟你離婚!不想跟你跟分開,可以嗎?”
3.與自己和解:原諒自己、修正自己
透過與親人的和解、與過去和解,實現與自己的和解。
我把一切都給我媽講了,並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難,我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那種感覺真好。
寫在最後: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原生家庭施加給我們的不好,就由我們自己化解掉,到此為止吧。
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
真正懂得這一點,才能成全孩子成為最好的他自己。
-
20 # 七話影視
最大的感觸:相同的問題,相同的答案,不同的結果
《囧媽》故事如電影名一樣,主要描述男主徐伊萬與母親之間由矛盾到和解的過程,原生家庭與親子關係是影片的核心元素。但《囧媽》的故事不止親情,片中共有兩段感情刻畫,一個是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另一個是他與妻子張璐的愛情。
親情與愛情皆是徐伊萬頭疼的問題,故事中他需要面對與母親的隔閡,也需要面對與妻子婚姻破裂的現實,最終碰撞出啼笑皆非又感人的故事。但有趣的是,這兩份感情產生問題的根源是相同的,最終解決的答案也相同,結果卻又完全不同。
相同的問題故事中親情與愛情產生矛盾的根源,都來自電影總結性臺詞中的“控制與索取”,兩段感情皆因一個問題而走向破裂邊緣,這是原生家庭影響延續力的呈現。
徐母對徐伊萬的愛觀眾能感同深受,但她對兒子從生活到感情的過度控制,也讓徐伊萬與觀眾都感受到無法呼吸的控制。她愛的越深,兒子便越難理解母親,最終徐伊萬在父親離世後逐漸疏遠母親,想要“逃離”對方的控制。
但母親對徐伊萬的影響,並沒有因為他的“逃離”行為而消散,反而他在與張璐的婚姻中又扮演了母親的角色。在這段婚姻中,他試圖將張璐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妻子”,這樣的愛同樣讓張璐開始質疑自己,曾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成長中最忌憚的問題最終還是在孩子身上烙下了印記,徐伊萬厭惡母親的索取與控制,卻又在潛移默化中重複母親的樣子,這便是原生家庭最深遠的影響:
活成自己討惡的那個人。
近年來很多影視作品探討原生家庭問題,從《小歡喜》等教育片,到《都挺好》、《囧媽》這類成年人的故事,每一次都試圖挖掘原生家庭中的敏感點。這是一個有利於思考現實問題的製作趨勢,但寫實的故事並不能改變現狀。
它們存在的意義是告訴我們不要在下一代身上延續問題,《囧媽》同樣如此。
相同的答案喜劇片傾向完美大結局,國產劇中涉及原生家庭的作品,也大多會選擇一個主基調:和解。就像《都挺好》的劇情一樣,被原生家庭傷害最大的蘇明玉,最終選擇放棄事業成為家庭的付出者,這個結局雖讓人詬病卻又最符合現實。
走閤家歡基調的《囧媽》,顯然也是開局便奔著和解而去的,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現實生活都無否認親情的羈絆。除了一些極為特殊的存在,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雖有矛盾,但對彼此的愛與守護一直存在,只是他們愛的表達方式錯了。
所以,《囧媽》在綜合一系列情感矛盾的小細節之後,給出了一份解決方案:接納與尊重。徐伊萬接納了母親多年養成的性格習慣,母親也慢慢理解兒子的痛苦,他們在一個驚險的旅程之後,學會了尊重對方,迴歸溫情。
打開了心結以後,徐伊萬把同樣的方法用在了自己的愛情上,因為親情的覺悟,他才真正意識到張璐堅持離婚的原因。而張璐也在徐伊萬的坦白之後,發現她也曾對丈夫內心想法有太多忽視,兩個在問題中獨自成長的夫妻,最終達成和解。
其實,“接納與尊重”是一個俗套的答案,是中國式大結局固定模式,但它又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最佳答案。只有學會了接納與尊重,才會真正理解對方,也才能讓自己的愛被對方理解,相互成長,相互治癒。
不同的結果《囧媽》兩段感情的成因、答案、結果都有反思意義,但其中最為觸動七話的,還是完全不同的結局。三個角色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發現了對方的付出,彼此間的問題更得到了和解,但最終徐伊萬與母親的親情迴歸,愛情卻以離婚收場。
很現實的一個結果,簡單來看可以用血緣關係解答,母子之間無論產生多大的隔閡,最終都是母子,而沒有血緣羈絆的夫妻卻不一定永遠是夫妻。但七話覺得兩個不同結果產生根源,還是在於時限,這是故事映射出的社會現狀。
人們總是錯過感情問題最佳的解決時效道理倫理、親子關係、撫養責任,這三個元素的讓親情成為最不容易割裂的存在,尤其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現實中因原生家庭而痛苦成長的子女,很難如影視作品那樣得到父母的道歉,很多時候他們會在責任與對親情的依賴中做出妥協。
這就給了親子關係一個相對長期的解決時效,只要彼此還存在於世間,親情便有和解的機會。但當問題存在之時,如果不能在早期解決,最終還是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錯誤,正如徐伊萬與母親和解後仍舊失去愛情一樣,因為他錯過了另一個時效。
沒有多方元素影響的愛情,它的解決時效與親情完全不同了,它需要問題產生後儘量快的時間內給出答案。《囧媽》故事中的徐伊萬,就是在婚姻問題時效過期後才找到解決方法的那一個,他學會尊重妻子時,對方已經獨自治癒傷痕。
雖然兩人最終迴歸到相互關心的朋友,但作為家人的羈絆已經斷開,遺憾但又常見的結果。或許,《囧媽》兩份感情最終的走向能讓處於婚姻矛盾中的觀眾有一份感悟,不要在失去後才開始反省,不要在問題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後才想到治療。
回覆列表
一、《囧媽》不好看。
1.主題不明確。應該是以媽、母親、女性為主題進行演繹。實際上母親去莫斯科這條線根本就沒有講清楚。
2.內容太亂了。有創業分歧的、婚姻墳墓的、母子關係的,一切都太做作了。徐崢為什麼要哭?為什麼要表現得那麼瘋癲?
3.為了深刻而深刻,劇情太刻意了。母愛有沒有解釋清楚?孝心有沒有解釋清楚?愛情有沒有解釋清楚?徐崢的遲疑就是孝心、母親擋熊餵食就是母愛、愛情就是拉拉扯扯?簡直不倫不類、一塌糊塗。
二、建議:
1.主題明確,一條主線。就像人在囧途,就是回家主線。港囧就是香港一日遊。泰囧就是泰國一日遊。那麼媽囧就是俄羅斯一日遊,簡單明瞭,觀眾易於接受。
2.精心佈局,層層推演。首先是徐崢的不小心上火車,在火車上要發生具有中國特色火車故事、趣事、典型特色,如泡麵文化、偶遇驚喜、火車笑料,這時要埋下伏筆。步行之旅要接動機!
3.懸疑牽引,潤物無聲。小故事之間要多接幾個為什麼。為什麼要陪媽媽去?為什麼要和媳婦分手?為什麼媽媽要溺愛?為什麼母子那麼像?多回答幾個為什麼。